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计划

2024-09-30

春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春教学计划 篇1

曙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2012-2013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国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学习与实践各学科《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乡土教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工作着力点,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为方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目标与措施

(一)扎实推进小学德育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创新载体,加强德育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养成教育,把学习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长效工作,继续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让礼仪 1

知识进课堂,进头脑,把学生培养成知荣明礼的儒雅学生。

3、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4、开展“两争两创”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形成优良的校风、文明的班风,勤奋的学风。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1、巩固“普九”成果,充分激发学校内在活力,努力使学校教育的各种因素调动起来,立足于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开好每一门课程,办好每一个班级。

2、确保全村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徽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树立以制度管理学校的思想,努力探索现代化管理方法,使学校管理更具时代性、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生态性,真正使学校管理工作步入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的轨道。

3、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建立激励机制,抓好年终业务考

评,注重结果运用,落实奖优罚劣。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校园文化有特色、上水平,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抓好幼儿教育工作

1、各班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生动活泼的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2、加快学前班建设步伐,突出幼教特色,努力提高幼教保教质量。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对各科实行质量检查。

2、组织教师加强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依据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融入学科教学实践。

3、校长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4、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借鉴学习外地教改经验,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5、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系统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的作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争取每台电脑都纳入互联网,真正搭建起网络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教育向信息化发展。

6、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多种体育竞技活动和教师技能竞赛,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举办校级小型运动会,预防

各种流行疾病的发生。

7、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简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我校取得的优异成绩,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三、具体安排

见《曙光小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行事历》(附后)

2013年2月

春教学计划 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强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直接面对文本, 主动地读、专注地读, 充分发挥想象力, 理解作者给我们展示的优美、恬静的春天的画面, 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步骤】

一、走近作者, 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此文写于1933年, 正值作者留学于英国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时, 作者的散文以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本文表现作者对春的憧憬。

学生活动:欣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春天景象的画面, 谈谈自己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二、整体感知, 感触春景

1.录音范读, 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读文, 同学间合作学习、纠正。

3.齐读课文。

三、梳理文意, 质疑问题

1.自主阅读, 对照注释对文本进行感悟、品味、欣赏,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穿针引线, 适当点拨引导, 释疑、解疑。

A.盼春 人盼春 大自然报春

B.赏春 人赏春 大自然绘春

C.颂春 赞美春 春早人勤

四、品读课文, 合作探究

1.你觉得作者描绘的春天美丽吗,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春天?

提示:

A.春意盎然、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B.五个完美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

2.赏析文章。

A.我最欣赏的一个画面。

B.我最欣赏的一种声音。

C.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息。

D.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氛。

E.我最欣赏的一种感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合作探究, 寻找出自己的最爱, 并组织好语言, 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讨论归纳:

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抒胸臆, 同时运用想象与联想、排比与比喻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热闹非凡而又平静如水, 色彩缤纷而层次分明的一幅乡村鲜灵的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1.说说相关春的词语或诗句。

讨论归纳:

春草: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2.朱自清是一位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构思精巧, 情景交融;文章语言生动, 意境优美, 文中有诗, 诗中有画, 深邃隽永却又朴素自然, 试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并写一小段话。

六、课堂作业, 课外延伸

1.说说春天里的人是怎么样的。

学生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2.接龙比赛。

按句式“春天里的人是 的”用简洁的语言填写。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想中, 首先弄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

1.从文字方面来说, 文中多音字多, 如:涨、散、藏、和、晕等。

2.从词汇的角度讲, 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帖。有大量的雅词, 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

3.从句式方面讲, 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从段落布局讲, 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 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天, 表现出春的新、美、力, 单独成段构思巧妙。

对于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学习, 应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以及对文章中表现出的各种精美画面的理解。因此, 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读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

在教学过程中, 有发现如下几个方面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2.春天各种美景图片的展示。

3.教学中适时进行评价。

4.赏析文章的细节描写。

但也发现了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在欣赏文章的活动中, 对于学生“读美文”的控制、指导, 处理还是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

2.在教学中随机设置的问题, 有时语句表述不够严密、科学, 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 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农村七年级学生以前接触多媒体比较少, 因此, 兴趣有时被课件吸引了, 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4.时间的掌控还不是很好。学生情绪高涨起来的时候没有能很好地调控, 使个别环节用的时间过长, 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比较紧。

《春》教学片断 篇3

片断(一):

师:在人们的急切的期盼中,上天派来了四位春的使者悄临我们课堂。大家瞧,他们来了!

