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污染物(共8篇)
动物性污染物 篇1
饲料是动物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生产性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饲料安全与卫生直接关系到饲喂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安全与健康。20世纪末英国疯牛病的传播及比利时发生的“二噁英”事件, 以及近几年来饲料中频繁出现的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微量元素、添加剂, 特别是违禁药物如盐酸克伦特号 (瘦肉精) 、三聚氢胺等, 致使畜产品药物残留量过高, 从而危及人类健康, 使饲料安全和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 饲料污染是指饲料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及调制等过程中, 残留混入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污染主要包括霉菌与霉菌毒素, 细菌与细菌毒素, 饲料害虫以及毁损饲料粮的仓库害虫。现就饲料生物性污染及其控制进行介绍。
1 霉菌及霉菌毒素种类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种类繁多, 但能在饲料中产生霉菌毒素的产毒霉菌有30种, 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动物摄入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1]。现已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种, 能污染饲料、影响饲料卫生质量且对动物具毒性的霉菌毒素约有20余种, 分别是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丁烯酸内酯、展青霉肪素、岛青毒素类、橘青霉毒素、红色青霉毒素、黄绿青霉毒素、甘薯黑斑病毒素类等, 其主要危害见表1。霉菌毒素对动物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 即使饲料中含量很低, 也会导致畜禽生长受阻, 繁殖性能降低, 免疫机能下降。
2 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
2.1 防止霉菌毒素污染的措施
潮湿是霉菌繁殖的主要因素, 霉菌的生长除了要求基质 (粮食、饲料) 有一定的营养、水分、酸碱度等条件外, 还需要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 如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这3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就能达到防霉的目的, 主要控制方法是干燥保藏和防霉剂的使用, 还可使用化学熏蒸剂等, 防霉是预防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2.1.1 控制饲料原料的含水量。
对于谷物饲料而言, 关键在于收获后必须迅速干燥, 使谷物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范围内, 如稻谷含水量降到13%以下, 大豆、玉米、花生的含水量降到12.0%、12.5%、8.0%以下, 饲料原料的含水量要按国家标准执行。否则, 水分过高易发霉[2]。
2.1.2 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
饲料加工后如果散热不充分即装袋、贮存, 会因温差导致水分凝结, 而易引起饲料霉变。特别是在生产颗粒饲料时, 要注意保证蒸汽的质量, 调整好冷却时间与所需空气量, 使出机颗粒的含水量和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一般含水量在12.5%以下, 温度一般可比室温高3~5℃。
2.1.3 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
饲料产品包装袋要求密封性能好, 如有破损应停止使用。应保证有良好的贮存条件, 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 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还可采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密闭保存。贮存过程中还应防止虫害、鼠咬, 运输饲料产品应防止途中受到雨淋和日晒。
2.1.4 应用饲料防霉剂。
经过加工的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极易发霉, 故在加工时可应用防霉剂。常用防霉剂主要是有机酸类或其盐类, 例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及其盐类。其中又以丙酸及其盐类丙酸钠和丙酸钙应用最广。目前多采用复合酸抑制霉菌的方法[3]。
2.2 去毒方法
霉变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 决不可将就加以利用。对轻度霉变饲料的去毒处理与合理利用, 也为生产所必需。
2.2.1 剔除霉粒法。
由于霉菌毒素在谷实籽粒中分布很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及虫蛀籽粒中, 如果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挑选技术将这些籽粒挑选出去, 可使饲料中的毒素含量大大降低。某些在田间生长期感染霉菌的谷实如赤霉病麦粒, 其比重比正常麦粒小, 可利用风选法将小而轻的病麦粒吹掉;也可用一定比重的黄泥水或20%食盐水使病麦粒漂浮去除。
2.2.2 混合稀释法。
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与未被污染的饲料混合稀释, 使整个配置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不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量。但使用前应以多批次抽样测定值为依据, 以防慢性中毒。
2.2.3 理—化—生脱毒处理。
霉菌毒素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方法得到不同程度地失活或去除。物理学脱毒法之水洗法脱毒, 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串珠镰刀菌毒、丁烯酸内酯、展青霉毒素等较溶于水的毒素, 有良好的去毒效果。物理学脱毒法之紫外线脱毒不仅可以杀死霉菌的菌体, 而且可使某些霉菌毒素分解破坏。通常采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处理发霉饲料, 也可用日光晾晒法处理发霉饲料。
