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精选9篇)
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 篇1
思想汇报:感悟民族精神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的日子,回想2008年那场灾难,心中的激荡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中华民族体现了空前的凝聚力。灾难发生后,国务院设立了新中国的首个“国家哀悼日”,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民众降半旗。汶川抗震救灾之所以能够众志成城,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到底有怎样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又是如何指导我们发展,怀着这样的问题,我翻阅了一些资料,下面就我的一些感悟做如下汇报。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四个词是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形成的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非典精神以及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概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这些珍贵的民族精神,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些精神都将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大学生是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生力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平发展”将成为未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和中共对台政策的一面旗帜。在面对台湾问题时,我们应该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决不”和“三个凡是”,积极拥护祖国统一。
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奋斗都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生活的各方面,我们都应该努力践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拿我做勤工助学的一个感受来说,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检查宿舍卫生工作经验,我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公共区域的卫生总是缺少关注。我觉得所谓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并不仅仅是指我们个人要肯吃苦,知自强,图向上;在面对集体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参与,把民族精神应用到集体问题上,使之成为全面的精神,而不是片面的指导个人行为的行动指南。也只有把民族精神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一起学习体会,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其真谛,我想这也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正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患难兴邦”的民族。民族精神也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正如人的骨头一样,每次折断后,折断处就会长的更加粗壮结实。每一次自然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都是民族精神凝聚的时候,也是民族精神发展和升华的契机。因此,我们更该珍视这些来之不易的民族精神,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民族精神的一些理解,其中难免有一些片面的想法,希望党组织给予批评和帮助。
汇报人: ×××
20××年×月×日
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 篇2
目前, 虽然全国广电行业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价值观, 但是很多广电单位已经行动起来。央视一套继2012年推出了《开讲啦》这一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便在青年中间掀起了思想翻腾的巨浪, 正能量瞬间席卷, 也引发了笔者对于“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思考。1929年陈寅恪先生提出了“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理念, 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当作价值取向而追求并坚持。今日看来, 它似乎已经演变成全体中国人的人生理想, 它的光芒正照耀着一代年轻人一路向前。
一、独立之精神
《开讲啦》作为一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这一定位就决定了其必然会在方方面面都以拉近和青年人的距离为宗旨。该节目正是秉承这样的原则选取了备受青年人喜欢的撒贝宁担任主持人。从北大才子到《今日说法》, 从公益节目到春晚, 这个精干灵透的主持人已经完全具备了驾驭节目的强大功力。在他身上看不出半点矫揉造作, 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体, 传递出一种青春、坚定、明朗的意志气息。他对嘉宾的判断, 对受众的引导无不体现出他思维的光彩。相较于在场的年轻人, 这个充满智慧的主持人是一个独立于众人之上的一个“点化者”形象, 运筹帷幄地将节目操控到让人最舒适的程度。在不知不觉间, 他也像一位《开讲啦》舞台上的长期驻扎嘉宾, 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嘉宾, 看青年, 看社会, 并传达着自己独具立场的见解, 在谈笑间带给青年人瞬间的思维光亮。
就是在这样出彩的主持下, 嘉宾们的演讲和与众人的互动照亮了整个舞台。《开讲啦》从网络上征集大众推举出的嘉宾和话题进行展现, 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 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 引发中国青年对现实的讨论, 给予他们心灵的滋养。借嘉宾之口, 将他们一生的思想精华传递给青年一代, 启迪他们独立成长、独立面对人生、社会和国家。无论是作为独立的个体, 还是群体中的一员, 独立的精神都是当今时代所必不可少的。独立叫人学会担当, 懂得责任。到场的嘉宾们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取得成功的典范, 他们有对奋斗、磨难、青春、未来的独特见解, 这些见解不同程度地感染到场的观众。例如, 周国平说“对己随性, 对人随缘, 对天随命”, 教会青年人更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利与弊;邓亚萍说“在拼搏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 我们要有忍耐力!你的忍耐力有多强, 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教会青年人忍耐是一种品格, 是对自我的历练和考验;廖智说“失比得更重要”教会青年人从失去中挖掘价值;俞敏洪说“改变人生和命运要靠奋斗”教会青年人唯有奋斗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种种思想, 余音绕梁, 启迪心智。
除了嘉宾的独自演讲, 在和青年代表的互动中, 也有对个体困惑的解答, 有对现实话题的争论, 有对生活梦想的抒发, 其中不乏深刻的探讨。正是在这持续的语言交锋中, 多元化的价值观借用思想产生碰撞, 交融, 直至契合。青年人的价值观被一遍遍地正位、提升。他们学着更加独立地思考、消化前辈们传递过来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将这些精华化为己用。正是这个节目的存在, 给青年一代打开了一个窗口, 拂去这个娱乐泛化时代所带给他们的浮躁和迷茫,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独立的个体团结起来必然会成就一个强大的群体, 而这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最大需求。
二、自由之思想
