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通用12篇)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1
为及时发现、有序应对、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原则
工作目标: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全镇范围内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坚持专业队伍防控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以村级群防群控为基础,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为重点,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抓预防、抓控制、抓基础;坚持属地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针对今年手足口病发病形势,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做深做细防控工作,确保全镇防控工作深入、扎实、有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要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周边乡镇的疫情情况,充分估计镇内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和应急准备工作;镇教育办公室要加强对学校和各幼儿园的卫生监督检查。发现病例要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对辖区群众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与疫区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主动搜索发现病人,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诊治疗;要对疫情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隔离观察管理,对辖区内的出院病人要跟踪调查一周。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要在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根据疫情性质和危害实行日报告制度;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二)抓好环境消毒。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组织专业队伍,对全镇各村、各单位居住、办公和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集中消毒处理,对5周岁以下儿童家庭、出院病人家庭及其四邻进行环境消毒。厕所用石灰消毒,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必须用84消毒液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镇村卫生环境。要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三)完善救治措施。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要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作用,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杜绝村卫生室截留5岁以下发热儿童现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掌握手足口病诊治标准,做好药品、消毒液等主要物资供应工作。在救治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致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程规律,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尽早发现重症患者,及时转运,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严格落实包村包户制度。各管区、村及包村机关干部要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监督作用,切实担负起包村包户责任。包村包户的对象为5岁以下儿童,具体工作要求:对每名5岁以下儿童登记造册,保证每个儿童有人管理;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保证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对儿童进行晨检、午检,保证及时发现病人;对有不适症状的儿童实行随访,保证能够及时送诊;对发病儿童和家长的隔离及环境消毒,保证疫情不传播扩散;家庭环境卫生治理,保证清洁卫生。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张贴宣传画、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避免“扎堆玩”现象;要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三、明确责任,严格疫情扩散责任追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靠上抓,真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协调部门合作。大码头中心卫生院负责对全镇防控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镇教育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托幼机构晨检、午检制度,发现发热、皮疹病人迅速采取防治措施;大码头派出所要加强对网络有关手足口病信息的监管;镇城建委要切实督促搞好垃圾清理,保持环境卫生;镇精神文明办要大力宣传防控知识,正确引导舆论。
(三)狠抓责任落实。各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隐瞒、缓报、谎报疫情,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疫情扩散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手足口病;晨检;托幼机构;消毒;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50-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0---5岁学龄前儿童,此龄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以托幼机构为主,部分托幼机构环境卫生条件差,儿童所用的桌椅、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所玩的玩具、用品等表面均有可能沾染病毒而传染给儿童。所以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极易形成聚集性传播,而托幼患病儿童如果管理不善易成为散居儿童的主要传染源,容易发生局部地区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所以托幼机构的关闭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南(2010版)》规定,幼儿园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建议病例所在的幼儿园停课10天。
德惠市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各单位建立建全手足口防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消毒制度等;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小组成部分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制定防控预案和方案,并严格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托幼机构及学校晨检和因病缺追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控制、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在幼儿园暴发流行。
1、认真落实晨检工作,每所幼儿园都要设立晨检处,晨检处设在学生入园之前的适位址,晨检处要配备体温计、酒精棉、手电筒等物品。晨检人员要穿白大衣,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白大衣要经常更换、清洗。晨检时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查,询问儿童离园(校)至来园(校)期间的一般健康情况,包括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情况,重点询问是否有发热、皮疹、呕吐、咳嗽、流涕等症状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是否正常,有无流涕等症状。特别注意手掌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口腔是否有疱疹、溃疡等异常情况筛查小儿是否有发热,对可疑发热者应及时隔离测量体温,确定是否发热。
2、认真落实因病缺课追查工作,每日登记出勤学生,追查缺课学生缺课原因,如因病缺课一定要问清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疱疹等,以及是否就诊,医生诊断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以上在晨检和因病缺课追查中如发现有发热、出疹学生学校要立即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同时报告德惠市疾控中
