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提炼与文化塑造

2024-09-03

品牌提炼与文化塑造(共8篇)

品牌提炼与文化塑造 篇1

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培育提炼与作用发挥探析

[摘要]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并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和全省各地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显示出品牌建设对于行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本文选取鄂东区域高速公路作为分析样本,对其实施文化服务品牌战略的经验做法、主要成效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努力为高速公路品牌创建提供经验借鉴。

主题词:高路公路;文化品牌;建设

黄黄管理处所辖的四条高速担负着连接鄂东、连通四省的重要使命,自1998年底第一条高速黄黄高速开通,10余年来,管理处着眼于文化兴路、文化管路,品牌建设一直成为提升管理的途径和动力,10余年的文化创建不仅为品牌建设注入了深厚底蕴,也取得了一系列创建成果。

一、高速公路打造服务品牌的现实需求与内在动力

1、行业竞争要求高速公路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水平。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提出,交通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先行的重任更加明显,从收费窗口、服务区、服务热线、道路养护到区域联动和立体救助,社会公众对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服务越来越成为高速公路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服务品牌建设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和竞争的基本措施和根本动力,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与时俱进实现发展,必须时不我待、激发内力、奋发进取,把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根本手段。

2、地域文化赋予高速公路传承文化的职责使命。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璀璨的人文和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穿越各地方区域的高速公路,从建设到管理都浸润着当地的浓郁厚重文化,也必然成为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时代载,都必需在当地的地域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并转化为发展动力。如铺陈于大别山区的高速路网,就有着医圣李时珍、民主战士闻一多、“天下祖庭”四祖寺、五祖寺、享誉世界的黄梅戏,以及诞生200名将军、两位国家主席等丰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灵性,成为黄黄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活力。

3、群众需求成为高速公路改进服务的外在动力。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益性产业,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服务性企业,其服务职能是高速公路行业的文化特色,综合发展要求加强高速公路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我省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化体系需要完善,文化强路战略需要深入实施,对高路文化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建设具有高速公路特色的品牌文化,有利于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创建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措施

1、规划发展方向,创建立足实际、行业先行的目标愿景。以鄂东区域高路“活力黄黄”文化品牌创建为例,管理处把“活力”落实为发展的愿景,表现为拼搏的精神,激发成创业的激情。把“提升活力”落实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黄黄精神的辐射力,着力凝聚和激发创业激情;标准建设的推动力,实现硬件、服务标和管理标准化;精细管理的执行力,按照“精、准、细、严”标准提升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水平;用心服务的感染力,将温馨、阳光、微笑、真情奉献给社会司乘;投资主体的聚合力,立足多元投资、一体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谐共赢,切实将“活力”变成了一种助推发展的价值愿景。

2、构建理念体系,制定弘扬价值、展现特色的服务标准。“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推出以来,为提升品牌创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效用性,一方面,管理处注重顶层设计和体系支撑,创建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三大基本体系,注重涵盖政治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等品牌创建基本要求,包含基本理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形象标识等内容,注重品牌的愿景、实践、宣传等各个环节,创建了基本品牌体系。另一方面,管理处注重为“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提供载体和内涵支撑,打造了“青年读书活动”品牌、文化创建“321”工程、“红色高速”党建品牌、“雷锋基金”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坚持开展“文化品牌宣贯年”活动,向各单位发放《VIS视觉识别管理手册》,向全体干部职工发放《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手册》,着手制定一套品牌建设的考核和执行标准,在全处部署开展品牌故事征集、文化理念学习培训、书画摄影手工制作比赛、品牌创建文艺汇报演出、品牌建设成果宣传展等活动,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载体引导职工理解文化品牌、宣传文化品牌、践行文化理念,在收费亭、办公场所、文具用品等处加大VIS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通过参加省内外各级运动会、演讲比赛、结对共建等创建活动,加大品牌形象传播,不断在干部职工中构建理念认同,建立契合品牌内涵的行为模式。下一步,管理处将为品牌建设提供执行保障,不断推进文化品牌宣贯落地。

3、创建执行标准,构建深入业务、规范言行的制度支撑。创建教育培训制度,把共同愿望、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作为培训的基础内容,分阶段开展岗位工作技能、流程业务操作、信息分析应用等全员分级分类培训。创建团队管理制度。把团队管理作为落实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团队的目标设置、任务分配、人员组合,以及运作、考核等方面明确规定,形成目标一致、能力互补、责任共担、团结奉献的团队管理格局。通过团队目标激发团队最大潜力优势,形成团员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团队价值实现的统一。创建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成绩、荣誉与待遇挂钩,设置体现个人尊重和价值的精神激励目标;实行“在岗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须轮岗”的管理模式和“能上能下”的竞争淘汰机制,让每一位员工比有标准,干有目标,形成对品牌创建的动力支撑。

三、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应用范围与功能效应

1、着力文化聚心,有利于构建团结职工的共同话语体系。结合服务品牌建设,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为目标,组织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注重模范典型引路的效应,扎实开展“十行百佳”、“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活动,组织职工向陈刚毅、王静、张兵、陈红涛等交通行业先锋学习,通过模范典型引路,有利于宣传行业价值观,激发干部职工拼搏进取精神和敬业创新精神,培育一支作风优良、勇于开拓的职工队伍,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各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发展氛围。

2、着力文化提能,有利于提高文明品牌的宣传覆盖效应。通过文化品牌建设,不断开辟文化建设新领域,以“家园”文化理念推进站所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站所文化创建,开展弘扬行业文化精神的有奖征文、读书演讲、岗位建功立业活动,通过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岗位技能比赛、手工制作和职工摄影展等活动,通过网站文化专栏等栏目定期更新相关信息,依托管理处刊物发挥宣传教育效应,有利于扩大文化信息的宣传覆盖面,加深干部职工对行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让“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成为根植为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的共同行为准则。

3、着力文化聚力,有利于培育引领行业的社会精神文明。一是有利于提升窗口形象。在全省高路系统率先推出微笑同行歌、健康形体操,制定“扬手问候、转体接卡、挥手送别”等突出细节的收费服务程序,在一线窗口推行“五心”服务,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月”、“窗口亮起来”、微笑班组、服务明星评选等活动,坚持文明用语、淡妆上岗、窗口微笑与手势礼仪服务;坚持开展志愿服务,设立“雷锋基金”帮扶过往困难司乘。严格按星级标准配置服务区标识设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统一着装用语;按照行业管理“五星级”标准对二里湖、英山、黄梅等服务区进行改造。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推进黄冈市浒子口村新农村建设,推动黄石市黄石港区湖滨路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树立了温馨靓丽、惠民利民、富有活力的高路窗口形象。

