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教学反思(精选9篇)
2篇教学反思 篇1
篇1:《蚯蚓》教学反思
《蚯蚓》教学反思
学生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探究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能利用感官、工具和方法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精心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
如教学科学《蚯蚓》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旁的.小花园去寻找蚯蚓,那天早晨恰好大雨过后,学生发现了许多蚯蚓。“蚯蚓有眼睛吗?”“它有骨头吗?”“为什么下过雨后会出现那么多蚯蚓?”“蚯蚓断了以后还能活吗?”……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及时引导学生:“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什么?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运用哪些工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篇2:《蚯蚓》教学反思
(一)
蚯蚓的观察产生了头,尾之争和前进方式如何这两个有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观察,还是存在分歧。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太满意。如果能用DV拍摄所需要的片段放给学生来看,那就圆满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蚯蚓》一课的教学反思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科学教师的韩晶,我今天执教的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四课时《蚯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1、科学概念。教学中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蚯蚓的身体结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观察活动后,正确地了解蚯蚓的的身体结构,之后我还利用一张蚯蚓的图片进行了知识的巩固,从而达到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夯实。对于蚯蚓对水的反应这部分内容,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此目标是在教学“观察蚯蚓的身体”和“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时体现出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蚯蚓通过绘画形式来描述动物的形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用各利形式表述事物特点的一个过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这部分内表现得十分好,他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蚯蚓绘画出各种形态,并且画的淋漓尽致。而本课的最后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采用维恩图的形式来阐述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填写、汇报从而将此目标完成的十分顺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此目标在本课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在每次观察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将蚯蚓送回饲养槽中。
二、本课的成功之处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观看蚯蚓的图片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的喜欢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蚯蚓这种动物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当着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生在教学中则扮演着课堂的领导者,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本节课充满了儿童的趣味,更具有科学家的风格。
3、实验教学借入。在蚯蚓对水的.反应这一环节中,观察实验的借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同时烘托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体现团队学习的精神。
三、本课的不足之处
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由于三年级上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本节课对于这种能力体现更加明显,而在本课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还可以,但有少部分学生不知怎样观察,更不知如何去观察动物,对于观察的要求和目的不够明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学生课堂语言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做为科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规范科学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我们这个学科的课堂语言要求规范、严谨、准确,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科学课堂语言规范、准确。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请各位老师指政批评。
(二)
这节课准备环带明显的蚯蚓是很重要的,买的掉鱼用的蚯蚓环带不是很明显,于是去校园里挖,发现现在大的那种青蚯蚓居然没有环带,挖到最好的是有些红的比较长的蚯蚓,环带很是明显,而且这种蚯蚓非常活跃,在水中的反应也很明显,适合课堂上观察使用。配合使用大型的青蚯蚓,它的环节更加的明显,触摸可以发现特别粗糙,放大后可以发现其刚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蚯蚓概念。六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亲近小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蚯蚓,很多学生会不愿意亲近它,女生更加,课堂纪律会因此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篇教学反思 篇2
