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情况

2024-10-12

营养情况(共10篇)

营养情况 篇1

本文通过评估肺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以期为肺癌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3~9月北京肿瘤医院新入院的胸内科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90岁;病理诊断为肺癌;神志清楚,可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接受化疗;愿意接受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孕产妇;病情危重者(ICU、病危、病重及Ⅰ级护理者);管饲患者;伴水肿以及有胸水、腹水者。

1.2 方法

1.2.1 人体测量方法:

人体测量采用晨起免鞋后测定身高,患者空腹、免鞋测体质量,采用RGZ120型身高、体质量测定计(江苏无锡市衡器厂)进行测量,体质量测定校正至±0.2kg,身高标尺校正至±0.5cm。并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1]。根据实际体质量(ABW)/平时体质量(UBW)×100%计算实际体质量与平时体质量比(%UBW)。根据《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查出相应的理想体质量(IBW)[2]。

1.2.2 营养筛查问卷:

本次研究应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SPEN)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3]。采用定点连续取样方法,于患者入院后48h内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根据NRS-2002划分成疾病评分(营养需求量)、营养受损评分、年龄评分,三者相加的总分为营养风险总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

1.2.3 营养风险诊断标准:

NRS-2002评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NRS-2002的研究方法参考Kondrup等[4]的研究。

1.2.4 营养不足的诊断标准:

满足下述3项标准中至少1项,(1)BMI<18.5kg/m2,并伴有一般状况差;(2)最近1周进食量下降≥75%;(3)最近1个月体质量下降≥5%[2]。

1.2.5 肥胖诊断标准:

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发布的中国人的标准: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5]。腹部肥胖诊断标准[6]:以腰围为腹部肥胖指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诊断界值。

1.2.6 质量控制:

调查前培训病房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NRS-2002调查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营养评分结果进行分析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与营养评分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196例被调查患者中,男117例,女79例,男、女比例为1.51∶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年龄18~86(57.5±10.3)岁,其中18~44岁9例,45~59岁150例,≥60岁37例。平均身高为(163.7±8.1)cm,平均体质量为(65.6±10.7)kg。NRS-2002适用率为100.0%。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9%(39/196),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2%(16/196),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18.9%(37/196)。

2.2 不同性别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

196例被调查患者中,NRS-2002评分≥3分39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9.9%,其中男22例,占男性调查人数的18.8%;女17例,占女性调查人数的21.5%。见表2。

2.3 不同年龄肺癌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情况

196例被调查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9%,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3。

注:与营养风险比较,*P=0.00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19.9%和8.2%。有营养风险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比例为0。Kondrup等[4]调查提出,营养支持率低与临床医师营养知识缺乏及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主观的营养评估会漏掉大部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也是导致这些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足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足会降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程度,影响中性粒细胞水平,致使患者无法完成化疗计划,化疗提前中止,从而影响患者抗肿瘤治疗的效果[7]。如果纠正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会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治疗的耐受性。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给患者带来较好的临床结局[8]。因此,需提高临床医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医护人员对营养评估筛查工具的宣传及培训力度,并根据营养风险给予饮食营养健康教育,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计划,提高对营养不良患者的有效营养干预。

综上所述,肺癌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问题,且营养支持不够。因此,需开展大样本临床营养筛查及营养支持的干预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患者营养问题的重视程度,继而推广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营养指南。

参考文献

[1]James WP,Ferro-Luzzi A,Waterlow JC.Definition of chronic energy de-ficiency in adults.Report of a working party of the International Dietary Energy Consultative Group[J].Eur J Clin Nutr,1988,42(12):969-981.

[2]谢亚龙.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M].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217.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20.

[4]Kondrup J,Rasmussen HH,Hamberg O,et al.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 Nutr,2003,22(3):321-336.

[5]邢渊.我国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7,39(1):60-61.

[6]王文绢,王克安,李天麟,等.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预测高血压、高血糖的实用价值及其建议值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6-19.

[7]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恶行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临床诊疗杂志,2012,17(1):59-73.

[8]Jie B,Jiang ZM,Nolan MT,et al.Impa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on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Baltimore and Beijing teaching hospitals[J].Nutrition,2010,26(11-12):1088-1093.

营养情况 篇2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代表板桥镇党委政府将板桥镇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板桥镇有20所中小学及校点,共有在校学生 名,其中初级中学两所,在校学校名;小学及校点18所,在校学生名。全镇仅有2所中学、2所小学有规模较小的学生食堂,其中2所小学的学生食堂还是临时食堂;全镇有16所完小及校点根本没有学生食堂。今年2月以来,按照各级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板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针对板桥大多数村完小及校点无食堂的实际,为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在实处,做到政策执行不走样,学生营养有保障,板桥镇及早谋划,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拟定工作方案,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有效确保了全镇20所中小学及校点于2012年3月1日全部按时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及早谋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012年2月1日,市教育委召开营养餐学生食堂情况调查会议后,2月2日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镇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对全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镇长为副组长,中心学校、财政所、安监站、工商、卫生、供电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板桥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2012年2月7日镇党委政府 1

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心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事务)、报账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了全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各村、各学生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镇人民政府与各村、镇中心学校签订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标责任书,镇中心学校与各学校也签订了相应的目标责任书,确保该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板桥实际,在充分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方式及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食堂(伙房)建设等进行认真研究,拟定出台了具体较强操作性的《板桥镇2012年春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各学校根据学校情况,也制定本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板桥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急预案》、《板桥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财务管理规定》、《板桥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就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同时,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学校食堂供餐食品采购登记、验收、入库、出库、学生就餐、食品留样、保鲜等专项管理制度,制定了食品储存、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拟定制作了13种登记表格和台账,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供餐、就餐情况清清楚楚,切实做到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二)加大投入,全力改善食堂条件

由于我镇有16所完小及校点没有学生食堂,对于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有一点难度。2012年2月19日市政府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后,板桥镇于2月19日晚及时召开镇党政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全镇20所学校的实际,对各中小学上报的学生食堂改造资金预算、购置餐具用具资金计划等进行专题研究。一是分类改善食堂条件。对镇一中、镇三中、东屯、永安4所学校的学生食堂在原有食堂基础上进行维修粉刷、扩容;把兴学、红专2个校点利用原有校舍改造为临时食堂,剩余的14所完小及校点临时搭建伙房。部份学校无闲置校舍,为保证3月1日正常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动员教师搬出宿舍到亲戚朋友家借宿,用其教师宿舍改造为学校伙房。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由政府和学校出资,动员社会力量垫支改造学生食堂、购置餐具用具。全镇共投入167.5万元资金用于学生营养餐食堂改造和餐具用具的购置。其中政府出资20.8万元,社会力量垫支146.7万元。三是干部包校督促学校食堂改造进度。为保证3月1日正常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学校食堂改造期间,板桥镇抽调干部包校负责学校食堂的维修、搭建以及供餐设施的配置等工作,确保各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准备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到教师、学生、家长中,让他们支持、理解、配合此项工作,板桥镇采取会议、广播、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一是召开校长会。传达贯彻上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精神,让校长召开教师大会,讲清讲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使教师从内心配合、支持此项工作;二是召开家长会。一方面宣传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另一方面超前预测学生营养餐实施中的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确定供餐方式和每周供餐菜谱。同时,针对回族学生少的学校,如果发放现金违背了上级政策,如果增设回旋食堂人又太少,通过召开回族学生家长会,统一思想,以月计算发放同等低于市场价格的食物用于回族学生营养餐补助。三是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

