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24-05-26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1

0 引言

《园林制图》作为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园林图的实操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前提下, 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目前传统的高职《园林制图》课程内容以工程制图理论为框架, 画法几何学及投影作图为主, 重理论而轻实践, 强调系统性而忽视应用性。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在校培养时间缩短, 造成了学生掌握比较吃力, 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学以致用。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在此对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方法做几点探讨。

1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需求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从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看,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就业率, 不是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而是具有生产一线的技能型的生产和管理人才, 理论深度就是“必需、够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减少难懂、无用内容的比率, 使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好懂易学,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合实际。

1.1 突出制图的实用性, 适当删减理论知识的内容《园林制图》

的内容应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及“园林制图”三大部分。“制图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制图规范、制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和徒手练习等, 对于制图规范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图幅、线型、尺寸标注等要强调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 而几何作图中的某些图样如抛物线的绘制等可删除。徒手练习部分应将后面章节的园林要素绘制画法提前讲授, 如植物、水体等的平、立面绘制方法, 让学生感受此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性。“投影作图”部分, 在园林制图中需要掌握的是绘制园林施工图、园林平面图、园林效果图等。而传统的教学却详尽的介绍了正投影、轴测、标高及透视投影四种投影作图方法, 且偏向工程和机械制图, 理论性强且较难掌握, 耗时量大, 成效小, 对于此部分内容应大胆删减。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教学和探讨, 认为投影作图部分应结合园林专业的特色,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直接讲授园林景观等要素的投影作图方法, 如园桌园凳、园林亭、花架、花坛等, 要求学生掌握其三视图的画法, 选用不同种类的轴测或透视投影绘制效果图。“园林制图”包括园林平面图、竖向图、种植图、园林建筑图、施工图、效果图等, 种类多且要求不一, 短时间内很难掌握, 这就要分类分级、有主有次地讲。实际工作中常用的, 如园林平面图, 其中园林要素的表示方法、图例说明、尺寸和坐标网标注、比例及标题栏注写、图面布局等都要重点讲授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对于该图种不仅要熟练读图, 更要准确、熟练绘图。

1.2 突出专业特色, 强调徒手表现技能园林制图不同于机械制

图和建筑制图, 园林制图要表现的花草树木、山石、水体、建筑等, 每种要素画法都不一样, 甚至同一要素内又有不同的类型, 如何在图纸上很好地协调统一, 需要徒手画来完成。徒手画讲究线条放松自然、流畅美观, 结合园林专业适当增加徒手绘图内容, 重点掌握各类造园要素的表现技法, 以表达园林艺术效果。

2 以能力为本位, 进行教学改革

传统制图教学, 全部内容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 课下完成作业, 教与学是对立的, 教学效果较差。对于园林制图课来说, 没有可以遵循的定理、定律, “满堂灌”的教学结果往往是课上学生似乎都能听明白, 但完成作业时又无从下手。因此, 在制图课的教学中, 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 针对高职生学习的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高职学生文化基础

相对较差, 备课中尽量使内容浅显易懂, 特别是重点难点, 讲课中力求深入浅出, 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外, 课外也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要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注意教学中的引导, 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与热情, 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2.2 增强实物教学, 多媒体等先进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园林制

图课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 而空间想象力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完成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 而形象思维能力因为接触的园林实物较少而比较薄弱, 这也是影响园林制图教学的一大障碍。为此, 在上课时可采用模具或自制的模具予以补充。如工程施工图中园路的剖、断面图, 可采用泡沫塑料仿照实物层切削、染色, 教学内容生动且直观, 易于被学生理解。另外, 学生从物到图, 再从图到物, 反复多次,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不易制作实物的, 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画面兼有图、文、声、像, 使抽象而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加强实践性环节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园林制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避免眼高手低。因此, 实践教学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和必要保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体现在课堂与课下的小作业、作业讲评、综合实训三方面。

课堂与课下的小作业主要用以反映学生对本节或本堂课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选一些典型的题来做, 如课上的三视图绘图, 课下的仿宋字训练每周一张, 园林平、立面图临摹每周一张, 以便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

作业讲评用以反映学生对某知识块的掌握程度, 作业一般在课下完成。如“坡屋顶的三视图绘制”, “园林平、立面图、透视图的临摹”。作业讲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出本次作业的优点与不足, 发扬优点, 改正不足;二是对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 增强信心,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综合实训主要用以反映学生的整体制图水平, 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 实训时间为一周, 内容为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习题和综合环节训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到公园或园林现场进行实地测绘, 如“校内茶水房立面图绘制”、“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廊架及周围环境的绘制”, 具体包括园林各个要素的绘制, 如建筑, 植物, 水体等, 将绘制结果反映到图纸上, 做出相应的总平面图, 总立面图,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透视图 (鸟瞰图) , 同时还要求学生绘制图纸的时候注意整个图面的构图, 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训报告主要以图样的形式表达, 有铅笔、钢笔线条图、钢笔淡彩等, 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用, 但要求一人一份。主要检查学生对线型、字体、图幅、标题栏、比例、尺寸标注等制图规范内容是否正确掌握, 对绘图方法和绘图工具是否正确使用, 图面是否整洁干净、图面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等。实训期间教师要分阶段亲自指导, 对于技术问题, 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与启发, 一般采用提问及解答或教师亲自演示的方式, 及时清楚学生在制图中疑问, 让学生在教学实训周彻底解决问题。

3 结语

总之, 高职《园林制图》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 体现针对性, 强调实践性, 突出应用性, 不断改进, 使学生切实学好这门课, 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工程实践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摘要: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提出在园林制图的教学中以实用为主, 改革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突出应用性、技能性, 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园林制图,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郑树景.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改革初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82-83.

