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

2024-06-15

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精选8篇)

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 篇1

中等职业学校所学的《建筑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画图和看图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必要的准备, 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制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及特殊的绘图技巧, 因此对一些自身基础不是很好的职中学生而言, 它是一门不易被理解和掌握的学科.特别是正确绘制组合体视图及补视图、补缺线, 更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绘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 学生绘图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空间想象力水平.但是, 人的空间想象力, 就象人的记忆等能力一样, 先天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后天的培养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笔者在从事对口招生班《建筑制图》的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 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作图能力.

一、实施探究性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而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而获取,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教学也是一种反思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它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 在与学生的合作中能接纳学生的独到见解, 引导学生进行不断探索, 在课堂上不单纯讲课, 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 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如牙膏盒、台阶等, 让学生自己讨论, 自己作图.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 讨论交流, 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影响学生, 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学习准备情况, 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二、利用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利用现有的实物、模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建筑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先学会将具体的实物或模型画成抽象的视图, 再将抽象的视图想象成具体的形体.其中观察、分析、比较实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模型直观讲解, 如简单的基本几何体, 稍复杂的组合体等, 有了实物的比较, 学生能根据不同形体的特点, 更好地掌握形体和视图、视图和形体之间的关系, 提高空间想象力.

2.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相应的模型提高空间想象力.例如在介绍圆柱被截切或相贯时, 利用粉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简易模型, 特别是介绍圆柱被另一圆柱面截切时, 该方法特别简单有效.这种方法除了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形体外, 还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模型,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性, 尤其是对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 这种方法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觉得有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利用先进的CAD技术和相应的软件制作和复杂的组合体模型.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组合体, 利用前面两种方法不太适合, 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制图专用软件制作所有叠加、切割类组合体, 旋转观察, 剖切观察, 都可以非常形象生动地在电脑中演示, 并快速生成三视图, 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 从而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三、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从学习的规律来看, 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非简单的照抄和照收,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收, 那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占有, 它仅仅意味着重复和继承, 这种学习习惯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应克服学习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形成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的习惯, 变“学会”为“会学”, 会学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

在建筑制图课的授课过程中, 要强调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作图习惯,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例如, 在作三视图的过程中, 一定要要求学生确保投影的三等关系, 即主视图、俯视图长对正, 主视图、左视图高平齐, 俯视图、俯视图宽相等.其中宽相等最易被学生忘却, 因此在指导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圆规等工具保证宽相等这一投影规律, 一旦左视图宽度确定后, 俯视图的宽度可用圆规量取后直接在左视图中画出, 而且保证三张视图同时画,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作图的误差,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图正确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制图课的直观教学 篇2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技工学校大多数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技校学生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学习难度较大。为达到制图课的教学目的,我嘗试了用在教学中能灵活应用的立体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用立体图树立空间概念

学生真正要掌握的是投影图即视图,视图一般用三个图形来表达一个物体即三视图,三视图能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但直观性较差。立体图是用一个图形表达一个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的大致形状。虽然它不能表达一个物体的准确形状,但它直观性很强,可以借助它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画图是立体向平面转化,看图是平面向立体思维。无论画图与看图都离不开立体,这就要求学习制图必须具备空间概念。刚入校的技校生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几乎没有什么空间概念,但是他们能看懂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学生画基本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开始的时候并不严格按照轴测图的要求画图,这是因为还处于培养学生兴趣阶段,避开理论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也不能让他们随心所欲任意发挥,而应在画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比较接近正等测的草图。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能迅速画出棱柱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体,并能很快掌握这项技能。虽然这时候学生所画的图形还不规范,但是他们能通过线条的变化区别不同的面并了解了是何种性质的面,这时学生对各种基本几何体的轮廓已经有所了解,而且初步树立了空间概念。通过对学生直观感觉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纯理论知识的枯燥难懂,消除对制图课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画一些简单叠加或切割的图形。

作这些图形,并让学生把视图和立体图反复对照,一方面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逐步树立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复杂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基本几何体组合或叠加而成,为后面分析组合体打下基础。