传到每一个家庭,板桥镇拟定了《致家长一封信》,共印1.4万份分发到全镇所有居民户中,让他们知晓政策、领会政策、支持政策,推动学生饮食结构科学化。四是签订委托书。由学生家长签订学生营养餐供餐委托书。

(四)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为保证学生营养供餐计划的顺利实施,板桥镇多部门联动,上下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板桥供电所及时请示曲靖供电局为每个学校架设动力电;财政所建立了学生营养改善特色专户,制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财务登记台账,规范管理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工商、卫生、安监等部门对食堂管理人员、炊事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各学校与食堂从业人员签订了用工合同。同时,各学校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 对各个环节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各班成立学生营养餐就餐情况监督小组,全面负责本班每天学生就餐情况的检查登记工作。3月1日第一天运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后,板桥镇就明确镇中心学校安排专人到各学校跟踪落实供餐情况,广泛了解家长、学生对供餐的数量、质量、味道的意见建议,对听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汇总,分别给每所学校提出了整改通知,督促整改落实。

二、存在问题

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但由于全镇义务教育基数大,学校点多面广,学校食堂配备参差不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食堂条件简陋,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改善学校食堂的资金压力较大,我镇部份学校的食堂改造是由社会力量垫支完成;

三是学生饮食安全监控难度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市场采购—食品加工—餐桌食用的工作流程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由于农

村学校不具备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对每天学生的营养餐供给难以确保新鲜可口。

三、建议意见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学生食堂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食堂硬件和配套设施满足学生就餐需要;

二是必须以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抓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学生饮食安全有效;

营养情况 篇3

关键词:营养知识 知晓率 运用情况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6-007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之上,居民逐渐重视日常饮食的健康和科学,在饮食的选择及烹饪方面开始倾向于食物的营养价值[1]。另一方面,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不可否认,这些慢性病都与日常饮食有关。而科学合理的选择食物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慢性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居民正确掌握和运用营养知识。我国很多地区定期调查和发布当地居民的营养知识分析报告,促进了当地居民合理科学饮食习惯的培养,也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徐州地区此方面的工作尚属空白。为了解徐州居民营养知识知晓及运用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宣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徐州市居民进行营养知识知晓及运用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方式抽取徐州市鼓楼区、云龙区、铜山区、泉山区居民482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拦截访问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调查过程中由专人进行问卷解释及核对,及时更正错误和补充遗漏。

1.3 统计方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预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其中男性221人(45.8%),女性261人(54.2%);16岁以下38人(7.8%),16-20岁63人(13.1%),21-25岁66人(13.7%),26-30岁62人(12.8%),31-40岁82人(17.0%),41-50岁77人(15.9%),51-60岁58人(12.0%),60岁以上36人(7.3%);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113人(23.4%),高中及中专学历者86人(17.8%),大学及大专学历者215人 (44.6%),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者68人(14.2%);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的71人(14.7%),500-1500元的120人(24.9%),1500-3000元的195人(40.4%),3000-5000元的61人(12.6%),5000元以上的35人(7.4%)。

2.2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居民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对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良好。95.3%的受调查人群知道烹饪前对蔬菜应先洗后切,91.9%的人群知道肉并非吃得越多越好,另有95.6%的人群了解补钙食物。但同时42.4%的受调查人群不知道长期食用剩菜剩饭会对身体造成不利。而对于糖尿病人的食物选择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在调查中有28.7%的居民认为糖尿病人不能食用香蕉等水果。另外对于相对指导意义较为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较低,仅为40.3%。

2.3 不同特征人群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情况

男性和女性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没有明显差异 (P<0.05)。在“吃肉是否越多越好”的问题上,女性的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在“长期吃剩菜剩饭是否会对身体不利”和“大量饮酒会引起哪些疾病”的问题上男性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蔬菜水果是否可以当饭吃”和“节食行为对身体有何影响”的问题上男性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16岁至50岁的受调查人群其营养知识知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50岁之后呈下降趋势。文化程度越高,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其中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人群的知晓率最高,显著高于初中及其以下、高中及中专学历人群(P<0.05)。不同收入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

2.4 营养知识运用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75.0%的受调查人群表示会将营养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但在具体问题上则表现不一致。83.5%的居民表示雖然知道常吃剩菜剩饭对身体不利但依旧会食用;45.4%的男性居民表示知道大量饮酒的害处但还是存在大量饮酒的问题;30.9%的女性居民表示知道节食行为对身体不利但还是会节食,同时有23.0%的女性居民在了解蔬菜水果不能当饭吃之后还是保持此习惯。

3 讨论

通过普及营养知识、合理安排饮食提高各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减少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我国许多地区研究人员皆进行过相关调查与分析。比如南京市、深圳市、太原市、攀枝花市、郑州市等地区分别在2000年至2012年间对本地区居民营养知识和与之有关的慢性疾病做过调查[4-7]。王灿楠等人早在2001年分别对20世纪90年代徐州地区城市和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状况进行过调查和分析。其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在10年中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调查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发展中,徐州市城市居民食物消费及膳食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植物性食品消费比例偏低,动物性食品消费比例偏高,钙摄入量仅达推荐膳食供给量的44.6%,同期营养相关性疾病死亡率显著增高;徐州市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明显改善,谷类热能百分比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降至合理范围,动物性食物消费比例虽与中国期望膳食模式有一定差距,但呈持续增长趋势,钙摄入明显不足,10年间营养相关性疾病死亡率未见明显变化[8-9]。

nlc202309012153

徐州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居民的经济收入相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20多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也增长了20多倍。在居民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在不断积累中,徐州市居民开始关注如何让自己吃饱的同时又吃得更健康。此次调查总体而言,徐州市居民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受调查人群对日常宣传较多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人群知道富含Vc的食物、不是肉吃得越多越好、蔬菜应当先洗后切以及可以补钙的食物。但对于一些习以为常却错误的营养误区居民的知晓率较低,如长期吃剩菜剩饭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以及节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作为指导我国居民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行为的营养知识,其理论指导意义非常重要。但在调查中发现,仅有40.3%的居民知道,说明徐州地区有关部门对摄取营养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应加强其宣传工作。值得欣慰的是,此结果相对于赵超等人于2010年所做调查结果有所上升,当时徐州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仅为32.5%[10]。随年龄的升高居民对营养知识知晓率在50岁之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50岁之后呈下降趋势。文化程度越高,营养知识知晓率就越高,这一结果与曾果等人的研究一致[11]。不同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人群对营养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

