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2024-05-19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精选8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1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目前,我们即将迎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现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开启,而作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与挑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

如何以身作则,更好地贯彻十二五纲要的思想,我认为主要要做到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认真学习领会“十二五”纲要的核心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主的深远意义,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和民生三大角度进行深入思考领会,把“十二五”纲要的核心精神内化成自己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然后,作为一名学生,应外化于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关注和探讨“十二五”规划,并且一定要认真谦虚谨慎地提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察纳雅言、共同进步。

最后,作为一名即将工作的大学生,外化于行,身体力行,更应该认真做好本质工作,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将自己以后的事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紧密联系,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的5年计划

记得从小到到大,写作文的时候都喜欢用时光飞逝,而事实上那个年代并不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时光。我们每天都在改变,不变的是这不断流淌的时间,如斯匆匆。就在这不经意间,我才真正看到白驹过隙间流淌的韶华。我居然已经22岁,已经马上大学毕业了,要开始真的一个人独自面对未来职业中所有的可能,甚至要考虑婚姻。顿然醒悟,我真的长大了,真的要开始新的征程。

在我的路途中我给自己个3坐标

一、评价自己,做好职业规划。择业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想做到正确择业。

首先得正确了解自己: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性格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对这方面的要求,分析你是否适合此项工作。大家都不愿意以后从事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所以,在你还有选择余地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并朝规划方向努力。

其次,根据大学三年来的综合表现和特长,正确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期望值过高,可能会屡屡碰壁,每次无功而返,自信心遭受打击甚至会一蹶不振。期望值过低,则显得缩手缩脚,甚至都不敢去应聘而错失良机。这些对择业来说,都是不利的。还有,很多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找不到好工作,而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却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这是因为就业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不只是学校的文化课成绩。跟用人单位交流让我很清楚的认识到了:学历只是入职的敲门砖,最后,自己择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城市(工作地点)更重要,还是个人发展,或者是福利待遇等等。就我而言,会首先考虑城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城市。

二、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社交能力。

大家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锻炼社交能力。做事先做人,社会上跟大学有很大不同,不是我有了“大人们”的圆滑,而是我真正体会到了经营人的能力对以后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在社会上的历练会成为你以后的财富,能让你更容易适应现在的社会。我们应该多跟社会接触,要知道缺乏适应社会能力的你走出校门你就是一张白纸,而用人单位不要“白纸”!

三、成大事者,从小事做起。

1保持积极心态,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到最好 2务实工作 谦虚勤奋。3热心助人,文明礼貌。

4明确责任分工,树立时间概念,确定每件事完成的标准与时间。5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彬彬有礼。

这都是细节,是小事,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做好小事才可以成就大事。雷雨急骤如夕,我们风雨无阻,因为肩负着一个使命。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2

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十二五”规划纲要, 未来5年推动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2015年) 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纲要》具体描绘了我们国家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主要阐述国家的战略意图, 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 是未来5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共62章5万余字, 另有5个图片和22个专栏, 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

《“十二五”规划纲要》体现6大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 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 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 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 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 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 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是“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纲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 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进行全方位调整,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纲要》把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历史的高度强化科技创新、教育人才、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 加强社会建议,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纲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等领域的改革,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形成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我国未来5年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制定。经过今后5年努力,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 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 科技教育发展将明显加快,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将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将全面改善,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3

《规划》内容显示,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其中,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在产业化方向上,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并推动产业振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造就大量龙头企业,其中包括造就3-4家中央国有大型出版集团。按照这一思路,国家将加强新闻出版业的整合力度。具体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降至5000家以下;全国印刷复制行业小容量低端产能将淘汰40%-50%。同时,蒋建国表示,伴随中国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传媒品牌。

蒋建国指出,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明确提出了关键时期的具体要求: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划》提出的关于“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计划完成七大重点任务,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三是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六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规划》制定了八大措施来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这八大措施从产业指导思想、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科技、人才、产业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相信能够确保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范卫平司长说,在规划主要措施上,突出了政策支持与引导,为规划的科学实施与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规划》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的同时,国家版权局还发布了《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版权规划》)。《版权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编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版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5年的版权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此次发布的《版权规划》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版权工作的5年规划,制定《版权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近五年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4

