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建议

2024-10-21

营养建议(精选7篇)

营养建议 篇1

中小学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不仅为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也为一生健康提供保障,逐步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都有所提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11月联合召开的第2届国际营养大会指出,1992年以来全球饥饿发生率下降了21%,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肥胖在内的各种形式营养不良仍然是各国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全球2013年受生长迟缓和消瘦困扰的5岁以下儿童仍有约1.61亿和5 100万;由于缺少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约20亿人受到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影响,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碘、铁和锌等。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都出现快速增长,2013年全球共有4 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超重[1]。

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损害免疫系统,增加发生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成年后体能和智能的损失以及慢性病的高发,降低个人收入,产生额外医疗负担。对国家而言,营养不良会导致国民体质健康发展不平衡,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015年全球营养报告指出,营养不良造成的损失可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3%,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贫困国家高达8%~11%[2]。

1 我国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在平均身高和体重增加、贫血率逐年下降。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6~17岁城市和农村各年龄组儿童的身高增加1.8~4.1 cm,平均体重增加2.1~4.7 kg[3]。但我国中小学生仍面临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挑战,出现身体素质下降,龋齿、近视等常见病高发的现象。

1.1 存在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小学生面临着多种形式营养不良的困扰,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长期膳食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的生长迟缓和近期膳食不均衡相关的消瘦的比例较高。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比例分别为3.2%和9.0%,并呈现“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3]。2013年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监测评估过程中,观察到我国中西部贫困农村仍有18.8%的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其中生长迟缓率为8.0%,消瘦率为10.8%,初中生高于小学生[4]。

微量营养素缺乏又被称为“隐性饥饿”,是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还普遍存在,制约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2012年我国6~11岁和12~17岁农村儿童少年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5%和8.1%[3];而2002年我国家庭年人均收入<800元的3~12岁农村儿童维生素A临床和亚临床缺乏率高达14.2%和51.0%[5]。

在我国大城市和富裕农村,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迅速增加逐渐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小学时期的超重肥胖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降低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一系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显示,2002年我国7~17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6.6%[6];而2012年7~17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22.1%,14.2%,15.1%和11.1%[3]。

1.2 慢性病低龄化,龋齿、近视眼等常见病高发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在我国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高达69%,远远超过传染病和其他伤害,低龄化的趋势日益突出[7]。一项在我国6个大城市开展的调查显示,10~13岁超重肥胖儿童有22.3%的儿童出现血压偏高,10.8%的儿童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3.6%的血糖水平偏高;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少年儿童的3~4倍[8]。

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2010年我国7岁城乡男女生乳牙龋齿患病率在55.8%~62.5%,而12岁恒牙龋齿患病率在10.5%和14.6%,均比2005年上升约8百分点[9]。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尤其在城市地区。“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城市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分别达到48.8%,75.9%和83.8%,其中低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迅速[9]。

2 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健康

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身体活动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营养支持环境不足,均影响着他们的营养健康状况。

2.1膳食结构不均衡,饮食行为不合理

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伴随着早餐质量差、零食饮料消费普遍不合理等饮食行为。吃好一日三餐是保障中小学生健康的基础,其中早餐是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餐,而早餐营养不充分也制约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约10%的中小学生达不到一日三餐,主要是不吃早餐[3]。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呈下降趋势,如在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的比例从1998年的48%上升到2008年的78%[10]。

同时,我国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逐年增加,而且以冷饮、油炸、膨化食品为主,饮料消费增加明显。我国中西部贫困农村有79.7%的中小学生每天吃1次以上零食[11]。从1998年到2008年,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料消费量从300 m L左右增加到500 m L,其中2/3是含糖饮料。而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容易发展肥胖、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和龋齿等疾病[12]。

2.2 身体活动水平下降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逐步下降,静坐时间增加,增加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和心理疾病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我国汉族9~13岁和13~16岁的中小学生仅有32.7%和20.7%平均每天的锻炼时间达到1h[13],远没有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每天至少锻炼60 min的要求[14]。与身体活动水平减少相伴随的,我国中小学生的静坐时间和视屏时间逐步增加,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3 营养健康环境有待改善