3、 认真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通风消毒工作,对桌椅、床栏杆、地面、楼梯扶手、门把手、玩具、教具、口杯、餐具等学生用口和接触口要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同时学生和教师均要做好手消毒工作,教室每日要通风4次,每次30分钟,由疾控中心指导其消毒通风方法,发放消毒通风流程图,要求其做好消毒记录。
4、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教职员工及学生关于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利用班会、健康教育课、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手足口疫健康教育,通过给学生及家长 发放手足口病宣传单来提高学生及家长的自我防病意识。
德惠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首发病例至7月1日
自4月16日德惠市报告首例手足口病病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开始进入了紧张局势,至6月30日,病例一直呈上升趋势,托幼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38.25%,对发生病例的托幼机构患者所在的班级和学校增加了消毒和通风的频次,由患者所在地的防保站进驻到学校指导晨检,对符合停课的班级和幼儿园停课和关闭,但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例仍在增加。
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示,紧急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高度会,市卫生局建议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要求德惠市全市幼儿园关闭,开园时间依疫情发展情况而定。
2、7月1日至8月25日
自幼儿园关闭以来,我市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中托幼儿童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由于续发感染的原因,疫情虽然有小的上升,但自8月初开始,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疫情进入了平稳状态。
3、8月25日至9月30日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决定8月26日起全市幼儿园暂时开园,开学前由疾控中心向所有幼儿园发放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晨、午检和消毒通风工作,对幼儿园和班级做了全面的消毒,并要求幼儿园对到校的每一们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无任何异常的儿童方可入园上学。
幼儿园开园后,托幼儿童的发病比例又有了新的上升,全市个多个幼儿园出现了不止1例的手足口病例,手足口疫情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到9月未,疫情达到了新的高峰。
4、10月至11月
由于全市多个幼儿园达到了关班关园的标准,幼儿园陆续关闭,由于两防工作的需要,德惠市决定全市中小学提前放寒假,幼儿园也都陆续放假,自10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又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德惠市手足口病疫情重新出现了平稳状态。
德惠市手足口病自7月份托幼机构放假至11月发病情况如下图: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托幼机构的关闭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托幼机构各项防控措施都已落实,但由于手足口病病原携带者也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无症状感染的托幼儿童成为了主要的传染源,他们不仅把病毒传给同班或同园的学生,也可以传给家中和自己有过接触的儿童,至使防控更加困难,所以出现病例的幼儿园关闭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参考文献
[1]《手足口病防控指南(2010版)》
[2]侯祥、杜占森、陈庭华主编的《常见及新发传染病防治》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3
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站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计委7月12日和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领导小组
组
长:刘萍
成员:李雪萍、余莎莎、陈长梅、孟济惠、杨婷婷
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我站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工作规范(2012版)》处置治疗以外,应及时向上级上报、如有严重应立即转诊,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医生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我站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我站的消毒由专人进行。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四)关班、关园措施。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指导意见书。
(五)预防接种,加强防控。
按照《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要求,积极动员家长为儿童及时接种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自费疫苗),建立免疫屏障,防止不良预后的重症病例。
七、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等科室门诊、输液室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八、培训
组织对我站职工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九、督导检查
组织对全区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八家户社区卫生服务站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4
方案
为保障我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指导学校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教育体育局按照国家、省、市、区防控手足口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中小学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确保我乡中小学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王声忠
副组长:方建秋、吴耀生、冷美娇、朱红秋 成 员:方伟柏、谢 荣、吴建民、吴为禄、李进刚
吴庆华、王 静
联系电话:7601007 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校长、院长负总责,班主任、卫生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三、制度管理
严格外出请示制度和大型活动备案制度。
四、工作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加大管理力 度,严格落实晨检登记制度,发现病人及疑似病例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餐具、衣物等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各校要尽快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各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各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和原材料;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加强桶装水的管理。
5、对本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疫共组哟进行各项部署。要有明确跟踪记录。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各校要保证防控手足口病所需经费。
2、人员保障。学校要组建一支手足口病防控队伍,加强防治工作。
3、物资保障。做好消毒、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信息畅通和行动迅速。
六、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不重视,制度不健全,人员分工不明确,不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突发卫生事件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2、对卫生、教育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不办理,造成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篇5
施方案
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工作原则
