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精选8篇)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 篇1
1 概述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一门即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过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阅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 又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等专业课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作为高职建筑类学生入校的第一门专业课, 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保证《建筑制图与识图》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
2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素质培养为根本、能力为本位、技能实训为重点、产学研结合为根本途径, 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设计。
2.1 应用性原则:
2.1.1 简化教学内容。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体系, 淡化细节了解, 强化概念学习和思维技能的训练;
2.1.2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尽可能根据课程特点, 把课堂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2 先进性原则
2.2.1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运用教具模型、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进行课堂教学;
2.2.2 学习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结合科研实际, 把当
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新技术开发应用纳入教学过程, 充实教学内容。
3 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技能点
3.1 知识点
3.1.1 现行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制图标准;
3.1.2 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原理, 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1.3 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基本知识;
3.1.4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的特点、形成、作用、表示方法等内容。
3.2 能力点
3.2.1 能正确使用各种绘图仪器和工具;
3.2.2 会运用投影关系及投影规律进行投影图与空间物体的转换。
3.2.3 技能点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识读。
4 课程目标与任务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手工绘图达到规范要求, 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 熟练并准确阅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纸。
4.1 使学生熟悉现行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制图标准;
4.2 使学生熟悉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原理, 掌握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3 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4.4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空间构思及其分析表达能力;
4.5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5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基础知识、制图和识图。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制图基本规定和制图工具仪器, 主要介绍绘图工具及用品的使用与维护、制图标准及基本规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制图打基础;为识图做准备。
制图:内容包括手工作图、计算机绘图, 主要介绍投影的基本知识, 重点是正投影原理;Auto CAD及建筑绘图软件的应用。制图的学习, 可以加强学生的制图能力, 提高学生识图的速度及准确性。
识图: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 主要介绍各专业施工图的种类、特点与识读方法。识图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及核心。
6 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
6.1 教学组织实施的理念
按照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 岗位工作过程与任务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
6.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 应用性较强。虽然现代绘图技术显著进步, 现代制图以计算机制图为主,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中依然保留手工尺规作图和徒手绘图训练。同时在课余提供大量工程图纸让学生识读, 并有一定量的课外绘图作业, 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制图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既包括徒手画图、手工尺规作图也包括计算机绘图。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实际, 运用不同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内主要采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 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同时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讲练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考察, 学生参与程度高, 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外学校配备了安装多种学习软件的机房, 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虚拟空间的仿真教学环境, 同时, 建立课程教学网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加强师生交流。
6.3 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以框架结构基础施工图的识读为例, 说明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方案。
项目:框架结构基础施工图的识读
知识目标:
a.掌握投影原理在识图中的应用;
b.熟悉框架结构基础的类型及构造做法;
c.掌握基础施工图的分类、内容及识读要点。
能力目标:熟练准确阅读基础施工图
教学地点:教室或工地
教学方法及步骤:a.讲授识图要点;b.提供不同规格的框架结构的工程图纸, 学生分组识读;c.企业专家与教师组成答辩组, 就图纸内容对学生进行答辩。
成果:答辩合格
6.4 课程实训。
一般以1名教师指导1-2个教学自然班, 并组织课程实训的实施。时间一般安排实训周, 强化学生的绘制和识图工程图样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训, 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完成规定数量的实训作业。实训内容包括:手工制图、计算机制图、工程图识读。
6.5 课程的考评标准
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建立理论考试与实训技能、自主评价与企业评定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三方面:a.理论考试: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0%;平时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b.制图实训:根据完成图纸质量与数量来评定成绩。c.识图实训:教师提供工程图纸, 学生分组识读。由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答辩组, 对学生识图内容进行答辩, 并给出答辩成绩。答辩成绩即为识图实训成绩。
6.6 教学保障
我们主要采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习题集》, 同时参考其他出版社的同类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同时, 拥有一支职称结构相对合理, 知识结构层次较高, 师资配制情况良好的教学团队;拥有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条件, 校内有多处制图室和计算机机房, 学生可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校外我专业同12家施工、设计单位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 保证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
