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2024-08-22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共13篇)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篇1

班会地点: XXXX 班会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参会人员:会计系XXXX班全体学生 主持人员:XXX 班会主题:关于财产人身安全、外出安全和地震预防知识

(一)人身财产安全:

1.请同学们务必按时就寝,院安检每周二周四周日晚上9点对宿舍进行检查。

2.班长、宿舍长、安检委员要负起责任,对夜不归宿者予以查究,并与其取得联系,以确保该生安全;无法取得联系的,要及时上报院领导、老师。对上述干部隐瞒不报的,将进行处罚。

3.各位同学天黑以后不要外出,以免遇到不法分子或冲突情况。特别是女生,更要小心。迫不得已需要外出的,尽量结伴而行,并对宿舍或同班其他同学告知自己的去向。

4.若在外遇到不法分子或突发事件,首先应及时报警或报告给院领导、老师;然后应避免与闹事人员等发生冲突,旁人应尽量进行劝阻并尽快离开原地。

5.班长、宿舍长、安检委员负起责任,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在突发事件中,各位同学应充分利用通讯工具,及时取得援助。

(二)外出人身财产安全

双休日及假期期间,外出及留校同学应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1.外出不要乘坐超载或没有合法运营资格的交通工具;乘坐火车汽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发生意外时不要随意跳车;乘船时要了解救生衣(具)的存放位置,熟悉安全通道和逃生口。遇到危险时要稳定情绪,寻找救生工具,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并及时呼救。

2.乘车时要提高防盗意识,尽量将物品集中放在自己的视线内;临行前预备好零钱,贵重物品随身妥善保管,不要当众频繁打开钱包;途中和下车不要将行李交给不认识的人看管、3.节假日外出旅行时最好参加正规的旅行社,若单独外出游玩应注意安全并购买保险。

4.在旅游景区要了解当地的地质特点和天气状况,做好必要准备;在公共和娱乐场所要留意安全通道;不要到危险水域游泳,不要空腹或饱食后游泳,酒后禁止游泳。

5.假期留校住宿的同学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期间注意安全用电、提高防盗防火等安全意识。

(三)关于禁止学生集体组织外出旅游的通知:

1.各班高度重视学生安全问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学生干部会议等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将本通知精神贯彻到学生中,严格把关学生外出,将强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学生安全。

2.禁止班级、学生社团及学生个人以任何名义擅自组织或配合旅游团体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

3.学生个人自行外出旅行或伴家长利用节假日外出,要注意安全,做好外出登记工作,应告知各班班长或同宿舍同学出游地点、返校时间和联系方式,不要去一些刚刚开发或还尚未开发好的偏远的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地点。

4.各班班长应切实负起责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工作汇报,对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认真处理并及时上报。

(四)地震小贴士:

1.地震预测:大家可以用已下征兆预测地震

地下水异常,主要异常有发挥、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等。气候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霪雨绵绵、日光晦暗、六月冰雹等。动物异常,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嚎等异常现象。地面异常,地震尚未发生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不同,摆动十分缓慢。电磁异常,如收音机失灵,通讯信号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

2.地震避险:一旦发生地震,在教室上课、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办公家具下或其旁边躲避;要远离外墙、门窗、阳台。如在宿舍等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旁,或躲进卫生间或厨房等跨度较小的房间,或设支撑三角架如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切记不要做跳楼和坐电梯。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被埋要保存体力,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地震防护,避震时要保护好头部、颈部、眼镜、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可能时,可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3.错误做法:

震级过大时,躲到桌子等下面。可以躲在桌旁。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篇2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经济欠发达的3个县,镇原县、康乐县、平川区,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每县2个乡,每个乡的所有村接种点均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一个乡为实验组,即要采取干预措施,另一个乡为对照组,即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评估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人口、卫生服务等外部条件基本一致。

1.2 研究对象

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3个县共调查儿童家长340名。

1.3 调查内容

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的危害、疫苗可控制疾病等相关知识。

1.4 干预措施

通过培训村医、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典型案例等方式对儿童家长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

1.5 资料统计处理

采用EPI Date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3个县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340名,对照乡168名,干预乡172名。对照乡儿童家长文化程度文盲占10.71%,小学和初中占70%,而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9.65%;本地户口的占95.24%,外地流动的占4.76%。干预乡调查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也以小学、初中程度为主,分别占42.44%、31.98%,本地户口者的占93.02%,外地流动者的占6.98%(表1)。经统计学分析,对照乡和干预乡受调查儿童家长在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5)。

2.2 基线调查

根据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对照乡和干预乡分别为60.71%和57.56%;两组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观念不强,在打疫苗时主动要求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儿童家长对照乡和干预乡分别为41.07%、45.93%。对儿童所接种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能回答正确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41.07%和45.93%,反映两组家长对儿童所要接种疫苗能预防什么病知晓率均不高。