工作目标:早期发现、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和重症病例,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流行,尽可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工作原则:高度重视,沉着应对,周密部署,有效防控。
二、疫情处置
(一)病例的早期发现
1、按照手足口病社区排查方案组织村医巡诊。
2、各级学校和托幼机构按照手足口病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方案开展晨检。
3、按照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规定,早期发现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4、设置疫情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疫情报告。
(二)疫情报告
1、按照《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卫发明电〔2008〕30号)要求,手足口病疫情按丙类传染病管理。
2、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规定的时限、流程、方法和病例定义诊断和报告疫情,具体报告办法见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
3、聚集性病例报告标准:学校或托幼机构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4、暴发疫情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或托幼机构、行政村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5、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的报告标准:重症患儿必须经由市(州)级医院2名以上医师确诊;死亡病例需经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确诊。
6、流行的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县(市、区)发生10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三)疫情控制
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后,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社会动员、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社区疫情巡查、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检测、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等防控工作,重点落实以下措施:
1、散发病例调查处理。村医负责手足口病疫情巡诊,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流调、消毒、随诊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或者住院隔离治疗;采集部分病例标本进行检测。学生病例痊愈1周后方可返校。
2、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或接到聚集性病例报告后,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和疫点处理,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将疫情信息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将学校聚集性病例信息及时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根据建议,采取停课或关园等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对诊断病例实行隔离留观或住院治疗。市、州疾病控制中心每周一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上周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周报表。
3、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措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辖区内暴发疫情后,要启动日报和零报制度,填写《手足口病疫情日报表》,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深入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特点,随时掌握疫情动态。组织进行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医疗机构对诊断病例实行隔离留观或住院治疗。落实疫点卫生学处置措施,强化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集和检测暴发疫情涉及病例标本。
暴发疫情结案标准:⑴所有临床病例均治愈出院;⑵最后1例病例治愈后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⑶所有疫点均已完成终末消毒。
4、重症/死亡病例调查处理。出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时,除按照上述暴发疫情调查处理之外,还必须每日上报重症病例进展/转归情况;出现死亡病例,需专题报告死亡病例的救治情况。
5、流行的调查处理。出现手足口病流行时,除以上措施外,地方政府必须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流行的控制标准:连续2周,同一县(市、区)每周发病少于20例。
6、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政府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⑴达到流行标准;
⑵一周内同一县(市、区)内发生2起以上暴发疫情;
⑶一周内同一县(市、区)内发生2例以上重症/死亡病例;
⑷一周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或行政村中,发生4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⑸同一暴发疫情出现1例以上重症/死亡病例;
⑹政府认为需要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的。
(四)零疫情地区(以县市为单位)预防措施
尚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省内及周边村的疫情情况,充分估计本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和应急准备工作。做好辖区内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卫生监督检查。发现病例时及时按本方案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三、医疗救治
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按《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要求执行。
四、卫生监督
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各级学校、特别是托幼机构,要坚持晨检制度和疫情、病情报告制度,要认真做好环境、用品、玩具等消毒,加强教室、宿舍的空气消毒及开窗通风。切实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食品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水饮食安全卫生。餐饮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格原料采购,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食品加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无凉菜间的餐饮单位不得制作凉菜,对发生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重点地区,严禁出售凉菜。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保证洗刷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确保餐具等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制水工艺制水,加强饮水消毒,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单位要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同时加强饮水包括桶装水的监测。
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
