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2024-10-24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精选11篇)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1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第一批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为教师的所掌握,而且已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学生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已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爱提问题,敢于探索的好学风,对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如读中感悟,抓关键词理解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

(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钓到鱼时:紧张、激动。

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

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⑵ 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

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活用文本,感悟语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学时,我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进入文本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另外,还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作用,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体验内心

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我两次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朗读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在湖边钓鱼除了遵守时间的规定,还应注意什么?(如保护环境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会更充实。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2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规则”, 共安排了《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两篇主题课文及一个“语文天地”。本文是“规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叙述了34年前, 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 詹姆斯和父亲去钓鱼, 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 父亲却让詹姆斯把鲈鱼放回湖里, 使詹姆斯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 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首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随后作者用翔实的笔墨叙述了詹姆斯整个钓鱼的经过。作者把詹姆斯钓到鱼后的惊喜、兴奋, 与父亲争辩时的愤怒与抗议, 到最后放鱼的无奈和惋惜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章最后说明当遇到道德问题时要严守规则的道理。

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内涵比较深奥的课文。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 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比较难学的。对于这样一篇课文要力求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 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 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优选组合教学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 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中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詹姆斯复杂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 懂得如何结合实际, 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启示”, 什么意思?课题“钓鱼的启示”, 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 猜想文章内容。

[意图:从课题入手, 通过猜想文章内容,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 符合构文特点, 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

二、学文

(一) 初读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詹姆斯钓鱼的经过, 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2.正音。

3.集体交流:钓鱼的经过和詹姆斯得到的启示。

4.齐读中心句, 尝试进行理解。

[意图:初读课文之后, 直入文章的中心句, 当学生理解出现困难的时候, 借机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积极性。]

(二) 精读

1.师引导:就钓鱼这件事来说, 什么做法是正确的, 什么做法是错误的?

师引导说出理由, 板书:规则

2.师引导:这的确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 可詹姆斯却说实施起来有难度, 请默读2~12段, 想想为什么放掉鲈鱼对詹姆斯来说做起来很难。

3.集体交流:

两小时, 遛得筋疲力尽———得来不易;

足有10公斤———鱼大;

没有垂钓者———无人知晓;

詹姆斯十分喜欢, 不会再钓到。

4.师小结:这是一条得来不易的大鱼, 又没有人知道, 这些很大的诱惑都让詹姆斯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 但最后他还是放掉了大鱼。

[意图:既是简单的是非问题, 却又实施起来有难度, 这一矛盾问题的提出, 促使学生由疑而思, 由思而学, 激活思维, 生成问题,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步步深入。]

(三) 再读

1.师引导:在这期间, 詹姆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再来读读2~12段, 将詹姆斯心理变化过程有顺序地梳理一下, 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有关语句。

2.课件出示, 小组学习。

[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氛围, 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3.集体交流:

(1) 小组先交流, 师评价, 并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意图:倡导并培养学生对于文本正确而又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 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读出来。

(3) 指导朗读。

假如你就是詹姆斯, 钓到大鱼, 又放掉, 你什么感受?读一读。

[意图: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詹姆斯此时此刻复杂的心理活动。]

(4) 师过渡:随着事情的发展, 詹姆斯, 也就是你们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谁能读好下面的课文?自己先练习。

(5) 指导朗读。

“爸爸———”:通过换词理解爸爸态度的坚决与詹姆斯的不理解及抗议。

“父亲没有说话。”师渲染:现在就要放掉鱼, 为此, 你争辩过, 抗议过, 可爸爸态度十分坚决, 谁来读11、12段。

(6) 分角色进行感情朗读。

[意图:深入体会詹姆斯钓鱼过程中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 这对理解后文包含着深刻做人道理的句子作了铺垫。]

4.师小结, 出示中心句, 齐读。

5.师质疑:爸爸态度坚决, 有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讨论。师小结:正是由于爸爸的坚持, 詹姆斯放掉了大鱼, 知道了遵守规则。

