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2024-06-19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精选12篇)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1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超过7400家, 执业注册会计师超过8.5万人, 从业人员近30万人, 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和服务对象逐步拓宽, 执业能力和行业监管水平稳步提高, 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健全, 社会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逐步增强, 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球会计行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全球经济融合的加快, 除传统审计工作外, 会计师事务所还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为企业提供诸如管理咨询、税务代理与纳税筹划、法律咨询等非审计业务, 这些业务也日益被企业所重视, 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增加收入的绝好机遇。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战略, 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业务。

一、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的客观需要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9]56号) 中提出要在巩固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等业务的基础上, 积极向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司法鉴定、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延伸。

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等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要求围绕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在巩固传统领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 大力开拓新型鉴证业务, 积极开发非审计业务品种和市场, 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 使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 使全行业的业务领域和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国内事务所没有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品牌所, 很难与国际“四大”所相抗衡。同时会计服务社会化趋势客观需要事务所提供会计服务, 包括传统会计与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非审计业务空间越来越大, 目前这些高端业务往往由“四大”所垄断。中国会计业务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内地事务所收入中80%是审计收入, 鉴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现状, 应及时抓住机遇, 主动分析客户需求, 大力拓展非审计业务。

二、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 对非审计业务缺乏足够重视

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对非审计业务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目录 (2010) , 对非审计业务关注和研究不够, 定位不清, 无法了解非审计业务市场需求, 不能更好为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因而失去很多发展机遇。

(二) 无法提供个性化会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涉及知识面很广, 知识领域较宽, 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层次不高, 年龄偏大, 知识结构较单一。主要以财务专业为主, 缺乏法律、工程、英语等专业人员, 无法满足非审计业务所需的知识需要。人才的匮乏直接限制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的快速拓展, 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经营多样化、个性化会计服务的需求。

(三) 缺乏营销理念, 没有形成品牌

审计业务提供产品的同质性较高, 事务所很难形成产品与服务特色, 因此事务所在非审计业务拓展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积极尝试灵活的营销手段, 同时客户又不太了解事务所所能提供的非审计业务领域, 从而限制了非审计业务的快速发展。即使有些事务所将非审计业务作为重要或主要的业务开展, 但较为零散没有特色, 尚没形成独特业务和品牌。品牌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成为受人尊敬的服务机构, 同时带来高额溢价收入。

三、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对策

(一) 深化认识, 稳步开展非审计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为实现“做大做强”与“做精做专”, 合伙人要持续关注非审计业务市场, 结合自身现状与市场发展制定战略与规划, 从事务所内部做起, 分阶段、有步骤、按计划拓展非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特色与专长, 选择能够胜任的业务, 明确发展战略, 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模式。不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强化独立性, 有效控制风险, 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具体审计技巧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统筹安排, 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妥善安排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经验技术之后, 要致力于品牌建设, 提高声誉, 树立行业口碑。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对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发展需要, 适度扩张, 尝试从事能够胜任的新业务。加强部门和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组织结构动态调整, 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人才引进战略, 提升事务所整体竞争能力, 努力建设事务所文化, 完善奖惩机制, 营造高效、团结的工作氛围。

(二) 细分市场, 提供个性化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聚集财会、金融、法律、工程、外语等专业人才, 有能力涉足专业领域与新产品开发, 开展非审计服务业务。中注协制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 (2010年) 》中列出了注册会计师业务包括11大类、262项, 其中鉴证业务158项、相关服务业务104项。并将相关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报告使用者、委托人、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要求、执业准则等逐项加以说明。同时积极开拓市场, 提供以下非审计服务:⑴向企业提供税务咨询。主要包括日常税务咨询业务、特定领域及其他事项税务咨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措施逐步完善, 法律法规日益健全, 会陆续产生新的税务等问题, 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 因此需要专门会计服务机构提供帮助。⑵提供税务筹划。主要包括企业建立及运行中的税务筹划业务。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 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26日,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事务所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⑷为企业制定投资和融资策略。主要包括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预算、投资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及投资组合。融资规模、融资时间、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和财务结构。⑸设计企业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岗位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审计规范等。此外, 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相关的管理咨询服务、涉及企业购并重组中的管理咨询服务、涉及企业的争端分析与的管理咨询服务、企业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其他代理咨询服务、其他及其特定领域的管理咨询业务等, 非审计业务非常全面, 急需会计师事务所大力拓展个性化会计服务市场。

(三) 强化市场营销, 形成特色品牌

虽然法律法规对会计师事务所在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上有一定的限制, 但事务所应主动适应市场需要, 灵活制定并运用整体营销策略, 大力拓展业务。每个事务所都有较为固定的审计客户,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详细了解客户经营和管理信息, 为开展非审计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多方面、广角度、全方位进行宣传, 提高事务所知名度, 让社会公众了解事务所提供非审计业务的种类和能力。积极挺进管理咨询领域, 为事务所争取相关业务。从长远来看, 事务所的竞争必然是品牌之争, 就是特色差异、高质量和优质服务。因些, 事务所要从头开始, 注重品牌建设, 形成特色非审计业务, 定位准确并形成差异化服务, 通过集中精力开发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 积累大量与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 提供高质量服务, 从而使营销更具有针对性和富有成效。

(四) 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综合素质

拓展非审计业务, 需要大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非审计业务涉及知识面广, 业务宽泛, 需要熟悉公司整体经营与管理流程, 并且能在多种环节上提供有效专业建议的人才。注重培养员工素质, 建设人才梯队, 制定完善的员工新酬福利制度, 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和激励机制,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 加大继续教育力度, 激发员工潜能。不断引进精通管理、税务、法律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为实现非审计业务与创建特色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五) 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2009年10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以下简称职业道德守则) , 已于是2010年7月1日起施行。2010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会协[2010]9号) 中指出:职业道德守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也是社会公众认知和评价行业诚信水平的重要标准。会计师事务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认真贯彻实施职业道德守则并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 持续树立自身诚信品牌。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及集团化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合并和网络化发展, 各种利益关系、经济联系交织起来,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面临新挑战;注册会计师要高度重视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和保持, 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和执业实践, 持续掌握当前实务的发展变化, 以确保能够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注册会计师对执业活动中知悉的涉密信息, 应当依法保密, 不得泄露, 也不得利用知悉的涉密信息谋取利益;维护职业形象, 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会计师事务所在推介专业服务时, 应做到客观真实, 不得夸大自身能力, 也不得贬低其他事务所的工作;不得采取强迫、欺诈、利诱或骚扰等方式承揽业务, 抵制索取回扣、压价竞争等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会计师事务所要审时度势, 顺应潮流并积极拓展非审计业务, 大力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的职业风尚, 推动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精神深入人心, 不断提升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 2010年2月。

[2]方燕:《对拓展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的思考》, 《开封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2

申请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 地 址: 电 话: 图文传真:

委托客户名称 拟入境执行 执行工作所在 拟执行工作日期

审计项目 地省 市/县 由 至

有执业资格的执行审计事项工作人员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码 会计师执业证书号码(1)(2)(3)

无执业资格的其他审计事项工作人员(名单见附页)附件:

(1)申请机构在当地开业的商业等级证书及由有关部门发出的注册事务所证书副本。

(2)客户委托证明书副本。

(3)执行审计事项工作人员执业资格证明(即执业会计师公会发出的会员证书或执业证书)副本。

(4)其他无执业资格的工作人员由申请机构所发出的身份证明(见附页)。

(公司印鉴)(申请机构签名)

(附页)

兹证明下述人员乃本会计师事务所聘用之非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工作人员: 姓名: 性别: 证件号码:

姓名: 性别: 证件号码:

姓名: 性别: 证件号码:

姓名: 性别: 证件号码:

(公司印鉴)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审计质量;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56

1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1.1 规模

首先,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学历层次丰富以及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合理,在审计工作中更容易发现财务的重要错报,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其次,规模大的会计事务所意味着注册资本金多,非人力资本较多。如果出现审计失败的情况,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受害者能够提供赔偿的保证,同时,正因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非人力资本多,合伙人和管理层为了保证资本不因为审计失败而白白流失,就会在审计质量上严加把控,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业务质量。最后,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一个客户的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较小,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因为某一客户的审计费用而发生审计舞弊的风险。

1.2 审计收费

有关学者专家表明,审计收费不一定和审计质量成正比,但可以通过审计收费的过高或过低来判断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风险。若审计收费过高,会有被审计单位高价收买审计意见的风险,财务的重大错报会被隐藏,审计质量将得不到保证;若审计收费过低,有可能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压价的竞争方式获得审计业务,审计收费降低意味着该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了整体审计的成本,被简化的审计流程容易错过重大的财务错报。所以审计收费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1.3 审计任期

审计任期的长短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的关系。审计任期少于六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当审计任期超过六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于审计质量具有消极的影响。审计任期过长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1.4 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由数名注册会计师发起并认购事务所股份,同时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这种组织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一大批注册会计师的加入,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大型业务。但由于注册会计师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将会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得不到很好的约束,提高了审计风险。

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注册会计师作为合伙人而组成的合伙组织。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涉及到每位合伙人的共同利益,有效地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审计失败的风险。其中一位合伙人发生任何执业违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信誉,这种连带责任使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谨慎,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会减少。

2 我国现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概况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和发展,自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以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得以迅猛地发展。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增长过快是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最大的特征,由此导致的审计市场秩序不正常的问题日益突出,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不断。

