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共11篇)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1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导言
调查缘由:职工下岗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计划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职工下岗及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调查目的:调查了解辖区内下岗职工的生存现状,下岗以后重新融入社会的适应情况,详细分析后给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为今后政府进一步指导下岗工人再就业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调查对象:区内下岗职工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号至10月26号
调查地点:福州市鼓楼区
调查方法:由于时间和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本次采取的是访谈的形式。
正文
失业现象的存在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内在规律,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与此同时该种现象的存在也可能是形成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社会结构重新分化和整和,导致社会的分层,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上的群体的利益要求在转轨时期并不一致,这就极有可能形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在转轨时期,下岗职工由在业状态进入下岗状态也会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反差;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劳动力人口身后对应着为数不少的抚养人口,职工的就业状况还会直接对其身后的抚养人口的生活状况形成影响。这些都是形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维护下岗职工这一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持社会的稳定,为我国的经济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是政界、学界必须关注的课题。本人于近日就当前进行了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
1、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以中年女性为主
在被调查的失业人员中,没有35岁以下的下岗人员。被访下岗职工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40-49之间,其中尤以45-49岁组为最,占被访者的46.7%。从性别结构上看,被调查的失业人员中男、女性别比例相等。而在40-49岁组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年龄组的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的弱势,其就业状态最不稳定。
2.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上看,多以初高中学历者为主
在被调查者中,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了总数的10%。初中学历者最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6.7%。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者,占36.7%。而学历是大专或大专以上的仅占6.7%。这说明个人学历的高低成为就业竞争中职工能否保有工作机会的重要筹码。
3.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有少数离婚家庭
在被访者中,有13.3%的家庭是离异家庭。虽然这只是少数,但也可说明,下岗失业给某些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离异家庭的下岗职工的生活境况相当艰苦。他们较少的生活收入难以维系整个家庭的负担。这部分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
二、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一)被访者同住人口的基本状况
1.被调查者家庭都有抚养人口
抚养人口一般是指家庭中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小孩和需要赡养的老人。劳动力人口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人口,他们除了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外还担负着抚养这些家庭人口的责任。调查中我们发现:43.3%的下岗人员有1个抚养人口,其中有2个抚养人口的占23.3%,有3个及3个以上抚养人口的占33.3%。这些被访对象的下岗,对其家庭中的抚养人口会形成较大的冲击,从而可能形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2.配偶同时下岗的情况并不罕见
虽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尽量保证夫妻两人中有一人在业,但调查显示的数据显然并不乐观。30%的被访下岗职工的配偶为不在野状态。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个劳动力同时不在业,这在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
(二)下岗者心理状况
1.被访者普遍感到痛苦
有30%的被访下岗职工表示下岗当时的心情“很痛苦且对企业的做法无法理解”,可以认为这是这些职工在国有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却被推向下岗的处境之后产生的一种可以理解的心理反映。选择“虽然痛苦但对企业的做法可以理解”的下岗职工占53.3%。而16.7%的下岗人员选择了“无所谓”一项。
通过对失业后的心理感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历者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者有50%的下岗人员认为在失业后感到“虽然痛苦但对企业的做法可以理解”,而有6.7%的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者选择“很痛苦且对企业的做法无法理解”。这体现了不同学历者在失业后重获就业机会的难易程度的差异,这也说明那些低学历者才是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2.从下岗职工的角度上看,社会对他们缺少关心
伤口需要愈合,同样下岗人员的痛苦需要抚慰。为此,我们就下岗人员是否得到过各方的关心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6.7%的下岗人员得到过原单位的关心,23.3%的下岗人员得到过街道、居委会的关心,而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心只占到了3.3%。仍有36.1的下岗人员并没得到任何单位的关心及帮助。可见,社会各方面对下岗人员的关心不太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下岗人员的心情,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被社会遗弃的感觉。
(四)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
1.被访者中有半数人员实现再就业
调查显示,有56.7%的下岗人员以实现在就业。然而这部分人员中,有60%的下岗人员为男性。可见女性在再就业方面处于相对的弱势。
2.被访对象总体上表现出强烈的就业愿望
分析发现,表示有“迫切希望再就业”的下岗职工有93.3%,表示没有就业愿望的人员的比例为6.7%,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总体上被访对象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应该说,被访对的这种态度是一种下岗后,在生活的重压下表现出的一种理性的心态。结合被访者中绝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的事实,被调查者的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强烈的就业愿望首先体现了被访者对再就业的积极态度。但另一方面,如果社会不能对下岗人员的该种心态善加引导,作为一种社会心理,也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源。
3.被访者有半数以上表示,如长期找不到工作还将继续努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下岗人员如在长期内找不到工作而可能具有的心态与他们的年龄和家庭负担有一定的关系的。
表示“绝望”的下岗人员有26.7%,这部分人员年龄大都集中在45-49岁这个年龄阶段。表示“无所谓”的下岗人员有10%,这部分人员年龄集中在40-44岁年龄阶段,表示“继续努力”的下岗人员有63.3%。这部分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5-44岁年龄阶段。这一结果显示,年龄段低的人员的心态较年龄较高者更为积极。可见,这些中年下岗人员并未对再就业丧失信心。然而在这部分人员中,有半数的家庭中有2个及2个以上抚养人口,可见下岗人员的这一心态与家庭负担有一定的关系。
面对生活的重压和今后可能面临的更大困难,半数以上的下岗人员依然没有丧失继续努力的勇气,但对于那些不知道会怎样的迷茫中的人们和比例不算太低的会绝望的下岗人员,社会是不是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五)促进及阻碍下岗在就业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1对下岗职工对就业有促进作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顺序由大到小,“家人的支持”、“在新的岗位上表现出色待遇和职位得到提升”、“亲友介绍工作”、“再就业培训”对其影响最小。这说明了下岗职工依赖与于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帮助。而对“再就业培训”抱有的希望并不大。
2.下岗职工再就业有阻碍作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调查显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有阻碍作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顺序为“用人单位招聘条件太苛刻”、“新单位拖欠工资或工资不兑现”、“招聘中的欺骗行为”、“新工作同工不同酬”、和“面试后没有答复”。可见,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是阻碍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首要因素。招聘单位的欺骗行为和工资拖欠等问题也是下岗人员没有实现再就业的“绊脚石”。政府应首先做好招聘单位的规范工作,才能给下岗人员更多更好地就业机会。
三.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下岗(失业)职工由在业后普遍感到痛苦和困惑,这是他们为国有企业奉献了大半辈子后却沦为不在业人口后一种可以理解的心理表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分化和重新组合在所难免,但是由于这部分人群具有特殊的人口学特征,如以中年女性为主,多来自国有企业,下岗前一般为生产一线工人,家庭负担较重等,因而在转型之后极有可能形成新的社会阶层,如处理不当可能回走向社会的对立面。所以在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予他们呢应有的关心,减少由于就业状况的改变对他们的冲击,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更是社会的责任所在。
2、在大多数不在业人口都存在抚养人的情况下,下岗(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还存在着一种“放大效应”。结合下岗(失业)者的年龄结构特征,他们多为中年人,因而在家中一般处于户主的地位,让她们的劳动收入构成了家中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家庭同住人口收入不高、普遍存在抚养人口的情况下,这些被调查对象的不在业对起家庭,至少对起经济收入回构成叫大的冲击;加之为数不少的家庭总夫妻“双下岗(失业)”,家庭经济艰难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在经济转型时期必须要对此惊醒妥善的处理,以避免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定。
3、尽管显示生活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经理了下岗(失业)的痛苦经历后,大多数下岗(失业)职工能够正视自己所面临的渐渐难处境、只面生活的挑战:调查表明,大多数的不在业人口都具有较为强类的就业愿望,在艰难中对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他们对新工作岗位的预期也是较为显示和理性的。尽管这种积极可能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只要善加引导,就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在转型时期尽可能减少下岗(失业)现象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
结语
再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就业特别是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的长期成果,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们仍面临着沉重的失业和就业压力,但我们要解放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克服困难。