[意图:学生之间的争论要依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这即是对全文重点部分的一种回顾, 也将学文与明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四) 拓展

1.师引导: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 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

2.集体交流。

3.师总结: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无人知道的时候也要遵守规则。送名言。

《钓鱼的启示》带给我的启示 篇3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前4天检查我们班1分都没扣,我不禁沾沾自喜。星期五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比往常提前到班检查卫生。教室里书声琅琅,地面干净整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时不时看表,7:40,7:49……临近检查的时间了,班长胡冰燕照例向我请示:“王老师,时间到了,我要去检查卫生了。”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快去吧!这次咱班一定能得第一。”“嗯,我也有信心!”胡冰燕自信地笑着回答。

胡冰燕这个班长是我刚接手五年级时,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她学习成绩优异,做事认真,善良正直,一直受好评。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她全票当选。看着胡冰燕远去的背影,我想赶快再检查检查。突然,我发现对着门口的胡杨课桌下不知什么时候掉下一片纸。我急忙走过去准备捡起,这时教室门开了,胡冰燕带着学生会干部进来了。我忙笑脸相迎,试图吸引他们的视线,但那张纸太显眼,胡冰燕已经看见了。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过去。我急中生智,疾步上前,一边用脚踩住纸,一边笑着说:“冰燕,快领着学生会干部去教室后面看看。”

“老师……”看着冰燕诧异的眼神,我急忙给她使眼色。“王老师,你脚下有纸。”六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胡莉小声地说。我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原来那张纸我没有完全踩住,还露出一点。“这是胡杨读书时不小心从书里掉出来的,这次不算吧,好吗?”我恳求道。“可按学校卫生评比规定,这是要扣分的。”胡莉毫不留情地回答。我把无助的目光投向冰燕,她似乎也很无奈,轻轻地在记分簿上扣了0.1分。

在我的惴惴不安中,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班因这0.1分之差再次名落孙山。班级总结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指责胡冰燕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爱护班级荣誉。我也沉着脸。

胡冰燕呆呆地坐在位上,一句话也不说,紧咬着嘴唇,泪在眼眶里打转。“把她的班长撤了吧!”不知谁说了一句,“对!这样的班长应该撤!”一些学生纷纷响应。我犹豫一下正准备说话时,胡冰燕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委屈,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哭着说:“王老师,我一直敬佩您,喜欢上您的课。昨天咱们刚学过《钓鱼的启示》,您在课堂上说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您让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从小要有与不良风气斗争的勇气。不错,我是咱班的班长,但我更是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怎么能徇私枉法,做出违背规定的事呢?如果您也觉得我当班长不合格,那么我愿意辞去不干!”

一席话,有理有据,慷慨激昂,顿时令我瞠目结舌,羞愧难当,也令同学们哑口无言。是呀,课堂上我教导学生做人要正直无私,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课下我却让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什么行为?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大声地说:“胡冰燕同学说得很对,老师很佩服!”同学们会意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相长,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也会有错,学生的教育让我印象深刻。简单的一篇课文看似学完了,可真正的“钓鱼的启示”却是通过这件小事体现出来的。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

(板书:放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板书:父亲“我”)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的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

6、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

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

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但父亲最终选择的还是“放”。

(2)、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引导理解:不容争辩

看插图想象:父亲会“不容争辩”地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11、师:孩子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到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亲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没有人知道“我”没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决让“我”放掉鲈鱼,这是不是不爱我呢?(生谈)

12、师:这就是爱,他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岁的人生旅途中,父亲给他上了一堂道德课,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是在人生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面对这诱惑人的“鱼”,大家猜猜作者会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

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

出示父亲的话(生读):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课件出示(生读):

一个人要是从小……力量。

(通过找具体的句子,使学生明白我之所以不放鱼的原因和父亲坚持要放鱼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对是与非有进一步的理解,明白文中的“我”做法错在哪里。)

四、德育渗透

1、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你会怎样做?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样做?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样做?