说起自由, 仍不得不提及撒贝宁的作用, 在《开讲啦》的舞台上, 撒式自由和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这个舞台是个自由的舞台, 那么嘉宾们尚且要抵御住众多代表和观众的提问, 而最自由的人就非撒贝宁莫属。从个体来说, 他就像是嘉宾和受众之间的润滑剂, 嘉宾、受众, 男女老少, 即便是自己, 他都可以随意调侃, 丝毫看不出架子, 这让整个节目严肃又不失活泼, 深刻又不失明快。此外, 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更是少不了他的“帮衬”, 这不仅在于撒贝宁的自由身, 也得益于他超人一步的智慧, 他思想的流动性、顺畅性、应急性都叫人拍手称快。例如, 姚明一期中有位代表希望姚明现场念一首唱儿歌, 小撒看出了姚明的尴尬, 巧妙的向姚明提问现代孩子的儿歌和他们小时儿歌的区别便扭转了局面, 又利用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父亲, 你更希望从你这传授给她的是什么?”将问题引入深刻。此时全体受众注意力都被转移, 既没有让姚明感到为难, 也化解了代表的尴尬, 而受众仿佛也自然的忘记了这件事。也更因为小撒的“捣乱”, 很多观众可以借他之口问出了自己想问却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进一步激发了嘉宾和观众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欲望。
再次将目光转移到嘉宾这里, 舞台上的嘉宾即便不是身价过硬, 也不得不说是在生活中取得了卓越成就的, 他们用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自由。这自由不仅有躯体上的释放, 凭借物质上的充盈摆脱了生活上的窘迫, 不再受制于金钱和权力, 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自由。他们无需考虑生活的压力, 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回顾自己的人生, 从中总结出滋养自己未来生活的养分, 并且能够将这些养分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需要的人们。他们教会青年人不要人云亦云, 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 只要“梦想不凋零”, 就一定会“活得精彩”。同时, 它也在考验青年一代在这个浮华时代对价值观的追求和坚守。这追求要自由, 却又不张扬, 不做作, 安静却持久, 青年们那不可安歇的灵魂就在于他们对未来和梦想的执着。
公益广告曾说,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美国独立时代的英雄帕特立克·亨利也曾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每个人都有对自由的渴望, 所谓“身未动, 心已远”。思想的自由是最难以控制的,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 永不凋零的, 蓝莲花”。不管世界如何, 思想的奔腾永远难以限制。节目要告诉年轻人的是, 自由是要求他们自由地思考, 自由地生存, 然而自由并非放纵, 它是一种态度, 更多的是一种克制。它是在制度里的自由, 而青年们就要利用这已有的自由去做更多的事情, 完成更多的成就, 让这个世界的不可能更多地变成可能。成龙、黄怒波、刘德华都在用切身经历去教给青年人苦难不会泯灭一个人的内心, 反而是心灵成长的更加强大的养分。只要这颗心永远向善、向上, 就具有所向披靡的力量。他们都有一颗心, 名字叫勇气。《开讲啦》将嘉宾们的点滴话语汇聚成奔腾的大河, 冲击着青年人们的思想彼岸, 让他们在思想之水的浸润下细细体悟, 学会勇敢地审视自我、坚守自我, 以更完美的姿态去承担国家的梦想。
三、知行合一
《开讲啦》作为一档灵魂丰盈, 价值丰沛的节目, 本身就是一个主流价值观表达上的革新。这不仅在于它在全国最权威的电视平台播出, 还出于它对主流价值的尊重, 在于这个幕后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青年一代的渴望和期待。要问《开讲啦》中为什么众多青年人会对这些嘉宾产生亲近感, 甚至狂热的爱他们?原因在于, 首先是形式上的拉近。它不同于以往的演讲形式, 嘉宾站在完全开放的舞台上, 没有提示器或演讲稿的提醒, 也没有强硬的限制, 完全的给语言和肢体自由发挥的空间。青年学生环状围坐, 将嘉宾包围在中间, 此时此刻, 虚假无处遁形, 富含技巧的表达力也靠不住, 唯有真诚才能赋予嘉宾勇气和自信, 也唯有真诚才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能够让嘉宾在这样的环境下舒适地发挥。其次也是因为这环境催发出的真诚的态度和语言拉近了嘉宾和青年人二者的距离。他们没有无病呻吟, 也没有花哨的演讲词, 就是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用有温度的心去温暖受众。正是这种共鸣或者思想的传导让青年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亲情。在这种精神亲情地推动下, 青年们才会更好地审视自我, 完善自我。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档节目就是要帮助青年们修身。修身最重要的就是要启迪人们思想的觉醒。从“五四”我们就倡导青年们的觉醒, 在今天这个时代, 媒体更有启迪心智不可推脱的责任。“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不在一朝一夕, 《开讲啦》先人一步, 犹如一阵春风, 用思想温暖青年一代的心灵, 利用现代条件给他们提供了最快的修身途径, 寓教于乐, 将社会意义寄托于娱乐的形式, 引发青年的喜爱和拥护。同时凝聚起青年一代的精气神, 汇聚成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形成独具中华意义的文化自信。用思想启迪思想, 树立信念, 重拾梦想, 扎实奋斗, 创造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当然, 思想的渲染虽然必不可少, 但是更重要的在于青年一代的践行。
所谓知行合一, 知和行缺一不可。价值观是知, 行就要求青年们脚踏实地塑造自我, 从前辈那里汲取强大的前进动力。通过《开讲啦》这一节目, 青年们应当领悟了克己明德, 勤奋坚持、明辨是非的真正内涵。德高者方能望重, 唯有以德为先、品自高远、崇德修德的人才明白克己、宽人, 才懂得谦让、感恩, 才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才能有指点江山的气魄, 才能有担当大任的能力。才高者方能尽力, 唯有从最良好的环境里汲取最多的知识,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于乱象间抓住本质, 清澈于心, 将在校所学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扎根于实际, 坚忍不拔, 踏实肯干, 关心自己和他人, 关心国家和民族, 才能在社会中尽其才能, 既抒写自己的青春, 又能挑起国之大任。
传承抗战精神 凝聚民族之魂 篇3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广东各地纷纷开展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
8月28日,由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在广东大厦举行。
当天上午,广东大厦二楼宴会厅热闹非凡,广东抗战老兵和烈属、后代代表等人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老战士们相见显得十分激动,一起回忆当年的抗战经历,相互拥抱,互道珍重。
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老领导吴南生、匡吉、欧初、李东明、张汉青、陈达明、陈奇以及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省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陈宪宇、省老干部大学副校长蒋海鹰出席了座谈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黄梅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当年在延安得知日本投降消息的情景。“70年前,我在延安。8月15日那天晚上,我看到四面的山上都有火光,后来一问才知道,日本当天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吴南生说,日本投降的消息一传来,整个延安都轰动了,大家都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回想往事,吴南生有些哽咽。最后,他动情地说:“今天能和各位老同志们一起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很高兴,祝大家健康长寿。”
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顾问张汉青说,抗日战争胜利得来不易,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最近我参加了不少纪念抗战的活动,我给广州市的机关单位写了一个书法,叫‘壮志惊天地,血肉筑长城’。当时我们没有先进武器,只能靠血肉来抗战,这种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他还希望,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老区,要让老区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好。