同时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以适应经济的大浪潮中。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0户企业中,共有职工1980名,其中男860名,女1120名。目前,在这20户企业中,共有在岗职工1050名,其余的930名职工全部离岗。在离岗职工中,有171名职工在家待岗未上班,占18.4%;有722名职工到其他用人单位干临时性工作,约占77.6%;有37名职工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仅占4%左右。这部分自主创业的职工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还安置了240名其他职工,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下岗失业职工。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下岗失业职工虽然数量较大,但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所占比例较少。
二、原因分析
职工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职工自身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更有有关职能部门在管理服务上的欠缺原因。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工自身缺乏自主创业意识与条件
目前,一些职工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把就业看作是由政府大包大揽的事情。有的职工觉得自主创业不保险,不如在其他企业中干得更舒心,更实惠。有的职工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没有启动资金,选不准创业项目,不敢承受创业风险,也没有能力承担创业风险,所以迟迟不能自主创业。
2.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许多职工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致使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许多职工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遇到困难得不到解决时又打起了退堂鼓。
3.促进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职工自主创业,首先要从政策上鼓励引导,使他们通过自主创业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政策的倾斜,是引导他们自主创业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政策缺乏应有的力度,有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影响了职工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1.宣传引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对自主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持之以教。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体谅下岗失业人中的处境,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多办实事,帮助他们排扰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宣传教育和政策解释工作,把政策讲清楚,把情况和道理说明白,引导大家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对他们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推不拖,不回避矛盾,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把观念转到中央确定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基本方针上来,使他们自觉破除一味向政府要岗位、要救济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的思想意识。
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宣传部门要担负起首要的责任,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宣传过程中,要与劳动保障、工会、财办、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这些部门要从本部门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的职能,做好各方面宣传,真正使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
2.服务促进,下大力气做好自主创业服务工作
好的政策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才能更好地落实,搞好就业服务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相关手续,为他们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要在财政预算内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劳动力市场建设经费落实留足,积极支持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以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其他部门和社会民办就业服务组织共同发展,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务派遣、创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服务技术支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劳动保障部门每年应根据政府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以及本地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的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争取政府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为适应下岗、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应加快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并以其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基层窗口,直接承担对街道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为失业人员接受就业服务提供快捷服务。
3.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
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促进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关键的一点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各级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减免税费、资金支持、场地安排、简化手续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只有落实好这些政策,才能真正地把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当成一个解决就业难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金融、民政、工商、建设、卫生、税务等部门要破除部门主义和条条框框束缚,不能“帮富不帮贫”,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职工自主创业提供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培训指导,加大创业培训与指导力度,提高自主创业水平
要坚持“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不断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使下岗失业人员了解市场运作规则,降低创业成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针对自主创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的现状及职能,实施有效的创业培训与指导工作,当前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帮助和引导失业人员中的谋求创业者树立或强化创业观念,激励创业动机;二是帮助和指导失业人员中的谋求创业者了解和认识创业的主客观条件;三是帮助创业者了解掌握创业选项、立项、操作实施的相关程序与手续;四是帮助创业者学习掌握相应的经营管理规程;五是尽可能地为创业者的创业实践全过程提供必要的政策、信息等的跟踪服务。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4月10日 调查地点:萨依巴格社区辖区 调查对象:萨依巴格社区下岗职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XX、XXX、XXX.XXX等
调查主题:①了解下岗职工当前的生活状况及对再就业工作的适应情况。
②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促进下岗职工就业的尽快实现。
③分析当前的就业保障机制,分析下岗职工的困境与出路。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落实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再就业具体指中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因为企业倒闭等原因而使部分工人下岗无工作做,然后又重新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这是一项国家的世纪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职工下岗及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人于近日就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就业形式
根据社区就业指导部门的数据显示,下岗职工中,有将近一半是初中以下文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和职能的更是高达70.5%。下岗职工的平均年龄约43岁,年龄段分布相对集中,40-50岁人群,成为下岗职工群体的主体。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体力和精力仍然处于最旺盛的阶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本应是拓展事业的黄金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再就业结构为,转向第三产业的占89.5%,继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9.8%,转入第一产业的占0.7%。在自营就业方面,从业的门类主要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个体摊贩、店铺,占到一半以上;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地,从事居民服务业和家庭手工业,如卖早点、开办小饭桌以及从事裁剪缝纫等,约占29%;以自有简易交通工具,从事运输服务业,如客运、送货、收购废旧物品等,约占6.8%;从事各种修理服务业,如修鞋、修锁、修表、修理各类车辆和家用电器约占5.6%;兴办文教科卫服务业,如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收藏品中介、美容美发培训、婚庆
晚会主持等,约占3.6%;少数个体劳动者已开始走向合伙联手,共同承揽大宗劳务,如建筑装修、清洗服务、大件搬运等,有的已准备向正规小企业过渡,约占1.5%。以上情况表明,下岗再就业能再度进入国有、集体企业等正规部门,并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只是很少数。
二、再就业后的主要境况和心态
为了准确把握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几十名下岗职工的心态调查:
(一)化危机为机遇者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下岗职工,职业的变动并没有让他们自暴自弃,而是在在困境中磨练了自我,重新自我定位,找准了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一腔热血,自主创业,自己给自己打工,当上老板。更有少数下岗再就业员工成为了社区中的模范代表,给同伴们树立了榜样。
(二)有就业,但也有精神负担
这类群体他们虽有工作和收入,但多处于不稳定和低收入状态。从本次调查看,这类群体多为短期临时就业工,他们是一批生活在底层的有工作的穷人。因而他们最大的心理负担是怕被炒鱿鱼,再次下岗失业;担心买卖蚀本。
(三)再就业难,难以适应社会
他们是最缺少精神关怀和组织保护的人群。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中有些人流露有消沉、孤独无助甚至不满情绪。从以上情况能感受到他们在职业流动和生活变迁中的艰难。对这部分下岗再就业人员,我们应大力相助。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招聘市场不规范
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再加上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他们更是投鼠忌器。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下岗职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知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1、失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给再就业带来诸多困难。
2、失业人员普遍没有技术,失业前所学和所做的工种跟再就业挂不上
钩,因而再就业难。
3、两有人员就业十分困难,即有就业能力,没有就业愿望,有就业愿望,没有就业能力。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属于弱势群体,存在着宁愿吃低保,不愿就业的思想,靠国家救济度日。
4、下岗失业人员,对用工信息闭塞,不畅通,就业只有找体力笨重,时间长,工资极低的工作,所以不愿意再就业。
