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营养

2024-09-30

医学营养(通用10篇)

医学营养 篇1

临床营养学是高职医学营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 是本专业两大知识领域——医学与营养学的交叉学科。随着临床医学与营养科学的迅速发展, 这两个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现阶段, 临床营养学不只是营养缺乏病的防治, 也不仅限于疾病的营养治疗, 在机体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均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医学营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本门课程开设于第4学期, 即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最后一个学期。前期已结课的医学基础课, 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 与营养学基础课, 如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安全学、基础营养学等, 作为前导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临床营养学打基础。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营养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今后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也为第5学期进入临床实习做好知识衔接。

我院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培养目标[2]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掌握医学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能够从事临床营养及公众营养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医学营养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为高中起点, 招生三届以来学生均以女生为主, 男生数量偏少, 课堂纪律较好, 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态度端正、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比较令人满意。但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 一方面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涉及到较高层次的生化知识, 理论性较强, 需要抽象思维;另一方面在疾病营养治疗知识的学习中要求运用临床思维,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需要形象思维。因此, 要求学生对已有医学与营养学知识进行整合, 重组, 转化, 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势必存在困难。

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既注重把握好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同时坚持“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3], 紧扣专业培养目标,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 着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以教师的主导, 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 我们从三个方面编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即基础目标, 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情感目标, 即提升目标,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兴趣, 形成主动学习、认真观察、理性分析的态度。能力目标, 即最终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营养治疗、营养管理的基本方法, 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咨询能力。

经过筛选, 我们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于康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营养治疗学》第2版。这本教材结构合理, 内容简洁, 既能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 又能满足本专业学生临床工作中营养知识的需求与应用。

近年来临床营养学发展很快, 新进展、新理念不断涌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焦广宇、蒋卓勤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临床营养学》第3版, 及孙长颢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为参考, 力求使教学内容更趋科学、准确、全面。

本课程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四部分, 分别是临床营养基础, 医院膳食, 肠内外营养, 各种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在这四部分内容中, 我们将疾病的营养治疗措施列为讲授的重点, 将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已在前导课程中学过的内容压缩, 避免重复讲授同一类知识, 为学生节约时间, 减轻学习压力。由于学生一直在校接受理论教学, 还未进入临床医院接触实际病例, 所以怎样将临床病例与营养学理论有效结合是本门课程的最大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营养学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借助多媒体课件, 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教学, 使学生全面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采用病例教学法, 如直接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病史询问, 然后组织病例讨论, 听取学生的见解。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该疾病及临床营养学的理论知识掌握, 又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疾病进行重点性膳食调查、准确的人体测量及合理的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的能力。病例讨论结束之后,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营养治疗方案, 内容包括营养治疗的原则、三大营养素及能量的需求、饮食注意事项。通过学生完成病例作业,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而且可以作为教学反馈,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分析, 结合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极为有效的方法[4]。

采用案例教学法, 如轰动全国的两次假奶粉案, 造假原理却大相径庭。2004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是人为添加糊精代替蛋白质, 造成婴儿严重营养不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 则是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提高“氮含量”获利, 造成患儿多发性泌尿系结石。真实案例带给学生的震撼远高于单调的课本, 引发学生思考, 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改变他们长期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小组讨论法, 设定特定的情境, 使学生形成“角色意识”,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亲自动手搭配食物, 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师的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组织者。小组间的交流使同学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 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 学会多方位互动,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于学生日后营养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

采用教具教学法, 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 加深记忆。在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先后使用了膳食金字塔图谱, 食物模型, 皮褶厚度计, 食品包装等教具。

在进行营养治疗病例分析时,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食谱编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估计食物的重量或体积, 以致编制的食谱不能满足患者需要, 无法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我们在课堂上利用标准食物模型直观教学,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 切身感受不同种类食物的重量、体积、厚度[5], 有助于学生对营养治疗方案的设计、计算。

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应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营养治疗、营养管理的基本方法, 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咨询能力, 同时, 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膳食调查、食谱编制、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临床营养的综合应用能力。只有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完美的结合, 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终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6]。因此, 有关教学分析与对策的研究和改革将是我们每位专业教师面临的长期课题。

摘要:从课程性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 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临床营养学课程进行教学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邵继红, 周丽, 王锋, 等.医学院校营养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4) :337-338.

[2]刘璎婷, 徐轶彦, 吴星禄.构建医学营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3) :1745.

[3]殷彦, 孟彤, 党新红.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 (21) :91-92.

[4]李青, 樊, 俊, 许会舒等.病例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4) :300.

[5]徐上知, 徐慧敏, 唐美娥, 等.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24 (12) :78.

[6]王晓莺, 句连云.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医学营养专业的英语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2) :46.

