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2024-10-06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共12篇)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1

0 引言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阅读工程图样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图样与文字一样,是人们用以表达设计思想,进行技术改造,指导生产加工,交流设计意图的重要工具之一,因而被公认为是“工程界的语言”。它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制图、读图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理解。然而对于刚步入大学殿堂的新生来说,他们还保留着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初步接触专业技术课,其空间思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比较欠缺,画图、读图能力和专业知识也很有限,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更需有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1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有六点:一是培养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二是培养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三是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工程图样以及手工绘图的能力;四是培养查阅有关手册和国家标准的能力;五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 教学方法

针对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我认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结合起来。

2.1 机械制图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黑板、挂图、模

型、绘图仪器等工具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板书教学可以很容易控制课堂节奏,重点突出,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期间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能增强师生间课堂的互动性,很适合几何作图部分使用。

当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时,若能灵活一些,采用工业产品作为授课时的模型就更能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由平面思维转换到空间思维,使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在板书授课时,老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因为课程中的截交线部分和组合体中两相邻结构的连接关系部分是难点,所以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启发他们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创造探究真理的学习气氛,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2 机械制图课程中组合体部分是学生最初接触的复杂的立体

结构,对于他们来说,由立体模型画其三视图比较简单,但是读图就很难了,因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能由两视图想象立体结构并补画第三视图,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黑板上板书两视图,引导学生想象该组合体的内、外部结构,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把备课时绘制的立体结构用相应的三维绘图软件演示给学生,并旋转方向,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该组合体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这样,组合体中两相邻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就很直观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组合体中的难点,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相结合

机械制图这门课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重点及难点的知识。教师在讲授完预期的教学内容后,留出一些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绘图技能。

在讲和练的过程中,老师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不同,这时就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讲解,并且对他们要信心,鼓励他们去学习。对于那些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当然是通过平时练习习题集时的成绩以及随堂练习时发现的),老师更应该耐心地从简单的知识给他们解释,让他们感觉老师没有抛弃他们任何一个人。

4 教学内容

学校安排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要上一学年,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就需要更合理的安排知识点的讲授。

4.1 投影基础中的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如果单独安排一次课讲解这个部分的知识点,那么就以圆规作为授课道具讲解直线的投影,以三角板作为道具讲解平面的投影,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很好理解单独讲解的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但是,在以后的章节中,比如:分析基本体的各个面的时候以及用线面分析法分析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时候,学生就很难把前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至于影响他们的空间思维。学生在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往往看到什么画什么,所以,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穿插在讲物体的三视图的时候,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在讲解基本体时,就可以把点的三面投影安排进去,在基本体的三视图中做点的三视图比较容易理解。

4.2 相贯线

相贯线是立体与立体相交产生的交线,是两立体相交自然产生的交线,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应降低难度,学生要掌握在哪些结构产生相贯线,会画简单的相贯线就可以了。

5 总结

培养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的良好习惯,启发学生们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练习。同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比使用单一手段的结果更理想。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总结,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史红.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6(3).2005.9.

[2]吕守祥.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朝儒等.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2

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也是为适应现代制造行业的发展需要必修的职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制造行业岗位上从事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达到本专业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同时为相应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职《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既不同于本科,也不同于中专,应该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模式,办出高职的鲜明特色。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沿用重理论、轻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偏重于点、线、面,基本体投影和传统零件手工绘图,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改革传统的高职《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课程结构设计理念

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我们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对现代制造行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我们按照职业岗位要求,以项目驱动设计教学训练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掌握机械设计等工作岗位的相关技能和要求,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培养生产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设计

我们积极开展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在课程模块结构化整和中,从四个方面体现工学结合:

1.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建立的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2.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的实际操作,都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所需的综合技能。这些项目都来源于工厂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根据实训条件及教学要求进行了整合修改,以达到系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3.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完成典型零件项目后,可自行选择相近的产品零件进行练习。

4.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每一环节,确保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工作任务结构模式

课程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线,采用典型项目组织教学,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教、学、做”结合。将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带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以零件的复杂程度为依据采取递进式来设计学习项目与学习任务: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模块

根据现代制造行业岗位需求,可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模块结构(见下页图):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一)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不仅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在进行“制图测绘”时,采用项目教学一般按四个教学阶段(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分析、评价应用)等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或者指导者,回答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2.考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我们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融人教学全过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与毕业证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也使职业教育真正融入学历教育中,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本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知识与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

3.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使多媒体教学与上机练习、全真模拟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把课堂教学搬进了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操作方法的同学随时进行辅导。

4.顶岗实习。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岗位就是将来的工作岗位,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评价,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层次、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开发了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做到图文并茂。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突破空间及时问的局限,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度,形象生动,教学效果好。