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有助于儿童合理选择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营养健康教育不足,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匮乏,严重制约着儿童营养和健康[15]。早在1990年,我国出台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16]。但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多整合到《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缺乏专业教师、教材,无法保证课时[15]。

学校供餐是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可以针对学生的营养特点,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还是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培养人格品质的重要场所。目前我们各地学校食堂建设差距较大,一些偏远农村学校存在基础设施差、厨房设备简陋、缺乏就餐场所,食堂工作人员不足和技能低下,很难保证学校供餐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

3 采取有针对性营养改善措施

2014年的第2届国际营养大会通过了《营养问题罗马宣言》和《行动框架》[1],宣布2016—2025年为“营养行动十年”,要求各国将儿童期消瘦比例减少并维持在5%以下,并控制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增长[1]。促使各国政府作出承诺并付诸行动,防止饥饿、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等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同时,要建设“健康中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解决我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儿童少年营养改善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性事务,要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

3.1 完善学生营养相关法律法规

不仅要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为持续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供重要保障。通过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确保必要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学生营养健康工作的长期发展,如科学规范学校供餐、控制学校周边环境、限制儿童食品的广告等。

3.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多方合作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家庭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政府、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组织和企业的互相合作,通过良性互动,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提高社会和家庭对促进学生营养健康的认识和投入,共同改善学生营养健康。

3.3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改善措施

不同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特点有所不同,经济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也有差异。要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学生营养健康促进工作,如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早餐或午餐,为住宿生提供一日三餐;科学制定供餐食谱;结合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包;开展营养健康宣传教育;推广新颖活泼的身体活动方式等。

为提高我国贫困农村儿童营养健康状况,2011年11月我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17],在中西部22个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99个县,中央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个学习日提供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2014年11月将补助水平提高到4元。截止到2015年12月,共使1 419个县3 236万名农村学生受益[18],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城市中小学生的、大范围综合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3.4 大力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营养知识水平

采取多种形式在学校和社会开展全方位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学校教职员工以及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均衡膳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要求,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19]。利用新媒体技术,形成中小学生和其他各人群喜闻乐见的营养宣教材料;落实健康教育时间,将营养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创造校园营养健康环境;并对学校领导、教师、家长、食堂工作人员开展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在全社会普及合理膳食和健康饮食行为的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营养健康氛围,推进学生营养健康改善。

3.5 加强供餐单位管理,保障合理供餐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逐步完善学校食堂,保证食堂设备、人员配备能满足学生供餐的要求。既保证学校供餐的食品安全,又做到品种丰富、营养均衡。同时,加强对供餐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并逐步建立完善相关营养师制度。

3.6 完善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体系,保障营养改善工作顺利实施

逐步完善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制度,明确监测范围、指标体系和实施体系,及时了解我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完善营养改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建议 篇2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嘉祥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文件精神,自开展学生营养餐工程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现将营养餐工作总结及实施建议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营养餐工程,为我校学生安全食用营养良好的营养餐,改善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认真学习,加强宣传

我校定期召开营养餐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上级相关精神,就学生营养餐工作做了认真部署,对学生发放了致家长一封信、通过国旗下讲话和板报等形式,切实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这一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三、领导重视,亲自参与。

学校成立了学生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以切实做好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营养餐按时、足额、准确发放。

四、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

为使我校的营养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制定了《学生营养餐管理制度》、《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学生营养餐应急预案》,同时还制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班主任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

五、认真组织,及时发放营养餐。

本学期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有132人享受营养餐供应,各班班主任每天上报到校人数,库管员及时收集信息(做好食品验收、分发统计、有无过敏情况等)。每次做好留样,确保安全。实行日清、月结、期末汇总。

六、实施建议

建议每周加牛奶袋,甜咸食品穿插适中。

大学生营养状况及建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营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大学生而言,他们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这时他们是否有一个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呢、能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本次报告通过对身边所接触到的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我校大学生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体格、心理和智力等各方面正走向成熟,均衡合理的膳食以及良好的饮食行为是大学生身体发育以及完成繁重的大学学业的重要保证。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较低膳食的知识水平、不健康的行为态度与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失衡的因素,使得某些学生营养摄入过多或过快,另一些学生营养摄入不足或缺失。不合理的膳食行为在我校中甚为流行,我校学生的营养现状不容乐观。有以下几方面不良的饮食原因:

1、早餐情况令人担忧。我们许多同学经常不吃早餐,或者不重视早餐。一方面,因为大学生的夜间生活比较丰富,舍聊、玩游戏或者是做作业等等,通常要到很晚才睡觉,结果第二天自然而然地也就起得比较晚,有的是没时间吃了,有的就随便吃点。与吃早餐相比,我们更愿意牺牲早餐一些时间来休息,弥补睡眠的不足。而另一方面,食堂的地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食堂所在的位置在宿舍楼与教学楼这条线之间时,也就是就餐较顺路时,就餐的学生比例较多。我校总共有新旧两个食堂,我吃饭都是就近原则,有时候明明不想吃这种饭,但不想走远点去另一个,就将就着在这个近的吃了。

2、很多大学生由于以前在家里锦衣玉食,吃不惯食堂的菜,因此便经常下馆子,整天在外面吃饭。外食虽然快捷、方便,口感较好,但餐厅为了迎合食客,大量使用油脂、肉食,较少使用蔬菜、水果。这使得外食者的营养均衡遭到破坏,极易患肥胖症、乙肝、高血压、心脏病、胃痛、胀气、腹泻等大大危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疾病。

3、我们许多同学滥食零食。在零食盛行的這个年代,我们许多同学几乎可以一日三餐都以那些零食等来代替正餐。面包,方便面偶尔吃几次是可以的,但经常吃给我们的各种器官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4、不良的消费观。由于大学的时间,金钱等都由大学生自己支配。所以在资金方面,学生最能“节约”下来的就是“吃”这一方面了。男生省下的钱用来抽烟、喝酒、上网等。女生省下来的生活费就用来买衣服、美容、减肥等。抽烟喝酒的危害就毋庸置疑了,有关资料显示,吸烟的人患咳嗽的、痰多的、肺部感染的以及肺功能受害的要比不吸烟的人显著增多,而且越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越想以牺牲健康的盲目缩食方式来追求苗条外形。以致身体素质不断下滑。

三、我校同学健康状况改进措施

面对这严峻的形势,一些必要的措施刻不容缓。我建议:

1、在学校推广营养套餐

说到营养套餐,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在校的学生,我认为说到营养就应该大力推广营养套餐。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或者是没有时间了解多少营养知识,所以要通过营养师对营养餐的配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口味和价格的需求,通过早餐的搭配组合可以减少交易的时间,方便携带,提高早餐的就餐率。

2、增加食堂饭菜的风味

食堂饭菜口味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口味,学生就乐于在食堂就餐,学生的营养状况也能够提升。

3、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细,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4、多吃水果,薯类和深色蔬菜,建议每日一个苹果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是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常吃事宜的畜,鱼和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中足。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大学生一般在外面进餐,因此饮食卫生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去食堂进餐,食堂的卫生条件是相对较好的。

参考文献:

[1] 于化泓 周昌芝主编。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6

[2] 王南平 郭 秀.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膳食营养的影响。中 国学校卫生,2003,19(5):635.

中小学生营养餐推行工作的建议 篇4

近年来, 通过《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可以发现, 我国城乡儿童少年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但也存在若干值得警惕的隐忧。我国正面临着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膳食结构:蛋白质够了, 蔬菜少了。蛋白质摄入基本满足, 蔬菜摄入依然很低, 脂肪摄入明显增加, 钙、铁、锌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普遍缺乏。7~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城市为26.4%, 农村高达47.3%, 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是城市的6倍。

(2) 健康状况:贫血少了, 慢性病多了。农村7~15岁学生贫血率从30.8%~47.7%下降到10.6%~20.6%, 但仍然高出城市同龄学生1/5。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已经在超重肥胖的儿童少年中出现, 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

(3) 身体条件:个子高了, 身材胖了。农村7~15岁男生的身高平均增长8.2厘米、体重增加6.8千克, 女生的身高平均增长6.5厘米、体重增加4.2千克。在城镇, 一部分中小学生因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三高”食物摄入过多和“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导致肥胖发生率为6.17%, 超重率为4.3%。