李白, 这是一个光耀千古的名字。他有“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远大志向。他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峥峥傲骨。“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他的奔放与豪迈。“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是他肝肠郁结的艺术展现。酒入愁肠, 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 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后面还有两段分别写了庄子和史铁生, 也是这样的写法。评卷老师给了“52分”, 且对他的文采大加赞赏。其实, 这应该是一篇不合格作文。文采确实出众, 也能广征博引。但它说明了什么呢?我们能在其中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吗?这样的句子组成的文章如同一座玻璃塑成的雕像, 也许是流光溢彩, 但没有任何生命的气息。可评卷老师却极为青睐。这其实暴露了我们在应考作文的辅导中“假、大、空”和“为文造情”的弊端。
说真话、抒真情, 这本应是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但是, 当我们去阅读一些学生的文章, 甚至是那些编著成书、广为流传、奉为楷模的高考满分作文时, 我们会发现, 它们虽然文采华丽, 辞藻典雅, 读来齿颊生香, 但是却不会在心中荡漾起一丝涟漪。它们如同蜡像, 确实逼真, 与真人无异, 却没有一点生气。
[例一]曹操“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的感慨;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的反问;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渴望;李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流水如斯, 斯人已逝, 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怅惘与追思。他们也在我的心海激起了炫如夏花的波涛。 (学生月考习作选)
[例二]高山是孤独的, 因为它挺拔;大海是孤独的, 因为它没有影子;黄金是孤独的, 因为它喜欢缄默;冬天是孤独的, 因为它惯于孕育。总之, 孤独之中蕴藏着一种力量, 如同子弹蕴藏在枪膛里。经受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慨, “木秀天林, 风必摧之”的寥落, “高处不胜寒”的凄清, 便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这些就是所谓的优秀作文。它们的语言极尽华丽之能事, 内容却苍白如同一张纸, 让人不知所云;句子整齐划一, 却如那一排排电线杆子, 无论怎样浇灌施肥都不会长出一片叶子。这些句子非常漂亮, 但就似用模子轧出的一朵朵塑料花, 永不凋谢, 也永远不会发出一丝芳香。
再看另外一例———
海与河不同, 河流缓缓流淌, 如老聃的“清静微妙, 宁玄抱一”。而大海千变万化, 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 海水的傲视天下, 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 我听到的是孟德的“壮士暮年, 壮心不已”、“青青子襟, 悠悠我心”。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想到的是“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我悟到的是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就是我们作文训练结的“硕果”, 但这是学生的过错吗?恰恰相反, 这都是我们教师“教”出来的。
一堂作文课, 教师强调、传授的是“作文催泪核弹技艺———考场作文亮才情”, 要求作文的开头或结尾要用有气势的排比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或者广征博引古人诗句, 给人一种思想横跨时空, 富于文化气息的历史厚重感。其方法是巧用修辞, 根据时空的变换从多方面阐述话题, 使之丰富多彩。甚至喊出了“眼泪掉下来, 分数升上去”的所谓考场作文夺分口号。
于是, 一道“诚信”的高考作文题, 让我们收获了许多违反“诚信”的作文;一道“心灵的选择”高考作文题, 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心灵之外的选择”。那一篇篇推而广之的高考满分作文, 更无疑是对“诚信”、“心灵”的极大讽刺。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 是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反映, 是我们生命外化的一种表现。那么, 没有了生命气息的作文还是作文吗?“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 。
感受生活, 把感受的生活付诸文字。如果写下的是喜悦, 要能让读者陪你笑;如果写下的是忧愁, 要能让读者陪你忧;如果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 要能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概括地讲, 就是使读者有心动的感觉, 如果文章能让读者心动, 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好文章。感受生活, 以真情打动人, 真正的好文章就一定能让人心动。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 他有别墅, 有公司, 他完全脱离了贫困, 他是高级华人, 然而他所演的获得观众认可的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为什么?就得益于他永远保持着一种小人物的心态, 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小人物的感受。
作文教学只有激起学生对生活中诸多人情世故, 对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情感、思考和想象能力, 才是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心灵家园, 一个与别人千差万别的家园。它有自己的声音, 是任何外力也不能制约、强求和损害的家园。倾听自己和别人的感情表白, 守护自己青春细微演变的心园, 透视人群衍射出的充满神奇而又有神秘色彩的目光, 我们的文章就不会生动不起来、鲜亮不起来。如下面两个例子。
[例一]一点感受就是一片“生活”
我随着音乐来到广袤的原野, 躺在草地上, 闻到了清香的泥土气息, 也闻到了暖暖的阳光的味道, 仿佛看见了一轮红日从这远处升起, 恢宏的气势令人激动不已。
[例二]一点联想就是一片“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 想着有无数的人走过这条路, 他们是过客, 我也是过客吗?路是不变的, 变的是光阴, 变的是人。路上流淌着我们的光阴。路上有群放学归来的小学生, 追打逐闹, 无邪的脸上是一派的天真与烂漫。他们当中哪一个是当年的我呢?
学生生活中不乏这些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他们喜欢用自己那年轻的、敏感的、细腻的笔去尽情描绘他们的心之家园, 描绘自己最温馨、最隐秘的成长故事, 描绘那些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与破坏了的生活情绪。但是, 当我们违背他们的意愿去要求他们按照所谓的“作文催泪核弹技艺———考场作文亮才情”来写作时, 他们只能编、造、拼、凑。阅卷老师不就是喜欢感情浓烈、动人吗?好!那学生们就按照某种固定的套路去写。运用修辞技艺, 根据时空转换来多方面阐述话题。时间变换, 如清晨、中午、傍晚、春、夏、秋、冬;空间变换, 如平原、高原、丘陵, 江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沼泽、中国、外国等等。终于, 制造出了新的假话、套话, 新的虚情、矫情。悲哉!