医学营养 篇2

1.1绝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单独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

一项针对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教学情况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院校甚至没有给临床专业的学生系统的开设有关营养学知识的课程,超过一半的医学院校(51.1%)没有成立专门的营养学教研室,几乎没有一所院校把《临床营养学》设为必修课,仅有少数院校把它作为选修课。[2]此外把营养学作为预防医学或卫生学课程的一部分来讲授的院校约占38.9%, 而在这部分院校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只将基础营养学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临床营养学部分较少涉及,甚至不涉及。

1.2学生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生角度,临床专业学生对营养学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护理专业和预防专业。

抽样调查显示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多数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和临床专业课等考研课程的学习中,认为营养知识考研不涉及,因此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只求考试过关。

②营养知识多且细碎记忆内容较多,而分配的学时相对较少,因此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③临床应用性差。

授课偏重于基础营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与临床应用脱节,如医院膳食种类、配膳原则及适用对象、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内外科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选择及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效果的监测、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均未涉及。

④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将来临床工作就是治疗疾病而营养仅仅是预防疾病而对治疗疾病没有作用。

2.临床营养学教学对策

2.1单独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选择或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教材。

将临床营养学从预防医学和卫生学中分离出来,基础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部分在预防医学或卫生学中讲授,临床营养学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或者限定选修课。

临床营养学应在学生具备基础医学、临床专业和基础营养知识之后开设,这样学生的医学思维可以贯穿始终,更有利于临床营养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掌握。

现有临床营养学教材绝大部分内容较滞后、专业针对性差并且实用性不强。

总体上来说目前缺乏较为理想的临床营养学教材,希望不久的将来国家能组织临床营养学专家编写适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使用的具有权威性的临床营养学教材。

根据以往的教学体会,临床营养学可设置基础营养理论和临床营养学两部分,课时可以设置为30学时,其中基础营养理论与临床营养学课时比可设置为1:2。

2.2让学生认识到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性。

营养治疗被誉为20世纪末期医学上的一大进展,是现代医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模式中,药物治疗、护理和营养缺一不可,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医学生树立全面的诊疗观。

例如在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中,食物中的营养素和药物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临床医生进行疾病治疗时应进一步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由于药物-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营养不良或严重药物反应的出现。

临床医生营养知识的缺陷,还可能致使其不能为病人制定较为完善的营养治疗方案,甚至采取完全错误的临床营养措施。[3]曾经有医生给曾患有胆囊和胰腺疾病的病人使用胃管鼻饲的肠内整蛋白营养制剂,造成病人原有疾病的复发和加重;还有医生对长期禁食和营养素供给不足的病人治疗时,由于缺乏相关营养学知识导致病人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更有甚者很多医生将这一综合征误解成其他的临床并发症。[4]此外,合理营养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并且节省治疗成本。

上世纪末期开始,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普遍采用临床营养治疗小组模式,即由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共同协作完成疾病治疗。

之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营养治疗小组介入后病人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5]。

医学营养 篇3

[关键词]医学营养专业职业成熟度时间管理

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个人发展有奇妙的作用。正确地组织和管理时间可以使学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运转效率。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才干和时间来解决其他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落后,强调新技术革命对旧有教育体系的冲击,明确指出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入学率问题,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是学生在社会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一能力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黄希庭等人把时间管理倾向具有的结构特征区分为3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本研究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来探讨我院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目的是比较在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特点和差异,寻找帮助学生养好良好时间管理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进而提高其学业成绩及就业竞争能力。也为他们日后能高效地应对工作压力,并不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在2006、2007、2008级医学营养三年制学生中,连续3年随机选了8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学习优秀组和学习障碍组,每组40A。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比较样本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各维度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在时间价值和时间监控两个分量表上,两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在时间效能上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与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样知道时间宝贵,也想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但很难做到有效管理。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总结了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几条有效途径。

1.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学生入校起,专业教师就应该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立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介绍近3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毕业后主要面向医院营养科、学校、幼儿园的保健室、社区的慢性病管理、营养咨询公司、餐饮企业等,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基本了解。推荐学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让他们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树立职业理念;在专业学习中,通过见习、情景模拟、专家报告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理性的认识,逐步形成未来的职业规划。从国外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对职业的认知越早,就越便于学生形成成熟的择业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越能尽早确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职业选择。了解目前人才市场上的现状、有了自身的紧迫感,这时进行时间管理的培训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确定职业目标。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时间管理观念及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是其学业难以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如有的学生毕业后想去幼儿园工作,可以推荐他们多借阅妇幼保健方面的书籍;想去医院营养科工作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多阅读临床医学基础方面的书籍;想去餐饮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多借阅营养烹饪方面的书籍,等等。要注意学生目标的可实现性,不但要确定最终目标的完成时间,还要分阶段设立多个“时间里程牌”,即长期计划中分为若干个衔接的“短期计划”,以便进行学习进度的监控。同时,要培养学生控制和支配时间的自信心。如要求他们对于自身时间管理行为效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管理的益处。

