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题型(通用7篇)
逻辑推理题型 篇1
(一)解释型逻辑推理
解释题型的特征是,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题干中给出某种需要说明、解释的现象,再问什么样的理由、根据、原因能够最好地解释该现象,或最不能解释该现象,即与该现象的发生不相干。我们可以根据解释的侧重点把考题分为解释结论或现象、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解这类题型有时需要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属于语言常识和一般性常识,并且已经在题干或选项中给出,只是要求从中做一些选择和判断而已。
(一)解释结论或现象
本类考题是指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让我们从5个选项中寻求一个选项来解释事实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找到一个能直接说明结论能够成立或现象为什么发生的选项即可。因此在解题时,应抓住要解释的对象,一般首先要明确解释的关键概念,并用之来定位选项。
■第一个事实:电视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百分比逐年降低。
第二个事实: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中间播出的广告留给观众的印象,一般地说要浅得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得第二个事实成为对第一个事实的一个合理解释?
A. 在从电视广告里见过的商品中,一般电视观众能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大约还不到一半。B.近年来,被允许在电视节目中连续插播广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C.近年来,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
D.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
E.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题干的事实2断定,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其余的则印象较浅;而E项断定,一个广告段中所包含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目增加了。由这两个条件可推知,近年来,在观众所看到的电视广告中,印象较深的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这就从一个角度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比重在下降。
其余各项都不能起到上述作用。其中,B和C项有利于说明,近年来人们看到的电视广告的数量逐渐减少,但不能说明,在人们所看过的电视广告中,为什么能记住的百分比逐年降低。D项断定,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由此不能推出,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因为完全可能少数几个广告所占的时间增加了,而人们在所看过的广告中能记住的百分比并不会降低。
■据一项有几个大城市的统计显示,餐饮业的发展和瘦身健身业的发展呈密切正相关。从1985年到1990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18%,同期在健身房正式注册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增加了17.5%;从1990年到1995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25%,同期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增加了25.6%;从1995年到2000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20%,同期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也正好增加了20%。
如果上述统计真实无误,则以下哪项对上述统计事实的解释最可能成立? A. 餐饮业的发展,扩大了肥胖人群体,从而刺激了瘦身健身业的发展。B. 瘦身健身运动,刺激了参加者的食欲,从而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
C. 在上述几个大城市中,最近15年来,主要从事低收入重体力工作的外来人口的逐年上升,刺激了各消费行业的发展。
D. 在上述几个大城市中,最近15年来,城市人口的收入的逐年提高,刺激了包括餐饮业和健身业在内的各消费行业的发展。
E. 高收入阶层中,相当一批人既是餐桌上的常客,又是健身房内的常客。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选项A和B说明,餐饮业和瘦身健身业的发展互相促进,但是不大容易说明,二者的增长百分比何以如此接近。
选项C说明,外来人口的上升刺激了各消费行业的发展,这对题干是一种解释,但解释的力度不大。因为外来人口主要从事低收入重体力工作,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对餐饮业特别是瘦身健身业发展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特别难以说明,二者的增长百分比何以如此接近。
选项D说明,城市人口收入的逐年提高,是造成餐饮业和健身业以接近的增长百分比同步发展的原因。这是各选项中对题干的统计事实最合理的解释。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我是之前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关于速读的帖子,之后才了解速读的。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
■烟草业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在中国,尽管今年吸烟者中成人的人数减少,烟草生产商销售的烟草总量还是增加了。
以下哪项不能用来解释烟草销售量的增长和吸烟者中成人人数的减少? A.今年中,开始吸烟的妇女数量多于戒烟的男子数量。
B.今年中,开始吸烟的少年数量多于同期于戒烟的成人数量。C.今年,非吸烟者中咀嚼烟草及嗅鼻烟的人多于戒烟者。
D.今年和往年相比,那些有长年吸烟史的人平均消费了更多的烟草。E.今年中国生产的香烟中用于出口的数量高于往年。[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今年成人吸烟者人数减少了,但烟草的销售量却增加了。
B、C、D和E项显然都能对此作出解释。例如,据B项,烟草销售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少年吸烟量的增加;据E项,烟草销售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外销量的增加。A项不能对此作出解释。因为虽然今年开始吸烟的归女数量多于戒烟的男子数量,但是由于成人吸烟者(包括男子和妇女)的数量总体上减少了,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是这些新吸烟的妇女造成了烟草销售量的增加。
■在美国与西班牙作战期间,美国海军曾经广为散发海报,招募兵员。当时最有名的一个海军广告是这样说的:美国海军的死亡率比纽约市民还要低。海军的官员具体就这个广告解释说:“根据统计,现在纽约市民的死亡率是每千人有16人,而尽管是战时,美国海军士兵的死亡率也不过每千人只有9人。”
如果以上资料为真,则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这种看起来很让人怀疑的结论? A.在战争期间,海军士兵的死亡率要低于陆军士兵。B.在纽约市民中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和老人。
C.敌军打击美国海军的手段和途径没有打击普通市民的手段和途径来的多。D.美国海军的这种宣传主要是为了鼓动入伍,所以,要考虑其中夸张的成分。E.尽管是战时,纽约的犯罪仍然很猖獗,报纸的头条不时地有暴力和色情的报道。[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题干广告中隐含的结论是,到海军服役不比在后方城市中生活危险。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将两个具有不同内容的数字进行不恰当比较的基础上的。海军士兵正处于生存能力最佳状态的年龄段,造成他们死亡的几乎唯一的原因,是直接死于战争。如果处于后方的纽约市民具有和海军士兵相同的生存能力状态,前者的死亡率无疑要低得多;B项断定,在纽约市民中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和老人,这就抓住了题干进行不恰当比较的实质,并为统计数据所显示的纽约市民死亡率高于海军士兵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C项和E项断定的也是对纽约市民构成威胁的因素,但没有理由认为这些因素造成的威胁会大于直接的战争,因此如果不首先断定纽约市民和海军士兵处于不同的生存能力状态,C项和E项都不能对题干的统计数据提供解释。因为条件已假设题干提供的资料为真,所以,D项不成立。A项的不成立是显然的。
■几年来,我国许多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这种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理由是我森林资源不足,把大好的木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实在是莫大的浪费。但奇怪的是,至今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还没有被禁止。
以下除哪项外,都能对上文的疑问从某一方面给以解释? A.有些一次性筷子不是木制的,有些一次性木制筷子并没有使用森林中的木材。B.已经证明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疾病的交叉感染。C.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餐厅之间相互攀比有关,要禁必须大家一起禁才行。
D.一次筷子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卫生,有些病菌或病毒也会借助一次性筷子传播。E.保护森林不能只保不用。合理地使用,适量地采伐,有利于森林的保护。[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要想对上文疑问给以某一方面的解释,就一定要调和题干中的矛盾,而选项D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加剧了题干的矛盾,故选D。
选项A、B、E都提供了一些额外信息,说明一次性筷子的好处;选项C说明了一次性筷子没有被禁止的一个现实原因。
■一项对东华大学企业管理系94届毕业生的调查的结果看来有些问题,当被调查毕业生被问及其在校时学习成绩的名次时,统计资料表明: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班级的前20%。
如果我们已经排除了回答者说假话的可能,那么下面哪一项能够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适一些的解释? A.未回答者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成绩名次都在班级的前20%以外。
B.虽然回答者没有错报成绩,但不排除个别人对于学习成绩的排名有不同的理解。C.东华大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名次排列方式与其他大多数学校不同。
D.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E.在校学习成绩名次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进行略微的美化。[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所有的上述毕业生都受到了调查,并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回答了所有的问题,那么,题干的断定就包含了明显的矛盾。D项断定,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因此,产生题干矛盾的条件不成立,也就是说,回答问题者的成绩都较好,因此,其中的60%的成绩居前20%就不奇怪。这就对题干做出了一个恰当的解释。其余各项对题干都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二)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
对解释矛盾或差异型考题,解题思路的关键是抓住原文差异双方的差别,正是这一差别导致了现象的矛盾。
■胡萝卜、西红柿和其他一些蔬菜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具有防止细胞癌变的作用。近年来提炼出的β-胡萝卜素被制成片剂并建议吸烟者服用,以防止吸烟引起的癌症。然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经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反而比不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更易于患癌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够解释上述矛盾?
