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

2024-10-20

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精选13篇)

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 篇1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

你的性别:□男□女

你所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

1、你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吗?()

A、应该B、不该C、按情况而定D、其他__________

2、如果你谈了恋爱,你觉得为什么要在大学谈恋爱?()

A、打发寂寞时间B、别人都有自己没有觉得不合适C、想增加一种浪漫经历 D、结婚

E、其他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恋爱的态度是:()

A、共同努力、坚持到底B、顺其自然C、先谈着以后再说

4、你会选择怎样的恋人:()

A、爱你的人B、你爱的人C、一见钟情的异性D、看缘分

5()

A、修养B、容貌C、经济实力D、感觉

E、和自己有相同的兴趣爱好F、性格上的互补G、对待家庭的态度H、对待事业的态度I、对待自己的态度

6、您欣赏的爱情模式:()

A、泰坦尼克式(哪怕是很短的浪漫)B、居里夫妇式(共创事业辉煌)C、平淡但长厮守

D、其他(请自我描述之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失恋了,你会怎样做呢:()

A、死缠烂打,努力挽回B、痛不欲生,不知所措

C、分就分了,从新开始D、让时间来抚平所有的伤痛

8、恋爱对你有什么影响?()

A、荒废时间B、作为一种动力,更加努力学习C、没有影响

9、毕业了,你还会继续坚守着校园里的爱情吗?()

A、会,他(她)就是最好的B、不,只当作一种美好回忆 C、和工作家庭冲

突只好放弃D、看对方的选择了E、唉,我在校园没有爱情

10、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告别因毕业而失去的爱情?()

A、极尽浪漫来一场最后的晚餐B、什么都不说,默默走开

C、用抱头痛哭来祭奠这份爱D、做件让对方难以忘怀的事E、微笑着祝福他(她)

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 篇2

当问及“对本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情况的看法”时, 被调查教师认为情况很好及较好的分别占5.3%和2 4.2%, 认为情况一般及较差的分别占到4 0%和3 0.5%。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倾向于选择多媒体 (占5 1.6%) , 其次选择幻灯、投影 (占2 3.2%) , 使用模型、挂图、录像等传统媒体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多达7 8.9%的教师认为“用新媒体比用旧媒体的教学效果要好”。

在调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时, 教学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仅占2 1.1%, 高达7 8.9%的教师不经常使用;使用多集中于观摩公开课上的教师占6 9.5%, 用于日常教学的仅有2 0%。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并未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不少学校的多媒体应用只是为教学改革装门面, 制造表面效果, 偏离了应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初始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如何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使用信息技术, 更值得大家关注。

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 8 0%的被调查者选择“用于公开教学、参加教学竞赛或优秀课评比”。这反映出当前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要我用”的阶段, 内在动机不强。信息技术仅用于公开课, 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 更不利于实现教育的真正现代化。

笔者旁听了几节公开课, 并与教师进行了交谈。F小学的一位教师说:“上级部门和学校要求我们在公开课中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 于是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上。在对公开课的评定要求中, 一味地强调新颖美观, 而对于能否实现教学目标、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似乎考虑得不够多。”A中学的一位教师说:“其实, 公开课在公开讲授之前, 已进行过多次试讲和操练。任课教师对课中要讲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能背下来, 对课堂中情境创设、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探究讨论等每一个教学程序都了如指掌,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所用的时间都精确把握。等到正式‘登台表演’时, 已经完全是‘走过场’了。”

亟待树立正确的媒体观

不少领导和教师认为, 教育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 就是要建设达到什么档次、什么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化一定要设备和技术越先进越好”的错误观念, 阻碍了Z市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有的学校已将幻灯机、投影仪束之高阁, 有的学校将语音室废弃不用, 有的学校认为视频展示台只是将资料、图物再现, 无需设计制作教学软件;还有的学校提出, 用单一教学媒体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究的。

从来没有过时的媒体, 只有不恰当的应用。我们要继续普及和用好常规媒体。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成为当前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从目前Z市中小学的整体情况看, 学校多媒体教室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大部分课仍然是在一般教室里上, 因而传统媒体大有用武之地。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媒体, 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学以致用, 都要给予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而不是研究如何用媒体将知识“电灌”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上要加强科学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

任何媒体都有自身的功能和特性。只有合理组合, 充分发挥其特性, 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际教学中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的思想, 不能用新玩意儿去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喜好, 而是要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 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 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选择媒体时, 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 考察媒体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进而确定哪个知识点选用哪种媒体, 媒体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何时用、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审慎地分析媒体的作用, 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呼吁理性看待公开课

公开课是教师教研的有效形式, 但从上文的调查数据来看, 公开课已然成了一些教师的多媒体“秀”:本应在黑板上出示的题目, 全部由多媒体屏幕出示;有些课件制作得花花绿绿, 乍看上去十分漂亮, 但界面设计过于注重修饰, 反倒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不能指向重要的学习信息;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开课成了经过包装的“表演课”, 偏离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正常轨道。这些都应该引起教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和警惕。“表演课”具有目的功利化、备课全员化、授课形式化、评课模式化等弊病。这样的“表演课”被评为优质课, 获得奖励, 受到表彰, 并被树立为样板和典型, 势必对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是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质量、教学功能科学认识的误导, 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成长之途。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改变这种状况。

第一,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的历时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是长期的、是滞后的。靠一两节课就能看出或评出教学质量优劣显然是不科学、不公正、不全面的。有些教师凭借一两堂精彩的“表演课”而跨入“名师”或“骨干教师”行列, 致使部分其他青年教师误认为打造一两节像样的“表演课”就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由此助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教风。评课组专家所使用的量化评价标准, 不考虑学科、内容、年级、学校差别。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化评价违背了课堂教学多元化、多样化的实际。优质课的评选要公开透明, 要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要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绝不能在虚假的“表演课”中总结所谓教学经验。

一份低年级理财调查问卷分析 篇3

理财滞后“堵”“疏”“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一语中的理财的真谛!那么,一个人什么时候接触理财最合适?又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理财呢?多年的教育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触到,理财知识越早接触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越有帮助!所以,一年级学生们在《认识人民币》后,我就对一、二年级近三百名学生进行一次理财知识方面的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

低年级理财知识学生的问卷内容:

1.你什么时候认识的人民币?是谁教你认识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人民币可以简称为钱?钱有什么用处?你家里的钱是哪里来的?

