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观后感

2024-09-12

岁月观后感(共15篇)

岁月观后感 篇1

子淳

这几天无聊的陪张先生看一部平淡无奇的剧《平凡岁月》。这是一部叙述社会上平凡的小人物跨越30年的平凡生活,在家长里短之间的小幸福、小矛盾中折射出的生活哲理和整个时代变迁的故事。在人物的描写上都觉得没有什么鲜明的地方,平凡到这种性格和人物随便都能在哪个朋友哪个亲戚身上找到。不过也是因为这种平淡,才会让人在观看的时候产生一些共鸣!

里面的人物其实不太想评价,唯一让人觉得有点情绪的是那个配角,张二宝!这个人表现出一般大众的小聪明和自私,从小在家就喜欢偷吃,倒腾各种可以让自己舒服的事,有自己的小聪明。记得里面他为了赚钱,跑去倒卖袜子。那时候的丝袜应该是刚刚兴起,他死乞白赖的从朋友那里借到摊位的一角,开始吆喝他的丝袜买卖。生意越做越好,占人家的地方越来越多,引起摊主媳妇的嫉妒,被各种挑剔。还好,这人脑子比较活络,跟人说:我让顾客多看看你家的牛仔裤。利益的双赢,才让这个摊位摆的久了些,捞到第一笔资金,而后南下广州。另外一件事,就是为了争夺家里的独立小居室,故意让还不到结婚感情的姑娘,配合自己演戏,拿姑娘家的结婚要求说事,非要闹的已归大哥的房子归自己!利用家里人的亲情,一遍又一遍的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在乎亲情,只强取豪夺,寒心的家人隐瞒其非亲生子的事实!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当时讨论了一些问题,本性的遗传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这个二宝虽然在同样家庭环境中生活,但秉性和其他几个孩子绝然不同?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我和张先生讨论的结果是:环境影响比遗传影响更强大。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定某个人“像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或者“像他母亲一样多愁善感”,是说明了我们性格中的多大特征来自遗传。一般来说,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够隐约地见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他父母中的一个。 心理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发展最慢的,这个学说还没有系统化。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从父母一方获得的遗传物质DNA可以确定子女的身体特征,那它也会影响他们性格的某些方面。因此,像激动、胆怯或者外向这些性格表现都是从母亲或父亲的基因中遗传下来的。

除了遗传素质,环境对个性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的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大概从两岁开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别。他们在对父母的科学心理测试中,证实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某些相似性,也可以断定存在着某种遗传因素,不过这种断定只能在下列情况下有效:如果这种遗传因素紧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环境相关联,如果他的出生易受遗传影响,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为了证明这个论点,通过实验证明了精神障碍是有遗传性的,但是这种遗传性只有与特定的环境发生联系时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如果要结婚,看品性和家境真的不能马虎,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在这里说一下家境指的不是物质,而是环境,父母感情是否和谐,家里收拾的是否整洁,兄妹之间是否友爱,整个家庭氛围是否轻松愉悦!

《山居岁月》读后感 篇2

在书组成的海洋里,我“阴差阳错”地选择了《山居岁月》这本书。小主人公山姆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祖父留下的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些打火石和钢片,这就是他这次出行准备的所有东西。对山姆来说,这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而是要像树苗那样在森林中,独立地生存。

一个男孩,一些简陋的工具,一个人独自闯入一个连大人都不敢进的深山老林,竟然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活了下来,从“如何用打火石和钢片点燃火种,如何把木头削成鱼钩在水中钓鳟鱼,如何在没有鱼的时候找贻贝和山慈菇果腹,如何设下陷阱捕捉动物……”你觉得这是一个16岁的少年能做到的事情吗?一个从城市来的“乳臭未干”的少年,自从住进了森林,他变得谨慎、机敏、勇敢。他不为生活的一点一滴而烦恼,所以他认识了真正的寂静,认识了大自然的神秘,听出了大自然美妙的“音乐”。

如果你要问:难道山姆一个人在山上不寂寞吗?那我告诉你: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是大错特错,因为他养了一只猎鹰,叫“惊风”,有自己的邻居黄鼠狼“男爵”,他有这些“小伙伴们”,还会觉得无聊吗?

春去秋来,他在寂寞与欢笑中,度过了两年。“野外生存”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想象,它就像一个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深深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的距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找到真正的大自然!