[3]李立英.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09期.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2

园林教研室

徐硕

一、实践名称:点、线的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特殊位置点的种类;(2)能准确说出特殊位置直线的种类;(3)能做出点、线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20、21页,22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二、面的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特殊位置平面的种类;(2)能做出平面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23页,24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三、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两直线的相对位置;(2)能准确说出两平面的相对位置(3)能做出两直线、两平面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练习画出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的三面投影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四、立体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几何体的名称;(2)能做出几何体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25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五、立体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几何体的名称;(2)能做出几何体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26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六、组合体的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组合体形状;(2)能做出组合体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27、28、29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七、组合体的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准确说出组合体形状;(2)能做出组合体的三面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30、32、33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八、轴测投影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说出轴测投影分类和特点;(2)能做出轴测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37、38、39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九、线面体的中心投影(透视)实训

1、目的任务:

(1)能说出线面体的透视规律;(2)能做出线面体的中心投影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46、47、48页

3、仪器设备:

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4、参考学时:2学时

十、园林设计图实训

1、目的任务:

(1)了解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2)能做出园林设计平面图

2、实践内容:

做习题册54、55、56页

3、仪器设备:习题册,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F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54-01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而在国外,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在1998年开展了微型课程(Micro LESSON ) 项目。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 lecture)。

我院现阶段积极开发推广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园林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对课程比较熟悉和了解,知道重点、难点及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并且多年的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多次尝试了自己动手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且多次参加微课、慕课的培训、交流学习,还负责了云南省教育厅的“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进行《园林制图与识图》课程开发,制作了课程教学微课,已经顺利通过验收。

通过自己亲手做了简单的微课,发现做好一个乃至一系列教学效果好的微课,最先是要在教学设计上用心,备好教学内容,考虑到每个教学环节的生动体现,以及再实施教学后,不断对自己的微课进行修改,才能让自己微课制作及微课未来发展中能有效运用于自己课堂。

在接触微课时,便对微课独特的含义进行了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二、“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微课短小精悍,制作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左右,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三、“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在充分学习后,我有积极针对《园林制图与识图》课程举行的微课录制: 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利用课程中一些难点、关键点的问题、方法性及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微课录制。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真是历经磨难,“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最后在学生及家人的帮助下终于利用手机等摄像设备录制成功。

微课是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只有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才能设计出真正比日常教学高效的课堂。微课,同时也是资源可持续利用,方便大家上传,下载,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大家共同进步。

首先,拍好的微课在两级学生中都进行了使用和修正,对以前拍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正;在使用过程中效果比较好,主要表现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训课上可以先用手机观看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微视频,之后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任务;学生还是感觉很新鲜,上课可以看手机让学生比较感兴趣。

其次,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微课的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数字化等特点使学生能够接受并喜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手机的QQ、微信、蓝牙等方式很方便就可以传给学生。

再次,视屏文件能够完整的记录过程内容,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以后,学生更容易理解;对于解决制图原理这样抽象的问题非常好用,学生很容易看懂。在我的课程中主要针对园林专业及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收益面比较广。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理解和学习能力不同,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程复习阶段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方便实用。

但在拍摄过程中,我在教学设计、选题、课件制作、资源整合等环节做了大量的考虑,但由于设备和技术问题,在视频拍摄和编辑这个技术环节无法深化。微课作品教学内容虽好,但因为技术表现不到位,如存在镜头单一、缺少变化、画面不够清晰、声音不够清楚、无片头片尾等主要问题。如果能由专业的摄像和后期编辑团队介入,才能进一步优化微课质量,提高微课的视听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9.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3]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7-41.

[4]李小刚等人.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課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3

[5]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31.

对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4

一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学习态度上, 对园林制图课程认识不够, 积极性不高

鉴于园林制图课程的基础性, 传统园林教学体系都将园林制图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此时, 学生刚进入专业学习, 对园林制图课程的认识并不充分。加之, 制图理论在园林制图中占有很大比例, 很多学生认为其内容较枯燥, 不能与实际很好地联系。教学的重复性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现在所选用的教材中将画法几何、三视图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但经了解, 现在的高中学习阶段已重点学习了三视图的画法等内容, 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画好几何体的三视图, 他们已有良好的基础。当再次学习相同内容时, 他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园林制图很简单, 听不听都可以学会的想法。对于课程的忽视会造成制图不认真, 拖图现象严重。

2. 图面表现上, 手绘能力及表现能力差、空间感不强、制图不规范

作为考查制图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图面表现, 在园林制图训练中尤为重要。图面表现不佳, 是初学园林的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 (1) 艺术表现方面:图面布局不合理, 图纸内容安排过满或空余太多;图线书画不流畅, 同一条线段会出现线形粗细不均匀;效果图表现不佳, 常见有轴测图的类型或透视图视角选择不当, 造成图形表现不完整清晰、主空间尺度失真、缺乏景深感。 (2) 制图规范方面:尺寸标注不规范, 尺寸标注不完整;线宽使用不当, 常常一种线宽就完成整幅图, 没有比例和层次感;字体书写不规范, 工程图中的汉字宜采用长仿宋字或黑体字, 但是不少学生采用手写体, 整体表现潦草。园林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不是“听懂”了、“记住”了, 就应当“学会”了。学生往往不了解艺术学科技法能力的掌握, 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实践的磨炼。

二有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 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 适当增删教学内容。如可在讲解时精简掉中学数学课程已涉及的三面正投影规律, 通过做一些例题或是制作模型来进行巩固即可。同时增加讲解工程图的绘制及制图规范性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第二, 增加实践环节。园林制图的理论相对枯燥, 但园林则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利用一些案例, 让学生体验现实工作项目, 提高学习热情, 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 实现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2. 有关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 在园林制图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环节设计, 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制图技能与读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可以说,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顺利进行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 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第二,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使用板书和挂图授课, 针对一些例题及较难懂的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进行详细的讲授, 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但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 多媒体演示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以图、文、声、像特点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 使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容易实现由空间形体到平面图形、由平面图形到空间形体的认识的飞跃,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者, 并体会到学习园林制图课程的乐趣。

第三, 采用实地教学法。如可将课堂安排到公园绿地中, 教师在现场教学中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 体会园林各要素的作用以及在制图上的表达。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园林施工现场、相关设计单位, 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的目的及重要性,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摘要:园林制图是园林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程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总结了目前在园林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制图,教学改革,制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宫晓滨.北林园林学院美术基础的作用及影响[J].风景园林, 2012 (4) :92~95

