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共7篇)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篇1
2018年广东省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
查工作方案
为做好2018年广东省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会协〔2011〕39号)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18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通知》(会协〔2018〕1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我省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的要求,探索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机制,提高检查质量,聚焦问题整改,加大惩戒力度,注重技术帮扶,促进事务所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解决行业发展质量的不适应、不平衡、不稳定等实际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二、检查对象
2018年执业质量检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机制,重点检查对象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上一轮检查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事务所;
(二)新设期满1年的事务所;
(三)因执业质量问题受到投诉举报的事务所。
三、检查内容
(一)质量控制体系检查。
根据日常监管和以往检查了解的情况,结合事务所的自查报告,检查事务所是否严格遵循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建立、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对事务所质量控体系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并对事务所改进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与指导,帮助事务所提升系统风险防范能力。
(二)业务项目检查。
根据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初步评估及业务特点,确定业务项目检查的范围和抽查样本。检查的范围是事务所自上次接受注协检查以来出具的业务报告,重点选取2017年、2018年5月31日前出具的业务报告。
业务报告重点抽查下列项目:
1.业务规模较大,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业务报告; 2.高龄、频繁转所以及报告数量过多的注册会计师签署的报告;
3.上一轮执业质量检查中被惩戒注册会计师签署的鉴证报告; 4.融资或申报专项资金等特殊目的的审计报告及预算评审、科技专项资金审计等其他专项审计报告。
5.报备收入与实际收入存在较大差异的业务报告。业务项目检查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业务执行过程中是否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二是对重大的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到位,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三是审计证据是否能够支持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等,四是新审计报告准则执行情况。
(三)职业道德检查。
检查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遵循职业道德守则的情况,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1.检查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独立性原则,是否超出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承接业务;
2.检查事务所是否存在以牺牲业务质量为代价的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
3.是否存在挂名签字、出卖签名等行为。
四、检查方式
2018年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将采取事务所全面自查与现场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事务所组织全面自查。各会计师事务所对照执业准则,对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业务项目、职业道德情况开展全面自查。
(二)现场检查。由省财政厅、省注协组织联合检查组对检查对象进行现场检查。
五、时间安排
(一)检查准备阶段:公布被检查事务所名单(7月上旬);召开全省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工作布置会(7月下旬)。
(二)检查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现场检查(8月上旬-9月上旬)。
(三)约谈提醒阶段:省注协秘书处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突出问题的事务所约谈提醒,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0月上旬)。
(四)论证处理阶段:省注协根据事务所检查结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提交省注协惩戒委员会予以处理(10月下旬)。
(五)工作总结阶段:完成检查总结工作并上报中注协(12月中旬)。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执业质量检查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行业检查人才队伍建设,在事务所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在检查工作中以老带新的方式,着重加强对检查组长和业务骨干的培养,确保检查人员运用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方法,增强检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后续检查结果论证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二)完善检查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检查工作机制,通过专家巡查、现场指导等形式,对现场检查工作进行全面督导、统筹和安排,做到对检查工作精细化的专业指导和过程控制,确保现场检查工作统一标准、统一尺度,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检查工作质量。
(三)严肃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纪律。
进一步加强检查工作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会计师事务所业质量检查工作廉政规定》。现场检查期间,在省注协网站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被检查事务所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有效保证检查工作的独立性,维护执业质量检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进一步树立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品牌形象。
(四)强化对被检查事务所的后续教育帮扶。检查过程中,加强与被检查事务所的沟通交流,根据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传授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探讨进一步规范整改、优化提升的有效措施,切实体现行业检查“帮助、教育、督促、提高”的目的。
(五)依规对违规执业行为惩戒。
对检查中发现执业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严格依据《广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惩戒办法》予以行业惩戒。对检查发现的具体违规事实,通过检查情况通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告,提醒和警示行业提升执业质量,提高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影响力,树立行业检查权威,赢得社会公众对行业检查及诚信建设的认可和信赖。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篇2
一、财政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
《会计法》 (1999年修订) 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因此, 财政部门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定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 则是其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1998年以前, 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实行财政审批制度, 自1998年起除少数特殊行业外, 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 而是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国家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从直接监管转变成了间接监管。为了应对这种转变, 财政部对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建立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从1999年开始,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每年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2003年财政部收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职能, 自2005年开始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 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其检查的重要对象之一, 对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财政部统一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界, 可将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分为建立和完善两个阶段。
(一) 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
为了履行《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赋予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监督和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能,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 财政部2001年发布了《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以下简称《会计监督办法》) , 以规范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工作。同时, 为了构建高效有序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机制, 财政部2003年发布了《关于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职责若干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部门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检查与处罚工作的指导思想、职责范围和有关要求, 规定了日常监控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这两个法规的发布, 标志着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制度体系的建立, 确定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并没形成专门的制度, 相关规定还不够明确、全面和具体, 对于具体指导财政部门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方面的作用还很有限。