化学脱毒法是利用霉菌毒素遇碱能分解而失活的特性, 采用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进行脱毒处理, 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氯化等氧气剂处理也可使霉菌毒素除解失活, 但经上述化学物质处理后, 往往会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4]。
微生物脱毒法是筛选某些微生物, 利用其生物转化作用, 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的方法。用无根根霉、橙色黄杆菌和亮菌等进行发酵处理, 对去除粮食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效果。
2.2.4 利用添加剂脱毒或缓解。
(1) 吸附剂。某些矿物质如活性炭、白陶土、膨润土、蛭石、沸石、硅藻土等, 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而且性质稳定, 一般不溶于水, 不被动物吸收。将它们作为吸附剂添加到饲料产品中, 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减少动物消化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 (2) 补充蛋氨酸和硒。添加蛋氨酸可以减轻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有害作用。被血液吸收的霉菌毒素由肝脏负责进行解毒, 在动物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中, 肝脏可利用谷胱甘肽GSH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对黄曲霉毒素进行解毒。 (3) 单加氧酶诱导剂。在动物体内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中, 单加氧酶体系在生物转化的氧化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 酵母培养物。近年研究报道, 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肉鸡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重。体外试验结果也表明, 酵母培养物可使88%黄曲霉毒素被降解。
综上所述, 饲料生物性污染范围广阔, 控制污染技术繁琐, 需要从事畜牧生产工作者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从保证饲料安全性维护家畜健康与生产性能出发, 把动物饲料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结合在一起, 规范饲料生产标准, 树立法律意识,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钟世荣, 余伯良.饲料的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 (10) :5-6.
[2]杨曙明.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去毒[J].中国粮油学报, 1993 (1) :55-56.
[3]邓玉春.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成因及控制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 1998 (6) :24-25.
[4]司金龙.饲料污染的因素及处理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 2009 (6) :41.
动物性污染物 篇2
Fenton氧化法处理生物性污染废水
摘要:采用Fenton氧化法对经化学混凝沉淀处理后的生物性污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H2O2/Fe2+2(摩尔比)四个主要因素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2O2投加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因素,影响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H2O2投加量>溶液pH>反应时间>H2O2/Fe2+,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0.088mol.l-1,溶液pH值在3.5左右,反应时间为4h,H2O2/Fe2+为20:1.在此条件下,经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后的出水细菌总数和三磷酸腺苷均未检出,保障出水的生物卫生安全性;同时其相对抑光率为10%,属低水平毒性.此外,其化学需氧量小于76mg・l-1,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1.10mg・l-1,2.92mg・l-1和0.002mg・l-1,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一级B标准.作 者:郭思 刘燕 杨楠桢 张云 安东 林文诗 汪明明 GUO Si LIU Yan YANG Nan-zhen ZHANG Yun AN Dong LIN Wen-shi WANG Ming-ming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33期 刊:环境化学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CHEMISTRY年,卷(期):,28(4)分类号:X7关键词:Fenton试剂 生物性污染 废水 细菌 生物安全性
动物运载工具污染及治理措施商榷 篇3
1 动物运载工具污染及原因
动物运载工具污染主要指货主或承运人在装前或卸后, 未按《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及产地、屠宰检疫程序 [2], 对运载动物车辆、装载用具进行清扫、冲刷、消毒, 对动物垫料、动物排泄物及时处理, 重复使用动物运载工具, 再次调运时在途中和到达地随意丢弃污物, 卸屠宰动物后留在屠宰场的污物处理不彻底及运抵后的饲养、种用动物不经申报、隔离, 继续串村销售再运输带来的污染。污物对空气、水、易感动物和人的污染, 影响人畜健康, 还会传播人畜共患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养殖生产。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货主或承运人治污意识不强, 未清洗消毒重复使用运载工具较多