3.掌握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需要让学生明白两个常识,其一,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其二,时间是有类别的。时间管理的精髓并不在于管理时间,而是在于管理事件。时间管理根据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的程度,可划分为四个象限。

如图所示,第一象限为既紧急又重要的事件,如突发生病、明天的考试、完成有期限的作业。第二象限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如定期复习、知识积累。第三象限为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件,如逛街、聊天。第四象限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件,如不速之客到来、通知开会。

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第三、第四象限要收缩。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的事务上。要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目标、中期计划,计划好每一天,充分利用好最佳时间。

医学营养 篇4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查询教学档案获得至2014年6月份为止, 我校选修和未选修营养学课程的一、二、三年级本科生名单, 随机抽取150名选修过和150名从未选修过营养学相关课程者, 共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86名 (28.7%) , 女生214名 (71.3%) , 年龄在18~24岁, 平均年龄为20.1±1.19岁, 平均身高为166.4±7.90cm, 平均体重为57.7±10.3kg。

(二) 方法

本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生源地等; (2) 营养知识:单选题, 共10题; (3) 营养态度:共8题; (4) 饮食行为:共8题。发放调查问卷, 保证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 避免相互干扰, 并现场收回调查表, 立即进行核对、补项和整理。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30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两组间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 营养知识

如表1显示, 我校医学生在对蔬菜、水果和食盐加碘相关营养知识的回答中, 知晓率较高。已修营养课程组学生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含钙丰富的食物、维生素A与晚上长时间看不见物体 (暗适应能力下降) 有关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未修课程组, 其他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二) 营养态度

表2显示两组被调查学生都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 并用已知的营养知识指导自己和周围人的饮食。结果显示已选修营养课程组医学生中, 94%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 98%对营养知识感兴趣, 71.3%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知识, 88.7%认为早餐重要, 92.7%认为零食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以上几种态度均优于未选修课程组的学生。

(三) 营养行为

由表3可知, 已修营养课程的大学生每天吃牛奶和水果的比例高于未修课程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修营养课程的大学生中, 喜欢吃海鲜和豆类及其制品的比例显著高于未修营养课程者, 喜欢吃熏烤类食物的比例则显著低于未修营养课程者。

三、讨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物质资源的日渐丰富, 饮食营养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7]。今日的医学生将走上临床与患者接触, 是营养健康教育的参与者, 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 都将影响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

选修课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普及知识途径[8]。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营养学知识感兴趣。本研究中, 选修过营养学课程的学生其营养知识知晓率、态度正向率和营养行为正向率等均高于未选修者, 说明选修课教学对改善学生营养知、信、行有效。

课程教学内容应实用、够用, 除了大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一些课程, 如美容营养学、营养与智力、饮食营养方略等, 还可针对医学生将进入临床接触患者的特点, 可开设一些与临床课程相结合的营养学课程, 如临床营养学、医学营养学、疾病的营养治疗等课程。在课程上可以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或视频等供其学习。

营养相关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外, 还可在医学生中建立其临床营养的理念, 在其日后的临床生涯中, 能意识到营养因素在一些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甚至起着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中让同学们通过相互体格检查, 利用食物仿真模型进行膳食调查, 使用膳食计算软件等实践操作, 逐渐掌握医学营养学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选修课, 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医学营养学知识和技能的讲解, 对医学生的营养态度、行为有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 在医学院校开设营养学是可行的。

摘要:为探讨营养学相关选修课程对我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影响, 本文对选修过营养学相关课程和未选修过的两组医学生进行知—信—行 (KAP) 调查。结果显示, 已选修营养学相关课程组的医学生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含钙丰富的食物、维生素A与晚上长时间看不见物体有关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未修课程组, 部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的正向率均高于未修课程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 开设营养学选修课对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产生有利影响, 有必要在学校开设营养学相关选修课程。

关键词:医学生,营养,选修课,知—信—行

参考文献

[1]薛芹, 孙红, 崔杰.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调查及饮食干预方法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4) :416-418.

[2]Grosso G, Stepaniak U, Micek A, Topor-M諭dry R, Stefler D, Szafraniec K, Bobak M, Paj諭k A.A Mediterranean-type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metabolic profile in urban Polish adults:Results from the HAPIEE study[J].Metabolism, 2015, 64 (6) :738-46.

[3]Stradling C, Hamid M, Taheri S, et al.A review of dietary influences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part 2:dietary patterns[J].Cardiovasc Hemat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14, 14 (1) :50-63.

[4]李莉, 热孜亚·阿不来提, 张世瑶.浅谈临床营养学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必要性[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0) :1414-1415.

[5]刘冰, 刘庆敏, 任艳军等.社区医务人员营养培训与其干预意识及行为的关联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 2014, (5) :467-472.

[6]生金丽.营养干预及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654-1656.

[7]陈巧莉, 方伟钧.高脂血症患者家庭健康饮食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4, 13 (6) :579-580.

