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精选12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 篇1
上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走出教室,我的心中还充满着对文中父亲的敬佩之情,眼前还浮现着一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感人画面。坐在办公桌前,心静了下来,课终于上完了,回想起这堂课,我感到一阵阵愉悦,同时,一丝丝遗憾也涌上了心头。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绝望地离开。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课文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了情境的创设:
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深情的导语和读词想象画面将学生带入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地投入,展开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
2、抓关键句入手,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理解人,利于写作。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中找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板块,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二、挖掘资源,培养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父亲在挖掘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事?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亲的了不起。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但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 篇2
一、抽丝剥茧,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前反思:《钓鱼的启示》课文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9自然段钓鱼部分, 10-11自然段是启示部分。而启示部分说理性强, 如何与学生的已知对接匹配, 批文入情, 情动辞发, 最终让学生引起共鸣呢?必须找到课文切入点,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呢?我反复思量。课文在启示部分说“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简单与困难形成矛盾, 抓住这一矛盾来设置疑问, 激起学生探知欲望。
课中反思: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后, 我问学生“我”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根据回答板书“是”“非”二字。追问, “是”在本文指什么---放回钓到的鱼;“非”指什么—不放回鱼。我说, 道德真是个简单的问题, 要么放, 要么不放。为什么从放到不放却那么难呢?板书“难?”。请同学们研读钓鱼部分。同学跃跃欲试, 着急地要发言, 看来问题找准了。我说, 别急, 发言一定要有理有据。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我参与学生小组探讨。全班围绕“难”交流, 纷纷找依据:有说离捕捞时间很快了, 因为“离捕捞开放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有说钓鱼不容易, 因为“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钓上来的”;有说天知地知, 别人不知, 因为“四周静悄悄的”;有说鲈鱼又大又美, 因为“鲈鱼在月光下翕动着嘴唇很美”,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边引导边板书关键字边小结, 我们不放回去, 有充足的理由。第一, 这条鱼太大了, 以至于我后来也从未钓到过这样大的鱼;第二, 钓起这条鱼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指责, 因为提前钓起鲈鱼天知地知, 我知爸爸知, 别人无一知晓;第三离捕捞开放的时间仅仅只有两个小时, 一晃就到了。是的,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不放。所以, 当爸爸对“我”说“你得把鱼放回去”的时候, “我”是急切的问, 大声地争辩, 甚至哭出了声, 到最后乞求父亲。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真正把自己融入其中。感受放鱼过程实在是难。难在这条鱼的诱惑太大了, 难在没有人知道我们违背了规则。学生批文入情, 情动辞发。朗读表现出了孩子个性化解读。
学生感受到了道德实践的困难。是不是只有“我”才抵制不了诱惑呢?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我”的父亲就没有丝毫的不舍吗?孩子们兴趣盎然, 找到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因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看得出, 爸爸同样非常喜欢这条大鲈鱼。心中一样不舍。但是父亲为什么不容分辩地对“我”说“你得把鱼放回去呢?”其实父亲是深思熟虑了的。从他平静的语气可以看出遵守道德比得到鲈鱼更珍贵。鲈鱼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诱惑, 将来, 一定有更多、更大的诱惑。让孩子坚守道德, 不容置辩, 不留余地。父亲这样严格的教育对孩子有益么?我又抛出一个问题,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十四年后, “我”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 “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的大的鱼, 但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此顺势理解两个“鱼”的含义。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理解了两个鱼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如果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含义。
课后反思:教学中找准问题, 层层推进的主线教学, 落实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始终兴趣浓厚, 主动个性化解读文本。师生, 生生, 生本充分展开对话。学生是理解了道德的重要性。但是, 倘若换一换, 让他们抉择, 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会不会坚守道德底线?
二、角色互换, 让孩子成为道德的捍卫者
课前反思:自以为, 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道德自律, 即便遇到巨大的诱惑, 同学们也能战胜贪欲, 守住道德底线。如果让他们选择, 我自信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放鱼。
课中反思:课文结束, 我问:“如果是你, 你会放掉鲈鱼吗?”“不放。”孩子们异口同声, 纷纷找理由。放在水里不拉起来, 等到时候了再拉起来;有的胡搅蛮缠就是不放, 还说如果是我爸爸, 他也会同意的。有说又没有人看到, 谁知道是什么时候钓的……这个结果令我意外。转念一下, 孩子们生活环境从家庭到社会, 哪有道德教育的榜样, 上公交车疯挤占座;路人丢钱捡来据为己有;卖东西短斤缺两……我们的孩子如何独善其身?我又如何改变孩子的观点?