3.你过年时得到过长辈的压岁钱吗?收到的压岁钱由谁管理?

4.你自己有储钱罐吗?这里的钱是怎么来的?你又是怎么支配的?

5.你有零花钱吗?若有零花钱想怎么花的?

6.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每一张人民币除了所代表的金额外,它的图案也各具代表意义?你对此有了解吗?请举例子。

7.数学中有许多与钱有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还记得吗?请举个例子,并解答。

低年级理财知识家长的问卷内容:

1.您什么时候教孩子认识的人民币?

2.孩子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3.您的孩子有储钱罐吗?这里的钱是怎么来的?您允许他自己支配吗?

4.您给孩子零花钱吗?大约多长时间给一次?多少钱?知道孩子将钱怎么花的吗?

5.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每一张人民币除了所代表的金额外,它的图案也各具代表意义?您对此有了解吗?给孩子介绍过吗?

6.现在的孩子理财意识淡薄,我们家校之间是否应该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渗透与教育?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和家长的问卷内容同时打印在一张A3纸上,不记名。他们填写认真、如实回答每一个问题。有的家长甚至给班主任留言、打电话咨询本次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有的直接坦白自己对理财的茫然。阅读完反馈信息,结合教师的随机交流,我的心情更是沉重……

一、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滞后

1.认识人民币的年龄稍晚些。问卷中家长最早有的写4岁时教孩子认识人民币,多数是上学前班或一年级时。即使写4岁的家长也比美国的孩子要晚一年,美国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每年都有理财的具体目标,例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帐户里。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

内容不仅简单易记,还易操作。这些看着简单的条条框框,实际强调理财不但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还指出对金钱的态度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对孩子的成长健康树立正确价值观奠定了基础。而且每年大约有上百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我们呢?要花钱,先想找谁要?整个思维体系从初心就方向有误。

2.对“理财”理解有偏颇。一种由于受理财投资的影响,大家一提到理财,就会想把参与投资就是理财了。将理财定义过于狭隘。另一种由于观念滞后,大人们都将理财归为那是成年人的事情,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读书、嬉戏是要事,理财那时未来的事情。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情。从没有打算让孩子从小懂得理财的真正含义,从理财的知识、理财的能力、理财的情感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让每个人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中的理财教育

(一)理财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

从一年级上《人民币的认识》到六年下《折扣》《利率》等每学期教材都安排与理财相关的知识,并且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也做了具体要求。如低段要求:

1.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2.知道每枚硬币代表多少人民币,每张纸币各代表多少人民币。

3.能看价格标签,知道钱币的等价物。

4.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5.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6.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结合上面的具体要求,每学期都会编排一些与理财知识有关习题、生活情景问题,让学生解答。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理财又是生计的基础,所以必须学会简单的数学知识,理财知识可谓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不可忽视!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此部分内容生活情趣话、理财知识润物细无声地潜入教学中,让他们将来不仅学以致用,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如虽然刚上学一个月的学生,让他举一个与钱有关的数学问题,他会脱口而出“妈妈给我10元,买水彩笔用去8元,还剩多少元?”像这样知识性练习比比皆是,但是缺少点技能的实战性,不能提供场地让学生现场交易,因为学校有它固守的范围。

(二)理财教育是教人成长的基础

我在一线小学教育摸爬滚打20余载,这期间总会发生钱丢失、乱花钱、偷拿家长钱等不愉快的事情。虽然,学生对钱的作用有了书本上和生存上理解,但自己并没有过多时间去把持它,甚至连“过路财神”都称其不上。大人们自以为是的阻挠——孩子小、不会花、大人买等诸多理由,万事申请,不批不允许,即便有钱也只能静静地躺在储蓄罐里,不敢动一分钱。这种观念不知压抑了多少孩子,所以才导致对钱财来源不正确的理解。

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不光靠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更要倚仗家长们的智慧与支持,一味地“堵”,不如以“疏”为主,强强联手,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播撒下理财的种子,与他们一起成长!

三、社会教育中理财教育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不详图案。问卷中“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每一张人民币除了所代表的金额外,它的图案也各具代表意义?”能回答的不到8%。我们每天只关心上面的数字、颜色,大多数人很少去观察上面画的是什么景致?那么第五套人民币背面分别是三潭印月、泰山、夔门、桂林山水、西藏布达拉宫和壮观巍峨的人民大会堂!这些应该印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它们不仅代表祖国山山水水,更代表祖国繁荣与梦想!

问题二:不爱货币。人为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有甚者制造假币,使其在市面流通。不仅个人受惩罚,也会牵扯家人。更让那些懵懂涉世不清人迷失方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社会怎么了?倘若社会上每个人都懂的“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句名言的含义,那么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竭尽全力去打工挣钱。

问题三:盲目消费。我们家长朋友早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就不会这样任性地消费,也不会出现啃老族、月光族等家族,后患无穷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时从事的是有形教育,有时又在无形教育中徘徊,有时既要肩负孩子的教育,有时还要担负起家长的教育,只有智者与智者的结合才会创造美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共享蓝天下的阳光与雨露!

参考文献:

[1]杨长江.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1.