医学营养 篇5

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更加注重预防疾病观念的转变,公共卫生逐渐走到医学发展的前列,社会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_,预防医学是_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从事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预防医学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实践能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中一门社会属性很强的科学,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在国家发生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具有丰富和扎实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1]。因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培养出拥有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对于人们的健康也具有_定的促进作用。

1制约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的因素

诸多因素使预防医学本科生没有较多时间从事科研活动。总结如下:①一些学生认为科研活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业,认为科研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从而忽略科研实践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有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意识,但是缺少有效地参加科研活动的途径和平台;②预防医学生理论学习任务繁重,有40-50门必修课、必选课和选修课,导致实践时间相对较少;③预防医学本科生还处于学习基础临床和预防医学知识的主要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而且缺乏全面性和创新性的思维;④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如健康宣传教育社团、针灸社团、摄影社团等,占据本科生—定的业余时间;⑤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应付英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以期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2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人们预防疾病的观念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已经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摄入量与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和饮食行为在预防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涌现,如三聚氰胺、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等[2],更要求需要具备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去应对。因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在预防和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责任更为重大。

3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1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探索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在课堂上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现实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实例,向预防专业本科生介绍科研实践的意义。教师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倡导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提出科学问题。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和最新动态。例如,通过查阅文献和关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网站,了解营养与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这三部分实验既有现场调查实验,又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类型比较丰富,有利于学生科研实验能力的提高。并且在基础性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技术,包括分光光度计、食物料理机、微量移液器等仪器的使用。例如,在“牛奶的卫生质量评价”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和多方面咨询,自行设计评价牛奶质量的方法,比较多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评价牛奶质量的最佳方法,再通过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较好地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3.2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3]。通过开展和参加科研项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并带着问题去完成科研项目。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类项目;还包括校长基金、第二课堂、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本科生科研创新等教学类课题,丰富的教学科研项目,能够全面满足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的需求。在专业课题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以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课题为载体(肥胖动物模型的建立、植物固醇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大豆异黄酮对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预防等),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可以提出新颖的见解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科研分析能力的培养。

3.3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毕业设计中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对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也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_是结合学生所学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以及当前国家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方向的文献,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思路和目的,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要求。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对毕业设计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法。例如,“北京市出租车从业人员的饮食情况调查”的毕业设计就是由本科生自己设计的课题,并且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录入数据,并进行总结和撰写毕业论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调查和科研实践能力。

3.4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平台建设和完善实践基地是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在学校科研平台建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特色的研究平台。目前本专业已经建立了“膳食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室”和“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实验室”。下一步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室的建设,引进适合各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如索氏提取仪、蛋白质测定仪、生化血红蛋白仪等。目前,实验室所有实验仪器和设备均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利用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开展科研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提供环境基础。

建立和完善学校附属医院、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等预防医学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公共卫生实践活动。例如,预防医学本科生的“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小讲堂”中,学生就是通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计划的理论和实践课学习,在社区实践基地给社区居民讲解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营养学现场调研。如在“膳食胆固醇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的现场调研中,形成大手牵小手、_帮_调查策略,由本专业的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完成整个调查过程,培养其形成完整的调查思路。包括进行现场募集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进行膳食问卷调查等,再利用在实验室对生物样本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和分析,通过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现场调查能够与实验室研究互相结合和促进,使预防医学本科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毕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公共卫生事业中。

3.5开设学术论坛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的专业讲座,提高其视野。该专业自开设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以来,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相关的开题报告、预答辩、中期考核和回报、读书报告、科研心得等。学术论坛也能使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

3.6重视预防医学本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培养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的实例与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的相关实验相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好奇心,并将求知兴趣转移到科研工作中来,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敬业以及良好的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二是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与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定期互相讨论学习计划和进展。本科生可以从研究生身上学到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拓展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对科研产生兴趣。

糖尿病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篇6

科学的医学营养治疗原则包括以下:

1 适当的热量摄入

糖尿病肾病热量供应:30千卡/每公斤理想体重,肥胖者酌减。在蛋白质被减少的同时,病人需要吃额外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少的食物来代替。热量不足部分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补充,如藕粉、杏仁霜、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薯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了50%~60%左右的饮食能量,约相当于4~6两左右的生粮食。淀粉是面粉、绿豆、红薯等抽出其蛋白质后的产物。麦淀粉中植物蛋白含量最低,食用淀粉可以节约植物蛋白量,用动物蛋白加以补充,从而更利于满足体内的生理需要,按食品交换的方法20克左右的淀粉与25克生面粉对血糖的影响相同。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适当增加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橄榄油、茶籽油,对于糖尿病人不会引起血糖增高,有利于降低血脂。热量供给合理标志是维持适宜的体重,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同,每个人的活动量也不同,不能机械设定死板的固定模式的饮食量和方式,而应根据体重来增减的饮食量。保持适宜的体重非常重要,清晨起床空腹,排空大小便,穿很少的衣服称体重,2~3周内体重没变化,说明饮食热量和消耗基本相同。