“十二五”规划建议讨论稿全面总结了我县“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今后五年内的发展制定了框架,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又一个新的五年,我县也将进入“三步跨”战略实施的冲刺阶段,在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拼搏实干、开拓创新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新型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城乡一体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十二五”规划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调整结构、保护环境、民生为本、统筹兼顾”六大原则。从虚到实,为我县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奠定了调子,也就是要求新、求异、求实效,唯创新发展论英雄;抓紧、抓实、抓好,抢抓机遇谋发展;优化结构,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民为本,突出民富、民安、民生,建设和谐**。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和富裕、生态、和谐、宜居**。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底子很薄,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县”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两大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 重大突破,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激发了全民创业的活力,无论是以瑞星集团为首的“化工工业园”,还是以东岳橡胶、东顺纸业和光大肥业三大园中园领军的北部开发区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随着晋鲁铁路的开工建设,这些我县传统的优势产业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近年来,随着我县铁矿和煤炭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由原来的资源贫困县一跃成为矿产大县,合理有效的资源开发,必将为我县的经济新一轮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以资源开发全覆盖,资源增值最大化”为出发点,打造“绿色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将以“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争创全国旅游强县”为目标,着力打造“水浒**、水上**”两大品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作为我县的传统产业,由弱到强,从原来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在闻名全国的“江北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有了长足的进步。依托传统的“水浒”文化和“八百里梁山水泊唯一遗存水域”的资源优势,以新版“水浒”影视剧的拍摄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立了“水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建设了“水浒影视城”、“千年宋城”、“六工山山寨、水寨”等一大批旅游景点,贯中大道、滨湖大道、大清河游船码头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沿河沿湖“双线”旅游的框架已经形成,旅游接待层次进一步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全省县域旅游十强、全省最佳旅游投资县域品牌等,并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

农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力抓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未来五年任重道远。以大羊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斑鸠店大蒜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以彭集花生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等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在实现民富的同时增强我县的县域经济实力。

“十二五”期间,我县的城市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0平方公里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5平方公里15万人。初步搭建了县城西区的新框架,白佛山公园一期工程、博物馆、文化发展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罗贯中纪念馆、体育馆正在紧 3 张施工中,县城水系工程也在加紧建设,未来五年一个全新的、新兴的旅游城市,**,将成为一颗鲁西南的明珠。

“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民生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在财政增收的同时,实现民富,民乐,民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再就业渠道是根本和前提。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未来五年,县委、县政府将大力实施教育设施建设,在建和计划建设的中小学2所,大力改善小学生教室拥挤的现状。深入开展城镇居民和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村、镇卫生设施建设,解决有地方看病和看的起病的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的就医需求。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作为一名**人,将以建设**、发展**、奉献**为己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地加强学习、抓紧学习,掌握完成任务需要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大全 篇5

只有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拉动内需,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这也正是为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因所在。虽然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实现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无后顾之忧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对于一些已经实施很多年的惠民政策,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的则是提高保障的水平和标准,切实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对涉及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要求,从促进就业到调整收入分配、从社会保障体系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从养老等人口工作到社会管理工作,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了详细阐述,根本目的就是改善民生,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从现实的变化到建议中规划的前景,我们看到了基本公共服务正在逐步完善的进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三个保证:一是国家越来越富强,二是政府更多地致力于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三是每一个新设立的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制度都能得到坚决有效、公平公正的落实。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不仅在为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它还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迈上一个科学发展的新高度,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对涉及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要求,从促进就业到调整收入分配、从社会保障体系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从养老等人口工作到社会管理工作,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了详细阐述,根本目的就是改善民生,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十二五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篇6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在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以下是自己的一点认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十二五规划中,党中央为我国未来发展构建了一幅宏伟蓝图,其主要目标如下: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它的不足,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正努力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工厂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淘汰一部分能耗高产能低的老企业,同时大力支持

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工业结构正在向低能耗,高效率,技术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农村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十二五规划中,党中央再次将产业结构调整列入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我相信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今后的五年里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得到普及,而且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业师范生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中来,使得我们广大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家为了保证每一个考上的学生都有学上,实施了多种措施,如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等,还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学生在校生活问题,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致力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企业生产提倡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不仅节省成本,还保护了环境,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低碳生活,是这种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大大的减少了居民生活污染,对环境保护气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新兴能源,减少了化石能源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做到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依然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目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好,我们的资源也会因为我们的合理利用而显得用之不竭。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