[3]段大娟、张涛.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看园林制图课程的改革方向[J].工程图学学报, 2007 (5) :126~130

改革消防制图课程教育教学论文 篇5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原有的考核方法中总成绩由期末闭卷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但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往往是老师凭印象自行决断,考核缺乏标准性和规范性。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实践训练的重视程度。而期末考试由于形式的限制往往不能体现能力考核目的。而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故在教学中应注重过程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得出学生的成绩,并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学员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2教学改革方法

2.1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紧扣专业应用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应在充分调研消防部队对业务知识理论需求的基础上,考虑未来知识技术的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在确保理论知识实用、够用、必须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应用练习,降低在理论强化上的难度、深度。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各专业特点,调整各部分教学内容所占比重,删除部分教学内容,如直线实长和倾角、组合体尺寸标注等,注重将基本原理与具体应用相结合,重点落实在实用教学内容上,学生不仅要有三视图读图能力,还要熟悉建筑工程、消防专业图纸。建筑工程专业制图部分,除主要讲授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图绘图方法规范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建筑概述及消防设计相关实际应用问题,并引入实际工程图纸,观摩实体建筑,介绍建筑工程图纸及防火设计识读方法,以增强专业的识图及空间想象能力。在消防专业图纸学习部分,应依据实际案例,增加绘图实践练习,真正达到“教为战”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消防制图课程学习之后,可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图纸学习的选修课,以深化、扩展所学内容。

2.2改进教学方法

近几年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多所院校中都已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块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学员必须在掌握上一模块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该方法一方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有讲有学,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在《消防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分为投影基础知识模块、组合体投影模块、建筑工程图模块、消防专业图模块、计算机绘图模块五部分,在每一模块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增加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避免知识链的脱节,如在组合体投影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建筑相关形体为对象进行练习,增加学员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学效果,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强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传性、可用性。增强学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等。

2.3实行制度管理,明确模块考核目标

制度管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在每一模块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设置相应的考核要点。在考核内容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和能力培养。专业制图模块考核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有所偏重;在模块考核方法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择。在模块化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建设以应用和实践为基本特点的课程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理实一体;

(2)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系列课程整体规划中,避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与脱节;

(3)课程教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图学理论学习,学会看懂实际的工程图纸及消防专业图纸,并能绘制消防专业图。

3总结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机械制图课程是我国中职教育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的实践作业提供理论支持。但是,现阶段一些中职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还过于传统,对学生的发展上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面的这样情况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绘制图形、图解空间、阅读图形三维的几何技术前提,图形是基础。研究平面、图形三维相互互换,研究工程图样、绘制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将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开设出来,对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培养上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所以,对于这类学校和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将扎实的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其次,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升上来,而且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会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现状问题研究

中职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机械制图教学在中职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造成。

首先,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因为需要太高的文化成绩存在于中职当中,很多都是没有读过高中的学生。在中学时,这些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能力上存在问题,造成后来学习的理解能力上缓慢。

其次,学生的自我约束、自学的能力差。

再次,因为有较强的专业性会存在于制图课程的本身当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所以,对许多学生来讲难度无疑会非常大。

三、具体的改革

1、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起来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之后更快更高的学习上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时,教师要把基础放在首要的位置,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来。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用图形和总结将抽象的概念提炼出来,简化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勤练习,对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应用,提升学生对定义和基础图形的掌握,鼓舞学生对空间图形要多思、多想,将看、想、画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模型直观、和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使用。

2、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多训练,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所在。要将专业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提升上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统一起来是中职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将工程师定为学生的发展目标。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将能力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在设计课程结构知识点时,要以看图、画图为主要学习的方向,将CAD和机械制图融合在一起进行编排,将新的课程体系构造起来,将CAD软件看做是绘图的主要平台,配以多练多学,将学生的实图能力、空间思维的能力及绘图画图的能力提高上来。在教学课程的时候,贯彻精讲勤练的观点,绘图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工作,将实践和专业性凸显出来。

此外,对专业实训实习的教学要不断的进行强化,对实训实习要重视起来,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道路创设出来。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反映出来,做到知行统一,协调一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活动是对中职学校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经过实训的模拟,有效的完成有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是在学习实践的操作内容,为以后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和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能够很好的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强化的

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是创新的的主要特征。只有在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当中,才会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将学生们的创新想法和行动锻造起来。学生不想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在学习的过程中循规蹈矩,这样是不能有所进步的。老师应该激励学生勇敢的去试验、去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试验,勇于实践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第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将高度自由和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出来。

第二,需将有效的教学机制建立起来,才能用转变性的教学态度来取代传统的被动接受性的教学态度,逐渐的形成学生自身的求异思维,也有机会促成创新的意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领学生去挖掘问题、思索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将有关的问题提出来,找出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激烈学生在学习上勇于创新、刻苦专研。

结语: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院校的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机械制图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在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起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当中急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今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对此,通过文章以上内容的阐述,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韩玮.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2]刘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就业技能,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吉首大学园林专业

虽然计算机绘图在提高绘图速度、质量方面相对传统绘图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它只是一种绘图手段, 不能取代传统制图[1]。另外, 有研究表明, 尺规作图水平差将导致CAD绘图能力不高[2]。良好的制图技能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 制图专业技能已成为一项基本就业技能。园林制图课程是吉首大学园林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针对该校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动手作图能力较差, 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对动手能力的需求的现状, 吉首大学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进行了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1. 教学改革思路。

以提高就业技能为目标, 围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其改革思路为: (1) 依据当前就业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 依据教与学的自身规律, 针对专业技能获取途径及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 (3) 以改革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为驱动力,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

(1) 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内容的调整。

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选定课程教材, 目前我校园林专业选用的教材是由吴机际主编的《园林工程制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内容较为全面, 主要包括制图基本规范和基础知识、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三大部分内容, 并对计算机绘图做了简要介绍[3]。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围绕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目标, 以选用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框架并做如下调整: (1) 增加园林素材表现技法内容, 主要讲述园林植物、山石、水体、小品等要素的钢笔画表现技法; (2) 标高投影章节结合园林施工图章节增加土方量计算内容; (3) 透视投影中增加“量点法”绘图方法的教学; (4) 同坡屋面在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较多, 适当增加内容并补充练习; (5) 删除计算机绘图内容, 编入该专业所设的CAD课程中; (6) 实例讲述内容中删除传统教材机械模具实例, 增加园林工程实例。