二、用立体图得出投影规律

在进行初步训练培养空间概念之后应及时归入主题——讲授投影作图。为了防止学生过分依赖立体图的心理,应特别指出:立体图不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视图即平面图才是工程技术交流的重要文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的及任务。投影规律是投影作图的精髓,虽然容易记住,但是初学者不能灵活运用。通过画出三视图形成过程的立体直观图来说明三视图的形成:用两两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正面、侧面、水平面)作为投影面,把物体放在这个空间内,分别向三个平面进行正投影,然后将水平投影绕水平面和正面的交线向下转90°,将侧面投影绕侧面和正面的交线向右转90°,就得到了三视图,这就是投影面的“展开推平”。并让学生分别在立体图和三视图上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以及两种图形分别表达三个面的对应关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学生标明六个方位关系后就会发现:主视图、俯视图都表示立体图的左右距离:主视图、左视图都表示立体图的上下距离;俯视图、左视图都表示立体图的前后距离。立体图一经确立,其上下、左右、前后距离就不变。这样,直观得出三视图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同时三视图表达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准确形状),立体图也表达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大致形状),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视图想象出立体形状。

看图过程是画图的逆过程,即投影面的“旋转归位”,就是把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再绕原来的轴分别反方向转90°(即转回原位),然后由个视图向空间引投影线,将主视图上各点沿投影线向前拨出,将俯视图上各点沿投影线向上升起,将左视图上各点沿投影线向左横移,则同点的投影必相遇,即物体上所有的点,都将由于过其三个投影所引的返回空间的投影线汇交而得到复原。由于这种投影的可逆性,视图上各点的“旋转复位”就使整个物体的形状“再造”出来,由此可见看图过程是画图的逆过程。通过“旋转归位”就很容易想象出物体形状。通过画图的“展开推平”和看图的“旋转复位”的反复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

三、用立体图解决几何元素投影

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投影理论性强,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教学实践中仍然用立体图帮助教学。一方面,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立体图已经很熟悉;另一方面,这样可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便于学生理解。

课程进行到点、线、面投影时,首先让学生画出物体的立体图及其三视图,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在物体的立体图上给出几何元素,让学生在三视图中指出其投影,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为投影特征理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避免单纯讲解理论,又可以使学生领会学习几何元素的目的,使他们不但理解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知道学习后的作用,避免理论学习中无的放矢的现象,为系统分析立体投影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用立体图解决组合体投影难题

学生掌握几何元素投影知识后,就具备了投影作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巧,能够解决一般的组合体投影问题;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组合体问题,他们分析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学中仍可借助立体图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课本中读组合体视图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形体分析法;二是线面分析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论性较强,对于分析较复杂的物体学生较难掌握。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介绍前面两种方法外,还给学生讲解了借助立体图来分析组合体的方法,解题方法步骤如下:

l、确定产生图形的简单形体

学生在读组合体三视图时,除了分析点、线、面位置关系外,主要是通过补视图、补缺线来培养各种能力,掌握看图技巧。在看图时首先要根据已给出的视图弄清该物体是那类形体,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由于学生对基本几何体的投影都已经很熟悉,这一步比较简单,但非常重要。

2、确定切割、叠加步骤

分析该物体切割或叠加顺序。对于切割类物体来说,要弄清物体用了几个平面切割,各个切平面是什么位置面,以及切割顺序;对于组合类物体来说,在弄清由几个基本几何体之后,首先要找出其中哪个几何体是主要形体,再确定其它几何体相对主要几何体的位置,弄清叠加顺序。

3、画立体图并补视图或补缺线

根据上面分析绘制立体图。绘制立体图时要根据上面分析的切割或叠加顺序逐步完成,同时逐步完成补视图或补缺线工作,这样整个物体的形成过程比较清晰,使得作图比较简单。立体图和补图同时逐步完成也解决了不易观察的立体图作图问题。

