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2024-08-07

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共10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篇1

课 题

1、民族英雄戚继光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戚继光是我国明朝的民族英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

2、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英雄,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

3、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设想

首先由民族英雄的解释,使学生大致了解民族英雄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民族英雄。学习课文以后,重点了解作为民族英雄的戚继光的主要事迹,特别是戚家军抗击倭寇的英勇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实验用具及教具

课件或 投影片

录音、投影片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要点

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

导入课文

学习课文

由故事导入本课

1、学习民族英雄的含义。

2、学习戚继光的事迹

3、师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他们为了捍卫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抗击外来侵略,表现得应用无比。他们的英雄业绩被人们世代传诵。

4、你知道有哪些民族英雄吗?(文天祥、岳飞、成吉思汗、郑成功、格萨尔……)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民族英雄的事迹。

6、揭题:民族英雄戚继光

1、划出表示民族英雄意义的句子。朗读一下。

1、读读想想:

①明朝时候,我们沿海地区受到了什么人的侵害?

②为了抗击倭寇,戚家军练就了怎样的本领?

③说说一次戚家军在台州抗击倭寇的整个经过。

④为什么戚家军会受到后人的称颂?

⑤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教师小结板书:

戚家军:

鸳鸯阵 纪律好

肯吃苦

英勇善战

听讲

试回答

学生思考,可以小小组讨论

各小小组派代表回答

可以补充纠正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要点

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

课内延伸

总结巩固

说说其他的民族英雄

总结课文

完成作业

台州大战,大获全胜 声名远扬

3、讨论:为什么说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教师小结:

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家园,保卫国家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的事迹?说

来大家听听

教师小结:

我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民族英雄,只要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为中华民族的世代延续作出巨大贡献的,都可以说是民族的英雄!

愿我们每一个学生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作出大贡献。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懂得了什么道理?

1、把课文后面的填空题做好

2、完成作业本作业1、2、3题,注意进行适当的指导

3、学生开始作业

学生自由口答

口答

作业

教学反思

请对教学内容、教法设计、课堂管理、学生活动作认真反思。

[语文S版:《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①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培养同学们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史论今,引导同学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

③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同学们收集戚继光的资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教法】

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扮演小记者,指图讲述郑和郑和下西洋概况,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导入新课

导入:视频 “一带一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

师有激情的启发引导:丝绸之路分为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开创以来一直是东西方交往和贸易的重要通道。汉代至隋唐以陆路为主,到宋元时期逐渐转移到海上,特别是到了明朝前期,我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到顶峰。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明朝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史诗。请同学打开课本第95页齐读一下课题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 确立目标1、2、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本绿字标题,找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为了便于记忆老师把它整合为三个板块。学生齐读。

海上史诗—— 郑和下西洋— 睦友好 海上壮歌 ——戚继光抗倭— 御外辱 海上悲歌—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 鸣国耻 ★教学过程 {新授}

一、海上史诗—— 郑和下西洋— 睦友好

1、郑和像

一生介绍。(从人物入手,以人带事,更容易引起初一学生的兴趣)

2、西洋概念

地图上形象直观介绍西洋的范围。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⑴ 自己阅读课文95页到96页,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切记一定要边阅读边圈画知识点。小组内交流。准备接授采访。(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⑵ 师扮演记者检查自学情况 目的

派遣人

起止时间 出发地 次数 活动范围

比欧洲航海家早多长时间

⑶利用材料设置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大胆发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基础)

②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客观条件)③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主观因素)

3、合作探究

⑴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存粹是为了炫耀国威。没有任何意义;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促进了经济的开发,他的做法应继续下去。你如何看待?