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 篇4

这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形式来完成,即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来进行。对象主要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校的大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有效问卷30份,参加调查的人员中男女比例为:男60%,女40%。

一:大学生恋爱特征

1.校园恋情认可度高,成功率低。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但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毕业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在校园内,大学生们“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宣言,既很自然,也很痛苦。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毕业时便劳燕双双各自飞。

2.恋爱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极大。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自主性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

3.传统道德观念淡化,恋爱观念高度开放。

据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时,有56.1%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有14.5%的大学生认为是“正常行为,无可指责”,仅有8.8%的大学生认为是“道德堕落”。由此可见, 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有较大的宽容度,传统的贞操观在多数当代大学生中接近崩溃的边缘。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而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外近一些年的“试婚”、“一人连续多配偶制”等婚姻观逐渐影响到大学生,使得学生常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觉得应该保持贞操,应该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洒脱热烈,不再搞“地下工作”,甚至一些同学恋爱举止不文明, 在公共场所竟旁若无人, 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一些人爱情不专一, 朝秦暮楚, 见异思迁, 甚至搞多角恋爱;一些人恋爱态度极不严肃, 超越正常的恋爱关系。

4.缺乏责任感。

大学生的恋爱,通常是属于体验性的,既有出发点不正确的原因,也有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客观条件限制。导致大学生的恋爱不能对对方负责。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往往只注重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

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爱情毕竟还是神圣的啊

二:大学生恋爱调查

1.调查研究目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对本校政法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占100%。我将这50份问卷全部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

4.自己的看法

寒窗苦读十二载,带着高考后那轻松愉悦的心情,满怀希望地迈入大学校园。然而大学的生活并不像小说和电视屏幕上所演示的那么充实和精彩。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的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大学谈恋爱的呢?他们对待爱情的观念又是什么呢?而在选择女友的时候哪些又是他们所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在12月期间对我校大学生作了一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在调查中同学们各自发表他们对大学恋爱的看法:60%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同学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10%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总结出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态度,即赞成、随缘、反对三种。大学恋爱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我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重压式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

并且我认为同时与虚荣心也有一定的关系。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如一个寝室的的大部分人多已经谈恋爱了,那剩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即使不怎么想找,也会随便找一个来满足自己。或看到他人的甜蜜想到自己的孤单,就会萌生恋爱的想法。

我认为也有一部分人是随缘者,他们如果能遇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谈,可以爱。但是不会把“恋爱”看成一种任务,一种消遣的工具。因为在大学里,还有一个比恋爱更加重要的任务——学习。

而对于恋爱条件的选择,男女同学都把自己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大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反映了广大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对于失恋的问题,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很大一部分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但是也有少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手段、自杀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通过调查有男生18个,占58.8%,有效百分比是60%,累计白分比是60%;女生有12个占39.2,有效百分比是40%,累计百分比是100%;总和是30份,占98%,有效百分比是100%;

通过调查大学生选择恋爱最多的是彼此被对方的优点所吸引占68.6%,也有一部分选择弥补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和看到别人有自己没面子分别占8%和5%;在选择不好意思没拒绝的有2个也都是女生,占3.9。

通过调查谈恋爱对大学生影响的有20人选择影响正常的交往占39.2%;认为对学习生活有动力的占2%;认为分散精力的也占2%;赞同只有两人世界的占27.5%;同时也有27.5%的人是因人而异的。

在大学校园里普遍都是支持恋爱的占52.9%;认为是自己的事有19个占37.3%。大学生在谈恋爱中有27.5%的人只是单纯找朋友;而绝大多数的同学是通过精心挑选成为

自己的结婚对象,占60.8%。

通过调查显示在恋爱中的大学生中有78.4%的同学想朝一个目标奋斗;认为未来有太多变动的和一起考研或结婚的分别占7.8%和11.8%。

通过调查在恋人和工作中选择男生一般都会选以工作为重占49%;而女生一般都以爱情为重占33.3%;也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怎么办的占15.7%。

在对待失恋问题上有大部分认为是积累经验通过调查占70.6%;但是也有少一部分同学不能摆脱失恋的痛苦占9.8%。

在对待婚前性行为和同居问题上看有31.4%的同学认为很正常,表现出支持的态度;认为无所谓和不支持不反对的分别占13.7%和27.5%;持反对态度的占25.5%。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帮助。

1.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

(3)、相互炫耀。有些大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相貌好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寻求刺激,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

(6)、爱情承受能力较弱,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2.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2)、要培养爱的能力。迎接爱的能力。①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能够承受求爱拒绝的心理困扰。②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

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①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失恋。②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③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④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

3.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

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 篇5

引言: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会悄悄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性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欲望与追求,自然会在我们的内心萌芽。大学时代,是一代骄子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季节里,青春的萌动使我们开始涉足于另一个领域——恋爱。初恋,是一场情感世界的巨变,生活结构的革命,伦理意识的更新。然而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

1你是男生or 女生

2你是否考虑在大学谈恋爱呢

是的,正在进行中考虑过恋爱,但还没有开始随缘,不急啦~~~~步入社会再考虑„

3如果在大学恋爱,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寂寞,寻找感情寄托对恋爱的好奇

寻找真爱互相帮助和鼓励,促进学习与发展

4你愿意你的另一半拘束你的生活吗?

还是自由好啊~~~~看情况愿意.5你愿意为你的另一半改变自己吗?

愿意大多时候愿意偶尔不愿意

6在谈恋爱期间,你会考虑以后的婚姻吗

考虑过,并希望能走到最后考虑过,但一切顺其自然从未考虑过大家都是为了经验~~ 7恋爱时你会放弃恋爱对象和另一个更优秀的人在一起吗?会不会可能吧

8你恋爱时愿意在哪个身上花更多时间?

父母朋友恋人

9你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恋爱是结婚的前提

恋爱不等于婚姻

恋爱了就要结婚

没有爱情宁可不结婚

10你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是

20—2323—2627—3030岁以后

11你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是

强烈反对,对方如果有,会介意

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不会

可以接受

对对方的有无持无所谓态度

12你认为结婚后对待对方父母的态度

和自己父母一样平等对待男方优先

女方优先按需求分配

13对于“11.11”这个特殊的节日你有什么看法?

切,管它呢唉,看着心酸那!

额?哥姐早就脱光了我要行动了!

14谈恋爱可以调节生活你信吗?

嗯,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哦?谁说的?