A. 有些β-胡萝卜素片剂含有不洁物质,其中有致癌物质。
B.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地区的居民吸烟者中癌症患者的比例都较其他地区高。
C. 经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有其它许多易于患癌症的不良习惯。
D. β-胡萝卜素片剂不稳定,易于分解变性,从而与身体发生不良反应,易于致癌。而自然β-胡萝卜素片剂性质稳定,不会致癌。
E. 吸烟者吸入体内烟雾中的尼古丁与β-胡萝卜素发生作用,生成一种比尼古丁致癌作用更强的有害物质。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E项如果为真,说明β-胡萝卜素的抗癌作用,不是无条件的。吸烟者吸入体内烟雾中的尼古丁与β-胡萝卜素发生作用,生成一种比尼古丁致癌作用更强的有害物质,这就造成经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反而比不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更易于患癌症。这有说明力地解释了题干陈述的现象。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产“星愿”、德国产“心动”和美国产的“EXAP”三种轿车最受女性买主的青睐。调查指出,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按照女性买主所占的百分比计算,这三种轿车名列前三名。星愿、心动和EXAP三种车的买主,分别有58%、55%和54%是妇女。但是,最近连续6个月的女性购车量排行榜,却都是国产的富康轿车排在首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 A.每种轿车的女性买主占各种轿车买主总数的百分比,与某种轿车的买主之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
B.排行榜的设立,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消费者的购车方向。而发展国产汽车业,排行榜的作用不可忽视。
C.国产的富康轿车也曾经在女性买主所占的百分比的排列中名列前茅,只是最近才落到了第四名的位置。
D.最受女性买主的青睐和女性买主真正花钱去购买是两回事,一个是购买欲望,一个是购买行为,不可混为一谈。
E.女性买主并不意味着就是女性来驾驶,轿车登记的主人与轿车实际的使用者经常是不同的。而且,单位购车在国内占到了很重要的比例,不能忽略不计。[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在近期中国汽车的市场上,按照女性买主所占的百分比,题干一方面断定,星愿、心动和EXAP名列前三,另一方面又断定富康位居榜首,这看来自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前者排名的依据,是某种轿车的买主之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例如,星愿车的买主中,58%是女性;后者排名的依据,是富康车的女性买主占各种轿车买主总数的百分比。因此,这样情况完全是可能的:尽管富康车的女性买主在各种轿车买主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居第一,但是,富康车的买主中,女性的比例却低于54%。这样,题干的断定就不存在任何矛盾。A项正是指出了这一点,因此有助于解释题干中似乎存在的矛盾。其余各项都无助于做到这一点。
■尽管是航空业萧条的时期,各家航空公司也没有节省广告宣传的开支。翻开许多城市的晚报,最近一直都在连续刊登如下广告:飞机远比汽车安全!你不要被空难的夸张报道吓破了胆,根据航空业协会的统计,飞机每飞行1亿公里死1人,而汽车每走5000万公里死1人。汽车工业协会对这个广告大为恼火,他们通过电视公布了另外一个数字:飞机每20万飞行小时死1人,而汽车每200万行驶小时死1人。
如果以上资料均为真,则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这种看起来矛盾的结论? A.安全性只是人们在进行交通工具选择时所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便利性、舒适感以及某种特殊的体验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B.尽管飞机的驾驶员所受的专业训练远远超过汽车司机,但是,因为飞行高速的原因,飞机失事的生还率低于车祸。
C.飞机的确比汽车安全,但是,空难事故所造成的新闻轰动要远远超过车祸,所以,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格外深刻。
D.两种速度完全不同的交通工具,用运行的距离做单位来比较安全性是不全面的,用运行的时间来比较也会出偏差。
E.媒体只关心能否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根本不尊重事情的本来面目。[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中的第一个统计数字似乎说明飞机比汽车安全,第二个统计数字似乎说明汽车比飞机安全,而题干又断定这两个统计数字都正确,这似乎存在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飞机和汽车的速度明显不同。在不知道二者的速度或速度比的情况下,只以运行距离为单位,或者只以运行时间为单位无法比较二者的安全性。D项正确地指明了这一点。其余各项作为对题干的解释均不得要领。
■经济学家与考古学家就货币的问题展开了争论。
经济学家:在所有使用货币的文明中,无论货币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是因为其稀缺性而产生其价值的。考古学家:在索罗斯岛上,人们用贝壳作货币,可是该岛上贝壳遍布海滩,随手就能拾到呵。下面哪项能对二位专家论述之间的矛盾做出解释? A.索罗斯岛上居民节日期间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互换货币,以示庆祝。B.索罗斯岛上的居民认为鲸牙很珍贵,他们把鲸牙串起来当作首饰。
C.索罗斯岛上的男女居民使用不同种类的贝壳作货币,交换各自喜爱的商品。D.索罗斯岛上的居民只使用由专门工匠加工的有美丽花纹的贝壳作货币。
E.即使在西方人将贵金属货币带上索罗斯岛之后,贝壳仍然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D项断定,索罗斯岛上的居民只使用由专门工匠加工的有美丽花纹的贝壳作货币,这说明,虽然作为货币原料的贝壳遍布海滩,但作为货币本身的加工过的贝壳仍可能因其稀缺性而产生价值。这样,经济学家和考古家的观点并不存在矛盾。其余各项均不能对题干做出解释。
(二)归纳型逻辑推理
归纳题的解题思路是“自上而下”,即假定我们所面临的段落的推理成立,让我们从段落推理中推出某些结果。具体地说,归纳与假设、支持、反对、评价题型的最大差异在于:归纳所面临的段落推理是肯定成立的推理,因此归纳是从上面段落中必然能得到什么,我们不能怀疑段落推理的合理性;而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考题所面临的段落是有待评价的推理,因此这四类考题是让我们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放到段落中对段落推理起到一定作用。
如何理解归纳推理中的必要条件对正确理解归纳推理非常重要。在归纳题型中,我们所面临的段落推理是完全成立的推理,所以推理之中的隐含假设(而这个隐含假设是段落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许多推断题的答案本质上就是隐含假设)必定成立。在归纳中,有时段落推理可能仅仅只列举了使推理成立的一些必要条件,但段落推理的成立可能依赖于许多条件,只有所有的必要条件都找到了,才可以构成充分条件推导出推理的结论。诚然,有原因才能有确定的结果,但只有找到了所有影响某一确定结果的原因,我们才能得出这个确定的结果。但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确定结果,必定可以推断它的一些原因(必要条件)存在。同样,有条件才能有确定的结论,但只有找到了所有影响某一确定结论的条件,我们才能得出这个确定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确定的结论,必定可以推出它的必要条件存在,而只由一个或几个必要条件一般不能推出它的结论必然成立。
由于归纳题型的段落推理是肯定成立的推理,因此,我们不能够对段落的内容是否正确、结论是否荒谬、推理是否合理做出评价,我们的目标应锁定在怎么样才能找到能从段落推理中得出的一个选项。很多归纳题的阅读难度要大于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这四类题,并且由于归纳题的段落中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出题方向,所以读题要求比较高,读题时需要注意从逻辑层次结构上去把握段落推理关系,要学会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原文的层次是什么,并在快速读完一遍题后脑中要将题干内容的层次分清楚。而且由于归纳题的段落推理是必定成立的推理,而且其答案是从上面段落中推出来的,因此,选项应为段落所涉及的内容。
(一)直接推断 这类题型的具体形式是:以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从题干出发,不可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解决直接推断型考题,考生只需运用日常逻辑推理就可以找到答案,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大多数工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会逐渐过时,而从掌握到过时所需的时间目前由于新的生产工艺(AMT)和出现而被缩短。考虑到AMT的更新速度,一般的工人从技能的掌握到过时的时间逐渐缩短为4年。
以下哪项如果可行,将使企业在上述技能的加速折旧中,能最充分地利用工人的技能?
A. 公司把能力强的雇员在他们进入公司的6年之后送去培训。B. 公司每年都对其为期5年的AMT计划追加投资。C. 公司定期走访诫雇员,来确定AMT计划对他们的影响。D. 在AMT计划实行之前,公司将开设一个教育机构来向雇员说明AMT计划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E. 公司为其雇员定期开办培训,使他们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A和B项的时间周期过长,跟不上AMT的更新速度。C和D项无法说明如何充分地利用工人的技能。相比之下,E项如果可行,将使企业在上述技能的加速折旧中,能充分地利用工人的技能。
■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能快速方便地查询世界各地的信息,对科学研究、商业往来乃至寻医求药都带来很大的好处。然而,如果上网成瘾,也有许多弊端,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可能荒废学业、影响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个网点上登载了“互联网瘾”自我测试办法。
以下各项提问,除了哪项,都与“互联网瘾”的表现形式有关? A.你是否有时上网到深夜并为联结某个网站时间过长而着急? B.你是否曾一再试图限制、减少或停止上网而不果? C.你试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是否会感到烦躁、压抑或容易动怒? D.你是否曾因上网而危及一段重要关系或一份工作机会? E.你是否曾向家人、治疗师或其他人谎称你并未沉迷互联网?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是A。
A项的提问涉及的只是“有时”上网时的表现,与上网成瘾无关。其余各项均涉及上网成瘾或其对工作的影响。
■以下诸项结论都是东方理工学院学生处根据各个系收到的1997~1998学奖助学金申请表综合得出的。在此项综合统计做出后,因为落实灾区政策,有的系又收到了一些学生补交上来的申请表。以下哪项结论最不可能被补交奖助学金申请表的新事实所推翻? A.汽车系仅有14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至少有5700元。B.物理系最多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为2800元。C.数学系共有8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等于3000元。D.化学系至少有5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多于2000元。E.生物系至少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不会多于汽车系。[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有上限的断言最容易被补交申请表的情况所推翻。而有上限的断言是:选项B、E。其次是数量准确的断言容易被补交申请表的情况所推翻,即选项A、C。选项D完全是低限断言,完全不受补交申请表的影响。
■在黑、蓝、黄、白四种由深至浅排列的涂料中,一种涂料只能被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涂料所覆盖。
若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 Ⅰ.这种颜色不是蓝色。Ⅱ.这种颜色不是黑色。Ⅲ.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Ⅰ和Ⅱ。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Ⅲ没有包含蓝色本身,Ⅰ本身是假命题,因为蓝色也是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而且黑色不能被蓝色覆盖。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二)确定论点及继续推论
确定论点及继续推论型题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对话,要求总结它们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什么内容没在题干中表达或段落最强调的是什么。或给出一段论述,要求推出结论或段落的主要观点(确定论点型暨继续推论型的变种: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对语言的理解,解此类题型主要是要凭语感、常识和日常的逻辑推理能力去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
■有一种通过寄生方式来繁衍后代的黄蜂,它能够在适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种昆虫的大小不同的虫卵中,注入恰好数量的自己的卵。如果它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过多,它的幼虫就会在互相竞争中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空间和营养而死亡;如果它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过少,宿主卵中的多余营养部分就会腐败,这又会导致它的幼虫的死亡。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有关断定也一定是真的? I.上述黄蜂的寄生繁衍机制中,包括它准确区分宿主虫卵大小的能力。
II.在虫卵较大的昆虫聚集区出现的上述黄蜂比在虫卵较小的昆虫聚集区多。
III.黄蜂注入过多的虫卵比注入过少的虫卵更易引起寄生幼虫的死亡。A. 仅I。B. 仅II。C. 仅III。D. 仅I和II。E. 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复选项Ⅰ一定是真的。否则,如果上述黄蜂的寄生繁衍机制中,不包括它准确区分宿主虫卵大小的能力,那么,它就不能在适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种昆虫的大小不同的虫卵中,注入恰好数量的自己的卵。
复选项Ⅱ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完全可能虫卵较大的昆虫数量比虫卵较小的昆虫少得多,这样,上述黄蜂就会相对集中在虫卵较小的昆虫聚集区。
复选项Ⅲ显然不一定是真的。
■左撇子的人比右撇子的人更容易患某些免疫失调症,例如过敏。然而,左撇子也有优于右撇子的地方,例如,左撇子更擅长于由右脑半球执行的工作。而人的数学推理的工作一般是由右脑半球执行的。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I.患有过敏或其他免疫失调症的人中,左撇子比右撇子多。II.在所有数学推理能力强的人当中左撇子的比例,高于所有推理能力弱的人中左撇子的比例。
III.在所有左撇子中,数学推理能力强的比例,高于数学推理能力弱的比例。A. 仅I。B. 仅II。C. 仅III。D. 仅I和III。E. 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选项Ⅰ不能作为结论从题干中推出,因为从“左撇子的人比右撇子的人更容易患某些免疫失调症”,推不出“患免疫失调症的人中,左撇子比右撇子多”。例如,从“苗族姑娘比汉族姑娘更擅长跳舞”,推不出“擅长跳舞的人中,苗族姑娘比汉族姑娘多”。
选项Ⅱ也不能作为结论从题干中推出。
选项Ⅲ可以作为结论从题干中推出。否则,如果在所有左撇子中,数学推理能力强的比例,不高于数学推理能力弱的比例,那么,一般地左撇子并不擅长数学推理(充其量只比更不擅长数学推理的右撇子较强),这显然有悖于题干的断定。
■在2000年,世界范围的造纸业所用的鲜纸浆(即直接从植物纤维制成的纸浆)是回收纸浆(从废纸制成的纸浆)的2倍。造纸业的分析人员指出,到2010年,世界造纸业所用的回收纸浆将不少于鲜纸浆,而鲜纸浆的使用量也将比2000年有持续上升。
如果上面提供的信息均为真,并且分析人员的预测也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I.在2010年,造纸业所用的回收纸浆至少是2000年的2倍。II.在2010年,造纸业所用的总的纸浆至少是2000年的2倍。III.造纸业在2010年造的只含鲜纸浆的纸将会比2000年少。A.仅I。B.仅II。C.仅III。D.仅I和II。E.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复选项Ⅰ一定是真的。因为由题干:
2000年鲜纸浆是回收纸浆的2倍;
到2010年,回收纸浆将不少于鲜纸浆;
到2010年,鲜纸浆的使用量多于2000年的使用量。
由此显然可以推出:在2010年,造纸业所用的回收纸浆至少是2000年的2倍。
选项Ⅱ不一定是真的。例如,假设2000年鲜纸浆的用量是1个单位,回收纸浆是05个单位;到2010年,鲜纸浆的用量是11个单位,回收纸浆是12个单位。这一假设符合题干的所有条件,但2010年纸浆总用量少于2000年的2倍。
选项Ⅲ不一定是真的,造纸业在2010年造的只含鲜纸浆的纸将会比2000年较少。
■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在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中对由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 如果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将使全球气候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室效应。
B. 只要有效地保护好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那么,即便工厂超量耗用由植物生成的燃料,也不会使全球的气候出现温室效应。
C. 如果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就不可避免地使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除非全球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得到足够良好的保护。D. 只要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可使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避免出现。
E. 如果全球气候出现了温室效应,则说明或者是全球的绿色植被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或者各国的工厂耗用了超量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中做出了三个断定:
工厂产生二氧化碳;
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如果二氧化碳超量产生,则会出现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
从上述三个断定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并且没有足够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使全球出现温室效应。这正是C项所断定的。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
■某公司在一次招聘中,对所有申请者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其中包括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是一个诚实的人?”有五分之二的申请者的回答是:“我至少有一点不诚实。”该公司在这次测试中,很可能低度估申请者中不诚实的人所占的比例,因为
以下哪项作为上文的后续最为恰当?