1.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到山东推土机总厂等企业和生产现场组织教学,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现场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同时吸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尽快熟悉岗位提供有力保证。

2.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校内网络课程站,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作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作为虚拟企业运作管理和创作实践工具,利用网络中的测评系统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3.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料。我们以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网络教学环境为支撑,向学生推荐相关的CAD网站,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制图标准,并对名词术语、知识点、常用词等均配有英文。

4.以真实零件的加工和设计,来考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零件的设计和加工,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实际加工真实的零件,并对各个学生的零件进行仔细的检测、分析和比较,指出学生设计和加工的零件与企业加工零件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设计和加工零件的工艺。

六、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工程工学结合的整体框架已经形成,实现了教学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学生达到了岗位必须的能力要求。

我系学生分别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一届数控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近三年我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双证”取证率达98%,取得两种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92.9%。毕业生遍布机械制造、汽车等支柱行业,发挥了高职生技能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特点而成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研究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掌握按国家标准规定的表达机械图样的实际技能,为学习后继机械设计系统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机械制图逐步形成一门机械设计领域的重要学科。它为机械技术各个领域解决机械结构、空间几何度量、构型设计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面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专业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个教师一辈子只教好一门课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机械制图课程实际在变,教材在变,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扩展延伸,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单门课程的教学,满足于倒背一本教科书,而应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作用的内在动力。作为高职院校制图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2.拓宽专业知识面。机械制图离不开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师只有熟悉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掌握现代设计和制造理论,才能了解机械制图的来龙去脉。

3.掌握计算机图形学(CG)理论。现代工业离不开计算机,在图形学领域,计算机应用得非常广泛,计算机图形学已成为现代图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知识不同,图形学中的计算机相关内容应更注重基础,阐释图形在计算机中的生成及表现方法,软件的具体操作应尽可能缩减或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学,使学生实时更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素质,避免将计算机图形仅作为业余补充知识。

4.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思维科学的有关知识。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然而,大多高职学生在这方面得到的训练较少,学生的特质各异,教师尤其要加强引导,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及思维科学的有关知识,遵循认知规律,挖掘空间表象与空间思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影响。

5.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能更直观地反映图形,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讲课效率,加大信息量。机械制图教师不仅要会灵活运用课件,而且更应有针对性地开发课件。

二、转变观念,在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学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理念,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首先,要确立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包含知识、技能,还必须有素质培养内容,使课堂教学目的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例如,在高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会看零件图、装配图,掌握画三视图、轴测图、剖视图等的方法技能以及规则,还要使学生能够独立构想教材以外的物体并将其反映在图纸上,有加工能力的还可加工成型。其次,选定合适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有适当的超前观念,关注学术前沿,敢于突破教材范围,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前提下,拓宽视野。在机械制图领域,由于计算机CAD的广泛运用以及制图软件的不断推陈出新,使机械制图教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准确地把握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中广开思路、引发奇思妙想,必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教师作用要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要使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一般地,思维可分为独立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不同层次。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某些内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辨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创设问题环境,引其释疑,自寻答案,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步入机械设计领域的启蒙课程。该课程的重点是以投影法为核心,研究表达三维物体的图示法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法的一门学科,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后续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而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主动性差、不愿自主开展学习等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如在画法几何中用轨迹法解决综合题,教师详细地分析讲解其中一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独立分析作业题目,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组合体的看图方法中,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叠加形体或控切体,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表达方法内容的学习中,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机件选择一组恰当的视图将其完整清晰地表示出来。并对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展开讨论,然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在机械制图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安排自学内容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完水平线的投影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正平线、测平线的投影特性;又如让学生自学读零件图部分,同时布置几个典型零件图让学生读,并探讨一些必要的问题。

通过这样有机地组织自学,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钻研知识,并学会归纳总结,善于提出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空间结构比较复杂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说清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弥补实物教学的不足。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不易想象的组件、机件以及内外构造等形象生动地模拟出来,能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入学后,先后要学习的基础课有七八门,课程多,内容广泛,加上课程较枯燥难学,此外,一年级学生没有经过金工实习,缺乏必要的基础专业知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用视频、动画把机械设计、制造和加工过程直观演示出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设计、制图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缺陷。

五、教学效果分析

采取以上教改措施后,学生平时作业的正确率显著提高,作业的抄袭现象几乎不存在,在学习中抱怨听不懂的学生明显减少,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该课程感兴趣,而且对该专业也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对比教改前后考试成绩,发现学生在教改后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良好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60人的班级,不及格率由原来的30%左右下降到10%左右,在教学中,教师的辅导和批改作业的负担明显降低。