2 限制蛋白质

通过采用低蛋白饮食,不仅可以减轻肾小球高灌注、高内压、高滤过的“三高现象”,减少尿白蛋白排泄,还可以延缓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率,延缓肾功能恶化。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医学营养治疗推荐,临床上,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肾病分期综合调整,1~3期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大致正常患者,蛋白质摄入量,0.6~0.8克/标准公斤体重/天+每天尿中丢失的蛋白质量。例如一位身高155公分的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2克,每天要吃50*0.75+2=38+2=40克蛋白质,4、5期 (未透析) 的肾病,50ml/min

每日优质蛋白质总量包括一日三餐所有食物中蛋白质数量。

3 限钠饮食

国际上推荐每天饮食钠摄入2000毫克,即5~6克盐,正常的饮食中即使不加含钠的调味品食物中的盐大约有3克,每天饮食中只需加入3克的含钠调味品(相当于小手指最上关节大小量),除盐外需要控制味精、咸菜、酱油、酱等含钠高的食物。许多食物中都隐含了很多钠,含盐的调味品像酱油、烧烤酱,许多罐头食品和冷藏食品,加工的肉类如火腿、腊肉、熏肠及冷切食品,烤土豆片等含钠高的零食,餐馆和外卖的食物,罐装鸡、肉汤等。

4 高钙低磷饮食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含钙高的食品含磷越高。

5 根据化验结果对待含钾的食物

出现呕吐时容易低血钾,出现少尿、无尿的病人可能出现高血钾,高钾食物:口蘑、木耳、各种豆类、坚果类、杏、香蕉、桔子、果汁、菜汁、菠菜、苋菜、西红柿、土豆等。含钾量较低蔬菜:瓜果类蔬菜(南瓜,冬瓜,葫芦)、苹果、梨、菠萝、西瓜、葡萄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和血钾量正常时,不必限制钾的摄入,可以随意选食蔬菜和水果。高血钾,适当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每日应低于1500~2000毫克。

6 高纤维素饮食

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毒素排泄,人体代谢平衡维持。适当多吃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等)、芋头、海带丝、某些水果、蔬菜等。

7 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

8 合理饮水,掌握患者液体出入平衡也很重要

太多地摄入水,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一般每日入液量为前一日的排尿量加上500毫升;还需了解食物的含水量,量出为入。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 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 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最严重的重要原因。其中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为20%30%。其发生主要与高血糖有关。同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遗传等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医学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本文就来谈谈糖尿病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医学类高职学生膳食营养调查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 (19.0±0.4) 岁。其中护理专业172人, 临床专业90人, 药学专业63人, 口腔专业58人, 食品专业17人;男生170人, 女生230人。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 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3~5],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营养知识、饮食习惯、饮食行为、一日三餐摄食情况等。由营养专业教师带领实习生进行调查, 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指导填写、现场收回调查表的形式, 以确保填写质量。共发放调查表400份, 收回389份, 回收率97.3%。其中男生165人, 女生224人。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 进行数据录入, 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 各占一定比例, 不论男生还是女生, 通过网络获取营养知识的较多, 其次为电视节目, 从宣传栏获取营养知识的比例最少, 这说明学校的营养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 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

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 被调查的学生中, 只有23.6%的学生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知晓率仅为39.9%, 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营养知识误区如热水煮饭了解偏少 (见表2) 。

2.3 学生饮食行为习惯

2.3.1 营养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营养重要, 92.4%的学生表现出对营养知识感兴趣, 63.3%的学生读过有关营养方面的书籍, 9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重要, 47.6%的学生甚至愿意付费获得一定的营养指导, 总体趋势表明大部分学生有获取营养知识的愿望。但90.7%的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相当缺乏, 对“食物相克”知识了解一般或很少。

2.3.2 早餐进食情况

在饮食习惯上, 大多数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因为时间来不及而不吃早餐的情况。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只有25.2%的人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 (见表3) 。

2.3.3 饮食行为

调查发现学生选择食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1) 个人爱好及饮食习惯 (56.9%) ; (2) 运用营养知识 (12.3%) ; (3) 自身营养需要 (21.2%) ; (3) 食物价格及其他 (9.6%) 。此外, 有52.0%的学生从不饮用牛奶, 45.0%的学生很少或不吃鸡蛋, 36.0%的学生很少或不吃猪血。其中除经济原因外, 主要是对食物营养价值认知不够。

2.3.4 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比例

调查结果表明, 男女生早餐的热量摄入均偏低[6]。尤其是男生, 其饮食结构十分不平衡, 早餐仅占全天摄入总热量的17.0%。在夜宵、水果和零食方面, 男生偏重于吃夜宵, 而女生则偏重于水果和零食 (见表4) 。

