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和内能

2024-08-05

机械能和内能(精选10篇)

机械能和内能 篇1

机械能和内能

一、选择题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0℃的冰也具有内能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温度

C.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3

33)

B.4.2×10J/(kg•℃)A.2.1×10J/kg•℃)

C.1.2×10J/kg•℃)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3.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4.下列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其中错误的是()

A.柴油机的气缸上是喷油嘴,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

B.在做功冲程中,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压燃式 C.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但燃料便宜

D.柴油机吸入气缸的只是空气,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5.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

B.在b处动

为零

C.在a/b/c三处机械能相等

D.在d处动能为零

6.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7.载重大汽车使用的一般是柴油机,而小汽车使用的一般是汽油机,这是因为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柴油机的效率高是由于()

A.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热值大

B.柴油的比热容比汽油的比热容大 C.柴油机气缸里的燃气产生的压强比汽油机里的高 D.柴油的密度比汽油的密度大 8.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2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9.下列有关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C.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因为吸收了热量 A.晓华: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

B.晓峰:

大的物

C.晓玲: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无关 D.晓平: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

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利用电热水壶将冷水烧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在市政建设施工中,我们经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水泥路面,工人师傅在施工时要不断向锯片上浇水,否则会很快损坏锯片(如图3所示),这是由于锯片在切割路面时不断__________,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向锯片浇水,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14.炎热的夏天中午,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海滨浴场内沙子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15.710.在学习了内能的知识后,几位同学对于内能的知识提出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用锯锯木头,锯条会发热

C.太阳能水箱中的水被晒热 D.夏天吹空调,人感到凉爽

图3

我国许多城市都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l.0×l0 kg,水温升高2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沙石吸收(c沙石<c水),则沙石升高的温度将_____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热机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常见的内燃机有______机和______机两种。17.焦炭的热值是3.0×10 J/kg,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现有5 kg焦炭,完全燃烧2 kg焦炭后,剩下的3 kg焦炭的热值是___________。

18.在热机的各种热损失中,_______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_______的能量,是提高热机效率的重要措施。

19.我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 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 ℃以上。l00 kg的温泉水从60 ℃降到20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相当于7_______m的煤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 J/(kg·℃),煤气的热值为1.8×10 J/m] 20.一架执行人工降雨任务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并不断向下抛撒“液氮”,在此过程中,飞机的动能逐渐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_,机械能逐渐______;上述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相互转化。

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步进入我国普通百姓家中,已知某国产轿车每行驶l00 km消耗8 L汽油。(1 L=1×l0m,汽油的密度为0.71×10 kg/m,热值为4.6×107

337333 J/kg),则:

(1)10 kg汽油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J。(2)该汽车行驶100 km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kg。(3)当该汽车以50 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它所受到的阻力等于________N。

三、解答题

22.有五个球,其中 A、B 和 C 球质量均为 m,D 质量为

2m,E 球质量为 3m;用它们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的关系”.将它们分别从不同位置放下,球陷入沙子里的深度情况如图所示;

(1)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比较球 A、B、C 三球,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__________球,可得出结论是:当下落高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索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暈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 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 A、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______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______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7324.小明家煮饭、烧水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5×10 J/m,放出的热量有50%被有效利用,现要将初温为25 ℃的水加热到100 ℃,需要完全燃烧0.03 m的天然气,则能加热水的质量为多少?[ 水的比热容为4.2×10 J/(kg·℃]

25.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 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 kg、初温为20 ℃的水温度升高到40 ℃。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 J/(kg·℃](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3)热水器的效率;(4)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4.2×10 J/kg,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机械能和内能 篇2

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酒精蒸汽爆炸装置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的实验: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材中有一张装置图片, 但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成套器材, 需要自制。

制作材料:电子点火枪、塑料盒、5号电池、电烙铁。

材料来源:电子点火枪从液化气加气站门市部购得, 每把15元左右 (饭店多灶头点火工具) ;塑料盒可用照相馆的废弃胶卷盒, 其他塑料盒也可以, 但盒体和盖配合应是压扣式而不是螺旋式。

制作方法:自制该实验装置主要是模仿教材中的设计, 但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 把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管紧紧地塞进孔中, 打开塑料盒盖, 向盒中滴入数滴酒精, 再将盒盖盖紧, 然后按动电子火花发生器的按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问题1:钻这个孔需要选用多大直径的钻头?

