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精选7篇)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篇1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启用啦!”伴随着即将来临的羊年春节, 这个消息在2月16日的这一天传遍了榕城的大街小巷, 而这, 正是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开门大吉的第一天。
这个好消息对于福州市社保中心的广大干部职工来说, 这也正是他们所期盼的。市社保中心作为四城区唯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少、在城区设置经办点无场所等因素困扰, 一直偏隅于晋安区五里亭后浦路, 群众办事往返很不方便。能够入驻五一广场附近的市民服务中心, 良好的地理位置, 其辐射范围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 加上宽敞完善的服务设施,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区社保服务网点少、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但同时, 作为社保人, 在心怀喜悦与自豪的同时,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 只有自身承载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才能与优质完善的服务设施相得益彰, 也才能为城区广大参保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民、便捷、便利服务。
市社保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的消息同时也备受各方关注, 担心与希望并存。有担心两边办事机构的业务办理是否一致的, 有忧心是否真正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的, 更多的是希望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 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
为此, 综合多方面的考虑, 为了能够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切实做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市社保中心领导在去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结合入驻市民服务中心前的实际工作, 深入各县 (市) 区社保经办机构开展调研活动, 借鉴县级社保经办机构人少事多、一岗多责的经办服务模式, 同时吸收银行等金融行业的窗口柜员制, 最终敲定采用前台柜员制的经办模式, 即在为群众提供经办服务时, 所有的前台窗口经办人员均可以受理入驻的社保业务, 简单业务当场办结, 需要由后台审核的, 直接转入后台受理办结, 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然而, 这一看似简单的经办模式, 对于市社保中心来说却是一项新工作。原来, 福州市作为设区市城市, 长期以来城区没有社保分支机构, 而在我省乃至全国设区市城区没有社保经办机构的都比较少见, 因此, 福州市社保中心在承担对辖区社保业务管理工作的同时, 又承担着繁重的具体经办工作【总业务量约占我省各设区市社保中心本级 (不含厦门市) 总量的60%】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业务工作量, 市社保中心在业务分类上就不可能做到一岗多责。为此, 在2014年全年, 市社保中心为打破常规, 应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后的“单兵作战”, 在全中心精心挑选业务骨干, 分期分批开展岗位业务轮训培训工作, 其目的主要通过岗位轮训和业务操作实践演练, 保证入驻人员全面掌握社保政策法规, 熟悉业务办理规程, 熟练计算机操作技术, 以全能姿态入驻市民服务中心, 确保各入驻事项顺利开展。同时, 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让群众当场就能办妥事情, 市社保中心在入驻事项上多次研究讨论, 能简化流程的尽量简化, 能当场办结的决不拖延, 充分考虑社保经办事项的难易程度, 采取先易后难的业务入驻方式, 确保入驻事项顺畅办理。先期入驻的事项主要是流程相对简单, 涉及科室单一, 不需要上报省市人社行政部门和跨省业务, 主要有“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关系统筹内转移接续”“参保人员数据信息修改”“养老保险缴费明细表打印”以及“养老保险退休档案预约”等业务。
相比市社保中心社保办事大厅, 市民服务中心的社保窗口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市民中心地处市中心的五一广场东南角, 正对仁德公交总站, 交通便利;“天时”———实行周一至周日七天工作制, 这对于广大上班族来说, 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前往办理社保业务的时间;“人和”———入驻的社保办事窗口打破原社保中心“一事一窗口”的经办模式, 而是实行“多事一窗口”模式, 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市民服务中心启用的当天一大早, 家住金山而工作地点在五四北的张先生到五一广场附近办事, 路过市民服务中心刚好遇上开幕启用仪式, 他怀着试试看的想法径直来到一楼大厅的社保窗口, 想打印一份自己的历年社保缴费明细, 看到十几个社保窗口陆续有群众在办事, 他就挑了个还没人来办事的窗口, 工作人员当场热情接待了他, 通过身份证比对, 当场调取他的缴费明细并打印出来。张先生拿到自己的社保缴费明细非常开心, 他对工作人员说, 原来曾到五里亭的社保大厅去办事, 也是开自己的社保缴费明细, 但只有两个窗口, 都是要排长队, 没想到在这边这么方便。工作人员告诉他, 市民服务中心的15个社保窗口实行柜员制, 随便到哪一个窗口都可以打印缴费明细。张先生对此感受深刻, 他说原来到社保中心办事距离真心的远, 他的同事都有这样的经历, 家住城区西部的每次都要横跨大半个城市不说, 还必须在工作日请假, 一个事情办下来基本都得耗费半天时间, 这对于上班族来说真的很不方便, 同时, 由于办事和咨询的人众多, 很多想了解的问题都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具体了解。现在知道市民服务中心可以办社保了, 今后也可以选在周末时间来办事啦。旁边窗口办完事的刘女士听到张先生与工作人员的对话后接茬说, 原来以为社保刚搬进来会比较乱, 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看下能不能办, 没想到这么顺利, 以前在社保中心等待的时间加上办理的时间起码要几个小时, 今天没有5分钟就搞定了, 关键这个服务特别好, 如沐春风不为过啊。