(2) 教学重点和学时的调整。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动手画图能力, 特别是徒手作图和画透视图的能力的培养。因此, 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做如下调整: (1) 把园林建筑图、园林工程图的徒手作图及透视图作为教学重点, 适当增加学时;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薄弱环节, 要讲详细、讲透彻, 适当增加课时; (3) 画法几何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图示法和在平面上利用图形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法, 因此这分重点讲述各种投影法的原理及作图方法, 对线面和面面的相对位置及相贯线的内容可以略讲, 并适当减少学时; (4) 透视图章节中阴影、倒影和虚像部分内容, 考虑其实用性, 结合该专业园林绘画课程讲述, 在本门课程中略讲。

3. 教学方法改革。

(1) 多种教学方式并用, 实施立体式教学。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讲授法:采用口头阐述的方式, 结合课件, 解释和论证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基本理论, 阐明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2) 讨论法: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的问题或课后作业, 组织或由学生自发进行讨论, 在寻求几何问题正确答案或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营造学习氛围; (3) 演示法:一方面选取优秀的园林制图作品、经典的案例, 以实物或多媒体的形式, 直观展示。另一方面, 教师以现场教学的方式, 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与演示制图过程, 让学生结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培养空间构思能力; (4) 探究法:针对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部分深层次、热点问题, 如“异形同坡屋面的投影画法”、“用网格法绘制圆形透视”等,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与创新能力。

(2) 依据技能获取的过程与规律, 强化实训练习。

制图技能是园林专业的一项就业基本技能, 然而技能的获得不能光靠理论的传授, 更多的是亲躬践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制图这项职业技能, 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1) 构建一套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制图实训练习体系。在原有教材配套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删, 补充上述重点教学内容的练习项目, 增加园林工程制图实训项目。对于略讲的章节, 选做部分有代表性的习题, 删除重复、类似的练习项目; (2) “一课两练”, 课内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前者巩固理论, 后者熟能生巧, 提高技能; (3) 与其他专业课程“同步合练”。如标高投影练习与园林工程测量课程结合, 透视投影与园林绘画课程结合, 同步合练,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4) 紧贴工程实际, 实施“实战式”训练。这个练习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的实训周进行, 通常结合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 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平面图、断面图和局部透视图或整体鸟瞰图, 这种“实战式”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就业技能, 提前实现了与未来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

4. 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4], 实施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并重,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情况, 作业占总成绩的30%, 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课内外练习; (2) 加大期末考试作图题的比例。期末考试作图题的比例应达到70%以上; (3) 期末考试强调制图综合能力, 强调贴近园林工程实际。这样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 可以增强动手能力。

二、教学改革效果与评价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自2004年开始逐步实施, 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改革前同期比较,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园林素材的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使线条运用、透视关系处理、明暗色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该专业学生在该校举行的“设计与表现技能大赛”的获奖名次和人数都大幅度提高。

2. 提高了学生绘制和阅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

学生绘制和阅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 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空间感和空间构思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后续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及毕业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考核方式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 随着手绘技能的提高, 学生逐步获得了专业成就感,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讨论

就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专业的具体的每一门课程和教学的每个环节, 因此该项教学改革虽只涉及单个专业的一门课程, 总结如下。

1. 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明确就业技能强化的内容。

经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明确提高园林学生的园林素材表现技能、透视图绘制技能, 园林工程图纸 (尤其是结构施工图) 的绘制与阅读技能是当前园林专业亟待提高的就业技能, 以此实施教学内容、学时的分配调整。

2. 依据技能获取的过程和规律, 改革教学方法, 组织“实训法”教学, 这是强化学生就业技能的根本途径。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制图实训练习体系、“一课两练”、“同步合练”、“实战式”训练等方法组织“实训法”教学, 确保学生的就业技能得到切实提高。

3. 改革考核方式是引导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的有力措施。

加大平时练习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 直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绘图技能的培养, 这是强化学生就业技能培养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园林制图,双线并行式,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1引言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笔者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了三年却仍然没有掌握。因此,许多院校、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始积极的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新思路。在这项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教学。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采取的就是双线并行式项目教学改革,即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课上依据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设置课程项目,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课下再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与课上项目类似的工作任务。

2改革前的课程情况

课改前教材还是传统的章节式教材,理论内容多且难,上课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配合综合实习的方式进行,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较完整,有一定的制图能力,但是识图能力比较差,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双线并行式课改的简要思路

3.1精简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融合

传统的制图教学重视系统性和完整性,各部分内容都要讲,内容繁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缺乏实践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对制图的条条框框记得很多,而实际绘图能力较差,不利于专业素质的提高。为此,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精简,提高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使《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识读和绘制投影图”和“识读和绘制园林专业图纸”三部分,各部分内容调整如下。

(1)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传统教学包括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园林制图的相关标准及几何作图和徒手作图的方法等内容。在新的教学中只重点讲授制图标准,其他内容不讲或略讲,由学生通过作业来掌握。

(2)识读和绘制投影图部分。传统教学中全面系统介绍了正投影(点、线、面、体的投影)、轴测投影、标高投影和透视投影的做法。在新的教学中重点讲授集中投影图的基本作图方法,略过一些复杂的图解作图内容如几何元素的旋转、复杂曲线和曲面的画法、标高投影等。