二是有利于提升执法形象。着力建立鄂东区域“投资多元化、管理一体化”新模式下的路政制度体系,开展“执法课堂”和“体能练兵”,推行路政责任区“双人包保”工作法、“3456”联勤联动现场工作法,统一路政大队办公区、执法大厅、治超站和车辆形象标识,开展路警执法服务竞赛、“有困难找路政”等便民主题活动,坚持业务培训、体能练兵和素质测试常态化,大力推动行为军事化、形象统一化、管理精细化、标准同步化,提升路政人员的“五种能力”、“五类技能”、“五项水平”和“五好作风”,提升了路政执法形象。

三是有利于创优通行环境。把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理念、标准和状态,大力推行硬件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工作流程化建设,根据黄黄、武英、麻武三条高速地域实际,因地制宜地处理边坡和隧道绿化布景设计,实现了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坚持抓好各路段小修保养,更新维护道路标示,始终保持各路段技术状况指数MQI值在90以上,以司乘“如在画中游”的行车体验塑造了鄂东高路人文自然景观形象;按照交通部“投资多元化,管理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省厅“高速公路区域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根据黄黄、麻武、武英三条高速管理实际,在省内外率先探索建立了“投资多元、管理一体、利益共存”的高路管理模式。结合鄂东区域高路省际站口多,对接省份多的实际,针对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管理处因地制宜采取共建措施,先后与安徽、江西、河南兄弟单位建立了联动机制,在不同领域全面合作。以“鄂赣皖高速公路黄梅区域应急联动运行机制”为依托,探索建立形成了鄂赣、鄂皖、鄂豫省际高路应急保畅机制。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了区域高路保畅水平,发挥了高速公路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四、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创新思路及应避免的问题

1、注重理念结合,避免文化与主业“两张皮”。要切实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第一,要提高整体素质。思想理念上,将文化总结成系统的材料写入培训章程,编印制作《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手册》,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详细阐释;文化素质上,鼓励职工不断学习,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获取高学习,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业务素质上,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新业务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第二,要实例引导。将文化理念故事化,将价值观人格化,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和故事,着眼于以故事讲述品牌,以故事记述“活力黄黄”铸融于黄黄人精神情感中的深刻记忆,引导员工从身边的典型案例中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

2、注重理念创新,避免文化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交通运输部把交通行业定位为公益事业,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说公路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高路公路作为交通系统服务大众出行的重要行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与交通行业文化、行业发展的相融相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反映高速公路部门社会文明形象的手段和载体。文化体系既要包括企业宏观发展上的经营目标、发展宗旨、价值取向等方面,也要包括高速行业所特有的收费、养护、路政、管理、服务等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区域高路特色又紧扣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此来统一职工的观念,把高速公路企业文化传递给职工,将企业的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收费站人员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他们语言、动作、表情、礼节等行为表现出来。使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理念融入,避免文化与职工生活不相关。一要深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虽然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主导的,但其实质却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信条,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让职工知道企业文化理念的每一项含义,建立起职工自身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的联系。要以事业发展为契机,为全体员工创造机遇,将个人提升与社会、单位发展融合起来,挖潜节流,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并通过员工恳谈会和信息收集,听取员工个人诉求点、价值观及对单位意见及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公平地为所有职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及对文化发展走向的意见,要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关心员工的成长进步,尽力地为职工办好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使每位员工都感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起一个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

品牌提炼与文化塑造 篇2

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的历程

一、初步融合阶段

2003年, 河南投资集团肩负河南省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重任, 以河南省同力水泥为支撑, 借助新乡平原、洛阳黄河、驻马店豫龙等企业的综合优势, 全面建设4条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 将各企业的矿山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等全面整合, 搭建起同力水泥集团的管理构架和组织体系。

同力水泥4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不但在短时间内建成投产、达标达产, 而且借助原有“黄河”、“平原”、“豫龙”、“豫鹤”等品牌, 第一时间投放市场, 占领市场。传统国企生命的延续和历史的传承使同力水泥具有了踏实敬业、诚实守信、技术精湛、深入人心的内涵和气质, 加上新型干法信息化、集成化、规模化的工艺技术特点, 彰显出生产规模大、环境保护好、产品质量高、能源消耗低、劳动生产率高、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综合优势, 使同力水泥具有了“水泥加鼠标”的现代元素和国际水准。

以此为契机, 公司秉承“人、企业、城市、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提出了“中原之鼎, 中华之舰”的宏伟目标, 通过文化、品牌的整合和队伍的融合, 管理层面形成了奋力开拓、干事创业的良好开局, 员工层面形成了倍加珍惜、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二、强势整合阶段

同力水泥虽然承接了河南省最优秀的国有水泥企业的综合优势, 但也面临着文化碰撞和品牌差异的问题。鉴于此, 2005年初, 公司果断决定建设企业识别系统 (CIS) , 并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体现在企业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之中, 树立了同力水泥良好的整体形象。

期间, 公司强势推广同力品牌, 停止使用非同力商标, 出台了“同力水泥包装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规定了水泥包装标志的术语、定义、分类、文字、图案、颜色和排版, 对各企业水泥罐、散装车、水泥库、开票室、发货站台、磅房等提出了统一标识的要求, 确保各企业正确使用同力商标。公司还利用广告、新闻媒体以及客户座谈会、洽谈会、联谊会等方式, 大力宣传同力水泥的品牌形象。

同力水泥还先后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逐渐形成了“管理规范化、产业规模化、资源集约化、资本优质化、效益综合化”的管理理念和“用我们的业绩构筑你的基业”的企业宗旨, “节约能源、奉献社会”已成为同力水泥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三、全面统一阶段

2006年前后,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水泥行业产业政策。同力水泥抓住有利机遇, 制定了战略发展规划, 确定了“做河南水泥企业龙头, 进入全国水泥十强”的宏伟目标, 制定了《管理诊断方案》、《定编定岗与操作》、《组织机构和流程设计》, 取得了质量、生产、采购、营销、财务、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等9个方面的管理成果, 促进了集团母子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和各企业管理流程的标准化。

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的方法

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同力水泥面临的内外经营环境, 通过与北京捷盟管理咨询公司的深入合作, 按照同力股份“统一管理”和控股企业“分区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思路, 形成了“六统一、六差异”的文化和品牌建设方法。

(一) “六统一”

1. 统一品牌管理。

主要包括同力商标、水泥包装外观、散装运输标识、户外广告、平面广告、网络媒体宣传、形象代言、经销商、代理商门店招牌、员工着装和仪表等项管理。

2. 统一营销政策。

统一划分区域目标市场, 统一价格管理, 统一建设营销管理机制和营销渠道。

3. 统一队伍管理。

公司参与重要营销人员的选拔和聘用, 统一对营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4. 统一质量标准。

统一出厂产品质量标准, 统一各控股企业出货单、提货单、化验单及相关开票单据。

5. 统一市场协同。

按照“属地化优先”原则, 加强豫北、豫西、豫南、豫中等区域市场的协同作战, 统一对重点项目进行投标和商务谈判等。

6. 统一考核奖惩。

公司统一下达销售计划和考核标准, 统一推行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

(二) “六差异”