正如张先生和刘女士所言, 原来在福州市社保中心一个窗口确实会出现排长队、窗口拥挤的情况, 虽然也采取了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取号排队系统、改造办事服务大厅等手段, 但受人员、资源限制, 要想提升服务质量也是难上加难。而现在确有很大不同, 在城区增加了一个社保经办分支机构, 明显分流了一部分群众到新的社保窗口办事, 既方便了群众, 又减轻了经办压力, 这也正是我们社保工作者所乐见的。下一步, 市社保中心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 秉持“我把群众当亲人, 我用微笑来服务”社保服务理念,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真诚、用心、温馨、贴心看似简单的8个字, 但对于社保工作者来说, 这不仅仅体现在“朱唇未启笑先闻”, 更是要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无处不在, 服务无时不在。
目前, 在市民服务中心的社保各入驻事项的办理已逐步进入轨道,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落地生根原有入驻事项后, 现在, 市社保中心针对群众需求, 又增加了工伤保险相关事项, 包括“人员增减变动”“缴费基数变动”“单位信息及参保人员信息变更”及“单位注销结算”等8项业务, 可经办的事项已达到18项, 基本涵盖社保所有业务。在人员配备上, 原派驻23名工作人员, 考虑到对全社会承诺周一至周日全时段办公, 加上新增加的业务事项, 在原有人员基础上, 市社保中心再增加7名业务骨干, 把工作人员配足配齐, 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质的提升。
作为入驻单位, 福州市社保中心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市民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加强机构效能建设, 牢记服务宗旨, 强化服务意识, 急群众所急, 忧群众所忧, 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清正廉洁, 阳光服务, 用真诚、贴心、高效、便民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用实际行动搭建起一座政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心桥”。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篇2
一、活动目的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广泛开展市民公约征集活动,普及礼仪规范,强化秩序观念,提升市民素养,增强文明意识,规范日常行为,倡导守法自尊、敬业奉献、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第一个百年梦想的扬州篇章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
二、作品要求
1.紧扣时代主题。体现发展要求,富有时代特色,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符合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契合扬州特色。准确把握城市内涵,符合扬州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扬州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浓郁的扬州特色。
3.贴近群众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法纪、环保、礼仪等方面要求。
4.表述简明易记。表述准确精炼、简洁明快,易记易懂、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号召力,以四字句或三字句为宜,且为原创,总体字数原则上不超过80字。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7月10日。
四、征集方式
投稿者可通过发送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参与征集活动。主办单位将组织专家讨论、遴选和评选,并在入选作品中综合提炼,制定出《扬州市市民公约》。
1.邮寄地址:扬州市文昌西路8号市委宣传部宣教处,邮编:225002(请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注明“扬州市市民公约征集活动”字样)。
2.电子邮箱:yz87866223@163.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扬州市市民公约征集活动”字样)。
3.关注微信:关注扬州晚报、最美扬州人官方微信,点击进入参与,并注明“扬州市市民公约征集活动”。
联系电话:87866223。
五、奖励办法
本次征集活动将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对于优秀作品,主办方将给予一定奖励,并通过媒体展播等适当方式进行宣传。
六、注意事项
1.投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等。
2.投稿人须保证所投稿件无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3.所有投稿作品均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4.本次活动入选的作品,视为委托创作之作品,其所有权利归主办单位所有。