(3)识读和绘制园林专业图纸部分。传统教学中只讲授园林设计图的绘制与识读,但是园林专业图内容复杂广泛,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因此,在新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园林工程设计实例,详细的讲授了各种园林设计图的作用、内容和绘制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地“识读和绘制某个小广场的一整套图纸”这个典型工作任务使三部分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图纸间的相互联系与知识的递进关系来安排课程的实施过程,并对图纸成果进行考核、展示和评价。课程设计了6个课上完成的子项目,同时又设计了6个与课上相对应的课下独立完成项目,全课采用双项目并行模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制图和识图能力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3.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制图教学中,全部内容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堂学生参与不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不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学生课下总反映课上都能听懂,但是做作业时又无从下手。为此,采取了分组教学模式,将班级学生按人数多少分组,四人一组,并选一位组长,每次课先由教师布置任务,再由组长带领组员去探索实践完成任务,接着每组来展示并汇报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归纳,对个别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常能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和深化。多种教学形式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绘图作业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明显提高。以前课堂提问无人举手,现在大家都争相发言,因为要互相评比,所以学生从之前的做作业敷衍了事到现在互相比着学,图纸作业都较以前更规范、整洁,谁也不想落于人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下任务完成过程也很好地体现了团队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多学生都反映现在的课程教学让他们知道了如何学习,学了有什么用,学习目标都更加明确了。

3.3调整课程考核方案,注重过程考核

传统的制图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考试形式也是卷面考核,期末考试的分数占比总分的70%,很多学生平时作业应付了事,绘图极不规范,图纸脏乱差,期末考试只要稍加复习都能考及格,仅仅是为了及格而考试,严重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此,对考核方案进行了调整,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项,前者占比70%,后者占比30%。过程考核中包括素质能力(15分)和专业能力(55分),期末考核以卷面考试为主(30分)。素质能力考核又分为合作能力、工作纪律、严谨态度各5分,专业能力考核又分为项目过程实施40分,实际操作15分。每次任务实施后,教师、学生小组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成绩取六次任务的平均分。

3.4结合实际,编写园林制图教材

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传统的制图教材学时多,内容难。为此,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密切联系园林专业对制图课的要求,作为主编单位参加编写了国家高职高专园林类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园林制图》及其配套使用的《园林制图习题集》。新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将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精选了大量的园林图实例,体现了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4实施效果

4.1知识、能力目标的提高

《园林制图》课程的改革思路得到了很多兄弟院校专家老师的认可,并且在教学检查工作中学生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制图作业的规范率也由原来的55%提高到了85%;《园林制图》课程考试的通过率由先前的71%提高到了92%。此外,从其他学科的作业上来看,园林制图水平确实在提高,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作业质量提高很多。

4.2素质目标的提高

通过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各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任务书和并行项目的学习,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图纸绘制标准的严格执行,在完成各个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了工作的严谨性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以小组合作作为评比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组间互评,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5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社会在发展,改革就必然不可停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也应及时进行改革与探索。上述的课程改革实践只是目前现阶段的一个教学总结。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将继续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前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段大娟,张涛,杜鸿云.《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0~23.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9

1.1 目的和意义

在园林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 学生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园林制图和识图、基本工具、行业规范和绘制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和练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每章学习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如何深入掌握每章的学习内容?这门课程与整个大学专业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更快更清楚的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同时这些问题也恰恰就是园林制图课的授课目的, 这些问题涉及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是基本的、本质的、原则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在园林制图这门课中会出现, 也不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决的, 它们体现了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体现了园林制图知识是系统的、动态的、有机的, 是需要刻苦学习和勤于思考的, 需要对于园林设计整个体系的理解, 需要整个园林设计课程体系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学习来相互印证, 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1.2《园林制图》课程概况

1.2.1《园林制图》课程定位。

园林制图是园林设计的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 是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因此它的内容包含了这些课程的基础训练, 也是整个园林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 是为高年级的园林设计课程服务的。

1.2.2《园林制图》课程特点简介。

简单地讲, 园林制图课讲授的就是如何在图纸上认识和表达园林设计的内容, 它讲的是技巧的练习, 而不会引入具体的设计方法的讲解, 因此, 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多的为什么。正如小学时的语文课, 对于一首经典的中国古典诗歌, 首先要做到的是将诗歌的每一个字可以正确朗读和书写, 再将诗歌的经典段落可以背诵和默写, 加深印象, 对于诗歌内涵的认知则是需要人生阅历的累积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做到的。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它理论强调知识是对现实问题的假设和解释, 对于知识的探究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针对不同的客观条件, 应该辩证的看待所学的知识。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园林制图课程的结合

2.1 园林制图知识是有活力的, 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

园林制图特别强调师生之间建立在绘图上的沟通和交流。要着力避免学生功利性的堆积知识, 形成习惯和定式, 阻碍学生的思考, 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阻塞, 变成老师至学生的单向流动。园林制图是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的。课堂教学要和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况相融合, 才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有现实的感受。

2.2 园林制图知识是系统化的、联系的

如果不把园林制图的每堂课看作整个园林设计体系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单独的一个整体, 就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寻找这堂课和同时期及以后的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是互相联系的, 教师应注重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知识来帮助理解目前的问题, 并利用目前的知识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

2.3 园林制图知识是具有个人属性和时间属性的

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实际上是别人的知识, 学生要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所谓知识的个人属性就是指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经验范围内的知识, 各不相同。知识的时间属性则是指知识有过去和现在之分, 过去的知识现在不一定适用, 不能一味以过去的知识为权威。

2.4 园林制图中园林设计平、立、剖面图的绘制

在园林设计平、立、剖面图绘制之前, 进行了线条, 各类植物的平、立面图例, 山石、水体、园林配景等的练习, 以及三视图的绘制为都园林设计的平、立、剖面图的绘制做了准备, 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综合性的练习, 并和园林教学体系中园林设计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课程讲授中, 植物、山石、水体等设计要素的绘制作为园林设计平、立、剖面图的基础是绘制经验的总结, 其来源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形态, 是充满生命力的, 是在园林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而形成的, 其目的是既要在行业内部便于讨论, 也要面对广大的使用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所以图纸上所表达的内容不应是刻板的, 抽象的线条,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量是相当大的, 要求准确记忆的。但不同的植物有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和生长条件, 对于画法知识的传授就不能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鼓励学生探究园林要素画法的原因, 另一方面要掌握已经约定俗成的行业规范。在没有学习园林设计的技法的时候, 将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 识图并制图是此节的重点。