1. 目标市场的差异化管理。

豫北是营销工作的重点, 在售价、策略、服务等方面统一调研, 共同开发市场, 实现市场协同, 提高经济效益;豫西和豫南是公司的核心市场, 重点是做好市场布置, 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占有率;豫中和豫东作为同力水泥的潜在市场, 积极参与市场整合, 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2. 产品创新差异化管理。

集中各控股企业设备、技术、资源优势, 以国标为基准, 研发高端及特种水泥, 满足重点用户需求;生产复合水泥, 满足农村用户需求。

3. 服务客户差异化管理。

售前服务做到“十到位”:市场调研到位、营销策略到位、定价公示到位、品牌宣传到位、产品推销到位、产品备货到位、质量保障到位、窗口建设到位、计量安检到位、服务咨询到位;售中服务做到“五具备”:具备停车场地、具备全天调度协管、具备休息场所、具备洗漱条件、具备物流发货条件;售后服务做到“三充分”:充分做好产品使用说明与技术指导, 充分解决质量投诉及质量异议, 充分做好客户回访和监督考核;进出厂做到“一小时”:确保客户提货进出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

4. 定价策略差异化管理。

根据同力水泥在各个目标市场的竞争态势和不同客户群体, 实行差别定价和招投标“一口价”策略,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5. 促销手段差异化管理。

重点是根据客户不同, 抓住不同产品特点的促销时机和方式。

6. 渠道建设差异化管理。

重点客户“点对点”, 县域市场建立办事处, 农村市场发展代理商。

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篇3

一、企业品牌文化研究背景

品牌,即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其核心作用在于标志本方产品,从而与其他产品产生归属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已逐步发展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品牌的定义也由最初的生产厂家扩展为包括品名和标志等在内的多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苹果等便是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其品牌名称朗朗上口,品牌标志简明清晰,为市场消费者营造了亲切、舒适的品牌观赏感。

而品牌文化,是在品牌的积淀中、产业的发展中、公司的进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层面内容,它以品牌为原型,融入更多文化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突显品牌特征、彰显品牌区分度、传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文化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寒,其至少包括三类内容:

1、基本的品牌形象设计,包括品牌口号、品牌歌曲、品牌吉祥物等;

2、充分的品牌推广策略,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网络营销、市场份额等;

3、丰富的品牌外延涵义,包括品牌保障、品牌感召力、品牌公益化、企业发展规划等。

总体而言,品牌是品牌文化的基础,是品牌文化核心和关键因素: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提升,是品牌得以市场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凝练企业发展规划、传播企业发展理念的有力载体。因此,品牌文化是在品牌创立、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研究品牌文化要以品牌作为内核,推广品牌要打造品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我国品牌以及品牌的发展曾在国际上处于滞后状态,直到大约1990年,我国由传统的国有体制经济逐步转型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记激烈,企业争夺战硝烟不灭,消费者才有能力向产品提出更多要求。与经济一同蓬勃发展的不仅是人民的购物乐趣,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这些新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更指明了突破口,为此,我国各大企业在国际著名品牌的带动下,开始努力挖掘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成本投入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客户服务等环节上,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和人性化的丰富价值,将人类的价值观、情趣、取向融入产品内涵,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求,从而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提升消费欲望。至此,品牌已经提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人们也真正认识到竞争土地、竞争机器的传统时期已经远去,现今信息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便是品牌。

二、企业品牌文化研究意义

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1、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品牌文化核心要素,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2、分析成功案例模型,扬长避短,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3、隶属于上海纺织位于苏州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近代工业老厂房改建的M50艺术产业园,M50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当前也面临着品牌文化的塑造问题。当前,M50在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现有基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从而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综合而言,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总结一些经验,落笔于M50的品牌文化塑造工程,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三、企业品牌文化发展评述有关品牌文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80年代左右,欧洲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定义介于组织行为和企业战略的“中间地带”,但很快这一想法便被当时盛行的战略热熄灭,大量学者坚信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不应该分开,企业的战略将最终直接决定组织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定位。到19世纪末期,有关品牌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管理学者在品牌文化结合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最终去向。在这一阶段,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S卡梅伦和弗里曼联合发表的《关系与效益》,明确了品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深远影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发展迅速、现代化变革逐步推进,我国大量企业逐步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将打造品牌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植入公司管理纲要。不过,早期我国缺乏理论积淀,单纯效仿国际品牌的打造方式,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导致大量品牌虽然朗朗上口、家喻户晓,但却无法真正走入民心、促进消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误区,开始对品牌文化的内涵和品牌文化的实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时,我国品牌文化与社会发展、品牌文化与企业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近些年,人们消费理念逐步完善和科学,一般商品均能够满足消费者常规的功能性需求,此时,消费者提出了对产品文化的渴望,这一渴望不但要求企业创新产品内容,更要求企业家在现有产品中提炼内涵、突显特征、彰显地位。如今,针对我国品牌文化的研究逐渐成熟,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支持的方法得到重视,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798艺术区成功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特点、政策扶植、时代背景,还包括文化展示与流通功能、民众参与与艺术家共享、文化经历的产业互动、丰富的生活领域产业入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798特有的文化内涵,推进了798的发展进程。随着比利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佩斯画廊、林冠画廊等国际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入驻,798艺术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如今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艺术现象,也不仅仅是“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平台,它已经发展为一个集文化、艺术、经济于一体的复合产业,也正因为其特有的文化根基,导致其具有极强的植入能力和品牌效应,从而对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变化都有快速反应。目前,798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压力,M50艺术产业园更应该积极吸取以798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成熟园区发展精髓,结合M50品牌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出科学客观、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品牌文化打造策略,推动M50品牌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再注活力。

nlc202309040139

四、研究主体

(一)M50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M50原址为20世纪30-80年代老工业纺织厂遗留工业厂房,如今是一个位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的实体艺术产业园区,占地42余亩,拥有入驻客户140家左右,其中包括部分知名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机构、及很小一部分商业配套等。为推广品牌,M50积极拓展资源,目前已经具有以下优势:

1、成立M50表演工作坊,出品话剧《浮生记》、《我会半夜之前来》、《国家安全》等,其中《浮生记》累计共巡演30余场次,取得广泛市场效果:

2、开办吾灵小小画家坊,面向对象为3-6岁学习艺术绘画课程的儿童:

3、自06年起,每年出品一首园区主题曲,风格每年不同,有效提升了M50品牌知晓度:

4、自07年起,每年举办CREATIVE M50年度创意新锐评选,由知名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策展人等组成的评委,面向全国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5、设立M50联合开幕日,在上海双年展、艺博会、上海当代等艺术活动期间,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6、搭建吾灵网(M50网上创意园www.m50.cn)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信息;

7、建立M50创意空间,为无法入驻园区的客户提供优质展览:

8、建立M50创意产品实体店,提供吾灵网创意产品的实体体验:

9、开办《ART IN SHANGHAI》双月刊艺术资讯类刊物,免费在上海40余个艺术空间、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免费领取;如今,M50已经不再局限于园区空间的艺术铺陈,正满载着对整个创意产业链的向往,围绕“艺术、创意、生活”的品牌核心价值,努力绘制多样的艺术创意面貌,打造创意机构、创意品牌、创意产业。目前,M50除园区运营外,还对外承接各类设计、场地租赁、礼品定制、创意活动等业务,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形象,让“创意”成为一种风尚,走入百姓生活。

(二)M50品牌发展制约因素评述

M50品牌文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针对于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内涵、如何挖掘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如何正确树立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品牌塑造等问题仍有一定欠缺,具体表现为对产业背景和场地原型利用不够充分、知名艺术专家加盟力度不够、艺术产品有待丰富、艺术生活化力度不强、活动系统性不足、新媒体手段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三)M50品牌发展规划建议

1、借力原型及历史,提升M50品牌文

化内涵

原型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用文化原型来创建与传播品牌,其实就是在传播品牌的特定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文化的塑造,其根源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就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要素,也就更能够将品牌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M50品牌文化,要依据其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关注其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整合、延伸,使得原型历史与现代品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最终将品牌的个性精神与文化价值理念完美体现。

M50立足于纺织厂原址,纺织产业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M50提倡创意生活,这与原本的工厂文化虽有差别,但大方向一致。因此,M50应该借力工厂原型及历史,彰显人类发展历程,渗透时代文明印记,从而展示出人类永恒主题一一生活与艺术并存,怀旧与创新并存。M50品牌目前过于重视对现有文化的宣传,而对纺织厂原型的故事演绎度不够,建议M50将纺织产业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和改善生活水平的精神资料进行融合,以时尚的形象彰显原型历史,以动人的故事突显品牌发展过程,以永恒的画面带领消费者认可M50品牌文化。在这种结合历史原型、文学原型、艺术原型以及文化原型本身的途径下,创建文化品牌与塑造品牌文化就更加顺畅,也就会更加迎合人心。

2、多元艺术形态,扩大M50品牌业内影响力

M50作为时尚文化品牌,其艺术水平是影响品牌业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M50要打造成为规模庞大、水平高潮的画廊聚集区,这不仅要求大量著名画廊和设计师的入驻,更应该以宽阔的心胸,提供多元艺术交融的平台,以其领域内“创新结合”为特征,扩大品牌影响力。

M50现有140家入驻产业分别为画廊、工作室、设计机构等几个类别,其产业面不够广泛、产业间关联度不够密切,品牌业内影响力不够。合作、资源互补、双赢将是我们品牌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搭建更广高多的服务平台,让创意在M50交汇,提升M50品牌的影响力。

3、丰富艺术产品,增强M50品牌市场吸引力

M50品牌文化主打创造,创造是推陈出新,也是生活改造。目前,M50已经具有了一定创意产品,但产品形态比较单一,产业链不够严密。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M50应该进一步发展艺术产品生产,让艺术产品更能走进日常生活。比如,M50中很大一批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年轻人的需求较为广泛、需求度较为强烈、时代特征比较明显。M50可以深入挖掘年轻人需求,提供能够彰显M50品牌文化的艺术产品,不仅包括书包、油笔、书签、配饰等,还可以包括价格适中的床单、厨具、餐具等家具用品,让艺术产品不仅活跃在艺术业内人士身边,还要走入人类生活起居。同时,M50艺术产品销售渠道应该更加广泛,不但在线上提供产品信息、线下提供产品体验,还可以与著名文具生产厂家、创意产品生产厂家联系,将艺术产品真正推入市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

4、服务全体社会,打造M50品牌公益化形象

M50品牌文化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品牌文化,并非高屋建瓴、甚至高不可攀。为此,M50不但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完善推广艺术、提供艺术平台的职能,还要努力营造社会化、百姓化形象,在这一方面,M50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艺术平台,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打造公益化品牌形象。

比如,M50可以在某艺术院校开展资助活动,为优秀艺术类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支持他们的艺术事业发展:同时,M50可以在大型活动中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实习或参与组织工作,以此让M50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市场感召力。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M50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M50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已有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话剧演出、主题歌曲等等,但是推广活动大多是分散的,没有主线。因此,建议M50将现有的推广活动精炼、整合,形成以季度为阶段的品牌活动主线,比如第一季度开展DIY创造艺术系列活动,第二季度开展品牌歌曲戏剧活动,第三季度开展公益平台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大型画廊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品牌推广活动的整体性,还为品牌广告和市场形象提供了更好的素材,让新老消费者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6、采取新媒体手段,全方位传播M50品牌文化及形象

M50品牌文化推广不但要通过实地店的方式,还要借力互联网新媒体手段。现在M50旗下吾灵网站活跃性一般,网站信息更新频率不高,网站活动邀约力度不强。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应用,完善网站建设,加强页面更新速度,增强活动倡导和邀请力度;同时,要对以往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更好的推广品牌形象。除互联网之外,M50还可以作为赞助商加盟一些时下流行活动,比如滑板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绘画创作大赛等,以冠名的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并以大型活动为平台,宣传M50品牌理念,全方面传播品牌文化。

五、总结

M50艺术产业园在种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沉淀,因此,为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有关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研究还丞待进一步拓展。

弘扬铁军文化_塑造品牌女工 篇4

——盐城市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陈 卫 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对女性的思想、心理、文化和技能带来极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对于积极引导女职工创新理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精神状态、职业习惯,增强来自社会和生活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塑造现代职业女性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江苏省盐城市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成功实践,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女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盐城市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

江苏省盐城市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建立革命根据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铸就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战争年代,英勇的新四军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铁军精神”,留下了许多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铁军精神,正在演绎成盐城精神和时代精神。近年来,我们围绕“发挥优势、服务发展、创建特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铁军精神”为引领,以“双争”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激发广大女职工人人争做新时代品牌女工,形成了本地的特色亮点。

(一)在精神层面上,挖掘“铁军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为塑造新时代品牌女工准确定位。

一是准确把握两者关系,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如果说“铁军文化”体现的是传统精神,那么,品牌意识则是现代意识。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就是要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弘扬“铁军文化”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现代品牌意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创产品“品牌”的重要性,“品牌”决定企业的成败,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巨大的资产,成功的企业,每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品牌”。打造品牌企业,首先要打造品牌员工。这就使每一个员工找到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目标,把自己这个品牌做响做亮。品牌体现了个性,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体现品牌的价值。这就需要每一个员工不断自我完善,而“铁军文化”体现了团队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也就是将自我发展与集体发展、企业发展、地方发展、时代发展相融合。

