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

2024-07-13

动物营养(共11篇)

动物营养 篇1

本刊讯 (记者曹青伟) 3月10日上午, 在邯郸磁县,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始终把食品安全视为企业做强做大的主线和行业使命的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牧股份) 召开了保护动物安全、关爱人类健康的养殖技术培训会。

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牧股份动物营养品商务部副总经理涂正华、臧彦全博士和华北办事处总经理宋松林、办事处南区经理乔象飞等, 磁县统战部副部长苗江泉和申建云也应邀出席。150多名养鸡户前来参会。

涂正华副总就我国畜牧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作了深入阐述, 他指出, 虽然全球面临经济危机, 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大有潜力, 其原因:一是消费空间很大, 中国大陆地区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为6.4千克, 美国为300千克左右。按国际通行说法, 我国年人均猪牛羊肉消费量31千克较为合理, 依此标准, 我国农民还差一半, 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量还相差8千克。成年人每日摄入鱼虾类50克, 蛋类25~50克为宜, 而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吃动物性食物不够。二是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 使养殖场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三是国家逐步完善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养殖户的惠农政策, 也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

宋松林总经理就影响养鸡利润的关键因素做了重点讲解。他认为, 影响养鸡利润的因素主要有养殖场供应商的管理 (品种、饲料) ;养殖场内部管理 (防疫、饲管、环境、营销) 。而品种、饲料、饲管、环境的好坏又完全决定了防疫的成败。因此, 对于养殖户来说, 科学的赢利观念应该是预防重于治疗, 保健重于预防, 营养重于保健。

最后, 臧彦全博士介绍了中牧股份华罗家禽预混料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质量控制体系。

中牧股份热线电话:

010-83672175 13463610158

动物营养 篇2

摘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依据,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建议居民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的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膳食指南 饮食指导 营养与健康

前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

正文: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人为数不多,这些问题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大学生的膳食 构成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但现在大学生不肯多吃,蔬果吃得少,饮食不规律,很少有喝牛奶的习惯,不吃早餐,校外就餐,爱吃零食,经常熬夜,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不好的习惯。

大学生的膳食应该是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及参加体力活动。大学生应该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盲目节食和减肥,不吃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每日变换食物花色品种,每餐做到平衡膳食,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以解决补钙 和增添优质蛋白质;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少吃糖和精细糕点,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限制嗜好品的消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定时进餐,注意一日三餐的营养比例,改变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零食要适量;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 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注意饮食卫生和文明进餐,进餐时思想要集中。此外,大学生应多食用含钙高的食物,如奶类、骨头汤等,必要时也可服用钙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最新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论述了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了实践平衡膳食获取合理营养的行动方案,对广大居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主体框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每个条目下均设有对条目中心内容进行阐述的提要和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说明。部分条目还附有参考资料。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其中6岁以上各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形成的。

为了帮助一般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主要内容,专家委员会对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进行了修订,直观展示了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膳食宝塔的使用说明中还增加了食物同类互换的品种以及各类食物量化的图片,为居民合理调配膳食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由于我国居民现在平均糖摄入量不多,对健康的影响不大,故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 2 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饮酒的问题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也有说明。

新膳食宝塔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影响。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最近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及资料而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其目的是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的内容,理顺了条目顺序,在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的基础上,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内容更加丰富通俗,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当前居民在合理膳食上的误区和难题,主要特色有以下6点:

1.新增加了“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和“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两个条目,将饮水、零食及饮料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膳食内容引入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使内涵更加丰富全面。

2.在“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条目下和膳食宝塔中明确提出“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为指导居民天天运动提供了参照标准。

3.提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在“粗细搭配”的内容中“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在“如饮酒应限量”的内容中明确“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4.在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理念下,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中有2条是针对慢性病的预防的,即“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和“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其他8条的内容中也都有相关慢性病预防的内容。

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居民对膳食认识的误区和难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在形式上增加了说明和参考资料,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有助于对条目的深入理解和实践;采用问答形式,解答膳食中常见问题和居民对营养认识的误区;有更多提供丰富科学信息的图表;对专业术语予以通俗解释,对于营养学界前沿新观念和新发现,给出了参考资料作为佐证,既满足了专业人士对指南理解,又能满足广大居民在生活中实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6.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在1997年的膳食指南中,针对婴儿的条目只有“鼓励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及不足900字的描述。在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婴儿又细分为0~6月龄婴儿和6月龄~12月龄婴儿。0~6月龄婴儿膳食指南条目增加到6条,有近7千字的描述,并提供了身长和体重增长参考曲线。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条目并参照膳食宝塔的内容来安排日常饮食和身体活动是通往健康的光明之路。

结语: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和形成良好的饮食消费行为,最终达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鱼粉;蚕蛹;营养

由于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海洋、淡水捕捞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要。因此要扩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提高水产品的供应量。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又需要以水产饲料行业作为支撑。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适口性强、能够被鱼类高效利用的鱼粉,被广泛作为鱼类饲料中的优质蛋白源[1]。近年来鱼粉资源紧张,价格波动较大,而我国却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寻找优质蛋白源替代鱼粉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蚕桑大国,蚕蛹资源丰富,每年鲜蚕蛹产量可达10万吨以上,加之蚕蛹蛋白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维生素均衡,蚕蛹蛋白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多样且技术成熟,适宜作为水产养殖的优良蛋白原料[2]。

1蚕蛹的特性以及营养评价

蚕蛹是缫丝产业的副产物,脂肪含量较高,容易氧化和酸败而产生难闻的臭味,一直没有在水产业上得到充分重视,仅仅被当做粗饲蛋白源来处置。蚕蛹中含粗蛋白50%~70%,氨基酸组成与鱼粉相似,且鱼类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与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鱼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含量丰富[3]。蚕蛹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按照FAO/WHO的标准为111.14,与蛋白标准品酪蛋白十分接近,高于鱼粉的99.72,这说明蚕蛹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利于被鱼类消化吸收。从氨基酸分(AAS)以及化学分(CS)分析中可知蚕蛹的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和蛋氨酸,这与某些植物蛋白源一致,说明蚕蛹营养组成虽好但作为鱼类饲料蛋白源还需考虑强化亮氨酸和蛋氨酸组成[4]。

2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2.1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新型蛋白源开发的研究中,新型实用饲料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是首先关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新蛋白源替代鱼粉的实验中,随着新蛋白源含量的升高,鱼类的生长逐渐缓慢,但蚕蛹也有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不同的鱼类对蚕蛹的喜爱或者耐受程度不一样。淡水鱼或者杂食性鱼类对替代的敏感性较低,肉食性鱼类往往对鱼粉的依赖性较大,想实现高替代难度大。

