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2024-09-07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精选7篇)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下简称“执法局”)是依法设立的本市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各自辖区范围内依据本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

市、区执法局对不属于管辖范围内的行政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移送或通知有管辖权的执法局或相关管理部门,不得互相推诿。市区执法局之间、各区执法局之间以及执法局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管辖或处理。

第三条 执法局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查处城市管理违法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合法、高效、便民的原则和教育整改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处理公平、公正。

第四条 执法局开展执法活动应当与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执法局应当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处理情况定期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备。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与执法局的处罚行为相关的审批情况定期书面告知执法局。

第二章 执法监督检查

第五条 执法局应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的涉及城市管理秩序的行为开展经常性地监督检查。对任何单位、个人投诉、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应在72小时内进行调查。调查过程及结果应按本规定作书面记录。

第六条 执法人员进行调查、检查应按规定着装,持有工作证、行政执法证,佩戴执法标志,携带有关执法文书和票据,并且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七条 执法人员在进行调查、检查前,应当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告知当事人调查、检查目的、内容、要求、方法。当事人应当配合调查检查,不得拒绝、阻挠,但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执法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进行刁难、处罚或者加重处罚。

第八条 执法人员对调查、检查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应当保密,不得擅自公开或者泄露。

第九条 在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认为当事人有关行为已违反了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现场询问笔录》或者《现场调查笔录》,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后按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分别处理。

第十条 执法人员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分别适用本规定第三章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认为依法应对当事人采取扣押、查封物品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按规定填写《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和清单。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在24小时内将决定书和清单送达当事人;其他情况下,应当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同时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清单送达当事人。

执法局对当事人的财、物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保留当事人必要的生产工具和其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物品。

第十二条 执法局依法决定拆除违法建筑物或者设施,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向当事人宣读、送达强制执行令,告知当事人权利;

(二)点验执行标的,填制执行物品清单,拆除违法建筑物或者设施;

(三)由执行人、被执行人、见证人在执行笔录上签名。

第三章 行政处罚决定

第一节 简易程序

第十三条 执法局认为当事人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需要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当场送达当事人。

第十五条 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罚款数额在20元以下,或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但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并在收缴罚款后两日内交至执法局。

第二节 一般程序

第十六条 除依照本规定第三章第一节可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行为外,对当事人的其他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填写《证据清单》,由进行调查的执法人员和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认为需要现场勘验检查的,应当通知相对人或其代理人到场,拒不到场的,可邀请当地的居(村)委会或在场的有关人员一至二人见证。

勘验检查时,可对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录音、录相、抽取样品、询问有关人员。

勘验检查结果应由调查人、被调查人或在被邀请的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涉及专门性技术性问题,可送请法定部门鉴定。

第十八条 执法人员认为依法应对证据进行抽样的,向当事人送达《抽样取证通知书》;认为应对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向当事人送达《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

抽样取证或登记保存证据时,应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共同点验后,填写《物品清单》并签名,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可以邀请当地的居(村)委会或在场的有关人员一至二人见证。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后,执法局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 现场调查、检查完毕,执法人员应当填写《行政案件立案审批表》,履行报批手续。执法局决定立案后,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执法人员可以向当事人送达《询问调查通知书》,通知有关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执法局接受调查。调查过程应制作《询问笔录》、《调查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执法局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执法局应当采纳。

第二十条 执法人员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当向执法局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执法局决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拟对当事人进行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其中,执法局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还应当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执法局告知听证权利后三日内书面提出。执法局应当组织听证。

第三节 听证程序

第二十一条 适用听证程序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为:

(一)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元以上(含2000元,下同)的罚款;

对非经营活动中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30000元以上的罚款;

(二)对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的罚款;

对经营活动中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00元以上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执法局决定组织听证后,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执法局可以邀请一定范围内的有关人员旁听听证会。

第二十三条 听证会由执法局指定的非本案执法、调查人员主持。主持人有权决定延期、中止、终止听证或者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场作证。

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第二十四条 听证会按下列具体程序进行:

(一)记录员查明当事人等听证参加人是否到场,并宣读听证纪律;

(二)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听证事项、听证人名单,及征询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等其他有关听证事项;

(三)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

(四)当事人针对指控的事实及相关问题进行申辩和质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当事人有权取得或者复制全部听证案卷副本;

(五)调查取证人员与当事人相互辩论;

(六)主持人宣布辩论结束;

(七)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八)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第二十五条 执法局应对听证过程制作《听证笔录》,向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证人等参加听证人员宣读或阅读,审核无误并签名或者盖章后,由主持人、记录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六条 听证结束后,执法局可依法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

执法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应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七条 听证的举行不影响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第四章 行政处罚决定的送达和执行

第二十八条 执法人员向当事人送达各类法律文书,应填写《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执法人员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代表或者其他人员见证,由执法人员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两个以上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后,执法人员将有关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处,即视为送达。

以上直接送达方式确有困难的,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方式送达。

第二十九条 除当场收缴罚款外,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市执法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区执法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执法局或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复议或诉讼过程中,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执法局可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案件执行完毕,执法人员应填写《行政案件结案报告》,经执法局负责人批准后归档。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三十三条 办理案件的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执法局负责人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执法局提出申请,要求有关执法人员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回避决定作出前,办案人员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第三十四条 在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过程中,依法需要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必须在有关文书上注明拒签原因,并邀请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见证、签名或者盖章,见证人应不少于二人。

第三十五条 执法局处理违法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的案件,或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技术鉴定的案件,经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需要继续延长的, 各区执法局处理的案件报市执法局批准,市执法局处理的案件报市政府批准。

基层组织的代表或执法调查、检查现场的见证人有作证和协助调查的义务。

第三十六条 行政案件结案后30日内,对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执法局应将案件基本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备。

第三十七条 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执法局职权范围内若干罚款规定的,执法局按其中罚款最重的一项规定进行处罚,不得重复处罚。但处罚种类不同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对同级或下级执法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市执法局对区执法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执法局执法人员执法调查、检查行为不当或者涉嫌违法的,分别由上述执法监督机关依法定程序予以中止或撤销,查处违法执法事实后依法暂扣执法人员执法证件。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2

严查违法开创规划执法新局面

“逢违必拆”, 这是随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城市管理中践行的重要原则。据介绍, 该局始终把规划执法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积极探索规划执法新举措。

该局通过出动宣传车、利用报纸、电视刊播违法建设强拆新闻、发放宣传单、进门入户面对面宣讲等有效形式, 向社会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重大意义, 让广大市民真正理解城市规划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在思想上筑牢其自觉守法的防线, 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规划意识。

