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2024-05-21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精选7篇)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篇1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为大家提供事务所审计会计在一定工作阶段里,具体开展的每一项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及个人工作经验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12年是质量年,11年末所里启用了新的审计底稿,经过对新审计底稿的整理和修订使自己对新底稿有了初步的认知,正式采用新底稿,无论从底稿的顺序还是底稿的内容,大家都经历了从不熟练到适应的过程,也逐渐体会到新底稿的优势。例如:1.以往审计中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无法体现工作轨迹,即使书写计算过程,单纯的数字加减也无法让人清楚明白计算详情。新的审计底稿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将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套路用excel表格清晰体现。使用它编制现金流量表,一方面节省了记忆公式的时间,另一方面也细化了编制流程,能更容易发现编制漏洞,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编制方式;2.以往审计底稿较为简单,尤其对助理人员,许多需要详细复核的科目往往仅有审定表及明细表,真正分析复核的程序没有实施,导致审计风险加大。新的审计底稿从表的数量和表的设置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将需要实施的程序用各种形式的excel表现,既规范统一了审计轨迹,又强化实施了审计必要的程序。经过一个循环的实践,新底稿真正践行了质量年的宗旨,审计质量也为近几年中较为优异的一年。

根据领导的部署,xxxx年由我和孟工搭档工作。我们小组每开展一项工作,都会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以便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例如:1.合理分配时间,保证现场工作按时、有条不紊的进行;2.合理分工,保证现场需要采集的数据按部就班的完成。3.清晰划分权限,保证每个项目专人跟进,不出现空管的现象。

在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同事们互相帮助齐心努力下,北辰业务部延续了20xx优秀部门的工作作风,又一次完成了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的感觉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认真学习审计、会计的新准则,还要多向同事们学习和请教,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理论水平并与工作中的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着眼未来,为更好的使我部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大家要比形象,促对话交流零障碍;比作风,促为企服务零距离;比业务,促办理事项零差错;比质量,促服务结果零投诉;比效率,促日常工作零积累。只有更好的为客户做好本职工作和增值服务,才能使我部工作开展的越来越顺畅,才能使我们个人得到更多的历练。

以上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总结范文,尽在总结报告。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篇2

为优化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产权结构、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公信力,财政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0 年7 月21 日颁布了《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财会[2010]12 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由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对于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一方面,合伙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事务所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这样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能够保护无辜合伙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于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债务,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风险共担的机制有利于形成合伙人之间的相互制衡。与有限责任相比,无限责任是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提供的额外担保,是对审计产品质量最主要的承诺,向委托人传递高审计质量的信号。此外,事务所转制后,面临的法律风险更高,审计师执业会更加谨慎(李江涛等,2012)。因此,理论上,事务所转制能够提高审计质量。

然而,此次转制由我国政府机构推动,并非完全决定于事务所自身意愿,具有明显的半强制色彩(张俊生和张琳,2014)。转制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法律的设计,还取决于法律执行的效果。我国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对审计失败的处罚较轻,在执法不严的情况下,审计师能否对其应承担的更高的法律责任给予足够的重视?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张维迎,2002),法律的执行依赖于事务所对声誉的重视程度,当事务所没有积极性维护声誉的时候,法律就失去了声誉基础。本文从审计师声誉的角度来检验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具有“难以建立和维持而易于毁损”的特征,对于高声誉事务所,机会主义会使其失去更多,因此,高声誉事务所对声誉损失和诉讼风险更加敏感和重视,而低声誉事务所对法律风险加重的反应可能并不明显。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检验了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转制政策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2现有关于转制效果的文献大多以单个事务所或整个行业为对象进行研究,未对事务所进行分类,忽略了不同事务所对政策反应程度可能不同的情况。本文立足于审计师声誉视角,发现只有高声誉事务所的转制能提高审计质量,低声誉事务所的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法律制度的运行本身离不开声誉,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声誉机制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以产权为基础。另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制定有关处罚措施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事务所转制与审计质量。英、美两国的事务所组织形式均经历了由普通合伙制到有限责任合伙制的转变(黄洁莉,2010)。Chan和Pae(1998)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审计市场,有限责任合伙制取代普通合伙制的政策降低了审计师的诉讼风险和努力程度,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Muzatko et al.(2004)以1993 ~ 1995年美国IPO公司为例,研究事务所由普通合伙制转为有限责任合伙制对IPO折价的影响,发现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改变削弱了合伙人之间相互监督的动机,间接降低了审计质量。Lennox和Li(2012)对英国审计市场进行实证检验,没有发现事务所由普通合伙制转为有限责任合伙制会降低审计质量。笔者认为,在有限责任合伙制事务所中,一方面,无过错合伙人不对其他合伙人的行为承担责任,因此合伙人互相监督审计工作和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来保证高审计质量的动机较弱;另一方面,过错合伙人的法律责任相对较重,审计师有更强的动机保持执业谨慎,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与英、美两国不同,《暂行规定》颁布之前,我国大多数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制。《暂行规定》要求大型事务所于2010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鼓励中型事务所于2011 年12 月31 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李江涛等(2012)、聂顺江等(2014)以2009 ~ 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事务所转制后面临的诉讼风险更高,审计师执业更谨慎,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上升,提高了审计质量。刘行健和王开田(2014)利用2008 ~ 2012年的数据、从政策出台和事务所实际转制两个层面检验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事务所实际转制前后两年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暂行规定》颁布当年事务所审计质量显著提高,说明事务所在政策层面对法律风险的变化做出了预防性反应。还有部分文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以2001年6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非标意见审计报告比例替代审计质量,检验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限责任制或是合伙制对审计意见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虽然合伙制事务所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实践中很难有效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事务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合伙人的风险意识及监督管理难以在审计工作中体现出来。胡继荣和詹群(2010)的研究也表明,事务所法律责任加重并没有提高审计质量。