六、结论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始终坚守教学和实践工作的第一线,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总结,做教学改革的大文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断作出新成绩。

参考文献:1]董国耀,等.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浅析高职机械制图有效教学策略 篇4

一、以实物有效导入课堂教学

在开展机械制图教学的前期, 教师应当首先培养高职学生的手绘能力, 也就是传统的绘图方法, 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传统绘图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要素,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简单一点来说, 就是手动绘图是基础, 计算机绘图是技能的强化阶段。但是, 在机械制图教学阶段的前期, 教师应当认识到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机械制图这门课程, 所以一时间还难以适应复杂的抽象空间思维方式, 而缺乏这样的能力将直接导致前期制图教学的失败, 更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干扰, 所以,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教学困境, 高职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借助实物的方法, 帮助学生构建初期的机械制图空间思维, 从手动绘制实物的三视图教学开始, 逐步深入到绘制复杂的剖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 从而实现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性。

二、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方式都各有自己的长短和特色, 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例, 虽然它具有现代化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板书定格性与表述的清晰性, 但是却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 而这正是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 反过来讲, 其效果亦然。因此, 高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应当积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出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进而有效提高高职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

例如, 教师在教学基础的图线画法、制图界面的字体写法以及尺寸的标注等步骤时, 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一字一句的板书于黑板上, 因为这是学习机械制图的基础, 更是整个制图行业的通用标准, 唯有将这些学透才能算是入了门。在学生入门之后, 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示各种零件的轴测图, 让学生能够在看到平面的三视图后, 立即在大脑中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立体效果图, 采用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积极在校内举办机械制图比赛

在学生将机械制图软件操作课程学完之后, 大部分学生必定学会了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 如法兰盘、保龄球、变速器等。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在校内积极举办机械制图比赛, 开展此类比赛的目的, 一是检查高职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效果, 二是巩固学生对机械制图软件的操作能力, 三是大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教师教给学生的制图知识是面向整体学生的, 因此, 教学难度并不大, 但是社会工作中对学生制图能力的要求却更高, 因此, 通过此种方式大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从而主动将自身的软件操作技能强化, 实现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来讲, 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不同的制图要求, 然后让参赛的学生随机选择, 如, 给出三个平面制图要求的题目, 再给出三个立体轴测图制图要求的题目。学生若想赢得平面制图比赛的胜利, 就肯定会运用到对象的平移、复制、阵列、镜像等选项, 并且如果学生知道如何在CAD制图软件中通过快捷键调取相应的命令的话, 那么将会大大节省比赛所需时间。如常用的一些快捷键命令:L (线段) 、CO (复制) 、MI (镜像) 、C (圆形) 等。另外, 如果学生若想取得立体轴测图绘制的胜利, 就必须要运用实体编辑过程, 包括实体的交集、并集、差集以及实体拉伸、实体旋转等命令, 如此, 通过这样的竞赛方式, 强化了高职学生软件操作综合应用的能力, 巩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提高了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质量。

概言之, 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中, 为了强化学生的手绘能力和实践软件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积极以实物有效导入课堂教学, 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积极在校内举办机械制图比赛等方式, 有效提高高职学生机械制图能力。

摘要: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又称“CAD设计”教学, 在高职课程中开设这样一门基础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建立设计师专用交流语言, 除此之外, CAD制图软件的应用并非仅限于机械制造这一个方面, 它还可以更好地为家居装潢、建筑施工、汽车制造等多种社会行业服务, 因此, 在高职院校开展机械制图教学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制图,多样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戴映红, 郑雪梅.高职机械制图一体化工作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1) .

《机械制图》教学总结 篇5

本学期担任15级数控班机械制图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学习跟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样,有了兴趣,就有动力,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制图》的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专业课的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基础课不一样,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畏惧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上课时把基本问题讲清楚,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差一点的学生“吃饱”了,布置作业时也把题目分为两种难度,基本题,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中等的学生再做加强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转为好的。

三、归纳总结,循序渐进

这门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即为组合体的三视图,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书本上只是笼统地讲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归纳总结,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如点的三视图是最基础的,我把点归纳为四种情况:①点在空间:其三面投影在三个投影面上。②点在投影面上:其一面投影在一个投影面上,另两面投影在构成该投影面的两坐标轴上。③点在坐标轴上:其二面投影在该坐标轴上重合,另一面投影在坐标原点。④点在坐标原点:其三面投影均在坐标原点。