(二) 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完善
为了规范和指导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工作, 财政部2006年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以下简称《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 分总则、职责划分、检查的组织、执业质量检查、审理和处理处罚、附则共六章。2009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加强行政监管, 提高监管效能”, 要求健全行业监管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 不断提高监管效能。2010年,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 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2009年, 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 (简称《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 , 以加强对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 的行政监督, 该通知根据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的分布情况, 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和分所的监督与处罚工作进行了分工, 并规定了日常监督、现场调查、专项检查和质量评价四种行政监督方式。这些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使我国在财政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下,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协调、运转高效”的基本原则, 逐步建立起了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各省级财政部门分别承担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与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督工作, 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专项检查和延伸检查相结合、日常监控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分析评价与处理处罚相结合的, 分工明确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体系和长效机制。
二、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以下简称“中注协”) 曾于1996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决定》和《会计师 (审计) 事务所业务检查制度 (试行) 》, 但在2004年以前, 注册会计师行业没有系统和全面的执业质量检查, 基本上以查案件为主、对特定事务所进行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真正建立并在行业内得以全面实施则始于2004年, 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建立、发展、改革与完善三个阶段。
(一) 中注协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
以中注协于2004年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为起点, 开始对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实施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2007年将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检查周期由5年缩短为3年并由中注协直接组织检查, 截至2008年底完成了第一个检查周期, 这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阶段。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 中注协2004年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 并同时开启了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之门, 为全国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据和操作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分总则、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检查结果的处理、附则共六章。为了规范对会员违规行为的惩戒, 2006年中注协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诉委员会暂行规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分总则、惩戒的种类与适用、惩戒的实施机构和惩戒的回避、惩戒的程序和决定、惩戒的申诉、附则, 该惩戒办法规定了对会员违规行为给予的三种惩戒即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相比《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规定的九种惩戒方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仅规定了三种惩戒方式, 避免了由于惩戒方式过多造成的各惩戒方式间适用情形难以明确区分的情况, 取消了“取消注册会计师会员资格”的惩戒方式, 因为按照《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暂停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做出的, 属于行政处罚而非行业惩戒。同时, 惩戒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的设立及其明确的惩戒程序, 使得惩戒能更好地遵循客观、公正原则, 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 中注协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发展
在对第一个周期五年来行业检查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中注协于2009年发布了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标志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建设进入发展阶段。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分总则、检查的职责分工、检查周期、检查计划、检查人员、现场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理和附则共八章, 规定执业质量检查应当关注事务所的整体质量控制情况, 对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了规范对会员违规行为的惩戒, 中注协2008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 细化了申诉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回避、表决规则等。修订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注协与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检查工作上的职责分工;二是建立了证券资格事务所总分所联动检查模式;三是加强了各省级协会之间检查工作的分工与联系;四是调整了有关检查周期的规定, 将证券资格事务所及其分所的检查周期调整为3年;五是开始建立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分类管理模式;六是完善了检查工作流程, 进一步明确了检查工作中各责任主体;七是调整了惩戒方式的表述, 删除了原制度中对惩戒方式的列举。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此次修订, 也体现和符合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其第六条意见“严格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自律约束”提出“加强协会建设, 严格自律约束”, 即要求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自律检查和惩戒力度, 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
(三) 中注协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11年, 中注协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 对已实施7年的行业监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同时修订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 这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重要改革与完善, 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 转变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理念, 将检查重心由项目风险检查转移到包括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和业务项目检查的系统风险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2011) 分总则、检查的职责分工、检查周期、检查计划、检查人员和咨询专家、现场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理、附则共八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 (2011) 分总则、惩戒的种类与适用、惩戒的实施机构和惩戒的回避、惩戒的程序和决定、惩戒的申诉机构和申诉的回避、申诉的程序和决定、附则共七章, 规定了中注协对会员违规行为实施的三种惩戒, 即训诫、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以及其各自适用的范围和从重惩戒与从轻惩戒的情形。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中注协与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风险导向的执业质量检查理念逐步确立, 检查方法更加灵活, 惩戒和申诉制度更加完备, 专家咨询制度的建立使检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三、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
