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

2024-05-22

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精选8篇)

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 篇1

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通过对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短短八年的教龄,我想到了好多好多……

一、对于课堂幽默的思考。在我最初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希望让他们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开心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有了对课堂幽默的思考。

但是在当时这个想法并不被认可,当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圈子太狭窄了,说到教育教学,也就是中国古代的“求学之路”,许多人都认为这个是应该联系“三更灯火五更鸡”,应该联系“头悬梁,锥刺骨”,或者说应该联系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课堂幽默”的思考我到了这个时候有一种该作罢的想法,甚至是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教师应该的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转一生”。可是回忆在当初的讲台上,我在实际行动上并没有放下对课堂幽默的探索和研究,这个从去年春节几个去给我拜年的孩子的口中能够得到验证。这是我教的第二个毕业班中的学生,他们当时在蔚县一中读高二,当时我不经意间问到了他们当时对我的看法,其实我是想听听他们在背后是怎么谈论我的。说的更确切一点,我想听听他们在背后是怎么骂我的,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学生,学生在背后骂老师的事情屡见不鲜。没想到我听到的竟然是他们说出了当时最喜欢我的课,并且说好多课几乎都是笑着听完的。

真正开始把“课堂幽默”拉入我所认为的教育教学范畴的是结识了汇文学校的穆仲蔚校长之后。2010年夏天我受小教部指派,到汇文学校巡视一次什么考试,具体的名称我忘记了,在这个活动期间,我结识了穆校长。

或许是机缘巧合吧,工作之余和穆校长闲聊期间,我提到了课堂幽默,这个时候穆校长竟然停下了手中的事务,对他所认识还有在教育教学生涯中笃行的幽默教学大谈特谈,后悔当初没有及时的整理,现在只能仅凭记忆谈谈他对课堂幽默的理解和评价。

他说,作为一名教师,对所授课程的内容该是了如指掌,重要的

就是学生是不是跟着你的思路走,然后完成对这堂课任务目标的掌握。课堂幽默的价值之一就是让学生不走神,并且说出了一个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的比喻,说是如果能把课上出评书或是相声的感觉,还发愁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吗?

课堂幽默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它适合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当然它在推广上有难度,在大范围的实施中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和不懈研究。

二、对于学生管理的思考。

我认为学生管理,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在学生成绩提高这个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堂课上,如果教师需要在授课的同时维持秩序,或者说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候还得操心教室里的学生是不是在安静上自习,那么就是说将心思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分开。对一件事情不专心的话,想要取得什么成绩或者说是成就,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在当初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时候,我对这个问题也是煞费苦心。

大概许多班主任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每件事我都可以在场指导的话,那该有多么顺利?可是现实会很无情的将这个想法一举推翻。究其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不是神仙,永远不会有分身术,根本不可能做到一边设计新课的教学举措,一边完成一些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无法完成,或者说是可以完成但略有难度的事情,比如说自习课秩序的维护,比如说上节课作业的检查指导,比如说学困生的辅导。

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助手,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副班主任的说法,于是,这个问题该是指向学生。我认可的做法是这样的,选择具有这个方面潜质的学生“委以重任”,在合适的时机指派他(她)某个方面的班干部,指导他“她”完成教师顾及不暇的任务。当然这个需要教师的培养和鼓励,让他们愿意成为班主任的助手,愿意为班集体的工作服务。

这样煞费苦心的班干部培养,为的就是让学生的各方面管理都掌控在班主任手中,即便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候,即便是在其他教师授课的时候,也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学生的行为意图了如指掌,有了这样的局面,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也就有了依靠。

三、对于“问题学生”的思考 “问题学生”,我这里指的是拒不接受教育,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学校的严格管理下仍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图处理各种事情的学生。这种学生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出现。

在这里,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短短八年的教龄中。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另一个中心校做了二十多天(也就是三个周)的六年级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在这