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欧初在讲话中说,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要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族之魂,进而开拓强国之路,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不遗余力!欧初还向大家透露,今年9月3日北京阅兵仪式,广东有6名抗战老战士作为华南游击队代表应邀参加,他们是谭尧、杨智明、吴当鸿、卢毅、黄伟和陈涉,这是广东所有抗战老兵的骄傲。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汇报 篇4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好第七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在中小学生中掀起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热潮,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保证活动月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以团队工作为主阵地,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采的活动,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9月初,我校全体师生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贯彻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启动仪式。向全校同学提出倡议:热爱祖国、遵守守则,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做个好公民。通过宣传迅速在全校掀起了弘扬民族精神,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热潮,民族精神的种子正在学生心中播撒、生根、发芽。
2、结合“感恩、奋进”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决定在10月下旬由少先队负责组织书
法、绘画比赛;在12月上旬由共青团负责组织“感恩、奋进”歌咏比赛;在12月下旬举行第十届冬运会。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周一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体学生齐唱国歌,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4、积极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在全体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读古今反映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的好书活动,从好书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浓厚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
5、结合青少年科技发明活动,让全体学生知道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本性。我校于9月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小创意、小制作、小发明,并选送了五幅作品上送,通过开展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6、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并交流评比观后感。学校于9月中旬组织学生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流评述、写出观后感在班上进行展示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继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家园”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不仅是学生、学校的任务,还是全社会的责任。通过学生引领家长学习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同时家长也向孩子介绍更多的民族英雄事迹,注入更多民族精神的血液,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三、任重道远,弘扬民族精神将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粉壁小学的全体师生来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行动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 篇5
2.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表现为:
①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②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暴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更多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爱岗敬业,勤勤垦垦,任劳任怨。
3.在抗击灾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强列的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青少年要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①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实践,勇于创新。④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⑤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7.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什么意义?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个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8.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对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要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0.写出两句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
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
结合事例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图片资料:第一幅:鲁迅先生照片;第二幅:航天英雄杨利伟。
同学们,学过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鲁迅先生,他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看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之后,航天员杨利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样,“神舟”六号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说过:这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教师设问:联系中国百年沧桑之迷,从这两个材料来看,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它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略。
(一)中华民族之魂
[专家点评]:教材第72页
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也就是说,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那么请大家思考,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并回答)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教师分析: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够冲破种种的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巨大支持作用密不可分。就拿2008年的中国来说,舆论都在评说08年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度,南方的雪灾、股市的突变、5.12汶川大地震。但是每次我们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冲破这些困难。
学生探究: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 团结统一(1)形成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56个民族这么团结呢,而不会发生分崩离析的现象呢?