作为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中, 具有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 并监管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活动的职责。其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制度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取得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制度, 2000年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 (简称《许可证管理规定》) , 明确了证券许可证的申请条件、申请与审批程序、管理、罚则方面的内容。2003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 对具有证券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合并、分立等进行了补充规定。2007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重新确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资格的条件, 并建立了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大事项报备和年度报备制度。该规定于2012年修订后, 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资格的条件, 其中对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和风险基金、业务收入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幅提高, 在组织形式上则从有限责任或合伙变更到合伙制或特殊的普通合伙制。这些条件的提高有利于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得到保证, 组织形式的要求、职业保险和风险基金的提高, 则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和赔偿保障进而有利于投资者利益能得到更大限度的保护。
(二) 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制度
按证监会各机构职能的划分,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主要是由其下设的会计部进行, 会计部具有审核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其相关业务活动的职能, 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主要体现于中国证监会2005年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监管责任制》 (简称《监管责任制》) , 后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监管责任制》规定,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负责组织检查组对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并进行持续性的监督。会计部约每3年全面检查所有审计机构, 同时进行日常监督, 各证监局对辖区内执行的审计机构每年进行业务检查, 实现全面、持续监管。由此, 中国证监会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模式, 即辖区监管责任制。
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比较
目前, 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是由财政部、中注协和中国证监会根据其职权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组织实施的, 且各自建立了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指导的职能, 所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部关于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职责若干问题的通知》、《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工作的意见》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等, 构成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的完备制度体系;中注协发布并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等, 构建起了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中国证监会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监管责任制》所形成的辖区监管责任制是其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据这三类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具体内容, 可以发现:
(一) 三类制度均将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作为检查与监督的重点
组织检查组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和监督是证监会会计部的重要职能之一, 财政部和中注协也均分别直接组织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检查, 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则主要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实施检查。同时, 三类制度都确定了每3年一个周期实现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的全部检查, 要短于对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每5年一个周期的执业检查, 其中证监会更是要求各证监局对辖区内执行的审计机构每年进行业务检查。可见, 由于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大, 三类制度均将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作为检查与监督的重点, 这也突显了注册会计师制度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二) 三类制度均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延伸检查机制但各有侧重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规定了从被审计单位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会计师事务所到被审计单位的延伸检查机制;证监会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监管责任制》规定在业务检查中可以对审计机构进行延伸检查, 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审计机构的内部治理、业务质量控制体系的延伸检查机制;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2011) 规定, 以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结果指导业务项目检查, 在对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基础上确定业务项目检查的重点, 以业务项目检查结果支持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从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到业务项目检查、从业务项目检查到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延伸检查机制。可见, 三类制度均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延伸和联动检查机制。但三类制度确定的延伸检查机制却各有侧重, 财政部门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强调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专项检查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有机结合, 通过延伸检查会计信息质量以验证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 如其规定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每次检查至少延伸检查两户被审计单位, 重点检查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及高风险审计业务, 因此, 其侧重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延伸检查。证监会和中注协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则侧重于质量控制体系和业务项目之间的延伸检查, 但证监会的延伸检查则是“可以”和“必要时”, 中注协的延伸检查则是“应当”。
(三) 三类制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理念上存在差异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 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2011) 确定了风险导向的执业质量检查理念, 要求对事务所的系统风险进行检查, 并在对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基础上确定业务项目检查的重点, 以期通过执业质量检查引导事务所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达到对事务所帮助、教育、督促和提高的目的。而财政部门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调阅审计工作底稿, 有重点地抽查部分审计报告, 并确定了日常监督、现场调查、专项检查和质量评价四种监督方式。证监会则确定了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并进行持续性监督的辖区监管责任制, 其专项检查注重具体项目的执业质量。因此, 相对而言, 财政部门和证监会的执业质量检查侧重于监督与检查, 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执业质量检查则侧重于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四)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发展与完善
目前,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在建设与完善中形成了从质量控制体系到业务项目检查、从业务检查到质量控制、从事务所总所到其分所、从审计报告或被审计单位到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延伸和联动检查机制, 并都进行了适宜地修订和改革。三个检查主体在其各自不同的职权范围内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并分别依据三类检查制度具体实施了执业质量检查。虽然这三类制度都明确了要协同各方力量, 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 优化配置监管资源, 构建综合监管体系以提高监管效能, 但三个检查主体之间如何具体分工与合作, 如何相对确定其各自的重点检查领域, 三类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在内容上如何协调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如果实现执业质量检查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监管资源的共享等, 这些将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未来发展和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 《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1]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 《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篇3
一、引言