2、师: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着千言万语,那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数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吧!出示 :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得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也让我们记住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这句话吧!

出示: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5

1、学生介绍自己。

2、了解学生学情:

你读了几篇课文?

(大部分学生说6~8遍)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了解学习需求:

(师导:有位人曾说过:有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小问题有小的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你提了什么问题?

4、研读品味,聚焦核心问题:

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

⑴ 学生默读思考,播放音乐。

⑵ 反馈。

研读重点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⑴ 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⑵ 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⑶ 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板书:

遇到鲈鱼,得意洋洋。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⑴ 父亲让我把大鲈鱼放掉,我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我不愿意?

⑵ 朗读指导,抓住“大声争辩”。

⑶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跟父亲说,来留住这条鱼?

⑷ 在作者的大声争辩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亲同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父亲肯定不同意?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⑴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⑵ 反馈交流,板书:

放回鲈鱼,得到诚实。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 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⑵ 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⑶ 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学生板书: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5、写读结合,内化学生行为:

⑴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

⑵ 出示父亲曾告诫我的话,学生朗读。

6、课堂延伸:

⑴ 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⑵ 什么叫启示呢?

【点评】

精湛的艺术作品讲究“泼墨大写意,留白小题诗”,此语今天正写照于王老师精彩的课堂。

1、泼墨大写意,浓墨重彩“求一而舍全、笔简而意宽”:

课堂要大写意,就要能删繁就简,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王老师紧抓“今晚的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这一问题组织课堂,此问题涵盖面广,串起了点,改变了课堂的单一程序,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张扬了学生个性。正如老前辈周一贯先生提倡的弹性设计。

2、留白小题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体现了精彩。留份空白给学生,画出精彩一刻。

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二、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以读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文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齐读课题点击课件出示插图)回想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三个词概括一下吗?(钓鱼)-(放鱼)-(启示)。板书

二、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三、品读课文。

1、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在文中找一找,填写课后第二题。

得意——( )——( )——( )

2、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3)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相机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4)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2、研读“放鱼”。 、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但作者为什么又忍痛割爱放了调到的大鱼呢?

(1)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2)采取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学。

(3)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生说难题。

②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③“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读文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3、归纳总结: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钓的鲈鱼放回湖里?

4、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父亲做的对不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对吧。

5、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品读理解重点句。

过渡语:多年后,作者成了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与他十一岁时的钓鱼经历有关系吗?(肯定有关系:学生各抒己见)

(1)、(课件显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名读)

(2)、这句话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问题?

(3)、这诱惑人的“鱼”到底指什么,先看看课文,这条鱼对我有什么诱惑?(板书:诱惑)(学生默读)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哪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一点好处的事。

(4)、联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体会鲈鱼的“大”、“漂亮”、“来之不易”,并相机指导朗读。

(5)、这些都是这条鱼对我的诱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真的是这条大鲈鱼出现在我的面前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会是什么?联系具体的事例来说。

(6)、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我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会报.

34年前的那个夜晚的“钓鱼事件”给“我”一生带来的重要影响,点明了中心和主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给他的成长留小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孩子的教育中,坚持道德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四、总结全文。

板书出示《钓鱼的启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7

师: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

生:钓鱼的启示。

师:你觉得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启示。

师: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从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中得到启发。

师:这就是启示, 请带着这种感悟把题目再读一次。

生:钓鱼的启示。

师:下面, 老师检查大家的预习成果, 请看屏幕。谁能通过这幅图猜到文中的词语? (出示图片)

生:皎洁。

师:很棒!再看。 (出示图片) 生:涟漪。 (师正音)

师:最后一幅图呢? (出示图片)

生:沮丧。

师:这么厉害!最后看看这些词语。 (出示:涟漪翕动皎洁沮丧诱惑实践告诫)

(师指名领读, 然后开火车读。)

师:现在我们听写其中的四个词语。 (听写:告诫诱惑实践沮丧)

师:刚才老师在看你们写的时候, 发现其中两个字的笔顺有错误, 请大家注意。 (师指导写“丧”和“诫”, 生书空。)

师:什么是“告诫”?