贩运户受经济利益所驱动, 忙于收购、运输、售出后, 立即返回再次收购、运输、售出, 两三天往返一趟, 大部分贩运户常年专做贩运生意, 已形成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负责屠宰销售的体系, 有些货主拥有几辆车, 每天调运一趟, 顾不上调运一趟清洗消毒一次。装前卸后不按规定去做, 在公路监督检查时经常发现运载动物的空车, 携带垫料和以前运输留下的动物粪便频频行驶, 走一路, 污物污染一路。
1.2 防疫监督管理不到位, 动物运载工具装前卸后消毒不严
饲养场、屠宰场、动物收购代办点 (处) 应有相应的污物处理和清洗消毒设备, 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人员, 因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够, 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官方兽医没有监督好货主或承运人在装货前或卸货后对车辆、装载工具、污染场地进行严格清扫、冲刷、消毒, 存在未经消毒就出具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或卸后消毒不清洗, 不在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卸后消毒栏签章准予出厂 (场、点) 的现象, 这就放任货主或承运人不到万一不清洗消毒。如遇有水的路边、河边及屠宰场、收购代办点等处随便清洗, 还有的将病死动物扔到河水、沟岔, 这样不但污染了环境, 而且留下了动物疫病再发生和交叉污染的隐患。
1.3 屠宰场、收购代办点管理随意性较大, 没清洗消毒的动物运载工具随便进出
屠宰场、收购代办点和贩运户不按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提出的要求执行, 贩运户随便进出屠宰场、收购代办点, 这样势必将动物运载工具上的污染物, 随货主或承运人自由行使车辆, 而到收购动物的所在地、销售动物的抵达地、运输路途停车地随意丢弃, 即污染了环境, 又有可能造成动物疫病的交叉污染, 影响养殖、加工生产。屠宰场、收购代办点待宰、待运的动物发病的情况也曾有过, 不但给货主遭受损失, 封锁期还影响屠宰场、收购代办点的效益。
1.4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管不全面, 对动物卸后返程的运输工具消毒跟不上
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查《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证, 验物, 消毒载有动物车辆, 但没有清洗消毒的场所和污物处理设备, 对动物垫料、动物排泄物无法处理, 动物运载工具光消毒不清洗, 动物垫料、排泄物阻隔消毒药不能接触病原体, 影响消毒效果。对携带垫料和以前运输动物留下粪便的空车难予监管, 抵达地卸后返回时携有消毒证明的很少, 消毒证明卸后消毒栏签章的微乎其微。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 却因存在对动物垫料、动物排泄物无条件处理, 人、财力不足而一直没开展空车的监管工作。
1.5 消毒药使用存在误区, 影响预防消毒效果
消毒药的使用在动物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疫情扑灭、出售、运输、屠宰加工等环节占有重要地位[4]。但不科学和不准确使用消毒药, 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 甚至十分严重。所涉场、点防疫消毒人员由于对消毒的重要性、消毒药品的性能、配制浓度、使用方法等知识的缺乏, 有的人甚至不了解, 表现出盲目使用、乱用、滥用, 难以做到对车辆、装载工具、污染场地进行装前卸后用规定的药物科学、准确消毒, 难以做到动物运载工具先清洗、再消毒, 难以做到动物垫料、排泄物、病死畜生物消毒。消毒不彻底, 显现不出消毒效果。
2 处理对策与措施
2.1 加强防治动物运载工具污染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防控意识和科普力度
动物疾控和防疫监督机构加大对饲养场、屠宰场、动物收购代办点 (处) 的监管及宣传, 对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的指导, 对官方兽医和防疫消毒人员的培训, 及货主或承运人的层层培训, 引起从事动物养殖、运输、经营、加工、销售各环节对动物运载工具污染的重视, 宣传防疫灭病、消毒的重要作用和正确使用消毒药的重要意义, 使每位兽医和防疫消毒人员熟练掌握消毒药的品种、性能和正确使用技术, 再将准确择药、配制、使用的适用技术要点, 科普给从事动物养殖、运输、经营、加工、销售的农民、货主或承运人, 使每个人都要掌握, 了解动物运载工具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 提高群防群控能力和环保意识。
2.2 加强防疫监督工作, 规范动物运载工具、屠宰场、收购代办点 (处) 管理
首先加强饲养场、屠宰场、动物收购代办点 (处) 责任人的管理, 负责监管饲养场、屠宰场、动物收购代办点 (处) 官方兽医的管理, 再次加强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人员和货主或承运人的管理, 配备和发挥相应的污物处理和清洗消毒设备作用。要把动物运载工具所造成的污染纳入法制轨道, 依法治理, 监督实施好货主或承运人在装前对车辆、装载工具的严格清扫、冲刷、消毒, 未经消毒处理的不让进收购代办点 (处) 、饲养场, 当地官方兽医对这种装载者不给出具《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屠宰场严查调进动物的《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卸后对装载工具车辆不清洗消毒的, 当地官方兽医不在《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卸后消毒栏签章, 更不准许出厂 (场、点)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按《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代作处理后再出厂。
2.3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清洗消毒场所和配备污物处理消毒设备, 推行对动物卸后返程运输工具的监管工作