我国自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人员规模与素质、业务范围与收入、执业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06年4月30日,会计师事务所有5639家,执业注册会计师6.98万人。2005年度全行业业务收入达到183亿元,比2004年增长20%。2004年3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在当年开展的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中,共组织760人对824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检查,采取自律惩戒手段处理事务所268家,处理注册会计师280人,另移交有关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案件8起。在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中,全国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共组织了1000余人的检查力量对14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移交财政部门处理处罚事务所111家。其中,有78家事务所已被财政部门做出相应的处罚,对138名注册会计师给予了社会公开谴责或行业通报批评。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制度在逐步形成,而且力度在加大。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存在着博弈关系。
二、文献回顾
李正龙(2001)对审计机关与被审计部门建立纯战略、混合战略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审计机关的审计覆盖面不能低于2/3,审计成本越小,被审计部门采取欺骗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被审计部门因欺骗而获益的金额大于审计成本2倍时,其被审计的可能性会随着获益金额的增大而增加。姚海鑫等(2003)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中介部门、监管部门的行为动机及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在给定的制度安排下,各个行为主体的选择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机理,指出了监管的制度安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博弈模型与分析
(一)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监管博弈的基本假设
1.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出具虚假报告的动机或外在压力,他们的纯战略是选择出具虚假报告或者不出具虚假报告。他们出具虚假报告所得到的额外收益为I(I>0),当不出具虚假报告时所得收益为-I。
2.监管者有责任对行业进行监管,他们监管的纯战略是检查或者不检查。他们的检查成本为C(C>0),包括监管者计划并实施检查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果监管者不检查则节约成本为C。
3.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报告后,被检查出将受处罚为F(F>0)。
4.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报告后,如果监管者又没有对其进行检查,这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受案件牵连或被人举报,使虚假报告被曝光(但此时尚未经核实且没有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罚)。此时,监管者将被追究责任,受到的损失为D(D>0);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报告未被发现,则监管者无得也无失。
根据以上假设,混合战略的行业监管博弈支付矩阵可表示如下图。
此结果具有普遍性。
再假设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为P,不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为1-P;监管者进行检查的概率为Q,不进行检查的概率为1-Q;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报告,当监管者在进行检查时,虚假报告能够被发现的概率为R,因为技术水平等原因虚假报告没能被发现的概率为1-R;当监管者没有进行检查时,因案件牵连或者有人举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报告被曝光的概率为W,没人举报或者案发的概率为1-W。
此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其监管者双方在混合策略下各自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V1=P•{Q•[R•(-F)+(1-R)•I]+(1-Q)•[W•I+(1-W)•I]}+(1-P)•{Q•[R•(-I)+(1-R)•(-I)]+(1-Q)•[W•(-I)+(1-W)•(-I)]}=2PI-PQRI-PQRF-I (1)
V2=Q•{R•[P•(F-C)+(1-P)•(-C)]+(1-R)•[P•(-C)+(1-P)•(-C)]}+(1-Q)•{W•[P•(-D)+(1-P)•C]+(1-W)•[P•0+(1-P)•C]=PQRF+PQWD+PQC+C-WPD-CP-2QC (2)
上面(1)式对概率变量P求偏倒数,(2)式对概率变量Q也求偏倒数,再根据极值定理可知,偏倒数为零的点为极值点,也为混合策略的均衡点。
则双方混合策略下的博弈均衡点(P*,Q*)=〔2C/(RF+WD+C),2I/R(I+F)〕,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P*的概率选择出具虚假报告,行业的监管者以Q*的概率实施监督检查。
(二)对模型求解的分析
根据上面求得的均衡解,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其监管者可作进一步分析:
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选择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取决于五个因素F、R、W、D、C。如果加大对他们出具虚假报告的惩罚F,则他们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将降低;如果减小对他们出具虚假报告的惩罚F,则他们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会加大。
当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时,如果监管者检查时增大发现虚假报告的概率R时,即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也会降低;相反,如果监管者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概率R下降,如监管水平不高、检查经验不足、监督环境差等,被监管者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就会上升。
如果监管者不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时,若因案件牵连或者被人举报的概率W增大,则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将会降低。这表明一旦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有关的案件,应实行继续追查制度,而相关知情者和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报告予以积极举报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
若加重对监管者的责任损失D,使其有压力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有效监督,则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将会下降。也就是说,对监管者进行再监督将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
此外,监管者的监督成本C(或不监督时的节约成本)增大时,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上升,因为此时监管者进行监督检查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2.监管者的监督检查概率Q*取决于三个因素F、I、R。如果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惩罚力度F,将使监管者监督的概率Q降低,从而使不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的概率1-Q增大,因为此时它可能会偷懒或者搭便车。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时所得到的额外收益I越大,监管者进行监督的概率Q会越大,因为此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动机和机会都很大,出具虚假报告水平也可能更高,因此监管者的监管责任也更重大。
监管者增大监督检查时发现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R增大,即提高检查监督质量和水平时,监管者不检查的概率1-Q就会增大。这是由于监督水平提高和威慑作用,被监管者出具虚假报告的概率P会降低,使监管者不必经常去监督。
四、小结
通过上面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其监管者的博弈分析,笔者得出如下一些结论或建议:
(一)为了使行业的监管更有效,需要科学地确定监督检查的比例问题
因为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其监管者的博弈中,尽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者处于强势地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就行业监管的博弈而言,占据优势的却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2004年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占当年所有事务所的18%,2005年的检查数量占年初事务所总数的26.1%,这些数据表明目前行业监督检查中的比例偏低,需要进一步扩大检查范围,这样才可能起到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的威慑作用。
(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说,惩罚是一种有效的威胁,是抑制其出具虚假报告的有力杠杆
在每年行业审计质量检查的计划中,对有虚假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加重处罚。比如,美国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如对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25年入狱,并可判罚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罚金;对故意破坏或捏造文件,阻止、防碍或影响联邦调查的行为,将处以罚款或判处20年入狱;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复核工作底稿至少应该保存5年,任何故意违反此项规定的行为,将予以罚款或判处10年入狱。这一做法所体现的精神值得我国在行业监管中借鉴。
(三)不仅要增加行业监管人员的数量,还应提高从事监督检查的监管人员素质
2004年组织的760名检查人员中,抽调的注册会计师为565名,协会人员只有195名。数据表明,从事行业监管的专职人员偏少,难以完成日常的监管。同时,无论是注协还是财政部门,只要是新进的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须参加后续职业教育。
(四)建立确实可行的监管失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监管制度能够有效实施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篇4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
为了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深入推进行业创先争优“制度建设年”活动,贯彻落实建立新型行业管理和服务制度体系的要求,做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以下简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工作,夯实行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制定本方案。