理论上,有限责任制淡化了合伙人的风险约束和赔偿责任,导致部分审计师忽视执业风险,弱化质量控制。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一个或多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债务的,全体合伙人共担风险、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事务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后,为减轻法律责任,一方面,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会更加严格地遵守执业准则,保持执业谨慎,避免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承担无限责任;另一方面,合伙人之间会加强内部监督与控制,避免因其他合伙人的非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从事务所层面看,特殊普通合伙制有助于事务所建立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并创新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此外,《暂行规定》对事务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合伙人数量和质量、注册会计师数量、注册资本下限等方面都做出更为严格的规定。例如,事务所的合伙人若在转制前三年内受到暂停执业半年以上的处罚,则不得成为转制后事务所的合伙人。以上规定有助于事务所扩大规模,提高综合实力,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一项假设:H1:事务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能显著提高审计质量。

2. 事务所转制、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为促进事务所尽快完成转制,财政部和证监会于2012 年1 月21 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财会[2012]2 号),要求具有证券资格的事务所于2013年12月31日前必须转为合伙制或特殊普通合伙制,否则将撤回其证券许可证。此次转制由政府机构推动,并非事务所完全自愿,具有明显的半强制色彩。转制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法律的设计,还取决于法律执行的效果。张俊生和张琳(2014)认为,我国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在执法不严的情况下,审计师未对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给予更高的重视。

张维迎(2002)指出,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法律的执行依赖于当事人对声誉的重视程度,只有重视声誉,法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事务所而言,同样的法律处罚对审计师的心理成本与该审计师是否重视声誉有关。如果事务所不在乎自己的声誉,法律惩罚的威慑力就非常有限。声誉具有“难于建立和维持而易于毁损”的特点,一旦发生审计失败,事务所将面临诉讼赔偿,可能失去现有客户,甚至面临破产风险,特殊普通合伙制对事务所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于重视声誉的高声誉事务所,转制政策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对于低声誉事务所,由于其本身声誉低,法律处罚对其心理成本较低,威慑力就非常有限,因此转制政策可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二项假设:H2:相比于低声誉事务所,高声誉事务所转制能更显著提高审计质量。

三、研究设计

1. 模型设计。为检验假设,本文的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1)检验了事务所转制对审计客户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预计β1显著小于0,即事务所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能降低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程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模型(1)中的被解释变量是审计质量abs DA。由于审计质量无法直接观测到,通常使用一些替代性指标来间接测度,本文采用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本文借鉴Dechow和Sloan(1995)修正的Jones模型计量操纵性应计利润,用其绝对值衡量盈余管理程度。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是公司i当年总应计利润,NIi是公司i当年净利润,Cfoi是公司i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i是公司i上年年末总资产;△REVi是公司i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i是公司i当年年末固定资产价值;εi是残差项。

对模型(2)进行分行业分年度回归,得到估计系数α1、α2、α3,代入模型(3)得到公司i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NDAi:

其中,△RECi是公司i当年年末应收账款和上年年末应收账款的差额,其他变量含义与模型(2)相同。

进一步,可求出操纵性应计利润

模型(1)中的解释变量是事务所组织形式Change。事务所转制前取0,转制当年及以后年份取1。

审计师声誉Rep是模型(1)的一个分组变量。自2003 年起,中注协每年发布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名评分,该评分以事务所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惩罚情况以及其他指标为基础计算得出,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审计师声誉情况。本文将连续5年(2009 ~ 2013年)进入综合排名前十的事务所视为高声誉事务所,其余的视为低声誉事务所。

此外,根据已有文献(刘行健和王开田,2014),本文在模型(1)中加入了公司规模Lnasset、盈利能力Roa、财务风险Lev等相关变量,以控制公司相关特征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增加了行业虚拟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见表1。

2. 样本选取。本文选取截至2013 年底完成转制的事务所在沪深A股上市的审计客户作为样本公司,以其2009 ~ 2013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该行业的会计核算和盈余管理具有特殊性;2剔除模型所需数据存在缺失值的观测样本。经过处理,本文最终获得4 222 个公司年度样本。模型所需数据来自CSMAR和RESSET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TATA11.0 软件。为了剔除异常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模型中的连续变量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表2列示了转制前后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转制后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均值和中位数均比转制前低,且通过均值t检验,初步验证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改变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审计质量。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2. 实证结果分析。表3 列示了模型(1)的OLS回归结果。第(1)栏报告了全样本下的回归结果,Change的系数β1为负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改变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与假设H1一致。