二是找准两者结合点,为塑造新时代品牌女工准确定位。当年铁军战士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创造辉煌战绩,再看今日盐城仍属欠发达地区,引导女职工以铁军精神为典范,为盐城后发先至、超常规发展奋力拼搏,意义非同寻常。我们着重汲取“铁军文化”中的四种意识,塑造品牌女工。一是汲取先锋意识,引导女职工争做思想道德、社会文明的先锋,争当技术创新、岗位创优的标兵。二是汲取守纪意识,塑造遵纪守法、顾全大局的女工形象。三是汲取乐观意识,塑造不畏困难、健康快乐的女工形象。四是汲取团结意识,塑造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女工团队。

(二)在操作层面上,切实为弘扬“铁军文化”、塑造新时代品牌女工提供各项保障。

1、组织保障。一是全市从市总到各产业工委到各基层企事业单位都建立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实施、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定

期研究问题。二是将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纳入女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作战指挥部遗址泰山庙作为全市职工德育基地,聘请新四军老战士原纪念馆老馆长熊涵东、作战英雄吴干等人为全市职工德育讲师。三是利用街道社区、乡镇以及行业等中间层次工会组织着力向各种新经济组织推进,形成覆盖全市、体系健全、灵活多样、作用显著的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组织网络。

2、机制保障。着力完善以下三大机制:一是“铁军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机制。利用行业特点、企业优势进行品牌女工塑造。以“铁军文化”为熏陶,开展各种形式的女职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造就德才兼备的女职工队伍。二是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根据全市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目标与规划,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建立女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将品牌女工工程实施状况作记录,并将此纳入工会工作考核细则,从经费保障到具体实施都进行考核。三是激励与表彰机制。既要重奖女职工,也重奖搞好女职工教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着力在“引”、“树”、“推”三字下功夫。即以奖励政策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助推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做好“推”字文章。将成绩优异的女职工纳入各层人才库,重点培养;大力推广做好该项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经验。

3、载体保障。一是以“双争”活动为总抓手,将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与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创建“工人先锋号”、“六小”技术创新活动、安康工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企业民主管理活动、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等互相渗透,共同推进。二是不断创新现有载体,推出适合女职工特点的活动。例如开展全市女职工权益保护知识竞赛,在广大女职工掀起学法用法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热潮。三是开展全市性活动与行业企业活

动相结合。例如以“享读书快乐,做智慧女工”为主题,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全市女职工读书活动,动员企业同时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为选树各类女职工先进典型搭建平台,从而推出在本企业、本行业乃至全市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员工。

(三)在发展层面上,注意与时俱进弘扬“铁军文化”,沿海开发成为塑造品牌女工的新元素。

1、大幅倾斜。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滩涂湿地。抓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对盐城的发展至关重要。加上盐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后,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时,我们注意在培训内容、培训资金、培训力度等方面,向沿海开发倾斜,激发广大女职工主动抢抓机遇,为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聪明才智。例如开展“发扬铁军精神,策应沿海开发”大讨论、“弘扬铁军精神,投身沿海开发,建设美好盐城”主题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举办“小发明小创造”讲座,收集盐城500例创新女能手事迹,编印成“职工素质提升”教材,启迪更多的女职工岗位创新创优。对沿海开发急需的行业工种,进行重点培训,以输送大批对口的岗位人才。

2、大胆创新。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做到“五结合”,即工会与社会结合、企业与院校联合,现代远程与传统面授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结合,岗位培训与岗位竞赛结合。将“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建设与的市总干校、周末学校等互补,将学历提高、技术等级认证与综合素质提高相融,积极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的女职工群体。二是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在女劳模、女职工“五一劳动奖章(奖)”和“五一巾帼标兵(岗)”评

选中突出为沿海开发做出贡献的一线工人、立足岗位创新创优的人才、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能手的破格提拔。例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质检部分析员殷禹,工作仅四年就当选为全国女劳模,就是因为在平凡的工作上钻研业务、技术超群,06在“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上荣获理论、操作、个人三项全能和3个二等奖,07年在盐城市“万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化学检验工第一名。08年被评为“省五一巾帼标兵”、“省五一创新能手”,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当选为“全国劳模”。盐城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学质检员赵敏,立足岗位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总结出“安全维护检验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企业净创500多万元经济效益,攻关取得“废酸环保”技术发明成果,每年可节约成本200万元。07年被评为“盐城市职工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08年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能手”,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当选

3、大力宣传。我们重抓三条: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企业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和传媒宣传;二是自编书籍,大力宣传在推进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素质提升相关知识;三是广开渠道,加速女职工通讯员队伍成长。多措并举,为策应沿海开发,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和品牌女工团队吹响号角。在《盐阜大众报》开辟工会之窗,职工发表专题报道300多篇;在盐城广播电台开设《女职工天地》专栏,播出女职工稿件近70期;在盐城电视台开辟《巾帼风采》栏目,系列报道“双争”活动先进典型;在《盐阜大众报》推出整版专栏,报道女劳模、优秀女职工、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市总将盐城百例创新创业女明星事迹、女企业家与女职工共谋发展共克时艰事迹等分别编辑 为“全国劳模”。

成书,印发《女职工代表手册》、《专项集体合同手册》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加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实践证明,我们以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来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找准了地方特色优势,选对了女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举措,女职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才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基层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上手;二是企业对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教育活动的阵地设施不健全;三是组织工作的程度不高,开展活动的创新思路、方法还不多;四是部分女职工自我提升的激情、活力还不高,综合素质提升进步不快等。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健全机制,创造特色,以项目化把这项工程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确保“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三、新时期“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着力点

不断提升企业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既能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反映了女职工要学习,求发展的迫切愿望,符合她们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提升女职工素质要从社会努力、客观环境、外部条件和人的主观努力等几方面着手:

1、克服心理障碍与提高心理素质相结合。十分重视女职工的心理卫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女职工转变头脑中的传统观念,让其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危害,从主观上努力克服,同时及时为女职工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2、加快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学习相结合。女职工本身的思想

观念必须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学习与生存紧密挂起钩来,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尽快掌握新技能、新知识,适应竞争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3、职业道德教育与实施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女职工实施专门的系统教育,引导女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把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营造成才氛围与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建立女职工岗位成才的有效机制,制定激励措施,提供学习锻炼机会,鼓励女职工学文化、学技能,在提拔用人问题上,适当考虑女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运用载体教育与强化岗位技能相结合。从新形势要求出发,继续深入开展“女职工(巾帼)文明示范岗”和争创“十佳”竞赛活动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拓宽活动领域,突出活动重点,强化岗位技能,提高技能素养,适应发展需要。

三、新阶段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新载体 各级工会组织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列入到各单位的整体工作之中,与各单位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相联,精心制定规划,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管理,使工会女职工组织在全面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焕发新的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强化宣传,全力营造浓烈氛围。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各种富有时代感和女职工特色的活动载体,调动女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保证,扎扎实实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大力宣传,培育典型。加大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宣传力度,介绍实施女职工素质

工程的相关情况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知识,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激发女职工的学习热情,调动女职工参与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的创新发展。