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那么,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2)作用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2.爱好和平
(1)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例如,古人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崇尚“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外交方面重视“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2)当代: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课堂探究: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探究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
3.勤劳勇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活动:点评总结。
(1)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教师活动:在我们读的古文中,就有很多勤劳勇敢的名句,大家还记不记得呢? 学生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
(2)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 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4.自强不息
在历代中国人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这几年我们都很熟悉的,他叫洪战辉。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照顾妹妹整整12年。我们俗话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战辉早早的就挑上了家庭的重担,但他没有放弃生活,没有放弃家人,更没有放弃学业,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吗? 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的地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的作用
无论在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了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 探究提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课堂探究:结合其中的一点,淡谈自己打算如何做?
探究提示: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来谈自己的打算,不要脱离实际泛泛而谈,例如 奋勇杀敌、反对台独、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爱护环境等等。
正是爱国主义这个核心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面临外来侵略时,中国人民变得异常团结,即使是手无寸铁也敢舍身去挡刀枪、堵枪眼,敢于抛头颅、洒热血。而在和平年代,在爱国主义的鼓舞下,广大的爱国学子纷纷学成归国,为祖国做贡献。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爱国具有历史性,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我们的人格成长和学习能力培养都应是历史地分析和看待。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去体会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材料一: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楚国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后来因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后来他因为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对流放到汉北。流放期间他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体,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在秦国挥兵南下时投江而死。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可与日月争光”。
材料二:岳飞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教师活动:在上面二则材料中,都表现了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因为爱国坚持真理而投江自尽,岳飞在壮志未酬悲愤心情下写出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我们的爱国主义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国,都具有共同的要求。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教师提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什么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学生回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课堂探究:你认为,不同时期班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探究提示:尽管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贡献自己青春和力量的热情是相同的,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水远的精神火炬。
三、课堂小结
民族音乐与民族精神 篇7
关键词:艺术门类的“基因”,音乐与自然,民族精神,音乐与经济
有史以来所有的艺术都出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 带有不同的风格, 而且按照各民族的信仰、风俗、生活理念和极其复杂的大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当这种风格一旦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模式, 这种模式就成为该民族这一艺术门类的“基因”, 从此以后该艺术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基因而发展的, 因此艺术就必然代表了该民族的精神, 该民族也必然以自己的精神去发展自己的艺术。本文就民族音乐的发展作一些探讨。
民族的音乐不能简单地分为先进与落后, 民族音乐的发展靠民族自尊心, 现代美学越来越清晰地验证了这一真理
人类在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 由利用人声和能够发出声响的物体发出声响作为信号, 到运用不同的音高, 按照一定的节奏创造出一种“秩序”, 从此音乐的创作开始了。这种“秩序”是按照人们所在的民族和地域, 按照该民族和地域所面临的大自然对于他们的塑造, 因而长期形成的信仰、社会观念和对于音响、音高、节奏等的象征意义的赋予和理解来进行, 从而形成了该民族、该地域独具特色的音乐。因此, 某民族某地域产生某种音乐几乎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造化。人类这种由原始的音响的实用, 到动物性的欢娱, 再到美的创造、表现与欣赏, 这中间经历了几千年的生灭与涅槃, 逐渐形成了各自截然不同的音乐体系。它如同“人的精神或人格, 尽管还有待于成熟和发展, 但它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体”。它同人格的形成一样, 一旦成为一个“原型”或曰“自性”, 它便如荣格所认为的那样“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 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 都吸引到它的周围, 使它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1) 音乐体系的形成如此, 各民族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就不足为奇了。