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改经验, 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中多次获得表彰。学生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课程教学效果反映良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他们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具备了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 我们对相关实训单位进行调研走访, 证明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制图与识图的能力, 以及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普遍认可。
摘要:作为高职建筑类学生入校的第一门专业课,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保证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
关键词: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莫章金, 毛家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 篇2
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陈剑彬
摘要:《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是一门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构思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物与视图的相互转化比较困难,这成为学习制图课程的“拦路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别出心裁教学导入可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奋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为创造魅力无穷的课堂教学开创活水源头。关键词:识图;制图;建筑空间思维;导入教学
《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是职业中专学校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建筑空间思维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建筑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设计是建筑空间思维凝聚的结晶。制图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就是培养学生建立建筑视图的思维符号,难点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实物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困难。
因此,教学应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开始着手,实现教学突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建筑空间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别出心裁教学导入可达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双重功效。
一、红炉点雪
点的投影是制图课程的第一课,是学习制图课程的基础。点的投影,抽象性强、概括性强,对于刚接触《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极易产生心理抵触,而一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坚定信心,可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累土至山的作用。
宋代张元干在《夜游宫》词中写道:“拥红炉,洒牕间,闻霰雪”。古人坐拥着红火炉听雪品茗,正是内心认知世界的投影。红炉点雪是指在红炉上着一点雪,便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雪是内心深处对新知的恐惧与冷漠,而启发学习便是那红炉的温度,瞬间消除堵塞情绪。
如讲授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课本上用了很多图和字母解释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如果按部就班讲解,学生就容易在理解上产生误解,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授课中避开课本以繁琐的字母和图片作为导入,直接以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为切入点,告诉学生记住了这个公式就等于掌握了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这个公式课本没有,属于教学经验总结。学生最喜欢记住的就是经验总结的公式、图形或语言。接下来的课就轻松活跃了,可出以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激活课堂气氛。如已知点(10,15,20)求其到V面的距离,学生理解了这个对应公式就可以根据“Y=V”立刻得到点到V面的距离的答案为15。依此类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经验的公式、图形或语言总结进行导入可以起到红炉点雪的效果,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如在讲授点在三个投影面展开,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正形的卡纸按三视图的画法要求将坐标、刻度和字母画在图纸上,并沿YH轴切开,根据要求对H面和W面进行旋转,可研究投影面展开的规律。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将知识奥妙融入到一张方纸中,启发学生探索。可达到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效果。又如学习点投影的三视图画法,可以以教学生完成“根据矩形的三个点,其中一点落在45°辅助线上,画出矩形”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活动难度。
红炉点雪,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形式进行导入,有利于优化教学活动结构,让学生立即明白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能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知识的创生者。
二、穿针引线
以一种知识穿针引线将另外一种知识引出来,这种形式的导入可促进知识的迁移。穿针引线是指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这两种知识相互推衍,激发学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
直线投影的内容本身不蕴含情感因素,但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事物与之联系,便能把学生对事物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去,以此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讲直线投影时,可以以“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为最美”、“脚正不怕鞋歪,树正不怕影斜”等与直线相关的谚语穿针引线进行导入,使学生获得对直线投影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内心的学习欲望,学习变得愉悦轻松,教学也顺应了学生的发展。
线的投影的分类一共有垂直线、平行线和一般位置线三种。学习直线投影就得认识这三种直线在空间的表达。课堂导入不应以单纯概念叙述为主,而应跳出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实例、游戏或多媒体引发兴趣,通过观察、表演、思考等方式理解这三个概念,引导学生区分这三种线形,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以实例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如让学生根据教学楼寻找这三种线形并总结区别。以游戏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可让学生在教室把自己当作和条直线来演示这三种线形,用表演感受来总结这三种线形的特征。以多媒体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就得借助空间立体的线型素材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形的理解。借助实物、图像等形像化的演示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并从中领悟概念和原理。众所周知,两点可确定一直线,故直线的投影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同面投影确定。由两点的投影穿针引线绣出直线投影的知识,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索直线投影的规律。如在学习垂直线的投影规律时,课程导入可先复习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然后告诉学生垂直线的投影的规律也符合这个公式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侧垂线、正垂线及铅垂线三种垂直线的投影特征,最后总结垂直线的投影规律为“垂直线两平直线的投影规律为(∥X,∥Y,∥Z)=(⊥W,⊥V,⊥H)”。同理,讲解平行线投影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侧平线、正平线及水平线三种垂直线的投影特征,最后总结平行线的投影规律为“平行线两平直线的投影规律为(⊥X,⊥Y,⊥Z)=(∥W,∥V,∥H)”。这些公式既有共同表达特征,又各有侧重,并能相互补充使之成为体系。授课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收获知识。比教材单调地用一堆字母和图片以表格方式呈现更具有统治性。奥苏贝尔主张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概念“植入”到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去。以旧知识穿针引线导入新知识,这样既能巩固原有知识,又能使原有知识得到改造和发展,获得新的意义。
