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建筑法规心得体会 篇1
如何有效防范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呢?一是要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守法意识,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员工心中常有法,法律风险自会远离。二是要树立证据意识。所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没证据可能遭遇哑巴吃黄连的结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通过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选编》的学习,首次初步了解了建筑学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受益匪浅。其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建设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通过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
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法规是各地政府规定在该地区的建筑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有:
(1)确定建筑基地四周的交界线,称“建筑红线”。
(2)建筑的高度、形体和处理与城市市容或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规定。
(3)防火和三废处理的要求。
(4)基地上主要道路最小宽度的限定,包括消防道路。
(5)最高建筑密度和最少绿化设施的系数定额。
(6)红线上建筑立面及基础处理的规定: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修改要求,以及在红线外建筑施工和堆料允许范围规定。
建筑法规是在各地基本建设招待中必须遵循的依据,以保证建筑质量,保障安全,具有良好卫生环境和市容。
总之,规范指导建筑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处罚违法建筑行为。
二、建筑法规具有指引的作用,指引着我们设计出“坚固、适用、完美”的建筑作品。
对建筑特别敏感,看着千奇百怪的建筑形态,总会幻想着自己叼着一根笔,设计着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建筑结构。总以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有了天分与灵感就足够了,然而学习了建筑法规,才认识到单单的拥有这方面的灵感和天分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填充自己的.思想,里面讲述了很多值得注意和注重的地方,记得老师授课过程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脱离建筑法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犯法行为”,也就是这句话使我们牢牢的记住,它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神圣,让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指引着我们在建筑行业里更好更规范的进行设计。
仅仅要掌握绘画技巧,空间感受创意等知识与能力,但不懂得如何选择材料和节省材料、如何确定建筑的进深以及跨度,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会影响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的适用度,也许就是一个摆饰品,仅仅可以供人们参观却不能真正的居住使用。然而建筑规范却为我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它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数据,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将不再是仅仅的“艺术”摆设,而成为一个即坚固、适用又美观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所以想成为建筑师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果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绘图、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物理学和法律法规等课程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建筑的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它的约束和指引,创作出来的作品将失去最基本的适用原则。
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为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加强学习建筑法规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审美与空间想象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多读有关建筑的书籍、杂志、报刊,在建筑领域充分的学习。
根据建筑法规的学习,不再幼稚的做设计,而用心的去做有法规的设计,这些都能帮助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相信有一天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建筑!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这学期我选修了建设法规的课程,虽然她作为一门选修课,但作为我的兴趣,我所关注的课程,我还是要认真的对待她。就我哦个人来讲,这门课程的上课方式还是比较保守的。老师按照建设法规的内容逐条逐句的向我们解读《建设法》的基本内容,并且给我们列举了个案来让我们更加明了的理解该条款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虽然正式上课只有几周的时间,并学不到那么深的地步,可我还是有所收获。
通过这几个周的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虽然我并不是学建筑专业的,可是作为一名学测绘方面的学生,我认为还是应该了解建设法规,为了以后自己的发展前途着想,我为自己确立了目标。首先,我明确的知道了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像所有的事物一样,她也有她自己的特征,譬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这些特征,我们还要懂得基本的建筑规范,无论建筑法规有多么的难掌握,目前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社会还是法制社会,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懂法依法而行。而在我们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力来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学了本学期的课程,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的,最基础的我认为有以下四点:①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②消耗资源,创造财富;③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④保证建筑物质量,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从上面的四点建设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建设法规重要到管理和约束着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中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并且,建设法规对于建筑师而言不仅仅有着约束的作用,它同时还对于建筑师来说有指导的作用。也可以说成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设法规的意识思想灵魂始终贯穿于建筑师的创作之中。它形成了一个“度”来贯穿着整个的建筑领域,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严格依照建设法规的原则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多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了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在我看来,建筑师设计的时候并不能单纯的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他们设计的时候不能超过建设法规要求的约束的限度,而这个限度并不是没有说法的,他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可靠的技术规范。它是各地政府规定在该地区的建筑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有:
① 确定建筑基地四周的交界线,称“建筑红线”。
② 建筑的高度、形体和处理与城市市容或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规定。
③ 防火、防震和三废处理的要求。
④ 基地上主要道路最小宽度的限定,包括消防道路。
⑤ 最高建筑密度和最少绿化设施的系数定额。
⑥ 红线上建筑立面及基础处理的规定: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修改要求,以及在红
线外建筑施工和堆料允许范围规定。
同时,建设法规具有指引的作用,指引着建筑师设计出坚固、实用、完美的建筑作品。想要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只有这方面的灵感和天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用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填充自己的思想。建设法规里面里面讲述了很多值得注意和注重的地方,记得老师授课过程中说过“脱离建筑法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犯法行为。”也就是这句话让我深刻的懂得,建筑法规是多么的神圣,它能让众多的建筑设计师们更好的在建筑设计这个领域里面创作出更伟大的作品。如果只是单纯的掌握绘画技巧,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材料和节省材料,如何确定建筑的深度及跨度,就会影响我们设计出来的建筑的适用度。建设法规确实给了我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作为建筑学院的学生,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建社法规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和空间想象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虽然这个学期的选修课时很短暂,但是我的学习之路并没有结束,我要多读有关建筑的书籍、杂志、报刊。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建设规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了解它背后的出发点和理论方法的支撑。然后以不变应万变,把握、观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通过本学期对《建设法规教程》的学习,了解到土木是个很广泛的学科,不仅有建设工程类、管理类,工程经济类,还有各种工程法规等,增强了我对土木的认识,有助于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法律的综合型人才,《建设法规教程》是用来规范各种土木工程建设活动的法制系统,作为铁道工程的一份子,越发让我的认识到它在建设活动中重要的规范作用。建设法规涵盖了工程项建设全过程所有法律环节和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程序法规,城乡规划法规,土地管理法规,建筑法法律制度,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法规,工程建设标准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建设法规课程有跨学科性,学科知识抽象性的特点。建设法规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文科”课程,与建筑类学生以往所学知识中经常出现公式、数字、图片等较为直观的灵活应用型课程内容不同.建设法规课程中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程序等相对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迫于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高校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而忽视学生备方面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不争的事实,反映在建筑类专业学生培养上,各高校普遍注重对学生学术,专业设计技能训练建设法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从事建筑类行业的法律意识,培养专业法律素质,然而各高校普遍存在建设法规课时较少且开课学期较后等问题,体现出对该课程的不重视。