5、某些下岗职工,心理状态没有摆正。面对下岗的惨痛经历,只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没能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不少下岗工人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机会。
6、女性在就业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多数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招录女员工,因为企业在使用女性员工时的成本高于男性,妇女出来和男性一样参与社会竞争,还要承担生育、养育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7、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8、再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9、企业对职工的思想工作不到位增加再就业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对下岗职工的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对企业员工缺乏关心,不管不顾,致使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四、对策研究
1、就下岗职工本身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首先下岗职工应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博览群书,为择业储备丰富的知识;再次,下岗职工应该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落后的就业理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就业思维。树立职业平等观,破除高低贵贱观等。
2、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要整合政府培训机构、高校、技校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规范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行为,开展丰富灵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缝纫,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保安、按摩、面点制作等技能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培训后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组织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参加大型招聘会,失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要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要积极开展“春风
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为就业困难群体免费服务。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妥善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4
实践课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姓名:王步强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教育层次:大省级电大:分校:教 学 点: 专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王 步 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失业人员在不断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定盲目性。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住失业人员的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失业人员尽快顺利地实现再就业,我特别对150名失业人进行了再就业情况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哪些因素会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影响,调查的具体结果如下:
一、失业人员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失业的出路是再就业,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失业人员的家人也应当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失业人员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去了解来访者失业后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出相应的职业指导。甚至有时职业指导人员还应该与来访者的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
二、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失业人员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失业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经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再就业本领。结合我师的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先培训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再就业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已经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再就业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新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被调查的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有能够真正地把失业人员吸引过来。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的工作时,我们应当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失业人员迫切需要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宣传的力度,尽量让大多数失业人员知道在哪将举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三、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 失业人员呼吁
在失业人员看来,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媒体上做招聘广告,仅仅是想利用招聘广告的广告效应,打着“招聘”的幌子,为自己的单位做广告。这样,来应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们单位的义务广告员。这种欺骗行为给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又浪费了他们的精力,更重要的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损失。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失业人员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职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四、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
面对一个个不同心态和条件各异的下岗职工,从他们的再就业情况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针对不同的四种类型,采用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一类是:失业后很快就能适应,感到失业是一个好机会。他们对再就业的要求比较高,希望能有一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她们有一定的实力进入人才劳务市场竞争。针对这类失业人员,我的做法是:给他提出高要求,准确地发现他的优势,鼓励他在新的环境里锻炼自己,给他推荐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且是在原企业中因为企业条件所限汲得以发挥的新职业,如业务员,保险员等工作。结果是比较成功的,有的边工作边参加了学习
第二类是:失业人员后心里不平衡,带着情绪,对人才劳务市场的用工条件总是抱怨,强调不符合自己,爱发牢骚,甚至对我们很不礼貌。我的作法是,给她们说话的机会,实实在在的对待她们,引导她们正视自己,了解人才劳务市场,让她们知道自己有些表现不利于再就业,帮助她学会考虑问题,推荐她们一份具体工作如售货员、管理员、外勤、炊事员,她们都能比较出色的完成工作。
第三类是:有一些具体困难需要帮助的女工,家里有较小的孩子,有病人,可是不上班又没有生活来源。这类女工的谈话中一般是谈论具体事情的时候多,她们希望我能通过她的谈话理解她,帮助她,她们对工作选择不挑剔,只要离家近一些,不上夜班、有休息日,能照顾家就行。因此这类女工也是不难找工作的,如保洁工、值班员、小
时工,她都能很快地接受而且干的很好。
以上说的这三类型的失业人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许多更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职业指导这把金钥匙更进一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同时,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出新经验,不断探索新路子。
五.与失业人员同走就业路
职业指导是一个帮助过程,那么职业指导的跟踪服务便是伴随失业人员一起走的过程。目前,从国家劳动保障部到兵团及师劳动局直到师就业服务中心的领导都把职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有许多人都在关注十三师就业服务中心的跟踪服务。主要是想了解成功的经验。
职业指导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是一个科学的帮助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失业人员的帮助要让他们感觉到才行,最好的办法是伴随他们一起走。首先要双方建立帮助关系,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要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每一个人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跟踪了解,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发现问题后你的帮助就有目标了,让失业人员感到你总是在关心他的再就业。
转变观念关键是在单位领导,特别是在目前招聘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失业人员转变了观念找到工作,新单位不签合同造成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失败,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只是强调让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是没有说服力的。伴随失业人员一起走,才能发现问题。职业指导的跟踪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发挥职业指导的最大作用
在再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体现的成效应该是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企业搞再就业的干部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失业人员渡过这个转变时期,与他们一起调整心态,共同转变观念,而不仅仅是让失业人员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近几月失业的朋友来谈的都是进中心的问题,职工想办法找劳务输出信息给领导,还给领导出主意,想再就业办法,领导根本不睬,某些领导把让失业人员进中心看成是一个任务,而不去具体帮助。失业人员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为的是统一管理,集中信息为失业人员找岗位,是把失业人员更好的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而不是只停留在进中心的人数上。
再就业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事业,需要失业人员、企业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共同的努力。失业人员不等不靠,企业不推卸责任,再就业服务中心尽量帮助,方能充分实现再就业。正如职业指导员所说,职业指导在再就业工作中的成效应该是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企业搞再就业的干部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失业人员渡过这个转变时期,与他们一起调整心态,共同转变观念,而不仅是让他们进再就业服务中心。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同志不是本着全心全意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他们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实现一个指标,这样不仅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反而在失业人员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下岗职工再就业演讲 篇5
今天,我要说的话题,也许在座各位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但是,在面对这纷纭繁复的大千世界,面对这企业不景气,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的年代,面对这下岗大潮呼啸而来,下岗大军一天天扩大的今天,又不得不让我对您、对他、对所有的下岗职工,重新谈起这个神圣而永恒的话题:活出尊严!