(二)完善机制,有力保障顺利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走出阶段性、活动型和运动式,才能确保实效和持之以恒。关键要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自转机制、常态运行机制。一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将“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各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才资源开发部署之中,学会借势,充分利用和整合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现有的教育资源,组建“女职工素质教育讲师团”,切实帮助职工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使“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现社会化。二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技术等级上档次、文化程度有提高的女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女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的积极性。按照工作项目化的要求,对这项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将这项工程作为品牌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表彰,并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把考评结果作为先进评比和奖励的重要依据,确保这项工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职工培训计划,提取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教育培训经费,用于职工培训。其中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应不少于职工教育经费的50%,并将职业技能培训和经费规定纳入职代会、厂务公开和集体合同内容,从制度上确保职工培训权利的落实。

(三)有的放矢,大力构筑有效载体。围绕提高女职工思想

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总结 篇5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县民政局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的通知精神,2013学,我们王马小天鹅幼儿园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狠抓落实”的原则,以塑造品牌,服务社会为目标,规范办园行为,以建章立制、安全管理为重点,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园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奋力进取、努力钻研,使我园的保教保育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园的发展历程中,也是令人难忘和值得自豪的一年。一年来,我园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保教质量更趋完善,社会声誉稳步提高。为了不断地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一年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园现有幼儿243人,开设、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共8个班,其中小班3个,中班4个,大班1个。共有教职员工12人,其中教师8人,保育员2人,炊事员1人,门卫1人。幼儿园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大、小型玩具数套,有办公室、教室(8间)、睡室、舞蹈室、厨房、门卫室、教室宿舍、储藏室、门卫室、卫生间等,影音设备、消毒设备等一应俱全,有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面积1050平方米。

二、明确办园方向,强化内部管理

本中,我园继续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和幼教两个法规,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幼儿园内部改革,使幼儿园各项工作尽显特色,求得发展。根据市教育局、中心小学的工作精神和要求,强化“依法治教”观念,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更新教育观念,探索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开展有效实用的教研活动,认真细致地做好家长工作,美化园内环境,添置幼儿玩具,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提高办园质量。

我园进一步规范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努力优化幼儿园常规管理,坚持实施层层管理的组织网络。我与班子各成员之间切实做到通力协作、扎实高效,并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常抓不懈,充分调动起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三、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一学年来,我园坚持以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幼教改革,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素质教育工程。各班在实施基础课程的同时,还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开展了我园特色的兴趣培养。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各组制定了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实施,保质保量,重视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另外,我们还认真开展了“秋季韵律操比赛”、“六一金色童年、快乐你我”文艺汇演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始终面向全体,给每位孩子有自我表现、获得成功的均等机会,使孩子们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个性得到了良好发展。特别是“六一”文艺汇演,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密切家园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本中,我园进一步密切了家园联系,发挥了家长作用,提高了教育的合力。本中,我园分别于2013年5月、11月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其中也特别对我园的幼儿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卫生保健知识等进行了宣讲。通过家长会,开拓了家长的视野,增进了他们对幼儿园的了解,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本中,我园定期更换幼儿园的宣传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由各班老师定期更换家长园地,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的重大活动,教育内容,交流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并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长积极参与。同时,各班灵活采用家访,家长联系册,家长接送孩子时间等,针对不同家长个性与家长进行“个性化”交流,多渠道争取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本中,我们继续执行了定期学习制度,进行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学习,使保育员明确一切为孩子的工作宗旨以及幼儿园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与内容,逐步增强责任感和光荣感。同时,帮助她们掌握基本的幼儿保健理论知识:如幼儿易患的季节性流行病;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进餐、午睡管理中的保育工作等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保育员工作琐碎而又繁杂。为了使保育员明确工作任务,克服忙乱现象,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一日保育工作常规,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程序。保育员不仅仅要搞好清洁卫生和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还积极配合老师组织好教育活动,并在一日活动中随时注意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我们依照所制定的“一日活动保育工作细则”,组织保育员学习并实施。如让保育员带午睡,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等等。这样不仅促进了保教结合,而且锻炼、提高了保育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本中,我们严格执行幼教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依据我园实际,逐步完善了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建齐了各种薄册和幼儿健康档案,并认真记载和评析。教师每天坚持晨午检,把好入园关,对患病幼儿加强观察和日常护理,并及时记录。每天全天候了解幼儿健康状况,督促保育人员做好毛巾,桌椅,茶杯,玩具等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并负责检查室内外卫生,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认真做好膳食管理,提前一周制订好幼儿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保证幼儿的生长需要。定期召开伙委会会议,广泛听取家长对幼儿的膳食的意见,同时,加强卫生保健用品的管理,购置的药品,用品有登记,有使用记录,保证卫生保健用品的供给,促进全园卫生保健工作迈上新台阶。一年来,我园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结一学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自主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还不够,部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强;游戏活动的质量还不算高,创新性还不强;教师主动开展教科研的意识还不够等等„„但我们坚信:在我园不断地总结与进取之中,我们全园教职工将继往开来,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面貌、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再创一流佳绩!

三原县独李镇王马小天鹅幼儿园

品牌提炼与文化塑造 篇6

那么什么是品牌意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时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从消费者心理解读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做品牌就是强化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品牌商品时产生什么意识,它能代表什么品位、什么偏好、什么档次、什么身份。简单地说品牌就是一个符号,企业必须赋予这个符号以内涵,令消费者有归属感,这就是我想要的,而不是做表面文章。上述观点还有一点是需要补充的,就是品牌意义是由消费者的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品牌成功与否取决于品牌所提供的价值能否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基于这一观点目前品牌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对消费者需求缺乏了解,没有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

中国许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中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认识,如今后是80后、90后消费者为品牌消费主体,经营者对此又了解多少。所以造成企业的品牌定位与企业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规划品牌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没能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发展失位与错位,导致企业的品牌价值成长缓慢,企业发展受挫。

问题二,有效品牌价值提升思路与方法不明确,很难走出同质化竞争误区

由于缺乏对消费者的分析,同质化竞争就会长期存在,这就是造成目前中国市场许多相近产品供过于求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有关部委曾对600种主要消费品进行过调查,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服装、食品、日化、办公等多个行业,结果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

问题三,品牌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盲目仿效与跟随西方模式

西方企业的品牌管理模式是在数百年的品牌运营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每个国家的品牌都有鲜明的国家和地域特色,同时优秀的品牌都有文化基因,并植根于国家的人文地理、社会文化和民族个性思维中。今天许多中国企业不是从自身特点出发,一味的学习和模仿西方企业的品牌建设模式,缺乏具有中国企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品牌建设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对困境中的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可能有一定的启发与参考意义。

策略一:准确品牌定位,只为目标客户服务

品牌价值提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概念,建立只为部分人服务的理念。对于企业来说,你的产品并不是卖给所有的人,而是仅限于本企业所选定的目标客户(即要服务的那部分小众)。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这部分人的深层次需求,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做好他们的工作,并根据目标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来确定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从而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形成鲜明的品牌定位。