(甲、乙、丙、丁分别头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饰帽相继上台)

甲:(躲在讲桌下,慢慢伸出双手,作小草钻出土地状)

(师在旁朗读“小草偷……绿绿的”)(表演完毕后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春草使者,我的兄弟姐妹可多了,“园子里、田野里……是的”。我浑身软绵绵的,不信你们来坐一坐,躺一躺,或打两个滚,或踢几脚球,或赛几趟跑,或捉几回迷藏。我们都将敞开心怀,欢迎大家的到来。请听我的独白。(朗读第3自然段,将文段中的“小草”全部改成“我”)听了我介绍,你们知道我的特点了吗?谁来告诉我?

生: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

生:还有“软绵绵的”特点。

生:从“满是的”可以看出春草很多很密。

甲:对,我们春草具有“嫩、绿、软、多”的特点。感谢大家!(下)

乙:(翩翩起舞,边舞边唱上)大家好,我是春花使者。在我们的大家庭中,我们的种类可多了,有桃花、杏花、梨花……还有杂样的,有名无名的,数也数不清。颜色更是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往往逗得蜂拥蝶绕,是我们装点了大自然,是我们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我们花的世界吧!(引导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读了这段内容,现在你们了解我了吗?我的颜色有……?(生举手回答)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乙:我有味道吗?

生:你的味道是甜的。(众生笑)

乙:看来,我和大家能做朋友了。因为你们都了解了我。(下)

丙:(背剪双手,昂首吟着志南和尚的《绝句》诗上)大家好,我是春风使者,(手罩在嘴唇上方,作夸张地吹风动作,从左吹到右)面对我的到来,大家是不是觉得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你?(再作吹风动作,从右吹到左)大家能不能闻到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别看我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其实,我的作用可大了,没有我,草儿不会发芽,花儿不会开放。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春风片段。(领读第5自然段)学了这一自然段,大家知道了我哪些秘密?

生:你给人的感觉是像母亲的手在抚摸一样。

生:你能带给我们新翻泥土的气息,里面还夹杂着青草味儿,各种花香。

生:你还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声音。

丙:有哪些声音呢?

生:比如鸟儿呼朋引伴唱出的宛转曲子,还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声。

丙:不错,在春天我是最温和的,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嘛,“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既能带给你们温暖舒适的感觉,也能带给你们鸟语花香的温馨,大家可别忘了我春风使者哟!(下)

丁:(打着一把小花伞)悄悄地我从云里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因为我的到来,树更绿了,因为我的到来,空气更清新了,大家猜一猜,我是谁?

生:(齐答)春雨。

丁:对,我就是春雨使者,有关我的介绍全在课文第6 自然段里,我请一个同学来代替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请一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听了有关我的介绍,我想现场抽查一下,大家对我了解得怎么样。请大家关上书,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的外形如何?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丁:很好,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当时的情状如何?

生: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丁:不错。第三个问题是:我来到之后自然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

生:我补充一点,就是傍晚时,灯光发出黄晕的光。

丁:非常感谢大家,大家这么快就把我的特点了解得这么清楚,说明大家与我的交情不错呀!(下)

[点评]因为这节课不是活动课,所以不少教师习惯于亲自驾驭课堂,即使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也不会把手放得太开,甚至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反串角色。但在本教学片断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将讲台完全让位给了学生,教师只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画面是《春》一文中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完全放手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能行吗?实践证明,只要事先准备充分,设计新巧,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四位使者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的课改创新性,将常规课以活动课的形式处理,往往能出奇制胜。四位使者既充当了活动中的主角,又扮演了教师角色,每位使者负责引导学生学习一段内容,形式上大致相似的前提下又各具风采。仅四位使者的出场就毫不雷同,春草是通过表演“长”出来的,春花是边歌边跳“舞”出来的,春风是和着诗“咏”出来的,春雨则是伴着谜语“猜”出来的。《春》是一篇美文,美文是离不开咏读的,“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的飞跃?本教学环节在“读”功上面颇具特色,可谓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有改读,如春草部分;有齐读,如春花部分;有诵读,如春风部分;有代读,如春雨部分,而在四位使者的独白词中又何尝不是对文段的一种绎读呢?