2.1 业务范围狭窄

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占总收入最大比例的业务为传统审计。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不涉及代理记账、公司理财咨询、税务筹划等较高层次的业务。业务范围的狭窄或多或少制约着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小型事务所之间普遍通过压价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得到更多业务,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

2.2 计划审计环节不当

在进行一个全新的审计业务之前进行合理的审计计划工作非常必要。审计计划工作对审计起指导性作用,确定了审计工作的目标,对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详细的审计计划犹如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方向,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可能会找不到适当的解决方案,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将得不到控制。在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里仍然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会忽视审计计划工作,为了提高审计速度在审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并没有做好审计计划工作,对审计时间的安排和范围没有做明确的规划。忽视审计计划工作导致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审计报告延期出具的情况,从而耽误了被审计单位使用审计报告的宝贵时间。没有审计计划工作这一环节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2.3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严

控制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控制制度制约着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从对样本的观察中得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普遍不完善,关键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并没有对这一项重点进行完善,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得不到制度上的规范,易导致审计失败。

2.4 审计收费制度不完善

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审计收费是标准由各省级财政部门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各地虽然原则相同,但却少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审计收费制度的细微漏洞都有可能影响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如果收费制度得不到完善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差距和审计质量水平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改善

3.1 内部控制

3.1.1 加强审计计划工作

审计计划工作对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一重要的工作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在审计工作正式展开之前,注册会计师应与工作小组进行讨论,指导小组开展审计计划工作。具体的审计计划应该包括:审计人员的工作分工、审计目标、审计时间、审计资源、审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解决措施、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等。审计计划应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妥当地修改计划,使审计计划更好的起到作用。制定好了审计计划,避免了审计工作的盲目进行,规范了审计过程以及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信誉,从而审计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3.1.2 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素质教育

在审计旺季由于业务繁忙和客户在时间上的施压,事务所并没有花时间在审计人员执业能和素质教育上进行专门的培训,显然一般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会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加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在这个快速更新换代的大背景下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政策,贯彻新的审计制度。在审计工作中实行三方复核制度可以有效地把控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在《注册会计师法》的基础上结合本所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事务所的职业道德制度,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使道德制度深入人心,形成较高的认同感,不能因为利益的驱使帮助被审计公司做假账、出具虚假错误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隐藏重大错报的事实。

3.1.3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一个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分不开的,例如广西银海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未设置独立质量控制部门和风险评估部门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占大多数。作者建议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严格实施复核制度,由项目经理、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三方复核,在重点项目上要在事务所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交叉检查。遇到不擅长的领域请教相关专家,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降低审计人员因主观意见带来的失误。

3.1.4 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企业,应该要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凝聚人才。企业内部要设立合理的章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合伙人和审计人员的合法利益;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与内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透明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等都是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关键。改善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提高事务所成员的责任感,让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提高归属感,无形中提醒着审计人员谨慎并合理合法地遵守审计程序。

3.2 外部控制

一是完善审计收费制度。每一项业务的收费要遵守规范的财务流程,杜绝注册会计师为了争抢业务与客户私下改价从而影响整个审计业务的质量,保证收费流程的规范性。二是加强监管。政府要落实好现有的监督机制,制定科学的审计企业准入制度,严格把控即将进入市场的审计企业,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行业的信誉,对审计企业的规模进行科学地评估,以此为划分执业范围的原则。三是要建立强制退出制度。四是加大对审计执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五是公开审计业务的招标工作,在同规模相同收费的前提下让被审计单位选择拥有良好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透明化和审计信誉的双重压力下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4

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必要性

(一) “做大做强”并不否定和限制中小所发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发布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 全面启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在中注协和地方注协推动下, 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合并扩大规模。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多样化、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客观环境下, 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客观现实需要。国内作为中介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大事务所太小” (周红, 2002) 已成为共识。对于大型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审计以及咨询服务, 企业海外上市、并购等配套服务, 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 国内所很难与“四大”相竞争, 国内没有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品牌所。因此, 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战略是合理的。但也应该看到,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绝大多数为中小所, “做大做强”也只能是极少数, 并且服务的客户对象也是大型企业集团。而我国企业的主体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因而, “做大做强”并不能否定和限制中小所发展。相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广大中小所尤需发展, 不求“做大”, 但需“做强”。

(二) 会计服务社会化趋势客观需要中小所提供会计服务

现代会计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与审计服务, 还包括合并审计、破产服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个人理财等 (刘明辉、薛清梅, 2001) 。可以把会计服务分为两类, 一类是传统的会计和审计业务, 一类是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随着经济发展, 非审计业务空间越来越大。大型企业管理较科学, 拥有自己较专业的会计服务系统和专业财务人员。而且, 这些高端企业管理咨询和国际化市场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往往由“四大”所垄断。占据我国企业主体的广大中小企业, 会计服务水平较低, 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且复杂, 除需要传统会计服务外, 对非传统会计服务业务, 如经营诊断、管理咨询、代理理财、纳税服务乃至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会计服务的社会化是必然趋势。会计服务的供给方主要是依照国家法律为委托方提供会计服务并收取一定佣金的会计师事务所。外资所和国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的需要。因而, 会计业务社会化的主力军应该是中小型事务所。有学者认为, 中国会计业务的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 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现代化的需要 (周红, 2002) 。并且目前会计行业的收入主要还只是审计收入, 审计业务在内地事务所的业务构成中, 占到80%左右的比例 (潘荣卿, 2006) 。因此, 会计服务社会化趋势客观需要中小所提供会计服务, 并且需提供大量非传统的非审计业务。

(三) 中小所自身“做强”需拓展非审计业务

从“四大”发展历程看, 无一不经历了从传统审计业务逐步转型全方位专业服务, 非审计业务一度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安然事件的发生迫使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剥离。鉴于我国会计师行业现状, 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不应剥离, 并且还要鼓励事务所开展非审计业务。但很多学者认为我国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因为具有人才、资金、研究等方面优势, 可以依托规模优势较好地拓展非审计业务。笔者认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和会计服务社会化趋势等因素下,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尤需抓住机遇, 转换思路, 大力拓展非审计业务。首先, 在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下, 可以预见, 中小所会受到大所越来越大的挤压, 中小所也无力与大所和外资所相抗衡, 中小所数目众多, 又多集中于传统审计业务和验资业务, 同行竞争也十分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 中小所业务发展日益艰难。中小所为了生存发展, 需转换思路, 拓展非审计业务。其次, 会计服务社会化的趋势客观上需求中小所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会计服务。我国中小企业众多, 服务需求多而不一, 单笔业务量小, 收费也不高, 大所和外资所会将业务集中在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服务, 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的需要。不是不存在非审计服务市场, 而是缺少适合需要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中小所需抓住这种机遇, 主动分析需求, 大力拓展非审计服务。

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的问题

(一) 缺乏拓展非审计业务的勇气

许多中小所虽已意识到非审计业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担心对审计业务的影响, 对非审计业务的投入不够。业务上仍是传统审计业务和验资业务, 对非审计业务的关注和研究不够, 也就不能了解非审计业务的市场需求, 失去很多发展机遇。而已开展非审计业务的事务所, 仍将非审计业务作为审计业务的补充, 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而对非审计业务的发展定位不清, 限制了非审计业务的有效开展。

(二) 人才缺乏, 不能提供个性化会计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最为强调的是专业胜任能力。非审计服务涉及知识面广, 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人才, 不仅要知识领域宽, 而且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中小所不仅注册会计师人员少, 而且人员知识结构大多以财会为主。同时, 国际“四大”以及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优秀的专业人才更具有吸引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招优秀人才难、留优秀人才难的境地。中小所开展非审计业务时, 有时因审计业务占用了人力资源, 无暇顾及或快捷地提供服务而引来客户的不满, 导致逐渐失去市场。有些事务所虽有机会承接业务却因缺乏懂得熟练技术的人员而不敢承接, 人才的缺乏直接限制中小所非审计服务的拓展。此外, 中小所注册会计师人数较少, 且知识结构单一, 对非审计业务而言人才结构不太合理。人才的缺乏让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能力拓展非审计业务, 而开展的一些非审计业务多是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等, 缺乏个性化。对众多中小企业经营中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也没能给予较多的研究关注, 没能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会计服务。

(三) 非审计业务零散而没形成品牌

已开展非审计业务的中小事务所, 也有一些将非审计业务作为重要或主要的业务, 并开展代理记账等业务外的管理咨询工作, 但很零散而没有特色, 即便在所在的地区市场内, 对某一业务, 也没有形成品牌。尽管中小所不能做到像“四大”那样广为认可的品牌, 但也要形成自己某些独特的业务。强势的品牌不仅使事务所发展成为受人尊敬的卓越专业服务机构, 也会带来高额的溢价收入。

(四) 业务拓展技巧上缺乏市场营销观念

由于审计服务独立性的刚性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在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上有着一系列限制。如《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利用新闻媒介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等。另外, 审计业务提供的产品具有行业统一规定, 即同质性, 事务所很难对此类产品形成特色 (李华, 2006) 。因此, 中小所在非审计业务的拓展上对市场营销方面没能有足够重视, 不去尝试和应用一些灵活的营销手段。而非审计业务领域范围又很广, 一些事务所提供的业务客户往往不了解, 但这些业务可能恰恰是客户所需, 从而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三、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对策

(一) 充分认识非审计业务重要性

在整个行业推动“做大做强”战略下, 中小所势必会受到大所的挤压, 且提供同质类服务的中小所数目众多, 中小所要大力拓展业务空间, 给予非审计业务足够的重视。中小所合伙人尤需深入关注研究非审计服务市场, 根据自身特点做出规划, 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