我突然想到了名师薛发根反败为胜的一招。我说“孩子们, 我要是你们也不舍得放。这样, 你们当爸爸, 来说服我好吗?”大家想一想, 下一节课来辩论。
第二节语文课上,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当“爸爸”, “你得把鱼放回去。”
“不嘛, 这么大。这么漂亮。”我说。
“要是别人知道了怎么办?”
“爸爸, 你看四周静悄悄的, 根本就没有人知道的, 这事就只有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了, 不放。”
“不放, 你就不怕良心受到谴责吗?你愿意为了一条鱼失去良心的安宁吗?你是要道德还是要鱼, 自己想清楚。”
我沉默, 手捂胸口。
“你放不放, 不放我打你屁股。”
“我……”
呵呵, 还真拿出当爸爸的威风来了。此时此刻还有什么需要我去说教的呢?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3
《钓鱼的启示》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夜,“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放了它,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面临诱惑要做出正确的抉择且要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我采用了以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整合文章信息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探求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得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并把其运用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略读课文中。整节课完成得较为圆满,紧扣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得到迁移运用思维导图的实效。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继续发扬。
一、安全有情的课堂氛围
本次课有很多老师莅临指导,孩子们有序走入课室,难免会产生紧张感,我先让他们趴下静待上课。从讲台上环视一圈,发现很多同学圆着眼睛在看我,我冲他们笑笑,还小声开着玩笑:“孩子们别睡着了哟。”他们不禁莞尔,顿时放松了情绪。要上课时,我先鼓励孩子:“看见孩子们这么有精神,我也很有干劲啦!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呈现精彩的课堂吧。”孩子神色飞舞。
上课过程中,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孩子,是这学期新转来的学生,他有些紧张,我目之以鼓励,让他迅速安下心来。另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忘把笔放下,一手拿书,一手拿笔和话筒,显得忙乱,我便走过去,边帮他把笔放下边笑着说:“下次先把笔放下再回答问题哦。”他也不好意思地笑笑,又马上进入状态,答题非常棒!在最后迁移运用的环节,很多孩子在和同桌交流时,拿不定主意了,我路过他们身边,他们就举手请教我,我鼓励他们:“能分析得这么清楚,已经很棒了,相信你们聪明脑瓜一定会继续想出来的!”他们便有了自信。
整节课中,我和学生的交流都很融洽,能让他们在这样的场合安下心来,轻松地发挥,这便很好。
二、“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步骤。而本课就是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将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文章。在第一课时中,我解决了“内容”和“启发”两部分,这节课重点解决“写作方法”这一块。通过分析,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后,板书上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接下来,我让孩子继续借助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选择其中他们感兴趣的一两个角度画一画思维导图。
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先画出“内容”和“启发”部分,他们按照我平日里教的方法,先通读课文,学会给文章分层,然后用小标题把每层写了什么概括出来。虽然有些同学的小标题不够简洁,但至少他明白了这部分写了什么。可见孩子知道该怎样去读懂文章内容。至于启发,在文中第二段有明显的文字信息,他们基本都懂得摘抄,有些同学还懂得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启示,这就非常不错了!因为时间关系,“方法”这一块没来得及在堂上完成。第二天我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归纳出几条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对比的修辞手法”等,这说明孩子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已经学会自主地分析文章了。后来我再进行指导,将写作手法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条理地归纳出来。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巩固。
此外,我还指导孩子,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用于预习课文、复习课文,写作列提纲,他们也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掌握了学习方法,运用起来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渔,日后他们就会钓到很多的“鱼”了。
三、审美与思维兼并的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重在思维过程,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但我并没有把此课上成一堂思维推理课,而是在思维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例如在分析“细节刻画人物”这一写作方法时,我让孩子们分别找出描写父亲和“我”的语句,再通过抓关键词谈感受,这样就能让孩子从动作、神态、语言这些细节描写中,深刻品悟出父亲和“我”对待放鱼的不同态度。如描写父亲的一系列动作词语:划、看、盯、转,这几个词语中包含了父亲面临道德抉择时的态度转变,首先“划、看”是为了明确是否到了捕捞开放时间,表明父亲平时就是很遵守社会规则的人,“盯”写出了父亲对大鲈鱼非常喜爱,也在犹豫要不要放掉它,可见父亲正经受着道德的考验,“转”表明父亲已下定决心要实践道德,并希望“我”也成为一个遵守道德的人,所以转向“我”。后面的神态描写“平静”更点出了父亲对放鱼的坚定态度。通过引导孩子这样去体悟,他们更能体会到细节描写能把人物刻画得更生动。为了让孩子能深入体会父亲和“我”的不同态度,我设置了一个分角色朗读,男生读描写父亲的语句,女生读描写“我”的语句,通过语气的强烈对比,他们对文中这两个人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提炼出思维过程,不让思维流于枯燥的形式,而有充分的美感体验,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以上便是本课完成得较好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一些孩子因紧张害怕而不举手,我就没有请到这些孩子回答问题,致使课堂关注的面不够广,让一些孩子失去了展现的机会。以后我会更加关注那些不举手的孩子,用温和的语言和目光去鼓励他们,尽最大可能去实现教育的公平。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4