问题2:如何确保孔和放电管紧密配合?

问题3:滴入数滴酒精?是2滴还是3滴或是更多?

问题4:观察到什么现象?是用眼睛来观察吗?这与塑料盒透明有关吗?

笔者的做法是:用烧热的电烙铁在盒盖上烫一个孔, 趁孔的四周塑料还是柔软时就将放电管塞进去, 这样孔的大小和放电管就匹配了, 冷却后虽有间隙但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不必“紧紧地塞进孔中”。酒精量的控制为, 不管滴入多少酒精, 摇晃几下塑料盒, 然后将盒底朝上倒掉多余的酒精。如果一定要说量的多少, 应是用滴管滴2~3滴。做演示实验前在盒外试一下电子枪, 观察有没有电火花, 也就是说电子枪是否正常。塑料盒盖上盖子后, 一只手拿电子枪, 另一只手握住塑料盒, 将其加热一下, 这一步很重要, 因为我们点燃的是酒精蒸汽, 用手掌加热一下塑料盒是为了加快酒精的蒸发, 等待5~10秒, 让盒内的酒精基本变成酒精蒸汽, 这时就具备了点火条件, 按动按钮就行了。

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电火花正常, 如果是用打火机改装就无法确保电火花强劲和稳定;二是酒精蒸汽的浓度达到爆炸要求 (参数为:爆炸极限浓度3.5%~18.0% (V/V) ) 。由于爆炸是在瞬间完成, 学生基本上是听到爆炸声。

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的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这一实验是物理传统实验, 各种版本的教材上都有, 有成熟的产品可供采购, 也有很多关于它的使用和改进的好建议, 但笔者认为要研究它, 还是从仪器说明书入手比较好。

空气压缩引火仪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取绿豆大小的普通棉花, 置于活塞端部, 盖好简盖, 用手心按住手柄, 用力将活塞快速一压使气缸内空气骤然压缩, 即可看到棉花燃烧发光的现象, 并有白烟。当再做实验时, 应先排除气缸内废气吸进新鲜空气。

注意事项: (1) 演示时棉花不宜放得过多, 用量以绿豆大小为宜。 (2) 活塞应保持含油状态, 否则会干裂老化。 (3) 使用前在活塞上涂上油脂 (蓖麻油或清洁机油) 。 (4) 使用后应擦去气缸内的污物。

疑问1:绿豆大小是压紧的还是疏松?

疑问2:快速一压有多快?力气小的女教师能行吗?

疑问3:活塞应保持含油状态, 活塞上的橡胶圈应该这样保管吗?

疑问4:使用前在活塞上涂上油脂, 这个方法对吗?

笔者的操作方法:引火仪圆筒内壁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能有油渍, 必要时要用布条擦拭。硝化棉用量不是绿豆大小而是要将硝化棉撕开, 取薄薄的一小块, 有半个指甲盖大小就行, 若论质量应是毫克级, 类似于一片小雪花。实验操作分三步:第一步, 用专用清洁棒将硝化棉推至空气压缩引火仪圆筒的底部。再将压缩杆放入圆筒, 旋转圆筒盖子。第二步, 竖直放好空气压缩引火仪, 将压缩杆向下试压一下, 再拉起3 cm左右。第三步, 用手掌对压缩杆用力一拍, 实验就成功了。

为什么不能使用油脂?橡胶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起橡胶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的逐步变差, 最后丧失使用价值, 这种变化叫做橡胶老化。表面上表现为龟裂、硬化等。橡胶老化的因素:氧、臭氧、热、光、机械应力、水分、油类等。