(江苏省南京市太阳城小学五年四班

岁月如歌观后感 篇3

今晚,在信息学院和其他预备党员一起观看了《岁月如歌》系列故事,看完以后,心里被深深地触动了。

这些故事大多数都是讲的下乡的知青与农村女孩相恋的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岁月如歌》之誓约,讲的是家在黑龙江德都县合心屯一个叫王亚文的女孩与知青刘行军的爱情故事。1969年,上海知青刘行军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插队,阴差阳错地结识了当地姑娘王亚文并相爱。此后,刘行军经历回城,结婚,出国,离婚等人生变故。18年后的一天,刘行军得知一个惊人消息,远在北大荒的王亚文在家乡小河旁苦苦等了18年。当他到屯子亲眼看到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王亚文,又听了王亚文的哭诉后,他由最初的同情变成了一种强烈的爱,过去曾经的爱又重新焕发出来。百感交集的刘行军决定把王亚文接到上海,用爱弥补18年的守候。但此时的王亚文却身患重病,刘行军一路背着王亚文回到了上海,两人从此过起了幸福的日子。然而,不幸在此降临在这对患难夫妻头上,刘行军因患肝病生命垂危,在社会的关爱下,他们共同创造爱的奇迹,携手度过难关,品尝爱情的甜蜜。在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后,他们领悟到,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看了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见证和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看了这个片子,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三十年多前,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恢复了高考。这是多么让人欢欣鼓舞的一件事啊!然而那年月的高考,却让很多上山下乡知

识青年们的爱情之花黯然失色„„难道爱情真的经不住时间和物质的考验吗?!看了这个片子,让我们知道世间自有真爱在。

2、为着自己的良心、自己的责任、自己的爱,默默做着别人看来伟大而轰轰烈烈而自己却认为应该的事情的人,这样的人才最有资格说自己是最懂爱的人。

3、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承担责任。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

难忘的岁月观后感 篇4

电影《难忘的岁月》由执导过《袁隆平》、《毛泽东与齐白石》等优秀电影作品的著名导演史凤和执导,知名演员佟瑞欣、刘冠翔领衔主演;影片以艺术的手法讲述陈云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毛泽东同志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这是第一次把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

在中国共产党近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这其中曾担任七年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强化党性教育,抢夺知识分子,倡导干部学习,关心爱护干部,严明组织纪律,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有力、有效地支持和维护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地位。

“电影《难忘的岁月》艺术展现了当年延安这段重要的党建历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以此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给党的生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潇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丕学说道。

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大本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前往。电影《难忘的岁月》塑造了高士其、陈学昭、何穆等人为了理想和信念投奔延安、建设延安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形象,还原了革命圣地的火红年代以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此次在电影《难忘的岁月》中饰演毛泽东、陈云的演员佟瑞欣、刘冠翔都是首次出演历史伟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陈云的人物神韵,刘冠翔更是广泛阅读许多关于陈云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为更好地表现伟人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电影《难忘的岁月》6月24日在“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新力量、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致敬典礼”之“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致敬”环节亮相,独特的.题材意义获得各界高度关注;6月28日,影片亮相“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复兴——湖南省庆祝建党95周年国产影片农村地区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受到韶山观众热捧,影片将于7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电影光辉岁月观后感 篇5

重温一下几个让我尤位感动的情节:

1、确定这个团队的“老爹”,也即是教练权威的确立。

2、“巨人队”队员之间联系的加深,亦或者叫感情的确立。

3、主力队员受伤后队员们继续努力,夺得冠军的时候。这三组场景深深地映在我的脑筋海中,他让我觉醒:这不就是是一部优秀团队的成功史吗?

首先,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得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大师,即领导的作用,这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这是个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领导必须睿智,这是关系到团队的战略,他同时还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这是执行力的保证,也就是战术性问题。其次,关系到你手下的兵了。

作为一只橄榄球队,很明显,这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所以,我们必须靠团队!上世纪上半页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历史很好的说明:人心涣散,各谋其利,我们什么都不是!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五指成拳,形成战斗力!这支球队做到了,他们是兄弟般的.球队,所以他们战无不胜!

第三,就说到了个人对团队的影响了。在这支球队里面,明星球员的意外受伤无疑对这支球队的伤害很大:他能以一敌二,关键时候他值得信赖!这里面我想到了管理学里面一个重要的理论—木桶理论: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他的那块最高的挡板,而取决于他的最低的那块挡板!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最低水平仍高出对手一节的团队,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团队,是少了任何一块拼图仍能正常运转的团队。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细节:巨人队最后能够赢球:还是靠的那位一直坐能板凳的“明星球员”!