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广泛宣传手足口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要利用宣传专栏、健康处方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宣传。要动员村、学校和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将手足口病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个家庭,送到每个病患儿家长手上,做到家喻户晓。各地要公布手足口病疫情举报和咨询电话,并保持24小时畅通,接受群众咨询和报告疫情。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将疫病防控措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各地应充分发挥12320、互联网、热线电话等媒介的重要作用,拓宽政府部门与公众、媒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对公众、媒体舆论的正确引导。重点宣传手足口防控知识和各级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的情况,讲清手足口病“可控、可防、可治”的道理,做好解惑释疑工作。各地要建立手足口病舆情跟踪分析机制,开展疫情与舆情分析,制定可操作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时的媒体应急沟通方案或预案,争取新闻宣传主动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组织管理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健全、完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落实各项防控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疫情控制组织领导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各地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
(二)全面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卫生监督机构,按工作方案和技术要求,督导、检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疫情发生单位在手足口病监测、报告、调查处理、风险排查和管理等方面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卫生局要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层层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察机构要跟踪督察本地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行动,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病人救治不力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认真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开展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尽快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检测、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重点培训手足口病诊疗规范和防控新标准、新技术和新方法,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医疗机构要对门诊、产科、儿科、ICU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疫情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各地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各地实际,加强卫生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常规工作方案,筹措防控工作经费,储备应急物资,切实做到依法防控,保障有力。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6
【关键字】健康教育;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32-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1]。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個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其确定为丙类传染病。我院3年来对手足口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来防控手足口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将我院开展手足口病的宣教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来门诊共诊断手足口病6897例。年龄为6月~11岁,男女比例2.3:1.3。传染病发病情况:2009年上网共报告手足口病2299例、2010年例4011、2011年1712例。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语言教育 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较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方法,应贯穿患儿接受诊治全过程。护士在患者候诊和输液过程中采取群体教育的方式,对只接受服药或肌内注射治疗的患儿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
2.2 文字教育 除利用宣传栏进行宣教外,把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家庭护理等,制定成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儿家长,便于家长自由阅览,仔细领会,宣传范围广泛。
2.3 影像教育 利用电视机播放健康教育图片、资料,家长和患儿可在等候就诊或在输液过程中观看,形象生动,以达到对患儿和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
3 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3.1 利用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疾控中心印制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彩页1万份,并通过门诊、学校、托幼机构,保证辖区内居民每户一张;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8000份,张贴宣传画150张;出黑板报、宣传栏12期,24块。通过宣传,提高了家庭和个人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3.2 在学校、幼儿园通过交谈、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方法,向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消除家长对手足口病不了解而至的恐惧心理,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来。
3.3 在流行期间请医院手足口病的专家对中心职工、辖区小学、托幼机构卫生老师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从手足口病的危害、临床特点、诊断到预防、消毒、晨检方法等对参会人员进行细致培训。
3.4 在社区中心做好院内健康教育工作。在门诊及隔离门诊前设立宣传咨询台,摆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展板,主动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材料,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宣传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消除对手足口病的恐慌心理和盲目要求住院心理,减少交叉感染,避免社会恐慌。
3.5 住院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督促各病区配合中心开展的“护患沟通”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病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培训,制作手足口病的明白卡,对所有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的特点、防治知识及消毒预防等进行教详细的讲解,使患儿及陪护家属积极配合,生活上做好预防消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育自己的家人及亲戚邻居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
3.6 出院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出院时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儿家属的联系电话,在出院1个月左右主动询问患儿出院后的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同时把社区中心的联系电话留给病人,以便患儿家属遇到健康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另外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出院后继续教育不够的现状,鼓励出院后的患儿及家属参与到社会中去,促进邻里与社区间的相互交流,对全社区预防控制本病都很有益处。
4 讨论
4.1 增进患儿家属的手足口病知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健康行为,促进“知、信、行”行为模式的建立。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因此,我们通过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使患儿的主要家庭成员获取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为行为改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传染病的流行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卫生部刘谦部长指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