三、就汤下面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灌输与接受的过程。但要达到这种“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就汤下面,因势利导。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导入应切入对学生学习方式、具体学法及练习作业的指导。教师应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来引领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面的投影可谓是点的投影和直线投影的升级,因为面可以由点或直线来确定。这样就引申了面的投影三视图的点画法和线画法两种方法。学生在掌握了点和直线的三视图画法后,遇到面的投影自然在心中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因此,面的投影授课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就汤下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层次的指导都是一次新的教学导入,如指导学生掌握垂直面的投影作法。先引导学生学生在学案中分别对三角形和矩形和菱形的投影进行思考找出垂直面的投影绘图的本质是根据一斜线一平面绘制另外一平面的投影。接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垂直线或平行线并进行标注,并根据垂直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将所有图形中标注的
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绘制。此时,学生会发现对于矩形或菱形将剩下的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封闭成形。而三角形,只能采用点画法,即将三个顶点的投影逐一绘制。
自主学习课堂的导入,可以给学生导入一个题目,让他们自主创造。可以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由讨论。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教师可以将一节课分为几部分,并对这几部分的任务进行导入,使课堂导入不仅仅只是在上课前几分钟出现,而是可以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来。
四、小结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中职建筑,手工制图,建筑CAD制图,教学融合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建筑工程建设需要, 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工学结合、必需、够用、实用"的课程教学理念不断被广大教师理解接受。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找准中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增强学生的实训的有效性, 强调与前后相关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提高与企业单位的紧密联系度, 最终实现学生的所学即所用, 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工作需要。
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的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培养学生绘图与读图的能力, 并通过实践, 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并具备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手工制图是学习建筑CAD制图的基础、是学习好建筑CAD制图的前提条件。
一、“手工制图”涵盖的内容
(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绘图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图纸幅面及规格;线型及画法, 数字及字母的美术字;几何制图方法。
(二) 投影基本知识。投影方法分类、特性;正投影图中三视图的体系的建立及形成投影的对应关系;基本形体的投影图。
(三) 点和直线的投影。
(四) 平面图。
(五) 曲面图。
(六) 立体的投影与直线、平面与主体相交。
(七) 两立体相交。
(八) 轴测投影图。
(九) 视图、剖面图、断面图。
(十) 房屋建筑制图, 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
“手工制图”渗透到建筑工程制图领域, 对于刚接触“手工制图”的中职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 包含很多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 解决建筑方面的表达语言, 以及空间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 这两门课程是独立开设的, 这种分离存在很多弊端, 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 导致内容重复、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将两门课有效整合, 合二为一, 进行一体化教学, 精简内容, 压缩课时, 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效结合, 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和工作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手工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投影及作图等有关作图原理知识的难度很大, 学生对识图感到吃力, 单纯的讲授, 不但教师不易讲授, 学生也感觉枯燥, 课堂内容也难以消化吸收, 更不用说融会贯通和应用。同时建筑CAD制图并不能脱离基本投影原理、表达方式、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而独立进行, 在建筑CAD制图教学中,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二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手工制图是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石, 计算机绘图是学习、绘制工程图的利器。若将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两门课进行有效融合, 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有利于内容的衔接,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绘制建筑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有利于加强手工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而培养出真正满足现代建筑制图行业实际需求的学生。
三、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建议
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一体化教学采用融合式, 即将手工制图和建筑结构CAD制图整合成一门课, 以各个知识点为模块进行设计, 同时进行建筑制图和建筑结构CAD制图的学习, 将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有效融入建筑制图的教学中, 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 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 两者兼顾, 做到以手工制图为基础, 以建筑结构CAD制图为辅助的最佳组合,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 将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 对原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分为以下八大模块:国家标准;CAD基础知识和几何作图;点、线、面投影及三视图;基本体投影及简单图形创建;轴测图基本知识;组合体识图绘图及尺寸标注;专业建筑工程图样;综合训练。 (2) 在教学手段上, 利用多媒体授课和CAD软件、天正建筑软件授课相结合, 把两门课的内容按照知识点模块穿插结合。
四、建筑CAD制图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考核是终结性知识考核, 一张试卷定成绩, 不能真正体现学生识图与绘图能力。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的结合教学还要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实行改革, 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均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 为实现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 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实现德育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1.德育考核。课程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德育的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要手段, 通过课堂提问、出勤考核、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互评等内容体现。学生在学习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的过程中体会到建筑工程设计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需要刻苦学习的精神, 而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靠平时积累。德育考核在综合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提高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