如何做一根空气压缩引火仪专用清洁棒?教师在使用空气压缩引火仪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放入圆筒内的硝化棉或火柴头没有点着, 由于受到挤压又很难倒出。多次积累后会影响后面实验的成功率。怎样清除?笔者做了一种专用清洁棒, 它的顶端是楔形刀口, 这个楔形刀口具有挖掘功能, 能将压紧的物品挖松, 从而使之轻松地倒出来。怎样制作这个清洁棒?可以利用旧的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中的金属棒, 这个金属棒长度、粗细和硬度正好合适, 利用砂轮机斜斜地磨去金属棒顶端的一部分而形成楔形, 由于尖端在圆棒的边缘呈圆弧形, 方便对圆筒内壁的污垢进行清洁, 不过楔形的边缘要用磨刀石修整光滑, 以防损伤圆筒内壁, 用一块薄布裹在金属棒上沾些酒精就能将圆筒壁擦拭干净。

如何制作硝化棉? (1) 仪器、药品:浓硝酸, 浓硫酸, 大号磨口试剂瓶及磨口塞, 玻璃棒, 大号镊子。 (2) 配置混酸:在大号的磨口试剂瓶中加入浓硝酸:浓硫酸=1:3~4 (V/V) , 注意要把硫酸倒入硝酸中, 防止溅洒, 混合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或微微晃动瓶身, 盖上玻璃塞冷却至室温备用。 (3) 硝化:要慢慢加, 棉花不要加太多, 刚好能被混合酸完全浸泡即可, 将脱脂棉一小块一小块地加入混合的酸液中, 同时用玻璃棒将其间的空气泡挤出, 最后使瓶中留有5 mm的酸液层 (被硝化物不要露出酸液表面) , 泡1~2小时。 (4) 清洗:大号镊子取出硝化棉, 用大水冲洗至闻不出酸味, 晾干即可。 (5) 保存:装入高密度聚乙烯瓶 (平时装固体化学药剂的容量瓶) , 外部套上黑色塑料袋, 干燥、阴凉保存。 (6) 质量鉴定:点燃, 强棉只会留有微量残渣, 无酸味。硝化棉会自行分解, 长期存放时要定期检查变质状况, 可以取少量硝化棉点燃, 闻闻燃烧后的烟气酸味重不重, 若有强烈的刺激性酸味, 则质量不好, 但轻微变黄并不影响使用。

“机械能和内能”测试题 篇3

1.2012年10月2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自主研制“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以下关于运载火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采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

B.火箭偏东方向发射,是为了利用地球自转的动能,减少发射的燃料

C.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和卫星的机械能

D.火箭表面涂有一层易熔化、汽化的材料,是为了防止火箭与空气摩擦燃烧而损坏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甲图运动员拉开弓,将箭射出

B.乙图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C.丙图运动员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丁图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3.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4.下图四种车辆中适合使用汽油机做动力的是( ).

5.如图所示,有关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C.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可能增加

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7.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分析错误是(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8.有经验的柴油机维修师,不用任何仪器,只是靠近柴油机排气管口观察和闻一下,并将手伸到排气管口附近感觉一下尾气的温度,就能初步判断这台柴油机的节能效果.在同样负荷的情况下,关于柴油机的节能效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尾气温度越高,柴油机越节能

B.尾气温度越低,柴油机越节能

C.尾气柴油味越浓,柴油机越节能

D.尾气颜色越发黑,柴油机越节能

9.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

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

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

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D.由起跳到最高点再到落到沙池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10.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忽略热量的损失,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同

D.在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11.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铜块和水,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迅速投入水中,它们的内能变化正确的是( ).

A.铜块的内能增大,水的内能减小

B.铜块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

C.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增大

D.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减小

12.如图为探究能量转化,小明将小铁块绑在橡皮筋中部,并让橡皮筋穿入铁罐、两端分别固定在罐盖和罐底上.实验装置做好后让它从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然能从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以下有关能量转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一辆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洒水过程中,洒水车的动能 ,

机械能 (减小/增大/不变).

