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个性塑造(共8篇)
品牌个性塑造 篇1
品牌个性塑造
一、品牌个性的内涵
品牌个性,就是指品牌中能够凸显竞争优势、展现品牌独特魅力的性格特征,是品牌形象中最能体现差异、最激进活跃的部分,也是品牌形象中最具价值、无法模仿替代的部分。
品牌个性是一个品牌最有价值的东西,它是最不易被竞争品牌模仿的“法宝”,它也是品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正如广告大师奥格威所说:“最终决定品牌的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本身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
在今天这个性格张扬的时代追求、突出和发展品牌个性具有特征的价值和意义。
二、品牌个性的视觉诉求方法
1、个性用色
一种方法是,与竞争品牌形成对照,往往在色彩配色上选用的是与之对开的颜色,令消费者很容易区别开来。
另一种就是索性大胆的尝试超脱行业用色规律的配色方案。色彩方案独具匠心、出任意料,极富魅力的色彩令人过目难忘。
2、动态标志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标志只有一款,并且在标志的应用环节使用十分严格,不可对标志的形态、结构、色彩做任何随意的变更。但现在,在个别定位独特品牌中,一些极富才华的设计师创造了一种动态的标志,即标志形态不只一个,而是一组、一套。有时,是以一个标志形态为主,进而延伸出若干个与之配套,又相区别的标志。使用时,以主标志为主打,其余的标志的使用类似于辅助图形。通过丰富造型,来补充标志符号建立的品牌形象,使其意义更完整、更易识别、更具表现的幅度与深度、更具鲜明的个性。
3、品牌角色
市场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实际上都是对他感兴趣的产品的一次“角色体验”。“角色营销”成为当前十分时髦的一种销售手段。“品牌角色”的出现是对消费心理深度挖掘的结果。“品牌角色”的出现是对消费心理深度挖掘的结果。
品牌角色常常是某个亲和力强、个性鲜明的拟人化的造型,或生动活泼、或酷感十足。同标志物一起,品牌角色也是品牌的识别符号,甚至,在某些案中品牌角色超越了标志的权威地位,成为某个案中品牌角色超越了标志的权威地位,成为某个产品的象征物。
两相比较,品牌标志物是将品牌的优质特征进行放大,充分讨好受众心理,个性张扬,惹人喜爱。而品牌标志因需要照顾品牌的。
品牌个性塑造 篇2
一、色彩在品牌个性塑造中的重要性
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 是情感与文化的象征, 从而使得产品具有生命力。色彩在市场的传达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通过传送讯息, 从而塑造品牌个性、提升品牌形象, 同时对市场的拉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品牌都证明, 个性的色彩, 独特的色彩, 已成为它们企业品牌的另一种宣传语言。苹果公司是较成功的案例, 苹果公司打造iMac品牌十分讲究创新, 它改变以前业界流行的黑、白、灰机械无彩色, 以充满活力五彩缤纷的外壳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很快就赢得市场。色彩使得品牌经营有了突破, 这也是源于色彩这一要素, 可以有效地建立品牌形象识别。每一种颜色都是代表不同的设计语言, 从而表现产品有了不同的性格。色彩与色彩的搭配能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色彩独特, 勇于创新, 才能烘托主题, 美化产品, 表现独特的个性, 便于消费者识别商品, 最终在很大的程度上为企业的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色彩在品牌个性塑造中的运用
在现代社会中, 各种商铺的品牌宣传以广告向目标客户传递信息, 色彩是“眼睛的诱饵”, 每一个色彩要素在设计中显现自己的特性的同时, 它使人产生注意力, 有助于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认识、联想。下面以平面广告为例, 来展现色彩在品牌个性的塑造中的运用。
1. 突出特征
图1-1中的平面广告中, 圣诞老人的红袍、麦当劳暖意十足的平面广告。美妙的色彩使每一张平面广告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这也就表明色彩也能够很好的表现平面广告自身像商业性的、文化性的、公益性等属性特征。同样是红色的使用, 圣诞老人的红袍, 是一种特定色彩的突出, 有让人觉得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品牌的成长阶段也就体现出消费者的一个体验阶段, 麦当劳也用红色是为了表现新店开业的吉庆意义, 突出麦当劳特定的服务价值理念。
因此, 平面广告设计的根本是运用视觉形象语言传达信息内容, 这是基于品牌形象稳定传播的需要, 色彩表现也要放到这一原则之上进行考虑。根据平面广告设计内容特征, 并运用与其主题特征相符的色彩进行表现, 突出这个内容与其它平面广告内容的不同特性, 抓住观众的情感, 使观众在接触到平面广告的第一眼, 就能够被平面广告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 诱发对平面广告信息阅读的欲望。
2. 夸张幽默的色彩观念
夸张幽默的色彩观念与造型的夸张幽默的创作理念有相同的地方, 都是为了突出平面广告设计内容中的“主角”, 以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娱乐的心理需求。使得右图画面中的造型更具有视觉的冲击性 (图4-2) 。左图中女性的脸被夸张地用各种色彩遮掩, 并用绘制的嘴与女性的嘴部进行了置换, 通过艺术加工, 变换成与真实事物相悖或是更加鲜艳的色彩。以造成视觉效果似是而非的奇特境界, 使观者感到匪夷所思, 产生更多的联想。
3. 象征意义
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色彩独有的特点。在人类生活实践中, 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与人类文化相关的。“睹色思事, 见色生情”, 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赋予作品新的寓意, 通常能引发出人们的情感共鸣。人们赋予了色彩诸多的含义。如, 人们认为鲜血是生命的色彩, 红色带有坚毅性的意义, 蓝色是深邃的, 沉寂的, 稳健的等等。因此, 根据人类所共同理解的色彩象征意义, 进行平面广告设计色彩运用的基础, 能够使观者在很快的时间内理解平面广告内容的内涵和创作意图。
例如, 我们通常认为梨子的色彩是黄色。但是, 在艺术色彩表现中, 为了表达特定的效果, 会采取逆向的思维方式, 运用蓝色、或是其它非常规色彩表现梨子, 想到梨子就是黄色, 但是如果想要在色彩中融入创意, 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特定视觉效果, 因为改变梨子的固有黄色, 使得消费者第一心理反映就是颜色不对。假如这样色彩的梨子运用在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海报设计中, 那么, 色彩与创意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它会让观众想到梨子是否受到某种恶劣条件的影响, 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基因突变, 变异不能吃的食物。因此, 起到了警示人们的作用, 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也是色彩的效果。
因此, 色彩是极具价值的, 它对我们表达思想、情趣、爱好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艺术表现, 色彩与创意均来自于自然, 平面广告设计色彩表现都应当建立在反映客观现实生活, 合理的运用色彩知识, 艺术的再现生活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 (韩) I.R.I色彩研究所著, 李明吉, 安文哲译.色彩设计师营销密码[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2]石磊.巧用色彩语言塑造品牌形象[J].美术大观.2009 (08)