A. 在这次测试中,有些非常诚实的申请者可能作了不诚实的回答。B. 在这次测试中,那些回答“我至少有一点不诚实”的申请者可能是非常不诚实的。
C. 在这次测试中,那些回答自己是不诚实的申请者,他所作的这一回答可能是诚实的。
D. 在这次测试中,有些不诚实的申请者可能宣称自己是诚实的。E. 在这次测试中,其余五分之三的申请者中,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我非常不诚实”。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当一个申请者回答自己不诚实(不管何种程度上),总可以判定他是不诚实的。因为如果他的回答是假的,则他不诚实(例如,如果“我至少有一点不诚实”是句假话,那么事实上他可能非常不诚实);如果他的回答是真的,则他自然是不诚实的。因此,当一个申请者回答自己不诚实时,是不可能使该公司低估申请者中不诚实的人所占的比例的。所以,B、C和E作为题干的后续均不恰当。A项使该公司可能高估申请者中不诚实的人所占的比例,作为题干的后续自然不恰当。
D项作为题干的后续恰当。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以下哪一选项作为本段短文的结束语最为恰当?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C.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游客出入公园而引起交通阻塞。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E.尽可能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由题干知,大型游乐公园里的有两个经营项目:现场表演与公园餐馆。从题干的陈述不难发现,第一个项目是为第二个项目服务的,即现场表演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群流动的引导,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因此,D项恰当。其余各项所断定的都可能是现场表演的,作为结束语言均不恰当。
■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含量的增多,会增加人体阻止吸收过多的胆固醇的能力,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能明显地增加血液中高浓度脂肪蛋白的含量。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A.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则这些人一定是胖子。
B.不经常经进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胖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中出现高胆固醇的风险越来越大。
C.体育锻炼和减肥是降低血液中高胆固醇的最有效的方法。D.有些人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E.标准体重的人只需要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就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是D。
题干断定:有些人通过体育锻炼和减肥,能增加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同时,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含量的增多,会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由此可以推出,有些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减肥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因此,D项作为题干的推论是恰当的。C项和D项类似,但其所做的断定过强,作为从题干推出的结论不恰当。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一)评价
评价考题主要考查我们评价论点的能力,由于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针对段落推理成立的隐含假设起作用,所以读题时要注意体会段落推理的隐含假设,然后去寻找一个能对段落推理起到正反两方面作用的选项。
当选项为一般疑问句时,对这个问句有两方面的回答——“是”和“否”。若对这个问句回答“是”是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同时对这个问句回答“否”,就对段落推理起到了驳斥作用;若对这个问句回答“是”对段落推理起到了反对作用,同时对这个问句回答“否”,就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于是,这个问题就对段落推理有评价作用。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正确的选项一定是对这个问句的“是”与“否”的回答都起作用,如果仅仅对一方面回答起作用,则不是评价。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哈丁争论说,人们使用起共同拥有的(即对任何使用者开放的)牧场比使用私人的牧场更不注意。每个放牧者都有过度使用公地的冲动,因为从中获得的利益将归于个人,而由于过度使用土地而引起的土地质量下降的成本由所有使用者分摊。但一项研究比较了2.17亿英亩的公用牧场和4.33亿英亩的私人牧场,表明公用牧场的条件更好。与哈丁的宣称做比较,评价以上描述的这项研究的意义时,以下哪一个问题的答案将最有用?(A)有没有一些放牧者,他们的土地属于被研究之列,既使用公用又使用私人土地?(B)那些自己的土地属于被研究之列的放牧者是否倾向于更愿意使用公地而不使用私人土地来放牧?(C)在用来放牧之前该研究中的私人土地是否与公地的质量相当?(D)该研究中的公地使用者是否至少与私人土地的使用者一样有钱?(E)是否有任何牧群的所有者只在公地不在私人土地上放牧?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哈丁的宣称是因为过度使用,公地比私人牧地条件恶化更快。研究表明,公地现在的状况更好,但如果在放牧前,私人土地与公地的质量不相当,公用牧地的条件就远远好于私人牧地,该研究中指出的现象就不会削弱哈丁的宣称。反之,如果在放牧之前私人土地与公地的质量确实相当,那么该研究中指出的现象就能削弱哈丁的宣称。因此,C能起到评价作用。A和E不合适,因为不管某些放牧者使用两种土地还是只使用公地,该研究都可削弱哈丁的宣称;同样,不管放牧者是否更喜欢使用公地,如B所说,该研究都可削弱哈丁的宣称;而D不合适是因为如果公地的使用者更加富有,或更不富有,都不会使研究的说服力减小。
当选项为特殊疑问句或陈述句时,如果对这些选项的回答的精确信息,可以使上面的推理成立或不成立,即对这个精确的信息,加入“否定”之后,对段落推理成立方向刚好与原来相反,那么这个选项就为评价。
评价型考题虽然在联考试卷中涉及不多,但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逻辑题型,应该成为今后考试的主流题型之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渐减少,而对维生素的需求却日趋势多。因此,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或者应当注意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为了对上述断定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关重要?
A.对老年人来说,人体对卡路里需求量的减少幅度,是否小于对维生素需求量的增加幅度?
B.保健品中的维生素,是否比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更易被人体吸收? C.缺乏维生素所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是否比对年轻人更严重? D.一般地说,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是否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
E.保健品是否会产生危害健康的副作用?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的议论要成立,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并非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否则,如果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实际上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那么,老年人只要维持年轻时的日常食物就可以了,毋须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或者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因为年轻时的日常食物中超过实际需要的维生素,正发可以用来补充老年人增长的需要,这样题干的议论就不能成立。D项的问题涉及的正是这个条件,因此对于评判题干至关重要。其余各项中,A和C项与评判题干无关,B和E项与评判题干有关,但其重要性不如D项。
■据一项统计显示,在婚后的13年中,妇女的体重平均增加了15公斤,男子的体重平均增加了12公斤。因此,结婚是人变得肥胖的重要原因。
为了对上述论证作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 为什么这项统计要要选择13年这个时间段作为依据?为什么不选择其它时间段,例如为什么不是12年或14年?
B. 在上述统计中,婚后体重减轻的人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占多大的比例?
C. 在被统计对象中,男女各占多少比例?
D. 这项统计的对象,是平均体重较重的北方人,还是平均体重较轻的南方人?如果二者都有的话,各占多少比例?
E. 在上述13年中,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单身男女的体重增减状况是怎样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E项提出的总是问题对评价题干的论证最为重要。因为如果在上述13年中,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单身男女的体重增减状况和题干的统计结果类似,那么,题干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人们对于搭乘航班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所统计,光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80万,而在自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500人,而在这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25人。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的正确性,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 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死于地面交通事故? B. 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加入地面交通,有多少人加入航运?
C. 在上述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有多少人加入地面交通,有多少人加入航运?
D. 在上述10年间,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否是最高的?
E. 在上述10年间,哪一年死于空难的人数最多?人数是多少?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回答C提出的问题对评价题干的论证最为重要。因为在对航运和地面交通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时,在事故罹难者的绝对数量之间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方法应是在事故率和事故死亡率之间进行比较。为了进行这种比较,不光要知道统计年限内航运和地面交通事故罹难者的绝对数字,而且要知道有多少人加入地面交通,有多少人加入航运。选项C提出的正是这个问题。
选项B提出的是类似的问题,但它仅涉及我国,不符合题干。
■在北欧一个称为古堡的城镇的郊外,有一个不乏凶禽猛兽的天然猎场。每年秋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富于冒险精神的狩猎者。一个秋季下来,古堡镇的居民发现,他们之中此期间在马路边散步时被汽车撞伤的人的数量,比在狩猎时受到野兽意外伤害的人数多出了两倍!因此,对于古堡镇的居民来说,在狩猎季节,呆在猎场中比马路边散步更安全。
为了要评价上述结论的可信程度,最可能提出以下哪个问题? A. 在这个秋季,古堡镇有多少数量的居民去猎场狩猎? B. 在这个秋季,古堡镇有多少比例的居民去猎场狩猎?