个班里上课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即便是再简单的问题教室里举手的同学也是零零落落,屈指可数。我还发现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有看过黑板,老是趴在桌子上似睡非睡。于是我去请教办公室的老师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时有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不是有什么病痛。他就是不愿意听课,成绩也不可能会怎么样,不用说优秀,即便是及格也难以做到。这个学生你不要去管他,你说他不懂事,要是见了他的家长你就更无法接受了,他父亲天天喝酒喝的稀泥烂醉,母亲是外地人,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买来的“侉媳妇”,从来不和周围人交流,即便是交流你会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

这样的学生就不是学生了吗?难道就听之任之吗?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孩子从来不听课,学生作业中也从来没有看见过他的本子,我对他进行过好几次的教育,期间有把他叫到除了我和他再也没有别人的办公室,想通过谈话得知他究竟为什么是这个状态,但是遗憾的是我没有听到他的一句话,对于我苦口婆心的说教他充而不闻。当时我就想,当年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在敌人逼供的时候估计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有一天上课时,我惊愕的发现这个孩子脸上手上满是血迹,满是血迹的孩子竟然坐在教室里上课?我们所处的社会可是一个太平的社会啊。

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空隙中,我把他叫到教室外,询问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倒是直言不讳,甚至是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语言也特别简练:“昨天晚上和我妈吵架了,我一头撞破了大衣柜的玻璃。”

愕然布满了我全部的思维空间,这样的事情怎么可以发生?孩子因为这个原因就可以满身是伤坐在教室里上课?一个教师能够置之不理吗?

课后,我带他到了距离学校最近的诊所,简单进行了消毒和包扎处理。在带他回学校的路上,孩子走几步就回头看看我,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多次看到他的眼睛,快要接近校门口的时候,孩子忽然停下来,对着我大声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对不起你,你以后看看我的表现!”说完朝向教室的方向跑去。

从那天起,孩子还真的变了,上课可以抬起头来了,交上来的作业本中也有了他的名字。甚至是上课可以回答问题了,当然他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准确,普通话也说的根本不讲究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但是我认为这已经是他很大的进步了。

之后的教学中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多了好多举起的小手,逐渐的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原因我不愿意去查询,只是觉得那件事情或许是改变这个班学习状态的

一个良策。

这件事已经过去接近10年了,我没有了他的消息,我知道,他不仅距离清华、北大或许有很大的距离,即便是可以读高中也是个奇迹。但是我仍旧认为我当初的做法不是没有价值的,我觉得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要“琢玉成器”,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磨石成砖”。并且我觉得磨石成砖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不比“琢玉成器”低或者说是小。

用爱来填充和滋养我们的工作,我一直认为是指导和改变“问题学生”的一条捷径。当然这里的“爱”我们得理解的深刻和透彻一点,前些年在县文联组织的作家协会新年茶话会上有人这样诠释:妻子为明天将要远行的丈夫熬夜织一件毛衣,这是一种爱;建国初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父母把他们碗里的肉夹到孩子的碗里,这也是一种爱。那么我实在无法理解,现在为什么流行歌曲中会有这样的唱词:“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老鼠和大米是什么关系?偷盗?掠夺?这难道也是一种爱?

上述内容就是我在学习“高效课堂”时候所想到的一些东西,在今天的会议上我很希望我还是前些年的我,我只是一个授课和说课的实习教师,期待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对我的浅薄理解进行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 篇2

就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而言, 老师们的教学风格千差万别, 各具特色, 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说, 本人以为,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老师还是缺乏一定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思想以及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笔者就尝试着作一下分析。

首先是教学热情的缺失, 在听课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上课声音细小, 教学语言单调, 教学态度比较随意, 课堂组织不够严谨, 没有特色、没有激情、没有活力, 学生听课起来昏昏欲睡, 课堂教学比较平稳、沉寂, 没有动感。