一难点突破,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难点,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对这个难点,我先导出问题: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在这件事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关于留下鲈鱼的原因,作者心情的变化这一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小组合作读、体会情感、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钓鱼的启示》课后教学反思 篇5
在本节课中,结合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也分为四大部分:
1、旧知新用,掌握分段的方法;
2、再读文章,归纳段意;
3、层层递进,概括主要内容;
4、理解文章内涵,归纳中心思想。以《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为载体,将篇章阅读中遇到的难点整合在一篇文章中,逐一攻破,最终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可以说,本节课是一节指导阅读技巧的整合课。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但注意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有法可依,而且也不断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对《钓鱼的启示》的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方法指导也就自然而然地蕴涵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
1、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稍显呆板。
2、教师的阅读指导条理应梳理得更清晰,分析和总结时要到位。
3、课外拓展的内容太少,课堂容纳的信息量仍然不够。可加强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钓鱼的启示 篇6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 篇7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钓鱼、放鱼、启示”这条主线,分成三个板块,一个一个板块学习。
在第一板块中,我提出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鱼?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指导朗读。
在第二板块中,我让学生围绕“放”与“不放”展开对话,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然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在第三个板块中,划出作者的启示,读读,议议。围绕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展开对话,抓住“我却不止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鱼”指的是什么?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些“鱼”呢?你有没有遇到到过呢?
基本上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学习,但似乎我说的`太多,给学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时间太少。所以教学就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没有在课文的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另外,在应该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时候没有强化,只是请几个学生读了一下,这里做得不到位;还有,在让学生讨论课文中启示部分内容时,没有深入进去,感觉有点泛泛而谈。
《钓鱼的启示》教案与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物心理活动及变化入手,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板题)——学生齐读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3.师:那个夜晚给了我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板书:这是一个()的夜晚。)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又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到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去体会。
二、体会‚美丽‛的夜晚
1.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从夜色上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2.在学生交流时,引导,板书‚美丽‛,并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导读出夜色的美丽。
3.除了夜色美丽,记忆犹新,还体会到了什么美丽?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钓鱼的过程美丽,并指导读出钓鱼的过程美丽。
4.体会钓到鱼后的心情
师:在如此美丽的夜晚,钓到鱼后,‚我‛的心情怎样?可用哪个此概括?(板书‚得意‛)你从文中的那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的?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鱼的大、漂亮、来之不易和对鱼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5.师小结:那个夜晚的确美丽,在美丽的夜色中钓到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的心情格外---(),板书‚兴奋‛。
三、体会‚并不美丽‛的夜晚
1.‚我‛最想干什么?(把鱼留下)但父亲决定让他把鱼放回湖中。下面是我与父亲的一段对话,请默读课文4-7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文字旁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
2.学生默读,写体会。3.学生交流体会。
在交流中抓住重点词‚盯‛,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和做出道德抉择的不易,‚得‛中体会父亲态度坚定,‚急切‛说明‚我‛不理解,不愿意,‚争辩‛中饱含‚我‛的委屈,伤心,难过。通过自读,他读,集体读,指导学生读出每个词饱含的情感。最后分角色读,师读旁白,男生扮父亲,女生饰‚我‛,整体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随机板书:急切
争辩)4.师:‚我‛大声争辩,父亲依然态度坚决,‚我‛只能----学生齐读第八段。
5.师:‚我‛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乞求‛什么意思?