2.5 园林制图中透视图的绘制

透视图的画法是西方空间几何学发展的成果, 有其推理和精确绘制的原理, 但如果只注意原理的机械学习而绘制出的图纸往往会犯违反视觉常理的简单错误, 反而陷入到原理探究的漩涡中费时费力、举步维艰。脱离实际生活的图纸绘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同样以绘图为基础, 透视图的绘制也可以凭借自身的绘制经验通过简便的绘制方法得到较好的效果。也就是所习得的知识具有其个人属性。在透视这章内容中, 知识的个人属性尤为明显, 国内和国外的教材上都列举了数种简便的绘制方法, 但所谓的简便方法, 其中包含的就是个人属性的知识, 不够规范, 其中省略的步骤其实是绘制者个人对于原理的更深入和透彻的把握, 学生学习起来需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其中的难度可能更大。在课本中介绍的规范的, 有详细步骤的, 精确的画法, 和更为简便的, 速度更快的, 省时省力的画法之间, 其实包含的就是知识的个人属性的容量。作为学生, 应在两者之间循序渐进, 通过不断的练习, 找到适合自己, 拥有自身属性的方法。

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 三维建模软件构建的透视图更为精确和容易操作, 但只要其得出的仍是二维的图片, 其所反映的场景应符合基本的透视原理, 所以应告知学生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现了知识的时间属性。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结语

在园林制图课的讲授中, 可以将课程体系中的其它课程如园林工程、公园设计、居住小区园林设计等作为隐性课程埋下伏笔使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园林设计的特点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观察, 将点点滴滴的感受积累起来对于设计非常有帮助。学生还有素描、水彩、设计初步等其它基础课程的学习, 可以将其它课程的知识与园林制图课相结合, 比如绘画类的基础课程同样需要对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绘制, 以及对透视等原理的熟练掌握, 可以将绘画课的内容和园林制图课相类似的内容进行对比, 将其相似部分综合起来加强训练效果, 不同的部分可以加深学生对园林制图课的所学内容的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02

[2]林晓东.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吴机际.园林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4]李根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08 (6)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的形成分析 篇10

1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9级、2010级的课改实施的过程中, 笔者认识到课程在设置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与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向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是根据园林行业典型职业活动所需知识、能力整合的园林专业公共核心课程, 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能够为后续园林植物管理、花卉生产与应用、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园林艺术审美情趣, 能够识读和绘制简单园林设计方案图、施工图, 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纵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专门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从典型职业活动描述来看, 涉及到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能力的只有园林植物管理一门课程。而该课程中涉及园林美术与制图内容的只有“实施修剪、整形”、“根据更新、调整方案对植物进行更新、调整”。由此不难看出,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对园林植物管理课程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但课程内容偏深、偏多。对其他几门专业核心课程来说, 几乎起不到铺垫和基础的作用。鉴于以上情况, 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其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和再次分析。

1.2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内容不能完全吻合 (表1) 。2008年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向典型职业活动能力, 有一些隐含地体现在美术、识图方面, 但却没有明确的表述。针对此问题, 笔者所在课题组重新对当时园林企业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 发现对美术和识图的能力要求很简单, 只包括了解园林美、具有构图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具有按照图纸调整更新园林绿地的等能力[1,2]。

2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转化的分析

园林美术与制图是从园林植物管理、花卉生产与应用、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典型职业活动关于园林美术、识图和制图的能力分析整合而来的, 是3个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3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起支撑、铺垫作用[3]。但从养护方向典型职业活动分析, 以及课改实施课程来看, 养护方向学生不需要掌握太深的美术技能, 也几乎不需要掌握制图技能。目前, 此课程对学生来说太深、太难, 没有太多作用, 对其他核心课程也没有明显铺垫作用。为了解决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在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对其课程转化进行分析。

2.1 回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

笔者仔细认真地回顾了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专业方向) 典型职业活动, 有关园林美术与识图的内容只跟典型活动植物整形、修剪和植物更新、调整有关。从这2项典型职业活动的描述来看, 只需要掌握部分园林审美和简单的识别图纸的技能即可, 这些技能对植物整形修剪、植物更新调整来说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表2) 。

2.2 查阅园林专业课程转换分析说明

在回顾典型职业活动的基础上, 笔者又查阅了园林专业课程转换分析说明 (表3) 。在此分析说明中,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确实只涉及植物整形、修剪与植物更新、调整这2个典型职业活动, 将典型职业活动和其分析说明进行对比后, 笔者认为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超出了典型职业活动的范围。具体为:分析说明中画双下划线的内容明显偏向于另外2个专业方向需掌握的内容, 而与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关系不大, 可以去掉;分析说明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描述中的内容相比较, 较深较难, 需要进行一些调整[4]。

由于了解施工图完全可以通过抄绘园林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来完成, 笔者认为原来的第2项完全可以和第6项合并;再者, 更新调整植物的任务只需掌握植物种植设计图和施工图的识别即可, 因此第2、6项合并后可作降低难度的调整, 即把园林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改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和施工图;第3、4、8项在典型职业活动中涉及不到, 对学生来说却是偏难, 偏多, 它们主要为另外2个专业方向打基础, 因此可以去掉。在此基础上, 笔者重新进行了该门课程的转化分析 (表3) 。

由于课程内容减少, 相应的课时数也应该去掉一些, 由于改后的分析说明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园林识图的知识, 美术方面只是涉及到植物的形体美、群落美等简单的知识, 因此笔者把课程名称更改为园林识图, 在学习识图的过程中插入植物美的内容即可。

3 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

该课程的课程名称、内容和课时数等发生了变化, 相应的课程标准也要进行一些修改, 笔者回顾了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的课程标准, 结合以上的分析转化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 制定了园林识图的课程标准, 相比较园林美术与制图的课程标准, 主要的变化内容具体如下。