[3]赵俊杰.色彩在品牌传播中的情感传达[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 (02)
品牌个性塑造 篇3
关键词:品牌个性影响;品牌塑造;品牌建设
分类号:F713.55
品牌个性概念最初由Gardner和Levy提出,但一直以来,品牌个性影响特别是如何塑造品牌个性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直到1997年品牌理论专家 Aaker(1997,2000)运用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理论模型对品牌个性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开始,国内外众多学者才开始涉足品牌个性问题的研究。目前,品牌个性研究已经成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品牌个性在品牌营销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塑造品牌个性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1品牌个性在品牌营销中的影响
1.1品牌个性是产品持久差异化的真正根源
个性一词的原义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品牌个性则是指品牌人格化后所显现出来的能为消费者所感受到的独特性,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结果。
让消费者从完全同质的商品中持久地选择自己的产品,这需要产品具有品牌个性。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两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如果没有“永远的美国精神”与“下一站,渴望无限”这样充满个性的品牌内涵做支撑,让消费者仅仅从名称、标识以及口味上对两者做出区分并能持续地辨别这些差异,恐怕是很难的。喝过这两种饮料的人都知道,仅靠口感可能是无法辨别出二者的,真正体现两者差异的是它们所蕴涵的品牌个性。
其实,百事可乐在入市之初采取的是仿效策略,从口感、包装、宣传上都对可口可乐依样画瓢,注重的是品牌外在的建设,因而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挫折。其后,才确认了从品牌个性上彻底与可口可乐对抗的策略,即可口可乐是正宗、传统的代表,百事可乐就是新一代的选择。此后,百事可乐成功地做到了与可口可乐的差异化,从而开辟了一个受消费者认可的新市场。从此百事可乐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成为了唯一能叫板可口可乐的强势品牌。反观国内的一些可乐饮料,基本上没有在品牌个性的塑造上下工夫,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根本无法让消费者体会到其特色所在,失败不可避免。
1.2品牌个性是产品持久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可靠保证
一个没有品牌个性的产品,唯一能够引起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并导致消费行为的方法就是价格战。并不是说价格战不好,而是说如果商家除此之外就别无他法则是非常悲哀的。例如,中国彩电行业就是从大量竞争者涌现到价格屠刀祭出导致全行业亏损,这就是价格战的弊端的体现。而当看到日本、韩国的产品打着品牌个性的大旗畅行无阻时,中国企业才明白价格只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各种因素之一。当然,在国内多数家电厂家忙着磨亮自己的价格屠刀时,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反潮流者”,如海尔是其中的代表。为了维系品牌,海尔CEO张瑞敏明确提出:“海尔不打价格战,要打就打价值战。”一字之差,天地之隔。在别的商家靠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却无奈面对亏损局面时,海尔在以强调注重消费者的消费感受、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的品牌营销中取得了胜利。这无疑给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良好典范。
从以价格差异入手大打价格战弄得两败俱伤,到今天以建设品牌个性为品牌营销核心,中国的企业付出了高昂的学费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有具有品牌个性的产品才是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最持久、最可靠的法宝。
1.3品牌个性是获得消费者忠诚的重要法宝
没有个性的品牌就像一杯白开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不可能想得到消费者的厚爱和忠诚。品牌专家Agres和Dubitsky(2006)研究认为,现在没有哪一个奖项能有诺贝尔奖这么权威和受人仰慕,立志于学术研究的人都将获得诺贝尔奖引为毕生的荣耀。诺贝尔奖创立于1901年,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创立的。根据诺贝尔的遗愿,获奖人不受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就是成就的大小。评奖的全过程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在发表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有关评选的记录和候选人材料等,50年内都不得向外界公开。诺贝尔奖各颁奖机构都极为强调其严格的独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对评选结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应该说,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不惧怕外部任何压力、坚持自己原则的个性,使得诺贝尔奖成了目前最权威的奖项而受万人仰慕和推崇。反观国内市场,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各种奖项多如牛毛,但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少之有少。信守自己的原则,信守自己的承诺,给所有参与者一个稳定的心理感受,这就是品牌个性,通过它,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忠诚,从而赢得市场。
在各种危机的环境中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已经是企业高层里讨论得比较多问题之一。尽管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企业都希望让自己的品牌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而面对今天的世界,如何认识品牌意义,怎么去做品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是影响品牌建设的核心问题。目前最大的难点是找不到可以操作的方法和标准,其原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品牌观念与理论本身就存在很多的误区与不足。如果管理者对品牌的认识或理念不清晰,必然造成其品牌建设的行为模糊,随意做出来的品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塑造品牌个性,促进品牌价值提升
