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2024-09-15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通用10篇)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1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颁布时间:2006-4-13发文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二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许宗衡

二○○六年四月十三日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校车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车是指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幼儿园用于专门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或者接送学生参加相关教育活动的9座以上的机动车。本市行政区域内学校、幼儿园使用校车运载学生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校车实行许可证制度。学校、幼儿园应当使用具有《校车许可证》的机动车运载学生。

第四条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校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并核发《校车许可证》。

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学校、幼儿园履行本办法规定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并将学校、幼儿园的校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管理工作年终考核的内容。

第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校车安全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研究校车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章 校车许可管理

第六条 专用校车应当喷涂统一的校车图案;非专用校车应当设置统一的校车标识。校车图案和标识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校车许可证》:

(一)机动车在深圳市注册登记;

(二)机动车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

(三)16座以上机动车加装上下车扶手等安全装置;

(四)机动车前排座位设有三角式或者其他类型的汽车安全带;

(五)校车驾驶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机动车驾驶资格;校车驾驶人在最近3年任一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不超过6分,且未发生过负次要责任以上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六)学校、幼儿园租用机动车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具有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资格。

第八条 发证机关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作出批准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批准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经批准的申请人应当喷涂统一的校车图案或者设置统一的校车标识,经发证机关检验合格后,领取《校车许可证》。

第十条 《校车许可证》应当载明牌证号码、机动车类型、核载人数、车属单位、服务学校或者幼儿园名称、驾驶人、发证单位、有效期限等内容。

第十一条 《校车许可证》的有效期与机动车检验合格的有效期一致,但最长不超过1年。

《校车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不得挪用于其他机动车。

第十二条 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增加、变更校车驾驶人的;

(二)增加、变更服务学校或者幼儿园的。

发证机关对符合变更条件的,应当即时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校车改变使用用途不运载学生的,应当申请注销《校车许可证》,取消校车图案和标识。

第十四条 未取得《校车许可证》的其他机动车不得使用校车图案和校车标识。

第三章 校车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校车所有人应当执行校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车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校车和驾驶人符合运行要求。

校车应当购买承运人责任险。

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十六条 校车所有人应当按下列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工作,并建立台帐:

(一)20座以上校车,每3个月应当做1次二级维护;

(二)19座以下校车,每6个月应当做1次二级维护。

第十七条 校车应当配备灭火器等应急救援装置。

第十八条 校车运载学生的数量,应当以机动车行驶证核载人数为上限,严禁超载。

第十九条 校车运载学生时,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在公交站台上下客。校车在按照交通规则掉头、转弯或者停泊时,其他车辆应当礼让。

第二十条 学校、幼儿园租用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应当与校车所有人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应当有明确的安全责任条款。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使用校车情况建立档案,并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二条 校车运载学生行驶前,学校、幼儿园应当指派专人查验校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制止,不得放行:

(一)运载学生的数量超过核载人数的;

(二)驾驶人与《校车许可证》载明的驾驶人不符的;

(三)饮酒后驾驶的;

(四)明显妨碍安全驾驶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校车许可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撤销《校车许可证》,且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校车许可证》从事本办法第二条规定运载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并对学校、幼儿园及出租校车的所有人处以10000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 《校车许可证》持证人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罚款;校车驾驶人与《校车许可证》载明的驾驶人不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

第二十六条 校车未运载学生时,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或者在公交站台上下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校车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为的,应当立即纠正,依法处罚。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依法扣留校车的,应当通知相关学校、幼儿园和校车所有人,并协助转运学生;违法状态消除后,应当立即发还被扣留的机动车。

第二十九条 校车未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吊销《校车许可证》。

第三十条 校车所有人未按规定维护校车,属于营运机动车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罚款;属于非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未将使用校车情况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未按规定查验校车的,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政府举办的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园长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使用未取得《校车许可证》的机动车运载学生的,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政府举办的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园长以及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民办学校、幼儿园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幼儿园的举办人、安全责任人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年内不得从事学校、幼儿园管理事务。

第三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未按规定对校车履行安全管理和保护职责,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的,政府举办的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园长以及其他责任人员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撤职、开除公职处分;民办学校、幼儿园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幼儿园的举办人、安全责任人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学校、幼儿园管理事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校车许可证》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未经批准擅自举办学校、幼儿园的,应当及时通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未经批准擅自举办学校、幼儿园的,应当依法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停止办学。第三十五条 负有校车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依法给予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负有校车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校车安全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有关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有关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外地学校使用校车在本市运载学生上学、放学的,按照本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外贸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篇2

深圳市外贸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深外经贸计[2002]1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十三条关于设立对外贸易发展基金、风险基金的有关规定,我市决定建立外贸发展基金。基金纳入财政管理,为建立和完善基金使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外贸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外贸基金”)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调节和促进深圳市对外贸易发展的专项资金,由下列来源构成:

(一)原深圳市外贸出口调节基金;

(二)外贸基金有偿使用回收的本金、利息与滞纳金等;

(三)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拨入的其它资金;

(四)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它临时性资金。

第三条 外贸基金由深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以下简称“市外经贸局”)与深圳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共同管理。由市财政局设立外贸基金专户,实行专项专户、列收列支管理。外贸基金当年结余的收入全部结转下使用。

第四条 外贸基金的放贷方案与申请使用外贸基金企业的选定由市外经贸局负责实施。市财政局负责外贸基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五条 外贸基金的使用分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两部分。有偿使用为委托银行放贷部分,无偿使用为经市政府批准为鼓励、促进外贸企业出口而核定的资金拨付部分。为确保外贸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外贸基金的使用以有偿使用为主。