(二) 多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拓展非审计业务

鉴于中小所规模小、资金人力有限、技术经验不足等, 拓展非审计业务时, 宜从自身内部做起, 多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拓展非审计业务。

一是非审计服务开始阶段。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开拓非审计服务初始阶段, 决策层即合伙人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该阶段着重解决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1) 战略的选择。中小所需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 事务所业务的特色和专长, 选择能够胜任的业务。目标客户选择与自己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审计客户。事务所对这些企业的基本情况, 管理和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有相当的了解, 对其渴望得到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而且也是事务所能够帮助的有充分把握。并且在曾经有过业务合作的基础上, 沟通也比较顺畅。事务所人员要主动出击, 在对客户审计的同时不仅满足于审计业务, 而且同时可以积极营销审计的附加服务, 给企业带来业务拓展的机会。要站在为客户着想、方便客户、能够提高客户经济效益的角度, 与客户共同成长。 (2) 现有员工的培训。开始阶段资金有限, 仍以事务所现有的员工为主来从事其他业务。事务所不必专门建立其他部门机构,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虽然不用专门成立相应部门, 但作为事务所整体, 应成立一个应对多样化服务的小组, 负责好统一协调工作。要加强现有员工的内部培训工作, 着重拓宽其知识面, 不仅加强具体审计技巧的培养学习, 也要加强管理、沟通协调、法务等综合知识的学习, 提高其综合能力。抽调那些有特长的、有经验的多面手组建特色项目服务团队。当然, 现有员工既要从事审计业务, 又要从事一些其他服务, 事务所要做好相关的利益分配。 (3) 处理好审计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关系。刚开始拓展非审计业务阶段, 传统的审计业务仍是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此时, 审计业务还是事务所的重点业务。从事其他业务的人员也是现有从事审计业务的人员, 因而, 事务所必须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好时间和资源。

二是非审计服务较成熟阶段。经过了开始阶段的稳步发展, 事务所其他业务有了一定发展,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和经验技术积累。开展到这一阶段, 事务所尤其要注重品牌的建立、因扩张而带来的部门管理建设、优秀人才的引进、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等问题, 相应的战略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 (1) 品牌的建立。多样化服务经过了开始阶段达到较为成熟阶段, 最为紧要的是把已经开展的业务领域做成特色, 建立自己的品牌, 提高声誉。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从整体上无法与大所相抗衡, 因而要采取局部优势的策略, 构建自己的特色优势业务, 保持并不断提高自己在某个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要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这样一个印象, 当需要某项服务时, 很容易想到某某会计师事务所, 即树立行业口碑。 (2) 战略的调整。根据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变化, 初期的战略做相应的调整。因资金和经验技术的积累, 行业口碑的形成带动业务量的增加, 把已有的特色业务做大做强, 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客户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老客户, 在稳定老客户基础上, 积极开拓新的客户, 可凭借已有的声誉向企业外的私人领域发展。多样化服务的品种也可走适度扩张的策略, 在构建了已有自己特色的业务后, 尝试从事能比较胜任的适应新需求的新业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灵活性把资源和精力重点从审计业务转移到其他多样化服务上。 (3) 人才的引进。随着业务的扩张, 规模的扩大, 必然要有相应的人才引进。在留住继续培养原有人才的基础上, 要根据发展的业务引进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事务所文化, 完善奖惩机制, 营造高效、团结的工作氛围。 (4) 部门的建设。达到较成熟阶段, 事务所应根据业务的关联性组建相应的管理部门, 人员的调整分配, 组织机构的变革, 以便更好地开展多样化服务。 (5) 信息系统的完善。信息系统的完善不仅有利于资源在全所内共享, 也有利于事务所与外界的沟通, 也是事务所一条重要的营销渠道。客户的信息资料是开展多样化服务的决策依据, 事务所已有的成功业务经验技术积累是事务所宝贵财富。因而, 事务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探索客户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运用, 增强信息储存和加工能力, 着力拓展“信息库”职能。

(三) 细分会计服务市场, 提供个性化服务

规模相对较大的事务所具有人才、资金、成本、信息、客户、培训、研究等方面的规模优势, 尤其是财会、金融、法律、工程、外语、计算机等各类专业人才汇聚一堂, 有能力涉足专业研究领域和新产品开发, 因而可以依托规模优势开展非审计服务的经营。而对于中小事务所, 人才、资金、成本、信息、客户、培训、研究等方面处于劣势。但中小所的人员对于会计、财务管理知识很扎实, 中小所完全可以在会计服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细分这一市场, 避开其他方面的欠缺, 做强做细这一市场, 提供中小企业个性化的会计服务, 并且这一市场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 有以下的非审计服务: (1) 设计会计制度, 包括企业会计科目设计、会计账簿体系和会计核算程序设计、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设计、实用会计软件的开发等。 (2) 向企业提供会计咨询和税务咨询。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变化以及企业所处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和税收有关法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会计、税务问题, 其自身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往往束手无策, 因此需要求助于专业的会计服务机构。 (3) 帮助企业建立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包括企业的财务预算和执行计划、产供销过程中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资金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企业业绩评估体系等。 (4) 为企业制定融资策略, 其内容包括企业融资规模、融资时间、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和财务结构。 (5) 帮助企业制定对外投资策略, 其内容包括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的资金预算、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以及投资组合。 (6) 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 其内容包括:企业筹集过程中的税收筹划、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7) 为个人提供理财方案, 包括对个人日常收支情况的评价和合理的收支预算、个人投资组合和风险控制方案。此外, 还有为企业进行专项资产评估和项目评估、代理拟订经济合同、破产清算等。这些业务都与注册会计师熟悉的会计财务知识相关, 中小所完全有能力提供这方面的高质量服务, 需大力开拓这些个性化的会计服务市场。

(四) 突出品牌, 形成特色

针对中小所非审计业务零散的特点, 中小所尤需注重品牌建设, 形成特色的非审计业务。拓展非审计业务的开始阶段, 不可能建立和形成品牌, 品牌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当非审计业务开展得比较成熟时, 不能再一般化和没有特色。从长远来看, 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必然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特色差异、高质量、优质的服务等。根据中小所自身资源特点, 形成特色差异, 一是要把客户群定位于本地中小企业, 以熟悉本地商业环境的优势维持客户。二是要形成差别化的服务, 树立在某一或某些业务上的独特形象, 使自己的业务不同于其他同类业务。这些不同差别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 就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 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 获得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三是可以考虑走行业专门化道路。对于非审计业务, 中小所同样也可考虑对某种或少数几种行业提供专门的非审计服务, 通过集中精力致力于发展某一个或几个行业, 事务所可以积累大量与行业紧密相关的特殊知识, 提供高质量的特殊化服务, 使事务所的营销策略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成效, 进而提升事务所品牌声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中小所能提供某一领域差别化服务, 但却不是高质量的优质服务, 同样不能形成品牌。非审计业务是客户自身主动需要的服务, 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切实有效的服务, 能帮助其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同时, 质量是品牌经营的前提和基础, 是品牌发展的保障。所以, 中小所拓展的非审计业务必须是自己能胜任把握的, 从而保证业务的质量。

(五) 增强市场营销观念

虽然因为审计服务独立性的刚性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在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上有着一系列限制, 但中小所需变被动为主动, 灵活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由于审计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业务, 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担, 因此每个事务所都有一些固定的审计客户, 审计业务为拓展非审计服务积累了客户源。并且, 风险导向审计使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业务了解并掌握了客户大量的内部控制、生产经营的信息, 这为注册会计师开展诸如管理咨询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小所在开展审计业务过程中, 可深化服务, 提高质量, 深入了解客户在咨询服务方面的需求, 并与之进行广泛的交流, 推介咨询服务品种, 争取业务。当然, 中小所还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等方式让社会公众了解其提供非审计业务的种类和能力, 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吸引潜在客户。另外, 随着与国际惯例接轨, 许多咨询领域的业务广泛通过招标方式进行运作。中小所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积极主动地通过投标挺进咨询领域, 争揽业务。

(六) 培养专业人才

拓展非审计业务, 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非审计业务非常宽泛, 涉及的知识面宽广, 需要对公司的产业结构、策略等各方面很熟悉, 并且能够在多种环节和部门上提供有效的专业建议的人才。而且非审计服务是客户主动需求的高质量服务。中小所相对于大所而言, 人员少, 知识结构也不如大所那样宽泛, 而且吸引力也不如大所。但中小所的合伙人大多都是知名大所中从事多年业务的精英分子, 并且由于人员少, 员工之间也更加团结。中小所需注重培养员工素质, 建设好人才制度, 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和激励制度, 吸引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建立专门的人才队伍。二是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制, 加大后续教育力度, 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以业务开拓的方向为起点, 多方位、高层次地设计培训内容, 努力增加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 提高其能力, 跟进业务拓展进程, 从而确保服务质量。此外, 事务所招聘人才时, 不仅要注重审计人才, 更要全面考虑综合素质, 不断引进精通企业管理、税务、法律、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人力和技术资源的积累, 逐步形成复合型的人才结构, 为实现服务多元化和创建特色服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意见》, 《中国工会财会》2007年第10期。

[2]金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探议》, 《财会研究》2006年第11期。

[3]顾奋玲:《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战略的选择》,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2期。

[4]潘荣卿:《抓住机遇积极拓展会计服务市场》,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第12期。

[5]王华明:《个性化会计服务初探》, 《科技广场》2006年第12期。

[6]周红:《法、美、英会计审计市场结构和集中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会计研究》2002年第10期。