14.地震灾害一般不容易预测,所以我们都要掌握一些防震减灾常识.在不幸碰上强烈地震时,若你处在较高的楼层上,不能轻易跳楼,是因为人具有较大的

能,在落到地面时极易受伤.假如在山坡上发生泥石流,由于其自身能量的转化,会使其速度 (变快/变慢/不变),我们不能选择与泥石流赛跑,而是立即向垂直的方向逃离危险区域.

15.科学家发明了一款单缸六冲程内燃机,它每一个工作循环的前四个冲程与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相同,在第四冲程结束后,立即向汽缸内喷水,水在高温汽缸内迅速汽化成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活塞再次做功,水蒸气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其内能 (增大/减小/不变),这样燃烧同样多的燃料获得了更多的机械能,提高了热机的 .为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这款内燃机的第六冲程是

冲程.

16.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然而“太空垃圾”的威胁则一直困扰着各国的科学家,所谓“太空垃圾”就是指那些废弃的卫星、火箭的末级、整流罩的零件、螺栓、垫圈儿、各种各样的金属块儿和脱落的涂料等.这些“太空垃圾”已极大的速度运行,大概每秒10km左右,因此具有巨大的

能,一个直径10cm的垃圾足以毁坏任何宇宙飞船,这些垃圾由于在大气层外运行,所以所受的摩擦极小,

能减小得很少,所以很难坠入地球.一旦坠入大气层,则由于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 能增大,很快烧毁.

17.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 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汽油机的 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18.内燃机有四个工作冲程,如图所示的是内燃机的 冲程,活塞上升时,燃气内能 (减少/增加).

19.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软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球,从位置A处释放时,弹簧长仍为L,小球从A运动到最低位置B的过程中, 势能减小, 势能和 能增加.

20.已知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某汽油灯里装有200g汽油,若完全燃烧掉一半,放出的热量是 J,剩余汽油的热值是 J/kg.

21.用煤气灶把1kg、初始温度为20℃的水烧到70℃,消耗了1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

22.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总有效面积为2m2,热水器每平方米的面积上1h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为2.52×106J,若光照3h热水器接受的太阳能为 J,

若热水器仅能把接收的太阳能的50%转化为水的内能,则每小时可以使热水器内初温为20℃、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升高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三、实验探究题

23.(5分)小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 ).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难蒸发

(2)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 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

(3)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4.(5分)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

(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失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的(正确/错误),理由是 .

25.(6分)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知识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每隔1min记录下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在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

、 、 ;

(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

(3)小明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燃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Δt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 (可靠/不可靠),理由是 .

四、解答题(共34分)

26.(10分)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达4.6×107J/kg,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常将液化石油气与价格低廉、热值仅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装入钢瓶内销售给客户.我市质监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将质量为100kg、初始温度为31℃的水装入容器内,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100℃恰好沸腾,瓶内燃气消耗了0.84kg.通过高效炉灶,水能吸收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5%.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问:

(1)瓶内燃气的热值是多少?

(2)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二甲醚?

27.(12分)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g.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s,弓长为0.25m,人拉弓的力为16N,木头比热容2×103J/(kg·℃),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摄氏度?

(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28.(12分)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各种新型汽车不断投放市场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1)先阅读,再作出选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P,牵引力为F,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Fv.当汽车爬坡时,驾驶员的操作总是加大油门同时将变速器换为低档.加大油门是使发动机发挥最大的功率,换为低档是为了减慢车速.

那么,在爬坡时减慢车速的目的是( ).

A.保证安全

B.省油

C.增大发动机的牵引力

D.提高机械效率

(2)下表是我国某品牌轿车的一次测试报告.