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篇3
为了缓解市民办事压力, 福州市委、市政府以行政服务中心模式为基础, 将多家政府部门窗口集中设置, 成立市民服务中心, 提供社保、医保、车管、交通违法处理、出入境证件、绿标等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办理手续的“一站式”服务。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地处台江区, 位于广达路以东, 高桥路以南, 北面面向福建大剧院以及五一广场, 交通发达, 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城市中心地带, 有很好的区域辐射能力。建筑实用地面积为12530.6m2, 场地内原有主要建筑包含台江区人民法院 (原中院) , 司法局及教育局, 总面积为24478.23m2, 经检测鉴定, 考虑建筑加固成本及施工周期, 保留原市教育局2001年建成的办公楼改造为后勤办公楼, 剩余建筑拆除建设市民服务中心主楼, 与保留旧楼相连。作为福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设计伊始, 便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定位在三星级标准, 虽然项目图纸于2014年初完成, 但考虑工程时间跨度以及之后的运行管理, 故提前在中国标准院的策划下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S]的要求进行设计。本项目的方案设计前后历经一年时间, 最终确定建筑规模为地上5层地下2层, 总建筑面为39593.6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新建) 为24709.3m2, 地下建筑面积 (新建) 14884.3m2, 占地面积为4499.5m2, 机动车停车位为355个 (图1) 。
2 规划布局
在整体规划设计中, 由于本项目仅为单栋公共建筑, 绿建在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的要求对建筑创作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 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仍然还是场地状况, 规划法规及业主要求。在初期调研中, 本项目需解决以下几个矛盾:
(1) 规模, 项目用地有限, 比较其他省会城市市民服务中心来说, 规模相对较小。
(2) 标高, 西面广达路的道路标高变化较大, 且场地内本身标高较低。
(3) 周边旧有建筑, 场地南面未完成拆迁的原教育局宿舍, 仍需保证其入口进出, 以便日常生活使用。东面不规则现状及拆迁的不确定性, 让场地的交通组织受到影响。
总平面采用集中式布置, 用地利用最大化, 政府本着为民办事的原则在密度、绿化率等规划指标上均给予了大力支持, 也在绿色建筑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上获得高分。依据功能组织与人流方向以及规划条件, 本工程在建筑主楼北侧城市次要道路高桥路上设置主入口, 结合场地主入口设置城市广场, 形成市民服务中心人员集散场地, 也利于相关部门集中使用。西侧设置次入口, 西南角设置办公辅助入口, 以供内部办公人员使用以及周边保留建筑出入口。各入口以无障碍缓坡与城市道路连接, 同时整合场地标高, 保证保留建筑进出。地下车库出入口设于场地西南角和东北角, 与车行出入口相结合, 避免影响主入口人流 (图2) 。
3 内部空间设计
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 不仅是绿建内容, 也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诉求, 而对室内的声、光、热环境进行控制, 也给建筑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为”意指通过塑造空间引导人们在建筑中的行为, 让人们在获得空间舒适感和愉悦感的同时, 自发的以更健康的方式使用建筑, 并自然达成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的目标。[1]在夏热冬暖地区, 过大的建筑进深, 对建筑内部的通风散热、自然采光都带来问题, 经过方案对比, 我们通过在建筑内部嵌入中庭这一简单有效的方式, 一定程度上切薄了建筑, 引导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与通风, 同时中庭玻璃顶增加内部遮阳系统, 减少福州夏日的强日照带来公共空间过大的空调负荷。沿建筑外跨布置办公用房及相关设备间楼梯间, 自动扶梯和3部电梯布置于中庭两侧, 办公与中庭之间自然形成交通空间与等候休息。敞开式的办公设计,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2.3与7.2.4,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 并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轻质隔墙分隔, 与中庭相结合实现了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 也保证空间的自由组合与灵活划分以满足不同部门的使用功能要求。
在方案创作过程中, 地下室设备用房部分的设计容易被忽略, 往往在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才真正由各专业配合进入实质性设计。合理规划屋面和路面的径流方向, 统一收集, 在地下室设有雨水收集池,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场地的雨水外排量, 减少对市政雨水管道的压力, 收集的雨水通过消毒净化, 用水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这是绿色建筑对给排水专业的设计要求, 就本项目而言, 在地下室设备用房部分就增加总共约300m2的雨水储水池、雨水泵房与回用水清水池。不仅如此, 由于本项目占地面积大, 且场地不规则, 有一定高差, 扣去留给地下室坡道长度后, 真正可供雨水收集管道进出的空间是相当局促的, 这就需要在地下室平面、地上建筑梯位及总平面方案进行统筹设计, 若仍按照以往施工图阶段再考虑的设计方法, 则容易出现难以解决的矛盾。