蚕蛹添加进饲料中的形式无外乎与其他蛋白源一起添加、或者经过脱脂除臭等不同的预处理再添加或与晶体氨基酸一起添加等几种形式。目前对蚕蛹添加进饲料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鱼上,尤其是杂食性鱼类。鉴于鱼类食性的关系,它们基础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相较于海水肉食性鱼类很少。蚕蛹与蛤肉混合可以替代印度鲤鱼饲料中50%的鱼粉[5]。在有卡特拉魮、印度鲮、南亚野鲮、银鲤的混养系统中,经过发酵的蚕蛹替代鱼粉过后还能提高存活率以及特定生长率[6]。在建鲤上,经过脱脂处理的蚕蛹可以替代50%的鱼粉而对生长没有负面影响[7];相反,用未脱脂处理的蚕蛹只能替代鲤鱼饲料中30%的鱼粉[8],可见蚕蛹中的脂肪是影响其在鱼类饲料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将蚕蛹和其他蛋白源一起填加进淡水杂食性鱼类饲料中或者经过发酵、脱脂等预处理再添加,效果都是未做任何处理的蚕蛹达不到的。蚕蛹在海水肉食性鱼类饲料上的研究报告较少。当牙鲆基础饲料含有60%的鱼粉时,再添加蛋氨酸以及赖氨酸来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情况下,蚕蛹可替代20%左右的鱼粉而对牙鲆生长不造成负面影响[9],这是玉米蛋白粉这类优质蛋白源也不能做到的[10]。由于海水肉食性鱼类对鱼粉的依存度较高,添加晶体氨基酸来改善饲料品质后,蚕蛹能替代牙鲆中20%的鱼粉,相较于玉米蛋白粉的替代效果来说蚕蛹在牙鲆饲料上的替代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蚕蛹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其外骨骼含有几丁质;而Kroeckel等的研究发现水生动物消化道之中并不存在或少量存在几丁质酶或者具有几丁质分解活性的微生物,这也是影响鱼类利用蚕蛹的重要原因之一[11]。脱脂蛹肽蛋白(蚕蛹与植物蛋白复合发酵物)可以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的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12],结果相似于以往在大菱鲆幼鱼饲料做的植物蛋白源替代实验[13-14],摄食率上也有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这与以往某些植物蛋白源的替代实验结果相似[15]。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解释为脱脂处理的蛹肽蛋白在饲料中的含量上升致使大菱鲆获得的可消化能减少,为了弥补这种减少而产生的补偿性摄食。然而,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鱼粉的含量降低摄食率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11,13],这可能是与不同饲料中存在着不同的促摄食物质有关,因而生长受阻不能只靠摄食率的改变来解释。

2.2对水产动物健康以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在应用性研究中,针对蛋白源实验的最初研究指标为肠道消化酶活性。在植物蛋白源的研究中消化酶活性一般是伴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当蚕蛹类作为替代蛋白时,大菱鲆肠道淀粉酶以及蛋白酶活性均受到鱼粉替代水平的影响而有降低的趋势[12];吉红等在建鲤饲料的研究发现蚕蛹粉替代80%的鱼粉后,肠道碱性蛋白酶活性降低,而酸性蛋白酶不受影响[16],这表明替代蛋白源对消化酶活性的作用还受到消化酶本身性质的影响。有实验表明蚕蛹添加进饲料中对肠道结构产生影响,这也是影响肠道酶活性以及消化吸收的因素[17]。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是评价鱼类对饲料蛋白利用的有效工具,它们也是和氨基酸代谢关联的指标。在某些试验中,肝脏谷草以及谷丙转氨酶没有被蚕蛹添加水平以及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而影响[12];但在建鲤饲料中,蚕蛹粉添加含量过高后血清当中的谷丙转氨酶等发生变化,这说明蚕蛹对鱼类的影响因不同的实验鱼类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而不同。不仅如此,血液成分诸如胆固醇、脂蛋白、甘油三酯等重要的评价机体营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的指标也随着蚕蛹的添加而发生了变化[16,18];在虹鳟饲料中添加蚕蛹后,鱼类血液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19],在卡特拉魮饲料中添加蚕蛹血浆蛋白发生改变[8]。鲶鱼对蚕蛹的利用优于鱼粉以及肉粉,利用蚕蛹时能提高肝脏合成蛋白功能[20]。替代全部的鱼粉过后,海参血清溶菌酶活力升高[21];添加一定的蚕蛹过后,建鲤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16],具体的机理还有待研究,这可能与蚕蛹中丰富的抗菌类多肽有关,它们作为免疫增强剂能够对鱼类的免疫产生影响。有研究认为添加一定量的蚕蛹粉过后,鱼类肥满度数值变小,但肝脏指数以及肠长指数等不变[16],以往的研究认为新蛋白源造成肝肾损伤,从而形态学指数变化[22],所以对形态学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nlc202309010713

2.3对水产动物品质的影响

评价蚕蛹对鱼类品质的影响首先是表观上的变化,添加蚕蛹过后鲫鱼鱼体有脱粘现象、体表有糙手感觉等,这可能是蚕蛹中的脂肪氧化对鱼类造成的负面影响[23]。其次,不同的蛋白源会对鱼类体组成、肌肉品质等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水生动物体成分的影响,不同的鱼类得到的结果也不一致。蚕蛹添加到饲料中,框鳞镜鲤全鱼赖氨酸和肌肉色氨酸以及某些单不饱和脂肪酸变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肝胰脏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增高[17];在塞内加尔鳎上植物蛋白甚至替代100%的鱼粉也不会对鱼体成分产生影响[24],但蚕蛹替代80%鱼粉过后,鱼类肌肉蛋白、肌肉脯氨酸以及灰分含量都变少[16]。

3前景展望

目前国内外十分注重蚕桑类昆虫蛋白的开发,国外针对蚕蛹的研究多是基础性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也主要关注于食品行业等,逐步开展的少量与水产相关的应用型研究则刚刚起步。虽然或多或少会对鱼类产生各种影响,但蚕蛹类资源的巨大优势使得其作为实用饲料源添加进鱼类饲料中是可行的。巨大的产量、极高的营养价值、多种成熟的加工工艺,都说明蚕蛹在未来能够作为水产饲料中的重要蛋白源,为水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歧存,麦康森,刘永坚,等.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5,29(3):404-410

[2] Yeping D,Qiongying W.Research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or Silkworm Chrysalis Protein [J].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2010,6:006

[3] 杨吉园,叶明强,邝哲师,等.饲料用蚕蛹的加工技术及其在畜牧水产业中的应用[J].中国蚕业,2009,30(4):11-13

[4] 王彦平,刘洁,吴予明,等.蚕蛹的营养成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3):638-641

[5] Begum N N,Chakraborty S C,Zaher M,et al.Replacement of fishmeal by low‐cost animal protein as a quality fish feed ingredient for indian major carp,labeo rohita,fingerling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94,64(2):191-197.