第六条 外贸基金的放贷采用委托银行转贷的方式办理。即由市外经贸局与市财政局商定委托转贷的银行后,由市财政局从外贸基金专户中划拨款项存放在负责转贷的银行,转贷银行一年一定。市外经贸局和市财政局与有关转贷银行签定合作协议,并由转贷银行承担外贸基金委托放贷的回收风险。

第七条 •外贸基金的使用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当年规定的同档次基准利率执行。使用外贸基金的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后,由有关转贷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办理转贷贴息。贴息的利率由市外经贸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商定。

第二章 申请使用外贸基金的范围与条件

第八条 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注册登记的营业执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九条 企业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

第十条 资产负债合理,经济效益好,•上及本均有盈利。

第十一条 借款金额与企业上创汇相结合,并不大于企业自有净资产。

外贸发展基金

第十二条 遵守财经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信息资料。

第十三条 年出口规模50万美元以上。

第十四条 无不良借款记录。

第三章 外贸基金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五条 •出口企业申请使用外贸基金必须按以下程序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企业如需使用外贸基金,需向市外经贸局提交书面申请报告;

(二)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年出口规模、出口收汇、出口换汇成本、开展远洋贸易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借款金额、用途、期限、资金筹措情况和还款保证等;

(三)上会计报表及近期财务报表;

(四)出口合同和国内购货合同。

第十六条 企业申请使用外贸基金提供的资料的有效期为三个月,过期应重新申请。

第十七条 出口企业申请使用外贸基金由市外经贸局计财处负责受理。市外经贸局计财处收到企业书面申请报告后,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该企业是否有进出口经营权;

(二)该企业具体的出口实绩;

(三)该企业有无违反外贸管理的有关规定(•包括有无逾期拖欠外贸基金,有无按时上报外贸会计报表,有无骗取出口退税行为,有无倒卖进出口配额指标及其它违规违法行为等);

(四)该企业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外贸基金申请由市外经贸局计财处受理,报市外经贸局主管局长审批同意后,送市财政局备案。同时将委托转贷方案通知有关转贷银行。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监督的内容为:

(一)外贸基金的使用对象是否符合本办法所规定的内容;

(二)外贸基金的使用方向是否符合本办法所规定的条件;

(三)对市外经贸局所审定的放款对象的使用方向进行监督。第四章 放款、回收和管理

第二十条 负责转贷银行根据市外经贸局确定的放款方案,依照银行的审贷规定对外贸基金申请使用企业进行调查并确定放贷。

第二十一条 转贷银行为防范、规避放款风险,对市外经贸局确定的放款方案中不符合放贷条件的企业,有权决定暂缓放款或不予放款,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市外经贸局和市财政局。

第二十二条 委托转贷协议书由市外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与有关转贷银行协议签定。

第二十三条 •外贸基金委托转贷的发放和回收风险由负责转贷银行承担。市

外贸发展基金

外经贸局可在必要时予以协助转贷银行追缴企业逾期拖欠的外贸基金。第二十四条 转贷银行在放款后,必须每季末后15天向市外经贸局和市财政局(以下简称两局)报送《深圳市外贸企业外贸基金使用情况报告表》,以便于两局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确保外贸基金专款专用。两局将不定期到企业调查借款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五条 外贸企业在使用外贸基金的过程中,如确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和其它非主观原因不能按期还款的,可在借款到期前一个月,向委托转贷银行申请办理展期报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 委托转贷银行收到外贸企业展期申请报告后,经过调查属实后,向两局提出书面建议。经两局同意后可给予展期,但借款展期应视情况从严掌握,原则上一次最长不超过12个月,市财政局将相应延长外贸基金的存款期限。第二十七条 市外经贸局负责外贸基金的业务管理,受理企业申请,审核、审定企业的限贷额度。为企业使用外贸基金和有关转贷银行的转贷业务给予指导性管理。

第二十八条 市财政局负责审核外贸基金的预算、资金拨付,并对外贸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第五章 外贸基金的违规处罚办法

第二十九条 使用外贸基金的企业出现下列情况属违规行为:

(一)经调查后发现企业申报资料为虚假材料;

(二)违反外贸基金专款专用原则,挪作他用;

(三)使用外贸基金的企业不能按时归还外贸基金本金、利息和滞纳金;

(四)拒绝两局的监督检查或不予配合检查。

第三十条 对发生违规行为的外贸企业将视情节轻重,由市外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采取以下一项或几项处罚措施:

(一)通报批评或警告,责令限期还本付息;

(二)取消今后申请使用外贸基金的资格;

(三)暂停受理进出口业务的申报;

(四)暂停或取消进出口经营权;

(五)对拒不还款的企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外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与其相抵触的 有关外贸基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外贸发展基金

深圳市外贸发展基金申请

一、受理依据

《深圳市外贸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申请条件

(一)在深圳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有进出口经营资格;

(三)资产负债合理,经济效益好,上及本均有盈利;

(四)借款金额与企业上出口额、纳税额相结合,并不大于企业自有净资产;

(五)遵守财经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信息资料;

(六)无不良借款记录。

三、申请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一式两份);

(二)外贸发展基金申请表(一式两份,在贸工局网站下载);

(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一式两份);

(四)税务机关开具的企业上缴纳税金证明(正本及复印件)。

四、受理机关

深圳市贸工局

五、受理程序

(一)企业提交申请材料;