众所周知, 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的舞台,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想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获得知识, 更是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快乐体验。因此作为课堂组织和引导者的老师如果没有足够充沛的热情, 学生得不到老师教学热情的影响和感染, 那么课堂只能是枯燥的、沉闷的。无论教师个人, 还是学生, 都不会从课堂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一位教育家就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沉睡的人。”感情是可以传递的。只有教师的热情, 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只有教师的热情, 才能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只有教师的热情, 才能真正诠释教学内容的真谛;才能以生命感动生命, 以生命激活生命。

上个学期听过一位音乐老师的课, 至今令人难忘。她上的是《运动的旋律》, 课上, 教师热情洋溢, 精神十足, 抑扬顿挫的语调, 挥洒自如的举止, 美妙动听的音乐, 深深感染着学生。课中老师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 配以不同的音乐, 边讲边舞边唱, 真可谓是手舞足蹈, 同时还让学生上台展示表演, 整堂课老师学生都热情高涨、热烈绽放、精彩纷呈。就连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被她的激情感染。听课后我就反思:一堂音乐课被演绎得如此精彩, 除了娴熟的教学艺术, 老师的热情传递功不可没。

这个学期还听了海口义龙小学对口支援思源学校的一位小学老师的一堂语文课, 也是我听到的比较成功的一堂课。她上的是《一路花香》, 一上来她就带领全班同学齐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的生字词学习也让学生齐动手按笔画笔顺一笔一笔跟着写, 让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我觉得很有特色的是老师在组织学生朗读时, 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 进行了十几种不同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感觉到很新颖特别, 学习的热情一直延续不停, 这样, 学生课堂学习就很有效果。

其次是教学思想的缺失。大部分老师的课从教学的流程上看, 也都比较严谨有型, 有条不紊。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板书条分缕析, 井然有序;课件声色缤纷, 丰富多彩;讨论, 热热闹闹。但是, 听后总觉得课堂上少了一点什么。后来想到了钱钟书的一句话:“思想之于文章, 好比融于水中的盐, 看不到, 却品尝得出”。我看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缺乏了思想的教学, 课讲得再热闹、再流畅也是淡而无味的。

有专家就这么认为:“教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我认为这个划分很有道理, 基本上概括了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 三流教师的教学, 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 没有用方法把知识串联起来, 教学只是停留在识记层面, 靠机械重复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死记硬背。二流教师的教学, 教师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善于把知识通过方法串联起来, 但仅限于为应试而教, 停留在方法技能层面, 为方法而方法。一流教师的教学, 教师能够把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领悟其中的思想, 养成获取知识的思维, 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 我们要能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用思想去指导课堂教学, 这里的思想, 不是让我们去创建什么理论体系, 而是在教学中贯穿思维训练的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 更受到思维的锤炼。简单说就是, 不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 更要教给学生“为什么”, 以及“怎么做”。

第三是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的缺失。我们的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 心中只有教材、教法, 目中无人, 就只根据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将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地说完就完, 一遇到突发事情或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就无所适从, 手忙脚乱, 不知如何应对, 缺乏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

参加“国培”学习时,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周卫老师在讲到“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时就举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讲到“有余数的除法”时讲了一个分豆子的例子, 学生提出了分不完就用刀子分的问题, 马上就被老师制止了。其实类似的这种情况我们很多老师也遇到过, 而且是经常遇到的, 但我们很多老师也是像案例中的老师一样, 不是制止, 就是避而不谈, 或是简单带过, 敷衍了事, 课堂中, 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学生稍越“案池”半步, 便遭封杀, 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异常沉闷、机械与僵化。学生主体精神的焕发, 创新精神的闪烁因此而丧失殆尽。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只有听从的份, 没有主动参与和探究, 自然也不会提出令教师棘手的问题。表面看来, 这样的课, 教师教的得心应手, 学生反应也较积极, 但课堂教学因为缺少了学生的质疑, 就容易变成一言堂,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落实。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它需要教师课前做精心的准备, 制定出详尽方案, 不仅要备好教材, 更要备好学生, 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 不仅要重视预设, 更要把课堂生成作为自己的目标。要鼓励思维迥异, 个性纷呈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等参加课堂学习, 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能与老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 情感碰撞, 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课堂里, 学生才会让激情之流四溢, 求知之欲绽放,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才是新课改所需要的理想课堂。