[6] Rangacharyulu P V,Giri S S,Paul B N,et al.Utilization of fermented silkworm pupae silage in feed for carp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3,86(1):29-32

[7] 张建禄,余平,黄吉芹,等.脱脂蚕蛹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建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7):1568-1578

[8] Nandeesha,M.C.,Srikanth,G.K.,Varghese,T.J.,Keshavanath,P.,Shetty,H.P.C.,Influence of silkworm pupae based diets on growth,organoleptic qua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atla-rohu hybrid.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1989(4):211-220.

[9] Lee J,Choi I C,Kim K T,et al.Response of dietary substitution of fishmeal with various protein sources on growth,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chemistry of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 Schlegel,1846)[J].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2,38(3):735-744

[10] 刘兴旺,麦康森,艾庆辉,等.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003):466-472

[11] Kroeckel,S.,Harjes,A.G.,Roth,I.,Katz,H.,Wuertz,S.,Susenbeth,A.,Schulz,C.,When a turbot catches a y:Evaluation of a pre-pupae meal of the Black Soldier Fly (Hermetia illucens) as ?sh meal substitute—Growth performance and chitin degradation in juvenile turbot (Psetta maxima).Aquaculture,2012,364-365,345-352

[12] 梅琳,周慧慧,麦康森,等.蛹肽蛋白作为大菱鲆饲料新型蛋白源的初步评价[J].中国饲料,2014(21):006

[13] Nagel,F.,von Danwitz,A.,Tusche,K.,Kroeckel,S.,van Bussel,C.G.,Schlachter,M.,Adem,H.,Tressel,R.,Schulz,C.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rapeseed protein isolate as fish meal substitute for juvenile turbot (Psetta maxima L.)—impact on growth performance,body composition,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blood physiology.Aquaculture,2012,356-357,357-364

nlc202309010713

[14] Bonaldo,A.,Parma,L.,Mandrioli,L.,Sirri,R.,Fontanillas,R.,Badiani,A.,Gatta,P.P.,Increasing dietary plant proteins affect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mmonia excretion but not digestibility and gut histology in turbot (Psetta maxima L.) juveniles.Aquaculture,2011,318,101-108

[15] Cheng,Z.Y.,Ai,Q.H.,Mai,K.S.,Xu,W.,Ma,H.M.,li,Y.,Zhang,J.M..Effects of dietary canola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of Japanese seabass,Lateolabrax japonicus.Aquaculture.2010, 305,102-108

[16] Ji H,Zhang J L,Huang J Q,et al.Effect of replacement of dietary fish meal with silkworm pupae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body composition,intestinal protease activity and health status in juvenile Jian carp (Cyprinus carpio var.Jian)[J].Aquaculture Research,2013.

[17] 吉红,程小飞,李杰,等.蚕蛹替代鱼粉对框鳞镜鲤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10):1599-1611

[18] 刘丹丹.蚕蛹在黄鳝饲料中替代鱼粉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9] Shakoori M,Gholipour H,Naseri S.Effect of replacing dietary fish meal with silkworm (Bombyx mori) pupae on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Comparative Clinical Pathology,1-5

[20] Venkatesh B,Mukherji A P,Mukhopadhyay P K,et al.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the catfish Clarias batrachus (Linn.) fed with different experimental diets[J].Proceedings:Animal Sciences,1986,95(4):457-462

[21] Sun Y,Chang A K,Wen Z,et al.Effect of replacing dietary fish meal with silkworm (Bombyx mori L) caterpillar meal on growth and non‐specific immunity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J].Aquaculture Research,2014,45(7):1246-1252

[22] 黄云,胡毅,肖调义,等.双低菜粕替代豆粕对青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1):41-48

反刍动物的营养物质代谢分析 篇4

1反刍动物的定义

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就是有反刍现象的动物, 通常是一些草食动物, 因为植物的纤维是比较难消化的。

反刍动物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反刍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在解剖学的共同特征是均为偶蹄类。反刍动物的胃分为四个胃室, 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前两个胃室 (瘤胃和网胃) 将食物和胆汁混合, 特别是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食物反刍, 经缓慢咀嚼以充分混合, 进一步分解纤维。然后重新吞咽, 经过瘤胃到重瓣胃, 进行脱水。然后送到皱胃。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2三大营养素的代谢机理

2.1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机理及研究热点

反刍动物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类似。但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 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又有很大的差异。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 经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 其中多数氨基酸又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和二氧化碳。微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氨与一些简单的肽类和游离氨基酸, 又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如果饲喂的蛋白质含量过高, 降解的氨会在瘤胃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 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 经血液输送到肝脏, 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饲料供给的蛋白质少, 瘤胃液中氨浓度就很低, 经血液和唾液以尿素形式返回瘤胃的氮的数量可能超过以氨的形式从瘤胃吸收的氮量, 在瘤胃中可转变为微生物蛋白质。因此,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有一种“调节”作用, 能使劣质蛋白质品质改善, 优质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一般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 与豆饼和苜蓿叶蛋白大约相当, 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所以, 通过给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尿素, 提高瘤胃细菌蛋白质合成量已成为一项使用措施, 此外, 优质蛋白质要进过适当处理, 如包被等, 使其在瘤胃中不过多的降解。

2.2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机理及研究热点

反刍动物除了前胃外, 消化道部分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类似。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其中瘤胃每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 具有重要的营养意义。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泌的酶水解未短链的低聚糖, 主要是二糖, 部分二糖继续水解为单糖。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 在细胞酶的作用下迅速的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使纤维物质变得可用, 对宿主动物有显著的供能作用, 但发酵过程中存在碳水化合物的损失, 宿主体内代谢需要的葡萄糖大部分由发酵产品经糖原异生供给。

饲粮纤维在瘤胃中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来源, 挥发性脂肪酸能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的需要的70-80%, 因此, 纤维素的消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反刍动物的能量供给和代谢, 而且也与其生产性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日粮中添加硫、铜、纤维酶和半纤维酶等, 可不同程度提高纤维素消化率, 此外, 不同形式的精料对反刍动物牛瘤胃纤维素消化率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也有大的影响。相关酶制剂的配伍以及日粮的配比对反刍动物的纤维饲料有很大的影响, 这正是当前多人研究的课题。

2.3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及研究热点

脂类进入瘤胃后, 实质是微生物的消化, 瘤胃微生物将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后者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 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 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 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脂类经过重瓣胃和网胃时, 基本不发生变化, 在皱胃, 脂类逐渐被消化, 微生物细胞也被分解。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由溶血性卵磷脂、脂肪酸及胆酸构成。链长小于1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直接被吸收, 空肠前段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长链脂肪酸, 中后段主要吸收其它脂肪酸, 其余脂类消化产物, 进入回肠后都能被吸收。

在饲喂反刍动物饱和脂肪酸后, 会降低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NDF的消化率。瘤胃NDF消化率的降低是由于随着饱和脂肪酸的增加, 消化NDF流通率增加和消化率降低。饱和脂肪酸却可降低瘤胃有机物质消化率和小肠长链脂肪酸消化率, 目前, 针对脂肪在瘤胃中的降解, 直接添加脂肪不仅会抑制瘤胃微生物活动, 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 同时也会导致乳脂率降低, 瘤胃功能紊乱和酮病的发生这一状况, 通常采用过瘤胃脂肪保护, 通常形式有包被油脂, 脂肪酸化物等形式, 对于奶牛可提高产奶量, 改善乳品品质, 提高繁殖性能, 减少热应激。

摘要:对反刍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机理进行了分析论述, 探讨三大营养物质对反刍动物机体合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反刍动物,营养物质

参考文献

[1]张彩英, 胡国良, 曹华斌.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的特点及调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 2010.