了解了品牌个性对消费者的影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塑造品牌个性。目前,我国在品牌个性塑造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消费者需求缺乏了解,没有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许多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中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认识。如今80后、90后消费者已成为品牌消费主体,经营者对此缺乏了解,这必然造成企业的品牌定位与企业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规划品牌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没能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发展失位与错位,导致企业的品牌价值成长缓慢,企业发展受挫。
nlc202309011413
二是提升品牌价值的思路与方法不明确,很难走出同质化竞争误区。由于缺乏对消费者的分析,找不到品牌价值所在,同质化竞争只能长期存在,这就是造成目前中国市场许多相近产品供过于求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有关部委曾对600种主要消费品进行过调查,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服装、食品、日化、办公等多个行业,结果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
三是品牌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盲目仿效与跟随西方模式。西方企业的品牌管理模式是在数百年的品牌运营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每个国家的品牌都有鲜明的国家和地域特色,同时优秀的品牌都有其文化基因,并植根于国家的人文地理、社会文化和民族个性思维中。今天许多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特点出发,而是一味地学习和模仿西方企业的品牌建设模式,缺乏具有中国企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品牌建设思路。针对上述问题,品牌个性的塑造,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持之以恒。
2.1把握需求,正确定位
要塑造品牌个性,首先要明确品牌的个性是什么。品牌个性其实就是品牌营销所针对的消费者的个性。中国有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商品都会与他们的自我认知(个性)相匹配。因此,发现并把握这样的需求对品牌营销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区分和把握,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细分。
市场定位是商家对目标消费者的选择,通过上述的市场细分,商家应该说对市场的组成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通过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细分市场,并生产相应的产品以满足上述细分市场,这样就实现了市场定位。需求把握、市场定位看似很容易,其实不然。在品牌营销中,市场定位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对某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认识不一定准确。也就是说,商家在把握消费者最本质、最内在的需求上存在着误差。既有受自我认识偏差、有限理性束缚作用的原因,也有调查手段是否科学的原因。二是对企业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过程中,也存在着被夸大或被缩小的情况。因此,在需求把握、市场定位这个步骤上,一方面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另一方面,持续跟进不断修正也是必要的。
2.2选择传媒,精确传播
通过需求把握和市场定位,商家应该已经明确通过何种传媒能够将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当然这些渠道和媒介绝对不是仅有的,各个渠道、媒介的覆盖程度、消费者的接触率、传播效率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合的传媒对商家同样非常重要。这里有几个原则必须引起注意。
一是依据品牌营销传播目标原则。如果商家在宣传一项新食品的初期,传播目标是让尝试该食品的人多多益善,那么确定传播目标时,就应拟定较大的接触率。二是依据传播活动目标的原则。传播活动目标是根据消费者购买活动过程和信息处理过程制订的,是影响拟定传播目标的最主要因素。例如,一个广告活动的目标是告诉微波炉的可能购买者不要怕放射线会泄漏的危险,那么传播信息必须是说理的,这时,传播目标就要着重在人均接触频率,而非接触率本身,因为我们希望微波炉的可能购买者增加接触次数。三是依据目标市场信息处理习惯的原则。如目标市场是老年人,他们处理和吸收信息时,一般喜欢或习惯于安静、悠闲的方式,如果老年营养品的广告选用过于热烈的电视画面,恐怕就有些不合时宜。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向着更高与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所谓更高,就是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所谓更深,就是需求越来越细化。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和传播媒介的精确选择,在坚守对消费者承诺的基础上,品牌个性也要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和新的形象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个性的追求。
2.3坚守承诺,持之以恒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一个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已基本确立,如果销售业绩或者市场反应与商家的预期一致,就需要坚守这个形象,也就是坚守对消费者的承诺。而在现实中,很多商家并不能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两点。
一是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商家在看到品牌入市初期取得的不错成绩后,觉得大功告成,思想开始麻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开始尽享成功的喜悦。这就导致服务态度开始下降、产品品质开始下降,并步入销售额下降与品质下降的恶性循环中,品牌倒塌不可避免。
二是以偏概全,失去个性。看到品牌入市初期取得的不错成绩后,商家的自信心开始膨胀,对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的认知出现偏差,开始涉足所谓更大的市场,追求所谓的“一体化”“多元化”,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出现矛盾和混淆,最后导致品牌的陨落。所以商家应该以市场为风向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自己对消费者的承诺,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能动摇。
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塑造品牌个性无疑是使商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高额利润的一把利器。通过品牌个性的塑造,会使品牌立得更稳、更长久。没有个性的品牌,无论花费怎样的巨资进行推广与传播,也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Aaker, D. A. (2000). Brand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aker, J. L. (1997). Dimensions of Brand Person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4, 347-56.