同时,Lnasset和Cfo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总资产比值越大,审计质量越高。Lev和Growth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成长性越高,对资金的需求越强烈,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Loss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亏损的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等风险,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为检验假设H2,本文按审计师声誉高低将全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在剔除了子样本中每个行业数据低于10的样本后,最终分别得到1 542和2 644个样本量,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中注协发布的信息,有8 家事务所连续5年进入综合排名前十,分别是普华永道中天、德勤华永、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瑞华(该事务所由中瑞岳华和国富浩华于2013 年合并而成)、立信、信永中和和天健。因此,将上述8 家事务所视为高声誉事务所,其余的视为低声誉事务所。

表3 第(2)栏和第(3)栏分别报告了高声誉事务所和低声誉事务所的回归结果。第(2)栏中Change的系数β1为负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第(3)栏中β1为负但不显著。这说明,声誉高的事务所转制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而声誉低的事务所在转制前后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变化,与假设H3一致。

注:括号中为t统计量。

3. 稳健性检验。为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定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一,由于本文的因变量——操控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后大于等于零,属于限值因变量,因此用Tobit回归方法对模型(1)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表3基本一致;第二,夏立军(2003)研究认为基本Jones模型和调整KS模型能够有效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因此用基本Jones模型重新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并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表3基本一致;第三,改变审计师声誉的衡量方法,根据中注协发布的事务所综合排名前百家信息,将连续5年(2009 ~ 2013年)进入综合排名前20名的事务所视为高声誉事务所,其余的视为低声誉事务所,重新回归后的结果与表3第(2)栏和第(3)栏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利用2009 ~ 2013 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是否受制于审计师声誉。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审计客户规模、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因素后,事务所由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降低了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审计质量。进一步地,为检验转制的效果是否受制于审计师声誉,本文按审计师声誉高低进行分组检验,发现高声誉事务所转制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而低声誉事务所在转制前后审计质量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高声誉事务所对声誉损失和诉讼风险更加敏感,更加注重对其声誉的维护,转制后法律风险的提高对其威慑力较大,因此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更加谨慎,审计质量更高;对于低声誉事务所,由于其本身声誉低,法律处罚对其威慑力就非常有限,因此转制政策效果不明显。这也说明声誉机制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以产权为基础。

局限于目前的条件和认识,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审计质量不易直接衡量,本文用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可能不能综合反映审计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审计师声誉作为一种信号机制,不能直接测度,本文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衡量,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

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J].会计研究,2010(7).

Derek K.Chan,Suil Pae.An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Rul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4).

聂顺江,屈依娜,唐媚媚.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4(6).

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4).

赵向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规模关系研究[J].审计月刊,2006(14).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审计意见;审计质量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意见分析

1.审计重要性水平概述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而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对审计重要性的量化处理,是重要的量化临界线,具体是指被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以存在的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和漏报的最大限额或比例。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仅对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

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自身经验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来判断被审计单位可容忍的最大错报、漏报。这些判断依据往往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即使是对同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作出重要性水平判断时,也极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不同审计人员在判断影响重要性因素的过程中存在主观差异。此外,国家政策、法律制度、被审计单位监督机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同样也会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2.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测试的精确度要紧密联系审计重要性;在评估审计证据充分性时,审计人员要将错误的精确度上限与审计重要性水平进行对照,进而为审计意见提供有力依据。具体而言,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其一,当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发生的错报、漏报金额不重要,且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不可能造成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可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二,当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错报、漏报金额较为重要,但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没有太大影响时,若能够证明财务报表论述仍是公允的,那么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三,当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发生的错报、漏报金额非常重要,且财务报表公允性存在严重问题时,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其四,当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受到被审计单位严重限制,不能正常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财务报表做出客观评价,所以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分析

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对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因此,判断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为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违规现象的概率,以及注册会计师披露这些违规现象的概率,前者的决定性因素是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而后者的决定性因素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所以,笔者从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两个层面入手,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基于专业胜任能力角度下的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关系

规模大的事务所不仅具有客户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优势,而且还能够凭借自身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吸引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到本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规模大的事务所成立的时间较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审计流程,加之事务所的业务复杂程度较高,所以能够促使注册会计师积累更多的执业经验,提高发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能力,进而确保出具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此外,相比规模小的事务所而言,规模大的事务所更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后续教育,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参加集体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而规模小的事务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依靠审计人员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由此可见,在规模大的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具备更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违规现象的概率更高,从而保证了审计意见更为准确、恰当。

2.基于独立性角度下的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关系

规模大的事务所拥有数量较多的客户,这使得单一客户对事务所的重要程度大幅度降低,注册会计师可以无视客户施加的压力,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前提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报、漏报,出具准确的审计意见。同时,规模大的事务所重视维护自身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并将声誉和品牌作为吸引更多客户的有力保障,一旦審计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事务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重建自己的声誉和品牌。所以,规模大的事务所会最大限度地维护审计程序的独立性,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以保证审计质量。