调查发现,不论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儿童家长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均最低,对照乡和干预乡分别是22.62%、27.32%;而对 “乙肝会传染”问题回答正确的儿童家长较多,对照组为80.36%,干预组为78.48%。两组间各项问题的回答正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干预后调查

调查发现,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 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在90%以上;与基线调查比较,回答正确率增幅较为明显的是“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 “乙肝的传播途径”、“疫苗预防的病种”,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1;χ2=10.949,P<0.01;χ2=14.467,P<0.01)。

对照组、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对“乙肝会传染”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在基线和干预后调查时都较高,经显著性检验,两组在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05;χ2=3.249,P>0.05);干预后调查,此问题回答正确率有所提高,但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5)。总体上看,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均低于干预组。见表3。

3 讨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知识的知晓是有效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的保障,同时,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与否、对免疫规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如何,还有家庭经济条件等都是决定儿童能否按时进行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和避免发生接种后异常反应的重要因素[2]。

调查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 “乙肝会传染”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就干预前较高,说明:通过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宣传,对乙肝可传染的认知已是深入人心。但调查显示:不论对照乡还是干预乡的儿童家长,对乙肝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是可传染的”层面,而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却不是很了解。干预后调查表明,虽然两组对该问题回答正确率略有提高,但干预组儿童家长通过村医入户、发放宣传册、典型案例等方式干预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提高幅度较大。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 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均有了明显提高,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了解程度显著低于干预组。无论是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儿童家长,80%都是经村医了解到疫苗及安全知识相关知识。这进一步提示我们应重视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宣传。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儿童接种疫苗的品种将越来越多,必须动员家长的主动参与和广泛宣传相关知识,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标语宣传等媒体工具,广泛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使儿童家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计划免疫接种活动。

摘要: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识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共调查儿家长340名,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实施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除对“乙肝会传染”回答正确率较高外,达到80%左右,其余问题知晓率均低。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对照组儿童家长知晓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宣传动员及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可比有效的培训,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意识。

关键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张淑芳.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03-396-03.

幼儿安全事故及其预防 篇3

在幼儿的伤亡原因中最多的就是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故,对婴儿来说也是如此。孩子事故的发生,大部分应由其父母负责。因此,必须注意预防,一旦出事还要懂得应急处理的方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对婴幼儿来说发生较多的事故主要有:从高处掉下来时的撞伤、误吞东西、喝错液体、烫伤、窒息(如溺水时)、眼耳鼻进入异物、骨折、脱臼、触电、虫咬、被动物咬、中暑、流鼻血、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以及平时经常会受的一些伤(摔伤、碰伤、刮伤、刺伤、割伤等)。

预防对策的根本是父母对孩子的注意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事故不论何时何地都有可能发生,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育程度来决定,到底是要随时都在孩子身边,还是保持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还是把危险物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事故发生时的注意事项

要冷静、及时地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

因为孩子是不断尝试着,不断经历着新的冒险而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碰了、扭了、刮了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这时,如果父母采取过分保护的态度,那么孩子可能会老也长不大,最终变成一个病弱或者消极的孩子。

对于轻伤,应泰然处之,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即可,切不可火急火燎的。要是父母自己就沉不住气,会使孩子伤痛的感觉放大,而且会为以后孩子的软弱埋下种子。正确的做法是:先问一下孩子痛吗,然后告诉孩子伤不重,稍微忍一下就过去了。在做完必要的处理之后,告诉孩子这下没事了。

如果是重伤应马上送往医院

如果是重伤,则必须带孩子去专门的医院。这时仍然需要父母沉着的态度。如果父母不知所措,那孩子就会更加害怕,痛苦也可能加重。

能做应急治疗的,应马上进行,耽误不得。或视情况叫救护车,或直接送往医院。如果这时家里没有别人,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可以请邻居帮忙打电话等等。因此平时就应注意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