我们知道,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不可预设的, 往往是师生在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不期而遇的, 是一种偶发性的、临时性的状态。这时, 教师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及时把握状态, 就会促成课堂教学发生一个波折, 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忽视这种状态, 或是对学生加以斥责, 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大相径庭。可见,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学识, 同样需要教师的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

因此, 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无论是已经预设的还是未曾预设, 教师要有平静的心态, 沉着应对, 相信自己已经充分地预设文本, 预设学生。当学生的问题出乎教师的意料之时, 教师千万不能敷衍塞责, 甚至加以斥责, 我们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巧妙地延伸, 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走, 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 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 共同思考, 共同探究;也可以是逆向思维, 逆着学生的思路, 反向思考推理出一个学生满意的答案。无论正向引导还是逆向推理, 不求答案唯一, 但求获得新的认识和见解。

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 篇3

【案例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学伊始,教师呈现卫星环绕地球的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看图来发现数学信息。

(学生很快发现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21圈这些信息。)

2.根据相应的信息,列出算式,引出课题。

学生根据题意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教师适时地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生1:114×21=114×20+114×1。(从意义上来解决问题。)

生2:114×21=114×3×7。(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一步乘法计算转化为两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法。)

生3:竖式

师:(小结)3种方法都可以,我们重点学习竖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竖式,强调解题的过程。

三、练习巩固

做课后练习试一试。

135×4554×312

408×2547×210

……

效果:课后,笔者仿照做一做练习中的4道题对学生进行了调研测试。在做题的过程中,我感到一部分学生比较吃力,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欠缺,批阅后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

【案例二】

一、练习引入

1.教师用媒体出示10道口算练习题。

2.两道计算题:

32×1345×17

(在解决这两道题时,大部分学生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教师试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

1.借助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3.设疑引发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准确计算的方法(过程同上)。

(教师关注学生尝试用竖式方法来解决的,引导学生发现本堂课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优化。

三、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用媒体出示3道练习题。

123×3 35×45 54×312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找到学生板演,重点强调计算54×312时,需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可以使得计算简便的算理。

……

效果:课后,笔者也结合本节课新授的知识给学生出了4道题,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达到了即定的教学目标。

【思考】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们一线的实践者都有这样的发现和感触:“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计算教学的方法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我们一线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依据教材及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计算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上面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及实施情况来谈笔者的思考:

思考之一:从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来谈计算教学的导入。

两堂课不同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来源于同一内容两个不同的导入设计。案例一通过创设情境直接进入新课。案例二通过复习铺垫后,再进入新课。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后面一位教师的设计更适合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是“乘法”这一单元的启始课,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基础是3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也都看到这一单元之前的两个单元都与计算教学关系不大,学生对竖式计算已经有所遗忘,在此情况下,第二位教师从复习新知导入新课,就为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知进行了铺垫。只是一个小环节的设计,就能体现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课堂上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里也想到以前的计算课堂教学的引入多半是复习铺垫,教师们大多都是拿来口算及几道相关的计算引入新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进入新课程以来,我想我们一些教师们上课之前不是关注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想的更多的则是这节课应该创设一个什么情境。诚然,情境创设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生动合理的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寻求、探求知识的切入点应该是起到比较大的作用的。但创设情境是否就抛弃复习铺垫呢?我想从上面的两个不同的案例已经说明了这一道理。所以我认为情境创设不是唯一的计算教学的引入方法,有时可能需要复习铺垫,两者不是对立的,可以结合起来,这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等情况具体来思考。