4 造型构思理念
绿色建筑关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对造型设计方面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以玻璃幕墙围护为主的公共建筑, 如何最大化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 又不增加空调负荷, 保持室内良好的热环境, 自然成了造型设计方面的重要课题。同时, 本工程地处福州市中心, 位于广达路与高桥路交汇处, 视觉关系较为局限, 周边全部为多层建筑, 体量较小。用地北面沿东西向河流, 对岸即为福建大剧院。单一体块且平面较为庞大, 尤其沿广达路一侧有大面积的山墙较难处理。就所面对的问题, 在造型设计中需贯彻以下原则:
(1) 保持低层体量, 不给周边建筑带来压迫;
(2) 以现代风格及圆润式流线形形体与福建大剧院相呼;
(3) 应在界面处理上减弱边界关系, 成一个体态关系以淡化山墙面。
本项目建筑主体围护结构最终采用双重表皮的概念, 内层为常规玻璃幕墙或条窗, 外层为纯装饰百叶及铝合金穿孔板, 一方面结构形式表现带来更大的自由度, 另外也具有较好的遮阳通风效果, 同时形成有效的视线遮挡, 减少光污染。建筑内表皮的玻璃幕墙系统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系统, 内外层采用不同的玻璃材料, 外层采用反射率较低的灰色玻璃材质, 可实现智能遮阳和保温, 以减少热交换带来的能量损失;内层采用夹胶玻璃, 不仅可以降噪节能, 还能有效减少阳光的辐射。而外表皮采用斜交立体网格幕墙的表皮设计, 利用钢架做主龙骨, 外接白色铝板, 也是本设计的亮点, 主要目的在于强化视觉上的动感和光影效果, 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雕塑感。在建筑西向、南向、东向均设置有水平遮阳板, 并且配合室内的高反射窗帘, 通过多种手段共同将进入室内的阳光调节到合理的范围内。在造型设计方面, 保持东北角的主视觉方向并进一步强化这一视觉关系, 借用一带状形体于建筑界面间贯穿, 从平面转立面再转屋面, 从而到达消解和转换界面的效果 (图4) , 而这一带状形体就由双重表皮中的外表皮体现。西面沿广达路立面采用退台及竖向绿化, 来减少山墙面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 (图5) 。
建筑立体绿化设计也是这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城市立体绿化的优点相当显著:
(1) 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
(2) 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有效地给城市增加绿色;
(3) 有效截留雨水, 缓解城市雨洪压力;
(4) 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效果, 节能减排;
(5) 消弱城市噪音, 缓解大气浮尘, 净化空气。
本工程主要采用屋顶绿化与立面的竖向绿化相结合。虽然屋面暖通设备较多, 还布置有太阳能发电系统, 但依然坚持进行见缝插针式的景观设计, 尽量采用多肉植物, 一方面对覆土层厚度要求较少, 另一方面成活率较高。结合结构柱位置点缀布置树池, 满足不同景观植物种类的覆土需求。沿屋面北侧利用藤蔓植物对北立面进行垂直绿化。沿广达路西立面, 每层均设计有种植槽, 结合铝合金穿孔板, 减少山墙的压迫感, 丰富竖向绿化形式。
5 存在问题
(1) 因地处福州市中心地带, 原本周边交通拥堵已经难以疏导, 而在设计初始阶段拆迁的不确定性, 也给总平面交通设计方面带来很多困难, 最终从落成使用来看, 对广达路特别是高桥路的交通影响还是很明显。而两层地下室的设计以及之后补充的室外停车楼设计, 一方面积极解决市民使用私家车来市民中心办事的停车难题, 另一方面也变相地增大了工作日周围道路的交通负担。
(2) 竖向立面绿化方面考虑不够周全, 特别是与外皮遮阳系统所结合的绿化构造有所欠缺, 排水需求与立面构造存在矛盾, 只能通过成品种植槽等方法变通解决。
(3) 虽然已经设计Low-E中空玻璃与遮阳, 但福州的酷暑从中庭天窗辐射的热量, 仍然对顶层热环境影响非常大, 五层与四层温差明显, 可见在设计计算过程中满足相关要求的一系列措施在真正建筑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漏洞。
6 结语
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改造项目的设计过程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创作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绿建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事先沟通, 充分考虑, 要在方案阶段就与各专业进行充分配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实践, 不仅要在建筑创作中需要统筹考虑, 在各个环节也都需要甲方, 设计方和施工方共同努力, 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本身的意义, 也希望建成的市民服务中心能给福州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改造项目的设计研究, 综合场地现状、甲方意见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梳理与归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 就规划布局、内部空间及外观造型等方面对建筑创作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体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创作的积极影响, 同时反思在建筑实践中的不足, 供设计人员讨论与参考。
关键词: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创作
参考文献
[1]沈驰.“建筑”行为---绿色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建筑学报, 2011, 3.