同时, 该局建立了日巡察日报告、限期拆除、责任追究、日常督察、群众举报等5项制度, 实施对违法建设的动态管理;建立了违法建设电子信息档案, 锁定违法事实, 并在3日内组织拆除。在此基础上, 执法人员加大跟踪管理力度, 严防“死灰复燃”, 有效控制违建工地170余处 (初始状态) 。同时, 该局出台了《规划执法工作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 对发现不及时、拆除不及时等不规范行为, 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设立了规划执法举报电话, 及时处理市民举报。

据统计, 近三年来, 该局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违法建设案件350多起, 查处率达到100%。

该局通过坚决打压违法建设的猖獗势头, 对顶风违建进行强制拆除, 形成了拆违的强力态势。三年来, 该局共拆除违法建筑370起, 拆除面积8.9万余平方米, 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有效遏制了部分市民的抢建行为。目前, 该市近百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内违建现象呈逐年下降趋势,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创新管理迎来市容环境新面貌

按照精细化管理城市的要求, 该局积极探索市容管理新办法、新路子, 使城区市容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据了解, 以“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硬化”为主要内容的门前四包责任制在全市得到广泛推行。同时, 该局建立了市、区、办事处、社区的四级管理网络, 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社区和临街单位在门前四包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从2009年开始, 该局与劳动保障部门合作, 推出门前四包公益性岗位, 聘用200名管理员负责重要繁华路段的门前四包工作, 形成了城市管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本着“大街严管、小街畅通”的原则, 该局对出门出窗经营、早夜市占道、户外广告等违章行为, 分阶段、分步骤、全方位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来, 该局共取缔各类违法户外广告牌960起, 查处各类违章占道3850余起;拆除残损破旧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店堂招牌、路标广告牌和屋顶广告宣传牌380余块 (幅) ;顺利拆除白云湖东堤花溪巷、猴子洼等120余起违章搭建, 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有效推进了城市的长效化管理。

据介绍, 从2007年开始, 该局全方位开展以净化、美化、亮化和有序化为主要任务, 以打造城市亮点、塑造城市形象为目标的城市创建工程, 充分发挥城市管理主力军作用, 带动城市管理的全面提档升级。

实行领导包街责任制。分别承包城区的13条主要街道, 查找每条街道在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表格化形式细化整改内容, 明确整改标准和期限;同时加强创建工作宣传, 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落实。

借助社会力量, 发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对乱丢乱扔、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 对市民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积极推行城区占道停车社会化、市场化, 在城区繁华路段、经营场所和临街单位门前划定停车泊位, 规范车辆停放, 营造畅通环境;同时加强主干道严管, 加大市容经营秩序的管理力度。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 该局共完成各项创建任务150余项, 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使城市管理水平又上了新台阶, 并先后夺得湖北省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等荣誉称号, 填补了该市建立地级市来城市创建的空白。

优化服务实现环卫质量新提高

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形象好坏的最直接反映, 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三年来, 该市下大气力改善环境卫生质量。有针对性解决小街小巷环境卫生问题, 在城区实行“一把扫帚扫全城”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实行“一清扫两保洁”的作业模式, 并严格检查考核制度, 保证道路面貌达到“三无一少” (无暴露垃圾堆、无淤泥堆、无砖瓦砂石堆、飘浮物少) 标准, 有效解决了小街小巷道路卫生差、垃圾死角长期存在的问题。

该局还开展了“大清扫、大冲洗、大整治、大清理”的四大工程:清除猴子洼、文峰社区、草店子社区、迎宾大道等处生活垃圾500余吨, 建筑垃圾400余立方米, 基本清除了城区卫生盲区和垃圾死角;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严格渣土运输车辆管理, 办理渣土清运许可证300余份, 对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行驶及漏撒等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快垃圾处理场基础设施建设, 对垃圾场办公区域进行绿化;硬化了老场区场地, 对老场区拦渣坝、护坡进行护理, 完善垃圾场各类标志;完成了新场区集水井建设, 建设了消防池, 并固定专人每天喷洒药物灭蝇消毒, 提高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文明执法树立城管队伍新形象

该局始终把队伍的文明执法、对外形象塑造摆在重要位置来抓, 着力建设机动灵活、纪律严明、团结战斗、文明和谐的城管执法队伍, 不断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

从2008年开始, 该局将每年4月定为执法人员全员培训月, 对每名执法人员集中封闭轮训, 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意识。近年来, 他们还有计划地邀请市纪委、市法制办、市委党校、市规划局的专家教授为全体执法人员举办了关于党风廉政、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等方面报告会, 切实提高了全体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 该局始终将文明执法作为队伍的立身之本来抓, 切实把全体执法人员思想统一到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上来, 推动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亲民、文明、和谐的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得到树立。

该局出台了加强文明执法的规范性文件, 促进文明执法工作的深入进行。通过广泛汲取经验教训, 更新城管执法理念, 转变城管执法作风, 创新城管执法方式, 该局正确处理好了市容和繁荣的关系, 并把文明执法作为队伍立身之本来抓, 努力建设服务型城管执法队伍。据介绍, 该局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

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为民排忧解难。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 该局对全局系统内的99项行政处罚项目进一步梳理, 并对每项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标准划定条件或标准, 推动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法、规范、合理行使, 使队伍形象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用制度约束人, 用制度管理人。该局积极推行城管执法工作精细化考评制度, 建立健全了日常考勤考核登记制, 按照工作责任目标的要求实行日考核、周小结、月通报兑现, 执法程序得到了规范。三年来, 该局共办理市容环卫和规划执法行政执法案件240余件, 确保每一案件事实调查清楚, 处罚程序规范。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原则, 加大规划、市容环卫督察工作力度。该局采取日常检查、重点抽查、专项督察等多种方式, 狠抓城区市容和规划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通过这些措施, 不断提高了执法效率, 执法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3

[关键词]城市化;执法模式;创新

为了加大城市依法管理力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推进苏州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根据行政职能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改善执法形象,提高执法质量。2001年12月6日苏州市正式在市、区两级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城市管理局和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区执法局实行双重管理,即区政府负责区执法局人员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市执法局负责区执法局的业务指导、协调、考核、督查和应急调度、指挥。

经过了近9年的时间,苏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无论在形象、还是在实绩,无论是在执法管理、还是在为民服务方面,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照苏州市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对城市管理的新要求,苏州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之成了外地来苏人员创业和谋生的热土,使城市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肚子工程(即生存权)与面子工程(即城市管理权)孰轻孰重?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8年,苏州的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在2004年和2005-2008年,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户籍的非农业人口。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苏州,加剧了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等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行为。

(二)城管行政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苏州市实行的是分级管理的两级执法体制,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事、财政、装备配置直接归区政府负责,业务上接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指导。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天平上,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区政府的轻重不言而喻,但作为城市管理条线工作的落实却大大折扣。