[7]卓和平:《事务所开展非审计服务的一些建议》,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6期。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5

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

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法释〔2007〕12号

(2007年6月15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7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5日起施行。

二○○七年六月十一日

为正确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利害关系人以会计师事务所在从事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审计业务活动中出具不实报告并致其遭受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二条 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第三条 利害关系人未对被审计单位提起诉讼而直接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一并提起诉讼;利害关系人拒不起诉被审计单位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利害关系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会计师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利害关系人提出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或者出资不实、抽逃出资,且事后未补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出资人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对外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

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出具不实报告并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

(二)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三)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

(四)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五)明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

(六)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

对被审计单位有前款第(二)至

(五)项所列行为,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规则应当知道的,人民法院应认定其明知。

第六条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因过失出具不实报告,并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其过失大小确定其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并导致报告不实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失:

(一)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三)项的规定;

(二)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以低于行业一般成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准执业;

(三)制定的审计计划存在明显疏漏;

(四)未依据执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五)在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时,未能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者排除;

(六)未能合理地运用执业准则和规则所要求的重要性原则;

(七)未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八)明知对总体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特定审计对象缺少判断能力,未能寻求专家意见而直接形成审计结论;

(九)错误判断和评价审计证据;

(十)其他违反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的行为。

第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一)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错误;

(二)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

(三)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业务报告中予以指明;

(四)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验资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

(五)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第八条 利害关系人明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为不实报告而仍然使用的,人民法院应当酌情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第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

用”等类似内容的,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

第十条 人民法院根据本规定第六条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与其过失程度相应的赔偿责任时,应按照下列情形处理:

(一)应先由被审计单位赔偿利害关系人的损失。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不实出资或者抽逃出资,事后未补足,且依法强制执行被审计单位财产后仍不足以赔偿损失的,出资人应在虚假出资、不实出资或者抽逃出资数额范围内向利害关系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二)对被审计单位、出资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足以赔偿损失的,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不实审计金额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会计师事务所对一个或者多个利害关系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应以不实审计金额为限。第十一条 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分支机构作为共同被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分支机构的责任部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本规定所涉会计师事务所侵权赔偿纠纷未经审判,人民法院不得将会计师事务所追加为被执行人。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院过去发布的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不再适用。

在本规定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会计师事务所民事侵权赔偿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6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职业素质;审计收费标准;审计监督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经济监督的意识不断的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问题,充分暴露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薄弱,专业不强的缺点。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与规模也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制和普通合伙制度。合伙人制會计师事务所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注册会计师作为合伙人为组织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各自的财产承担事务所的债务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它能在风险的制约和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提高事务所的业务水平,提升控制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合伙人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的过失或欺诈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陷入水深火热中。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则由注册会计师所持股份对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制度有利于快速组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并承办大型业务。但同时,降低了风险责任对职业行为的约束强度,减弱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致使注册会计师的不谨慎执业行为缺乏威慑力。另一方面,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信誉越高,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就越具有权威性。且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其资金就越雄厚,对违约的赔偿能力就越强。会计师事务所越大,表明其信誉与专业相对较强,拥有的客户资源也越多,违约行为对事务所信誉与收入影响相对较小,事务所不会因为一个客户而做出损害其信誉的虚假审计报告,其审计报告的质量也越高。

(二)执业人员职业素质

一般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越高,其审计质量就越高。但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起步较晚,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甚至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招聘许多实习生,高层次专业的执业人员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且在对审计工作的相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意识还不够强,对其专业胜任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三)审计收费标准

审计质量还与审计收费成正比。审计质量越高,对执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而会计师事务所对人才的引进、对执业人员的培训等都是要投入大量成本的,审计过程中会计师收集审计证据,承担审计风险等,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审计质量越高,收取的审计费用就越高。目前,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多争取客源,采取降低审计费用的做法,在审计过程中,往往由于资金不足,会计师不得不缩减审计的程序,审计证据不足,必然导致审计报告不真实,长期如此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措施探究

针对以上不足,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其审计质量。

(一)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无过失的合伙人对于其他合伙人的过失或不当执业行为不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合伙制既汲取了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事务所的优点,又摒除了他们的不足。这种组成方式既符合事务所的发展需求,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从事务所的持续发展对公司的执业人员、注册资金、客户资源、接洽的业务等进行考虑调整,提升事务所的信誉度,提高执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将事务所做大做强,才能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以往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执业能力不足,技能有限而出现无法识别审计舞弊手段、搜集审计证据不全面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审计的质量。针对此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加大薪金的投入,引进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使执业人员的结构更合理,快速提升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培训,不但可以巩固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培训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强化执业能力。除了专业技能,审计人员还要提高职业意识。在审计工作中,遵守审计的职业道德,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秉承爱岗敬业的态度,严谨认真地评估风险和实施监测,确保公平、公正地完成审计工作及确保编制审计报告的真实。

(三)加强审计收费的监管

国家有关部门可出台政策,统一标准,对审计的支付报酬和披露方式进行公布,并且不定期地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抽查。一经发现为了争抢客源而压低收费的行为,就须严惩不贷。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识,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审计收费。

(四)加强对审计过程的控制

加强对审计过程的控制,首先要制定审计方案,全面科学的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环节,也是控制审计过程,提高审计质量的第一步。审计方案就是审计工作进行的方向灯,全面地安排了从审计通知书到审计报告的工作步骤,有效地控制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达到审计工作预期的目的。其次,改变审计的工作方式,提高科学方式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开展方式也越发先进,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运用,突破传统的审计工作的模式,创新审计工作的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再次,加强审计工作的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审计环境,加强审计内部的监督与评价,通过内部制约机制,有效地将舞弊虚假的审计行为遏制在源头。建立审计专项调查制度,规范内控制度及审计行为,并监督其落实到位。只有加强审计过程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审计的不良形为,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审计的质量。

三、结束语

目前,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还是任重道远。提高审计质量还是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专业技能,不断完善内部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审计的质量,并能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保证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美,李虎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商,2013,(21):110.

[2]林修涵.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市场,2016,(3).

[3]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44-46.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7

1.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1)国外研究情况。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国外学术界一直处于争论中,一种观点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延长审计任期会损害审计质量,如:Mautz和sharaf (1961)指出,一方面,审计任期越长,审计人员的谨慎性越低,且不愿意接受新的会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其专业能力不能得到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审计任期越长,越可能与客户建立私人友情,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任期的延长并不会损害其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如:Johnson、Khurana和Reynolds (2002)以异常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和应计利润项目的持续性来衡量财务报告的盈余质量,结果表明与审计任期中等组相比,在审计任期较短组,其盈余质量较差,在审计任期较长组,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差别,审计任期延长并没有损害审计质量。Andrew B.Jackson、Michael Moldrich和Peter Roebuck (2008)研究发现以发表持续经营的意见为代理变量,审计任期与其提供审计服务质量正相关,以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为代理变量,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没有影响。

(2)国内研究情况。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文献支持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是倒“U”型特征的非线性关系,在审计任期的早期,审计质量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而上升;在审计任期的后期,审计质量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而下降,如:陈信元和夏立军(2006)以中国证券市场上2000~2002年期间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发现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其拐点大约为6年。另一类文献并没有发现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特征的非线性关系,如:刘成立和王晓艳(2006)以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相对于中等审计任期(4~6年)的上市公司,较短审计任期(1~3年)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较低,而较长审计任期(7年以上)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并没有显著差异;刘启亮和唐建新(2009)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审计师任期的延长提高了其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但将审计师与客户细分为正常聘任关系组和非正常聘任关系组后,前者签字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而后者随着签字审计师任期的延长,审计质量可能会变差。

2. 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与其提供审计服务质量的关系。

(1)国外研究情况。国外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时,一般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为划分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标准,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审计质量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驱动,Nichols和Smith (1983)、Simunic和Stein (1987)则通过实证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的经验证据,他们将会计师事务所划分为前十大与非十大两类,通过研究发现前者更能发现客户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证明前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Dye (1993)从诉讼成本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避免高昂的赔偿损失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Becker、Defond、Jiambalvo和Subramanyam (1998)利用操控性应计利润对“八大”和“非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样本公司进行比较,发现“非八大”审计客户操控性应计利润额显著高于“八大”审计客户,说明“非八大”比“八大”能容忍客户更多的盈余管理;Krishnan (2003)同样发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报告了更低的应计利润,证明了“四大”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较高。

(2)国内研究情况。国内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与其提供审计服务质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是否高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但并没有取得一致结论,一种观点认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如:于鹏(2007)研究发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业绩差、风险高的公司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更高。另一种观点认为“四大”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并无显著区别,如:刘峰等(2007)的研究发现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出具的概率、可控应计的数量和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三个角度来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从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角度来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比“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不稳健。

二、理论分析

根据审计质量的含义,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独立性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审计任期通过作用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独立性影响审计质量,一般研究文献认为审计任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是否是一致的呢?Myers (2005)研究发现对于行业专家和非行业专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其提供审计服务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对非行业专家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审计任期越长,其审计客户更可能发生与核心盈余有关的错报。在我国, 夏立军、陈信元和方轶强(2005)发现对于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的增加并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反而提高其审计服务的质量,而对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无论审计任期长短,审计质量都比较低。可见,由于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外部审计市场环境和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内部特征不同,审计任期对于决定其提供审计服务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审计师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影响可能不同,导致其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可能不同。