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仅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家电行业为例,从市场上的情况来看就很难说清楚甲品牌与乙品牌有什么不同,企业基本上都没有目标客户群的概念,没有品牌定位的概念,产品也是大同小异。如何让消费者想买某一类产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某产品的品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想办法把企业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植入消费者的长期记忆中,令他们挥之不去,将来一旦有需求,马上想到了某某品牌的特征。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未来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才能赚到品牌的钱。否则企业的广告一停,销量就会下滑。

品牌提炼与文化塑造 篇7

基于大量的文献收集整理和实地调查, 确立生态人文因素、现场因素、主题因素、赛事运作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的主要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 简化它们的复杂关系, 总结出整个影响因素体系。

1.1 主题因素

一项节庆赛事活动蕴含怎样的精神文化, 具有何种性质是由赛事的主题因素决定的。赛事活动内容、知名度、举行时间、规模等因子构成节庆赛事活动的主题因素。由于不同的群体所具有价值观不同,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特定主题的节庆赛事活动, 因此节庆赛事活动的主题直接影响人们的参与性。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节庆赛事活动一般都要经过长时间知名度积累, 节庆赛事活动举办的时间、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三者应该成正相关。例如, 青海省依托贵德县黄河旅游文化节, 已经成功打造了强渡黄河挑战赛和国际攀岩挑战赛两项品牌节庆赛事活动, 随着每年一次的节庆赛事活动, 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节庆赛事活动举行的时间是影响主体因素的重要因子。在节庆赛事举办的时间点上应选择假日期间, 可以增加参与人数, 扩大节庆规模。节庆赛事活动应尽可能控制在5-7天, 时间太短, 那么游客就不能在本地区停留时间过长, 相应的消费就少, 产生的效益有限[1]。如果赛事时间太久, 会让大家产生厌倦感, 而且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对本地居民生活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节庆活动的品牌效应与节庆赛事活动规模有重要的关系, 规模大的节庆赛事活动更能吸引游客, 带动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 经济效益也应越持久。

1.2 生态人文资源因素

良好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也是节庆赛事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依托良好区域生态环境, 深挖人文历史资源, 突出区域特色, 构建特色品牌, 促进区域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自然生态资源的丰度和独特性决定了节庆赛事活动的主题和特点,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树立节庆赛事活动良好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节庆赛事人文资源的丰度和独特性对异地游客来说是稀缺品种, 这是吸引他们动力因素, 同时也凝聚本区域人们的文化优越性与自豪感。充分剖析节庆赛事活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历史特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是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1.3 现场因素

节庆赛事活动的欣赏性、参与性、门票价格、各种商品及服务等环节都属于节庆赛事现场因素, 它是游客认识、了解、接触赛事的直接体现。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是赛事的欣赏性, 这也是节庆赛事活动带动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比如各种文艺表演、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的竞演、竞技赛事活动举办、物产展示等都是以观赏性为主的节庆活动项目, 选手、队伍的不断变化也促使游客不断重游观看比赛。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康先生 (1931—1997) 被誉为中国旅游地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在旅游行为层次理论中阐述:仅仅具有观赏性的旅游项目是初级的、浅层次的, 而具有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是高级别、高层次的。因此, 参与性是举办节庆赛事活动关键因素, 赛事项目设计必须注重参与性。门票价格应该与节庆赛事活动规模、特色相符合。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 门票的价格不应太高, 甚至可以免费, 可以通过各种商品、餐饮、住行等服务项目及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上保障赛事的效益。节庆赛事的商品的设计开发不但给赛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反映赛事文化特色, 记录比赛精彩瞬间, 给观众带来永久的回忆[3]。当然优质的服务会给观众回忆增加正能量, 劣质的服务直接影响赛事的品牌效应, 给节庆赛事活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毕竟赛事活动也是体验性的消费活动, 游客的最直接的感知首先是从服务开始的[4]。

1.4 赛事运作因素

节庆赛事活动运作因素需要举办者具有专业化的水平、有力的宣传概念、促销理念及创新意识。赛事运作直接影响节庆赛事活动的内容、形式与主题模式。在节庆赛事活动举办上优秀的具有专业化的策划者会根据不同的观众、场地条件、人文环境及经济状况等因素, 设计不同的思路、理念, 使节庆赛事活动按照既定目标有序开展。赛事运作的前期工作必须构思好营销理念及策略,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赛事进行的各种宣传、包装和促销。目前节庆活动中出现很多概念雷同, 形式单一, 风格陈旧的赛事活动, 观众也出现疲倦感, 很难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外地旅游者, 这就要求赛事运作者加大创新力度, 满足人求新、求异心理, 吸引人气打造品牌。

1.5 外部环境因素

城市形象、经济水平、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及安全保障等因子构成了影响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是客观条件,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主体的选择, 这个主体包括举办者及游客。因此外部环境因素对活动的有序开展与品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文化氛围、生态景观等都展现了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交通状况与经济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 赛事场地、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同样, 赛事活动顺利开展也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对接的直接体现就是生态体育旅游[5]。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是宿迁打造生态体育城市, 发展生态体育旅游集中体现, 融合体育、经济、旅游、文化各个方面, 安全保障系统尤为重要, 也尤其繁琐。加强安全保障, 对节庆赛事活动的场地安全、饮食安全及人身财物安全等各方面严格控制。

2 各因素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 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分析影响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5大因素及18个子因素, 然后把18个子因素成对比较, 设计好问卷, 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其次, 由专家打分。把设计好的问卷通过电子信箱发给专家或访谈, 由专家来打分。再次, 回收问卷, 对有效问卷完成数理分析。最后确定各因素影响力数值[6]。

2.1 建立评价模型树

建立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树, 最终目标是明确各因素的影响力大小, 有效地评价各因素影响力, 这也是评价模型树顶层目标。中间一层是由生态人文因素、现场因素、主题因素、赛事运作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构成。模型树最后一层是中间一层5大因素细分的18 (R1-R18) 个子因素, 见图1。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 是通过专家在每两个影响因素间分别比较判断进行的。具体量化标准见表1。

对专家打分问卷回收, 分析各影响因素间重要性比较分值, 构建矩阵, 通过最新spss19.0专业数据分析软件, 进行矩阵分析。经过一致性检验, CR<0.1, 说明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矩阵表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最后算出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 (见表2) 。

2.3 各因素影响力比较分析

具体数理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 可以看到:生态人文因素是影响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主要因素, 在各个因素中影响力最大, 比值为0.3999, 说明宿迁市构建生态体育城市与开发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 打造品牌节庆赛事的一致性, 充分展现宿迁生态人文资源丰度和独特性;节庆赛事活动主题因素仅次于生态人文因素, 比值为0.3436, 龙舟、举鼎、自行车、小轮车等西楚文化节庆赛事主题鲜明与绿色生态的当地特色一致, 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节庆赛事现场因素影响力权重值为0.1522, 它是游客认识、了解、接触赛事的直接体现, 在其子因素中参与性和观赏性所占比重较大, 分别为0.0622、0.0503;赛事运作因素影响力比值为0.0534,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力比值为0.0519, 二者在5大因素中影响力相对靠后。