C. 古堡镇的交通安全纪录在周边几个城镇中是否是最差的? D. 来自世界各地的狩猎者在这个季节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在狩猎时意外受伤?
E. 古堡镇的居民中有多少好猎手?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一般地说,秋季古堡镇的居民在马路边散步的人数比较是很高的,只有在知道了古堡镇居民中去猎场狩猎的人数比较,对这两个场合中的受到意外伤害的人数进行比较才有意义。B项提出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对评价题干的结论最为重要。
如果题干中给出了在两个场合下受到意外伤害的具体人数以及古堡镇的居民人数,那么回答A项提出的问题就可以准确地认真出两个场合下的事故率并进行比较,但是题干中并没有给出这样的具体数字,因此,A项提出的问题无助于对题干的结论进行评价。
■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这种禁令就如同为了禁止无证驾车在道路上没立路障,这道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但同时也阻挡了99%以上的有证驾驶者。为了对上述论证作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未成年吸烟者在整个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超过1%? B.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带给成年购烟者的不便究竟有多大? C.无证驾车者在整个驾车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真的不超过1%? D.从自动售烟机中是否能买到任何一种品牌的香烟? E.未成年人吸烟的危害,是否真如公众认为的那样严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自动售烟机也是成年吸烟者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购烟渠道的话,那么,题干的论证就能成立;否则,题干的论证将受到严重的质疑。因此,为了对题干的论证作出评价,回答B项的问题最为重要。事实上,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带给成年购烟者的不便越大,则对题干论证的支持力度越大;否则,对题干的削弱力度越大。
■在经历了全球范围的股市暴跌的冲击以后,T国政府宣称,它所经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是由于最近国内一些企业过快的非国有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事实上是可操作的,最有利于评价T政府的上述宣称? A.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T国一些企业最近的非国有化进程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对比。
B.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C.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有很大差异,但最近同样实行了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D.计算出在这场股市**中T国的个体企业的平均亏损值。E.运用经济计量方法预测T国的下一次股市**的时间。[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对某个事物的评价,首先要有个评价的基准,也就是可比较的标准。按照B的设计操作,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如果同样受到类似于T国的股市暴跌的冲击,则T国政府的宣称将受到严重质疑;否则,T国政府的宣称将受到支持。显然,这一操作有利于评价T政府的宣称。其余各项,对评价T国政府的宣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七)综合支持与削弱 支持和削弱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解题思路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其答案对段落推理的作用刚好相反。而且对某些题目,到底是属于支持还是削弱也很难区分,有的题目貌似支持实际上是削弱,有的题目貌似削弱实际上是支持。比如原文认为A不是导致B的原因,要对其进行削弱,就可以指出A是B的间接原因,即指出A通过导致C而间接的导致了B。实际上也就支持了A是B的原因。
因此,加上提问方式的不同和解题时运用排除法等,支持题型也可转化为削弱题型来考虑,削弱题型也可转化为支持题型来考虑。要明确的是,不论支持还是削弱,题干的选项都必须首先与题干相关,紧扣题干,与题干不相干、不一致的选项都不能加强题干,也不能削弱题干。因此,不管是哪一类的支持或削弱方式,支持或削弱都最终对推理或结论起作用,所以找到结论非常重要,并且选项应与结论有关。
支持题型的解题思路是,要注意寻找与题干一致的选项。而如果是最不能支持型,当然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就最不能支持了。同样,对于削弱题型也要分清最能削弱型还是最不能削弱型。如果是最不能削弱型,解题时可采取排除法,应先将能与题干唱反调的选项排除掉,最后剩下的选项不管是与题干不相干还是支持题干的都是最不能削弱的。如果是最能削弱型,则应首先将选项与题干一致的选项排除掉,同时寻找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从中进一步比较削弱的程度。这里再说明几个注意点:
1、最能支持(或削弱)型考题,一般选项中至少有两个能支持(或削弱)的选项,因此,在确定答案时必须比较其支持(或削弱)的程度
2、前面讲的几种支持与削弱的方式只是给考生解题时提供的一种思路,对某些考题可能用其中的几种思路都说得通,因此,考生不要拘泥于具体每一道逻辑题到底归于哪一类,特别是真正到考场,我们会发现没有时间判断考题属于哪一类,在考试中主要还是凭平时训练积累起来的感觉来迅速解题。
3、要注意提问方式,一定要审题清楚。近来,支持与削弱类考题增加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问方式的灵活多变,问题多绕几个弯,比如:
(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或削弱)以上反对者的结论?(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不能支持(或削弱)***的结论?(3)支持型和削弱型的变种:除***之外,都支持(或削弱)***(4)以下都是对题干结论的支持(或削弱),除了
所以,保持头脑的清醒、搞清不同提问方式的不同特点,抓住本质,阅读细心和注意审题是取得逻辑考试高分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人对某位法官在性别歧视类案件审理中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这一质疑不能成立,因为有记录表明,该法官审理的这类案件中南海60%的获胜方为女性,这说明该法官并未在性别歧视类案件的审理中有失公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对上述论证构成质疑?
I.在性别歧视案件中,女性原告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和证据,一般不会起诉。
II.一个为人公正的法官在性别歧视案件的审理中保持公正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III.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不是因为遭到性别歧视,女性应该在60%以上的此类案件的诉讼中获胜。A.只有I。B.只有II。C.只有III。D.只有I和III。
E.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复选项Ⅱ不能对题干的论证构成质疑。因为,第一,它不能对题干的论据构成质疑;第二,它不能对题干中从论据到结论的推断构成质疑;第三,它同样不能对题干的结论构成质疑,因为一般地,某人做某件事有难度,不能对某人做成了这件事构成质疑,例如,登上珠穆朗玛峰很困难,这不能对中国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构成质疑。复选项Ⅰ能构成质疑。复选项Ⅲ显然能构成质疑。
■某保险公司计划推出一项医疗保险,对象是60岁以上经体检无重大疾病的老年人。投保者在有生之年如果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则其医疗费用的90%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为了吸引投保者,保险金又不能定得太高。有人估计保险金将不是以支付赔付金,因而会是个赔本生意。尽管如此,保险公司的老总们仍决定推出该项保险。
以下各项断定如果为真,其中,哪项最不可能是老总们做出上述决策的依据?
A. 题干中的估计只是一种悲观估计,事实上还存在着乐观的估计。B. 推出这种带有明显折赔风险的险种,有利于树立保险公司的道义形象和信誉,而这更有利于开拓更大的保险市场。
C.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中老年人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D. 随着相关科研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医治近年内将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E. 推出上述险种,可以从国际老年人容福利基金组织申请资助。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D项所断定的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医治近年内将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对上述保险计划既不会产生正面影响,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最不可能是题干中决策的依据。
其余各项都可能是上述决策的依据。
■据S市的卫生检疫部门统计,和去年相比,今年该市肠炎患者的数量有明显的下降。权威人士认为,这是由于该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正式投入了使用。
以下哪项,最不能削弱上述权威人士的结论? A.和天然饮用水相比,S市经过净化的饮用水中缺少了几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B.S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在五年前动工,于前年正式投入了使用。C.去年S市对餐饮业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大排档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检查和整顿。
D.由于引进了新的诊断技术,许多以前被诊断为肠炎的病案,今年被确诊为肠溃疡。
E.全国范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肠炎患者的数量呈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中权威人士的结论是:S市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该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正式投入了使用。
如果B项的断定为真,则由于S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于前年就投入了使用,因此,这一工程的使用,显然不能成为S市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原因。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C项的断定为真,则存在这种可能性,S市对餐饮业严格的卫生检查和整顿是在接近去年年底进行的。作为这种检查的结果,今年该市餐饮业的卫生状况比去年有明显改善;这又可能是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D项的断定为真,则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去年会被诊断为肠炎的病例,今年被确诊为肠溃疡。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E项的断定为真,则说明可能是某种在全国范围内一般性的原因造成了S市肠炎患者的逐年减少。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A项为真,则只有满足下述条件,题干的结论才可能被削弱:缺少所提及的微量元素会降低人对肠炎的抵抗力。没有根据认为此条件可满足。因此,A项不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一位海关检查员认为,他在特殊工作经历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他的根据是,在海关通道执行公务时,短短的几句对话就能使他确定对方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地都查出了违禁物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海关检查员的论证?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查出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是无意地携带的违禁物品。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Ⅱ和Ⅲ。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选项Ⅰ不能削弱海关检查员的论证。因为判定一个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为不可疑,不能说明检查员受了欺骗,同样不能说明检查员在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时不够准确。
选项Ⅱ能削弱海关检查员的论证。因为判定一个有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的人关入员为不可疑,说明检查员受了欺骗,因而能说明检查员在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时不够准确。
选项Ⅲ能削弱海关检查员的论证。因为判定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为可疑,虽然不能说明检查员受了欺骗,但是能说明检查员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时不够准确。
■一个已经公认的结论是,北美洲人的祖先来自亚洲。至于亚洲人是如何到达北美的呢,科学家们一直假设,亚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还连结着北美和亚洲,后来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北美的,在艰难的迁徙途中,他们靠捕猎沿途陆地上的动物为食。最近的新发现导致了一个新的假设,亚洲人是驾船沿着上述陆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鱼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两个假设中更相信后者? A.当北美和亚洲还连在一起的时候,亚洲人主要以捕猎陆地上的动物为生。B.上述连结北美和亚洲的陆地气候极为寒冷,植物品种和数量都极为稀少,无法维持动物的生存。
C.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亚洲和北美文化,显示出极大的类似性。D.在欧洲,靠海洋生物为人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端于10000年以前。
E.在亚洲南部,靠海洋生物为人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端于14000年以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B项的断定为真,则题干中的第一个假设就难以成立。因为第一个假设断定,迁涉者是以沿途的动物为食,而据B项可知,这样的动物当时难以存在。A项是支持第一个假充的理由。E项能支持第二个假设,但力度不大。其余各项与问题无关。
■有着悠久历史的肯尼亚国家自然公园以野生动物在其中自由出没有著称。在这个公园中,已经有10多年没有出现灰狼了。最近,公园的董事会决定引进灰狼。董事会认为,灰狼不会对游客造成危害,因为灰狼的习性是避免与人接触的;灰狼也不会对公园中的其他野生动物造成危害,因为公园为灰狼准备了足够的家畜如山羊、兔子等作为食物。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能加强题干中董事会的论证,除了
A.作为灰狼食物的山羊兔子等,和野生动物一样在公园中自由出没,这增加了公园的自然气息和游客的乐趣。B.灰狼在进入公园前将经过严格的检疫,事实证明,只有患有狂犬病的灰狼才会主动攻击人。
C.自然公园中,游客通常坐在汽车中游览,不会遭到野兽的直接攻击。
D.麋鹿是一种反应极其敏捷的野生动物。灰狼在公园中对麋鹿可能的捕食将减少其中的不良个体,从总体上有利于麋鹿的优化繁衍。E.公园有完备的排险设施,能及时地监控并有效地排除人或野生动物遭遇的险情。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A项不能加强(事实上削弱了)题干中的论证,因为作为灰狼食物的山羊兔子等和野生动物一起出没,这使得灰狼在捕食食物时,可能会对公园中的其他野生动物造成危害,这就削弱了题干中的论证。其余各项都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464名12~13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1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 A.研究中所测验的孩子并不是从托儿所看护和在家看护两种情况下随机选取的。因此,这两组样本儿童的家庭很可能有系统的差异存在。B.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被证实曾经在自已的幼儿时期受到过长时间来自托儿所阿姨的冷漠。
C.针对孩子的母亲另一部分研究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过度的依附心理,父母因此希望将其送入托儿所予以矫正。
D.因为风俗的关系,在464名被测者中,在托儿所看护的大多数为女童,而在家看护的多数为男童。一般地说,女童比男童更易表现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
E.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题干的结论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其根据是:表现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的被测度儿童,在1岁时曾由托儿所看护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1岁时曾在家中看护的儿童。A项能构成质疑。因为如果两组进行比较的儿童本身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差异,那么,他们是否较易紧张不安,完全可能由此种差异造成,而并非因为1岁时是否由托儿所看护。B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怀疑,题干中研究者的推断是否带上了研究者本人的个人偏向和主观色彩。C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至少有一部分孩子,不是由于去了托儿所才有了依附心理,恰恰相反,而是表现出了过度的依附心理才被送进托儿所。D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认为,表现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的被测试儿童,在1岁时曾由托儿所看护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是因为该组中女童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不能认为是托儿所引发了孩子的紧张不安。与上述各项相比,E项显然最不可能构成质疑。
■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显示,近10年来:吸烟者的总数基本保持不变;每年只有10%的吸烟者改变自己的品牌,即放弃原有的品牌而改吸其他品牌:烟草制造商用在广告上的支出占其毛收入的10%。在Z烟草公司的年终董事会上,董事A认为,上述统计表明,烟草业在广告上的收益正好等于其支出,因此,此类广告完全可以不做。董事B认为,由于上述10%的吸烟者所改吸的香烟品牌中几乎不包括本公司的品牌,因此,本公司的广告开支实际上是笔亏损性开支。以下哪项,构成对董事A的结论的最有力质疑? A.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对广告开支的有说服力的计算方法,应该计算其占整个开支的百分比,而不应该计算其占毛收入的百分比。B.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近年来各种品牌的香烟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变动。
C.董事A的结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每个吸烟者在某个时候只喜欢一种品牌。
D.董事A的结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每个烟草制造商只生产一种品牌。
E.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世界烟草业是一个由处于竞争状态的众多经济实体组成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题干中统计的烟草业的广告收益,是世界各烟草企业收益的合计;同样,这样的广告支出,也是世界各烟草企业支出的合计。因此,虽然从合计上看收支相当,但对单个的烟草企业来说,其在广告上的支出和收益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显然不能因为题干的数据显示烟草业在广告上的收益等于其支出,而得出此类广告完全可以不做的结论。董事A的观点正是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世界烟草业是一个由处于竞争状态的众多经济实体组成的。E项指明了这一点,因而构成对董事A的结论的有力质疑。其余各项对董事A的质疑均不得要领。
■本题题干与上题相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董事B的结论的质疑? Ⅰ.如果没有Z公司的烟草广告,许多消费Z公司品牌的吸烟者将改吸其他品牌。
Ⅱ.上述改变品牌的10%的吸烟者所放弃的品牌中,几乎没有Z公司的品牌。
Ⅲ.烟草广告的效果之一,是吸引新吸烟者取代停止吸烟(死亡的吸烟者或戒烟者)而消费自己的品牌。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Ⅰ和Ⅱ。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烟草广告的效果,至少可以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吸引消费其他品牌的吸烟者改吸自己的品牌;第二,说服消费自己品牌的吸烟者继续消费本品牌;第三,吸引新吸烟者消费自己的品牌。Ⅰ、Ⅱ和Ⅲ的断定如果为真,都能说明,不能因为Z公司的烟草广告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就认为该公司的广告是笔亏损性开支。因此,Ⅰ、Ⅱ和Ⅲ都能构成对董事B的质疑。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六)削弱 因果倒置
如果某两类因素A和B紧密相关,题干就指出A是造成B的原因,那么要削弱它,就可以说明B才是造成A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倒置”。
■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肥胖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月平均量,只占正常体重者的不到一半,而肥胖者的食物摄入的月平均量,基本和正常体重者持平。专家由此得出结论,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而不是摄入过多的热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严重削弱上述论证?