可以啊,快乐是需要分享的哈哈,信你才是SB!

15你觉得金钱对恋爱的影响大不?

金钱是粪土有关系,但不大

肯定要啦,还要问看情况咯~~~

结语: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大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在此谨愿广大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问题设置 篇6

1、性别()

A、男B、女

2、恋爱状况()

A、单身B、非单身

3、当前职业()

A、大学生B、非大学生

4、恋爱次数()

A、0次B、1次C、2次D、3次

5、相信一见钟情吗?()

A、相信B、不相信

6、你觉得男女之间有纯正的友情吗?()

A、相信B、不相信

7、你能允许你的男(女)朋友有红(蓝)颜知己吗?()

A、允许B、不允许

8、面对有喜欢的对象你会主动向对方表白吗?()

A、会B、不会

9、会因为被对方感动而和对方在一起吗?()

A、会B、不会

10、你向往怎样的爱情?()

A、细水长流B、轰轰烈烈

11、在意恋爱对象的家境(此处指家庭经济状况)吗?()

A、在意B、不在意

12、假设目前你有恋爱对象,有跟目前恋爱对象结婚的想法吗?

A、有B、没作该想法

13、打算多少岁结婚?

从一份问卷的“问题”说开去 篇7

关键词:教学现状,阅读,个性教师

一、教师阅读与教学现状

在“义务教育段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的问卷中,关于“在教学中,除教材外,您使用最多的教辅材料是……”(选项为:a.教学参考书;b.电视、广播、网络资源;c.相关的社区、生活资源;d.相关图书、杂志等)问题,参与答卷的280名教师中,选a,157人,所占比例为56.1%;选b,95人,占33.9%;选c,5人,占1.7%;选d,23人,占8.3%。数据显示,“教学参考书”是教师最广泛运用的教辅材料;“电视、广播、网络资源”,准确地说,主要是“网络资源”(现成的教案与练习答案),教师也经常使用;而“相关的社区、生活资源”和“相关图书、杂志等”却被教师忽略,两者相加,仅达到10%。这基本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现状:集体备课、统一备课,年级学科组制定统一教案;没有“教参”就没法备课,从网络上下载现成教案“备查”……全然失去教师的个性化东西!教师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表明了他们阅读范围的狭窄和阅读数量的不足。从《中国教育报》发起的“校长和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作为“读书人”之一的教师,除了“三本书”(教材、教辅、作业本)外,不读书或读书不够是一种普遍状态,尤其是专业阅读远远跟不上。

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说:“如果教师把教科书当圣旨,把教参当宝典,那他的职业生命没有价值,他的工作可以由机器替代。”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教师的确成了“机器”———“应试教育”的机器!尽管我们始终在反对“应试教育”,极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实中“应试教育”无处不在:家长的需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的隐形管理(用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单一标准),社会的舆论(屡禁不止的对高考、中考状元的显耀和奖励),如此等等。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对象其实是一个一个知识点。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最后在考试中运用。于是,教师被教学参考书“绑架”:一切现成的答案,你不必也不能运用新的知识理论去思考和阐释,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将这些现成的统一的答案变得更简明清晰、通俗生动,为学生理解、掌握罢了。另一方面,对“教学参考书”的信任,可以带来方便,省去费力劳神。教师依据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把教学参考书内容绝对化,把整个课堂教学变成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何谈个性?谈何创造性?

二、阅读成就个性教师

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精髓所在。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有个性的教师,才能造就有个性的教育。

教学是一项充满灵性、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它既有一般可遵循的规律和原理,同时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差异性。教师不可完全抛弃教学参考书,毕竟教学参考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能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给教师提示教学方法和补充教学材料。但是教师如果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甚至成为教学参考书的“奴隶”,那就永远成为不了有见解的思考者。教师要克服对教学参考书的盲目崇拜,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创造者。要以“我”为主,以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要善用各家各派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教学过程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段增勇老师说:“作为语文教师,抄写教案,剪贴教案,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一个常常看书,常常思考的老师,才是在一种真正的备课状态里,从积累走向沉淀,内化于心,生根于心,生长于心,才能长成知识树,专业的视野才会广阔,专业的枝叶才会茂盛,专业的躯干才会健硕,专业的情怀才会深厚,专业的精神才会纯粹。”语文教师这般,其他学科教师同样如此。教师必须在读“三本书”的基础上,尽力拓展阅读面,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

三、教师拓展阅读面的途径

1. 学校为教师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并充分发挥校长的影响力作用

学校能否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教学是否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校长有很大关系。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指出:“在任何学校,校长在很多方面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正是由于他的领导,才确立了学校的风气、学习氛围、专业化水准、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学生可能成为或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程度。”校长是真正的读书人,是做真正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但无论从我们身边的现实,还是从有关权威机构的调查来看,校长读书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许多校长并非不想读书,而是静不下心来读书而已。推不开的会议、忙不完的接待、应接不暇的各类检查,整日疲于奔命,无怪乎慨叹无暇顾及读书。

一些有识之士高呼为学生“减负”,给孩子“松绑”,其实该“减负”的岂止是孩子!学校管理者又何尝不渴望早日“松绑”?学校要少一些行政干预,精简一些会议,省去一些检查,让校园真正安静下来,给校长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使其能够坐下来多读几本教育理论著作,反思学校管理遇到的困惑。一所学校,只有校长先静下心来读书、思索,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的读书和学习。校长必须是师生读书的榜样,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像于漪、魏书生一样,像李希贵、程红兵、窦桂梅一样。要引领教师读书,校长首先要“把镜子对准自己”,变“给我读书”为“跟我读书”。只有教师真正进入阅读状态,学校发展才有希望。因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教师的素养是学校生命和活力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生命质量在于教师的生命质量。真正的教育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与学问去做,而不只是单纯地教教材。