加强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在清洗消毒场所和污物处理设备的投入和建设, 完善对动物卸后返程运输工具的监管工作, 对运载动物查证验物、运载工具消毒的同时, 监控返程空车, 严查《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对没有处理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卸后消毒栏签章的也按《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处理。对动物垫料、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动物运载工具清洗后消毒, 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切断动物垫料、动物排泄物再随运输工具的行使而造成的污染。
2.4 加快运载动物车辆、装载用具的研制和改进, 实行专用和防疫合格制度
现有动物运载工具都是根据调运动物的需要, 由货主或承运人改装运输车车厢, 加钢管架式栏框, 有一层、二层、三层式样, 每底层隔板其余栏杆式开放, 没有阻拦垫料、排泄物的车厢等装置, 垫料、排泄物随时有掉落的现象, 与外界毫无隔离, 其实是露天运输, 运输动物受冬天寒冷夏天酷暑, 所以要研制适于动物福利, 便于装运、清洗、消毒而不易污染外界的装载用具。并专车专用, 启运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封相关动物防疫标签, 公路监督检查时查证、查封签、验物, 对无证、无封签的处理后再加封签, 到达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启封相关动物防疫标签, 防止路途丢弃病死动物而污染、传染。对该运载工具应建立防疫合格条件审核管理, 合格的准许运输动物。
摘要:分析动物在装、运、卸环节, 动物运载工具影响环境和生产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动物运载工具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动物运载工具,污染,对策
参考文献
[1]姬生俭, 马月光.加大仔猪检疫监督力度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 2008:25 (9) :14-15.
[2]农业部兽医局,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检疫员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1-155.
[3]布仁, 王学理.畜禽养殖场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 2008:25 (10) :14-15.
动物性污染物 篇4
为保证潜明水库正常蓄水及水库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确保水库建设和运行的卫生安全,保障库区及下游人民群众的健康。缙云县卫生局受潜明水库工程指挥部的委托,对库区范围内的库底生物性污染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水库库底清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库底卫生清理内容和任务
(一)库底卫生清理对象:分一般性污染源、传染性污染源、鼠类以及鼩鼱类等。
1、一般污染源包括牲畜栏、粪池、化粪池、沼气池、公共厕所、普通坟墓;
2、传染性污染源包括医疗机构工作区和医疗垃圾、屠宰场、兽医站、牲畜交易所、传染病疫源地;
3、鼠类与鼩鼱类捕杀包括农村居住区、仓库、垃圾堆放场及耕作区; 根据相关档案文献记录,到目前为止库区范围内,未发生过鼠疫、炭疽及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水域内亦未发现钉螺繁殖。并根据现场调查,库区内无医疗机构工作区和医疗垃圾、屠宰场、兽医站、牲畜交易所及传染病疫源地等场所,故库区内现有的污染源均为一般性污染源。
(二)库底卫生清理的范围:整个库区 m征地线区域,涉及6个行政村。拆迁总户数为 户,总人数为 人。库区共需清理污染源1940
1
处,其中粪池138处,公共厕所5个,牲畜栅88个,污水池13个,垃圾堆放场6个,坟墓845座,其中15年以下坟墓约218座,15年以上的约627座;
二、组织实施
(一)建立库底卫生清理组织和工作责任制
成立库底卫生清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库底卫生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库底卫生清理工作的监管、指导、组织实施和验收。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为:
1、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库底卫生清理技术方案与清理效果评价方法,卫生清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现场督导、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和自验工作。
2、现场工作组:负责库底卫生清理及灭鼠、灭螺工作。又具体分两个项目小组:消杀工作小组和灭鼠工作小组。
3、后勤保障组:负责库底卫生清理中所用消杀药品、器械的采供、车辆及相关物资的保障工作。
(二)建立健全库底卫生清理工作程序
1、库底卫生清理准备阶段
(1)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库区污染源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所有清理消杀对象(分一般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物两类)以及居民区饮用水源、溪流的分布、位置、规模、数量、面积等情况。并采集库区不同类型水源水,按照《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进行全分析检测,以掌握蓄水前库区水质本底状况。
2
(2)在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污染源状况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库区实际,制定《库底卫生清理技术方案》和《库底卫生清理效果评价方法》等相关技术方案,确保卫生清理程序正确,方法科学、有效,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3)坚持层层培训的原则,对实施卫生清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消毒、灭鼠等相关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合格上岗。