把西洋音乐的音阶中各音的关系和汉族调式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就可看出, 同是七声音阶, 除诞生方法的实际差异外, 其观念上的差异是那么大。在西洋音乐中, “七、六、四、二各度是动音, 它们力求达到回到安静状态”。“动音被最近的静音所引, 故七度上行至主音, 第六度下行至属音, 第四度下行至中音, 第二度上行到中音或下行到主音。” (2) 第三级音和第四级音是半音关系, 第七级音同第八级音是半音关系, 第四级向下和第七级向上的导入性是最基本的概念。但在汉族音乐中“自殷以前但有五声, 自周以来加文武二声, 谓之七声。五声为正, 二声为变。变者和也” (唐杜佑《通典》) 。王仲皋在《琴学概论》中说:“殊不知五正音之外, 有变宫、变徵、清角、清羽 (即闰音) 四个偏音。” (3) 这些说法, 说明我国传统音乐中是以五声为主音。变宫、变徵不过是调式中的附助而已。除雅乐与清乐的音节不一样外, 各种调式音节排列也不尽相同, 而且变徵一般情况下不是向三级音靠拢, 而是有向徵 (五级音) 靠拢的倾向, 变宫也不见得一定“导”向宫音。并且, 变宫、变徵在一些如山西的民歌、河南的豫剧中还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运用“十二平均律”是找不到这两个音的。从西洋乐同汉族音乐的异同, 可以想象世界各民族音乐会有多少根本性的差异。然而, 几千年来, 各个民族都用自己的音乐表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自己的音乐是其他音乐无法代替的, 当今, 随着现代信息的高速膨胀, 各民族间的音乐正在互相渗透和理解。西方民族的音乐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东方民族所理解, 风靡全球的通俗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恰恰来自被认为经济最落后、文化最原始的黑人民间音乐。
长期以来, 中国音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音乐”, 然而谁也无法否认我国早在明代就由乐律学家朱载堉首创了值得骄傲的“十二平均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乐听了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后能够感动得流下泪水, 对中国二胡的表现力大加赞赏, 这足以说明中国音乐并不“简单”, 中国音乐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民族的音乐, 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的一部分, 它的存在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 它的特点、风格和魅力是所有其他音乐都无法用其“复杂”来代替的。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我们要学习所有民族的音乐艺术成果, 然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音乐更加完善, 我们有资格说, 我们的音乐宝库是最博大精深的, 我们的音乐家应有信心、责任和资格使我们的音乐走出国门, 让世界各民族了解我们的音乐。同时努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真正属于中国的音乐体系, 使我们的音乐成为其他民族学习的典范和攀登的高峰。
文化随经济的渗透而渗透, 我们需要的是民族气节
近百年来, 在我国文化的走向上有一种随经济的流动而流动的现象。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显而易见。科学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促进了艺术的规模化发展, 这是一个事实。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 很多纯正的民族音乐宝库却往往在苦难中积蓄。布鲁斯音乐的形成如此, 中国的许多著名民歌和优秀歌曲也是如此。我国的《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都不是出于繁荣盛世, 连年的战争和辱国之痛更是形成了百代流传的越剧。这些都足以证明, 经济的繁荣对于优秀音乐的诞生与发展并非绝对正比。
我们也应认识到, 世界音乐正在认识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 是一座最为丰盛的艺术宝库,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有着崇高的民族自尊的民族, 近年来我们民族风格的音乐屡屡在国际乐坛上获奖, 我们的民族乐团一次次登上国际音乐的圣殿, 获得世界音乐人的赞誉。我们看到, 技术和观念上的学习与引进, 正在像科学技术和体育事业一样, 使我们民族的音乐跃入世界的前列。
健康的民族音乐才可能走向世界音乐之林
改革开放的春风搞活了经济, 也为乐坛带来了新的生机。通俗歌曲的发展, 打破了我国只有美声、民族唱法的格局, 涌现了大批歌颂我们的时代、时代风尚和美好爱情的歌曲。如《亚洲雄风》、《青藏高原》等优美健康的歌曲, 丰富了我们民族的乐坛, 唱出了我们中国的气节。
笔者认为, 在当今这个政治局面宽松、艺术创作自由的大好形势下, 我们可以对艺术作各种尝试, 但作为有志于民族音乐大事业的工作者,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民族观念:先要了解你的观众是我们的民族, 你也是这个民族的一个成员, 这个民族真正的音乐内涵是什么, 审美情趣是什么, 他们需要你引导他们走向怎样的审美情趣, 你应该是清楚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决定了他们同其他民族一样崇尚高尚、光明、磊落、豪爽、健康, 并具有独特的对于含蓄、羞涩、理智等的审美需求。要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精神, 使我们的民族音乐健康发展才是我们的使命。
早有预言家预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各个领域都在验证这一预言的正确性, 把握时代的脉搏, 坚持民族的特点, 把一个世界最大民族的、最优秀的音乐体系呈献给世界人民, 这应是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华民族音乐人的自信与自尊。
放马山歌
注释
1 C.S.霍尔、V.J.诺德贝著:《荣格心理学入门》, 三联书店, 1987年版。
2 该丘斯著:《和声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年版。
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 篇8
关键字:民族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在古代对我国的文明进步产生过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因此,高校应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长抓不懈。
一、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民族精神的含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又是一致的,即把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以二者的关系规定民族精神。这无疑是正确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的某种精神特质,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当然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各个民族在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就好象法国人的激情浪漫、美国人的大胆实际、德国人的理性思辨、中国人的含蓄谦逊等。“因此,我们可以视民族精神为某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积淀于民族文化之中、构成民族特征的稳定素质和共同品格。”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铸就的,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创造社会历史活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基本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厚德载物、和谐兼容;爱国奉獻、勇担责任;天人合一、求是务实、与时俱进等几个方面。这种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永恒的,至今仍以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他还指出:“一个民族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党首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在党的重要文献里提出。随后,胡锦涛又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更突出说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指明了方向。