但是近来对土建类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中,第四条和第六条都明确规定:一级、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都必须设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建筑法规和建筑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好的规范了建设行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法律的保障。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大量规范和管理建设行业的法律法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建筑类专业也都陆续将建设法规门课程纳入学生在校期间的修读课程。
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建筑法规和建筑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好的规范了建设行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毫无疑问,《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建筑法典,第一次把建筑市场的规范运作纳入法制轨道。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用了民法通则中的连带民事责任概念,对建筑市场中相互推卸责任的混乱状态起到遏制作用。以工程拖欠现象为例,《建筑法规》就能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严把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关,尽量完善合同条款。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配合国家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专门拟定了一套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用于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格式严谨,且符合刚颁布的《合同法》、《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另外,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按期付款的履约担保。为了使建设单位即发包方一开始就能够及时支付工程款,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由发包方对应付的工程价款提供相应财产作为担保,也可以由第三方来提供担保,担保的方式可以是连带责任保证。这样将来万一发包方无力支付拖欠工程款时,承包方即可用发包方用以担保的财产来清偿债务,或者要求第三方承担保证责任,从而使承包人的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其次,要正确运用、行使对建设工程的法定抵押权。根据《建筑法规》及《合同法》规定,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要回拖欠款。再者,可以通过提起代位权诉讼保护承包人的合法利益。过去承包人在承接完建设工程后,发包方往往以其对外债权收不回来为由拒不支付工程款,对此承包人往往无计可施。而新颁布的《合同法》对债务的保全中的代位权诉讼作了明确规定,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赋予了承包人代位求偿的权利。最后,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可以予以强制执行。我国有关法律通过执行程序中的司法救济手段对承包方的利益进行了保护—— 只要发包方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法院就可以追加其为本案的被执行人,要求其直接向承包人履行债务。我觉得诚信缺失是造成工程款拖欠的重要原因。我们不仅仅要用法律来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更要依靠良心和信念来支撑诚信制度,维护良好秩序的屏障。因此我建议在建筑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系统,将企业身份、工程质量安全和服务情况等信息记录在案,打造“诚信建筑”,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来完成市场主体行为的互相约束和自我约束,这将大大缓解由于供大于求造成的严重不公平交易、拖欠工程款、恶意压价等行为。最后,通过立法来确保工程保险和担保的事实。建筑与法律都在实践与研究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不断地更新、超越和创造自身的价值之维。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更是在建筑市场中记着不可估量的监督和规范作用,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更要充分认清《建筑法规》的重要性,不光是我们为了考取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更是为了以后它在我们从事建筑行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个合格的建筑师不光是要设计好的图纸,更要合理建筑规范,保证工程建筑质量和安全,真正的为公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以建筑法规来指导自己的建设行为。我在上课时听到老师讲解一条条建筑法,对我们国家在建筑方面法律制度的健全感到高兴,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的在按照法律规范执行那些法规吗?又真正有哪些人了解懂得这些法规呢?我们遇到麻烦时真的用这些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了吗?如果不是写这篇作业,也许我都不会了解这些规定,也不会知道如何利用法律要回工程拖欠款,可是原本不了解这些法规的人又何止我一个呢?如何让建筑法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运用它,更好的发挥它的规范作用,恐怕是我们法制机构要完善的方面了。
建设法规中提到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结果。目前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业主认为监理人员是自己的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按自己的要求办,施工单位认为监理人员是业主利益的代表,是为业主服务与说话的,不把监理人员当作独立的第三方看待,质量监督机构又认为监理人员代替了自己的职能,因而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由于以上的模糊认识,使工程建设各方在关系的协调上不顺畅,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实施,监理人员的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工程质量监督出现漏洞,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现象。因此建设项目各方及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认识到在我国过去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下,由于责、权、利不明确,投资失控、进度失控、质量失控的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许多钓鱼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开工、没有竣工的长尾巴工程,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使建设项目丧失了许多发挥效益的好时机,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十多年的监理实践,证明实施工程建设监理是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投资浪费的有效措施。
在建设法规中我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设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建设法规,更要好好的学习,多学习,我觉得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建设法规课程的安排还有很多不足。
第一;内容多、学时少。建设法规课程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很多,而且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内容也特别得多,课程内容庞杂。法条枯燥 涉及建设工程招投标、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建设监理、房地产管理等内容。如《合同法》共428条。建设法规作为一门课程,有的专业是必修课程,有的专业是选修课程,不同的学校所安排的学时也有所不同。不过一般在32学时左右,其学时是有限的,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每一部法律法规的条款全部给学生讲解。因此很多知识点也只能做到蜻蜓点水,造成学生理解法规也很肤浅。而且教师授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法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上课也不认真甚至旷课率也会上升。作为授课老师的感触来讲,自己辛勤备课却无学生欣赏,严重地挫伤了教学积极性。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认真听讲也成为授课教师头痛的问题。
第二;作为我们大学生,法律基础差,教学难度大。建筑专业类学生学习建设法规课程,是一种跨专业和学科的学习。无法律基础知识的积累,直接进入建设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对工科类学生而言势必是一个挑战。加之内容抽象,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无味,产生懒惰和厌学心理。
第三;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的闭卷考试为主。如果建设法规课程采用该种方式就会产生一些弊端,比如学生就会死记硬背法条,或者平时上课经常旷课而到临近期末就打突击等。这样学生表面上考及格了,实际上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只是过眼云烟很快就忘记了。所以在如何考核学生成绩上也需要授课教师动脑筋思考该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培养国家综合性全能人才。我提出建议:
改进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参与,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回应,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花心思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实施案例教学对建设法规课程是必要的。针对教材案例缺乏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需要花时间博览全书,尽量寻找相关参考书籍来充实案例教学。当然 也可以利用网络寻找一些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和视频来丰富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不在乎学生所答结果的对错,而更在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反而哪类有争议的案例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反思。
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建设法规体系包含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一般教材的编排顺序与此过程并不一致,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介绍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很难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系统性的把握。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采用了“全过程案例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全过程案例教学法即指选取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工程项目,将该项目从前期阶段直至验收保修阶段全过程可能发生的事件编成一系列案例,课堂上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介绍相关法规,随时插入该项目作为案例,使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
将建设法规定位为必修。课前面已经我已经说过建设法规的重要性,那么提高对建设法规课程的认识需要做到;第一;将建设法规设为必修课。第二;课程安排要提前,不能放在最后。第三;延长课程学时
考核方式多元化。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要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既要考虑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促动。但通过一次考试,往往不能够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有考查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才能给他们一个综合的、真实的成绩。因此,考试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对于要求识记性的内容,仍然可以采用常规的考试形式;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程设计、答辩、写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试。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分数上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高,从而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思维;对主动提出实际问题的学生也可以给予成绩上的鼓励,并应把这些成绩按一定方式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学生结业的总成绩应该是本门课程各种形式考核的综合结果。
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因为学生认为建设法规课程是偏文科的,所以部分学生不重视,旷课率比较高,60多人的班级只有寥寥几人来上课。这样低的出勤率是保证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的。因此要采取严格措施督促学生来上课,比如要点名,过低的出勤率规定不允许参加考试,期末成绩中出勤率也须占到较大的比重等。这样才能有效督促学生不旷课。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做设计作业时,常常会觉得一定要和老师的设计任务,符合本方案的建筑类型规范的要求,所以建筑规范就成为了设计的一种负担,那很正常。刚学习建筑嘛,不急。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只要外形做得很酷,其它的都不重要。
因为方案出来后,模型做出来一定很酷,那就达到目的。
现在回想这是一种极端无知浮躁的动作,后来慢慢觉得规范的熟悉掌握应该是建筑设计师的最基本的本领。如果这都没有,那设计肯定有问题。
有时老师说的,要求的太多了,我们改做重来,那都是很正常。我总觉得方案的好坏最终决定还是经济,使用者的定位所决定。——涉及到方案定位价值取向的问题,建筑界也由此引出各种流派。因此,在学生阶段注重形态还是功能不是争论和评价的核心所在,关键是你追求的东西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实现,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去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达到你心中最能接受的。
规范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后的出发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支撑。规范是很重要,但是规范是死的,是很容易获得的知识,我认为大学的培养不能以规范为重头戏,即便是规范要进入教学,也不应是简单的应用层面。
而应深入到更深层次的变动,我喜欢变动的教学和学习奥,所以我在做设计时总会反向思考,个性就是不要来一个很粗糙的老东西,一点新鲜感都没有,那就失去了设计的生命力,那对设计界是很可怕的设计状态。
规范是死的,那你是活的,新规范,新法则那就是人在变化。把握,观察才是最好的设计法则。
建筑法规心得体会 篇2
首先, 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 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 遏制不良现象。
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没, 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业务素质。
其次, 要坚持精干高效, 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 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 对项日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 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融部管理层整体合作的有效发挥。
2. 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 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 激励、约束不到位, 缺乏动态跟踪考核, 造成项目管理失控, 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 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 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上缴风险保证会、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 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 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3.1 建立继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
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 (班组) 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 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 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在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 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3.2 堵住“四个漏涧”, 实行“六项制度”
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汁委派制和项日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 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3.3 切实转变观念, 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
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 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 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 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4.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 有效流动, 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 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 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 并定期跟踪检查, 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 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5. 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 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5.1. 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
经营承包合同书, 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 要严考核、硬兑现,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 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 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5.2 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