动物营养 篇5

动物饼干的营养价值

1.补充能量动物饼干含有多种营养素,能为人体暂时提供能量。2.控制食欲食用动物饼干后具有饱腹感,降低食欲。

吃动物饼干上火吗

不上火

动物营养 篇6

关键词:饲料调制 生产性实训 教、学、做一体化 实训考核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教司200616号文)的文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为本位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对实训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践,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独立从事动物养殖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一、确定生产性实训项目

生产性实训教学具有教学与生产的双重性,对于生产单位而言原材料的耗费及产品商业化的性质,要求生产性实训是最大程度上的成功的学习,一旦失败会给生产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以畜牧生产岗位技能需要为依据,结合牧场饲料生产任务,选定本课程的青贮饲料调制作为生产性实训教学项目。

二、实训教学设计

1.制订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拟订实训计划,时间、地点、材料设备、实训内容、指导教师以及其他要求等都考虑周全列入计划中,确保实训顺利进行。

2.确定教学目标。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生产性实训是以生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教学目标:懂得饲料调制的原理、学会调制方法、操作步骤及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能正确按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标准要求调制合格饲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专业情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提高岗位适应性。二是生产目标:按饲料调制的生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使生产性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生产两不误。

3.实训教学的准备。

(1)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必备的知识与心理准备。生产性实训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实训项目,要求很高,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只许成功不准失败,因此在实训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秸秆氨化、青贮饲料调制生产过程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生产环境有所认识,同时结合录像内容介绍每步操作的原理、运用的基础知识、操作技术要点及注意问题,做好知识的准备。

其次,让学生认识到饲料调制技能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知道自己要完成的生产实训项目对牧场生产的影响,强化职业岗位责任意识,讲清楚生产过程的艰苦程度,让学生做好不怕脏不怕累的心理准备;明确成绩考核标准,让学生做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生产劳动纪律的心理准备,以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2)生产条件准备。生产性实训教学必须有生产单位的配合才能完成,必需要按照畜牧生产的流程,在有生产任务的时候我们才能进行,所以在实训前必须与生产单位详细讨论生产原料及设备的准备、生产时间安排、人员要求、安全保护问题等内容,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4.实训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调制青贮饲料,从原料、设备、工具的准备到青贮饲料原料铡短、装填入窖、压实、密封的制作过程,都是在生产现场,教师边讲边让学生操做,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把枯燥乏味、不易理解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实践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完成实训内容,目标集中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做边学,使教、学、做在时间和空间上融为一体,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讲青贮饲料原料含水量要求60%~70%,这时同学们对含水量60%~70%的饲料没有感性的认识,而在现场讲授同学们就可以把原料拿在手里拧一拧、抓一抓,再观察一下原料的颜色,便很快记住水分合适的青贮原料是什么样的,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讲到青贮设备时,在黑板上只能画出形状,难以表示容积的大小,而在现场一看便知,不用多讲,既节省时间效果又好;要求原料入窖后压实,只凭讲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样才是压实了,什么样是没压实,而在现场让学生亲自感受压实的原料是什么样的状态,一下就理解了,一次就学会了。饲料品质鉴定从采样点的确定、取样数量、现场鉴定也同样是在青贮窖旁边讲边做,通过“抓一抓”、“闻一闻”、“看一看”鉴别质地、气味、颜色,以此来判断质量等级,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鉴定方法并给出正确鉴定结果。

(2)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设计实训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完整工作过程。调制饲料的生产过程即制订生产计划、准备材料和设备、生产加工、质量评估。以往的实训只要求学生学会调制青贮饲料的方法及品质鉴定方法,强调学会方法,忽视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会的技能真正应用到畜牧生产中,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是由指导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全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进行实训,在这样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调制饲料的技能,还学会了制订饲料生产计划、青贮料与原料的折合比例、秸秆与尿素的用量比例、尿素溶液配比浓度、青贮窖消毒方法及消毒液配制等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生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饲料加工调制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青贮饲料加工制作流程:原料搬运——铡短——装窖——压实——封窖。其中,原料搬运、铡短、装窖、压实是重复性劳动的环节,劳动强度较大。考虑学生身体力行,既能保持体力和工作热情,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对作息时间及人员分工做了详细安排。

1.按生产需要安排作息时间。因为饲料调制这项工作任务时间性很强,需要连续作业,一气呵成才能保证调制饲料的质量,否则会导致饲料腐烂发霉而毁掉,给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参加实训的全体同学在饲料加工生产期间的作息时间完全服从生产任务需要,每天从早八点至晚六点,中午不休息,轮流吃午饭,直到完成工作任务。

2.学生按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分组。为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让学生适当休息保持体力,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按生产工作岗位分为4个小组,一组将原料运到铡草机旁、二组将原料铡短、三组将铡短的原料填入窖内均匀铺开、四组将窖内原料压实,各小组间进行岗位轮换,两个大组轮流工作和休息,最后封窖时两个大组的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完成。生产过程中两个大组间开展劳动竞赛,比速度、比质量,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都争相缩短休息时间,有的同学为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了时间,提前完成工作任务。

四、实训考核方式

实训考核紧紧围绕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的考核。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以考促学,以考促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饲料调制的实训考核成绩由“出勤10%+实训报告20%+实训表现20%+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成绩50%”综合评定。

实训报告主要是对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总结,包括实训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操作步骤、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实训结果、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办法、收获与体会等,通过回顾实训过程、提炼技术要点和知识点,总结经验教训,写成实训报告以达到巩固专业技能的目的。实训表现主要考核对待生产任务的态度、生产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大小、遵守劳动纪律、遵守操作规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等方面,实训表现直接影响着青贮饲料的质量,加强饲料品质的考核,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也是对生产单位负责。如果调制好的青贮饲料品质鉴定结果为优质,那么每个同学这部分的得分为100分;如果品质鉴定结果为良好每人得分为70分;如果鉴定结果为劣质每人得分为50分。

五、小结

1.饲料调制的生产性实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调制青贮饲料的专业技能,而且亲眼所见自己调制加工的饲料被动物喜食,体会到了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畜牧生产服务,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因此产生我一定能够做好的学习动力,对专业的学习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爱岗敬业精神。