新的时期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多种意识形态、思潮、价值观念一齐涌入高校这片净土,使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激励、凝聚、支撑和教育的作用是牢固不变的,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正是源于这些作用。因此,民族精神的培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的导向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作用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中华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一样注重群体性的特征,这种群体性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群体意识,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与目标溶人民族和国家的共同目标当中,由此赋予民族精神以一种无形的导向作用。第二,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方向和中华民族成员的努力方向来看,既然是方向,它就发挥着引导全族成员向前的导向作用。此外,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中,如仁、义、礼、廉等精神所包含的导向功能更是深刻精辟,对培养大学生的品格塑造意义持久深远,在此就不一一论述。
民族精神的激励作用。激励作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因为中华民族精神反映和代表了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利益,所以能够激励和鼓舞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奋斗。
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把全民族广大成员集合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这是因为民族精神具有高度自觉和浓烈理性色彩,能够使中华民族的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如同一面旗帜,把全体^民的意愿、利益紧密地统一起来,并能沟通上下左右的感情,形成协调合作的局面,共同推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民族精神的支撑作用。一个民族要站立起来,首先要有支柱把它支撑起来。江泽民说:“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我们中华民族里,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培育起来的,它一经形成,便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模式,起到教科书的作用,教育着中华民族的广大成员。
由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人民族精神的培育之中,营造一种适合时代特点结合方式,让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导向、激励、凝聚、支撑和教育大学生,这应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精神的培育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困境与矛盾,有的时候甚至相背离。
(一)思想的崇高性与生活的现实性的矛盾
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似一粒种子在每个人特别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心里萌芽发展,如“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谁也说不清它们曾让多少热血青年为之动容,为之振奋,影响和塑造了多少英雄豪杰。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的文化精神的同时,大力宣传当代人中的先进的、典型的革命精神,鼓舞教育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使他们成为健康高尚的社会接班人。然而,生活的现实性也让越来越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看见二者中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风气大幅度滑坡,社会治安比较混乱,有些歹徒甚至干脆把魔爪伸向了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的生活、安全、精神造成的严重的困扰。例如,近年来歹徒校园作案十分猖狂,校园结伙持刀抢劫、校园盗窃案频繁发生,有些大学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不畏强暴,勇敢反抗,但因寡不敌众,有的不免造成伤残。面这样的问题,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始反思原来的教育思维,究竟是鼓励学生不畏强暴与歹徒搏斗还是放弃反抗,选择逃生的时机?某高校一女研究生晚上九点多钟在校园小路上行走,遇到持刀歹
徒,因拒绝交出财产,腹部被歹徒捅伤,事发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次日,该研究生所在学院召开紧急大会,会上学院一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讲了很多,最后他无奈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万一真的遇上了上述情况,放弃财物,珍惜生命。无可厚非,这是出于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关爱和考虑。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实的复杂性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感到了困惑,如何像说的一样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将培育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有效地结合,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二)培育环境的复杂性与教育的单一性的矛盾
当今社会高校里已经不再是一座象牙塔,让学生仅仅生活在一个围墙里面;高校这个育人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娱乐等等。这一环境的复杂、善变的特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从而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进度和取得实效的程度。另一方面,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的问题也非常的突出。这里所说的单一性是指高校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基本载体资源的单一现状。当前,高校民族精神的培育模式仍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首先,教育手段是单一的。多数的高校实行的是一种宣讲灌输性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手段,这种学习领会有时与现实的生活相脱轨,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因此很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其次,教育学科的是单一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公共必修课,分值少,应考简单,学生的专业学习才是高校教育的重点。而在专业领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我国还是比较少有的。