片断(二)

师:有了春风的吹拂,有了春雨的滋润,春草、春花都争先恐后地来到人间,尽情吐绿,互展芬芳。为了表达我们对天使的爱意,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对这四位使者,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请你用最恰当的或是最喜爱的方式(比如朗读式、背诵式、对话式……)来表达对它的爱。

生:……(有的朗读、有的背诵、有的对话、有的咏诗,不一而足)

[点评]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阅读和表达方式,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给他们充分自由,让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很巧妙地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表达情感的舞台,学生自由地选择表达方式,有的采用朗读形式,将自己喜爱的某段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读出来;有的采用对话方式,来与文本一次亲密接触;有的通过咏诗来借诗抒情;有的当堂背诵,一展背功。这些方式既有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对文本的积累应用,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环节,却能收到一石三鸟的奇效。

[总评]本课的教学设计独特新巧,富有创新,充分体现了“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

1、师生易位 开而不乱 将讲台让位给学生,将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的这手似乎放得太开了。但本节课却开而不乱,活而不散,学生几乎包揽了课堂。然而,各环节仍然井然有序,如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精神。

2、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 草、花、风、雨四个部分的内容在课文中的比重无轻重之分,四位使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各部分时体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新的特点。不同形式的出场,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形式的串词,都让人耳目一新,整节课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3、多元互动 尊重个性 本教学片断采用师生、生生、生本、师本等多元互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思维,激励他们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让其自主选择抒发对象和抒发形式,学生真正体味到了作学习主人的滋味。

2018春教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标,坚持规范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研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1.做好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3月5日正式上课,到7月1日整17周,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结合学生学情,和学前教育专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基础科目类课程,可以对教材内容视情况进行取舍,突出实用性;技能类科目在计划中抓难点、重点,保障教学计划能顺利完成。一年级按十七周备课(留两周复习考试时间),二年级按十三周备课(留一周复习考试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比这个更紧张,所以计划一定要用心制定,不能影响学生实习时的水平。

2.课前准备基本要求: 开课时间:3月5日(周一)

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

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课时、教学基本步骤、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等。根据自身情况,也可以交电子版教案。

备教具学具:

各科老师开学之前准备好教学用品,钢琴房、舞蹈房、计算机房的设备相关任课教师检查,美术教师上课前将所需教学用品和学生学具报教务处。

教案检查由教导处负责,每个月一次常规检查。开学第一周周五教案交教务处。(每个月末开例会时将教案交来,外聘老师月末前交来。)

3.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实用的原则,注重能力的培养。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性作业,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目的明确、难度适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并及时批阅,返还学生。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辅导。技能课每节课都要有作业,其它课程最少每一周一次作业。有活动室的科目作业放在活动室,没有活动室的放在本人办公室,其他作业放会议室。

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每月一次。实践性作业的检查通过教案、回课记录和学生中调查。4.辅导及反思要求: 正确对待后进生,坚决反对厌恶、排斥、歧视、放弃后进生的做法,帮助他们改进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学和辅导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要重视选拔培训尖子,提高他们参赛能力,为校争光。

6.考查学生要求:

坚持多元化考查原则,任课教师要做好学生平时表现的记录(包括考勤、作业、回课),期末时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这一要求在开学第一课时就要提出来,使学生认识到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都很重要。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记录,包括请假统、考勤、卫生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德育表现,每学期评优时,分配工作时,不止看成绩,还要参考学生的德育表现。

(二)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1.继续鼓励教师间相互听、评课活动,每位行政人员和教师每学期听课必须达到科研处规定的数量,教务处做好考勤,教师听课要有记录、有评价、有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开学初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在校级课题申报、校本教材、课程建设、教学视频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制定出教研工作方案。3.重新划分教研组,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长是该学科的带头人,要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组织和带领本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好教研组工作。