2.实训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使之能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生产性实训是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的统一,具有教学与生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出优质产品即调制优质饲料。加工一批饲料需要四个生产环节的紧密配合,需要全体同学团结协作来完成,质量好坏人人有责,有一个环节疏忽都会导致一批饲料全部毁掉,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把调制饲料的质量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生产性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增加考核力度,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把饲料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从实训开始就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强化学生的生产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写实训报告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的习惯。加强实训表现考核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调动工作积极性。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学会操作的方法,操作能力才会提高,同时还可以学习到一些经验、技巧、窍门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运料、铡草、装窖、压实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各岗位人员协调合作,培养和锻炼除专业技能以外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进到窖里的学生衣服被蹭脏、饲料碎屑落到头上、肩上、衣领内,裤脚、鞋子都会被粉碎的原料打湿,但没有人退缩,还是一心想着加快速度争取尽快地封窖,这种艰苦的环境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思想品格,这也是从事畜牧生产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教、学、做”一体化,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教师边做边讲,学生边做边学,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使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俊光.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

2.徐静.学以致用的实训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甘成君.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8).

4.翟继云.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J].职业技术,2009,(3).

5.邱开金.高职生产性实训教学规程及质量监控[J].职教论坛,2009,(2).

动物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篇7

抗营养因子存在于所有的植物性食物中, 也就是说, 所有的植物都含有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有很多, 已知道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凝集素、芥酸、棉酚、单宁酸、硫苷等。一些抗营养因子对人体或动物健康具有特殊的作用, 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也有些物质在食用过多的情况下, 会对动物的营养素吸收产生影响, 甚至会造成中毒。在动物饲料上, 过多食用棉饼等饲料, 会造成棉酚中毒, 使动物繁殖率下降, 产死胎、弱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除抗营养因子, 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临床上去除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供大家参考。

1 物理方法

1.1 加热法

加热法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包括烘烤、微波辐射、红外辐射等;湿热法包括蒸煮、热压、挤压等。加热法效率高, 简单易行, 无残留问题, 成本也较低, 但其仅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抗营养因子, 为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皂角苷、低聚糖类等效果不佳。在加热过程中, 加热不足不能完全消除抗营养因子, 而加热过度则会破坏其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某些含硫氨基酸, 在生产中不可取。

1.2 水浸泡法

某些抗营养因子易溶于水, 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将其除去。如用水浸泡, 可除去可溶性NSP。但水浸泡后必须烘干, 且成本比较高, 生产中不方便。

1.3 机械加工方法

包括粉碎、去皮等。大多数抗营养因子集中在植物的某一特定位置, 通过机械加工可消除, 减轻其抗营养作用。例如, 高粱、蚕豆, 除去外皮即可除去籽实中的大部分单宁。

2 化学方法

包括酸碱处理法、氨处理法以及添加特殊物质的处理方法等。这些方法可去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用2%石灰水或1%烧碱水溶液浸泡棉籽24h, 再用清水洗脱, 即可除去大部分棉籽醇。研究表明, 用5%尿素和20%水共同处理大豆粕30d的效果较好, 脲酶活性降低90%。在生豆粕中加入10mol/LVC和0.5 mol/L硫酸铜, 在27℃下处理1h, 可使40%以上的KTI失去活性, 在65℃下处理1h, 可使90%以上的KTI和BBI失去活性。用化学方法处理虽然能节约能源, 但缺点是化学物质的残留, 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污染环境。

3 生物学方法

3.1 酶制剂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酶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饲料生产,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一方面可以使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失活, 另一方面在酶的作用下, 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酶制剂是植酸酶。植酸酶酶解菜籽饼的优化条件为45℃, p H4.7, 反应时间90min, 酶浓度2.4%, 在上述条件之下, 植酸酶酶解率可达60%。此外, 酶还能降低食糜的粘稠度, 有利于鸡对淀粉和蛋白质的吸收。

3.2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法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达到去毒的效果;能对多种抗营养因子产生解毒作用;可以大量的集中加工和处理, 要求的工艺设备条件很简单。

由此可见, 微生物发酵法是降低蛋白酶抑制因子最可行的方法, 并且微生物发酵同样可以破坏棉籽饼棉粕中的棉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 篇8

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主要涵盖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草生产学、饲料加工工艺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和饲料卫生与安全学等6门课程,均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其中动物营养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饲料学、饲草生产学为校级优秀课程。本群内的课程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和教学模块。该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和饲料安全问题,掌握各类动物营养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熟悉饲草和饲料生产及加工的技术与工艺,具备设计饲料配方、测定饲料养分及毒害成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饲料厂或养殖场相应岗位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2. 1 畜牧产业经济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对饲料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形势下,熟悉动物生产产业化体系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上升的趋势,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能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环境控制与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综合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相关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2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涵盖6门课程,尽管包括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优秀课程,但目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多是以单一课程的形式呈现的,多强调各门课程本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叉融合,未将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致使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重叠,缺乏逻辑性的衔接; 课堂教学与实验和实践教学吻合度不高,课程之间教学内容脱节或重复等问题,从而导致课程间的教学合力不足,整体培养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例如: 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既可以在动物营养学中讲授,也可以在饲料学中讲授,如果不进行优化整合,很容易重复讲授; 同时,两门课的实践教学也需要进行重新策划。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尤其是青绿饲料、青贮饲料部分,在饲料学和饲草生产学中均有涉及,也很容易导致重复讲授; 配合饲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在饲料学和饲料加工工艺学中重复讲授。此外,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不断变化; 因此,优化本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更新教学大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

2. 3 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网络教学平台是协助师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师生视野及实现远程教学的良好的支撑软件。本校目前已建立了各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很多课程已通过该平台进行了网上教学活动。从本课程群的各门课程来看,尽管许多教学资料已上传于网络教学平台,但多数课程学生的访问量较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网上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对改善教学质量的贡献率不高。此外,许多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较少,学生兴趣不大,缺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等,也是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扩充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本课程群课程全部网上运行并及时更新网络平台的内容,促进师生实时沟通,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2. 4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本课程群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应包括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及饲养试验、饲料原料识别、饲草栽培、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饲料卫生与安全学检测等板块。由于涉及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较多,如何对实验和实践内容按照课程群的要求进行统一协调、优化和提升,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确定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构建课程群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都是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等单一课程的建设、改革及实践,尚未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情况的报道; 因此,基于名校建设工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满足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十分必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将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原有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建立创新型理论和实验实践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 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优势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可以使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群实现,弱化课程本身的独立性,密切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势互补,交互性更强。通过课程群建设,优化整合群内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 以动物营养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整合群内课程教学资源,各课程优势互补,协同进化,资源共享,促进群内课程建设协调发展,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 1 课程群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组建课程群可使相应任课教师集中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组建团队,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课程群建设的成果如精品教材、课程网络资源、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辅导资料等各种资源可使课程建设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进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各自优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3. 2 课程群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课程群建设任务就是解决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在课程群建设中将给予充分考虑和高度关注[4]。课程群教师团队可齐心协力,共同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共同为学生培养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课程群建设形成一系列基本规范,保障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到位和有效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5]。