用立体图解决复杂组合体投影是依据组合体由基本体组成这一原则把复杂图形进行直观化、程序化处理,使其条理清楚且直观易懂,避免初学者因理论基础不牢固导致线面分析混乱这一缺点。用基本立体图解决制图中的问题既是遵循制图教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也是对机械制图“以读引画、以画助读”原则的认真贯彻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画立体图展示剖视图的剖切过程

剖视图就是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在教学时,将剖切过程用立体图绘制出来,就使得这部分内容直观易懂,不再是抽象的假想,讲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也好接受。

借助立体图来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除了具备其它直观教学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借助立体图进行直观教学,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易懂。比如在讲点、线、面的投影时,画出物体并标出上面的点、线、面,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比如补复杂物体的视图或缺线时,在分析的基础上,边绘制立体图边补图,使得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易懂,使死板的物体活动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另外,它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不受教材、挂图、设备等的限制,可以很灵活的因材施教,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反思 篇3

一、充分备好每一堂课

课堂授课是机械制图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备课、批改作业、作业辅导以及成绩考核等各方面起着支配和决定作用,并能促使上述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机械制图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一堂课除了个别概念以外,大部分内容要靠图形和实物来讲解。因此,在教学中宜广泛采用演示法。需要学生画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出示范动作,把图画给学生看。教师的画图动作力求准确、熟练,有较高的技巧,使学生掌握画图的要领。为了使学生能看懂图,应多用实物和模型演示。如不具备上述条件,教师应在课堂上当场画立体图,给学生以立体感和直观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演示法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把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证明所学原理的正确性,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演示法教学易于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减轻了学生的脑力负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掌握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因为我经常在课堂上画立体图,所以在未学轴测图的画法之前,已有部分学生通过模仿而学会了简单立体图的画法,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的空间概念也得到了巩固和丰富。

课堂授课教师起主导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和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化繁为简

要想尽快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系统连贯地学习基础知识,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化繁为简。制图中最简单的三视图就是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所有复杂的组合体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几何体所组成。只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简单基本几何体的识读和绘制,复杂的组合体的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就能顺利进行。在识读和绘制组合体视图的“形体分析法”中,为了化繁为简才把组合体先分解成简单的基本几何体,再明确各基本几何体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这样就不难综合想象其形体,从而便于识图和绘图。在讲解较复杂的例题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三、正确处理好教材中重点、难点与基础内容的关系

机械制图课与其他课程一样,也有重点、难点和基础内容。基础内容是识图的基本功,重点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攻克难点是提高识图能力的关键。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就一定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投影”这一章,是教材的一个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是识图和制图的原理,一定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这一章节的讲授,一定要有三投影面体系的模型。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和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亲手演示给学生看,并从中引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方位关系。

截交线和相贯线是整个教材的难点,需要反复讲解和练习。这一章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同点、线、面投影知识学得好坏关系很大。

画法几何中点、线、面的投影知识是整个教材的基础部分,不可忽视。点、线、面投影知识的学习,不能抽象化,要用实物,给学生以具体的印象,引导学生想象点、线、面在三投影体系中的位置及投影特性。可以把空间点、线、面落实到机件的一个顶点、一条棱线和一个表面上,从而增强学生对点、线、面投影知识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能用点、线、面的投影知识去分析组合体的投影,建立起空间概念,这样就具备了较高的识图能力。

四、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许多地方需要有动态的演示,例如在讲解复杂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时,如果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学生很难想象出组合体的组合步骤,极易出现漏画、错画,甚至画不出来的现象,这样就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件演示,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很轻松地看到组合体的组合过程、步骤,并可以根据演示逐步画出复杂组合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掌握绘图的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在制图教学中应不断进取,不断总结,掌握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优良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械制图(第六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 篇4

