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2024-05-13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精选9篇)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1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功能、结构越来越复杂, 造价越来越高, 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将各项施工所必须的技术、材料物资、机具设备、劳动力组织、生活设施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好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迫切。近年, 不论建筑工程还是安装工程, 规模越来越大, 结构越来越复杂, 涉及社会多个行业的配合,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工程的成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 对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作了简单的阐述。

2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

(1) 首先是资金方面。

现在的工程规模大投资也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准备, 一旦工程正式启动, 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跟上, 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停工待料, 大量的设备、周转材料的租金以及人工工资将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重则完全停工形成“烂尾楼”,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 其次是技术方面。

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更科学的管理体制, 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目标,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 在装饰水准上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有创新和特色。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指把本工程今后施工中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图纸资料、施工方案、施工预算、施工测量、技术组织等搜集、编制、审查、组织好。

1) 技术资料的搜集。

施工进场前, 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踏勘现场, 搜集施工场地、地形、地质、气象等资料, 对周边环境, 诸如附近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情况作好仔细踏勘, 了解现场可能影响施工的不利因素及有利条件, 作到心中有数, 了解当地资源如河砂﹑石子、水泥、钢材、设备等的生产厂家、供应条件、运输条件等, 为制订施工方案提供第一手的依据。

2) 熟悉和审查图纸。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 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功能, 掌握设计内容、技术条件, 查明设计采用了哪些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了解各项设计要求, 拟建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 管线之间的关系, 各专业会审图纸, 核对图纸是否有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不一致的地方, 以及各专业图纸是否完全配套有无遗漏。

3)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

在作好以上两步之后, 就可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了, 这是作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因为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必须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建设单位要求和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编制;遵循工艺和技术规律, 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等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 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 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施工技术, 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 提高工程质量, 确保安全, 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平面, 减少材料二次转运, 安装材料种类繁多, 性能、规格不同, 必须作好合理的进场时间安排;合理利用周边已有设施, 减少临时设施, 节省费用;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 不能泛泛而谈。它必须将施工单位在本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目标、采取的施工方法及经济技术措施阐述清楚, 要做到确实对本工程施工有指导价值, 不能纯粹拿来对付甲方和监理;要有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应急预案。施工方案一旦编制好并经审定, 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予以贯彻执行, 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必须重新向甲方和监理申报并取得同意。

4) 施工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编制必须依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法而进行。施工预算将作为进度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和资金拔付计划编制的依据, 因此要尽可能详尽, 只有编制了详尽准确的施工预算, 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有序有节, 指导资金筹措, 不突破投资计划。

5) 作好现场控制测量网。

设置场区内永久性控制桩。作好记录和标记, 建立工程控制网, 作为工程轴线引测和标高控制的依据。

6) 技术和劳动力组织。

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复杂程度, 建立现场领导机构, 确定领导人选;协调配备工程所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技术工人, 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制定各种岗位责任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对要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要进行研制、试验和 请专家论证, 成熟了才能采用。

7) 层层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验收规范以及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工作计划, 务必作到人人心中有数, 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感。

8) 工程分包。

对于本单位难以承担的复杂的专业性工程, 要及早落实专业的施工单位分包, 签定分包合同, 约定质量安全工期保证措施。

3结语

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 对施工管理和工种工序的协调要求较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管理的过程, 其有严格的工作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单纯依靠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 项目管理的过程, 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不论建筑工程还是安装工程, 规模越来越大, 结构越来越复杂, 涉及社会多个行业的配合,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工程的成败。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2

(1)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是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开始施工的时间。分期建设的项目,其开工建设是指第一期工程开始施工的时间,单项工程建筑物的开工,是指工程正式破土或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动工,也算为开工。在这之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如平整场地、拆迁建筑物、小型临时设施等临时工程都不算工程开工。

(2)工程项目依据工程中标通知书及工程施工合同,都应在正式开工之前,完成工程开工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办理工程开工的各项审批手续。为规范局承建西成客专工程项目的开工报告申请审批管理,贯彻落实铁道部关于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保证西成客专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严格开工建设程序,根据《关于铁道部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和办理程序有关规定的通知》(铁计〔2007〕29号)规定和《西成客专工程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本施工准备与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3)本标段、重点工程以及单位工程等开工申请报告由本单位(其中标段开工申请报告由项目部填报,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由项目部委托相应管段的项目部填报)按实填写,按本制度规定的相应程序报批。单项工程也可以单独提交工程开工报告申请开工,对于停工后又复工应重新办理开工报告审批手续。开工报告申请前应达到的开工条件

2.1 标段及标段内重点工程开工条件

工程项目中标后,在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协助下,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共同完成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具体内容如下:

(1)承发包合同已经签订;

(2)本单位(局)现场管理机构(选定项目机构办公地址并发布联系电话等)已设立,主要管理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门在标书机构的基础上设置项目部机构定员和配备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部室人员)按投标承诺或合同规定已到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责任人、安全责任人已经明确;

(3)索取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并已向设计、建设单位提交施工图到图计划以及补充勘查计划。主要施工图纸已完成审核工作;编制了项目实施规划大纲,拟定施工队伍、组织施工调查,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完成,并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审批;

(4)施工指南、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实施细则和工序、工艺施工要求已经驻地监理和总监理审核;

(5)主要施工便道已经贯通,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水保、环保、安全等措施符合要求;

(6)设计单位的设计交底及现场交桩已经完成,施工贯通复测已完成并且复测测量结果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7)征地、拆迁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8)标段的工地中心实验室已经建立,仪器设备齐全已标定并已取得试验资质;检测仪器齐全且经检验合格,检测方案已经标段工程总监审批;

(9)主要物资(材料)储备满足连续施工要求;并已完成材料检验、水质化验、配合比选定等必要的试验工作;

(10)标段内人员、施工用机具、设备已按照标书承诺全部进场,并且到场人员(含劳务人员)均经培训,且考试合格;

(11)针对标段工程特点的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和保证措施已经制订。

2.2 本标段重、难点工程划分原则

重、难点工程按照由XXg公司确定的原则(详见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划分:

(1)高边坡、高填方、岩溶、滑坡、顺层、软土路基;

(2)桥梁长度大于2km、高墩、深水墩、岩溶地基、结构特殊的桥、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桥梁工程;

(3)隧道工程;

(4)无砟轨道等。

2.3 单位工程开工条件

单位工程开工前应达到的开工条件具体如下: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能满足施工需要;