2.理论考核。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制图基本理论知识、空间概念、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符号、线型、尺寸标注、各种图的投影原理, 建筑CAD基本知识、CAD文件操作、基本绘图的命令与编辑命令的功能等, 实行教考分离, 采用笔试与上机闭卷考试。
3.技能考核。技能考核由形成性实践考核和终结性实践考核两部分组成。主要由学生手工绘制建筑图作业成绩、综合实训周识图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绘制建筑施工图成果, 加上期末上机考核CAD制图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使用徒手、仪器、计算机三种工具专业绘制建筑施工图, 并以识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作为考核学生绘图技能的重点。适应建筑行业对学生快速表达设计意图、理解工程图纸和使用现代化绘图软件绘制建筑图的目的。
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制图内容是当今建筑制图发展的趋势, 将《建筑CAD制图》融入《手工制图》中进行教学, 有利于学生结合正确的制图理论、制图标准, 掌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软件高效快速绘制出建筑工程施工图技能, 手工制图与建筑CAD制图结合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上将计算机绘图软件全面融入建筑制图相关内容中, 贯穿课程的全过程, 与尺规仪器绘图并轨进行, 从而达到手工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三种手段并用, 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达到建筑设计员的水平, 实现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结合课程的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蓓.对《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课程相结合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1 7) :108.
[2]李红群.AUTO CAD与建筑制图组合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 2) :168.
[3]任新花, 任家骏.高职建筑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J].机械管理开发, 2007 (4) :24~25.
[4]周浩.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结合教学的探讨.
[5]于坤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制图》.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图,审查
近几年来, 从已完成施工图审查的项目情况进行整体分析, 发现重要的违反“强条”情况逐步减少, 设计质量逐年提高, 但一些问题仍然很突出。目前施工图总体质量中, 类似遗漏、设计笔误情况较多, 反映施工图图纸精细度、准确度尚欠缺;此外在设计说明、总平面、节能设计, 总结起来问题较为普遍。
1 建筑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作为一个项目、子项的纲领性组成, 一定要注意其定义的准确性和对设计范围覆盖内容表述的完整性。
(1) 民用项目和工业项目中的民用公建、居住子项均需按民用建筑类型进行规范设计。
(2) 应说明其建筑类型、规模、特征、相邻建筑情况等信息。工业建筑需说明车间、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 引用的主要设计规范、规定要求准确, 特别注意部分地区地标标准高于国标标准的实际情况, 同时还有规范版本的有效性。 (规范版本引用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须引起重视)
(4) 对于墙体、门窗、防水等专业技术说明, 在说明其构件、部件类型、基本做法的同时, 应最好说明参照、参考的国标、地标专门规范和专用图集, 以利于规范设计。
(5) 建筑物楼地面、屋面、地下室防水设计说明需明确防水级别、类别, 不同部位选用防水材料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6) 消防设计说明从整体情况看目前问题较多, 消防设计说明不完整或遗漏情况比较突出。作为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消防设计说明应从建筑类型、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火防爆等几个方面予以整体清晰的表述。消防设计不仅要通过消防主管部门的专业审查, 还要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 而且消防法规多为强制性的、硬性的规定, 出于对设计人员自身保护的考虑, 应特别引起重视。出现火灾事故, 首先是查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查的就是施工图, 施工图不完善、不清晰, 设计责任也不明确, 设计人也难以得到保护。当前施工图消防设计审查对民用工程相对严格, 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相对也规范, 但工业建筑由于其自身工艺的特殊性, 以及所谓的“传统”做法, 很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另外建议大家在平面图中增加防火分区示意图, 表达清楚各层防火设计。规范消防设计说明是民用设计部门的当务之急。
(7) 建筑设计说明对需进行二次设计、配合设计、电梯选用等问题, 应遵循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为原则。 (幕墙设计应初步选定幕墙类型, 提出节能热工与结构配合要求;电梯选型应标明选用电梯参照土建电气等要求)
2 总平面与项目子项的平面及竖向关系
从审查通过的图纸来看, 大多数建筑设计施工图图纸中对总平面与项目, 子项的平面及竖向关系表达不明确。通常只是以“项目、子项定位及±0.00详见总平面专业图纸”一句话含混带过, 作为内部校审可以向总图、建筑专业设计人了解, 对外部施工图审查而言等于施工图设计不完整。建议大家多写几个字、多附一张图纸表达清楚这一问题, 写明引用参照的总平面图图号或是附上总平面图, 表达清楚设计项目, 子项与周边道路、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关系。从看过的几个国内大院完成的施工图看, 实际就是在设计说明中说明总平面图引用, 在首页图增加一总平面截图, 表达清楚设计建筑物与周边的关系即可。
3 节能计算, 说明和设计
从反馈的建筑施工图审查意见看, 节能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政府, 社会对建筑物节能减排设计工作十分重视, 也从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建筑节能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图审查外审反馈意见中, 约超过一半的项目存在节能设计问题, 其中有几个突出问题。
(1) 不少项目无节能设计说明或说明不完整, 建设项目中的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等附属配套民用建筑物, 应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2) 执行标准方面,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采用的是地方节能设计规定标准, 与现行国标有一定不同。在设计初期收资过程, 设计人员应特别予以重视。另外还应注意调研项目所在地一些通用的节能设计做法, 将其综合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 外审反馈意见中相当一部分提出类似性问题。
(3) 外围护结构材料参数选取不准确, 表现在门窗、外围护墙体、保温层类型厚度等选型、参数选用错误等方面。
(4)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物体形系数不佳, 严寒、寒冷地区对建筑物保温要求重视程度较高, 突出表现在居住项目中为了获得较好户型布置, 往往牺牲了建筑物节能。对于这类情况在建筑方案阶段应考虑建筑物节能与方案的整体协调。
(5) 节能计算与节能设计的一致性。审查过程中, 不少项目出现节能计算选用的门窗、保温层类型与实际设计中的类型不一致, 应在今后设计予以重点检查。
4 提高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审查工作
4.1 如何提高建筑施工图纸设计深度
建筑施工图纸设计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 不仅需要设计工作者具有极高的专业知识, 同时需要设计者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施工图纸是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指挥的依据, 必须提高设计的深度, 其中施工图必须要对设计依据和批文文号进行具体的交代。详细绘制建筑物各个细节内容, 将建筑物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进行完整的绘制, 明确各个节点中所使用的尺寸, 材料和结构;详细绘制建筑物结构造型、楼梯间隔、防滑措施、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最大限度提高施工图设计深度。