4.在教研经费方面制定经费使用方法,以保障和激励教师投身于教研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学习提升,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促进教师成长。1.举行校内师德师风培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德高为师。

2.增强全体教师改革的意识。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培养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组织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新教师汇报课等评比活动。

3.安排教师去幼儿园参加实践考察,提高业务水平。4.加强教研工作指导,使每一位老师明确自己的教研工作目标,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

2014年春学期教学计划 篇5

五(6)班梁梅兰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上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初步地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预习新课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认真倾听。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作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阅读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所以本学期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如博客推荐优秀文章等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4、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

1、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春》教学设计 篇6

大兴一中 张 俊

教材分析:

《春》是烩炙人口的颂春名篇,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本文按作者感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盼春、绘春、迎春、赞春四个部分。课文的语言极富个性,全文几乎全是对称的或排比的短语、短句。而且还大量地运用了叠词,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轻盈、活泼,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是指导学生欣赏语言,感悟写法、指导朗读的上好之作。

设计理念: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对教学资源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迅速感知文章内容,能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基本理解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3.能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的意蕴。

4.学习本文后,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美,能够提升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迅速感知文章内容,能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的意蕴。

课前准备:

1.摘抄描写春景的有关诗句,上课备用。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3.老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1.师生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

2.师: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窗外即将是花红柳绿,燕舞莺啼的大好春光。通过昨天的学习大家已经对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了初步的了解。请你说说作者为我们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呢?(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春》的写作方法,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勾画春天美景的。

二、合作学习,感悟“绘春”

1.教师设疑:①自由朗读,体会语言描写特点 2.讨论交流。春草:

(1)教师以春草图为例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

(2)用“我爱春草,因为春天的小草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3)回忆古诗中有哪一首是专门来赞美小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联想运用: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

春花:

(1)作者除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花呢?(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感官)

(2)指导品析:“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

(3)用“我爱春花,因为春天的花儿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忆古诗中哪一首诗描写了春花。(《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

(1)谁能说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学生汇报交流。(3)重点指导:作者在写风时动用了哪些感官?(触觉、嗅觉、听觉)(4)用“我爱春风,因为春天的风___”的句式说话。

(5)你还知道有关描写春风的诗句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

(1)春雨没有春花的艳丽,也没有春风的轻柔,但在作者笔下,它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由近及远,由个体到整体)

(2)作者除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以外,还写出了春雨的什么?(质朴、无私)(3)用“我爱春雨,因为春天的雨____”的句式说话。

(4)谁能说出一首描写春雨的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总结:综观五幅图相同点: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三、自主学习,感悟“迎春”。1.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收获。

2.教师设疑:春天到了,花、草、风、雨都有各自的季节特点,人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如衣着、精神面貌)

3.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4.理解文章的主旨:指导“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谁能说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计在于勤)请学生说出几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四、音乐结尾,深化情感。1.教师领读“赞春”。

2.品读赏析: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是对春的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学生体会作者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好处。

3.播放音乐《春之声》,结束全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春教学计划 篇7

“头脑风暴”式作文教学, 可以设想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诱趣激情, 促进发散, 启迪灵性→自主分组, 聚合提炼, 激发灵性→自由展现, 分享喜悦, 放飞灵性。

在春风送暖、桃红柳绿的季节, 我想到了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的作文。按照以往的思路, 学生想到的, 往往是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 交上来的可能就是千篇一律的春景作文。这次我想改进方法, 试着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环节1:诱趣激情, 促进发散, 启迪灵性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几个词句小游戏, 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思维最活跃, 想象最丰富, 尤其是能“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看到“春”这个字, 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 (学生的小手纷纷举了起来。) 生1: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桃红柳绿…… (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 不出我所料, 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我未做声, 鼓励他们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2:我想到了“绿色”。师:你想到了春天的色彩。生3:我想到了春蚕。生4:我想到了妈妈。 (有同学发出了笑声。) 师:看到“春”怎么会想到妈妈呢?生4:因为我觉得妈妈就像春天一样带给我温暖。师:噢, 你由春天的温暖想到了妈妈带给自己的温暖。 (这3位同学的发散思维, 引发大家的很多联想, 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 生 (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风暴”一下) :春天、春风、春雨、春光、春日、春水、青春、生命、茶叶、春笋、生机、温暖、粉色、彩色、清泉、小鸟、小溪、春播、春华秋实、叮叮咚咚、叽叽喳喳、风筝、绿色葱茏、清澈见底…… (我让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都写在黑板上。)