广州市荣誉市民授予条例实施细则 篇4
今年是广州市开展授予荣誉市民工作30周年。自1986年开始,广州市分15批共授予437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外国友好人士“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历届荣誉市民为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开展授荣工作,根据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市侨办牵头对《广州市荣誉市民授予条例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一是优化广州市荣誉市民的候选条件,改善荣誉市民队伍结构,多维度考量荣誉市民人选;二是对原《实施细则》的程序、结构、标准、范围进行完善,明确授荣审核工作的程序和审核主体,使审核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和完善广州市荣誉市民常态联络、准入和服务制度。在修订过程中,市侨办总结了多年授荣工作经验,借鉴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授荣经验,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荣誉市民、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目前,《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实施细则》(修订稿)已报相关部门审核。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篇5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范围不断扩大, 加上大量劳动力涌入大城市, 交通条件的改善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 小汽车数量增长过快、道路结构及设施不够优化, 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出行不便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主要的15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天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 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年的拥堵费用可占城市GDP的10%左右[1]。
而温州私人小汽车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近年来小客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3.5%。截止2012年底, 市区小客车总量达到36.9万辆, 其中私家车总量达到33.7万辆, 每百户居民的私家车拥有量高达76.8辆, 居全省第一[2]。温州市区小客车增长情况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已远远落后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2012年底, 建成区内的道路面积率为9.4%, 人均道路面积仅11.8平方米, 全省倒数第一。道路等级结构中, 仅主干路密度达到规范下限, 其余快速路、次干路、支路均未达标。交通形势令人堪忧[3]。
治理交通拥堵是温州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交通发展和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就凸显出其特殊的价值。城市居民的各种出行方式是构成城市道路上运行情况的综合体现, 合理优化出行模式, 对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印象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居民出行方式的研究普遍使用logit模型,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基于居民在不同时间节点下的出行方式选择, 更加有效, 准确地掌握市民出行模式的规律, 通过总结规律建立的预测模型在不同时间节点为居民在理论上提出出行建议。本文还根据调查问卷并结合温州实地情况, 提出拥堵治理思路。
1. 模型建立
1.1 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基于市民出行模式的拥堵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包括公交、私家车、单位车、自行车、出租车、步行六种方式, 设计三个时间节点, 分别为上下班、日常生活、法定节假日。另外职业与年龄也间接影响了出行方式, 成为本调查的研究范围。公交车在市民出行方式中扮演者愈来愈突出的角色, “以公交为主”已经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一种方案。超过50%的市民接受公交作为中短距离的交通工具, 因此纳入本调查的研究内容。
1.2 实施过程
制定了按照时间节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居民对公交车意见的调查问卷, 按照等距抽样和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完成调查问卷300份, 实际有效问卷218份, 数据真实, 有效。
1.3 问卷结果分析
1.3.1 上下班 (学) 出行方式