依据材料引导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和宝船回访中国,明成祖期间访华次数为明代最高,达到318次;

沿途的百姓纷纷用香料、珊瑚去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郑和到过而聚居了更多的华人、华侨,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⑵利用表格对比郑和下西洋与世界航海家 歌伦布航海,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郑和的远航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这充分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

4、观看郑和下西洋视频感悟郑和精神

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郑和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 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5.展示郑和下西洋古迹和各地纪念郑和下西洋图片。

师总结过渡:大家的写的很好。今天我们追念郑和,不仅仅是追念一个人的壮举和一个时代的荣耀,更重要的是纪念郑和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因明朝的日渐衰败而悄然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海上危机。

过渡:那面对敌人的入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版块的学习抵御外辱——话冲突。

二、海上壮歌 ——戚继光抗倭— 御外辱

1、利用下图解释倭寇概念并列举出他们的罪行。

倭寇来了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抢劫的财物)满千船。日本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12、学生自学戚继光抗倭有关知识

• 小组合作(阅读课文98页,列出学习提纲)

• 温馨提示:学习一个历史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 原因、人物、时间、简单经过、结果、意义(影响)

4、合作探究

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提示: 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的性质、指挥者的才能、作战部队等等

5、利用戚继光豪言壮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6、正确评价戚继光民族英雄

通过穿越时空的对话,让生明确只有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才能堪称民族英雄。

过渡语:戚继光抗倭并没有挽救明朝国力的衰落,随之而来的是海上更大的危机让我们走进第三篇章

三、海上悲歌—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 鸣国耻

1、让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自学圈画并记忆 侵略者是哪个国家? 手段有哪些? 时间是哪一年? 取得了什么利益?

2、澳门回归图片说明

只有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才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认识落后就要挨打。{课堂小结} Ⅲ 课堂小结 屏显知识结构。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和平交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强而不霸,弱而不欺的海洋强国形象,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树立了一面镜子。然而明朝没有抓住机遇,到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退,随之而来的是海上危机,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属于暴力冲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晰地看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平交往另一种是暴力冲突。从明朝对外关系的逆转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伍了。让我们记住落后就要

挨打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敞开国门,不断吸纳各国先进文化,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少一些冲突。世界才能太平。

师生齐读历史再次告诉我们:只有国力强盛才能掌握外交主动权。21世纪依然是海洋世纪,中国要走海洋强国之路。我们每个人只有像郑和一样有毅力、有梦想,像戚继光一样有颗爱国之心,中国才会有希望。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海洋梦、中国梦早日实现。{课堂检测} 选择

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 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 一事件有关: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2.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 要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4.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5、与英雄的交流

郑和我想对你说 …

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篇3

司马懿是曹操手下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随时会叛逆的最大隐患,晚年却被曹操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不惜用50年光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70多岁才夺取了曹操一手打下来的天下。有人称司马懿为潜伏大师,因为他心平气和的忍耐这么多年,只是他运气不太好,碰上了曹操这一代枭雄,才老老实实在他手下做事。

不过,曹操那样精明的人,难道就真的没有看出司马懿是个隐患吗?不是。曹操容忍司马懿是因为他抓不住司马懿的把柄,司马懿做事十分紧密,从来不露马脚。

那么,司马懿究竟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呢?他靠的是“三善”: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居善地是说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何时何地,你应该选择什么地位,必须看得清清楚楚。而司马懿恰好做到了这一点,亚看出了曹操虽然十分喜欢曹植,但将来的天下,一定是曹丕的,便做了曹丕的老师,以便夺取曹操的天下。

心善渊是说心思要藏得很深,不被人看出来。这一点司马懿做的天衣无缝。他一直在假做一个忠臣,一个毫无二心的忠臣。从曹绷下五道诏书命令司马懿回宫,他从战线上飞奔回洛阳连家都不进就直接进宫这件事便体现了出来。当时重病的曹崩着司马懿的手连声说:“我终于把你盼回来了……”也体现出曹氏家族对司马懿的信任度十分高。

动善时是说要善于把握时机,不错过机会。而司马懿又做到了这一点。他一直等了50年,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保最后到曹芳,他的50年光阴没有白费,他终于等到了时机――弱小的曹芳,这才顺势而变,统一天下。

他没有刘备“仁”,没有曹操“奸”,没有张飞“勇”,也没有关羽“义”,没有诸葛亮“智”,更没有赵云“帅”,但三国终究归晋。在三国那样一个群雄割据、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司马懿凭实力为子孙后代打下了西晋王朝。

百家讲坛爱国人物——戚继光 篇4

作文素材积累(2)戚继光——军事天才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名人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2、概括名人的性格特点或其突出的精神品质。