从一篇教学反思得到启示 篇3
闲暇之余,我翻阅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当读到徐文英老师《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后,我很震撼,也受到了启示。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今天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语文课上学生没有把书读好,没有把老师的朗读指导作用体现好。由于我个人的疏忽,导致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充分预习。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里就遇到了障碍。起先两名学生显然不会概括讲,按着课文的写作顺序讲下来。这个时候我就应该意识到,学生要么是不会概括,要么就是文章不熟悉。但是,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的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全文。他说是琳达一家人围绕角膜捐献发生的事。这给我一种认识,看来学生是初步读懂了课文的。我表扬了他,说能把长文读短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后面是字词的检查。这里应该没有多大问题。问题出在深入学文的时我请同学推荐一位同学读1——3小节。第一位同学推荐了他的同桌,结果同桌读的很有问题。不但语气停顿掌握不好,而且逻辑停顿也没有掌握。显然这是一个不会读书的学生。可惜,可惜——我竟轻轻把他放过而另请了一名学生遗憾之二是固守既定的教学预案,较少变通。当预设的学生情况跟实际情况有较大不同时,应该做的是沉稳的调整教学过程。这样的老师可以称做名师。可惜,我没有做到——可惜!!要是我肯拿出10分钟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把整体感知的部分做好,遗憾可能会小一些”。
几年来的事实证明:通过老师的课堂反思来提高教帅的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业务提高的必经之路。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执教的每一节课都会有遗憾和不足。作为教师应该养成课后反思的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些都说明了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反思的习惯,还要有掌握反思的策略。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反思我们教学思想,而且还要运用反思结果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同时,也能培养教师课堂的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2篇 篇4
篇一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根据小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这些特征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教”同“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当然课堂纪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会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队形、队列:
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使之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所采取的手段。有时同学出现的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和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最敏感,对老师的表情最易感染,为师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则这一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尽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对这项,我今后一定更引起重视。
2、游戏:
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及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思想和技术双丰收,效果显著。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这种应变能力*平时积累,虚心学习都能逐步丰富。对学生的脾气也不尽掌握,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为此,得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在室外,接触面大,极易受周围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时竟会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动作。这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自觉性、持久性差的缘故,往往他们是受环境感染而不是他们的自觉性,有的则表现为任性、执拗,不守纪律由自然变为习惯,这就难了,说实在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过细地作几个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课程有时只好采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训斥不是根治的办法,用软的“哄”虽是办法,但他们有时也会无动于衷,好像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何处理课内出现的的调皮生,这本是体育老师必备的基本功。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争取能够做的更好。篇二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一提到初三体育马上就能联想到体育中考,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这已成了检验初三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回顾我校历年来的体育中考成绩,应该说比较理想,但近年来显得有点磕磕绊绊。每次考试总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特别是03和05年的中考成绩仅仅超出市平均0.01分,04年则低于市平均0.4分的较大差距创下了我校体育中考的“历史”。有人不仅要问:凭我校体育组的师资力量在全市也能算在优秀之列,可为何我校的中考成绩却仅仅在平均线上挣扎呢?这里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师因素。
无论哪一门课程,学生成绩的好坏肯定与指导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体育也不利外。教师的因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敬业程度、课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从我校的初三体育教师情况来看,以上几方面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我校的教师都很敬业,几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不但在课上精心组织教学,竭力督促每个学生去练习,课外拼命挤时间去指导学生练习,哪怕是星期天;教师组内经常相互探讨交流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我们的教师在初三体育教学上是尽心尽职的,况且不计任何报酬,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作风。
二、学生因素。所谓教学就
包括“教”和“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校的初三体育教学就存在“一头热而一头冷”的现象普遍,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这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是“摁着牛头吃草”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以本届初三为例,五个快班和五个平行班,快班的成绩明显比平行班的成绩要好,这能说明快班学生的成绩比慢班好吗?事实并非如此,两者并不存在差异性。最终问题很简单,就是学生“要”和“不要”的问题,而且快班的教学要比慢班轻松的多。在快班上课,教师可以“引着牛头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壮;慢班上课必须是“摁着牛头吃草”,何况“牛”太多,手只有两只,有时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若是班上有“疯牛病”的,那不是个人能治理得了的。那么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的不良的厌学之风呢?……
三、班主任。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的教学影响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犹如一把手柁引领着班级的航向。因此,如何与班主任协作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过多的依赖班主任,夸大班主任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耻辱!其实我认为两者好比是“录音机”和“功放”的关系,怎样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首先两者都必须相互密切的沟通、同心协力。要调动班主任的责任心光靠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的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奖励措施才能保证“功放”的优良性能。许多成绩优异的学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确实比我校的要强,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与体育教师要有密切的合作,随时掌握班上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有相关的针对措施,充分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几点,班上90%的优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谭。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四、学校考核机制。
个人而言,我校的考核机制确实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顾及结果。在本届初三学生考试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班主任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总是抱以一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缺乏工作压力和热情,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其中也包括体育教师,特别是对初三体育教师缺乏奖励机制这在全市似乎是屈指可数的,那么这同样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也就是为何不能做到“有的老师提出初三考试初一抓起”的缘故了,何况真正能做到的我想肯定为数不多的,至少全市中考成绩前列的学校没有这样做。另外,学校的学习风气光靠班主任的管理是不够的,而是要靠全体任课老师共同来抓,全体老师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教育局对体育中考成绩考核力度的逐步加大,各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校的体育成绩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第3位,比世界百米大战还要精准,这就意味这一位考生的成绩可能就会决定学校的名次,决定初三体育教学的“成败”。在这样的一种严酷的形式下,要求我们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细致,周密。拥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固然重要,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的功效,这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机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好的例证就是中考成绩几乎历年垫底的北厍中学,今年的成绩跃居全市第十名,靠得是什么?答案是很清楚的。
高中军训小结与反思2篇 篇5
人生需要一些波折,它会让我们成长!我中考的纰漏是个偶然,也是个必然!偶然在于:模拟考一直都在640以上没掉过;必然在于后期未坚持住,松懈了,骄傲了!整个假期在不安与自责中度过,我学会了反思,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很多.军训,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会一直努力,一面改正缺点,一面努力学习,只想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等待三年后的一个大翻身!我也知道,这路上,密布荆棘丛、陷阱,但我已不在害怕,因为我知道,这条路不是我一个人在走,我身后有无数的亲人朋友同学师长在在支持着我,而我会满载他们给予的力量和我的理想与拼搏勇往直前!