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在十一五期间,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学生,对家乡近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更是感触颇深,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农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实施,我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农民从破土坯房搬进了舒适的小洋楼,道路交通也得到了改善,出行难再也不是困扰山里人的问题了。在十二五期间,党中央继续将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看到的农村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家所在的乡镇就一直把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大事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文化体育活动周,爱心送到家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还逐步建设了一批小型体育场,满足了人们强生健体的需要。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同样得到了精神生活的享受,使得农民的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大家都对政府工作称赞不已。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决定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篇7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 特制订《“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时期,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的技术水平显著增强。成功研制了国内首条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20万吨/年裂解炉、百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和丙烯压缩机组、百万吨乙烯大型冷箱等石化关键设备投入运行。大型冷连轧成套设备实现了从工程策划到投产调试, 从机组能力到品种、质量的全面集成创新。研制成功世界上槽容量最大的400千安铝电解槽。实现了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设备的设计自主化和大部分设备国产化, 批量生产3兆瓦及以下风力发电机组, 并成功应用示范1 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建成投产了首套国产化年产100万吨对苯二甲酸 (PTA) 装置, 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成投产。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投入商用。

(二) 重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改善。截止到2010年,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达127家,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729家。有色金属行业在铝板带热连轧技术、多金属矿底吹造锍捕集技术、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印染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等工艺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内推广使用。化纤行业在碳纤维T300、芳纶1313、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建材行业年产12万吨超大型池窑和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行业高效复吹转炉技术、高速连铸技术等工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电子信息行业FT-1000CPU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应用于“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 先进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工具平台完成试点应用, 填补国产EDA工具的多项空白。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取得突破,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大力推广应用大型高炉的强化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等关键工艺技术, 实现了钢铁工业生产效率有效提高和钢铁产品的成本降低。石化行业开发应用了包括选择性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超低硫柴油加氢技术、吸附脱硫技术等, 可生产硫含量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油品系列清洁燃料。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技术等一批环保技术的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产业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数字电视领域、电子专用设备仪器领域、信息安全领域、集成电路领域、关键元器件领域、下一代网络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二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足和投资分散的问题长期存在, 特别是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

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 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 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时代, 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都在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部署, 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美国、英国政府重新回归重视发展高技术制造业, 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同时, 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对我国产业发展也造成巨大压力。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必须从源头上改变产业技术薄弱的状况。

(二)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产业技术创新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控制总量、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品种质量、两化融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资源环境约束、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 要求我国工业必须转变长期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发展方式, 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新路子。企业技术改造、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等工作都离不开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保障。

(三)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知识密集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作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加以推进。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突出坚持创新驱动, 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 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充分体现了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十二五”是我国实施中长期规划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握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主动权和创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 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产业共性技术、优化工程实验和工程化条件,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 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技术创新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支撑, 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重点突破、总体提升”的原则, 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实现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主体、政策引导。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加强产学研结合,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发挥相关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 强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 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重点突破、总体提升。集中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强重大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 实现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突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 全面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部分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初显成效, 技术水平逐步增强,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 一批骨干企业达到10%以上。

2.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在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3.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 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 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一批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四、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上述目标, 大力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1.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

围绕重点工业领域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需要, 整合优势资源, 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形成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在优势力量集中的领域, 新建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

2.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围绕传统产业发展, 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 在较为突出的优势领域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 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 建立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依托骨干企业, 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 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推进企业研发能力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 改善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装置, 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提升研发能力。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基础好、具有行业带动性的典型企业, 作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 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推动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依托龙头企业,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技术平台, 统一产业技术标准, 协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共享技术成果, 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2.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实现区域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中介机构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服务功能, 支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有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 大力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