3 结论及建议

调查显示, 我校学生存在缺乏相关营养知识、膳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素摄入量不足且三大供能物比例不协调情况, 长久下去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3.1 加强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教育, 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形成科学的饮食理念

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不高, 对营养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尤其体现在对营养问题的系统把握上。尽管对一些营养常识性问题的知晓率较高, 但对来源于学校宣传栏、课堂等途径的营养相关知识缺乏甄别能力, 广告中的夸大宣传、传统的认知误区仍在极大程度上误导他们。特别是对目前国家正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之甚少。这提示我们在设计营养课程教学内容时, 要加强学生临床营养方面的教育, 如一些与营养关系密切的慢性疾病的营养预防、治疗等[7]。另外, 也提示在医学院校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在膳食态度方面, 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有迫切掌握营养知识的欲望, 说明医学类学生认识到掌握营养知识对将来工作的重要性。

3.2 饮食习惯及行为

调查发现, 只有25.2%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在我国一些高校, 学生由于睡懒觉来不及吃早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大学生来说, 早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上午一般要上4节课, 学习负担较重, 而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糖类来提供能量。不吃早餐只能使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学生在课堂上会感觉到饥饿、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 无疑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8]。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引发肠胃疾病。因此, 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营养膳食知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从而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对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 为今后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结合访谈, 对400名在校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了解, 每日三餐营养摄入量分布不均, 营养失衡, 早餐问题突出, 饮食习惯不合理, 能量摄入不足。结论 学生营养状况较差, 膳食结构不合理。提高营养知识知晓率, 是改善学生营养现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学生,膳食结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真美, 刘芸芸.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6) :475-476.

[2]陈观进, 陈新妹, 李华文, 等.医科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4) :794-79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J].营养学报, 1998, 20 (4) :387-397.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7]武颂文, 杨年红, 王重建, 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2) :103-104.

医学营养 篇8

为使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师应通过紧密依靠行业、企业,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医院、餐饮企业和幼儿园学校、社区、高校等单位沟通,从而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2. 材料和方法

调查材料与方式: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四类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卷、毕业生反馈卷、访谈卷、学校卷。其中用人单位68家发放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100%,以下是用人单位发放详细情况一览表。

毕业生反馈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学校卷发放了5份,回收5份,回收率100%。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医学营养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总体情况,对于一些问卷没有调查到或无法调查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了个别面谈、电话访谈作为补充。通过调查,我们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目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医学营养专业对应岗位分析

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统计,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访谈了14家各层次医院营养科主任和工作人员、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7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调查结果如下。

3.1.1 医院营养科

大部分医院营养科高职层次人才每年需求量仅为1人,但大部分医院营养科表示尽管实际是需要专科层次的营养专业学生,但医院从整体学历考虑,在招人时是不考虑专科层次的毕业生的。

部分医院对我院学生特别欢迎,也有相应的岗位营养配餐员,但是学生不愿意留,可能因为从整体消费水平来看收入偏低。此外,学生的职称晋升存在问题。

3.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调查期间,因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私人承包,考虑到成本问题,大部分单位都说没有医学营养专业相应的岗位,但是很多工作人员都需要医学营养知识,他们通过继续参加教育培训的方式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岗位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防疫人员、慢性病报告岗位, 需要预防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证。

3.1.3 餐饮公司

其中肯德基、麦当劳、丽华快餐、永和豆浆餐饮公司会考虑需要公共营养师,需要高学历的营养师。分部的店经理表示要看总部是否需要。但他们个人认为应该需要配备公共营养师。对餐饮公司来讲注重营养配餐、成本核算达到100%。其次是烹饪操作、营养宣教、仓库管理。而营养咨询、营养评价、医学知识对餐饮企业不太实用,但一些餐饮公司也希望营养专业毕业生担任管理工作(餐厅助理)等。

3.1.4 保健营养师

幼儿园、学校等,需聘请营养师安排平衡的膳食。工作内容着重于菜单的营养设计、食物采购储存管理、膳食的准备和供应督导、菜色的搭配、食物成本控制、监督餐饮卫生、营养午餐的研究开发工作。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营养保健,配餐、宣教等工作,现在主要在由保健老师完成,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可以开展此方面的工作。

3.2 近五年招聘情况分析

3.2.1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过去五年招聘的医学营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大致反映出行业目前及未来对于医学营养专业高职生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被调查的24家用人单位中有1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好或强,占16.7%;4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较好或较强,占66.7%;1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一般,占16.7%。

有24家医院录用了我院毕业生,大部分医院对我院学生的综合评价为较好,用人单位对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比较高,但非常满意的却不多,说明高职生的技术水平还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毕业生在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过程中,在能力上仍有一个磨合期。

3.2.2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招聘时考虑的因素

对于招聘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时,用人单位考虑得比较全面。调查情况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其次是技能。

3.2.3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对用人单位认为觉得目前高职学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作了调查。结果见表4。