4.3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士与患儿家庭成员经常沟通,满足了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渴求,融洽了护士与患儿家属的关系,赢得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随着健康咨询的开展,使健康教育从中心延伸到社区、家庭,扩展了护理专业领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成就感,肯定了护理专业形象。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7
一、组织领导
幼儿园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园行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园内卫生保健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
(略)
2、成立工作小组
(略)
二、防范措施
1、建立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报告园领导;病情报告分工,园负责人白艺娟,分管负责人井改红,病情报告人张琼玉。
2、坚持幼儿入园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咽喉、皮肤和精神状况。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保健医生每周一次对全园进行室内外大面积消毒。
4、班上教师在每餐前就用84消毒液兑水擦洗幼儿餐桌,保证餐桌卫生清洁。
5、各班用84消毒液清洗幼儿玩具、用具,每天并对教室进行消毒,保健医生负责督促落实。
6、把好食品采购关,不买无检验合格证的食品,蔬菜、水果保证新鲜。
7、食堂炊事员认真清洗幼儿餐具及食堂用具,严格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做到生熟菜板、生熟食物分开,食具一餐一消毒。
8、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
9、炊事员应保证餐具、用具的消毒温度及消毒时间。
10、对园内饮用水源经常抽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1、注意园内教室、环境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通风,定时打扫消毒,清扫积水、尿垢、粪便,确保厕所清洁。
12、教师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常规,养成游戏后及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13、班上教师要勤晒幼儿被褥,注意清洗幼儿被套和床单。
14、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有关防治手足口病的知识,以及幼儿在家应注意事项。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8
防控工作督导检查的通知
各省辖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督导检查的通知》(豫卫电〔2012〕7号)要求,省卫生厅组织人员组成9个督导组,对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导方法
本次督导检查工作共分9个督导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走访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查各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二、督导对象
(一)省辖市:重点督导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
(二)县(区)级:每个省辖市分别抽查2个县(区),督导县(区)卫生局、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人民医院。
(三)基层机构:每个县(区)随机抽查1个乡镇卫生院、1个村和1所托幼机构。
三、督导时间
2012年4月10日—16日。
四、督导内容
(一)组织领导与工作部署。省辖市、县(区)和乡镇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织是否健全;今年以来是否召集专题会议安排和研究工作;相关部门和机构职能分工是否明确;卫生系统之外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控制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级:定期分析和报告疫情;专题召开业务工作会议安排工作;开展病原学检测情况;《监测方案》落实;开展辖区防控工作督导。县级:定期分析和报告疫情,专题召开业务工作会议安排工作;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流调比例和标本采集比例;开展手足口病病人信息流转;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和适龄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监测方案》落实情况;辖区聚集性病例监测和处置情况;开展辖区防控工作督导;指导辖区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和院内感染工作;学校与托幼机构技术指导、晨检和疫情处置情况。
(三)部门防控职能发挥。财政部门:提供的防控经费是否保障。教育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部署、督导情况,是否掌握辖区托幼机构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校(园)医务人员是否配备齐全。宣传部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是否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教育;宣传教育频次;提供的宣传教育材料。
(四)市、县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情况;是否开设发热疱疹门诊;发热疱疹门诊接诊病人情况;病房管理、卫生和消毒情况。
(五)乡镇卫生院:对村医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培训;对防控工作做出安排;设置传染病或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点;接诊和治疗手足口病病人情况;手足口病病房管理情况;组织村医开展适龄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掌握辖区疫情动态;开展病人信息流转。
(六)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园)医务人员配备情况;校(园)领导、医务人员、教师或保育员了解掌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情况;校(园)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卫生状况如何、是否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手足口病或手足口病晨检情况;发现手足口病病人后校(园)内有关规定(消毒、班级停课和校(园)放假)情况。
(七)村医。对适龄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掌握本村手足口病发病;掌握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例管理知识;开展门诊居家治疗病例管理。
五、有关要求
(一)各级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督导工作,认真开展本辖区手足口病防控督导检查,省辖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要实行全覆盖。
(二)各督导组工作完成后,以书面形式将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向省辖市卫生局进行反馈并同时报送省卫生厅疾控处。省辖市卫生局在接到督导建议后要积极落实整改情况,并在1周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卫生厅疾控处和省疾控中心传染病所。
水口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篇9
为切实做好我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保护我镇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县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防止暴发流行。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卫生院成立手足口病应急救援队伍,单位责任人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具体工作由一名防疫人员负责。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各有关科室要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手足口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二)预防为主,科学防治。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防疫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二)发现聚集性的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患者异常增多或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相关人员要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例的有关流行病学情况,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报告卡和网络报告时要特别注意详细填写病例的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利于传染源追踪。