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 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日的审计, 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 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 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6. 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 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 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 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 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 以包代管, 安全质量事故频发, 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丢失了市场因此,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6.1 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
使用, 合理有序, 考核业绩, 注重实力”的方针, 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人签订用工协议。
6.2 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 抓好
“三个重点”“两个原则”, 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 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 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 堵塞效益流失渠道, 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 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 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 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6.3 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
“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 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 (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 。“三必须”, 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 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 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 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更是企业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保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施工管理经验, 就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方面谈了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浅谈建筑方案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89-01
随着国内建筑业向绿色模式转变,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也如春风扑面,蓬勃开展。与传统型设计竞赛相比,绿色建筑设计提倡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综合运用。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全新的创作思路,在满足功能、流线、造型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绿色建筑技术,更加注重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由此设计出具有鲜明绿色建筑特征的作品。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全新的创作思路,在满足功能、流线、造型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绿色建筑技术,更加注重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由此设计出具有鲜明绿色建筑特征的作品。
1建筑材料高新科技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一股强劲的“低碳”之风开始席卷中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来自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多,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率大幅增加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已经探明的原油储量仅够使用50年,天然气储量仅够使用58年,气候和能源危机日益临近。
建筑行业是传统意义上的碳使用大户,要想全面实现低碳指标,建筑行业的碳消耗降低势在必行。建筑行业每年平均以20亿m2左右的速度发展,既有的400多亿m2的建筑当中,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却不到10%,仅建筑业的耗能量,已经占到全社会终端耗能量的27%。
2一些建筑方案的心得体会
2.1格林尼治广场
“格林尼治广场”是深圳著名景点“海上世界”地块内的子项目,地处海上世界新规划黄金区域内,区位十分优越。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格林尼治广场”定位为商业、文化休闲中心,着重体现绿色建筑特征,发挥绿色建筑效能,展现“海上绿色家园”。
生态设计与规划创始人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Harg)认为:“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该设计方案题为“海上钢琴师”,以“大海”、“绿舟”和“音乐”为设计主题,将“契合环境,营造特色”作为立意基点,充分考虑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处,注重运用和整合绿色建筑适宜技术,营造绿色建筑环境和景观。
面海而建的“格林尼治广场”,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绿色生态等要素,力求体现蛇口国际化人文特色和鲜明的绿色建筑特点,表达“以人为本、倡导健康绿色生活”的设计理念。“格林尼治广场”地处Ⅳ类建筑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基地所处的气候区域和山海环境拥有丰富的阳光、雨水、海水、海风和植物资源,为设计者整合适宜技术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该方案获得了“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格林尼治广场设计大赛”金奖,通过这次竞赛和学习交流活动,设计者深深体会到: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全新的创作思路,在满足功能、流线、造型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绿色建筑技术,更加注重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由此设计出具有鲜明绿色建筑特征的作品。
2.2深圳鸿景园园林设计
鸿景园周边配套设施比较齐全,但因宝城34区为老城区,四周环境比较杂乱。既然周边无景可看,而物业又定位为高档物业,那么小区内部环境品质必须达到相当的水平。开发商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为:①要有自身特色;②反映较高的审美价值;③园林环境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园林成为物业最大的卖点。
该项目建筑先行设计,为简约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与之相呼应,园林风格定位为南加州风格,一方面透露异域文化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则取意于南加州的阳光、海水和棕榈林等自然要素,与深圳的人文地理相统一。因小区北高南低,高差近7米,点式建筑的平面布置亦不规则,从客观的制约条件来看,小区园林形式应该为自然式。但是,若园林形式选择纯自然式,则容易使整个小区园林空间太“软”而使其整个社区空间有失秩序。方案采用通过一条主轴和两条隐轴来控制,以及几个半规则场地(入口广场、泳池、与老年人活动场等)的空间制约,使自然式与规则式园林完美结合,整个社区环境自然而有序。
要设计异域风情的园林精品,必须对异域园林风格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园林内外环境空间设计有较准确的把握,将各园林景观要素合理运用,并将生态筑园的理念贯穿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做成主题鲜明又能适合本地人文与地理的优秀作品。同时,设计方与开发商之间的良好互动与配合,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尝试解析本案园林设计与各环节中的设计心得,与同行交流互勉。
2.3太原重工大厦方案创作
太原重工大厦北邻太原市东西干道漪汾街,西临工业区干道和平北路,东、南两侧为拟建的住宅小区,基地东西长67m,南北宽57m,该地区交通便利,是较理想的办公及商务地区。大厦建筑面积15000m2,主体建筑高16层,一、二层为餐饮及商务中心三层以上为办公用房,除一部分为太原重工集团自用外其余出租或出售。此外建设单位对建筑外型的创新,企业形象的塑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建筑物功能,分析所处环境特点,设计者把处理好面向西路口立面朝北建筑造型作为方案设计的切点。
根据我国造园艺术巧于因借理念中的“借”告诉我们,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极目所至,俗则摒之,嘉则收之。从“借景”设计者联想到采取“借光”手法進行设计。
通过这次方案设计有两点体会: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建筑形象的塑造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求新求变是人们对建筑形象的一种普遍渴望。从太原重工大厦设计方案的创作中,我们体会到,建筑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更应该从环境出发,充分挖掘建筑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切入点可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其次,“借光”作为设计理念是解决北向为主立面的建筑形象取得光影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具体的方案应该是变化无穷的。当然必须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才能使建筑方案中的种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3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市场逐步开放,对我们更新设计理念、采用先进设计方法和技术,提高设计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设计市场将更加开放,国际间的交流将更加朝着多边、双向发展。我们一要吸收精华扬弃糟粕,有选择的吸收国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二要遵循建筑文化的普遍规律,提倡和尊重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一叶.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
[2]党育,胡振宇.大海绿舟音乐-"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格林尼治广场设计大赛"金奖方案设计心得.建筑设计创作.
[3]徐旭,光宁,旨文吴.深圳鸿景园园林设计心得浅谈.风景园林.