①汽油的热值q=3.0×107J/L,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Q=qV,式中V表示燃料的体积.请计算该品牌轿车在测试过程中,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②该品牌轿车在测试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多少?(g取10N/kg)

③该汽车的效率约是多少?

机械能和内能 篇4

学生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6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功和内能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 2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的教案设计 篇6

知道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做功的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教学方法

实验、讲授

教 具

压缩空气点火装置、广口瓶、两用抽气打气筒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内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二、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

实验:压缩空气点燃棉花

三、做功的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做实验2

四、内能与做功的关系

甲对乙做功,甲的内能增加,乙的内能减少。

在只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条件下,内能改变量等于做功多少。

关于《内能》的教学建议 篇7

一、引入

教材中的引入是说“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这个生活常识,学生很少见过,平时也没有注意到(因为现在开水瓶很少用了),效果欠佳。可以直接用下图这个演示实验开头,然后提问:塞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获得了什么能?是谁转化而来的呢?

二、复习机械能,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指出根本原因是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和与地球有间距,为后面分子势能作铺垫);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强调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了吸引或排斥的弹力)。

三、复习分子动理论

物质由分子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四、对比引导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概念

分子也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由动能的概念引入分子动能;分子之间也有作用力,由势能的概念引入分子势能。阐述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它是一种与机械能不同的能量。

五、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一切物体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可从一切物体都由分子构成,分子都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讲解。

2.内能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多,内能也越大。可从质量越多,分子就越多讲解。

3.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越大。因为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需要指出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例如物态变化中的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等,吸热,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同理,降温,内能减少,但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4.内能与物体体积、种类有关,因为分子势能由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距离决定,而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小决定于物体的体积;物质种类也影响分子间作用力。这一点不要讲过深,点到为止。

六、物体内能的改变

从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例如如何使手的温度升高)导入。学生讨论,然后把他们的方法归类。

1.热传递,教材中没有给出定义。老师也可以不讲,只需总结出热传递的共同特征:(1)有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2)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3)直到它們温度相同了才停止。然后导出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温度差。接着讲热量,概念是热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指出它是过程量,不属于哪个物体,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单位J。

2.做功,先复习做功的定义和两个必要条件,然后对照教材插图13.2-4,分析小孩在滑梯上下滑摩擦力做功情况。根据学生在幼儿园时坐滑梯的感受(臀部发热),导出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来改变臀部温度的,进而改变了内能。第9页的两个演示实验,甲图:压缩空气做功,(多压几次效果才明显)。里面的棉花燃起来,是因为空气被压缩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燃点。总结出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乙图: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注意观察白雾(本实验可先加温热水在瓶内,效果明显),并分析白雾产生的原因。总结出物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3.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喷空气清新剂。喷前让学生摸罐体,感受温度。然后多喷一会儿,喷后又让学生摸罐体,感受温度。温度明显降低了。分析原因,让学生讨论。老师点拨: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了。

4.能量转换: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做功改变内能是内能与其他能量的转化。可举例:摩擦生热为机械能转换为内能。

七、巩固加深

返回到开始引入的演示实验,分析里面的热传递和做功以及能量变化情况,巩固加深,也为下一章热机的教学埋下伏笔。

机械能和内能 篇8

人口资源: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的总数”。

人力资源:是指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起到实质作用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能力,及其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数量、质量的总和。

人才资源:人才是指:“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

人力资本:是指为提高劳动的能力而投入的并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质量显现出的可以带来财富增殖的资本形式。

 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点

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

来的资本。

(1)强调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投资的程度。

(2)在一定时朗内,它能够不断地给投资者带来收益。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分析目的理论视角:人力资源用于微观、人事管理人力资本宏观,强调投资成本时人力资源的特征

最重要:能动性: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因素

自我强化

选择职业

积极劳动

2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不断获得人力资源,把得到的人力整合到组织中而融为一体,保持和激励他们对本组织的忠诚与积极性,控制他们的工作绩效并做相应的调整,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样的一些活动、职能、责任和过程就是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培训和发展、激励、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安全与福利等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如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活动。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相同

