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2024-09-10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通用8篇)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1

物联网设备项目

申报材料

MACRO 泓域咨询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饱和,获客成本快速增加。据 CNNIC 统计,在经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我国网民总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已趋于缓和。

该物联网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 16497.7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52.9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0.63%;流动资金 4844.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9.37%。

达产年营业收入 38753.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0971.44 万元,税金及附加 301.92 万元,利润总额 7781.56 万元,利税总额 9156.80 万元,税后净利润 5836.17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320.6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17%,投资利税率 55.50%,投资回报率 35.38%,全部投资回收期 4.33年,提供就业职位 572 个。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 IOT)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孤立的思维,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特殊环境影响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 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 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 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 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 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 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单位名称

xxx 有限公司

(二)法定代表人

侯 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而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企业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能源计量工作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项目承办单位依据ISO10012-1 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随后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xx 省质监局《关于加强全省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76-2006)的要求配备了计量器具并实行量化管理;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建立了“能源量化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认证,该体系的建立,进一

步强化了项目承办单位对能源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实现了以量化管理促节能,提高了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凭借着不断完善的能源量化体系,实现了对各计量数据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年总结,通过能源计量数据的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控制,真实反映了项目承办单位能源消费的实际状态,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承办单位的能源综合管理水平。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务商。

公司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较强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订单承接能力、快速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经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厂商的良好关系为公司带来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研发产品能够与时俱进,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巩固市场份额、推广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 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

上一,xxx 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02.61 万元,同比增长28.20%(8117.2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物联网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4625.39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3.83%。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8039.25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461.13 万元,增长率 22.21%;实现净利润 6029.44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923.57 万元,增长率 18.09%。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7749.55

10332.73

9594.68

9225.65

36902.61

主营业务收入

7271.33

9695.11

9002.60

8656.35

34625.39

2.1

物联网设备(A)

2399.54

3199.39

2970.86

2856.59

11426.38

2.2

物联网设备(B)

1672.41

2229.88

2070.60

1990.96

7963.84

2.3

物联网设备(C)

1236.13

1648.17

1530.44

1471.58

5886.32

2.4

物联网设备(D)

872.56

1163.41

1080.31

1038.76

4155.05

2.5

物联网设备(E)

581.71

775.61

720.21

692.51

2770.03

2.6

物联网设备(F)

363.57

484.76

450.13

432.82

1731.27

2.7

物联网设备(...)

145.43

193.90

180.05

173.13

692.51

其他业务收入

478.22

637.62

592.08

569.31

2277.22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36902.61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4625.39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3.83%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8.20%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8117.24

利润总额

万元

8039.25

利润总额增长率

22.21%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461.13

净利润

万元

6029.44

净利润增长率

18.0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923.57

投资利润率

51.88%

投资回报率

38.9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8.93%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4425.64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1.69%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0909.56

资产负债率

34.15%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物联网设备项目

2、承办单位:x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 产业集聚区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麦克风等等。据 IDC 统计,2015 年全球对传感器的投入占对物联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到 2020 年,对传感器方面的投入将突破 3151 亿美元,远超其他技术。

物联网通过相关设备将物与物、人与人进行联网。(1)规模: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自 2008 年 500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仅 151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1.7%。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2017 年达 11500 亿元,自 2011 年起进一步加速,2009-2017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9%,我国物联网发展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2)渗透:全球物联网行业渗透率 2013、2017 分别达12%、29%,提升一倍多,预计 2020 年有超过 65%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方案。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的 3650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160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物联网设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8753.00 万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就要聘请有营销经验的营销专家领衔组织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可以看出,我国项目产品将以内销为主并扩大外销,随着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产品价格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的多样化,项目产品必将更受欢迎;通过对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国内外市场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市场销售前景非常看好。

(五)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16497.7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1652.9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0.63%;流动资金 4844.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9.37%。

(六)工艺技术

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

(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周期 12 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15494.57 万元,占计划投资的 93.92%。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009.36 万元,占总投资的77.51%;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3485.21,占总投资的 22.49%。

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完成投资

万元

15494.57

1.1

——完成比例

93.9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009.36

2.1

——完成比例

77.51%

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万元

3485.21

3.1

——完成比例

22.49%

(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43281.63平方米(折合约 64.89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43281.6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64.89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63624.0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38273.15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63624.0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452.04 万元。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5624.29 万元。

(九)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5624.29 万元。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一)建设背景

物联网通过相关设备将物与物、人与人进行联网。(1)规模: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自 2008 年 500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仅 151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1.7%。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2017 年达 11500 亿元,自 2011 年起进一步加速,2009-2017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9%,我国物联网发展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2)渗透:全球物联网行业渗透率 2013、2017 分别达 12%、29%,提升一倍多,预计 2020 年有超过 65%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方案。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的 3650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160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

消费级 IOT 预计快速增长。(1)全球:2017 全球消费级 IOT 硬件销售额达 48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5%,2015-2017 复合增速达 26.0%。2022 年销售额望达 15502 亿美元,2017-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1%。全球消费级 IOT 市场规模呈现进一步加速的趋势。(2)中国大陆:2017 中国大陆消费级 IOT 硬件销售额达 11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0%,2015-2017 复合增速达 28.9%。2022 年销售额望达 3118 亿美元,2017-

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 21.3%。2017 年前因小米等公司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级 IOT 发展整体快于全球平均水平,2017 年后在中国消费级IOT 仍维持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全球消费级 IOT 将发展更快。(3)连接设备:全球消费级 IOT 终端数量 2017 年达 49 亿个,2015-2017 年均复合增速达 27.7%,预计 2022 年达 153 亿个,2017-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 25.4%。2017 中国消费级 IOT 终端数量占世界达 26.5%,预计2022 年占比提升至 29.4%,2017-2022 预计复合增速达 28.2%。

智能家居成为主流,智能穿戴设备占比望进一步提升:2017 全球消费级 IOT 中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设备、其他领域销售额占比分别达 60.3%、3.8%、35.9%,中国三大领域占比分别达 82.2%,3.2%、14.6%,智能家居设备均占据主流,因我国前期因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发展较快,智能家居设备在中国大陆消费级 IOT 占比趋于饱和,预计未来可穿戴设备在 IOT 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 2017-2022 复合年均增速将达 14.6%、16.5%,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 2017-2022 复合年均增速将达 15.5%、17.8%。

智能家居“物联网”时代开启后,行业景气度望进一步提升。智能家居进入物联网时代后,有望“爆发”。(1)行业“爆发”的时间:基于消费者接受度大幅上涨、人机交互体验升级、现象级产品出现等

因素,2018 智能家居从业者认为行业最有可能爆发的时间为 2020 年。(2)“爆发”的场景:基于家居安全性的刚需,家庭安防安全场景望成为最快落地的场景。(3)行业“爆发”的用户入口: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成为行业爆发最有可能的用户入口。(4)行业“爆发”的阻碍因素:在智能家居物联网时代的初级阶段,人机交互体验差、没有刚需应用场景、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等因素望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二)行业分析

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饱和,获客成本快速增加。据 CNNIC 统计,在经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我国网民总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已趋于缓和。

2016 年全国网民规模总数为 7.31 亿人,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6.95 亿人。用户总数正趋于饱和,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同样意味着获客成本的迅速提升。

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市场增速的放慢使互联网公司获客成本逐年提升,线上市场的饱和迫使他们将注意力由线上转移至线下。

以阿里巴巴为例,2013-2015 年阿里巴巴营销费用分别为 45.45 亿元、85.13 亿元和 113.07 亿元,淘宝活跃买家分别为 2.55 亿人、3.50亿人和 4.23 亿人。假设其用于阿里云等创新业务的营销费用占比逐年

为 30%、40%和 50%,则 2015 年淘宝获客成本由之前的 38.33 元/人增加到了 77.45 元/人。

在以数据称王的当下,线上数据获取渠道的逐渐枯竭促使互联网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转至线下,而物联网技术作为连接线下和线上的最终途径正成为他们投入的重要方向。

在创新技术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智慧零售、共享经济等以物联网为主要工具的商业模式正取代工业物联网成为物联网商业化的主流,甚至是引领未来几年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生力军。

物联网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一个全球化的智能互联时代已经到来。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物联网市场将从 2016 年的 9300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0 年的 18300 亿元,整体规模将以倍数增加。

根据 IDC 的统计,2016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总投入为 7369 亿美元,而到 2020 年该数字将达到 1289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5.02%。未来几年,物联网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

作为物联网软件和数据传输的载体,2016 年全球物联网安装设备已达到 148.66 亿台,而五年后全球设备数量将超过 300 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 20.2%。

而根据联合国预计,2020 年世界总人口将处于 73 亿和 85 亿人的区间,如果以 70%的互联网渗透率计算,2020 年全球互联网人数范围将在 51 亿和 60 亿之间。

从数据终端数量来看,如果把用户比作互联网时代数据产生的终端,那么到 2020 年物联网的终端数将是互联网的五倍以上。未来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也将在量级上大幅超过互联网。而相比单纯的互联网用户行为,物联网传感器分布在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所产生的数据将更为具体。

(三)市场分析预测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麦克风等等。据 IDC 统计,2015 年全球对传感器的投入占对物联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到 2020 年,对传感器方面的投入将突破 3151 亿美元,远超其他技术。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底层配件,是支撑整个物联网运行的关键设备,投入量越大意味着未来可获取的数据越多。而对于物联网运营商而言,大规模投入传感器的基础仍在于其成本的持续下降。

传感器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有明显下降趋势。由于传感器行业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约 18 个

月便要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同时价格维持不变。因此在过去十年间,一些传感器的价格猛降了 100 倍。

此外,MEMS 技术的出现使得芯片成本进一步下降。近几年全球传感器出货量大幅增长,但行业营收却增长不大。

根据 ICInsights 预测,2016 年-2020 年所有半导体传感器的平均售价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而前五年大约是-2.5%。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市场的竞争饱和将成为传感器持续降价的主导因素。在这样的条件驱动下,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将成为必然趋势。