(三)开展预检分诊,防止混合就诊。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避免医源性感染。
(四)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门诊和病房的消毒,对患者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附:水口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名单)
水口镇卫生院
水口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缪瑞礼
副组长:徐珏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1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5岁以下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乡镇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河南 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豫卫电[2008]48号)要求和《平顶山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平卫〔2008〕17号)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有效控制疫情;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加强手足口病病例的救治,提高重症病例发现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患儿死亡率;
二、技术措施
(一)病例诊断与医疗救治
1、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诊断治疗标准,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注意鉴别诊断,准确如实上报疫情,严防错报、漏报、严禁瞒报。要主动搜索疫情,深入乡村、托幼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5岁以下儿童排查工作,全面掌握疫情动态。按照首诊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落实转诊制度、病例筛选制度和分类救治原则,及早发现和救治危重并发症患者,防止出现死亡病例。对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要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首诊医生负责制,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提高临床治愈率。
(二)疫情监测与信息报告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的报告。
1、常规疫情报告
(1)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有发热、疱疹等症状病例的监测,成立院内手足口病诊断专家组,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时进行诊断和报告。各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病例要按照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2)疾控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加强疫情的浏览和审核。保证每日上网浏览次数,及时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审核、查重和订正,保证审核的及时性。
在审核时,要密切关注聚集性病例。
凡在一周(7天)内,一所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或者一个自然村(居民小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例及以上,病例之间证实有流行病学关联,即为聚集性病例。
2、疫情报告及分析。疾控中心须指定专人每日分析本辖区疫情和监测数据,出现疫情异常变动或病例聚集性分布时,应尽快找出原因,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并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每周开展一次疫情趋势预测,风险评估,科学、准确地向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及时提出防控建议。
疫情分析地内容应包括疫情概况、时间分布(发病趋势图)、地区分布(重点乡镇的发病情况分析)、人群分布(5岁以下年龄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发病情况)、暴发疫情分析、死亡病例分析等。
(三)标本采集、运送与实验室检测
1、各医疗机构负责住院及门诊病人的样本采集,疾控机构负责暴发疫情病例的样本采集。重症病例、住院病例、暴发疫情的典型病例要开展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对散发病例,尤其是病例增多时,有代表性的选择部分病例、轻型病例、密切接触者开展病原学检测,以了解当地的毒株变迁,指导防控工作。
2、规范采集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各医疗单位要明确职责,切实做好手足口病样本采集工作,疾控机构负责指导开展样品采集工作和辖区内手足口病样本收集工作,核对采样表格后,按照保藏运输要求,及时将病例标本(附采样单)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至县疾控中心及送检医院。
3、样本采集种类及要求。对新发典型病例必须同时采集大便、咽拭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心肌炎等症状的所有病例须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及要求见按《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一览表》。对每个病例的标本要详细填写《手足口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采样登记表的编号要与个案调查表的编号一致。每日要将流调及采样情况报市疾控中心流病科。
(四)做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1、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流行特点和流行规律。县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或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病例报告后,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住院病例个案调查率应达100%,聚集性病例个案调查率应达100%,就诊较集中的医疗机构的个案调查率应达50%以上。个案调查时,要详细了解病例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史、发病及就诊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危险因素等,逐一进行问卷调查,表格填写字迹要工整、仔细,不得有缺项、漏项。
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其中门诊治疗病例的流调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医疗机构负责。住院病例的流调由就诊医疗机构所在地疾控机构负责。
所有个案调查表和采样登记表等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将调查和采样信息录入电脑,若发现的信息缺失等问题,录入人员要及时反馈给调查人员进行修订和完善。县疾控机构每周将电子版个案调查表上报至平顶山市疾控中心流病科。
2、加强密切接触者调查。县级疾控机构要对聚集性病例和托幼机构首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逐一登记,并进行流调和密切观察,同时采集有关标本。
3、加强病人的跟踪随访工作
为了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及病例转归情况,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各乡(镇)的病例的跟踪随访工作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负责。
医疗机构要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当日手足口病留观、住院治疗及出院情况,县疾控中心要把当日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整理,及时通知患者居住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跟踪随访。随访人员及时开展工作,做好病例随访交接记录。