管理对象--人

某些管理内容--薪酬、编制、劳动安全等

某些管理方法--制度、纪律、奖惩、培训等

3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 管理观念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当作一种成本,同物质资源一样视为一种消耗,生产管理中尽量做到降低人力资本,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管理内容和范围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是行政事务性的管理,强调各项事务的具体

操作,如人员的招聘、录用、党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划、开发、职业发展的新的职能

 管理作用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有关人事管理的环节十分

机械,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人才的闲置、组合不佳、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现代人事管理,有关人事管理的环节环环紧扣,主动的对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开发和管理,体现战略作用,并始终为组织目标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

4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

(一)同素异构原理

(六)激励强化原理

(二)能级层序原理

(七)公平竞争原则

(三)要素有用原理

(八)信息催化原理

(四)互补增值原理

(九)主观能动原理

(五)动态适应原理

(十)文化凝聚原理

一、同素异构原理

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墨与金刚石,任何要素因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或结构形式的变化,而引起完全不同的组合结果,甚至是要素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

同素异构原理则告诉我们 的是:

如何针对工作性质和组织目标的要求,将不同的能量要素以适宜的方式组合起来,发挥协作叠加的功能与优势。

二、能级层序(匹配)原理

 为了实现能级对应,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能级管理必须按层序,稳定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正三角形的能级分布。

造成非稳定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多好办事”的小生产的效率观,应该彻底破除这种落后的观念,而应该树立“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故障因素”现代观念。 为了实现能级对应,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能级管理必须按层序,稳定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正三角形的能级分布。

造成非稳定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多好办事”的小生产的效率观,应该彻底破除这种落后的观念,而应该树立“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故障因素”现代观念。

2、不同的能级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责、利和荣誉。

3、各类能级的对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经常不断地调整“能”与“级”的关系。

总而言之,岗位能级必须是合理而有序,人才运动又必须合理却往往无序,二者相结合,才能使能级层序原理变成现实。

三、要素有用原理

要素有用原理的含义是: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为它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

要素有用原理告诉我们的是:

如何使用每个个体身上的能量。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原理。

1、“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人才的任用需要一定的环境

① 知遇——伯乐式的领导者对人才任用发挥关键作用。

② 政策——良好的政策会给人才的任用创造出各种机遇。

2、人的素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二极性特征,或者呈现复杂的双向性

为我们了解人、用其所长,以及发现和任用人才增加了许多困难。

3、人的素质往往在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优点和缺点共生,失误往往掩盖着成功的因素。

各种素质的模糊集合使人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南北东西各不同”的现象。平庸的人,也有闪光的一面,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成为善于捕捉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的伯乐。

四、互补增值原理

 互补的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互补

2、能力互补

3、性格互补

4、年龄互补

5、关系互补

在组建领导班子和劳动组织时,有意识地应用互补增值原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动态适应原理

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这就叫动态适应原理。

从动态适应原理出发,应该把人事调整作为一种经常性的任务抓好,权变地对待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这包括:

① 岗位的调整——设岗数、岗位职责的变化;

② 人员的调整——竞争上岗,招聘干部,平行调动;

③ 弹性工作时间——小时工、全时工、半时工……

④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有序流动。

⑤ 动态优化组合——劳动组织、机构人员的优化。

六、激励强化原理

人力与物力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对其潜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激励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期望行为,从而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这一原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除了应注意人在量(技术、能力、知识、专长)上的调配之外,更应注意对人的动机的激发,即对人的激励。

七、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指对竞争各方从同样的起点、用同样的规则,公正地进行考核、录用和奖惩的竞争方式。

1、竞争必须是公平的2、竞争有度

3、竞争必须以组织目标为重

竞争分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

良性竞争的特点是以组织目标为重,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得好,个人目标包含在组织目标之中。这样的竞争,既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活力,又不会削弱凝聚力。