3、思考该名人的事迹可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中。【导学重点】

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基础。【导学过程】

一、事迹阅读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

有妻王氏,会武艺。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卫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因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纳有三名妾侍,共育有5子。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领兵将略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到许多行军打仗的学问。带兵打仗后,又不为书本知识所束缚,能够因地因时制宜,积极寻求制胜良策。他不喜欢书生式的高谈阔论,注重实际有效的军事学问,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便是其实际经验的总结。

他还很善于向同时代人学习,如向俞大猷学习棍法,向唐顺之学习枪法,并以此训练士兵。这种注重实效,虚心学习的态度,使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成为一代名将,他所带领的戚家军从未遭受失败,成为抗倭的一只劲旅。

招募新兵编组训练

明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是各地卫所军队,但到明朝中叶,各地卫所处于严重废弛状态,根本不能承担实际的战斗。针对这种局面,戚继光主张另行招募新军,并且认为只能用「乡野老实之人」,切忌用「城市游滑之人」。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先后三次深入浙江义乌,共招募一万余名农民和矿工。选定士兵后,对他们进行编组,按照年龄、身材和体质等条件,分别授与藤牌、狼箲、长枪、叉、刀等武器。一方面进行单个训练,另一方面进行营阵训练,以发挥整体的战斗力。通过建立新型的军队,对倭作战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的扭转。

军纪严明 赏罚必信

严明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 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

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奸淫妇女等,一律论罪。采用这样的治军方针,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部队。

健全兵种协同作战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所依靠的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水师。步兵编制依次为队、旗、局、司、部、营,每队十二人,每营二千六百九十九人。队是基本单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战时集体配合,以「鸳鸯阵」对付敌人。步兵之外还有水师,为了协同作战,戚继光将不同船支配为一哨,二哨为一营,共设四营。北调蓟州后,为对付大规模的蒙古骑兵,戚继光将「鸳鸯阵」加以发展,创立了由车、骑、步相互配合的联合兵种。车兵抵御敌军的冲击,步兵以车为掩护出击敌军,骑兵则包抄突袭。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军事思想。

以众击寡速战速决

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时,经常采用以众击寡、速战速决的战术,这与沿海地形及倭寇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国东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倭寇随时都会登陆,登陆后往往占据地形险要之处,向前推进时又常常小股分散。为了争取主动,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迅速消灭敌人。史称戚继光「临事则飙发电举」,他常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像疾风骤雨一般,及时赶到数十百里之外,用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防御重点,迅速将敌人瓦解、全歼。然后赶到援敌必经之地埋伏,待援敌经过,出其不意将其歼灭。

二、问题思考

1、你认为戚继光身上都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学习过的哪些诗句可以用来描写戚继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一素材可以运用到哪些话题的写作中?

我最崇敬的人——戚继光 篇5

智勇双全的戚将军

像我们写作文一样,要讲究方法,要考虑谋篇布局,戚继光每一次战斗,不光英勇,还会讲究战略。有一次,倭寇躲到了一个小岛上,小岛和海岸隔着一片浅滩,白天涨潮,小路十分泥泞,走上去很容易就陷下去,军队无法行走,而倭寇白天划着小船,出来为非作歹,晚上就躲在岛里不肯出来。戚继光十分着急,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到了晚上,刚下完雨,他让每个战士都背上一捆干草,来到了岛边,把干草铺到泥泞的小路上,战士们踩着干草上了岛,倭寇们还在做着他们的美梦呢!不一会儿,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就把没有丝毫准备的倭寇大军打得哭爹喊娘,落花流水。你说戚继光是不是智勇双全啊?

英勇善战的戚家军

戚继光不仅自己英勇善战,而且带兵有方。他可不想当个只会打架的独行侠,于是他就像作文连线的小城说雨老师组建圈子一样,组建了一支非常庞大的有战斗力的队伍――戚家军。真让人怀疑,难道小城说雨老师穿越时空教过戚继光?不过戚家军和作文连线可不太一样,我们主要是在电脑上打字,他们主要是在大海边打仗。戚家军招募对象还有限制,太胆大和太胆小的都不要,城里人也不要,是由农民和矿工(从出身来讲,我就不够格了,唉,我要做农民或矿工)组成的。戚继光用最先进的装备武装他的部队,各种大炮武器堪称东亚第一,他还讲究团结合作,所以戚继光造就了这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队伍。戚家军以平均每22人伤亡,换取斩杀1000人敌我伤亡比的奇迹,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老婆大人的手下败将