3. 3 课程群建设可为精品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群里面的一门或若干门课程建设成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6]。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使群内课程建设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实现质的飞跃。

3. 4 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平台

课程群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平台,有利于形成教师互帮互学互利的教学机制,增强课程群教师成员的团队意识、协 作意识,促进课程 教学改革 与创新[7]。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教师之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团队共同进步与发展。通过课程群建设还可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促进教学相长。

4 课程群建设内容及措施

4. 1 建设内容

4. 1. 1优化课程群教学体系根据动物营养与科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对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进行论证,删除陈旧内容,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重新整合和优化,使群内课程教学内容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做到课程间层层递进,逻辑关系鲜明,形成崭新的课程群教学体系。

4. 1. 2构建课程群建设标准和教学基本资料从课程群包含的诸多内容入手,确定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和课程标准。对群内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间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文件。

4. 1. 3共享课程群教学资源将课程群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材、习题等教学资源发布于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知识拓展资料如饲料加工、饲料原料、营养缺乏症、配方设计等视频和图片,构建丰富的课程群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共享这些资源[8]。

4. 1. 4创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新模式统筹规划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合理安排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学时和具体方法,构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并重的新模式[9]。

4. 2 建设措施

4. 2.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指导思想课程群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课程群建设是当前教改的一项重要措施。

4. 2. 2明确课程群建设标准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标准以判断和衡量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应该从课程群包含的诸多内容入手加以制订,确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内容包括课程群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料,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控制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

4. 2. 3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每门课程要保证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负责课程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后备人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4. 2.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课程群建设动物营养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饲料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他课程均为校级优秀课程和重点课程。课程群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以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和示范,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4. 2.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部分内容,逐渐将“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群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同步发展。

4. 2. 6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网站,制作课程群信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材与参考书、相关专业网络资源、习题与试卷、学习资料、各类饲料加工厂、加工设备、饲料原料、营养缺乏症、配方设计等视频和图片发布于课程群网站,开发网上提交作业、答疑等网上教学互动功能。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共享这些资源。

4. 2. 7构建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首先,根据群内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减少验证性内容,适当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其次,开放实验室,构建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增强本科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饲料厂的设计要求、工艺流程特点、产品类型、经营管理、饲料销售及市场情况等,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第四,根据教师科研项目的需要,吸收部分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省( 市) 和学校的创新性项目,以科研促进实验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并重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39-141.

[2]朱振林.课程群建设断想[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5):93-94.

[3]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4]刘尊英,赵元晖,高昕,等.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9-70.

[5]于军香,刘兆洁.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3(5):202-203.

[6]曾孟雄,欧阳文.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机械控制类课程群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21-122.

[7]李娟,崔学荣,张国平,等.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特殊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26-27.

[8]李娟,崔学荣.论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构[J].教育评论,2014(1):117-119.

动物营养 篇9

1 蛋白质

影响毛皮动物生长发育和皮毛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日粮中蛋白质,蛋白质不足将直接导致动物产毛数量减少、皮毛质量降低、皮板小而薄。国内外针对毛皮动物的蛋白质需要量进行了大量地研究。Huston (1980)研究表明同时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能增加马海毛的产量;Sahlu等(1993)研究表明随着日粮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马海毛净毛产量呈直线增加;张冠相和刘玉堂(1995)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配合饲料对蓝狐的皮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蛋白质低能量的配合饲料使蓝狐皮毛等级下降,毛绒空疏,毛被未成熟的毛数量增加,从而降低皮毛质量;Rasmussen等(2000)在研究貂的蛋白质需要量时,发现低蛋白质日粮在冬毛期致使水貂的生发毛囊的比率降低,延缓水貂的换毛机制启动,推迟皮毛成熟时间;李福昌等(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生长獭兔的皮张面积随之提高,推荐生长獭兔蛋白需要量为16.5%~18.2%;汪平等(2003)认为,当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18.5%时,獭兔生长速度最快,皮毛质量最好;任克良等(2004a)对断奶至出栏(5月龄)期间生长獭兔能量、粗蛋白质的需要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蛋白日粮(低能量或高能量)有利于提高优质獭兔皮的比例,推荐从断奶到出栏期间獭兔饲粮以含DE 10.97 MJ/kg、CP 18.98%和DE 11.31 MJ/kg、CP 19.36%为宜,有利于獭兔被毛质量的提高;Ren等(2004)的研究发现,当日粮DE 10.40MJ/kg,粗蛋白在16.05%~19.29%时,獭兔被毛质量最好;白云峰等(2004)报道表明对獭兔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被毛密度的增加速度也不同,高蛋白质日粮相对低蛋白质日粮,在3月龄以后被毛密度增加显著加快,皮张面积大。以上对毛皮动物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适当提高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既能促进毛皮动物生长,又能改善其毛皮质量。

2 氨基酸

出生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毛的长度和毛纤维的直径上。毛纤维是复杂的角化蛋白,由近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18.8%。许多研究表明:含硫氨基酸影响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Calhoun等(1981)研究发现,给安哥拉山羊喂在小肠消化的保护性蛋氨酸,可以刺激安哥拉山羊提高毛产量;陈伯友等(1994)研究证实,当在长毛兔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蛋氨酸,使含硫氨基酸达到0.70%时,产毛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也改善了兔毛品质;谢实勇和贾志海(2003)研究不同形式的蛋氨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无机硫还是有机硫对羊绒的生长和品质有显著促进作用。此外,有研究报道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非含硫氨基酸对动物的皮毛质量亦有一定影响,Damgaard (1997)的试验表明精氨酸是毛皮动物的必需营养成分。Kirsti Rouvinen (1999)研究发现,色氨酸对银狐皮毛特别是冬毛的生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氨基酸(尤其是含硫氨基酸)能够增加次级毛囊形成数量、促进毛纤维增长、增强毛纤维强度和提高被毛密度。

3 矿物质

3.1 常量元素

3.1.1 钙、镁:

关于毛皮动物日粮中钙镁需要量的研究较少。Lohi等(2000)报道日粮中钙、镁比例失调时,毛皮动物会出现毛绒颜色不正、皮毛质量差、换毛推迟等现象。

3.1.2 硫:

毛皮动物中,硫的供给已成为毛角朊蛋白质合成的限制因素。Q等(1992)研究发现随着日粮硫酸盐的增加,净马海毛产量增加,产毛量最大时的硫需要量为0.267%。王友明等(2002)研究表明,在长毛兔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钠具有促进长毛兔的生长,增加产毛量和提高兔毛品质,显著提高兔盲肠内容物中含硫氨基酸含量的作用。