师:回忆读过的古诗, 哪一句可以表达或描绘你所想到的情境呢?生1:“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生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同样让学生将古诗写在黑板上。学生兴趣浓烈, 课堂气氛高涨。他们的日常积累在这一刻被触发。)

师:同学们, 看着满黑板的关于“春”的词语、诗句, 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生1:我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好主意, 请选择喜欢的词句美美地读一读吧!生2:老师, 我想把喜欢的背下来。师:当然可以啦!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着, 背诵着。) (又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3:我想来写一写关于“春”的文章。 (此提议一出, 响应的同学还真不少。) 师:是吗?想写一写的同学举手。 (全班同学的手都举得高高的, 学生的创作激情被点燃。)

富有想象空间的话题提出、自然宽松的情境安排, 触发了学生相关的积累, 诱发了学生的很多联想。在这一环节中, 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设想, 师生都不做任何批评和否定。让学生可以自由探索、自由表达、分享各种观点, 整个课堂变成一种展现学生自我、分享思想的空间, 启迪了灵性。学生表现自然很踊跃, 交流的信息十分丰富, 成为写作与进一步拓展的宝贵资源。

环节2:自主分组, 聚合提炼, 激发灵性

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许多信息, 还只是一堆散乱的原始素材, 不能直接为写作使用, 必须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处理, 按一定的标准将所得材料进行分组归类, 经过讨论后形成共同的问题, 为进一步的聚合提炼做好准备。给材料分组的标准先由学生自己定, 老师不应代替学生的尝试。

片段二:

师:黑板上记下的是同学们看到“春”所想到的, 这些是这次作文的丰富材料。当然, 我们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组整理, 才能为我所用。分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分组呢?生1:可以按动词、名词、形容词来分。生2:可以按写作的内容来分。生3:可以按字数来分:一字词为一组, 二字词为一组, 以此类推。 (经过讨论, 大家都觉得按内容分比较好。) 最后分成了以下五组:写景物:彩色世界、春日阳光、春天的小溪等;写家乡特产的:龙井茶、春笋等;写事:温暖 (帮助他人或得到别人的帮助) ;放风筝、春播等;写人的:妈妈、老师、同学等;写游记:踏青等。师:请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组合成学习小组, 进行分组讨论。

围绕话题, 在对材料进行分组归类之后, 还需要对分组的材料进行聚合提炼, 经过筛选、对比、发掘、提炼, 对材料进行深度发掘和开发, 进而确定文章的题目、写作主题与内容。聚合提炼的过程就是思维由混沌走向清晰、由紊乱走向条理的过程, 是“心灵”由迟钝走向敏锐、由粗糙走向细腻的过程。

片段三:

师:接下来, 每个小组重点围绕以下话题进行讨论: (1) 题目; (2) 主题; (3) 主要内容。 (对于这三个话题, 我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 (2) (3) 两个话题在发表个人意见后, 要进行讨论。)

(师参与一小组讨论。) 生1:写“春蚕”, 我想反映蚕宝宝的可爱。生2:我想到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师:你们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生3:我看到有人用春蚕来赞美老师的。师:是的。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 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 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生4:那我们也可以写写我们的老师啊, 反映老师的奉献精神。 (参与这个小组的讨论后, 师马上请组长把这个讨论的过程告诉全班同学, 鼓励同学积极联想, 有更多的发现。) 在小组讨论中, 思维置于集体的思维碰撞中, 学生开动脑筋, 进行讨论和协商, 集思广益。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长对同学的观点做了记录。)

进行分组合作式讨论, 就感兴趣的共同话题进行研讨, 在学习过程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经常性的聚合提炼训练, 能促使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和选材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其创作灵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环节3:自由展示, 分享喜悦, 放飞灵性