生1:告诉。

生2:警告。

师:请在文中找到“告诫”这个词。

生: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那么, “告诫”这个词怎么用呢?父亲对孩子来说, 他是———

生:长辈。

师:孩子相对父亲而言, 是——

生:晚辈。

师:那么“告诫”这个词怎么用?

师生 (齐) :是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的劝告、警告。

师:你来说说父亲要告诫儿子的话是———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感知全文

师:看来, 在作者的生活中, 一定是留下了一件让他很难忘的事情, 才会让他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这究竟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生:作者把钓到的一条大鲈鱼放回湖中了。

师:当我们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怎样才能把内容概括完整?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 (出示:开始接着后来最后) 谁能用这些词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一下?

生:开始, 作者和他的父亲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钓鱼, 接着钓到一条大鲈鱼, 后来因为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 最后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了。

师:不错!最后父亲要“我”——

生:放鱼。

(师板书:放鱼)

三、研读交流

师:想想:为什么“我”舍不得放掉这条鱼?读原文第1~9自然段, 画出相关的句子, 并做好批注。

生:因为那条鲈鱼是作者见过的最大的一条。

师:文中是这样说的———

生:啊, 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除了这个, 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谁来试试读这句话?

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

师:读这句话时, 你有什么建议给同学们?

生:要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因为这条鲈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师:只有“我”喜欢这条鱼吗?

生:父亲也喜欢。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这时候, “我”是怎样看着这条鲈鱼的?

生:得意。

师:把这种得意带进句子, 读。 (生齐读)

师:是呀!正当“我”得意地看着这条鱼时, 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哪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

生:“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老师把这句话改了。请读。

生:孩子, 你可以把它放回湖里去。

生:孩子, 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个“得”字在不在句中, 有什么不一样?

生:如果用“可以”的话, 作者就可以选择不放回湖里去。而“得”表现了父亲的坚定。

师:请你们把这种坚定读出来。 (生读)

师:父亲分明也喜欢这条鲈鱼, 为什么要“我”放掉?

生: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里有一些资料, 请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资料)

师:父亲要放鱼, 没有丝毫犹豫?

生:有!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说明他也舍不得。

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 此时他在想什么呢?

生1:父亲想, 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 在它的繁殖期, 不能随意捕捞它。

生2:父亲想, 这条鲈鱼很难才钓到的。

师:但是父亲依然决定要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很喜欢这条鱼, 父亲坚决要放, 这必然会引起一场———

生:争辩。

师:下面请大家以六人为小组, 你们可以分角色朗读, 可以加上书上的旁白, 还可以在空白部分再增添一两句话。

(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在展示之前, 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 第二小组展示前先评价一下前面的小组。 (小组展示、评价)

师:看来, 大家已经走进父亲和孩子的内心世界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钓鱼, (出示第8自然段) “我”还会怎样乞求父亲呢?

生1:爸爸, 现在四周都没有人, 不会有人知道我们钓到这条鲈鱼的。

生2:爸爸, 这里没有人发现我们, 我们能把它带回家吗?

师:事实上, “我”并没有过多地与父亲争辩, 因为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知道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是, 放鱼对“我”来说, 真的是太难了!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生齐读)

师: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 举例说说在道德实践时难以抉择的事。

生:有一次, 我借了同学一本书并说好一星期内归还, 但是那本书实在太好看了, 我不太想还给她。过了许久, 她也没有跟我提起这件事, 我到底是还, 还是不还?