Agres, S. J., & Dubitsky, T. M. (2006). Changing Needs for Brand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6, 21-30.
栏目编辑/王抒文 终校/王晶晶
学校品牌塑造之策略 篇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04级在职教育硕士吴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愿望愈加迫切,因此学校品牌便成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探寻学校品牌塑造策略,努力打造学校品牌,成为教育市场的共同追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学校品牌定位学校文化塑造策略
品牌是什么? “品牌是一种基于被消费者认可而形成的资产。”(菲利普·科特勒)品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科学探索而锻造成的一种品质,它象征着、代表着质量和信誉。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崇尚品牌,因而品牌已成为一种极其难得的无形资产。现代的商品营销、技术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塑造自己令人敬慕的、值得信赖的品牌。
随着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效益机制引进教育领域,我国的教育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广大家长已不满足于有学可上,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能够上名牌学校。因此,塑造学校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学生,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洞察目前的教育界,很多的大中专和中小学,都在注重塑造自己的办学品牌,品牌正成为中国教育市场的深情呼唤。创建学校品牌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必然现象。因此,探寻塑造学校品牌之策略,对于激励学校管理者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相互模仿、借鉴与竞争,提高学校教育在总体上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找准学校定位是塑造学校品牌的前提
学校品牌定位是指学校为自身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角色,使学校在社会、家长、学生的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学校品牌定位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
1、首席定位。即追求学校成为本地区教育行业中领导者的市场定位。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实力运用首席定位策略。对大多数学校而言,重要的是发现本学校某些有价值的属性方面的竞争优势,并取得第一的定位。如四川省棕北教育集团的成都五十中学以打造“四川省第一所专门研究‘中等生超常规发展模式’学校”为办学目标,受到了广大中等学生的青睐。采用首席定位策略,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使家长、学生对学校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比定位。即通过与竞争品牌学校的客观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市场地位的一种定位策略。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学校要发现市场空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学校要让自己的品牌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设法改变竞争者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现有的形象,找出其弱点,并用自己的品牌进行对比。
3、理念定位。学校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具有鲜明特点的经营理念和学校精神作为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本质。一个学校如果具有正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哲学,那么,学校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树立起令公众产生好感的学校形象,借此提高学校品牌的价值,光大品牌形象。如“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一句响彻全球的口号,是清华大学经营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
4、文化定位。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文化定位能大大提高学校品牌的品位,使学校品牌形象更具特色。如石室中学前身是享有2000多年悠久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1998年以来,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先后将学校建筑统一更换为汉代建筑风格,并设计、注册“石室”标记,成为当地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学生、家
1长和社会人士前去学习、参观。
以上几种学校品牌定位策略各有特点,在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结合使用,使之相互补充,共同为学校品牌发展服务。
二、打造学校文化是塑造学校品牌的核心
学校品牌建设必须要以学校文化为根本依据,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核心的标志是看它是否有自己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之魂。
1、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表
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 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有的学校提出要培养“合格
+特长”的人, 有的学校提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还有的学校提出要“创建学习型
学校” 等等, 这些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达形式。
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和高度凝结。竺可桢先生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时, 确立了
“求是” 两字作为校训。浙江大学人才辈出, 享誉海内外,与“求是” 这两字校训有很大的关系。朱镕基总理很少题词, 但是他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亲自写下四个大字—— “不做假
账” 作为校训。不做假账,这不仅是会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大厦的基础。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一种精神文化。
2、完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学校员工的行为直接体现着学校文化。当年南
开中学东楼进口的左侧摆放着一面穿衣镜,镜子上端的横匾上镌刻着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亲
题的四十字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正是这四十个字,使得“南开中学生的行为举止,显然与他校有所不同,来访的客人,街上的行人,一看就看出来。”
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学生身上的基于学校精神的言行举止便是学
校的“商标”,便是学校品牌最形象的注解。当然,学校的制度文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管理上,它包括学校制度的方方面面,如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决策制度、奖惩制度
等。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特性、都直接传达着学校品牌的信息。
3、营造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又会对学校的师生员工的行为心理产生潜
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室内外环境布置、具有明确意义的学校
标志物,如学校校名的标准字体、校徽、校歌、校服、学校的标准色等,它们都以不同的方
式向人们传达着学校文化的信息。正象人们讲的“建筑是空心的雕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也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一提到清华大学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清华园的拱门;人们更
把北京大学的校园景观概括为“一塔湖图”。这些已经成为他们自己品牌的物化标志。
学校的校徽、校服、校歌、学校的标准字体、学校标准色同样传达着学校文化信息。
清华大学校徽上的中英文校名、建校时间、校训完整地传达着清华大学历史与追求。天津南
开中学的标准色“青莲紫”有其深刻的内涵,莲取其“出污泥而不染”,紫色意取“紫气东来”。
三、提供优质服务是塑造学校品牌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在教育竞争已经演化为学校品牌的激烈竞争的今天,学校更要有强烈的服
务意识,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寓服务于领导和管理之中。
1、服务社会
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产生竞争力,服务产生效益。哈佛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就是它的教育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提供超一流的优质服务,满足于经济对
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在我们国家,现代教育已成为大众的基本需求,因此,学校要在教育竞争中拥有一席之
地,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既要立足于长远,肩负起提高整
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还要满足于高一级学校对优秀生源的需求。随着教育之间的竞争渐
趋激烈,学校如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也只有在竞争中被淘汰。
2、服务学生
学校服务学生,实质上是要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优质服务不仅
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竞争力和生存方式。
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方
设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服务学生,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明白服务是现代
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优质服务,就没有学校高质量的办学效果。教师
要把服务学生变为自觉的行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
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
3、服务教师
学校要以教师为贵,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是打造学校品牌的主力军,而且名师本身就是学校品牌。
学校要善于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教学的多种需要,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足够的培训
和资源,为教师确定合理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充分的自主和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赋
予完成任务的权威。要真心诚意地信任教师,及时沟通感情,缩短心理距离,善于发现教师
工作中的闪光点,和教师建立友好合作的干群关系,给教师创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满足教师自我成才和发展的需求。
教育属于服务行业,现代学校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将决定一所学校的成败!