1.继续加大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力度

继续加快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 大飞机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鼓励企业为主体参与重大专项, 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2.加强产业重大技术开发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瓶颈及新兴产业发展急需, 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新材料制备、智能制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重点方向, 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和研究院所的支撑作用, 创新研究机制, 组织实施产业重大技术开发, 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积极推动重大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引领作用, 支撑重点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加强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 加强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降低重点产业领域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制造领域, 推广各类先进环保技术, 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少污染排放的工业锅炉、内燃机、电机、风机、水泵、电炉等量大面广的装备和产品;加强轻工业和电子制造业的原材料减量化、产品可回用化、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推广。

3.积极开发先进适用技术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品种质量、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为重点, 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产品信息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 支持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和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模式创新, 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 提高产业间的应用协同和产业集聚水平。

(五)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 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力度, 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开发, 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掌握相关知识产权, 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标准体系, 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二是着力推进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部省联动机制, 促进产学研合作全面开展。三是制定并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引导社会资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依托骨干企业,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系统集成, 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发展。

五、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

“十二五”及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原材料、装备、消费品、信息产业等重点领域, 突破技术瓶颈制约, 开发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 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一) 原材料工业

1.钢铁工业

重点开发:品种结构调整与升级用先进钢铁材料制备技术, 重大工程与重大装备用关键钢铁材料, 新一代高效、低耗钢铁流程物质流、能量流网络集成优化技术与装备及信息化智能控制技术,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废弃物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及物质循环关键技术, 钢铁材料低成本、高性能化关键工艺技术, 冶金矿产资源领域安全高效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2.有色金属工业

重点开发:矿产资源勘查与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技术, 铝、镁冶炼重大节能技术, 铜、铅、锌短流程连续化节能环保冶金技术, 先进铝、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 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 钨、钼、钛、锆、硅、锗、镓、稀土等稀有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 高效清洁冶炼分离提纯稀土技术, 大型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与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有色重金属污染防控及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技术, 选冶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仿真优化控制技术等。

3.石化和化工工业

石化重点开发:渣油沸腾床加氢、悬浮床加氢、灵活焦化、重油催化裂化等技术, 符合国Ⅴ标准的清洁燃料技术, 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乙烯装置的裂解、分离、深冷、精馏等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芳烃生产成套技术, 合成基础油及民用航空润滑油制备技术, GF-4、GF-5等系列高档润滑油产品制备技术, 废润滑油再生技术, 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高性能化技术, 特种合成纤维生产技术, 新型分子筛材料、催化剂载体和制备新技术等。

化工重点开发:氯碱、纯碱及黄磷等基础化工节能技术, 高效、低毒及环境友好农药制备技术, 环保型高档染料、有机颜料制备技术、先进煤气化技术, 高性能绿色、环保及功能涂料制备技术, 大型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 (ADI) 生产成套技术, 聚苯醚 (MPPO) 应用及改性技术, 高性能聚酰胺 (PA) 、聚碳酸酯 (PC) 等高端化工新材料制备及改性技术, 有机硅深加工技术, 有机氟特种单体及高功能含氟聚合物产业化技术, 再生纤维造纸专用化学品制备技术, 反应-膜分离耦合技术与成套装备, 大型粉煤气化技术, 煤制烯烃技术, 煤制乙二醇技术, 褐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 生物质液体燃料 (纤维乙醇) 生产技术, 窑法磷酸生产技术等。

4.建材工业

重点开发:水泥低碳化生产等建筑材料绿色制造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材料制品与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技术, 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开发及高效深加工技术, 建材产品的低品位原燃料生产技术, 建材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工业和城市废弃物技术等。

5.新材料产业

重点开发: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其他功能合金等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高品质特殊钢、新型轻合金材料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制备技术, 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 先进陶瓷、特种玻璃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制备技术。

(二) 装备制造业

1.机械工业

重点开发:百万千瓦级核电、水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煤炭、石油、矿山等资源开采与集输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石化、冶金、有色等材料生产高性能成套装备及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大型工程与施工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现代农业装备与食品深加工设备关键技术, 节能、环保、绿色回收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重要基础件和配套部件设计制造技术,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精密、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制造技术, 为高端装备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撑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技术。

2.航空航天工业

重点开发:新支线飞机、大型飞机、先进直升机设计、制造、试验、适航验证技术, 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检测技术, 航空电子、机电系统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生产技术, 飞机客户服务与支援、维修改装技术, 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星座技术, 遥感卫星中型敏捷平台技术, 快速空间应急小卫星技术, 对地观测卫星定量化应用技术, 导航与位置信息网络平台技术, 航天器数字工程样机技术等。