(4) 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的多了, 运动的少了。15~17岁少年男生吸烟率为3.7%, 饮酒率为2%;经常锻炼的比例仅为5.4%。

据了解, 每年由于营养不良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 (GDP) 的4%之多。以2012年为例,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19 322亿元, 按照此比例计算, 2012年我国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1万亿元。

2. 学生营养餐实施现状分析

1992年和1993年国务院分别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1997年我国推出《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餐, 减少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与此同时, 国家还推行了中小学生大豆行动计划、豆奶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等, 各地也对学生营养餐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由中央财政出资160亿元,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 (市) 约2600万在校生, 每人每天补3元, 有人称这为“国家版免费午餐”。随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低体重及营养不良率明显下降, 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但城乡差别仍较为显著, 中西部偏僻农村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 “隐性饥饿、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 约1/10的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顿或两顿饭, 很多贫困农村学生只能吃米饭、馒头和咸菜, 约1/10的农村学生每天基本没有新鲜蔬菜吃, 超过1/3的农村住宿生在学校每周吃不到一次肉或者鸡蛋。同时,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具有专业资质的营养师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还达不到4000人, 是日本的1/200, 而且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城市, 在农村中小学从事营养餐研发工作的人才更是奇缺, 制约着营养餐的质量。

3. 推行学生营养餐的几点建议

(1) 积极开展“食育”。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 开设健康课 (每周0.5课时) , 给学生讲授营养及配餐知识, 使学生明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八条原则:“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和水果, 常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 经常吃适量活鱼、禽、瘦肉, 保持适当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使学生懂得“杂食为优, 偏食为忌, 平衡膳食, 每日必须”的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开展“我从营养餐中得到的”“为什么不能偏食、挑食、暴饮暴食、过多吃零食”等问题的讨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 (如班队、课外、读书等) , 广播、板报及张贴营养宣传挂图、印发营养科学知识小折页等多种教育形式, 传授营养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利用每年5月20日的“中国学生营养日”, 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游行游园活动, 加大对学生营养工作的宣传力度, 形成有利于学生营养工作开展的大环境, 把学生营养餐这一新生事物扶植好, 让“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深入人心。

(2) 改善营养餐供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些城市试点的初步经验表明, 推广学生营养餐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 加强营养搭配研究, 因地因季做好营养配餐工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学生营养餐的生产加工与配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行模式, 值得借鉴。第一, 公司集中加工模式;第二, 公司上门承包模式;第三, 公司净菜配送模式;第四, 学校食堂承包给企业模式;第五, 学校自制模式。多种营养餐的供应模式必将使营养餐品种丰富, 食物多样, 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农村, 结合“两免一补”政策,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营养餐工程, 给予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或向学生发放营养餐券, 学生凭餐券免费用餐。

学生营养餐的建议书 篇5

1. 人员配备:请全市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保健老师等担任营养配餐员,由市疾控中心邀请专家对全市各学校的营养配餐员进行营养基础知识、食谱设计和膳食评价等知识的全方位培训。

2. 网络建设:为各中小学校配备食谱设计和营养分析软件系统,并实现网络化管理,各学校可通过每日输入各类食品原材料的消耗量来初步完成营养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同时,网络管理员可掌握全市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指导。

3. 提高意识:为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生营养餐的认可,借助电视、电台、网站和报纸等媒体宣传学生营养餐的好处,同时鼓励各学校开展学生营养知识竞赛,学生营养专题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提高学生的营养意识。

营养建议 篇6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观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膳食补助。这是一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关怀。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操作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镇中心学校的调研情况,了解此项计划实施前后学生用餐情况的变化,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几点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57-02

一、营养改善计划在我校的落实情况

青少年是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与他们个人的成长发育以及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儿童健康况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如果只是盲目将各地区各学校都进行统一是不可取的,它需要建立在各级农村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和和各校学生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实施不同的营养方案。要做到每天不重复;每天的餐配比例以及营养搭配要合理可口,以保障学生的均衡营养。但据了解,我所在小学以及所在乡镇内的其他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小学平时供餐并没有所谓的营养方案,更做不到每天菜样不重复,甚至每周不重复都没办法做到。每餐搭配只是根据食堂师傅或是主管人员的主观意愿,有什么菜就煮什么菜;菜品单一,基本上一个星期内提供的菜每天都一样。餐配严重不合理,它只能勉强保证学生饱腹,餐配的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每天的饭几乎是没吃几口就会倒掉,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至于要求的合理可口、均衡营养也未达标。