A. 肥胖者的食物摄入平均量总体上和正常体重者基本持平,但肥胖者中有人是在节食。
B. 肥胖者由于体重的负担,比正常体重者较为不乐意参加体育锻炼。
C. 某些肥胖者体育锻炼的平均量,要大于正常体重者。D. 体育锻炼通常会刺激食欲,从而增加食物摄入量。E. 通过节食减肥有损健康。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B项为真,则有助于说明,对于肥胖者来说,是体重的负担导致较少锻炼,而不是相反。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论证。■最近举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师大附中的学生对滚轴溜冰的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游戏,同时调查发现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相对其他学生更好一些。看来,玩滚轴溜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推论? A.师大附中与学生定长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名次没有排在前二十名,双方共同禁止学生玩滚轴溜冰。B.玩滚轴溜冰能够锻炼身体,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
C.玩滚轴溜冰的同学受到了学校有效的指导,其中一部分同学才不至于因此荒废学业。
D.玩滚轴溜冰有助于智力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E.玩滚轴溜冰很难,能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做好一件事情的毅力,这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典型的因果倒置型题目。选项A揭示了一个额外信息,说明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是被筛选过的,是因为成绩好才能玩,而不是因为玩才成绩好。
选项B、D、E都是支持题干推论的,排除;选项C虽然有一定削弱作用,但是程度太弱。
■新民住宅小区扩建后,新搬入的住户纷纷向房产承销公司投诉附近机场噪声太大令人难以忍受。然而,老住户们并没有声援说他们同样感到噪声巨大。尽管房产承销公司宣称不会置住户的健康于不顾,但还是决定对投诉不准备采取措施。他们认为机场的噪声并不大,因为老住户并没有投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表明房产承销公司对投诉不采取措施的做法是错误的? A.房产承销商们的住宅并不在该小区,所以不能体会噪声的巨大危害。
B.有些老住户自己配备了耳塞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觉得挺有效果的。
C.老住户觉得自己并没有与房产承销商有什么联系,也没有太大的矛盾。
D.老住户认为噪声并不巨大而没有声援投诉,是因为他们的听觉长期受噪音影响已经迟钝失灵。
E.房产承销公司从来没有隐瞒过小区位于飞机场旁边这一事实。[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此题为因果倒置的题型。不是因为“机场的噪声并不大”,所以“老住户”才“没有投诉”,而恰恰是因为机场的噪音影响老住户的听觉导致迟钝失灵,所以已经感觉不到噪音了。
(三)综合型逻辑推理
综合型试题是相对较难的逻辑题,通常在题干中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考生从这些条件中合乎逻辑推出某种结论。解这类题一般一下子看不出答案,需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做题时首先要把所有条件列出,再从条件的逻辑关系或事物的内部联系出发,逐步综合进行推理,注意一定要把所有条件彻底用完。
■甲乙丙三人一起参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考试。三个人中,只有一个在考试中发挥正常。考试前,甲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乙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丙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个人说的都是真话,并且:
发挥正常的人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通过这两门科目中某门考试的人; 发挥正常的人也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是发挥正常的人。B.乙是发挥正常的人。C.丙是发挥正常的人。
D.题干中缺乏足够的条件来确定谁是发挥正常的人。E.题干中包含互相矛盾的信息。[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甲是发挥正常的人,则根据甲说的话,可知甲通过了化学考试,但没有能过物理考试;(注意,甲发挥正常但没有通过物理考试,和他所说的“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的话并不矛盾,因为从这句话不能得出“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知甲是三人中惟一的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的人;又根据丙说的话,可知丙因为发挥不正常,也没有通过物理考试。这样,就有两个人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矛盾!因此,甲不是发挥正常的人。
如果丙是发挥正常的人,则根据丙说的话,可知丙通过了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知丙没有通过化学考试,并且是三人中惟一的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的人;又根据乙说的话,可知乙因为发挥不正常,也没有通过化学考试。这样,就有两个人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矛盾!因此,丙不是发挥正常的人。
如果乙是发挥正常的人,则可知乙通过了物理考试,但没有通过化学考试。又根据甲和丙说的话,可知甲和丙都没有通过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推出甲和丙都通过了化学考试。这里没有任何矛盾。因此,答案是B。
■全国运动会举行女子5000米比赛,辽宁、山东、河北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四名体育爱好者在一起预测比赛结果。甲说:“辽宁队训练就是有一套,这次的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说:“今年与去年可不同了,金银铜牌辽宁队顶多拿一个。”丙说:“据我估计,山东队或者河北队会拿牌的。”丁说:“第一名如果不是辽宁队的,就该是山东队的了。”比赛结束后,发现以上四人只有一人言中。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A.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B.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河北队,第三名山东队。C.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河北队。D.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E.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山东队。[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用假设反证法。
若A成立,则甲真,乙假,丙假,丁真;
若B成立,则甲假,乙真,丙真,丁真; 若C成立,则甲真,乙真,丙真,丁真; 若D成立,则甲假,乙假,丙真,丁假; 若E成立,则甲假,乙真,丙真,丁假。由于四人中只有一人言中,故只能选D项。
(注意本题不能用矛盾法做,甲、丙的话并不矛盾,因为这两句话可以同假。即甲真能推出丙假,但甲假推不出丙真。因为甲假说明有别的队拿牌,而题干并没讲只有辽宁、山东、河北三个队参加女子5000米比赛,因此,并不一定能推出丙真。同时用假设反证法时,应优先对选项进行假设反证,因为只要能确定其他选项都与题干的条件矛盾,省下一项没有矛盾,该选项就是正确答案。做题的目的是选出答案,并不一定要推出具体结果,因为有时根据题干条件不一定能推出唯一结果的,当然没有唯一结果并不等于没有正确答案)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匹配
(三)匹配题型的一般特点是:题干一般提供几类因素,每类因素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同时题干还给出属于不同类因素之间不同情况的判断,要求推出确定的结论。有的考生特别害怕这种匹配类型的题目,其实只要细心得法,这类题目并不难。解这类考题时,所要使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步骤较多,推理过程显得相对复杂。解题基本思路是,通过对题干给出的多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和排列组合,弄清题干中所给条件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一个条件出发,通过逻辑运算与推理,直至推出正确答案。
匹配型考题的主要解题方法有:一是,假设反证法,耐心点推是个笨办法,但绝对是个好办法;二是,表格法,把已知条件划在一个表格上,再进一步推理。
■三位高中生赵、钱、孙和三位初中生张、王、李参加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可选修的课程有:文学、经济、历史和物理。赵选修的是文学或经济。王选修物理。
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任何一个高中生选修,那么任何一个初中生也不能选修该课程;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任何初中生选修,那么任何一个高中生也不能选修该课程;一个学生只能选修一门课程。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且钱选修历史,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孙选修物理。B. 赵选修文学。C. 张选修经济。D. 李选修历史。E. 赵选修经济。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由题干,如果有一个初中生选修某门课程,那么就有一个高中生也选修该课程;反之亦然。
已知初中生王选修物理,所以有一个高中生也选修物理,即越、钱或孙选修物理。
又因为一个学生只能修一门课程,已知钱选修历史,所以钱不选修物理;赵选修文学或经济,所以赵不选修物理。因此,可推出孙选修物理。
■如果上题题干的断定为真,且有人选修经济,则选修经济的学生中不可能同时包含 A. 赵和钱。B. 钱和孙。C. 孙和张。D. 孙和李。E. 张和李。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因为赵、钱或孙中至少有一人选修物理,又已知赵选修文学或经济所以钱或孙中至少有一人选修物理,不可能同时选修经济。
■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上海人。C.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D.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E.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容易检验当D为真时,与题干的论述不矛盾。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题干推出D。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与“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以得出江西人最大;由“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余涌是安徽人;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可知上海人最小;由“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王宜是江西人。剩下没有判定的方宁只能是上海人。与选项D完全一致。既然选项D是可以从题干严格推理得出的,其他选项与D又不同,所以其他选择都是错的。
列个表更直观些:
王宜 > 余涌 >(方宁)
(江西)
安徽
上海
■某宿舍住着四个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Ⅰ.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Ⅱ.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Ⅲ.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Ⅳ.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以上条件可以推出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为哪个系? A.中文系。B.国政系。C.法律系。
D.中文系或法律系。E.无法确定。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我们来使用假设反证法。要推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我们来依次假设。
设四川=中文。则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在中文,是谁呢?不是河北籍(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也不是安徽籍(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那就是北京籍。而这与“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矛盾。
设四川=国政。则与“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矛盾。
设四川=法律。则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在法律。是谁呢?不是安徽籍,不是北京籍,那就是河北籍。安徽籍在中文系,北京籍在国政系。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集合(二)
集合题型的一般特点是:在题目中出现“所有”、“有些”、“某个”、“每一个”、“没有一个”等集合型的叙述或题干提供的概念间的范围有重合的部分。可以根据基本的集合概念和逻辑常识解决该类题型,解这种题型的重点放在集合的“部分与全体”上,同时要善于分辨可能重合的部分和绝不会重合的部分。最直观的办法是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画个小图,题目即可迎刃而解。
■所有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的住房上。因此,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A. 中青年教员的住房问题,是教员的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B. 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C. 中青年教员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D. 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E. 老年教员普遍对自己的住房善比较满意。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题干只断定:所有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由此推不出: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为使题干的论证成长,B项必须为真,否则,如果有校长管理得法,但是却不关心教员福利,那么,他完全可能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这样,题干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今年国庆,当代商厦和双安商厦同时给持有本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的半数,赠送了价值100元的购物奖卷。结果,上述同时持有两个商厦的购物优惠的顾客,都收到了这样的购物奖卷。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所有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也同时持有当代商厦的购物优惠卡。Ⅱ.今年国庆,没有一个持有上述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分别收到两个商厦的购物奖卷。Ⅲ.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中,至多有一半收到当代商厦的购物奖卷。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由题干,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这说明,持有双安优惠卡的顾客人数不会少于持有当代优惠卡的顾客人数。如果持有双安优惠卡的顾客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收到当代的购物奖卷,这说明收到当代购物奖卷的人数,超过了持有当代优惠卡顾客人数的半数,这和题干的条件矛盾,因此,Ⅲ的断定一定为真。Ⅰ和Ⅱ都不一定是真的。这二者的关系是,如果Ⅰ是真的,则Ⅱ是真的;因为Ⅰ不一定是真的,所以Ⅱ不一定是真的,即二者都不一定是真的。
