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一中简介

2024-05-20

衢州一中简介(精选6篇)

衢州一中简介 篇1

衢州一中2013年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与目标

继我校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为使节能工作取得更深层次的进步,我校2013年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开展经验交流,扬长避短,查找差距,明确任务,积极总结与探索,使节能工作有效开展,坚持以提高能源总体利用率为中心,提高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加强节能知识宣传,使学校节能环保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其主要工作要点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管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学校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充 分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在稳步实施节能改造方面,学校要严格加强全过程节能监督管理,创新节能设计和加强节能措施的实施;积极实施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

二.加强节能改造技术

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着重加强科技楼、教学楼、体育馆节能改造力度。着力加强节水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

三.明确目标、职责,落实体系建设 1.明确目标,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2.履行职责,切实把节能降耗工作放在首位。3.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4.发展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5.积极引导,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6.保护环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7.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四.示范单位的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示范单位建设,指导学校做好国家、省节能示范单位和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配合省公共机构办公室做好示范单位的复查审核。

五.2013年节能目标

大力推进节能示范单位建设,加强节水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稳步实施节能改造等措施,推进学校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围绕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的规划,按照节能减排专项规划要求,使学校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各方面取得进步。

衢州一中简介 篇2

通用技术实验室葙面宜州市一中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宜州市一中, 是自治区绿色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全国教学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有雄伟的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 有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 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和电教多媒体功能厅, 有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6万册:宜州市一中现有在校学生4200多人, 专任救师185人, 其中高级教师71人, 21世纪园丁工程学员A类6人、B类15人, 市级学科带头人30人, 教育硕士20人, 自治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为办学理念, 秉承“励志笃行”的校训, 营造“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的学风, 提倡“博学善导”的教风,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近年来, 学校会考优秀率保持在30%以上, 连年被评为会考综合质量优秀学校。2005—2丨U3年, 考上本科9065人 (其中有丨137人考上一本分数线) , 本科上线率达到82%多人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同时, 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语文等学科的全国奥赛或联赛, 有上百人次获得了各级别的奖项;学生体育运动队和文艺队, 在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八十余年的风雨兼程, 八十余年的骄人成绩, 铸就了宜州市一中一路的辉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宜州市一中这艘航船正直挂云帆、乘万里长风, 破浪前进, 直济沧海体育馆田径场网络教室

甘肃省定西一中简介 篇3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高级教师82人(特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75人,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6%。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现有教学班49个,学生3000余人,现有硕士学历教师12人,外籍英语教师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省级骨干教师16人,市级骨干教师50人,省青年教学能手9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9人,市级创新人才10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有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奖,5人获“省园丁”奖,2人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3人分别获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学校荣获“甘肃省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甘肃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项目试验基地”“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

甘谷一中简介 篇4

甘谷一中始建于1925年,198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2年被省教育厅、省体委命名为“甘肃省中学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2年12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6月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占地83亩,建筑总面积30404平方米。教职工186人,有教学班48个,学生3099人。

近年来,学校荣获各级各类奖50多项,如,获“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创绿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奖项。近5年,学生获历届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奖项及省市县各类奖项273人次,如2005届高三学生李海龙名列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物理奥赛甘肃赛区第23名,荣获省级一等奖。学校男女篮球队除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奖外,还于93、95、98、2002年四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篮球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走“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教改兴校”之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转变教育理念,理顺办学思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甘谷一中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完善了德育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校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育人网络;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组成的教书育人网络;党总支??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的组织育人网络;校长??总务主任??后勤人员组成的服务育人网络。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咨询以及营造青年林、新生入学军训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按照素质教育质量关的要求。在课堂教改上大做文章。一是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说、听、评、议课的教研活动和跨学科的观摩交流活动;二是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评选优质示范课,促进教学改革;三是成立教改教研室和高考研究指导室,研究教学方法、复习方法、负责各类各科考试命题,指导全校教改活动,并刊印交流性期刊《高中教学研讨》;四是鼓励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编辑刊印了三辑《甘谷一中教师论文集》;五是规范各类考试程序,严肃考风考纪。