伤口和出血

要注意细菌感染

摔伤和割伤

用水把伤口洗净

伤口有土或其他脏物时,要用流水冲洗干净。尤其是在混凝土和碎石路上摔伤的,伤口会沾上很多小沙粒,因此必须冲洗干净。

给伤口消毒

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贴上伤口专用药膏

用消过毒的纱布抹上伤口专用药膏,也可缠上绷带。如果伤口不大,只用消毒纱布贴上伤口专用药膏即可。

出血严重时应先止血

在伤口处垫上几块消毒纱布,用手从上往下使劲按,或者用绷带紧紧缠绕。如果是手或脚受伤,应马上去医院。

如果持续疼痛,或是不能消肿,很可能是有刺或玻璃还没有取出,或者是严重的伤筋动骨了。因此,必须去看医生。

刺伤

刺伤似乎伤口较小,但因为很可能伴随较深的细菌感染,其实很危险,有可能化脓或得破伤风。应马上去看医生。

小刺可用镊子拔出来

镊子或针必须要事先消毒。点燃火柴消毒是较为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拔刺

如果刺已露出头时,可用镊子直接拔出来。如果没有露出头,就要先用针挑一下再拔。

将血挤出再消毒

刺拔出后,要先挤血,再用双氧水等消毒后涂抹伤口专用药膏。

碰伤和夹伤

首先是降温

手指在某处受到夹伤或碰伤肿起来时,应首先用在冷水中浸泡过的毛巾或冰袋降温。

有伤口时,先止血再消毒

可先垫着纱布用力按,或用绷带勒紧止了血,再用绷带缠好。

皮下出血是由碰伤时毛细血管破裂渗出的血瘀在皮下造成的。因为青一块紫一块的,很让人担心。其实不作任何处理,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的。因碰伤而在头上形成的包也是同样的道理,是由于头部的骨骼和皮肤之间形成血肿而造成的。眼睛周围形成的深青色,也是同样情况,只要2~3天就会开始消失,因此不必担心。

校园预防地震安全应急预案 篇4

为确保在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或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校园能够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校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应急工作小组

三、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应急处置执行下列一般程序:

(一)临震处置措施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相关机构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二)震后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应立即启动本校的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安全稳定管理办公室,根据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2、校园应急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指挥下,参照下列程序进行处置。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哨声和呼喊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他灾害。

(3)、全校教职工应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作为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不提倡学生参加危及自身安全的救灾活动),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园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四、注意事项

1、应急状态解除由各校园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宣布。

2、各校园应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区教育局。

3、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震后灾情的调查处理,做好灾后的各项善后抚工作,努力维护各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地震安全知识教育 篇5

地震知识类

地震按其震动强度可分为四种:

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定出来。

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级至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强烈地震。6.5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1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2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第3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篇6

地点:教学楼、操场 总指挥:苗小军

参加班级:1-6年级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工 演练内容:接到地震警报,紧急疏散学生 演练用时:2分15秒 演练记录: 1、2011年12月5日下午3:00,忽然,安全员发出地震警报(紧急哨音)

2、各班主任问清情况,立即组织学生离开教室。

3、安全员和各班班主任指挥学生疏散:各年级有秩序地向校园中心疏散。避开因教学楼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

4、安全员向在场的学生讲地震知识以及有关紧急疏散措施: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老师应在每层楼梯把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4)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5)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6)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篇7

一、国内外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开展状况

从各级审计机关公布的审计结果分析,我国在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方面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如2010年底上海市卢湾区审计局展开了对当地中小学校舍工程的安全性专项审计,从校舍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程序、建设程序、工程管理、资金拨付等方面进行了审计。本次专项审计是对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的一次尝试。然而,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案例还非常少,也未能系统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对国外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研究发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审计活动开展较为成熟,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其中包括1997年地震灾害预防绩效审计;1999年、2002年、2004年开展的地震灾害预防跟踪审计;1998年的学校地震安全规划审计,2014年的破坏性地震灾害预防审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展的这些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是对该省地震灾害预防管理活动的有力监督,也是该省地震灾害预防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典范,给我国开展类似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我国地震灾害预防审计实务框架构建

(一)审计目标

“为什么审”主要是解决审计目标的问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展的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属于绩效审计的范畴,其依据的审计标准大都是加拿大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的目标往往是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是指审计人员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对策的一种审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是“未病”治疗中心的医生,医治的“病人”是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其对地震预防管理体系定期地进行“体检”,以检查这个体系是否能够健康地运行,并通过给出建议来及时“调理”,确保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在地震灾害发生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由此可知,检查、评价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是我国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的目标。

(二)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

“审什么”就是要明确审计的具体对象、审计的具体内容。

(1)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对象。从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定义分析,其审计对象即是各级政府构建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由一系列地震灾害预防管理活动构成。地震灾害预防管理活动主要是地震灾害发生以前所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工作和非工程性防御工作。工程性防御工作是指围绕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展开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城市建设中对建设工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抗震能力较弱建筑物的加固;对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在村镇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公共设施和住房等。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以外的防震减灾活动,包括进行地震灾害预测和评估,制定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各级政府和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组建防震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通信系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发展地震灾害保险事业,建立地震应急专项资金,对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储备管理等工作。