师:对这个问题, 大家理解得很透彻!回过头来, 看看这篇文章, 放与不放, 作者和父亲都经历了心理挣扎。但是, 父亲最终决定把鱼放回湖里去, 他知道在面临道德实践时, 要遵守规则。请打开书, 把作者的不舍和父亲的坚定读出来。

(生齐读第3、4自然段)

四、留下悬念

师:这是让作者多么沮丧的一件事呀!然而当年那件让作者沮丧的事, 与后来他成为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评析】

本堂课在字词教学方面是非常朴素的, 同时也是雅致的。由图片引入一个个字词, 然后朗读、听写, 扎实有效。从词入手, 进入文本, 词融入了文, 文也融入了学生的心中。可以用几个“合”来概括:一是词与文合, 二是事与理合, 三是读与悟合。读中有悟, 悟后有读, 真正体现了以读为主。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 篇8

1、我能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简单复述故事。

3、我能体会小詹姆斯钓到鱼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1)是聪明小诸葛,自学课文见识多:

1、给文章标上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好又快。

2、用“――”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解决,标上拼音后多读几遍。

3、想想课文围绕着“鱼”讲了几件事?

(2)我有好同桌,快乐来合作:

1、和同桌互读课后生字,口头组词并说说你有哪些发现(形近字、字易错、近义词、反义词)

2、和同桌交流成功自学中的第3小题的答案。

3、和同桌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众人拾柴火焰高

4、读下列词语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再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船坞(wù)鲈鱼(lú)蠕虫(rú)映照鱼竿(gān)欣赏鱼鳃(sāi)赞许筋疲力尽遛(liù)压抑抗议余地扭动悲哀建筑湖心小岛道德教诲(huì)实施诱惑

逆行清晰据为己有骄傲子孙后代火柴注:船坞:船坞是用于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

压抑:指心理上感到束缚、抑制、沉重、烦闷的消极心态。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逆行:向相反方向走,文中指不遵守交通规则。

5、小组分段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詹姆斯钓鱼的过程,体会他“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并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

6、小组讨论一下围绕着“鱼”,作者介绍了哪几件事?假如你就是小詹姆斯,现在用最生动的方式复述一下这件事。

学有所用我最强

二、成功展示:

学以致用很重要,进入用学测一测。

三、成功检测:

1、基础题: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wù lúyú rǔchng yìngzhào jīnpílìjìn

( ) ( )( )( )( )

xīnshǎng yúsāi zànxǔ liùgǒu jiànzhù

( )( )( )( )( )

jiàohuì shíshī yuhu jùwéi juyǒu huǒchái

( )( )( )( )( )

2、综合题: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湖面()的涟漪()的月光()的目光()的夜晚()的大鲈鱼()地欣赏()地操纵()的抖动

3、拓展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容:A脸上的神情和气色;B相貌;C容纳、包含;D宽容、原谅;E允许;

①这种情理难容的事你也做得出来?()

②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

③他的容颜依旧镇定,犹如生时模样。()

④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知道已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第13课《钓鱼的启示》导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问题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学生自主回答)

不管是老师还是你们,都应该遇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选择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难啊?

(二)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有跟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

(三)初步了解课文

“启示”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钓鱼的启示》,从课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钓鱼的时候,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用笔圈出新字词和不懂的字词,大体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经过5分钟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应该都大概了解了这个故事,也找到了不少生字词。哪位同学想挑战一下老师,看谁能把生字词读得一字不错?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嘴唇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2、学习名词解释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深入课文,体验情感。

(1)从我们学习的词串中,我们可以对文中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现在,给4分钟时间,头2分钟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后2分钟上下桌同学进行交流。(生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2)钓到鱼时,他们的心情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非常 欣喜、得意,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很 急切。当我看到四周静悄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后,我再次将 乞求 的目光投向父亲;但最终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依依不舍 的把鲈鱼放回湖里。

(3)事情过去三四十年了,从一个沮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书中用“—”划出,读一遍并试着背诵)(4)设问:同学们,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是什么? 答:1.这条鲈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这条鲈鱼是那么大,那么漂亮,很诱人; 3.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5)父亲一定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不是,因为留下钓到的鲈鱼就违反了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规定。