3.1 课程性质

建议将其作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只与该方向的典型职业活动的能力相对应。

注:课程内容通过对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整合成专业方向课程, 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增加艺术修养,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 为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3.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紧紧围绕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课程转化分析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而设定的。去掉了美术技能方面一些超出学生应掌握核心技能的目标, 确定了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对审美能力的具体要求。制图方面也相应地降低了对学生的目标要求, 不要求学生绘制园林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 而是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抄绘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和施工图, 为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根据课程目标设定, 主要由3个方面组成:一是绘制造园要素, 其是园林识图最基本需要掌握的内容, 在绘制造园要素的时候可以穿插园林美术关于审美方面的内容, 如要求学生在绘制不同植物时欣赏和感受植物的个体美、群体美及不同季节的美;二是抄绘小型园林种植设计方案图及施工图, 通过抄绘的环节, 一方面学生能够巩固造园要素的绘制方法, 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到简单的植物种植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三是现场实测园林平面图并进行改造, 通过实测进一步建立学生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 建立空间尺度感, 而改造则是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调整绿地中不合理种植及更新生长势较弱植物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2轮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笔者切实感受到课程改革试验项目在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课程转换环节的重要性, 由于之前工作的疏忽, 造成了该门课程相对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较难、较深的局面。通过实践后的反思和分析, 尽量弥补上述问题, 希望能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进行尝试和逐渐完善。

摘要:分析了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反思。其中包括再次分析了课程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及总结了课程转化的过程, 并提出了修改性意见。

关键词: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标准,典型职业活动,课程转化,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王炜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9) :10-13.

[2]林玉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课程开发的认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4 (3) :74-75.

[3]白慧芳, 赵建华.园林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0) :74-76.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探索 篇11

《服装结构制图》课又称《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版》、《成衣纸样》等等。它是以讲述服装制版原理及各类服装版型为主的一门技术型很强的课程。可以说,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本科教育,《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的学习服装制版原理和技术,为服装企业培养能够胜任一线岗位工作的制版人才。现今,企业对制版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断升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讲述具体款式为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某一款式制图,生搬硬套。放在生产一线的实践中却束手无策,形成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脱节。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将制版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探索

教学方法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高效率的讲述结构制图知识,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考验。

1.立体演示与平面制版教学相结合

就服装结构这门课的知识体系而言,它是一个从立体(人体)——平面(制图)——立体(成衣)的过程。因此,使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服装与人体的空间的观念,了解服装结构的每一部分是如何从人体转化过来的是至关重要的。唯有此,才能为学生日后学习的举一反三打下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教学中将立体演示与平面制版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这里的立体演示是指为了使学生理解平面结构设计理论而进行的立体教学方法,而并非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方法是:借助人台等教学工具,通过立体塑形手段使学生理解平面结构设计原理。

比如:省道原理。如果用平面方法讲述省道原理不仅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对于初入门的学生更是不易于理解。但是通过立体演示,会非常直观:将一块布料裹在人台上,这时要想得到合体的装身效果,省道自然出现。省道的原理、来源便直观的显示出来。在学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之后,再从立体回到平面,从而为学习平面结构设计理论奠定基础。

有时候,对于一些平面结构相对复杂并难以理解的结构知识,我们用平面结构知识讲述之后,可以再用立体演示方法得到论证,同样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结构知识的理解。

总之,立体演示与平面制版的交叉运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结构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有一个三维的空间观念,其顺序、方法在在教学中可灵活掌握。

2.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

《服装结构制图》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图。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画某一款式的结构图学生跟着画。这种把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其结果是: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某一款式的制图,甚至全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制图。它的弊病就是碰到其他款式又不会了。这也是学生不能成功走向社会的原因所在。

改变这种教学弊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大讲原理、讲方法、分析版型的比重。使学生真正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制图。即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课堂教学模式可设置为:分析版型——启发思考——讲述版型。

另外,课后作业的设置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加大自主设计环节。可以结合课堂讲述知识让学生根据所讲知识进行款式变化设计并进行制图。这是检验结构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3.教学实践的运用

在高等院校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的课堂教学中,绘图能力的考核占很大比重。这也是“学院派”教学模式的一个特点。而实际上服装制版俗称服装裁剪在我国高等院校没有设立服装专业之前一直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以实际制衣为基础技术传承。这样积累下来的是实战经验。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注重1:5的结构制图,以及制图质量的好坏,其讲所述版型的可行性也只是个未知数,相对而言这门课就等于空谈。

因此,结构课的实践教学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1:1制图的实践内容,并且与《服装工艺》课进行衔接。很显然,检验服装结构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把版型制成成品。因此《服装结构课》与《服装工艺》实行一体化挂钩,将两门课有机的衔接在一起。把结构课教学的案例引入工艺课的课堂实践,经过服装工艺课的学习很快缝制为成衣,容易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看到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实践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市场挂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去服装企业一线生产岗位观摩学习。深入了解服装工业制版的生产状况,使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和实践密切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思考

毋庸置疑,《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讲述服装制版原理以及具体的各类服装版型。但是将哪些版型引入课堂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知识,又可以扩大视野呢?

1.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串联

《服装结构制图》表面上看是讲成衣制版,实际上就《服装结构制图》课的知识体系而言,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面料、服装史、美学等等。那么在授课中将一些与结构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内容引入教学,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生动课堂教学;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引导即整个专业知识的整合性、关联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以及对服装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

比如:《服装史》与《服装结构》这两门课看似没有太大关联,但实际上历史上的服装均离不开版型的分析。结构课讲到褶裥,结合《西洋服装史》中古希腊、古罗马的悬垂褶,将古典、经典的褶裥作为教学案例引入结构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褶裥的历史又可以学习褶裥知识,并且还和其他学科进行了互动,一举三得。

2.款式图的转变

传统结构课教学内容,多注重讲述具体的版型,而涉及较少款式图与结构图之间的转化。而将款式图转变为结构图即看图制版是将来学生走向一线工作岗位首要掌握的基本本领。因此,加大款式与结构图的转变,从分析款式图开始,到制版。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制版的重要环节。

款式图的转变可以用课堂分析、课后作业等形式体现。

总之,对于《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探索一是应遵循课程的自身特点;二是应密切与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相联系。唯有此,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行业需求的服装制版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小红、孟亮.基于“任务驱动”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作者介绍: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12