3.2 微量元素

3.2.1 铜:

日粮中铜的含量和利用率会影响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和颜色。铜对动物皮毛质量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铜参与黑色素生成,影响皮肤和被毛的颜色;(2)铜参与二硫键形成过程,影响动物被毛的弹性;(3)铜能促进毛纤维的角化及毛色素的沉着,间接弥补含硫氨基酸(皮毛生长所必需)的不足,从而促进毛纤维生长。铜缺乏时被毛的变化很明显,包括被毛稀疏、粗糙、缺乏光泽、弹性降低、颜色变浅,严重缺铜则可导致脱毛。如兔缺铜将导致毛皮质量下降、改变皮毛颜色(Aulerich等,1982);Mertin等(l990)调查表明,饲料中含铜5.1 mg kg即可有效地保证银狐正常生长和皮毛质量;铜的缺乏会导致动物生长不良,被毛零乱(李光玉等,2003)。

3.2.2 锌:

锌对皮毛质量影响体现在缺锌将导致毛皮动物被毛发育不良、局部色素沉着。邵凯等(1999)研究表明,添加ZnO或蛋氨酸锌能提高羊毛的密度,从而提高其净毛量。

3.2.3 铁:

典型的缺铁症状除绒毛褪色外,还会形成棉状皮毛、绒毛色彩暗淡、毛绒粗乱。张兆琴等(2006)研究发现,在獭兔日粮中添加120 mg/kg铁可以提高皮张面积。

4 维生素

4.1 生物素

生物素是重要的水溶性含硫维生素,生物素缺乏会使机体代谢功能发生紊乱,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并且导致皮毛质量下降。陈金山(2003)研究发现,母貂缺乏生物素在8月初引起换毛障碍,背侧和腹侧被毛脱落,甚至无毛,残存的稀疏被毛脱色,呈灰色,被毛新生延迟,而仔貂常见灰色被毛镶边。

4.2 氯化胆碱

胆碱在体内合成时,由蛋氨酸供给甲基,即每当体内合成1分子的胆碱时需要消耗3分子的S—腺苷蛋氨酸,当动物胆碱缺乏时,皮毛变得粗糙且稀疏。袁毅军(2002)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氯化胆碱可使家兔被毛细紧光滑。

5 结语

综上所述,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对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均有影响,在毛皮动物日粮中合理添加这些营养元素能够促进毛纤维生长、增强毛纤维强度、提高被毛密度、增大皮张面积和增加皮张厚度。

摘要:影响毛皮动物生长发育和皮毛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日粮中蛋白质, 蛋白质不足将直接导致动物产毛数量减少、皮毛质量降低、皮板小而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毛的长度和毛纤维的直径上。许多研究表明:含硫氨基酸影响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另外, 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对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均有影响, 在毛皮动物日粮中合理添加这些营养元素能够促进毛纤维生长、增强毛纤维强度、提高被毛密度、增大皮张面积和增加皮张厚度。

动物营养 篇10

1 能量

(1) 饲料能量水平是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能量长期不足会推迟雄性动物的性成熟期, 过高容易引起种动物的肥胖, 性欲减退, 不愿配种, 甚至会造成睾丸的脂肪变性, 射出的精子不健全, 不能受胎。

(2) 当日粮中能量水平过高时, 可使雌性动物体内脂肪沉积过多, 造成卵巢周围脂肪浸润, 阻碍卵泡的正常发育, 影响受精和着床。营养水平过高, 可使动物过肥, 性欲减退, 交配困难。

(3)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 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雌性动物发情前后如果日粮能量水平高, 可增加排卵率, 对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但是, 如果动物增重过快或消耗的能量过多都会使受胎间隔延长。为了提高繁殖性能, 对产后雌性动物应供应较高的能量, 以避免失重过多, 但摄入的能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 否则会引起肥胖。

2 蛋白质

(1)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影响动物繁殖性能的重要营养因素之一, 蛋白质营养因素对生殖激素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如果动物采食饲料中蛋白含量不足会降低动物的采食量, 结果导致能量和蛋白摄入量达不到动物的繁殖需求, 对于雉鸡类而言, 长期蛋白质不足将引起产蛋数减少, 蛋白质严重缺乏时甚至不产蛋。

(2) 蛋白质是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的, 畜禽肉类及蛋、奶是肉食动物的主要饲料, 是蛋白质需要的主要来源, 但不同肉类的氨基酸组成是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肉类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是随畜禽的营养状况而存在差异, 由于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如是长期饲喂单一的肉类, 会导致肉食动物出现某些必需氨基酸的缺乏[1]。

(3) 对于反刍类野生草食动物而言, 蛋白质缺乏可导致初情期排卵延长, 怀孕期如果蛋白质含量不足, 将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甚至可造成死胎, 因此, 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 要根据动物的不同生理阶段提供合适的蛋白质。

3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矿物质缺乏或失衡能引起不育。因此与繁殖的关系密切, 许多研究资料认为,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缺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内分泌系统失调、酶活性降低以及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 从而导致繁殖力下降。

(1) 钙与磷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矿物质, 在动物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饲料日粮中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都会对动物的繁殖力产生不良影响。母兽饲料中缺钙, 可导致子宫退化, 增加难产, 胎衣不下, 子宫脱出, 胎儿发育受阻甚至死胎[2], 高钙抑制P、Mg、Zn和其它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从而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

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殖机能, 试验研究发现, 日粮中钙磷比例为1.5~2:1时, 动物的繁殖性能最佳。

(2) 硒能够影响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产生。Smith (1997) 用放射性硒的方法研究公牛的生殖道及其它有关组织硒的存留量发现除肾脏以外, 以睾丸、附睾及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硒为最高[3]。这表明, 公畜的生殖器官与硒有极高的亲和力, 或者说具有聚硒的能力。现已发现, 硒对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产生都有影响, 缺硒对精液量和精液品质也有影响。缺硒使精细胞受损, 释放出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降低精子的活力和受精力。在缺硒情况下, 雌性动物呈不规律的发情或根本不发情, 受胎率低;有的雌性动物虽能正常排卵和受胎, 但胎儿在母体内不能正常发育, 产后易发生胎衣不下和子宫感染现象。

(1) 禾本科谷类籽实、糠麸、块根块茎类饲料都是动物硒的良好来源, 但饲草料中的硒含量主要受土壤硒水平的影响。而土壤中硒含量, 因地区不同差异相当大。我国2/3以上地区属缺硒地区, 这些地区饲料中平均硒的含量低于0.05mg/kg, 其中硒含量低于0.02mg/kg的严重缺硒地区主要是由东北到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 如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为缺硒和严重缺硒的地带。因此, 用这些地区的饲料原料加工的配合饲料, 硒含量偏低, 应考虑添加含硒物质。

