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

2024-10-17

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精选7篇)

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 篇1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房地产业已然成为新的促进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消费的热点, 而住宅需求也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住宅与人类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是人类生存的永恒需要, 但城乡的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在住房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忧患, 这也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市场的供给需求进行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有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 以有利于政府推进建设进度, 确保民生工程的全面完成。

关键词:供给需求,保障性住房,统计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1月9日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 江西南部, 东邻福建, 南毗广东, 西接湖南, 北与本省吉安、抚州市相连, 辖2个县级市、15个县、1个市辖区, 面积39, 000多平方公里, 占全省面积的23.6%, 人口860.15万, 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市。赣州人口众多, 民生问题自然也成为政府关心的热点, 虽然赣州也属于经济仍欠发达地区。但政府注重民生工作, 也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房价市场的不断膨胀, 出现了很多没有经济能力买商品房, 又没有足够资格承租保障性住房的居民, 这也直接导致了提供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建设资金的筹措等面临了巨大的困难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当前赣州市中心城区住房供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找出当前影响赣州市中心城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种种制约因素, 为政府更好地建设民生工程奠定基础。

一、赣州市住宅需求统计分析

1、赣州市住房供给现状分析。

由于住房制度改革, 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 赣州市房地产投资额不断增长, 特别是近几年来投资额有较快的增长, 2004~2010年赣州市房地产开发年度完成的投资增长了3.66倍, 其中, 住宅投资增长了5.86倍。2010年开发完成投资达到了100.48亿元, 同比增长31.1%, 占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4.22%。在2006~2010年间, 赣州市的商品房施工总面积4, 303.38万平方米, 新开工面积达1, 942.75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 563.11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1, 345.86万平方米, 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省的比重已达到15%, 赣州市的房地产处在飞速发展中。 (表1)

一般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对住宅的需求越旺盛, 对住宅需求的层次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对住宅的影响是通过住宅价格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因素体现出来的。城市住宅需求的关键是城市居民的支付能力, 而支付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居民的收入和收入分配以及政府的补助能力。而在表2中可以看出, 赣州市的人口数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状态中, 而人均住房面积也在增长。但这几年的房价增长速度过快, 已远远超出了一些中低阶段收入民众的接受能力, 这也意味着政府的保障房供应数量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表2)

2、赣州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现状。

赣州市政府近几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 大力开展建设民生工程, 投入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几种形式。截至2010年, 赣州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59.12万平方米, 其中市中心城区先后建设了六期廉租住房, 总建设规模达63.43万平方米、11, 350套, 已建成并摇号分配18.11万平方米、2, 892套。此外, 市中心城区还开工建设并分配经济适用住房33万平方米、3, 091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 6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39.84万平方米。但其中也还要排除一部分非政府供给的住房, 如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这些单位提供住房, 但为了防止人员频繁流动情况, 产权仍属于学校。虽然这在某一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居住问题, 可其中因缺乏有效管理和资金支持等原因, 也导致了这一类人群的住房问题仍亟待解决。

3、赣州市保障性住房供给存在的问题。

虽然赣州市政府在近几年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 但是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的缺乏, 导致在建设投资过程中不能施展开, 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廉租房建设进度不平衡;经济适用房放弃购房情况严重, 拆迁困难等情况, 都亟待解决, 保障民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实现民生工程。

资料来源:赣州市统计年鉴

二、解决保障房供给问题的意见

1、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

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条件下,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是提高对住房有效需求的重要条件。人们有了钱, 才能以小换大, 以旧换新, 从而形成消费热点, 活跃住宅市场。因此, 积极扩大就业, 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适时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积极扶持生活困难群体自主脱贫。继续完善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鼓励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完善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等分配制度。合理调节行业收入分配, 加强对垄断行业和收入过高企业的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管。规范职务消费和公务消费, 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待遇货币化。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 治理整顿不合理收入, 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加大监察力度,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禁止拖欠、克扣工资等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扶助, 发展和完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式扶贫机制。认真解决好低收入群众的医疗、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理。

2、加大住房制度改革力度。

首先, 要加大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落实力度。要加紧制定符合实际并与实施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将实施方案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企业。比如:政府应该对低收入者进行住房补助或建设廉价出租、降低住宅建设期间的交易税费、放宽购买住宅的贷款担保条件或进行贴息等, 降低进入的门槛, 从而刺激和扩大住宅消费;同时, 政府也可以通过控制土地批租量来影响住宅的总供给, 调节住宅的需求。

3、转变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方式。

为转变现有的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方式, 可以在商品住房项目中强制要求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同时按保障性住房建成面积比例给予减免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优惠政策。