你们想不到吧,我们眼中的民族大英雄竟然还怕老婆。戚继光总被老婆欺负,他的手下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在老婆午睡时,把刀架在老婆脖子上吓唬她。戚继光一边举着马刀往前冲,嘴里一边大叫“杀呀――”,给自己壮胆。没想到这胆没壮成,倒把老婆大人吵醒了。幸好戚继光智勇双全,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马上把刀锋一转:“我只是杀只鸡给夫人补补。”看到这里,我们都会感到奇怪,一代勇将戚继光会打不过老婆吗?戚继光之所以“打不过”他老婆,是源于他对老婆深深的爱。正因为这样,戚继光在我的心中,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仅仅是神话传说,觉得他就像在我身边一样。

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篇6

教 学 设 计

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

胡春娥

王池跃

[教学内容]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知道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意义及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史实材料及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理解、概括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郑和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及戚继光精忠报国誓死捍卫祖国人民生命财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热爱

祖国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法、比较法,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化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主题歌,听后启发诱导学生,引入课题。

提问:你知道他是谁么?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壮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板书:郑和下西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

2、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学生带着目标自学

(一)郑和下西洋

1、结合图片和地图,初步了解伟大航海家郑和及西洋的地理范围。

提问:结合课文,“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指现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2、结合课文,先引导启发学生,然后再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根本条件和目的。

提问:结合课文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根本条件和目的是什么?(学生先阅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讨论交流后回答)

板书:根本条件及目的

3、结合课文和地图,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概况、到达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他带去了和换回了哪些物品,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提问:结合课文第二段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怎样?(小组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总结

4、结合图片,分析、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齐读: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 板书:历史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1、介绍戚继光生平事迹

2、分组讨论: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在

书上做好笔记)

3、结合图片和课文,诱导学生了解戚继光的主要事迹及其抗倭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

4、结合图片,理解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即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

提问:福建人民修建平远台纪念戚继光,他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的崇敬?

学生回答出抗倭意义

5、讨论: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分组讨论自学成果、展示成果

五、课文回眸

先结合板书梳理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和全面把握,然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航海概况及抗倭概况)以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巩固消化。

六、课外扩展

结合季风和洋流的有关地理知识,诱导学生回答问题。郑和下西洋一般都选择秋冬出发,夏季返回。你认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7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荷花优秀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

课件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教学反思: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8

习作教材特点分析

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

1.本位转向。

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到《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

2.本体确认。

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

3.本源回归。

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到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

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

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

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

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

语文三年级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 篇9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展示台

“大自然的启示”成果汇报会:

1、根据自己的资料和了解的内容分类(有关大自然启示的、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想发明什么)组合小组。

2、带着自己要展示的东西,把自己课外查找的资料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3、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组的“小博士”,在全班交流。

4、老师提出听、说要求,全班交流后评出“最佳听众”、“超酷小博士”等称号,以资鼓励。

5、把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在班里。

第二课时

习作

1、总结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可以将随时拍成的照片做成课件,帮助学生回忆。)

2、总结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这次整个活动心得……)

3、自己总结,整理资料。

4、小组内进行交流。

5、获得启发后,再次总结自己的写作内容。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初步想法。

7、同学评说,教师指导(写法、选材)。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自己先阅读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段展示给组内同学。

2、老师根据全班本次作文情况,进行评说,展示好的,师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共性存在的不足问题。

3、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4、在作文中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感悟。

2、全班交流,分析每个句子。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3、指导朗读。

4、举出这样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些谚语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6册语文课本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准四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亡羊补牢()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练习。

体会寓意。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表演课文。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南辕北辙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九、课后反思。

10惊弓之鸟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1、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学习生字,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总结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九、教学反思:

11画杨桃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展示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展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1、齐读课文,交流读后的体会。

2、用新词说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七、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八、课后反思: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展示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理解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1、齐读课文,谈读书体会。

2、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七、板书设计;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想别人没想到的 得意 满意 受到称赞

八、课后反: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句意思一样的反问句。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这种修辞手法。

第四课时

一、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熟读背诵。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上一篇:真情长满心间作文下一篇:党建工作联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