朋
友,您有尊严吗?也许您会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没有尊严?是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民族,不能是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人更不能是个没有尊严的人!”那么,在当今风起云涌的下岗大潮中,作为一名下岗职工,您,将如何去面对现实,又如何去活出自己的那份尊严呢?
下岗,这最简单的两个字,在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而今天它却无时无刻地不在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狼来了”的感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生活压力的重负。
“下岗了,天塌了。”这种意识在我国1000多万下岗职工中并不少见。失去了多年捧“铁饭碗”的优越感,失去了往日生活的重心,许多人因此而迷茫、困惑、自卑和失望,甚至于自暴自弃。他们痛斥命运之神的捉弄,他们黯然自尊的丧失,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诚然,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不仅有阳光雨露,更有风吹雨打;命运也并不总是残酷无情,只要您能正确地把握,敢于同命运抗争,同样也会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彩。下岗了,也许会让您陷入一时的困境,但命运之神也带给了您又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奋起的机会。没有人剥夺您活出尊严的权利,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山的背后,希望之路就在您的脚下。
42岁的丁桂英,用她重塑人生尊严的事实告诉我们:“下岗了,决不能趴下,离开了‘铁饭碗’照样能活出个样来!”
曾在水泥厂工作的丁桂英,怎么也想不到,当下岗大潮刚刚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涌起时,作为车间质检负责人的她,首先被下岗了。
回到家里,丁桂英感到委曲,感到自卑。儿女还没有成家立业,丈夫的单位也不景气,自己呢,又是小学文化、身无专长,全家4口人每月就100多元钱,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每当想到这些,两行酸楚的泪水就禁不住从丁桂英的脸上流了下来。可是流泪没有用,现实不相信眼泪,生活更不会同情弱者!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丁桂英把手攥成了拳头:先做点小生意吧。家乡的小吃不是别有风味吗?
不如去卖包子,这兴许会让家境有点好转。她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可丈夫直摇头:“不行不行,这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出去卖包子,让我怎么见人。”丁桂英的心一下子凉了。
下岗本来已经很痛苦,再加上亲人的不理解和百般阻挠,丁桂英的这段日子真是灰蒙蒙的,委曲、痛苦和自卑无时无刻不在困绕着她。但艰难生活磨练出来的丁桂英没有再流泪,她坚信:人有手有脚就能活出尊严!
丁桂英最终还是决定卖包子。40元钱,一只锅加一个炉子,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卖包子是一个辛苦的活儿,每天,丁桂英又要买、又要洗、还要剁,有时在厨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加上原来在工厂落下的颈椎病,躺在床上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为了赶上每天早晨卖包子的好时候,她凌晨3点又得起来为此忙碌。可就是这样,开始每天也只能卖出几个包子,连2元钱都挣不到,丁桂英自己倒瘦了好几斤,儿子女儿感到不理解,丈夫也觉得心疼,劝她不要干了。丁桂英却想,钱虽说少,但这毕竟是自己用汗水换来的,为了这个家,为了活出个样来,再苦再累再丢脸,也得撑下去。她就这样艰难地寻觅着生活中那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如今丁桂英也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饭店,当起了饭店老板,还招聘了9名下岗职工。去年,省市表彰“二次创业新女性”的名单上,丁桂英榜上有名。
回首往事,丁桂英感慨万千。如果当时,她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勇敢地面对下岗;如果当时,她只是因为害怕丢脸,而一味地埋怨、沮丧;如果当时,她遇到挫折后,没有继续坚强地走下去,那么今天她也不能用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做人的生存权和自尊。
她的天不但没有塌,反而比以前更加绚丽多彩!
朋友们,走出下岗的阴影,在困境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蓝天的又何止丁桂英一个,只要我们每一位下岗职工在逆境的波涛中,不随浪飘荡和浮沉,而敢于像丁桂英、像许许多多已经走出困境的下岗职工一样,在当今改革大潮中坚强地撑起生命之舟,又怎会领略不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佳境,又怎会活不出自己人生的尊严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愿我们每一位下岗职工都能够尽快地从下岗的阴影中走出来,睁大您黑亮的双眼,用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失败中崛起,在困境中生存,寻找出您生命中新的光彩,新的尊严!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6
【摘要】:下岗职工再就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就业压力大,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职工出现的原因,再就业困难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下岗职工再就业 再就业工作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制度 下岗人员 就业压力 就业岗位 就业基金 就业困难 就业机制
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党政最关切、职工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对此曾强调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按照市总工会确定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维护职能,在激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内在动力、形成再就业的长效机制、拓宽再就业渠道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强化于心,激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内在动力
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前提在于转变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基础在于提高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思路决定出路,能力决定前途。下岗职工必须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不断学习,才能有准备地走向市场、面对竞争。为此,我们采用思想引导、思路引入、培训引路、典型引领的办法,千方百计地激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内在动力。
一是思想引导,做正确认识下岗的“明白人”。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部分与落后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而与之相关的职工也就难免下岗失业,这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为了让下岗职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充分发挥工会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通过研讨会、宣讲会、直面谈心等多种方式,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消除怨气,正确认识形势,认识自己。
二是思路引入,做转变择业观的“明白人”。部分下岗职工由于历史原因,在择业上有误区,留恋“铁饭碗”,追求“一岗定终身”,存在着伺候人的活不好干,脏活累活不认干,散工零活不愿干的心理。对此,我们着重宣传非传统就业的形式和特点,特别是让缺少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对传呼、季节、弹性等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就业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摒弃陈旧的思维定势,树立起新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不挑不拣,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三是培训引路,做提升素质的“明白人”。根据岗位需求和下岗职工技能单一的实际,我们建立了下岗职工素质档案,制定了“下岗职工素质工程”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再就业培训基地、社区学校、工人俱乐部等阵地的作用,举办市场经济理论、现代思维理念及再就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利用教育系统资源,与计算机、天健、北方友谊等职业中专一起开办计算机、家电维护、烹饪、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60余期,培训了9500余人次。下岗职工通过免费“充电”,增长知识、储备技能、吃透政策,从根本上提高了他们上岗就业的能力。
四是典型引领,做勇于创业的“明白人”。在下岗职工实施再就业的实践中,我区涌现出了一批业绩突出的佼佼者:他们中有兴建养老院、贸易批发市场的创业带头人,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一批下岗职工稳定就业;有开办饭店、食品店、美容美发的“小老板”,通过与大店、名店错层经营,争得了市场份额;有以社区为平台的保洁服务队,承担起了美化服务社区的职能;有以家庭为生产基地的编织社,产品已打入了欧美市场。我们组织报告会、现场会宣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业绩,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鼓励下岗职工主宰命运,自强创业。
二、固化于制,形成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重在编织工作网络、强化源头参与、落实政策保障、加强目标考核。
1.编织工作网络。全区成立了促进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区总工会作为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单位,承担了帮助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我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网络健全、各种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再就业中介服务活动,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并与劳动局配合,使其694名劳动协管员成为工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的共享人力资源,进而形成了上下贯通、反映灵敏的再就业工作网络。
