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财富中心

2024-09-11

衢州市财富中心(精选4篇)

衢州市财富中心 篇1

近年来, 随着居民财富尤其是高净值群体的增加, 财富管理越来越受到金融投资界的重视, 不仅以传统渠道业务为优势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纷纷致力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 以主动投资管理为传统优势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也纷纷制定了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目标。2014年,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通过多方论证与规划, 得到了国务院的审阅与批准。2014年2月,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附属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并将其发放至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区域经济中心, 以其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与特色, 成为了我国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青岛市金融产业聚集效应、加快金融业转型升级, 也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财富管理中心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借鉴

作为投资机构或者与其业务相关为客户制定独特投资服务的机构, 财富管理机构对客户的资产、负债等进行规划和投资, 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财富增长需求, 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随着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拓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目前财富管理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财的范畴, 而成为关注客户财富及其长远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服务。除了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理财计划和产品, 还可以为其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咨询管理服务, 为其个人及家庭提供教育规划、移民计划、退休计划等个人事务管理服务。同时, 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也由最初的富豪家族拓展到了现代社会的各阶层, 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体验到了高端金融服务的魅力。可以说, 财富管理的业务和理念已经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财富管理作为一项高端的金融业务, 目前已经成为各大金融机构重要的业务来源和利润增长点, 不仅如此, 它对于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也有着带动的作用。通过实体经济与财富管理双向促进、协同配套以及互动发展, 不仅进一步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且增强了财富管理对财富人士的吸引力。

(一) 财富管理中心发展模式。

财富管理中心就是集人才与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于一体的区域。财富管理这一概念遍及金融行业的各个相关区域, 并且占据重要地位。它将金融业带领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的同时, 也在大力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若干个全球性及区域性的财富管理中心, 其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按照规模、功能、影响力这三大指标, 财富管理中心可以划分为世界级财富管理中心、区域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地区级财富管理中心三种类型。从发展历史和规模来看, 公认的世界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纽约和瑞士, 区域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新加坡和香港, 而地区级财富管理中心则往往是具有金融规制或者试验权限的金融都市, 或者具有独特高端旅游资源的经济中心城市, 如深圳、青岛等城市。从所发挥的功能来看, 又可以将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划分为私人银行中心、多元化专业财富管理中心、基金中心、群岛离岸中心、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一般金融中心。

作为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城市, 财富管理中心是财富管理机构、人才、管理资产的高度聚集地。目前, 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全球性及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 主要集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尤以瑞士、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 且发展历史久远。近十几年来, 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亚洲财富管理中心也日渐兴起。

综观上述财富管理中心确立与发展的过程, 从国家层面来看, 财富管理中心主要可分为美国模式、瑞士模式和群岛模式三种。

美国模式亦称大国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与俄罗斯均属此种模式。主要特点为:一是以大型金融集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主;二是以在岸业务为主营服务方式;三是财富管理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四是为财富管理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在此种模式中, 美欧各地的财富管理中心各具特色。一个财富管理中心往往是商业、旅游、会展等中心, 是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的聚集区, 并在基金管理及衍生品交易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与竞争力, 从而为财富管理中心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瑞士模式亦称小国模式, 卢森堡、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属于此类模式。主要特点为:一是以私人银行为主导力量;二是以离岸业务为主营服务方式;三是财富管理市场面向全球;四是以贵族、皇室及各类富裕人士为服务对象。这些特点与此类国家的历史及内在市场容量有密切的关联。在此类模式中, 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作为传统型财富管理中心, 具有深厚的财富管理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 以私人银行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机构致力于提供专业、细致、私密的高端服务, 已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主要典范。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和香港, 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也对汇集全球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群岛模式亦称离岸金融中心,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列支敦群岛等即属此类。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们相对于瑞士是更为优越的离岸中心。值得注意的是, 群岛作为财富管理中心, 主要是起到注册而非运营的功能, 这一点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效仿的。

(二) 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国际借鉴。

各个财富管理中心的侧重点和发展特色虽各不相同, 但却表现出财富管理中心确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共同特征:一是经济水平发达, 能为财富管理提供充足的财富资源;二是机构相对聚集, 云集了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 涵盖了私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个领域;三是环境成熟良好, 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序的商业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四是服务功能健全, 拥有良好的城市政务服务和法制环境, 政府对财富管理发展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五是监管体制科学, 建立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六是人才济济, 各类财富管理人才汇集,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财富管理高端人才。这些基础要素共同造就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城市品质, 这也是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应当关注并大力完善的方面。