线归纳为三种情况:①一般位置关系的直线:其三面投影用“三斜”概括,即三面投影为三条倾斜直线。②投影面平行线:其三面投影用“一斜二平”概括,即该直线与哪一投影面平行,在该投影面上为反映实长的倾斜的直线,而在另两面的投影为与构成该面的两坐标轴平行。③投影面垂直线:其三面投影用“二垂一点”概括,即该直线与哪一投影面垂直,在该投影面上为一点,而在另两面投影为与构成该面的两坐标轴垂直。

同样面也归纳为三种情况:①一般位置关系的面: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三面”,即三面投影都为面。②投影面垂直: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一线二面”即该平面与哪一投影面垂直,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一直线,另两面投影都为面。③投影面平行面: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一面二线”即该平面与哪一投影面平行,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真实大小平面,另两面投影都为线。

教学中按照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做到循序渐进。

四、精讲多练,综合提高

《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我们在平时讲课时不能忽略让学生多做多练,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掌握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为此精心选题,类型和数量可多些,难度以基本题为主,适当放一些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五、总结评价,纠正错误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工学结合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H1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56-01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各工科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该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传统教学机械制图课程的实操太单一,只停留在零件测绘上。近年来,我专业采用泡沫切割机对制图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空间想象与实物加工的教学改革,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工学教学改革运用

理论是制图课程的基础,加强理论教学本改革依然重要。在加强理论的基础上,本工学结合的改革引入了泡沫切割机,检验理论并加强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同时,泡沫切割机是基于机床的理论设计而成的,为学生后续的机械加工起到了较好的基础引导作用。

1.1 理论教学

由于零件种类繁多,作用各不相同,结构各有特点,往往给学生造成畏难情绪,本章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拿出一个如图1的托架作为案例,不用面面俱到地讲解,精炼介绍读图的步骤及方法:读标题栏—分析零件表达方案—尺寸分析—分析技术要求—综合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由标题栏开始读图,步步深入,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由易到难,逐步分析出零件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并掌握零件的工艺结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功用、视图选择等。

从标题栏得知零件名称为托架,由HT200材料制成,图样比例:1:1,属于叉架类零件,叉架类零件常带有弯曲、倾斜等不规则形状及较多的细部结构。用了三个视图表达,主视图采用局部剖视反映了托架是由Ф40空心圆柱、倾斜板以及连接的肋板组成,A向斜视图反映了倾斜板的实形,断面图反映了连接的肋板的实形。此零件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Ф40圆柱的轴线,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Ф40圆柱的上端面。托架的Ф25H9的孔有尺寸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倾斜板上Ф40H7和Ф56H6有尺寸精度要求,说明此处要与其它零件配合。

1.2 零件的泡沫切割机操作

泡沫切割机是由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在教授机械制图的教学实训设备,它是一种车床式电热丝切割加工发泡塑料制品的机器。由机体和切削刀具两部分组成:机体是完成产品加工总程序中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以及相关功能机构的支撑体;切削刀具除能完成直线切割外,还具备均匀旋转切割功能。泡沫加工机可用来加工各种内外圆面、平面。主要用于模型的单件个性化的加工。泡沫造型是由抽象的空间想象转换为具体的三维实体制作,是对大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能力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技能并进行演示,讲解应主次分明,抓住要点,示范的动作要规范准确,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教师及时给以指导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举既激发了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是很好的工学结合模式。

托架的泡沫造型的过程是:先分别加工出Ф12、Ф40的空心圆柱、倾斜板和连接的肋板,再进行粘合,如图2:托架的泡沫加工图。

1.3评价方式的改革

以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以试卷出题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改进考核方式,应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对学生全面考核,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机械制图理论、实体造型有机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笔试为辅,将理论笔试、造型过程及作品评价等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对学生的最终评价。

2.总结

我院数控技术教研室教师对专业学生实施教学改革,将制图理论、三维泡沫造型实践有机结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改革前许多学生认为本门课程抽象、枯燥,有厌学、畏难情绪。现在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动手能力都大幅提高,期末考试卷面上总分不及格的现象也基本消失,学生不仅经历快乐的学习过程,也体验到了制图中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李澄. 机械制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蒋燕.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J]. 装备制造技术. 2008,10 :14~16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7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网络教学模式

0 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性课程, 对于图纸的绘制和有关图纸的分析是机电类专业学生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为适应现代化机电行业的实际需要, 做到与时俱进, 也根据近些年《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 倡导改革迫在眉捷。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广泛运用, 使得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机械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不再是单一狭窄的, 而是多方面科学的、宽广的。因此, 必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定量的课程整改。

1.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到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

1) 《机械制图》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石, 它存在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因此, 首先要将设计、制造、公差配合、金属工艺等等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合理地融合, 将融合渗透的理念融入到其中, 把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地体现出来, 从而实现一个学习与应用的整合, 锻炼学生对机械技术系统架构有个整体的理解。