2.强化源头参与。利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参加人大、政协会议,列席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等机会,及时反映下岗职工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当好他们的代言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指导各基层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和职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改革方案中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安置、分流等重大问题,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保证企业转制的同时职工随之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劳动关系的平稳转移。
3.落实政策保障。加强同税务、工商、银行、卫生、城建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在劳动局设立了“职工维权服务站”,及时协调解决职工再就业中遇到的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贷优惠、劳动保险等问题。扎扎实实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其真正成为惠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及时雨和助推器。
4.加强目标考核。采取区、街局公司、企业社区三级签订责任书的形式,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再就业指标,搞好压力传递。强化月进度报表、季情况通报、半年工作总结和年终考核的过程管理,随时掌控合理进度。建立激励机制,评选再就业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并和市区的各项综合评比表彰紧密挂钩。
三、外化于行,积极拓宽再就业渠道
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呈供过于求的态势,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因此,拓宽就业渠道就成为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关键,我们从5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整合社会资源,寻找岗位。工会组织必须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才能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岗位。我们注意深入到全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调研,挖掘储备再就业岗位,先后与500余家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良好、诚信度较高的驻区企业签订了“要约书”,建立了“空岗”报告联系制度,形成了就业供需联盟。几年来,5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再就业。
2.促进企业发展,开发岗位。解决再就业问题离不开发展这个硬道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不少外资和民营企业到我区落户发展,拓宽了再就业空间。原有的区属企业通过改制,增强了发展后劲,不但安置了转岗职工,而且还为社会提供了再就业岗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下岗再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7%以内。
3.兴办经济实体,创造岗位。为了促进下岗职工规模就业,我们把经济增长点作为再就业的着力点,积极创造条件兴办公益性企业。区总工会在帮扶中心成立的同时,成立了西泰公益性家政服务公司,全部安排“4050”下岗失业人员。另外,园林、房管、公安及各街办事处也积极组建了公益性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壮大,就业岗位也不断扩充,截止目前,16家公益性公司共安排下岗失业人员1967人。
4.举办招聘专场,聚集岗位。大型招聘会为下岗职工提供了更大的择业余地,同时也为企业和下岗职工架起了沟通、联系的桥梁。我们与劳动局、工商局、人事局、工商联等有关部门每季度联合举办大型免费招聘活动,同时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举办免费招聘专场,为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牵线搭桥。几年来,先后举办的20余次大型招聘活动共提供100多个工种、20000多个岗位,9000余人在招聘活动上达成了就业意向。
5.扶助特困职工,延伸岗位。特困职工是需要特别关心的群体,我们在为其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优先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对已无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就千方百计安排其子女就业。几年来,先后在家乐超市、食为天快餐公司、区环卫局等单位安置了150余名特困职工子女实现了就业。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7
一、开展思想扶持,转变妇女创业就业观念。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开辟专栏、专题,广泛宣传推动妇女创业、加快妇女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女性创办的企业,宣传女性创业的先进事迹,宣传身边人身边事,让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学有榜样。先后树立表彰了徐州市“十佳”巾帼创业标兵、女性创业带头人和一批优秀创业女性,征集家庭创业“小老板”式创业典型32个,并在市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两周每晚1人进行报道,其中邳州市孙翠萍的五彩豆腐创业故事在电视台播出后,前来咨询络绎不绝,直接促成了我们“五彩豆腐”培训班的开张。在全市开展百名优秀创业女性推荐评选活动,并出资在《徐州日报》开设“自强创业女性、美丽精彩人生”女性创业故事专栏,连续报道了20名创业女性感人真实的创业故事,展现了我市创业女性的风采,使创业自强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开展技能扶持,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市纺织技校分别建立了巾帼家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争取劳动部门支持,将市妇联巾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确立为市定点的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市家政服务员、保育员的培训任务,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开设了家宴大嫂、保育员、家政服务员、月嫂、绿色豆腐制作等多种专业18期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妇女劳动力3000多人次,1500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其中保育员、月嫂班学员就业率达100%。
三、开展资金扶持,增强妇女发展后劲。2005年,我们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女性创业项目,集中力量,有重点、分批次的进行扶持,促进扶持对象上项目、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去年初,徐州市妇联借助省创业扶持资金,扶持了11名资金困难的创业妇女,无偿给予每人3000元,并与所属各县(市)区妇联签订扶持协议,确保扶持资金获得最大的影响、辐射、带动作用。经过半年多的运作,11名受到扶持的女性所办企业均实现了资金、人员、效益的“倍增”。鼓楼区下岗女工韩永红创办的千叶美容中心收到扶持基金后,陆续开设了四家分店,解决了100多名女青年的就业问题,并在鼓楼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鼓楼区妇联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
四、开展项目扶持,引导妇女找准创业就业方向。自主创业选准项目是关键。我们开展了适宜女性创业方案征集、评选活动,收集整理适宜女性创业项目122项,通过联合市劳动局、市人事局举办女性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女性人才交流大会等,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在全市推广了50个适合女性创业、投资少、见效快、能辐射带动妇女就业的创业项目。目前,全市各类具有辐射功能的“妇女发展项目”就有3890多个。
五、开展能人帮带扶持,加快妇女创业就业步伐。成立了由成功创业女性、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共22人参加的“巾帼创业指导团”,组织应届女大学毕业生到成功女性创业实体进行参观和社会实践,开展女性结对创业活动,充分发挥成功创业女性、女企业家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了6个市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为广大妇女搭建集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创业融资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妇女创业的成功率。举办优秀创业女性报告会,邀请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女企业家、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辛颖梅,和2004年中国杰出创业女性、江苏省十大优秀民营女企业家、江阴利安达集团总经理黄丽泰,来我市作创业报告,介绍她们的创业经验,畅谈创业感悟,并就我市女企业家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与会者受到很大启发。
六、开展岗位扶持,推动弱势妇女创业就业。针对妇女就业难的状况,连续四年与市劳动局配合,举办庆“三八”架金桥促就业女性专场招聘活动,使2000多名城乡妇女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全市开展“十户联保促就业”结对互助活动、“援助城乡困难母亲再就业行动”等,帮助1000多名下岗失业特困妇女进入家政服务业。
思考与建议:
1、建立女性创业就业培训专项资金。素质低、无技能仍是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加强妇女技能培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工作经费紧张,目前基层妇女组织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工作难度较大。市县镇三级妇联已全部建立了妇女培训基地,但由于经费紧张,基地建设投入少,甚至没有,阵地建设后劲不足,在办学师资规模条件上无法与其它培训机构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希望将女性劳动力培训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中,从劳动力培训补贴奖励基金、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或创业扶持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交由妇联组织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城乡妇女技能培训,以增强妇联服务妇女的能力和实力。
2、建立女性创业就业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针对妇女就业状况,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女性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尤其是鼓励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编印包括优惠政策、创业典型、创业小常识等内容的《女性创业指导手册》,鼓励、引导妇女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有益于妇女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地市县委各地区行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型厂矿企业