建筑法规学习心得 篇4
系别:城市规划设计系
班级:建设4班 姓名:栾亚飞
我对建筑规范的理解和学习。做设计作业时,常常会觉得一定要和老师的设计任务,符合本方案的建筑类型规范的要求,所以建筑规范就成为了设计的一种负担,那很正常。刚学习建筑嘛,不急。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只要外形做得很酷,其它的都不重要。
因为方案出来后,模型做出来一定很酷,那就达到目的。
现在回想这是一种极端无知浮躁的动作,后来慢慢觉得规范的熟悉掌握应该是建筑设计师的最基本的本领。如果这都没有,那设计肯定有问题。
有时老师说的,要求的太多了,我们改做重来,那都是很正常。我总觉得方案的好坏最终决定还是经济,使用者的定位所决定。——涉及到方案定位价值取向的问题,建筑界也由此引出各种流派。因此,在学生阶段注重形态还是功能不是争论和评价的核心所在,关键是你追求的东西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实现,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去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达到你心中最能接受的。
规范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后的出发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支撑。规范是很重要,但是规范是死的,是很容易获得的知识,我认为大学的培养不能以规范为重头戏,即便是规范要进入教学,也不应是简单的应用层面。
而应深入到更深层次的变动,我喜欢变动的教学和学习奥,所以我在做设计时总会反向思考,个性就是不要来一个很粗糙的老东西,一点新鲜感都没有,那就失去了设计的生命力,那对设计界是很可怕的设计状态。
规范是死的,那你是活的,新规范,新法则那就是人在变化。把握,观察才是最好的设计法则。
---------------------通过本学期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
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 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
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法规是各地政府规定在该地区的建筑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有:(1)确定建筑基地四周的交界线,称“建筑红线”。
(2)建筑的高度、形体和处理与城市市容或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规定。(3)防火和三废处理的要求。
(4)基地上主要道路最小宽度的限定,包括消防道路。(5)最高建筑密度和最少绿化设施的系数定额。
(6)红线上建筑立面及基础处理的规定: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修改要求,以及在红线外建筑施工和堆料允许范围规定。
建筑法规是在各地基本建设招待中必须遵循的依据,以保证建筑质量,保障安全,具有良好卫生环境和市容。
总之,规范指导建筑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处罚违法建筑行为。
二、建筑法规具有指引的作用,指引着我们设计出“坚固、适用、完美”的建筑作品。我就对建筑特别敏感,看着千奇百怪的建筑形态,我总会幻想着自己叼着一根笔,设计着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建筑结构。对我而言总以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有了天分与灵感就足够了,然而学习了建筑法规,才认识到单单的拥有这方面的灵感和天分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填充自己的思想,里面讲述了很多值得注意和注重的地方,记得老师授课过程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脱离建筑法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犯法行为”,也就是这句话使我牢牢的记住,它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神圣,让我不敢越雷池一步,指引着我在建筑行业里更好更规范的进行设计。
仅仅要掌握绘画技巧,空间感受创意等知识与能力,但不懂得如何选择材料和节省材料、如何确定建筑的进深以及跨度,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会影响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的适用度,也许就是一个摆饰品,仅仅可以供人们参观却不能真正的居住使用。然而建筑规范却为我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它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数据,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将不再是仅仅的“艺术”摆设,而成为一个即坚固、适用又美观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所以想成为建筑师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果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绘图、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物理学和法律法规等课程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建筑的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它的约束和指引,创作出来的作品将失去最基本的适用原则。
总结: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为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加强学习建筑法规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审美与空间想象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多读有关建筑的书籍、杂志、报刊,在建筑领域充分的学习。
建筑心得体会 篇5
困惑:“通才”还是“专才”?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
这恐怕是很多应用型工程学科都面临的问题。一边是多数大学都要求增加基础课学时,削减专业课学时,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抱怨。本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矛盾,就是:在削减了专业课学时的条件下,如何同时满足宽口径的“通才”培养要求以及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教育评估标准的“专才”要求?会不会让用人单位认为,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是搞理论的,不适合到设计单位等应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两者其实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的,即所谓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所谓“通才”要求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宽且扎实,所谓“专才”应该是具有灵活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国际水平的角度看,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宽口径能力与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课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基础理论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但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仅靠增加基础课学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某种应用中反复强化运用才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学到手,而不仅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么,专业应用的实践训练就应当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优良载体。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各类专业应用问题,这样的人就应当既是“通才”又是“专才”,有能力去解决他从来没有学过或者遇到过的实际专业问题。而用人单位批评毕业生只会读书不会干活的问题恰恰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学扎实,只会脱离实际地背书,不会在专业实践中正确地灵活运用造成的。
解决了这样一个认识定位上的关键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由其他院系开设的,只有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有本研究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对自己承担任务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路进行了革新,特别是从已往注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转化。而实现这种转化,光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技巧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课程的组成进行较大的重组改革。
我们可以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教师讲授型课程与学生动手型课程两类。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如传统的讲课;后者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以教师引导,如课程设计。这种引导包括适当的讲课和个别辅导。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中,适当压缩教师讲授型课程的比例,加大学生动手型课程的比例,在教师讲授型课程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有29学分,其中必修课11学分,必修的综合课程设计为12学分,任选课为6学分。因此可以说,在专业课的必修学分中,学生自己动手型的课程设计的学分比讲授型课程学分还大。我们把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的重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与宏观的技术分析,把技术细节与具体技巧剔除。因为技巧不是能够靠讲授灌输的,技术细节与技巧问题留待设计课中解决。这样才可能把课堂讲授的学时压缩下来。
此外,我们还在强化暑期实习的实战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教师讲授型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例一、建筑环境学
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尽管本课程是最能代表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只有32学时、2学分,而学生却感到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本课程,对专业的特点和意义有了飞跃的认识,成为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参与专业实践的起步点。
本课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学期的本科生。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讲主线和要点、难点,起到学生学习教材与参考书的“导读”作用,同时在各堂课后必须辅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在读教材的时候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错误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以及在网络论坛上答疑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给助教也带来很重的压力,正所谓“讲一、练二、考三”。