2. 善于取舍,敏于判断,提升阅读文化品位

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环境中,一些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终身读书的观念淡薄;即使读一点书,也仅限于教学参考书、习题集之类,而对教育类的专业书籍阅读甚少,阅读的深度、广度很有局限;对自身阅读缺乏整体性的谋划,支离破碎。这样不阅读或不科学的阅读,严重影响了其专业发展。教师阅读,要善于取舍,敏于判断,多阅读经典书籍、有文化含量的书籍;要通过阅读形成大视野,拥有大胸怀,知道自己“根在哪里,魂在何处,走向何方”。

一要读教育经典名著,真正的经典名著永恒而平易。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低效的甚至是盲目的。通过教育理论阅读,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少走弯路,早出成效,让学生受益,让自身受益,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二要读教育教学报刊,了解教育的现状,看看同行们在思考些什么,从而跟上时代步伐。三要读人文书籍,要在广阔的人文生活视界下汲取人类的文明,积淀自己的文化修养。视界开阔方能应付自如,方能被学生接受和追随。四要读学生爱读之名作,多读读孩子的书,与孩子一起阅读,或者比孩子早一步阅读。教师只有具有了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3. 让书籍融入日常生活,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习惯

“中国梦”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领导人不仅大力倡导读书且自身十分热爱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让人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李克强总理说,“不读书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推荐阅读《大清相国》……的确,再忙也要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则人生有追求、事业有意义、国家民族有希望。教师本是读书人,教师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教师的读书是一生的追求,只有坚持每天读书、定期“充电”,经常补充新知识,做到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间断地积累能量、释放能量。

要多读书,就得对自己“狠”一点,每天静下心来读一会书,时间可长可短,关键是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进而把读书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多读书会让你感受生活的精彩,感悟人生的哲理,从而收获更多智慧。同时,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的困惑有重点地读,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实际问题,把读书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闻不够的是书香,伴随终身的是书香”。有些教师书读得不少,但收获和成效不大,原因在于“不会”读书。会读书的人,首先是有阅读兴趣,怀着好奇,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记下疑惑和感悟,思考多了,感悟就多,收获就多,这样便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有劲,以至于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尚人格的学生,需要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李镇西说:“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老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师不读书,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断重复的实践,从早到晚,从备课到上课,从改作业到辅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忙碌碌,机械枯燥;有的只有盲目的实践,就课文讲课文,就例题讲例题,做知识的“传声筒”,做教参的“搬运工”,做所谓模式的“克隆者”,单调而乏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你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教师读书,关乎一堂课,更关乎一代人!

参考文献

[1]校长和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5-02-28/content_13292632.html

[2]王栋生.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J].语文学习,2014(3).

[3]段增勇.行走在读书与教书的语文路上[J].语文学习,2014(9).

[4]转引徐金海,郑锡军.多方提升校长领导力[N].中国教育报,2015-1-15(08).

关于价格的调查问卷 篇8

由于物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此展开调查,望您积极配合,谢谢合作!

山大社会实践调研团 1你对现在社会物价上涨的现象持什么态度?

A 很关心B偶尔关心 C无所谓

2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现在物价上涨很快,物价上涨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多大?A没有影响B 勉强接受 C无法接受

3在生活中你认为现在物价上涨最快的是什么?

A农副产品B生活用品C住宅类价格D用于公共事业等的价格(水、电、煤气等)

4你对未来物价的预期是什么?

A持续上涨 B保持目前水平C会有一定程度下跌

5如果物价持续上涨你会怎么做?

A尽量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B没什么打算,反正涨了也得消费C希望有关部门做出相应的措施!

6物价持续上涨你你认为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A政府B营销商C生产厂家

7如果想要改善目前价格状况,关键在于?

A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B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 C消费者你会关注物品的升涨情况吗?

A完全不会B 偶尔听说C比较关注D密切留意您认为物价上涨与您或者您的父母的收入上涨幅度是否一致

A 物价上涨较快B 两者水平相当C 没感觉

10您的职业是?

A普通员工 B学生 C工人 D农民E普通员工 F高管或老板 G政府职员 H其他您认为物价上涨对什么人影响最大?

A农民B工人C商人D无业人士

12您认为物价上涨对我国各行各业有促进作用吗?

A有很大的促进作用B有作用但不大C无作用D有反作用

13你对价格上涨的商品的态度如何:

关于红酒的调查问卷 篇9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是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有关葡萄酒大众消费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将花费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并不会泄露您的隐私,调查结果不会用于商业用途,请您放心填写。再次感谢您们对本次调查的支持!

1、您平时喝的最多的酒是()

A白酒B啤酒 C葡萄酒D其它

2、您比较喜欢什么甜度的葡萄酒(可多选)()

A 干酒B 半干酒C 半甜酒D 甜酒

3、您饮用葡萄酒的频率大概是多少()

A 每月 3次以下B 每月3次以上C偶尔D从不

4、您经常在哪个季节喝葡萄酒()

A 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E无所谓

5、您喝酒的习惯()

A认准一个牌子 B认准少数几个牌子 C偶尔换换牌子 D对牌子没有什么偏好,经常更换

6、您通常在饮用葡萄酒时,会加入哪些东西(可多选)()

A 雪碧等碳酸饮料B 冰块C酒类(如白酒、啤酒)D 水果(如柠檬、话梅)E 不添加任何东西F 其他__________

7、您购买葡萄酒的主要用途是:(可多选)()

A 自己日常饮用B 招待客人C 送礼D 收藏

8、对于葡萄酒,影响您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A 价格B 品牌C 口感D性价比E 产地F 年份G 包装 H 购买方便程度I在酒吧,餐馆,超市等地的普及程度J其他

9、您经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葡萄酒的品牌文化()

A 电视B 报刊杂志C 网络D别人介绍E 其它_________

10、您大多在何处购买葡萄酒()

A 超市B 红酒专柜或代销店C网购D 娱乐场所E餐馆酒楼

11、您选择葡萄酒的价位是()

A 100元以内B 100-300元C 300-500元D 500元以上

12、您一般购买的国内葡萄酒品牌有哪些()

A戎子B长城B 张裕C 王朝D龙徽E云南红F新天红G藏密红H其他

13、选择该品牌的原因是:(可多选)()