(2)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经审批;施工工序及有关工序的施工工艺并已经审核;涉及的重大施工方案、技术方案已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观测、检测方案已通过驻地监理审查;施工指南、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实施细则和工序、工艺施工要求已经驻地监理和总监理审核;

(3)设计单位的设计交底及现场交桩已经完成,施工贯通复测已完成并且复测,测量结果满足有关规定要求,施工桩橛完备,测量放线准确无误;工点放样已完成,并已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4)按规定单位工程施工图核对工作已经完成;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需完善、优化的变更设计图已到齐,且经核对无误,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能满足施工需要;

(5)施工机具、设备已按投标承诺进场,满足施工需要,并已安装调试就绪,材料储备能满足连续施工需要;

(6)现场管理机构已设立,主要管理人员已到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责任人、安全责任人已经明确;单位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人、安全责任人已经明确并到位;进场人员(含劳务人员)数量满足施工需要,且全部经培训合格;

(7)完成征地、拆迁或先行用地审批,施工场地清理、平整、硬化达到规定要求,临建工程(道路、水、电、通讯、办公和生活设施)满足开工要求,安全、环保、水保等措施符合公司有关规定要求;

(8)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仪器设备齐全已标定并已取得试验资质;检测仪器齐全且经检验合格,检测方案已经监理单位审批;且完成了检验、水质化验、配合比选定等必要的试验工作;

(9)针对该单位工程特点的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和保证措施已经制订;

(10)本工程施工期的有关保证措施已编制;

(11)其它应做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3.4.2.4 无砟轨道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1)路基、桥涵的沉降观测结果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要求;

(2)线路下部工程经过工程总监单位验收。开工申请报告的申报与审批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分为一级审批、二级审批两个等级,标段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按一级审批程序办理。

3.1 一级审批

一级审批的单位工程由项目部签字盖章后,报送监理单位、XXg公司审批。

XXg公司要求合同标段及重难点工程开工报审表由施工单位于开工前10天报送监理单位;监理单位5天内须完成审查,并报XXg公司现场指挥部;XXg公司现场指挥部5天内完成开工条件核实,由XXg公司批复开工报告。

3.2 二级审批

二级审批的工程范围为各工区管理范围内除XXg公司确定的重难点工程外的其他单位工程;

XXg公司要求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或各工区)于开工前4天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2天内完成审查、审批工作,并报XXg公司现场指挥部和工程管理部备案。

3.3 申报审批相关要求

(1)本标段的标段开工报告,由项目部向监理、建设单位申报,单位工程开工报告,由项目部签章后委托各工区向监理、建设单位申报;

(2)单位工程必须办理开工报告,不得以标段开工报告作为单位工程开工依据。大型临时工程开工申请必须由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开工,其开工报告手续按单位工程开工报告程序办理;

(3)工程总监、监理在审查确认、批复单位工程开工报告之前,将仔细核实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尤其注意对未经施工图现场核实、没有可靠环保、水保等措施的项目不予批准开工;

(4)要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度,未经批准开工的工程不得开工。开工报告是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填写所用表格必须符合(内业资料及竣工文件管理办法)规定要求;

(5)工程项目开工和项目重点工程开工的日期应在三日内由项目部报局工程管理中心(调度)备案。

3.4 信息系统申报审批程序

标段、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必须在西成客专建设管理系统平台上采用电子文档审批,完成电子文档审批后,再做纸质文件审批存档。开工报告应在西成客专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申报、审批程序,程序完成后生成纸质文件经各方签字、盖章,扫描后上传至本系统施工管理模块中,作为项目建设日常检查与考核的依据。电子文档审批与纸质文件效用等同。开工报告填报要求

(1)标段、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附件应齐全,重要测量资料、试验资料、施工组织设计等均应作为开工申请报告的附件;

(2)在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单中必须说明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未完成施工图现场核对的项目不得申请开工;

(3)办理开工报告的份数应按竣工资料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数量。标段、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电子文档一份;纸质开工申请报告采用A4纸、非签字栏应打印,字体采用4号宋体字。纸质开工申请报告一式8份,施工单位存5份,XXg公司工程管理部、现场指挥部、监理各存1份;

(4)开工报告格式采用《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附表,见附表1。检查与考核

(1)项目部每月、工区季度检查、半年考核、年度综合评价的检查考核形式,对开工报告的审批工作进行检查,杜绝先开工后审批的情况发生。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3

底基层与基层准备开工前要及时对所使用的各项原材料进行大批量购买、储备。在大批量购买前必须要对各项原材料生产厂家的母材及成品材料进行严格抽检, 要保证每项原材料的各项试验指标都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其次要制定相对严格的检验程序, 坚决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场。施工现场要求配备的各类作业机械设备进场, 要结合施工工期计划, 安排施工队伍分期进入施工场地。结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进行施工, 要制定相应的倒排工期计划。

底基层与基层开始拌合混合料前期, 料场内的各种储备料最少要能保证4天的施工用料, 开始拌合混合料前必须要对各类原材料进行含水量试验, 要把当天的施工配合比认真制定出来, 要使最佳含水量小于外加水与原材料含水量总和的1%, 现实施工作业时控制含水量可以按最佳含水量控制, 其次必须要考虑气温升高时的不利影响, 同时含水量损失也会较大。每日开始作业时一定要对混合料进行分次取样, 认真检测施工用料的含灰量;期间, 估算额外施工强度时要确保施工作业段有序进行, 坚决杜绝以增加含灰量的形式提升结构层强度。运输车辆在装料时不允许一次性装料, 要以“锯齿”形状分3~4次装料, 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合料离析, 同时不可以使用装载机、挖掘机装料。拌合楼在搅拌混合料时也要避免离析情况, 避免措施: (1) 为阻挡混合料中较大颗粒, 要在质量斗子的上面、输送皮带的尾端加焊钢板。 (2) 在拌合过程中不能以进度计划的要求有意提高拌和速度, 混合料拌合作业时的最大拌合量不能超过最大拌合能力的80%, 搅拌时一定要使混合料均匀、顺畅。具体摊铺作业时, 作业面要与拌合站紧密联系, 其次要在摊铺作业中确保含水量满足实际要求、含灰量满足设计要求、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为防止底基层与基层施工完毕后出现的干缩裂缝, 一定要重视配合比中细料含量的微度调整。基层施工前2~3小时内在底基层表面使用撒布机将水泥净浆均匀撒布在底基层表面, 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层之间更好的粘结。

