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阅读附答案

2024-10-11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阅读附答案(精选3篇)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阅读附答案 篇1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①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说:“„„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②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译作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翻译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③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④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远。⑤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溃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存在。健在的老一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5%和4%。⑥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外译产业的市场效应和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文学进一步变成世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⑦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让更多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2012年12月13日《东方时评》,有修改)小题1:第⑤段画浪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小题2:第⑦段中“藏在深闺人未识”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⑤段画直线句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上文第④至第⑥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A.总分式B.并列式C.层进式 D.对照式小题5: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题1:溃 匮小题2: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不为他人所知。小题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4小题4:C小题5: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1)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3)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小题1:试题分析:“溃”是“冲垮、垮塌、溃烂”的意思,“匮”是“缺乏”的意思。这里我们是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溃”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小题2:试题分析:“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就是说,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因而不为他人所知。小题3:试题分析:“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5%和4%”这句话列举了具体的几个数据,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是最少的,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这一观点。小题4:试题分析:第④至第⑥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第4段论证了“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莫言小说的获奖就是得益于翻译。第5段接着论述了中国翻译行业的局面: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第6段接着论述了“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的重要性及目前所做得措施。小题5:试题分析: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问题,进而提出“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翻译工作由其是中译外的工作”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4段——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第5段——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第6段——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阅读附答案 篇2

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无欢声笑语,无思想火花的碰撞。其结果是摧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是教学的无效和低效性。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对有效性定义为:“教学要促进发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的教,才会促进发展,才是有效的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文体特点和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在上《秋天》这节公开课前,我在本班上过一遍。基本上是按照诗歌教学五步法来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尽管我讲得很细很全,也自认为教学设计很完美,但学生却情绪低落,一问三不知,并且我也没有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这让我很沮丧和忧心,因为我即将要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群体。此时,我觉得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设计进行一个调整了。诗歌的特点主要是情感性和形象性,而情感最能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简化为两个:一是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二是品味诗歌的语言。目标明确简洁,既考虑到文体特点,又切合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二)重视朗读融情于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也包含了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朗读技巧是复杂而多样的,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感情基调等。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容易陷入一种技巧论的漩涡,而忽视了朗读中最具生命力的因素——情感。

例如:在《秋天》这首诗歌的朗读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朗读的节奏、重音,但对诗歌中舒缓轻柔的感情基调却始终把握不到位。是一带而过、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还是解决学生中的实际困难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最终我选择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要知道,“因为内驱力的存在,我们才可能使有机体作出我们希望它们作出的各种反应。”在教授《赫尔》一课时,对这一教学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对文中三幅画面的感知,学生体悟到了秋天的清悠和宁静;其次,通过与《夏感》一文的对比示范朗读,学生弄清急促高亢和轻柔舒缓间的区别;再次,学生通过体验朗读,读出了诗歌的韵味,进入了诗歌的意境,获得了一种愉悦感和美的享受。至此,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接下来的教学也比较顺利。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基调和节奏技巧。

(三)品味语言,重视言语技能训练

1. 在语境中品味重点语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这已成为理解语言的一大原则。如《秋天》一文中重点词语的品味。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在语言品味中,我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品味了第一节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其他两节由学生自主品味,独立完成后讨论交流,教师再点拨释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发挥想象,在对比中品味同样是写《秋天》的悠闲宁静,诗中的三幅画面却稍有不同。第一幅秋图主要刻画了农人内心宁静的喜悦;第二幅秋渔图主要刻画了渔人自由自在的悠闲;第三幅秋思图主要刻画了牧羊女内心的多情和思念。这都需要我们发挥想象,仔细辩别,否则很容易流入一种模式化的理解,就会有损《秋天》所蕴含的丰富意境。品味语言,要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对语动情,对言生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作者和文本的内心世界。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需要,激活学生的情感,重视语文的学科特性,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阅读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从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儿童幸福人生的前提。阅读教学只有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其发展才是有效的。本文以诗歌《秋天》的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朗读和语言品味三方面来浅谈一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途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由获奖所想到的…… 篇3

我以为摄影比赛,是一个验证我们创作水平的良好方式。获了奖能增强信心;没获奖可找出差距,加倍努力。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比赛,对待自己的摄影,这是我近二十年来在摄影创作中所遵循的。

我参加了无数的摄影比赛,获得金、银、铜奖近百次,每次获奖都使我有所领悟,通过参加摄影比赛,我的摄影也不断进步。

以往参加的比赛都有一段征稿时间,或半年、或一年、还有更长的时间,容你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创作。这次参加焦作国际山水摄影节举办的影赛,时间极短,在只有5天的时间里,拍出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强的、紧扣主题的照片着实不易。我在出发去焦作前已有所构想,策略是避开大队人马,独辟蹊径。当我带着玛米亚645相机35mm广角镜头,不同类型的胶片6卷(反转2卷,负片2卷,黑白2卷)到达焦作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新兴城市的建筑,让我曾有的设想一下子明朗起来:拍摄城市风光。主题确定后,我每次出行都观察选择能代表焦作城建的典型标志,在宾馆里又对照焦作市地图研究路线、方位,最后确立重点拍摄四大块,首先选择代表城市建筑的亿万饭店: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休闲场所——人民广场绿色花坛:代表城市文化的龙源湖乐园雕像及远处电视塔,以及典型的旅游景点焦作影视城。在拍摄角度的选择上每幅照片我都收入城市雕塑做前后景的陪衬,以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

摄影节期间焦作天空不是很晴朗,拍摄时我用柯达反转片C-41药冲卷,这种反转负冲在我以往的影楼摄影中常用,这次使用的是提高照片色彩反差,解决空气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在后期制作中,我找了当地“学红彩扩中心”,亲自进暗室进行手工放大,对照片采用了剪裁、加光、遮挡等手法。我认为,后期制作是完善前期创作的重要步骤,也是有别于其它照片不可少的环节。

此次拍照使用玛米亚645相机,35mm镜头,手持相机速度A挡,光圈优先。柯达反转片共拍2卷,选择了七个景点,角度选择无一雷同,每片都独立成幅,同时备用的有万方立交桥,住宅新区、市博物馆内建筑,由于画面与所用四幅不协调,个别内容有重复,故在选送的作品中没有采用。

上一篇:温馨的周一早上问候语下一篇:奋斗演讲稿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