从智能恒温器到健身追踪器,物联网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这些连接网络的设备收集,处理和共享人们周围物理世界的数据,以帮助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美好。

同样,许多企业正在采用物联网来使用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其运营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重新定位客户参与度,并重新思考如何创造价值。例如,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其托盘、箱子和容器中部署了传感器,跟踪货物的地理位置,环境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变量。这将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价值转变为从租赁托盘到优化供应链成本,这些将成为获知运输货物剩余保质期的数据。

随着低成本传感器,弹性计算和数据科学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观察家期望企业迅速部署物联网设备。事实上,根据调研机构 Gartner公司预测,企业将在 2018 年安装约 41 亿个物联网设备,到 2020 年最终达到 75 亿个。

专家预计,在这一时期内,所有这些开发项目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大约 44 万亿兆字节的额外的物联网数据。

(四)必要性分析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 IOT)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孤立的思维,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

物联网设备产业上游包括芯片、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金属塑料材料、软件等产业,下游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之后,行业进入起步发展期。直至 2009 年,各国分别提出物联网国家发展战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 2012 年的 173 亿元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1125.5 亿元,占比从 4.74%增长到了 7.28%。

从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来看,2019 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占比 27.9%;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占比 12.15%;而物联网传感器及其他市场规模占比 59.95%。

2019 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规模 314 亿元,同比增长 34.53%;物联网芯片规模 136.8 亿元,同比增长 12.59%;物联网传感器及其他规模674.7 亿元,同比增长 16.15%。

二、产业 政策分析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外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高水平的开放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对产业创新跃升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与产业提升相结合。扎实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增效,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孕育兴起,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着力构建制造与设计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

考虑到项目建设地的投资环境、劳动力条件和政策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决定在项目建设地实施投资项目建设,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并可以配合其他相关产品形成突出优势,使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目前,项目承办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研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已在材料和设备及制造工艺上取得新的突破,项目承办单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国际技术水平接轨;通过保持人才、技术、设备、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生产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对项目承办单位自身还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转型与变革”将赋能 2019 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在此影响下,我市工业发展将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高点和主攻方向,促进全市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三、行业准入

xxx 有限公司于 20xx 年 xx 月通过 xxx 有限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立项和其它必要审批流程,达到行业准入条件。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提供了 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

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发展环境,强化服务职能,使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 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约 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立法。一些发达国家在 50 年前就出台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律,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法律体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技术装备落后、融资渠道不畅、信息闭塞等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它们潜力的充分发挥。日趋突出的就业矛盾也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也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该项目为非资源开发类项目,其生产经营过程未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无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一)土地资源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

2017 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 20 亿元,利税 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5%和 63%。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和现代化的新城区,正上着新的目标奋进。园区创办于 1995 月,1998 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园区面积为 20平方公里,内设工业区、港区、科技园区、金融区、商业区、风景旅游区、私营经济投资区、高效农业区、行政服务区、居民区等十大功能区。园区区位条件优越,区内已基本实现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码头和开发场地“六通一平”。已开通 4 条主干道,10 条支干道,总长度为 50 公里;建有 11 万伏的发电站,家有 4 条电力出口线,长度为 30.5 公里;供水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各地。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准入的投入产出强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标准。园区依托科技和人才

优势,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产业定位突出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加快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项目建设地工业园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开发区,致力于投资创业软硬环境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对入驻建设区的企业在立项审批、工商税务登记、土地办证以及招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联动服务,积极围绕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以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聚集区建设务实高效运转,力争成为辐射能力强、政府效能高、商业机会多、交易成本低、生态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绿色经济新区。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

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原辅材料

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三)能源消耗

1、项目年用电量 549220.50 千瓦时,折合 67.50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9519.91 立方米,折合 2.52 吨标准煤。

3、“物联网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549220.50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9519.91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70.02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0.01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4.1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三、资源节约措施

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 0.95 以上,减少无功损耗。积极选

用 FS11 系列节能型变压器;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通过运行方式的择优,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通过合理调整负荷提高功率因数,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到 2020 年,在单位产品能耗水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节能节水评价、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 300 项重点标准,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完善节能监察、对标达标、阶梯电价政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工业节能管理人员和节能监察人员贯标培训 2000 人次;培育一批节能与绿色标准化支撑机构和评价机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4、《中国能源技术政策大纲》

5、《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通知》

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9、《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11、《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1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13、《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

1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15、《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一)项目用电量测算

全年用电量 549220.50 千瓦时,折合 67.50 标准煤。

(二)项目用水量测算

项目实施后总用水量 29519.91 立方米/年,折合 2.52 吨标准煤。

(三)能耗指标分析

项目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 70.02吨,节能量折合标煤 30.01 吨。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外墙:建筑均采用外墙保温体系,保温层厚度按各单体节能计算数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厚度。投资项目拟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框架填充墙厚度 240.00 毫米。建筑外墙全部采用聚氨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保温层厚度 40.00 毫米,经计算考虑热桥后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为 0.41w/?O?k,不超出限值。热桥:外立面的装饰构件及挑檐、空调搁板等均做保温节能处理,保温材料采用发泡聚氨脂。

(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外门窗建筑的外窗均采用 PA 隔热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玻璃厚度为5+5 空气间层为 12.00 毫米,窗的气密性不低于 4 级,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0.5E1≤1.5[?(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 E2≤4.5[?(?O?h)]。外门选用中空玻璃门,外门窗框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采用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屋面均采用发泡聚氨脂板,保温厚度按各单体计算数据确定。屋面采用 45.00 毫米厚硬质发泡聚氨酯保温,上人屋面传热系数 0.52 满足限值要求。

(三)公用工程节能设计

采暖供热管网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采暖供热系统规模按设计负荷设置不得加大,并设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仪表。暖通专业设计均按相应节能标准计算。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敷设以达到节省用地、方便施工、减少工程投资和维护工作量小的目的。同时,对室外、室内敷设的供热管网采用导热系数极小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实现减少热损失。

(四)节能措施

车间动力 50.00KW 以上用电设备采用分控配电系统,设备空转时将自动断电,杜绝较长时间空转,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主体工程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节约照明能源。在生产工艺的节电技术和设备的生产效率、采用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加强管理、认真操作的基础上,实现投资项目的低能

消耗;电器设备选用新型节能产品,例如:自带补偿装置的变频节能电机、LED 节能灯具等。做好生产设备的综合保养提高其利用率,杜绝各类能源浪费现象,节约能源和物料资源,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废旧材料集中回收利用。

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 0.95 以上,减少无功损耗。积极选用 FS11 系列节能型变压器;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通过运行方式的择优,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通过合理调整负荷提高功率因数,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

要根据使用水质的不同要求,做到“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根据不同工序、不同冷却水温循环使用冷却水;生产及生活系统排出的污水,通过废水净化装置处理后回收再利用,采用废水作次要的用途:清洗楼梯、地板、仓库及装卸场地等,从而做到节约新鲜水的目的。

合理选用供配电线路,选用高效节能型灯具;供配电系统要配置谐波、滤波及静态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的消耗。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则能够减少设备的数量,从而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和相应的辅助设施,二则可以减少设备的投资。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控制工艺参数,以便节省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在各工段的水、电、汽入口

处安装计量仪表,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各种超额用能及浪费的现象发生。

项目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 70.02吨,节能量折合标煤 30.01 吨,节能率 24.11%。

节能分析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能耗

吨标准煤

70.02

1.1

—年用电量

千瓦时

549220.50

1.2

—年用电量

吨标准煤

67.50

1.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9519.91

1.4

—年用水量

吨标准煤

2.52

年节能量

吨标准煤

30.01

节能率

24.11%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 2017 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 20 亿元,利税 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5%和 63%。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和现代化的新城区,正上着新的目标奋进。园区创办于 1995 月,1998 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园区面积为 20平方公里,内设工业区、港区、科技园区、金融区、商业区、风景旅游区、私营经济投资区、高效农业区、行政服务区、居民区等十大功能区。园区区位条件优越,区内已基本实现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码头和开发场地“六通一平”。已开通 4 条主干道,10 条支干道,总长度为 50 公里;建有 11 万伏的发电站,家有 4 条电力出口线,长度为 30.5 公里;供水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各地。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准入的投入产出强度、节能减排和环境

保护标准。园区依托科技和人才优势,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产业定位突出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加快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三)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四)用地控制指标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五)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2.04%,建筑容积率 1.4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7.8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9.58 万元/亩。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七)总图布置方案1、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2、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道路在项目建设场区内呈环状布置,拟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输车辆行驶的功能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3、绿化设计

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4、辅助工程设计

(1)项目所在地供水水源来自项目建设地自来水厂,给水压力≥0.30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

消防用水的要求。投资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网。

(2)项目拟安装使用节水型设施或器具,定期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器具进行维修、保养;对泵房、水池、水箱安装液位控制系统,以防溢水、跑水,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生活粪便污水经Ⅲ级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废水一起排到项目建设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经收集口与地表水一起以暗管系统直接排到项目建设地市政雨水管网。

(3)10KV 配电室设有专用防雷柜,低压系统分级配有避雷器,弱电系统配有电涌保护器(SPD)。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 R≤4.00 欧姆,高压配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穿线钢管均应可靠接零。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 接地型式;车间配电室采用 TN-S 型三相五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外露可导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为一体;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构成共用接地系统,所有接地电阻 R≤1.00 欧姆。

(4)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5)卫生间均设排气扇,将湿气和臭气经排风机排至室外,通风换气次数一定要大于 10.00 次/小时。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