恶性竞争,则将组织目标弃之不顾,完全以个人目标为动力,或者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性很差,个人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损害他人利益、损害组织目标。这种竞争必然损害组织的凝聚力,并且难于实现组织目标。

八、信息催化原理

信息是指作用于人的感官并被大脑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的状态。信息是一种资源。不同的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和运动状态,会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同的信息,人们正是通过获得知识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分不同的事物,才得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因此,离开了信息,就谈不上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是人才成长的营养液,是人们发展智力和培养非智力素质的基本条件。

根据信息催化原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工

作,应该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最新的工艺操作方法,最新的管理理论去武装他们,保持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势,这是增强组织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九、主观能动原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宝贵的资源。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创造力的一种复合体。人的运动形式是最高级的运动形式。

如图所示,它是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的辩证统一。

十、文化凝聚原理

组织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

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这些物质条件,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

组织目标、组织道德、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哲学、组织制度、组织形象这些精神条件,是组织凝聚力的根本,缺了它无法满足成员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超越自我等精神需要。

换言之,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归根结底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存的共同的价值观。

5、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终身的常任制

法律化管理

以能力和业绩评价为本位的功绩制原则

奉行“价值中立”

政务官与业务官分途而治

专门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公务员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发展公平、客观的测评标准

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原则法治公平竞争民主化和公开化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功绩主义 法治主义人才主义人本主义市场主义分权主义

5SWOT方法的基本内容

SWOT分析是界定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本分析方法,它要求组织通过分析,了解自身在内外部环境中的优势(strength)与弱势(weakness),在此基础上,掌握并控制组织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规避可能的风险(threats),从而获得满意的战略规划方案。

• S O优势——机会战略。SO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面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从制定战略来说,这是任何组织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是实际上,这是当外部环境中具有的组织发展的机会时,以利用这一机会达到发展为目标指向和契机,来进行组织内部的更新。

• W O弱点——机会(WO)战略。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点。通常,是在这

样一种情况下使用这一战略,即组织存在着外部的机会,但内部却存在着弱点,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

•S T优势——威胁(ST)战略。ST战略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W T弱点——威胁(WT)战略。WT战略是在减少内部弱点的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

胁的战略。是一种防御性战略。如果一个处于内部有许多弱点而外部又面临大量威胁境地的组织,往往对外界机会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

12工作分析中的术语

 职务(JOB、工作)职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同类职位或岗位的总称 如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与职员、职位并非一一对应

I

职位(POST):一个员工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与相应职责dut的 集合,与人一一匹配,有一个员工便有一个职位

I

 任务(TASK):工作活动中为达到特定工作目的一系列相关的活

动或者要素集合,(最基本层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

作要素组成。如打字员的任务包括打字、校对、机器维修等。

 :工作活动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

如打开电脑、打电报;

工作分析(指通过一系列程序的方法,确定某一特定职务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完成这一工作所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系统过程。也称职务分析。

3三、工作分析的作用(job analysis)

1明确了组织不同职位的职责任务和权限

2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点,是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评价的基础。

3为管理中的其他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内能练习题 篇9

一、1、对于热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A)0℃时的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所以物体在0℃时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分子的热运动一定加剧;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E)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不同的物理过程;B.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对物体做功就是对物体传热;C.热量是在热传递中,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向另一部分转移的内能的多少;D.高温的物体具有热量多,低温的物体具有热量少;E.冷和热的物体混合时,热的物体把温度传给冷的物体,最后温度相同.二、判断题1、0oc冰的内能为零 ;

()

2、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 ;()

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

4、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

()

5、温度高的物体, 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

()

6、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

()

7、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

()

8、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多;()

9、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10、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11、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

三、1、下列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用砂轮磨刀;

B 煤气灶烧水,水温升高 ; C 火箭腾空而起 ;

D 陨石坠入大气层,成为流星。

2、下面事例中,属于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A、铁棒放在炉子里被烧红; B、锯条锯木头时会发热; C、古时候的猿人钻木取火。