省劳动厅《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若干政策指导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劳动厅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若干政策指导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1998〕10号和晋发〔1998〕40号文件精神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新问题现就我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中政策性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好与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在认真做好定员定额优化劳动组合公开竞争上岗基础上实施下岗分流依法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不宜采取缩短法定工作时间职工轮流上岗全员发放最低工资等办法取代下岗分流和减员增效工作更不准以职工不参加集资入股或不缴纳风险抵押金为由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
二下列人员不列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统计也不安排进入再就业服务中
(一)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劳动合同期满
(二)取得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或合伙企业半年以上
(三)因本人原因离开企业一年以
(四)病休工伤人员医疗期未满
(五)企业内部提前退养
(六)协议保留劳动关系期限未满(含停薪留职)
(七)不愿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不领取基本生活费且本人自愿缴纳社会保险费三下岗职工在中心期间劳动关系和保险福利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协议期内本人要求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二)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可在原企业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符合退休条件按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三)对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再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岗位或拒绝参加再就业培训中心可与其终止协议原企业同时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四)对参加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临时性劳务活动中心应按国家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工业卫生工作有关费用从劳务收入中列支下岗职工取得报酬可相应减发或停发其基本生活费社会保险费仍由中心代缴
(五)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所需医疗费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未参加统筹由中心支付不足部分比照企业在职职工标准由原企业适当补助
(六)冬季取暖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特殊劳动保护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所需费用由原企业负担
(七)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统一以全省上职工平均工资60%计算企业和个人缴费统一由中心代缴其中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25%医疗保险为8%失业保险为3%四下岗职工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后养老保险关系和退休待遇按以下政策执行
(一)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过去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与以后续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过去个人帐户基金储存额与续缴养老保险费累计计算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全社会统一办法依据本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
(二)职工到新用人单位就业后应及时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跨县市同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基金转移手续基金转移额按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116号)规定办理
(三)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自谋职业应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养老保险手册档案卡台帐变更手续自谋职业期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由本人在上年省社会平均工资60%-300%之间自主选择缴费比例为20%
(四)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不再就业下岗职工可以比照自谋职业人员按月或分期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可以将本人距法定退休年龄期间费用一次缴清达到法定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含过去视同缴费年限)15年及其以上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不足15年一次性结算基本养老金
五企业可对下列人员依法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
(一)本单位组织分流到其他用人单位(含本单位自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济实体)职工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由新用人单位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企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费补助
(二)被其他用人单位招聘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以及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职工原企业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三)停薪留职职工在停薪留职期间原企业与其协商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停薪留职期满企业不能安排上岗应当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本人不愿回企业或不愿进中心企业应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今后不得再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四)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放长假职工已经实现再就业企业应当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没有实现再就业可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
(五)对挂名不上班职工企业有岗位可采取登报等方式限期招回安置未按规定时限返回或不按要求上岗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无岗位可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不愿进中心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六下岗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七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与下岗职工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应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对劳动合同期限超过三年协议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不足三年协议期限要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国有企业使用原城镇集体职工下岗后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对待符合条件可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拖欠下岗职工工资医疗费集资款社会保险费等由原企业支付支付有困难应在协议中明确偿还时限但不得故意拖延拖欠工资计算办法是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按本人基本工资计算基本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八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工作
(一)再就业服务中心要建立下岗职工基本情况登记台帐按月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送统计报表要有场地有管理人员有统一牌匾要在银行开设帐户对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进行专户管理要制定实施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方案充分发挥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再就业和转业转岗训练等各项职能协议期内为每位下岗职工至少提供一次免费职业培训两次就业机会确保当年进入中心下岗职工培训面达到70%以上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
(二)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要全部开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窗口开展代存职工档案定期提供职业信息和再就业交流洽谈等专项服务
(三)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全部开设个体私营企业社会保险窗口专项提供建立社会保险关系收缴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业务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和自谋职业提供服务
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9
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解企业下岗职工的心理状况,采用SCL-90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5~17.3%,比较高的为抑郁、强迫、焦虑、敌意.女性分值较高,在各年龄组中以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明显,以20~29岁年龄组突出.提示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女性尤为突出.