4、强化税收调节作用, 完善税收政策。

房地产税制改革应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抑制过度投机, 预防金融风险为目标。对房地产税制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应分清税种属性和课税范围, 简化、规范税制, 克服重复设置和重复课税。遵照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统一规范房地产税收制度, 增强房地产税收的透明度, 保证房地产税收制度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同时, 也要完善房地产课税的配套制度与政策, 加强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力度。通过调整开发环节的税费, 可以提高或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 从而调控商品住宅市场。鉴于住宅市场容易出现投机活动, 应特别注意流转环节的税收政策, 通过财税政策来调整投机活动的交易成本。在保有环节征税, 则可以降低贫富差距, 压低住房空置率, 抑制房地产投机。税制改革不应加重真实性需求购房者的负担, 要有利于降低购房价格, 适度加重养房成本, 对于购房用于自住的人们的总体负担没有变化, 而对于用作炒房的人则风险增加。

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 篇2

[ 2010-6-28 10:32:00 | By: 仓婕 ]

关于开展2010年城区廉租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 经济租赁房申请受理的公告

来源: 房管局

2010-06-03

字体显示:【大】【中】

【小】

根据《福州市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福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福州市经济租赁房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2010年福州市城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经济租赁房的申请受理工作定于6月7日(星期一)开始,并实行常年受理。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请条件

1、廉租住房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本市五城区城镇户口(农村村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除外),并在本市工作、居住;

②在本市五城区落户时间满3年; ③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

④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

注:

1、获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时可不受上述第①、②小点的户籍条件限制。

2、经审核符合保障资格的马尾区、琅岐经济区申请人选择实物配租的,房源在马尾区或琅岐经济区范围内提供。

2、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本市五城区城镇户口(农村村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除外),并在本市工作、居住;

②在本市五城区落户时间满3年; ③家庭年收入在3.8万元以下;

④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4平方米以下; ⑤申请人未婚的,须年满40周岁。

注:

1、获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时可不受上述第①、②小点的户籍条件限制。

2、经审核符合保障资格的琅岐经济区的申请人,房源在马尾区范围内提供。

3、经济租赁房申请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在本市五城区范围内工作、不符合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的人员;

②在市本级建立住房公积金帐户的市、区直机关及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其本人及配偶、子女在本市无住房的;或在市本级建立住房公积金帐户且在本市缴纳税款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经人事部门认定的紧缺急需人才,以及具有硕士及硕士学位以上或中级及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其本人及配偶、子女在本市无住房的。

注:

1、获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外来务工人员,其本人及配偶、子女在本市无住房的,可以提出申请。

2、经审核符合保障资格的工作单位位于马尾区、琅岐经济区的申请人,房源在马尾区或琅岐经济区范围内提供。

4、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济租赁房:

①通过购买商品房取得我市五城区户籍的; ②申请之日前5年内购买或者出售商品房的;

③申请人或者其配偶已享受过政府优惠价政策性住房的; ④申请人与配偶虽已离异,但离异时间不足2年的;

⑤申请人与配偶离异时间虽满2年,但在离异前一方已享受过政府优惠价政策性住房的;

⑥申请人虽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帐户,但该帐户未建立于市本级的。注:本人或配偶已申请国有企业住房工龄补贴的,不得申请廉租住房。

二、受理时间和地点

1、受理时间。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济租赁房的申请受理时间均从为6月7日起,实行常年受理,即工作日均可提出申请。

2、受理地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到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提出申请,领取申请表如实填写后按规定申报;经济租赁房申请人到市房管局一层政务中心领取申请表,按规定办理申请手续。

三、有关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

2、申报材料中的内容应属实,不得编造;

3、申请表内的填写内容应全面、完整;字迹清晰、工整(为便于审核过程中及时沟通,申请人务必明确填写有效的通讯电话和地址);

4、申请人应积极配合审核人员对有关情况的核实工作;

5、受理部门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6、受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审核、热情服务、限时办结。

四、咨询、举报电话

福州市房地产管理局(福州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87550106、87562923、87551512;

鼓楼区房地产管理局:87525521;台江区房地产管理局:83296354;仓山区房地产管理局:83446243;晋安区房地产管理局:87487583;马尾区建设局房管所:83986297。

嵊州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3

近年来, 浙江省嵊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住房保障政策, 建立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了廉租住房城镇低保标准二倍以内住房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 经济适用房以回购现房方式落实5万多平方米, 可基本满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需要, 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3万多平方米, 并建立农村五保户、低保无房户、因灾倒房户、下山脱贫或地质灾害搬迁户等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 有效改善了该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

1. 政府推进民生工程, 为全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供了组织保障

近年来, 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 将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作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听取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研究住房保障政策, 协调住房保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市政府以民生实事工程方式落实住房保障年度目标, 建立督查制度, 对住房保障推进进度实行每月督查。市建设局、民政局、财政局、房管会等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 发挥职能, 配合协调, 积极实施住房保障年度计划,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重视建立城镇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为全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夯实了政策基础