(八)选 址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地工业园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开发区,致力于投资创业软硬环境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对入驻建设区的企业在立项审批、工商税务登记、土地办证以及招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联动服务,积极围绕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以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聚集区建设务实高效运转,力争成为辐射能力强、政府效能高、商业机会多、交易成本低、生态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绿色经济新区。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该项目用地属为建设用地,无拆迁情况,不存在移民安置问题。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投资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定为Ⅱ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Ⅱ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符合功能区划要求。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规划,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家许可的标准范围内。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规划,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家许可的标准范围内。

2、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绿色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载体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互联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对于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其清洁生产引领示

范作用;对于行业、工业园区和集聚区,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推行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尝试清洁生产义务诊断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清洁生产中心、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工业...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2

物联网作为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特点的先进技术[1,2,3],目前已在电网中得到初步应用,但尚未在电网设施的运行、监控与资产优化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4]。输变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网朝着超高压、大容量、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必要研究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以期促进物联网及其技术和输变电设备管理的融合,保证其安全运行,避免相关事故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另外,应用物联网技术后所感知的信息具有海量、多源、异构等特点,亟需相应的信息索引。设备标识码作为关键性的信息索引,目前主要应用在数据库中。现场应用的铭牌、条形码识别距离局限于视野范围内,且易因污秽、腐蚀引起标识不清[5,6]。基于物联网标识技术之一的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具有信息参考、唯一标识单品的作用。同时借助射频识别(RFID)技术,可实现非接触性、中远距离自动识别,已在物流监控、仓储管理等领域应用并取得效果[7]。该标识技术为设计新设备编码标识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首先设计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同时借鉴EPC的编码结构及思想,结合现有设备编码规范,设计出设备标识码的编制方案,并构建相应的编码标识系统。该系统可为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中的设备建立信息索引,实现设备信息的动态感知,保障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中的信息横向协同、纵向贯通。

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以物联网及其技术为基础,以时空环境为依托,注重将输变电设备与人连为一体,极大拓展了信息感知的深度、广度和维度,实现了对输变电设备的智能监控、状态评估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的全景、实时、多维型网络。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体系架构可分为信息感知层、网络通信层、应用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见图1。

信息感知层主要实现智能化的全景信息感知,包括信息采集、设备识别等,涉及各类物体(例如设备或装置)以及悬挂/粘贴于其上的条码和电子标签、读写器、智能传感器、感应器、掌上电脑(PDA)、摄像头等信息感知终端。这些信息感知设备以直接接入或者多跳接入方式接入网络通信层。

网络通信层是整个网络的神经中枢,用于数据的传输,包括有线/无线通信网、无线传感器网络。

应用支撑层包含物联网中间件、全景信息集成平台、云计算平台和各类数据中心,用于海量信息的过滤、整合等,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集成、合理分类、交互共享等。

业务应用层基于具体业务驱动,面向输变电设备的智能监测、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最终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设备监控与管理。

2 EPC编码标识技术

EPC是EPC-global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标识技术,可以与产品一一对应,存储在电子标签中,通过RFID接入网络,建立产品与后台数据库中数据的动态链接,便于产品信息的感知、交换和共享[7,8]。其中的通用性标识类型为通用标识符(GID-96),采用96位二进制的EPC代码进行定义。它不依赖任何已知的、现有的规范或标识方案[9],既保证后期应用时标签的低成本,又能满足将来一段时期的设备编码需求。所以选择该编码模型的数据结构、编码思想和现有设备编码规范设计设备标识码。

3 设备标识码的编制原则与设计方案

3.1 编制原则

鉴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中信息的特点,考虑成本、扩展等因素,全面展开信息编码缺乏经济性。同时,考虑到标签容量和读写器的性能,大量的信息编码会降低读写和查询的速度。因此,提出设备标识码的编制原则。

1)符合物联网中实体标识和电力行业中编码规范标识设备的要求,如唯一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2)反映设备分类信息,如设备类属和类别等。

3)信息结构简单、稳定,能唯一标识设备,保障编码的简单、经济、可靠,同时具备可扩展性等。

3.2 设计方案

鉴于所参考的编码模型,其标头的代码值为固定值(00110101),通用管理者代码(28位)由EPC-global分配。在标识产品/设备时,对象分类代码和序列号(分别为24位和36位)的代码编制原则和内容不够明确。所以,本文从用户的角度,展开对象分类代码和序列号代码的细化方案设计,以期编制出符合电力行业应用的设备标识码。

鉴于输变电设备在结构上分为本体和部件,而某些组合类设备(如变压器)的部件亦可看做某类型的设备。本文选择设备类属、设备类别和电压等级细化对象分类。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的《电网设备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可知设备属性共有7项;设备类别包含输电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输电设施中,架空线路包含125项、电缆线路包含97项;变电设施中,一次设备有359项、二次设备有342项;电压等级中,交流44项、直流38项。基于上述各项的数量和扩展性需求,采用分区段的方式编码标识设备属性、设备类别和电压等级,具体细化方案如表1所示。

设备的序列号由设备管理者根据其管辖范围内的设备数量顺序编制。

设备类属的原/新代码转换如表2所示。由于位数较少,直接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设备类别的原代码与新代码转换如表3所示。限于篇幅,此处仅列举部分。另外,鉴于该部分位数较多,将代码换算成16进制代码表示。

电压等级的原/新代码转换如表4所示。由于位数较少,直接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输变电设备编码标识系统设计

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编码方案的量化,还需识别和感知设备的详细信息。故本文设计编码标识系统,以解决设备标识码的量化、识别应用等问题,为将编码方案真正应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提供技术支持。

4.1 编码系统设计

基于设备标识码的编制方案,以解决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首先分析设计编码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

编码系统分为数据库单元、编码单元(编码规则模块、代码生成模块)和管理单元(代码管理模块、系统安全模块)3个部分。

1)数据库单元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存储数据,通过设备清单表、初始化表、协议表、用户表等创建编码系统的数据库。其中设备清单表记录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厂商信息、铭牌信息等;初始化表记录各个代码段可以取值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用户通过选择可以实现信息代码的自动生成;协议表用于记录编码方案,包括代码段名称、代码段长度、代码段的从属关系以及用户可以对代码段进行的操作等信息;用户表记录系统用户的用户名、密码、权限以及职位信息。

2)编码规则模块。该模块依据初始化表和协议表中的信息,约束代码生成模块,按照编码方案生成设备标识码。

3)代码生成模块。根据已制定的编码方案,对输变电设备进行编码。采用计算机辅助编码管理软件进行编码(自动生成所需的设备代码)和维护(比如判断设备是否重复编码、代码审核、对错误代码进行更正,完成与已有其他类型的设备编码映射关联)。

4)代码管理模块。设备代码主要有“待审核”、“在用”和“错误”3种状态。编码模块生成的代码均为待审核状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审核后,确认代码无误则变为在用状态,若代码有误,则设置为错误状态以便修改。该模块具有新建、查询、更新、删除等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用户注册、修改密码、权限分配、数据库的维护、代码查询等。

5)系统安全模块。针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权限,保证编码系统的安全。对登录人员采取权限设定,并及时更新设定。设定之后,登录系统采取相关认证机制,防止登录人员的越权操作,同时采取完善的密码、日志管理。

4.2 标识系统设计

在明确编码系统的架构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到投资少、效益最大化等因素,面向某省级电网公司,构建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中的编码标识系统。系统的架构如图3所示。

首先,将由编码系统生成的设备标识码由RFID读写器写入标签中,建立代码与设备一一对应的关联。同时,该代码备份到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为定位和追溯设备静态/动态信息等提供索引。其次,设备标识码的应用模式分为在线应用和现场应用。

在线应用过程包括:(1)智能传感器读取标签中的设备标识码以及设备的状态信息;(2)采取有线+无线的混合通信模式上传信息(其中,设备标识码上传至数据中心,实时信息上传至全景信息集成平台,若有需要则备份到数据中心);(3)上传至数据中心的设备标识码,经过物联网中间件———基于局部过滤器和全局过滤器的数据清洗机制[10]和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RFID数据处理模型[11]来滤除不可靠数据、冗余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精简性和时序性;(4)以设备标识码作为指针,可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找到所需信息,继而完成历史信息的定位、获取;(5)将实时信息和历史信息上传至全景信息集成平台,继而完成数据的并行处理、数据挖掘、分类整合和交互共享,最终实现输变电设备的全景信息感知、智能监测与管理、状态评估等。

现场应用过程:例如在巡检工作中,根据需要可先从数据中心下载巡检对象的信息到PDA中,通过其中的RFID模块读出该标识码,并以此码值为索引读取相应的信息。另外,根据巡检结果可在PDA当前的界面展开其他操作:编辑标签信息、更新历史信息等,继而基于其内置的无线模块上传至全景信息集成平台或者数据中心。

4.3 设备标识码与现有电力设备编码的关系

本文所提出的设备标识码直接存储于电子标签,并在数据库中作为信息索引,而目前工程应用中已有相应的设备编码,特此提出以下建议,确定关联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1)优化输变电设备现有的信息模型,主要为资产基本模型和资产业务模型。为信息平台中设备标识码与其他信息的关联提供确切的描述和定位。

在资产基本模型的建立中,扩展资产类“全寿命周期管理周期节点”属性,将设备标识码作为资产的基本静态属性之一,添加到“全寿命周期管理周期节点”中。定义该类型为枚举类,由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所有13个节点(计划、招标、选型、签约、付款、预验收、到货、安装调试、验收、报账、办固定资产、后期维护、报废)构成。标记每个资产所处于的周期节点位置,实现在设备寿命全周期内设备标识码与现有电力设备编码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关联;在资产业务模型(根据业务不同,可以细分为资产试验模型、资产巡检模型、资产检修模型、资产诊断模型等)的构建中,在IEC 61968已包含的资产属性信息基础上进行扩展工作(主要包括扩展新类、在已有或者扩展类中扩展相应属性、扩展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标示出设备标识码在各种业务应用中的流程。

2)设备标识码为辅,现有设备编码标识为主。鉴于编码的实施与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编码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后,数据库的编制才能完善,实际应用才能流畅和便捷,效果或者效益才能得以很好地展现。因此,目前可先将设备标识码作为辅助的信息索引,同时应用于数据库的编制或更新完善。

5 结语

在大力建设和发展智能电网的背景下,物联网及其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定义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构建并阐述了其体系结构,所设计的设备标识码是对现有信息索引的补充,可进一步提高设备之间的信息联系交互能力和共享能力,对输变电设备的透明化、高效化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对物联网在输变电设备的智能监测、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标,丁孝华,朱金大,等.物联网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设想[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1):95-98.YANG Yongbiao,DING Xiaohua,ZHU Jinda,et al.Assump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ed in electric vehiclecharging facilitie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21):95-98.