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会计师行业监管发展趋势看,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挑战,必须将准则的国际趋同成果转换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和执业质量的提升,根据准则的变化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创新监管手段,为在新的层面上实现与境外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与认同奠定基础。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看,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实施“十二五”规划,注册会计师行业越来越成为关系市场经济秩序、影响资本市场发展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推进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执业质量和社会公信度,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二)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是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国际国内经验反复证明,行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行业质量保证体系。对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执业质量实施监督检查,是行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法律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的重要职能,是财政部党组对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的明确要求,是行业诚信建设的有力抓手,是行业发展质量的系统检验。2004年以来,中注协积极推进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建设,对事务所实行周期性的全面检查。总体上,行业执业质量明显提高,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建设,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对执业质量检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还参差不齐,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以解决,使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为行业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三)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是促进事务所提高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治理、有效的制度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事务所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在行业推进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中,通过合并重组产生了一批大规模事务所,内部治理和制度建设任务很重。正在积极推进的事务所组织形式向特殊普通合伙制转化,将带来事务所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重大调整,需要重新设计、整合,避免系统风险;新业务领域拓展使事务所更加全面、深入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事务所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和服务水平;信息化战略启动,也必须建立在动态、完备、有效的执业质量信息系统基础上。可以说,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促进事务所健全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综合实力。
二、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
(四)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注 协“五代会”精神和行业创先争优“制度建设年”活动的要求,认真总结和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际有益实践,针对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薄弱环节,着力从制度和机制上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行业诚信建设,提升行业整体执业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1)质量控制体系检查与业务项目检查并重;(2)技术程序检查与职业道德检查并重;(3)完善检查技术与建立检查质量保证机制并重;(4)检查制度改革与检查专家队伍建设并重;(5)落实审计责任与落实注协监管责任并重。
(六)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围绕建立健全行业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风险导向的检查理念,转换监管模式,强化事务所系统风险检查;提高监管效能,对事务所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加强专兼职检查队伍建设;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加强现场检查指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检查工作效率和效果,完善检查信息披露制度,大力提升行业执业质量水平和社会公信力,巩固监管制度国际趋同成果。
三、强化事务所系统风险检查
(七)各国执业实践充分证明,事务所的系统风险不仅关系事务所的生死存亡,也关乎行业的兴旺发达,更影响经济信息质量和社会诚信建设。在巩固已有执业质量检查成果的基础上,持续跟进职业道德守则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果,进一步突出事务所系统风险检查。系统风险检查旨在将事务所工作重心引导到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上来,切实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对事务所帮助、教育、督促、提高的目的。
(八)系统风险检查的内容包括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和业务项目检 查。质量控制体系检查涉及事务所的职业道德规范,质量控制环境,合伙人机制,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规范,业务执行,监控,总分所管理和信息系统等要素。系统风险检查应当坚持质量控制体系检查与业务项目检查并重,以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结果指导业务项目检查,以业务项目检查结果支持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结论;严格系统风险检查程序,在检查方案的设计、检查人员的选拔和分派以及检查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重点保证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切实将系统风险检查落到实处。
四、积极探索实施事务所分类分级监管
(九)优化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要在证券资格事务所和非证券资格事务所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事务所的规模、业务构成、业务数量、执业风险、社会影响力、分所数量和监管资源等因素,科学划分事务所类别,合理确定检查周期和监管主体;在保证周期性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专项检查,充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建立高效的行业质量保证体系。在对事务所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事务所执业质量整体评价水平,对同一类别事务所合理分级,有效确定检查方式、频率、内容、重点、时间安排等,实行差别化监管,变“平均用力”为“集中用力”,既保持检查的周期性、系统性,又提高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
(十)各司其职,贯彻落实监管责任。中注协负责对证券资格事务所(包括分所)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对证券资格事务所,由于社会责任和影响重大,实行相对较短的检查周期,由中注协直接组织检查。考虑到H股企业审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注协每年对获准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事务所实行抽查,重点检查新承接的H股企业审 计业务。各地方注协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事务所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各地方注协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事务所分类分级监管办法,突出重点,严格规范,特别是在对小型事务所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大帮扶力度,以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执业质量。
(十一)根据事务所执业质量整体评价级次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对执业质量整体评价级次较低的事务所,要加大对整改措施落实的跟踪和督导;对受到惩戒的事务所,提高检查频率,加大复查和帮扶力度。
五、进一步加强专兼职结合的检查队伍建设
(十二)切实加强检查队伍建设。检查队伍是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检查队伍,是提高执业质量检查水平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按照“兼职化→兼职与专职相结合→专职化”的发展路径加强检查队伍建设,培养和建立一支业务精湛、职业道德良好、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职检查队伍。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检查人员条件、来源、素质提升,强化激励约束措施和增强稳定性等方面着手,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检查队伍。
(十三)多措并举,使检查人员聘得到、稳得住、干得好。各级协会可采取考试、考核及公开招聘的方式,建立专职检查队伍,并吸引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加入兼职检查队伍,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充实和稳定检查队伍。要加大对各地方注协专门从事执业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的充实和培养,增加从事务所聘用的专门从事质量控制工作的高水平检查人员,聘请熟悉事务所内部治理与经营管理、负责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合伙人参与检查;对检查人员进行专项和系统的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查能力。加大对检查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通过公开表彰、物质奖励和重点培养等手段,提高检查人员的待遇。
六、全程发挥专家技术支持作用
(十四)建立和实施专家咨询制度。为进一步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提升行业监管的质量和水平,设立执业质量检查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主要由事务所负责技术或质量控制的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监管工作的人员组成,在执业质量现场检查、检查结果论证、惩戒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援助。在现场检查期间,对检查组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进行技术咨询,为检查组开展检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检查结束后,参与检查结果论证工作,复核检查结论、检查工作底稿、检查报告和整改建议书等。