4.2 提高绘制施工图纸各专业配合工作
在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同时, 注重与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专业 (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 等进行积极配合。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对空间的要求, 给排水设计, 暖通, 电气设计等要经济、合理, 综合布置在建筑图纸中, 符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依据, 施工图的不细致会给现场施工造成诸多不便。
5 结语
总之,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审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工作内容看似简单, 但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会给施工中的建筑物后期造成很大的隐患。所以在设计与审查中, 要严格控制各个设计环节, 重点规范对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的控制, 特别是防火设计, 安全设计, 消防设计以及一些影响较大的细小设计等, 确保建筑施工图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 篇5
在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建筑专业不仅要反映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中要求的建筑效果及功能,还要很好地将机电专业融进建筑设计中,这样才能将整个建筑的品质提高,才能使机电专业很好地为建筑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就要对机电专业有一个基本了解,掌握机电专业对建筑专业有哪些要求,这样在施工图设计中才能掌握主动,做到游刃有余,才不会在与机电专业配合过程中有颠覆方案设计的重大修改,下面从总平面、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专业和管线综合五个方面逐一简要说明。
1 总平面
在施工图设计中,建筑专业不仅要对建筑单体有详细的了解,还要掌握单体以外总平面中的情况,其中包括周边的市政条件、地形条件、机电专业中各个专业的引入口方向及位置,只有提前确定了各市政管线的引入位置,在平面设计中才能将各专业的机房设在合理的位置上。确定位置后,还应做一个简单的总平面管线综合,以确定总平面中是否有足够的管线空间。一些工程地下室基本上是沿着红线布置,这时管线综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因为管线无法排列而要求建筑平面调整时,对建筑专业而言,这种修改随着设计进程的不同,对整个设计周期的影响也不同。
2 给排水专业
2.1 基本组成
2.1.1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
包括给水系统、中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及饮用水系统等。
2.1.2 消防系统
包括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其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湿式、干式、预作用、雨淋式、水幕及水雾式。
2.1.3 建筑水处理系统
有些地区的水质不能达到使用标准,有些建筑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有些建筑的排水不符合环保要求,这时均需要做水处理系统,其中包括:
2.1.3.1 给水处理
包括全部处理、局部处理及自备深井温泉水处理等。
2.1.3.2 污水处理
包括有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处理系统。
2.1.3.3 循环水处理
冷却塔及游泳池等需有循环水处理系统
2.2 给排水专业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2.2.1 层高问题
2.2.1.1 顶层
凡有给排水水平干管者,均需考虑其所占高度,或与其它专业综合考虑;另外有些建筑为不影响建筑高度及室内净高,在屋顶做管沟,需要解决防水、保温及检修的问题。
2.2.1.2 中间层
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等需分区设置时,每个分区的顶层需考虑水平环管所占高度,在确定层高时,需考虑每个分区的顶层管线占用的高度,一般需增加150~200mm,或与其它专业统一考虑,分区的设置与给排水专业协商。
2.2.1.3 设备层和转换层
在综合性建筑设计中,有时上部建筑为用水点比较多而又分散布置(如住宅)时,而下部建筑为不允许有给排水管道穿过的电气等用房时,需要设置设备层;而在商住楼设计中,上部住宅为剪力墙结构,下部商业为框架结构时,需要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高度需要考虑各专业管线占用的高度。
2.2.2 设备用房
水专业涉及的设备用房主要有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热交换间及中水机房等,除消防水泵房外,内墙及顶棚均需做吸音处理,门为防火隔音门。生活水箱采用经卫生防疫部门批准的不锈钢成品水箱,消防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内壁需做好防腐及防水处理,一般要求混凝土水池结构与主体结构脱开,机房层高一般为5~5.5米,消防水泵房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当设在其它楼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
2.2.3 卫生间
卫生间型式尽量少,上下宜对齐布置,卫生间宜尽量靠近其它用水房间,这样管线比较集中,避免穿越其它房间。卫生间不应设在本套住宅以外的卧室及起居室、厨房、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配电和变电及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
2.2.4 消火栓
消火栓的设置需满足明显易取、两股水柱能同时到达、防冻及不妨碍交通的要求。
2.2.5 冷却塔
冷却塔的散热原理是通过空气的对流达到散热目的,因此冷却塔应该设在空气流通好的位置;一般不能离墙太近,不能太遮挡,不能太靠近外檐口边;同时还应选用好的产品,既要求收水效果好,又要满足周边环境的噪声要求。
2.2.6 管道井
管道井的设置形式应与给排水专业协商,既要满足管线的安装,又不浪费建筑面积;管道井尽量布置在一些不重要的部位;管道井门应向外开,为丙级防火门,宜设置在长边;各专业的管线可综合考虑,但有防火防爆要求的管线不能与一般管线合并使用。
3 暖通空调专业
3.1 基本组成
3.1.1 采暖系统
3.1.1. 1 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热水散热器采暖
这种系统的热水由集中锅炉房或城市热网经换热站供给。采暖系统进入建筑物时均设一个供热入口,可以是一栋建筑物一个或一个单元一个。有地下室时,建筑物的热力入口设在地下室内,无地下室时在室外做热力入口暖沟,引入室内。
3.1.1. 2 分户比壁挂式燃气炉为热源的热水散热器采暖
这种系统既能供暖又能供生活热水,室内系统可以是散热器也可以是地板辐射采暖。
3.1.1. 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这种系统是以不高于60度的热水做热媒,将加热管埋设在地板中的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3.1.2 空调系统
3.1.2. 1 全空气空调系统
这种系统需要设空调机房,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后,待空调机组处理后,用风道将冷风或热风通过散流器或百叶风口等送入室内的系统,系统一般约占用吊顶空间400~600mm,实际工程由于系统形式的不同所占高度也有所不同。
3.1.2. 2 变风量空调系统(又称VAV系统)
该系统是按照房间负荷的改变而相应改变送入室内的空气量的全空气系统,多用在高档办公楼等公共建筑。
3.1.2. 3 VRV空调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风冷直接蒸发冷却室内空气的变频调节制冷剂量的系统,设计简单,调节灵活;当室内空气品质要求严格时,可同时配备相应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可采用吊顶式或落地式机组。
3.1.2. 4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该系统就是一个冷却盘管加上一个风机,有进水、出水两个水管接口和进出风两个风口。夏天冷却盘管内通常通过7~12度的冷水,其表面温度比室内空气的露点低,所以盘管下边有集水盘,盘中接出一根凝结水管,将水盘中凝结水排走,因是无压的自流排水管,因此需要大于等于0.005的坡度;由于风机盘管的作用是将室内空气循环冷却,并不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当室内空气品质要求严格时,可同时配备相应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可采用吊顶式或落地式机组。风机盘管在吊顶内需占400mm左右空间,梁下约占300mm左右。
3.2 设备机房
3.2.1 面积要求
制冷机房(包括电制冷机房和直燃机房)、空调机房、锅炉房及热交换站的位置及面积在方案阶段就需与设备专业协商,面积要求一般如下:制冷机房面积约占服务建筑面积的0.5~1.2%,热交换站面积约占服务建筑面积的0.3~0.5%,锅炉房面积约占服务建筑面积的0.5~1%,空调机房面积约占服务建筑面积的4~6%。
3.2.2 设备机房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3.2.2. 1 制冷机房
有地下室时一般设在地下室,无地下室设在一层;位置设在负荷中心为宜;附近要靠近变配电室和水泵房;需考虑管网的路由、设备吊装孔及运输通道;层高要求一般5~5.5米。
3.2.2. 2 直燃机房
直燃机房有防火防爆要求;应有直接的对外门窗;应有通风换气措施;设在地下室时需设泄爆窗井;层高要求一般5.5~6米。
3.2.2. 3 空调机房
空调机房的楼面荷载为700~800千克/平方米;空调机房应当放在其服务的防火分区内;空调机房在平面上与重要房间至少应有一室之隔,避免噪音和振动影响房间使用;空调机房内墙及顶棚需做吸音措施,门应为防火隔音门。
4 电气专业
4.1 强电专业
4.1.1 变配电系统组成
4.1.1. 1 电缆分界小室高压系统
一般建筑面积24平方米,净高不小于3.3米,电缆夹层净高一般不小于1.8米。
4.1.1. 2 高压供电系统、变压器及低压配电系统