调查还显示,虽然部分居民知道营养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存在“理论”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不愿意“浪费”而坚持食用剩菜剩饭、因为应酬较多而“不得不”大量饮酒、因为节食和把水果蔬菜当饭吃是比较“容易”的减肥方法。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营养知识的知晓及运用和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够透彻,以及这些行为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而可怕的影响没有深刻的意识。

营养知识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且工程庞大的任务,对居民合理安排饮食、减少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营养知识才有可能对其进行适当的运用,纠正错误的饮食行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力度,公众媒体也应正面积极的报道营养知识信息,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知识的传达,将此项工作长期、稳固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宇鸿,张海.食品营养与保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2]梁春琦,石光.我国慢性病挑战与防控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34-537.

[3]荣莹,苗苗,孙桂菊.南京市部分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9):676-679.

[4]贺良明,张家华,蒋德勇.攀枝花市城乡居民营养保健知识及营养状态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26(3):301-303.

[5]张丹霞,李燕妮.深圳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和健康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35-1636.

[6]邱服斌,毋亚男,王晓君.太原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10):896-899.

[7]贺梅杰,韩勇,杨道泓.郑州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预防医学,2010,48(30):95-97.

[8]王灿楠,韦平,余加席.徐州市城市居民近10年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1,21(4):332-335.

[9]王灿楠,余加席,韦平.徐州市农村居民20世纪90年代食物消费与膳食结构变化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1,21(6):482-484.

[10]赵超,徐雯蓉,李胜利.徐州市居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情况的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82-84.

[11]曾果,蔣燕,赵晓燕.城市社区签约居民知、信、行及指导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53.

锦州市居民碘营养情况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选择锦州凌海市和凌河区作为本次抽样调查点。凌河区选择一个居委会, 凌海市选择一个村。

1.2 调查对象

在两个调查点中, 选择4种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1) 8~10岁儿童男女各50名; (2) 20~40岁孕妇各30名; (3) 20~40岁哺乳期妇女各30名; (4) 成人男女各20名。

1.3 调查指标

参照《锦州市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方案》对凌河区、凌海市及锦州地区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进行调查。水碘:随机采集调查对象生活饮用水 (如果调查点为集中式供水地区, 则采集出厂水1份, 居民家中水样2份) , 采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盐碘:随即采集调查对象家庭食用盐90份, 进行碘含量测定, 采取直接滴定法, 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 (GB/T13025.7-1999) ;尿碘:随机采集调查对象日间随机尿样, 测定碘含量, 采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WS/T107-2006) 。

1.4 质量控制

本研究方案参照《2009年辽宁省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调查方案》制定, 参与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 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均按照国家要求通过实验室质控考核, 全部合格。

1.5 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参照2007年WHO/UNICEF/ICCIDD联合推荐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1) 当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ug/L或怀孕、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低于150ug/L时, 提示人群碘摄入不足, 易产生碘缺乏病。 (2) 当儿童尿碘中位数在100~199ug/L或怀孕、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在150~249ug/L时, 提示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 (3) 当儿童尿碘中位数在200~299ug/L或怀孕、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在250~499ug/L时, 提示人群碘摄入量大于适宜水平。 (3) 当儿童尿碘中位数大于等于300ug/L或怀孕、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大于等于500ug/L时, 提示人群摄碘过量, 居民发生碘致性甲亢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副反应的危险性增大。

2 结果

2.1 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情况

凌河区、凌海市及锦州地区碘盐覆盖率分别为100.00%、100.00%、99.38%;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8.96%、100.00%、98.30%。

2.2 居民水碘、盐碘水平的分析

凌海市农村的水碘含量中位数4.2低于凌河区居委会20.3, 盐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30.9, 34.5。

2.3 居民尿碘水平的分析

凌河区和凌海市儿童、成人、20~40岁怀孕、哺乳期妇女等人群尿碘中位数均基本处于适宜水平。 (表1)

3 讨论

3.1 碘缺乏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碘缺乏病作为锦州市地方病的一种, 不仅关系到人群的健康, 同时也是评价整个地区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3]。碘缺乏可能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等明显的外在特征性疾病, 同时还可能造成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等一系列疾病。食盐加碘和碘盐质量直接关系到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3.2 水碘中位数相对偏低

凌海市农村的水碘含量中位数4.2低于凌河区居委会20.3, 提示可能由于农村水从生产到食用过程中的碘损耗相对较大, 导致其水碘中位数相对偏低。

3.3 孕期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偏低

尿碘是评价碘营养状况较为常用的指标, 有资料显示[4,5], 怀孕期、哺乳期妇女尿碘含量低于国际组织推荐的适宜浓度。分析可能原因是怀孕期妇女有部分碘用于胎儿的发育, 哺乳期有部分碘可以从乳汁排出上述原因可能导致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碘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提示怀孕期、哺乳期妇女有必要加强补碘。

3.4 总体情况良好, 仍需加强重点人群监测

凌河区、凌海市及锦州地区碘盐覆盖率分别为100.00%、100.00%、99.38%;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8.96%、100.00%、98.30%, 提示锦州地区碘盐质量均较高, 基本可以保证人群获得适宜的碘营养。综上所述, 锦州地区经过多年食用碘盐监测工作, 在防治碘缺乏病方面取得较大效果, 但是针对儿童、怀孕期、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仍然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提高其对于碘缺乏病认识, 科学补碘。同时应加强对特殊人群尿碘的监测, 利于及时的进行干预, 提高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 为防治碘缺乏病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朱文明, 楼晓明, 丁刚强, 等, 浙江省人群碘营养现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2 (12) :1-4.

[2]安国民, 王昌青, 徐卓, 等, 张家口市区孕妇尿碘测定及碘营养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08, 35 (11) :2037-2038.

[3]倪庆翔, 张孝和, 陈袢, 等, 温州市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3 (1) :37-39.

[4]高玮, 张秀峰, 王倩, 等, 深圳市南山区孕妇碘营养状况及碘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8 (166) :480-481.