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与审计质量关系的主要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学者基于美国制度背景、审计市场特征所形成的。与美国审计行业发展不同,比如谢德仁(1999)认为政府的行政力量主导我国审计市场的经济改革过程,我国早期的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全由行政部门成立的,我国审计行业在缺乏有效审计需求的执业环境中,由政府作为行动集团强制推动,这种政府主导型特征使得我国审计行业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特征不同于发达国家,但随着近年经济改革的深化以及制度的逐渐健全,我国审计市场的执业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和发展。按照DeAngelo的观点,审计市场结构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美国审计市场结构特征是国际“四大”为主导的寡头垄断,在我国,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的总资产看,2006年以前我国审计市场是国际所、其他类型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分割审计市场的结构特征,2006年以后我国审计市场的结构特征逐渐趋同于美国;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来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显著高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呈现寡头垄断趋势。按照Dye的观点,法律风险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和审计质量的关系,与美国资本市场“高风险、严监管”的制度背景不同,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师的法律风险较低,但随着200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就我国审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的民事责任的定位、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以及第三人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提高了审计师的法律风险。尽管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特征和法律环境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三、总结与评价

根据DeAngelo (1981)对审计质量的定义,审计质量的特征包括对会计报表错弊的“发现”和“报告”两个方面,发现会计报表的错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报告会计报表的错弊取决于审计人员独立性。因此审计人员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是决定审计质量的最基本因素,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和审计任期通过其影响审计质量。

1. 基于独立性视角的分析。

对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言,2009年年末具有证券资格的“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共有50家,而占据市场份额较低,导致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生存压力,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重新寻找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就会降低,更容易寻找到与管理当局意见相配合的会计师事务所,当现任审计师更加关注其他审计威胁时,其对客户的依赖性就会增强,独立性就会下降;对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如果其丧失独立性的“机会主义”行为被发现,其失去其他客户损失、声誉下降损失和诉讼成本均较高,因此其独立性较高。根据Goldman和Barlev (1975)所建立的冲突模型,决定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关键因素是管理当局施加压力的可能性和审计师抵抗客户压力的能力,对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其对某单一客户的经济依赖性较低,抗压能力较强,在各个时间段都会抵御来自于客户解雇审计师而丧失准租金的压力,保持较高水平的独立性;对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根据Simon和Francis (1998)的观点,审计人员只有将未来的准租金变为现实,初次低价服务才是合算的,所以为免于失去审计委托,审计师会倾向于按委托人的意愿解决争议。他们认为,在三年以后,审计的“独立精神”才能恢复,但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对特定客户审计成本逐渐降低,能够获取更高水平的准租金,产生经济依赖性,导致其独立性的降低。

2. 基于专业胜任能力视角的分析。

一般认为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先进的审计技术、更成熟的审计程序、更丰富的审计经验、更完善的培训体系,专业胜任能力较强。行业专长是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Cris El Hogan和Debra Cl Jeter (1999)对1976年和1993年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其行业市场份额继续增加,行业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行业服务线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使其为特定行业提供审计服务时具有竞争优势,并把这种竞争优势扩张到我国,而李铁群(2007)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审计市场是高度分散竞争的市场,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很低,因此我们推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基本具备行业专长,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化经营的特征不明显,由此导致“四大”具有更高水平的专业胜任能力。由于“四大”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胜任能力的差别,导致学习效应对其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同。由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专业胜任能力较强,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学习效应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由于工作缺乏挑战性,产生过度自信心理,导致并不再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对专业胜任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专业胜任能力较弱的“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学习效应效果显著,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其专业胜任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审计人员对客户业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深入了解,其提高效果将逐渐减弱。

根据前面两个推论,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具有更高水平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同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所处市场环境及本身特征的不同,审计任期对其的影响也存在差别,对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审计任期对审计人员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导致审计任期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也不明显;对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先升后降,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变换符合学习曲线效应, 在前期上升, 而后期则逐渐平稳,受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特征的非线性关系。

四、政策与建议

1.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是决定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其对特定客户的经济依赖性越低,独立性越高,越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2007年6月,中注协颁布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全面启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我国国内所规模显著小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提高国内所的审计质量,应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发展成员所、组建会计师事务所联盟等方式迅速扩展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化。

发展行业专长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审计市场集中度较低,基本不具备行业专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有分为四层次: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和助理人员,职责划分主要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审计部、咨询部、评估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应按照行业服务线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聚焦几个特定行业,通过“干中学”,在特定行业的各种风险领域、会计规则、报告要求等谋求审计技术优势,成为行业专家,为特定行业的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摘要:目前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和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还存在较大争论, 本文将对这两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 并在我国具体制度背景下, 从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两者的关系, 提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任期,会计师事务所类型

参考文献

[1].DeAn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 1981;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篇8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 从事务所本身的角度分析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质量控制制度、同业竞争等方面。

(1)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问题。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不准个人设立会计师事务所, 只批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而且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上来看, 合伙制被列为首选形式。然而目前, 在我国74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 仅有18%的事务所实行的是合伙制;全国20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具有100名注册会计师以上) 和78家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全部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制。公司法规定, 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对事务所的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 即仅以其对事务所的出资额为限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事务所对外赔偿不涉及股东的个人财产。这样, 作为股东的注册会计师不必为出资额以外的私人财产担心。如此低风险, 造成此类事务所自身的风险意识相对淡薄, 社会公众对其信任度较低, 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此外, 由于我国对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仅为30万元, 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仅为200万元, 如此低门槛, 造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剧增, 极大降低了行业水平和公众信任度, 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极大的增加了事务所自身的审计风险。从世界范围来看, 该种形式很少被采用, 可以说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事务所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不明确, 质量控制准则贯彻不到位, 导致事务所审计风险加大。如, 有相当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电话费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交通应酬费开支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但却没有执业质量控制制度;有些事务所虽然制定了一些质量控制方法, 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实施不力, 使得内部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质量复核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同业竞争激烈。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许多事务所通过降低审计收费来争夺客户, 这种恶性竞争手段导致事务所入不敷出, 为了降低审计成本而人为缩短审计时间, 减少审计程序从而导致审计质量降低, 审计风险增大。

(二) 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关注、工作环境等。

(1) 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有限。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数已达15.5万人, 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8.5万人, 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 全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人才的涌入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然而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由于工作经验欠缺, 他们很可能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些较隐蔽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关键。注册会计师不是万能的, 在考虑成本和效益的条件下, 仅凭其专业知识和精力不可能独立完成审计涉及的所有工作, 需要利用他人的工作。这就无形中增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不够。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性服务,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在具备扎实的会计和法律知识、审计基本技能、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的同时, 也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上述要求, 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 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另外, 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没有追加审计程序或扩大审计范围, 就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

(3) 受迫出具审计报告。有些会计师事务所面对国内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国外事务所争夺市场份额的压力, 甘愿冒险, 违反原则, 对其派出的注册会计师施加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压力, 强迫其对被审计单位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面临事务所给予的这种压力时, 也往往为了生存而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而不谈, 甚至为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 掩盖问题, 以发表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意见, 这无疑加大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三)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包括内部控制缺乏、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人员影响等。

(1) 内部控制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或虽存在内控制度但其设计不够合理, 或虽设计合理但却没有有效执行,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另外,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体制不断变革, 人员流动频繁, 就会使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处于一种经常变动的状态, 从而使其内部控制制度变得薄弱, 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的削弱就增大了错误或舞弊出现的可能性, 从而间接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2) 会计信息失真。经营者为了谋求高额利润或逃避税收而有意在会计账簿、报表、凭证上弄虚作假的案例不胜枚举,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虽然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会要求被审计单位签署“管理层声明书”, 但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账薄和报表, 所以当被审计单位在主观上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 其在业务处理上的隐蔽性会极强, 因此, 会计信息失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条件。

(3) 管理人员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高低、变动情况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是否遭受到异常压力等, 均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

(四) 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

首先是法律环境的影响, 审计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想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井然有序, 任何方面都必须接受法律的规范, 审计也不例外。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 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相关法律不一致或不衔接, 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 从而加大审计风险。其次是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企业经营的内容和方式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 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而且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地掌握和评价, 从而加大了其得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二者均导致审计风险增大。最后是行业环境的影响,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 目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行业监管出现多重管理的现象。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税务部门等都会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质量实施监督, 这就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了一个被循环监督的困境, 这样既容易出现监督空白, 又人为加大了监督成本。二是行业监管不力, 权威性不够, 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方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在基本职能和行业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 从事务所本身的角度分析

包括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防范职业风险、健全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等。

(1) 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的弊端很明显, 虽然实行合伙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有限责任制的弊端, 但由于合伙制在我国起步较晚, 事务所的规模较小, 承担大型企业的审计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均不足, 加上一些配套制度没有跟上, 因此合伙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 产生了有限责任合伙制这一事务所组织形式, 即对合伙人执业违规造成的损失, 由直接违规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 其他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 签字会计师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合伙制综合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优点, 有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因此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可以控制和防范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也符合国际事务所组织发展的趋势。

(2) 提取职业风险基金、专项赔偿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事务所可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作为因不可避免的工作失误而依法进行赔偿的准备金。从国内外频繁发生的民事责任赔偿案件来看, 提取职业风险基金和利用保险市场投保责任险, 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规避民事责任巨额赔偿的有效方法。然而上述两种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过失导致的民事赔偿, 但因注册会计师故意或违法行为导致的民事赔偿则不属于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范围之列, 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自己承担。因此, 为了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提高其执业水平, 同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实际赔付能力, 事务所应设立专项风险赔偿基金, 专门用于支付因其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综上所述, 由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等特征以及现代审计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等主客观原因, 事务所随时可能面临由此导致的巨额赔偿而陷入财政危机, 因此, 提取职业风险基金、专项赔偿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3) 建立健全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准则的第三至九章又分别从这七个要素展开, 规范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内容和程序。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高质量、低风险报告的机制保障。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均应按照准则的规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系统规范地制定适合本所的质量控制准则, 将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形成书面文件, 并传达到全体人员,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