出线方式有上进上出和下进下出两种形式。上进上出系统层高一般需要5米左右,下进下出系统机房建筑高度一般需要4~4.5米,电缆夹层净高一般不小于1.8米,变配电系统所占建筑面积(包括值班室和维修室等)一般为其服务建筑面积的0.5%左右。
4.1.1. 3 柴油发电机组
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储油间及室外油罐;一般在机房内需设置单独的储油间、单独的进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排烟系统需满足环保要求;机房内墙及顶棚需采取吸音措施,门采用防火隔音门,进排风系统需采取隔音降噪措施,避免影响周边环境;柴油发电机组可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二层。
4.1.2 变配电室的位置及设备运输通道
变配电室应放在负荷中心,避免设在人员密集处或用水房间的下方,需设置设备吊装孔及运输通道。
4.2 弱电专业
4.2.1 弱电系统的构成
弱电系统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背景音乐及消防应急广播系统、闭路监视系统、防盗保安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无线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等,对于不同的建筑,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4.2.2 设备机房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4.2.2. 1 消防控制室
需有直接对外出口,可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楼地面采用架空防静电地板,面积一般为30~40平方米左右。
4.2.2. 2 保安监控室
根据工程类型及风险等级的不同,有时可以和消防控制室合用,但应增加消防控制室面积。
4.2.2. 3 音响控制室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对音响系统的要求,可独立设置或与消防控制中心合用。单独设置时面积一般为15~20平方米左右;不同工程的系统复杂程度有所不同,音响控制室的面积也有所不同。
4.2.2. 4 电话机房
设置程控交换机,需要机房面积80~100平方米左右,并应采取防静电架空地板;若是引入直接外线,一般要求设一间25~30平方米左右的电话分线间。
4.2.2. 5 计算机房
办公自动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不同建筑和使用要求不同,其计算机房的使用面积不同,一般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设置。计算机房一般采用防静电架空地板。
4.2.2. 6 电视前端室
若建筑仅有有线电视,楼顶上无卫星天线,电视前端室可设置在地下一层或首层;若设有卫星电视天线时,电视前端室可设置在卫星电视机房内;一般情况下,若仅设置两套卫星天线,机房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若无卫星天线,电视前端室的面积可为4~6平方米;若在无天线的情况下,还需有自办节目时,电视前端室的面积应在15平方米左右。
5 管线综合
建筑专业对于所设计的建筑在设备、电气方面先进到什么程度,都有哪些系统形式要心中有数,特别要了解各专业在建筑物中都需要占用哪部分空间,水平管线走在吊顶内还是只走在走道范围内,竖向管线分布在哪些部位,水平管线和竖向管线怎样配合使用,机房是集中布置还是分散布置,哪些机房需要相邻布置才能节省空间,要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这样才能解决好专业之间的矛盾,才能提高设计质量。管线综合的目的就是力求使机电专业的管线占用最小的空间,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使用空间或在保证空间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小的层高,要求建筑专业将设备、电气专业的管线与结构专业的梁板布置以及建筑各部位的高度要求做一个有机的融合。管线综合中还应掌握各种管线之间的间距要求、上下分布要求、施工因素以及安装检修方面的要求。
摘要:通过对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及电气专业的了解和其对建筑专业的要求,增进建筑专业对机电专业的掌握,并运用到建筑施工图设计中,以达到提高建筑品质的目的。
建筑排水设计与施工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施工,给水管材,管道敷设
1 排水设计问题
1.1 给水管材选用问题
给水管材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由于镀锌钢管易锈蚀,使用寿命短,用于输送生活用水不能满足水质卫生标准等缺点。许多地市已明文规定:禁止设计使用镀锌钢管,推广使用塑料给水管。塑料给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好,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能强,安装方便,省钢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给水用塑料管道主要有:硬聚氯乙烯(PVC-U)、高密度聚乙烯(HDPE)、交联聚乙烯(PEX)、改性聚丙乙烯(PP-R,PP-C)、聚丁烯(PB)、铝塑复合管(PE-AL-PE,PEX-AL-PEX)和钢塑复合管等。
1.2 管道敷设问题
1.2.1 明装在厨房、卫生间的墙角处
在以往的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这种敷设方式,它施工方便,但明露管道有碍居室美观,住户在二次装修时大多会用轻质材料给予隐藏起来。
1.2.2 明装在建筑物外墙阴角处
这种方式仅适用于南方天气较暖和的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零摄氏度,以防水管内水冻结成冰,胀裂管道,影响住户使用。管道在外墙敷设,影响建筑美观,也不便于日后管理和维修。
1.2.3 敷设在管道井内
这种方式使居室洁净美观,但管道井占用了卫生间的面积,且管道施工、维修都比较困难。
2 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管道噪音问题
普通排水铸铁管道因造价、施工方法、美观等原因逐步被淘汰,目前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
2.2 吸气阀的应用
设计中经常遇到排水立管无法穿越楼层伸出屋面的情况,此时只能加大排水管径增加排水能力,排水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负压,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该阀还有如下作用:①替代室外通气帽,建筑屋面干净美观;②替代环型通气管及通气立管,节约空间;③替代器具透气管,保护水封;④作为排水检查口,便于疏通管道。
2.3 排水支管户内检修
由于卫生间漏水引起上下层邻居间纠纷的现象越来越多,漏水主要原因在于排水横管敷设于楼板下,居民装修时破坏管道及防水层。因此,若条件允许,卫生间应设计成下沉式,下沉350mm~400mm,将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内,防水层设在沉降板上,发生堵塞及漏水均在本层解决。
2.4 坐便器排水口位置的留设
目前坐便器的型号规格较多,下排水口的位置要求不同,设计施工中应选择合理的位置以满足居民装修时的要求,否则完工后很难改变。一般住宅项目中,许多居民反应坐便器排水口距墙面距离不够,选择便器时颇费周折,有的工程由于设计没有注明洁具间距,施工人员将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
3 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技术手段粗糙,如水管相连接的阀门之间存在渗水现象,管线设施安装尺寸不够细致造成的噪音过大等;建材给排水施工中建材质量没有达标,如建材运抵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验收,造成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水管破裂,水嘴、阀门缝隙不严;建筑材料设计不规范造成的现象,如水嘴数量不足、泵房内没有充分考虑排水等;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对管道及设备的安装中缺乏精确度,致使在实际施工运行中接口不精确,设备位置不到位,标高、坡度、试压、通水通气存在偏差,有的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缺乏明确的说明,造成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有些施工企业为降低造价标准,减缩工程成本,片面压低造价,导致施工企业购买假冒劣质产品。
(2)建筑给排水施工程序混乱,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与其它建筑工程是相同的,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就要求建筑给排水施工时严格按合理、科学的施工秩序进行,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事件的发生,如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前后顺序发生颠倒,就会使给排水管道无法实现预定的计划。
(3)给排水施工水平未达标准,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中,因技术力量不高,而造成施工质量低下的占一定分量,诸多技术人员连起码的工艺流程都不算了解,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技术工人没有经验,甚至连工程的图纸都搞不明白吃,就滥竽充数;一些监督与管理人员没有从事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上岗证,直接影响了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4 对策
(1)给排水管道安装材料的质量和尺寸要达到施工标准。
①安装严格按照给排水施工的要求,使用的材料质量要达标,施工过程要到位,确保进水和排水畅通。管道与器具、管道与管道接头连接处均应无渗漏水现象;②新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安装后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压通水试验,应无渗漏,检查合格后才能封管或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要在施工过程中妄加改动;③给排水管道支吊架安装要根据《管道安装标准图册》和规划要求及在施工中具体情况来进行实施。