A 容易买到B质量保证C价格合适D作为礼品可显示出层次E身边人群普遍饮用

14、您了解哪些葡萄酒的保健功能()

A 防治心血管疾病B 抗衰老C 抗氧化D 松弛神经、缓解疲劳E 减肥F 抑菌作用G 不知道H 其他功效

15、如果有以下条件去了解葡萄酒,您会愿意去参加哪种活动(可多选)()

A葡萄酒贸易展、博览会B葡萄酒品尝会C参观葡萄酒酒庄D葡萄酒酿制体验活动

16、您认为目前国产葡萄酒对比进口葡萄酒有无优势?()如有,表现为()(可多选)

A广告投放大 B品质保证 C价格实惠 D促销活动多您的个人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 女

2、您的年龄:()

A 20岁以下 B 20-30岁 C 30-40岁 D 4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A 学生 B 个体户 C 公司职员 D 公务员 E 其他_

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 篇10

着眼于在新世纪中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以及具有专业特点的土木工程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启动了“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建设计划, 以构建课堂教学链、创新实践链和交流合作链的立体化、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尤为注重了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面向实践工程的动手能力培养。配合“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建设计划,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在原有桥梁设计课程的基础中开展了《创新型卓越桥梁工程师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授课教师联合两届学生一起开展了关于桥梁设计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 为更进一步提高桥梁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方向。本文主要结合本次问卷调查, 介绍学生、教师关于教学建设和改革等的信息反馈和建议讨论。

二、问卷调查状况

目前的大跨径桥梁课程设计教学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施工方法对桥梁受力影响的基础上, 进行预应力钢束布置设计, 同时结合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等次内力的计算, 对钢束布置进行局部调整, 完善预应力设计和主梁设计。考虑到学生对基于施工过程的桥梁设计缺少完整概念、习惯于“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对设计依据的行业规范不甚了解以及图纸绘制缺乏工程意图表达的现状, 作为衔接课程的“大跨径桥梁课程设计”, 鼓励自主研究式学习。从历年的教学效果上, 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设计能力, 为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否能更深层次地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且寻找更好地改进办法, 授课教师在连续两年内针对所授大三年级的桥梁方向本科生, 开展了《大跨径桥梁课程设计》的教学问卷调查, 共收获117份有效反馈。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看, 学生对教学方式充分认可, 在教学内容上也较好地达到了覆盖主要教学知识点和侧重点的目的。通过针对某个特定问题的两届学生的调查数据比较看, 对于是否有指导书, 08级的67%的学生能接受, 而09级的学生有74%, 说明教学方法逐渐被更多的学生所接受。同时支持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设计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加, 08级和09级学生对应比例分别为56%和74%。然而设计中依然反映出学生对施工过程分析和预应力体系设计的困惑。尤其是关于设计中觉得最无从下手的部分, 08级和09级学生分别都有81%和77%选择了预应力体系设计, 这也是教师在授课和答疑过程中花费精力最多的。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设计问题的理解, 的确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思考和改进。

三、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关于问卷调查结果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对于无具体指导书状况下进行设计的适应性。

以学生的学习经历认为, 要使设计课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上清楚、细致地知识传授和课后认真、详尽地答疑。总的说来, 现在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基本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并且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学生比例在提高。

2. 倾向于电算还是手算进行结构分析。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普及速度的加快, 以及学生人群使用电脑的比例增加, 电算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选择, 虽然通过手算能更深入地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 但是大跨度桥梁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 必须借助于电脑及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采用电算分析不仅能巩固前期课程“桥梁博士软件运用”, 而且能与实际桥梁工程设计方法相衔接。如何让软件成为工具而不是主导应该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 对主梁施工法和有限元分析模拟的理解。

“大跨径桥梁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一般紧接着“桥梁工程 (梁桥部分) ”课程, 但此时, 学生没有参加或参观过实际桥梁工程施工, 缺乏感性认识, 对设计中要求按确定的桥梁施工方法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存有难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配合呈现施工照片或施工录像将提高学生对于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的理解。

4. 预应力体系设计。

在“大跨径桥梁课程设计”中, 学生对于超静定结构连续梁的预应力体系设计最为迷茫。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仔细做了讲解, 但实践预应力钢束布置时总是不能很好地兼顾前期钢束、后期连续钢束的关系。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的钢束形状反映到工程图纸中是有冲突的, 需要反复地调整以达到主梁结构性能和构造形式的两者统一。对于这一点也说明了采用电算手段的必要性。

5. 设计内容的扩充。

借助于桥梁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部分学生能超前完成设计任务, 并且提出希望扩充设计内容, 引入基于其他施工方法的梁桥设计。

四、对反馈意见的讨论

通过历时两年的问卷调查和教学探讨, 关于上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认为:

1. 为了后续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及渐进性地融入实际桥梁工程设计方式和方法, 本设计课程教学将依然遵循无详细示例下的自主研究方式, 鼓励学生以小组方式, 共同学习讨论, 教师以配合角色参与其中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虽然学生需经历一个茫然失措的过程, 同时教师的答疑工作量较大, 但从教学效果上, 自主式的教学模式确实能锻炼学生的学习和设计能力;

2. 考虑到课时较短、设计难度和工作量较大, 尤其是学生反映的有限元软件使用方法讲解和预应力体系设计困难等问题, 授课教师联合学生编著了强调桥梁设计过程的课程教材、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课件, 目前处于后期整合阶段, 将在下学年投入试用。另外, 因采用电算而可能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运用上的衔接贯通欠佳, 今后将会指导学生进行部分的手算工作, 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关于课程的选题和内容扩充的提议, 授课教师认为从掌握桥梁上部结构设计全过程来看, 选择针对某施工方法的梁桥作为设计对象是非常好的, 这几乎能涵盖桥梁工程中主要且关键的知识点和侧重点, 且能保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辅助下于规定课时内完成设计任务。如学生有余力, 可联系教师指导基于不同施工方法下的结构受力分析;