(二)市贸工局计财处审核;

(三)市贸工局领导批准;

(四)市财政局审批;

(五)通知企业到负责转贷的银行办理转贷手续。

六、服务时限

20个工作日以内送市财政局备案

七、服务收费

八、受理地点

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东厅12号窗口)

外贸发展基金

深圳市外贸发展基金贷款利息资助审核

一、受理依据

《深圳市鼓励外贸发展若干措施》和《深圳市鼓励外贸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二、申请条件

凡经过市贸工局批准使用、由转贷银行调查同意取得外贸出口基金贷款的、并已履行贷款合同按时归还贷款的企业。

三、申请材料

(一)填写深圳市外贸发展基金贷款贴息申请表,企业负责 人签名并盖企业公章、转贷银行经办人签名并盖银行公章(一式两份);

(二)办理外贸发展基金贷款时所产生的借据、归还借款的票据、利息单、货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并在货款合同复印件上盖企业公章(核对正本后留两份复印件)。

四、受理机关

深圳市贸工局

五、受理程序

(一)企业提交申报材料;

(二)市贸易工业局计财处审核;

(三)市财政局外金处审定(利息贴息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基准利率计算)。

六、服务时限

20个工作日以内送市财政局审定拨付

七、服务收费

八、受理地点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3

(2007年8月3日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财政局 深圳市卫生局 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深劳社规〔2007〕12号)第一条 为发挥工伤保险基金征收的调控作用,促进工伤预防,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及《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的规定,结合本市工伤预防工作现状及工伤保险基金平衡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

第三条 用人单位属于《深圳市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档次表》中一类行业的,不实行浮动费率,按基准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属于《深圳市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档次表》中二类行业、三类行业的,实行浮动费率,用人单位按相应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浮动费率,是指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社保机构)在用人单位按行业基准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上的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和工伤事故率等因素,核定其在本应当浮动的工伤保险缴费比例。

工伤保险费收支率,是指当内(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待遇的费用(以市社保机构出具的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单时间为准)占该单位实际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比例。

工伤事故率,是指当内,用人单位发生工伤的月平均人数(指该内经申报并认定为工伤的总人数÷12个月)占该单位月平均参保人数(指该内该单位参保的累计总人数÷12个月)的比例。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发生的工伤保险补偿费用及工伤事故不纳入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及工伤事故率的计算范围:

(一)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二)职工由用人单位指派前往国家宣布的疫区工作而感染疫病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四)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五)职工在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七)非在用人单位因工受伤的工伤职工,到用人单位后工伤复发的。

第六条 工伤保险浮动费率以本行业基准费率为基础,浮动范围为上、下各两档。

属二类行业的,其浮动档次和标准为:

(一)上浮第一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2%;

(二)上浮第二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5%;

(三)下浮第一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0.8%;

(四)下浮第二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0.5%。

属三类行业的,其浮动档次和标准为:

(一)上浮第一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8%;

(二)上浮第二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25%;

(三)下浮第一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2%;

(四)下浮第二档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0.75%。

第七条 市社保机构按照以下标准核定费率浮动档次:

(一)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小于、等于10%的用人单位,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下浮动二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二)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大于10%、小于或等于30%的用人单位,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下浮动一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三)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大于30%、小于或等于100%,且工伤事故率小于或等于2.0‰的用人单位,以行业基准费率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四)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大于30%、小于或等于100%,且工伤事故率大于2.0‰的用人单位,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五)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大于100%、小于或等于150%,且工伤事故率小于或等于2.0‰的用人单位,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六)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大于100%、小于或等于150%,且工伤事故率大于2.0‰的用人单位,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二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七)上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大于150%的用人单位,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二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符合上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发生因工死亡事故的,不实行费率下浮或基准费率,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个费率档次作为当年征收其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

第八条 对已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评级的用人单位,可在按本办法第七条确定的相应缴费费率档次的基础上,向下浮动一个费率档次。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 实行费率浮动的用人单位,再次进行费率浮动时,仍以行业基准费率为基础进行浮动。

参保单位上首次参保且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不参加本的费率浮动,仍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上非首次参保的参保单位,上的缴费月份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缴费月份计算其上的工伤事故率和工伤保险费收支率。

第十条 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由市社保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上的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和工伤事故率核定具体缴费费率。

对费率浮动的用人单位,市社保机构应当将用人单位及其上的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工伤事故率和浮动费率档次等信息予以公告。用人单位自公告之日起次月执行新的缴费费率。

第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其当年缴费费率按所属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确定。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每年调整一次。市社保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上的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和工伤事故率情况对各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进行调整。

费率浮动的公告时间为每年的1月份,费率浮动的实施时间为每年的2月至12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对市社保机构调整后的新缴费费率不服的,可以要求市社会保险机构出具书面决定书并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复议期间、诉讼期间不停止该费率的执行。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4

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09-03-05 来源:深圳市文产办 【字体:大 中 小】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促进本市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结合深圳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各类文化企业。

第三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产办”)是本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深圳市注册成立的企业;

(二)申请企业应拥有良好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及现代化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且主营业务属于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领域范围;

(三)申请企业属于创作研发型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应达到 1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80%以上;申请企业属于中介服务型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应达到2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80%以上;申请企业属于生产型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年实际纳税额100万元以上;

(四)新设企业如果注册资本金大于 200 万元,或实际投资总额已达到300万元以上,并且拥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亦可申请认定,新设企业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登记注册的企业。经认定后,如果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个会计内,仍未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条件,将取消该企业的认定;