2) 还要根据社会机电类行业对学习的需求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人才定向培养, 为后续的学习研发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也根据生产需要, 对教材调整修改, 多增加机电专业学生对机电设备图纸的分析能力训练等。

1.2 课程对应于专业体系的调整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知识点进行一个学以致用化, 而在传统的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机械制图》《互换性和技术测量》《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都是独立开设的, 缺乏一个整体性, 不利于知识点的整合学习。而《机械制图》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课程, 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一个整体系统的辅助, 以免在多个课程进行学习时导致知识点的混乱。

1.3 对知识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强

为了符合实际需要, 根据教学大纲必须对内容做出相应的删减或者增强。也为了满足教学的内容需要, 对图纸的分析以及图纸设计的需要, 适当删减图学和画法几何的有些内容是有必要的。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 空间两直线、两面和轴测图的教学课。虽然这些内容对学生投影原理的理解, 增强空间思维力有所帮助, 但是它过分的偏向于知识理论学习, 对后面有关视图的理解帮助有限, 并且在学生的理解方面也不易掌握, 从而导致部分同学对该学科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而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地把握住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对于很多视图进行分析是没问题的[3]。增强学生徒手绘制机械图制的要求, 强化学生的徒手绘制草图能力, 同时也加强学生的测量绘制和对图分析能力培养, 加强对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理解, 达到手工制图和技术制图手到擒来的效果。

1.4 引入网络教学模式, 体现现代制图工具和方法

学习的重点不是学而是用, 学以致用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而网络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及时地发现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解决 (见图1) 。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2.1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适当的丰富, 明确教学的目的, 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多维性, 把“立体感”灌输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2.2 实践教学特殊技能训练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对典型的案例制图养成一个由观察、分析、操作、解决的好习惯, 在老师辅助作用下, 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以及一个综合能力的发展。

2.3 导师实践教学方法

2.3.1 调整培养目标, 侧重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具有机械制图的高素质, 成为实用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必要途径, 所以在导师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制图知识的运用, 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要求学生, 能够熟练的掌握正投影法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掌握绘图和解读图纸的办法, 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2.3.2 把握学习的要点进行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导师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精选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模式的辅导, 以达到教不遗留学不厌学的良好效果。

4 结语

把握学习重点, 明确了解社会对机械制图方面人才的需要, 通过教学改革引进计算机技术等在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为社会输送更多机电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虹, 辜文娟, 蒋丽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 2012 (35) :17-18.

[2]谭梅.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3) :29-31.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8

1.1 高职院校生源增加, 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高速发展。该决定要求在高等教育阶段,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 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1]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录取分数线大幅度的降低, 导致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良莠不齐, 并且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教材内容觉得有难度, 对教学进度感到过快。由于这些情况的出现, 我们无法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就业方向而因材施教, 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1.2 机械行业的发展, 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产业高速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之配套的是高职院校中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等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机械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制造技术转型升级的要求。[2]为达到这个目标, 高职院校机械相关专业必须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 创新教学的内涵

2.1 教学理念的改革

2.1.1 就业为导向, 技能为目标

在教学理念上, 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针对性教学, 从而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中对制图原理和表达方法强调较多, 而对识图能力的训练较少, 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3]笔者认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利用教授绘图的教学手段, 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教学目标,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为本, 够用为度。”

机械制图是工程类、特别是机械专业的重要且最具难度的基础课, 关键的难点在于空间概念的建立以及机件表达方法的正确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 以实物模型为辅。虽然静态的图片或者动态的视频有直观明了的优点, 但是不能完整的表达机械制图的思想, 难以体现三维实体与二维图纸之间的关联。同时, 在课堂上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堆积, 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正是学生最欠缺的地方,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正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所在。

2.1.2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能发展。[4]据统计, 大部分的学生毕业之后并不以绘图为工作, 而是成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因此, 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 只需要具备识图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胜任工作。对于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则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掌握绘图技巧。此外, 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在课后加以辅导, 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 勤加练习, 逐步提高。[4]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Solidworks是业界知名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 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家电、数码通信和玩具设计制造领域。它集成了零件设计、曲面造型、钣金设计、机构运动与仿真、图形输出和数据转换等功能, 产品设计功能非常强大。其中, 三维建模和装配体等模块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均有助益。

在课堂上引进Solid Works软件以辅助教学, 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1) 多视角观察物体模型, 帮助学生增强空间立体感, 激发学习兴趣。

Solid Works的三视图 (与机械制图中的三视图有一定区别) 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提高看图能力。