每天施工时一定要连续进行, 杜绝间断施工方法。最主要的是每天开工作业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拌合楼是否运转正常、混合料运送车辆是否正常, 即将装料前车厢内是否已清洗完毕。所配备的运料车数量是否可以满足拌合出料与摊铺用料, 各个细节部位都一定要认真排查, 确定无问题时方可按施工顺序进行。严格杜绝将已超过水泥初凝时间的混合料摊铺在作业面上, 如果发现运输至摊铺现场的混合料已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将进行废弃。为防止混合料中含水量损失, 故要求每台运输车辆配备防水篷布, 在运输过程中对混合料进行覆盖, 从而减少含水量的损失。

底基层施工前要在路基表面均匀洒水、保持路基表面为潮湿状态, 作业前因检查摊铺机各部位是否运转正常, 螺旋布料器上的叶片是否缺损,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根据设计结构层厚度、按试验度得出的松铺系数、严格控制结构层的纵向高程与横向高程, 开始摊铺作业时摊铺机一定要连续, 且摊铺机的行驶速度不能过快, 一般要求每分钟的行驶速度为四米以内, 要求最少2/3的螺旋布料器埋至混合料中, 最好将布料器端头的部分进行压缩。为防止结构层表面出现离析现象, 应在安装、操作摊铺机时降低布料器前挡板的离地高度, 应安排专人负责消除底基层表面局部处的离析现象, 一定要对摊铺机过后出现的“沟”、“坑”中的粗料铲除, 然后使用新拌的细料填补。要将搭接位置避开车道轮迹道, 设置在车行道的中间。基层施工时必须使用同型号的摊铺机, 要求数量最少为两台, 按梯形作业, 作业时两台摊铺机的距离应控制在5米以内, 摊铺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3~5米以内, 两者间的摊铺速度不能过快, 要匀速行驶, 才能够保证结构层整体厚度、平整度相同、纵向与横向坡比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振动压路机必须要紧跟在每台摊铺机之后进行作业、而胶轮压路机碾压时的长度应控制在3.5~6.5米以内, 碾压作业模式呈“梯形”状, 并要求层次一定要分明, 其次要设置分界标志, 摆放位置要明显。根据试验段得出的碾压遍数、工艺进行合理碾压, 一定要控制好碾压时的行驶速度, 坚决不允许结构层表面出现起皮、推移等现象。无特殊情况, 压路机在施工作业中禁止随意停车、换挡、刹车等情况, 停车时要停放在已碾压完成的的作业面上, 停放时两车要错开, 间距一般要求为4米, 碾压施工时要在控制速度及工艺流程的情况下进行, 要求必须在混合料中水泥初凝时间之前结束, 当碾压工作全部结束后观察混合料表面已无明显轮迹时开始检测压实度, 压实度检测合格后立即进行覆盖、洒水养生, 如果检测出的压实度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因在水泥初凝时间之内进行复压, 使得压实度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当遇到已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并且检测出的压实度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时;应对该作业段坚决进行铲除、废弃。当混合料含水量因气温升高的因素损失较大, 在碾压时含水量已低于最佳含水量时不能采取二次补水的方式来增加含水量。

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时, 必须要连续, 当每个作业段施工终了时一定要设置横缝, 横缝切割时一定要垂直, 所切割的宽度和深度宜为实际铺筑的宽度与深度。

在该天施工过程中每个作业段各项碾压结束, 压实成活后应立即对该作业段进行覆盖、洒水养生, 养生期不能少于7天, 养生期内要时刻观测结构层表面情况, 时刻要保持结构层表面湿润, 严格禁止社会车辆、施工车辆行驶到已施工完成的作业面上, 要设置明显的禁令标示牌, 并派专人负责监护;指挥临时交通。底基层、基层养生时要使用透水土工布覆盖, 要配备足够的洒水车, 为防止底基层、基层整体质量, 洒水喷头必须要使用喷雾式洒水喷头, 不可使用高压喷头, 洒水时洒水车不能行驶到已施工完成的底基层或基层顶面进行作业。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4

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 综合近期与建管单位有关领导和人员就闸坝工程前期施工准备进展及一期围堰施工情况的沟通、又通过多次来现场查看,又结合我们前期监理工作情况,以及施工单位的闸坝工程前期施工准备和当前一期围堰工程施工等情况。监理人认为:枢纽闸坝项目前期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推进还不太顺利;甲、乙双方在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中以及当前一期围堰施工中尚存在一些不利于项目顺利推进的工作和因素亟待完善解决。现在,作为闸坝项目监理方强调和重申以下几点问题。

一、关于施工准备期和一期围堰施工中尚存在的问题

1、甲方的“三通一平”和施工无障碍环境目标等准备工作尚不够 完善。具体存在如下待完善地方:

1.1临时进场道路征地未正式移交、设计正式图纸未全部交付; 1.2后期施工用地的征地未完成移交,影响部分临建工程的布臵安排;

1.3一期围堰施工涉及的航道改道问题尚未完成,正式图纸未交付(暂时交施工方是电子版);

1.4施工用网电没有解决,甲方拟要求施工方自发电解决施工用电的意向与要求没有正式文字确认性通知;

1.5蚝民、渔民等当地群众干扰施工因素尚存在,未彻底解决。1.6.“BT投资建设合同”中有关条款较粗,如:关于承建工程的主体方及资质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

1.7.其他影响施工问题

以上有关问题,6月4日阮日生市长现场办公会议(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09]91号)也要求相关部门按期进行落实解决,但是,现在看来,落实、跟踪推进还不够理想,难于满足工程进展需要。尚需相关方主要是甲方责任人员按照会议纪要要求内容与期限继续与相关部门联系和督促抓紧解决问题。

2、乙方暨BT施工承包联合体存在问题 2.1闸坝施工管理的组织架构至今没有正式上报监理审核、业主批准。施工管理未严格按照建设监理程序办事,当前实际运作的施工管理组织架构尚不满足BT合同及联合体协议内容要求。

2.2现场临建尚不完善,管理人员办公、生活住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备,标准较低,这与省属最大水利工程项目不太相衬,也与省厅领导要求及广东省同类大型水利工程相差较远。其他临建设施,如工地实验室、料场布臵、混凝土生产拌合系统、加工厂等尚未安排。前期施工准备工作进展缓慢。

2.3业主有关会议纪要内容及监理通知以及监理工作联系单等有关指示、指令落实不力,落实情况也未及时回复业主与监理人,如:6月16日建管处主持组织的会议(鉴建管纪要[2009]02号)有以下几点要求尚未落实。