(2)室内给水施工管理方面。
①隐藏给排水管道和消火栓的水压试验过程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标准,并严格按照严守流程处理,达到施工标准才能接收,以杜绝不良隐患;②室内给排水管道及管道墩严禁构建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松土上,这会由于地面地势不同导致管线安装参差不齐,最终会导致断裂或破损;③给排水施工在交付使用之前,氮气或压缩空气进行彻底吹洗,确保给排水管道畅通运行和用水安全。
(3)加强监理,提高施工安全性。
①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安全是在每一道流程、每一个分项施工中凝结出来的,而不是依靠检验审评得来的。因此,要求建筑管理机构对任何一道流程工序均进行过程监控。特别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要投入应用的原原料、材料要监理人员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标准进行抽检,确定达到标准后才允许使用。达标原材料在施工现场应分类、分品种堆放,不合格原材料要立即清退。
②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实施、实效监控,督促承包企业坚持按照流程施工,施工前的操作技术实行交底机制,向所有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安全要求,由全体施工人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给排水施工水平;实施关注施工企业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阻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状况和是否存在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潜在因素,以及施工流程与操作顺序是否始终达标等。
③倘若发现施工企业存在违反合同、施工标准的行为,如原材料不达标,给排水施工流程或操作不规范,施工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没有达到要求等,监理人员有义务且应该予以处理。确保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建筑电气的施工与设计研究 篇7
1 目前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以及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1.1“三边”工程所造成的隐患
所谓“三边”工程, 即指工程中过程中的一边施工、一边规划同时一边办证的做法, 这种做法是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的, 但是最近这种做法屡禁不止,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单位在投资项目时的资金等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工程单位进行招标, 认真检查工程设计和工程质量, 并且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同时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为建筑单位办理手续提供方便的途径, 帮助建筑单位办理相关手续。除此之外, 如果建筑工程时在进行了一部分后进行交接的, 由于交接单位的技术水平不同, 而且交接时很难将所有问题都交接清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建筑电气工程出现隐患或这两问题, 还有, 如果建筑单位、设计单位说着监理机构对工程的具体情况不十分了解, 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比如一些线路被重复的改动, 不仅造成了劳动力浪费, 提高了成本, 而且还会对电气系统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1.2 建筑相关单位合作问题造成的工程隐患
根据工程的建筑流程, 在建筑工程时应该提前留出煤气管道的相关通道, 但是很多地方的煤气公司在施工时都喜欢在后期进行钻孔的施工, 所以有时会损坏建筑的电气线路或设备等。在这种情况下, 电气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电气系统进行维修等工程。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工程单位可以和监理机构提前做好沟通。另外, 很多居民对自己居住楼房的电气系统不是非常清楚, 居民小区在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设置五条回路, 由于线路比较复杂, 所以在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很难保证电气系统和线路的完整, 所以需要设计单位仔细分析工程情况, 对线路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 并且要求施工单位按照部署仔细施工, 并将施工情况实时汇报给相关部门, 而且最好像居民提供房屋的线路图。
1.3 弱电系统在设计和施工造成的问题
建筑的弱电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 可以对小区的供电质量以及住户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现在, 很多地方都是由电力公司对相关部门进行委托, 由相关部门进行设计和施工, 线路的接线盒和管路由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实施, 并且在工程完成后, 电力公司会委派专业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并对相关设备进行调试, 需要注意的是, 电力公司委派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 并且与设计单位进行具体的沟通, 明确线路的施工情况以及相关设备的具体情况, 并绘制工程图, 避免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造成两个工程单位进行责任纠纷, 而且由于工程单位所使用的设备在型号、规则、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一旦更换施工单位, 检查、以及重新对电力系统进行部署的在所难免的, 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1.4 电气线路的谐波电流
随着非线性负荷的电气设备日益增多, 导致负荷电流含有多次谐波电流, 能使电气短路, 特别是中性线过载发热, 加速绝缘老化而短路起火。
2 接地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中需统一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用电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供电系统也发生了变化。在我国部分省市, 住宅供电由传统的TN-C系统 (即:PE线和N线为合用) 改为TN-C-S系统的时间很短, 现在全国各地小区供电系统都采用TN-C-S系统。在很多设计单位电气设计说明中提到“电源电压为380V、220V, 室外为三相四线, 室内为三相五线, 采用TN-C-S系统供电, 进户设置一组重复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1Ω”等字样。但事实上, 很多施工单位的作法并不是TN-C-S系统。所谓的TN-C-S系统, 是进户线在单元总配电箱处PE线和N线有直接的电气连接按规范规定, 在此处PE线和N线分开后, 下一级PE线和N线不能再有电气连接, 而很多施工单位的作法实质上是TT系统。也就是说在总配电箱内部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 (一般箱体和管一子均跟线连在一起) 是绝缘的, 两者间没有任何电气连接, 线间阻抗为无穷大, 而且, 《电气工程隐蔽工程记录》里也有PE线和N线绝缘电阻测试项目。如果说TN-C-S系统, 那么, PE线和N线间电阻趋于零, 不可能达到MΩ级。部分地区的土壤率低, 电阻一般能满足要求, 但到了冬天很难保证上述要求。
3 防雷接地上的问题
3.1 防雷测试点问题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 其引下线的数量不宜少于2根, 间距不应大于25m (对三级防雷而言) , 小区防雷等级三级较为普遍。
3.2 实事求是, 避免各种形式主义
利用桩基础为防雷接地之前做人工接地体, 并测是否符合防雷具体电阻值要求, 如果符合要求, 即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 连接部分叫“断接卡”。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的理论、思想、理念在智能小区电气设计和施工中不断出现。这种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受社会总体水平的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 每一位专业人士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较短的时间里, 领会新的知识、求真务实、付诸实施,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智能小区。
摘要:建筑电气对于人们生活关系紧密, 目前, 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们使用的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断的提高, 特别是大功率的家用电器的使用量不断提高, 导致电气事故增加。完善建筑电气系统, 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电环境, 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建筑电气系统进行阐述和分析, 希望对建筑电气系统的施工和维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谐波治理
参考文献
[1]徐志强.建筑电气设计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136~137.