(二) 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

包括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严格审计取证、谨慎出具审计报告。

(1)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首先是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定期培训或自学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全行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

(2) 严格审计取证。在审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要十分重视审计取证工作。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充分性、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收集的重要证据一定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业务主管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才有效。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签章, 注册会计师应注明其拒绝签章的原因并记入工作底稿, 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样, 才能在发生法律纠纷及诉讼时, 做到有凭有据。

(3) 谨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成果, 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 注册会计师不能因外界的任何干扰而出具不负责任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提交审计报告前, 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要程序、重点问题和对审计报告有重要影响的部分进行认真复核, 确保准确无误。在起草审计报告时,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报告中的审计结果和依据、审计评价和建议等, 使其符合业务约定书中的约定项目、内容和要求, 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证据充分、文字简练、措辞恰当和表达清晰。

(三)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保证被审计单位拥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 这就要求被审计单位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 把资金、成本费用、权力使用作为关键控制点, 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后,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授权。二是保证完善的内部控制确实得以有效的实施。首先要提高控制人员的素质和道德品质, 否则再健全的内部控制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其次要建立独立董事、监事会、内部审计等多元化的监督制度, 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到内部控制中来, 从而使其成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执行。再次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披露渠道, 对遵守或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 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2) 净化会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环境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执业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会计环境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净化会计环境的方法有很多, 如被审计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更要注重其道德品质。

(四) 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

一是完善法制体系, 促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进而为降低审计风险创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 我国已经相继出台并修改了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经济法律法规, 但法制体系还不够健全, 因此逐步制定和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非常必要。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会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改善产生推动作用, 在修订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 通过吸取近几年国内外会计造假、审计失败等经验教训来完善法律。另外, 独立审计准则也应随着审计职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如在新准则中加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 以降低审计风险。二是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新的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不断出现, 这就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 除了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外, 国家也要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 在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资本市场有效整顿的前提下, 加强政策导向和对投资者及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力度, 以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使得其更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 以此带动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提高, 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行业环境的治理, 为消除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外部监管的多头管理、重复审查、行业监管不力等现象, 我国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环境的治理, 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业务质量, 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减少法律诉讼, 降低审计风险。行业环境的治理方法很多, 可以专门设立一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实施独立监管。该委员会既要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 又要独立于政府部门, 真正做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和自处, 该委员会有质量监督复核和惩戒的职能, 并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独立监管模式的关键在于使建立的独立监管机构能真正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从而对审计风险管理产生促进作用。

审计风险与事务所的整个生命周期共存, 是任何一个事务所都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 虽然当前的经济状况已经有所好转, 但仍然不能忽视其对事务所审计风险造成的影响, 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对其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从而提高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多经济危机的能力。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只有内外兼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除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努力外, 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监管部门、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和审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 《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2]王君彩、康霞:《构建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体系的探讨》, 《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3]顾建平:《换一个角度谈审计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第2期。

[4]刘笑霞、李明辉:《有限责任合伙制的一些思考》,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4期。

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篇9

1.1 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内容包含计划、执行、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活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审计质量控制, 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使审计工作适应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1.2 审计质量控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意义

(1) 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信息。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会计师事务所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对其进行审计时, 会计师事务所会受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配合程度、自身内部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状况、政策法规以及客观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审计结果很可能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才能保证其审计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信息, 为被审计单位进行管理决策和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提供准确、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2)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竞争力。当前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相关职能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也更加严格。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 这样才能满足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需求, 提高自身的信誉及信用状况, 增强事务所的竞争力, 降低因审计质量低下引发的法律风险, 为自身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供助力。

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2.1 缺乏正确的审计质量控制观念

我国施行会计师注册执业制度比较晚, 而且当前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应对市场竞争时, 一味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忽视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缺乏正确的审计质量控制观念和审计风险意识, 审计质量低下。有些事务所甚至为了迎合被审计单位的需求, 故意捏造虚假审计结果, 加大了事务所的法律风险。同时, 在事务所业务旺季时,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相关监管机构的时间要求, 有些事务所在巨大的时间和成本压力下, 也可能放松对审计质量的要求, 导致审计结果粗糙、肤浅。有些事务所为了减少运营成本, 大量聘用缺乏经验、没有受过培训的实习生进行审计, 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些事务所在洽谈业务时, 为了拉业务而忽视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评估, 盲目接单, 导致事务所审计风险加大。

2.2 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

审计质量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能否有效满足被审计单位审计需求, 事务所的信誉状况以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 审计工作把关不严, 审计结果粗糙、肤浅, 审计质量低下, 损害了被审计单位对事务所的信任和事务所自身的经济利益, 给事务所带来了法律风险。首先,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组织机构和权责关系的设立上并不合理, 或是存在重复设立形成多头管理, 或是任务安排不合理, 导致质量控制权责关系不清, 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其次, 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制度不规范。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之前, 并没有编制相应的审计计划, 或是审计计划编制不合理、不规范, 缺乏指导性。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程序编制不合理、不严密, 对审计程序的执行也缺乏严格的监督, 导致员工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依据或违规操作。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 不依据相关会计准则要求, 导致审计结论缺乏支持。再次, 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注重对行业理论和国家政策动态的及时追踪。忽视理论学习和培训, 知识库陈旧, 导致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无法满足审计质量要求。

2.3 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现代企业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相关政策法规, 具备专业的审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忽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 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难以保证审计质量。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知识陈旧、专业技能缺乏、审计方法落后, 无法胜任审计工作。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旺季时, 通过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缺乏系统培训的实习生增加人手抢揽业务。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健全的考核制度, 对员工的绩效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判定和考核, 导致员工缺乏幸福感和归属感, 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 工作缺乏激情, 对事务所的价值认同度降低, 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难以按照事务所要求进行, 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

2.4 事务所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

首先,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且执行不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则挖空心思钻法律的空子, 造假、舞弊等不法行为横行。其次, 政府干预影响了行业的自由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 在发展初期由政府出面对资本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政府应逐渐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干预, 以保证行业的健康自由发展。再次, 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接受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和中注协等部门多重监管, 各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因为多头管理而导致权责不清, 监管缺位, 形成监管空白, 造成外部监督乏力, 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监督和保障。

3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审计质量控制观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的今天, 会计师事务所要想赢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审计质量控制观念。首先, 会计师事务所应明确质量控制对审计工作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 并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 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其次, 会计师事务所应强化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洽谈业务时, 应选派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 以规避客户风险。要加强对员工法律观念的培养, 强化员工的道德意识, 使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政策制度, 防止舞弊、造假。再次, 会计师事务所应密切关注理论动态、行业发展、政策变动, 及时更新知识库, 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2 健全内部质量控制机制

健全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能有效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提高审计质量,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信誉和竞争力, 为会计师事务所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首先, 会计师事务所应改革现有的组织机构, 理顺内部管理关系, 明确权责, 合理分配资源, 将审计计划、执行、检查、反馈等职能落实到人, 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其次,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 合理编制审计计划, 规范审计流程,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编制工作底稿, 加强内部执行和监督。建立三级复核制度, 即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的逐级复核, 以确保审计质量。再次,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进管理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发展, 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审计质量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

3.3 加强事务所人员队伍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应把好准入关, 加强人员选拔、审核, 注重对候选人员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加大对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新员工和实习生的培训力度, 重视对老员工的再教育工作,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的素质水平, 以积累优秀的人力资源去应对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健全考核机制, 完善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 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激发他们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对造假、舞弊行为予以严惩。

3.4 改善事务所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会计师事务所应呼吁国家立法部门健全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 以减少法律漏洞, 不给不法企业、事务所和会计师以可乘之机。同时, 政府职能部门应理顺关系, 明确权责范围, 加强执行和监管, 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等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同时, 合理引入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媒体监督等第三方监督, 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监督, 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同时落实惩罚机制, 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保护合法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权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另外, 政府应逐步退出资本市场, 减少行政干预, 推动市场自由竞争, 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 审计质量控制对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信息,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信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会计师事务所赢得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会计师事务所要增强审计质量控制意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 增强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健全质量控制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 加强外部监督等措施, 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 在为企业提供财务活动信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存在自身质量意识不足、内部控制薄弱、外部监管缺位等因素, 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 探究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升自身信誉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曾亚敏, 张俊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研究, 2010 (5)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与防范 篇10

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从事审计业务、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承办的业务分为法定和非法定业务, 法定业务专指鉴证类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 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企业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企业资本等审计业务, 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 具有证明效力。除了鉴证类业务以外的其他所有属于非法定业务, 如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业务。

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经营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担风险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既具有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性质, 又因自身业务活动的特点具有特殊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注册会计师行业被称为高风险行业, 注册会计师被戏称为“两院院士”, 一是医院, 一是法院, 由此可见这个行业的工作压力和执业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