半个世纪以前就有知名学者提出,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这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而是所有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留学海外的学子以归国支援国家建设发展為荣,而今天,实事求是地讲,国内的学子则为能到国外发展而欣喜若狂。我们必须承认专业教育加强的同时我们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从一定的角度来讲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性或专门性开展的结果。再次,教育内容的单一问题。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此后,以雷锋为学习榜样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44年后的2007年3月5日,南宁电视台在当日的随机采访中却发现大多数的市民(其中不乏轻年学生)不知道3月5日是什么日子,不少人的回答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时代的发扬与闪耀,是当代人中的先进的、典型的革命精神,学生对这一精神的无知,恰说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单一问题。最后,表现在教育途径的单一性问题上。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丰富而宽泛的,这就要求其实践形式的丰富多样性。而仅仅靠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及观看爱国影片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打破现有的单一的教育途径,拓展培育方式,创建有效而非形式化的方法,才能获取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成绩。
思想的崇高性与生活的现实性的矛盾、培育环境的复杂性与教育的单一性的矛盾像一条湍急的河水,阻碍了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设置了重重关卡,但中华民族是从来不畏惧困难的,我们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有信心从现有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三、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适时地把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提高到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高度,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阐释,这是我们党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当代意义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这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吹来了强劲的东风。我们更应借此东风,选择适合当代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结合。
(一)给大学生一个舞台。把被动变为主动
思想教育如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一个实践的平台,我们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这个平台自己去感悟。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们更多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主动中深化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养成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去年的12月1日,笔者在街上遇到一群向市民宣传预防艾滋病的中学生,孩子们灿烂的脸上挂着稚嫩的笑容,也正是因为这样稚嫩的笑容感动了过路的市民,市民纷纷接受了孩子们为大家带上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标志。我们的大学生与那群孩子相比,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能力和责任为社会做一些事情,这也是让大学生自身民族的情感和意识得以提升的最佳时机。听一遍与做一遍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何不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创造、最后成为积极弘扬民族精神的人,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培育的人。
(二)给大学生一个近距离的榜样,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外围做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人的事情是难以忘怀的,那么我们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候,何不把二者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感到自己已经被榜样所“包围”了,试想他们还会不“投降”吗?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首当其冲,做学生的榜样。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从;齐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精神与人格感染力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做言行一致,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表率。第二,学校的其他教职工,尤其是与学生接触密切的人员,要积极的树立形象,是一种包括理想、信念、态度、情感、和习惯等在内的榜样形象,是一种民族精神外化出来的真实形象,而不是“形象工程”。第三,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本身是学生,但他们又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言行、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身边的普通学生这一更大的群体。就这三方面的榜样而言,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因此,我们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围着手,把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条主线,有机落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渠道各环节。试想如果我们能将这三方面的榜样作用发挥好,那么被榜样所包围的大学生们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又何需思想政治教育者“劳师动众”呢?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自我意识的综合反映。然而任何民族都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也不断地发展着,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我们务必将培育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促进二者结合的更积极有效的方法。