(2) 饲料补硒法[4]是根据动物硒的营养需要量, 在微量元素添加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硒制剂, 或单独用硒制剂碾碎, 采用多级混合方法制成硒饲料添加剂, 均匀添加于饲料中, 这是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 或让动物舔食硒砖或饮用含硒水。

(3) 碘是保持动物良好繁殖性能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 是合成调节能量代谢和甲状腺素所必需的物质, 促进VA的合成, 缺碘会使动物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机能失常[5], 引起动物生殖紊乱, 发情不正常或发情受到抑制, 甚至不育。严重缺碘还可影响后代, 使后代生长停滞、发育不全。雄性动物缺碘可导致性欲下降, 精液品质低劣。雌性动物缺碘可导致受胎率下降, 流产及产后胎衣不下等[6]。

4 维生素

(1) 动物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有3方面:一是从日粮中摄入, 二是组织合成各种维生素, 三是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

(2) 导致维生素缺乏的情况:一是由于饲料贮存时间过长而使其中的维生素丧失殆尽。二是长期舍饲或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使其组织合成的维生素减少。

(1) 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于动物上皮细胞的下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缺乏则可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不育。主要表现为:动物初情期延迟, 母兽流产或少产, 新生动物失明或共济失调, 胎衣不下, 发病率高, 胎盘发生角化变性, 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 公兽性欲降低, 睾丸萎缩, 曲精细管中精子的数量减少。

(2) 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发情延迟。

(3) 维生素E (生育酚) 和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生育酚在生物体内除发挥抗氧化保护细胞组织完整性、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糖和蛋白质的利用率调节肌肉代谢和糖原的平衡作用外, 主要还具有调节激素分泌、促进动物繁殖机能的作用。生育酚能明显改善雄性动物的繁殖能力, 显著提高射精量与精子密度。缺乏生育酚的公兽会出现睾丸变形萎缩, 精子运动异常, 甚至不能产生精子, 丧失性欲的症状。对于雌性动物生育酚具有能促进卵泡生长发育, 促使排卵和黄体生成, 使黄体分泌孕酮增加的功能。若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雌激素分泌不足, 则卵泡的发育将不会完善。卵巢虽能排卵但卵细胞受精率差。并且会导致黄体发育受影响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的现象。黄体功能不足包括黄体期缺陷和黄体期缩短, 可引起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孕卵不易着床, 或虽着床而早期流产。

5 讨论

影响动物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 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注重饲料营养水平的同时, 更应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工作。

由于动物园饲养的野生动物品种多, 但每种动物的数量不多, 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饲养标准, 而且每个动物都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 不能用同一种饲料日粮应付。

动物繁殖性能低下, 严重制约着动物园的生存与发展, 饲料作为动物饲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日常的工作中, 应该根据每一种动物的食性、生活习性, 增加饲料的多样性, 合理搭配, 最大程度的满足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 以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

摘要:营养水平对动物正常的生理机能是必需的, 所有的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繁殖总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论述了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营养水平,动物,繁殖性能

参考文献

[1]吴其锐, 等.营养水平对华南虎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日粮配制[J].动物园第13辑:357-362.

[2]蔡令波.矿物质对动物生殖的作用[J].饲料博览, 2001 (12) :14-16.

[3]Smith K L, 等 (原著) .刘明江 (摘译) .日粮维生素E和硒可预防奶牛乳房炎[J].国外畜牧科技, 1998, 25 (4) :54-55.

[4]金加明, 等.硒与畜禽营养[J].甘肃畜牧兽医, 1997, (3) :38-40.

[5]王建辰, 章孝荣主编.动物生殖调控[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动物营养 篇11

1 课程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养殖、饲料原料加工、饲料产品生产与饲料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为从事猪、禽、牛羊等生产奠定了基础。设有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应用化学等课程;后续课程有猪生产、牛羊生产、家禽生产、特种动物养殖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课程在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按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饲料加工利用工作任务, 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掌握营养物质的功能、消化利用特点;熟悉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内容;掌握配方设计的原则要求。

2.2 能力目标

会选购各种饲料原料;会加工处理饲料原料;能够对饲料质量进行分析检测;能初步掌握饲料配方设计方法;会应用饲料产品。

2.3 素质目标

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3 课程设计

3.1 课程开发思路

对畜禽养殖与饲料产品生产等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产生行动领域, 将行动领域转换形成学习领域。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饲料加工与利用。

3.2 课程内容设计

3.2.1 学习情境设计

将饲料产品生产应用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饲料产品生产应用过程主要包括饲料原料选择、原料采购、原料分析、质量检测、原料加工处理、饲料产品生产等6个基本环节, 经整合重构为4个学习情境, 即饲料原料选购、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饲料原料加工处理、饲料产品生产与应用。

3.2.2 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饲料产品生产与应用的工作要求, 分析归纳过程性知识和技能, 整合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质量检测、配合饲料生产工艺、饲料生产与加工等课程。同时, 将饲料原料标准、饲料卫生标准等国家标准引入课程内容;将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营销员、畜禽饲养工、饲料制粒工、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等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饲料自动化生产流程、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饲料资源开发应用、养殖设施自动化系统应用、配方软件的使用等先进技术引入教学内容。

3.2.3 职业技能训练项目选取

根据饲料加工利用岗位工作内容, 设计20个技能训练项目。其中, 单项技能训练在课内实训和集中实习完成, 综合技能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

3.2.4 课程结构框架

课程设计4个学习情境, 包括16个项目、52个学习任务, 共计120学时。学习情境1:饲料原料选购, 包括能量饲料选购、蛋白质饲料选购、矿物质饲料选购、添加剂原料选购、其他原料选购5个项目;学习情境2: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 包括样品采集与制备、饲料原料质量检测2个项目;学习情境3:饲料原料加工处理, 包括青饲料加工、粗饲料加工、能量饲料加工、蛋白质饲料加工、饲料添加剂原料预处理5个项目;学习情境4:饲料产品生产应用, 包括畜禽饲料配方设计、饲料产品生产、饲料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产品应用4个项目。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及学生特点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学习情境1, 饲料原料选购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学习情境2,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主要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学习情境3, 饲料原料加工处理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情境4, 饲料产品生产与应用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板书、参考书、实物观察等教学手段外, 还应用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网站及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为了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布置作业、开辟第二课堂、企业参观实习等手段进行课后提升。

5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总体欠佳, 生物化学和应用化学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焦虑、心理压力大, 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差。针对上述情况, 根据岗位工作需要, 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师利用课间与学生谈话, 与班主任沟通, 了解学生状况, 因材施教, 通过赏识教育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自信心, 改善学习习惯等。

6 教学评价

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种考核方式, 各占总成绩的50%。注重形成性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终结性考核通过期末试卷测试完成。

上一篇:创造性人才下一篇:呼图壁储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