二、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分析

(一) 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优势

1、独特的区位和品牌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青岛作为沿海城市, 同时又是山东省的区域经济中心, 财富管理中心发展的重任自然落到了青岛。在2009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中, 青岛被规划为蓝色经济核心城市, 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 具有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区位优势。青岛也是全国最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 存在“海尔”、“海信”、“青啤”等大量全国知名品牌, 这也将成为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和基础。

2、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优势。

近年来,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 青岛在主要指标中一直位居前十。这不仅体现出青岛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也体现出了青岛在发展财富管理中心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随着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综合实力与经济总量也在迅速攀升。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 青岛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竞争力与开放程度, 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经济中心城市”和“全国最具活力城市”, 这不仅能够促进青岛市的经济进步, 也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更为拥有较高资产和房产的个人与社会群体聚集奠定了一定基础。《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 青岛的富翁人群中超过十亿的有50人、过亿的有880人 (占山东的46.5%) , 过千万的有12, 500人 (占山东的35.7%以上) 。

3、相对的环境优势。

近年来, 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 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向安全、宜居的城市转移, 这也为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了后发优势。作为中国宜居之都的青岛, 地处北温带季风区, 属于温带气候, 空气湿润、温度适中,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山海优美、环境整洁。青岛还先后获得过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具有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环境条件。

4、潜在先行试点比较优势。

一般来讲, 我国在推进金融改革之前, 都会选择部分城市作为先行试点。温州、泉州作为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都没有选择财富管理的定位, 唯有青岛先行先试财富管理综合改革, 并已获得国务院审批。财富管理作为国内新兴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发展环境、配套服务、市场开拓、培育金融意识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法制环境、安全保障、税收优惠、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 都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创新。选择在青岛进行我国财富管理试点, 既可以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资源优势, 又可以避免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试点, 产生较大影响面和波及面, 对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管理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 青岛市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财富管理人才队伍薄弱。

近年来, 个人理财经理队伍成长迅速, 但整体素质远不能满足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大多仍停留在投资管理、产品销售等层面, 很少能真正从财富规划角度真正与客户进行沟通, 提供有价值的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队伍需要系统进行培训, 需要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需要逐步充实私人投资业务、房地产业务、保险业务、节税业务等专业知识的专家级客户经理。真正为高端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一站式理财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 不断完善个人高端客户服务内容。

2、定制化服务仍需完善。

财富管理业务目前仍以产品为中心, 处于狭义的产品销售和投资管理阶段, 以向客户推销产品为主, 还没有实现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缺少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定制化服务, 还不能满足客户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保险保障、税务筹划、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等在内的整体财务需求。

3、市场竞争严重同质化。

首先产品上受限于监管, 同质化严重, 结构缺乏创新。理财产品无论是期限安排、目标群体锁定、还是产品结构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增值服务上, 也集中在几个方面, 客户体验没有创新, 缺少个性化服务。

4、金融投资工具匮乏。

财富管理所依托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备、不成熟。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尚未完成的背景下, 金融投资工具匮乏, 业务创新空间受限;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 在制度设计、监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并没有完全反映市场的发展, 存在很多系统性风险。

5、财富管理意识尚需培养。

国内高净值人群大多是财富迅速积累的富一代, 或者是富一代向富二代转移的阶段, 刚刚经历创富阶段, 对财富管理的意识并不是很成熟, 对风险、收益的认识也不全面, 而目前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着刚性对付的问题, 极大地误导了市场, 投资者的容忍度变得越来越低。

三、青岛市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议

(一) 提升财富管理软实力, 形成全国财富管理人才高地。

青岛市政府应支持建立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人才交流市场, 放宽国际猎头公司在青岛的经营限制。通过这一人才交流市场, 有效传递财富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 促进财富管理人才的流动。而国外猎头公司的进入, 可以将它们原本的业务关系延伸到青岛, 促使高端财富管理人才进入青岛。同时, 也可以和国外知名学府开展合作交流计划。通过内部考核机制, 选择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中有发展潜力的金融干部, 输送到国外著名学府培训, 一方面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在国际财富管理领域的人脉关系, 为拓展青岛的国际财富管理业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 提升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度, 健全金融要素市场