军训,就是为了懂得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的,学会吃苦,学会独挡一面,学会自力更生,无论哪方面,竭力去做好,做一个真正的“标兵”!
高中军训小结与反思(2):
带着梦想,带着希望,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我们来到美丽的东方绿洲参加了为期六天的军训。这六天中,有苦也有甜,我们彼此也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
军训刚开始,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苦”。换下自己平时穿的衣服,穿上统一的迷彩服,我们就是一个个小“军人”,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记得第一天训练,我们站的军姿不挺拔;我们走的步伐不整齐;我们喊的口号不响亮……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每天也都在进步。每一天,我们都在火热的阳光下训练,每个人都汗如雨下。但是,没有人胆怯,没有人说放弃,也没有人要退出。大家都是勇敢坚强的。现在,看——我们的摆臂如此整齐;听——我们的正步掷地有声。这就是我们六天军训的成果——我们取得最后“阅兵式”的第一。为了这些,我们大家都付出了很多——有的同学累得发烧了,也有的同学把嗓子喊哑了。大家都把我们10班这个集体看得很重,都在为10班荣誉而战。
当然,大家也都感受到了军训中的“甜”。第二天的搭帐篷活动让所有人都觉得难以忘怀。大家分工明确,干得井井有条。两个女生先跑去看不远处搭好的“样品”,再小跑回来向大家报告。在她们的描述下,我们一个个都忙开了……瞧,几个女生吃力地撑着四角的支撑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会松手;看,这边的两个男生,抡起锤子“当、当、当……”敲得正起劲,完全没有发现钉子方向反了,直到指导员出现纠正了他们才恍然大悟;瞧,那边几个女生正小心翼翼地把帐篷布系在支撑杆上,还细心地把四周的窗帘挂起来……27分钟过去了,我们的帐篷终于搭建好了。同学们开始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验……卢芳明同学向指导员提问:“这个帐篷要我们自己拆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家立刻不愿意了,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啊?这怎么行?我们舍不得……”“就是就是,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指导员说:“那两组同学互相拆对方的帐篷吧。”“那也舍不得啊”不知谁说了句:“要不我们把帐篷拍下来吧!”“好吧,也只能这样了……”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掏出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幕……经过这一活动,大家学会了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团结就是力量。还有第三天的划龙舟活动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军训最后一天的上午,校长来到东方绿洲审查我们前五天的训练成果。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全班都很重视,我们的信念是: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最终,我们获得了满意的结果——阅兵式第一。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整理2篇) 篇6
教育叙事案例精选两则
(一)“老师,她睡着了!”
春天的孩子们下午上学来得格外早,午休的老师常常刚入睡就会被欢快的玩乐声唤醒。那天下午,接近三十度的高温让人产生进入夏季的错觉,这样的天气孩子们难道会不早早来到宽阔的操场尽情嬉戏吗?
当我进入教室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孩子们刚刚结束操场上的奔跑、追逐、游戏,即使看到老师也顾不了那么多,有忙着开窗的,有拿本子当扇子直扇的,有呼哧呼哧直喘气的,空气里似乎都蒸腾着孩子们身上的热气,直向我扑来。为了让他们慢慢静下心来,我决定先讲一个故事,再上新课。于是选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经典《拇指姑娘》开始娓娓讲来,渐渐的,孩子们的目光随着拇指姑娘一次次遭遇而专注起来,眼神充满期待,正当大家听得入神,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老师,她睡着了!”故事戛然中断,所有的眼睛转向第三组倒数第二个座位,趴在桌上睡脸对着大家的是一位女生,哦,是静。上学期刚接这个班没多久就记住她的名字了,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总是高高举起手那么不惧怕发言的一个可爱女生。显然,她真的睡熟了,七嘴八舌的惊叫和责怪都没有惊醒她。我没加思考,立刻举起食指放在嘴边,长长地、轻轻地“嘘―了一声,孩子们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顿时恢复了安静,我说:“别吵醒她,虽然她听不到老师讲的故事了,但是也许她正在做着一个香甜神奇的梦呢!”于是接着讲故事,偶尔一两个孩子会悄悄转头望她一眼,但没有人再去打扰她。
直到十分钟过去,故事讲完了,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醒来,孩子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问她“你刚才做梦了吗?”静不假思索地点着头说:“做了!”我问:“那你做了一个什么梦?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这回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一醒来就忘了刚才做的什么梦了!”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我也笑着说:“那就想起来的时候把它记清楚了,下次课前听你讲《神奇的梦》,如果你想听《拇指姑娘》的故事,下课到老师这儿来,我把书借给你,自己去仔细读,好吗?”