近年来, 嵊州市根据中央、省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精神, 出台《嵊州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嵊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 并提出住房保障工作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 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等多渠道并举, 多形式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3. 积极落实房源与保障资金, 为完成住房保障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经市政府多次协调, 在丽湖小区落实了536套、约5万多平方米的现房作为经济适用房房源;在2007年、2008年的4个商品住宅规划项目中, 落实配套了建筑面积不小于3900平方米、总套数不少于60套的廉租住房。明确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 实行财政预算安排为主, 多种渠道筹措的原则, 市财政以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取贷款风险储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同时, 还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

4. 实行住房保障标准动态管理, 覆盖面和受益面逐年扩大

对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实行动态管理, 廉租住房主要以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为主“扩面”到低保标准两倍、已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或3人以上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5平方米家庭。租赁补贴标准从统一按5元/平方米提高到按无房与有房、有低保证与无低保证等情况实行级差补贴, 最高补贴达到每月每平方米10元, 到目前已累计解决廉租住房保障对象116户 (申请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已全部纳入) 。经济适用房由原“无房或现有 (或已有过) 住房建筑面积小于40平方米或人均住房面积小于12平方米”“扩面”到“无房或现有 (或已有过) 住房建筑面积小于48平方米;家庭人均年收入由10000元以下提高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即家庭人均年收入13100元以下。2008年4月完成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60套的销售工作 (实际购房46套) , 2009年7月完成第二批经济适用住房147户的择房工作 (实际参加择房141户) 。

二、目前住房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住房保障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动态管理办法待完善;二是廉租住房的进入与退出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还不够规范, 没有一套严格的申购资格认定办法;四是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待制定。

2. 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住房保障申请受理和审核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主要依靠民政和社区人员来承担, 缺乏专职工作人员, 申请受理和审核存在调查把关不严、政策理解不一等问题。社区调查受理——街道初审 (公示) ——民政收入审核——房管住房审核——建设审批 (公示) ——纪检监督的运行机制尚待进一步强化。

3. 住房保障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力度不大;二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方式单一, 需进一步丰富货币补贴、“租售并举”、“先租后买”、“租买结合”等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模式。

三、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建议

1. 加大实施力度, 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 根据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住房保障规划, 进一步健全以廉租住房为主的保障模式, 改进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加大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力度, 实现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2. 完善政策配套,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及时制订配套政策, 保证上级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的进入与退出政策, 加强廉租住房保障的动态管理, 建立对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成员、收入、住房等状况进行定期核查的制度, 及时掌握其变动情况;对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进入、退出、收回承租的廉租住房或者停止发放租赁补贴、取消保障资格等作细致的规定。三是制订实施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细则, 对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套型、时效的认定, 申请家庭及家庭人员数及收入的认定, 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购程序, 取得准购证后对公有房产的处理等方面作具体规定。四是根据国家《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3. 规范审批规程, 进一步健全逐级审批制度

制订实施廉租住房审批操作规程和经济适用住房审批操作规程, 不断完善个人申报、社区街道初审、民政与房管会审核、建设审批、纪检监督的逐级会审、分级把关的申报审批机制和社区街道公示、审批部门张榜公告的二级公示制度,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严格“入口”关。

4. 创新保障方式, 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杭州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 篇4

优先安排特困家庭 面积50平方米以下

“我从外地来杭工作,就要结婚了,能不能申请廉租房啊?”“廉租房的面积有多大啊?租金多少?”日前,《杭州

行了规定。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由市政府下发,对廉租房的申请条件、配租方式、配租面积都进

杭州市还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小户型住房,并依照这个办法向社会出

租。

申请廉租房

需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申请家庭至少有一人具有当地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并居住5年以上;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下同)范围内的申请家庭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或《杭州市低收入家庭证明》;申请家庭人均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含)以下,或3人以上家庭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在45平方米(含)以下;申请家庭人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下。

廉租住房配租将优先安排特殊困难家庭。

有实物配租、货币补贴

两种形式

市区范围内持有《救助证》的家庭可以申请实物配租,也可以申请货币补贴。

实物配租,是指政府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直接提供住房,并按照政府定价和廉租住房租金收取办法收取租金;货币补贴,是指对于符合条件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的申请家庭,由政府按照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发放货币补贴。

市区范围内持有《低收入证明》的家庭,且为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实物配租,也可以申请货币补贴:孤寡老人、军烈属、一至二级残疾人申请家庭;夫妻双方有一方年龄在52周岁(含)以上的申请家庭。持有《低收入证明》的其他申请家庭原则上采取货币补贴的方式。