以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明德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食堂每日按照如下食谱进行配餐供应:

1. 主食类:馒头、稀饭、米饭,每天重复如此。

2. 鸡蛋: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3. 鸡腿(鸡翅):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4. 汤类:鸡蛋番茄瘦肉汤、海带排骨汤、土豆排骨汤、冬瓜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等,每天一种。

5. 牛奶类:学生奶,每两个星期一次,一次一瓶。

用餐形式: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食堂打好午餐,由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自主用餐。保证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杜绝浪费。通过一两年时间的运行,学生、家长普遍都表示满意。

但学校食堂规模小、人员不足,为图方便省事,每天的早餐就只供应馒头稀饭,学生们有时馒头吃了一半后就到处乱扔,造成了很多浪费;中餐的菜品里荤素搭配不合理,青菜里都是肥肉,让学生难以下咽,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把菜里的肉挑出来丢了或是直接不吃就倒掉;每次午餐的鸡蛋、鸡腿一配发就是两个,学生们吃了这些后基本上就吃不下米饭了。每次午饭后学校各处的卫生状况就特别令人担忧。这种配餐供应形式明显违背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初衷,使营养改善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还要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作长远考虑,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到实处。

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营养餐补助资金缩水严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上涨,仅2014年就比去年上涨了2.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经费来源单一,除财政拨款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下拨的每天3元(2015年3月将其调整为每天4元)的营养餐补助也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以前很便宜就能买到的粮食蔬菜,现在却需要花“大价钱”购买,财政下拨的营养餐补助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营养供给食物的稳定性。

2. 学校缺少后勤保障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短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建符合条件的厨房,只能用其他公房来临时充当,设备较为简陋,卫生条件差。我校在红安县乡镇学校里硬件设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但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学校食堂不宽敞,食堂内没有能供学生坐着吃饭的桌椅,天晴还没有问题,一旦遇上下雨,孩子们就各种不方便。再者食堂工作人员往往是附近工作的农民,没有读过书,缺乏营养搭配知识,做出的饭菜口味单一,营养价值不高,另外,尽管有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有的食堂工作人员会将蔬菜和肉类放在一起,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穿工作服,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可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3. 营养餐补助款发放不及时和使用的不规范

在营养改善计划中,存在着拨款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后,会导致学校因资金不到位,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无法落实。2014年秋,我校就因为营养补助资金不及时导致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面临“无米下锅”的困难局面,使学校一系列后勤工作一度难以开展,也给学校其他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4. 补助款发放范围不是特别合理

国家规定的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不含县城)开展试点,但由于国家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使很多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被撤并,农村乡镇地区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转到县城陪读。这部分孩子本应该是营养餐补助款的目标受益群体,但由于他们不在农村就读,因此便失去了享受补助款的资格。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几点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善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特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 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的实施者,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让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对于物价上涨、学校后勤人员短缺等问题,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学校统一采购质优价廉的食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补助的标准,保证学生吃得到实实在在的营养全面的食物。

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

尽管各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各试点地区的政府应该从长远出发,看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试点学校招聘一些合格的后勤人员,使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有序实施。聘请的食堂后勤工作人员应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并对他们组织相关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营养搭配的有关知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隐患,请有关专家传授一些食品采购、加工、保存方面的相关知识,严把安全关,消除安全隐患。

3. 规范财政的拨款流程

针对营养改善计划拨款延长的时间长,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各试点地区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让学校坐等、自己先想办法垫付。市、县财政要高度重视国家对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在第一时间把有关资金拨付到位。为减少财政拨款中的发放和使用不规范现象,县财政和教育部门应该安排专人负责,把资金的发放速度以及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以此制定相关的惩奖制度,以确保营养餐补助款准按时发放,不延时、不拖欠。