(十五)围绕加强年报审计监管,组建年报审计专家咨询组。继续抓住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这一关键环节,强化年报审计事前事中监管,通过事前约谈事务所、现场查阅审计工作底稿等方式提醒事务所严控风险,谨慎执业,确保质量。充分利用年报审计监管结果,确定执业质量检查名单和检查重点。
七、提高执业质量检查信息化管理水平
(十六)建立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各级协会应向社会公告每年开展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事务所数量、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重点、检查处理结果等总体情况,提高行业检查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威慑力,打造行业监管品牌,树立行业监管权威,进一步赢得社会公众对行业检查工作和诚信建设的认可与信赖。
(十七)以中注协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为支撑,加强相关监 管信息的搜集、存储、分析和运用,完善事务所执业信息报备制度,将“近3年执行业务”信息网上公布制度落到实处。开发执业质量检查软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执业质量检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建立执业质量检查信息库,及时记录和存储被检查事务所基本情况、抽查的业务项目、处理处罚情况等信息,实现各级协会监管信息的共享。
八、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组织实施
(十八)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中注协要全面把握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筹划、民主参与,周密部署、认真实施,确保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各地方注协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充分认识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各事务所要重视和支持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强化内部治理,注重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遵循职业道德守则和执业准则的意识,积极选派高水平的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参加检查工作。
(十九)系统筹划,组织落实。中注协组建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咨询指导组和工作组,由行业内专家和协会工作人员组成,具体承担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在充分借鉴国际同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全面修订检查制度、检查手册及其他配套制度。修订和完善检查制度要突出行业监管特色和改革重点;修订检查手册要强化事务所系统风险检查,突出行业检查注重提高事务所整体业务质量和防范系统风险的特点;根据检查制度的要求,制定和修订分类分级监管办法、惩戒办法等系列检查配套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篇5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执业质量检查,是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处理。
第三条 执业质量检查应当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执业准则为准绳,严格检查,严格惩戒。
第四条 执业质量检查应当关注事务所的整体质量控制情况,注意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尊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对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传递, 必要的情况下也可采取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的方式,提升监管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第二章 检查的职责分工 第六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负责全国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标准和政策的制定以及组织协调工作,并对省级协会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中注协统一部署对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所)的执业质量检查。
省级协会应当在中注协的统一部署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证券所分所进行联动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送中注协,由中注协统一作出综合评价。证券所及其分所存在违规行为的,由中注协统一作出惩戒决定。
第八条 省级协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检查。
第九条 省级协会对本行政区域内事务所跨区域执行的业务进行执业质量检查,必要时可商请执业所在地省级协会协助检查。省级协会发现外地事务所在本行政区域内执行业务涉嫌存在违规问题的,应当移送事务所所在地省级协会进行查处。
第三章 检查周期
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均应组织开展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
第十一条 证券所每三年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执业质量检查,其他事务所每五年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执业质量检查。
第十二条 对存在下列情形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考虑在一个检查周期内安排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检查:
(一)在以往的执业质量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
(二)没有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进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
(三)最近受到行业惩戒和行政处罚的;
(四)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根据事务所的综合评价结果,逐步实现对事务所的分级、分类监管,优化配置检查资源,合理确定不同事务所的检查周期。
第四章 检查计划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制定检查计划或检查方案,包括明确检查依据和目的、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工作安排和要求等。
在制订检查计划或检查方案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注意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尽可能减少重复检查。
第十五条 省级协会的检查计划或检查方案,应当报送中注协备案。
第十六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可对事务所实施巡回检查,也可进行随机抽查。在确定被检查事务所名单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对存在以下情形的事务所予以特别考虑:
(一)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时,可能存在重大审计风险的后任事务所;
(二)股东(合伙人)之间纠纷较大,可能影响执业质量的;
(三)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业务的;
(四)诋毁同行、损害同行利益的;
(五)受到投诉举报较多的;
(六)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检查人员
第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合理选择和确定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检查组应由不少于3名的检查人员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
检查组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委派,在注册会计师协会授权范围内开展检查工作。
第十八条 检查人员应当由职业道德好、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人员担任。
第十九条
担任检查人员的注册会计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担任事务所审计项目负责人以上的职务;
(二)在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5年以上;
(三)熟悉会计、审计等专业理论和实务;
(四)最近3年没有受到行政处罚或行业惩戒。
第二十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检查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专职检查人员队伍,并对检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二十一条
检查人员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被检查事务所的业务报告、工作底稿、质量控制制度和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等资料进行查阅、记录和复制;
(二)对事务所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或发放调查问卷;
(三)必要时,可对涉嫌严重违规或双方争议较大的业务报告和相关工作底稿予以暂时封存或调回注册会计师协会查阅。
第二十二条 检查人员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检查中了解到的国家机密、事务所及其客户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不得用于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用途,也不得泄露给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人员;
(二)与被检查事务所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三)保持廉洁自律,不得接受被检查事务所的宴请、礼品或礼金。
第二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参加执业质量检查的时间可按照继续教育制度的规定折合一定的继续教育学时。
第二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对有突出贡献的检查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检查纪律的检查人员予以相应的惩戒。
第六章 现场检查 第二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前,应当提前向事务所下达检查通知书。
第二十六条
被检查事务所应当在接受检查前进行自查,并按照检查通知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十七条 被检查事务所应当依据下列要求积极配合检查工作:
(一)及时全面地提交检查所需的全部资料,并保证所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为检查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
(三)确定专人负责与检查组的联络;
(四)妥善安排签字注册会计师和其他相关人员配合检查组开展工作;
(五)如实回答检查人员的询问,准时参加检查组召集的会议,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第二十八条 检查组一般应对事务所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也可调阅事务所有关资料进行非现场检查。