2) 使得机械制图课程平面知识立体化。

按照工作原理设计零部件或整体装配件的动作, 利用该软件的动态装配体演示模块来展示零部件或整体装配件的装配过程, 使原来繁琐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为立体图,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 进而明确装配体和零件的连接和装配关系, 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3) 让学生初步了解零件加工过程, 为今后工作岗位技能奠定基础。

利用Solid Works可清晰地展示零件的制作过程, 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初步基础, 同时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如组合体、剖视图、断面图的理解,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绘制和识读零件的三视图展开的[7], 其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如何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实体模型, 二是如何由二维平面图形想象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由于Solid Works是三维模型与二维图形双向关联的绘图软件, 并具有利用参数化和尺寸驱动模型, 在二维绘图环境中可以进行各种标注的特点。故将Solidworks应用于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绘制二维草图从而得到三维实体模型, 使得三维建模的过程变成零件的读图及尺寸标注的过程, 从而建立起平面视图和空间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5]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视图与实物脱节的、学生无法将二维视图与立体图相对应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作图过程,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 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思维过程获得完整的认识。[5]将空间的想象具体化, 可以加快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消化, 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 也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 结论

将Solid Works三维建模技术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相结合,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Z].

[2]刘佳雯, 景玉军.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浅析[J].科教导刊, 2013 (12) :83-85.

[3]刘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项目模块为载体的机械制图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17 (4) :34-37.

[4]王晓玲.《机械制图》教学初探.中外教育研究, 2009 (7) :170.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讨 篇9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为学生识读和绘制图样打下初步基础, 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1,2]。但在高职院校中, 从近年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了很关键的问题, 就是学生的在绘图、看图能力在下降[3,4,5]。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使学生既能真正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绘图技能。

1.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1.1

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对制图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机械制图是一门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课程, 学生在绘图时需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 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绘图方面本来就基础只是薄弱, 空间想象能力缺乏, 且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学生学习时不能抓住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让学生对课堂不重视, 从而学不到真正的知识。1.2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目前, 各高校《机械制图》课程的课时普遍比原来大大减少, 但是授课内容基本不变。因此, 受课程课时的限制, 理论课难度降低且画图训练课大幅减少, 使得学生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达不到要求;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单纯的理论知识枯燥、直观感差, 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实践时间太少, 制图相关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 影响学生的制图能力。

1.3

教师经验不足, 教法单调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利用PPT、挂图加木制或金属模型的教学方式, 教法单调, 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教学效果不好, 很多知识点“教师难以表达, 学生难以理解”,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讲授重点不突出或讲授过于烦琐的现象;第二是在制图教学中, 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过于依赖课件的现象, 教师利用课件对绘图过程和思路进行描述, 不在黑板上用粉笔和尺规逐步绘图, 导致学生能听懂, 自己绘图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或干脆看不懂图。

2.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制图课程性质和特点, 结合我系制图教研室的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制图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1) 讲好绘画入门级, 培养有兴趣的学生作为第一课堂,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大量的实例系, 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机械制图课程的后续课程,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就业中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显示通过跟学生展示优秀图纸, 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认真负责, 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并让他们对即将推出的绘图操作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的目标。

(2) 调整制图课程体系结构笔者教研室按照“够用、实用”原则, 仔细研究授课计划, 强调实际能力的训练, 经过优化, 将课程内容调整、缩减、整合。比如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增加集中周测绘, 集中强化练习, 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系做了如下的安排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派制图教研室专任教师到学校工厂进行挂职锻炼, 学习机加工工艺、施工图的审核等, 充实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实行“师带徒”培养模式, 要求考职业资格证书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 培养“双师型”教师;直接从工厂聘请了数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形成“双师结构”, 充实教师队伍。

(4) 精讲课多练习, 改进教学方法在总学时数不断减少, 教学要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精选讲课内容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 合理调控“的老师, 学生实行”比例, 注重实践, 提高实践中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 提高技能和绘图能力在实践中;其次, “讨论”的教学, 对于一些比较混乱的知识, 使用提出的问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正确的结论的讨论;第三, “启发式”教学, 学生渴望在类的课程知识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自己的分析和总结, 并实现知识的目的;最后, 要注意运用实物, 图片, 视频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增设逼真的立体图像、动画、视频, 丰富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使得听觉、触觉、视觉多种系统协同参与学习, 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5) 我们需要他那个过规范成绩评价方式来完善评价方式, 注重平时评价, 对考试内容及形式的改革, 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综合评定学生的制图成绩。平时评价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通常的评估包括绘图工作, 练习册, 课堂实践和出勤。近年来, 我们在考试的内容是大胆的尝试, 提高了零件图和装配图阅读考试内容,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显著。

3. 结语

在2013年和2014年学生制图教学中的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 教学改革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他们对机械制图学习兴趣;学生动手能力, 图形能力已经普遍提高;学生的工作绩效显著;显著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成绩普遍上涨, 通过在所有的期末考试, 其平均得分二年级达到80分以上。

参考文献

[1]韦芳.论多媒体环境下工程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J].煤炭技术, 2010年2月第29卷第2期:184-186

[2]赵耀虹, 翟海光.制图课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J].军工高教研究, 2004, (1) :19-20.

