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原理实验报告(精选3篇)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 篇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来验证线性电路中的叠加原理以及其适用范围。
2、学习直流仪器仪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稳压、稳流源
DG04
直流电路实验
DG05
直流电压、电流表
D31-2
三、实验原理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 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 K 倍。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线路如图3-4-1所示。
图3-4—1
1、按图3-4-1,取 U 1 =+12V,U 2 调至+6V。
2、U 1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 S1拨至 U1侧,开关 S2拨至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3、U 2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 S 1 拨至短路侧,开关 S 2 拨至 U 2 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令 U 1 和 U 2 共同作用时(将开关 S1和
S2分别拨至 U 1 和 U 2 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线性叠加定理数据记录表
实验内容 I₁ I₂ I₃ Uab Ucd Uad Ude Ufa U₁ 单独作用 8.360-2.274 6.313 2.378 0.845 3.26 4.351 4.379
U₂ 单独作用-1.06 3.586 2.422-3.46-1.24 1.245-0.59-0.537 U₁ ,U₂ 共同作用 7.423 1.231 8.761-1.248-0.411 4.413 3.797 3.783
非线性叠加定理数据记录表
实验内容 I₁ I₂ I₃ Uab Ucd Uad Ude Ufa U₁ 单独作用 8.556-2.23 6.296 0.38 0.663 3.161 4.395 4.397 U₂ 单独作用 0.041 0.041 0.045-0.002 5.872 0 0 0 U₁ ,U₂ 共同作用 7.82 0 7.836-0.002-2.089 3.957 3.974 3.953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六、实验总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检测原理》实验报告 篇2
课程名称
检测原理实验
学生学院
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2014 级物联网(2)班
学
号
3114001491
学生姓名
卢 阳
课程教师
潘运红
2015 年 11 月 23 日
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 一、实验目的 与要求(一)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
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要求:
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通过对 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热 电偶 被
测
量
温
度
二、实验结 果和数据处理 三、结论
答:根据国家颁布的标准,据表 1 判断热电偶是否合格。
表 1
热电偶温度允许误差表 50℃ 70℃ 90℃ 110℃ 130℃ 150℃ 标准热电偶热电势(mv)1.7 2.8 4.1 5.5 6.9 8.3 2 1.6 2.8 4.1 5.5 6.9 8.3 3 1.6 2.8 4.1 5.5 6.9 8.3 4 1.6 2.8 4.1 5.5 6.9 8.3平均电势(mv)1.63 2.8 4.1 5.5 6.9 8.3 修正电势(mv)1.495 1.495 1.495 1.495 1.495 1.495 实际电势(mv)3.125 4.295 5.595 6.995 8.395 9.795 分度表温度(℃)5
被校热电偶热电势(mv)1.0 1.8 2.6 3.5 4.4 5.2 2 1.0 1.8 2.6 3.5 4.4 5.2 3 1.0 1.8 2.6 3.5 4.4 5.2 4 1.0 1.8 2.6 3.5 4.3 5.2平均电势(mv)1.0 1.8 2.6 3.5 4.38 5.2 修正电势(mv)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实际电势(mv)2.0 2.8 3.6 4.5 5.38 6.2 分度表温度(℃)5
两偶温度误差(℃)0 1 0 0 1 0 两偶误差(Δδ%)0 2% 0 0 2% 0
经 计 算,两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故此次试验所用的热电偶是合格的。
四、思考题 1.分析产生校验误差的各种因素,思考如何处理可以减小误差? 答:(1)炉温不够恒定,变动太大导致测量值不同,消除方法为炉温达到检定温度时,应确保炉温恒定才进行检定(在 5 分钟内温度波动变化不大于 1~2℃,观察标准热电偶的毫伏值)。
(2)冷端温度不为零度。消除方法为检定前要确保冰点恒温器内存在冰水混合物,这样可确保冷端温度为零度。
(3)直流电位差计忘记调零。消除方法为使用电位差计前先进行调零。
2.将平台上的热电偶转换开关打向左边,显示的温度值真实与否?为什么? 答:将转换开关打向左边,指示温度是标准热电偶 K 测试点温度,显示的温度与 E 分度热电偶有差别。当转换开关转向 K 分度热电偶时,温度数字温度并非为加热炉内温度,会引起误差。
热电偶名称 分度号 温度范围 允许偏差 镍铬—镍硅 K 0~400℃ ±3% 镍铬-锰白铜 E ≤300℃ ±3%
实验三
光纤位 移传感器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与要求(一)目的:
1.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光纤位移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二)要求:
光纤传感技术是适随着光纤通信和集成光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感技术。通过光纤位移传感器来测量位移,掌握这种传感器的特性。本光纤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纤采用 Y 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合并于一端组成光纤探头,一束作为接收,另一端作为光源发射,近红外二极管发出的近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被测物,由被测物反射的光信号经接收光纤传输至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反射光的强弱与反射物与光纤探头的距离成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就可得知位置量的变化。
二、实验 结果和数据处理
X(mm)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mv)
18.8 389.3 819 1146
1
X(mm)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V(mv)
763 681 6
399 363 332 304
三、结论 接收光纤光源光纤∆xX反射体变换器VVout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纤探头 图 5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及接线 答:
光纤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
光纤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纤采用 Y 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合并于一端组成光纤探头,一束作为接收,另一端作为光源发射,近红外二极管发出的近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被测物,由被测物反射的光信号经接收光纤传输至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反射光的强弱与反射物与光纤探头的距离成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就可得知位置量的变化。
****** 2 4 6 8 10 12V-X 曲线 位移距离如再加大,就可观察到光纤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的前坡与后坡波形,作出 V-X 曲线,通常测量用的是线性较好的前坡范围。
思考题 1.与为什么要分析线性较好的范围? 答:这与光纤传感器的特性有关,当位移达到某一值以后,输出信号与位移不再呈线性关系此时达不到测量目的。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 篇3
姓名:莫鸿斌
学号:201601030137
班级: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日期: 2018-3-23
一、实验项目
T-SQL创建修改数据库和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运用; 2.掌握T-SQL语句的执行操作;
3.如何使用T-SQL创建修改数据库和表。
三、实验内容
1.使用T-SQL创建数据库factory,要求将数据库文件factory_data.MDF存放在E:data下面,其文件初始大小5MB,自动按5MB增长,将事务日志文件factory_log.L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其文件大小按1MB自动增长。
2.使用T-SQL在数据库factory下创建如下表: 职工表(职工号(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党员否(bit),参加工作时间(datetime),部门号(int)),其中职工号作为主键。部门表(部门号(int),部门名(char(10)),其中部门号作为主键。工资表(职工号(int),发放年份(int),发放月份(int),工资(decimal(6,1))),其中职工号、年份、月份作为主键。
3.使用T-SQL建立创建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4.在上述表中输入数据,每个表至少10条记录。
四、实验环境
安装有SQL Server2008的PC一台。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
1.使用T-SQL创建数据库factory
2.将数据库文件factory_data.MDF存放在E:data下面,其文件初始大小5MB,自动按5MB增长,将事务日志文件factory_log.L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其文件大小按1MB自动增长。
4.使用T-SQL在数据库factory下创建 职工表(职工号(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党员否(bit),参加工作时间(datetime),部门号(int)),其中职工号作为主键。部门表(部门号(int),部门名(char(10)),其中部门号作为主键。工资表(职工号(int),发放年份(int),发放月份(int),工资(decimal(6,1))),其中职工号、年份、月份作为主键。
5.使用T-SQL建立创建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5.在上述表中输入数据,每个表至少10条记录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例文(含数据处理)05-11
实验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的验证06-19
电场叠加原理07-26
叠加07-14
叠加分析09-06
叠加方法09-16
叠加作用10-04
时间叠加论文10-11
中班科学活动:《叠加》08-15
叠加法的思考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