(五)城管执法部门与外部平行部门的联系有待加强。

表1 苏州市2000~2008年人口结构表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2008年《苏州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由于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很难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模式,也很难完全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或模式,苏州只能根据自身的具体实情,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执法模式,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笔者认为应当践行以下路径来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模式:

在日常城市管理活动中,行政执法局无疑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但要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理顺体制、夯实行政执法基础和创新管理模式。

(一)严密的检查考核是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的机制保障

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借助市政府的力量加强同各区政府的协调和沟通,将区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夹缝中拯救出来,放下包袱集中精力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局层面上要加大管理经费的持续投入,开展各项长期的评比活动,制定活动规则,兑现承诺,调动全体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二)创新城市管理的思维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首先,创新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按照责任分解、包干到人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行路、段、片长负责制,将城管执法、市容管理、环卫保洁、市政养护等有关管理职能进行归并整合,做到管理有专人、岗位有责任、工作有规范、考核有标准、绩效有奖惩,逐步实现迅速、及时、有效处理各类市容市政问题的工作目标。成立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综合协调处理中心,负责城市管理方面群众投诉、来信来访、领导批办、媒体曝光、现场督(察)查等信息的收集、分类、登记、交办、转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等工作,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动员社会化力量和市民群众参与是做好维护城市管理成果的重要环节。诚然,各级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社会化力量和市民群众参与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探索和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要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拓展政务公开渠道,丰富政务公开内容;充分尊重市民群众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畅通参与渠道,发展协作管理,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权力的实现。

例如城管进学校,以学校为载体进行讲课宣传法律法规;以命题作文(如“我心目中的城管形象”等)写作活动努力营造和谐氛围;以“爱心小城管”活动——小学生们上路做小城管,使城管工作更深入人心,配合媒体的宣传,让活动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通过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对城管工作的认识,他们的长辈们也会在孩子们的活动中和行为改变中体会到城管工作更深的内涵,也会逐渐理解城管工作,进而支持城管工作,到最后的尊重城管执法人员。尤其是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城管活动的开展,应作为重点对象。他们的父母大多从事着城市管理所不允许的工作,如:流动摊、夜排挡、无证修车等,孩子们在参加了活动后,知道父母的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通过孩子们劝告,效果要比城管执法好的多,至少再次遇到城管执法时,他们父母的心态会有所改变,较少暴力抗法,也更利于我们开展和谐执法。

(三)科学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是充分发挥执法效能的根本保证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工作效能的发挥。如南宁市2006年以前实行的是一级执法体制,2007年又变革为二级执法体制,这一体制改革使目前南宁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无锡市在2007年以前实行的则是市、区二级执法体制,在新的体制改革中,于2007年变革为一级执法体制,也是经过了反复的实践,最终确定了适合城市实际的执法体制类型。

因此,在相关体制改革中,笔者认为一定要与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紧密联系管理工作实际,合理确立执法体制类型,以达到促进管理效能的最终目的。针对苏州市的实际,建议实行部分垂直的市、区两级行政执法体制。这一体制比较适应我市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影响较大、案发率相对较低、查处易受基层利益左右的违法案件直接由市属执法队伍管辖,提高执法的快速、有效性。区级执法队伍则将重点放在维护良好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方面。队伍的建制上,市执法局应相应成立执法支队,支队下设若干专业执法大队,与执法的职能相配套。区级执法局相应成立执法大队,并根据区所辖街道数量,下设若干中队,一个中队管辖一个街道的地域范围,与街道办事处保持相对独立。苏州市现行的执法体制,与上述体制较为接近,但市属大队直接管辖的范围是以地域划分(几条干道),内容涉及广泛,未起到垂直管辖的应有效果。区局执法中队以派驻街道的模式,易受基层利益的左右,实践中已出现了诸多问题等,都应进一步作出改革。

(四)建立专门有效的公安保障机制是减少暴力抗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的范围广泛,面对的管理相对人大多属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而且,其中外来人员占据比重较大,执法难度较高。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当事人阻碍执法或者以暴力手段抗拒执法的情形,由于暴力抗拒行为是一过性的行为,等到公安部门介入时,只能作事后调查,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一些恶意的暴力抗法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处理,给城管执法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执法队员经常受到人身伤害,违法分子得不到查处,也影响了执法队员的士气。建立专门的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可有效维护城管行政执法的治安秩序,依法及时有效地打击防碍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提高城管执法效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通过对兄弟城市管理经验的分析得知,建立了公安保障机制的城市城管执法工作普遍顺畅有力,恶意抗拒执法的暴力行为得到及时处理,案发率明显下降,有效维护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治安秩序。因此,建立专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保障机制是必要的。城管公安分局由于是一级执法主体,比支队或大队更具有执法主体和灵活的优势,在保障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应急突发违法事件,也最适合苏州目前的形势。

(五)实施城市高起点规划,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抓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把工作的重心前移,从规划和建设上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提高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和规划设计水平,对新建绿地、各类停车场、集贸市场、交通枢纽建设等实行超前控制。要科学编制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在空间上、时间上对各类管线实行合理布局、科学实施,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环境档次,从硬件上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条件。要选择那些基础条件差、群众意见大、急需建设、改造、整治的项目来组织实施,要边建设、边规范、边加强管理,做到规划建设一个项目,提升改善一片环境,规范管理一个区段。

苏州市已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加快城市化建设是苏州必然的战略选择需要,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城市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2001苏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目的是要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目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苏州市和兄弟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只要立足于苏州市的实情,构建适合苏州市具体情况的行政执法模式,就能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我市的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崇兰.陈光庭.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叶舜赞.城市化与城市体系[M].科学出版社,1994.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王颖.现代城市管理与社区重建[J].浙江学刊,2002(03).

[7]屠梅曾.赵旭.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7(01).

[8]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2).

[9]吴莉姗.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化机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03).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4

(试行)

第一条[总则] 为了贯彻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范全省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简易程序-调查取证] 对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可以不再制作询问笔录。

第三条[简易程序-处罚决定] 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作出处罚决定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四条[简易程序-归档备案] 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执法人员应当在二日内报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后七日内审核完毕,发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卷宗档案应当包括勘验(检查)笔录以及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处罚决定书等。

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按月汇总归档

装订。

第五条[一般程序-案件移送-涉嫌犯罪] 违法行为事实清楚,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后,经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提交同级检察机关备案。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构成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而不接受移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留案件相关移送材料,构成行政违法的,应当依法对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处罚案件结案后,又发现新的证据证明该案件当事人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将原案卷材料和新发现的证据一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一般程序-案件移送] 经审查,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案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移送其他行政机关,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七条[一般程序-回避]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承办案件的执法人员与本案行政相对人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责令该执法人员回避。

第八条[一般程序-调查取证] 执法人员在提取与案件有关的物证时,应当当场清点,并经当事人确认后加贴封条予以登记保存。

第九条[一般程序-调查取证] 执法人员从有关单位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应当出示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 2