■某大学一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哈尔滨,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该寝室中恰好住了8个人。如果题干中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都不与题干矛盾,除了
A.该校法律系每年都招收进修生。B.该校法律系从未招收过进修生。C.来自广东的室友在法律系就读。
D.来自哈尔滨的室友在财政金融系就读。E.该室的三个进修生都是南方人。[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这类题目就是考察你对概念的外延是否交叉和包含的判断。要做对本题,就要理解,哈尔滨人是北方人;所以,假设其他概念不交叉,那么一共是8个人,因此,其他概念必须不能“交叉”。选项C中,广东人和法律系交叉了,这样,总人数就少于8人了,因此,与题干矛盾。选项A、B、D、E都没有构成新的概念交叉,因此不与题干矛盾。
■本问题发生在一所学校内。学校的教授们中有一些是足球迷。
学校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致要把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一个科贸写字楼,以改善学校收入状况。
所有的足球迷都反对将学校的足球场改建成科贸写字楼。如果以上各句陈述均为真,则下列哪项也必为真? A.学校所有的教授都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B.学校有的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C.学校预算委员会有的成员是足球迷。
D.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学校的教授。E.有的足球迷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必为真。因为所有的足球迷都反对改建足球场,而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主张改建足球场,因此,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不是足球迷。又有的教授是足球迷。因此有的教授不是预算委员会的成员。其余各项均不必定为真。
■如果作为上题陈述的补充,明确以下条件:所有的学校教授都是足球迷,那么下列哪项一定不可能是真的? A.有的学校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B.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中有的是学校教授。C.并不是所有的足球迷都是学校教授。
D.所有的学校教授都反对将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科贸写字楼。E.有的足球迷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不可能真。因为所有的教授都是足球迷,因此所有的教授都反对改建足球场;而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主张改建足球场。因此不可能有预算委员会的成员是教授。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二人对话与辩论
(三)二人对话与辩论题型是对前面所述的假设、支持、削弱、归纳等逻辑推理题型的综合运用,因此是相对较难的题。解题的关键是:一要抓住对话双方意思的差异,二要注意对话或论辩双方的语气,从而明确问题的方向。
为有助于对二人对话或辩论类题型的理解,这里补充介绍一下对话中所涉及的“预设”方面的知识。预设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之分,语义预设是一个命题及其否定都要假定的东西,是一个命题能够为真或为假的前提条件;语用预设则可以表述为,如果话语A只有当命题B为交谈双方所共知时才是恰当的,则A在语用上预设B。由于日常交际中的推理都是具有某些共同背景知识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不必列出所有必需的前提,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省略本身可能不是真的或这种省略推理中可能暗含着逻辑错误。因此,在批判性思维中,常常需要把这些被省略的前提、假定、预设补充到推理过程中来,以便考察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即对推理者的推理进行评价。同时,由于这种省略形式的前提对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支持,有时候需要加强前提以便对结论提供更强的支持,或对该论证提供更好的辩护。被补充到前提中去的,可以是某个一般原理如因果关系陈述,也可以是某个假设、假定或事实性断言。对前提的加强可以到使该推理成为形式有效的推理的地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提高了推理中前提对结论的证据支持度。
■史密斯:根据《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规定,杂种动物不属于该条例的保护对象。《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包括赤狼。而最新的基因研究技术发现,一直被认为是存种物种的赤狼实际上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来重新获得它。由于赤狼明显需要保护,所以条例应当修改,使其也保护杂种动物。
张大中:您的观点不能成立。因为,如果赤狼确实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的话,那么,即使现有的赤狼灭绝了,仍然可以通过山狗与灰狼的杂交来重新获得。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概括了张大忠与史密斯争论的焦点? A.赤狼是否为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
B.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赤狼。C.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杂种动物。D.山狗与灰狼是否都是纯种物种。E.目前赤狼是否有灭绝的危险。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史密斯的观点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应当包括杂种动物。其根据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包括赤狼。赤狼是杂种动物。既然赤狼明显需要保护,所以一般地,杂种动物需要保护。
张大中的观点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不应当包括杂种动物。其根据是:如果某种杂交动物物种灭绝的话,可以通过动物的杂交来重新获得它。
因此,两人争论的焦点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件》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杂种动物。
■本题题干同上题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张大中的反驳所假设的?
A.目前用于鉴别某种动物是否为杂种的技术是可靠的。B.所有现存杂种动物都是现存纯种动物杂交的后代。C.山狗与灰狼都是纯种物种。
D.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执行效果良好。E.赤狼并不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是张大中的反驳所需要假设的,否则,如果有的杂交动物不是现存纯种动物杂交的后代,那么,此种杂交动物物种一旦灭绝,就不能通过杂交来重新获得它,张大中反驳的根据就不能成立。
其余各项均不是需要假设的。
■张教授:智人是一种早期人种。最近在百万前的智人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头碎片的化石。这说明人类在自己进化的早期就已经知道用火来烧肉了。
李研究员:但是在同样的地方也同时发现了被烧焦的智人骨头碎片的化石。以下哪项最可能是李研究员所要说明的?
A.百万年前森林大火的发生概率要远高于现代。B.百万年前的智人不可能掌握取火用火的技能。C.上述被发现的智人骨头不是被人控制的火烧焦的。D.羚羊并不是智人所喜欢的食物。
E.研究智人的正确依据,是考古学的发现,而不是后人的推测。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张教授的结论是:人类在自己进化的早期就已经知道用火来烧肉了,其根据是:在百万年前的智人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头碎片的化石。
李研究员对此质疑的根据是:在同样的地方也同时发现了被烧焦的智人骨头碎片的化石,据此显然是要说明:上述羚羊的骨头不是被人控制的火烧焦的。
■本题题干同上题
逻辑推理题型 篇2
一、推理策略的定义
“策略”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 一般是形容将才的意思, 指以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目标为前提的一系列行为或计划。推理策略属于认知策略的其中一种, 认知策略是对信息的搜集、编码、存储以及检索等过程的组织技能, 例如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 推理策略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猜测来获取新的可能条件的意义, 进而补充了遗漏的信息, 预测到结果。
二、听力训练中的推理策略的使用方法
听力推理策略的相关培训主要由分散训练、集中训练、个人指导等类型, 一套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外语口语技能的培养, 更能提高外语学习的学习效果。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讲究策略, 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国内外关于策略学习的研究指出, 语言学习者只有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制订学习计划和策略, 并能明确使用这些策略的原因和目的, 才能成功的达到想要的语言水平。学习者获得外语学习策略是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 成功的学习者与成绩较差的学习者比较, 优势在于成功的学习者拥有一套有效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自主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听力学习策略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指导和训练获得的, 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的新词汇, 通过字典弄清生词的发音, 认真理解听到的每一个词汇和句子, 默写出所听到的内容;其次根据语境对现有信息进行想象, 并预测出可能发生的结果, 利用背景信息来补充空缺部分, 例如常识、经验、百科知识等方面内容;最后听一遍与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 整理好答题内容的整体框架。
三、推理策略对不同的英语听力题型中的影响
(一) 短对话的应用
短对话具有信息量小的特点, 学习者可以轻松的记住对话内容, 并且出现难词、生词的几率也较小, 即使偶尔出现了也不影响对整个对话的理解, 在短对话听力过程中要做到迅速预览, 对听到的对话内容进行关键词汇提炼, 做到手不离笔、眼不离题, 细心分析对话信息, 由于这类对话的时间持续性短, 学生比较容易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听完对话, 不会出现走神的情况, 学生听完短对话后有能力完成相关的习题, 因此推理策略在短对话中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二) 长对话的应用
较之短对话, 长对话的篇幅长、生词难词多、时间持续长等方面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学习者的单词量、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以及词义的理解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应用到推理策略来解决困难, 进而发挥了推理策略积极的影响力, 同时有利于学习者对长对话做题要领的掌握, 从而促进学习者听力水平的提高。英语听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技巧获得更多的对话信息, 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更需要依靠推理策略来解听力题, 针对长对话类型的听力题, 推理策略对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影响更大一些, 但不会存在太大差异, 因为培训前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比较均衡。
(三) 短文理解的应用
很多学习者在做短文理解听力题时, 会感到文章的内容复杂、语速快, 前几句能勉强跟上节奏, 但后面的内容就会越听越糊涂, 听完后出现似懂非懂的状态, 做起题来还是一无所知, 并且听力时间短, 完全没有时间浏览题干, 这就更加增加了选题的难度, 短文理解的内容在篇幅上与长对话接近, 持续的时长也差不多, 学生在长对话中常遇到的问题在短文理解中也同样会遇到, 但对成绩结果的分析却不同, 因此推理策略对短文与长对话的适用程度不同, 短文没有对话情境, 并且内容涉及范围更大, 使得听力难度要比长对话的高, 即使是听力能力强的学生也要借助于推理策略答题, 因此, 推理策略对听力成绩好的学习者来说作用更大, 进而听力测试的得分率相对提高, 但没有缩小高低分的差距。
(四) 复合式听写的应用
复合式听写更注重学习者主观性思维的运用, 实验班与控制板对附和式听写效果呈现出显著差异, 无论是学生听写的内容和答题模式都存在很大的区别, 与短文和长对话相比, 复合式听写对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因此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也与前两个题型不同。
复合式听写是语言学习中听、读、写能力的综合测试, 同时也涉及语法知识和词汇方面的应用, 复合式听写分为补填单词和句子完型两部分, 学生把所听到的单词或句子准确的记录下来, 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句义。对于听力成绩和英语阅读水平不强的学习者来说, 这种听力题型存在很大的难度, 他们只能把自己听到的词汇先记录下来, 再根据已有的词汇信息进行推理, 猜测出他们漏听的那部分, 但推理出的答案只有准确地表达出才能记分。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我国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题所占比例为35%, 也体现出听力部分在测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制度改革后四级英语测试把阅读、写作、听写相结合, 更加突显出听力技能的重要性, 推理策略在听力部分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推理策略的使用与学生的词汇量、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使得高低分差距小的根本原因还是实验对象在整体英语听力水平相差不悬殊, 推理策略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整体考核, 学习者常出现听懂词面意思, 却没有理解对话者要表达的实际内容,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了语用推理策略和意识, 因此一套有效的使用推理策略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龙根, 胡开宝.影响外语听力理解的若干因素再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05)
常用逻辑用语题型精析 篇3
1. 命题真伪的判断
例1 判断语句“对于,有”是不是命题.
解析 是命题.因为,即时,不成立,所以命题为假命题.
点拨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就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语句才是命题.