下课后,她异常小心地从我这儿捧着书回到座位去了,就像捧着一件宝贝似的。
(二)倾听孩子的诗聆听孩子的心
对这学期新接手的班级,我在习作课前每次都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讲故事或读儿歌内容。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求知欲特别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对听童话故事和朗读儿歌,兴趣极浓。可能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他们思想特别单纯,心地也特别善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我原先准备先带他们读儿歌《欢迎小雨点》,再指导第四单元的学写对话。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兴味盎然地朗诵着我抄在小黑板上的儿歌,读到动情处,还加上了动作,表情那么自然而丰富,似乎完全融入到小雨点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中去了。
我灵机一动,又一次改变了接下去该进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为什么非要把孩子们拉回到和这美好的此情此境毫不相干的生硬的习作内容上去呢?我顺势提出:“你们知道,这大自然中还有谁这么喜欢小雨点,特别欢迎小雨点呢?”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看着他们眨巴的眼睛,争先恐后高举的小手,听到他们由眼前的文字生发出无拘无束的联想与想象,我继续启发:“你们都猜猜,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啊,小动物啊,小花小树苗小浪花啊,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什么节目来热情地欢迎小雨点,等待小雨点呢?”这回,孩子们想的说的就更有趣了,这不就是诗吗?我也兴奋地不时鼓励他们,有时还给他们的话加上原诗中的“来一点”作引子,渐渐的,孩子们自己会引用了,有的还连说几个小节。虽然还显稚嫩,话语还不够凝练准确,可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自己作诗,这诗是他们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看得出,孩子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当诗人的体验,多新鲜啊,多有趣啊,“你们看,我们也会写诗啦,我们也当了一回诗人啦!”于是,趁着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还在继续,我请孩子们拿出笔记录下自己的诗句,并给自己的诗起个题目,题目下写上诗人(自己)的大名。
下课前,多数孩子已经至少写了八小节,我请想读的孩子先朗诵自己的诗,居然不曾发现有哪个孩子不好意思,都是那么大胆而洒脱。原来,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于是,有了以下诗句深深映入我的脑海,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种子钻出泥土等。
来一点,
庄稼长出秧苗等。
来一点,
小草冒出地面等。
来一点,
洋槐开了花等。
来一点,
向日葵摇摆起笑脸等。
来一点,
白杨伸直了懒腰等。
来一点,
沙漠里的生命都在等。
来一点,
小鱼探出脑袋等。
来一点,
小蝌蚪找着妈妈等。
来一点,
蜜蜂采来花蜜等。
来一点,
蝴蝶翩翩起舞等。
来一点,
黄鹂站在枝头唱着歌等。
来一点,
浪花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来一点。
喇叭花奏起了音乐。
来一点,
太阳躲进了云
朵。
来一点,
小朋友撑起了花伞。
来一点,
农民伯伯笑出了眼泪。
“那么,你们想对可爱的小雨点说些什么呢?”原以为,孩子会在最后来几句感谢小雨点的诗句,可孩子的心又一次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世间万物都喜爱的小雨点啊,
可爱的小雨点,
你多么快乐啊!
你多么幸福啊!
原来,在孩子心中。小雨点在滋润世间万物的同时,自己更从中得到了快乐和幸福!这朴素的真理居然不需我们去启发和引导,这么自然地流淌在孩子的心里、诗里。对孩子来说,也许一次做诗人的美好经历会永久留驻在他的记忆,对我来说,每节课都可以、也应该成为一次次极好的教育契机,因为这是一张张等待着去构思、着色、描绘出绚丽色彩的纯洁的白纸,让孩子的诗心在其中充鼐,让孩子的诗性在其中根植,让孩子的童年更加充满诗意……一名语文老师到底要给孩子们什么,我豁然开朗
篇二:教育叙事案例
耐心等待,守候花开的幸福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毛静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缕阳光温暖他们,化一丝春风爱抚他们,就一定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
案例描述
1.跳绳**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吴梦已哭成了小泪人,“怎么啦?谁欺负你的,快告诉老师。”她伤心地哭着说:“我今天刚带来的跳绳不见了,这是我南京的大姑新帮我买的……”我忙问:“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不见的?”和她同来的同桌连声说:“她的跳绳可漂亮了,还是带计数器的,早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我和她还在一起比赛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见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会不会带回家了啊?”“没有,我放学时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我想下午来的时候再跳。”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吴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吴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看来不得不承认: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2篇教学反思 篇7
我处于英语教学工作的一线, 接触到不少教师, 也问过他们对阅读教学的想法, 发现他们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模式, 即交流——导入——预讲部分知识——听第一遍录音提问——听第二遍录音提问——自己看书填表——复述——拓展——家庭作业。用旧教材的思想理念来简单处理新教材, 这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不能理清新教材中语篇之间的个体差异, 单纯复制教学模式。