建筑防雷装置的设计与施工 篇8
在工程设计中, 很多设计师都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建筑电气专业所涉及到的管线管径小、数量少、敷设简单, 以及防雷接地措施要求不高等, 所以电气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往往被忽略。随着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大规模智能化建筑的兴起, 建筑电气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类管线将越来越多, 对防雷、防电磁脉冲等保护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作为设备设计中的一部分, 建筑电气设计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
1 利用建筑中的结构钢筋进行防雷与接地
在《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中, 多次提到在防雷设计时, 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 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 使得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兼顾经济性。因此, 如何利用建筑物的金属导体是防雷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1.1 屋面结构与接闪器
现代建筑艺术除了追求立面上丰富多彩的线条外, 对建筑物顶部造型也力求变化。由于新颖的薄壳、双曲面网架等大量运用, 屋面已经不能再简单的分为平屋面和坡屋面, 这给防雷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在设计中除了应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中附录二要求的在屋顶外沿和突出部位等易受雷击处设置避雷带外, 直接将屋面结构钢筋作为避雷网的一部分也非常必要。
当利用建筑本身的钢筋作为接闪器时, 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位如柱内钢筋与梁钢筋绑扎点处进行焊接, 即可满足形成电气通路的要求, 在雷电流流过的路径上, 有一些并联的绑扎点时, 就会是安全的。利用屋顶钢筋作为接闪器, 允许屋顶遭雷击时混凝土会有一些碎片脱开及一小块防水, 保温层破坏。这对屋面结构损害不大, 不会影响到建筑物安全。
1.2 利用混凝土柱、墙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不同结构形式的各类建筑中均设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柱, 如在砌体结构中设置的构造柱, 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框架柱、剪力墙等, 柱中钢筋直径按《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2条规定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纵向钢筋最小为4φ12, 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柱配筋通常采用Φ14以上螺纹钢筋均可满足GB50057-94中第3.3.5及4.2.1条要求。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采用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规定, 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 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因此, 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 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在土建中如果是采用对头碰焊的 (在工程中常用的焊接形式有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 均属于对头碰焊) , 应在碰焊处按规范补焊搭接圆钢。
1.3 利用基础地梁作为接地装置
建筑物地基的形式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箱形基础、桩基础以及复合地基。按GB50057-94第3.2.4条、第3.3.5条、第3.4.3条、第4.4.3条规定, 接地装置应在地面50cm以下, 第4.3.5条还规定: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 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建筑物基础埋深通常由基础自身高度、地面下预埋管线高度及防冻防腐蚀深度等因素决定, 一般均大于0.5m。但是在砌体结构中, 墙下条形基础由于建筑防水要求, 基础圈梁通常设置于标高-0.060处, 以代替防潮层, 因此不能作为接地装置。而柱下条形基础及筏形、箱形基础在基础底面设有肋梁, 柱下独立基础及各种类型的桩基础均设有基础拉梁或承台梁, 以上都可满足作为基础接地体装置的要求。
2 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
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分明敷和暗敷两种。明敷是将管线安装于墙壁、顶棚的表面, 对结构影响不大, 而暗敷则完全不同。暗敷中, 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电气预埋管线的特点是根数多, 平面布置复杂, 特别是在墙体中的垂直预埋管线和在楼板中的水平预埋管线由于削弱了结构构件截面, 对结构构成一定影响。
2.1 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 敷设方法相对简单, 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 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 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气管线直径较小, 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 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 当管线垂直埋设于砌体墙体中时, 埋设方式相对复杂, 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矛盾较多的地方。结构墙体的形式主要有砌体结构中的承重墙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非承重填充墙。
2.1.1 在砌体结构承重墙上的埋设
砌体结构包括砖砌体、混凝土砌块砌体、石砌体等。首先, 在砌体结构中不允许开设水平及斜向通槽, 水平预埋管线通常埋设于每层圈梁中。埋入墙体的垂直预埋管以前均直接在墙体上剔槽敷设, 但是这种做法会对结构墙体造成损伤, 特别是当并列埋设的管线较多时, 对整个墙段的承载能力都有影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中第6.2.14条“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 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目前可行的方法是在砌筑砖墙时留下120深凹口, 宽度可按并列管线数量采用一砖或半砖, 待管线预埋后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
当采用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时, 也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砌体中的孔洞埋设管线, 按GB50003-2001中第6.2.14条注“对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 允许在墙体的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但实际上常用的KP1型多孔砖孔径约20mm, DM1型多孔砖孔径约18mm, 都较小, 而且砌块较重, 组砌时要求灰缝错开, 故此方法施工不便。当墙体为半砖墙时, 按照规范, 在半砖墙内不准暗敷管线, 如不可避免, 则采用局部加设混凝土构造柱的形式, 将管线埋设于柱内。
2.1.2 在混凝土结构填充墙上的预埋
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仅承担墙体本身的自重, 常用的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等, 此类材料的特点是强度低, 自重轻, 即使发生破坏对主体结构也无影响。因此, 在填充墙上的预埋仅仅需要考虑抗裂、隔声等因素, 在填充墙上开槽不宜超过墙体厚度的一半。
2.2 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楼板中的埋设
结构上楼盖主要有预制装配式楼盖、现浇混凝土楼盖以及无梁楼盖、肋形板楼盖、叠合板楼盖等, 由于前两种形式较为常见, 这里仅针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混凝土楼盖两种形式加以讨论。
2.2.1 水平预埋管在预制装配式楼盖中的埋设
预制装配式楼盖包括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楼板和预制预应力空心板, 通常使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虽然按板的受力钢筋种类分有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区别, 但板的截面形式及受力钢筋排布形式基本相同。在预制板楼盖中布置管线需要预先向结构专业了解预制板的布置方式, 使管线沿预制板中圆孔或板缝布置。需要注意的是, 在圆孔中布置管线时, 引出凿孔要避开板受力主筋位置。当管线沿板缝布置时, 由于通常板缝宽度为20-30mm, 预埋管线会导致灌缝难以密实, 可与结构专业商量采取40-50mm板缝, 在板缝中附加一根φ12钢筋加以解决。
2.2.2 水平预埋管线在现浇混凝土楼盖中的埋设
随着混凝土材料变化和施工技术的进步, 现浇混凝土楼盖成本逐步降低, 施工工艺逐步简化, 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气管线在现浇板中的平面布置方式较为灵活, 但应注意不宜将管线在现浇板内交叉, 也不可并排布置, 同时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第5.1.9条中指出: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管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这是由于现浇板的板厚一般为80-150mm, 管线对混凝土截面的削弱比较大, 而且通长的管线会在混凝土板内造成薄弱带, 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混凝土板开裂, 或留下工程隐患。在现浇板中敷设的水平预埋管也应采取预防机械损伤措施, 埋设于现浇板内的管线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
结束语
以上是实际的设计、施工中的几点思考, 供参考借鉴。当然, 在实际工程中, 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应该在完成本专业设计的同时, 注意与其它专业的配合与协作。
摘要:针对建筑防雷装置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论述。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推荐阅读:
节能建筑设计与施工08-16
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论文08-29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论文06-26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12-03
建筑施工图设计研究06-10
江苏滨海金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的服务单位06-08
建筑设计和施工05-17
医院建筑设计施工09-12
建筑施工设计图08-27
建筑工程施工节能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