‚我‛会怎样乞求父亲把鲈鱼留下来?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引导学生
父亲会对他说些什么?同桌交流。6.模拟父子争辩,学生换位体验。
师扮‚我‛,生扮父亲,孩子用种种理由劝说父亲把鱼留下,父亲想方设法说服孩子放鱼。师用鱼大,鱼漂亮,鱼来之不易,周围没有人看见,不会受到别人的指责为由,让学生在争辩中体会父亲高尚的道德。
7.师:‚我‛大声争辩,甚至乞求都改变不了父亲的决定,‚我‛只好----学生齐读‚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板书:依依不舍)
8.师小结:‚我‛钓到鱼时很得意,本想把鱼带回家高兴一番,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我把鲈鱼又放回了湖里。这个夜晚对作者来说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我的心情由钓到鱼时的兴奋一下变得?(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并不美丽‛和‚沮丧‛)
9.体会父亲的品质:父亲这样做对吗?爱孩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10.师小结:其实,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无法妥协的。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这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
四、感悟启示,体会‚意义非凡的夜晚‛
1.师:所以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找生读我受到的启示。集体读。
2.感悟启示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是‛‚非‛指什么?从哪里体会到实践起来很难?(2)以后的日子我是怎样做的? 3.默读10,11段,质疑。4.解疑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理解加引号的‚鱼‛,‚诱惑人的鱼‛指什么?(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2)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3)对于你们来说,诱惑你的鱼有哪些?你遇到过这样的鱼吗?你是怎样做的?
(4)师:正是因为文中的‚我‛从小就(受到了这样严格的教育),从小就(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34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5.齐读10,11段,再次体会‚我‛得到的启示。
6.师小结: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我‛的内心深处对父亲充满了?指导学生体会,并板书‚意义非凡‛与‚感激‛。
五、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一句关于道德的名言,‚非常的境遇可以显示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也写一句自己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六、作业
1.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的故事。
2.小练笔:《钓鱼的启示》读后感
七、教后小记: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鱼 的 启 示》——公开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优秀 篇9
我从课文中了解到小詹姆非常喜欢喝父亲一起钓鱼,在一天晚上小詹姆斯和爸爸一起到船坞去钓”翻车鱼“小詹姆斯在钓翻车鱼时,突然钓住了一只10斤的`大鱼,钓住鱼后小詹姆斯和鱼搏斗起来,过了两个小时小詹姆斯终于把这只大鱼钓了上来,这时候小詹姆斯才发现自己钓住的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鲈鱼,小詹姆斯高兴极了!这时父亲却对他说:詹姆斯现在不是钓鲈鱼的季节,快把鱼放了,詹姆斯不情愿的将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鲈鱼放回了水中,父亲深情的对詹姆斯说:你放弃了眼前既得的利益,放了正在产卵的鲈鱼,以后在钓鲈鱼的季节你会发现会钓到很多的鲈鱼的,詹姆斯一下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就是放弃了眼前既得的利益,今后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詹姆斯长大以后成为了一个很有名的建筑师。
文学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 篇10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揭示主题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紧扣重点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优秀书评 篇11
我今天学了一篇文章,叫做《钓鱼的启示》一篇文章。
课文讲的是作者和他爸爸钓到了条又大又漂亮的鱼,但那时还不是钓鱼开放日,所以父亲要让作者把这条大鱼放回湖里,作者很惊讶!,对父亲说:“为什么?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父亲说:“你还会钓到其他的鱼啊!”最后作者还是把鱼放了,但他不是一无所获,他懂得了一个道理,是到的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
我从中明白了,道德 是一个用金钱都换不来的,只要你拥有道德,就会一生受益!