如六年级第二单元What a day?的Story time版块, 很多教师开篇跟学生Free talk: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Where did you golast weekend?类似过去式的句型问答来引出活动, 从而引出这部分的内容来进行学习。接着进行常规的问答, 一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或听或看或填表, 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日记中所涉及的活动和单词。我认为在处理该版块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应该是日记的英文格式, 而不是日记中的活动。其次, 应该关注如何写日记, 以什么为线索来写, 而不是很多活动凑在一起就是篇日记。再次, 应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日记, 了解体会Yang Ling的情感, 自己得出What a day的正确含义, 当然这当中还涉及诸多动词过去式的运用。将以上几方面有机地融合起来, 分详略, 分主次, 让学生通过这一版块的学习, 懂得如何写日记, 如何按照时间或天气编排自己的活动内容, 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第二个普遍问题是:教材钻研不到位, 各版块时间安排不合理。听了很多教师的课, 我发现他们通常喜欢在读前把课文的词句另创情境都新授完毕, 然后才进入课文文本的处理。这时往往耗时在十五分钟以上, 有的甚至高达二十分钟。一节课总共才四十分钟, 上了二十分钟才进入正题, 这不能不让听者大掉眼镜。结果读中仅仅进行了八分钟, 甚至有的只有五分钟, 就跨入读后拓展。整个一节课算下来, 读前二十分钟——读中八分钟——读后十二分钟, 最重要的读中成了处理最马虎的环节。
如新教材的第三单元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板块, 听了几节课, 开篇通过图片引出景点单词, 费心创设新的情景, 或谈论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 引出单词bund, summer palace等。姑且不论教师去过的景点恰好与书上相同, 就看时间的分布, 如此Free talk, 再teach新单词、新句型, 学生再Free talk, 时间已经去了近20分钟, 而本课的中心Holiday fun还没展开。在这20分钟内, 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和学生自己的词汇缺陷, fun这个词学生几乎没有体会, 这样设计课堂对吗?
第三个普遍问题就是:教者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仅仅就教材讲教材。通常一整节课, 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而前进, 回答教师的问题, 完成教师的操练, 找到教师要找的句型……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会辨认语篇指示词语, 培养学生的推理技巧、跳读技巧、览读技巧等。
如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 教师在指导阅读是往往要求学生模仿录音, 注意语调高低和轻重, 我觉得更应该教给学生体会情感, 知道为什么这里要重读那里要轻读?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 国王的地位、心理, 骗子的地位、心理, 小孩子的年龄、心理等都很重要,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 六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揣摩出语调、语气, 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惊喜连连。不少学生即使在背书时候的神态、语气、动作也都配合得恰到好处, 远胜过机械盲目第模仿跟读。
从语篇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版块来看, 常见以下问题。
第一是读前版块, 教师忽略了背景知识对于文章理解的重要性, 不能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预测。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 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读前的大部分工作应该是激发学生的知识库从而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实际的英语课堂中, 很少有教师做到这点, 比较常见的就是教者为了讲单词、讲句型、讲语法而忙碌, 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
第二是读中, 学生不断跟着教师的步伐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 思维发展的扩散性严重受到限制。读中是读者阅读检验预测、修订预测并进行新的预测的过程。可惜的是,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让学生根据背景或图片进行预测, 往往直接给予学生两三个问题后, 要求学生听录音或看动画后来回答。教师抛出的这两三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预测的过程, 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得出。
就教师直接给予学生问题来看, 层次不清、难易不当、重要性不明确是普遍的问题。不少教师处于“提两轮问题, 只要问题不一样就行”的错误逻辑中, 或者粗糙地处理成第一轮两个简单问题, 第二轮三个复杂问题的循环过程。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思考, 这两轮问题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是否是第一轮猜测后的修正?是否是首轮问题后的细化和深化?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是否捕捉住了关键信息?……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环节很少反映出这些要点, 导致整个读中平淡如水, 缺乏重点, 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是读后, 很多教师采取的形式过于单一, 多是复述。读后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 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环节, 我们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 可以以提问检查的形式进行, 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汇报的方式进行, 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模仿写作……在以上都做得不错的时候, 不少教师在活动介绍上又出现语言过于复杂、问题模糊不清、目标层次不明的问题。
2篇教学反思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6单元第2课,以介绍“家庭成员”为主题。本节课词汇量较小,但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增强。在获取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掌握名词所有格及人称代词等重点语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词汇:bank, hotel, put, money, sleep, during, vacation, doctor, clerk, near, drive, busy, store.
(2) 短语及句型:only child, high school, a lot, live with, drive to, be busy doing something, there be.