作 者:李业平何思忠 凌云熹 朱剑云 查颖 作者单位:241002,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刊 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年,卷(期):8(1)分类号:B84关键词:下岗职工 心理健康
关于下岗工人再就业的调查 篇10
下岗,这一名词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原有的职工队伍已显得庞杂雍肿,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要有一些人走下自己的岗位,因此下岗人员的出现在当今是一种必然现象。
当下岗人员不断增多,下岗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下岗工人的生活保障就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怎样养这样一大群人,当然这还是要靠下岗工人本身的力量。于是,下岗再就业就又成为另一热门话题。笔者在春节前夕就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走访了一些下岗工人。
据笔者调查得知X市第一毛纺织厂在实行了市场经济以后,先后下岗的人员2000多人,占原有人数的20%,而这些下岗工人得到安置的仅300余人,其余人员只能定期发给生活保证金,就厂办人员的介绍,笔者得到了一些下岗工人的地址,于是笔者首先来到了离工厂不远处的一家便民饭店。店主和店员都是下岗工人,店主告诉笔者,她是工厂里第一批下岗的女工。刚开始还以为还能再回去上班,可过了一年多,见没什么希望,况且家里又闹起了金融危机,便只好出来自谋出路,碰巧其他几个人也是如此,大家便商量干点什么,于是便开了这么一家饭店。因为刚开始什么都不太懂,也着实吃了许多苦头,但现在好多了,每个人的收入都比在工厂里的工资高出许多,保障生活已不成问题。笔者在采访的同时禁不住钦佩这些工人的胆识与和魄力。
笔者走出小店又来到了下岗工人函授学习班,这里大都是刚刚下岗的职工。在接受再就业培训,又一名男工人告诉笔者,如今的工作是难找但如果自身有着过硬的技术,不怕养不了自己。在以前的下岗工人中,就应聘到企业甚至是外企的也不足怪,关键要看你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还有一名工人告诉笔者,现在的再就业与知识层次明显的连结起来,在初中毕业以下程度的工人找工作显得更困难,知识水平越高,接受新事物越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就越强。
而后,笔者又走访了几个下岗之后到其他企业任职的下岗工人,他们其中有的已经成为了“白领”,但他们都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岗后再不去寻找就业的机会,而整天等着天上掉馅饼。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11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个人(家庭)申请租赁 第三章 单位整体租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改善新就业无房职工居住条件,为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就业初始阶段提供过渡性、周转性住房支持,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广东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16〕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穗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及其审核、配租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第三条 在穗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应当遵循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适度保障、循序渐进的原则。第四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采取实物配租方式,个人(家庭)申请和单位整体租赁相结合。第五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含普通商品住宅配建)、改建、购买、租赁、接管以及捐赠等方式筹集。
第六条 市住房保障部门从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可供应房源中划出一定比例向新就业无房职工供应。具体房源信息、供应对象(个人或单位)、申请时限等由市住房保障部门根据住房需求、房源区位和数量等制订分配方案并公布。
第七条 住房保障部门负责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政府公共租赁住房的资格审核、住房分配及后续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资格审核中涉及职业资格、劳动合同、社保缴费、工作单位、人才绿卡等的异议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章 个人(家庭)申请租赁
第八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以个人(家庭)名义申请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广州市户籍;
(二)18周岁以上(含本数),35周岁以下(含本数),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或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四)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且当前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保障;
(五)申请人在本市(含在穗部属、省属单位)工作,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下同)半年(含)以上。缴纳社会保险时限计算至申请截止日的上月底。
广州市人才绿卡持有人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以个人(家庭)名义申请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
第九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可以以家庭或个人名义申请,也可以与其他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合租。
以家庭名义申请的,申请人应为新就业无房职工本人,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申请人。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仅限于其在本市工作或居住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每个家庭在本市只能申请承租1套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合租的,确定1名主申请人,其余申请人为共同申请人。该套房屋的租金、物业管理费及水电费等各项费用,由主申请人缴交。
第十条 个人(家庭)申请政府公共租赁住房的受理、审核流程如下:
(一)申请受理。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提交《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表》及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证明、工作单位证明、无自有产权住房证明、诚信承诺书等,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用人单位对申请人提供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在工作单位证明中予以确认。
广州市人才绿卡持有人申请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需提交《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表》、广州市人才绿卡、无自有产权住房证明、诚信承诺书等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齐全且在市住房保障部门发布的受理申请截止之日前递交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凭证。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受理后录入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对申请不予受理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在10个工作日内按要求补正材料,逾期未按要求补正的,视为放弃本次申请。
(二)初审。
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当自市住房保障部门发布的受理申请截止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初审,对申请材料载明信息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进行形式性审查。经初审不符合条件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当自市住房保障部门发布的受理申请截止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提交区住房保障部门。
(三)复核。
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自收到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复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通过住房保障管理系统提交市住房保障部门公示;不符合条件的,应在20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公示。
市住房保障部门应在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审核意见后3个工作日内,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情况在政府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公示内容包括申请人(含共同申请人,下同)姓名、年龄、职业资格或学历、住房、工作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人才绿卡等情况。
对公示的情况有异议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公示期内向市住房保障部门书面提出,市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接到异议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会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调查核实(涉及仲裁、诉讼的,异议调查核实时间另计)。经核实异议成立的,市住房保障部门应自调查完成之日起20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批准。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市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批准资格并公布符合公共租赁住房配租资格的申请人名单。
第十一条 个人(家庭)申请政府公共租赁住房实行摇珠分配。申请审核通过的,获得摇珠资格。摇珠资格自获得之日起一年内有效。摇珠资格失效后如仍有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需求的,在今后房源推出时,应按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分配遵循人口与户型对应原则。1人户原则上分配单间。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配租成套住房。申请合租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不得高于30平方米。第十三条 成功配租的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签订租赁合同,办理入住手续。除不可抗力外,成功配租的申请人不接受分配的房源,不在规定时间内签订租赁合同或者不按规定时间办理入住手续的,视同放弃配租资格。
第十四条 租赁合同应载明房屋的基本情况、租金标准、租金收取方式、租赁期限、使用管理、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以及双方权利义务等。
第十五条 已承租直管房、单位自管房或人才公寓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应当在办结入住手续之日起1个月内腾退原租住的直管房、单位自管房或人才公寓;逾期不退的,收回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第十六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按照该项目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第十七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有效期为5年,合同期满,不予续租,必须退出。第十八条 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合同期满,承租人应在30日内结清有关费用并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暂时无法腾退的,给予3个月的过渡期(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除外),过渡期按该项目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的1.2倍计缴租金。过渡期满,逾期拒不腾退的,按照广州市房地产租赁管理所公布的该地段同类型房屋租金参考价的2倍计租,住房保障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申请将其行为载入本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第三章 单位整体租赁
第十九条 市住房保障部门可以将公共租赁住房定向配租给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法、医疗、交通、环卫等基本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批准的其他单位。第二十条 面向单位定向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采取由单位整体租赁的分配方式。具体程序如下:
(一)制订方案。住房保障部门根据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拟供应房源的地点、数量及申请情况,按照贡献优先、供需匹配、公开透明、统筹管理的原则分批次制订分配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二)整体配租。住房保障部门根据经市政府批准的房屋分配方案,向各单位分配房屋。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与住房保障部门签订整体租赁合同。
(三)单位分租。
1.用人单位结合房源和需求情况制订具体分配管理方案,在本单位公示不少于10日。2.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分配管理方案开展申请受理、资格审核、名单公示等具体配租工作。