(4)做好消毒剂(漂白粉)、消毒器械(喷雾器)、灭鼠器械(鼠夹、鼠笼)及劳作、防护用品(铁锹、胶桶、胶瓢、手套、口罩、帽子、长筒靴)的采购。
2、库底卫生清理实施阶段
库底卫生清理必须坚持“先搬迁、后清理,再拆除”的原则,坚持清理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所有卫生清理对象在移民搬迁后,应分类别进行卫生清理,并经卫生部门验收,确认达标后方能进行房屋等设施的拆除工作,并按照清理一处验收一处,边清理边验收、边建档的原则进行。
(1)一般污染源清理
①化粪池、粪池、沼气池、厕所、牲畜圈(栏)等,里面的粪便残留物按粪便量的1/5加入漂白粉干粉充分搅匀后放置2小时,彻底清掏运至库外统一处理。对无法清掏的残留物及其污染壁面、周围被污染土壤等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溶液进行喷洒(用量200ml/㎡)作用2小时。
②污水沟(塘、池)按每升水加5-10g漂白粉干粉充分搅匀作用消毒2小时。
③生活垃圾:对可燃性生活垃圾就地燃烧;对不可燃性者用含有效氯
3
10000mg/L的漂粉精溶液喷洒后,运至库外深埋处理。对其存放处及周围被污染土壤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漂粉精溶液喷洒。
④普通坟墓:待坟墓移迁后,对埋葬15年以上的无主坟墓压实处理。对埋葬15年以内的无主坟墓将尸骨和棺木挖出运至库外焚烧。墓穴及周围脏土反复摊晒并用10%漂白粉溶液(每升水加100g漂白粉)。
以上所有污染源场所消毒后用50-80cm厚的净土覆盖压实。(2)灭鼠工作
为避免药物灭鼠易致药物遗漏及死鼠难于查找的弊端,保证安全卫生,采用鼠夹、鼠笼等物理方法对库区居住区、仓库、垃圾堆及其周围200m的区域和耕作区进行灭鼠。居住区,室内面积小于15 m2,布放鼠夹或鼠笼2只,室内面积大于15 m2时,布放鼠夹或鼠笼3只。仓库和垃圾场及其周围200m区域,每10m2布放鼠夹或鼠笼1只。耕作区,采用5米夹线法,即同一行每距离5米布放鼠夹1个,每行间距20米布放鼠夹或鼠笼。对捕获鼠种进行分类鉴定、计数,并选取一定数量鼠类委托相关部门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等主要鼠传疾病及有关寄生虫的实验室检测。
(3)清理对象的效果检测评价
①于清理前、后一定时期分别采集粪便、污水、污泥、垃圾等污染物评价其消毒效果,并出具符合计量认证的检验报告。粪便、污泥、生活垃圾和表层土壤消毒后均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7—87)中粪大肠杆菌菌值≥10-2的指标要求。污水消毒后粪大肠菌群须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粪大肠菌群≤500MPN/L的指标要求。各类样品清理前后细菌总数减少率≥90%。各类样品清理后均不得
4
检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②于灭鼠前、后在居住区和耕作区各设3-5个监测点进行鼠密度监测,灭鼠后鼠密度达到≤1%要求。
(4)建(构)筑物清理的技术要求。
① 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后,残留高度不得超过地面0.5m,拆除的线材、铁制品、木杆等不得残留库区。
② 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后的易漂浮材料,不得堆放在库区移民迁移线以下,堆放应有固定措施。
③ 田间和农舍旁堆放的柴草、秸杆等,残留量应小于清理量的1‰。④ 对库岸稳定性有利的建筑物基础、挡土墙等可不予拆除,对确难清理的较大障碍物,应设置蓄水后可见标志,并在地形图上注明其位置与标高。
(5)林木清理及技术要求。
①对淹没线下伐区内林地和非林地上的所有林木及地面附着物,不分林木类型、林种、树种、起源、年龄,全部皆伐,对残余物全部运离库区或焚烧。
②采伐地径6cm以上的树木伐根高度不得超过0.1m,地径6cm以下的树木伐根高度不得超过0.3m,伐倒木应运至库区淹没线上以外。林木砍伐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丛以及柴草等易漂浮物应及时运出库外或采取防漂措施。
③对具备清理条件的灌木林也应予以清理。
④对清理范围内的珍稀植物、名木古树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加以移植保护。
3、库底卫生清理验收阶段
5
库底清理验收程序分自验、初验和终验。由技术指导组负责库底污染物卫生清理的自验,按清理一处验收一处,边清理边验收原则进行。库底清理领导小组于整个卫生清理工作完成后组织初验。最后邀请专家组及水库建设工程总指挥部、业主等相关部门进行最终验收。
三、经费预算
1、水质采样检测
按采集不同类型水样20件(本底10件,一期、二期工程检测各5件),每件检验检测费40000元,合计费用800000元(送省疾控全分析)。
2、粪便、垃圾、污水、污泥及其周围被污染的土壤及厕所、牲畜圈(栏)、垃圾、粪坑(池)、污水池(沟)等建筑物的卫生消毒。
按漂白粉单价4000元/吨结合消毒工作量计列: 粪坑(池):30元/座×138=4140元; 公共厕所:200元/座×5=1000元 牲畜圈(栏):40元/栏×88=3520元; 垃圾堆场:250元/座×6=1500元; 污水池:80元/条×13=1040元。
3、粪便、垃圾、污水、污泥、土壤等消毒后无害化效果检测 按处理数量的约30%计,采集不同类样品582件(含本底检测100份),每件检验检测费200元,合计费用116400元。
4、坟墓的消毒
按漂白粉单价4000元/吨结合消毒工作量计列: 15年以下坟墓:80元/座×218座=17440元;
6
15年以上坟墓:50元/座×627座=31350元。
5、病死畜掩埋地的消毒:约计12500元。
6、居民区、耕作区的灭鼠
按鼠夹单价5元/只,购鼠夹1200只,计6000元; 鼠笼单价30元/只计,购鼠笼1000只,计30000元。
7、人员劳务费用:需投入3500工,按每工200元计,合计700000元。
8、人员培训费:20000元。
9、其他清理费用 林地清理:210000元; 建筑垃圾清理:1500000元。上述费用合计:3454890元。
四、库底卫生清理档案的建立、整理和汇总
(1)建立库底卫生清理档案。凡是记录库底清理活动的文字、图样、图表、磁盘、声像等材料都属于档案收录范围。
(2)认真填写各种卫生清理表。所有实物调查表、一般性污染源清理记录表由专人填写,分类建档。各类表格做到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用铅笔和圆珠笔填写,不得涂改和有黑疤,不得有逻辑错误,无数据格用“-”表示,时间和签名必须每格填写,不准用打点、划箭头表示。
(3)分阶段对库底卫生清理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建立汇总书记面材料,经工程监理确认签名后,一式二份,一份上报监理,一份留档。卫生局