(2)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内容。我国还没有建立地震灾害预防相关审计准则,要确定我国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内容,必须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的经验,参考最高审计国际准则ISSAI5510《灾害风险降低审计》的相关规定。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根据《灾害风险降低审计》国际准则的规定,我国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重点就是我国防震减灾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下拨经费是否与经费目的相符并高效使用等方面。但是,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而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还应借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经验,在审查现有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他方面政策的缺失进行审计,并提出若干战略性和操作性的建议。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将灾害管理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减灾、备灾、救灾和恢复四个阶段,此四阶段的划分法也得到了欧盟的认可。前两个阶段是灾害发生前的要素,后两个阶段是灾害发生后的要素。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就是按照减灾和备灾两个环节设计和实施的,因而我国防震减灾政策的实施情况主要体现在减轻地震灾害潜在影响和地震灾害应急准备等方面,具体的审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的分析。政府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分析程度决定着该地区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因而,在实施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时,政府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分析就成为审计人员首先要关注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规划。审计人员应关注各级地方政府是否对本地区的震情形势进行分析,对地震灾害发生的类型、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关注是否在此基础上编制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防震减灾规划;关注防震减灾规划是否根据震情形势等进行更新,是否有程序来系统地检查防震减灾规划的完整性、一致性,并与现有的指导方针做比对;关注在已经划定了全国地震区划图的前提下,各级地方政府是否开展了地震小区划的研究等;关注防震减灾规划否是基于对地震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的分析;关注防震减灾规划运用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的质量如何,是否有专业人员的参与等等。

第二,减轻地震灾害潜在影响方面。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政府在将地震灾害潜在影响降低到最小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如是否建立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并对其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关注新建、改扩建重大建设工程及特殊的建筑工程是否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进行抗震设防;城乡规划中是否合理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等;关注是否定期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加固;对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是否执行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各地区是否开展地震应急知识宣传、防震演习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关注各地是否发展地震灾害保险事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等。

第三,地震灾害应急准备方面。我国对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分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两方面。应急响应是指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反应活动,不在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范围内。地震灾害的应急准备是指在地震灾害发生前所做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能保障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降低损失。因而,各级政府的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构成了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关注各级政府在地震灾害应急准备方面的经费投入是否有充足的保障,经费的使用是否与经费目的相符并高效使用;关注各级政府是否制定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审计人员还对关注政府能否对面向地震灾害的各种应急资源协同管理;关注相关人员能否确保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紧急通讯系统能向公众发布警告并在地震后保持与公众联络;关注应对地震灾害的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等资源是否充足,是否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人员的例行训练是否充分等。

第四,地震灾害预防性恢复措施方面。预防性恢复是指通过预先周密筹备来提升灾难恢复。具体的地震灾害恢复规划或恢复准备,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前就完成准备好,被证明非常有价值,能极大地提升震后恢复重建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重建资源的效益。对于地震灾害预防性恢复措施,国外很多国家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在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中少有涉及,属于政策的缺失,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准则ISSAI5510的规定,审计人员应将重点放在这种政策的缺失上。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在关注此政策缺失并对我国地震灾害预防性恢复措施提出建议,如建议各级政府将震后恢复重建规划纳入预算框架,事先筹划震后恢复时期的组织结构,建立与“震灾"相关的信用产品或者捐赠基金来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筹得大量的恢复重建资金等。

(三)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怎么审”即如何行动,就是要明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绩效审计的方法有很多,大都可以直接用在我国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中。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活动中采用了若干绩效审计的方法,如对应急管理部官员等负责应急计划的人员进行访谈;检查与破坏性地震预防管理工作相关的计划等文件;向相关人员调查地方政府应对破坏性地震的反应能力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准则ISSAI5510《灾害风险降低审计》中也提出开展灾害风险降低审计可采用文件检查、现场勘查、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我国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可借鉴上述经验,采用以下几种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

(1)访谈。利用数据采集工具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访谈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在进行结构化访谈时,审计人员以准确的方式向很多个体提出相同的问题,向受访者提供相同的答复选项。非结构化访谈则包括很多开放式问题,这些问题也并不以准确的结构化方式提出。在地震灾害预防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访谈地震灾害事件中对降低风险起着重要作用的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包括地震主管部门中的授权人员,交通、通讯、应急救援、急救和健康服务等组织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地震灾害计划中相关的专业人员等。采访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来评估各层政府之间的协调以及各个团体之间的贡献。对专家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团体,如红十字会等进行访谈,这些机构往往被认为会对地震灾害风险降低做出贡献,同样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获得审计发现。

(2)文件检查。审计人员应该在各级政府尤其是那些负责地震灾害管理的机构中收集并分析相关的指导、协议、立法、地震灾害计划文件以及震后事件的报告。例如:检查各地的防震减灾规划、地震应急预案、重大以及特殊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各地的地震灾情形势分析报告等,来评价政府对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视程度以及防震减灾政策的落实情况等。

(3)现场勘查。对于城乡建设中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是否合理规划和设置,以及防震减灾物资储备、管理是否规范等,审计人员需要到现场进行观察和确认,以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来评价本级政府的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震前震后分析。通过考察最近发生的地震灾害并且去观察和评价地震灾害预防管理的结果,也是一种有效的审计方法。土耳其最高审计机关在凡城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时,就曾采用了这种方法。该城曾在2011年遭遇7.3级地震,审计结果表明土耳其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行动计划没有一个好的组织以及对紧急情况的协调。