除了课后的作业题(小作业)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大作业,内容至少包括一个实验型大作业和一个论文,内容可以是文献综述、观点论证等。考核方式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大作业做口头报告,占40%;另一篇书面报告占20%;期末开卷考试占20%,平时小作业占20%。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3个大作业,但后来发现跟大作业内容有关的概念学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因此从今年开始减少一个大作业,以一个期末开卷考试来替代,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题上没有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性题目,如:墙体对室外气象参数的热响应、挂窗帘的影响、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等等。除了这些题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拟题目,教师和助教帮助他们确定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联系熟悉该方面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安排实验设备。研究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他们希望本科生帮助做的实验课题,由本科生选择。
学生们对做大作业非常踊跃,拟定题目、查找文献、找研究生咨询,都非常主动。有的同学对校内不同教室、宿舍的室内空气品质、热舒适水平、照明水平等进行了测试分析;有的对校内不同区域的热岛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有的对附近住宅小区的交通噪声水平和风场进行了测试;还有同学自己推出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模型,跑回河北农村家中测试没有采暖影响的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来进行验证;有的同学总结中西古今建筑的不同生态策略,提出自己对“生态建筑”发展的看法;有的同学则分析了“风水学”合理的和糟粕的内容…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型大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反映在:了解了专业,并大大提高了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不依赖课堂和教材、利用参考书和查阅文献;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实验,了解什么叫做研究;从二年级开始迈出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学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成绩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关系不大。
由于实验类的课题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导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课题中需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需要历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所以研究生对指导本科生做大作业表现非常积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二、建筑自动化
专业课“建筑自动化”是江亿院士主讲的课程,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下学期本科生,采用的是英文教材。该课程由于采用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学,积极性非常高,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在建筑学院名列前茅。
本课程除48个课内学时以外,还有20个实验和参观的课外学时,共有6个实验和1个现场参观。除此以外,整个课程分不同阶段有4~5个大作业,内容是为某种类型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BAS)方案,以学生3~4人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业。不同阶段有多次讨论课,各小组派代表做大作业口头报告,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质疑。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机会进行口头报告。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几次大作业与口头报告的成绩来综合给出。
在讨论课中,不仅发言的同学参与感非常强,听报告的同学也有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大家都做过BAS方案,所以对他人的方案都很感兴趣,质疑、讨论均很踊跃,大家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把老师课堂上没有讲过的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在建设部学科评估中,该课程课堂的活跃程度令听课的视察组专家印象深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以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作用。
2、学生动手型课程仿真型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式是(1)综合化(2)实战仿真。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是12学分,课内192学时,课外不限,贯穿整个学期。
专业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与运行实习完成后的第七学期进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仅把原有的跟在各门专业课后的5个1~3周的小课程设计合并成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而且通过压缩专业课学时来获得课程设计总学时的增加。
课程设计综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个小课程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只训练了学生做子系统(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冷源、热源)的设计,缺乏对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概念,更缺乏对总体方案的宏观把握、优化能力,因为实际工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子系统与整个大系统方案有关,例如用热泵做热源就不能用高温采暖,又如辐射板系统是空调与采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没有体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仅仅是把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二三、怎么定某系数、怎么查表、该用哪个公式过一遍,结果只是训练了学生听从指挥做查表机器和计算器的能力,没有学到技术的精髓,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把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化以外,还引入了跨专业合作的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为建筑学同学所设计的3~4万平方米的星级宾馆配合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以及全年运行与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选出设计组长,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小组有教师5人,助教1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人,合作指导。进度包括4周的方案论证阶段,6周的初步设计阶段和6周的施工图阶段。其中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建筑师商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确定、遮阳的设置、被动式节能方法的采用、机房与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锻炼了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的能力。
为了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在阶段末安排有方案评审答辩、初步设计评审答辩与最终设计项目验收评审答辩,指导教师组模拟评审专家组。按学生三次答辩的成绩和期末提交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电子文档)给出总成绩。在评定成绩中对学生设计的创新性和方案的难度有所倾斜,保护和鼓励创新性思维。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各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学习如何入手处理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学习工程设计方法与过程,了解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运用,同时训练三个能力:
(1) 组织与合作能力,包括与其它专业合作的能力和与同组人员合作的能力,设计组长的组织能力。
(2)应用基础知识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调查和产品调查、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等。
(3)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绘图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使用一些设计与计算分析软件。
通过毕业班座谈,学生反映该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实战型运行实习,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在所有的实践环节中,运行实习(原称生产实习)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5周,5学分。任务内容一般外单位委托的实际工程项目,即到存在问题的公共建筑现场去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初调节、故障检测与诊断、能耗分析、性能评价和改进,或对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进行检测、调试。成果的形式是向委托方提交测试分析、运行改进或系统改造的方案报告。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调节改进的,就在现场解决问题。
本实习目的在于在学习专业课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测试、分析与调节,让其逐渐深入接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的质量。
由于是实战型任务,要对委托方负责而非同儿戏,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讲师,两位研究生,带4~6名本科生,指导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1:1。参加的研究生一般受过类似训练,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必须一起参加实习。因此,每个暑假学期,本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除带认识实习的教师以外全部都要参与带运行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意识到委托方是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来要求的,因此责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在实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棘手的问题,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要依靠教师和研究生来解决问题,但本科生必须参与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讨,调动他们的基础知识,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起什么作用,观察教师和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执笔向委托方提交的报告,研究生修改,教师最后把关。在向委托方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前,尽管向委托方的正式汇报往往是由研究生来做,但事先仍然须在学校做模拟汇报,让每个本科生有发言的锻炼机会,并作为实习报告答辩。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报告的水平给出最终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运行实习为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医院、建国门饭店、长富宫饭店、亮马河大厦、国际饭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双安商场、北京发展大厦、广州世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广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枢纽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故障诊断、现场调试和节能改造方案论证。