(五)从事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发或创作的申请企业,暂未达到有关标准,但其原创成果对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亦可认定为重点文化企业。

第五条 申请认定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的单位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和法人代表证明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三)经会(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财务会计报表。

(四)主营业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及税务机关出具的纳税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五)验资证明文件(验原件,交复印件)。

(六)产品或技术鉴定证书、专利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信誉等级或荣誉证书等。

(七)有利于评审专家了解情况的其他相关资料。第六条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报程序:

(一)申请企业应先通过深圳市文化产业信息网

()进行网上申报,网上获得受理编号后,打印《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请书》,连同其他需提供的书面材料一起装订成册,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市文产办,同时将申请材料报送辖区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备案;

(二)市文产办根据本办法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对列入初审合格的企业,安排组织现场考察,现场考察人员由市文产办工作人员及相关行业专家组成;

(三)市文产办依照本办法规定的认定标准和现场考察意见进行评审。市文产办对通过评审的企业进行核准,并下达批准文件和颁发《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证书》。

经认定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的,可以持《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证书》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 经认定的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应在每个季度15日前向市文产办报送上季度统计报表,报送方式可采取网上申报。

第八条 对经认定的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实行年审考核制度。认定未满1年的重点文化企业可不参加年审。企业应提供以下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于每年的3月底前报市文产办审核:

(一)《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考核表》。

(二)《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证书》副本。

(三)经会(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财务会计报表。

(四)税务机关出具的上纳税证明。

第九条 如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取消重点文化企业资格:

1、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或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2、偷税、骗税、抗税或逃避追缴欠税;

3、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

4、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

5、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或银行的诚信系统中有严重失信记录;

6、未年审逾期超过一年;

7、未按时向市文产办报送季度报表累计超过3个季度,或报表有虚报、瞒报情况累计超过3次的;

8、企业连续两年未达到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条件;

9、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考核通过的企业在其《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证书》上加盖有效期的印鉴,企业可持加盖印鉴的证书和有关文件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优惠政策手续。

第十条 经认定的文化企业若发生变更行为,应及时将变更情况上报市文产办,并办理有关手续。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5

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深圳市港口物流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深圳市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深圳市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府„2008‟11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深圳市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给予财政资助(以下简称财政资助)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财政部门)对财政资助规模进行测算,并在当年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中予以安排。

第四条 财政资助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资金资助、绩效评估制度。

第二章 管理职责及分工

第五条 市交通部门是专项资金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职责是:

(一)根据我市港口和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发展情况,向市财政部门提出财政资助计划及分项预算;

(二)编制财政资助决算;

(三)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本办法规定需要另行制定的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四)编制财政资助指南,受理财政资助申请,组织考察、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

(五)会同市财政部门下达财政资助资金使用计划,对财政资助资金进行管理,建立财政资助项目和资助企业的相关档案并进行管理;

(六)组织财政资助项目的验收,并对财政资助项目和资助企业进行绩效评估。

第六条 市财政部门是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具体职责是:

(一)审核财政资助资金使用计划、支出结构、决算,上报市政府;

(二)会同市交通部门下达财政资助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财政资助资金拨款;

(三)参与制定本办法规定需要另行制定的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四)监督检查财政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负责对财政资助资金总体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第七条 财政资助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

(一)编制财政资助项目投资预算;

(二)落实财政资助项目实施条件和配套资金;

(三)对获得的财政资助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四)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

(五)按要求提供财政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和财政资助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六)提供市交通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评估所需的生产和财务资料;

(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项与财政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财政资助对象、方式、条件和标准 第八条 财政资助的对象为:

(一)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道路集装箱专用运输车辆后勤服务园区(含停车场)及其配套设施;

(二)经市交通部门认定的在深圳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专业从事道路集装箱运输的重点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创新型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以及全市性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信息系统与服务平台的运营机构;

(三)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财政资助:

(一)已经获得市政府投资或者我市其他财政性专项资金资助的;

(二)申请单位近2年内有走私、逃避银行债务、偷税、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的;

(三)申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

(四)知识产权有争议的项目;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财政资助的情 况。

第十条 财政资助采取奖励、补助两种方式。第十一条 申请奖励的条件和标准:

(一)对初次认定的市重点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每家一次性给予25万元的奖励;对再次认定的市重点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每家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奖励;

(二)设立市重点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创新奖,每年奖励1至2家企业,每家一次性给予80万元的奖励。

市重点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的认定办法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申请补助的条件和标准:

(一)补助主要是对道路集装箱专用运输车辆后勤服务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市性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信息系统或者服务平台给予财政资助以及对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投入与财政资助;

(二)道路集装箱专用运输车辆后勤服务园区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申请补助的,必须获得市交通部门的立项批准。按照“建设方投资为主,补助扶持为辅”的原则,落实建设方资金来源。每个园区只能一次性申请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补助金额控制在该项目实际投资总额的40%以内,原则上最高额不超过100万;

(三)全市性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信息系统或者服务平台承担单位申请补助的,必须获得市交通部门的立项批准,按照“建设方投资为主,补助扶持为辅”的原则,落实建设方资金来源。补助金额控制在项目实际投资总额的40%以 内,原则上最高额不超过400万;

(四)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投入与财政资助办法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 财政资助的申报及审批