岁月观后感 篇6

几乎每个80后、90后的中国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放学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等待自己喜欢的动漫节目,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声响起便兴奋得手舞足蹈。我们这代人是伴着日本动漫成长的,许多最初的美好记忆,也与那些二次元的奇妙形象有关。

我和欧阳婧怡是一对出版组合,都对那些童年的动漫如数家珍,一谈到某句经典台词就能瞬间被点燃。某次烧烤摊的闲聊,让我们产生了做这样一本书的想法:一本满含这一代人童年记忆的动漫回忆录,一本能促人奋进的、有手冢治虫动漫精神的主题图书。其实,我们如今拥有的许多正能量大多来自于年少时看的动漫:《哆啦A梦》让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幻想;《灌篮高手》给我们青春的激情;《名侦探柯南》让孩子们沉着思考,圆一个侦探的职业梦;《龙珠》教男孩们成长为坚强的战士;《樱桃小丸子》让女孩们从平淡生活中寻找美好;《海贼王》让一切有理想的青年知道梦想不屈服的力量,懂得了友情无可替代的位置。在确定了6部在这一代人中最具影响力和故事性的动漫作品为写作题材后,我们开始了寻找作者的历程。

80后、90后一代人,大多数刚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或工作,失去了父母十多年来的庇佑,事业又远没有功成名就。因此,要贴近大众情感,作者也要从大众中来,用自己最真实的感悟,回顾我们这代人最普通而又梦幻的童年。

翎壹年刚辞了工作,决定做一个优秀的自由撰稿人,用文字感动更多人。恰好,她与哆啦A梦有着深深的羁绊,从两岁收到第一份哆啦A梦的手办开始,就陷在二次元世界不愿离开。在她看来,“梦”是《哆啦A梦》这么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我们对哆啦A梦的想象就是童年里的一场美梦,支撑我们到任何现实中难以抵达的彼端。

第二位作者是春萧,网名阿春。他从小喜欢看《灌篮高手》,也因此爱上篮球。春萧的人生阅历可能比一般人丰富,因此对《灌篮高手》和井上雄彦的理解也更多,关于爱恋,关于友情,关于团队,关于失败的感触也更深刻。其实春萧是另一个领域的大神,但他并不想把这种身份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他只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纯粹,正如宫城说樱木一样:“什么都不懂的人还真是开心耶。”

玄水和嘉柒是一对好姐妹,一起写文一起追番,一起对着柯南和基德发花痴,一起买了黑框眼镜把自己埋在侦探小说堆里妄图成为女版柯南。她们认为,《名侦探柯南》的最大特点是“陪伴”,从小学到大学,《名侦探柯南》是为数不多的一直在电视上播放且每次都有惊喜的动漫作品。的确,柯南世界里的一年过得太过漫长,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已经长大,看《柯南》的方式也不一样。更何况,我们终于能理解以前不能理解的柯南、小兰、哀之间的爱情。

24岁的刘泽同学是个能量满满的年轻人,对《龙珠》对悟空都有深厚的感情。刘泽同学十分谦虚,怕自己无法解读这部日本热血漫画的扛鼎之作,悟空可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男孩的偶像啊。但刘泽自有他的才气,他理解《龙珠》是鸟山明送给男孩们的一份成长礼物。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些坚硬的东西,需要许多的磨难,这恰是《龙珠》里一以贯之的精神:战斗,受挫,不屈服,更强。这样的战士品质,或许到现在还有许多现实意义吧。

陈玉珠是具有无限亲和力的热爱文字墨香的图书馆馆员,爱动漫爱狗狗,从小女生到大女孩,一直放不下对小丸子的追求与热爱。她说自己就像小丸子一样神经大条,活得没心没肺,也没什么不精彩!或许就是这样的生活态度,深得《樱桃小丸子》的精髓,也才能写出清新有趣的文字,让你莞尔,也让你思考。

寻找《海贼王》一篇的作者则费了不少力气,原因很简单,尾田和他的海贼世界过于庞大,资深海迷们都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敢接。好不容易有一位文字很好的作者愿意接手,但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很不满意,无奈放弃。此时进度逼人,我不得已露出了海迷本色:“当伙伴们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那就我来吧!”于是亲自执笔,6位作者终于找齐。