上下班是居民工作日出行的主要目的, 工作 (包括上学, 下同) 途中也是交通拥堵最容易发生的时间点, 因此调查居民上下班途中的出行模式非常重要。从调查的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 选择私家车出行的人数占了很大的比例, 达到32.95%, 其次是公交车占24.05%, 选择步行上下班占14.83%, 公司专用车 (包括校车) 占6.69%, 自行车和出租车分别占13.84%和7.74%, 由以上数据表明私家车成为居民上下班途中重要的出行工具, 这个比例远远高出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 对于温州这样一个道路资源相对不够优化的城市来说, 私家车已经成为造成温州市区交通拥堵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1.3.2 日常生活出行方式
我们的日常生活界定为除了上下班和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在所调查的人员中, 日常生活中退休人员和企业单位职员大都会选择公交出行, 分别为64%与56%。而私家车在政府公务员与自由职业者中最为常见, 分别为48%与5%, 学生与企业单位职员较少。而自行车是自由职业者和学生可能会选择的出行方式。与上下班 (学) 的出行方式相比, 日常生活选择中私家车这一快捷灵活性较强的方式减少, 公交车, 出租车和步行选择增加。
1.3.3 法定节假日出行方式
节假日界定为我国政府规定的法定节假日。节假日有47.86%的市民选择私家车出行, 而公共交通只占有22.57%。相对于公共交通, 私家车出行可塑性相对较强, 路线选择也相对宽松。出租车的出行方式占9.29%, 相对较少。自行车、步行等环保的出行方式在近年也有少量提升。
1.3.4 职业和收入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时间节点的温州鹿城区市民出行方式的分析, 结论得出市民主要以公交与私家车为主, 分别平均占有35.35%与34.76%。相对于其他出行方式, 步行出行也占有较大比例, 约为16%。从城市道路的方面看, 相对于占用城市道路资源最多的自驾出行, 选用公共交通出行能有效缓解道路拥堵。而职业和收入是影响自驾出行与公共交通的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
根据问卷结果统计, 不同职业出行方式选择统计如下图所示:
1.3.5 影响市民出行因素的模型
基于调查问卷, 我们得出影响居民出行因素的模型, 其架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得出影响温州居民选择出行方式意向主要有五大方面:个人情况, 温州交通政策, 私家车情况, 公共交通情况, 偶然因素。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 占影响比重较大的是私家车情况和公共交通这两个方面。实际生活中, 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大其权重, 建议有关部门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比如下调公交价格, 上调停车费等都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2. 改善思路及建议
2.1“鼓励拥有, 限制使用”原则
结合中国国情, 个性化的交通需求以及中国人久贫乍富后对小汽车拥有的心态很难遏止。因此, 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提高, 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得私家车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国家土地资源, 环境容量有限, 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所以就我国而言, 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工业发展角度出发, 汽车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因此, 对汽车交通, 总的原则应是:鼓励拥有, 限制使用。
2.2“公交优先”原则
2005年, 国务院建设部下达了文件《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就政策的各个方面阐述了政府对发展公交优先的决心。本着“公交优先”原则, 提高公交服务能力, 增加城市道路使用效率, 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公交低票价政策”提倡人们公交出行。
2.3“人车分流”原则
设置独立的步行系统, 居民在日常活动中不与汽车交通相混。市中心开辟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步行区, 保证行人活动免遭车祸。增设公共交通, 减少公交车晚点到站、挤公交现象。分散交通集结点, 减轻交通负荷, 采取分散布局, 将产生交通量大的工厂、仓库、就业中心分布在市区边缘, 尽可能分散市区中心的功能, 形成新的行政管理中心、商务中心等, 避免交通过于拥挤。
2.4“先进技术管理道路”原则
管理上从软件环境上保障公交车辆运行通畅和便利。提高公交运行的信息化和科技化, 包括对车辆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跟踪指挥, 市区内主要站点设置电子站牌, 优化公交运营管理系统, 提高公交管理水平[8]。目前温州有一款定位公交车位置的APP, 意在向智能化和科技化迈步, 在公交智能化这一方面, 温州还有改善空间。
参考文献
[1]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2/13/3473463_0.shtml.