新发病例首次随访须到患者家庭进行现场随访,此后可根据患者病情转变情况作出判断,酌情采取现场随访或电话随访,每天2次随访居家隔离治疗的轻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病情轻重,及时告知家长到乡卫生院或县定点医院及时诊治。一般情况下,随访期限自发病之日起至症状完全消失,但不得少于7天。每次随访都必须做好文字记录。对随访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如患者病情加重、有传播趋势等)要随时报告。
(五)做好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及时控制疫情 在流行期间,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自然村等)一周内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达到3例及以上时,要按照暴发调查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暴发疫情的判定标准(参照水痘要求执行):在流行期一个托幼机构、自然村或单位,一周内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例或以上。
(六)防治措施
1、强化预检分诊,做好病人隔离救治。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避免医源性感染。
2、完善诊疗纪录。各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填写患者详细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对患者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4、做好疫点、疫区处理,切断传播途径。疫区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和消毒处理,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盛排泄物的容器以及污染的场所等用含氯消毒剂、生石灰进行消毒;使用杀虫剂等方法进行灭蝇、灭蚊。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5、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的控制措施落实,保护易感人群。在手足口病流行时,托幼机构要落实晨检制度,教室和校舍等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并对缺课情况进行记录。对玩具、用具等物品每日进行清洗消毒。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至医疗机构诊疗,对患儿进行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必要时可依法采取暂时停园、停课等措施,以保护易感儿童。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开展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的宣传。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11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王笃峰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雷建民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张义岭、区卫生局王笃峰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12
(年 月 日)
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我市手足口病呈流行趋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疫情比较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截至4月8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60例,发病率为28.23/10万,目前住院病人47人,无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病人群中以0-5岁儿童居多,疫情分布于18个乡镇(街道办),主要集中在莱城区,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大王庄镇、凤城街道办、张家洼街道办。总体呈高度散发又相对集中状态。今年,我省手足口病发病疫情来得早,来势猛,重症多,防控救治难度大(截止到4月8日,全省发病数13859例)。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地域分布广,人口密度大,暴发疫点多,持续时间长。与专家预测的今年疫情发病高峰将会提前相吻合,由于逐渐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7月份),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目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我市手足口病疫情进展情况,市长对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分别作了重要指示,并到市传染病医院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调度防-1-
治情况,研究防控措施。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将手足口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早安排部署,实施综合防控,努力降低全市手足口病发病水平。二是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流调队伍,修订了《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设立专门的疫情分析调度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较全省提前一周实行日报制度,做到了组织、队伍、预案、制度四到位。三是加大了疫情监测控制力度。对形成疫情暴发点的托幼机构、自然村,市、区卫生局和疾控机构抽调骨干力量,市区联动、划片包干,靠上指导,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托幼机构适时提出停课、关园建议,对重点乡镇(街道办)、村庄加强宣传教育,指导落实家庭、个人防护措施。四是加强了患儿医疗救治工作。我市确定市传染病医院、区人民医院、医院为手足口病收治定点医院。三家定点医院加大了投入,完善了预案,充实了医护人员,购置了必需的医疗设备,预留了救治床位。为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各城市医院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对托管、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救治、预检分诊、院内感染等环节进行了技术指导,有效的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防治水平。五是及时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市卫生局多次对全市防控工作进行督查的同时,重点对市传染病医院、医院等定点医院病人救治、消毒隔离等情况进行督导,要求加强救治力量,全力做好病人救护;还多次对疫情较重的乡镇(办事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进行重点督导检查,确
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六是培训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各级各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全员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培训次,培训相关人员余人。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宣传画60000余份,做到5岁以下儿童家庭中都有手足口病防治资料,使群众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消除恐慌心理。
三、存在的问题
前一阶段,通过各级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面对当前我市手足口病疫情严峻形势,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发病较少的单位对手足口病疫情形势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二是防控经费不足。省里要求各地市疾控中心自行采样和检验,但我市没有PCR实验室(病毒培养分离实验室,设备配备资金为50余万元),难以明确我市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流行型别,对评估流行程度和分析疫情趋势缺乏指导依据;另外宣传、培训、消毒药品、督导检查等方面也需要有专项的业务经费。三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差,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控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巨龙2017年秋季开学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09-25
卫生院2012年爱国卫生工作方案08-14
卫生院消防工作方案08-08
卫生院消杀工作方案10-12
卫生院行评工作实施方案10-28
卫生院十三五工作方案05-28
城关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方案10-27
小学卫生工作方案08-17
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整改方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