综上所述,在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方面,规模大的事务所比规模小的事务所更具优势,能够保证更高的审计质量,确保出具准确、公允的审计意见。

三、政策建议

1.健全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体系

健全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体系有利于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促使审计质量的提高。首先,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在《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法》中,明确注册会计师因失职提供有问题的审计报告而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其次,通过大力发展法务会计、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加大违法违规成本等措施,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水平,维护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2.培养市场对审计质量的自发需求

政府应当逐步弱化对审计市场的不当干预,将自身定位于市场监管者的角色,加快职能转化,摆正政府与审计市场的关系。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革,促使上市公司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培养上市公司对真实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的自发性需求,从而通过公允的审计报告,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3.加强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

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审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事务所要强化自身内部质量管理,不断扩大事务所规模,确保审计意见的准确性、公允性。首先,事务所要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落实三级复核程序,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对重大审计问题和审计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其次,加强审计业务关键环节管理,在审计前对客户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委派的审计人员有能力完成审计工作;再次,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审计重要性水平影响审计意见类型,以及规模大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更为公允、准确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建议从健全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培养市场对审计质量的自发需求、加强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规范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 为:论基于审计重要性视角理解审计意见[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蔡立新: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因素分析及相关建议[J].财会月刊.2010(6).

[3]艾 雪:浅析审计重要性对审计证据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9(6).

[4]丁 奕: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2008(2).

审计事务所个人年终总结 篇4

今年大小项目做了近三十个,甚是欣慰。一年以来我本着客观、独立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始终坚持“衡鉴执业、瑞气待人”的执业理念,在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做了8个工程决算审计、7个收支审计、6个绩效评价、4个经济责任审计、3个财政资金检查。

一、本年度工作方面

1、精心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在本年度审计过程中,审计小组通过初步业务活动制定了具体的审计计划,为完成审计任务和减小审计风险做了充分的准备。

2、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审计小组在根据每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需重点实施的实质性程序。为了获得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审计小组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审计。

机关事务局后勤基地管理处文明峰同志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执行了检查、函证、计算、监盘、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为各类交易、账户余额的列报获取了充分必要的审计证据

3、真实完整的审计报告。

审计小组在本年度审计中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了恰当的审计程序,为发表审计意见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发表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是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做出的。

4、审计工作底稿。

首先是要有一个关于底稿中的符号说明,还有索引号之类的。接着就是要有审计业务约定书、管理层声明书、审计后出具的报告以及审计过后的财务报表。关于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表、基本情况说明一类的也应该整理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特殊行业,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文件。最后就是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工作底稿、各会计科目审定表和一些凭证抽查记录。实施了盘点程序的,还要有相应的盘点表。实施了函证程序的,函证也应该包括在其中。整理审计底稿,其实这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每个单位的业务不同,底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努力吸取知识,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紧时间请教领导。

二、审计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

1、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

今年的中联重科竣工决算项目,自己对财政部新颁布的《基本建设财务规则》有些内容理解的深度不够,影响了工作效率。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将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升业务理论知识,扩大猎取知识的范围,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使自身的素质再有一个新的提高,以适应公司的发展和需要。

2、加强审计全过程沟通

一个良好优质的沟通可以使得工作事半功倍。良好沟通的建立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更加的感受到团队合作带给我的帮助。在与同事、项目经理及部门经理的交流时,让我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与客户的交流时,让我时刻都记着自己是一个专业的审计人员,要用专业的态度去对待每个项目、每件事情,要想全方面的了解项目情况首先要学会与对方单位人员沟通,了解资料里不能反映的问题,便于我们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

三、明年工作计划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篇5

(一)考虑到北京的实习机会及企业更多,而且可能为今后的求职中加分,所以实习地点定在北京。经过一番面试,目标公司最终锁定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经过了解,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是在2013年5月由国富浩华与中瑞岳华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而成,而且依靠着合并而成的业务收入与注册会计师人数的优势,瑞华有望登顶国内所行业第一,但其综合评价质量指标排名将依然难有超越,凸显大而不强的短板。

中瑞岳华、国富浩华两家事务所在《2012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的综合评价质量指标得分分别为56.48、52.23,仅排在第六、第十二位。前五名毕马威华振、大华、普华永道中天、信永中和得分分别为56.85、57.01、58.48、58.74,排在首位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质量指标分值更是达到63.38。

另外立信对于会计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总能出现在各种会计基础、CPA会计的第一章内容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品牌源自1828年潘序伦创建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是1949年前的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并于2009年1月加入得豪国际,为其会员所。提供上市服务、法定审计、专项审计、外汇收支、工程造价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等服务。

最终实习单位锁定在北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央企事业部,担任审计助理。

实习期间负责的项目为xxxx集团年报审计,负责的子公司包括xxxxx、xxxxx、xxxxx、及xxxxx公司。

实习前期主要在北京总部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接触项目经理,安装审计软件并学习相关教程,翻阅已装订成册的审计报告等。其中协助另一项目组完成公司董事成员的尽职调查部分内容,工作完成的比较轻松,让我信心倍增。并参与xxx集团审计小组会议,用一天时间专门讲解了xxx集团的总体盈利状况、业务范围、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审计安排、审计方法和本次年审的标准和要求。期间对于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和讨论和研究,确保抽查样本数量及随机性。