骑士精神与儒家思想之对比 篇9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主要体现在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主要体现在顺从和对君王的忠贞及仁德二字上。本文主要探讨《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与《三国演义》中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对深入研究东西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狼是一种极具团队精神的动物,它们拥有着顽强的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其遵循的宗旨就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同时也突出集体的危机意识。狼其性是:贪、残、野、暴。人类也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在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其野性的一面,即使是社会中的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也会爆发出其野性的层面。人性中爆发的狼性的“野味”和狼的特性没有任何区别,这一点很多的科学研究者都达成了共识。这指的是那种巨大的“潜能”。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即是指这种推进团队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效益的非凡的潜能,指这种潜能释放出来的拼搏精神。狼性就其本质而言有四大特点,“贪”“残”“野”“暴”,这几个特性在团队的合作中都有所体现,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奋斗,对待事业要有不折不挠的“贪性”;狼性的“残”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所有工作难题的克服、消灭;狼性文化的“野”在工作事业中是与拼搏的精神不可分离的,狼性文化的“野”主要是指工作事业中不要命的拼搏打拼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主要是说在逆境中克服各种困难,逾越层层的难关到达顶峰。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这种贪、残、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没有这种“贪、残、野、暴”,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一败涂地。所以,对于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企业而言,狼性文化是应该被弘扬传颂的,在生活中的浪尖上求生存,在起伏动荡中勇往直前,攀登更高的山峰。在这样一个潮起潮落的竞争中,只有真正崇尚狼性文化的团队,才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自古以来,它总是与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原因便是中庸之道的主导精神:“循规蹈矩、忍辱负重。”
一、《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首先体现在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上。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在团队合作中都有所体现,对待各种工作和事业中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化解。“亚瑟王圆桌骑士”一系列的传奇故事都拥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就是亚瑟王的“圆桌”,因为这样一个超大的没有首席的“圆桌”正是亚瑟王组建一支具有狼性精神的“圆桌骑土”团队的精神支柱,整个故事中的所有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可见这一标志性的“圆桌”之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意义何在?它就是骑土团结的集中体现。面对困难,骑士们共同商讨对敌之策,以至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还体现在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上。所有骑士的冒险精神都十分值得人们去传颂,也是整个作品中最为唯美的环节,所体现的冒险精神正是对人们所追求的独立性格的诠释,更是一种人性战胜力量的肯定和宣扬。传奇当中最多的语言部分描述的是单枪匹马拥有激昂斗志的孤胆英雄,里面掺杂着爱情与复仇环节的叙述、人性功绩以及个人精神环境。比如,雷瑞兹骑士与“红袍骑士”的博弈,主要是为了贵族小姐能够被营救出来。达赫骑士、朗斯洛骑士、布拉骑士为了内心世界中永不熄灭的理想,苦苦追寻,不断延续。所有这些神奇美妙的故事,都是以个人的胜利彰显人性魅力表现的,无不树立起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英雄光辉形象。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也体现在忠贞上,“圆桌骑士”是亚瑟王所赏赐的一种最高封号,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一个骑士一旦获得这一殊荣,也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但拥有了贵族的权力,也随之真正地走人了上流社会当中。但是,这一切并不是来得那么容易的,层层严格的考验是走入这一理想之门的必经之路,一个骑士若是真的顺利通过,伴随他的不仅仅是名誉上的荣华,还有隆重的表彰仪式。所有亚瑟王册封的“圆桌骑士”都要求具有高强的武艺、冒险的精神、效忠的态度和名誉为上的精神世界观。一个骑士真正地化为“圆桌骑士”,还有一个神圣的环节就是宣誓,领受精神世界的训词,其内容无异于“忠于君王”“保护正教”。由此不难看出,所有的“圆桌骑士”都生活在亚瑟王的`精神世界当中,他们要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奉献终身,通过宗教宣誓的方式来表达至死不渝的情怀,否则所有的殊荣都将成为泡影,更别谈由此而来的荣誉和地位。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土精神的“狼性”体现了宗教色彩。“亚瑟王圆桌骑士”是在古凯尔特王亚瑟王的传说中演绎过来的,这个故事是当时整个欧洲的传奇,更是欧洲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其主角就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武士”们,由于其产生于整个欧洲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时期,难免被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宗教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感知,更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一种慰藉。基督教和所有教会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都秉承了传统的信仰和理念,与此同时,也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如此一来,所有的骑士无不是基督的信徒或代表,传奇和宗教也就密不可分了。另外,整个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世界里面还都弥漫着一种奇异和神秘的气息,从“王者之剑”的故事开始,直至亚瑟王带领的骑士们“天外飞剑”,登上王位之后依靠大法师墨林辅佐苦苦寻找黄金圣杯的艰难之旅。所有这些故事的叙述,无不让传奇渗透着神学的观念和宗教的狂热。
二、《三国演义》中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
与《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国演义》中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儒家思想中的羊性是指柔弱、善良、有韧性、勤苦劳作;同时也强调了其安于现状、听从分配、没有创新思想、大众动向。“羊性”如其词,表现了大众犹如听话的小绵羊一样任人宰割,缺乏反抗意志和精神,在历史中也扮演着受人保护和楚楚可怜的悲剧角色。这个角色就决定了大众具有善良、友好、和睦、老实的一面。
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主要体现在顺从和对君王的忠贞方面。忠贞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道德观念。在《三国演义》中,这种忠贞可通过对诸葛亮的描写表现出来,刘备的仁德与忠义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都对忠贞做
【思想汇报之民族精神】推荐阅读:
思想汇报-两会精神07-02
思想汇报奥运精神08-10
思想汇报之文明08-08
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08-12
思想汇报之民生问题05-27
思想汇报之百年辛亥10-11
思想汇报:继承发扬奉献精神08-27
党员的生活之思想汇报08-26
学习2013两会精神的思想汇报08-01
思想汇报之从自己做起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