关键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制图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 计算机制图软件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 园林相关的辅助设计软件也在日益更新, 计算机已逐步渗透到园林设计过程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制图以精度高、效率高, 设计资料交流、存贮、修改方便, 效果精美、逼真, 可实现网络协同工作等强大优势, 迅速取代绘图笔和画板, 成为许多设计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方式。在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已经被纳入了专业课程的范畴。如何处理园林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与培养学生传统手绘制图比重这一问题现在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到教学观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诸多问题。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完成平面绘图、三维绘图、后期处理, 即学习如何用计算机把园林设计图纸绘制表现出来, 学习这些常用制图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技巧及软件间的文件传递方法, 这就使教学内容仅局限在辅助绘图上, 对各软件只取其对园林制图有用的部分, 希望通过简单实例的制作, 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进行园林计算机制图的工作程序, 毕业后能够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和绘图工作。因此, 教学软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绘图软件, 例Auto CAD 2010、3d max 11.0、Sketchup7.0、Photoshop CS4等, 这些软件在绘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绘图功能强大, 图纸绘制能做到精确和规范, 软件能承担起园林图纸的绘制任务;这些软件具有广大的用户群体, 使得这些软件知名度高, 软件开发商也有较多的培训机构, 软件推广比较到位, 在园林行业使用普遍;另外有关这些软件的学习资料非常多, 网络上的学习论坛比比皆是, 使得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交流更容易, 这对软件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些教学软件并非专业的园林设计软件, 它们的功能无法覆盖园林设计的全过程。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仍停留在辅助绘图这种初级阶段, 这与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行业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对计算机绘图的追捧也就无可厚非。但这种趋势被一些学生片面理解, 使学习陷入误区。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 可以绘制出完美的园林设计图纸, 就能成为好的园林设计师, 就可以承担起园林设计的任务。因此有些学生放弃了需要大量训练的手绘练习, 而单纯的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上下功夫, 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计算机绘图高手, 片面热衷于计算机效果图的表现, 而置园林设计的内涵于不顾, 只追求漂亮的构图这种“末”, 却忽略设计构思的“本”。加上对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缺乏了解, 规划设计做图没有尺度和比例, 对于渲染图形色彩、阴影、高光、反射与折射等处理以及做出的造型与总体设计思路缺乏科学性。渐渐就会发现绘图中总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色彩的运用、透视的把握及空间感的表现等, 使自己的计算机绘图水平难以上升到高层次, 其结果是只能成为计算机绘图员而无法成为园林设计师。

园林手绘作为我国园林行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的重要技能, 基本作用是实现设计人员与甲方的良好沟通, 通过手绘直观呈现出设计者的构思和甲方预想的效果。园林手绘所具有的快捷、灵活、表现张力强等特点是其他表现方式所不具备的。因此手绘技能日渐成为各园林设计单位招聘人才时所看中的能力, 也成为高职教育乃至本科教育中一项着重培养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 在程序上主要还是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 再由老师做示范引导, 然后让学生写生或者临摹, 老师给与修改指正, 这种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

由于高职园林专业招生一般不要求学生有美术基础,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都是从零起点开始的, 手绘课完全依赖美术基础课程, 而传统美术基础课静物写生的环境和对象与实际的园林环境和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表达中出现困难, 特别是大空间尺度情况下的表现出现很多问题, 特别突出的是透视和比例问题, 而这恰恰是手绘表现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园林手绘是传达设计者的构思, 交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求所表现的内容符合基本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即可。因此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手绘技能, 经学习后能够快速手绘出准确表达设计者意图或甲方要求的效果图。园林手绘课程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就是使用铅笔、钢笔、针管笔、马克笔等常用工具对景观中几个常见要素:植物、地形、水体、园路、亭廊花架以及少量的人物进行手绘快速表现。结合高职园林手绘教学课程内容具有相对固定性和表现手法的相对简单这两个特点, 针对传统手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在进行简单几何形体写生后即可进入园林景观的实物写生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提取各园林要素直接进行临摹写生, 或者对组合要素例如树石组合、小品组合等进行写生,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创造较高的效率。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园林行业中表现对象较为固定而采用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美术教学。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普遍应用于园林行业后带来了一些争论, 认为计算机绘图的应用削弱了设计人员的手绘功底的训练, 计算机图纸的精美表现效果往往遮掩了设计的瑕疵, 在园林行业应该对计算机绘图进行弱化或取消。对于这样的争论, 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手绘设计与电脑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 同为进行某种视觉方式的传达, 只是两者所采用的手段不同。从思维的角度来看, 两者同为设计师展示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电脑的特点是设计精确、效率高、便于更改, 还可以大量复制, 操作非常便捷。但随之而来的缺憾是在进行某些方面的设计时, 难免比较呆板、冰冷、缺少生气, 不利于进行更好的交流。而手绘设计通常是作者设计思想初衷的体现, 能及时捕捉作者内心瞬间的思想火花, 能和作者的创意同步, 把作者的创作激情注入作品之中。手绘设计的作品有很多偶然性, 但这也正是手绘的精髓所在。手绘设计在有些方面也不能与电脑相比, 如手绘设计完成一件作品的周期较长, 与电脑相比费时间、费力气, 而且操作时作者需全神贯注, 十分细心, 不能出错, 也不方便修改, 更不能轻易复制。

手绘和电脑各有所长, 手绘方式能使设计艺术更加生动, 电脑设计是将设计任务程序化的过程, 在设计流程和效果上的控制力比较强, 更宜于进行工序复杂的设计。所以, 任何片面地认为两种方式可以相互替代的观点都是站不住的,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利弊, 才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更加有效的设计方式。严格地说, 有了好的创意和扎实的手绘基本功, 还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只有娴熟地掌握设计的各种辅助手段, 只有心手并举, 才能真正迈进设计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于鹏飞, 杜轶姝.浅析艺术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手绘的关系[J].科教文汇, 2008 (6) :285.

[2]王鹏, 张燕, 万开军.园林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误区与解决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6) .

[3]叶萃萃.论计算机软件教学与设计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 2006, 25 (1) .

[4]钟虹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矛盾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 2001 (2) .

上一篇:报表审计与内部审计下一篇:创新工程项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