“现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保障面积标准80%(含)以上的;”“未按规定与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协商一致,有偿转让其现住房所有权或承租的直管公房、单位自管公房使用权的。”有以上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参加实物配租,但可以采取货币补贴的方式。

萧山区、余杭区及各县(市)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的具体条件,由当地政府自行确定。

廉租房面积

在50平方米以下

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将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每户申请家庭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控制在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具体由各地政府每年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申请家庭现有房产建筑面积将在配租标准内扣除。

市区范围内持有《救助证》的家庭实行货币补贴的,按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市区范围内持有《低收入证明》的家庭实行货币补贴的,补贴标准一般不低于市场平均租金的60%。

市区范围内持有《救助证》的家庭实行实物配租的,在保障面积标准以内的部分按保障标准收取租金,超过保障面积标准的部分按当地公有住房的租金标准收取租金;市区范围内持有《低收入证明》的家庭实行实物配租的,在保障面积标准以内的部分,其租金计收标准可按保障标准适当上浮,超过保障面积标准的部分按当地公有住房的租金标准收取租金。

因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或房产情况发生变化,已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应当退出廉租住房。

廉租房违规居住要收回

承租廉租住房家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廉租住房: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交纳廉租住房租金的; 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所承租的廉租住房居住的;将廉租住房转让、转租、出借或者用于违法活动的;擅自装修或者改变房屋结构,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

近日,杭州市出台进一步加强廉租住房管理的补充意见。

补充意见要求,明确调整房产审核范围和审核年限,审核范围方面,将申请人的配偶、实际共同居住的子女、父母以及有法定扶养、赡养、抚养关系人员拥有的各类住房纳入房产审核范围;如申请人为未成年人的,其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实际共同居住的其他具审核年限方面,明确申请家庭原有房产转让未满5年,不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但能提供有效凭据证明出售住房款全部用于家庭成员治病的,纳入廉租住房货币补贴保障范围,并按照补贴标准的50%发放货币补贴;同时改变“原有房产不再纳入廉租住房货币补贴的房产面积核定范围”的规定,明确申请家庭原有房产转让已满5年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已转让的房产不纳入廉租住房保障房产核定范围,但转让给直系亲属及兄弟姐妹的除外。

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 篇5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住房政策,政策实施,广州市

一、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现实意义

保障性住房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州一直都把加强保障房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要内容之一。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中国社会保障和住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旨在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实现“居者有其屋”, 保障住房供应, 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它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之后的安置房等,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政策体系[1]。在调查中, 民众普遍认为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落实中央政府民生工程、履行地方政府职能、展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等方面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 落实中央政府民生工程的关键。中央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提高生活水平, 重点关心弱势群体, 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 发展之基。现阶段, 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中, 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中央实施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 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对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落实[2]。广州市在执行中央政府民生工程中, 立足于基本民生问题的解决, 通过推进棚户区改造、公租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 解决了一大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调查中有71%的人认为广州市把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作为落实中央政府民生工作的具体实践, 另外有15%的人认为“好像是”, 认为“不是”的只占6%, 还有8%“说不清”。

第二, 履行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承担管理国家和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和功能。地方政府肩负着双重职能。一方面, 地方政府要对上级政府尽职, 地方政府必须对中央政府尽职。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要为所辖区域负责。近年来, 住房保障问题成为中央政府工作的重心, 中央不断出台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 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 真正实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民生意义。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忠实地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是维护中央权威、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体现, 调查显示, 有77%的人认为是广州市实施保障房政策是履行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16%的人认为“好像是”;5%的人认为“不是”, 2%的“说不清”。这说明广州市实施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广州市履行改善所辖区域居民的居住条件, 特别是解决在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职能要求。

第三, 展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政府公信力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3]。“它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形象和产生的社会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映。”[4]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用、行等基本生活要素之一。而目前居高的房价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持质疑态度, 此时的政府管理极易成为民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一项广州市实施保障房政策是不是展现公信力的调查中, 223人回答“是”, 149人回答“好像是”, 只有67人回答“不是”, 还有37人回答“说不清”。民众对广州市执行国家保障房政策, 及时、妥当地把提升政府公信力与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相结合处理, 对政府的公信力给予较大的肯定。

二、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取得的成效

广州市作为率先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几大城市之一, 在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通过调查, 认为健全了法律法规占的28%, 构建了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占16%, 扩大了保障供给面积的占36%, 规范了政策执行程序的占20%, 总计100%, 基本符合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基本情况。