在这里还应该说明一点,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也不仅仅是生活情境,它应该还包含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情境,或者是已有知识的铺垫,或者是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比如刚才第二位教师如果是从学生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认知基础上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话,就可以说是从数学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来创设情境。

思考之二:从练习题的选用来谈教材的使用问题。

不同教学效果的产生与练习题的设计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案例一中教师在练习设计中直接用了教材做一做中的4道练习题,而案例二中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进行了创新。教者设计了一道同例题相仿的练习题,加上教材上做一做中的两道题(做一做4道题只用了前两道)。在课后与教师交流时,教师谈到了对教材练习题的使用问题。他认为教材做一做给出的4道题:

135×4554×312

408×2547×210

每道题都在前一道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例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做一做中的第一道练习出现了进位的知识点;第二道练习出现了要交换两个乘数位置可以使计算简便的知识点;第三道练习出现了乘数中间有“0”的式题,第四道练习出现了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式题。这种层进关系的4道练习题,如果同时给学生,对学生势必会产生困扰,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建立正确的计算方法不利,所以教者先设计了一道同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然后选用了做一做中的1、2题,把乘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的问题放在下节课来解决。从上面教师的反思中,我们感到新课程以来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已经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实现了从原来的 “教书匠”到今天教材的“开发者”这一角色的转变。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北师大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练习部分的安排上梯度非常大。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在同样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教版4年级上册教材中也安排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但它先安排了三位数乘一个数口算,然后再安排三位数乘两位数——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的式题,最后安排三位数乘两位数——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式题。从上面所述的教学内容和课时的设定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梯度较北师大教材要缓得多。当然,我们并不是来评说教材的优与劣,最重要的是我们教者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这样就会在学生认知的最初产生对知识比较清醒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出现许多问题后去补救要好得多。

由漫画所想到的作文 篇4

这是一幅极为讽刺的漫画,画家以巧妙的方式表现了伐木工人的愚昧无知。在生活中脑袋“长虫”的人有很多。他们为了赚钱,不惜砍伐树木,做成牙签等木质制品。树木能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能抵挡风沙,还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对人类有许多益处。我们学过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里写道,许多资源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人们随意破坏,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灾难。人们受钱的诱惑,不顾后果地乱砍滥伐,使地球妈妈痛苦不堪,这样愚蠢的行为可以“竭泽而渔”来形容。

除了乱砍树木,人类还有浪费资源的坏习惯,例如:崭新的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开着电灯、电视的房间长时间空无一人;许多人为了图方便,直接将废水排进河里。每当我看到大量鱼群因废水、垃圾而死亡,南极冰川融化,道路上垃圾堆积成山这类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时,我就仿佛听见地球妈妈在痛苦地呻吟。

由见贤思齐所想到的 篇5

夏朝的时候,一个反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优点是努力学习、开朗活泼和乐于助人,缺点则缺乏自觉性、毅力与恒心,于是,我认为我应该向我姐姐好好的学习。姐姐读小学的时候,舅舅和舅妈每天上班的地方很远,早出晚归,根本无暇顾及到我的姐姐,但是姐姐每天都很自觉、努力的完成所有学习任务,从不让她的爸爸妈妈操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带来丰硕的成果就是各科成绩第一名,但是姐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依然勤奋的学习,初中毕业,学校直接保送她进入了重点高中,现在我的姐姐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见贤思齐,我应当学习姐姐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能做到见贤思齐呢?首先要做到有理想。理想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极其重要,一个人要想开发自己的潜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就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奋斗目标、是鼓励自己的不竭动力,只有有理想,才能够排除万难,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到有教养。教养体现了人的素质,表现在日常的礼仪上,礼仪就是行为规范、语言标准,这样就才能做到有教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素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最主要要有责任心、诚信、同情心、爱心、公德心、和珍爱生命。