学校在高考复习时,分阶段、分步骤,适时组织高考研讨会,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使高考升学率历年不断提高。99年高考大专上线214人,2000年318人,2001年459人,2002年525人。2003年本科上线391人,2004年397人,2005年475人,明年有把握突破600人大关。

95以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资两千多万元,完成大小硬件建设四十多项,修建了综合楼、教学楼、教工住宅楼,装配了1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1个标本

室等,在各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多媒体和双项控制系统,在教室、各办公点、处室、教研室安装了宽带网,为科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初具规模。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整洁,坚持周、月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生均绿化面积达2.5平方米,有近百年大树几百株,新栽小树千余株,各类花木几十种,有15块草坪,面积9千多平方米,14个花园,百花争艳,有百米绿色走廊一条,营造400多亩的青年林一块,植树两万多株。

我校打算在今后的五年内: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校园再规划,计划在五年内扩征地50亩,再修建一座4000平方米的教学楼。计划扩招学生两千余人,全校达到90个教学班,高考上线人数超1000人大关。二是设备高水平,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软件上档次,到2006年,学校藏书超过13万册,图书流通率学生人均每学期达到25册以上,报刊杂志达到150种以上。各学科教学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光盘、U盘、软盘、录音带、计算机软件基本齐全。启动“校长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

进一步美化育人环境。一是绿化小品营造环境美,二是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三是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使校园环境优美,色调和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外语和综合类课程的培训力度,三是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名师,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一是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在校内逐步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工资待遇视业绩浮动。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德育工作要增强时代感,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五年内,在教学方面要争取有三大改革和一个突破,即传统教学观念改革、传统课程设置的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成绩要有较大的突破。三是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将我校建设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名牌示范高中。

兴泰一中办学特色简介 篇5

兴泰一中办学特色简介

我国自古便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标准,建校以来,我校便秉承着这一文化传统,提出了“做一个行方品正的一高人”的口号,在“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理念指引下,以方正文化规范师生行为,用方正文化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一、让方正文化气息充溢校园

走进兴泰一高这座美丽的校园,方正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漫步在方正文化大道上,一方方镌刻着古今中外名人励志诗文的石碑矗立在校园内,厚重大气的“方正”二字令人浮想联翩。徜徉在方正池畔,碧波荡漾,荷花飘香,方方

正正的池塘立在学校中央,其池畔有一石书曰:“常伴方正池,人亦方正;每见荡漾水,情更荡漾。”信步走来,3幢教学楼的命名独具匠心,高一至高三分别取名为:“志远、品正、行方”,意在勉励三千学子要行方品正、志存高远。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则分别取名为:“崇文、尚实、弘毅”,将方正文化解读得更为具体:一个方正的一高人要崇尚科学文化,坚持动手实践,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力拼搏。“吮园”里的母子鹿则旨在提醒学子学会感恩。行政楼取名“思贤楼”,意为“见贤思齐”也。

就是在车棚旁的角落,学校也细心地张贴了“随意难成行,方正成真人”的标语,提醒师生将车子排列成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要“方正”为人。在兴泰一高的校园里,那刻有“求索”“尚志?博学”等书法作品的园石,那郁郁葱葱的香樟树、绿草如茵的草坪、四季飘香的花圃,处处都透着“方正”之气!而行走在

方正大道上的师生,也无不显露着方正儒雅的风采。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骄傲地说:我是方方正正的“一高人”!