(一) 客户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六条规定, 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 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 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全部是受托业务。客户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源和经济保障, 没有客户和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便无法生存发展。丢失客户或客户选择不当都会产生经营风险, 前者会使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减少, 市场份额降低, 而客户选择不当存在两种情况, 其一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未考虑自己的胜任能力, 承接超出自身专业能力的业务由此导致客户不满及声誉损失, 其二是客户存在诚信问题, 而会计师事务所未能识别出舞弊风险, 导致审计失败, 由此出现的审计风险及法律风险。

(二)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发表了不正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如对会计报表审计,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 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主观原因: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 具有证明效力。而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职业, 只要有判断, 就会产生风险。审计业务技术性较强, 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审计技能、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等, 由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或职业道德缺失, 则会产生审计风险。

客观原因:由于审计对象经济业务的复杂性, 部分特殊或创新交易模式不断出现, 抽样审计在审计业务中的运用, 这些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串通舞弊, 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原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失败,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仍是审计鉴证业务, 咨询、会计服务等非审计业务只占小部分。由于会计报表审计出现的审计风险可能会导致:

1. 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人产生经济损失, 由此引发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会计报表使用人越多, 利益相关者越多, 法律风险越大。

2.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政府及行业监管涉及证监会、财政部、注协等部门, 由于审计风险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被检查并通报、处分可导致事务所的声誉受损, 失去客户或取得新客户的难度加大。

(三) 法律风险

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 具有证明效力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一旦出现审计失败, 就有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过失或违约而没有提供服务, 或没有提供合格的服务, 应当承担对客户的责任, 有些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可能要对客户以外的其他人承担责任, 如对已“预见”将依赖财务报表的有限第三者承担责任。众所周知的“银广夏”事件导致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撤销, “万福生科”造假导致颇有名气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被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 大批客户流失的严重后果。

三、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应对

风险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 降低其发生频率和减小损失的程度, 而不可能完全消灭风险。对于存在的风险, 有四种应对措施, 即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

(一) 规避风险

通过避免受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而消除风险。例如,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审计委托前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 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 应当拒绝接受委托。

(二) 接受风险

接受一定的风险水平。

(三) 降低风险

利用政策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制定质量控制制度, 通过对业务承接、业务委派、业务执行等关键环节进行风险防范和降低。

(四) 分担风险

指为避免承担风险而有意识地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 如会计师事务所购买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是以项目为单元的, 事务所的服务能力决定了项目的服务质量。不同于一般企业, 服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基石, 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 如果质量控制不严, 很有可能因某一个项目导致整个会计师事务所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一套完整的, 科学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并落实到审计业务环节中, 保证审计业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结合一个具体审计项目, 业务质量控制体现的关键控制环节如下:

第一, 业务承接:这是审计风险和客户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会计师事务所应谨慎甄别、选择客户, 避免由于客户选择不当导致的风险。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 在业务承接前, 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环境, 考虑承接业务是否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在能够胜任该项业务、符合独立性要求、客户诚信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才能承接该业务。

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 业务约定书具用法律效力, 它是确认注册会计师和委托人责任的一个重要文件, 会计师事务所不论作何种业务, 都要按照准则的要求, 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 这样才能在发生诉讼时将一切口舌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 业务委派:项目承接后,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组建项目组。组建项目组成员时应考虑业务类型、规模、重要程度、复杂性和风险等事项;项目组成员需要具备的经验和专业要求及技能;审计时间要求;人员的连续性和轮换要求等。

由于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审计需要职业判断和审计经验, 加上时间紧, 任务重, 所以只有安排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顺利进行, 保证业务质量, 所以业务委派是保证业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

第三, 业务执行:业务执行是会计师事务所委派项目组按照执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业务, 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能够出具适合具体情况的报告。业务执行对业务质量有直接的重大影响, 是业务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 组建并委派了适合的项目组, 并不表示审计质量得到了保证, 因为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事务所一定要对业务执行实施指导、监督和复核工作。

由以上分析, 通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承接、业务委派、业务执行等关键环节识别风险并设置应对措施, 可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四、结束语

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随时面临风险, 因此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唯有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加强对风险的识别, 在执业中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降低风险, 保证执业质量, 才能使注册会计师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

[2]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3]《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4]王芸, 胡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规模化探讨》.中华会计网校2009年12月22日.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 篇11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审计风险总是贯穿着始终。当今世界是一个处处环绕着风险的世界。而处于这样的一个宏观外部环境下,会计师事务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如此高风险的一个行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的研究十分必要。风险不可完全消除,但却可以合理规避。本文以具体事务所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A会计师事务所现状

A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立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期初。在这30年的时间里,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由大到强、由小到大,以数亿元的收入、令人信赖的质量、高品质的专业能力,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声望、最具规模的综合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二)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表现

对于大所而言,其所承接的客户均为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如若出现偏差,形成审计风险,其影响范围将会很大,甚至对我国的审计环境造成恶劣影响。A事务所在企业重组、股票发行与上市、审计及财务咨询、公司改制、资本运作等专业服务方面均有所涉猎。A事务所在逐步的发展中,规模逐渐扩大,跻身国内事务所前列,但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更大的审计风险发生概率。事务所的变更与合并,分布更为广泛的分支机构,扩张的审计业务,各异的境外分所都成为A事务所迅猛发展的鉴证,与此同时,也为审计风险的存在提供了空间,这些因素也成为主要诱发元素。

二、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不断变更与合并而引起的审计风险

A事务所在20多年的起步、发展、扩大的历程中,经历了多次变更与合并。在发展过程中,A事务所采取了横向发展策略。在这一系列的变更与合并中,A事务所会经历一般事务所不会面临的考验。合并事务所,意味着之前具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体系、审计客户的事务所会融为一体,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审计业务的承接将会存在极大的审计风险。新并入的审计人员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其在与A事业所固有的审计模式融合的过程中,必然需对自己原有的审计方法、操作习惯进行调整。

(二)境外分所而带来的审计风险

对于A事务所而言,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国外分所的成立为其增添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审计风险增大的挑战。A事务所向国际市场走进。境外分所的逐渐成立无法采取等同于境内分支机构的一体化管理,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度及事务所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不能同一而论,因此总部的集权方式不再适用,这时候境外分支机构的审计业务将会承担较总部更大的审计风险,能否承接到满意的审计客户并顺利完成审计业务都会成为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三)事务所分支机构众多管理难度大

A会计师事务所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全国多地设有分支机构。众多的分所对于事务所总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规模的扩大无疑可以增强其竞争力和收入,但伴随着的便是审计风险的加大。分支机构增多,不可避免就对管理者的内部管理制度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总部管理稍有不慎,分支机构便会出现漏洞,在审计程序的运行上容易形成偏差,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被审计单位作为委托人,其自身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其业务承接者A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着内部控制设计不近合理、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当局无视内部控制、少数人群掌握控制权等现象,则审计风险会因被审计单位的原因而无限加大。

三、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提高整合能力,松弛有度

面对高频率的变更与合并,A事务所需具备强大的合并整合能力,才能避免因事务所内部变化而增加的审计风险。联合兼并的成功完成,事务所的规模便得以不断扩大。只有保持优化的经营战略,良好的内部治理体系,才能是大而不乱,大而不散,大而有序;保持高度集约化、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同时,高度集权可以使事务所的运作规范,避免因个别审计负责人的管理问题而造成审计风险,而对于境外分所适当的分权化却可以增强事务所的适应性,给予分所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与境外能更好的衔接。

(二)合理划分审计业务部,提高专业性

大型事务所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人才的高效利用和业务效率的提高。应对因审计对象差异巨大,审计人员无法充分了解而造成的审计风险,事务所可以科学的划分审计业务部门,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审计业务部相互独立,部门内部承接性质相似的客户,此外,事务所理应保證长久的客户不变更审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员,在这种安排下,可以极大的缩减审计时间、审计成本,而更重要的是审计风险也会减小。

(三)总部集权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及审计激励约束机制

面对庞大的规模和众多的分支机构,A事务所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事务所总部可采取集权的方式,对全国各分所实行高度一体化管理体制,并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组织体系、职能委员会并借助强大的事务所管理平台得到全面落实。在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A会计师事务所可成功避免因内部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审计风险,充分利用规范与惩戒的作用,全部人员实行统一的制度化管理。

(四)执行合格的审计

合格审计必备的条件便是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并能恰当地评价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的证据;编制简明有序的工作底稿,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审查制度;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并根据审计时的情况谨慎地得出审计结论。审计证据是证明被审计主体行为特征的要件。审计的过程也可以抽象简化为取得、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只需取得有错弊的证据。(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叶雪芳.CPA审计风险与职业责任承担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6,03:93-96.

[2]梁毕明,唐楷.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决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1,30:57-58.

[3]顾敏芳,顾莉君.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审计与理财,2007,04:17-18.

[4]朱松,陈关亭.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1:87-95.

[5]肖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11,01:41-43.