[2]李娜,陈晰,吴帆,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J].信息通信技术,2010,4(2):21-28.LI Na,CHEN Xi,WU Fan,et al.Study of informationaggregation technology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smart grid[J].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2010,4(2):21-28.

[3]郭创新,高振兴,张金江,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检修资产管理[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25(4):36-41.GUO Chuangxin,GAO Zhenxing,ZHANG Jinjiang,et al.IOTbased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monitoringand maintenance assets management[J].Journal of Electric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5(4):36-41.

[4]刘通,陈波,杜朝波,等.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思路探讨[J].南方电网技术,2011,5(5):47-49.LIU Tong,CHEN Bo,DU Chaobo,et al.On development of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internet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transformation equipments[J].Southern Power SystemTechnology,2011,5(5):47-49.

[5]钱升,杜佩仁.IEC/CIM模型在功能位置编码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4,2(8):79-81.QIAN Sheng,DU Peiren.The application of IEC/CIM modelon function coding[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4,2(8):79-81.

[6]陈济,郭创新,刘波,等.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自适应统一编码体系设计[J].电网技术,2010,34(2):52-56.CHEN Ji,GUO Chuangxin,LIU Bo,et al.Architecturaldesign of an adaptive unified coding system based on CI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0,34(2):52-56.

[7]BHUPTANI M.RFID field guide:deploying 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 systems[M].USA:Prentice Hall PTR,2005:45-62.

[8]刘鹏,屠康,侯月鹏.基于EPC体系的稻米安全追溯编码系统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8(24):129-134.LIU Peng,TU Kang,HOU Yuepeng.Grain safety ascendcoding system based on EPC[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and Oils Association,2009,8(24):129-134.

[9]张成海,张铎.物联网与产品电子代码(EPC)[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0]谷峪,李晓静,吕雁飞,等.基于RFID应用的综合性数据清洗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5-39.GU Yu,LI Xiaojing,LYanfei,et al.Integrated datacleaning strategy based on RFI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Northeast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9,1(1):35-39.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3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过程所面临的管理效率低下,材料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构建项目材料管理系统,结合材料管理的主要环节阐释了两项关键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中应用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信息采集和利用的自动化、准确化和可视化。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物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5-0043-03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成效和效率在施工项目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程浪费,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是信息,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整合,充分利用与透明沟通贯穿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提升工程项目材料管理效率,降低材料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

1 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中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是以施工进度为依据,管控与追踪材料的设计、采购与收发、使用等的数量与时间,使材料的供应能够达到实时且供需平衡,以确保工程依项目计划顺畅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计划管理、材料的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的领用与发放、材料使用的监督、材料的回收及周转材料的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目标是将合同范围内所有质量合格的材料适时、适量、适质、适地的提供给材料的使用者,并降低项目总成本,使正确的材料,在正确的时间,用在正确的位置上。其最终的目的节约材料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1.2 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困难

若工程项目部要达到以上材料管理的目标,从材料的采购到材料的回收及统计核算,工程项目部的材料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管理工作,并和项目部其他工作多有交叉配合,比如预算员的成本核算和计划员的资源计划,在工作的交接界面上也容易造成诸多诸如工作量分配、工作进度配合等问题,这项工作在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会显著的提高人力成本,或者降低材料管理的目标。这一过程可从项目现场材料管理的流程进行分析。

1.2.1 材料计划管理

准确的材料的使用计划是材料管理的基础。开工前的一次性计划可以以投标时施工图预算中汇总的材料用量为基础向企业的材料采购部门提出,作为备料的依据。但是在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的进度,提出供料的月度计划,这个计划需要配合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统计每个月的资源需求,还要结合工程变更调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不确定的情况,传统的手算方法很难跟上工程进度的调整,最终导致工地现场的库存很难控制,进而导致材料供应计划名存实亡,被搁置不用。

发生这样问题的核心在于使用传统手算根据实时进度计算和调整材料供应的工作量较大,传统预算的编制方法是为了得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总费用和整体的材料的用量,在进行施工时,材料用量按照进度和施工局部进行归集时会遇到困难,工作量大。

1.2.2 材料进场验收

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对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项目人员往往缺乏可靠的工具检验材料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一般的证件防伪手段都比较容易被仿冒。

所以现在除了验收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证件外,主要的材料还需要见证取样,但是为了防止中途化验样品更换,检验过程一般应由项目管理人员全程跟踪。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等待检验合格报告后才可以进场,而如果项目施工人员在拿到正式的材料检验报告前施工,一旦材料检验报告不合格,施工单位则需要承担责任。

1.2.3 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工地现场需要按材料的规格、类型、性能分类储存仓库或者特定的储存场所。仓库需要安全、干燥,满足材料的储存条件。但是如果材料丢失或者被盗,则很难发现,因为材料员整理清点材料很难做到每天清点,而发现材料不够时可能已经错过查找的时机。在现在施工用地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工地上很难有集中的场地用作仓库,需要有更加可靠的措施保障材料的安全。

1.2.4 材料领发与回收

限额领料是控制材料超额领用的好方法,但前提是准确的预估领料的数量,根据定额领料固然是好的,但是在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的情况下,参照国家定额与实际施工是有误差可能误差较大。

另外,材料管理员如果对每天的工程进度和实时的施工情况不了解,则无法判断领料人员是否超额领料,只能进行事后的总量控制,而不是在领料时进行预控。限额领料单的填制与记录也耗时耗力,由此建立的领发料台账记录,很难进行多角度的核算和分析,从而确定领发状况、节超状况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异形建筑,预估材料的使用就更加困难,而对于超高层建筑,因为害怕少领材料会多次使用电梯,浪费时间,多余的材料通过施工电梯或者起重机再运送下来也较困难。

1.2.5 材料使用监督

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应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分工监督,检查是监督的手段,检查要做到情况有记录、原因有分析、责任有明确、处理有结果。但是若各个局部同时施工,监督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监督管理成本会上升。

2 材料管理中BIM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

2.1 BIM与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当前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它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内的各种信息和建筑的空间三维信息相联系,形成一个多维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通常是在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项目各方结合自己工作,提取建筑的三维信息,并将产生的新信息与之相关联而逐步完善的,比如添加建筑材料相关材质、价格、供应商等各种信息,形成建筑工程项目材料信息库。BIM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利用的平台。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

on,RFID)、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激光扫描等设备,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以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实现物体与网络间的信息交互,最终达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技术。在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无线传感、物品标识等技术支持下,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可以实现互联、传递、分析、处理和反应等过程,为项目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支持。

2.2 BIM与物联网技术在项目材料管理中应用

2.2.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正广泛的运用在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道路自动收费等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在于物联网的RFID技术能够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从而节省劳动力成本。通过采用RFID,美国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约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

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商品断货和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损耗的难题,据研究机构估计,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沃尔玛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对重要的材料在厂商生产的时候就植入RFID芯片或贴上电子标签,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运输、进场、出入库、盘点、领料等都可以采用RFID电子标签的阅读器进行信息的快速读取,通过物联网进行跟踪和监控,方便物流、仓库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应用软件集成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2.2.2 利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BIM技术的出现不仅可整合建筑工程的图形化及非图形化资料,提供虚拟建筑实境模型,并纳入流程的观念,降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转移工程资料的信息遗漏问题。BIM5D是在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融入“工程进度信息”与“成本造价信息”,形成由3D模型+ 1D进度+ 1D造价的五维建筑信息模型。BIM 5D集成了工程量(包括材料)信息、工程进度信息、工程造价信息,不仅能统计工程量,还能将建筑构件的3D模型与各种工作的施工进度相链接,动态地模拟施工变化过程,实施进度控制和成本造价的实时监控。

①材料使用计划编制。

材料的用量可以利用工程量计算模型在BIM 5D中根据匹配的定额库直接计算得出。这个用量主要是按照构件实体的材料统计的,所以可以随意切割BIM模型,BIM软件即可统计出切割下局部的工程材料用量。并且根据BIM5D关系数据库的特点,若发生工程变更,在修改工程3D模型的同时,工程量会随之发生改变,材料数据库会始终保持在最新的状态。在和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以及工程进度结合后,可以方便的按照时间进度统计材料用量并编制月度材料计划。如果每天将工程进度录入系统,还可预估出第二天的材料用量。

②材料进场验收。

利用对RFID标签的认证和加密,保证材料来源的唯一性,并在电子标签中添加材料的各种生产信息,比如生产时间、重量、成分组成信息、使用注意事项、甚至生产环节的重要加工信息,这种电子认证可以伴随质量保证书一起提供,从而保证产品的来源,中途不会被更换,从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见证取样过程中,同样因为RFID标签的唯一性,有效防止中途化验样品更换,检验过程不再项目管理人员全程跟踪,节省劳动力成本。检测人员可将信息写入检测报告的电子标签,并将加密的信息传回项目部,项目部即可使用材料。