优秀散文:端午钓鱼启示录 篇12
机遇是把美梦变为现实之前闪烁的流星,永远只属于行动迅速的人。
端着碗等人家盛饭吃的味道远没有自己盛饭的味道鲜美。
带着微笑忽悠自己,不是在风雨中呻吟,就是在阳光下变得口是心非。
——题记
在被一群人和满鱼塘的鱼儿围观之后,我不得不放下架子来剖析我今日的付出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这场危机怎样把我灵魂里那些姹紫嫣红的骄傲部分挤压得粉身碎骨。
我对着蒙蒙细雨和那些花枝招展的鱼儿们尴尬地笑出声来。
如果说钓上一条鱼的成就便可以让我扬眉吐气,那么,亲爱的,你错了。
满鱼塘的鱼从我昨天(端午)下午三个小时的时光里游过,居然只有三条鱼来上钩。
也即是说,每一个小时,才有一条鱼真正认领我那些把鱼钩伪装得天衣无缝的伎俩,而心甘情愿地吞进我为其酿制的能刺进喉咙或心扉深处的诱惑。
我的天啊,我面对的可是满塘欢色的生命,我需要获得他们成群的簇拥和投怀过来才对,可他们偏偏不如我愿所尝,还要遥远遥远地躲避着我,把我逼得走投无路。
我在塘坎上走来走去,而没有撑伞是以佐证我能把鱼钩伪装得天衣无缝的能耐。
亲,在我决定要去垂钓的时候,你可知道,我把一顿美餐全部寄希望于我那个还算可以的鱼钩上,想象水桶里挤得满满的张着嘴巴呼吸的鱼头们如何面部朝天,用可怜兮兮的眸子望着我求救的姿态。再想像,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冒着香气的没有吃过激素的鱼所熬出来的那种自然滋味,以及,鱼身体那些雪白的小鲜肉的诱惑,我可是把唾液一再地按压之后才下去的。
那个时候,我心里因此而诞生出来的快感,可能是最近几年所无法抵达和难以抵达的高峰。
提着一个能装下十斤鱼的大桶,我以骄傲的姿态步入垂钓之地,又以满怀激烈的凌云壮志的英姿快步步入鱼塘的塘坎上,然后先学伪装鱼钩,再把伪装得天衣无缝的鱼钩往池塘里扔。
接连十几杆都是扔下去的诱饵提上来的鱼钩。
我似乎看到了旁边几个垂钓者的窃笑,也仿佛看到了满鱼塘的鱼们的得意色彩。对于那几个衣着平凡,相貌粗鄙的土包子,我是不屑一顾的`,至少在我心里连竹椅子也没有给他们安放一把。就他们那点初中都还没有毕业的带着森林味道的土豆,你说,配坐在我这个学汉语言文学的,被朋友戏谑为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的女子心里么?
至于那些鱼儿,我没有与之生气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的得意是暂时的,有它们哭的时候。
然而,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弄人,有时候满怀壮烈,不一定找得到牺牲的地方。
人家已经钓满一桶鱼要走了,我的鱼桶除了为十斤鱼准备的大半桶水之外还是一无所有。我的鱼钩上也未见得有半滴鱼儿们殷红的鲜血留在上面。
当然,后来,后来呢?后来,是钓上来三条鱼了,恐怕有六两重,而三条总共六两重的鱼苗都还是在家弟的亲手指导下才完成了的。
天啊,如果生活以这样的速度来攫取粮草,我可能只有饿死的命。
我寒颤颤地盯着我的所获,以及这些鱼背上闪烁的讽刺的光芒。我是多么地无可奈何和举目无亲啊。
举目无亲,是我自己给自己拟定的定义,不怪任何人。因为,在我现实的周围里,并没有一个有我如此无能又还野心勃勃自命不凡的人。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
这,就是此刻,我唯一能够赠予我自己的一个溢美之词。
亲爱的,不是我沮丧和颓废,而是面临如此多的机遇,居然一次又一次地让它们跑掉而束手无策。
一种斜置着的讽刺意味和端着碗看到一锅饭找不到饭吃的心情让我觉得我自己还不如池塘里的鱼儿聪明和能耐。
我承认,今日开始的我,不仅无比藐视那几个土里吧唧的乡巴佬,还存在着无比笨拙的倾向。
不过,我这个人最善于安慰自己了,突然又想起了一句不知谁说过的话:除了读书之外,都是百日之功。
我能读懂那么多书,还读不懂穿诱饵和让鱼儿上钩的小事么?那个时候,骄傲的色彩又抵达我曾经萎靡过的灵魂深渊。
然而,这种自我安慰的味道并不长久,继之而来的是觉得自己拿过去那点小本领来安慰今天的大失败,实在可笑得厉害。
钓鱼是一个新行业,你的几何学得再好,最多能量出自己和一塘鱼的距离有多么遥远;你的代数学得再好,也只能算出一塘鱼的重量有多重,而那些汉语言文学所染上的风花雪月,在这里恐怕只能站在一边临渊羡鱼哦。
面对一个新行业,只能以零的姿态开始,如果拿老行业的的丰功伟绩来强加予新行业,势必像我今日一样败得很惨的。
旁骛一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活在这个世上的人,都有一套求生的本领,就像今日那几个垂钓者,虽然其貌不扬,但人家钓鱼的本领就比我大得多,还不知人家有哪些套路没有打出来呢。
面对任何人,任何生命,我们都要有敬畏之心而不是觉得自己才是世界上最能干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推荐阅读:
钓鱼的启示反思总结10-08
《钓鱼的启示》教案及反思05-13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1-11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8-22
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1-21
钓鱼的启示08-0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钓鱼的启示》07-08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07-04
钓鱼的启示读后心得05-24
钓鱼的启示学习单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