目的:想让“我”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诱惑的自觉性。(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段话中,第一个“鱼”指我钓到的那条大鲈鱼 第二个“鱼”指 人生中名利、财富等诱惑

三、拓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吗?你是如何对待的,请写一写你的想法和做法吧。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ǔ lāo yú ěr shí jiàn yú ɡōu cāo zònɡ [捕捞] [鱼饵] [实践] [鱼钩] [操纵 ] yú sāi jiǎo jié zuǐ chún jǔ sàng gào jiè [鱼鳃 ] [皎洁] [嘴唇] [沮丧] [告诫]

二、用“然”字组词,并填空

1.“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2.真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居然)这么有志气。3.不出诸葛亮所料,第三天(果然)有大雾。

4.他是省队的运动员,参加区运动会(自然)是小菜一碟。

三、填字成词。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10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2017.3.1 最新版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2017.3.1 最新版

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2017.3.1 最新版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2017.3.1 最新版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

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生:启示是红色的字。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 学生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学生读文并分段。

汇报:说说你这两部分是怎么分的?(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钓鱼这件事?哪一段写的是我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在题目中相应标出:(1—10)钓鱼,(11)启示。

2、词语:我们俩看本课的一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新汉普斯 涟漪 鲈鱼——鱼鳃——翕动 争辩——不容争辩

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当学生读完“新汉普斯”这个词后,教师指导: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读三遍这个词吗?学生读词。教师小结方法:遇到拗口的词多读几遍就能读顺了。(3)指导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涟漪:什么是涟漪?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出示图片并解释道:涟漪泛指细小的波纹,那么文中的涟漪具体指什么呢?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2自然段),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相应解释道:课文中,当鱼饵抛下水面时,就会荡出一圈一圈的······波纹,这就是涟漪。

②鲈鱼——鱼鳃——翕动,你发现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或者你发现前两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鲈鱼的图片配合学生的解释,之后教师小结:鱼鳃是鱼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鱼鳃一张一合,一张一合(师做动作)的样子吗?这个动作就叫做······翕动。再读“翕动”一词。(4)齐读这些词语。

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当生读完“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这三个词语后教师趁机说道:你能快速找到课文中带这三个词语的哪一段吗?(10自然段)指名朗读10段,师: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心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兴高采烈?(课件中该词后出现一个问号)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呢?(课件同上)最后怎么了我就变得沮丧至极了?(课件同上)请带着这3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这三个词语写在相应的段落旁。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什么事使我兴高采烈?学生回答。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学生回答。最后我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师:此时我的心情可真是······沮丧之极了。师:谁能把他说的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钓鱼”这件事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时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从钓鱼这件事中我还获得了一些启示,这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那么我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谁能读一读原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11段,教师相应出示11段中的重点句子。(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归纳大鲈鱼诱惑人之处。教师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师:这里所说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真正的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不是,鱼字加了引号。但故事中那条真正的大鲈鱼也非常地诱惑人,对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条鱼非常诱惑人? 生可能:鱼大。(1)感受鱼大。

师:找一找,从哪段能看出鱼特别大?生:3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觉得鱼特别大就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并品读3段中的重点句: 句一: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首先学生就此句交流:为什么这句使你感到鱼大?当生提到“剧烈地抖动”一词时,师:把“剧烈地”换成“强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汇报。师:这三个词相比,谁的动程度更强?生:剧烈地。师:那么“剧烈地”说明了什么?生: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觉鱼特别大吗? 指名读,重点评价学生将哪些词强调了,以此来指导朗读。齐读。

句二:也许是这条鱼想摆脱鱼钩,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首先学生就词句交流:哪些词让你感觉鱼特别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跃、“啪啪”的声音、不少水花······