第十三条 市交通部门每年公开发布财政资助申报指南,明确申请各类财政资助所需提供的材料以及材料制作的标准,并印发有关的申请表格。

第十四条 市交通部门每年集中组织专家对各类财政资助申请进行评审,必要时对申请企业与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将通过评审的财政资助申请纳入财政资助项目库。

第十五条 财政资助的审批程序:

(一)市交通部门对已经进入财政资助项目库中的申请进行审议,按照急重缓轻的顺序,提出资金资助安排的初步意见;

(二)市交通部门将资金资助安排的初步意见送市财政部门复核;

(三)经市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市交通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

(四)根据公示结果,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联合下达资金资助计划;

(五)获批准的财政资助申请人与市交通部门签署深圳市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财政资助资金使用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六)市财政部门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拨款手续。

第五章 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受财政资助的单位对所取得的资金,必须采取专用账户、封闭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一)财政资助资金的使用单位与市交通部门签订合同后,必须在指定的监管银行开设专用账户;

(二)市财政部门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将财政资助资金拨入专用账户;

(三)监管银行由市财政部门负责审定,市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对监管银行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 市交通部门应当会同监管银行对财政资助资金使用单位提出的资金使用申请进行审查,发现超出合同规定使用资金或者改变资金用途的,市交通部门可以授权监管银行拒付。

第十八条 财政资助资金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合同的有关要求,加强对财政资助资金的管理,并实行单独核算,购买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或者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之上的货物或者服务的,应当依法办理政府采购:

(一)道路集装箱专用运输车辆后勤服务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全市性道路装箱运输行业信息系统及服务平台的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购置与项目有关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二)企业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本企业道路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发展支出。

第六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 市交通部门负责对财政资助企业以及已经验收的财政资助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并将绩效评估情况书面送交市财政部门:

(一)绩效评估工作在每年受理财政资助申请前举行1次,评估结果将作为财政资助申请人再次申请财政资助的重要评审依据;

(二)市财政部门负责对上财政资助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安排本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绩效评估实施办法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市交通部门应当定期对财政资助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一)市交通部门负责委托中介机构对资金使用单位进行审计,对财政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二)财政资助项目完成后,市交通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送市财政部门;

(三)财政资助项目验收管理细则可以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对于违反财经纪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资助资金的行为,由市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存在上款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市交通部门3年内 不受理其财政资助申请,并将该单位及责任人列入不诚信名单。

第二十二条 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在项目和经费的评审、评估和审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与财政资助资金申请单位串通作弊等行为的,由市交通部门取消其评审、评估和审计资格,并由市财政等部门依法处理。

中介机构提供虚假审计报告造成财政资助资金损失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参与评审、评估的咨询专家利用评审、评估的机会以权谋私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市交通部门取消其咨询专家资格,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并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财政资助资金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中专项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部门预算申报安排。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交通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潍坊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潍坊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海上交通环境与秩序,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山东省水路交通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潍坊海域内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他与海上交通安全相关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应当以人为本,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沿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建立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交通(港航)、海事、船检、海洋与渔业、公安边防、安监、体育、旅游等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自法定职责,负责与其有关的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船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或者污损。

第五条 船舶应当在其船舶检验证书载明的航区内航行、停泊和作业。

禁止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以及国家强制报废的船舶和内河船舶在海上航行、停泊和作业。

禁止未经核准载客的船舶载客,禁止客船超定额载客。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牵头组织对上述未取得合法手续的船舶予以打击和取缔。

第六条 船舶应当按规定要求配备通信设备、自动识别系统(AIS),保证其正常使用,并按要求值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海上通信秩序,除紧急情况外,不得占用海上无线电遇险通信频道。

在潍坊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应当在VHF16频道上保持值守。

第七条 海事管理机构根据维护通航秩序的需要,制定船舶报告制度,船舶在潍坊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一)进入潍坊港口码头的船舶在进入航道前和靠泊码头后;

(二)驶离码头的船舶离泊前和驶离航道后;

(三)船舶抛锚和起锚前。

船舶应当通过VHF、电话、传真等方式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名、始发港、目的港以及靠离码头名称或锚泊船位等本船信息。

第八条 交通(港航)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码头、装卸站的安全管理。

未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码头、装卸点不得为船舶提供靠泊、装卸作业等服务。

除防避台风等紧急情形外,渔业船舶不得进入未经认定的渔业港口。

第九条 交通(港航)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保护职责,保证航道处于良好通航技术状态。

因装卸作业和排放废弃物等影响航道通行的,由当事人负责清除;不能及时清除的,交通(港航)部门可以立即组织清除并依法通知当事人,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航道水位变化、施工作业等影响通航条件和通航安全的,交通(港航)部门、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发布通告,公布航道尺度变化、航标调整等信息以及禁止或者限制船舶通行的时间、航区。

第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持港口、码头、装卸站处于良好状态,满足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的安全条件。

港口经营人应当定期测量码头、泊位前沿海域及相邻通航海域水深,并将相关变化情况报海事管理机构。

港口经营人应当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更新港区海图资料,并告知到港船舶。

来港船舶应当提前了解港口信息,并确保船舶航海图书资料及海图资料(包括电子海图)及时更新。

第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码头靠泊能力、作业条件及港口生产需要,制定船舶进出港口动态计划。计划的制定应当符合通航安全标准和条件要求。动态计划制定后应当于实施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交通流量和通航环境的变化适时通知有关单位调整动态计划,必要时应当采取措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第十二条 有下列影响航行安全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视情采取限时通航、限速通航、单向通航、禁止通航等海上交通管制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恶劣天气或者恶劣海况;