[2]《温州市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专题研究》、《温州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简报 (第五期) 》。
[3]《温州市区断头路、卡口、过街通道专题研究》。
[4]魏军: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研究
[5]尹静: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意向研究
[6]姜英来:杭州市民出行模式调查与交通拥堵治理思路
[7]裴玉龙, 张亚平, 马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篇6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丁伙镇正由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伟大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 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江苏南部, 部分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水平。即使在江苏中部地区, 农民就地市民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借着暑期社会实践, 调查组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 发现该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小。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位于江都区中西部, 是扬州市的近郊镇, 坐火车到扬州车站仅半个小时。毗邻南京、上海, 坐客车到达南京是1个小时, 到上海是2个小时。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通过长江大桥、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国道, 直通苏南。可以到南京、上海和泰州坐飞机, 飞机通往全国各地。丁伙镇面积80.13平方公里, 辖两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人口5.01万人, 集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丁伙镇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接受上海、南京和扬州的城市辐射, 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中,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加速转型。丁伙镇的发展模式已然不再是传统的农耕经济, 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规模企业30家,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 镇工业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 各项基础设施完善, 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园区”。
工业文明推动了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丁伙镇的花木在全国享有盛名, 是扬州乃至整个苏中地区有名的“花木名镇”, 已成为江苏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丁伙镇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乡镇, 高度重视社会服务的提供, 秉承“服务大家”的理念, 这里的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拥有一座15 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 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30家重点中心镇联系乡镇之一”、“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省花木之乡”、“省文明镇”。丁伙镇这个既有现代气息、花木特色, 又有水乡风韵的现代化城镇, 已成为苏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
二、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现代生活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丁伙镇的村容村貌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生活水平逐渐缩短了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1. 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丁伙镇, 现代发展观念已经根植于丁伙镇村民的内心、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譬如经济快速发展观念、日常生活习惯文明观念、和谐政治观念、子女教育观念等等, 这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不断普及, 正深深影响村民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观念的牢固树立, 对丁伙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叫李桂兰花老奶奶是这样描述着以往大家的态度, “有的吃有的住, 这样就挺好的”。但是现在不同了, 丁伙镇早已摆脱了原来那种“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 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小富即安的观念俨然已经与丁伙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正成为青年农民新的梦想。正因这样, 越来越多乡镇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崛起。
2. 农村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丁伙镇临近京沪高速、启扬高速, 本身地理位置不错。据当地一位农民伯伯回忆, 20世纪90年代初, 丁伙镇乡村以泥土路为主, 步行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农民出行的唯一选择。每到下雨天, 行人都会陷在泥淖中, 在泥浆中蜗行。而如今, 路况得到彻底的改善, 马路平均有3米宽。路况改善, 带动了新式交通工具走进农村, 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客车等等, 在丁伙镇已不再罕见。倘若交通能够更加便利, 定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增加村民收入。
3. 农村的通讯工具有了快速的发展。
在丁伙镇, 人手至少一部手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固定电话安装率达到60%。随着手机、固定电话的普及, 村民们之间和外界加强了交流。拥有相对完善工业体系的丁伙镇, 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需要洽谈, 这时, 手机、固定电话的作用可见一斑。拥有大量花木种植基地的丁伙镇, 倘若没有现代通讯工具, 就没有广大的市场, 这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总之, 丁伙镇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通讯工具的支持, 丁伙镇通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使得村民们离城市梦越来越近。
4. 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做到了全覆盖。
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实施, 使得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政策激活了农民对诸如彩电、空调、冰箱之类家电的购买能力。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所走访的数十户农民家中, 彩电的普及率是100%, 这里基本上接通的是有线, 数字电视机顶盒还没安装, 还有少部分农户通过卫星接收信号。在农村信息消费中, 彩电的地位不言而喻, 农民主要通过它来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普及率差不多为35%, 略低, 不过其增长趋势还是可观的。
5. 农村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丁伙镇已基本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四大产业优势, 并且有了自己的工业园区。正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农民就地市民化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样的话, 很多村民无需外出务工, 可以在镇上工作, 天天回家, 和市民一样。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可能因为是花木名镇的关系吧, 这里特别注重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保护生态环境。