片段四: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小组的代表兴致勃勃在全班展示他们的“风暴”成果, 与大家分享着合作学习的喜悦, 各种信息、材料的交汇, 精彩语言、思路的提出, 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从汇报的情况来看, 选择写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文章, 提出的题目有:《西湖之春》、《春游植物园》、《拥抱太子湾》、《登北高峰》、《春天的苏堤》、《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选择写反映父母或老师爱的文章, 提出的题目:《妈妈的爱》、《温暖》、《温暖的眼神》、《温暖的手》、《温暖的怀抱》、《园丁和小树》等。

同学们认为关于这次作文, 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确立主题:赞美春天的美丽景色;由“春天的勃勃生机”联想到我们小学生充满活力, 生机勃勃, 奋发向上;由“春天的温暖”联想到父母或老师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教导, 如春风般, 给人温暖, 催人上进;联想到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帮助别人时所感受到的春天般温暖;由“春蚕”联想到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介绍家乡特产:春茶、春笋, 赞美家乡, 表达爱家乡的情感;由春雨滋润大地, 以及“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联想到老师对学生的教导;由“春播”、植树节联想到播下希望, 收获成功;由“绿色”联想到旺盛的生命力、“粉色”联想到温馨;介绍春节的传统文化;描写蚕宝宝的可爱。……

《春》的教学反思 篇8

《春》这篇课文需要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情感,所以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自悟,而我只是个组织者。课前,我给每名学生发了讲学稿,让其按着讲学稿的学法指导来学习,通过查资料后小组合作完成一些预习题,然后整理归纳。

一、导入

我的导入形式是直接点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老师少说话,节省时间留给学生学习用。这正遵循了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这一教育理念。

二、关于学习目标的展示

洋思要求引导学生默看学习目标,仅限于一分钟,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学习。这一点我尝试着做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想长时间训练应该能达到的。

三、关于自学指导及学生自学

这是“先学后教”中“先学”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重头戏。例如《春》一课出示了这样一个自学指导题:根据春花图学习下面几幅图(草、风、雨、迎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三、五、六、七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的哪一幅画?或喜欢那些句子?并归纳每幅图画的特点。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品味语言)参考格式:我们小组喜欢……图画,因为……句子或词语写出了春天……景物,用了……修辭(或从……感官角度来写了……特点)表达了……情感。②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情感(读中悟情)(五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回答)

出示自学指导题后,学生进行5分钟自学。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老师尽可能不干预。教师只是巡视、督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关注学困生,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说点“悄悄话”,帮助他集中注意力。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学指导题具体明晰,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指导题的表述上用“比一比”的形式,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胜利的快乐,定出非常具体的自学时间,这样就加大了课堂密度,让学生紧张起来,这也体现了洋思的“让学生每节课都像在考试”的课堂特点。

四、关于教师引导点拨的实施

教师的点拨即“先学后教”中的“后教”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我注意这样几点:①提问不是从优秀学生问起,而总是从学困生问起,整个环节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②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绝不重复。③“后教”的“教”,主要是“兵教兵”。即老师先问学困生,学困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较好的学生,较好的学生仍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好学生,由此实现“兵教兵”的策略。如果所有的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老师才给予点拨,进行“师教兵”。④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解惑”。

以上是我学习借鉴洋思东庐经验后的一些具体做法,由于时间仓促,还有许多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指教。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中学)

《春》教学目标分析 篇9

这是

(一)理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二)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 的重要教学。《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品位散文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学习与掌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的学习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1、知识结构

初一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对写景的散文有了接触,对一些修辞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为学习本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习能力

初一的到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3、心理特征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读的主题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地引导。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导入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这些词语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物?

面对美丽的春天,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哪首诗歌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一起背一遍。还记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贺知章的 《咏柳》。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这位现代散文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春天在他眼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情感,春天又给了他什么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介绍

(方法: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踪迹》(诗和散文合集)

《背影》(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清新隽永(文如其名)

三、字词疑难处理

1、处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题

2、重点字词的强调(针对多音字)

四、朗读感知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2、学生齐读

五、划分课文层次

六、课文分析

(一)第一部分:盼春

① 春天没有来,从哪个字得知?

“近”→用词准确、形象

② 两个“盼望着”,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一个?