四、拥有优秀校长是塑造学校品牌的关键
校长是一所学校思想的源泉,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应该成为教育家、教育大师。
1、不断学习
校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新的工作技能,保持
自己在知识、技能领域的青春和活力。特别要注意增强对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知识内容的选
择性。现代的校长必须时刻注意教育科研的前沿动态,及时补充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保持自
己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2、注重修养
校长要注重自身修养,讲究职业道德和个人信誉,注重仪表仪态和谈吐,塑造个人良好
形象。个人的品牌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文化力。因此,校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
观都应该处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并持之以恒地形成一种基于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勇于创新
要打造学校品牌,校长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思想上要有新观点,在学校管理中有新办法,能在学校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浓郁的创新氛围,激扬出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具有前瞻意识,走在时代前列,敢为天下先。
4、演绎品牌
校长要视品牌为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要有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还要有一系列打
造学校品牌的有效方略,构建学校品牌管理文化。要树立品牌意识,使全体师生员工都成为
推动品牌形成的要素;要实施品牌承诺,譬如“视学生若亲子,视家长为上帝,视质量如生
命”;要传播品牌信息,如通过咨询会、家长委员会、地方媒体和权威教育报刊及时把学校
有关信息传播出去,借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总之,中国学校现在正是打造品牌的最好时机。然而,塑造学校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扎实的工作,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们把握好创建学校
品牌的初衷与方向,运用正确的策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适应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营造
良好的教育环境,一定会完成创建学校品牌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闫德明,CIS与学校品牌形象策划,人民教育,2003.(23)。
2、张玉珍、陈琳,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简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第25卷第1期。
3、李政涛,教育策划中的定位与识别,中小学管理,2004.(8)。
4、陈丽,中小学学校发展定位策划探析,中小学管理,2004.(8)。
5、黄兆龙,现代中小学校品牌谋略(上、下),现代校长,2005.(9、10)。
6、闫德明,学校品牌的文化品味,教育科学研究,2006.(4)。
(作者系安徽省定远县职教中心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注重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品牌 篇5
塑造企业品牌
--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务虚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之所以被专家、学者、企业界等广泛认可为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大量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是因为它在企业发展中有着管用、实用、有用和不可取替的价值,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统一意志、有效推动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持续创造竞争取胜的优势,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无形资产价值得到迅速的提升。
一、提高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与传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企业文化理念,是指根据企业长期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及科学技术等的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所表述出来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有这样几个方面内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它是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个人(企业领导人或创始人)的理念,而是在企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的引领下所形成的企业全员的价值共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系统理念,还是在以人为本旗帜下所形成的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安全、廉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从层次上说,包含企业、部门、基
层项目部等不同层次的理念,就一个集团企业而言,既包括集团的理念,也包括下属企业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空洞的学说,而是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之中,又直接或间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大体包括: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企业精神及企业风尚,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企业管理理念及管理方针。企业服务理念及服务规范,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等。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是靠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以及比竞争对手更低廉的价格,还是靠技术创新,都不是,以上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有做好做实塑造员工行为这一关健环节,使文化理念融入安全生产、经营开发、团队建设每一个环节,落实在员工行为上,才能够发挥企业文化的最大价值。进入海尔厂区可见员工自觉地在人行道内排队整齐行走。对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理念,英国《秦晤时报》记者问张瑞敏: “为什么你们做得到,别人却做不到?”,道理很简单,是海尔坚持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文化理念塑造了员工的行为,推进了企业文化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健力宝集团于2003年建设企业文化,提炼出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精神,出台了《健力宝员工手册》,由于没能层层传递下去,没能落实到
广大员工的行为中,导致在实施ERP计划进程中沟通不够,信息不畅,配合不协调,致使ERP迟迟不能投入运行,错失了市场发展机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抓好做实塑造员工行为这一关健的基础工作,通过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规范岗位操作和作业的准确度和精细化,为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水平提供坚固的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怎样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特别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讲,点多线长,要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就必须通过塑造员工行为方能使其落地生根。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我们企业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进行全局范围的企业文化理念宣传、征集活动,力促形成具有我局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经过不断提炼使之日臻完善和成熟。
企业党委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号召,认真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并按局党委的要求,提出了一套方案和设想。在此抛砖引玉,汲取和学习各位领导的经验。