③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在材料储存的过程中,因为有了电子标签,对材料进行盘点,变得非常容易,只需用阅读器直接阅读电子标签,并可将马上整理出材料的规格、类型、性能分类等列表和领用表进行对比,发现材料数量、规格是否有异常变化,可以做到日清日结,并且监控材料的库存水平,既不会因为材料的短缺造成停工与误工,又不会储存大量材料,增加库存面积和周转资金。若材料被盗,工地周围的自动信息阅读器,一旦检测到电子标签,则会触动报警装置,保障材料安全。

④材料领发与回收。

材料管理员在BIM软件的帮助下,可以判断领料人员是否超额领料。因为每次领料的记录会自动录入到系统,如果领料人员所领取的材料超过了正常使用量与正常损耗之和,系统则会提醒。限额领料单也不需要填写,可以在系统中选取相关材料规格和数量,在由BIM模型所生成的3D建筑界面中直接选取材料相关的位置,系统自动显示相互材料位置,出库阅读器自动阅读电子标签,即可完成材料出库。和视频监控配合,甚至可以做到材料自助出库。由材料的出库记录和与之相连的建筑构件信息,可以领发料台账记录,并进行多角度的核算和分析,从而确定领发状况、节超状况和使用效率,通过计划与实际工程材料的消耗进行对比,分析之间产生差值原因,提高项目材料管理能力,并且,积累的数据为逐步形成或者修正企业自己的材料定额提供充分的依据,提高施工单位整体的材料管理能力。

⑤材料使用监督。

在工地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可以使用阅读器对材料的电子标签进行验证,确认材料的使用,在后台的系统中可以看到材料被使用的记录,对于某些特殊的材料,还可以将电子标签嵌入到结构构件之中,后期可以进行读取以监控材料的使用状态。

所以,BIM技术的可视性、可模拟性以及形成多维数据库是物联网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理想平台和基础数据模型。而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有效延伸,包含并兼容了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和资源。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作为连接建筑项目供应链的纽带,并且具有多目标、多维度管理的特点,是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良好平台。

3 BIM与物联网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中的 应用案例分析

3.1 2008年北京奥运村内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

“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即是在物联网和BIM联合应用的雏形。

首次在奥运村信息系统中使用的BIM技术,与传统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难以直观、准确、快捷相比,BIM实现了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现实的奥运村的物流管理,显著提升了庞大物流管理的直观性、降低了操作难度,得以让奥运村物流管理在物资品种多、数量大、空间单元复杂、空间单元及资产归属要求绝对准确、物资进出频繁、作业集中度高的情况下高效、有序和安全地运行。

奥运村房间的格局、所有物资器材信息等都被数字化的导入到奥运村的三维模型中。设计师创建奥运村空间规划及设施的建筑信息模型,在完成奥运村空间规划的同时,自动产生与奥运村三维模型对应的物资、设施数据库,确保了奥运村的资产管理、物流服务可视化和高效性。这可以让非专业人员直观、可视地看到所服务目标的各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和要求。

3.2 上海中心项目

上海中心项目中,通过以BIM技术,以管道预制化为基础,实现了物资归类统计、分区段配送与错峰运输的垂直运输方案。

首先,利用鲁班BIM软件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按系统、按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归类统计,并要求材料供应商按统计结果将管道、配件进行分装后运送到材料配送中心。改变了以往供应商按规格配送,施工人员领用后自行运送至作业面的现象,改用以作业面为包装及配送单位的物流办法。

这种办法通过BIM模型对材料进行的精确归类统计,大幅度地减少了材料发放审核的管理工作。

其次,以系统与作业区域相结合的配送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材料领用的误差,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与材料运输成本。并通过夜间运输、错峰运输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施工高峰期垂直运输矛盾。对于市区工程,有助于提升材料的预制加工件现场装配比例,减少现场对加工场地的空间需求、减少噪音污染和能耗、降低生产事故比例。

4 结 语

通过构建并应用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大量材料信息的录入,保证材料统计计算的准确和及时,通过材料的全程监控控制材料质量,提高材料管理工作效率,方便施工单位对工程材料和成本进行管理控制。

目前,BIM模型研究还偏重于设计阶段的应用,RFID等物联网技术还只是片段化应用,整个建筑产业链还未实现数字化管理,围绕材料的制造、运输、现场管理、建造的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兴海,丁烈云.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建筑安全运维管理应用研究

—以城市生命线工程为例[J].建筑经济,2014,(11).

[2] 应健,曾志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 市信息,2012,(2)

[3] 曾凝霜,刘琰,徐波.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框架研究[J].施工技 术,2015,(10).

[4] 辛佐先.基于BIM与物联网的PC住宅精益建造探索研究[J].住宅科技,

2014,(5).

[5] 徐奇升,苏振民,王先华.基于BIM的精益建造关键技术集成实现与优 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7).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4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机械设备管理进行优化,使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不断得到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物流机械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的优点。

1.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物流机械设备的精确管理。

实现精确管理是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把物联网标签嵌入到每台物流机械设备中,就能做到对所有物流机械设备进行唯一识别,并进行精确唯一的管理,标签记录的信息将会伴随机械设备从出厂到报废的全寿命过程。通过这个标签,我们可以随时知道这台机械设备的各种信息。

2.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物流机械设备实时可视管理。

可视化管理一直都是现代机械设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对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来说,可视化管理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每台机械设备上的物联网标签,就可以随时感知每台机械设备现行的各项状态,并反映到后台管理平台上。通过智能化处理,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达到可视化管理的目标。

3.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机械设备的智能管理。

物流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危险的情况,目前这些应急处置还主要依靠于人工,处置反应时间较长。利用物联网技术,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都能及时地反应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利于管理者对机械设备整体情况进行实时掌控,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模型。

1.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架构模型。

物联网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主要包括RFID、条形码、传感器等,其主要功能是识别机械设备,采集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使用和维修等数据信息。

网络层是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包括所有可以传输数据的可用网络。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包括各种各样实际应用的软件和集成。

2.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流程模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流程主要是指通过RFID、传感器等技术采集获取信息,然后传输给信息系统的过程。RFID技术的业务流程涉及信息的读写,是双向的。利用RFID技术,给机械设备贴上标签,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机械设备信息,传输到后台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如需对机械设备信息进行修改更新,也可以再次通过RFID写入机械设备,对RFID标签进行改写。

3.物联网技术应用功能架构模型。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其功能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控功能。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活动中,涉及监控的工作主要有:物流机械设备使用情况,保管、维护、修理状况,运行状态,物流机械设备进出场地时间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部位加装各种传感器,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就可以实现对物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实时监控。二是智能分析功能。可以对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三是安全处置。分析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后,提出相应的安全处置方式。

4.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流模型。

物联网技术的本质是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因此物联网体系中的信息交流主要是从物体到物体的。在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信息流模型是机械设备通过标识技术和感知技术,形成信息形态,通过各种承载网络传递信息,经过相关软件系统等存储处理数据,再经过系统的智能处理,由执行结构发出命令,通过网络传达给机械设备,执行情况通过反馈网络,把信息传输到系统数据空间。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5

锡政办发〔2011〕113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认定及扶持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认定及扶持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认定及扶持实施办法

(2011年4月)

为加快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引导作用,促进全市物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更大力度吸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227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更大力度实施无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203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传感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09〕334号)、《市政府关于整合设立市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意见》(锡政发〔2010〕15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项目范围

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范围: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健康、园区等12个领域。鼓励其他行业和领域积极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二、认定条件

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应按照“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运作模式,充分体现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技术体系。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分“应用项目”和“示范项目”两类,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进行认定:

(一)应用项目的认定条件 应用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建设地点在无锡,项目投资主体落实相应的建设资金和必要的建设条件,项目主要承建单位为我市认定的物联网企事业单位并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3年。

2.项目建设方案优秀、创新程度较高,在本行业、本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项目主要技术采用物联网技术,主要设备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采用经我市认定的本市的物联网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产品和技术的投入占该项目物联网方面投入的比重不少于50%。

(二)示范项目的认定条件

示范项目除满足上述应用项目条件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主要物联网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或主管部门的书面认可,建成后能作为行业或国家、国际标准推广应用。

3.项目在我市相关领域内具有唯一性和示范性。

三、认定程序

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其中“应用项目”由各市(县)、区按照相应条件组织认定,并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由市信电局负责具体受理,下同);“示范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认定(其中江阴市、宜兴市范围内申报的“示范项目”由所在市(县)代为认定),并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审批。

示范项目的认定主要包括如下程序:

(一)项目申报单位于每年10月31日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申报书、立项核准文件、项目建设目标和详细方案、项目建设合同、项目预算和资金渠道、国家有关部委或主管部门书面认可等资料。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和专家对项目方案进行综合评审和技术评审,提出无锡市物联网示范项目扶持建议,并报请领导小组进行审批。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项目申报单位正式签订无锡市物联网示范项目资金扶持协议,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进度、考核标准等具体内容。

(四)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申报单位每年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地区和相关成员单位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

(五)示范项目全部建成后,由项目申报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和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并报国家有关部委或主管部门。

(六)示范项目通过联合验收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进行审核批准。

应用项目的认定程序,由各市(县)、区参照示范项目有关程序具体组织实施。

四、资金扶持

(一)扶持对象

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不含政府性资金项目)的投资主体(业主),享受本办法资金扶持。

(二)扶持标准

对被认定的无锡市物联网应用项目,给予其项目中物联网方面总投资的10%,且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被认定的无锡市物联网示范项目,给予其项目中物联网方面总投资的30%,且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应用示范项目中用于物联网方面总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物联网硬件设备、物联网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方面。

(三)资金拨付

1.对“应用项目”的扶持资金,由应用项目所在市(县)、区承担。对“示范项目”的扶持资金,市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新区)范围内的由市级承担,江阴市、宜兴市范围内的由所在市(县)承担。已享受过我市同类政府资金扶持的项目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该政策。