第一, 加强直接实施主体意识, 健全了法律法规建设。由于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制定出来, 都要靠政策执行主体去执行和实施, 因此, 政策执行主体是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5]。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亦称政策实施主体是指参与公共政策实施的组织及个人, 是公共政策的实践者。广州市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作为保障房政策的直接实施主体, 其执行意识对能否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政策实施主体具有较强的意识, 就会促进保障房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反之, 消极执行意识就会影响目标实现。广州市在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中, 实施主体具有较强的主动执行意识, 根据政策精神, 加快了住房保障方面的地方立法, 先后颁布了《广州市城市廉租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经济适用房住房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办法》、《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 (试行)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试行) 》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为规范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确保了公共政策实施的顺利推进, 促进了住房问题的解决。

第二, 丰富政策实施内容, 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公共政策实施是以公共政策内容为根据的。如果一项公共政策的内容能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那么政策实施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广州市政府立致于住房公共问题, 明确把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 提出建立广州特色的四层次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即第一个层次是廉租房, 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双特困户;第二个层次是公共租赁住房, 面对低收入群众的制度;第三个层次是经济适用房, 其保障对象是有一定经济能力, 但在市场上买不起二手房或限价房的低收入家庭;第四个层次是限价商品房, 即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首次置业需求, 以解决“夹心层”群众的住房问题以上四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和消费体系, 广州充分调动各项资源将这些政策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 实现了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 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从2013年4月12日起, 广州市又对之前实施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依据是《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 这个方案规定:“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 暂停新建经济适用住房, 将其供应对象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6]针对当时还有1.5万户家庭持有效的经济适用房准购证的情况, 广州市给予这些家庭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轮候经济适用房, 二是改为申请公租房, 选择拿租赁补贴或者实物配租。另外, 广州市于2013年5月1日起实施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试行) 》,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轮候家庭开始登记。2013年5月6日, 又出台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配租实施细则》。由此可见, 广州市审时度势, 根据公共政策问题和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从而丰富政策实施内容, 确保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三, 整合政策实施资源, 保障性住房供给逐步扩大。“政策的执行离不开政策的投入, 政策投入的主要因素是资源。”[7]资源的投入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实施, 必须注意通过资源整合, 为公共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广州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 注重执行各方资源的统筹, 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 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07万套, 解决了约8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迈入“十二五”以来, 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1年广州市就筹集了8.5万套保障房, 超额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筹集84 959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 并提前一年完成了77 17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任务, 而且住房的供应结构也相应作出了调整, 突出表现为大幅度提高公租房比例, 其中公共租赁房4.65万套、拆迁安置房1.8157万套、经济适用房0.8万套、限价房0.23万套、廉租房0.65万套、租赁补贴0.3502万套[7]。另外, 在《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中提及的2012年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将扩大供给面积, 保障更多人的住房需求。

第四, 规范了政策实施程序, 保证合理公正。“程序是指由一定的行为方式, 步骤和时间、顺序所构成的行为过程。”[8]一项政策是否能够真正的得到实施, 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是否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意愿, 这都与政策实施的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密切相关。在保障房政策运作的程序上, 广州市政府作了严格的规范, 以此来维护其合理、公正性。例如, 广州市廉租房制定了申请、审核、摇号、居住、退出等一系列制度、政策及其运行流程, 又如, 广州市对保障性住房购房资格的复核、异议、申诉也规范了严格的程序。以上程序的严格规范及其实施, 有效帮助广州市在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及保障房分配中遏制了骗购骗租事件, 保证了目标群体得到合理公正的住房资源分配, 确保了在保障房公平分配的基础上尽可能亲民、便民和利民, 取得了客观公正的实施效果, 较好地实现了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雪明.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中的腐败现象及其治理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5) :89-92.

[2]李克强.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逐步完善住房政策和供应体系[J].求是, 2011, (8) :3-8.

[3]龚培兴, 等.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 (3) :34-38.

[4]吴威威.良好的公信力: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J].兰州学刊, 2003, (6) :24-27.

[5]刘婕.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视角谈起[D].济南:山东大学, 2006:25.

[6]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Z].2012-02-28.

[7]仲艳君.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9:28.

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 篇6

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来说,住宅是最基本、最必需的社会保障品。即使是最低收入家庭,也需要消费这种昂贵的商品,拥有合适的住宅是每一个家庭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一些收入较高的人改善了住房条件。但是还有一部分社会上的贫困者或低收入阶层,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在房地产市场上进行正常的住房消费,实现安居乐业。这种现象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利的。为了消除社会不公平的状况,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能够让低收入家庭也能够安居乐业就成为当前住房建设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各国政府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根本原因。通过政府的力量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在住宅市场化的进程中有所获益,实现“居者有其屋”。