我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创建具有特殊性,由于目前我们的企业文化具有多面性的特点,需要相互之间的融合、渗透,学习、借鉴,做到与时俱进。所以,在与集团处理好母子文化关系的同时,必须提炼出我们企业企业独有理念体系。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每一个在建项目都是企业的旗帜和窗口,每一位职工都代表着企业品牌,展示着企业文化的点点滴滴。因而,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建设中。
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过来促进思想的转变,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只有被职工认同,方能自觉转化为职工行为。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教育与管理并用,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不懈地推进,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开花结果。企业充分利用在建项目,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企业品牌的创建工作。
我们严格按照视觉识别系统的要求,规范工地建设,彰显文化理念;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恪守员工道德和行为规范,各项管理工作以“内强员工素质,外塑企业形象”为目的,使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无论开展什么工作,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沪昆廖家梁场党支部坚持开展“一位党员一面旗”活动,通过党员的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共同为“建设一流梁场、生产一流箱梁、铸就精品沪昆”做贡献。企业党委以“一册”(党员活动手册)、“三书”(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指导书、党风廉政建设指导书、纪检监察工作指导书)为载体和依托,促进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来积极的作用。
所有的制度、措施,只有一个目的——铸就精品工程,弘扬
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通过日常工作,促进了职工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学习和传承,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力量,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宏伟规划贡献“企业人”的应有力量。
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今后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和实施中,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我局的光辉业绩,让员工充满自豪感;第二,加大对文明工地的创建活动,及时进行评选表彰,学习和推广好的经验及做法;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员工的成长,提高员工素质,合理运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第四,正确处理母子文化关系,在继承与创新、总结与提炼、认知与认同上下功夫,真正建立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第五,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只有开工之时没有完工之日的工程。要使文化理念体系具有持久性与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软实力和生命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多做贡献。
品牌个性塑造 篇6
炸
品牌就是购买力,就是利润。那么如何塑造品牌?东方策品牌策划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品牌不单单靠广告,而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一个体系,即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形象整合传播、品牌形象建设及维护。
品牌个性塑造:从迎合到引导 篇7
关键词:品牌个性,消费者个性,个性化需求
品牌之所以为品牌, 是因为品牌和人一样, 也拥有独特的性格特质和身份特征, 这就是品牌个性。品牌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也是品牌资产的核心要素之一, 是品牌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源泉。要建立与众不同的品牌, 就需要进行品牌个性的塑造。品牌个性的塑造与企业确立市场定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心理需求、寻找产品的差异化, 以及实施营销策略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等活动都息息相关。从营销实践上看, 品牌个性的塑造是以保持品牌个性和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 但一味迎合也使企业营运陷入两难。迎合与引导相结合是企业品牌个性塑造的明智选择。
一、基于消费者个性的品牌个性塑造
著名学者Aaker认为, 品牌个性可以直接由消费者个性表现, 是人类个性特征投射到品牌的结果。因此, 她将品牌个性定义为“与品牌特定使用者相关联的人类特性的集合”。品牌个性是品牌所指向的目标消费者的个性的缩影。也就是说, 品牌个性的塑造应该使品牌个性特质与该品牌的目标受众这一特定群体的个性特征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这样,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才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赢得未来市场。
以消费者个性为导向塑造品牌个性, 首先应该体现在品牌的独特性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不仅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 甚至于同类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也在缩小。而与此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增强, 消费者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更看重品牌所象征的生活品位、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主动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使品牌个性具有目标消费者个性中最突出的特质, 以体现品牌与竞争者品牌的差异所在。所以, 塑造品牌个性, 使之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品牌只有具有独特的个性, 在市场中独树一帜, 才可能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上获得号召力和吸引力, 才可能得到目标消费者的较高认同, 并因此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研究表明, 消费者会选择那些能够彰显其个性、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品牌。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越强, 联系越紧密, 品牌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也就越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拥护。这也是品牌个性充分反映消费者的个性诉求的结果。
总之, 塑造品牌个性的关键在于确保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
二、一味迎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困境
塑造品牌个性是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应迎合目标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个性, 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显然, 始终保持品牌个性与目标消费者个性的一致性是成功塑造品牌个性的关键。但是, 从营销实践来看,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被动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塑造品牌个性越来越困难。
首先, 当前的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化市场的消失和个性化消费的迅猛发展, 市场分割进一步细化, 形成为数众多的小众市场甚至微众市场。尽管这些小众市场上消费者个性特征和其他人口统计特征特色鲜明, 企业以消费者个性为导向比较容易塑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个性, 但由于较小的消费者群体规模而使得该市场商业价值降低, 除了部分高档奢侈品品牌可以针对小众市场成功塑造品牌个性, 大多数品牌在小众市场上往往难以为继。而大众市场在个性化消费大发展的背景下, 目标消费群体个性特征进一步淡化, 塑造独具特色又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个性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其次, 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 目标群体的个性特征也会出现相应改变。而对企业来说, 品牌个性一旦形成, 必须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消费者对品牌个性或品牌形象的认知也难以改变。这就可能出现品牌个性与变化的消费者个性不一致, 影响到消费者的认同, 失去原有的吸引力。这种情况下, 必须要进行品牌个性更新甚至是品牌的重新定位, 以迎合消费者需求和个性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定位和重塑品牌个性无疑增加了品牌营运的风险。