(5)问卷调查。调查方法是一种用于在某个审计领域收集标准化信息的方法,通过实施标准化程序(如调查问卷)以获得有关25个以上个人实例的资料,目的是为了对所调查事项做出总结性综合陈述。审计人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估社区地震应急知识宣传、防震演习等活动的开展情况,还可以从大量不同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市政、消防大队等收集类似的数据。调查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评估人们对地震灾害风险降低、特定的关于城市改造项目的期待以及公众意识。

三、我国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障碍与对策

(一)专业审计人才匮乏

综上所述,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地震灾害预防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因此,审计人员只有对地震灾害预防领域的一些法律法规、标准等这些评价依据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仅如此,审计人员还需要高瞻远瞩,着眼于当前我国地震灾害预防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现我国在地震灾害预防体系中某些政策的缺失,并能提出相应的战略性建议和操作性建议。然而,当前我国的审计队伍中绝大部分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的技术人才,当前从事的大部分也是财务审计工作,绝大部分审计人员不能精通地震灾害预防管理,这给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带来了极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审计机关可考虑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地震灾害预防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在审计队伍中引进地震灾害管理人员。在具体开展审计业务时,也可以考虑聘请地震灾害预防领域的专家参与,或向其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以提升审计效果。

(二)相关审计标准缺失,审计依据不完善

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评价我国地震灾害预防政策的实施情况,需要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当前,《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我国地震应急的三大主要法律法规,也是进行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国家层面上的审计依据。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还需要依据这三大法律法规制定当地的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规划等,这些也是我国开展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的重要审计依据。然而,从中央到基层、从总体到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等都参照固定的模板编制,导致地震应急预案等的高度同质性与不同地区地震灾害事件的高度异质性极不对称。另外,我国也尚未制定针对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地震灾害预防审计的依据还不够明确。同时,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起步较晚,到现在也没有一部成熟的《绩效审计准则》,这为我国的地震灾害管理审计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纵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展的数次地震灾害预防审计都是在其国家的《绩效审计准则》的指导下完成的。我国其他领域的绩效审计工作虽也有所开展,但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的这些问题给审计建议的出具和落实带来困难。

为此,我国应加快国家审计模式的转变,从财务审计模式转向绩效审计模式,颁布《绩效审计准则》,研究制定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方面的专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法规,制定适合于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审计提供可操作性的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参考文献

探究新时期地震灾害及其预防策略 篇8

关键词:地震;预防;减灾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地震灾害频发,而且多次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从历次地震的破坏力来看,除了那些发生在无人区或者人口较为稀少的地区之外,这些破坏性的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巨大,有的甚至引起严重的环境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一次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

一、地震灾害的概述

由地震所引起的灾害称之为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具有突发性和较难预测的地质灾害,地震一旦发生,其对社会稳定、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地震灾害除地震本身所造成的灾害以外,还会引起其他方面的灾害。

1.1地震所带来的原生灾害。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其所造成的损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而地震本身的巨大破坏力可能给震区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震区地面出现问题。一是由于地震造成地裂问题,导致震区的路面受损。二是受地震影响,导致山体发生松动,可能造成山体滑坡。三是泥石流也是容易由地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果震区出现连续暴雨的天气则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四是地层塌陷也是较为容易发生的一个灾害;第二、震区建筑物遭到破坏。如出现房屋倒塌、桥梁发生断裂垮塌、水库大坝被震裂以及火车铁轨受地震影响发生变形;第三、临海地震也有可能诱发海啸。2004年在印度洋发生的海底地震就引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约几十万人遇难、无数房屋被毁的大灾害;第四、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大地震的破坏力巨大,从我国历次大地震的结果来看,大都造成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

1.2地震所造成的次生灾害。除了地震所造成的原生灾害以外,次生灾害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火灾;水灾,即大坝破裂或者雨水较多形成的堰塞湖都会给震区造成严重的水患;瘟疫及各种流行病的蔓延。

1.3地震所造成的其他灾害。发生在城市中的地震会造成城市部分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瘫痪,造成城市管理的混乱,不利于灾民的安置工作以及城市的管理工作。此外,如果城市中有核电站等一些设施,有可能会受到地震影响发生核泄漏,例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而地震给人们心理所带来的创伤也是较难治愈的。

1.4新时期地震灾害的新特点。地震作为地壳运动中必然会发生的一种灾害,在不同的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就目前而言,中国地震灾害的状况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城市人员伤亡减少。随着房屋抗震等级的提高,由于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倒塌现象有所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极大的保障;第二、农村地区人员伤亡比例还很高。由于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大都在山区,而这些地区的居民房屋大多是土坯房,抗震能力极低,一旦倒塌人就会完全被埋其中,容易造成较大的伤亡。而近些年来发生在山区的地震灾害,往往就是由于居住的这种房屋所造成人员的伤亡;第三、地震预警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如2014年10月7日发生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的6.6级地震,就充分发挥了地震预警技术。但鉴于简易烈度计构建的市县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预警信息服务发布和处置存在风险性以及国家地震预警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市县地震预警系统只能在个别地区开展试验,并为极少数用户对象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验,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地震实践检验和系统完善后,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试点试验,及早造福于民。