4.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推广国内先进模式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惠民政策,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仅靠政府力量肯定还远远不够,应该寻求多方帮助。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推广国内的先进模式。例如国内的“九阳希望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等公益项目在促进和落实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各试点地区可以积极探索和借鉴,学习其相关经验,为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更大更多的助力。

营养建议 篇7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在教学中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植物营养学的原理及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植物营养学教学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 课程设置过于传统

植物营养学的课程内容多年都没有变化, 主要参考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专业培养上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实践性人才的需要。另外, 植物营养学多采用的是统一规划的教材, 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过多考虑地域特点和学生层次水平的不同, 因此, 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层次化及多样性的特点。

2.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现用的植物营养学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居多, 联系农业生产实践的偏少, 这势必造成学生熟知书本理论, 却无法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最终导致只能空谈理论, 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 课程中的肥料生产工艺及原理是上个世纪的生产工艺, 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1]。

3. 实践教学欠缺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学科, 其实验课程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而目前植物营养学实验课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割裂,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限制下分别进行传统验证型和单一性实验[2]。且多以老师演示为主, 学生简单操作, 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植物营养学课程的理论课时多, 实验学时少, 且大多数的实验课只是对课堂理论的验证, 很少有综合设计的实验内容, 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很难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4. 教学方法单一

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解和描述来传输知识, 相对比较枯燥无味, 势必造成学生被动接受, 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违背了现实需要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5. 考核方式不全面

依目前来看, 多数高校对植物营养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首先, 试卷多数以记忆性的题目为主, 这势必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现象, 考试前, 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死记硬背, 但并非真正理解其内涵及实质意义, 更别说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另外, 一般试卷多由一两位任课教师独立出卷, 在试卷的难易度及知识面的覆盖方面难以把握, 可能会出现考试的知识面较窄等现象, 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上是非常不利的。

二、改革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各学科之间深度交叉, 植物营养学课程的内容也逐渐丰富,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

(1) 做好植物营养学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工作, 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 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拓展学科知识领域, 及时增加学科前沿、边缘学和应用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学科最新进展, 同时将农业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 建立一套能充分反映最新科技发展的完整知识体系。

(3) 根据地域的不同, 形成鲜明和突出的地方特色教学内容。不同地区因为生态环境、植物类型、土壤类型不同, 形成了地域性差异, 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特点建立教学内容体系。总之,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与特殊性。在此基础上,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提高其学习与科研能力[3]。

2.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实践教学是植物营养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实践课教学中, 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因此,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可将课堂的常规性实验贯穿于课程实践的全过程, 采取科研项目的形式, 打破课程界限, 组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2)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和学生一同深入田间地头, 实地走访, 现场考察, 结合所学专业解决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学生可自主设计问卷, 实地调查现实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

3. 丰富教学方法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避免重复教学, 协调好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内容, 采用怎样的教学载体和方法是决定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5]。

(1) 教学载体方面。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学试听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方法方面。可采取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导入式, 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 深入理解;研讨式教学, 针对某个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 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4. 课程考核评价多元化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蔡克勇曾指出:“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 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6]”目前, 植物营养学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还是闭卷考试, 偏重于知识记忆, 且只重视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为了能全面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 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 可从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 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如课堂讨论、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撰写论文、实验技能操作等考核方式, 建立从学习过程、实验操作、期末考试到课外实践,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 对考核方式和体系进行明确规定, 使老师和学生在考核和被考核的过程中能有章可循, 提高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通过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功夫用在平时, 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语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方法的设计是否科学, 决定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探索与实施,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不断吸收其他优秀课程的先进教学经验, 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 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 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规律的重要基础科学, 是植物营养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骨干课程, 同时也是农学、植物生理、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掌握该课程对扩大学生视野及进行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植物营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植物营养学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教学教改

参考文献

[1]李永夫, 许秋芳.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 2012. (08) :86-87.

[2]高巍, 林蛟飞, 时景云等.新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08, 18 (2) :87-89.

[3]周鑫斌, 刘峰, 赖凡等.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2) :18504-18506.

[4]陈怀侠, 张必成, 蔡火操.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18 (5) :103-104.

[5]刘金山.浅谈农科类专业《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 2014.12 (49) .

上一篇:医务人员的过错下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