2.3.1关于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上报监理部和业主审批。

2.3.2关于工程项目划分,施工单位在收到设计院的供图计划后应尽快编制项目划分方案上报监理、业主审查,然后报质量安全监督站批准。

2.3.3关于材料、设备采购问题,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用的重要材料、设备的订购要经业主审查批准。

2.3.4施工单位如有必要对部分工程进行分包,其分包单位的资质及分包工程范围要经监理部审查,报业主批准。

2.3.5对于采砂施工的船舶和船员资质证明,在采砂许可证尚未办理完善前,施工单位要将船舶证和船员证报海事局审查。

2.3.6、为确保围堰度汛安全,会议要求施工单位要及时上报防洪度汛预案。

2.3.7、为确保施工大事记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议要求施工单位要设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管理。

此外:监理人下发的监理通知01号、02号、监理工作联系单02、03号等相关内容要求未得到全面落实,落实情况也未回复监理人和业主方。

以上相关会议纪要及监理通知以及工作联系单,实际上是监理人 均在按时提醒施工方尽快落实完善施工准备期必须或者应该超前要落实完善的工作。但是,从工程于2月28日举行开工典礼及5月22日第一份监理通知发出至今,已经几个月,施工方的落实情况及落实力度均不大,对于闸坝项目工程的顺利向前推进影响较大,按照这样的工作力度及效率是满足不了工程建设业主方要求及合同需要的。

2.4一期围堰施工中存在问题:

2.4.1围堰施工组织机构未上报审批,包括施工管理组织的生产、技术、质量和安全责任人资质及岗位责任制度等未按照程序上报审批。

2.4.2围堰施工的单项工程开工申请尚未上报。2.4.3一期围堰施工的专项施工计划未制定上报审批。2.4.5湛江后汛期的台风较多,围堰施工的应急度汛及防风预案应抓紧编制上报监理,并报“三防”部门备案。已经在不同会议与场合催报,但是至今尚未落实。

2.4.6施工现场施工程序也未严格按照围堰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资源投入不足、模袋棱体施工滞后,进度缓慢。如:在虾塘试验段施工现场出现三种模袋材料,有两种与批准的施工方案所定模袋材料不一致,材料材质证明以及实验资料也未上报,擅自更改材料,施工随意性较大;一期围堰下游虾塘内横向围堰作为试验段施工,其背水面压脚及棱体平直段宽度未按照设计尺寸施工(设计压脚及坡脚平直段水平宽度共10.0米,而滑移部位附近只有不足8.5米),压脚部位超前起坡度,坡脚压重过多,与原设计及施工方案断面不一致,再加上虾塘内存在淤泥等因素,造成背水侧局部模袋滑移出去达2.0米左右。而施工方作业主要管理人员在专题会议上分析滑移原因时不够客观、真实,仅将原因全部归结为淤泥原因,认为自身的施工工艺及管理等没有问题(而据监理与水电二局有关领导又进一步了解调查分析认为是复合因素引起)。施工现场缺少抢险应急机制与物资准备,围堰施工中出现问题更缺少积极应对措施。

2.4.7围堰施工作业队伍及人员的资格审查材料未上报审批;技术、质量与安全监管以及责任人尚不够到位,现场土工试验、材料实验、工序检验等自检体系尚未建立和有效工作。2.4.8施工周报、月报制度等未建立,施工信息管理不畅通。2.5.BT项目联合体的联营合同书中有关工程的承建主体和施工管理等重大的和基本的问题,尚需要进一步以补充协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联营体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便于工程在实施和施工管理中更具依法性和可操作性。

二、监理人对本项目及BT施工承包联合体提出的意见与要求

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既是广东省重点工程,又是目前全省水利上最大的投资项目和最大的BT项目,省、市各级领导及社会对此项目都比较关注。该项目又具有工期紧、任务重、工程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根据初步设计文件,闸坝工程概算静态总投资为74252.4万元,设计总工期为3年,其中,I期工程为鉴江左岸14孔水闸、300吨级船闸,以及左岸和中间共约600米连接土坝,预计工期1.5年;II期施工鉴江右岸18孔水闸及右岸和中间剩余段连接土坝共约610米,工期又约为1.5年。

针对前期施工准备期工作存在的进度滞后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违犯建设程序性、BT施工承包合同及监理规范等问题,监理人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与要求:

1、参建各方需要进一步团结协作,查找前期工程推进不太顺利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进工作,决策管理层人员需要靠前协调、指挥和务实、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尤其是BT施工承包联合体应牢固地树立和认识到本工程为一项综合、复杂、工程量浩大、技术含量高、工期紧迫的大型省重点水利工程的思想和随时准备攻坚克难的意识;加快推进和完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程,尽早紧张而有序地掀起具备大规模正常施工的局面。

2、BT施工承包联合体双方应尽快找到一条高效有力的合作途径,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施工管理和施工责任主体,树立合同意识,坚决按照合同和建设程序依法办事,推进工程各项施工资源准备和一期围堰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3、闸坝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人员组成、资质等要满足招、投标文件等合同文件要求,并尽快上报监理人审查,业主审批。

4、BT联合体组织机构要重点向闸坝项目部倾斜,应重点配臵较为得力的,能够满足和适应一线工程建设需要的相关技术、测量、实验、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满足合同和工程需要的管理及技术人员。

5、抓紧系统地研究招标文件及BT投资建设合同中要求乙方需要在施工前期和施工期应该落实的有关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譬如:招标文件BT投资建设合同规定的“8.2.2,8、2、4,8.2.5”等有关投资控制方面主要条款要求;和“8.8.2,8.4.3,8.4.4,8.4.5”等有关进度控制管理的主要条款要求;“8.5.2,8.7”等有关质量管理和安全施工管理的要求。其中,有不少内容要求是需要超前和在施工准备期完成的。

佛山市顺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监理I标项目监理部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5

1 施工准备工作

1.1 施工便道

为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 取土场至路基的施工便道应精心修建。先用推土机粗平, 再用平地机精平, 为提高便道的承载力, 铺设4.5m宽土工布, 再铺筑10~20cm粘土或砂砾料, 洒水碾压密实。每隔100~200m修建错车道。

1.2 水源解决

选择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塔河古河道旁钻井, 井深一般12~40m, 配备15~24kw柴油发电机组、5.5~7.5kw潜水泵从井中抽水, 井旁修建80~150m3蓄水池并保证蓄水量以备不时之需。考虑到沙漠地区气候炎热、高蒸发量和风积沙路基施工用水量大的特点, 原则上一个路基施工队由一口水井供水。