二、地震灾害预防的相关策略

基于目前地震监测方面的能力,要做好地震预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难度大并不意味着不能预防,我们还是可以采用一些措施,从震前和震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地震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2.1震前预防措施。对于震前预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因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物倒塌而产生的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建筑物的建设标准以及抗震等级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就意味着,在建筑物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所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而且相关的设计标准更不能随意改变,必须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抗震等级时,才能通过相关的工程验收。而对于已有建筑,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拒地震所造成破坏的能力。第二、做好地震的预测工作,提高预测地震的能力。尽管地震具有难预测的特点,但它是能够被预测的,而且在科技不太发达的年代也有过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因此,在科技日益先进的今天,必须加强地震预测方面的工作,实时监控地壳活动,尽量能够较早的发现端倪,给人民群众做出及时的预警,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留出更多的时间。第三、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防震减灾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在地震发生后根据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布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企业和公众能够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2.2震后的减灾工作。虽然地震所带来的灾害非常巨大,但通过震后减灾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首先,政府各级部门要提前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后立刻启动,及时投入到赈灾减灾工作之中。其次,组建专业的地震救援队,在震后及时投入到赈灾工作中,开展更为专业的搜救工作。最后,全民动员,发挥社会团体的合力作用。除此之外,还应综合震前震后建立一套防震减灾的应急决策系统。在震前和震后都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将地震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将所有信息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三、结语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会被消灭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将地震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笔者从震前震后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防震减灾的一些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作者简介:孟凯,(1983年9-)男,山东省临沂市,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防震减灾,监测预报。

幼儿园地震疏散演练安全教育教案 篇9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发。面对频频发生的地震,学会如何在地震中自救是多么重要!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一些突发事件不能做出正确处理。为了让幼儿对地震有初步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地震的形成,在发生地震时,能够从容面对,采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2、让幼儿感受地震灾区的严重灾情,鼓励幼儿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

三、活动准备:

灾区受灾幻灯片、地震知识课件、自救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地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危害。

教师: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图片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略

教师: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幼儿:略

教师小结:地震时,使建筑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裂……所以给我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

(二)看课件,了解地震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朋友知道了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请小朋友看一部短片,看谁能在短片里找到答案。

幼儿:略

教师小结: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动,在地球表面有许多的`板块,这些板快不停的运动,当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太紧,造成了板块的滑动就引起地震。

(三)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怎么样保护自己。

1、与幼儿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教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呢?怎么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幼儿:略

现在,咱们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⑴、有序地快速地跑到空旷的地方。

⑵、暂避到洗手间、厨房等空间小的地方。

⑶、躲在桌子、床铺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⑷、不可从二楼往下跳。

教师:如果在高层建筑居住,我们应该怎么逃生?(乘坐电梯还是自己徒步从楼梯下?)

幼儿:略

教师:我们切记不可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可能使线路短路,造成停电,地震也可能使电梯门变形而无法打开,这样我们就会被困在电梯里面,无法逃生。

⑸、教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标志呢?

幼儿:安全出口。

教师:假如我们在商场或者影剧院,我们该怎样逃生呢?

幼儿:略

教师:我们就要找安全出口,从安全出口撤离。

教师小结自救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地震小游戏《地震来了我不慌》,当听到警报声就表示地震来了,小朋友要在十几秒的时间快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现在咱们一起体会一下十几秒到底有多长时间。(教师幼儿一起数数,感受十几秒的长短)。

幼儿游戏。(教师手拿小锤督促幼儿将身体藏好)

幼儿游戏后,请幼儿说说采用了什么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幼儿,对不合适的躲避方式及时纠正。

(四)引导幼儿帮助灾区人民,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

教师:青海发生了地震,很多房屋倒塌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小朋友没有办法上课,甚至没有衣服穿,没有食品吃,你们感觉怎样?(难过)。如果以后再有地震发生,我们该怎样帮助灾区的人们?(幼儿讨论)

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爱心。谢谢你们这些爱心小天使,祝你们天天快乐。

五、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幼儿安全自救教育实践突出教育的实践性,重在模拟、练习及游戏,学习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技能。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意图就是要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地震知识,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意识,知道灾难来临时不要惊慌,要学会正确的自救,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树立不怕苦,坚强、勇敢的信心。

幼儿园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篇10

【篇一】幼儿园大班安全地震来时我不慌教案

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结合图片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2.小朋友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3.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

二、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三、组织幼儿“实战演习”。

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篇二】幼儿园大班安全地震来时我不慌教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张;

2、学习地震时安全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防空报警音乐、用纸壳制作的大石头。

活动过程:

1、介绍安全避震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小朋友会怎样做?小结,楼房:墙角、卫生间、厨房等较小的地方;平房:桌下、床下;农村:跑到空旷的田野等地方。

2、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要及时躲藏。地震虽然很厉害,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小朋友们不要慌张,要及时躲藏。

3、游戏活动“发生地震时我不慌”

(1)带领幼儿进入布置好的场地。

(2)游戏方法:听防空警笛声,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师手中拿一块地震时要掉下来的“大石头”,“大石头”落到谁的身上,就被砸伤了,不要互相拥挤,躲好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地方。

(3)播放快乐的音乐,小朋友自由活动。

(4)教师发口令:“地震了”(播放防空报警笛声)幼儿自己躲避。

(5)警笛声停,教师检查幼儿躲避的情况,看“大石头”能否“砸”到小朋友。

(6)评价游戏情况,对躲得快、躲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延伸活动:1、了解不同场所的避震自救方法;2、游戏:火警119。

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报警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孩子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热烈。他们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

【篇三】幼儿园大班安全地震来时我不慌教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地震来了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2、让幼儿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地震来了我不怕》的课件,沙发,床,餐桌,卫生间,厨房,窗户的图片各一张,地震后的图片三张,地震预警信号录音,垫子,枕头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播放《地震来了我不怕》中的地震画面。

1、你看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地震来了,你感觉怎么样?你为什么害怕?我们中国和哪一个国家遭受了地震?你看见了什么?

(二)家里的逃生自救

讨论1:地震来时你在家里,你会怎么办?

讨论2:在地震中,我们应当首先保护身体的哪个部位?

教师:地震时我们应当首先保护自己的头部,只有头不受伤害,保持头脑清醒,我们才能想问题。所以要保护头,我们在躲藏时应该怎么做?

(三)教室里的逃生自救:

讨论:地震来了,在家里我们有那么多的地方可以躲,所以我们还怕不怕?那要是我们在教室里又该怎么办呢?

1、我们说了地震中我们要先保护自己的哪里?怎样保护?教室里我们有什么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头?

2、你会选择躲在教室里的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知道地震来了可以用书包或者书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也可以躲在厕所里。

(四)商场内的自救

讨论:地震来了,如果你在商场里,你会怎么办?

地震来了,如果我们在商场里,首先不要慌张,听从商场工作人员的指挥,顺着安全通道,迅速跑到外面,寻找空旷的地方抱头蹲下。

(五)假如我们被埋在地下怎么办?

1、讨论:假如被埋在地下怎么办?

2、当我们被埋在地下,首先要大声喊:救命!当我们没有力气喊救命的时候,就用身边的石块或其他的只要是硬的东西,敲击管子之类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来呼救。

(六)我为灾区做什么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 篇11

2015年5月2日下午,在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李木水库,三名未成年人因出现溺水现象后,采取盲目救助的行为,出现三人死亡的惨痛教训,所以学生防溺水重点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年人帮助。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2017年预防溺水安全知识

2015年5月2日下午,在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李木水库,三名未成年人因出现溺水现象后,采取盲目救助的行为,出现三人死亡的惨痛教训,所以学生防溺水重点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年人帮助。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预防火灾消防安全知识 篇12

2、进入景区游玩是,请不要动用明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进入山林,请不要携带打火机、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不生火野炊。

3、进入陌生环境要牢记逃生路线。当来到商场、电影院等公共活动场所时,要特别留意安全出口位置,入住宾馆房间时请留意门后的疏散逃生路线,遇到火情,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从最近的出口迅速逃生。

4、大风天气要注意用电安全,进行明火、电焊等易燃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要在室外使用明火,禁止焚烧垃圾、烧荒等作业。

家庭消防安全学习知识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和灶具,不要玩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

2、不要躺在床上吸烟,不要乱扔烟头。

3、不要乱接乱拉电线,电路中的保险丝切勿用铜丝、铁丝代替。

4、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5、不要在家中存放汽油、轻质油、酒精、香蕉水等物品。

6、不要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保证通道畅通。

7、不要在楼道、阳台、柴草堆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8、炉灶附近不可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9、外出时应关闭家中的电源和水管,睡前要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10、白酒、纸张、窗帘等易燃可燃物品应与火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消防知识安全常识

1、禁止携带烟花爆竹和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2、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不要在现场存放。

3、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

4、不带火种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有着火源。

6、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7、生活中的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8、家庭易燃物品有: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衣物、沙发、书籍、煤气罐等。

9、禁止在使用天然气的厨房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罐、煤炉、柴火灶等方式做饭取暖,杜绝“双火源”现象发生。

10、严禁擅自拆、装、移、改燃气管道及设施,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安装、维修。

居家防火安全小常识有哪些

1、烟蒂火柴不乱扔。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或者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2、电线插座勤检查。不私接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幼儿园预防近视科普知识宣传 篇13

6岁之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它几乎可以决定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因此弱视、近视、远视、斜视等视力问题,应引起幼儿园及家长高度的重视。幼儿期眼保健搞得好,小孩视力将终生受益。如何预防儿童近视,您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预防近视科普知识宣传,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寒假放假在家,近视发生的风险会减少吗?寒假时间如果看书或电子产品等用眼时间较多,没有足够的阳光下户外活动等,反而会增加近视发生的风险。

2.寒假在家近距离时间增多,预防近视应注意什么呢?