幼儿园膳食营养情况调查分析 篇5

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营养膳食状况处于保障儿童身心发育,预防疾病和长期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的膳食结构、饮食行为、食物加工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迁,为了解辖区内幼儿园儿童营养膳食水平,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园儿童膳

食指导工作,对辖区内3家幼儿园作膳食调查。2.1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经营养分析,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主要营养素的供给情况见表1。

内部数据资料采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可见营养摄入量达到或大于ROA的有热量,蛋白质,铁。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方面钙,锌,视黄醇,VB1,VB2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铁摄入量缺乏尤其明显。城市与农村,公立与私立幼儿园的主要营养素人均摄入量水平无明显差异。

2.2营养素供热情况

从营养素供热情况看,三大营养素中脂肪,糖供热比例属正常范围,蛋白质供热均明显超过推荐比例。2.3食物来源情况 3讨论

3.1本次营养调查表明3所幼儿园均能通过带量食谱来管理儿童膳食,膳食营养水平能基本满足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城乡之间,办学性质之间的幼儿园膳食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事实说明带量食谱是幼儿园进行营养膳食管理的有效手段。本地区膳食营养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微量元素。维生素的缺乏和蛋白质供给比例过高。

3.2微量元素缺乏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并造成智能损伤。铁和锌的摄入不足作为长期存在的营养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依然普遍存在,铁摄入量2家幼儿园均低于推荐量,分别为36.38%,35.29%。锌摄入量有3家幼儿园341名儿童缺乏,占被调查人数的23.66%;维生素的缺乏,常会危及免疫系统。在被调查单位中不同程度的出现视黄醇,Vb1,Vb2的缺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认证纠正这一营养缺陷。

3.3蛋白质供给比例过高,蔬果摄入量不足是本次调查出现的新动向。一方面说明地区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荤菜多了”;一方面幼儿园的膳食营养结构仍不合理。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必须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质。反之则会影响食物蛋白质的利用。蛋白质热量提供过高时,会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另外高蛋白饮食和儿童高血压,肥胖,以及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减少蛋白总量的摄入,合理增加优质蛋白和蔬果摄入量。

营养情况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依据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5],对7~15岁全体在校学生进行超重和肥胖的筛选。排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身体发育异常,身体残缺、畸形以及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肥胖。每个年级再选择2个班筛选体重正常学生。对筛选出的学生发放知情同意书及家长信,由学生及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自愿参加测试的学生进行检测。

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6]重新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共确定1 042名7~1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体重正常446名,超重303名,肥胖293名;男生565名(54.2%),女生477名(45.8%)。

1.2 方法

1.2.1 身体形态指标与血压测量 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测量身高与体重,分别精确到0.5 cm和0.1 kg,计算BMI;腰围(WC)测量使用塑料软尺,要求受试者身体自然站立,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眼睛平视前方。测试人员面对受试者,带尺经脐上0.5~1.0 cm处(肥胖者可选择腰部最粗处)水平绕1周,带尺上与“0”点交叉的值即为测量值;血压的测量要求受试者静坐5~10 min,采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右臂血压,取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SBP),第Ⅳ音为舒张压(DBP),连续测量2次,取平均值。

1.2.2 血脂检测 血脂测定要求受试儿童空腹12~14 h,清晨采肘静脉血3~4 mL,使用美国泰尔康RA-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的测定。TC,TG采用酶法,HDL-C和LDL-C采用清除法,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1.2.3 代谢综合征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修订的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7],满足以下5项中的3项即可判定为代谢综合征:(1)腰围超过同年龄、同性别腰围值的P90,参照“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百分位值”[8];(2)血压超过同年龄、同性别血压值的P90,参照“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城市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百分位数值”[6];(3)TG≥1.24 mmol/L;(4)HDL-C男生≤1.03 mmol/L,女生≤1.25 mmol/L;(5)空腹血糖≥6.1 mmol/L。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数据以undefined表示,组间各指标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各指标异常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MS各组分均数比较

MS各组分均数在7~15岁不同体重组男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P在超重和肥胖男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在体重正常和超重男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BP,DBP,WC,LDL-C,TG及FPG水平均为肥胖男童>超重男童>体重正常男童,HDL-C水平为肥胖男童<超重男童<体重正常男童。7~15岁不同体重女生除T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P,FPG,LDL-C在超重和肥胖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G在体重正常和超重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WC,LDL-C,TG,HDL-C水平表现出与男童类似的趋势。见表1,2。

2.2 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MS及各组分异常检出情况

7~15岁不同体重组男童MS及各组分异常检出率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腰围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高三酰甘油、高血糖以及MS的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7~15岁不同体重女生除高血糖外,MS及MS各组分异常检出率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现出与男童类似的趋势。见表3,4。

注:△△体重正常与超重、肥胖儿童比较,P<0.01;**超重与肥胖儿童比较,P<0.01。

注:△△体重正常与超重、肥胖儿童比较,P<0.01;**超重与肥胖儿童比较,P<0.0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MS组分异常项目检出情况

7~15岁男、女儿童MS组分1项异常、2项异常的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见表5。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目前,儿童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期的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是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等集结在同一个体发病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研究发现[9],随着儿童肥胖症发病率的不断增多,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某些肥胖儿童个体即使未患有2型糖尿病,但已经存在糖调节异常、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MS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超重和肥胖男女儿童的血压水平、LDL-C水平、空腹血糖(FPG)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而HDL-C水平则低于体重正常儿童。高血压、腰围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高三酰甘油和高血糖的检出率超重和肥胖儿童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儿童。体重正常男童未检出MS,体重正常女童MS检出率为0.4%;超重男、女儿童MS检出率分别为2.1%和5.4%;肥胖男、女儿童MS检出率分别为20.4%和21.6%。由此可见,肥胖儿童各种代谢异常极有可能成为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隐患。

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多数研究显示,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和MS的关系密切[10,11]。本研究发现,肥胖男、女儿童1项MS组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9.3%和97.9%,2项MS组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53.6%和58.8%。同样应当关注的是,在超重男、女儿童中,已有41.4%的男童和62.5%的女童出现1项MS组分异常,而2项MS组分异常检出率也分别达10.5%和21.4%。提示在关注肥胖儿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超重儿童。

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已势在必行,全社会包括社区、学校、家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地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尽早开展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筛查,定期检测学生血压、血脂、血糖等,及早发现并控制肥胖的发生,预防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了解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儿童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进行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的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042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除TC在不同体重组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MS各组分均数在不同体重组男、女儿童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BP,DBP,WC,LDL-C,TG及FPG水平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HDL-C水平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除高血糖检出率在不同体重组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MS及MS各组分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重组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MS表现。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儿童MS各组分的检测,防治儿童肥胖,减少MS的发生。

关键词:营养状况,代谢综合征X,血压,血脂异常,儿童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golbal epidemic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WHO Technical ReportSeries,Geneva:WHO,2000:894.