二○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动物饲料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方法 篇5
关键词:动物饲料,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方法
动物饲料在畜牧生产中不可或缺,安全性良好的动物饲料是促进畜牧生产良性发展的因素之一。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易造成生产能力降低甚至引发疾病,严重者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群健康。有害微生物污染是动物饲料安全的主要监控指标,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监控工作的第一步。动物饲料由几十种基本原料复合而成,因此有害微生物种类多且常有交叉污染现象。鉴于此一些比传统检测手段更加快速灵敏的方法逐步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焦点。
1 PCR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发展较为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可特异、灵敏的检测出极微量DNA片段,其操作快速简单,对样本纯度要求不高。多重PCR技术是在常规PCR方法基础上在一个体系内加入一对以上引物,在保留常规PCR快速、灵敏优势的基础上可一次检测2种以上有害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尝试将PCR技术与多种技术联用以达到更好的实际工作效果。一项研究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检测时间短、线性关系好且无交叉反应,有效的提高了饲料中微生物的检测效果。由于饲料成分较为复杂且PCR技术检测敏感度高,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能检测到DNA片段但无活性微生物存在的现象,使得PCR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2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目前检测技术研究热点之一。该法在基片表面固定一系列特定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杂交,分析杂交结果即可达到检测目的。基因芯片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应用范围更广,检测效果更好。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用途越来越广。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并找出饲料中常见有害微生物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和引物即可快速灵敏的检测多种有害微生物的存在。该技术灵敏度高、耗时短,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费用的降低,相信其应用会越来越广。
3 ELISA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是一种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与酶高效催化反应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是酶免疫测定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批量检测等优势。检测时首先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后加入待测抗体或抗原,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最后通过底物显色生成有色物质,根据吸光值对样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识别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是ELISA技术的关键。实际工作中,ELISA方法在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查中应用最多,此外也用于饲料中其它有毒有害物残留的检测。
4 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
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又称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其基本结构与基因芯片技术类似。首先将酶、抗原、抗体等特异性蛋白被大量固定在经预处理的硅片或玻璃片上制成蛋白质芯片,后将样品加入固相载体,使其与芯片上蛋白质反应,最后经激光扫描获取图像并使用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得出结果。研究表明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交叉反应较少因此重复性高,检测灵敏度高且整个检测用时较短,是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费用高是限制该技术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
5 总结
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情况,是大批量饲料中微生物污染筛查的理想工具。然而,饲料中成分较为复杂,有微生物也有基因片段或蛋白质残留,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未经过诸如富集等预处理步骤的快速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传统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加可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会越来越可靠,最终成为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最终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韩杰,等.家禽饲料中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1):32-34.