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一致:看电子产品时,首先应该把屏幕调整到最舒适的亮度——屏幕亮度该与周围的光线差不多。

距离适中:遵守20—20—20法则 根据美国眼科学会建议,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应该遵循“20-20-20法则”,即每20分钟,转动眼睛看20英尺(6米)外的物体至少20秒。

3.寒假期间天气很冷,在室内运动可以预防近视吗?

室内运动可作为长时期近距离用眼时的一种休息眼睛的方式,但有效预防近视还是倡导日间户外活动。室内运动没有足够的阳光,视野狭窄不能代替户外活动。孩子日间在户外接触大自然光线(阴天、晴天均可),视野开阔,可更有效预防近视。

如因疫情防控需要居家隔离,可通过阳台、窗户或自家庭院“目”浴阳光,接触自然光线。

4.日间户外活动预防近视,有时间量要求吗?

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时间建议不少于2小时,已出现近视的儿童建议更长。

从预防近视的角度,日间户外活动关键是户外,而不是活动内容、方式和强度等。同时,户外活动要因地、因时安排,注意安全、补充水分和避免强光直射。

5.家里的桌椅高度对视力有影响吗?

为确保儿童在家能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学习疲劳,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宜的书桌椅。

对于有可调式书桌椅的家庭,根据“坐于椅子(或凳子)上,大腿与小腿垂直、背挺直时上臂下垂其手肘在桌面以下3~4厘米”的自我监测原则,调节书桌椅高度。

对于没有可调式书桌椅的家庭,根据上述自我监测原则加以调整。若桌子过高,则尽可能使用高一点的椅子,并在脚下垫一脚垫,使脚能平放在脚垫上,大腿与小腿垂直。桌子或椅子过矮时,将桌子或椅子垫高。

6.端正读写姿势很重要,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做?

做到“三个一、不偏头”。所谓“三个一”就是“一拳一尺一寸”:一拳,胸前与桌子间隔一拳(一个拳头的距离);一尺,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的距离);一寸,握笔手指要与笔尖之间一寸远。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不偏头”,长期偏头看书、写作业,易引发单眼近视,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应特别注意。

7.白天房间光线过亮或过暗有解决办法吗?

当白天自然光线过强时,宜使用窗帘遮光,并根据太阳照射角度调整窗帘。当白天自然光线不足时,优先使用房间顶灯照明;光线仍不足时,使用读写作业台灯辅助照明。

8.寒假在家需要做眼保健操吗?

眼保健操是缓解眼疲劳、放松眼睛的一种眼保健方式,可在近距离读写30~40分钟或视屏活动20~30分钟时,选做接触式眼保健操或非接触眼保健操。

9.偏食对视力有影响吗?

眼睛的`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营养。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摄入鱼类、豆制品和鸡蛋等优质蛋白,也可注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富含对眼睛有益维生素的食物,对维持眼正常生长和视功能有积极作用。建议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

10.睡眠行为会影响近视吗?

研究认为睡眠时间越少、夜晚睡眠时间越迟都会增加近视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儿童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避免晚睡晚起,养成规律性的作息。

11.保持手卫生也是视力保健行为吗?

一些传染病病原体可通过接触传播,保持手的清洁,减少碰触门把手、电梯按键、桌面等,并避免用手揉眼睛是预防一些传染病如新冠肺炎的重要措施。

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玩耍后及时洗手,做眼保健操前及时洗手。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相当于唱两遍《生日快乐歌》)。

12.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孩子近视?

注意相关症状,定期检查视力。寒假期间家长应注意关注孩子视力,对于低幼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地不定期观察或主动询问有无眼睛干涩、异物感、痒感、畏光等症状。当发现孩子出现歪头视物、频繁眯眼、挤眼等近视相关症状时,宜适时休息和运动,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13.发现近视了,家长和孩子怎么办?

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科学矫治。近视眼可以矫正,但难以治愈。如果发现近视了,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迷信,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4.寒假期间,家长能为孩子预防近视做些什么?

以身作则,护眼爱眼。家长以身作则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要确立近视“可防、可控、可矫正,不可治愈”的基本观念。家长不做“手机控”“电视控”“电脑控”,在家中尽可能多一些陪伴,与孩子开展互动性活动。低风险地区,家长应多与孩子走出户外并亲近自然。

上一篇:夏天的西瓜状物作文下一篇:关于不读书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