2.对“示范项目”的扶持资金,根据项目实际投资进度实行分期拨付,首期拨付不超过扶持资金总额的50%。项目完成并经过联合验收后,由市财政局根据领导小组的正式审批意见将示范项目扶持资金全额拨付到位。

3.对“应用项目”的扶持资金,由所在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到位。

(四)监督检查

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协议组织项目实施,并按照要求及时报送项目进度报告,对财政扶持资金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水平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对骗取财政扶持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并追回项目扶持资金、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再受理其财政扶持申请。

五、其他

(一)对重大和紧急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按照本办法规定条件和程序,及时受理申报和组织专门评审。

(二)对无锡市物联网应用项目的认定和扶持由各区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江阴市、宜兴市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三)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由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经济管理 项目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无锡军分区,市各人民团体。

光伏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6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

MACRO

摘要

该光伏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 12470.2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145.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3.34%;流动资金 3324.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6.66%。

达产年营业收入 2851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1500.34 万元,税金及附加 250.12 万元,利润总额 7009.66 万元,利税总额 8226.63 万元,税后净利润 5257.24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2969.38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6.21%,投资利税率 65.97%,投资回报率 42.16%,全部投资回收期 3.87年,提供就业职位 532 个。

充分依托项目承办单位现有的资源或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用水。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2019 年 1 月 9 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展望 2019 年,补贴价格及方式将更加灵活,绿证与强制配额相结合,替代补贴,建立光伏消纳机制,光伏开发过渡至更加精细的管理模式;平价上网大势所趋,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滑,促进光伏产业平价上网。虽然“531 光伏新政”出台短期内造成新增光伏装机量下降,但是随着光伏行业迈入平价上网时代,未来国内光伏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信息、建设背景、市场分析、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分析、建设方案设计、工艺可行性、环境保护概况、项目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评估、节能可行性分析、项目计划安排、项目投资方案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综合评价等。

光伏设备项目申报材料目录

第一章

基本信息

第二章

建设背景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分析

第五章

建设方案设计

第六章

工艺可行性

第七章

环境保护概况

第八章

项目安全规范管理

第九章

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计划安排

第十二章

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三章

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四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五章

综合评价

第一章

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致力于创新求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技术后盾和保障,在新产品开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已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基于业务优化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通过关键业务优化改善产业相关流程;并结合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推动业务体系提升。

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

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前瞻性研发布局。公司所属行业对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要求较高,公司技术与管理团队专业和稳定,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理解到位,以及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保证了产品研发目标的实施。未来,公司将坚持研发投入,稳定研发团队,加大研发人才引进与培养,保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水平。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646.55 万元,同比增长13.20%(3456.22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光伏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5414.71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5.73%。

上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6225.78

8301.03

7708.10

7411.64

29646.55

主营业务收入

5337.09

7116.12

6607.82

6353.68

25414.71

2.1

光伏设备(A)

1761.24

2348.32

2180.58

2096.71

8386.85

2.2

光伏设备(B)

1227.53

1636.71

1519.80

1461.35

5845.38

2.3

光伏设备(C)

907.31

1209.74

1123.33

1080.13

4320.50

2.4

光伏设备(D)

640.45

853.93

792.94

762.44

3049.77

2.5

光伏设备(E)

426.97

569.29

528.63

508.29

2033.18

2.6

光伏设备(F)

266.85

355.81

330.39

317.68

1270.74

2.7

光伏设备(...)

106.74

142.32

132.16

127.07

508.29

其他业务收入

888.69

1184.92

1100.28

1057.96

4231.84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6898.97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424.13 万元,增长率 26.01%;实现净利润 5174.23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679.56 万元,增长率 15.12%。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29646.55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5414.71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5.73%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3.20%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3456.22

利润总额

万元

6898.97

利润总额增长率

26.01%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424.13

净利润

万元

5174.23

净利润增长率

15.12%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679.56

投资利润率

61.83%

投资回报率

46.37%

财务内部收益率

27.76%

企业总资产

万元

22152.22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1.07%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6883.55

资产负债率

30.25%

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 xxx 投资公司承办的“光伏设备项目”主要从事光伏设备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光伏设备项目选址于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

“ 三线一单 ” 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光伏设备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光伏设备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33523.42平方米(折合约 50.26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74.84%,建筑容积率 1.0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8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1.96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33523.4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25088.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3858.6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0544.8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1985.08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4 台(套),设备购置费 3042.51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016505.44 千瓦时,折合 124.93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7583.93 立方米,折合 2.36 吨标准煤。

3、“光伏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1016505.44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7583.93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7.29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47.08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6.2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2470.2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9145.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3.34%;流动资金 3324.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6.66%。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2851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1500.34 万元,税金及附加 250.12 万元,利润总额 7009.66 万元,利税总额 8226.63 万元,税后净利润 5257.24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2969.38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6.21%,投资利税率 65.97%,投资回报率 42.16%,全部投资回收期3.87 年,提供就业职位 532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一定要做好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误前方施工。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四、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伏设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伏设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科技发展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光伏设备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532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2969.38 万元,可以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6.21%,投资利税率 65.97%,全部投资回报率 42.16%,全部投资回收期 3.87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3.87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支撑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创新、增加税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粗放,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落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应用不够广泛,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缺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今天,我们对民营经济的包容与支持始终如一,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创造未来的激情也澎湃如昨。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 6579.4 万户,私营企业2726.3 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 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 60%以上GDP,贡献了 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 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五、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3523.42

50.26 亩

1.1

容积率

1.01

1.2

建筑系数

74.84%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81.96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25088.93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33858.65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985.08

绿化率 5.86%

总投资

万元

12470.25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9145.31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2605.00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0.89%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3042.51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4.40%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3497.80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28.0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3.34%

2.2

流动资金

万元

3324.94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6.66%

收入

万元

28510.00

总成本

万元

21500.34

利润总额

万元

7009.66

净利润

万元

5257.24

所得税

万元

1.01

增值税

万元

966.85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50.12

纳税总额

万元

2969.38

利税总额

万元

8226.63

投资利润率

56.21%

投资利税率

65.97%

投资回报率

42.16%

回收期

3.87

设备数量

台(套)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016505.44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7583.93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27.29

节能率

26.26%

节能量

吨标准煤

47.08

员工数量

532

第二章

建设背景

2018 年全球光伏行业形势复杂,历经中国“531 光伏新政”、欧盟 MIP 结束等各国政策因素影响,光伏产业全年呈现出震荡上升的走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最新数据,年全球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 94.3GW,2018 年全球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 171GW,光伏新增装机量占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一半以上。2013 年-2018 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从 2013 年的 135GW,上升至 2018 年的 480GW,增长了 3.5 倍。其中,亚洲、美国、少数欧洲国家和南美、中东地区等新兴国家成为支撑 2018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主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的方向转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政府仍在积极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行业,太阳能光伏行业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全球 2019 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保持乐观的态度,其中,IHS 预测全球 2019 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123GW,PVInfoLink 预测 2019 年将达到 112GW。从 2019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市场的结构来看,欧洲、中东将成为中国市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增量市场,其他市场比如东南亚,拉丁美洲市场将依然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于 2018 年 5 月 31 日发布了《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531 光伏新政”),降补贴、限规模,倒逼光伏行业产业升级,对推动国内“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加速作用。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光伏市场的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了174.46GW,2018 年新增了约 44.26GW 的光伏装机容量,同比下降 18%。

2019 年 1 月 9 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展望 2019 年,补贴价格及方式将更加灵活,绿证与强制配额相结合,替代补贴,建立光伏消纳机制,光伏开发过渡至更加精细的管理模式;平价上网大势所趋,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滑,促进光伏产业平价上网。虽然“531 光伏新政”出台短期内造成新增光伏装机量下降,但是随着光伏行业迈入平价上网时代,未来国内光伏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光伏设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28510.00 万元。

项目承办单位应建立良好的营销队伍,利用多媒体、广告、连锁等模式,不断拓展项目产品良好的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 xx 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33523.42平方米(折合约 50.26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33523.42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50.26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33858.6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0544.83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33858.65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2605.00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4 台(套),设备购置费 3042.51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2470.25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28510.00 万元。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场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区几年来,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形成了高标准的街路网,中心基础设施已完成“七通一平”(上水、下水、电、气、热、通讯、路通、地势平),是业主投资办厂的理想场所。当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对区内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具有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功能。几年来,高新区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形成了新材料、交通、环保设备、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框架。园区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全面落实制造强省建设 1274 行动计划(即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 12 个重点产业,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等 7 大专项行动,标志性产业集群等 4 大标志性工程),加强对各级产业园区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强化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产业聚集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质量水平。

三、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建设所选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拥有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物流运输方便快捷,为投资项目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对外交流等提供了多条便捷通道,对于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十分有利。项目承办单位现有资产运营优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且完善,企业的资金雄厚,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严谨科学的管理和灵活通畅的销售网络,连年实现盈利,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计划自筹资金。

四、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占地产出收益率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行业产品制造行业占地产出收益率≥500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产出收益率≥600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0.8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1.5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

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五、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4.84%,建筑容积率 1.0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8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1.96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占地面积(㎡)

基底面积(㎡)

建筑面积(㎡)

计容面积(㎡)

投资(万元)