第二十九条 检查组一般应当抽取事务所当出具的业务报告进行检查,并考虑样本选取的充分性和代表性,必要时可以追溯到以前或期间。
第三十条 检查组应当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被检查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
第三十一条 检查组收集检查证据,应当保证检查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并由事务所和相关人员盖章或签名确认。
第三十二条 检查组应当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及时汇报检查进展情况以及检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 检查组应当按照检查手册的要求实施执业质量检查,编制检查工作底稿。
第三十四条
检查组应当在完成检查工作后撰写执业质量检查报告,提交注册会计师协会。
执业质量检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被检查事务所概况;(二)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三)检查发现的问题;(四)被检查事务所的反馈意见;(五)对被检查事务所的整体评价。
第三十五条 检查组应当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及时归整检查工作底稿,形成检查档案,统一交注册会计师协会保管。检查档案的所有权属于注册会计师协会。
第七章 论证和处理
第三十六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从以下方面对检查组提交的检查报告和检查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一)执业违规事实是否清楚、检查证据是否确凿、事实的认定是否有充分适当的检查证据的支持;
(二)检查工作是否符合检查程序;
(三)适用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行业规范是否适当。
对于复核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三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设立惩戒委员会或类似机构。
第三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惩戒,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实施惩戒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规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影响程度相当。
第三十九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应予惩戒的问题,应当按照惩戒制度给予相应的惩戒。
第四十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保证会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会员的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利。
第四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受到惩戒以及其他存在执业质量缺陷的被检查事务所,应当责成被检查事务所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第四十二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对检查工作进行总结。省级协会应当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向中注协报送本省检查工作总结。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专案检查、专项检查等其他检查时,可参照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将检查情况及检查结果录入中注协行业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制度自2009年
日起施行。9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篇6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
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的说明
一、关于制定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必要性及依据
制定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全面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与建设,中注协提出了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赞许和业界的积极拥护、广泛参与。诚信建设体现在行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体现在考试、培训、注册、标准建设、技术指导等各个工作领域之中,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强化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要全面提升行业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水平,把行业建设成为社会公众信得过的专业服务行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大力开展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行业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是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二,健全和完善行业自律体制,提高自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协会在自律管理中的作用,是行业协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自律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执业规范的贯彻实施。因此,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以帮助教育为主要目的并予以必要的惩戒,是协会自
1律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协会自律管理的重要体现,对健全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第三,协会监管工作过去的主要精力和任务是从事案件的查处工作,处于灭火式的被动状态。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组织业内自身的力量,开展常规化、经常性的检查工作,将使协会监管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治标为标本兼治,变事后处罚为审计风险事前、事中的防范与化解,使协会监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第三条、第五条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担负着对会计师行业的服务、监督、管理、协调的职能,负责监督、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情况。因此,中注协制定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开展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搞好行业自律监管的内在要求。
二、关于检查制度的研究、制定过程
检查制度从拟初稿到成文,主要经历了以下工作步骤:
1.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料。从2003年初开始,中注协收集研究了国外主要国家会计师协会有关检查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并收集研究了我国各级协会过去的检查制度等有关资料,结合以往的监管实践,对行业协会自律检查的基本定位和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
2.草拟初稿,听取意见。2003年8月形成初稿--《会计师事务
所质量复核制度》,并在中注协9月份于长沙和西安分两片召开的“行业自律体制和自律监管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听取各地协会秘书长的意见。
3.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中注协根据地方协会秘书长的意见,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复核制度》初稿进行了修改,于2003年11月发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征求意见稿)》,向业界广泛征求意见。为慎重起见,中注协又于2004年1月在苏州专门召开“事务所质量检查制度征求意见会”,进一步讨论、修改了检查制度征求意见稿。
4.提请常务理事审定通过。中注协在广泛听取业界意见的基础上,对检查制度进行了反复修改,几易其稿,于2004年2月提请常务理事审定通过。
三、关于自律检查工作的定位
检查制度所规范的行业自律检查,应当不同于对投诉举报等个案的调查处理,它是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一种常规性的检查,是执业风险的事前、事中的防范、化解与控制。作为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制度将自律检查工作定位于以帮助、教育、督促为主,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惩戒,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将监管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检查制度对检查对象的确定、检查内容、检查人员、检查的方式方法、检查结果处理等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也体现了上述自律检查的基本定位。
四、关于检查对象
作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员,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都应按照《注册会计师法》和协会章程的规定,接受并积极配合质量检查工作。国外注册会计师协会通常都规定一个周期,比如三年、四年或五年,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将所有的事务所检查一遍。根据我国的国情,检查制度规定了所有事务所每五年内都应至少接受一次检查,但没有对年度检查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数量或比例提出具体要求,可由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关于每年检查对象的确定,国外注册会计师协会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从我国国情出发,检查制度没有明确要求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而是要求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确定年度被检查事务所的名单。考虑到我国行业的实际情况,检查制度规定了可对一些特殊情况的事务所予以特别考虑,包括后任事务所和存在不正当竞争、管理层纠纷等可能影响执业质量的情形。
五、关于检查人员
检查质量的好坏,检查目标能否实现,检查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是关键。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开展的事务所质量检查工作,其依赖、利用的主体力量是业内的专业人员,因此,选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检查人员队伍,并加强对检查人员的培训,是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检查制度对担任检查人员的注册会计师的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对检查人员提出了存在利害关系应当回避、对检查情况应当保密和应当廉洁自律等纪律要求。同时,检查制度也赋予了检查人员的权利,提出了对检查人员的培训、支付适当报酬和奖励的要求以及注册会计师参加检查工作可视同接受后续教育等规定。