在18个子因素中, 权重值在0.03以下的有现场因素中的举办时间、门票价格、商品、相关服务等子因素, 赛事运作因素中的宣传促销力度、创新意识等子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中的城市形象、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和安全保障系统等子因素, 共10项, 影响力总和为0.1336, 对节庆赛事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权重值在0.03-0.100之间的有专业化运作水平 (0.0301) 、节庆赛事活动的可参与性 (0.0622) 、节庆赛事活动的规模 (0.0440) 、节庆赛事活动的观赏性 (0.0503) 和知名度 (0.0801) 等5项, 影响力权重值总和为0.2667;权重值超过0.1的共有3项, 分别是人文资源丰度和独特性 (0.1985) 、自然生态资源丰度和独特性 (0.2014) 和主题内容 (0.1998) , 它们占总影响力的59.97%, 是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赛事开发与品牌塑造最主要的影响子因素。

3 主要影响因素评价

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应明确强势影响因素及弱势影响因素, 集中优势, 有的放矢, 加快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的步伐。

3.1 构建生态体育城市, 以生态、人文类为主题的节庆赛事活动作为开发重点

宿迁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悠久醇厚的文化底蕴和新兴城市的盎然生机, 这些对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体育后, 现在迎来生态体育, 生态体育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生态体育是人们生活的理念的一种改变, 和谐、关爱、健康融合在人们体育活动中, 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的呵护。宿迁的生态条件可以这样形容“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苏北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最大氧吧”[5]。宿迁市充分考虑自身优越的生态环境, 提出构建“生态体育城市”的目标。

节庆赛事活动的主题因素影响力仅次于节庆所依托的自然生态资源因素, 并且与人文资源的影响因素相当。主题与其依托的自然生态人文的组合模式, 是节庆赛事活动品牌赛事塑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如西楚龙舟、霸王举鼎等赛事的开发, 确立生态、人文体育的主题后, 是在充分考虑宿迁生态环境资源, 人文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精心开发的赛事,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3.2 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 打造水域类的节庆品牌赛事

宿迁被誉“江苏的一块净土, 江苏的天然氧吧”[8], 新晋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贯穿境内, 古黄河、骆马湖、洪泽湖镶嵌其中。可为节庆赛事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场地及背景, “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的水域类生态体育特色比较突出。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中国宿迁骆马湖生态四项公开赛已成为本区域最具特色的水域类生态体育运动, 这些正成为西楚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的品牌赛事。

3.3 建立体育产业与节庆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 构建良好的节庆赛事市场

虽然现场因素、赛事运作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是节庆赛事市场中就蕴含了这三类影响因素的因子, 因此, 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必须建立体育产业与节庆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 构建良好的节庆赛事市场。首先, 需要政策的支持, 使两年一度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开展的体育赛事成为成为宿迁市体育市场的重点赛事。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也可带动宿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其次, 要加强节庆赛事市场体系建设。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的载体就是赛事市场, 不以市场为导向, 不适应的市场发展需要, 就不能为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打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再次, 大力发展体育中介市场, 完善体育中介服务体系。在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赛事市场中, 发挥好体育中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9]。

参考文献

[1]董欣.冰雪节庆体育活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1:25-27.

[2]Mike Weed, Chris Bull著;戴光全等译.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36-38.

[3]张彬彬, 城市事件旅游策划与地域差异[A].见:徐红罡, Alan A.Lew主编.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C] (2003年11月28日至30日, 湖北省宜昌市“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25-32.

[4]约翰·艾伦Allen, Johnny等著, 王增东, 杨磊译.大型活动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6-44.

[5]马大慧, 王露璐等.苏北运河水域生态体育旅游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02:86-90.

[6]郭玉晓.节庆活动的品牌塑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一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发展生态体育、构建生态体育城市[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82/n2832/n41293/n4829886/index.html, 2014, 08.

[8]百度百科——宿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769.htmfr=ala ddin, 2014, 08.

塑造美术品牌襄助“文化青岛” 篇8

2010年10月16日,“青岛画院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我与我的同事贺中祥、王伟、初剑、戴淑娟、范国强、宋文京、于晓君、李延智、孙春龙、王志东等11位在职画家的70余件作品,涉及国画、西画和书法,题材各异,追求有别,创作者的年龄也从50年代到80年代,呈现出不同年龄和多元艺术的特色,向首都美术界呈现了青岛画院的整体艺术面貌和创作实力。

青岛画院作为美术书法创作研究的专业机构,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最早的画院之一,现有11位在职画家。隋易夫、宋新涛、刘文泉、陈国贵、赵建成先后担任过青岛画院的院长,为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留下了优良的传统。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我作为现任院长,如何促进青岛画院的创新发展,建立新的机制,促进人才和艺术精品的不断涌现;如何塑造青岛画院在“文化青岛”建设中的品牌意义,把画院打造成一张亮丽的青岛“文化名片”;如何在日趋多元发展的当代美术格局中,凸显画院在美术界的“青岛特色”,不断提升青岛画院在全国的形象和地位等等,都是应当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学术推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每个人专门设立了的创作室,尽量减少事务性工作的干扰,保证充足的工作时间投入创作,为画家们的创作提供必要条件和良好的环境。现在大家只要没有重要的交流活动,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画室搞创作、搞研究,大家还经常一起切磋、观摩、交流,形成了浓厚的艺术交流氛围。尤其年轻画家,为了这次展览,经常创作到很晚,达到了“忘我”的状态。我们还鼓励画家树立精英意识,立足青岛,扎根生活,继承传统,关注当代,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把握艺术动向,努力出作品、出成果,在全国争先创优,“创作”意识已经成为我院比较明显的特点。近年来,我院的书画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刻苦钻研,苦练内功,逐渐形成极为鲜明的地域艺术风格,作品频繁入选参加全国美展和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等重要展览,并有多人多次获奖,成为汇聚岛城优秀美术人才的艺术高地,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美术界争得了荣誉。我院还注重开展交流采风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开展两三次与全国各地画院的横向交流。近年来与杭州、苏州、桂林、开封等画院开展艺术交流活动,还先后组织艺术家赴四川、贵州、河南、新疆、西藏、湖南开展考察和采风写生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创作水平的提高。

青岛作为一座处于对外开放前沿的国际化都市,是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目前,青岛画院在硬件上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在业务上具备了高水准的专业团队,在人员上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可以说迎来了还原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我们将努力担当起传承青岛美术发展的重任,努力打造画院创作的“青岛特色”,把青岛画院发展成为展现青岛海洋文化独特魅力的窗口。我们愿与青岛美术界的同仁们一道,为发展青岛美术事业的做出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转正综合考察材料下一篇:初一家委会成员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