最后,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 消费者被大量的商业信息所包围。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认同和追随, 也需要增强品牌吸引力。而这仅仅靠迎合消费者个性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消费者的认知机理, 进行相应的引导, 才能产生共鸣。
三、迎合与引导并举塑造品牌个性
传统的品牌个性塑造方式, 通过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一致, 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是这种被动迎合和适应的方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企业应该变被动为主动, 不仅要迎合消费者个性及其个性化需求, 更应该主动引导消费, 使消费者顺应品牌个性特征, 主动追求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品牌个性标签化。Levy等学者认为品牌个性包括其主要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品牌个性塑造就可以采用标签化的语言涵盖主要消费者的特征, 并作为一种符号引导消费。也就是将非个性化产品以更加吻合消费者个性化感受能力的方式来加以表现, 贴上个性化的标签。这样, 品牌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个性鲜明, 同时标签化的品牌个性吻合消费者个性需求, 容易获得认同, 吸引更多消费者。大量的时尚品牌使用这样的标签化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来引导消费。
在这里, 个性化消费往往是一种差异化的标签形式。与那些被贴为“大众化”标签的产品一样, 这类产品同样是批量生产的, 但不一样的是被贴上“个性化”的标签。在这一类消费中, 消费者在其自我概念中需要用“个性化”选择来加强自我地位的优越感, 因此需要目标产品与品牌具有个性化的标签, 当这种外在主张与消费者自我概念发生共振就可以产生标签魅力。
二是品牌个性的标准化。在品牌个性塑造过程中, 企业通过营销传播先行把产品和品牌个性的基本概念与形象“嵌入”到消费者的印象中, 然后消费者带着这种“嵌入”的形象或组合的形象向厂家提出经过自己通常在表层与末梢技术上修正的产品要求, 形成个性化的消费。由于消费者接受的品牌个性印象又经历过自己感官与头脑过滤, 所提出的产品要求就变成了代表“自我个性”的要求, 成为个性化需求。
在这一品牌个性塑造过程中, 企业根据特定消费者群体的个性特质塑造相应的品牌个性, 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标准。通过恰当的营销沟通, 获得消费者认同并由消费者主动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品牌个性的塑造过程包含了消费者印象形成过程, 使先入为主的观念和认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品牌采用这种方式塑造品牌个性, 如汽车、时装等行业可以通过概念产品设计与展示的形式把品牌个性植入消费者印象, 消费电子产品可以通过新产品上市初期的营销活动引领消费潮流。
总之, 在这个个性化消费时代, 品牌个性需要独具特色, 也需要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品牌个性的塑造也应该迎合与引导并举, 使品牌与消费者相互吸引, 产生共鸣, 从而增强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Aaker Jennifer L.Dimensions of Brand Personal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7, (34) :347-357.
[2]张俊妮, 江明华, 庞隽.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 2005, (6) :103-112.
塑造品牌形象 培育品牌优势 篇8
一、强化企业全员的品牌意识
塑造品牌形象,培育品牌优势,不仅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和不断坚持质量观和品牌观,而且需要全体员工不断增强的品牌意识以及对本企业品牌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塑造品牌形象、培育品牌优势成为企业全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塑造品牌形象、培育品牌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需要牢固确立的品牌意识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树立品牌危机意识。为强化品牌实力,应对品牌大战,企业全员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品牌危机意识,既要致力于超越其它竞争品牌,同时又要高度警惕被其它竞争品牌所超越。
2.树立品牌培育意识。企业要自觉从推进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客户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等各个方面入手,为塑造品牌形象增光添彩,为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而建功立业。
3.树立品牌文化意识。强调品牌文化意识,就是要求企业全员要深刻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增强品牌文化意识,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事业,自觉参与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自觉为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和创建企业文化优势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品牌丰富的文化内涵。
4.树立品牌传播意识。企业不仅需要有规划、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品牌形象的传播,而且企业全体员工也必须自觉利用各种时机,采取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不断拓展品牌形象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
5.树立品牌维护意识。品牌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全体员工要像爱惜自己眼睛一样爱惜企业的品牌,要像维护自身的形象一样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防止和杜绝一切有损于品牌形象的行为,从本岗位出发,从本职工作入手,自觉当好企业品牌形象的忠实卫士。
二、坚持塑造品牌形象的基本原则
品牌形象,所反映的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企业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三项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特色性,就是指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必须突出塑造品牌独特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特色的品牌,很难被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所识别、所认知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这个品牌也就很难造就成为享誉世界的驰名品牌。
强调特色性原则,就是要通过塑造不同于其它竞争品牌的品牌特色,充分体现出品牌的可识别性,以加深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的印象,增强品牌的认知效果和传播效应。为此,企业在塑造品牌形象时,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特色性原则,注重对品牌特色的塑造和培育,在品牌名称策划、品牌文化策划、品牌标志设计、品牌广告设计和广告语言设计,以及品牌所标识各类产品的产品功能设计、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质量设计、产品物性规格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标签设计等反映品牌形象的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表现出企业独有的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在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间接反映品牌形象的各个方面,也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企业独有的鲜明的个性特色。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就是指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必须使构成品牌形象的诸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和高度统一,以赋予品牌完美、和谐的整体形象,充分体现出品牌的整体识别特征。坚持一致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品牌宣传推广必须与品牌形象策略保持一致性,即品牌广告的宣传内容不能偏离和脱离品牌形象策略。