1、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市场。

青岛应围绕财富管理市场, 完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 研究设立住宅储蓄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 积极开展汽车、旅游等消费金融业务。结合青岛国资国企改革的特点, 推进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创新, 稳步发展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消费金融业务为基础的证券化金融产品。

2、充分开发保险市场。

青岛市还应当把握财富管理多元化业务发展需要, 积极发挥保险在完善财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拓企业年金业务, 支持金融机构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支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稳步扩大投资领域和投资规模。

3、错位发展艺术品投资市场。

金融海啸以来, 艺术品与收藏品的管理已发展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内容, 在青岛建立特色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建立财富管理中心必不可缺的部分。针对国内艺术财富市场的激烈竞争, 青岛可以借鉴美国新墨西哥州, 集聚多元文化, 并以现当代艺术品为主要对象, 大力发展私人博物馆和多元产业文化群, 在国内外形成品牌影响力。

(三) 夯实软件环境, 健全财富管理法制环境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机制试点, 在更广阔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备案发行制度试点, 探索引入金融产品上市试运行机制。借鉴国际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不断优化青岛金融法制环境, 积极发挥仲裁员在化解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财富管理审判庭职能。监管机构应完善相关金融产品的政策法规, 明确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 解决政策法规之间的矛盾对立, 例如明确保险在避债避税方面的作用, 对信托产品予以规范, 明确信托产品的风险与功能, 从法律角度为财富管理从业人员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依据。机构准入上,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基金、信托、第三方理财的本地化研发和服务的培育, 引入国际化的财富管理机构, 提高财富管理的行业发展的氛围;业务开展上, 出台业务发展的标准化指导办法, 提高行业业务开展的规范化, 对不正当竞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给予行业惩罚, 促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良性竞争;监管规范上, 出台客户保密法和财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 建立本地行业协会, 定期举办财富管理行业年会, 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交流, 对违反行业规范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通报。

(四) 提升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度, 以私人银行为突破点。

财富管理是综合利用高端金融资源的领域, 而私人银行则是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核心业务。青岛应首先建立专门的私人银行集聚区域, 有重点地吸引国内外著名私人银行在青岛设立机构形成合力, 并以此为突破口, 为整个财富管理中心的建立铺下基石, 这也是青岛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首要目标。在建立私人银行集聚区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优化财富管理聚集区功能布局, 构建层级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财富管理集聚区空间体系。

四、结论

青岛市是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 良好的自然环境, 较好的实体经济基础, 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定的实践经验都利于财富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但青岛市在构建财富管理中心的过程中, 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横向经济联系松散, 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足等限制了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步伐。构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首先要以经济基础为基础, 明确定位, 突出青岛的特色发展。同时还要加强财富集聚区建设, 形成规模经济, 降低发展成本, 加强合作, 重视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增强科学合理发展方式, 加快培育本土财富管理机构, 大力引进世界级财富管理机构。大力支持金融创新, 不断创新金融机构, 引进和培养高端财富管理人才, 加大财富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完善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努力营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开拓更广的市场和眼界。

摘要:2014年,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得到了国务院批准,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区域经济中心, 以其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与特色, 成为我国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本文结合青岛市发展规划及重要政策, 借鉴国内外财富管理的发展指标、数据及研究报告, 力求全面、客观地分析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实际, 提出目前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给出青岛市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青岛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财富管理中心

世界财富管理中心的变迁 篇2

自从有了人类,就自然有了财富管理。确切说,在金融出现之前,就有了财富管理。而金融系统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服务行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专门打理财富而存在的。由此可见,财富管理可谓历史悠久。比较专业的财富管理是中世纪末期欧洲的银行为贵族提供的个性化私密服务,19世纪后期流传到北美并得到了较大发展,20世纪后期逐渐在亚洲得到发展。在瑞士,财富管理这一专业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而财富管理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产业,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是20世纪末期以来的事情。财富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全球财富的总体增长,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金融创新的不断进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欧洲早期财富管理的发展