[2]石建玲,等.基于Taq Man探针的幽门螺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986-989.
[3]陈胜军,等.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5):40-42.
污染土壤的植物性修复研究进展 篇6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转化和降解等作用来清除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土壤的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 它们是指加入土壤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或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 而给生态系统乃至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 利用自然生长或遗传工程培育的植物, 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和植物降解四种方式。
(1) 植物提取: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属元素, 并经过植物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将重金属元素从根部转运至植物地上部分, 再进行收割处理。这些植物有两大类:超积累植物和诱导的积累植物。
(2) 植物挥发:植物将挥发性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再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 或者植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从而净化土壤。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g和Se。
(3) 植物稳定:利用植物吸收和沉淀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重金属, 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 从而减少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风险。
(4) 植物降解:指污染物被植物根系吸收后通过体内代谢活动来过滤、降解污染物质的毒性。
2 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历史及进展
植物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不过当时是无意识地利用植物处理排泄物。20世纪初, 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植物生态系统处理废弃物和污水无害化。50年代植物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开始。50~70年代, 随着对非耐性植物和耐性植物的机理的研究, 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70年代后, 发展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成为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技术;废弃矿山的复垦, 污泥的处理和农业应用, 植物耐性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80年代, Chaney提出利用超积累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 形成植物修复概念。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植物修复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方面, 研究的比较多;利用累积、超累积植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核素, 可以达到对污染物的高吸收。如经人们实验研究, 目前国内外已发现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700多种, 积累Cr、Co、Ni、Cu、Pb的量一般在0.1%以上, 积累Mn、Zn的量可达1%以上。在土壤有机污染方面, 尤其在石油烃类污染、农药污染、POPs污染、TNT污染等都有研究, 不过相对的还比较少;如王靖等在《植物根际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中通过实验得出植物根际能提高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讲解速度。安凤春等采用植草法得出选择能加强根际区生物降解作用的草品种是以后的研究热点。沈源源等通过盆栽试验得出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对PAHs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现阶段, 我国的植物修复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在锌、砷、铜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和修复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前沿;不过相当多的植物修复的技术与设备还处于研究开发之中。
在国际上, 土壤污染的植物性修复起步较早, 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而且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开创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重视植物修复技术, 都制定并开展了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计划。如在超积累机理的研究方面, 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有机污染植物修复方面, 日本、荷兰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 还陆续成立了一些植物修复公司, 极大地推动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开发。
如今, 随着人们对土壤污染认识的加深, 国家政府对污染土壤治理的重视程度增加, 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者越来越多, 成果也越来越多。
3 植物修复技术的展望
植物修复技术较其他物理的, 化学的方法更受人们青睐, 但这项技术在很多方面仍有不成熟、不完善之处, 如根据人们的研究发现植物修复过程一般较缓慢、限制条件多, 受土壤毒物毒性限制性很大, 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不过, 植物修复技术仍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技术。现阶段, 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都致力于植物修复的理论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研究, 今后的发展趋势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寻找更多的野生超累积植物。通过对大量的野生植物实验研究, 尝试将它们应用于不同程度和污染源处的土壤, 研究其修复情况。 (2) 注重多学科综合技术应用的研究。需要与生物学、土壤学、生态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重视植物修复中各种配套技术与方法的集成研究, 并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探索技术应用的创新。 (3) 建立更多的应用之物修复技术的示范性基地。在理论研究的同时, 开展植物修复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4)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运用基因复制、转移等来增强植物本身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而经基因改造的植物则可提高其应用性。 (5) 植物修复除了可以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以外, 对放射性污染物的治理也有很大的潜力。