3.轨道交通装备

重点开发:交流传动技术、网络信息控制技术、转向架及动力学技术、制动技术、轻量化技术及气动力学技术, 直流断路器、大负荷开关、铜合金接触导线, 高可靠性基于数字化轨道电路和无线通讯的列车自动防护系统 (ATP) , 列车运行控制及调度系统 (ATC) , 自动驾驶系统 (ATO) 等。

4.船舶工业

重点开发:主流船舶优化与换代技术, LNG船、豪华游船等高新技术船型设计建造技术, 船舶节能减排技术,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建造关键技术, 海洋资源探测与监测系统设备技术, 船用柴油机设计制造技术, 自主品牌船用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 船舶标准化技术等。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重点开发: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普通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设计制造技术, 先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低阻零部件、轻量化材料与激光拼焊成型技术, 高比能先进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的前瞻性研究和新结构、新工艺等应用技术, 驱动电机系统与核心材料技术, 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核心技术等。

(三) 消费品工业

1.轻工业

重点开发:家用电器变频技术、空调器制冷剂 (HFCF) 物质替代技术、太阳能制冷在冰箱和空调中的应用技术, 绿色设计及废弃家电回收利用技术, 造纸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纤维高效利用技术、绿色皮革化工和特殊功能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及高性能纸基新材料, 食品营养等基础理论研究、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非热加工技术, 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 造纸、塑料、皮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新型环保阻燃塑料制品生产技术, 废塑料改性及综合利用技术, 氢镍电池、新型结构 (卷绕式、管式等) 密封铅酸蓄电池等动力电池设计制造技术, 新型大容量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制造技术, 大幅宽、高车速造纸成套技术与设备, 大型废纸制浆生产成套技术, 高速、宽幅流浆箱、靴式压缩设备等造纸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新型绿色分离设备、蒸发浓缩设备、高速和无菌灌装设备等食品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节能型塑料成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工业缝制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等。

2.纺织工业

重点开发:超仿真、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业化技术, 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应用产业化技术, 聚酯多元化产品及技术, 生物质纤维材料产业化及应用和纤维素纤维环保型加工技术, 新型纺纱技术, 纺纱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毛、麻、丝专用纺织加工技术, 新型针织编织技术, 新型机织加工技术, 纺织品的智能加工技术, 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 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 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 印染在线检测及数字化技术, 纺织品功能整理技术, 环保纺织浆料及特种助剂, 新型纤维及多组分纤维面料染整技术, 节能、环保技术,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技术, 现代服装制造技术, 差别化、高新纤维制造技术与装备, 新型纺纱设备、新型织造设备、新型非织造布设备、新型印染和后整理设备、关键配套件等的设计制造技术。

3.医药制造业

重点开发: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药物, 罕见病用药, 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 市场用量大的新专利到期药物, 特色化学原料药, 中成药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 高性能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设备及其核心技术部件。

(四) 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制造业

重点开发:计算机产品工业设计、主板制造、轻薄便携、低功耗、触控技术, 工业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空中交通管制技术;地面数字电视关键技术,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蓝光高清光盘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数字内容保护技术, 家庭网关技术, 家用电子设备互联技术, 统一的多业务认证平台技术;高端通用芯片技术, 12英寸先进工艺制造线技术和8英寸/6英寸特色工艺技术, BGA、CSP、MCM、WLP、3D、TSV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 微机电系统 (MEMS) 技术, 先进EDA工具, LED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基于SMT技术的新型片式元件, 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元器件和LTCC技术的无源集成元件;TFT-LCD、PDP、OLED、电子纸、3D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新型平板显示关键设备、半导体级单晶设备、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和后封装设备、新型元件生产设备和表面贴装设备等重点电子专用设备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电池和高质低成本多晶硅工艺技术、锂离子等绿色电池技术, 高效、高亮度LED器件技术、电子级多晶硅、8-12英寸硅外延片等先进电子材料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新型移动通信终端关键技术, 全波光纤技术,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线技术, Ka、V频段卫星通信技术, SOC片上集成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 新型传感器技术, 电磁辐射、信息泄漏防护技术。