1.3 取土场选择

采用集中取土场取土, 取土场选择应尽量避免对荒漠植被造成破坏并尽量设在水井旁, 从蓄水池或直接从水井中抽水焖料, 避免用干沙填筑再洒水的做法。

1.4 施工机械车辆的选择

沙漠地带地广人稀, 交通运输极为不便, 高温、沙尘天气对机械车辆的损害大, 机械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极为不便。因此, 应尽量考虑在沙区能较为便利行走的大型机械车辆, 推土机宜采用T120以上、自卸车采用8~15T、洒水车采用8~15m3较为经济, 选用14T以上前后轮驱动的振动压路机为宜, 并尽量调配较新或状况较好的设备进场。

2 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2.1 施工程序:

基底清理测量放线→填料前基底清理碾压→基底检测→拉运土方分层填筑→推土机摊土粗平→分格浇水→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质量检测→下步工序施工。

2.2 测量放线:

首先放出路基的中心线, 每20m一桩, 然后在路基两侧适当的位置进行拴桩。再根据每填筑层顶面标高放出每层风积沙填筑的边线。边线采用竹竿控制, 每20m一桩, 桩上必须插红色三角测量旗帜。竹竿长度一般为60cm左右, 上面间隔30cm涂刷红、白漆。

2.3 虚铺厚度:

风积沙的压实工艺与传统路基填料的压实工艺有明显的不同, 风积沙的压实主要靠水沉法, 传统的压路机碾压方法对风积沙压实效果不太明显。经现场试验发现, 只要洒水均匀合适, 压路机碾压 (静压) 2~3遍, 风积沙的压实度就完全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压路机过度碾压反而造成风积沙表面松散, 压实度下降。风积沙填筑的虚铺厚度至今尚无具体明确的规定,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一般虚铺厚度控制在30~50cm。而第一层风积沙的虚铺厚度一般应偏大, 宜在50cm以上。虚铺厚度的控制方法必须采用边桩竹竿挂线的方式。

2.4 高程控制:

现场施工时, 以原地面压实后的高程作为原始高程。由于风积沙施工后, 表面风积沙因失水后松散现象严重, 对每层风积沙均要进行高程检测没有必要, 也没有意义。一般情况下, 风积沙路基每填筑4层进行高程检测和核实每层的填筑厚度。同时进行中线偏位的检测,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纠正中线偏差。

2.5 上土数量控制:

根据每层的虚铺厚度、平均宽度和长度, 计算每个断面计划所需的材料用量。再根据拉料车的每车拉运量, 计算每个断面计划所需的车数。在每个断面内, 确定卸车间距和车数。

2.6 上土:

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进行风积沙的运输, 自卸车尽量采用同一种型号的汽车。自卸车将风积沙拉运至现场后, 按照确定后的卸车间距和车数进行卸车。在卸车过程中, 特别是第2层以后的卸车, 必须做到风积沙的及时浇水, 合理组织车辆和指挥交通, 防止运料车辆在风积沙上误车和便道交通堵塞情况的发生。

2.7 整平和浇水湿润:

为了便于虚铺厚度的控制, 整平必须采取边上土边整平的方式。采用推土机进行粗平。在粗平过程中, 同时进行浇水湿润。在整平过程中, 边线采用挂线控制虚铺厚度, 同时使边线顺直, 坡度一致, 满足设计要求。在浇水过程中,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保证水井的出水量, 水井的直径、间距、数量以及水泵的功率必须配套; (2) 第1层风积沙浇水时必须分层分次进行, 防止一次浇水过多, 浸泡路基; (3) 浇水必须分格进行, 保证浇水均匀。

2.8 碾压:

浇水符合要求后, 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然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风积沙的碾压 (静压) 。碾压必须采取由外向内、由低向高的顺序, 同时错1/2轮。碾压2遍, 轮痕较明显时, 采用压路机大排轴快速碾压1遍, 尽量消除轮痕。

2.9 其它要求:

为了保证压实宽度和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必须大量及时提前浇水湿润风积沙, 同时必须保证浇水均匀。

2.1 0 压实度检测:

由于风积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路基填料, 采用传统的重型标准击实方法, 对风积沙不是特别适用。而且, 试验原理与现场实际施工工艺差别较大。现在, 对于风积沙的标准干容重测试方法, 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一般认为, 采取相对密度法测定风积沙的标准干容重, 是比较科学并符合现场实际的一种方法。同样, 对风积沙路基填筑压实度的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传统的灌沙法检测程序复杂、时间长、而且标准砂浪费太大。而环刀法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检测速度较快, 但试验数据却存在不准确和偏差较大的情况。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改进环刀法的风积沙压实度检测方法, 但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 至今也未进行推广。

2.1 1 封闭:

为防止风蚀现象, 当路堤填至设计标高后, 或有较长时间的停工时, 必须对风积沙顶面和边坡进行临时封闭, 封闭的方法可采用虚铺厚10cm的粘土或砂砾进行全封闭。在路基交工时, 风积沙路基填筑的边坡必须进行正式防护, 防护形式一般采取网格防护, 并在网格内回填种植土植草。

2.1 2 刷坡:

路堤填至设计标高后, 按设计的边坡坡度及位置, 至上而下进行刷坡。刷坡下来的风积沙, 一般工程设计用作挡水埝。挡水埝合理布置, 可防止周围的灌溉水或雨水流入路基范围内, 又可防止高速公路的排水流入周围耕地, 污染农田。为了防止路基边坡外的少量积水浸泡路基, 一般工程设计路基边坡坡脚进行浆砌片石防护。

风积沙的施工看似简单, 其实相当复杂。必须高度重视风积沙路基的施工, 严格按照风积沙施工工艺进行风积沙路基的填筑,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确保风积沙路基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总体进度。

责任编辑:杨帆

摘要: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 既可治理沙害, 又可造地还田。而且在灌区、水田、软基内填筑风积沙路基, 对于阻断毛细水、提高路基稳定性均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对此种路基都给与了肯定, 应用逐渐广泛起来, 这里对风积沙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6

1我国公路桥梁实行监理控制的主要意义

我国加强公路桥梁监理准备和控制工作, 主要目的是将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质量问题, 都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施工的监理准备和控制, 是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的中要环节, 也是实现工程质量控制总体目标的有效保障。那么这需要在公路桥梁监理准备和质量控制工作中, 要坚持采用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指导思想, 以工程具体的施工数据和信息最为监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依据。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来实施具体施工和监管工作。并且要按照合同标准, 进行有关的监管技术人员, 进行具体工作。明确监理目标和各自职责, 要保证整个桥梁的施工的质量和工程进度。此外, 也可以引进先进的监理制度或经验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施工各个方面的检查工作, 提高整体工作的质量, 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1]。