答案 A
点拨 对于命题的构造,有一点必须注意:即无论是构造那种形式的命题,改变的只是条件与结论的形式与位置,“大前提”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改变了命题的“性质”. 本题中的“”是大前提,有别于全称量词,解题时,应引起注意.
3. 复合命题的构造
注意利用真值表进行构造并判别真假.
例3 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请写出“或”“且”形式的复合命题.
解析 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点拨 用逻辑联结词“且”“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的新命题分别称为且命题、或命题. 如果将命题“或”写成“对角线互相垂直或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命题“且”写成“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这样虽将“或”与“且”写进了新的命题,其实都是错的.事实上,命题,都是假命题,由真值表知,命题或、且也都应该是假命题,但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却是真命题,显然矛盾.
4. 命题的否定
命题的否定不同于否命题,简单命题的否定是直接否定判断词,对复合命题的否定要注意一些常用否定词,对全称或特称命题进行否定时,在否定判断词的同时还要否定全称或存在量词.
例4 已知命题,则为 .
解析 为:.
点拨 已知命题为全称命题.在写全称命题(或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时,要注意量词的变化,即全称量词要改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要改为全称量词.本题中只要将,即可得到.
二、命题真假的判断
1. (简单)命题真假的判断
例5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命题“若都是偶数,则是偶数”的逆命题
B. 命题“奇数的平方不是偶数”的否定
C. 命题“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的逆否命题
D. 命题“至少有一个内角为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否命题
4. 利用命题的真假性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根据命题的真假性解决问题,应首先将命题为真(假)进行等价转化(如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求解.
例8 已知命题:方程在上有解;命题:只有一个实数满足不等式. 若命题“或”是假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得,显然,所以或,因为,故或,所以. 又“只有一个实数满足”,即抛物线与轴只有一个交点,所以,所以或. 因为命题“或”是假命题,所以的取值范围为或.
点拨 利用命题的真假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一般是先根据题设的条件,求出每个命题(或等价命题)是真命题时参数的取值集合(命题为假时即为其补集),然后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求出对应的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即为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三、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9 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实数满足,则“”是“在的边所在的直线上”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若中有两个成立,此时为三角形的顶点;若其中一个为零,例如,三点共线. 因此,“”是“在的边所在的直线上”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显然,反之也成立.
答案 C
点拨 判别是的什么条件,须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由能否推出,二是由能否推出,这是最基本的判断方法(定义法).对于较复杂的命题,除借助集合思想把抽象、复杂问题具体化外,还可利用命题的等价性,转化为其等价命题进行判断.
例10 设命题:;命题:,如果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 设,易知,. 由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从而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所以故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拨 利用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后再求解.
四、创新型问题
答案 D
点拨 逻辑联结“或、且、非”分别与集合的“交、并、集”运算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本题的解答就是抓住了这种对应关系,将所给的四个命题转译为集合问题,从而与所给的四个图形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2 设非空集合,满足:当时,有.给出如下三个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答案 D
点拨 本题通过对非空集合中元素属性的分析,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性质,利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代入分析,分别确定相应命题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求解与判断的目的.
MBA逻辑基础知识+题型总结 篇4
1. 演绎推理:
a)联言推理:p并且q b)选言推理:相容、不相容
c)假言推理:充分、必要
d)多重复合命题推理:假言连锁(充分、必要)、假言易位、反三段论 e)直言命题对当关系:反对、下反对、矛盾、差等 f)直言换位推理:词项的周延、直言命题换位推理 g)三段论: 格和式、规则。h)模态命题的转换 2. 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属于必然推理 b)不完全归纳属于或然推理
3.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知道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另一种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4. 逻辑基本规律:
a)同一律:A是A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反映同一对象的思想必须是确定的,必须保持自身的统一。b)矛盾律:A不是非A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或者说,对同一对象不能有相互否定的思想。c)排中律:A或者非A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必有一真,不能都假。5. 因果关系:
a)求同法:异中求同
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有唯一的情况是这些场合中共有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b)求异法:同中求异
比较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的现象不出现的场合,其他的情况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情况是不同的,而这唯一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它出现,在被研究的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它不出现。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c)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如果其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而其他的情况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1. 演绎推理:
a)联言推理:
一般形式:p并且q;
真值:只有p和q都真的情况下,“p并且q”才真。否则,为假。
连接词:并且、和、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既是……又是……、尽管……然而……等等。
负命题:“并非(p并且q)”等值于“非p或者非q” 几个重要等值关系:
并非(p并且q)”《=》“非p或者非q”;
并非(p并且q)”《=》“如果p,那么非q;
“非p或者非q”《=》“如果p,那么非q;
b)选言推理:相容、不相容 1)相容选言:
一般形式:p或者q 真值:只要p或者q有一个为真,“p或者q”就为真。
只有p和q都假,“p或者q”才为假。
连接词:或者
负命题:“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有效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
由于它断定了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因此,否定其中一个选 言支,就可以断定其余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
p或者q;
p或者q; 非p,非q,所以,q。
所以,p。
注意:相容选言,不能通过可定某一个选言支,而否定其它选言支。
2)不相容选言:
一般形式:要么p, 要么q.真值:只有p或者q一个为真的时候,“要么p, 要么q”为真; 当p和q全真或全假的时候,“要么p, 要么q”为假。
连接词:要么……,要么……。
负命题:不研究
有效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肯定否定式
不相容选言命题断定两个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所以,我 们既可以肯定其中一个选言支,而否定另一个宣言支。也可以否定其中一个选 言支,从而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
要么p, 要么q;
要么p, 要么q; 非p,非q,所以,q。
所以,p。要么p,要么q;
要么p,要么q; p,q, 所以,非q。
所以,非p。
c)假言推理:充分、必要
1)充分条件:
一般形式:如果p, 那么q。
几个重要等值关系:
如果p, 那么q。《=》 所有p是q。
如果p, 那么q。《=》 只有q,才p。
如果p, 那么q。《=》 或者非p或者q。
如果p, 那么q。《=》 并非(p并且非q)。
真值:只有p真,q假的时候,“如果p, 那么q”才假。其它情况都为真。连接词:如果……那么……、如果……则……、若……则……、只要……就……、既然……那就……、既然……那么……等等。负命题:“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 有效的推理形式:肯前、否后。如果p,那么q;
p,所以,q。
如果p,那么q; 非q,所以,非p。
2)必要条件:
一般形式:只有p,才q。
几个重要等值关系:
“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除非p,否则q” 《=》 “只有p,才非q”
真值:只有p假,q真的时候,“只有p,才q”才假。其它情况都真。
连接词:不……不……、只有……才……、除非……否则……等等。
负命题:“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非p并且q”。
有效的推理形式:否前、肯后
只有p,才q;
非p,d)多重复合命题推理:假言连锁(充分、必要)、假言易位、反三段论 1)假言连锁(充分、必要):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所以,如果p,那么r。
只有p,才q; 只有q,才r; 所以,只有p,才r。
所以,非q。
只有p,才q; q,所以,p。
2)假言易位:
是指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的前件和后件否定后再互易其位置而得出的一 个新的假言命题的形式。如果p,那么q;
所以,如果非q,那么非p。3)反三段论:
如果p并且q,那么r;
非r,并且p; 所以,非q e)直言命题对当关系:反对、下反对、矛盾、差等
1)反对(全肯与全否):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意味着,一个真可以推出另外一个假;但一个假推不出另外一个真假;
2)下反对(特肯与特否):不可同假,可以同真。
意味着,一个假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真;但一个真推不出另外一个真假; 3)矛盾(全肯与特否、全否与特肯):不可同真,不可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意味着,一个真,可以推出另外一个假;一个假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真; 4)差等(全肯与特肯、全否与特否):
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特称真推不出全称真假,全称假推不 出特称的真假。
f)直言换位推理:词项的周延、直言命题换位推理 1)直言命题的周延原则:
第一,全称命题主项周延,特称命题主项不周延;
第二,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2)直言命题换位推理:
全肯命题:“所有S都是P”限制性换位为“有些P是S”
全否命题:“所有S都不是P”简单换位为“所有P都不是S”
特肯命题:“有的S是P”简单换位为“有的P是S”
特否命题:不能进行换位
g)三段论: 格和式、规则。
格:即中项在大、小前提中的位置不同,而构成的不同三段论格式;
式:即前提和结论由A、E、I、O命题构成的不同组合。规则:
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能有三个词项;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4)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必须是否定的; 5)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必须是特城的; 6)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7)两个特称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h)模态命题的转换:
第一步,变换量词:“全称”与“特称”互换; 第二步,变换模态词:“必然”与“不可能”互换,“可能”与“不必然”互换; 第三步,变换联词:“肯定联词”与“否定联词”互换。
MBA逻辑题型总结
虽然MBA逻辑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踪,经仔细研究和全面比较历届考题,发现大部分试题类型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从中可以断定MBA逻辑试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套路,这里把历届考题按题目的表现形式或解题方法划分为十八种基本套路。如果考生能熟练掌握这些套路特点,在遇到同类问题时,一定有助于尽快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在考场上能得心应手。现把MBA
逻辑考试十八套路简介如下(详细介绍及大量例题请参阅复旦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版《MBA联考300分奇迹》)。
一、直接推断型
这类题型的具体形式是:以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从题干出发,不可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其实,解决这类简单推理或直接推断型考题,考生只需运用日常逻辑推理就可以找到答案,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类题型中很多属于送分题,一般可在十秒中内解决。
二、综合推断型
此类考题表面无统一特征,只是比直接推断型要复杂些,当然所谓复杂,其实并不很复杂,只是要多绕些弯而已。这种试题通常在题干中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考生从这些条件中合乎逻辑推出某种结论。这类题型很多涉及复合判断推理,特别是对假言、联言和选言等推理的综合运用。
三、对当关系型
直言判断及对当关系是最基本的一个逻辑知识点(这里,我们把模态命题及其推理也归入其中)。这类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近几年在MBA逻辑考试中出现的次数有减少的趋势。解这类题型,要注意的是解题时千万不能以个人经验或专业知识为依据,关键是一定要从题干给出的内容出发,从中抽象出同属于对当关系的逻辑形式,根据对当关系来分析判断。
四、加强支持型
在MBA逻辑考试中,围绕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支持或反驳关系,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考题,主要有加强前提型和削弱结论型。加强支持型考题解题思路是,要注意寻找与题干一致的选项。而如果是最不能加强型,当然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就最不能加强了。应该说,加强支持型和削弱质疑型是密切相关的,不论加强还是削弱,题干的选项都必须首先与题干相关,紧扣题干,与题干不相干、不一致的选项都不能加强题干,也不能削弱题干。
五、削弱质疑型
削弱质疑型是MBA逻辑考试的一个重点,归结为此类题型的考题是数量是最大的。削弱题型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原文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在此基础上,寻找削弱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具体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比如:类型一,直接反对原因,即直接说明原文推理的前提不正确,就达到推翻结论的目的;类型二,指出存在其他可能解释,原文以一个事实、研究、发现或一系列数据为前提推出一个解释上述事实或数据的结论,要削弱这个结论,就可以通过指出由其他可能来解释原文事实;类型三,原文认为A不是导致B的原因,要对其进行削弱,就可以指出A是B的间接原因,即指出A通过导致C而间接的导致了B。