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德美蒂奇家族设立的银行已开展了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为当时的欧洲贵族提供财产打理和世代传承服务。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并将随身携带的大量金钱交给当地的银行家保管。16世纪末,随着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脱胎于伦敦“金匠业”的银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立于1672年的Hoare ﹠ Co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私人银行,历经十多代人继承发展,开创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王朝。17世纪,由于欧洲大陆贵族之间彼此征伐混战,家中的财产则由留守的贵族代为管理,久而久之这些留守贵族就成了私人银行家。

瑞士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

18世纪中叶,日内瓦的经济由于长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空前繁荣,银行业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银行家这时已声名鹊起。随着货币兑换业务向资金融通及资产管理转移,出现了专门为高端个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私人银行,成为近代私人银行的起源。18世纪末,瑞士的私人银行已经在主要的外国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私人银行的数目一度达到200多家。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瑞士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银行管理人员,为了躲避战火纷纷云集瑞士,给瑞士带来了庞大的资金和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以及大量的金融人才。二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犹太人,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难以生存的犹太人又纷纷秘密地向国外转移资金,由于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大多数犹太人都将钱存入了瑞士的银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瑞士银行业发生了持续的大并购,银行数量锐减。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私人银行业的国内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主要为瑞士境外的客户提供离岸金融服务的瑞士私人银行,也开始向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大力拓展在岸业务。

美国作为金融霸主财富管理的综合发展

财富管理虽然起源于欧洲,但真正的发展壮大还是在美国。美国也是当今世界财富管理市场最大、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美国的财富管理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从保险业开始,保险产品包括投资规划、收益分析、代办手续等。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和金融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一方面国民理财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也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开始开展理财服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经常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财富的强劲增长,而财富管理领域也日益规范并不断突破,逐步成为一项主流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迅速发展,私人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结构性金融产品成为财富管理的主要产品。财富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各金融机构塑造品牌价值、培养客户忠诚度、增加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柱。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崛起

中国香港金融业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主要产业,但其发展成为全球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重要金融中心,主要还是得益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独立,当时并没有把金融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1987年、1997年两次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全成熟。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以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在政府强力推动下,以瑞士为榜样,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并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中国香港地区财富管理的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内地,而新加坡的财富管理客户,相当大的部分是来自东南亚的华人华侨。

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兴起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列支敦群岛等,大都是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离岸金融中心。它们以“避税天堂”著称,主要通过极其优惠的税收制度安排,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财富。同时,它们还凭借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旅游等,促进了财富管理的发展。

全球财富管理的主要发展模式

从国家层面看,全球财富管理的发展主要有瑞士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群岛模式可以算作半个模式。

瑞士模式

瑞士模式是小国模式,卢森堡、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属于此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从服务主体看,私人银行是主导力量;从服务方式看,离岸业务是主要方面;从服务市场来看,其一直是面向全球;从等服务对象看,传统上以服务贵族和皇室为主,后来逐步扩大到各类富裕人士。瑞士的财富管理主要依托私人银行,瑞士的私人银行在全球最为发达,既有瑞银和瑞信这样的综合性大型集团,也有众多的小型私人银行以及家庭办公室。同时,瑞士的多个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财富管理中心,如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等。但这些财富中心从根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特点。瑞士的财富客户主要来自于国外,这就决定了瑞士的财富管理一直以离岸业务为主。离岸业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所谓的“避税天堂”。同时,由于瑞士是一个小国,市场容量十分有限,几乎从一开始,瑞士的财富管理即把重心放在了国外,并逐步走向了世界。瑞士模式属于特殊的现象,其发展道路是极不寻常的。作为一个小国,瑞士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是由种种特殊的历史因素促成,特别是宗教迫害、战争等。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大国模式,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都属于此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财富管理的服务机构以大型金融集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主,比如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高盛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等。财富管理以在岸业务为主。相对于瑞士等离岸金融中心,美国的税收优惠并不明显。虽然以国内市场为主,但美国的财富管理早已随着其大型金融集团的全球化经营而走向了全球,这既是为了占领财富管理市场,也是为了帮助客户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但是,美国的大型金融集团大多在瑞士设有专门的财富管理机构,这种设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分享瑞士的财富管理市场,而是为了借助瑞士在财富管理其他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瑞士在全球财富管理领域的独特地位。纽约是美国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除纽约外,美国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金融中心,如芝加哥、旧金山、迈阿密、波士顿等,这些城市作为财富管理中心具有极强的功能互补作用。