(二)海上险情或事故;

(三)海上公众性活动或体育比赛;

(四)海上施工作业;

(五)船舶交通流密度超出正常航行条件;

(六)发生堤岸坍塌、航道损坏或阻塞等自热灾害;

(七)航道水深变浅、宽度变窄等航道实际尺度达不到维护尺度;

(八)演习;

(九)军事活动;

(十)其他严重影响航行的情况。

第十三条 海事管理机构针对大风、能见度不良等恶劣气象条件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情况时可根据以下标准对船舶采取禁止航行或限制航行交通管制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能见度低于1500米时,禁止施工船舶及不熟悉港口通航环境的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

(二)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禁止拖带船组、试航船舶、吃水受限制的船舶、操纵能力受限制的船舶、载有危险货物的船舶等进出港或靠离泊;

(三)能见度低于300米时,禁止所有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

(四)当海上风力在蒲氏风级7级以下时,所有沿海旅游船舶及其他游船(艇)在核定的限制开航蒲氏风级内航行;

(五)当海上风力达到蒲氏风级7级及以上时,禁止所有沿海旅游船舶、客运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

(六)当海上风力达到蒲氏风级8级及以上时,禁止所有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

当遇有大浪、冰冻等恶劣海况,对船舶进出港或靠离泊造成较大安全风险时,海事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禁(限)航等交通管制措施。

按照海上风险预警信息,船舶应当提前选择安全水域避

风。

第十四条

海事管理机构认为船舶对港口安全具有威胁时,有权禁止其进港或令其离港。

第十五条

下列船舶在引航区内航行或者靠泊、离泊、移泊(顺岸相邻两个泊位之间的平行移动除外)以及靠离引航区外系泊点、装卸站应当向国家批准设置的引航机构申请引航:

(一)外国籍船舶;

(二)为保障船舶航行和港口设施的安全,由海事管理机构会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交通运输部批准发布的应当申请引航的中国籍船舶;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申请引航的其他中国籍船舶。

本条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船舶在引航区内外航行或者靠泊、离泊、移泊,可根据需要申请引航。

第十六条 引航机构应选派与被引领船舶相适应的相应等级的持证引航员引领船舶进出港口,并在规定的登离轮点上下被引领船舶。

引航员引领船舶时,不解除船长指挥和管理船舶的责任。

引航员上下被引领船舶应按照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七条 从事水上水下活动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水上水下活动完成后,不得遗留任何妨碍航行的物体,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通航安全报告,经核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从事水上水下活动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核定以外的船舶或设施,如有变化,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在潍坊海域长期从事海上过驳作业的单位应按要求开展过驳作业方案通航安全评估并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同时严格遵守过驳作业限制条件。首次作业开始前,应按规定申请对外发布航行通告。

第十九条 水上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体育比赛等影响通航安全的事项,应当发布航行通告或者航行警告。

第二十条 禁止在码头海域、禁航区、通航密集区、航道、锚地等区域从事养殖、捕捞和垂钓等活动。

第二十一条 航标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管理维护单位应当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碰撞、损坏航标的,应当向航标管理维护单位和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二条 滚装船应当按照船舶检验机构核定的车辆舱的承载能力、装载尺度合理积载车辆。

禁止滚装船载运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以及超载、超高、超重车辆。

第二十三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装运货物的安全检查,禁止不符合运输条件的危险货物夹带上船。

港口经营人对海事、港航等有关部门认为可能存在谎报、瞒报危险货物决定采取开箱检查等方式进行查验的,应当提供查验场所,相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设立海上搜救中心,负责海上搜救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市及沿海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将海上搜救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搜救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五条 船舶、设施、人员在海上遇险,应当及时发出遇险信号并向海上搜救中心报告。禁止谎报险情、恶意报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或者获悉海上险情的,应当立即告知海上搜救中心。

船舶、设施、人员在海上发现遇险事故或收到求救信号时,在不严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当尽力救助遇险人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海上搜救中心报告。

第二十六条 遇险船舶、设施和人员应当服从搜救中心和现场指挥的指令,及时接受救助;对于不配合救助的遇险船舶、设施,现场指挥必要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当险情危及人命安全且遇险人员拒不离开遇险船舶、设施的,现场指挥可以强制遇险人员离开遇险船舶、设施。

第二十七条 海上搜救信息由海上搜救中心统一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船舶、设施发生海上交通事故,由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权限及时组织调查,查明原因。

第二十九条 潍坊港中港区航道为单向通航航道,所有进出潍坊港中港区船舶应遵守单向通航要求。

潍坊港西港区航道为商渔船共用,进出潍坊港西港区船舶应谨慎驾驶,严格执行通航安全限制条件并保持安全航速;危险品船舶进出西港区仅限白天单向通航。

第三十条 所有进出港船舶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允许严禁在航道内掉头、转弯,船舶应确保在富余水深不小于船舶吃水10%条件下航行。

进出潍坊港中港区的船舶应当结合自身船舶吃水情况,根据港口经营人提供的航道水深信息及进出港调度安排合理选择相应的灯浮标进入航道。

第三十一条 渔港以及渔港水域的交通安全,由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负责管理。

体育运动船艇的安全管理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休闲渔业船舶由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山东省休闲渔

业船舶管理办法》管理。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7

为了进一步规范二次供水设施专业清洁机构,保证清洗消毒质量,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及《深圳经济特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专业清洁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