第二,承诺履行能力必须与广告宣传内容保持一致性,否则,将会被客户认为是虚假广告而严重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
第三,产品价值必须与品牌价值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导致企业品牌在客户中间出现信用危机,以致制约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四,产品形象必须与品牌形象保持一致性,否则,将会导致客户由于对产品形象缺乏认同而影响到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效果。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就是指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这样才能全面增强品牌的可识别性,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坚持系统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企业须对企业品牌涵盖的所有产品都要确定塑造品牌形象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有目标地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避免盲目性。同时,还要制定塑造品牌形象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计划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效果落实。
第二,企业至上而下都要健全塑造品牌形象的组织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有组织有规范有评价地进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同时,还要定期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第三,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既要注重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更要注重产品档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所有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诸要素的优化和提升,做到企业品牌形象构成诸要素的整体优化,全面领先,防止顾此失彼。
三、把握塑造品牌形象的谋略和对策
为增强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效果,确保实现品牌形象广告预期的宣传推广目标,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时,需要注重正确选择品牌形象广告的策略及对策。
1.传播运筹策略。在企业内部各个产品生产部门不能各自为战,自行负责开展品牌形象广告业务。在品牌形象的传播运筹策略上,企业应该采取一体化运作策略,即明确企业有关责任部门统一负责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对整体企业品牌形象广告实行统筹管理,统一规划,集中资源,协同采取行动。
2.市场导入策略。企业品牌在进入市场之初,由于缺乏知名度,不被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所认知。在企业品牌导入市场之际,一方面可以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隆重进行企业品牌的推出,以营造声势,掀起轰动效应;另一方面需要选择影响力大、覆盖面广、收视率高的电视台,以及一些权威性高、发行量大的中央及地方报刊,集中一段时间持续发布企业品牌形象广告,以使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迅速了解,迅速建立起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深刻印象。
3.形象提升策略。在企业品牌导入市场之后,还必须继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应更多地采取户外广告形式,有选择、有重点地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国家级高速公路、交通繁忙的火车站和飞机场等地点建立广告牌,利用这种广告形式进行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
同时,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其它形式和广告媒体进行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
4.优势巩固策略。在企业品牌建立起超越其它竞争品牌的优势地位之后,企业在品牌形象宣传推广策略方面,重点是要巩固和强化企业品牌形象的优势地位。一方面要善于及时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策略和宣传推广策略;另一方面要善于根据竞争对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策略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策略,力求在策略上胜过竞争对手。
四、建立塑造品牌形象的支持系统
塑造品牌形象,还必须注重建立和完善塑造品牌形象的支持系统。
1.全面塑造产品形象。产品是品牌的载体,所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品牌形象直接取决于良好的产品形象,塑造品牌形象必然要求产品形象具有强大的支撑能力。企业需要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产品形象的塑造,通过优化产品设计、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美化产品外观、改善产品包装等途径,全面提升产品形象,从而为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强大的支持能力。
2.全面塑造营销形象。营销形象也是一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的形象。企业营销活动不仅是向目标客户销售产品的过程,也是直接向目标客户传播品牌形象的过程。由于营销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因此营销形象的优劣,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能够直接做出判断,并且容易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例如,营销人员有意误导客户或蒙骗客户,这种恶劣的营销形象,将会直接导致客户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反感和歧视,企业也就无从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假如,企业营销活动始终如一地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千方百计为客户提供便利,这种良好的营销形象,必然会为品牌形象增添灿烂夺目的光彩。因此说,在一定程度上营销形象好坏直接决定着品牌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众多名牌企业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非常重视营销形象的塑造,通过树立良好的营销形象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此,企业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营销形象的培育和塑造,通过树立美好的营销形象,为品牌形象增光添彩。
3.全面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保证和促进品牌形象的塑造,并且能够直接提升品牌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反之,不好的企业形象则会直接影响到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比如,企业经营作风恶劣和管理水平低下,这种不好的企业形象必然会严重制约品牌形象的塑造,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正是由于企业形象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众多企业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特别注重同时进行企业形象的培育和塑造。
五、搞好品牌优势的培育和营造
品牌优势是由品牌实力决定的,为创造品牌优势,把企业品牌造就成为强势品牌,企业还需要加快实现质量领先、技术领先和企业文化领先。可以说,创造品牌优势的首要功课就是创造质量优势,以超越竞争品牌的产品质量来赢得客户,提升客户的信誉度和忠诚度,由此才能创造出并保持住品牌优势。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没有技术优势就不可能建立产品优势。因此,创造品牌优势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致力于实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创建技术领先优势。此外,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的源泉,并且需要通过品牌文化加以体现和传播。没有优秀的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企业在创造品牌优势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同业竞争中牢固确立企业文化的优势地位。
【品牌个性塑造】推荐阅读:
个性服饰品牌01-04
品牌个性化09-27
产品品牌个性研究10-05
旅游城市品牌个性研究06-15
网络营销品牌个性化01-19
品牌个性的结构性研究09-08
广告品牌塑造12-16
服务塑造品牌05-13
塑造品牌形象09-09
品牌的塑造原则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