门出具的协助调查函,对于难以复制的,可以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予以扣留。

第十条[一般程序-调查取证] 对于依法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保存期满,需要继续调查取证的,可以依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十三条作出处理,也可以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五)项的规定予以封存、扣留,但应在七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

依据前款规定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理或者予以封存、扣留的,应当在《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通知书》或者《暂扣财物通知书》中载明事实、依据等,并送达当事人。

第十一条[一般程序-调查取证] 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和当事人对涉案烟草专卖品的真伪无异议的,在询问笔录或者其他相关材料中予以固定,并经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一般程序-价格认定]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涉案物品价格认定小组,价格认定小组由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卖监督管理、财务管理等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

第十三条[一般程序-价格认定]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价格认定小组依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专卖执法过程中涉案卷烟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等,对涉案物品的价格进行认定,并在有关文书上加盖“价格认定专用章”。

第十四条[一般程序-调查终结] 案件调查终结,应当制作 3

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由调查人员签字,并载明日期。

第十五条[一般程序-审查和决定] 案件调查终结,应当同时填写案件处理审批表,案件处理审批表在提交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查批准前,应当由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就案件定性、处理建议及其法律依据等进行合法性审查,签署意见,并制作案件阅卷记录。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后三日内,对案件作出审批决定。

第十六条[一般程序-案件讨论] 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应当由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集体讨论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主持,专卖管理工作机构负责人、案件承办部门负责人、案件承办人员、法制工作人员参加,指定专人记录。集体讨论应形成书面结论,并由参与讨论决定人员签字确认。

第十七条[一般程序-案件讨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

(一)达到本意见规定的听证标准的案件;

(二)依法减轻处罚的案件;

(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集体讨论的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第十八条[一般程序-审查和决定]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处罚内容,并告知其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的期限。

当事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的期限,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之日起不超过三日。

第十九条[听证程序-权利告知]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三万元以上的罚款;

(二)没收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

(三)没收违法烟草专卖品价值超过五万元或者卷烟数量超过一百件(每一万支为一件);

(四)没收违法收购的烟叶超过一千公斤;

(五)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

(六)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第二十条[听证程序-听证公告] 组织听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三日前,通过张贴通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告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申请人和听证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听证程序-听证委托]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向组织听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由当事人书面授权的听证委托书,并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可。

第二十二条[听证程序-听证审查] 听证结束后,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认真审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听证程序中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或者法律依据成立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纳。

第二十三条[执法监督-个案审查] 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 5

部门有权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行政处理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重新审查。

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前款规定进行审查时,由其法制工作机构执行。

第二十四条[执法监督-案件检查]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可以适时对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调阅各阶段案件材料,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卖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执法监督-案卷评查] 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卷评查。

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评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评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六条[附则]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无证经营的烟草制品、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的案件,应当参照《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一般程序执行。

强制收购与行政处罚并处的,不再另行制作、送达强制收购法律文书。

第二十七条[附则] 本意见中的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之时或者日不计算在内。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第二十八条[附则] 本意见中的“以上”、“内”、“前”均包括本 6

数或本级。

第二十九条[附则] 本意见由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5

【发布文号】穗府[1997]64号 【发布日期】1997-06-23 【生效日期】1997-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行政处罚

听证程序规定》的通知

(穗府[1997]6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广州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本市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以下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以及与听证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举行听证,适用本规定。

本条前款的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30000元以上的罚款。行政机关拟订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上述标准的,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批准并予以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较大数额罚款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依法听取听证参加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的程序。

第四条 第四条 行政机关举行听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民主、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

(二)保护和便利行政相对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的原则;

(三)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二章 听证参加人

第五条 第五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机关、听证人员、行政相对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第三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第六条 第六条 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为听证机关,负责组织听证。

行政委托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者组织举行听证。

第七条 第七条 听证机关的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

本案调查人员不得担任听证人员。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一般由本机关法制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

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本机关内部工作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应指定1名内部工作人员担任记录员,负责听证的准备、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八条 第八条 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是本案行政相对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的处理结果的直接利害关系者;

(三)与本案行政相对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听证的。

第九条 第九条 行政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认为听证人员有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

行政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一般应在听证举行的3日前提出,由听证主持人报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员回避的,报请听证主持人决定。

对于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行政相对人可以申请复核一次。

第十条 第十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延期、中止或者终止听证;

(三)决定听证员、记录员是否回避;

(四)决定证人到场作证。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行政相对人、案件调查人员、第三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听证参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人员进行警告或处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听证的行政相对人。

与所听证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向听证主持申请参加听证,或者由听证主持人通知其参加听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行政相对人、第三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他人代理。

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委托权限。代理人代为放弃行使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的,应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在听证过程中,案件调查人员应当提出行政相对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作出行政处罚建议的依据;行政相对人可进行申辩和质证。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听证主持人有权通知与所听证案件有关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场参加听证。

第三章 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采用口头形式告知的,行政机关应当将告知情况和行政相对人是否要求举行听证情况记入笔录,并由行政相对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采用书面形式告知的,应当制作盖有行政机关印章的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行政相对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行政相对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行政相对人要求听证的,应当自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向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逾期不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不得就同一案件再次提出听证要求。

行政相对人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的,经听证机关同意,可以延长申请听证期限。

行政机关采用书面告知并以直接、委托或者邮寄方式送达的,自行政相对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行政相对人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受理,并依照本规定组织听证。

对同一案件的不同相对人处以相同种类的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听证机关可以合并举行听证。

行政相对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日内书面告知行政相对人不予受理。

第四章 听证准备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确定听证主持人及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将听证通知书送达行政相对人。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行政相对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名单;

(四)告知行政相对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行政相对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听证通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公告行政相对人姓名或者外称、案由以及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自确定听证主持人之日起2日内,将案卷移送听证主持人,由听证主持人准备听证提纲。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案件调查人员,并退回案卷。

第五章 听证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当查明听证参加人是否到场,并宣读以下听证纪律:

(一)服从听证主持人的指挥,未经听证主持允许不得发言、提问;

(二)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三)听证参加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退场;

(四)旁听人员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鼓掌、哄闹或者进行其他妨碍听证秩序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听证纪律的,听证主持人有权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其退场。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行政相对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场参加听证的,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中途退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听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宣布案由,宣布听证人员、翻译人员名单,告知听证参加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征询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

行政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申请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宣布暂停听证,按本规定第九条办理。

(二)案件调查人员提出行政相对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三)行政相对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四)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

(五)相互质证、辩论;

(六)听证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调查人员、行政相对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听证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视听资料、行政相对人陈述等。

所有与认定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都应在听证中出示,并经质证后确认。

行政相对人可以当场提出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听证主持应当接收。

行政相对人和案件调查人员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可以就有关证据进行质问,也可以向到场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可以延期举行:

(一)行政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有正当理由无法到场的;

(二)行政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听证:

(一)行政相对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需要对有关证据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

(三)行政相对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无法继续参加听证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延期、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由听证主持人决定恢复听证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听证参加人。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六)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证人证言;

(八)听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听证结束后,记录员应当把听证笔录交行政相对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行政相对人、本案调查人员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加予以载明。听证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到场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听证参加人认为听证笔录有遗漏或有差错,要求补充或改正的,应当允许。

听证主持人应当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应当将听证笔录上报行政机关负责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听证笔录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行政相对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或者权利义务继承人放弃听证权利的;

(二)行政相对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行政相对人放弃听证权利的;

(四)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公开、公正地履行主持听证的职责,不得妨碍听证参加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不得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听证人员违反本规定,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听证经费,提供组织听证所必需的场地、设备以及其他便利条件,且不得向行政相对人收取费用。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日为工作日。期间规定开始的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的公共场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设立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为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的专门机构。

第二条 管理中心始终秉承 “以人为本”、“学生至上”、“三育人” 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工作部“服务、奉献、创新”的工作理念,以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热忱优质的服务、整洁优美的环境、健康向上的氛围为目标,努力为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安居乐学的公寓文化氛围,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条 为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学生公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保护同学的利益,学校要求住宿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及公寓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体现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公寓所有住宿学生(包括外来进修、实习等入住人员)。

第二章 学生入住、调整和退宿

第五条 凡本校录取的计划内招生的全日制学生,愿意遵守本规定的,即可住宿学生公寓。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来校进修、学习或培训的各类人员,可凭入学证明及有关证件向管理中心申请入住。

第六条 根据学校教学发展规划和要求,学生入住安排遵循同一学院相对集中、男女分宿原则进行。学校计划内学生由管理中心根据寝室房源情况,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寝室、床位入住;计划外学生入住根据学生公寓房源情况进行安排。

第七条 为维护正常的公寓秩序,未经管理中心批准,不得擅自调换寝室和

床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管理中心安排其他人员入住或以任何方式、途径使室友从寝室搬出。

第八条 学生公寓实行查房和卫生安全检查制度。管理中心、学工部和保卫处不定期对寝室进行安全卫生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管理中心有权采取相关措施,其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学工部、各学院学工办。安全卫生检查结果记入学生公寓行为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依据之一。

第九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精神,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外居住。如特殊情况在校外居住者,必须经家长签字认可,经院(系)学生工作专职书记批准,并与管理中心签署《自动退宿登记表》后,方可办理退宿手续。

学生校外住宿期间,在校外发生的一切责任事故,完全由学生本人承担。第十条 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休学的学生,离校前必须到管理中心办理退宿手续,其原床位不予保留;复学后向管理中心申请,另行安排。凡未办理退宿手续的学生,休学期间应交纳住宿费。

第十一条 因其他原因需要调换寝室的学生,需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专职书记同意后,交管理中心审批,批准后予以安排。

第十二条 学生公寓住宿费的收取标准,严格按照湖南省财政厅、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学校计划内学生及其他常住人员,住宿费按学年收取,每学年交纳一次,包含本学年的两个学期。入住时间按学年计算,非毕业生从上年暑期到次年暑期为一个学年,毕业生从上年暑期到次年学校统一规定的离校时间为一个学年。

第十三条 对因毕业、结业、培训到期、退学、转学、出国等及其他原因终止学籍,因休学等原因保留入学资格的,应及时到管理中心办理退宿手续,并将所有个人物品搬离寝室;学生因退学、转学、出国等个人原因退宿时,应提前递交申请。已交住宿费从办理退宿手续之日的次月起退还剩余月份的住宿费(以自然月为单位);因其他原因提前退宿时,住宿时间不满半学年按半学年收取住宿费,超过半学年不满一学年按一学年收取住宿费。外出实习的学生,按正常就学对待,不办理退宿。

对已办理退宿手续的学生(休学学生除外),一般不再恢复其入住资格;如

有特殊原因,可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管理中心根据房源情况决定是否安排入住。

第十四条 学生离校时应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离校。在办理离校手续期间要注意爱护寝室公共财物,主动配合管理人员清点公共财物,如有缺损,相关责任人须按价赔偿。严禁在寝室墙上、床板上、门和走廊上乱涂乱画,以及张贴广告、宣传画、海报及不健康的宣传品等;严禁焚烧纸张和其它物品。若有违反,将按校纪校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学生办理退宿手续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带走自己的物品。否则,因寝室清扫、维修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个人财产损失,由学生本人负责。

第十六条 管理中心有权根据学生入住情况、寝室维修等工作需要,对学生寝室进行调整,涉及的住宿学生应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阻挠调整工作。

第三章 安全保卫及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住宿学生应自觉维护寝室安全,严禁在寝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以及传播病毒(病菌)等危险物品。遇火险火警、火灾等突发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灭火、报警、撤离现场等有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发现刑事、治安等案件时,在场学生应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保卫部门及管理中心协助处理。第十八条 学生不得在寝室内留宿外来人员。因擅自留宿非本寝室人员造成其他同学或集体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的,留宿者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或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住宿学生因故需借用本寝室钥匙的,须凭有效证件到管理室办理。不得将寝室钥匙借与他人,严禁私自调换或加装门锁。丢失门锁钥匙要及时报告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更换门锁,新换门锁的成本费由学生本人负责。违反本条规定引起的一切责任由学生自负。

学生寝室内不宜存放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住宿学生应妥善保管个人物品,学校提供有偿保险柜业务服务。

第二十条 住宿学生应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增强消防意识。寝室内严禁违反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消防安全法规、条例,违反者除按《湖南城市学院违纪处分条例》处理外,还将追究其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学生寝室实行检查制度,管理中心定期或随机对寝室所住学生进行检查。学生应服从工作人员管理,积极配合工作,发现有同学违反安全规定和公寓管理规定,或有可能给其他同学带来利益损害的行为,应及时阻止或报告工作人员出面处理。

第二十二条 住宿学生应自觉遵守会客制度。来访客人须出示有效证件,并在值班室登记。所有来访客人须在当天晚22:00前离开寝室。会客时不要影响其他人员学习和休息,不得有妨碍他人或有不雅的举止言行。异性会客须遵守相应的会客管理规定。

第二十三条 学生寝室实行传染病申报制度。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各类传染病患者,应主动报告楼内管理人员或校区宿管办。住宿学生如发现寝室内有传染性疾病疑患者,应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应服从学校医院的医疗指导意见,积极配合有关住宿的调整变更和安排。