二、借方正制度打造优效课堂

学校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科室到年级,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到后勤,从备课到作业,从学习到生活,从着装到礼仪等,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方正制度。近年来,学校结合全校实际,规定了教师的四个基本素质:即纯洁而高尚的道德素质,强烈而持久的敬业精神,先进而切实的教育观念,渊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远离庸俗、远离铜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教学。为此,学校先后邀请了道德模范何建忠、唐月华等来校为教师作敬业奉献的事迹报告,以此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还邀请了有关专家来校为教师作教育理论、课题研究等讲座,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为了打通教师的成才通道,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长期个人发展

规划,沿着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阶梯逐级攀升,让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满怀憧憬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的优化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学校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打造“优质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方正课堂”,不断转变师生的教与学的理念,从教与学两方面提高效率。学校曾提出过“三导”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即:“教师——导师;教学——导学”“诱导质疑发问,激励求知兴趣;指导自主学习,点拨方法规律;引导积极思维,启发探索创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又在此基础上从操作层面探索出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拨提升,拓展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三导四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变;二是学生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

变;三是教师由“注重讲解”向“注重引导”转变。

学校还十分重视各类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譬如,以往的试卷讲评课,要么是教师答案一报到底,要么是教师逐条一讲到底,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消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在高三数学试卷评讲课上作了大量的尝试,通过长期探索、不断对比实验,终于走出了一条“自主学习,互助解惑,合作探究”的教改新路,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这一课型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呈现测试情况→小组互助解惑→师生合作探究→学生消化整理。高三数学试卷评讲课的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趋于完善、趋于规范,在实践中证明这一模式真正解决了课堂高耗低效的现象。泰州市教研室也在我校召开了这一模式的研究会,并向大市推广这一成功的尝试。云南、淮北、徐州、无锡、扬州、盐城、泗洪、宝应和兴化等兄弟县市纷纷到我

校进行观摩学习。

有关专家高度评价了我校这一模式,他们认为这一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所有学生的存在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十几分钟的互助使得难度不高个别错误得以全部解决。二是使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听教师分析,有效提高了对教师讲解的理解效果。从心理角度看,这种模式下学生听讲的时间较短,而学生一节课中有效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且最为高效的时间段应是从10分钟到35分钟,这正是本模式下师生共同探究的时段。三是教师抓住典型问题进行讲解,使得师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四是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重点问题的变化与深化、提炼与升华,从而易于上升到规律、方法和 思想的层面,提高了学生认识的深度,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五是本模式确

保了学习过程的全员参与,这与教师讲授或教师与某个学生的相互问答相比,更能确保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的实施。尤其可喜的是在高三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基础上,我校其它各学科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如语文课就总结出了“出示学习目标→自我发现→合作探讨→师生点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引进了竞争的机制,每节课给各小组答案进行评价,公布各组得分情况,学生班会也由学生自定主题,自我设计,自我活动。

针对青年教师多、同学科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学校强化备课组长的功能,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兴泰一高独特的“方正”效应。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15%的教师获得省和泰州市青优课比赛奖项,有20%的教师在兴泰市举行的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数学组被评为泰州大市先进教研组;语文组、英语组被评为兴泰

市先进教研组;语文组还成为z市学科基地,被评为z省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并协助省教研室面向全省举办“活动体验式教学”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三、使德育始终指向方正育人

学校以德育为先,在打造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以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人生教育”为重点,以激励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抓落实、求实效为基本要求,把“方正”教育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的轨道。并在打造德育工作特色的实践中探索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能力培养策略。

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寻求三方的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道德基础的理

念,围绕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学习纪律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日小结,月评比,期中、期末综合考核等测评方式。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结合新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评价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评价的原则,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整体性,营造方正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方正机制的引领下,学校积极依托教科研平台,开创了德育新局面。先后开展了国家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师德建设的研究》和省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家庭成功教育策略研究》《自读自练自评研究》《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研究》《激励理论在转化后进生中的作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用科研指导德育工作,用课题推动德育工作。

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科

学安排,分年级系统地开展各项德育工作,让“方正”的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在高一年级,学校侧重开展方正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高二则着力于开展方正学习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三注重开展方正理想教育,意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校还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有重点地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争做“绅士淑女”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

为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倡导学生日常的自主管理,一方面积极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机构,建立了班委会、学生会、值日小组等,参与学校管理;设立文明监督岗,监督校园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宿舍管理等。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