4. 两届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中都反映了预应力体系设计的困难, 虽然通过详细的教学辅导后情况有所改观, 但依然是存在着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最多的关于预应力钢束管道间、管道与锚块间关系等构造细节问题, 以及钢束布置与主梁应力、强度包络图的关系;这些问题仅凭课中讲述或文字表述都较难回答清晰, 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动手。教师将尽可能地在编辑课程教材中给出建议, 并更关注授课的详尽和课后答疑。

5. 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师设计意图的真实表现, 同时又是桥梁施工的依据。教学中时有发现学生在工程图纸绘制中缺乏工程意图的表达意愿, 对此还需在教学中更进一步地指导帮助。

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和讨论能及时揭示教学过程中的优与劣、利与弊。问卷调查很好地给出了对现行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总结, 学生对教学的讨论是对教师的肯定、鼓励和鞭策, 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意见。

摘要:本文结合桥梁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开展了针对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问卷调查分析, 并就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更深入的探讨, 实践证明现行教学方法起到了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手段上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魏红一.对桥梁工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5) .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关于大一新生的调查问卷 篇11

亲爱的同学:

您好!

这是一项在于对大一新生的大概情况了解的调查。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你们的特长与爱好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方便我们在以后参加学院或者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能够充分的利用我们学院的人才,达到物尽其用。为了使得调研结果更具有科学性与可信性,我们采取实名制的方式。现在,耽误您们几分钟宝贵的时间,请您们完成下面的这份调查问卷,我们将对您们的信息做妥善的保管。谢谢您们的支持与配合!

姓名:

填写说明:请您在“()”处填写所选选项或在“”上填写,若非特别注明则为单选题。

专业: 年级:

1.你的性别?(),民族__

A.女 B.男

2.你的身高___,体重___

3.你的特长或爱好是什么?(可多选)()

A.运动 B.文艺 C.文字 D.棋类 E.交际 F.其他__

4.在文字方面,你比较喜欢或擅长什么?(可多选)()

A.写作 B.朗诵、演讲 C.书法 D.其他__

5.在学习方面,你曾经是否在全国或市级竞赛中获得奖项?()如果获得奖项,那是在__竞赛中。

A.是 B.否

6.在学科方面,你比较擅长或喜欢(可多选)()

A.数学 B.英语 C.物理 D.其他__

7.在运动方面,你比较擅长?(可多选)()

A.球类 B.跑步 C.跳高D.跳远

E.其他_______

8.球类方面,你比较喜欢或擅长什么?(可多选)()

A.足球 B.篮球 C.实心球 D.排球

E.网球 F.羽毛球 G.其他____

9.文艺方面,你比较喜欢或擅长(可多选)()

A.唱歌 B.跳舞 C.画画 D.其他___

10.棋艺方面,你比较喜欢或擅长(可多选)()

A.象棋 B.围棋 C.五子棋 D.其他__

11.现在如果有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你会持什么态度?()

A.踊跃参加 B.有其他人参加就参加

C.视情况而定 D.其他

12.就目前而言,你觉得你哪方面还存在不足,仍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13.在充足的课余时间你觉得怎么利用比较好?

对于该问卷,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不足或遗漏的地方?请在下面写上您们宝贵得建议或看法,我们将不尽感激。谢谢大家!

本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的作答!

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 篇12

您好,我们是辽宁科技大学民生之窗的成员,随着中国人口年龄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养老问题的关键,我们正在做关于辽宁省养老问题的研究,特制定此调查问卷,共有18道问题,大约需要花费您8分钟时间。本次采用匿名调查,内容保密,仅作科学研究,请您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在此对您在百忙之中对此问卷进行的解答表示由衷的感谢!

1、接受查问卷着者的年龄()性别------男()-------女(A50岁以下B50------60岁C60岁-------80D80 岁以上

2、文化程度:

A.无文化B.小学C.中学D.大学或以上

3、您现在(以前)的职业:

农民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单位职工

企业单位职工自谋职业无工作

4、您喜欢怎样的养老方式:

A.与子女同住养老B.居家养老C.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

D.保姆照料E.互助养老

5、您现在的经济来源:

A.工作收入B退休金C子女供给C 政府生活补给D无收入来源

6、您觉得自己健康状况怎么样:

A很差B 较差C 较好D 很好

7、您认为老年人的幸福是怎样的:(多选题)

A.身体健康 B 儿女孝顺C 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D.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尊重 E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F 能够继续发挥余热

8、您觉得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面对的困难是什么:(多选题)

生活照料风险精神赡养风险经济供养风险

如果子女迁徙、外出或发生意外,服务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

9、当前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多项选择)

A子女不尽责任抛弃老人B 孤寡老人很多得不到管理C老人的养老金得不到及时的发放造成养老困难D老人身体不好造成医药费花费太多

10、是否与子女住在一起:

是否

11、年老时是否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

愿意不愿意

12、您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原因:

晚年比较寂寞,同住容易看到孩子

能帮助子女照顾家里

能被子女照顾

没有原因

13、您不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原因:

两代人之间生活习惯与观念不同,易产生矛盾

生活在一起不方便

怕后代因自己争吵

不想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

14、您是否有养老保险:或社会养老保险,或保险机构养老保险

A.有B。没有

15、医疗费用的负担()

A原单位报销B子女出C自己负担

16、生病是否去医院就诊()

A 大病小病都不去B每年定期到医院做检查C小病不去,大病去

17、每个月的总花销()

A200-----300B300------500C500----------700D70018、是否了解当今法律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是()否()

19、您的周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填空)

以上

20、您自己家或您周围家庭每户老年人的数量-----()

21、大爷大娘,您平常都经常出来做些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吗?都做哪些体育运动呀?

23.您平常都参加那些文化活动呀?是否喜欢看看书?打打太极?或一起跳跳舞之类的?