6. 农民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市民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走访中发现, 目前来看,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 文化水平比较低, 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初中, 不少年长的农民文化程度只有小学, 高中及以上的劳动力微乎其微。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 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虽说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加速, 但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 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市民。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农民与市民差距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注定要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 是一场深刻的沧桑巨变,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综合分析认为, 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的差距,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 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缩小村民和市民差距的根本出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改善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 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要推广农民的职业教育, 做好科技下乡工作, 培养农民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效益。
2. 充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正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增加农村医疗室药品品种。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正确规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 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3. 实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公平化。
当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因此, 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差距, 可以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 彻底改变农村电信、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远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4. 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消费。
首先要在农村贯彻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进一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这是实现农村信息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需要不断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要面对农村的市场, 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产品, 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的客户终端, 便民和利民。最后要构建安全可信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当下, 信息欺诈屡见不鲜, 动摇了农村部分群众对信息消费的信心, 因而, 在农村建立良好道德信息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如今, 社会上将“80后”、“90后”的农民工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这些人远离农村, 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 与此同时, 又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这些人往往会陷入对生活的迷茫。静下心来想想, 倘若农村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不错的薪酬, 他们可能更愿意留下来, 作为新生代的农民, 相信他们可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吉双.区域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2.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篇7
“市民一卡通”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智能卡技术应用的普及, 在国内一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 集中体现了政府面向广大市民的便民服务与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随着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 各个单位发行了许多特定应用的IC卡, 市民通过这些卡可以方便地获得相应的服务。为了获得特定的服务, 市民有时必须携带相应不同的卡, 这样市民手中就可能会需要有一大堆不同的卡。“城市一卡通”依托目前快速发展和技术成熟的智能卡一卡多用技术, 以先进的信息计算技术为基础, 试图整合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各类商业服务提供机构的信息服务, 为市民提供以一张智能卡为单一媒体的统一服务界面。
基于“智能+互联+协同”智慧城市理念所提出的“市民卡”解决方案在杭州率先推出后,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并陆续在国内多个省、市投入使用。“市民卡”系统整合了现代智能卡、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 广泛应用于个人办理公共事务、享受政府服务、电子身份标识、日常消费支付、商业功能加载等领域, 体现了“一卡多用”,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特点, 已经成为覆盖整个现代城市、面向市民提供公共综合服务和管理的体系性工具。
一应用范围
一卡通工程涵盖两大应用领域:政府及公共服务、商业便民服务。
政府及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用、卫生部门应用、民政部门应用、公安部门应用、教育部门应用、公积金管理、智能化社区卡、公益部门持证服务等其它公共事务管理。
商业便民服务:商业便民服务主要依托于智能卡技术的小额支付功能和安全身份识别功能, 在市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小额消费领域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手段和多种实惠的增值服务。包括公共体育场馆、群众文化设施等领域应用及公共交通电子付费、水电气等费用缴纳、日常生活小额消费、汽车消费、文化旅游消费、信息亭消费、商业场所消费、通信费缴纳等小额消费应用的服务。
二城市一卡通建设的意义
(1) 市民将用统一的市民卡办理各类政府为民服务事务, 原来分布在各个部门办事所用的各类证卡将最大程度地统一到市民卡上来, 实现一卡多用, 多证多卡的现象将大大减少, 为市民办理政府事务提供了一种规范、标准、统一、高效、便捷的手段;
(2) 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市民基础资料得以统一, 保证了全市市民基础信息资源的完备、统一、规范、标准, 可以实现市民基础信息资源层的充分共享, 减少了各专业管理机构重复劳动、多头录入的麻烦, 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差错率;
(3) 基于个人基础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和统一的市民卡, 通过构建的服务网络体系, 利用街道、社区等服务网点, 许多原来只能在部门办事窗口办理的事务, 将可以逐步转移到街道、社区等公共服务网点办理, 方便了市民, 同时极大程度上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同, 免除了市民来回跑腿的烦恼;
(4) 许多政府事务办理都涉及到的登记费、工本费、注册费、评审费、考试费等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以及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收费, 通过市民卡都可以在办理事务的同时完成支付, 做到一卡多用, 方便市民;
(5) 市民卡的成功应用将极大改善电子支付环境, 而基于智能卡的电子支付安全性大大高于磁条卡;
(6) 市民卡系统投入运营之后, 必将很好推动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建设, 改善城市的投资、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三总体解决方案
根据一卡通系统的特点, 按照业务的范围、业务流程与技术实现的情况, 结合各地的实际需求信息, 一卡通系统以数据交换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为基础平台;具体的应用子系统都构架在平台的基础之上:
●运营管理平台
市民卡运营管理平台是市民卡发行管理和核心业务运行的基础信息平台。运营平台基于核心业务数据库、市民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市民业务数据库, 运行市民卡发行管理系统、市民卡支付清算结算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
●综合服务平台
综合服务包括终端查询服务、网上和自助终端服务、热线服务、短信服务、服务大厅窗口服务等服务内容。
终端查询服务主要包括在消费终端、互联网站、信息亭、自助服务终端等方面的信息查询, 供记名卡用户凭本人密码查询各项消费信息、公用事业缴费情况、账户余额信息等, 非记名卡用户能够查询账户或钱包余额信息等。
●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是一卡通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平台之一, 是最终实现各个共建部门市民基础信息和业务基础信息交换、管理的基础, 是市民卡服务网点、市民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市民呼叫中心实现为民服务的中间桥梁。
四应用效果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推荐阅读:
福州市职业训练中心01-08
苔菉中心小学2013年创建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方案07-12
福州市中学07-04
福州市商品住宅市场07-25
福州市安全生产协会07-11
福州市政协通讯录01-10
福州市鼓楼区进修学校12-16
2016 年福州市普法考试答案08-15
有关福州市江滨公园的游记作文07-31
福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