在总部学习的这几天,仅翻阅一本审计底稿就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涵盖内容很多也很细,而一家公司的审计底稿可能有五六本组成。每一张表格中都包含大量的数据,并紧跟趋势分析,每个科目的底稿之后也附有大量的审计证据,包括原始凭证、银行回函等。同时为了增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每一张获取的材料上都盖有被审单位的公章。每一张表格的打印格式都要调的恰到好处,以保证完全显示和审计底稿的美观,这令我意识到扎实的Excel基础对于审计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包括简单的调格式,还要有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这使人不得不感慨审计工作的严谨性。

在接触底稿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工作的真实写照。大多数的办公桌都是空出来的,并且越靠近年底在所里的人就越少,几乎所有的人都奔波在项目现场。就在年审项目开始之前,还有一些专项审计的项目在等待项目经理协调处理,于是我仔细研究材料,协助项目经理制定了审计计划。并了解到即将开幕的年审对实习生来讲将是一次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极大考验。

与项目经理攀谈后对CPA考试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审计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安装xxx审计软件后,我开始依照视频教程逐步学习操作方法。审计软件对审计人员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前提是要对Excel比较熟悉,其中包括公式的计算和宏的设置,都不得有半点变动,否则影响到的可能是整套底稿。经理还讲解了有关银行询证函的填写、现金盘点表的填写等。

针对年报审计时间的问题,我做了如下思考。香港的会计年度是从4月1日起到次年3月31日止,而美国则是从10月1日起到次年9月30日止,而中国的会计年度是从12月31日到次年1月1日。就国内会计工作量看,如此设置的会计年度使年底各项工作堆积,加上1月下旬又常是我国的春节,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紧张程度,也影响了审计的工作进度。

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后,发现确实有此类建议和呼声,要求变更中国的会计年度,与国际接轨,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境内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而不一致的会计年度起止日期使外资企业不得不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应调整,这无疑增加了跨国公司会计处理和经营管理的难度,从而制约我国吸收引进外来投资。

在本次小组会议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听到很多审计书本上曾经提到的专业词汇,在讨论审计抽样方法时也能够联系起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课本上学习的多为生产制造类企业的会计制度和做账方法,对于工程施工类企业来说,则需要涉及到建造合同、承包合同等。相比生产制造类企业可以计量的产品来说,工程类企业有相对较大的难度。第一,工程施工类企业的项目规模大、跨度大,因此对于工程结算的认定和结转存在较大难度,易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第二,现在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多采用EPC的方式承包项目,因此涉及到三方,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明确三方的分工,区分被审计单位的收入和成本,并核查相关凭证。第三,工程施工类公司下属项目部较多,均实行独立核算制度,需在出具母公司审计报告的同时,抽查项目部并分别独立出具审计报告,时间短、任务重。

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我们来讲还是重中之重,但对于不同的行业特点有特定的行业会计核算办法。像EPC类承包项目是近些年兴起的工程承包方式,在会计核算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核算办法,因此会计制度也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也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并结合实践累计经验。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篇6

一、审计成本、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经济分析

(一) 审计成本、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界定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承接业务时必须考虑审计成本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只有当审计收费大于审计成本时, 会计师事务所才可能提供审计服务。国外实证研究表明, 如Simunic (1980) 最早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考察了有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各种因素, 研究发现客户资产规模、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等是决定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国内对审计收费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 如刘斌等 (2003) 经过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但是, 公司规模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仅是影响审计成本的直接因素, 并非影响审计收费的直接因素, 公司规模是通过审计成本对审计收费产生作用。根据经济学理论, 审计成本才是影响审计收费的直接因素, 因为审计成本并不仅仅受审计规模等因素影响, 它还受审计风险的大小以及对审计质量的要求等因素影响。因此, 审计成本与审计收费更具有相关性且更值得研究。审计成本指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及预计要发生的潜在成本, 包括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费用等。直接成本的多少一般取决于委托人规模的大小、业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总体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的强弱等。风险成本即预期损失费用。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风险成本随被诉讼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并报告错误的联合概率 (De Ange Io, 1981) 。发现错误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关, 报告错误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审计的独立性) 有关。因此,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包括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变化, 职业道德水准的变化, 审计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二) 审计成本、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经济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审计收费的多少影响其投入的审计资源。审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分析的过程, 审计证据的搜集与分析需要成本。在审计收费低廉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无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 以至于通过减少审计测试程序、审计证据的搜集数量, 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来降低审计成本。因此, 低廉的审计收费只能与低服务成本相配比。但审计证据的不足可能严重降低注册会计师发现会计报表存在错误和舞弊的概率, 审计风险增加, 审计质量下降, 从而会使风险成本大幅度增加。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 决定产品价值的客观基础, 取决于该种产品生产所耗的社会资源。一项审计业务的审计成本是决定其审计收费的客观基础。投入审计资源越多, 越容易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误与舞弊。提高审计服务, 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需以高审计收费作回报, 同时, 合理的审计收费有利于吸引和凝聚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为审计资源的投入提供了保证。而雄厚的人力资本正是保证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根本所在。因此, 在专业胜任能力既定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错误和舞弊的概率取决于其实际投入的资源。这样, 审计成本、审计质量、审计收费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二、审计成本与审计收费关系的分析