不能。这里用了反复修辞手法,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反复修辞的讲解。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学习修辞,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

酝酿(()

liáo()亮

hōng()托

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我们曾学国他的散文《

》。

答案:

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â

2、欣欣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部分:盼(春)第二部分:绘(春)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具体描绘:草(草报春)花(花争春)风(风唱春)雨(雨润春)迎(人迎春)第三部分:颂(春)

设题意图: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并学习简要概括段落大意。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设题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修辞及其用法,并学习品味语言,从而深入领会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

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设题意图: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强化对语句的品味,完成本节课目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

(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

1、比喻拟人引用

2、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3、柔和(触觉)

2、春雨: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

(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

答案:

1、比喻、排比

2、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小结:写景时,要抓住事物特点,饱含感情,多方位调动感官,多使用多种修辞,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感人。

设题意图:学习品味写景方法,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感受写作的效果。

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设题意图:努力让学生多读,力争让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当堂成诵。至少也能背会几段文字,以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三、课尾检测:

(一)、课内阅读: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答: ① ② ③ ④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答案: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和煦 温暖

设题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写景技巧。

(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两个黄鹂鸣翠柳

()

3、踏花归来马蹄香()

4、一枝红杏出墙来

()

5、处处闻啼鸟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

答案: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

设题意图:不仅能够拓展延伸至课外,还进一步巩固写景技巧。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

123

《春》教学简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酝酿、黄晕”等字词,理清行文思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学习作者描绘景物时字斟句酌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谈话导入,由春天引起,引出《春》的课文。

2、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2)字词掌握

酝酿的读音,黄晕的多音字讲解。(3)行文思路

盼春——绘春——赞春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盼春图:教师带领进行讲解

a.我们能否删掉一个“盼望着”,直接说出“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那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好处是什么?

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春草图中的小草都有哪些特点?(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绿 a.我能否把叠词改成“小草是嫩的,小草是绿的”? b.我们能否把“钻”换成“长”、“冒”。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多 a.你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吗

b.那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c.你觉得人们此时会说些什么?

(3)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柔软 a.你是怎么感觉到草的柔软的?

b.除了这些特点,你们觉得小草还会有哪些特点?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收获,课下预习:课文其他描写春天的部分。

5、布置作业

写一写你眼中的小草。

6、板书设计 《春》朱自清 盼春——急切

以《春》为例浅议朗读教学 篇11

一、加大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比重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朱自清的《春》,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给我们描绘出春天的美丽,画面性非常强,每幅图画都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同时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一幅春日全景图。在教学中,通过范读、自主朗读、跟读录音等形式,使学生想象出的画面更具体、更清晰,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图画美,更能体会到文章轻松、明快的气息和作者愉悦、闲适的心情。

二、朗读教学应回归学生主体,允许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是对认知规律的遵循与尊重,是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看见”其背后的内涵与意境,更是为了实现文本、学生与老师三者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朗读是有主观性和个人色彩的,学生理应成为朗读的主体。以《春》为例,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作品的喜好就不同,对各幅画面的喜好程度不同,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不同,朗读时所想要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感情就会有所区别。因此,不同的朗读者在朗读技巧方面的处理不可能雷同,教师的朗读指导也理应顺乎朗读者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思和旋律,而不应强求整齐划一。

三、朗读应该形式多样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1.录音范读适合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录音范读中,朗读者的朗读字正腔圆,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能纠正学生读音;朗读者感情充沛,极具感染力,容易在课堂中形成氛围。在《春》的教学中,我首先使用了录音范读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字音等问题,而且优美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文章优美的画卷中,让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体会。

2.学生个别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采用此朗读形式,教师应把较长、较难读的段落交给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如,《春》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把短小、好读的段落交给朗读水平较低的同学去读,如,《春》中的第一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

3.齐读主要是提供给全体学生练习朗读的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训练,表现出文章的气势。“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是文章的第三个部分——颂春,节奏轻快,这些句子用齐读的方式读出来更能显现出春天的朝气与活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加大朗读教学的比重,运用各种朗读形式,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中)

上一篇:幼儿教育学单元测试卷下一篇:一只小鸟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