由莫言的想象力所想到的 篇6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经对莫言的想象力做过这样一个中肯的评判:“莫言倒是没有那种思想家和社会良知的姿态,他有一个艺术家的姿态——小说艺术家的姿态,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行走在莫言小说的世界中,也经常被他汪洋恣肆,壮观宏大的叙述方式和想象力而所惊叹。他用想象力这个神奇的羽翼,在文字的王国中驾轻就熟,纵横驰骋。从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世界。

阅读莫言的作品,在为他的想象力叹为观止的同时,也牵惹起我探索的兴趣。作为一个从小辍学,并没有接受过太多常规教育的人来说,其想象力缘何如此丰沛?带着问题,阅读他的作品,就成了我一段时间以来的乐趣。通过零零碎碎的阅读和思考,笔者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莫言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当然,仅是一家之言,希望见教于方家。

一、读书与想象力

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和其他思维活动一样,是在各种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知识是想象的基础。知识基础越厚实、宽广,想象就越丰富。而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因为通过阅读,可将各种知识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头脑中储存起来,为开展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学也记载:人一生中,阅读获取的信息量超过信息总量的80%。读书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人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它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创造力,去创造一个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审美对象。莫言曾经在《童年读书》文章中谈到,小时候的他,就是一个书痴,只要是能见到的书,他都爱不释手地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那段时间他最好的朋友。为了看书,他会心甘情愿给人家拉一上午的磨,为了看书,他宁肯钻进草垛忍受蚊虫的叮咬。书中五彩斑斓的世界给莫言开启了想象力的大门。除了书本中营造的美妙世界外,莫言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祖母,会讲故事的爷爷,会讲故事的大爷爷,还有同一个村子里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莫言就是从他们的嘴里听到了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离奇各异的故

事。这些故事对于小时候的莫言,其蛊惑力极其巨大,莫言就是在这些迷人的故事里激活着自己每一根想象的神经。

后来在写小说时,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就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这些充满华丽想象力的作品,不能不说得益于阅读滋润出来的想象。

二、耳朵与想象力

据西方学者研究,听觉调动人类的想象力,使人聪明而浪漫;视觉萎缩人类的想象力,使人愚蠢而无趣。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莫言谈到他的阅读经验时说,他的阅读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莫言还聆听了大自然的声音,譬如洪水泛滥的声音,植物生长的声音,动物鸣叫的声音„„耳朵的阅读可以让莫言在故事的叙述中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莫言说:“我虽然没有文化,但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准备。我想,我在用耳朵阅读的二十多年里,培养起了我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培养起了我的历史观念、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我的想像能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自信,也是依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

然而,时代变了,我们大踏步走进高科技时代,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高科技“宠儿”,互联网令人获得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在成为变幻无穷的画面。生活没了空白,被塞得满满的,我们的一切感知完全由视觉技术所主宰。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读图时代,一点也不错。随着电视的普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卡通片的熏陶中长大;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精美的报纸杂志、彩图版著作已经占领了孩子们的书柜;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视频、网络游戏更让他们乐此不疲。图像阅读是一种表层化的阅读,它将使人类思维变得缺乏深度。如中国人看了《红楼梦》,林黛玉肯定是一位黑头发黑眼睛的窈窕淑女;美国人看了《红楼梦》,他心中的林黛玉肯定是一位白皮肤碧眼睛的金发女郎;而

非洲人看了《红楼梦》,林黛玉一定是位黑人。如果看电视剧,则亿万观众的心中只能有一个林黛玉,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原因就是图像在为观众提供一个确定形象的同时,也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力。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太太从小多病,卧床无聊时,她的母亲便将小说一遍一遍的念给她听,无形中增加了她丰富的想像力,后来成为很有名的创意插图画家。他说如果那时日本有电视,他大概就不会成为创意画家了。

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天写完作业我都要趴在收音机前,入迷地听着它播出的童话、广播剧、长篇小说连续播讲以及鼓舞人心的歌曲„„收音机给我创造了一个无比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让我的想象力无限度地延伸,看不到大海,可以想象;无缘亲眼见到高山,可以想象,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可以凭借我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少看电视,而保留听收音机的习惯。临睡前,打开收音机,让千变万化的音调在我的想象空间中拓展为无比宽广的世界。然而,图像时代的来临,我们纵然无法控制,但怎样为我所用?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大自然与想象力