[2]WEISS R,CAPRIO S.The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obe-sity.Best Prac Res Clin End Meta,2005,19(3):405-419.

[3]GOODMAN E,DANIELS SR,MORRISON JA,et al.Contrastingprevalence and demo-graphic disparities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Ⅲdefinition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adolescents.J Pedi,2004,145(4):445-451.

[4]MAFFEIS C,MOGHETTI P,GREZZANI A,et al.Insulin resistanceand the persistence of obesity from childhood into adulthood.J ClinEndo Meta,2002,87(1):71-76.

[5]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6]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20,193-197.

[7]STEPHEN C,MICHAELW,PEGGY A,et al.Prevalence of a meta-bolic syndrome phenotype in adolescents.Findings From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4.ArchPedi Adol Med,2003,157:821-827.

[8]孟玲慧,米杰,程红,等.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适宜界值的研究.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4):245-252.

[9]倪桂臣.重视儿童代谢综合征的临床与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41-643.

[10]LAMBER TM,PARADI SM,O'LOUGHLI NJ,et al.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in a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from Quebec,Canada.Int J Obes,2004,28(6):833-841.

营养情况 篇7

㈠儿童营养健康发展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 发展中国家儿童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济损失约占GDP的3%~5%[1]。儿童营养不良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Fogel等的研究表明, 儿童时期的营养改善对体格、发育、健康及人力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中国农村地区的儿童由于长期饮食结构不均衡和公共卫生服务缺乏, 导致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山区, 家庭营养意识和营养条件的不足, 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缺失, 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营养健康和生长发育等方面更是远差于中东部发展城市和标准水平。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 (区) 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 低体重率达9%, 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

㈡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近年来, 教育部、财政部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营养。2001年起, 国家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主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但“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自2010年秋季开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的要求指出, 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一补”标准进行了提高, 小学生提高到了每天3块钱, 初中生提高到每天4块钱。

2011年10月26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基本要求是:一是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 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 (市) 、约2600万在校生。据初步测算, 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 由中央财政负担;二是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 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三是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 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四是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 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3]。

㈢样本区域简介屏边彝族乡所在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之一, 地处小凉山东部边缘结合部, 是以少数民族彝族为主的民族乡。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屏山县将采取食堂供餐和蛋奶供餐两种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学校每天向每位学生补充一顿营养午餐, 蛋奶供餐的学校每天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盒学生奶和一个鸡蛋作为课间营养加餐, 当场食用。

二、样本学校计划实施前后的用餐情况对比调查

㈠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前的学生用餐情况样本学校屏边彝族乡民族中心校于2012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设有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和公办幼儿园, 并设四个教学部:校本部、校南区、街基村小学以及木雕教学点。2011学年在册学生人数共计1273名,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87人, 占学生总数的54%。大多数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 需要步行2个~3个小时的山路。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了上放学时间, 早上九点上课, 中午一点到一点半为午餐时间, 下午四点半左右放学。但半个小时的午餐时间, 学生们的午餐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 校本部和校南区设有学生食堂, 但条件简陋, 食物供应量有限, 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学校食堂用餐。同时, 学校食堂以提供中餐大锅炒菜为主, 一荤一素加米饭一般在3元~4元左右, 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这个价钱相对较贵;学校门外有一两家面馆, 小份素燃面1.5元, 大份2元, 很多孩子会选择在校外就餐。但校外餐馆卫生条件非常差, 也没有相关的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长期吃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还有一些孩子会选择在校门外的副食店里购买一些便宜的零食充饥, 或者在副食店里泡方便面作为午餐。但校门外的这些小副食店出售价格便宜的零食、方便面和饮料等, 均是三无产品, 对学生的健康百害而无一利;剩下还有一部分孩子, 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玉米馍馍等食物到了中午已经凉透了, 就着凉水当午餐;不仅如此, 一些条件有限的学生, 中午在学校无法用餐, 一天只能吃两餐。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每天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息息相关。一日三餐要按时按量, 每餐的营养摄入要均衡, 膳食结构要多元化。每天需要从肉、蛋, 豆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等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才能满足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但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偏远农村, 少年儿童特别是民族儿童的生长发育明显迟缓, 贫血问题也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西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地处海拔一千米以上的中山和高原地区, 气候恶劣, 交通闭塞, 自身粮食多元化产出不足的情况下, 外界的运输成本也非常高。这使得西部民族山区学生的膳食结构单一现象非常严重, 膳食中以米, 面、馒头等为主, 贫困学生能吃上肉、蛋、豆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机会非常少;二是少数民族农村家庭一般会生育两个以上子女, 家庭对子女的抚养能力有限, 加上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营养上无法顾及每个孩子。同时, 家长对学生营养知识的了解水平非常低, 学生母亲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落后于父亲, 妇女和祖父母对于儿童营养知识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该样本地区87%的家庭中每天负责照料孩子饮食起居的都是母亲或祖父母。因此, 家庭饮食结构不均衡, 学生健康成长受营养膳食的制约尤为突显。

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学生用餐情况自2012年5月1日起, 样本学校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按照学校自身情况采取食堂供餐, 每天向每位学生补充一顿营养午餐。实施前期, 学校集中改建食堂, 聘请附近的厨师, 扩大供餐规模以达到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在午餐计划实施过程中, 实行校长负责制, 执行校领导轮流陪餐制度 (校领导餐费自理) , 轮班监督校园供餐的每一个环节, 及时反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 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在学校食堂吃到免费午餐, 吃到热菜热饭的同时还能吃饱吃好。不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学生家长, 都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行非常赞许。

计划的实施, 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特别是西部贫困民族山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多学生不再一天只吃两顿饭, 可以不用饿着肚子听课了,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贫穷地区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有利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贯彻执行。

三、样本学校计划实施后的问题调查分析

但是, 样本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段时间以来, 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㈠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营养餐补助金缩水严重众所周知, 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 仅2011年就同比上涨了5.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经费来源单一, 除财政拨款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 下拨的3元营养补助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 其购买力持续下降。这一标准只能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而不是营养午餐, 难以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状况。

㈡学校缺少专业的厨师, 提供菜品单一厨房工作人员往往是附近的农民, 缺乏营养搭配知识, 使得样本学校在提供营养午餐的过程中, 基本上每周都提供的是同样的菜式, 菜品也很单一, 均衡营养价值不高, 使营养改善计划大打折扣。

㈢营养餐物流运输成本高由于学校地处贫困山区, 交通不便, 物流成本较高, 食品运到这些地区的价格要比其他地区高很多, 吃到学生嘴里的食品也要比其他地区少很多, 新鲜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也大量流失。为了控制物流成本, 学校更多地采用当地食材, 进一步局限了膳食结构的多样和均衡。