1 福州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福州市保障性住房的类型有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这几年,政府加大力气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陆续建成。如廉租住房社区有远东丽景、园中新苑等;公共租赁住房社区有盖山新苑、首山丽景、浦口新城、螺州新城、双湖新城、西园丽景新苑、园中新苑、马尾家欣花园一期等;限价商品住房社区有螺州新城、双湖新城、紫阳新苑、战峰新苑等;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社区有新城鹤林片区横屿组团安置房、澜郡花园、东牙巷安置房等。近两年更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2014年福州市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129.7亿元,基本建成1.05万套,2015年福州市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25010套,其中:廉租住房65套、经济适用住房850套、公共租赁住房4655套、限价商品住房4162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0348套、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补偿4930户[1]。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但如何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在住房制度,特别是分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完善。

2 福州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解决房价高企的最根本办法,也是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所在。保障性住房种类有: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两限房)等。但是,从各种媒体反映,目前保障性住房分配中依然存在着以权谋私、分配不公、得房出租、转让进行分配等各种弊端。造成少数人不当获利,而一些真正低收入人群没有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人们的不满,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在大规模推出保障性住房时,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住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面临着无法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和对象认定缺乏科学标准等问题,主要原因:一是住房档案系统不健全,很多城市基本上没有建立住房档案,或即使某一时期建立也没有实施动态管理。城市与城市之间还没有实行住房信息连网。由于基础信息数据不全、住房档案信息不健全,导致难以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二是个人收入和信用制度不健全,目前还没有建立全面、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无法核定个人的收入。这不仅造成收人核定及准人确认的难度大,并且无法对就业、收人变化进行动态管理,造成住房“准入”与“退出”的监管困难。

2.2 监管机制不健全

保障性住房在分配环节上存在许多弊端。因为购买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之间存在数倍的价差,且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进行监督管理,就会有人千方百计使用各种非正常手段争取。尽管规定了有些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在5年以上方可出售及出售时补交地价差等规定,但是,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仍存在巨大的逐利空间。市场上房屋出租的租金较高,于是得房后也可出租获利。甚至有个别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得房后,仍然蜗居于原住房,而将新房出租获利。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这些行为加强监管,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尽量消除分配环节的弊端。

3 福州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住房保障机制主要从制度完善以及制度执行来进行探讨,这两者实际上联系也非常紧密,只有建立完整的制度,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反之加强制度的执行也有利于不断的推动制度建设。

3.1 成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

现在福州住房保障组织机构主要是福州市住房保障与房地产管理局,同时福州市国有房产管理中心、住宅发展中心、土地发展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民政局以及区房管局、街道等参与分工负责。未能最大效率的统筹保障房建设开发,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上,更是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任何一项制度要想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必须要有一个专门性的管理机构,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这一做法,例如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香港的住房委员会等[2]。为了加强保障房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亟待设立专门机构如保障房建设管理委员会对保障房建设运营进行规范性管理,加强专业工作人员配备。

3.2 完善申请、审批、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加强个人信息库的建设

从确定住房保障年度计划到建设、竣工、房源分配直到退出环节,全程向社会公开,保障广大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将住房保障标准、房源情况、审核结果、分配过程、轮候顺序、分配结果、退出情况等信息全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住房保障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将长期存在。有必要建立一套全国性统一的个人综合信息动态数据库,包括收入申报制度和个人唯一信用账户制度等。通过整合工商、财税、银行、劳动、户籍等社会信息资源,加强国家对公众基本信息的把握和了解,增强保障住房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推动保障住房制度可持续发展。

3.3 严格准入机制

目前中国许多中高收入者进入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体系中,进一步激化了住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现有保障性住房主要是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个人信用系统避免一些人从购买保障性住房中获利。新加坡组屋在准入机制上遵循公平原则,低收入者可以廉价租房,中等收入者可以廉价购房。符合政府配房条件的住户一律排队等候政府分配,并且建立严格的审查、登记及征询制度,防止住房保障对象认定出现偏差,购买人除了申请、提供收入、住房困难证明外,还需接受一系列的审查程序,最后还要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或举报网站让当地群众来监督,整个过程真正实现准确而高效的审核。

3.4 建立退出机制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情况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收入提高,一些不符合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员应该通知其规定时间内退出该项保障制度。因此,对于租赁保障性住房或接受补贴的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关核查,这样做既可以防止福利固化,又可以使符合条件其他社会成员接受该项制度的保障,体现了公平原则。以香港为例,从1987年4月起,香港房委会开始实施公屋租户资助政策,对租住公屋的低收家庭享受优惠租金政策。根据该政策,在公屋居住的租户,须两年一次申报家庭收入,不申报家庭收入或家庭收入超过所定限额的缴付额外租金[3]。为了进一步实施维护公屋资源合理分配政策,房委会于1996年6月对公屋退出机制进行完善,规定家庭收入超逾所定上限或不申报收入和净资产的租户,除缴交市值租金外,须于1年内搬出所住的公屋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减低对经济能力较佳的住户资助,确保房屋资助能给予真正有需要的人。