群岛模式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列支敦群岛等,相对于瑞士等国而言,其离岸金融中心的情况是极其特殊的,多数国家无法学习和仿效。其主要特点在于具有离岸中心的政策优惠,是相对于瑞士模式的显著优势。群岛主要起到注册的功能,运营还需要在其他地方完成。

衢州市财富中心 篇3

国外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较为成熟,其理论基础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1954)等人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此后,该研究领域不断得到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补充和丰富。

我国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经验证据不足,理论界对该主题的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扬引起了业界人士的纷纷关注,房地产市场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房地产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针对近期房地产价格的步步走高,理论界观点纷呈,褒贬不一。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的急速上涨催生了较多的泡沫成分,泡沫一旦破灭,会给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另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正面经济效应同样不可忽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能对消费产生拉动作用,扩大总需求,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即房地产具有较强的财富效应。从此,国内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开始浮出水面。

梳理国内现有文献,发现对该主题的探讨大多以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为研究对象,缺少对区域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个案研究;而房地产市场恰恰又是一个区域性极强的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也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对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展开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先对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进行理论梳理,然后以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为例,利用该市场的经验数据对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广州市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个案表现,并藉此能对其他区域性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研究有所启示。

1 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梳理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的经济学词典中的定义,财富效应是指“假如其他条件相同,货币余额的变化,将会在消费者总开支方面引起变动。这样的财富效应常被称作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传统理论上的财富效应,所指的是货币余额的财富效应。

当今,由于社会财富构成的多元化,因而居民的资产不再局限于持有的货币余额,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既包括了诸如银行存款、股票、债券、保险、各类基金等金融资产,又涵盖了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生产资料、个人收藏品等非金融资产。因此,现代意义上的财富效应是指多元化的居民资产价值的变化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财富效应在实践中表现为扩张效应和收缩效应两种类型:当居民的资产升值后,居民的购买力增强,消费欲望随之增长;反之,资产贬值则减弱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支出减少。前者为扩张财富效应,后者为收缩财富效应。

在整体经济系统中,财富效应往往受到“正反馈”机理作用,具有自我加强趋势。扩张财富效应产生后,消费需求增长并带动投资增长,最终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居民收入增加和财富价值的增长;而收缩财富效应则导致消费需求萎靡,供大于求并影响投资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而又进一步导致财富价值的缩水。

房地产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资产财富类型[1],房地产在家庭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是发挥其财富效应的关键所在。大量理论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确存在。例如,Case(1992)应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新英格兰房地产价格高速增长期的宏观数据,研究证实了房地产具有巨大的财富效应;Engelhardt(1996)利用PSID数据对房价上涨与消费支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人自住房(owner—occupied housing)”的资本收益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3,即资本收益每增加1美元就会带动个人消费增加30美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运用l6个发达国家l970~2000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分股票财富和房地产财富两种财富类型来研究消费行为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国家,1美元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是2.7美分;而在银行主导型国家,1美元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是4.5美分。在所有的样本国家中,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且其影响效应要比股票财富大得多。

国内研究亦证实了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存在。黄平(2006)利用2000-2005年期间我国房地产季度数据对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房地产财富效应确实存在,但较为微弱[2]。魏锋(2007)利用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月度数据,证实2002~2005年期间房地产财富效应显著,并表现为扩张的财富效应[3]。陆勇(2007)分析了香港1982-2006年期间住宅价格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房地产财富效应在这段时期是存在的[4]。

2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实证检验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亦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广州市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来房价增速加快,从2003年的3695.05元/平方米的交易均价一路上升至2007年的6316.4元/平方米,房价上涨了1.71倍,同时也意味着广州市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增加了1.71倍。广州市居民房地产财富的增加是否带动了消费的增长,即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否发挥了财富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同时,考虑到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数据相对充分,国此,以广州市为样本对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展开验证,能够较好地代表我国房地产一线城市财富效应的一般表现。

2.1 变量与数据

研究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实质,就是研究房地产的价格涨跌所引起的房地产所有者财富的增减对其消费的影响,进而会如何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应。

目前,理论界对于资产财富效应的研究,一般都借助于现代消费函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决定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当期收人和实际持有的财富。应用现代消费函数理论,本文建立房地产财富效应检验模型如下:

在式(1)中:C代表人均消费的支出水平;I代表人均的可支配收入;P代表房地产财富的变动情况,用房地产销售的价格水平反映。全部数据采用跨度较小的月度数据。

考虑到广州市房地产价格自2003年以来变动较快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设定样本区间为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60组月度数据。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信息网[5],房地产销售价格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官方网站阳光家缘网[6]。

2.2 实证检验

在实践中,许多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一般不具有平稳性;因此,对不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进行回归,会出现“伪回归”问题,而采用协整检验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协整检验从分析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入手,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呈现非平稳性,但都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则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协整关系。

2.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判断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来检验其平稳性。本文采用在单位根检验方法中常用的ADF检验法,对等式(1)中的C、I、P三个变量展开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1。

注:检验类型栏c、t分别表示截距和趋势项,k表示扰动项的滞后阶数。

从表1检验结果表明,原时间序列C、I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置信水平的临界值,表现为是属于平稳时间序列;而原时间序列P在5%的置信度水平不平稳,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的置信水平上表现出平稳性。因此,可以把这三个变量视为一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

2.2.2 Granger因果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应先对已经过平稳性检验的时间序列进行Granger检验,考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变量C、I、P三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数据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均是人均消费支出变动的Granger原因。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已写明确,但是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有待下一步建立协整方程来确定。

2.2.3 协整检验

上述平稳性检验的结果已表明,C、I、P三个变量可以被视为一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即I(1);它们具有同阶单整性,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协整方程来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这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C、I、P之间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只存在唯一的一个协整关系。

这样,我们将标准化系数进行整理,可以得到以下的协整方程:

式(2)的协整方程,显示了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销售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即:

①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

②人均消费支出与房地产销售价格之间,则表现出长期的反向均衡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对消费具有抑制作用。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在样本期间,并未表现出扩张性的财富效应。

3 结论分析

本文利用2003~2007年期间的月度数据,对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该期间,广州市房地产价格每上涨一个单位,会引起消费下降0.13个单位,房地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值,表现出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并未发挥理论预期中的积极的财富效应。

造成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作用机制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近年来“国六条”、“国八条”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限制了房地产的转手交易,降低了房地产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财富的变现。

②广州市近期物价的过快增长强化了居民的储蓄动机,削弱了消费意愿。

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近期国家和广州市地方政府频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投资性购房者比例减少。根据满堂红研究部对广州2005年~2007年5月短期内重复交易的同一套房子进行追踪后发现,目前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成份极小,同一套房子短期内重复交易的比例仅占总成交的2.5%。由此说明广州市目前房地产市场上购房者大多以自住为主,房屋对其而言是生活必需品,不会通过变现来增加消费,因而财富效应无法显现。

根据本文上述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的结论,说明广州市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受到了限制。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从分析原因入手,从政策导向上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稳定居民对房地产的财富预期,发挥房地产市场积极的财富效应,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摘要:基于广州市2003~2007年的月度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对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对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协整检验

参考文献

[1]邬丽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分析》[J];《求索》2006(1):27-29。

[2]黄平:《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06(6):32-34。

[3]魏锋:《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2007(2):153-157。

[4]陆勇:《住房价格与消费支出关系研究—香港房地产财富效应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98-102。

[5]广州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gzstats.gov.cn

衢州市财富中心 篇4

一、前海建设财务管理中心SWOT分析

(一) 优势

1、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中国的政治环境比较稳定,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大国形象良好, 对于国际财富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近30年, 经济增长稳定在8%以上, 投资机会较多。

2、区位优势。

前海地区在深港两个机场的连接线上, 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广深沿江高速、西部通道和地铁1号、5号、11号线等重要交通设施汇集于此, 具有良好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和突出的区位优势。毗邻香港是前海发展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最大区位优势。

(二) 劣势

1、资本流动受限。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资本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但相比于发达国家, 尤其是金融中心, 中国对于资本流动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2、监管效率较低。

从监管目标看, 中国分业监管并未达到保障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目标。对一些金融创新产品, 中国目前的分业监管很难跟上其创新步伐, 同时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是谁的监管责任, 出现监管真空地带, 降低了监管效率。而外资机构多数来自于混业经营的国家, 也导致分业监管难以达到目标。