㈣计划提供的条件和当地经济环境条件不匹配由于西部少数山区的经济发展落后, 原本的家庭营养供给基础非常差, 营养改善计划每天给孩子补3元, 如何确保财政补贴是真正“补”到孩子身上, 还是仅仅只能弥补孩子本应在家庭中所获得的基础营养需要。因此, 由有关部门统一实施计划指标和管理, 难以适应不同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学生营养缺乏的实际情况[4]。

四、结论与建议

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健康水平低下既是贫困发生的原因, 也是贫困造成的后果。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中小学阶段的营养健康状况是未来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国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 也是加大教育投入的一项保障工程, 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进行营养改善计划, 是重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体现, 从长远来看也无疑是一笔持续的人力资源投入。

㈠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地方政府要拿出一部分经费配合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面对物价上涨、物流成本高、学校厨房短缺等问题加大投入, 补贴这部分的费用, 保证吃到学生嘴里的是3元钱的足量营养食品。鼓励地方政府在国家3元钱补助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的经济实际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㈡切实把握营养改善计划的核心营养改善计划的核心是营养改善, 需要切实注意一些地区将营养改善计划简单等同于理解为免费午餐的现象。首先, 要做好当地学生膳食营养和健康的摸底工作。其次, 根据当地特色制定质量上可保证, 数量上可量化, 操作上可实施, 管理上可监督的供餐方案[5]。

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开展厨房工作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懂得一些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 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请有关专家传授一些食品采购、加工、保存方面的相关知识, 消除安全隐患。

㈣加大对校长、老师及家长的营养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营养知识水平, 强化对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合作, 结合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改善政策, 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Meera Shekar.Repositioning Nutrition as Central to Development:a Strategy for Large Scale Action[M].World Bank, 2006.

[2]Fogel, R., Engerman, S., Floud, R., Friedman, G., Margo, R., Sokoloff, K., Steckel, R., Trussell, J., Villaflor, G.and Wachter K.Secular Changes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Stature and Nutrition[J].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1983, 14 (2) .

[3]刘新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问题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 2012, ⒁.

[4]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⒇.

营养情况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5~8月所在医院产科住院的116例产妇为调查对象。其中顺产83例,占71.6%,剖宫产33例,占28.4%;年龄18~44岁;大专及以上22例,占19%,中学52例,占44.8%,小学及以下42例,占41.4%;合并糖尿病3人,合并高血压病9人,产后出血1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1)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2)营养知识认知率,营养与妊娠的关系、产褥期营养基本知识等。(3)产妇对营养的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的内容和获取途径需求。(4)营养与运动的关系。调查时间自产后第1~30 d,产妇出院后由访视员定时调查。调查前线进行解释说明,使产妇充分理解后再填写。对填写有困难的产妇,由笔者向产妇宣读、讲解后根据产妇的选项代为填写。共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产妇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产后饮食受生活习惯及传统风俗的影响,主食过于精细,食物肉类过多,糖类、汤类90%,较平时有大量的增加,谷类、蔬菜摄入少,水果明显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产妇体重增长过度,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增加,对产后机体的回复和患慢性病的风险加大。大部分产妇活动量明显不足,调查中发现,有90%的产妇有1~2名的护理者,日常生活有人照顾,缺乏有效的体力活动。

2.2 产妇产褥期营养知识的需求情况

见表1。

2.3 获得营养知识途径

见表2。

3 讨论

3.1

产妇在产褥期一方面要注意休息,适当劳动;另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备,促进各器官功能的回复,促进乳汁的分泌。如果营养不足,不仅影响母体健康,减少乳汁分泌,而且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应根据产后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膳食,保证营养均衡的供给。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营养知识知晓率及需求情况分析调查表明,产妇对事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不清楚。饮食习惯基本是主食精细、杂粮不足;忌食水果、蔬菜品种不够丰富。部分产妇产褥期引用黄酒。所有产妇无吸烟及引用咖啡、浓茶等情况。部分家庭中存在间接吸烟情况。

3.2 重视产妇产褥期营养护理的必要性。

适合本人情况的营养指导的需求率为57.8%,而需要医务人员指导的比例高达94.8%,说明有不少产妇对产褥期营养基本知识欠缺,产妇对产后吃什么,如何吃并不清楚。对产褥期营养知识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不同途径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适合本人情况的营养指导,尤其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指导。因此,在产褥期需要护理人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耐心细致及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无论什么疾病,营养都是最基本的支持疗法,其中患者自己进食是最简单、经济而安全的营养支持方式。合理的营养可提供能量和必要的营养素,全面调节体内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和乳汁的分泌。而不适当的营养则不利于健康,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调查发现,在营养摄入方面,不少产妇以鸡肉、鸡蛋、猪蹄、红糖摄入量最高。甚至一次性吃数个鸡蛋,其实鸡蛋虽然营养高,但并不包括所有的营养素,而且过多的食用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甚至还会造成消化不良。有少数产妇认为营养补品吃得越多越好,其摄入的营养不是炖老母鸡就是炖猪蹄,甚至食用胎盘。其实,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会加重消化和肾脏负担,特别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时也降低产妇对谷类、蔬菜和水果类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是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减少,导致营养不均衡,也极易导致肥胖。同时会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多,易引起产妇的婴儿脂肪泻,肥胖还能引发其他疾病。而另一方面,调查发现,产妇受父母的影响,旧的营养习俗至今仍在沿用。如忌食水果、某些调味品等食物,缺乏科学饮食的旧习俗,易导致营养品种单一,营养设伏不平衡,引发贫血或者便秘等多种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产妇的产褥期营养指导。

3.3 护理对策

3.3.1 加强对孕产妇营养知识的指导。

营养知识宣教是为了提高产妇对产褥期合理营养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孕期及产后营养知识。除做好必要的孕期检查外,医务人员还要根据孕产妇的营养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做出营养指导。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1)及时了解孕产妇机体健康状况,营养认知和需求情况,主动提供营养知识。(2)根据产妇个体情况提供科学膳食指导,医务人员对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要了解,根据产妇身体状况提供食谱便于参考。如有营养师制定专门的营养食谱则更具有科学性。(3)营养指导应有针对性。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疾病特点、心理状况、需求程度等进行指导。如产后前3天,应告知产妇宜摄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日后的哺乳做好准备;宜多食用芹菜、山药、芋头等多纤维膳食以预防因便秘而引起伤口开裂;指导糖尿病、高血压产妇食用低糖、低盐、多钾多钙食品;引导剖宫产或者孕期有贫血现象的产妇多吃一些含血红素铁的食物等[1]。