由于每次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每年委托我们的实习任务不断。有的业主还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方面,一般由委托方提供路费、住宿费、餐费等,我们提供各种测试分析仪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项目的委托方付一定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问题,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调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能力锻炼,要求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还需要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例如运行维护的水平、居住者使用习惯、施工安装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专业课与随后的课程设计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合理的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困扰工科专业的“实习难”问题。尽管我们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优势,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要求研究所全体教师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来,为了保证运行实习的教学质量,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都投入了实习环节,老中青教师、科研和社会活动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对于青年教师则更是上岗必须的锻炼环节,因此带实习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建筑资料心得体会 篇6
建筑资料顾名思义是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它记录了一个建设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记录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施工工序。是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的一个证明资料,也是施工企业后期进行维修,维护时提供的一份参考资料。也是审计、决算时一份强有力的证明文件。所以建筑资料是一个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建筑资料体系。如果想要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资料,不但资料要及时的配合施工班组及时上报,还要和甲方、监理把关系处理恰当,这样资料的签字及签证的签字比较方便点。
建筑资料可分为前期审批资料、施工资料以及竣工验收资料。以上的每项资料中包含许多小的资料,每一项资料都很重要不能马虎。以下说下各项资料中重要的几项资料。
施工资料是三项资料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施工过程的每一项重要工序,是施工质量的证明。里面包含许多资料比如:开工报告、施工现场管理检查记录、材料取样报验单、图纸会审记录、验槽记录、各分项检验批以及各种试验记录等等。其中重要的资料是:
一、质保资料。比如砼的抗压资料、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水泥、砂子、石子复试报告、钢筋的检测报告等等。我们是装饰装修公司那么肯定有防水材料资料要送检。这些是质量证明的一个依据。
二、还有隐蔽资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资料,它是施工时后道工序把前道工序覆盖了看不见的工序。隐蔽资料包含工序隐蔽和材料隐蔽,工序隐蔽包含灰土垫层及找平层的隐蔽。材料隐蔽就是钢筋了。做隐蔽资料是为了证明我们做了这道工序。在最终结算时防止甲方漏算、少算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重要的专项施工方案。这些方案里面会写明某些分项(分部)工程的具体做法和里面存着一些措施项目产生措施费。结算时有起到依据的作用。
四、图纸会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文件里面记录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结算时提供一个重要的证明文件。
五、建筑资料中的各种试验资料也很重要。比如给排水中的管道打压记录,防水记录、还有电气试验记录。这些都是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
六、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仅是以上的资料比较重要还有其他一些资料也很重要,在结算时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工程联系单、甲方发的图纸、签字单、任务单、通知等等。都要负责收集整理。建筑前期审批资料有很多,大部分都是甲方负责去收集整理,我们施工方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的文件主要有施工许可证、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及施工合同等一些文件。
竣工资料主要是竣工报告、及图纸的收集整理。做为一个资料员不仅仅只完成建筑资料,还要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
学好《建筑力学》的几点体会 篇7
一、教师方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者,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建筑力学教师应了解当前建筑力学概念的更新和复合材料的更新,了解当前新兴建筑物的结构计算原理和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讲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乐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建筑力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教学(灌输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教师就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与板书并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1. 实验教学法
《建筑力学》课程中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是人们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次科学实验,经过分析,综合和归纳所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例如,在讲内力的时候,我准备了若干根橡皮条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双手来拉这根橡皮条,随着橡皮条的拉长,学生明显地感到橡皮条内有一种反抗拉长的力,手拉的力越大,橡皮条被拉伸得越长,它的反抗力也越大。这种在橡皮条内产生的反抗力就是橡皮条的内力,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对内力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如,在讲低碳钢拉伸实验的时候,我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拉伸机的自动描绘仪,把材料的σ—ξ曲线描绘出来,学生在得到第一手感性材料后,再经我的启发和讲授,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提高。
2.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与学的理念,学生才能既可以获取学科知识,又可以提高外语听、说、读、写,尤其是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其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智莲,娜仁图雅.关于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2,(2):52-54.
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力学基本原理进行工程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讲到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到古代园林建筑物的现场进行参观,主要的参观对象就是抬梁式木构架柱和内外檐的枋上所安装的斗拱,它采用多层叠放,其截面比大梁细小得多。那么,斗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降低弯矩的最大值呢?回到课堂,我边讲课边带领学生对现场的所提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上课兴致很高,积极思考,教学效果很好。
3. 利用多媒体与板书并重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可以使用声音、视频等特点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完全以多媒体课件取代板书教学,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多媒体课件应以展示图片及动态图像为主。例如在讲结构按照几何观点进行分类时,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杆件结构、薄壁结构和实体结构的图片插入课件,或将一些不方便用板书形式讲解的内容制成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除此以外的内容仍应以板书的形式循序展开,如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绘制构件的内力图等。
4.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发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建筑力学中关于合理安排梁的受力状态,以降低弯矩最大值的时候,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1)如何合理布置梁的支座?(2)如何适当增加梁的支座?(3)如何改善荷载的布置情况?根据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加深了记忆,增强了理解,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认真上好习题课。
习题课是建筑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加深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当教师讲完一定量的理论知识后,要及时地上习题课,对学生在作业中所出现的共同问题的习题,可以拿来作为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误,问一问自己到底是哪一知识点没有掌握?然后出几道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再做一做,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学生方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和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建筑力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高等数学、物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应根据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并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后续课程中,建筑力学又是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和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如果学不好建筑力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度。
(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建筑力学的发展正如其他学科一样,是受建筑的发展所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3]桂文泱,邹欣吟.双语教师的素质构成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9,22:185-186.
[4]郑军.《管理学》双语教学柔性模式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38-142.