一、增强耐心、爱心,促进教育教学

当下,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从这点来看,他们是非常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所以,作为职校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耐心,即不急躁、不厌烦;要有爱心,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有的放矢地去接受他们、培养他们、引导他们。通常接新班的时候,笔者要求自己在一到两周内记住班上学生的名字,课堂上时不时地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这样,会让学生暗中产生惊喜的感觉,觉得自己一来学校老师就记住了自己,没有冷落自己,他就会很关注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笔者一般都是微笑的眼神制止,而并不点名,充分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对迟到的学生,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补课,一起聊聊天。批改作业时,老师要对学生写评语,或表扬,或鼓励。在校园内,对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一个鲜活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优雅大方、讲课风趣、和蔼可亲、关爱学生或冷漠无情、乱发脾气,都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实践证明,现实社会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学生的伙伴与朋友。教师的耐心、爱心、亲和,可以最快地将一个新的班级迅速形成一个集体,这就是凝聚力。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动起来,老师才能带领他们推进教学。

二、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教师,必定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有一套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教具、挂图、模型在教室讲授。其优点是教师能在黑板亲自示范,学生思考时间多,教师可随时通过与学生眼神、表情的交流,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学生可随时演练,教师可随时巡视、检查学生掌握和正确率等情况,进而随时调节讲课的张弛度,课堂纪律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其缺点是课堂授课容量较少,课堂举例在黑板上画图耗时多,尤其是习题课这个问题最为凸现。为此,笔者开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开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口说、笔画、节奏缓慢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具不足、模型有限、挂图呆板的缺陷。多媒体教学动感性、直观性强,能把文字或教材中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影像进行微观与宏观、静态与动态相互转化,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其结构形状。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兴趣更大。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具有的可逆性和操作性,可对重点、难点、一时难于理解之处进行重复演示或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有反思过程和接受过程,方便了“教”与“学”,学生对教学内容也更易领会、掌握和接受。例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作图等工作量,为教学赢得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真正达到了省时、高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对学生作业及时有效的答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只有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才能巩固、消化已学知识,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跟随老师往前走。那么,如何才能及时高效呢?经过探讨,笔者将Auto CAD《机械制图》引进课堂。首先,将制图习题中的大部分习题用CAD画好,每次上课前或新课结束后(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作业批改情况,集中讲解、分析,并用CAD现场画图答疑。CAD用于尺寸标注部分的作业答疑,效果更佳。剖视、断面图部分,笔者则事先画好实体图,并剖切好。面向学生答疑时,再将剖切部分移开,将断面着色,用观察器全方位地让学生观察后,再进行讲解。另外,CAD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理解情况,隨时增加课堂举例,边讲边画。实践证明,CAD的引入,使笔者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加游刃有余。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要互为补充、相互融合,两者要根据具体情况交替使用。

三、探索班级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

1.教学过程中的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A等学生(学习好的),这部分学生人数较少,但学习态度认真、自觉、专研精神强、学习热情高。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把难度大的问题、举一反三的问题交给他们来回答,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针对B等学生(学习一般的学生),在教学中,多选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针对C等学生(学困生),对他们就要提简单的问题,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都应计入其平时成绩。又如,为了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笔者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记笔记,每学期检查两次笔记情况,也计入平时成绩。但是,对于笔记要求,也是有区别的:A等生的课堂笔记,要求其按老师的板书,记条文及图例(复杂图例除外);B等生的笔记,要求其记条文,图例可徒手绘制,重点在掌握作图方法;C等生则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记录条文、图例,记多少都行,重点以听为主。

2.作业分层

作业的布置不能搞“一刀切”,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对A等生,除了完成习题册作业外,笔者会复印一页补充作业(有时是趣味题),增加作业量,要求他们在实习周完成,以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解决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这样,他们可以在自己不断解题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拨人在班级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在班级也形成了好的学风。针对B等生,则要求他们完成习题作业,弄懂弄通即可。针对C等生,则要求其先完成基本训练题,根据自己情况尽力完成习题作业。