24、您认为养老的花费是收入的多少?(几分之几或百分比)是否构成生活的重大压力

是()

--------否()

25、您认为当今中国的养老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26、您的儿女或者为人儿女的您多长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

27、您的儿女或您自己给予父母怎样的关怀?()

A仅仅是经济上的满足B物质和情感上都满足C 生活拮据但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

28、您自己或您身边的老人朋友平常都做什么?

A 积极参加社区活动B 在家看电视节目C 没有业余爱好也不出门

29、您对我们国家养老保障的现状是否满意?

A 非常不满意B 不满意C 感觉一般D满意F非常满意

30、您自己家的老人是否享有一些养老社会福利?()

A是B 否

31、您认为养老机构的最大缺点是什么:(多选题)

收费高没有家庭温暖伙食差卫生差老弱病残集中,产生压抑感

32、您希望将来的社会能为养老提供哪些服务:(多选题)

医疗保险服务社区娱乐健身设施服务精神服务其他()

33、您认为在赡养父母方面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哪方面?()

A收入B性格差异或代沟差异C对自己工作产生的影响D自我责任意识

34、对于自己或父母老年生活的规划是什么?()

A住养老院B和父母一起住C 给予钱让自己住

35、在您眼里“老年人”是怎样的概念 ?()

A 是一种累赘,给家庭带来太多压力B像个小孩非常需要我们的照顾C是我们年长的朋友需要我们给予多一点关心和照顾D不需要太多的关心我们各有各自的生活和思维

36、您觉得您所在的周围独居老人多吗?

-------------------------------------------

37、您怎样看待这些独居老人?

A 很可怜值得同情B解决这个问题是政府的职责个人对此无能为力C每个地区都存在着任其自身自灭

一份关于爱情的调查问卷 篇13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 共向大学生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295份, 回收率达到了98.3%。

二、调研情况分析

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及重要程度有一定认识但还不深刻。法律的存在首先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同时规定公民的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当违法犯罪现象出现要予以处罚, 最终达到巩固统治阶级的目的。调查中还有2%的同学对法律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楚, 其余同学都已经认识到法律存在的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法律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 关于“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的回答, 同学们的见解也有不同 (详见图1) 。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53%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生活中非常重要、28%认为比较重要、16%认为一般重要、3%同学认为法律没有作用、不重要。这个结果表明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群体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和纠纷还较少, 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但学生毕业择业时候就面临签约、劳务合同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法律才能合理解决。

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较弱。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 半数以上的同学从未有过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经历。当他们与他人产生纠纷时, 解决的方法虽然不同, 但直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只占9% (详见图2) 。

从图中2可以看出, 31%学生对学校领导依赖较高期望他们出面协调, 53%的宁愿双方私下和平解决。这说明学生遇到纠纷时候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 过于依赖学校或者其他人, 这是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直接导致的。

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法律意识却止于行动。但不是所有同学都完全没有法律意识, 受调查同学中, 法律意识水平很强且完全懂得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占34%, 法律意识较强但未付之于行动的占44%, 但仍然有22%的同学还未形成法律意识。

这说明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增强, 尤其是那部分完全没有法律意识的同学, 当他们遇到难题、纠纷的时候肯定完全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法维权。而当问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的时候, 同学们认为主要在于社会还不够发展的影响, 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体制不合理,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不够发展。

学生对法律知识有较强求知欲。问卷中, 75%以上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问卷还显示, 同学们认识法律知识的渠道以学院宣传、法制教育活动、法制教育课程和电视专题栏目为主,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报刊报纸和家庭教育来认识和了解的。了解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同学们对这一点的认识有一定深度 (详见图3) 。

从图3中可以看出, 62%同学认为了解法律知识对于生活有意义, 法律能帮解决实际问题;24%的认为有意义, 但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除非迫不得已;12%的认为意义不大, 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地方太少了;2%的认为没有意义, 现在还没有步入社会, 法律离自己很远。另一个角度也说明, 还有2%的同学完全不认为了解法律知识对生活有意义, 觉得在学校这个安全的大环境里谈法律太过遥远。

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现在高校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也相应增多。我们调查后发现, 同学们认为加强法律意识的最佳方法为参加各种丰富的宣告法制活动与讲座, 其他非常好的方式还包括通过各种传媒、设置课程来学习、学校的社团以及身边的例子交流,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学校也经常举办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每一次都有很多同学积极参与, 对于这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也收到同学们的赞成, 受调查过程中, 有54%以上的同学表示法制宣传活动非常有意义, 也非常愿意参加。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同学表示赞成, 问卷中有52%同学认为有用, 35%认为只有一定作用, 11%同学认为“没有用, 只为了修学分”, 2%认为纯属多余。

问卷中44%同学感到“有些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40%同学则表示法律知识不足, 还有16%的同学不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要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如此, 问卷中还调查了“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才能取得提高同学们法律素养的效果”这一重要问题, 学生们有49%认为要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 37%认为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 9%认为按照教学大纲讲就行, 5%则认为这门课与生活无关。

三、我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 现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 当他们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时, 不是积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是过于依赖学校或者其他人。

(二)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缺乏重视, 很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 与自己关联甚微,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课的学习上, 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因而, 对学校开设的相关法律课程, 只求考试过关。

(三) 现在网络的普遍深入使用, 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负面的影响也使他们对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产生了偏差。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

(一) 当前,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 为了提高授课质量, 帮助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 应该尽量多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纠纷, 并尽可能多的使用案例讲解来授予同学们相关知识, 要摒弃教条的讲授方法。

(二) 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对法律认知的不同状况及需求,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使法律素养培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有效实现法律素养培育的持续性。

(三) 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 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 应采取一些更具体, 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 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法制宣传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总之, 大学生法律素养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 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 学校, 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法律意识是拥有理论知识和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法律意识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做了调查, 并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调查情况,法律意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沈超, 柳赟, 施展.大学生法制意识状况调查分析.商业文化 (法学之窗) , 2011年6月.

[2]刘雪峰, 于钦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我见.世纪桥, 2012年第3期.

上一篇:病房环境5s管理下一篇:牧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