(一) 会计师事务所平均业务成本总额结构分析

为探讨审计成本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以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对河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实地调查为例分析审计成本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根据对100家会计师事务的三种典型业务, 会计报表审计、验资和专项审计等的审计成本与审计收费的有关调查数据, 分析研究结果如 (表1) 所示。从 (表1) 可以看出, 会计师事务所平均业务成本总额构成中, 公共人力成本占所占比重50.24%, 公共费用所占比重49.76%, 公共人力成本构成业务成本的主要部分, 表明该行业是典型“人合”组织的资本密集型行业, 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之根本;而公共人力资本中工资和奖金合计为34.39万元, 按河南会计师事务所平均每所9人计算, 每名注册会计师年货币收入为3.82万元, 与其知识技能和劳动强度相比, 收入水平不高。其结果将不利于吸纳高素质人才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 也将严重阻碍本行业的发展。公共费用支出中, 办公费、租赁费和税金占公共费用的比重高达41.99%, 而折旧费占比只有5.01%, 且主要是来自于计算机、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几乎没有来自于房屋建筑物的折旧, 说明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雄厚的财产作后盾, 抗风险能力差。

单位:元

资料来源:河南注册会计师协会,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 (一) 》,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二) 会计师事务所成本收入占收费标准比例分析

由 (表2) 可以看出, 从成本占和收入的比重看, 对于年报业务审计, 除了小规模和超大规模业务外, 成本占收入比重较高 (最高达99.02%) , 表明事务所是微利或薄利经营行业。对于小规模业务, 事务所利润较高。业务简单是其原因之一, 但也不排除事务所违规经营, 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从而降低审计业务成本, 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从整体上看, 其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也是比较高, 达83.21%;验资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为74.64%, 验资业务相对于年报审计业务成本较低, 这和验资业务程序比较简单, 工作量较小有关;专项审计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为80.31%, 成本比重比较高。如果加上风险基金等其他支出, 成本接收入, 这说明收费偏低, 审计业务已无利可图;从收入占收入标准的比重看, 年报业务审计, 业务收入占收入标准69.56%, 业务收入小于收入标准, 收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执行, 况且, 从各档业务规模看, 业务收入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异从47%到128%不等, 这说明收费标准对业务收入的确定不起关键作用。验资业务, 业务收入占收入标准58.35%, 业务收费占收入标准低于年报审计业务同一标准。专项审计业务, 业务收入占中档收入标准3.64%, 业务收入远小于收入标准。这说明专项审计业务的收入不能保证提供合格审计正常合理支出的需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从成本水平占收费标准的比重来看, 对于年报审计, 相对于抵挡收费标准, 101万~500万元档次的单项业务成本占收入标准的比重为61.89%, 而5001万—1000万元档次的单项业务成本占收入标准的比重仅为45.92%, 成本比重并不呈现趋同性或者一定趋势, 由此, 可以看出, 收费标准的制定不是以成本为依据;验资业务所占收入标准的比重也较低;对于专项审计业务, 专项审计成本仅占收入标准的2.84%, 相对于专项审计对象的专业化程度及复杂程度, 这样的审计成本偏低, 收费标准也具有显着的不合理性。

单位:元

资料来源:河南注册会计师协会,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 (一) 》,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三) 总体分析

总体来讲, 业务成本水平与收费标准之间差距较大, 对于年报收入, 其差距为40%左右, 验资业务差距为50%左右;而专项审计的业务成本不足收费标准的3%, 收费标准脱离实际, 若能按次标准收费则注册会计师行业属于高盈利行业, 利润率达40%——50%, 专项审计业务更是一本万利, 在加上进入壁垒较低, 导致该行业过渡竞争。另外, 审计业务成本偏低, 审计质量不能达到职业要求。分析说明, 审计成本偏离收入标准, 其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来源与实际业务成本。由于审计业务市场竞争激烈, 造成审计收费降低,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事务所的合理投入, 为降低成本而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另外, 风险成本几乎都未发生, 说明在制度安排和用户需求上尚未能给该行业以足够的压力, 不利于诚信执业和公平竞争。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审计成本与事务所应发生的成本投入有一定的差距, 也就是说, 事务所要确保职业质量, 其投入的成本要高于现有的成本水平。尽管业务成本与业务收入不成正比例关系, 成本和收入呈现不同步的上升趋势, 但二者之间有很强的依存性, 业务成本是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业务收费的主要依据。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鉴证业务, 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与其他有偿服务一样, 依旧服从于成本效益规律, 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该项业务收入能否补偿完成此项业务所需花费的支出并且有利可图, 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外, 客户要想获得优质的服务, 就要支付与之相对应的审计服务费用。尽管审计服务具有柔性特点, 但这不意味着“审计收费弹性”可以任意伸缩, 恰恰相反, 审计成本作为刚性指标, 为审计收费提供了量度标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任何时候审计成本都是审计收费的基础, 无论审计收费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还是紧密, 审计收费都必须以审计成本为底线, 否则就将违背审计市场的基本规律。低于审计成本的审计收费将使审计的供给动力不足, 而远远大于审计成本的审计收费将使审计客户放弃对审计服务的需求。