2公路桥梁施工监理准备工作讨论

公路桥梁施工监理施工工作, 在整体上分为施工准备、具体实施以及完工验收工作等部分。在这三项工作当中, 施工前的监理准备工作, 是整体施工阶段的重点。合理有效的加强对施工监理准备工作的完善, 可以, 明显提高工程质量品质, 实现工程具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凭借监理合同的有效依据, 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监理组织机构。 要求其组织成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认证标准, 再认真挑选一些真正有相应资格认证的职业经理人, 担任主要的监理工作。其必须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有能力对工作进行有效指导, 试验监理人员的专业以及测量专业的标准。此外, 需要相应的执法部门, 有效的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是的监理准备工作和工程质量检验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检测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方式。在整个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2]。 监理部门要对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进行审查, 并且对要试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也要进行检验, 确保工程质量在有效监理的情况下, 可以顺利完成。

3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的探讨

3. 1公路桥梁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公路桥梁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有需要严格的设计规范, 材料的采购要去达到标准, 要求施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要搞。这些都是公路桥梁前期的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那么需要实施严格审查制度, 对施工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自合认证要进行准确严格核实, 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上岗资格认证。可以对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安全有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 为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那么就需要有良好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 对素质高的技术人员要多鼓励和奖励, 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对于资格不足的员工, 也要大力提供培训和技能提高的机会[3]。其次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采购方面, 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建筑的实际需求, 采购合格材料进行施工。那么, 这就需要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控制流程标准。要求相应的采购人员, 具有较高的资质水平。可以的通过市场调研, 对于材料的选用有很高的行业明锐度。 同时, 对供应商的资质也要关严格把关, 必须保证施工材料的标准符合工程的整体施工。为了更好的确保材料的才买工作, 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建设部门, 切实对于全部材料与施工要求的图纸相一致。对施工图纸仔细合适, 认真核算相关数据和信息, 将有效数据和材料记录下来, 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信息, 为施工后期的进度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 2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把控整体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管监督机制。明确各相关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有明确的奖惩制度, 对于技能和施工程度不同的施工人员, 要针对各自的情况, 采用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工作中, 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 必须不断强化, 确保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和工作渗透到各个岗位中, 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标准执行到位。监理部门要设置不定期检查机制, 对于一些工程用电用水和防火等方面也要严格把关, 防治各项隐患的发生, 对工期的时长和进度, 以及各项安全工作作出有效保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整体大前提下, 尽量的降低工程的项目投入成本[4]。

3. 3公路桥梁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公路桥梁施工完成后,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完工后的施工项目, 要遵循质量管理制度, 进行检查和落实工作。要求监理部门严格把控质量责任制。对各个岗位的工程质量进行核实, 对重点控制的关键施工技术, 要严格核实和检查, 确保工程质量。并且定期安排专人, 对工程进行维护和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解决, 避免事故扩大[5]。

4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快速发展, 我国公路桥梁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那么从总体上对于其施工质量要求就不会有所增加。 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体过程, 需要严格按照阶段和工作中心的不同, 实行具有针对性的监理监督工作, 和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本文主要指针对其监理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做了一些探讨。希望在以后的具体工程项目中, 可以完善各项施工监理体系和监理制度, 提高施工工作的质量控制水平, 促进整个公路桥梁施工项目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不断加快, 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多。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和监理工作, 一直都是有关专家讨论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监理控制的重要性入手, 着重分析了强公路桥梁施工监理准备工作、以及现场质量控制的策略等方面。以期给有关部门或项目工程一些意见或建议, 为我国更好的建设公路桥梁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监理准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武建杰.公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 2008.

[2]《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年总目录[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 24∶306-324.

[3]向周贵.公路桥梁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 (工程技术) , 2015, 06∶10-11+17.

[4]许国祥.宁淮高速苏北灌溉总渠及入海道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质量监理[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7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 (William K. Scott) 认为, 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 (Katherine Schipper) 认为, 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 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Paul M.Healy 和James M.Wahlen对盈余管理作了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 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 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利益的理解, 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就产生了盈余管理[1]。

公司管理层出于融资目的[2,3,4,5]或避免亏损目的[6,7]都会对会计盈余进行管理。为了更准确地计量经济资源给企业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 从1998 年开始, 财政部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规范。1998 年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发放H 股和B 股的公司应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长期投资4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1999 年上述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全体上市公司, 2001 年又将减值准备由4项扩到8项, 即除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以外, 公司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 其计提标准和会计处理如表1 所示。

资产准备计提政策的变迁体现了会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的变化, 其目的是为了使报表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但由于原则导向的会计政策给报表编制者留有更大的空间, 减值准备的计提又可以直接影响利润, 且可以在以后的年度冲销已计提值, 会计处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所以很可能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8]。

在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中, 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最为强烈。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公司连续2 年亏损就被特别处理 (ST) , 连续3 年亏损要被暂停上市。因此, 扭亏对亏损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 本文以亏损公司作为对象, 研究亏损企业为了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别处理”, 是否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恶意的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度巨额计提准备, 造成当年巨亏, 来年可轻装上阵, 不提或少提准备为利润增长埋下伏笔;二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 当年部分冲回, 以调控盈余;三是不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虚增利润。

二、文献回顾

魏明海 (2000) 通过分析认为契约摩擦 (即因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沟通不是完全透明的, 委托人没有掌握并使用充分的信息, 所以盈余管理在所难免) 和沟通摩擦 (即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和沟通, 经理也就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传递出去, 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他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定义及正确看待它的存在的方法, 并指出数据的真实价值在经济收益观下至关重要, 但在信息观下盈利只是许多用作决策和判断的信号中的一个, 因此, 会计数据不再是第一位的属性了。也正因为如此, 魏明海主张以信息观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陆建桥 (1999) 以在上交所上市的22 家亏损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以行业相同、规模相同的22 家盈利公司作为控制样本, 研究发现亏损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 存在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 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 又明显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3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 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及其前后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 其中营运资金项目, 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等有可能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盈余管理工具。薛爽 (2005) 研究发现亏损公司不仅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还大量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而线下项目主要是资产重组的结果。她的研究还发现, 在1995-2000 年扭亏公司中, 35 %是通过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达到扭亏目的。