1、应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一定的资产。

2、人员配置应符合附表1的要求。

3、设备及劳动用品应满足需求。

4、应具有不少于10人的专职清洗消毒人员,均持有卫生主管部门出具的《健康合格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及劳动部门核发的《用工手册》。

5、清洗消毒人员经过市水务局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6、二氧化氰或其它消毒用品专门存放、专人保管,消毒用品有来源证明、产品检验报告,符合卫生标准。

二、专业清洁机构应向市水务局提出成立申请,经市水务局核定批准,核发《深圳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许可证》,并领取工商部门菅业执照之后,专业清洗机构方可从事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业务。

《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许可证》实施年检制庋。

三、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用水条例》第五十三条及《课圳经济特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规定》有关条款,非高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应由供水企业的专业清洁机构进行,非供水企业的专业清洁机构只能从事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不得从事非高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

四、为避免专业清洁机构的恶性竞争,保证清洗消毒质量;市水务局应根据工作量总体控制专业清洁机构的设立数量。

1998年拟批准成立非供水企业清洁机构5家。申请单位须在1996年前已经卫生或城管部门批准,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业务2年以上,年清洗数量在100只以上,且被服务用户满意。

五、专业清洁机构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业务,应向物业管理机构出具市水务局核发的《深圳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许可证》(副本)及清洗消毒人员《健康合格证》、《培训合格证》,并签订由市水务局统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合同》。

专业清洁机构签订的《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合同》实行备案制庋,每半年应向市水务局汇总备案一次。

六、专业清洁机构应建立清洗、消毒档案,对每次清洗、消毒情况迸行记录。施工记录包括开始清洗时间、完毕时间、药剂使用量、清洗消毒人员及物业管理部门验收签名等内容。

七、专业清洁机构应遵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应严格执行市水务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池(箱)清洗消毒工作程序》。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8

沪交内(财)[2004]34号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大额资金支出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各级经济责任制》等制度和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原则

大额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分级授权、严格管理、事前安排、责任明确。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除校办产业、后勤集团、海科院企业部分的所有校内单位。

第四条定义

本办法所指大额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大额银行存款支出或转出和大额现金支出。

凡单笔银行存款支出或转出达到或超过人民币壹拾万元和单笔现金支出达到或超过人民币贰万元的,属于大额资金支出。所有大额资金均包含等额的外汇金额。

银行存款大额资金支出业务包括基建资金业务,以及不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业务的资金支出。现金大额资金支出包括不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业务及其金额,未计入工资单的各类津贴、会议费、差旅费、评审费、接待费等业务及其金额。

第五条各种不包括的内容

财务处会计核算中心按银行核定额提取和支用的备用金、按月发放的在职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共享改革成果费,学生的生活补贴、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奖学金,单笔小于壹仟万元人民币的大额定期存款等,已列入部门预算或校级预算、且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批准的建设工程、专项项目的大额资金,经学校科技处签署合同和备案的科研项目的公用经费中的大额资金。

第六条使用程序

一、申报(填表)

凡属大额资金支出业务,在使用前均应由各单位经办人填写《上海交通大学大额银行存款资金用途审批表》(简称“大额银行存款审批表”,见附件一)或《上海交通大学大额现金支取审批表》(简称“大额现金审批表”,见附件二),并根据不同金额和用途报相关领导审批。

凡需要学校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大额资金支出业务,校内相关院系部处必须提前至少十个工作日填写《大额银行存款审批表》或《大额现金审批表》,通过财务处上报。

二、审批

学校实行按权限审批的制度。

三、权限

凡单笔达到或超过壹仟万元人民币的支出金额,应由学校校长或主管财务副校长、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学校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按学校建设目标、现行的财经法规和校内制度,定期审批所需支出的大额资金。审批情况由财务处转告申请单位。获得批准的大额资金,按现行财会程序办理;未获得批准的大额资金,亦由财务处向申报单位充分说明缘由。

凡单笔超过贰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出金额,应由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凡单笔达到或低于贰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出金额,由财务处主管业务的副处长审批。

第七条拟建立的机构和机制

学校应当形成定期对大额资金动向进行磋商的制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财务处主管副处长为当然参加人员,其余与会人员视具体业务情况由学校主管财务副校长决定。每周定期审议当期及下期的大额资金安排。

第八条动态关注大额资金流向

财务处应指定专门岗位专人动态关注大额资金流向,每天填制单笔超过壹佰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大额资金流向表》,每周统计并填制单笔超过壹拾万元人民币的《大额现金发放统计表》(本暂行办法第五条中的内容不包含在其中)。

第九条附则

一、执行日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解释权

本规定由财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篇9

深圳市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安全

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的租赁、安装拆卸、使用、检验检测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交通建设工程,是指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通运输委)监管的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水运工程和交通场站工程。其中:

(一)道路工程包括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是指市政道路的路基和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工程是指公路的路基和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公路沿线附属设施工程。

(二)水运工程是指除军事港口、渔业港口、专用航道外的港口工程、航道工程、修造船厂水工建筑物工程。

本办法所称的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是指纳入特种设备目录,在交通建设工程工地安装、拆卸、使用的施工起重机械。

第三条 市交通运输委负责对全市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出租单位、安装拆卸单位(以下简称安装单位)、检验检测单位、使用单位,以及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其他与特种设备安装使用有关的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按各自职责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 特种设备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并组织抢救,并按规定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一)属于国家和本市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

(二)超过安全技术标准或者制造厂家规定的使用年限的;