第二十四条 遇有被抢、被盗、被骗、失火等情况,及时拨打校保卫处电话:6353133;派出所电话:6350110;管理中心电话:6353288。

第四章 公共环境及秩序

第二十五条 认真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寝室公益劳动。袋装垃圾要及时扔到垃圾箱内;废充电电池等危险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危险废弃物存放点。保持室内干净整洁、通风和走廊“24小时无垃圾”,爱护寝室周围绿化地,自觉保护环境。

第二十六条 讲究文明礼貌,遵守文明公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珍惜他人劳动成果,自觉配合卫生、文明监督、晚寝检查等各项工作。寝室内严禁打球、踢球、溜冰等。熄灯后,不大声喧哗和进行打牌、下棋等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的活动。寝室内严禁赌博、起哄闹事。如有违反且不同劝阻者,参照本办法第十二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学生寝室内严禁经商或其它相关行为。未经管理中心批准,任何学生、单位、团体不得在公寓和寝室内从事租赁、修理、代售代销等经营性活动及收费性服务活动。严禁组织旅游、影视票等代售及校外勤工俭学等中介代理

活动和传销活动。学生有责任制止小商小贩或传销人员在寝室内兜售物品,发现形迹可疑者应及时上报各寝室楼管理室、管理中心或保卫处。

非经营性宣传类活动,须经校区宿管办批准后,在指定的区域张贴或布置。第二十八条 遵守作息时间,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床、熄灯,注意晚间关门时间,寝室楼晚间11:00熄灯(有特殊情况的寝室除外)及关门(节假日、周末延迟半小时)。住宿学生按规定时间回寝室就寝。

第五章 公共设施管理

第二十九条 公寓楼和寝室内水电设施、门窗、玻璃、家具、通讯设备、宣传栏、文化墙及其它各项设施、设备均为学校统一配置的公共财产,住宿学生应妥善使用和保管。

第三十条 寝室内个人使用的家具由使用者保管,共同使用的家具由集体分工保管,寝室长负责。未经管理中心同意,请勿将任何家具转借他人;不得将自备或其他场所的家具搬入学生公寓使用;不得私自将寝室内家具拆卸或搬出使用,不得有移动、拆装、丢失、损坏家具及设施设备的行为。如按规定调换寝室时,书桌、床铺、椅子等家具及其他公共设备不能擅自搬移。若违反,当事人有责任将其恢复原位,并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 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公用设施、设备等进行清点检查和维修。遇有丢失、损坏现象(自然损坏除外),相关责任人须自行承担维修、更换费用,按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水电管理

第三十二条 住宿学生应节约用电,人离灯熄;节约用水,随用随关,杜绝长流水现象,寒暑假非安排住宿楼栋原则上不提供水电。水电实行以人为单位的定额指标管理(电:5度/月.人,水:3吨/月.人)。为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水电用量以寝室为单位结算,免费指标按月拨给,当月有效;超过定额部分的水、电费,收费标准根据有关部门文件规定执行及调整,用水用电超出定

额部分按表读数由寝室成员协商分摊,由寝室长收集交付,否则,水电中心有权停止水电的供应。

第三十三条 管理人员有权制止公寓楼和寝室的违章用电行为,违者将按第十二章的规定处理。寝室内禁止使用电加热设备。如特殊原因需使用者向所在二级学院学工办提出申请报管理中心批准后方可使用,不得延期使用。使用中如出现涉及影响他人而产生矛盾和纠纷等问题,由申请人自行协调解决。

第三十四条 公寓楼直饮水进楼层,热水进寝室。热水、直饮水供应实行有偿服务,刷卡消费,收费按流量计算,收费标准予以公示。爱护和保护用水设备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破坏用水设施及违规使用热水、直饮水者,追究经济赔偿责任,并视情节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将予以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 学生寝室开关灯(门)采用冬夏季制。夏季早上5:50开灯、开门,晚上23:00关门;冬季早上6:00开灯、开门,晚上23:00关门,23:30关灯。

第七章 学生寝室布置规范

第三十六条 寝室布置规范化是为了营造整洁、美观、文化、文明的寝室,根据各寝室的入住条件,制定相应的寝室布置规范化要求如下:

1、整体布置:室内家具和生活用具按规范化要求摆放,寝室布置力求美观大方,格调健康高雅。

2、墙面:墙面布置要美观、健康。所有张贴物均用透明胶固定,不要使用浆糊和胶水。

3、床面:床面不堆放杂物,床沿不得乱挂衣物。

4、桌面:桌面保持干净整洁,个人物品摆放整齐。

5、地面:保持地面清洁,垃圾应放入套有垃圾袋的纸篓,并及时清理。地面上不乱堆放脸盆、酒瓶、衣物及其他杂物。

6、书架:书架内书本、物品放置整齐。

7、其他:卫生间的镜面和盥洗台面保持干净。

第八章 寝室行为规范

第三十七条 学生公寓是同学共同生活的场所,入住者应该遵守以下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

1、热心、文明礼貌、积极地参与公寓、寝室各项活动;

2、有共同的寝室生活理念和有集体荣誉感,不做与寝室生活理念背道而 驰的事情;

3、多承担寝室生活中涉及的责任和义务;

4、多做换位思考,不做影响室友学习和休息的事情;

5、多与室友沟通和交流,珍惜室友间的情感,不要做违背或有损室友之 间友谊的事情;

6、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热心助人、共同进步;

7、平和礼让,不要对室友趾高气扬或冷嘲热讽;

8、不要在室友间拉帮结派,孤立他人;

9、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保持个人和公共卫生整洁;

10、不要做与寝室文化氛围不和谐的事情;

11、争创免检寝室和文明寝室。

第九章 学生公寓卫生、安全检查制度

第三十八条 为激发广大同学的共建热情,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公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建规范、整洁、健康向上的公寓学习、生活氛围,确保公寓的安全与稳定,进一步强化公寓安全卫生管理,检查制度如下:

1、建立全校学生寝室卫生扫除日和安全卫生检查日确定每周二下午为全校学生寝室卫生扫除和安全卫生检查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工部(各学院学工办)、管理中心、学生会宿管部及安全文明监督队对寝室进行违纪违规检查。检查结果由管理中心统计,每周发布一次劳卫检查结果和文明监督情况通报。

2、关于使用违章电器和饲养宠物的处理为彻底根除安全隐患,学生寝室严禁存放和使用各种违章电器、饲养宠物。一经发现,一律没收,不予退还。视情

节给予通报,直至校纪处分,同时记入学生档案。

第十章 “文明寝室”评比标准

第三十九条 “文明寝室”是学生寝室的荣誉称号,管理中心在结合日常安全卫生检查的基础上,根据记实考评结果评比。评比标准如下:

1、团结向上。寝室成员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参加二级学院、班、公寓组织的各项活动,成员之间团结互助,集体荣誉感强,敢于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2、勤奋学习。寝室全体成员勤奋好学、遵守纪律、互帮互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3、遵纪守法。寝室全体成员模范遵守校纪校规和大学生公寓管理规定。

4、卫生整洁。寝室、个人及责任区卫生能始终保持整洁,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公益卫生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寝室安全卫生检查排名前列。

第十一章 奖励细则

第四十条 管理中心开展创建文明寝室活动,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1、管理中心将定期按比例开展“文明寝室”、“最佳寝室”、“最佳寝室长”评比活动,并给予表彰及奖励,并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

2、对于表现优秀、工作出色的宿管干部,管理中心将向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推荐,参加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的评选。

3、管理中心及时对节约水电、爱护公物、拾金不昧,抓到盗窃分子、举报小商小贩等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和奖励,并登记入册,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

第十二章 处罚细则

第四十一条 住宿学生应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公寓管理规定,恪守有关文明公约。违纪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于违纪的寝室和个人,将根据《湖南城市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移交司

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 下列行为属于违纪:

1、在寝室楼内打球、踢球、溜冰、乱张贴、乱刻画,污损寝室或走廊墙面;

2、私自调换寝室,占用另外床位;

3、私拉电线、网线、电话线;

4、自修、午休时间或熄灯后,在楼内大声喧哗、打牌、高声播放音响等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

5、向窗外和楼道上乱倒污水、垃圾、剩饭剩菜,乱扔果壳、纸屑等杂物;

6、寝室内存放自行车(假期除外);

7、无正当理由在晚上熄灯锁门后返宿或夜不归宿;

8、寝室脏乱,卫生检查不合格;

9、将寝室钥匙转借他人,私自换、加门锁;

10、晚10:00后仍留来访客人在寝室内;

11、擅自搬迁、拆换家具或其他公用设施;

12、寝室夜间关门后,爬窗、翻门等出入寝室;

13、在寝室楼内吸烟喝酒影响他人;

14、学习时间在寝室内玩游戏等游乐活动;

15、故意损坏家具及公用设施或挪公归私;

16、因在寝室楼内吸烟、乱扔烟蒂等过失引起火险所造成损失;

17、在寝室内存放和使用违章电器,如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热褥取暖器、电热锅等非安全电热器具者;

18、在寝室内从事租贷、修理,代售、代销等经营活动及收费性服务活动。

19、在寝室内酗酒引发事端;

20、烧煮饭菜、点燃蜡烛、蚊香等明火,危及寝室安全;

21、聚众斗殴、起哄闹事,在寝室楼摔砸酒瓶等爆响物;

22、打麻将,赌博或变相赌博;

23、非法张贴或散发有不正当内容的大小字报、标语、传单等;

24、干扰、阻碍工作人员履行寝室检查或依法、依校规执行公务;

25、未经批准留宿外来人员,擅自长期留宿外来人员或留宿外来人员造成严

重后果;

26、非法同居及留异性在寝室内过夜;

27、恶意拨打“119”、“110”、“120”等特种服务电话及学校急用值班电话;

28、使用计算机玩黄色游戏、看黄色影片;使用计算机查阅、调用、复制、传播计算机网络中反动、黄色影像制品、刊物和计算机软件者;传播计算机病毒,攻击他人计算机造成损失的;

29、公寓保留入住名义,擅自在校外居住者;

30、在室内存放剧毒、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放射性等物品,擅自挪用消防器材,使用明火的;

31、将床位转租、转借他人住宿;

32、私自配房门钥匙、调换门锁、私装插销;

33、浪费水资源、公用水房及寝室自来水造成严重浪费的;

34、其他严重违反公寓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行为。

第十三章 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三条 为了规范学生公寓的管理秩序,保障大学生公寓文化生活健康顺利开展,特制定此规定:

1、鼓励和提倡学生社团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2、各类学生活动要符合宪法、法律和学校各种管理规定;

3、各类学生活动要以书面形式报请管理中心批准;

4、邀请校外人员参加的活动,须经公寓管理中心批准;

5、禁止在公寓组织非法活动、出版非法刊物;

6、各类学生活动不得影响公寓的正常秩序与他人的学习、生活;

7、严禁传播、复制、观看、贩卖淫秽书刊和声像制品;

8、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按法律秩序规定进行,管理中心有权依法劝阻或制止未经批准的游行示威活动;

9、禁止在公寓内张贴大、小字报;

10、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在公寓进行宗教活动;

11、学生不得在公寓区内从事经商活动;

12、学生应遵守公寓管理规定,爱护公寓公共设施、维护公寓正常秩序、讲究文明礼貌、保持公共卫生、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创造整洁、优美、安静、安全的公寓学习生活环境。

第十四章 附则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篇7

本规定所称的进口废钢铁, 是指列入《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的“铸铁废碎料”、“其他合金钢废碎料”、“镀锡钢铁废碎料”、“机械加工中产生的钢铁废料 (机械加工指车、刨、铣、磨、锯、锉、剪、冲加工) ”、“未列明钢铁废碎料”和“供再熔的碎料钢铁锭”。

二、加工利用企业类型

以下类型之一的企业可以申请进口废钢铁加工利用:

(一) 钢铁冶炼企业;

(二) 进口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

(三) 进口废五金定点单位, 即环境保护部核定的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

(四) 外籍设备修理企业, 即承担外籍船舶或者其他外籍机械设备修理业务, 并产生无法退运出境废钢铁的企业;

(五) 特钢铸件出口回收企业, 即从事出口特殊

成分钢铁铸造件的生产、加工业务, 并对已出口产品的报废件、破碎件、边角余料等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

三、一般规定

进口废钢铁加工利用企业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 属于依法成立并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法人;

(二) 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规定;

(三) 建立了固体废物加工利用经营情况记录簿、日常环境监测等环境管理制度;

(四) 有相关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 申请进口数量与加工利用能力相适应, 进口口岸符合就近原则和国家有关口岸管理规定;

(六) 委托其他企业代理进口的, 所选择的进口

企业必须具有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资格, 且加工利用企业必须在进口企业所持《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登记证书》已登记的"国内加工利用企业"范围内;

(七) 加工利用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所委

托的进口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 近两年内没有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 或者买卖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 或者将所进口固体废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提供或者委托给许可证载明的加工利用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八) 近一年内没有以下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1. 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

2. 对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后的残余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置;

3. 环境监测记录或者进口固体废物经营情况弄虚作假, 或者不如实申报。

四、钢铁冶炼企业的特殊规定

钢铁冶炼企业进口废钢铁, 除应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述的一般规定外, 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

(二) 具有加工利用进口废钢铁的设施、设备、

场地及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 并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或者政策的要求。

五、进口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的特殊规定

进口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进口废钢铁, 除应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述的一般规定外, 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有附一所列的废钢铁加工处理或者利用