主体生产工程

17737.87

17737.87

20544.83

20544.83

1738.73

1.1

主要生产车间

10642.72

10642.72

12326.90

12326.90

1078.01

1.2

辅助生产车间

5676.12

5676.12

6574.35

6574.35

556.39

1.3

其他生产车间

1419.03

1419.03

1191.60

1191.60

104.32

仓储工程

3763.34

3763.34

8653.98

8653.98

532.65

2.1

成品贮存

940.84

940.84

2163.49

2163.49

133.16

2.2

原料仓储

1956.94

1956.94

4500.07

4500.07

276.98

2.3

辅助材料仓库

865.57

865.57

1990.42

1990.42

122.51

供配电工程

200.71

200.71

200.71

200.71

13.90

3.1

供配电室

200.71

200.71

200.71

200.71

13.90

给排水工程

230.82

230.82

230.82

230.82

12.43

4.1

给排水

230.82

230.82

230.82

230.82

12.43

服务性工程

2383.45

2383.45

2383.45

2383.45

146.70

5.1

办公用房

1421.41

1421.41

1421.41

1421.41

86.32

5.2

生活服务

962.04

962.04

962.04

962.04

80.98

消防及环保工程

672.38

672.38

672.38

672.38

46.56

6.1

消防环保工程

672.38

672.38

672.38

672.38

46.56

项目总图工程

100.36

100.36

100.36

100.36

17.67

7.1

场地及道路硬化

6902.87

1247.87

1247.87

7.2

场区围墙

1247.87

6902.87

6902.87

7.3

安全保卫室

100.36

100.36

100.36

100.36

绿化工程

2753.05

96.36

合计

25088.93

33858.65

33858.65

2605.00

六、节约用地措施

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投资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项目承办单位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undefined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三)绿化设计

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

(四)辅助工程设计

1、消防水源采用低压制,同一时间内按火灾一次考虑,室内外均设环状消防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00.00 米,消火栓距道路边不大于2.00 米。

2、项目建设地内规划的排水方案采用分流制,并已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完全能够保证全场生产、生活废水和雨水及时排出。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生活粪便污水经Ⅲ级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废水一起排到项目建设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经收集口与地表水一起以暗管系统直接排到项目建设地市政雨水管网。

3、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并尽量利用建筑物屋面、柱内、圈梁及基础内主钢筋做防雷与接地设施;生产线接地保护采用 TN-C-S 接地系统;场区按Ⅲ类建筑物考虑防雷设施,采用沿四周山墙设置避雷带,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4.00 欧姆。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 接地型式;车间配电室采用 TN-S 型三相五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外露可导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为一体;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构成共用接地系统,所有接地电阻 R≤1.00 欧姆。

4、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5、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通道主要采用中国电信 ADSL 构建 VPN 虚拟专用通信网,可同时解决场区数据、IP 数据及计算机上网需求;也可采用GPRS 数据传输通信,投资项目数据利用中国电信 ADSL 构建 VPN 虚拟专用通信网,上传至项目承办单位调度中心。话音通信部分:根据场区通信业务需求及场区周围情况,行政调度电话均为安装市话,其中综合值班室安装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八、选址综合评价

投资项目选址符合国家相关供地政策及规划要求,其建筑系数、建筑容积率、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办公及生活服务用地比例、投资强度等各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 版)》中的相关

规定要求。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适合于生产经营活动;为此,该区域是发展产品制造行业的理想场所。

第五章

建设方案设计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 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投资项目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 50.00 年。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投资项目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 50.00 年。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该项目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贯彻工业厂房联合化、露天化、结构轻型化原则,并注意因地制宜。对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努力做到场房设计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同时方便施工、安装和维修。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33858.65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33858.65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2605.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89%。

第六章

工艺可行性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连续供应。

二、技术管理特点

在项目产品制造过程中,根据客户需要直接或间接将产品的生产、检验要求转化为公司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产品制造质量的稳定。项目承办单位“倡导预防、健康安全、遵纪守法、持续和谐”的质量方针,实现持续改进。项目承办单位从项目产品的研发阶段就特别关注质量控制,引入了 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QC 质量检验、SPC 统计过程方法、GRR 检验测量的再现性、TQM 全面质量管理等控制方法。项目产品制造执行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的作用是在项目承办单位信息系统中承上启下,在生产过程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响应,使用准确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四、设备选型方案

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

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74 台(套),设备购置费 3042.51 万元。

第七章

环境保护概况

积极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趋势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低碳技术和产品、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碳税、碳关税等低碳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近些年来,尽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大的进展,但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模式,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成为全球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恢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环保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目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化发展,高速增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数量快速扩张为主,高质量发展则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而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的提升体现。推进绿色发展,大势所趋,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守住绿水青山、为实现资阳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而共同努力。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

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投资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定为Ⅱ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Ⅱ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符合功能区划要求。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土建建筑施工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在临时工棚内进行,加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料口,加料速度宜缓慢,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生活废水:建筑施工队员的生活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废水,包括:食堂废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等,主要污染物有:氨氮、BOD、SS 等,类比水质为 20.00mg/L-40.00mg/L、150.00mg/L-350.00mg/L、200.00mg/L-450.00mg/L。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较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

理后方可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项目建设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弃土、土石方、废弃的包装材料等;处置不当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投资项目挖填土方量基本能够达到土方平衡,没有取土场和弃土堆。项目建设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弃土、土石方、废弃的包装材料等;处置不当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投资项目挖填土方量基本能够达到土方平衡,没有取土场和弃土堆。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土地利用资源影响:项目建设前土地使用功能以农业生产为主,随着项目的建设,土体可利用潜在资源受到一定破坏,开发利用时应边建设边征用。水土流失与建设场址的土壤母质、降雨、地形、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场地开挖与平整期间由于清除了部分现有地表植被,降低了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在瞬时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建设期应加强管理,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和美化场区环境,而且植物叶茎还能阻滞和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树木树冠能够阻挡、过滤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吸收并减弱

噪声声能,草地的茎叶可以固定地面尘土飞扬;而且,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效果。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一)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职工生活废水和办公污水经场区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表 4 中Ⅰ级排放标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域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其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和氨氮,投资项目废水排放量较小且水质简单,对污水处理厂水质影响不大,不会降低其现有水环境功能级别,所排污水对外环境影响较小。运用物理方法进行处理,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采用沉淀、过滤、离心分离、气浮、蒸发结晶、反渗透等方法,将废水中悬浮物、胶体物和油类等污染物分离出来,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排放指标达到:CODcr80.00mg/L,SS70.00mg/L,BOD520.00mg/L,氨氮 25.00mg/L。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投资项目在粉料混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粉尘,排气量为 160.00?/h,通过采取全封闭措施同时利用配套的集尘回收装置收集并经布袋除尘处理后,布袋除尘去除率达到 99.21%,然后经高空排气筒排放,排放的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要求。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包括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包装废料和过程产品及产成品等),以及加工工序产生的废料(边角及屑类废物)可以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则委

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实现物资的综合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根据项目建设地发展的条件、战略地位及综合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项目建设区域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吸引产业转移的高科技、环保型的现代化科技工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项目建设地一、二类工业聚集的高地和产业创新基地。基于此将项目建设地确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具有内在生长机能的、智慧创新型的新型生态项目建设区域。根据项目建设地发展的条件、战略地位及综合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项目建设区域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吸引产业转移的高科技、环保型的现代化科技工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项目建设地一、二类工业聚集的高地和产业创新基地。基于此将项目建设地确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具有内在生长机能的、智慧创新型的新型生态项目建设区域。要完成国民经济“十三五”及 2020 年远景规划,项目建设地必须加强工业载体的建设,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增强项目落户的承载力,发挥和创造好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培育特色产业群,形成规模效应,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才能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地的建设将是

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好时机,随着项目建设地的交通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工业发展的硬件和投资软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将会吸引大量外来投资,因此,项目的实施,必将为项目建设地工业的腾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废弃物处理

项目承办单位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是应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解决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施对危险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即对危险废弃物的避免和减量,产生后的收集、运输、贮存、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最终无害化处置的管理,其优先序列为废物最小量化、废物的回收利用、废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置。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严禁乱堆乱扔,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所需原辅材料及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堆场,严禁安置在地表水源周边。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另建造集水池、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并对施工期废污水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理达标后排放;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须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被雨水冲刷带入污水处理装置内和附近的水体。

七、清洁生产

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对项目建设整体区域的影响

根据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条件、战略地位及综合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项目建设区域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吸引产业转移的高科技、环保型的现代化科技工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当地一、二类工业聚集的高地和产业创新基地。基于此将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确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具有内在生长机能的、智慧创新型的新型生态项目建设区域。

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将充分发挥该区域交通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本区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集中规模的工业用地和以拆迁安置、吸引农民工进城为主的居住用地,建成后可以完善片区城市功能,并增强区域工业经济实力,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区域不仅本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也增加就业率,同时带动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明显促进地方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

(二)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比其它地区拥有更优惠、更灵活的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降低土地使用费等手段,吸收外来资金投入和规模较大企业的引进,对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当地的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力提高。同时而来的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可以带动该区域的企业踏上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之路,促进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大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迁入人口增加,促使住房需求量增加,进而促进商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交通行业及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要完成国民经济“十三五”及 2022 年远景规划,项目建设地必须加强工业载体的建设,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增强项目落户的承载力,发挥和创造好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培育特色产业群,形成规模效应,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才能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将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好时机,随着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工业发展的硬件和投资软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将会吸引大量外来投资,必将为项目建设地工业的腾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项目建设区域建成后,因引进的企业的需要,工人、家属以及流动人口在此集结,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可以刺激项目建设区域边缘地区的农、副业的发展,使周边土地增值,使边缘地区的农民可从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

业的良性互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项目建设区域农民的增收。

(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光伏设备项目的建设使该区域的常驻和流动人口增加,将会刺激邮电通讯、信息、金融、运输、旅店、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向高速度、高质量的专业化转化,服务行业将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商业服务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综合的集散仓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将进一步的到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产业也将不断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移动通讯网、数据网、空间地理信息网将得到发展,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促进传统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另外,运输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首先是项目建设区域内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其次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引起的物质的流动引起的交通运输。由此可见,项目的建设,将会带动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稳步上升。

(五)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光伏设备项目的实施,相应的供水、供电、燃气、电信、道路、商业金融等配套基础设施会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的经济发

展水平会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区域内和周边的居民的经济收入会明显提高,居民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会得到丰富,综合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表现为长期的有利的影响。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对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地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也增加就业率,同时带动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从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和生产质量。