3.5 健全交易机制

在分配方式上,新加坡组屋的管理制度主要是规定每户只能申请购买一套组屋,需要购买新的组屋必须将原有居住的组屋让出来。并且在购买组屋后5年之内只能由自己居住不得将其转让,也不能将组屋用于商业性经营[4]。我国的保障房存在很多已经拥有住房,不符合购买条件的人通过种种不法途径进行购买来获利;一些租赁型的公共住房也不是由真正的低收入者居住,甚至出现被转租的现象。这不仅减少了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供给量,还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组屋交易机制,必须对经济适用房的上市交易年限进行明确界定,在规定年限内不准交易,若需上市交易必须通过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同意,房地产管理部门有经济适用房的优先回购权;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租赁型公共住房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租赁型的公共住房若发现转租等违规现象要严厉惩罚,管理部门有权进行收回。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者和租赁公共租房者需将原有居住的住房让出来才可购买商品房。

3.6 加强处罚的执行力

逐步完善中的保障房分配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漏洞,如有些存在骗住、骗租的行为,有些在保障房中存在违法行为。可以学习香港的做法,依靠舆论宣传使民众意识到骗保的严重后果,自觉自律,同时成立专门的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专业查处打击各类违规行为[5]。美国的做法是一旦发现在租住的公房内从事违法犯罪的,一经发现,立即将房屋收回并且禁止其终身再次申请保障性住房。为了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美国以立法的形式做出规定。对于租金和住房补贴的控制,主要通过由地方政府立法的形式做出规定[6]。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相关法制和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纠错机制建设,一旦发现有人通过不合法手段或者虚报信息骗住、骗租情况,就应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为了严肃这个问题,即便没有法律规定,一经发现确认,第一个是清退,第二个是取消保障房申请的资格。同时,必须提升与退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层级,通过较高阶位的法律确保退出工作的开展。针对弄虚作假等严重的骗保行为必须强化处罚力度,采取罚款(最大可以让违规者倾家荡产)和刑事处罚力度。并且,对帮助当事人弄虚作假的公职人员,要严肃处理,可视情况解除公职或移交司法部门。

4 结语

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是关系到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整个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需建立可持续发展措施,应保持保障房政策连贯性及渐进式措施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房的建设的同时,分配公平是保障房的底线,否则保障房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把保障房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建设的量越大,浪费反而就越大。只有对保障房的分配进行严格监管,才能让真正需要的人安居。

摘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居住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经济弱势人群居住需求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对福州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住房分配问题分析,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等住房保障机制较完善的地方经验,探索福州市住房保障的分配机制,解决经济弱势人群居住需求问题。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分配机制

参考文献

[1]http://www.fjjs.gov.cn/

[2]马红强.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4年.

[3]吴佩佩.借鉴香港公屋经验,完善廉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7(8).

[4]李小宁.从新加坡“组屋”看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J].城市开发(综合版),2007(6).

[5]张鹏.国外发展廉租住房的经验值得借鉴[J].经济纵横,2007(7).

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 篇7

项目概况

钦州市某工人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 (以下简称“该项目”) 为住宅建筑, 需要满足约3000名产业工人的住宿生活需要。该项目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孔雀湾附近, 紧靠六景高速和环北大道, 交通较为便利。项目用地面积为24413.88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48256.06平方米, 户型套数为808套, 容积率为1.80, 可提供室外停车位92个。整个项目共有5栋6层的多层建筑, 建筑高度在24米以内。底部一层为商铺, 最矮处层高4.5米, 最高处层高5.9米;上部为宿舍楼, 层高3.0米。结构主体采用框架结构, 各主楼用抗震缝将结构分隔为体型较规则的独立结构单元。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约为9平方米, 住区绿地率30.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

绿色建筑适宜技术选用原则

保障性住房主要使用者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 他们在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居住现状、预期目标等方面, 以及居住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上都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点, 该项目也不例外。因此, 在绿色技术选型时应围绕“低成本”的原则, 优先采用低成本、易实施的绿色建筑技术。

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北岸, 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居住习惯, 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 平衡建筑密度和间距的同时, 在设计上应以被动设计优先, 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 保障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 本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注意切合实际情况, 不单纯追求绿色建筑技术, 因地制宜地采用低成本、实施性强的适宜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等技术, 兼顾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间的平衡, 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本土特色、大众接受程度高的一星级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合理规划设计并以计算机模拟辅助

建筑环境有别于自然环境, 是人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形成的人工环境。借助合理的建筑方案与规划布局设计, 在生态节能的前提下获得最大限度的舒适度, 是绿色建筑所追求的发展方向。该项目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 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在南卧室设外遮阳设施, 有利于改善室内舒适度, 降低空调能耗。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 真实模拟项目的室内外自然通风、采光、日照等情况, 根据模拟数据结果, 优化住区设计。