的设施、设备、场地及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 并经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二) 自行进口废钢铁, 不得由其他企业代理进口;

(三) 近两年内没有将所进口废钢铁全部或者

部分转让、提供或者委托给符合本规定的钢铁冶炼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六、进口废五金定点单位的特殊规定

进口废五金定点单位进口废钢铁, 除应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述的一般规定外, 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具有环境保护部核定的进口废五金电器、

废电线电缆、废电机 (以下简称"废五金类废物") 定点加工利用单位资格, 且当年已取得废五金类废物进口许可证;

(二) 申请数量不超过当年进口废五金类废物

批准量的10%, 进口企业和口岸与废五金类废物进口许可证的进口企业和口岸一致;

(三) 加工利用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所委

托的进口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 近两年内没有将所进口废钢铁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提供或者委托给符合本规定的钢铁冶炼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七、外籍设备修理企业的特殊规定

外籍设备修理企业进口废钢铁, 除应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述的一般规定外, 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最近一年内正常从事外籍船舶或者其他外籍机械设备修理的业务, 并产生无法退运出境的废钢铁;

(二) 仅限于向海关申报进口修理外籍设备产生的无法退运出境的废钢铁。

八、特钢铸件出口回收企业的特殊规定

特钢铸件出口回收企业进口废钢铁, 除应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述的一般规定外, 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 最近一年内正常从事特殊成分钢铁铸造件出口的生产、加工业务;

(二) 具有对已出口特殊成分钢铁铸造件产品

的报废件、破碎件、边角余料等进行回收利用的设施、设备、场地及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 并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或者政策的要求。

九、申请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要求

申请进口废钢铁, 须按照进口自动许可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申请程序提交《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申请书》 (可从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网站http://ncswm.mep.gov.cn下载) , 并附必要的证明材料, 包括:

(一) 首次申请进口废钢铁的, 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1. 加工利用企业年检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副

本、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 (或者加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字样的国税税务登记证) 的复印件。

2. 加工利用企业有关证明废钢铁加工处理、利

用能力以及进口数量合理性的材料, 如生产设备型号和规格、数量以及有关合理可信的说明和计算材料。其中:

(1) 钢铁冶炼企业应提交有关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材料。

(2) 进口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应提交与符合本规定的钢铁冶炼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 以及有关其加工配送废钢铁的设施、设备、场地及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的证明材料, 并附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考核表。

(3) 进口废五金定点单位应提交与符合本规定的钢铁冶炼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

(4) 外籍设备修理企业应提交"最近一年内正常从事外籍船舶或者其他外籍机械设备修理的业务, 并产生无法退运出境的废钢铁"的证明材料, 可以是维修外籍设备的合同、维修时间、数量、重量以及所产生废钢铁数量的汇总清单等。

(5) 特钢铸件出口回收企业应提交"最近一年内正常从事出口特殊成分钢铁铸造件的生产、加工业务"的证明材料, 可以是已出口产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报关单》及其汇总清单, 以及与境外企业签订的已出口产品的报废件、破碎件、边角余料回收合同等。

3. 加工利用企业 (进口废五金定点单位除外)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文件 (或者试运行批准文件) 等的复印件。

4. 加工利用企业有关经营情况记录簿、日常环境监测等制度样本。

经营情况记录簿应如实记载每批进口废钢铁所使用的许可证号、进口口岸、进口时间、进口重量;运输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加工处理或者利用废钢铁的数量、时间和最终流向;所产生不可利用固体废物的最终流向等。有关废钢铁进口、运输、销售等合同、发票、付汇单据、加工利用企业与进口企业的资金往来单据, 以及其他固体废物 (包括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固体废物) 流向的有关合同及运输单据等原始凭证应作为经营情况记录簿的附件保存。

环境监测方案应确定监测指标和频率, 以及应急监测预案。自行监测的, 应当制定监测仪器的维护和标定方案, 定期维护, 标定并记录结果。委托监测的, 应当提供委托合同和委托监测机构的监测资质证明文件。

5. 加工利用企业有相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

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如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学历和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与申请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如合同聘用文本及聘期、合同期间社保证明等。

6. 委托其他企业代理进口的, 应提交进口企业

年检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登记证书》复印件, 以及代理进口合同原件。

代理进口合同中, 应当订明以下条款:

(1) 所进口废物的种类、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

(2) 所进口废物必须符合我国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以及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物退运责任的规定;

(3) 不得将所进口废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提供或者委托给许可证载明的加工利用企业之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7. 废物出口者签章的《进口废物原料境外供货企业注册证书》复印件。

8. 利用设施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对加工利用企业近一年内监督管理等情况的意见。

9. 其他证明符合本规定的文件和材料。

(二) 非首次进口废钢铁的, 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1. 加工利用企业年检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 (或者加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字样的国税税务登记证) 的复印件。

2. 加工利用企业有关证明废钢铁进口数量合

理性的材料, 如生产设备型号和规格、数量以及有关合理可信的说明和计算材料。其中:

(1) 进口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进口废五金定点单位应提交与符合本规定的钢铁冶炼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

(2) 外籍设备修理企业应提交“最近一年内正常从事外籍船舶或者其他外籍机械设备修理的业务, 并产生无法退运出境的废钢铁”的证明材料, 可以是维修外籍设备的合同、维修时间、数量、重量以及所产生废钢铁数量的汇总清单等。

(3) 特钢铸件出口回收企业应提交“最近一年内正常从事出口特殊成分钢铁铸造件的生产、加工业务”的证明材料, 可以是已出口产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报关单》及其汇总清单, 以及与境外企业签订的已出口产品的报废件、破碎件、边角余料回收合同等。

3. 委托其他企业代理进口的, 应提交进口企业

年检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登记证书》复印件, 以及代理进口合同原件。

代理进口合同中, 应当订明以下条款:

(1) 所进口废物的种类、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

(2) 所进口废物必须符合我国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以及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物退运责任的规定;

(3) 不得将所进口废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提供或者委托给许可证载明的加工利用企业之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4. 废物出口者签章的《进口废物原料境外供货企业注册证书》复印件。

5. 利用设施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对加工利用企业近一年内监督管理等情况的意见。

6. 有关未买卖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证明材料,

如上批次废物进口资金流的证明材料。加工利用企业自行进口的, 应提供付汇证明;委托其他企业进口的, 应提供进口企业的付汇证明, 以及加工利用企业与进口企业的资金往来证明等。

7. 进口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进口废五金定点

单位应当提交有关未将所进口废钢铁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提供或者委托给符合本规定的钢铁冶炼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证明材料, 如上批次进口废钢铁买卖相关资金往来的材料。

8. 其他证明符合本规定的文件和材料。

上一篇:读书知识竞赛选择题下一篇:师德师风及教育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