3、人才资源不足。

从国际人才角度, 前海面临着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 前海对于高级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从国内人才角度, 本身深圳缺乏一流的高校群体, 难以在本地形成稳定的人才输送, 并且对于外地高校金融人才优惠政策不足。从人才储备角度, 财富管理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更高, 而中国的金融业发展时间较短, 资深的金融人才数量不足。

(三) 机会

1、政策支持。

前海是国家目前批复的第十五个区域发展规划, 其面积最小、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机制最新、先行先试空间最大、产业发展潜力最大、支持保障措施最优。深港合作开发前海成为“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和亮点。前海还建立了发改委牵头、各级政府参加的协调、评估、督导工作协调机制, 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央赋予前海管理职责的行政机构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其不是政府机构, 也不是政府组织的开发企业, 是一种全新的企业化政府, 对实施部门管理、行政、政府行为都很便利, 可以介入到投融资等一些政府不可以直接从事的活动中。

2、国内财富管理需求旺盛。

产业升级使得造就中国最早的富裕阶层的制造业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中国的富裕阶层在经历了原始的财富积累后, 投资需求极大。前海地处广东省, 广东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省份财富积累已经初步形成。根据贝恩的估计, 广东2010年高净值人群超过了4万人。

3、深港合作。

深港在合作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现实合作经验。金融合作方面, 两地已经开辟了很多渠道, 在银行资金结算、保险、风险投资等领域合作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 再加上深圳具有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优势, 前海可以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核心区和改革创新试验地。

(四) 威胁

1、国内城市的竞争。

对于前海 (深圳) 而言, 国内金融中心的竞争主要来自上海、北京。北京的垄断性资源禀赋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上海作为全国金融要素最为集中的金融中心, 证券、期货、衍生品等多种金融要素交易已初具规模。上海背后的长江三角洲表现出强大的发展能力。综上, 上海和北京从整体金融实力上超过深圳。但从功能定位角度看, 与深圳有所不同。上海定位于更为综合的国际金融中心, 而北京更为合适的定位可能是金融管理和结算中心。

2、国际城市的竞争。

随着亚太地区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的崛起, 未来财富管理可能会向亚洲倾斜。从区域角度看, 新加坡可能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香港更多地是合作关系, 目前香港由于自身资源的局限, 金融中心受到一定限制, 未来深圳的发展可能会形成港深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局面。目前来看, 前海尚不具备与其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实力, 短期内成为国内的财富管理中心可能是更为实际的目标。

二、前海建设财富管理中心建议

(一) 战略定位

通过前面的分析, 可以发现目前前海尚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资本流动、人才、监管等多方面有明显劣势, 前海最大的优势在于深港合作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前海应充分利用该优势, 定位于国内财富走出去的桥梁。利用政策上的支持, 吸引香港金融机构进驻前海, 强化与国内机构的合作, 为国内高净值客户寻求全球化的投资渠道。

(二) 金融创新

在金融创新方面, 推动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金融领域创新合作, 发挥深圳作为人民币业务试点区的优势, 促进香港人民币业务离岸市场发展。

(三) 人才吸引

目前, 前海的税制政策相比其他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仍缺乏吸引力, 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政策。加快税制改革, 在国家税制框架下建立简单税制和低税制。对于国内人才, 前海应进一步加大高端金融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同时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建设深圳地区的高级金融人才培训机构, 为前海输送人才。对于国外人才, 应进一步加大个税征收的优惠政策, 加快金融生态建设, 努力与国际接轨。

(四) 制度创新

在法治创新方面, 建立适宜营商活动的司法环境, 多向香港学习, 引进香港成功的司法经验。借鉴香港在社会事务管理、商业运行规则等方面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 按照国际经贸活动的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管理运作, 既要发挥香港成熟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经验、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 也要发挥深圳先行先试、特区立法的独特优势, 相互取长补短,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促进, 错位发展。

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 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立足于服务、维护市场秩序角度, 避免行政错位, 尽可能减少行政审批, 为企业、投资者提供便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

摘要:前海作为国家支持的改革创新试点, 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前海建设财务管理中心的前景, 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前海,财富管理中心,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梁艾曦.深圳前海金融服务区建设的路径探讨[J].南方论丛, 2010, 4:011

[2]李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金融业发展的法律研究[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5:016

上一篇:相似性匹配下一篇:母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