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1、工程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减少污染物发生量,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外排,投资项目对外环境的影响很小,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投资项目原材料、产品和污染物产生指标等方面综合而言,项目的生产工艺较成熟,排污量较小,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判定,投资项目产生的污染因素属常规性的,针对其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技术是成熟、可靠的;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落实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篇7

物联网的英文翻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从英文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物联网是连接事物之间的一种网络。这主要包涵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物联网的本质是网络, 其是通过在网络上不断延伸的一个网络;二、其连接的是具体事物, 即通过对各事物信息的连接实现事物信息的交换和连接。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可以将物联网定义为:利用射频识别 (RFID) 、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 根据一些规则, 将一切事物的某种性质用网络的方式连接起来, 实现对事物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帮助实现对事物的管理、定位、识别等一系列工作的一种网络。而物联网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运用具有极大的前景。

2 特种设备中的物联网监管现状

特种设备其存在极大的危险性, 大多分布在一些居民居住的地区, 因此, 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就会对周围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如一些特种设备由于内部具有可燃气体, 一旦这些气体发生泄漏, 就有可能导致爆炸, 这样的爆炸极有可能给周围的居民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随着我国各方面的体制逐步的完善, 对于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 监管体系也在逐渐健全之中。我国开始从源头抓生产质量,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排除, 力求将这些消除在萌芽之中。并且进一步落实了企业中的个人责任制, 将工作的责任细化, 分配到个人,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类似事件发生的概率。而随着这些措施的展开, 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很多地方已经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特种设备的监管过程中, 对这种特种设备进行动态的紧密管理。结果表明, 物联网技术能够很好地对这些特种设备进行监管, 如监管运营环境和运营状态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系数, 提高了特种设备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系数, 有效地降低生产损失, 提高了特种设备的经济效益。

3 RFID技术介绍

在物联网技术中, 运用较多的就是RFID技术, 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电子标签。这种技术能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识别, 而其最早运用于美国军方对于军用物资的运输和管理, 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在更多的领域上有了运用。如今, 对于事物识别还主要依赖于条形码扫描技术, 这种技术由于必须进行接触式的识别, 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恰恰弥补了这样的缺点, 因此, 很多人认为将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会逐步取代条形码技术。这种技术是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进一步运用, 能够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从而保证了设备工作环境的安全。通过在设备上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对设备工作的数据进行收集, 保证数据的正常,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系统就会立即作出反应, 从而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安全。

对于很多特种设备, 人们一般很难进行检测, 一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来这样的做法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每个特种设备进行身份确定, 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设定, 这样只需要对设备数据进行定时的检查就能够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这样就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保证工作更顺利的进行。所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运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外,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比较往常的标签技术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储存大量信息, 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 不易被破坏, 可以重复使用等等。

4 EPC技术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对特种设备的完整性管理已经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一套特种设备管理系统。通过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 给每一台特种设备提供一个特有的EPC, 这样检测人员就可以与特种设备的数据联系起来, 从而准确地对每台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测定, 特种设备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在EPC上迅速地反应出来。这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反应回来的数据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在分析出设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快速制定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减少了研究人员奔赴现场的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 这样的数据反应真实、可靠, 是对设备问题的直接放映。这样就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快的找出问题, 从而迅速地进行解决,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就实现了对特种设备的实时监控, 保证了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运用成果

以上两种技术在全国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广, 全面提高和保证了特种设备整体的安全系数, 实现了建立特种设备监管体系的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 从我国安全监察组织创建到2010年, 我国的质监部门在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21000人次, 有近1620万人次从事安全监察从事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工作。这表明我国的安全监察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 我国在物联网背景下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到了2010年, 我国全部的省、市、直辖区均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安全监察数据库, 初步实现了对相关设备的动态管理。并且从2006年起, 我国严重事故已经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 一旦出现事故, 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检查,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迅速的反应, 避免更多类似事件的发生。

在此, 笔者以山东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特种设备进行动态监管为例。从山东省目前的情况来看, 其已经基本实现了对RFID物联网项目一一基于RFID的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平台的建立。山东省四十万左右的危险气瓶实现了物联网实时监控, 对于这些危险气瓶的改装、维修等信息都有及时的反馈。这就实现了对危险气瓶的安全物联网管理。除此之外, 山东省还在过路费的收取等方面实行了ETC道路收费, 从而更方便对道路收费的管理, 对道路收费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例如:为了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提高电梯的安全系数, 河北沧州市引入了电梯物联网技术, 通过对每个电梯的实时监测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 为电梯安全提供了保障, 这样就能够极大的缓解监督力度不足带来的电梯事故, 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6 结束语

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物联网方面的起步较晚, 因此对于RFID的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 因此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监控, 并且很多小企业没有采用RFID的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的模式, 因此很难形成全方位的管理。但是笔者相信,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RFID的特种设备动态管理体系一定会更加的完善, 并且在日后的生产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来源, 李军辉, 李远强, 吴彬, 陈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 2012 (04)

[2]王骏.智能标签的特点及其在射频识别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消费电子.2011 (06)

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设备管理;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 TP39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50-2

0  引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的第三大信息技术浪潮,通过以互联网为核心进而实现网络的延伸和扩展,有效提高了物物间信息交换与通信的效率,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生产生活领域。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向其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铁路运输中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促使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无疑对于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1.1 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RFID,即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红外感应器和激光扫描器等各类信息传感技术,在遵循所约定协议的基础上,将任意物品同互联网进行连接并进行相应的通讯与信息交换,进而实现物品的智能化定位、识别以及监控、追踪和管理的一类综合网络技术[1]。由物联网技术概念可知,该项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仍然为互联网技术,简单来说,物联网技术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所延伸的一类网络技术,通过将用户端扩展至物品方面,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物品信息的交换。

1.2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际上是一种通信技术,其无需对系统与特定目标所建立的光学或机械基础进行识别而只需通过无线电讯号方能够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识别,同时,将与该目标有关的数据予以快速读取。由于该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以射频信号为依据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故无须人工干预,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传感技术,该项技术是通过从自然信源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变换与识别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了传感器的研发、测试和应用以及基于传感器的信息处理和识别等内容。③智能潜入技术,即利用Internet的接入和嵌入式安全技术在系统中嵌入相应的信息处理部件,而后,将软硬件系统集中固化,从而快速实现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技术[2]。④云计算,通过将大量的基于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形成一资源池并根据用户需求向其提供相关服务,超强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是云计算的最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处理海量的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  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设备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精度。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精确管理是铁路现代化和信息化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其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快速、精准识别,并以标签记录的信息为依据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无疑对于提高设备的管理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实时可视管理。可视化管理始终是现代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对于铁路物流机械设备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后,通过在各机械设备中设置物联网标签,从而能够较好地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感知,并将设备运行情况反应至管理平台进而实现设备管理的可视化,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③提高设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突发的危险状况,而基于传统的人工应急处理措施对突发状况的反应时间相对较长,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确保各项设备的工作状态均能够及时反应至管理信息系统中,为设备管理人员快速地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3]。

3  铁路局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1 设备入库与出库管理

首先,对机械设备的入库管理进行分析。在机械设备使用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设备的具体交接过程中,管理人员则可以设备上安装的RFID射频标签为依据,通过对RFID标签进行读取,从而直接获取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而后,实现对这一设备信息的快速录入。同时,在借助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管理人员还能够完成对设备编号以及停放位置等相关信息的记录,为后续设备及相关信息的调出和定位奠定计财处。最后,将所采集到的设备入库信息传送至设备管理部门,实现对设备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其次,对设备的出库管理进行分析[4]。设备出库是铁设备管理的另一重要工作,在相关设备具有外出作业需求时,管理人员可借助物联网管理系统将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读取和调出,从而实现对设备出库的精准操作。

3.2 设备智能备货与设备使用时限报警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备货是指以具体的运输需求为依据,在对当前铁路局装卸管理部门所拥有的设备数量进行准确核实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管理系统获取当前设备的补充清单,从而提醒采购人员应及时对相关铁路机械设备进行补充,以避免因设备库存不足从而对整个铁路运输与设备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在设备使用时限报警方面,对铁路机械设备进行分析可知,其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在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磨损严重的则需要对其进行更换[5]。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对各类设备运行情况与寿命的记录和统计,其中,尤以云计算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最为鲜明。通过联入Internet,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入云计算模式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无需对相关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予以全面了解,而只需借助云计算中的IT服务方式对相关资源进行扩展,便能够获取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设备的历史故障和维修数据以及相关故障的处理方式等,而一旦判断出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时限后,便发出告警,从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效率奠定良好基础[6]。

3.3 设备工作状态监测

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测主要依据各类型的传感器进行,通过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采集和整理,从而为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除了各类传感器的应用之外,物联网也用于智能控制和使用的功能,传感器的引入和智能模块的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智能方法(如云计算和模式控制等),拓宽其使用范围,利用传感器获取更多地有用信息,然后进行解析并整合出新型的信息,来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各种要求,并拓宽其应用市场。

例如通过在传统的机械设备上融入智能模块,利用GPRS进行定位,通过3G/4G模块进行通讯,再结合平台软件可以实时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故障代码等,通过远程管理对机械设备进行统筹调度,从而优化机械设备及司机的作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和相关技术类型进行说明,进而对铁路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的,分别对物联网技术在铁路机械设备管理中设备入库与出库、设备智能备货与设备使用时限报警和设备工作状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铁路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从而为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张荣新,刘子轶,郭景武.物联网技术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10(23):115-118.

[2] 董丽峰.RFID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4):74.

[3] 钟清,阙华坤,陈锐民,等.物联网技术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2,05(09):247-250.

[4] 王春光.EPC物联网技术在通信网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0(14):51-52.

[5] 李小春.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09(15):96-98.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复习习题下一篇:办公室文秘写作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