周忠惠、罗世全[9]指出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 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对信息的精确性没有严格要求。如果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是企业价值的函数, 那么资产减值会计应该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为了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 应保证资产的质量, 如果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应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 而当企业的账面成本低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 应允许减值的恢复。这也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谭燕、李敏仪等[10]以ST、PT 公司为例, 检验了1998-2000 年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的差额以判断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

三、实证分析

1.研究假设

公司提取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金额计入投资收益, 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可以调减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支出可以调减利润总额, 总之都将影响公司的净利润。所以, 亏损公司为了在第二年扭亏为盈, 而不至于被“特别处理”或“摘牌”, 就会利用在亏损当年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扭亏当年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 以实现账面盈利。因此,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的减值准备低于未扭亏公司 (连续亏损) 计提的减值准备。

假设2 :扭亏公司在扭亏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明显低于扭亏前一年 (亏损年度) 计提的减值准备。如果存在准备转回, 则亏损当年新增的准备为负数。

因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2001-2003年度多数为0, 我们选取了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以外的6项计提准备。

通过6项计提的分项检验, 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哪几项是扭亏公司在选择利用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常用的手段。

2.样本与数据

本文目的是研究减值准备计提准则变更后, 减值准备是否会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因此, 选用2001-2002 年亏损样本, 观察这些公司在2002-2003 年是否扭亏以及减值准备在扭亏中的作用。相关数据来自CSMAR 数据库, 样本分布见表2。

因为有些上市公司未公布数据, 且有部分新上市公司, 或有部分公司退市, 3年来, 上市公司数都不相同, 如:存在于2001 年的上市公司, 在2002年就不一定存在了。所以, 要比较两年来公司是扭亏为盈, 还是没有扭亏为盈, 就要筛选出同时存在于连续两年的公司。筛选结果见表3。

由于2001 年是8项减值准备计提开始生效的一年, 我们去掉减值准备数据缺失的样本, 得到以下有效样本个数156个, 其中: 扭亏公司81个数据, 未扭亏公司75个数据。

3.研究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回归分析, 以确定6项指标对公司利润是否有影响。

4.变量设定

设Y为公司利润; X1为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X2为存货跌价准备; X3为坏账准备; X4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X5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X6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建立模型

Y=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

6.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见表4和表5。

由表4可知,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与净利润负相关, 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与净利润正相关但不显著, 截距项没有实际意义。

表5表明, 不进行盈余管理, 同一公司每年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该与当年的净利润成一定的比例, 至少不会出现减值准备大起大落甚至时正时负的不稳定现象。

从减值准备的具体构成来看, 这些差异主要来自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即公司扭亏可能主要依靠这些项目的转回。

从准备的构成来看, 坏账准备占最大的比例。其次是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即在亏损当年多计提准备, 进行大洗澡。在扭亏年度, 再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转回, 减值准备为负数。这种准备转回的现象在未扭亏样本中则不存在。

以上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 和假设2。

以上结果证明亏损公司会利用计提准备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准备转回的方法在亏损公司的扭亏中的作用。为此, 我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检测:

(1) 按扭亏企业扭亏前一年各项准备和资产原值计算准备计提比例;

(2) 用该比例乘以扭亏当年的资产原值, 算出当计提比例不变时, 扭亏当年应计提的各项准备总额;进而计算出如果计提比例不变, 当年应计提的准备金额;

(3) 用扭亏当年实际计提的准备金额减去应计提的金额, 即得扭亏公司在扭亏当年少计提的各项准备金额;

(4) 用实际计提的准备金额与应计提的准备金额对净利润进行调整, 计算出计提比例不变时公司的净利润。

结果表明利用各种关联交易如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手段受到限制时, 各项准备的计提成为亏损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扭亏目的的重要途径。

四、结 论

2001 年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的规定使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变得非常困难。另外, 关于资产准备计提的规定则变得更加原则化, 为公司利用准备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空间。基于会计制度背景的变化, 我们预期准备的计提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本文以2001-2003 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研究计提准备在亏损年度和扭亏年度以及在扭亏样本和未扭亏样本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扭亏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是常用的手段。在目前, 我国的非上市公司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较少, 即使有计提了资产减值的公司, 也只是计提一般的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已, 其他的资产减值基本上很少计提。在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但是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恶意的盈余管理的行为。

安然事件以来, 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在讨论会计准则制定到底应该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理论上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符合经济的实质, 但在实务中往往因为其留有较大空间, 更容易为报表编制者所利用。

参考文献

[1]Paul M.Healy and James M.Wahlen, 等.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J].会计研究, 2000 (11) .

[2]蒋义宏.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N].中国证券报, 1998-03-19, 1998-03-20.

[3]陈小悦, 肖星, 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 1999 (1) .

[4]J Aharony, J Lee, T J Wong.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 (1) .

[5]林舒, 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 (2) .

[6]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1998.

[7]薛爽.亏损上市公司实证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8]沈振宇, 王金圣, 薛爽.坏账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4, 6 (2) .

[9]周忠惠, 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 2000 (9) .

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与管理探讨 篇8

按照国际会计行业准则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资产减值就是企业的账面资产超出了可回收金额的差额。我国的新会计制度强调通过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合理预计, 在谨慎的原则下, 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预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以及外部管理都属于资产减值的主要原因。

根据当前我国新的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企业必须定期或者于每年年终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损失进行全面预计, 为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做好对应的准备。当前, 我国会计行业资产计提减值的内容主要包括: (1) 相关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等应收账款项目坏账的准备; (2) 对债券、股票等短期类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做好准备; (3) 对长期债券和股权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 针对周转材料、原材料以及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 (4) 对建筑、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等进行准备; (5) 对企业的无形资产 (商标、专利) 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除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之外的其他资产外, 其他资产都应该计提对应的减值准备。通过计提减值准备, 能够将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合理消化, 从而实现企业资产质量的提高, 使得企业资产能够真实地体现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而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和管理则是保证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可靠性以及科学性的根本, 因此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完善的子减值准备核算及管理。