3.3.2 及时评估患者需求。

(1)按整体护理程序,分阶段了解、动态指导产妇的营养,包括了解产妇有无营养禁忌、有无不合理的营养习惯、有无违反营养原则等情况,如果有,则及时给予纠正。(2)密切观察营养对产妇产后恢复的作用和影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维护产妇的知情权,让产妇了解营养与产后恢复的关系。(3)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检查分析,了解宣教及营养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若有产妇需特殊检查和治疗或者病情出现特殊变化,应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做好相应的膳食指导[2]。

3.3.3 加强护理人员对营养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患者能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但要做好患者的疾病护理,还要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其他健康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营养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充实健康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3点措施:(1)科室定期举办与产褥期有关的学习班及讲座,加强本病区护士营养知识的学习,要求其熟悉食物的营养素及产妇的代谢特点,深刻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活动对产妇产后恢复的重要性,以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履行有关营养情况的告知义务,了解不合理营养对产妇恢复的危害性,护士通过与产妇及家属的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将产妇的饮食习惯、进食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然后再将关于营养的合理建议及时反馈给产妇,注意既要尊重当地习俗,又不违反营养原则,因人而异。指导家属营养要合理搭配,不断更换品种、花样,以保证产妇均衡营养。(3)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全面熟悉产妇情况并及时评估,定时检查产妇产褥期的遵医行为和营养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出院产妇利用访视机会提供营养指导,纠正不合理饮食,对于特殊产妇的特殊营养要求,要注意与医生和营养师沟通。对特殊饮食患者,护士应及时根据医嘱及病情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有关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4)除了为产妇制定科学的膳食,还要让产妇在获取高能量饮食的基础上适当活动,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容易造成生育性肥胖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乳母超重活肥胖率为28.2%,国外多项研究表明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及产后不能成功减重,是导致女性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3]。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外表美观,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哺乳期妇女进行一定强度、规律的身体活动和锻炼,不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建议产妇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情况,对体重增长迅速,超过正常体重10%以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产妇的营养作为产后康复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多样式、多途径的营养知识宣教等措施,推荐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必要时给予由营养师指导的配餐,做好产妇的营养护理,对促进产妇产后的健康回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了解产妇产褥期营养知识的需求情况,更好的对产妇进行营养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86名产妇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62%产妇存在膳食搭配不合理,20%产妇体重增长过度;产妇对营养知识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以家人朋友的经验为主。结论 加强产妇产褥期营养科学指导,是产妇正常度过产褥期,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关键词:产褥期,产妇,营养知识,护理

参考文献

[1]林中慧,张运平,廖冬青.312例产妇膳食营养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3):212-213.

[2]陈利敏,黄奕.产前针对性宣教对产妇产时遵医行为的影响.医学与社会,2009,22(5):13-14.

营养情况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比例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授课语言的学生225人。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4±2.2)岁;大一学生70人,大二学生70人,大三学生85人;汉语授课195人,蒙语授课30人。

1.2 方法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等,通过自填问卷的方式,对抽取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1.3 评价标准

营养知识评分标准:满分100分,≥60为及格,<60为不及格。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专家组建议的标准[4]:BMI≥28为肥胖,BMI为24~28为超重,BMI为18.5~23.9为体重正常,BMI<18.5为消瘦。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各部分的回答正确率,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各部分正确率的差异。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率为97.33%。五年高职90人,专科88人,本科41人;蒙语授课28人,汉语授课191人;男生8人,女生211人。

2.2 体质指数

护理专业学生平均BMI为21.94±3.87,肥胖比例为(1.37%),超重比例为(14.42%),偏瘦比例为(27.85%)。

2.3 大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营养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58.05±17.40),其中五年高职学生营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47.19±13.56),专科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4.31±14.56),本科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8.51±17.78),不同学历层次间营养知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P<0.001)。五年高职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与专科、本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与本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语授课学生营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8.29±19.54),汉语授课学生的平均得分为(58.02±17.12),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授课语言学生营养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见表1。

2.4 大学生营养态度

有96.34%的学生都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其中五年高职学生认为重要的占96.67%,专科学生占96.59%,本科学生占95.12%;蒙语授课学生占92.86%,汉语授课学生占96.86%。有40.18%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饮食与营养知识。有96.8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饮食对身体有影响,其中五年高职学生认为有影响的占100%,专科学生占92.05%,本科学生占100%,不同学历层次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P<0.05);蒙语授课学生占82.14%,汉语授课学生占98.95%,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P<0.05)。有63.47%的学生平时会关注注有关饮食健康方面的文章,五年高职学生会关注的占48.89%,专科学生占55.685%,本科学生占82.93%,不同学历层次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P<0.05);蒙语授课学生会关注的占57.14%,汉语授课学生占64.40%,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24.20%的学生知道如何搭配饮食营养,其他问题回答正确的情况见表2。

2.5 饮食行为

2.5.1 早餐的用餐情况

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学生占49.32%,偶尔不吃早餐的学生占36.53%,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占10.50%,没有吃早餐习惯的学生占3.65%。不同学历层次学生早餐的用餐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早餐的用餐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3,P<0.05)。

2.5.2 吃夜宵的情况

每天吃夜宵的学生占6.39%,偶尔吃的占56.16%,几乎不吃的占37.45%。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吃夜宵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吃夜宵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

2.5.3 油炸食品的食用情况

几乎不吃食用油炸食品的占19.17%,2~3天吃一次的占33.79%,每周一次的占38.81%,几乎天天吃的占8.23%。不同学历层次学生食用油炸食品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食用油炸食品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5。

2.5.4 食用烧烤的情况

几乎不吃烧烤的占54.34%,2~3天吃一次的占12.33%,每周一次的占32.42%,几乎天天吃的占0.91%。不同学历层次学生食用烧烤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食用烧烤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6。

2.5.5 喝牛奶的情况

每天都喝牛奶的占7.76%,每周3~4次的占26.48%,每月3~4次的占36.07%,从来不喝的占29.69%。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喝牛奶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喝牛奶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7的统计结果可知,不论是不同学历层次还是不同授课语言每天喝牛奶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最低。

2.5.6 吃零食的情况

吃零食的情况,每天都吃甚至代替主食的占9.59%,经常吃的占43.38%,偶尔吃的占46.58%,从来不吃的占0.45%,有52.9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吃零食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吃零食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8。

2.5.7 选择食物的依据

70.32%的学生选择食物的依据是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的色香味占14.61%,选择营养价值的占5.48%,选择食物的价格占9.59%。不同学历层次学生选择食物的依据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授课语言学生选择食物的依据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营养知识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汉语授课与蒙语授课得分无差别,虽然不同民族,但都是护理专业,接受相同教育,所学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基本是相同的。不同学历层析之间本科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专科学生高于五年高职学生,五年高职的学生没有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多数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很差,这是造成营养知识得分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本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相对要比专科学生和五年高职的强一些,且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较强,因此营养知识得分相对高一些。