(3) 语法:名词所有格及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2.技能目标:
(1)掌握单词。
(2)熟练掌握本课的日常用语,能够流利地运用这些日常交际用语进行交流。
(3)能够正确写出本单元的单词和重点词组、句子。
(4)能够看图写句子,简单陈述课文,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相互了解、交流和关爱。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熟练运用名词所有格及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四、教学方法
1.运用“人物型教学法”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2.运用“仿写法”模仿课文,写出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过程
STEP 1. 情景导入
T:Yesterday was my mother’s birthday. All the people of my family got together to have dinner. Look! 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can you find out where I am?
S: The teacher sits behind the old man.
T: Now, can you guess who the other people are?
S: I can. The oldest man must be your grandpa and the oldest woman is your grandma. Beside your grandparents are your parents. The younger boy is your brother. Am I right?
T: You are right. How clever you are!
(设计说明:教师能够以自己的全家福来导课,与生活实际相关,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STEP 2. 复习
T: Look at this photo.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S: There are six people in your family.
T: What does my mother do? Can you guess?
S1:Maybe she is a doctor.
S2: Maybe she is a worker.
Practice the two sentences in pairs.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here are …
2.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e is a (an)…
(设计说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巩固以前的知识。)
Give the students some common jobs:
Teacher, Businessman, Nurse, Office worker, Builder, Factory worker, Salesman, Business Owner, Accountant, Shopkeeper, Farmer, Manager,Engineer, Doctor, Cook, Dentist.
STEP3. 词汇
Explain the new words and then ask them to fill the blanks on page 42.
(设计说明:介绍词汇,包括课文中和练习中需要的单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和做练习。)
STEP4. 阅读
1. T:You have known my family. Do you know Susan and Li Jun’s family? Let’s look at them together.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es Susan’s sister do?
(设计说明:听磁带,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不要太多,否则对初一新生来说就太难了。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听。)
2. T:Read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then read the text all by yourselves. After reading the text, please do Exercise A on page 43.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设计说明:在精讲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阅读,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hen fill the family tree.
1) Li Jun’s Family Tree
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Father.
Father + Mother = Li Jun.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mother is a doctor.
Li Jun is a student.
2) Susan’s Family Tree
Father works in a hotel and mother works in a bank. Susan’s brother works at a store and her sister studies in a high school.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Susan’s family.
T: I know you have mastered the text. Let’s have a check. Turn to page 43. Do Part B. You may do it according to the text. You can also do it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tree on the blackboard. I think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lackboard is better. Try to do it.
(设计说明:如果学生能准确地填出这两个家谱,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整篇课文,同时让学生根据家谱内容来做练习B,交给学生一个新的阅读方法——识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词组处理
T: I think this text is easy to understand. Let’s go into the text to learn the new phrases. Please find out the phrases which are important.
(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find the phrases.) Give them examples.
1) only child
2) come together to school
3) live with
4) drive … to…
5) be busy doing something
Let the students make some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If they can’t make their own sentences, the teacher may give them the Chinese. It can lead them to understand the phrases.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造句,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短语,是否能熟练应用这些短语。如哪个短语出问题,就着重练习。)
STEP5. 复述课文
T:We have known the information about Susan and Li Jun’s family. The main idea is on the blackboard. Can you recite the text using the family tree? (Give them two minutes to prepare.)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就背下来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根据家谱来复述可以帮助他们理清课文思路,不会弄混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文。)
STEP6. 写作练习
T: This text is about Susan and Li Jun’ s family. Can you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your family? You may imitate the type of the text.