综上, 虽然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各类土壤污染方面还存在局限性,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仍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植物修复理论的研究深入,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新兴技术将会得到极大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世荣, 黄昌勇, 朱祖祥.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6.12.10-12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 篇7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便携式设备
重金属一般指标准状况下密度5 g/m3以上的金属。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有汞 (Hg) 、镉 (Cd) 、铅 (Pb) 、锌 (Zn) 、锡 (Sn) 、铭 (Cr) 等。其来源主要是动物采食含有重金属的饮水和饲料,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而蓄积于体内。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器械、管道、容器以及加工时使用的添加剂, 在食品运输过程中承载的运输工具也可使食品污染。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浓缩, 浓度提高千万倍, 最后进入人体造成伤害, 可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容置疑,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前在我国要解决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 一方面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及预警机制, 扩大和加强对食品污染的监测, 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水平。传统的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 (火焰与石墨炉) 、原子荧光光谱法、ICP发射光谱法等。当前, 生产这些仪器的国外著名厂家主要有Thermo-Fisher、Perkin Elemer、Shimaduzu、Varian、Agilent、Jena AG等公司;国内的生产厂家主要有普析通用、东西电子、瑞利、上海精科、上海光谱、天美等公司。近年来国内公司的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完善, 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国外同等水平。上述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点, 但也有局限性。有的方法样品前处理复杂, 需萃取、浓缩富集或抑制干扰;或是不能进行多组分或多元素同时测定, 耗时费力;有的仪器检测限或灵敏度达不到指标要求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 Spectrometry) 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生物样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先进技术, 具有检出限低、动态线性范围宽、干扰小、分析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以及可提供精确的同位素信息等分析特性。但是上述检测农产品、食品重金属污染的操作过程复杂, 仪器昂贵, 需要专门技术人员, 检测时间长而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目前在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行业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一定比例。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条件建立检测实验室等问题, 因而动物源性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监控更加难以保证。因此无论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环保机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甚至普通消费者都迫切需要有科研机构研发出简便、快速、便携式的重金属检测设备, 以便在食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销售环节中作为检测或监督工具使用。
动物性污染物 篇8
1 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交叉污染的控制
1.1 合理分隔试验区
(1) 样品处理区 (样品粉碎区和称样区) ; (2) 核酸提取区; (3) PCR反应液制备区; (4) 扩增区; (5) PCR产物鉴定区。其试验用品及取样枪应专用。
1.2 枪头、离心管等消毒灭菌
枪头、离心管、配反应体系所用的水等用前经过高温灭菌, 一般120℃30min即可。注意不要和微生物共用灭菌锅, 以免被培养基中的牛肉膏污染。
1.3 样品的粉碎
用较小的粉碎机粉碎反刍动物饲料, 便于清理。粉碎机放置在能排风的环境中。粉碎机先粉碎玉米碴或麸皮4~5遍, 再粉碎经4分法分取的样品3遍弃掉, 收集第4遍粉碎的全部样品混匀装袋备用。注意粉碎完每一遍都要用气枪、毛刷将粉碎机清理干净。一份样品使用一套工具, 包括手套, 可使用废弃报纸代替塑料布, 用后废弃。
1.4 称样
称样时一个样品用一把勺子, 也可用称样纸折成小条代替勺子。称样时戴手套, 如样品沾到手套上要及时更换。
1.5 核酸提取
提取液分装成小包装。加提取液时一样一枪头, 避免交叉污染。
1.6 PCR反应液制备
在配制过程中, 注意加样枪、容器、双蒸水及其它溶液被PCR核酸模板污染, 所有的PCR试剂都应小量分装, 避免反复冻融影响效果。
1.7 扩增
牛羊源性成分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 (1) 设立牛羊源性成分阳性和阴性对照和试剂对照。阳性对照以能出现扩增条带的最低量的标准核酸为宜, 并注意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每次反应都应有一管不加模板的试剂对照及相应不含有被扩增核酸的样品作阴性对照; (2) 牛羊源性成分阴性对照。包括: (1) 样品对照:被检的样品是饲料就用鉴定后的阴性饲料作对照; (2) 试剂对照:在PCR试剂中不加模板DNA或RNA, 进行PCR扩增, 以监测试剂是否污染。
1.8 牛羊源性成分PCR产物鉴定
PCR产物拷贝量大, 远远高于PCR检测数拷贝的极限, 所以极微量的PCR产物污染, 就可形成假阳性。在电泳上样时, 扩增后的PCR管盖小心开启。PCR产物鉴定时使用的EB (溴化乙锭) 是一种致癌剂, 对操作者和环境都有一定的污染。为了操作者的健康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选用EB替代物, 如Goldview等试剂。我们在试验过程中做了多次EB及EB替代物的比对试验, 表明二者的染色效果基本相同。
2 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污染后的应对措施
【动物性污染物】推荐阅读: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07-08
动物实验与雄性动物11-11
我的动物朋友动物作文10-27
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平台方案08-09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06-13
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论文05-26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卫生07-19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06-12
依法养殖动物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