(三)经检验达不到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的;

(四)没有完整安全技术档案的;

(五)没有齐全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的;

(六)超过定期检验有效期的。

第七条 出租单位应当在签订的特种设备租赁合同中,明确租赁双方的安全责任。出租单位出租的特种设备应当具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自检合格证明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第八条 本市自购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出租单-23

装、拆卸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

特种设备安装、拆卸作业时,安装单位应当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定期巡查。

第十五条 安装单位应当按照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装、拆卸作业,按要求填写安装、拆卸记录,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

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调试和试运行。自检合格后,应当出具自检合格证明。

第十七条 安装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工程档案。工程档案应当包括以下资料:

(一)安装、拆卸合同及安全协议书;

(二)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三)安全施工技术交底的有关资料;

(四)安装工程验收资料;

(五)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不得使用未取得制造许可证、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制造或者强制报废的特种设备及相关产品,不得超过允许工作参数使用特种设备。

第十九条 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周围环境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对特种设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制定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三)在特种设备活动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集中作业区做好安全防护;

(四)设置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

(五)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六)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及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七)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消除故障和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使用租赁的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审核出租单位出具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督促出租单位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并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设备每月的保养时间。

特种设备由安装单位进行安装、拆卸的,使用单位应当审核安装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安装、拆卸作业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

第二十条 特种设备安装完毕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出租、安装、监理、建设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实行工程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

特种设备在验收前应当由列入《深圳市“两工地”特种设-67

可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

(四)审核安装单位制定的特种设备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五)审核使用单位制定的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督促其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六)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使用情况;

(七)设置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完好状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八)督促产权单位或维保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督促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的,督促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在消除故障和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三十条 监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审核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定期检验报告、设计文件等文件资料;

(二)审核特种设备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

(三)审核特种设备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总监签署意见并盖章,并督促使用单位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四)对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全过程实施旁站监理,发现安全隐患应责令整改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情况;

(五)检查特种设备使用情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检查特种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情况。

第三十一条 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发现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检验检测及使用过程存在违规行为或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单位拒不整改的,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情况严重的,向市交通运输委报告。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督促施工、监理等相关参建单位落实特种设备在安装、使用、拆卸过程中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并承担所建设的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建设单位责任。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职责履行情况;

(二)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安全问题或事故隐患的,督促有关单位认真落实整改;

(三)发现事故隐患或接到监理单位有关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责令施工单位或相关单位进行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并向市交通运输委报告;

(四)针对项目特点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四条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请经审核符合要求的,由市交通运输委负责统一发放《深圳市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单位须将登记牌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深圳市医患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篇10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及时、高效解决医患纠纷,遏制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深圳市内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患纠纷,是指患方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实施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执业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而引发的争议。

第四条 处理医患纠纷应遵循属地管理、调解优先、客观公正、快速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第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推进医患纠纷调解机构建设,做好医疗纠纷调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公安行政部门依法处置各类医患纠纷引发的治安事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患纠纷防范处置预案,建立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

第二章 医患纠纷的调解

第十条 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将医患纠纷纳入工作范围,在街道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辖区各主要医疗机构内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以下统称医调室)。

第十一条 医调室人民调解员应由具有一定医学、法学或者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并协助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好医患纠纷调解员的聘用、管理和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发生医患纠纷,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辖区医调室申请调解,患方也可自行向医疗机构所在辖区医调室申请调解。

医调室接到调解申请后,经审查符合人民调解受案范围的,应当立即受理,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向医患双方出具《医患纠纷调解受理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调解期限。

患方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及时调解。

第十三条 在医患纠纷调解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参加人数均不得超过3人。

第十四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经医患双方签字后,医调室应当制作书面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并送达医患双方。

人民调解协议书送达医患双方后生效,医患双方应当遵守。

第十五条 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医调室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指导医患双方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第十六条 医调室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二)对当事人进行侮辱、压制、打击报复;

(三)泄露当事人隐私;

(四)接受当事人请客或送礼。

第十七条 医调室调解不得向医患纠纷当事人收取费用。医调室工作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医患纠纷的仲裁和诉讼

第十八条 医患双方因医患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医患双方依照仲裁法规定达成仲裁协议,任何一方提出仲裁申请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市政府应当依法完善仲裁委员会的医患纠纷仲裁机制。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在仲裁医患纠纷过程中需向医疗机构调查取证的,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十条 医患双方可就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可委托司法鉴定机构依法进行司法鉴定。

第二十一条 患方选择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生活困难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部门应当依法支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在医患纠纷中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已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且符合保险合同规定的赔偿条件的,保险公司应当依法赔偿;未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的,由医疗机构向患方及时作出赔偿。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追究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制定《医患纠纷防范处置预案》,防范不到位,处置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在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不积极、不配合,致使调解、仲裁、诉讼无法正常进行的;

(三)不及时履行赔偿责任,导致矛盾激化的;

(四)处理医患纠纷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患方或其他人员在解决医患纠纷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占据医疗机构诊疗或办公场所、围堵医疗机构出入口以及其他扰乱医疗机构秩序,致使工作、医疗不能正常进行的行为;

(二)盗窃、抢夺医疗机构病历资料及其他诊疗文件资料的行为;

(三)将老人、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者弃留医疗机构以及其他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行为;

(四)非医患纠纷当事人或患者近亲属组织、教唆、胁迫他人干扰医患纠纷处理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有关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上一篇:年公司年会主持词下一篇:职称英语语法考点: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