小时候的莫言,是一个沉默内向的孩子,他不喜欢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他经常一个人在田野里放牛,因为没有人和他说话,孤独的他就和牛说话,和天上的鸟说话,然后躺在草地上,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做起了一个个神奇的梦。当自言自语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白云,做着他的白日梦。莫言说,那时候,梦到的多数是食物:雪白的馒头,香气扑鼻的烧鸡„„但馒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烧鸡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鸟粪。或许,就是和大自然的亲近,激发了莫言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造了背景和环境。

《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充分体现莫言的世界哲学的作品。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上地上的祖先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营养哺育了这伟大的作品。而现代化的进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

比的钢筋水泥楼房在压缩着我们的空间,也在压缩着我们的想象力的空间。局促的生活环境,为作业和特长忙碌的莘莘学子,哪有太多的闲暇走进大自然,看看大自然的神奇,听听风的声音,海的呼啸,乃至大自然的一切天籁之音?忙碌的孩子们或许再也没有莫言那种躺在自然的怀抱中,看天,听风,赏云,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机会了。

莫言曾经说过,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你可以获得知识,但很难获得想象力。而走入自然,让大自然的奇迹和美唤醒知觉、味觉、触觉乃至所有的感觉,从而唤醒创造性的思维。让我们的孩子善于接近自然,善于观察花草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天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那变化多端的花朵,绚丽多彩的晚霞,形状奇异的古松、怪石等,都能启迪孩子的灵气与想象。

爱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先哲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的,在自然的怀抱中,在辽阔的天地万物中,我们的想象力会无限拓展,设若没有了和大自然的亲近,我们这些自然之子如何能复有那种神来之想象?

由高效课堂所想到的 篇7

人们常在议论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许多人都在指责高考命题者。平心而论,这种看法是委屈高考命题者了。其实高考恢复30多年来,高考改革的趋势是明确的、坚定的,步子是大的。

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依我之见,最为重要的是开展民主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基本的理念是教会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在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去寻求,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一种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开放的、民主的教学。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学习、探索、发现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强烈欲望,使学习成为自主的、快乐的事情。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讨、商量、决策,充满生机与活力。高考试卷整体难度有了较大的调整,较好地贴近了中学教学的实际。

但是,中学历史教材是记录别人处理过的材料和别人得出的结论,对学生来说,已无需再占有原始材料,自己处理和运用材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课堂教学都是这样拾人牙慧,重复别人的结论,那么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学生的素质的。如果我们不采用开放式的民主教学,学生怎么能独立探索、自我发现、发明创造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其知识、能力水平的局限,不可能独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相当重要。民主教学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历史事物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因此民主教学的前提是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依据上的。人们在讨论辩驳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争到最后双方依据的已不是同一回事了。如果教师本身对历史事物把握不定,讨论就会走样,毫无收益。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特点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解和认识历史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历史这门科学。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论从史出。只有学会占有材料、处理材料、运用材料得出结论的人,才算是真正掌握历史这一门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将思想、讲观点、讲方法。对于具体历史事物,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表独立见解,特别是不同见解。民主教学的目的与效果不在于通过一堂课让学生掌握某一历史结论,而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种历史观点和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对历史事物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因为民主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思想认识,只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那么对学生发表的观点就无法判断,无从指导,讨论就会走过场,不了了之。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不要总是想以自己的或书本上的观点去说服甚至压制学生。要明白,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的或书本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得出结论。教师还要有高超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说理善诱技巧。民主教学并不是不分是非的教学,对于学生发表的各种观点,教师应及时判断分析其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并将自己的分析判断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提出,给全体学生做参考。对于那些虽不同于教材结论,但具有合理性的观点要大加肯定和鼓励,并请学生提出自己的依据,要求当堂分析,以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对于那些有自己独立见解,但不具有合理性的观点,首先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再请其提出自己的依据与结论的关系。教师要指出其依据不成立或依据与结论关系不当等非合理性,以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下面以一道选择题为例说明:美国历史学家斯坦夫里阿诺夫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主义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被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所以选C项,而且C项中的“密切了国际交流”表述也不对。】老师在讲解时要注意此题题干信息的处理,首先要讲清楚历史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的时段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非选择题突出考生论证能力及其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将学生思维个性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高考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考查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这对抑制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一味追求“高能力”而日渐忽视基础知识的状况,能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明确思维定势的表现,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正确的审题能力,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