实践证明,班级分层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是比较成功的,是一种适合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才能既教书又育人,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教学质量,提高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空间概念较为肤浅的初中毕业生学习这门课普遍感到困难,在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关键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识图绘图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追求某种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在学生初次接触《机械制图》课时,教师应首先讲清课程特点、内容、用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认为这门课有东西可学,有奥妙可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和探索愿望。在“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以最简单的车工和钳工生产实习为例,如果看不懂图,就无法生产零件。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有重要影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机械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以外,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和实际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愉快学习是发展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愉快学习来自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情感的愉快交流,以及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精心设计成“教”与“学”双方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如“物体的三视图”是重点,而“补图”或“补线”是难点。无论是在讲课、辅导,还是在答疑过程中,教师都要努力创造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设置一些对比、多解的题目,启迪学生寻求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讲完尺寸标注之后,可设置一个尺寸改错题让学生在黑板上更正;组合体读图可设计一些多解题让学生思考;讲“剖视图”、“断面图”时可设置表达方案相比照,等等。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得,不仅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更能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情感体验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从而使兴趣从初级水平发展到高级水平,进而提升到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兴趣点,并在愉快的学习中坚定学好课程的信心。

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受能力。

在制图教学中通过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印象,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多看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如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体、圆锥体的视图,通过对图形的认识,使学生熟悉这些视图所对应的空间形体,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也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从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在制图中,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键槽,同时内部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结构,初学时单凭想象绘制视图有一定难度,此时模型便是一个较好的手段。有了直观的模型作教具,再加以适当讲解,绘图便变得简单许多。例如,在讲授断面图这一节内容时,针对学生经常容易将断面图与剖视图混淆起来这一情况,利用模型在断开部位画上剖面线,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时的难度。

三、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通过一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练习或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教学难点进行由视图转化成实物、实物转化成视图的习题训练,或设计有针对性的读图、绘图实践训练,会让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教学实践证明,手脑并用的练习和实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立体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例如: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根据已给二视图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尺寸、位置和方位关系并想象出其空间形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实物模型或用橡皮泥根据已知条件捏出题中所描述的物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得出结论或验证所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形体的结构特征有深刻的理解。此时,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分析、判断其结构关系,准确地绘制和表述出第三视图的特征就会变得轻松顺畅。

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 篇6

图板、丁字尺等绘图工具、绘图仪器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图纸等技术文件已经放进了计算机磁盘;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因此,机械制图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调整教学内容,明晰培养规格

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

我们应该适时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以前对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图,对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以及图纸幅面等标准可以不作要求(字体可以随意调整,比例和图线可以改变,标题栏和幅面可以选用模板);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等旧的绘图方法已无多大用处,就连圆弧连接的方法也都不适应现代绘图的需要了;轴测投影由于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也显得无足轻重,这些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

而对于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系统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

学生对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国标中的相应规定必须熟悉,最终要达到用平面图形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标注出尺寸和技术要求。

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要加强,随着引进设备的增多,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机器设备的测绘(这也是《机械制图》综合训练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只有正确绘制出零部件的草图,才能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零部件的工作图。

通过《机械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图示物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二、采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特别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大多能够意识到《机械制图》课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基础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原因。

《机械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形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画,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较差。

随着计算机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容易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要完成这种训练,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采用CAXA制造工程师中的三维实体造型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计算机绘图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工矿企业很多技术图样(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的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现在计算机绘图软件有很多种,每种都有它的特点,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包括平面图形的绘制和三维实体的绘制以及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学生重点掌握1~2种绘图软件,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在以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能将所有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出来。要达到这样一种能力,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就必须安排足够多的时间上机教学和练习。AutoCAD中平面图形的绘制需要20多学时,CAXA制造工程师中的实体造型需要20多学时,这些学时可以安排在《机械制图》课的总学时中,《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可以融合在上机的训练中。例如,绘图的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内容和CAXA制造工程师绘图软件中的实体拉伸结合起来,同时可以从多个方向来观察它的投影,得到三视图;图纸的尺寸注法融入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中;标准件和常用件融入块和属性的操作中;这样既可以减少理论课的学时,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足够的上机训练,学生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和画图技巧就可以达到一般企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

四、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要把《机械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还必须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智能装备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落后的知识结构。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机械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绘图技巧。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加工、装配和测量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建筑制图课的教学体会 篇7

职校学生多数是高中选拔被淘汰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自觉性差,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有较重的厌学情绪并缺少自信。现用教材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使用的,对基础较差的职教生来说相当难,教师按教材内容授课,极不符合职校学生现状和特点。按现用教材授课,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收效甚微。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社会需求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大量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岗位适应性强,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这对《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上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改革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职业高中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为未来社会服务。为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