3.用人单位与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本单位职工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将分配结果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存。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向本单位职工分配住房时,职工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18周岁以上(含本数),35周岁以下(含本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资格,或从事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特殊艰苦岗位的职工,不受年龄限制;
(二)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且当前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保障;
(三)符合本单位分配管理方案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单位整体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符合条件的本单位职工配租。无正当理由连续空置住房超过6个月的,由住房保障部门收回空置的住房。
第二十三条 整体租赁租金按照该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公布的租金标准,由承租单位统一缴交。定向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由承租单位配合住房保障部门实施日常管理。
第二十四条 住房保障部门与单位签订的整体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5年。期满后仍需租赁的,最多可以续租1次,总租赁期最长不超过10年。
单位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向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续租申请。市住房保障部门对其租赁需求、配租情况和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审核并同意后,与用人单位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期满未在规定期限提出续租申请,或已续租1次的,单位应在整体租赁合同期满后60日内结清有关费用并腾退整体租赁的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租赁期内,承租人(个人)应在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次月,向住房保障部门、整体承租单位或其委托机构申报,并申请提前解除租赁合同:
(一)承租人或其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在本市购买、受赠、继承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自有产权住房;
(二)承租人或其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承租了直管公房、单位自管房或人才公寓;
(三)承租人户籍迁出本市或不在本市工作。
承租人出现上述情形且未及时申报的,一经查实,由住房保障部门取消保障资格,责令退出公共租赁住房,并自上述情况发生之日至承租人实际腾退公共租赁住房之日期间按照广州市房地产租赁管理所公布的该地段同类型房屋租金参考价的2倍计租。住房保障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申请将其行为载入本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第二十六条 承租人(个人及整体承租单位)在公共租赁住房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取消个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或者单位承租资格,由住房保障部门或整体承租单位收回房屋,住房保障部门自资格取消之日起不再受理该承租人或该单位的住房保障申请,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 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将承租的住房转让、转租、分租、出借、调换的;
(二)无正当理由连续拖欠租金2个月或累计拖欠租金6个月的;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空置住房6个月及以上的;
(四)擅自对承租的住房进行装修或扩建、加建、改建、改变房屋结构或改变其使用性质的;
(五)故意损坏承租的住房及其附属设备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隐瞒或者虚报户籍、学历、年龄、住房、工作、职业资格、社保缴费、人才绿卡等状况,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根据《广东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第四十五条规定,由住房保障部门驳回申请,处1千元以下罚款,自驳回申请之日起10年内不予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有上述违法行为的,由住房保障部门驳回其申请,处1千元以下罚款,自驳回申请之日起3年内不予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第二十八条 市住房保障部门查明有关当事人以弄虚作假、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当取消其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解除公共租赁住房合同,收回公共租赁住房。虚报、瞒报、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情况载入本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同时,按照《广东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第四十五条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按照广州市房地产租赁管理所公布的该地段房屋租金参考价补收租金。
申请人故意隐瞒、虚报或者伪造有关信息骗取城镇住房保障,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十九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为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根据《广东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第四十七条规定,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处以2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三十条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不作为等行为的,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所称广州市人才绿卡持有人是指符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的通知》(穗府办规〔2016〕5号)规定领取了人才绿卡的人员。
本办法第十九条所称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符合《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规定的企业;创新标杆企业是指符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重点服务创新标杆百家企业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16〕10号)规定的企业。
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所称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特殊艰苦岗位职工是指在政法、环卫、公共交通、医护(含养老护理、民政部门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岗位超过3年的一线从业人员。第三十二条 各区建设、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向本区新就业无房职工出租。各区应当参照本办法,制订符合本区实际的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承租本区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办法,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存。用人单位建设、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向本单位新就业无房职工供应。具体分配条件、程序、房屋住用管理及分配结果等应在本单位公示并报区住房保障部门备存。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内容解读
一、如何定义新就业
《办法》主要以年龄为划分依据,18周岁(含)~35周岁(含)可以纳入“新就业职工”范围。申请整体租赁的单位职工,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资格,或从事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特殊艰苦岗位的,不受年龄限制。整体租赁公共租赁住房的单位职工,如果从事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特殊艰苦岗位,可以不受18至35周岁的年龄条件限制。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特殊艰苦岗位职工是指在政法、环卫、公共交通、医护(含养老护理、民政部门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岗位超过3年的一线从业人员。
二、明确规定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条件
1、以个人名义申请的,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a.广州市户籍;b.18周岁(含)以上,35周岁(含)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c.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或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d.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且当前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保障;e.申请人在本市(含在穗部属、省属单位)工作,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下同)半年(含)以上。
2、以单位名义申请整体租赁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a.【单位类型】: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法、医疗、交通、环卫等基本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批准的其他单位。
b.用人单位向本单位职工分配住房时,职工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年龄18周岁(含)以上,35周岁(含)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资格,或从事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特殊艰苦岗位的职工,不受年龄限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且当前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保障;符合本单位分配管理方案的其他条件。
三、明确规定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分配方式和审核程序
1、分配方式:个人(家庭)申请政府公共租赁住房实行摇珠分配。申请审核通过的,获得摇珠资格。摇珠资格自获得之日起一年内有效。摇珠资格失效后如仍有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需求的,在今后房源推出时,应按规定重新提出申请。单位名义申请的,由市住房保障办制订分配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行整体租赁。
2、审核程序:无论个人(家庭)承租或单位整体承租,均按照该项目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不予租金减免。个人承租的,租赁期为5年,期满不予续租;单位整体承租的,可申请续租1次,租赁期最长不超过10年。
四、规定租金租期
办法规定,无论个人(家庭)承租或单位整体承租,均按照该项目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不予租金减免。个人承租的,租赁期为5年,期满不予续租;单位整体承租的,可申请续租1次,租赁期最长不超过10年。相关问题解答
一、为何新就业无房职工没有租金优惠?
【回答】:户籍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有收入限制,租金减免与收入挂钩,收入越低,减免幅度越大。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不设收入限制,因此租金按照该项目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不设租金减免。如果新就业无房职工符合我市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保障条件,可以按照《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面向户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家庭收入情况,采取租金减免方式分档计租。
二、外地户籍新就业无房职工符合条件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吗? 【回答】:不符合,根据规定,必须是广州户籍。
三、为什么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后不能续租?
【回答】:向新就业无房职工供应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是为解决其过渡性、周转性住房问题。限定租赁期限,可以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周转,使有限的住房资源解决更多新就业职工的住房需求。
【福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在福州职场新人在哪里学网络营销好就业?12-20
福州政府工作报告08-26
报告-离散数学-福州大学05-29
福州市中学07-04
福州市商品住宅市场07-25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05-22
福州市安全生产协会07-11
福州市鼓楼区进修学校12-16
2016 年福州市普法考试答案08-15
有关福州市江滨公园的游记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