由奥运福娃所想到的 篇8

说起福娃,大家就会想起一句话“北京欢迎你”,不错,这5个字分别代表5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福娃“贝贝”,身上全是蓝色,这使我想起我们为奥运所题的一个文明标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啊,我们生长在同一个世界里,蓝蓝的天空下,和平鸽衔着橄榄叶,我们黄、白、黑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在一起成长着,这要是让画家描绘下来,将是一幅多么美、多么令人向往的画面啊!再看看同一个梦想。我相信我们如果不是想有一天,自己的国家成为举办地的梦想吗?如果不是这些,那我们的国家怎么会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呢?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我们才会有这种坚持不懈、不气馁的精神获得最后的成功,有梦我们就不会认输;有梦我们才会拼搏,有了这些,别人就会知道我们要告诉他们,人要有一个终生的梦想,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一个永久的、可以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

晶晶,这个全身黑色的小福娃,是我最喜欢的福娃,因为他像极了一个惹人喜爱的动物。它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是不是很可爱呀。熊猫、它超可爱,超可爱,让我都无法形容了。我觉得,这次它特像奥运福娃中的晶晶,也许是因为它做了很多很多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善事,比如前年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大陆的两只大熊猫将被送到宝岛台湾,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天,我们要给他们起一个名字,最后,给他们起名为“团团、圆圆”。多好听,多么富有寓意的名字啊,我又想,之所以他像福娃中的晶晶,也许因为我们所有国民都希望炎黄子孙团团圆圆。

欢欢,身上几乎全是红色的,这使我想起一个可以由它来体现的一个最具代表中国欢迎外国的一个词——热情,你看红色如一团火焰,让你不得不被征服,因为它身上有一种特有的气质。我想,这一定能感染2008年来的那些外国友人。就从每一个市民来说吧,来了客人,我们不是热情地欢迎他,再热情地欢迎他吗?不止现在,翻开我国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历史看看,在那个时候,人们比我们现在还要热情,人一逢喜事,就热情地要和对方分享自己的快乐。有句话说的好:“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自己便能得到一份特有的、别人为自己高兴的快乐。”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获得2008年的举办权,我们所有国人不也想热情地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吗?

迎迎,它那一身黄色的衣服,使我想到了自己,我觉得,它之所以成为福娃,也许是因为设计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因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是我们的特色,别的国家是模仿不了的。刘翔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赛过了对手,给中国体育事业添加了一颗最亮的星:丁俊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他也在世界台球史上,为中国赢得了“位置”。这说明我们黄种人不笨,中国巨龙醒了。所以,黄色成为迎迎的主色,是因为我们要向外来友人宣传我们中国特有的龙的精神。

妮妮,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福娃,全身都是充满召唤力的绿色,这使我感到一种强而有力的感染,这也使我想到了2008年,外国友人看到这个福娃一定会特别喜欢,因为他有一种不可磨灭、给人一种全新感受的青春活力。现在各个学校都有校运队,我们学校也有,我觉得,这也说明我们青少年现在不仅是学习,还有了一种奥运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它永远给人一种感召力,让我们进步,催我们奋进。

上一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课件下一篇:小学生学习十九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