1.对制图教材进行删减, 去粗取精, 编制出自己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针对企业所需及本校实际情况 (包括学生情况和学生就业去向) 编制的, 既突出重点、难点, 又便于教师去教, 学生去学。

2.将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变成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以前的手工绘图已被计算机绘图取代, 对绘图工具的使用、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以及图纸幅面等标准可以不作要求;常用的几何图形画法, 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等可简单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投影作图原理与方法,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 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 内容环环相扣, 应该系统讲解, 全面掌握。

(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运用挂图、模型、板书、讲解等方法和手段效果差, 反复运用容易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这需要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将枯燥的理论教学生活化, 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一些顺口溜,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点、线、面投影时, 单纯利用三维直角坐标系、抽象的点、线、面讲解, 同学们缺少立体几何知识, 理解起来很困难, 不易掌握, 因此在讲课时把黑板比作V面, 地面为H面, 右墙壁为W面, 学生把自己的手攥成拳头看成空间点, 自己的笔、尺子看做空间直线段, 课本或纸张便是空间平面形, 然后在总结记忆口诀, 如:一点二平线——投影面垂直线, 一斜二平线——投影面平行线, 三斜线——一般位置线。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空间点、线、面的投影及其规律。在讲剖视概念时, 比喻成切西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西瓜一切两半把瓜瓤画出来就是全剖视图;将西瓜切去1/4, 有皮有瓤地画出, 相当于半剖视图;局部剖就是挖个三角洞, 看西瓜是否长熟。在讲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时, 归纳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 先基准后轮廓, 先关键后其它, 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 分析理解, 在画图过程时能充分发挥想象, 熟练掌握制图技巧。在讲组合体读图方法步骤时, 也可归纳如下顺口溜:“抓主视, 看大致。分部分, 找关系。按投影, 想形状。合起来, 想整体。”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 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并能长久记忆。

2.自制模型, 动手实验, 理论与实习相结合, 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自制模型包括收集模型和制作模型。我们在学习基本体三视图时, 就可以收集模型, 如:茶叶盒可以作为圆柱体使用, 皮球就是球体的典型, 螺母就是六棱柱。在学习组合体三视图及读图时, 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支架轴测图和支架分解图, 在老师指导下让同学们在实习课上做出模型,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学生熟悉各种加工设备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性能, 如:车床, 铣床等。理论课上在老师指导下练习画三视图,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物体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感, 树立空间概念, 完成识图能力的培养。然后再根据画出的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培养同学们的逆向思维, 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力。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学习制图课的重要性, 而且看到自己加工的产品, 会有一种成就感。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还可以从心底摆脱自己底子差、自己不如人的自卑感, 即学习了理论, 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做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3.合理运用多媒体, 能降低教学难度, 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 可以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 使学生快速形成空间立体概念。比如在讲三视图投影规律”时,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可以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动画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讲解和指出“学习要点”, 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一章中, “球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尤其表面取点, 由于空间球面上点的表达有一定的局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本节的重点难点通过动画来表达, 通过剖切球体的动画来分析、观察球体上表面点的画法及其可见性的判断, 就很容易的解决了教学上的难题。

浅谈技工学校制图课的针对性教学 篇8

1 制图课程特点及学生现状

1.1 制图课程特点

1.1.1 可交流性强

作为工程语言, 制图、识图有很强的可交流性。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施工和操作人员, 施工操作人员也通过图纸来明白设计人员的意图。这门课程必须严谨、准确、简洁。作为交流工具, 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是统一的, 要求标准、规范, 这就决定了它比较单调、枯燥而不带任何个人情感, 老师难教, 学生怕学。

1.1.2 对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要求高

除了单调、枯燥, 对于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技校学生而言, 制图、识图课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作为工程语言, 它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首先要有思想, 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然后用规定的表达方法把所想的东西通过图纸表达出来。面对一组图纸, 要想明白画图的人的思想和意图, 除了掌握规定的图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外, 还要把这些图形、符号联系在一起构思出空间形象, 最后, 根据这些形象和要求加工、制作出实物。这对大多数技校生来说无疑是有较大困难的。