3、下列现象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放在火炉边的物体温度升高了; B、把一杯热水放在冷水中冷却; C、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变热; 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四、下列物理现象中,哪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哪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A、锯条在石块上摩擦,锯条发热; B、热铁块投入冷水中,铁块温度降低; C、一壶水放在地上,开水变为温水;

D、用锤子反复击打一个铁片,铁片温度升高; E、用打气筒往车胎内打气,打气筒变热;

F、水从高山上落下,水温稍有升高。

五、下面哪个事例说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A、用热水袋给予取暖; B、用又手磨擦给手取暖; C、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 D、把手放在炉火旁边取暖。结论:

(1)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少;(3)物体克服摩擦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内能教案示例2 篇10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内能的利用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

方法

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二.利用内能来加热

方法

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内能来做功

方法

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的利用

一.利用内能来加热

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 二.利用内能来做功

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

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3.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热机的应用.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

【课题】蔬菜大棚中内容的利用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调查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探究活动范例:城市供热

活动内容

调查及认识城市供热.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意识及创新决策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与热相关的内能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

2、分成四个小组,制定调查方案. 活动过程

1、分组调查阶段

①学生个人调查自家使用供热设备及燃料情况.

②一、二小组学生调查学校厨房及教师家供热方式.

③三、四小组学生调查蕲春县医院的供热方式.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及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交流、讨论.

①介绍内能的利用:利用内能做功(内燃机)和利用内能加热.

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小结供热方式:

·燃烧燃料供热

燃料种类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气、酒精、炭、柴、草、沼气(介绍沼气使用好处)燃烧后能量转化是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供热

供热用电器种类包括电炉、电饭煲、电热毯、电取暖器、电热拖鞋、宇航员穿的电热保温装置等.(介绍电能供热好处是热效率高、无污染、操作简便)其能量转化是由电能转化为内能.

获得电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学能(火力发电站);水能(葛州坝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等);风能(沿海岛屿和草原牧区的风车田);核能(原子反应堆,介绍: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韩国、日本最近核电站因事故关闭,俄罗斯因“千年虫”与美国联合核查核电站,土耳其准备建核电站招标开始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意识.)

·光能供热

转换装置包括太阳灶、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介绍其结构及其宣传口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绿色能源”.介绍东南亚地区对太阳能利用的政策.(介绍光能供热优点是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转化是由光能转化为内能.

③汇报对集中供热情况调查的结果

城市、农村各2名学生介绍自家供热方式.

引导分析分散供热缺点: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废气废渣污染环境.

二小组学生代表分别介绍学校、医院供热方式.

学校锅炉产生热水、热气来蒸饭,利用余热给教师、学生提供开水、热水,学校教师没有人使用煤.

学生计算:学校利用余热供开水0.10元/瓶;一个蜂窝煤0.18元,能烧三瓶开水,每瓶摊0.06元,水费0.02元/瓶,煤炉一般只能使用3个月,每瓶摊成本0.04元,实际家内燃煤供开水费用达0.12元/瓶.另外,燃煤处铁制品、铝制品、电器锈蚀严重,老化快.

县医院内,锅炉燃煤产生热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厨房、各科室提供开水、热水,供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取暖.通过分析,学生认为集中供热是供热的较好方式.

④介绍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指在城市一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内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用大型或较大型的高效锅炉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使锅炉热效率达80%~90%以上.集中供热发达国家有俄罗斯(1985年苏联集中供热普及率70%)、德国(集中供热普及率90%)、北欧、东欧.

热电联产(CHP):采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废气用来对现有锅炉装置补充加热.火力发电效率30%~35%,供热、发电联合的CHP总效率达80%.

3、供热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称“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雾.煤气等燃料生成了“温室效应”的罪恶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烧破坏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能源危机是世界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先进的供热技术如热电联产等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4、作业

各小组以调查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我家的供热》 活动小结

上一篇:工程桩施工小结下一篇:医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