二、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及利润

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其中会计要素的计量以及确认环节缺乏必要的可靠性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 部分企业五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一般都难以收回, 则可视作为资产损失, 但是因为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过低, 与实际财务情况不符, 造成计提坏账准备与实际坏账额相差较大, 从而使得坏账长期在账, 应收账款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企业因为常年积压了大量的存货, 而且这些货物多过时或者报废, 不能转化为实际的资金收益, 而财务报表上依然具有其成本价值。类似的其他情况都造成了企业资产与实际账面的脱节, 报表所体现的企业资产价值与企业实际资产价值相互背离, 导致企业利润、资产虚增, 使得部分企业存在虚盈实亏的现象, 而这些都是因为会计信息缺乏客观、真实性造成的。通过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则能够有效地避开这些问题, 为企业资产价值与利润的反映提供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但是也给企业进行利润操作提供了机会, 从而给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要求, 其中相关环节至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对减值计提方法与比例的确定等都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 对于主要的资产减值都只进行了大致的说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各项资产的获利能力以及市场价格等进行合理判断、处理, 操作性方面较为欠缺。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过程中, 可计量的标准包括当前市价、可回收金额以及可变现净值三种。其中, 可回收金额是指产品的销售价格去除处理费用之后的余额;可变现净值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将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之后所获得的价值。但是, 因为当前我国部分区域的市场活跃程度受限, 部分资产的市场价值一般难以准确的计量, 从而给费用的计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为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的上述诸多不确定因素, 导致在计提资产减值时, 会因为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较大操作空间, 且资产减值准备出现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给企业进行利润操控提供了机会。例如, 企业在获得较高的利润时, 一般会采取多提减值准备的方式为后续时间段利润的调节做好准备, 通过这种利润低时少提、不提甚至冲回减值准备的方式实现企业利润的稳定, 保证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加强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与管理的策略

(一) 完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增强资产减值准备操作的可行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处理实际情况, 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经验基础上, 对我国的会计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在会计处理信息质量方面, 要求增强其明晰性, 在制度执行方面要增强资产减值准备环节的可操作性, 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标准以及方法等进行规范, 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估计及范围判断的精度, 从而避免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主观性。同时, 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以及计提比例进行规范, 从而减少在同类业务处理的方法, 提高业务处理的针对性。会计处理规则的制定部门可以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计提标准及相关方法, 提高减值操作的实用性。

(二) 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报表进行修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存在对经营业绩考评的需要。可以在考核过程中选择财务考核指标以及非财务考核指标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完善而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从而形成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考核, 而不是在考核过程中只对企业利润予以关注。例如, 营业利润通常是企业盈利能力考核及经营成果考核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其进行考核, 不但能够防止企业通过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对利润空间进行调控, 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对企业盈余进行操控, 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客观程度。

(三) 构建完整的市场信息与价格机制

因为当前国内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存在的不完善性, 导致企业、服务机构都难以对企业在投资、存货等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准确预估, 从而造成机体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衡量标准, 且制约手段缺乏。所以, 应该通过定期公布信息市场、价格市场等资料, 为企业资产减值提供科学的依据, 保证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公正、客观程度。

(四) 强化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审计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的要素进行的估计, 存在着利润空间较大、错报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 会计处理人员应该以良好的职业态度做好审计及相关的操作工作, 从而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 为资产减值计提的核算与管理提供有效的评价依据。

摘要: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资产减值准备应该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及利润和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如何造成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对资产减值准备制度以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核算,审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瑚.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核算问题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 10.

[2]朱艳英.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6 (1) .

建筑施工准备与管理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 技术过程控制与应用环境分离已不再可能, 实现技术过程控制管理, 不仅可以使企业人员以最少的劳动和最短的时间取得足够的、可靠的、准确的信息, 还可以从简单的数据录入、收集、汇总等重要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任何一个机械工业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生产出满足需求的产品, 而这些产品的形成必须经过市场调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制造等过程。工艺技术、工艺管理作为纽带, 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工艺准备过程管理软件对工艺准备中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调度, 把投入生产前的各项准备过程信息按规律组织起来, 只有对多种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才能为企业后续生产加工提供技术质量保证。

2. 系统组成

工艺准备过程管理软件主要由工艺系统管理、工艺准备过程配置、工艺信息录入、工艺准备过程管理、系统服务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 (见图1) 。

其中, 工艺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定义不同级别的用户角色, 设置相应的权限, 从而有效地根据系统地理位置分布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的用户进行管理, 同时, 为确保工艺准备过程信息的安全性, 在这里操作者可以对各级别用户使用权限的密码进行设置;工艺准备过程配置模块主要是对工艺准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执行人员、审查人员制定的;工艺信息录入模块主要记录工艺申请报告、工艺评审报告、项目评审记录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记录, 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现阶段设计和开发的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从而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合理性、可生产性和可检验性;可以根据工艺准备过程管理模块中的八个子过程来检验该工艺准备及完成情况;在系统服务模块下, 工艺员可以利用WORD或EXCEL为使用模板调用数据库中的信息。

3. 关键技术

工艺准备过程管理软件的关键技术在于它是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开放式快速工艺准备过程管理技术, 因此过程管理、数据管理、组织管理决定着整个系统架构。

(1) 过程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管理着系统的执行、活动及操作过程, 包括:工艺审查、设计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装、工艺验证等流程, 其中工艺审查、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下又可分为多个子过程而工艺设计方案、工艺验证、工艺总结则不可以继续分解。

(2) 数据管理从数据功能的角度出发, 根据系统过程中所需的相关数据如:工艺方案、工艺过程卡等设计结果数据和工艺评审数据。从数据格式角度, 工艺准备中的数据包括用数据库形式描述的格式化数据和用文件形式描述的图形文档数据等 (见图2) 。

(3) 组织管理在企业的生产中表现为既要体现专业分工的特点, 又要体现项目管理的特点。专业分工保证了技术工种间的协调, 项目管理则体现了产品研制过程的控制。该工艺准备过程管理软件, 主要按XXX厂的工艺准备实际情况来制订, 组织机构划分为车间级, 车间主管工艺主任、专业工艺师和各工艺室主任、专业工艺设计员和管理员四个基本组织层面。图4是控制工艺准备执行过程的界面, 它显示了正在运行的过程实例, 并可以查看各个过程实例的流程图及进展情况, 还显示了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状态。

4. 运行环境

(1) 开发环境

本系统在Microsoft Windows XP下进行设计开发及调试, 前端客户程序以Delphi8为软件开发程序, 后台数据库为Oracle。

(2) 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2000、Windows 2003;

支撑环境:Oracle数据库;

硬件环境:奔腾Ⅱ或以上型号微机, 32M以上内存, 4.3以上硬盘。

5. 结语

本软件是结合兵器集团XXX所快速工艺准备与过程优化技术需求研发的, 通过生产前工艺过程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组织结构管理模块的建立, 实现工艺准备过程开放式优化管理, 这种开放式工艺准备过程管理, 是一种贯穿计划、设计、制造和管理全过程的协同工作环境, 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信息进行协调的统一管理。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材下一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