1.1.3 实践性、综合性强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制图、识图的实践性、综合性强。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要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外, 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的图形、符号得联系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进行学习。有的理论、原理和表达方式要在掌握了相应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后才能理解。另外, 制图、识图来源于生活, 对实物进行抽象, 以运用到实践中, 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1.2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在明确教什么的基础上, 还要清楚教的对象, 教什么样的学生。“现在的技校生真难教”是大家的普遍共识, 学生难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2.1 学生基础差

从技考取消后, 技校招生已不再设门槛。这样一来, 虽然扩大了招生面, 创造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但是, 也就形成了来读技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

1.2.2 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严重

由于基础差, 加上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使得学生学习畏难心理严重, 对学习产生了“怕”的心理。因“差”生“怕”, 因“怕”致差, 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同时也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畸形心理, 以“差”, 以“学不会”作为不努力学习的借口。

1.2.3 学习习惯差, 方法不当

有的学生看起来很努力, 很用功, 可是学习成绩仍不理想, 这主要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制图、识图这门课对技校生来说是一门新课, 所谓“新”, 不仅课程的内容新, 更主要的是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仍按原来养成的课前预习, 上课专心听讲, 课后复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固然好, 可是, 要学好制图、识图, 仅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够的。其实, 学好这门课程关键是多练、多想、多用。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学好制图课程。

2 制图教学的针对性措施

由于制图这门课程枯燥、单调, 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而学生的基础较差, 畏难心理严重, 综合素质较差, 导致了技校生难教的现实。针对这种情况, 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总结, 我尝试着采取了加强针对性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 打好基础, 从抄图开始

针对学生的畏难心理和动手能力差的弱点, 初学时降低起点难度, 从最基础的抄图开始, 只要求学生抄最简单的点、线、面和图形、文字、符号等。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信心, 克服畏难心理, 与此同时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严格按规范和标准抄图。通过强化练习来逐步改正学生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最差的学生也能抄出“成果”。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兴趣,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学生动手, 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方法。

2.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 在学生抄图有一定基础后, 通过抄图对象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维。首先引导学生看自己所抄的图, 看自己抄的是些什么, 把每一个图形、符号代表的意思与实物相对照, 参照实物抄图, 变化实物分析图形的对应变化, 把直观的实物按标准和规范用图纸表达出来, 在图纸和实物间建立对应关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 再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 增加视觉直观性, 通过实物、多媒体等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

2.3 制图、识图、用图相结合

联系生活实际,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由浅入深,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制图、识图就象学语言一样, 关键在于与实践结合多画、多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制图、识图基础后就要把制图、识图与用图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例如:在建筑制图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自己家的一间房, 一间房间画好后再组合上几间就是自己的家, 再组合上几家就是一栋楼房。这样, 看似复杂的一组图纸, 尽量结合实际, 从易到难进行教学。在识图教学过程中, 也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电气识图教学中, 就用学生的教室或宿舍的电气图、电路图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识图:线路怎么走, 灯具、开关怎么布置等, 把图纸和实物对照起来进行识图。一间房间的电气图读懂了, 一栋楼的也就简单了, 通过类似的例子让学生多与实际相接触, 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便学生接受和运用。

总之, 学习制图、识图的目的在于用图, 以练带教, 以练带学, 就是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少讲多练, 多看, 多想, 多用, 把要教的内容有机地贯穿到练习中, 通过练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养成规范化、标准化习惯。通过练来带动教、学、用, 让学生学会手脑并举, 学以致用。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摘要:作为工程语言, 制图有很强的可交流性。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强, 在学习过程中要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践相结合, 由浅入深,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教学, 以练带教, 以练带学, 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关键词:制图,识图,针对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殷红.浅析教学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制图课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

[2]何鹏.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尝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0) .

上一篇:水温冷却下一篇:网络广告的优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