(设计说明:由于学生正处于学英语的初级阶段,模仿课文写出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STEP7. 家庭作业
1.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2. Recite the text.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导课时拿出全家福照片,贴近生活实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有认真听下去的欲望,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去听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
2.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实际词汇量很少而且课文较简单,让学生复述课文效果较好。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简单,能很好地、流利地复述课文。由于时间较短,他们背的家庭成员的工作有些不准确,不过让学生根据黑板上老师各处的表格内容来复述课文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去除以前死记硬背的现象。
3.本课是初中《英语》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在这个时期有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单词量还很小,有很多单词都表达不出来,所以让学生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他们不会说实际情况,站起来都说跟课文几乎相同的语句,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此课的设计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之前先把一些关于家庭成员的单词(sister, brother, grandma, uncle, aunt, cousin…)和有关工作的单词(worker, farmer, teacher, engineer, doctor…)教给学生,效果更好,可以让学生有参照地说出自己的话,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扩大学生的单词量。但这一步会占用一些时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一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35中学)
编辑/谭添夏
《理想》教学反思(7篇) 篇9
1、重视思想基础准备。比如,上课之初,我要求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什么是理想?结果发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大都比较片面狭窄。现在通过师生交流,有了更加准确完整的认识。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示阅读、讨论,做圈点批注,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大部分时间自主活动独立获取知识,得到了锻炼。
3、注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课文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理解比较肤浅,老师及时补充那个时代的生活知识,并跟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想老一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不懈奋斗。不足之处是,老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够熟练,有时候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讨论;学生对自主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不熟悉,课堂教学进度推进很慢。范例二: 诗歌教学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这种争议诗歌教学就更加让人无法把握了。有人侧重于对诗歌的分析讲解,有人说诗歌教学要侧重于诵读,无须讲解。实际上两种倾向并不矛盾,至于在这二者之间作何取舍,还是要看自己的学生看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最终选择了诵读教学法。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朗诵会的形式组织课堂。经过实践,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潜力。第一课时结束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在课下时间里小组进行自主排练,并再次强调了诵读比赛的那五项要求。第二课时的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他们在朗诵形式上,在彼此的配合上,是朗诵质量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课下时间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丝毫朗诵指导,他们完全凭靠小组的力量达到了我期望的效果。任何一项课堂活动只要经过精心的筹备,就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课堂。不仅是老实需要精心的准备,学生同样也需要准备。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课堂上体会不到上课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为听课做好准备,他们只是盲目被动地在课堂上跟随着老师而已。但是,这次《理想》诗歌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可以打满分。一个小组八名左右的成员,男女生人数不一,他们能够结合本小组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男生独自诵读,女生独自诵读,男生合诵,女生合诵,小组集体朗诵,各种朗诵方式在他们的策划下被运用得很好。比赛结果出来后,无论哪个名次,大家都很高兴。为了鼓励胜出的小组,每个胜出的小组奖励一瓶墨水。奖品标准没有设太高,一是因为乡村教学条件所限,二是担心学生为了奖品而参与课堂活动,而非为了求知。这样的课堂虽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任务轻松,但是,课堂结束后留下来的一个疑惑就是:这样避重就轻的课堂,通过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自主感悟的诗歌教学方式,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独自走入诗境,获取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呢?他们能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吗? 点燃青春的希望之灯,这是我们课堂的主题,希望学生在自信的诵读之声中体会到诗歌的深蕴,为了自己的理想过好每一天。范例三: 《理想》是一篇诗歌,听前辈们讲在中考时这类文章一般是无足轻重的,不用多费笔墨和口舌。的确,诗歌这一独特文体,较难出题,尤其对于初中层面的学生来说,能通过朗诵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就已达到目标了。然而,这篇课文的教案我却重备了两次。第一次,因为不够重视,翻阅了点资料就草草了事了,自以为是能够胜任的。还好,上新课前去听了师父的课,才猛然醒悟,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讲此诗的各章节,老师再稍作总结和强调。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上课也倍觉轻松。我不得不颠覆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讲解的课文,实际上对老师以及老师的备课要求更高。没有充分而全面的备课,预设不出学生讲解时会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是难以架驭课堂的。这对我是一种挑战。但还好,初中的教材较浅,似乎也有章可寻。今天,拿着重新备好的课走上讲台,40分钟的课似乎转瞬即逝。但还是有欠缺的地方。虽然此课备了两次,又提前去听了课,但第二遍备课的时间较短,总觉得准备不够充分。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不能完全脱离教案,有时甚至语言不畅,产生了较多局限性。另外,如阿娇所说,在教态方面,有时过于随意,也是应注意的一点。范例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理想》,是流沙河同志在文革结束后复出提笔写的一首哲理诗,本诗多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拼搏奋斗。诗是好诗,但却令教师和学生均颇感棘手。虽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还是抽象和深奥了些,教师不好找突破口,学生可能理解的较肤浅。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互动,所以引导学生成功参与是让学生品味透此诗的必走路径。在备课的时候,我就确定用例证突破抽象。两课时下来,本人、听课教师、学生都颇觉效果不错。今反思如下。
1、导课自然。第一课时导课时,我让学生听与唱了《敢问路在何方》,简评并赞美了玄奘的追求理想的执著。第二课时让他们听了郑智化的《水手》,读了郑的自传,了解了郑两岁患小儿麻痹症的历史。两次导课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联系了诗文内容,让他们自然的理解了相应诗节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两个难点。
2、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路有两条线构成,一为质疑,一为解答——或者提出你发现的疑难问题,或者表述你解读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问答不只,以问者居多。后来,有胆大的学生开始讲述自己理解的内容。她讲的是第六节(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但她理解的并不透彻,我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作者为何把理想比喻成闹钟和肥皂?闹钟和肥皂有和功能?结果,学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作用。
3、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与燃烧。一学生对“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提出质疑,说为何不是砖头石块?砖头石块的力度大,可以杂碎黄金梦。一同学说梦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闹钟敲与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大家对此很感兴趣,也参与其中,有修有改,思维灵活。
【2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中2教学反思05-15
识字2教学反思08-26
2物理教学反思06-18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100字07-25
2花的学校教学反思06-25
(教学反思参考2)小书包09-14
2数轴教学设计与反思10-0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2)雨点儿 教学反思08-28
九年英语5单元2课时教学反思07-01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教学片段及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