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重点开发: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实时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嵌入式软件技术, 信息安全软件技术,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地理信息处理技术, 分布式计算技术, 并行计算技术, 虚拟化技术, 网络化大型软件开发和验证技术, IP多媒体子系统 (IMS) 技术, IPTV中间件 (Middleware) 技术, 新型密码技术, 认证与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 不良信息识别、防范与过滤隔离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 工业现场控制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 软件即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服务关键支撑工具处理技术, 游戏动漫软件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绿色IT支持软件技术,

3.通信业

重点开发:IMT-Advanced技术, 基于TD-SCDMA/TD-LTE的无线城市技术, 系统架构演进 (SAE) 技术, 光传送网 (OTN) 技术, 分组传送网 (PTN) 技术, 星载处理交换技术;IPV4与IPV6过渡与融合技术, 互联网业务聚合 (Mashup) 技术, 三维互联网 (3D Internet) 技术, 服务质量 (QoS) 业务控制技术, FMC固网移动互通技术, 物联网安全与可靠性技术, 互联网管控溯源机制和关键技术, 统一身份管理 (IDM) 技术。

六、保障措施

(一)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促进技术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与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充分发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有效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工作。

(二)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对工业和信息化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产业亟需的重大技术研发、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 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引导地方财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 加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力度。

(三)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继续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政策的作用, 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加快研究制订促进技术创新的新政策。对有利于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及节能减排重大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给予资金奖励。

(四)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倡导科技研究与标准研制同步进行。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转化, 开展国际标准对标活动, 显著提高标准水平。扶持以企业为主体研究制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并将有代表性的标准推向国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制定自主知识产权支持计划。

(五) 扩大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的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更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外有关科技发展计划的交流合作, 参与和组织产业技术创新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六)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适合产业技术创新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 特别要培养重大技术研发和系统设计的领军带头人才。注重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员工岗位培训, 加强实践环节, 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视听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篇8

“十二五”规划提振行业信心

《规划》指出,未来5年,我国要力争在“十二五”末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产量和质量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平板电视(LCD)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到95%以上。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这一比重为79%。

对此,西南证券家电行业研究员李辉认为,《规划》从政策上明确了黑电子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能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占比将不断提升,从而提振毛利率。

或许是受到《规划》出台的刺激,2月27日,金融行业A股市场黑电板块整体爆发,除TCL集团停牌之外,交易中的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深圳康佳纷纷上涨,其中,四川长虹和海信电器双双涨停,在港交所上市的彩电企业创维数码收盘时也上涨3.9%。此外,拥有LED业务的小家电生产企业德豪润达也以涨停收盘。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提到,在规划期内,要推动建成5~10个应用特色鲜明、持续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培育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的领军企业,为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那么这2~3个年收入突破千亿的领军企业会是谁呢?

彩电企业任重道远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发布的调查,三星电子2010年电视机的销售额高达259亿6900万美元(约合30万亿韩元),居世界首位。排名第二的是LG电子,销售额为166亿1300万美元。目前虽然海尔、海信、长虹、TCL、创维、康佳等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

某视听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视听产业中,彩电行业较有希望产生年销收入突破千亿元并实现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过要成为其中之一,国产彩电企业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企业需要有全球化战略。国内彩电企业要从原来的产品出口完成向品牌出口的过渡。在国内企业中,像联想、华为等都是国际化探索较为成功的,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值得彩电企业学习借鉴。另外,最近一些日系企业逐步淡出彩电制造业,也给国内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市场空间。

其次,要掌握核心显示技术及面板资源。液晶模组占了平板电视制造成本的60%到70%,显示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往往会导致彩电行业的洗牌。因此,彩电企业要做成世界级规模,离不开稳定的面板供应,更离不开显示技术保持全球领先的优势。

再次,要掌握智能电视技术标准。随着电视机产品逐步IT化和智能化,企業已经进入以专利和标准为核心的技术竞争时代。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同时也需要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才能把自身的技术转变为行业标准,才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以支撑生态系统的运转。目前,国内彩电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企业间形成合作,联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视标准,更符合长远发展利益。

上一篇:饭店财务帐审计报告下一篇:用严阵以待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