六、传递排序型
传递排序型其实是MBA逻辑考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这类题型一般在题干部分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这类题型的主要思路是要把所给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七、数字陷阱型
数字陷阱型考题出现的也不少,隐藏在“精确”数字背后的陷阱有如下几种:一是平均数陷阱,在对平均数的模糊理解做文章;二是百分比陷阱,一般题干仅提供两种事物的某种比率就比较出两种事物的结果,其实其陷阱就在于该百分比所赖以计算出来的基数是不同的;三是错误比较,或者不设定供比较的对象,不设定比较的根据或基础,因此,表面上在进行比较,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比较。
八、真话假话型
把这类考题根据题目的表现形式归结为真话假话型,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本质是涉及了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往往是运用对当关系等逻辑知识在所有叙述中找出有互相矛盾的判断,从而必知其一真一假。要注意的是:有时两个命题虽然不是矛盾的,但互相反对(或下反对),即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那就可以推出两个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者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这也同样是解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前8次考试中,多次出现此题型,但最新考试中已不见了它的踪影。不过,考生仍应多加兼备,因为此类考题实在是容易命题。
九、假言推理型
假言命题及推理型考题,主要是考察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分及具体运用,这是逻辑考试中一个常考的点。具体要熟悉:(1)推理的传递性(A推出B,B推出C,则A能推出C);(2)不可逆性(重要的考点,A推出B,B真,推不出A真);(3)逆否命题(A推出B,则非B推出非A)。如果已知条件很多很乱的问题时,要迅速找到答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同时考虑已知条件和选项,在理解了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迅速浏览选项,从两头推理,从而尽快找到答案。
十、集合重合型
可以根据基本的集合概念和逻辑常识解决该类题型,解这种题型的重点放在集合的“部分与全体”上,同时要善于分辨可能重合的部分和绝不会重合的部分。最直观的办法是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画个小图,题目即可迎刃而解。
十一、寻找假设型
由于这种题型是题干推理中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去补充的原前提或论据,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或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做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紧扣结论,简化推理过程,从因果关系上考虑,从前提到结论,中间一定有适当的假设,寻找断路或是因为“显然”而省略掉的论述,也就是要“搭桥”,很多时候凭语感或常识就可以找到所要问的隐含的前提。
十二、说明解释型
说明解释型考题也是一种重要的题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题干中给出某种需要说明、解释的现象,再问什么样的理由、根据、原因能够最好地解释该现象,或最不能解释该现象,即与该现象的发生不相干。解这类题型有时需要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属于语言常识和一般性常识,并且已经在题干或选项中给出,只是要求从中做一些选择和判断而已。
十三、语义分析型
语义分析型考题在逻辑考试中也比较常见。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阅读仔细,通过对选项和题干的内容逐一对照,从迅速发现找到答案的线索;二是,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给出的日常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内容的复杂含义和深层意义。
十四、匹配逻辑型
匹配逻辑型题型一般特点是,这类题型题干一般提供几类因素,每类因素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同时题干还给出属于不同类因素之间不同情况的判断,要求推出确定的结论。有的考生特别害怕这种匹配类型的题目,其实只要细心得法,这类题目并不难。解这类考题时,所要使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步骤较多,推理过程显得相对复杂。解题基本思路是,通过对题干给出的多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和排列组合,弄清题干中所给条件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一个条件出发,逐步推理,直至推出正确答案。具体比如可以用假设反证法,耐心点推是个笨办法,但绝对是个好办法;也可以用表格法,把已知条件划在一个表格上,再进一步推理。
十五、因果关系型
因果关系及因果倒置型在MBA逻辑考试中出现的形式有多种,比如,为了检查的某种因果关系是否为真,最可靠的实验方法是改变原因后,看结果是否不同,即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关键是让实验对象的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又比如,有时两组数据之间的数据因果并不一定有原理因果,可能两组数据都是由其它某一种数据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表面因果与事实因果不符。
十六、逻辑错误型
逻辑错误型考题较多地出现在早期的逻辑考试中,近来有减少的趋势。因为在大纲中已规定“不考察逻辑学的专门知识”,所以,直接判断逻辑错误的考题今后应该不会再出现。今后,今后要考对逻辑错误的辨析,也只能考逻辑错误的类比,比如问你“题干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下列备选项中的哪一项最为类似?”也就是让考生比较题干和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相同或不同。
十七、形式比较型
形式比较型考题是主要从形式结构上比较题干和五个选项之间的相同或不同,即比较几个不同推理在结构上的相同或者不同。其解题基本思路是,着重考虑从具体的、有内容的思维过程的论述中抽象出一般形式结构,即用命题变项表示其中的单个命题,或用词项变项表示直言命题中的词项,每一个推理中相同的命题或词项用相同的变项表示,不同的命题或词项用不同的变项表示。做这类题型只考虑推理结构和形式,而不考虑其内容的对错,一种出题方式就是题干本身的推理是错误,来对你造成一定的思维困难。
十八、确定论点型
LSAT考试逻辑单题题型总结 篇5
本来在下在复习GMAT时,对LSAT是很不屑一顾的(这样说也不对,应该叫很不以为然吧),不过那天有个MM拿LSAT题让我帮她看看,硬着头皮做了两套,大概100道单题,突然发现自己对老米的逻辑思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再拿出GMAT笔试真题以前做错的题,发现自己以前错得“莫名其妙(十分愚蠢)”,而不少费费从答案倒推和自己牵强附会的“解释”也是狗P不是。于是开始猛攻LSAT逻辑单题,颇有收获。总结了一些东西,希望对大家有用。
LSAT逻辑题型及典型问法:
加强题(Whichone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faddedasapremisetotheargument,wouldmaketheconclusionvalid/strengthentheargument?;Whichoneofthefollowing,iftrue,wouldmaketheconclusioninthepassagealogicalconclusion?;Whichoneofthefollowingisanadditionalpieceofinformationthatwouldsupporttheconclusion?)
削弱题(Whichone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ftrue,mostclearlyundermines/seriouslyweakentheconclusion/argument?;Whichoneofthefollowingassertions,iftrue,providesthemosteffectivechallengetotheauthor’sconclusion?)
逻辑推理题型 篇6
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排列组合问题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必考题型,“16字方针”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规律,即: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一、试验:题中附加条件增多,直接解决困难时,用试验逐步寻找规律。
例、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方格中,每方格填1个,方格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种数有()
A6 B.9 C.11 D.23
解析:第一方格内可填2或3或4,如第一填2,则第二方格可填1或3或4,若第二方格内填1,则后两方格只有一种方法;若第二方格填3或4,后两方格也只有一种填法。一共有9种填法,故选B
二、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对某几个元素不相邻的排列问题,可将其他元素排列好,然后再将不相邻接元素在已排好的元素之间及两端的空隙之间插入。
三、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按事情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做到分类标准明确,分步层次清楚,不重不漏。
四、消序
例、4个男生和3个女生,高矮不相等,现在将他们排成一行,要求从左到右女生从矮到高排列,有多少种排法。
解析:先在7个位置中任取4个给男生,有 种排法,余下的3个位置给女生,只有一种排法,故有 种排法。
五、顺序固定用“除法”:对于某几个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同进行全排列,然后用总的排列数除于这几个元素的全排列数。
经验分享:虽然自己在这帖子里给大家发了很多感慨,但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学习技巧,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
六、对应
例、在100名选手之间进行单循环淘汰赛(即一场失败要退出比赛)最后产生一名冠军,要比几场?
解析:要产生一名冠军,要淘汰冠军以外的所有选手,即要淘汰99名选手,要淘汰一名就要进行一场,故赛99场。
七、分排问题用直接法:把几个元素排成若干排的问题,可采用统一排成一排的排方法来处理。
八、住店法:解决“允许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元素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再利用分步计数原理直接求解称“住店法”
例.7名学生争五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种数有()
A.种 B.种 C.种 D.种
解析:七名学生看作七家“店”,五项冠军看作5名“客”,每个客有7种住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 种,故选A
九、特殊元素的“优先排列法”:对于特殊元素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先考虑特殊元素,再考其他的元素。
十、相邻问题用捆绑法: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先将相邻接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大”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排列。
十一、探索:对于情况复杂,不易发现其规律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探索出其规律
例、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每次取出不同的两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100,则不同的取法种数有多少种。
解析:两个数相加中以较小的数为被加数,1+100>100,1为被加数时有1种,2为被加数有2种,…,49为被加数的有49种,50为被加数的有50种,但51为被加数有49种,52为被加数有48种,…,99为被捕加数的只有1种,故不同的取法有(1+2+3+…+50)+(49+48+…+1)=2500种
实验设计的题型解析 篇7
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已知实验的目的及相关条件, 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解答这类问题, 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条件, 联想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点及实验原理, 构思相关的化学情景, 然后设计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
例1 H2与 CO 化学性质相似, 在高温下也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欲利用洁净的铜片、集气瓶 (盛满 H2)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等实验用品, 探究氢气是否也能还原氧化铜。请简述其实验方案。
思路点拨:本题是 CO 还原 CuO 室验的延伸, 设计实验前要对该实验有较深刻的理解, 如高温条件、还原气体的氛围、铜与氧化铜之间的转化关系等。
答案:用坩埚钳夹住铜片在酒精灯上灼烧, 将灼烧后变黑的铜片迅速插入盛满氢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给定仪器装置, 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这类问题通常是实验顺序的设计, 如混合物检验顺序、装置连接顺序、实验操作步骤等。
例2 小明欲利用下列仪器、装置 (每套装置限用1次) , 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CO 和 CO2.已知:① CO 在通常情况下不与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反应;②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
(1) 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尾气处理 (填导管代号) 。
(2)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存在CO2和 CO 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混合物检验顺序、装置连接顺序的设计题。
答案: (1) ④③⑤⑥①②; (2) B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氧化铜变红。
三、实验方法的改进设计
实验改进的设计主要考察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类问题常见的是实验仪器、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方法的改进。
例3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 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 大理石和盐酸接触, 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 盐酸被反应产生的 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 与大理石分离, 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 CO2节约药品、取用方便。下图装置中哪些可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 (填写装置代号)
思路点拨:根据题给信息, 先要对原装置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加以改进。
答案:B、D.
例4 某混合气体由 H2、CO2、CO 组成, 对该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1) 为确定该混合气体中这三种气体都存在,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铁架台略去, 下同) :
老师看后指出装置有错误, 原因是该装置只能确定混合气体中存在______;
(2) 该同学又对实验装置改进如下:
老师看后指出装置仍不正确, 原因是该装置只能确定混合体中存在______;
(3) 该同学又在 (2) 的实验装置中加了某些装置, 从而能将混合气体中的三种组成气体一一确定, 请说明他在什么位置加上了什么装置。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对实验方案可行性的评价题。
答案: (1) H2; (2) CO2; (3) 在 B 装置前加一个盛有浓 H2SO4的洗气瓶;在装置 A 后和装置 C 后各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例5 康康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用石灰石精制 CaCO3 的流程图如下:
undefined
经过认真思考, 康康对上述流程进行了改进:
请你通过比较分析, 谈谈改进后的方案的优点。
思路点拨:两种方案都能顺利制备 CaCO3, 但哪个方案更优, 需进一步考虑方便、环保、经济等因素。
【逻辑推理题型】推荐阅读:
逻辑推理05-31
逻辑推理能力07-07
描述逻辑推理09-08
考研逻辑推理题07-18
趣味逻辑推理教学08-09
逻辑推理总结全08-21
司法逻辑推理的前提05-24
逻辑推理 讲解及例题08-03
解读招聘试题:逻辑推理题05-26
小升初计算型逻辑推理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