环县一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简介 篇6

环县一中创建于1955年,是庆阳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共开设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职工246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平安校园”是学校始终如一的治校宗旨。进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平安校园”总体要求,坚持“全局着眼,整体规划,预防为主,标本兼职”的方针,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组织、动员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学校始终坚持把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做法的是:

一、思想重视,组织保证

学校成立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及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狠抓安全责任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以张宗军校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班子,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育、后勤、保卫等职能处室具体抓,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开展。同时还聘请城关派出所所长张发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积极开展“警校共建”。

二、健全制度,强化措施

平安校园的假设,不是一股风一阵热,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平安校园建设并取得成效,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强化 工作措施,使平安校园建设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轨道。

1、几年来,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学校综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门卫制度等。

2、定期对学校校舍和各项安全设备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定期对防雷系统、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每年的寒暑假和国庆、五一假前,学校领导都要对学校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整改。

3、加强门卫和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进出人员实行登记。上学期间不准学生擅自走出校门,确需离校者一定要有班主任批条。外来人员进校办事,需问清事由,征得学校领导同意方可进校,严禁任何人携带刀具及易燃易爆品进入校园。

4、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学时,学校从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环县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不断邀请公安、交通等部门来校做报告,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等安全教育。综合综治宣传月、交通安全宣传周、消防宣传日、禁毒日等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法制报告、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师生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建构大教育观。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到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配合的重要意义,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了解学生校外表现,积极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径,追求良好的教育效果。我 们每年都特邀“成才之路”专家报告团以“关爱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等为主题的家庭报告会,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经费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到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安全防范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已不能全部适应。为此,学校不仅注重安全工作的人防,而且注重安全工作的物防和技防。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在安全设施上加大投入,添置了先进、科技的安全设备设施。在办公区、微机室等重要部位安装红外线报警器、电子监控设施、防盗门窗、应急灯、灭火器等物防、技防设备。这种“人、物、技”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安防措施,为学校的安全和平安校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物质的、现代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重视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积极落实上级提出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人防方面,一是加强学校门卫建设,守好校园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今年,我校调整了所有年龄偏大的门卫人员工作岗位,学校委托阳光军训中心,筹措21万元,把一些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志充实到了门卫和宿舍管理等重点岗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视制度。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建立了警务室。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我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来客登记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和《学生请销假制度》等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师生明确规定的各项要求,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同时 严格把握管理和检查标准,把制度约束、管理督促和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做到处处有规范,安全无缝隙。

在“物防”上,为每一位学校安保人员配备了强光手电、防割手套、防刺背心、警用钢盔等装备。我校还拿出专项资金,对微机室、书库、实验室等重要部位的防盗门窗进行了维修加固。

在“技防”上,我校克服资金困难,筹措资金六万元在学校重点部位都设置了监控报警系统和校园安全监控等技防设施,共安装监控摄像头72个,实现了校园网络监控全覆盖并计划于下学期开始将重点部位的监控设备与公安联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确保学校安全。

四、部门配合,责任落实

学校要求部门配合,人人参与,要求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育人意识,时时、事事抱有“安全第一”的宗旨,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我们制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签订,强化意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年级班主任负责对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和交通、防水、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教育。教导处负责对学生教育教学安全检查和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和学生活动场所安全检查。总务处负责用电线路及各处开关、插座、各种用电设备情况、校舍、围墙、消防设施质量及性能、楼道、楼梯、扶手、照明等安全情况的检查。保卫科负责校园安全秩序及周边环境的治理。明确了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各部门各负其责,能够及时找出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把安全工作作为考评各部门、班级和每位教职工的重要条件。实 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五、成效显著,校园平安

强烈的安全意识、健全的安全制度、严密的安防措施,使校园平安和谐,使平安校园建设步步提升。学校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评为综治先进单位。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不可一暴十寒,必须科学规划,持之以恒。在平安校园创建中,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距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认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县一中

上一篇:东华大学计算机调剂下一篇:的结婚仪式新郎父母精彩讲话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