[3]任春红, 刘永勋.农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8) , 11307-11308, 11315

[4]朱凤艳.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年8月中第23期 (总第735期) 142-143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10

1、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优化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实用性

为了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突出对学生读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设置以“适用”和“够用”为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运用”为检验手段,将计算机绘图、三维造型技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大胆精简教学内容,删去了不能为后续课程直接服务的深奥理论和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内容,比如,在讲授点线面的投影知识点时,紧紧围绕立体来建立点线面等概念;在讲授立体被截、立体相交时,以后续专业课和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机件和机构为案例,舍去抽象形体视图的补线补图等纯理论内容,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后,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实,课程的内容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避免了重复,学生较容易掌握,实用性大大增强。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建立视图与三维立体模型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如用电子三维实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习的直观性,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素材库,使课堂教学组织更为灵活。

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用已制作好的各种零件图、装配图、及零件立体图,使课堂教学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例如:在讲装配图时,教师如需要穿插有关零件图的知识,就可以随时调用零件图一章的各种素材,这样就可使课堂组织更为灵活,学生也会对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

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运用各种绘图软件讲解制图知识时,学生可以直观的通过电脑看到虚拟的三维世界,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运用绘图软件将学生的想象变为虚拟的现实来验证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在学生思想中激起强烈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极大兴趣,使学习的内因与外因有效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加强实践性教学,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第一线能胜任实际工作,根据《机械制图》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动手机会,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读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已知均为长方形线框的两张视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出符合视图的空间形体。这道题有多个答案,如长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从旁协助。这类题目有利于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在实践实训时也要注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不拘一格,大胆想象的思维能力,希望他们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如在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时,也要秉承发散思维方式,对表达方案、视图布局也不确定、局限于一种。提倡和鼓励多样化,但前提是方案合理、视图清晰、表达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素质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及开展创造性教与学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综合练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课程学习完成后,安排几次综合性的作业,全面检验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组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求,从电子素材库中调用零件模型,借助三维软件提供的测量与装配功能进行零件测绘以及装配体的拼装,然后利用二维绘图软件进行零件图的绘制以及装配图的拼画。并依据测绘的结果进行三维建模,生成一张完整的零件工程图并输出到图纸上。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维建模技术的运用、机件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尺寸标注和分析、图形输出技术等,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这种以虚拟制造环境为背景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深化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革成绩考核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存在题目的限时性、定向性、唯一性、单纯性的弊端,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况和陷入考前突击的误区,而且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职业能力做出检查与评定。因此,我们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以技能型综合大作业为主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理论知识测试在期末用试卷统一考试,应用技能测试在机房进行,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练习和综合考核中考核,态度则通过对学生行为观察来评估,此外,平时课堂提问、讨论、作业也纳入成绩评定中。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应以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在课程中的权重不低于6 0%。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是透明的,因此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改革考核方法,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实用化,考核成绩评定科学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摘要: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着眼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传统《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使本课程教学更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创新,多媒体技术,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王浒.面向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A].1999年高职高等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宗秋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1,(5)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1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械制图 职业能力

0.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要课程。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发展要求,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意味着职业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全面素质的人才。

1.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有所欠缺,这使得其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获得知识的能力较为不足。《机械制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1]。学生在接触课程初期对课程图样和零件的概念较为陌生,无法进行合理的理解,会有很大的不适应,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进行直观教育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直观教学法是建立直接的实物观察上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零部件教具、三维模型、及相关实物施教。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实物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积累感性认识。在实际操作时,因为实物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即无法跟上技术更新的脚步,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绘图平台。教师利用三维CAD技术,指导学生进行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将课程的图形变换成立体模型,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形体概念。这种实际动手操作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工程图样设计时工程施工的根本保证,在绘图和读图时,一个小的误差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在进行绘图教学中,要积极强调细致和耐心能力的培养,强调团队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图样的绘制。

在进行实际绘图操作时,会出现很不同的状况,很多时候一个人是无法全面的掌握这些变量的,这就需求团队的协作,积极交流沟通,系统而有效的去分析,保证绘图工作的顺利进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种分组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和责任感等,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创新之上的,在职业教育中我们更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的全面素质。《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极强丰富的空间想象和思维内容[2]。教学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思考,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基本体和组合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已有的二面视图来要求学生补画第三面视图,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挑战性,激发学生质疑求异思维。