从总分看,营养教育有待加强。护理专业需要专门开设营养学课程,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讲授基础营养、食品营养以及慢性疾病的营养预防和治疗[5,6]的相关知识,只有学生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才能开展合理的膳食指导。首先让学生自己受益,将来工作以后才能把营养知识应用于临床,才能更好的对病人开展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

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营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不能将现有的营养知识用于日常饮食行为中。有的学生虽然懂得合理膳食但是态度并不坚定,只有理论知识并没有用来指导日常膳食或者主观上还不够关心膳食,还是按照自己喜好、习惯来选择食品,比如吃烧烤类食物、油炸食品等。

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饮食行为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坚持吃早餐,喜欢吃零食、烧烤和油炸食品,不喝牛奶等。绝大部分也表示愿意改变,但是在日常膳食中却并没有认真要求和注意,没有真正改进自己的饮食行为。因此,营养知识、合理膳食还有待于进一步宣传、推广,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营养知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观念、态度,不仅让学生是受益者,还要让他们成为宣传者,促进营养知识在生活、工作中广泛应用,真正用于指导膳食。

综上所述,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较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但对营养的态度积极,应加强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尤其应对五年高职的学生加强营养指导,改变其营养态度,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参考文献

[1]赵文华,翟屹,胡建平.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55-559.

[2]顾东风.中国成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149-154.

[3]郑荣华,谭斌.某高校医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及膳食营养状况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73-1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2.

[5]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03-104.

营养情况 篇10

关键词:消化,呼吸系统,患病率,农村人口,学生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将直接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1,2]。科学膳食、合理营养不仅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而且还能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腹泻等常见病的发生[3,4]。为改善贫困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自2011年起,我国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22个省699个县启动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5]。本文就2013年度该计划实施地区学生常见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当某种供餐模式不足2所小学或2所初中时,则抽取该供餐模式下的所有学校。对所选学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 ~ 2个班,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某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均纳入调查。共29 317名学生被 纳入分析 ( 有效应答 率92. 3% ),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4 811名 ( 50. 5% ) 、14 506名(49. 5% );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初中生分别为16 730名(57. 1% )、12 587名(42. 9% ),其中初中生占村庄、乡镇及县城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5. 0% ,43. 4% ,52. 2% 。所调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0. 4±1. 8),(14. 1±1. 5)岁。

1. 2方法

1. 2. 1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以下简称“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学生过去1 a常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个人基本信息等。该调查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设计,并经专家研讨会讨论及预调查后修订。调查表经培训的调查员讲解后由学生自填完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对各监测省和重点监测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各省对省内各监测县调查员进行二级培训,各调查员经培训合格后进行正式调查。问卷回收时核查问卷是否填写完整等。

1. 2. 2判定标准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指过去1 a出现过腹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指过去1 a出现过鼻子不通、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或发热等感冒症状(并排除因过敏所致)。两种疾病按照其发生频率,分为“基本没有、1 ~ 2次、3 ~ 4次、5 ~6次、7 ~ 11次、每月1次及以上”。由于最后3个选项所占比例较少,合并为≥5次/a进行结果描述。

按照国发办[2011]54号文件所列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及家庭(个人)托餐模式分层抽样,因实际调查样本中家庭(个人)托餐所占比例过低(0. 4% ),故未将其纳入分析。对纳入分析的学校划分为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及混合供餐(既有食堂供餐又有企业供餐)3种供餐模式。

1. 3数据处理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进行录入和上报,采用SAS 9. 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学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过去1 a发生过腹泻、腹痛 等常见消 化系统疾 病的学生 占65. 3% ,发生频率为1 ~ 2次的占40. 4% ,3 ~ 4次的占16. 1% ,≥5次的占8. 8% 。其中男女生发生频率相近,分别为65. 4% ,65. 3% ,初中生(71. 2% )高于小学生(60. 9% ),食堂供餐学生(67. 1% )和企业供餐学生(66. 3% )高于混合供餐学生(58. 3% ),县城学校学生(72. 3% ) > 乡镇学校学生(66. 1% ) > 村庄学校学生(58. 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 01)。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 。

2. 2学生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情况过去1 a发生过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占79. 9% ,1 ~ 2次的占42. 3% ,3 ~ 4次的占24. 7% ,≥5次的占12. 9% 。其中发生过的 学生比例,女生 ( 80. 7% ) 高于男生(78. 9% ),初中生(85. 6% ) 高于小学生(75. 5% ),食堂供餐学校 学生 ( 81. 6% ) > 企业供餐 学校学生(79. 1% ),> 混合供餐学校学生 (76. 0% ) ( P < 0.01); 县城学校学生 ( 86. 5% ) > 乡镇学校学生 ( 80.3% ) > 村庄学校学生(75.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见表2。

3 讨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评估工作自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至2013年全国22个“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省(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均已开展。2013年度学生常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分析,为监测初期首次覆盖全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区学生的分析,可为后期乃至长期效果评估提供基础参考数据。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将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6,7],部分国家所实施的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表明,对学生采取有效的营养改善措施,可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减少腹泻、腹痛和感冒等常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8,9]。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 。部分调查项目结果存在缺项。

本研究首次在我国大范围观察和分析了贫困农村地区学生常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状况。分析发现,学生常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均与所在学校的位置存在一定相关性。位于农村、乡镇及县城学校学生的发生比例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县城学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要优于农村和乡镇学校学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静坐时间逐渐增加、身体活动水平相对不足,学生肥胖率逐渐攀升,导致体质状况有所下降[10,11,12]。农村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及发育水平均较以往有所改善,但肥胖率较城区学生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学生课余及户外活动时间较多,锻炼时间要多于城区学生,身体素质略优于城区学生[13]。县城学校初中生的比例要高于乡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且以初中学生为主。而本研究发现,初中学生常见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于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对所需营养素的需要量要高于其他年龄段,而贫困地区学生对营养素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机体健康状况受其影响[14,15]。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较小学生要大,机体在较高学习压力状况下,对疾病抵抗能力降低,从而使得初中生常见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要高于小学生[16],但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基于对“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及后期不同供餐模式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考虑,本研究将抽样时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供餐模式分类调整为分析时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尽管对不同供餐模式的分析发现,混合供餐学校学生常见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要低于食堂供餐学校和企业供餐学校学生,但因本研究为计划实施初期的一横断面监测调查,有较多学校食堂刚开始建成使用,尚不能据此评价混合供餐模式要优于食堂供餐和企业供餐,准确评价还有待进一步长期干预效果研究论证。

上一篇:汽车消费者下一篇:德育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