[6]刘凤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研究,2013,04:64-65.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综述 篇12

浑水公司2011年6月2日发布了针对嘉汉林业的做空报告, 指控其夸大业绩、伪造销售业绩和诈骗。这一事件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研究, 数量上是可观的, 但由于所选取的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制衡机构各有不同, 导致对相同问题的研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到底哪种评价标准更科学合理, 那种制衡机构更有效, 研究者们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为此也影响了社会上对学者们关于审计质量的研究结论的采纳和广泛应用。基于这一背景, 本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审计质量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对于学者们提出的论点进行比较分析, 为对今后促进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研究有所裨益。

一、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相关索引, 笔者没有发现国外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献, 基本上只是在审计质量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中, 当需要对审计质量进行指标界定时才会涉及到审计质量的评价问题。因此, 外文文献中涉及的审计质量评价几乎都是在审计质量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中用某个单一指标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外文文献中常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Arel Barbara and Brody Richard G and Pany Kurt, 2005;Lennox , 2005 ;Charles J.P.Chen et al , 2007) 、行业专长 (Lysand Watts, 1994;David S. Jenkins etal, 2006) 、独立性 (Bobbie W.Daniels;Quinton Booker, 2011;Hutchinson, Marion ;Mat Zain, Mazlina, 2009) 等。其中, 学者们选取的指标普遍具有不易量化的特点, 严重影响了实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近些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致, 学者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容易量化的指标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比如操纵性应计利润 (Sanjay Kallapur, 2008;Chien-Heng Jennifer Chang, 2009) , 总计盈余管理量 (Brenda Van Tendeloo , 2007) , 审计意见类型 (Chee-yeow lim andHun-Tong Tan, 2008) , 异常营运资金应计项目 (MaraCameran, 2008) 等。

关于专业特长, 国外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 (如Beasley和Petroni (2001) ;Carcello和Nagy (2002) 等) 的研究认同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审计质量, 即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市场效应。Nelson (1993) 认为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拥有会计知识以及在实践中学来的错误频率知识, 因而具有较好的比率分析表现。

在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上也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Gramling, Maleta Schneider和Chcruh (2004) 对外部审计师是否利用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发现, 随着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外部审计师越来越信任内部审计师的工作, 并为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提供了经验支持。Prawitt et al. (2008) 使用内部审计师的从业经验、专业资格证书 (注册会计师或内部审计师证书) 、每年接受的培训时间和内部审计师为财务报表审计所花费的时间来代表内部审计质量, 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质量越高, 则外部审计费用越低。

Mansi, Maxwell, and Miller (2004) , 对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公司负债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 审计质量和审计任期与负债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 并且在那些发行非投资级债券的公司中这种关系更为显著;Ghosh 和Moon (2005) 用盈余反映系数 (ERC) 作为投资者感知盈余质量的替代指标, 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审计师任期正相关, 而且发现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增长, 报告的盈余对证券评级的影响在加大, 结果显示投资者和投资中介认为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质量在提高。

国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对于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有所研究。

已有研究发现, 影响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的因素包括紧的时间预算压力、同行压力、审计师所处的地位 ( 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是否应当得到宽恕) 、监管者领导风格、监管者支持、个人道德理性、审计事务所规模和时间压力的可观察后果等 ( 例:Malone, Charles F.; Roberts, Robin W. 1996;Coram, Paul ;Glavovic, Alma ;Ng, Juliana ;Woodliff, David R 2008;Paul Coram;Juliana Ng;David Woodliff 2003;Malone, Charles F.; Roberts, Robin W. 1996;Otley and Pierce 1996) 。另外, 有些研究将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作为一组相似行为, 检验了组织、个体和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Maloneand Roberts 1996;Otley and Pierce 1996;Herrbach 2001。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方面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几个方面。

(一) 审计质量评价指标

吴联生、刘慧龙 (2008) 回顾了1999 ~ 2007 年我国的审计实证研究文献, 总结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主要有审计收费、审计师选择、审计治理效应 (可操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在衡量审计质量指标的选取上, 包括事务所规模、事务所声誉、审计时间、审计意见、审计市场集中度等, 但是每一种指标都有优缺点, 同审计质量的定义一样, 审计质量的衡量也没有一致的结论。

张曼 (2009) 认为: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两个一级指标, 分别为以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和以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为主体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其中监管部门在评价事务所审计质量时, 还可以分为八个二级指标。

张曼在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时, 虽然分为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 但是没有说明每个指标所占的权重。在这一点上郭颖、李永华 (2009) 采用科学的层次分析法, 并向审计质量研究方面的专家发放调查问卷, 由此建立了科学性可以得到一定保障的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其建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中认为, 会计师事务所具体业务执行状况占50.98%;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管理情况占26.47%;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队伍素质占14.68%;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财务状况占3%;。尽管本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量化指标的形式来反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 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质量的评价结果。

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中, 还有一部分学者把重点放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上,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殷永利 (2010) 认为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有着更高的审计质量;林东杰 (2010) 运用中国资本市场数据, 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 盈余管理与“四大”存在着显著负相关, 说明“四大”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的审计质量存在系统性差异, 反映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也有少部分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 吴昊旻、王华 (2010) 通过考虑国际知名大所在我国及世界资本市场发生的诸多审计失实的事件, 认为规模可能不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 大所的高质量审计并不具有超脱制度环境差异的一致适用性, 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正向效应的发挥需具备相对成熟的市场条件。纪岩、樊懿芳 (2009) 也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质量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规模大的事务所并不一定代表高质量的审计。

刘笑霞、李明辉 (2011) 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其出具非标意见的倾向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 而是发现, 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呈倒U 型关系。因此, 在我国, 在一定范围内, 审计质量将随着事务所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但不显著) , 但当事务所规模超过一定边界以后, 审计质量却可能随着事务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二) 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会计理论界对于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关系。

申富平、丁含 (2011) 在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 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 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席维娟、龚凤兰 (2011) 通过对2009~2010 年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 发现审计费用对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王守海、杨亚军 (2009) 从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来定义内部审计质量, 以2006~2007 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表明,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审计费用;尧华英、孔玉生、袁凤林 (2010) 以上证180 指数成分股为样本, 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研究发现, 审计费用总额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即被审计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多, 审计质量越高。

王海军 (2010) 认为审计质量同审计收费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极端情形是审计质量同审计收费会成明显的反向关系, 即问题越多的财务报表被审计形式掩盖所需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

张萍、张渠 (2009) 以2006~2007 年沪深两市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使用经过调整的截面Jones 模型估算出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 并以其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对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在控制了行业成长性、公司规模、公司经营业绩、公司资产负债率等变量后, 审计费用与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倒U 型关系。进一步分析还发现, 在临界值的左边, 审计质量随着审计费用的增加而快速提高;在临界值的右边, 随着审计费用的增加, 审计质量并没有快速降低。

(三)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在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上, 学者们的观点有很多相同之处。

黄应运 (2010) 运用2006~2008 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 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度量角度, 以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后, 二者呈倒U 型关系。姚永强、陈雨萌 (2010) 也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U”型关系, 但并非对称的“U”型, 因为在审计任期的开始几年, 审计质量在胜任能力与审计师独立性的“对抗”中上升;而在审计任期的后几年, 审计质量在胜任能力与审计师独立性的“合力”中下降。

杨桂宇 (2010) 选取了2007 年沪深两市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 运用SPSS14.0 统计分析软件, 以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 其它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 变量回归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有线性关系, 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负相关, 即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增加, 审计质量呈下降趋势。

王菲菲、张庆龙 (2010) 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应当是非线性关系, 即在一定的审计任期之内, 随着任期的增加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而在超过了该任期之后, 审计质量又会下降。

(四) 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龚启辉、李琦吴、联生 (2011) 认为:政府控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 政府控制增强了会计事务所的“本土知识”优势和抵御公司压力的能力, 进而提高了公司报表质量;另一方面, 政府依据对审计市场的控制降低了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 损害了审计质量。

周潇晨 (2009) 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干预型和行业自律型两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管模式属于政府干预型, 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补充的监管模式。

三、 研究评述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综上, 国内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这几个方面。

从评价体系来看, 国外文献大多是用单个指标与审计质量相结合。与国外相比, 国内学者强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大多数学者在建立评价指标时, 会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细分和量化, 少数学者甚至说明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所以说在对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体系这一方面, 国内外研究还是比较客观和全面的。

在审计费用方面, 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 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存在正相关、负相关和非线性关系。认为存在线性关系的学者, 大多数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比较客观。认为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是绝对值呈倒U 型关系。国内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国内已经进行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是套用国外实证研究的模型。从上述国内外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来看, 国内的实证研究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 几乎所有的模型都只考虑了影响审计服务定价的市场因素, 而忽略了政府因素。而从现实情况来看, 考虑市场因素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收费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的作用, 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审计行业, 但是不考虑政府因素可能会令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 可以考虑把政府因素作为一个影响变量进行合理量化, 并纳入审计服务定价模型。

在审计任期方面,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比较相同, 都认为审计人员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是决定审计质量的最基本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和审计任期通过其影响审计质量,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存在U型关系, 即随着任期的增加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而在超过了该任期之后, 审计质量又会下降。

从本文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 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作过一些探索, 但总体上来说并未建立起统一标准。但对于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的研究确实少之又少, 不过这些文献也给了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启示, 那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既要评价审计结果, 又要评价审计过程, 审计质量的评价要尽可能地实现量化, 以期结果的客观。审计质量的提高, 监管也很重要, 无论是政府监管还是行业内部监管, 只要恰到好处, 都可以实现审计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 深入研究提高审计质量。在此情况下, 后续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申富平, 郭颖, 丁含.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献述评[J].学术研究, 2011 (4)

[2].王守海, 杨亚军.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研究[J].审计研究, 2009 (5)

[3].郭颖, 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月刊, 2009 (11)

[4].刘笑霞, 李明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 (6)

[5].尧华英, 孔玉生, 袁凤林.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4)

[6].张萍, 张渠.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 2009 (9)

[7].龚启辉, 李琦吴, 联生.政府控制对审计质量的双重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8)

[8].Hutchinson, Marion;Mat Zain, Mazlina.INTERNAL AU-DIT QUALITY, AUDIT COMMITTEE INDEPENDENCE,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2011 (2)

上一篇:培养说话能力下一篇:宽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