4.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需要实际的操作才得以体现其价值,而实际的操作又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积极的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知识的合理具现。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积极保证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认知实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适当的进行社会实习工作,保证工学交替。在实习工作的亲身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力度,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可以有效的保证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保证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力度。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还需要后续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及今后的工作实践积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保证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5.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

当今的主要绘图方法是CAD/CAM等技术,现代产品的三维模型是现代工程设计、制作的主要依据,产品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构思、设计,再到制作,都需要三维模型来指导。这就要求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建立起三维教学模式,积极进行CAD/CAM等技术的教学,保证学生对该软件的掌握能力、对书面知识的三维转化能力。

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书面知识上,要建立在国际的相关标准上,保证绘图的准确性、专业性、可行性。如在进行立体的三视图教学之前,教师先通过三维软件构建出常见的立体三维结构,通过动态的实体模型,保证学生对三维实体的感性认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空间构造能力。

在進行《机械制图》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利用三维软件进行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有效发挥三维软件的作用,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三维软件技术有较快的更新周期[3],这要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学生能力,积极自我探究,通过长期的自我实践,保证自身绘图能力的提高。

6.结语

当今的人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要目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但要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积极进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实践能力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保证学生的成为适应社会需求、有良好职业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较高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0).

[2]樊艺雯.“工学结合”理念下《机械制图和CAD》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风,2010(20).

高职机械制图与CAD的课程教学 篇12

一以应用为目的合理制定、整合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普及和CAD技术的广泛应用, 要求我们必须与行业同步, 掌握并教授相关的新知识和技术。这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全局, 以“必须、应用、满足职业发展”的原则,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以知识为结构的教学内容, 重新选择、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 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 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并不断引入新知识新技术, 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如画法几何在投影中求直线和平面的实长、实形和相对位置关系等内容, 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对学生职业发展没有影响, 使用CAD软件又可以很轻松、方便地得到实长和实形, 因此也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对不阻碍学生职业成长和发展的理论性强、应用性低或无的知识, 予以删减, 同时加大对机件表达方法、图样的识读和绘制等重点内容的比重。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举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各种多媒体新技术不断出现, 为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机械制图中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论, 可用PPT、Flash等多媒体手段, 生动、形象地展现、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到分析、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在讲剖切平面位置选择和剖面线绘制时, 可以使用UG、CAXA等CAD软件, 以动态的形式展示零件在不同剖切位置的截面情况, 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受和观察, 自己去判断合适的剖切位置和需要绘制剖面线的位置。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稍加引导、总结就可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如轴类等典型零件和普适性零件表达方式的讲解, 可采用案例法教学。通过从企业收集一些表达方式较好的图纸, 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其中的思想和表达方法, 并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到相关零件的绘制表达过程中。

三突出实践教学

理论学习是为实践服务,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尺, 是重要的教学和学习环节。因此, 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 按照由简入繁, 阶梯配置的原则, 开设了测绘实践和CAD上机实践等课内实践教学, 并在每次实践后拿出一部分时间总结。首先, 采用对比的方法对错误集中的问题进行点评, 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或表达不理想的原因, 指出改进的方向, 并演示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表达较好的地方, 予以肯定、表扬。其次, 对完成快又较好的学生通报表扬, 这样既树立了学习榜样, 又在班级内形成了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同时, 依据上课内容, 精心设计课外实践习题, 巩固加深课堂内的知识和技能, 并积极将CAD考证和各类CAD竞赛引入课堂, 为学生实践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机会和施展的舞台。

四正确处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关系

随着CAD软件的广泛应用, 手工制图退出了机械类行业的大舞台, 在社会上出现了“只要学习CAD就好, 学习机械制图没用”的声音。作为教师一定要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扎实的制图理论和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绘制符合工程技术要求图样与识图的基础和前提;其次, CAD软件的学习总是滞后制图课程的教学进度, 课程的前期, 学生对CAD软件命令和应用也不太熟练, 手工制图是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 是对CAD绘图的有效补充。如手工绘制简单的轴测图能明显加快学生空间思维的建立和识图能力。CAD绘图是在掌握相关制图理论和进行初步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CAD绘图的各种优势。

如果说CAD是一座宝藏, 那机械制图就是打开这座宝藏的钥匙。机械制图与CAD的有效整合,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空间想象能力得以加快和显著提升, 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提升了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 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职教特色和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 机械制图与CAD的有效整合, 能提高制图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实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需要。本文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体育课的目标设计下一篇:技术交易的三个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