可见目前高职学生最需要加强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实践动手能力。

3.2.4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关于招聘的渠道,通过政府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毕业生双选会,占45%;回答通过通过政府人才中介机构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占15%;通过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占20%;直接到各大中专学校挑选,占10%。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是通过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毕业生双选会或通过政府人才中介机构举办的人才交流会来招收高职毕业生。

4. 讨论

鉴于医学营养专业人才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实施医学营养专业教育的机构不应继续沿袭老路,要通过合作办学,增加方向等途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以后的营养保健品推销工作应由营养师完成,而不是推销员。[1]若这一条例能实现,将为我们培养的医学营养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的就业空间。

当中国人普遍重视营养、保健、健身和养生时,100万完全称职的营养师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2]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层次要求高,本科生、研究生将来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医院的门槛较高,而所有受访幼儿园、社区都表示需要营养方面的专业人员,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岗位,因此可能从事保健医生的岗位。所以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调查中,行业普遍认为对高职生的合理定位,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其它领域上,“懂医学的保健营养人才”等,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们培养的重点,使学生成功真正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课题为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使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教师应紧密依靠行业、企业, 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医院、餐饮企业和幼儿园学校、社区、高校等单位沟通, 从而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以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卓云等.医学营养教育现况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 2006.5.

[2]柴巍中.中国营养师的现状、需求与发展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9) :8.

[3]袁莎.营养教育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8) :29-30.

医学营养 篇9

目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后勤部对后勤服务的重视, 大学生的营养素摄入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但就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 一方面, 他们无固定的经济来源, 另一方面, 他们的消费观念得不到正确指导, 故对营养的认识尚不全面, 造成了部分学生营养不良。为此, 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 以便发现营养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使其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

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营养不足或缺乏的检查、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个体进行营养状况的综合判定和对人群营养条件、问题、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分析。膳食调查的方法有称重法查账法、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法、化学分析法等。食物频率法是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过去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某些食物的摄取频率和数量, 获得长期膳食模式和饮食习惯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基本可靠, 适用于膳食与慢性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数据来源于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膳食调查实验项目。2012年9月1日至10月1日, 对辽宁医学院在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16个班369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确认为调查对象。共抽取8个班, 约160人进行询问式的问卷调查, 按计划完成了抽样人群的监测工作。本文抽取其中50人进行分析, 其中男同学16人 (32%) , 女同学34人 (68%) , 最小年龄20岁, 最大年龄22岁。

2.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 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食物频率调查问卷, 对每一个调查对象过去一年的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进行调查。食物频率表中包括主食 (米、面、杂豆、薯类) 、豆类 (大豆及豆制品) 、蔬菜类 (鲜豆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菌藻类等) 、水果类、乳类、肉类、蛋类、水产品、小吃、零食、饮料等食物。

3.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的计算

根据摄入频率及相应的摄入量计算出每个调查对象一个月中平均每日摄入各种食物的量。公式为:平均每日摄入某种食物的量=食用次数/日×平均每次食用量 (次/日=次/周/7=次/月/30=次/年/365.25) 。

4.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的计算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依据, 把食物频率表中的食物按照谷薯类及杂豆、水果类、蔬菜类、蛋类、水产品、畜禽肉类、大豆类、坚果类、乳类进行相加汇总。其中大豆类和乳类先按照蛋白质的含量折算成大豆和牛奶, 然后相加汇总。同时汇总油和盐的摄入量。

5.体格检查

使用软尺和经校正的电子体重仪, 在学校服务中心进行测量身高 (cm) 、体重 (kg) 、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 (BMI) 。BMI=体重 (kg) /[身高 (m) ]2, BMI<18.5为消瘦, 18.5≤BMI≤23.9为正常, ≥24为超重, ≥28为肥胖。

6.数据统计

所有的问卷进行计算机录入, 对所有数据进行核查, 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分析统计采用的描述性指标:均数和标准差。

三、结果

1.体质状况

共抽取了50名在校大学生的数据, 其中男同学16人 (32%) , 女同学34人 (68%) 。男性体质正常的11人, 女性18人, 占总人数的78.0%。超重者男性2人, 女性8人, 占总人数的20.0%。肥胖者男性1人, 女性2人, 占总人数的6.0%。

此次调查对象中体型正常者居多, 达到总人数的78.0%, 其中男同学高于女同学;超重者达到人群的20.0%, 其中女同学高于男同学;肥胖者达到人群的6.0%, 男性略高于女性。调查中发现, 女同学的超重的比例高于男同学, 分析原因女同学爱吃小吃零食使能量摄入过高, 同时运动量少所造成的。