在风环境分析设计方面, 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 主要考虑夏季室外通风状况及风害防治, 通过PHOENICS2011软件, 分析这一城市区域夏季气流流动特点以及冬季、 夏季和过渡季主导风向、 风速, 进行项目室外地面1.5米高度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 该项目朝向及布局合理, 场地内无漩涡和死角。在夏季、冬季、过渡季平均风速条件下, 项目建筑周边人行区域的风速最大值为3.39米/秒, 风速放大系数<1.65, 符合行人舒适性要求;夏季迎、背风面风压差基本处于3Pa~5Pa之间, 过渡季迎、背风面风压差基本为3Pa。而通过对住区1#、2#、4#、5#楼内的不利户型进行的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 根据不利户型风速云图、风速流线图、空气龄图等模拟结果, 可得出各户型空气龄均在400秒以下, 换气次数大于2次/小时, 各户型室内空气流速均在1.5米/秒以下的结论, 可见该项目室内自然通风效果良好, 满足人体活动舒适性需要。

自然光在建筑设计中能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和光影变化, 给人立体、层次、开敞以及温暖的感觉等。建筑合理利用自然采光也是照明节能的重要手段。利用自然光照明, 能够节约照明所消耗的电能和改善居住空间的生态环境。采用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 2011对室内光环境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户型设计、房间窗地面积比和采光有效进深等的控制, 该项目住宅区域的光照均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对建筑间距采用斯维尔日照分析软件Sun2010进行优化分析, 优化建筑布局及朝向, 以保证该项目主要活动空间获得良好的日照, 满足住户舒适度要求。

健全公共交通配套

公共交通充分利用城市道路交通资源, 在方便市民快捷出行的同时兼具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等效果。对于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来说, 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首选方式。因此, 保障性住房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住区与公共交通接驳, 提高出行效率。该项目住区选址选择公共汽车1号线 (中马—港口) 站点的500米半径覆盖范围内。根据钦州市的相关规划, 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完善该区域的慢性交通系统, 交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宜居生态绿化

绿地景观设计利用本土绿色资源, 选用大量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包括红继木、黄金叶、红背桂、蒲葵仔、鸭脚木、黄榕球、马尾铁、苏铁、老人葵、小叶榄仁、香樟、假苹婆、黄花鸡蛋花、黄槐等, 种植乔木共计292株。大量运用乡土植物树种的同时, 坚持乔、灌、草比例协调, 在平面布置上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 形成乔、灌、地被的空间模式。通过合理配置绿地, 达到土地集约使用以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室外透水地面主要由绿化地面和生态停车位构成, 其中生态停车位采用镂空率大于40%的植草砖;同时采用水平冠幅大、抗污染、降噪树种, 调节微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 强化雨水的地下渗透能力, 减少其尖峰径流量, 改善排水状况。该项目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达到48.6%, 达到绿色建筑要求。

非传统水源利用

钦州市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22℃, 多年平均降水量1764.5毫米, 年降水总量187亿立方米。境内河流密布, 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32条, 主要有钦江、茅岭江、大风江, 多年平均径流深983毫米,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4.2亿立方米。经用水量估算, 该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646.02立方米, 最大小时用水量为80.75立方米。计划收集小区内所有屋面的雨水, 经过雨水回用系统净化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浇灌, 减少屋面雨水的排放。根据实际绿化最高日用水量21.97立方米以及当地水文特征资料分析, 雨水收集水池容积设计取7天室外杂用水量综合考虑, 汇水面积为9276.27平方米, 蓄水池容积设置为200立方米。每年可回收雨水量为3441立方米,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1.95%。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与建筑的结合, 已经成为发展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是替代常规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对于促进建筑节能、改善城市环境意义重大。广西各地市近些年来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工作, 钦州市也是广西首个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示范城市, 该项技术在本地发展已相对成熟。该项目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 为住宿员工及食堂提供生活热水, 并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辅助加热。分别在1~5#楼屋顶各设置1套太阳能热水系统为所有住户提供生活热水, 每套系统均配置2台10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 热水供应的住户比例为100%。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由项目的设计技术路线及整体设计要求而定, 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设计路线存在着增量成本的差异。保障性住房由于受成本控制的影响, 在选用绿色建筑技术时, 采取“被动优先”原则,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 因地适宜选用绿色建筑技术, 可达到低投入、高回报的效果。本项目从实际出发, 打破建筑常规节能做法, 增量成本主要集中体现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上, 按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市场造价6000元/立方米, 本项目日均用水量为21.97立方米, 则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总投资为13.18万元, 折合为2.73元/平方米, 增量成本相对很低。

上一篇:动物性污染物下一篇:医疗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