教师让其他学生画出这些词,然后问道: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师指导:这可是条大鱼,发出的“啪啪”声会是怎样的?)师:为什么发出“啪啪的”声音而不是“哗哗的”声音呢?生可能:“啪啪”更响、更重。“啪啪”用来形容鱼挣扎的动作更合理。教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啪啪”更能说明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读让我们看到这条大鱼挣扎的情景吗? 指名读。

(2)感受我和父亲对鱼的喜欢。

师:我和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汇报。

师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欣赏”一词是红字)师: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奇怪呀?哪个词?欣赏,为什么是“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吗? 生汇报,师问道: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一幅画得特别好的画、一张奖状、打了高分的试卷······你会“看”还是“欣赏”?为什么?生汇报:欣赏,因为很有成就感。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该句。

师: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新书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会“看”还是“欣赏”?生汇报,并让其带着喜爱的心情读。

齐读,教师小结:“欣赏”一词用得多生动啊!表现出了我和父亲面对钓鱼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喜爱之情。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人物的心情选择恰当的词语。(3)还有哪一点也构成了这条鱼对我们的诱惑? 生:周围没人。让学生具体解释为什么周围没人也能对我们构成诱惑。

2、揣摩父亲的心理,理解父亲放鱼的动机。

(1)师:是啊,面对种种诱惑父亲为什么仍然让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读读课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对话。

师:找一找,从哪段到哪段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生:4—8 师:默读4—8自然段,把描写父亲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所画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2)4自然段:课件出示此段,师:这段的开头有一个细节,“父亲看了看手表”父亲看表仅仅是为了知道时间吗?还有没有别的目的了?联系后文想一想。学生汇报。

师: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父亲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定,很讲道德的人。板书:自觉遵守 讲道德

师:现在是几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言外之意就是······生:现在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间呢。

师:现在捕捞鲈鱼是不符合规定、不讲道德的。

师:我们再看后面父亲说了什么,出示父亲的话: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父亲是马上就做了这个决定吗?他犹豫了吗?从哪看出来的?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呢!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是否主动给他人让过坐?让过的同学请举手。

请让过坐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把座位让出来?生交流。

师:如果公交车上人特别多,很挤,而你又很累,这时你旁边刚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个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这个座位,你在让座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这个座位让给他吗? 请想让座的同学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这样做的,对吗? 如有时间可再举一例:你有过拾金不昧的时候吗?捡到了钱财或物品主动归还失主?请拾金不昧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交出钱财或物品呢? 师:如果捡到的钱财数额比较大,几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没有人看到你,你在归还钱财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钱归还失主吗? 仍然请想归还的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教师小结:“公交车上的座位”,“捡到的钱财”都像这条大鲈鱼一样诱惑着我们,是道德的力量使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父亲盯着这条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使他做了放鱼的决定呢? 学生交流父亲的心理活动,然后指导学生读父亲的那句话,师:假如你是父亲会怎么说着句话?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必须读好,哪个字?生:得。(若生挑不出这个字,教师可范读;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给予肯定)师:“得”还可以换成哪个词?生:必须。师小结:“得”字表明了父亲坚决的态度。再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齐读。

(3)6自然段:往下看,儿子说了什么?父亲是怎么说的?6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师:面对儿子急切的问话,父亲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平静呢?父亲的平静中还透着点什么呢?学生交流想法,并相机让其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一人读描写父亲的地方,一人读描写儿子的地方。

当生读到7自然段时,师:尽管此时我大声争辩着,但是父亲却用它的声音告诉我这件事情是不容—争辩的,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继续读文。

(4)读完后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后两句话: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沉着脸,没有看我,也没有再说话。

师: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学生汇报。

师:父亲呢?父亲为什么没有看我?生汇报。可是父亲却沉着脸,也没有再说话,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法。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描写儿子的地方,生读描写父亲的地方。(5)小结:现在大家理解父亲的做法了吗?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三、总结升华。

师:儿子当时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不理解。后来理解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读第11自然段,师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但父亲的教育却使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

上一篇:监察室工作职责(交通局)下一篇:2018财务会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