三、审计成本与审计收费的思考

(一) 审计市场集中度不高, 市场竞争无序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较小, 普遍存在生存压力。截止2006年底, 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5449家, 执业注册会计师72249人, 平均每所拥有注册会计师13人。河南注册会计师事务行业同全国一样, 2006年共有368家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3323人, 平均每所9人。另外, 事务所地区发展也不均衡, 仅郑州拥有事务所143家, 占事务所总数38.85%;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前30名事务所790人, 占执业人数24%, 平均每所26人, 其余占76%的事务所, 平均每所6.6.人。由此看出, 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还不高, 市场基本上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价格竞争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采用的手段。事务所为提高市场占有率, 采用夸大业务量、压低收费价格, 甚至以支付回扣等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 使事务所陷入恶性竞争的旋涡之中。

(二) 事务所股权结构高度集中, 利益分配制度不合理

会计师事务所是“资合”与“人和”相结合的“两合”经济组织, 人力资本远大于财务资本。股权结构高度集中, 容易形成独断专行的决策习惯, 出现监督缺位, 分配不公不稳的情况, 直接影响事务所的发展。根据对河南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 一两个股东绝对控股的事务所占66.67%, 单个股东持股比率最高88%, 最低35%, 由此可以看出,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的股权集中程度较高。由上表1分析可以看出,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按资”进行利益分配, 注册会计师的薪酬主要是固定工资加提成, 固定工资加奖金两种形式, 但是多数事务所员工固定工资较低, 定期考核晋升制度不完善, 较低的工资和不合理的分配机制, 挫伤了注册会计师的工资积极性, 从而导致审计成本不足, 审计质量降低。

(三) 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制约审计的独立性

尽管资本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需求, 但由于我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政府、股东、公司管理当局等对审计服务的要求各不相同, 使得企业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发性需求存在不充分性。大多数公司对审计服务仅仅是为了满足法律或政策规定的需要, 审计收费的高低成为他们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标准。在此竞争环境下,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和发展, 只能降低审计收费, 这样就无法付出较高的审计成本, 不能保证审计质量, 过度竞争则有可能将高品质的事务所挤出审计市场, 从而制约了事务所的发展。

(四) 政府有效监管不力, 违法违规处罚较轻

目前, 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审计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所受的处罚进行了归类, 但对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较轻, 主要采用警告、没收违法收入、罚款、通报批评和暂停执业资格等形式。而在审计监管和执法对审计造假的处罚时, 却忽视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法规中即使有相关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 但实际执行中很少有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失败被追究民事赔偿责任;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形同虚设, 即便审计失败, 也没有经济赔偿的压力,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收费价格政策时很少考虑提高审计质量与防范审计风险所需要的审计成本, 审计收费低廉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履行风险成本的话, 审计成本并不随审计收费的降低而降低, 这样, 过低的审计收费使审计成本得不到补偿, 低质量低效率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被挤出市场, 审计收费便会提高, 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会得到发展壮大。

四、审计收费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事务所准入门槛, 加强事务所规模建设

目前事务所审计成本不高, 低价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是中小型事务多, 市场进入门槛较低, 造成审计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提高审计质量, 有必要提高事务所设立条件,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程序, 并通过合并改组等方式, 鼓励中小事务所进行改组形成大型事务所。从经济利益角度看, 大型事务才能应对市场发展的需求, 降低成本, 提升审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更在乎自身的声誉、注重长期发展, 往往注重保持独立性, 以提高声誉, 增强收费能力。从法律责任角度看, 一旦受到法律制裁, 大型事务所才有能力支付足够的赔偿, 发挥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收费承担潜在民事赔偿的责任。

(二) 建立合理的事务所股权结构,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的股权结构趋于分散化, 可以使更多审计质量监控的负责人将个人利益与事务所利益相统一, 增加自觉进行质量控制的动力。同时, 众多合伙人拥有信息, 可以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息垄断造成的决策失误。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保持股权适当集中以保障决策效率的基础上, 适当吸收新合伙人, 以使股权适当分散, 减小控制跨度, 广泛调动积极性, 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另一方面, 事务所应当根据行业“人合“的特点, 建立与业绩评价制度相结合的薪酬制度与晋升制度, “资合”与“人合”并重, 责任与薪酬匹配, 对员工的薪金应有明确的规定并相对稳定, 通过定期绩效考核决定每个员工的级别升迁, 借助升迁提高薪酬水平, 并且奖金分配的数额在薪酬中所占比例应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断保持和吸收优秀人才, 支持员工成长与发展, 建立与事务所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晋升机制。