六、关于检查的内容、方法
基于《注册会计师法》对协会职能的规定和行业自律检查的性质,检查制度将检查的重点定位于行规和纪律的执行方面,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是否遵守了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此外还包括事务所是否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进行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等,检查意见也应主要围绕着这些方面提出。
为保证检查工作的独立性,检查制度提出对事务所的检查应当以检查小组的形式进行,检查小组应当由不少于两名的检查人员组成。在检查方式上,检查制度提出应到事务所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也可根据情况通过调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非现场检查。
七、关于检查结果的处理
基于检查工作的定位,检查制度在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理方面充分体现了帮助教育督促为主、与必要的惩戒相结合的思想。检查制度提出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协会应当对被检查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规定体现了帮助教育的功能。同时,检查制度也提出对检查中发现的应予惩戒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轻重予以适当方式的惩戒。检查制度规定的惩戒方式,充分考虑了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所规定的惩戒方式的协调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检查制度规定了取消注册会计师会员资格的惩戒,有意见
认为无法操作,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协会的会员不是自愿会员而是当然会员,虽然协会取消了会员资格,但如果没有吊销执业证书,则依然是注册会计师,而注册会计师依法又必须加入协会成为会员,这样就出现了矛盾。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员的惩戒手段当然包括取消会员资格,由于强制入会的规定,使入会与注册连为一体,具体操作时,有必要就两种惩戒妥为协调。
检查制度同时提出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可以按注册会计师年检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篇7
广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资格
评审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我省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规范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胜任能力的评审工作,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和《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结合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属于广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拟担任新设事务所或变更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申请办理从事审计业务证明事项时,进行的合伙人或者股东资格评审。
第三条 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注协)设立注册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对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股东资格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条 委员会的评审内容包括:申请人的专业胜任能力、执业年限、执业质量、管理经验、职业道德遵守情况、是否专职执业及履行会员义务等方面。
(一)职业道德:申请人在申请出具相关证明的前3年内,没有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行业惩戒;在申请出具相关证明前1年内,没有因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设立事务所而被省注协作出不予出具相关证明的决定,或者被财政部门作出不予受理、不予批准或者撤销事务所的决定。
(二)胜任能力:主要对申请人近五年直接参与、能够证明自己专业胜任能力的业务报告及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评审。
(三)管理经验:申请人应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能够正确处理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运作中的有关问题。
(四)会员义务:申请人应参加每年的继续教育,按时交纳会费,自觉接受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五)专职执业:申请人提供与原事务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档案存放证明或退休文件原件,近5年在原事务所缴纳社会保险和领取工资等相关材料证明申请人近5年在事务所专职执业。
(六)执业年限:申请人年龄须在65周岁以内,在广东省境内必须有1年以上的执业经历。对年龄超过60周岁的申请人应严格评审。
小型事务所的发起合伙人(股东),自事务所批准设立
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新设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资格评审。
第五条申请人应向协会秘书处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一)申请担任拟设立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的,拟设立事务所全体发起人签字的要求评审和出具相关证明的申请书。申请担任已批准设立的事务所新增合伙人或者股东的,事务所全体合伙人或股东同意变更股东或者合伙人的决议。
(二)申请人个人简历。
(三)申请人从事审计业务的工作总结,包括执业经历、参与行业工作情况、职业道德状况、对事务所的经营管理及发展思路等。
(四)转所情况证明表。
(五)事务所加盖公章确认的申请人近五年出具的审计业务报告全部目录;事务所加盖公章确认的申请人直接参与、能够证明本人专业胜任能力的业务报告及工作底稿,每2份,其中至少1份为审计报告,且近2年的报告应是申请人担任项目负责人签字出具的。
(六)申请人原所在事务所出具的工作鉴定。包括在事务所的执业经历和参与事务所管理的工作经历。及近两年任职项目负责人以上的履职经历证明。
(七)有效人事档案证明或退休文件原件,与事务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申请人在事务所近5年缴纳社会保险和领取工资的相关证明材料。
(八)与原事务所解除合同和办理完毕股权转让证明。
(九)事务所章程、合伙协议。
(十)注册会计师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十一)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十二)拟担任户籍所在地以外地区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的申请人,应提供事务所所在地广东省流动人员暂住证。
(十三)事务所名称工商预先核准通知书或合伙人(股东)变更登记申请书。
(十四)省注协要求报送的其它材料。
第六条省注协逢单月1-10日,集中受理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的资格评审申请材料,其他时间不予受理。
第七条 申请人提出评审申请,须由申请人凭本人身份证到省注协秘书处申请办理。委托他人代办的,省注协秘书处不予受理。
第八条 受理申请材料时,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省注协秘书处应当在提交申请材料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内容。
第九条 省注协秘书处将合规的申请材料,报委员会主
任(副主任)委员,在15个工作日内召开委员会会议。委员会会议原则上每2个月召开一次。
第十条 委员会会议根据第四条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评审,并采取申请人当面陈述并回答有关问题的方式进行。申请人应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评审询问。
第十一条 委员会会议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决议,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经出席会议半数以上(含本数)委员通过方为有效。
第十二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事项应作书面记录,经出席会议的全体委员签名,由省注协秘书处存档。
第十三条 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人,省注协将申请人姓名、出生年月、注册会计师证书号码、注册批准文号、注册时间、最近五年执业简历等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期无举报异议的,出具从事审计业务证明;未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人,省注协在5个工作日内将评审结果告知申请人。未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人1年之内不得再次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申请人对资格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通知书送达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向省注协申诉委员会提出核查申请。省注协申诉委员会在接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对评审会议的评审程序进行核查。如果评审程序违反规定,省注协重新组织评审。若评审程序符合规定,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十五条申请人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有弄虚作假或故意隐瞒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行业诚信档案,并按照《广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惩戒办法》予以行业惩戒,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提出评审申请。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关于为拟担任会计师事务所股东或合伙人的注册会计师办理从事审计业务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 》同时废止。
附:1.拟新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从事审计业务情况证明表;
2.注册会计师最近五年执业情况明细表;
3.注册会计师最近5年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证明;
4.会计师事务所拟新增合伙人或者股东从事审计业务情况证明表;
【广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05-22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检查工作总结07-17
广东省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试卷09-02
广东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模拟试题11-10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08-12
上广东省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多选题05-16
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心得11-20
会计师事务所个人年度工作总结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