2.膳食构成情况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此次调查对象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 平均摄入量达430.4g, 超过了合理摄入量30.3g, 占总人数的48.0%。长期摄入过多, 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引起超重或肥胖。蛋类平均摄入量78.4g, 超过28.4g;盐平均摄入量为6.4g, 超过0.4g。鱼类平均摄入量75.2g, 肉类平均摄入量为60.3g, 水果类平均摄入量228.3g, 均在合理摄入量范围内, 鱼类、肉类低于宝塔推荐量的人数分别是12.0%、20.0%, 说明有少数人摄入量不足;水果类低于宝塔推荐量的人数分别是46%, 说明有近半数人摄入量不足。

蔬菜类的平均摄入量262.6g、豆类26.4g、乳类162.5g、油脂23.4g、坚果类5.3g, 均低于合理摄入量的下限, 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54.0%、58.0%、64.0%、44.0%、68%。其中不摄入乳类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20.0%。

上述分析看出谷薯类平均摄入量高过推荐摄入量人占48.0%, 这是由于学生多数是在食堂进餐, 学校食堂主食的安排以米饭、馒头为主, 种类单一可选择较少, 长期摄入会出现超重或肥胖;食堂供给的菜肴中动物性食物多以猪肉、禽肉、蛋类, 除了早餐选择蛋类和其他餐次中选择含蛋类菜肴较多, 故蛋类的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量;蔬菜摄入不足原因一, 菜肴中绿叶蔬菜所占比例较少, 多数为炒或炖的烹调方法, 学生不能自主购买蔬菜食用, 蔬菜量低于推荐水平;原因二, 学生认为水果可以替代蔬菜, 故出现蔬菜摄入低;豆类、乳类、坚果类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优质蛋白、磷脂、各种矿物质如钙、锌、碘等缺乏。

3.营养改善措施

通过营养宣传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和健康意识, 针对此大学生的膳食及健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营养干预:适当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数量, 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数量, 如肉类、蛋类、乳类、豆类等;适当增加含必需脂肪酸、磷脂多的坚果类的摄入量;注重早餐的质和量, 学生上午的学习任务较重, 需要充足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作物质基础, 否则不但学习效率低, 而且有损身体健康;加强大学生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 提高他们对平衡膳食的重视程度。

摘要:为了解辽宁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 应用食物频率法, 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和体质状况, 为开展在校大学生营养教育、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食物频率法,膳食结构,体质状况

参考文献

[1]晏渠如, 彭少君.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营养与食品卫生[J].2007, (20) :3880-3883.

[2]王光慈.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杨月欣, 翟凤英等.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一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

[6]杨月欣, 翟凤英等.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医学营养 篇10

1. 总体建议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由熟悉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注册营养师, 根据治疗目标和需要提供个体化指导。 (B)

★医学营养治疗应该包含在保险公司或其他付款人的支付费用中。 (E)

2. 能量平衡, 超重和肥胖

★对于超重和肥胖型胰岛素抵抗者, 适度减轻体重已经被证明能够缓解胰岛素抵抗。因此, 建议所有已经患有糖尿病或者存在患糖尿病危险的超重和肥胖者均应减轻体重。 (A)

★低碳水化合物或低脂肪的热量限制饮食都可以有效地在短期内 (一年以内) 减肥。 (A)

★对于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患者, 还应该根据需要来监测血脂、肾功能、和蛋白质摄入量 (糖尿病肾病患者) 和调整降糖治疗。 (E)

★身体活动和行为矫正是减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有利于维持体重减轻。 (B)

3. 糖尿病一级预防

★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 建议采取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饮食相结合的结构化策略, 因为这种方式能够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其中,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适度减轻体重 (现有体重的7%) 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每周150分钟) , 调整饮食包括减少能量和脂肪摄入。 (A)

★鼓励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达到美国农业部的推荐标准, 分别为14g膳食纤维每千卡热量和全谷类食物占食物总量的一半。 (B)

4. 膳食脂肪摄入

★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摄入的7%。 (A)

★反式脂肪应尽可能减到最少。 (B)

5. 碳水化合物摄入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仍然是实现血糖控制的关键, 可以采取碳水化合物计量法、食物交换份法以及经验性估计等办法。 (A)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在单纯考虑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基础上, 兼顾食物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可能会更加有利于血糖控制。 (B)

6. 其他的营养建议

★甜酒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每日摄入量在FDA规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时是安全的。 (A)

成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喝酒, 每日饮酒量应该限制在适宜水平, 女性每天不超过1份, 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 (E)

★因为缺乏有效性的证据以及从长期安全性角度考虑,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使用抗氧化补充剂, 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 (A)

★铬补充剂对糖尿病和肥胖的益处还没有完全证实, 因此暂不建议补充。 (E)

文中已标注的A、B、C或E的分级决定于循证质量, 其中A级证据的可靠性最高。循证分级标准说明如下:

A:证据明确, 来自良好的指导与总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B:支持性证据, 来自良好开展的队列研究或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

C:支持性证据, 来自对照差或无对照的研究, 以及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等;

上一篇:新旧科目下一篇:英语听力与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