(三) 积极探索制度创新, 创造对高质量审计业务的有效需求

鉴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注册会计师业务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 政府应该本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制度入手来规范市场的有效需求与高质量审计业务的供给。从法律意义上来说, 股东应是审计委托人, 企业的股东需要经过审计验证的企业会计信息, 股东是审计服务的受益者, 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最终由股东承担。但股东要想成为真正的委托人, 只承担审计费用和享受审计受益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有选择审计人和审计费用的权利。因此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转变政府职能, 消除公司管理层实质上具有聘请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 改变目前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现象, 加强和改善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 实现股东责权利的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

(四) 强化监管, 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的惩治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违法违规问题的监督和处理力度。监管部门应监督会计师事务所遵循最低收费标准, 过度偏离合理水平的审计收费, 则可能意味着审计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监管部门可以据此监控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违法行为。严禁会计师事务所搞不正当的低价竞争, 对超低价收费和采用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大处罚力度, 以保证审计收费标准的顺利实施。提高造假被揭露概率, 有效增加造假成本, 使得低质产品的提供者无利可图而退出市场。如行业协会建立对严重违规者除名及行业终身禁入制度, 建立签字注册会计师对所鉴证的审计报告终身负责制, 设立过错合伙人负无限责任以及其他合伙人负有限责任的事务所组织制度等。

参考文献

[1]李现宗、徐东升、张海英:《注册会计师行业成本研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第2期。

事务所审计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措施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会计师事务所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责任和作用重大。然而,近年来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虽然不断提高,但财务造假案件仍屡禁不止,会计师事务所在独立性、项目执业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离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投资者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将决定其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就是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以此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201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情况通报显示,检查了159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和运行情况、事务所业务收费情况以及业务项目质量,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较好地执行执业准则,执业质量逐步提高。但检查中也发现,部分中小事务所的内部管理较为薄弱,质量控制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导致执业中存在执行审计准则不到位、未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风险导向审计流于形式、审计证据获取不充分、审计报告披露不规范的问题,个别事务所甚至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等;另外,少数事务所还存在审计收费偏低、恶性竞争、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报备等问题。在加强执业质量检查的同时,中注协还对行业不正当低价竞争加强了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执业环境。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审计聘任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主要由控股股东构成,他们不但掌控着管理权,还拥有决策权和监督权,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相当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不仅是被审计人,而且还变成了审计委托人,他们委托审计人对自己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其自己决定,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用的方式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施压,使会计师事务所难以保持其独立性,无法做到公正执业,降低了审计质量。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目前尽管很多事务所都会对自己的内部业务质量控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中往往流于形式。一些规模小的事务所可能存在着侥幸心理,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也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抢客户,降低收费,恶意竞争,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013年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和业务项目整体质量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中小事务所内部管理较为薄弱,质量控制存在缺陷,执行审计准则不到位,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事务所存在“特殊普通合伙”转制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合伙人机制,没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制度等现象。在审计业务项目检查中也发现,执行审计业务时一些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执行对重点审计领域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不够适当、充分。已经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要求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认真履行审计程序,使得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审计质量控制效果不理想。

(三)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较低

作为注册会计师,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执业经验,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对审计方法的运用和创新,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若审计人员素质过低,影响审计质量,这样便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低。2013年财政部检查中发现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在部分业务项目审计过程中,个别注册会计师对存货、应收账款、无形资产、借款、收入、补贴收入、对外担保等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外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是多头管理模式。从政府监管的层面上来看,证监会、审计署、财政部等都对会计师事务所有监管职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都有权进行检查,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协会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业务检查。从表面上看,这种监管非常严格,严丝合缝,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这种多头监管出现了职能交叉、边界不清和监管盲区并存的问题,经常发生对同一业务进行重复检查或者有些重要业务被漏检的情况,造成了外部监管不力,出现审计质量较低的状况。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上市公司管理层通常缺乏完全的独立意识,加上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有效监督大股东的行为,导致中小股东权益被侵占和损害。因此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上安排,要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使公司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监督者恪尽职守,互不越位,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富有活力,这样审计质量控制也能加以完善。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覆盖企业各个方面、融合企业人、财、物。会计师事务所努力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方法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健全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体系。通过多种后续教育的方式,会计师事务所全体人员要形成一种好的专业氛围,在全体人员心目中树立全面防范风险的意识,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提高审计质量。

(三)提高事务所审计人员的素质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为本所的审计人员提供在职相关培训、上级领导的业务指导、参加相关研讨会的机会,鼓励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行业内的新变化要及时关注,在工作中对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使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另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考试阶段,后续教育和持续的监管更是有力的手段,中注协可对注册会计师设立职业道德档案并定期向公众披露,持续监控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情况,使其不敢做出舞弊行为。

(四)全程对业务进行质量控制

对审计业务质量的控制应该贯穿于审计工作整个过程,从审计工作开始一直到结束都应该对该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业务承接阶段选择被审计单位时,要对企业进行初步的了解,在确定可审的情况下再承接业务,规避风险。在审计阶段,项目经理应对搜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筛选,分辨其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审计现场工作结束时要求企业在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上盖章,增强其可靠性。此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提供书面证据并做出解释,保持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在审计报告阶段,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每个项目的业务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可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降低风险,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会计师事务所声誉[D],2011.

[2]王娟.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研究.财政部财科所硕士论文,2011

上一篇:第一次真好说课稿下一篇:游温州洞头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