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解决学习兴趣问题
谢
(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辽宁沈阳
需求层次论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五类需求层次从低到高逐一递进,只有前一层次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产生后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自我实现需求才是人发展的最终内驱力。
这一理论可以用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兴趣不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父母、教师的压力,学习成绩排名的刺激,而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人的发展之需,也就是说没有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逐层满足需求,最终形成自我实现需求,从而解决学习动机问题。
一、学生的生理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基石
生理需求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同样拥有的最基本的需求,它体现着人类的动物性与自然性,主要包括在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具体到学生,我认为这种基本的生理需求至少应该包括饱暖、休息、身心健康的需求。
1. 学校要为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一所学校必须有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坐下来听课、自习;要保证学生不为寒暑与午餐问题而烦恼。
2.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身心锻炼的机会。
学校必须按国家规定开足、开好体育课、音乐课。在学习之余,学校应该适当、适时地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集体旅行等,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舒展心怀,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学校有义务保证学生得到充分休息。
学校必须规范办学行为,不得违规补课,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恢复体力与心力,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学习动力。
二、学生的安全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的保障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推动的,同时它反过来也对建筑的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注意观察,了解建筑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使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意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在建筑力学中讲述的各种具体的计算方法,学习时要着重理解力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其常用的解题思路。特别要熟悉从这些具体的计算方法中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步骤,从已知条件探讨未知领域的途径,以及把整体分解为局部和局部合成整体的手段,等等。
(四)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
建筑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单听教师讲课学生很难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所以学生在上课前应对有关章节和内容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课,能够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课后复习,巩固和加强理解所学知识。
(五)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发现自己有
飞
很难想象一个完全没有安全感的人会有自我发展的追求。对于学生来说,我认为这种安全需求应该包括校园安全、对学生权利的保护等。
1. 必须保障校园安全。
首先要保证校舍无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学校各种场馆、设施,杜绝突发事件发生;其次要加强校园管理,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防范社会闲散人员擅入学校,防止校园暴力的出现。
2. 规范教师教育行为。
学校必须规范办学行为与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与职业操守教育,对学生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做到态度和蔼、正面引导,不进行体罚与变相体罚,不攻击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校园内找到安全感。
3. 突击考试与突击提问不可取。
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喜欢搞突击考试,认为这样做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常态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搞随机提问,认为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学生心理安全的角度上看,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因为这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就是整日提心吊胆预防老师突然考试,每天战战兢兢,不知何时问到自己,试想一下,这种胆战心惊的状态能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吗?
三、学生的社会与尊重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催化剂
社会与尊重的需要被马斯洛认为是人需要的小康阶段,是人产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的中间环节,所以我们将这两个层次的需求合一而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三是被人尊重的需要。学校和班级可以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来营造富有爱心与协作精神的团队,营造温馨的情感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与尊重的需要。
1.要营造平等友爱的氛围。一所成功的学校和班级必须拥有一种成功的文化。从精神层面讲,这种文化的内涵应该是人人向上、万众一心、精诚团结、互助友爱。学校的管理者或者是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校、班级朝着这个方向引导,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和睦、温馨的集体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渴望进入校园、进入教室、见到老师、见到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对于未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课本,或请教老师和学生来及时解决,如果是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话,自己就不会发现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长此以往,不懂的知识点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到头来什么都不懂,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一定要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要想学好《建筑力学》,一方面要靠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十分重要,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吴国平.建筑力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徐燕.提高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点滴体会.职业技术,2006.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之体会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概述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指质量管理在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和验收的整个过程。主要通过人为的管理,指导工程施工主体在工程质量中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包含在质量管理之中,主要是满足建设工程质量要求而采取的相关系列措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特定的工程质量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施工方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施工计划制定实施的监督检查等有效措施,从而对施工质量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进行的有效控制行为。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就是达到施工合同、协议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在实际管理与控制过程中,首先,要遵循“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基本原则。其次,要以甲方的意见为主,体现“用户至上,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再次,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责任意识,这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条件,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最后,要遵守国家相关制度规范,一切以检测数据为基础,严格检查,贯彻科学、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影响因素
2.1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人为主体,肩负着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者、施工者和决策者等重要角色,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或者间接的都会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产生重要的影响。
2.2施工材料
施工需要的建筑材料选取是否合乎设计要求,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材料保管使用过程中是否得当等,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外观、使用功能、质量安全等产生直接影响。
2.3施工设备
建筑工程的施工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主体及配套的设备和各种机械工具等,他们具有建筑设备安装,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主要功能。另一个是指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他们是建设施工生产的重要手段。以上两种施工设备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2.4工艺流程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制定的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流程是否符合施工规范,施工操作是否正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
2.5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主要包含天气、温度、湿度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因素,这些都是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方法
(1)管理人员在项目设计施工前就要做好可行的建筑项目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存在于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是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工作,同时更是保障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必要条件。施工单位要正确认识质量计划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把质量计划、管理控制和建设成本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建筑项目的总体目标。
(2)强化和完善建筑项目的质量责任制度。施工单位要严格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责任制,建立施工人员及特种工人的责任制度,建立检查验收的责任制度等,从基础抓起,领导要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最重要的要对工程质量落实终身责任制,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
(3)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参与建设项目图纸的会审,及时发现设计施工图纸中的误差和功能不合理等现象,避免施工后期的相互扯皮问题。同时要做到技术交底,按照图纸施工,以施工规范要求为指导,避免擅自修改施工图纸,盲目施工等现象。
(4)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关培训。树立正确的质量责任意识,做到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的思想。同时,更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工作能力。
(5)选取质量优秀的建筑材料,为建筑工程项目做好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采购、检测、运输和使用保管等工作,要选取思想政治觉悟高、品质好的采购人员,坚决抵制乱立采购名目和回扣等问题出现。同时,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选择生产厂家信誉好,质量有安全保障的大品牌材料。施工时,要对建筑材料和设备全过程监控,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返工、窝工等现象。
(6)落实现场检测与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尽力做到一次施工,要避免因为施工失误、工艺流程问题而造成的返工。返工不仅浪费时间,同时更是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测与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场管理就是对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一线管理,要对施工的每一个工序、方法、质量进行人为的有效控制,从思想上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管理人员还要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工作,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建筑工程质量做到,随时现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7)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不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予以经济处罚。对于工程质量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8)严格按照验收制度,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在建筑工程主体、分项工程竣工后,应当以质监部门为主,连同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消防等部门,根据建筑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和相关检测材料,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工程质量进项验收工作。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建设企业自身要树立长效的质量目标,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促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的验收标准。
结束语:
笔者认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只有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做好工程建设的每一项工作才能真证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陆庆.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
[2]廖品槐.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建筑法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建筑学心得10-28
建筑公司培训心得体会08-08
建筑史学习心得07-05
建筑模型课心得07-26
建筑设计课程心得08-19
建筑施工培训心得09-24
建筑工地安全教育心得体会06-21
建筑课设心得体会09-30
建筑装饰材料心得体会10-12
建筑实习心得体会200字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