这本书,写的是动漫,说的是你我。对那些情节和人物的追忆,也是对我们这么多年成长和人生的回顾。纵览日本动漫,主编在书籍的前衬上写了一句:“真正的主角,在故事的开始都是被欺负的。”以此献给所有在追梦途中坚持不放弃的“孩子们”。

在图书装帧设计上,我们也没有丝毫含糊。因为文字定位为干净清新,因此封面采用了颇具日系小清新特色的蓝底白字,并将“岁月的童话”变形为“岁月の童话”,更显出日系色彩。而在内页每章设计上,欧阳同学提议以“青春的色彩”为各章定调:哆啦A梦的天之蓝色,樱木花道头发一样的火红,柯南沉静内敛的深棕色,龙珠的橙黄,樱花之粉色,伟大航路的海之蔚蓝。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同的色彩,也会在这些动漫中有不同的所得。

在动漫和回忆中,我们能看到故事内外的励志故事,也能找到我们各自的小故事,那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岁月,最柔软的时光。

《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 篇7

~-6-10 字数:1184《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被搬上了荧屏并作为书籍被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喜爱着,有人为这个故事而哭,也有人为它而笑,因为从祖辈,父悲到儿辈,面对着它的每个人几乎都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身边的人,找到了每天在自己身边不断上演的平凡故事。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橄榄绿的军装,纯真的岁月里纯朴的人们,没有矫饰的虚伪,那股带着仿佛已远久的真与善,夹着淡淡的乡土味的质朴的春风扑面而来,吹绿了大江南北。这是一个平凡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酷爱流行的“弄潮儿”是不太会喜欢这出剧的,因为它太平凡。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将激情融合在日常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激情才会长流不息。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流星瞬间的许愿,他们是在吵吵闹闹中,在互相埋怨中不断磨合的,既热闹又平静地走过了三十七年。三十七年前,他“骑着一匹破马,挂着一支破枪,一脸胡子,眼睛贼溜溜的盯上了她”;三十七年前,她着一身飘舞的红妆,舞动着青春的激情,在他的面前闪耀。这刹那的相遇,却注定了几十年的相伴,刹那的激情也铺垫了几十年的平淡人生。生活的时光就是这样静静地流淌着,也许在这几十年里,她失去了许多,错过了一份可能燃烧的激情,错过了一些只能作为回忆的曾经的美丽;他也可能失去了许多,从金戈铁马的时代走向没有硝烟的时代,从战场上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到“混吃等死”,在一天天的平淡中反刍着昨日的激情。但生活就是不断的失去与不断的创新。她把激情融进了几十年的琐碎中,创造了一份长相厮守,创造了儿女们的茁壮成长;他把革命的激情融进了和平时代的建设中,融进了与军装一样绿得耀眼的一洼菜地中,创造了军人们在灾区如在战场上一样威武的身影,创造了一份如蘑菇囤一般纯朴的生活。和平时代没有轰隆的炮声,没有在炮声中崛起的元帅、英雄;平静的日子里只有一条情感的涓涓细流,偶尔加上一点点吵闹作为调料,将锅碗瓢盆的交错声融系在一起,这就是生活的交响曲。平静的岁月依旧,然而,激情已流过。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把自己的激情留在了纷飞的战火中,把平淡留在了小屋里那无数次的回想中;储琴把错过的激情留在了过去的记忆里,把平淡留在了几十年锅碗瓢盆的琐碎中;石晶将激情留在了默默的等待里,将平淡留在身边默默关怀着她的人;石林将激情贡献给了让他既恨又爱的军营磨练中,将平淡留在了与父辈一样延续不断的生儿育女的平凡生活中;而石海呢,人生里一段与父辈,兄辈们一样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正要开始。生活就是这样起伏交错中向前延续的,苍白的人生中没有激情的,而没有平淡的生活也孕育不出高昂的激情。在我们遭遇激情,创造激情的同时,我们已开始筹划了生活的平淡,平淡是激情的余音袅袅,又是激情漫长的起跑线。激情源自于一份美丽的回忆里,源自于一张老去发黄的照片里,源自于一声久违的问候,源自于一杯身边的热茶,激情源自于一份相守的平淡,

岁月神偷电影观后感 篇8

“但有些事情,是会记得一辈子的。” ——《岁月神偷》

岁月神偷观后感

阿婆生在清朝,早年间从广东南海携二子来香港,在深水埗(同埠)的一条偏僻小巷住下来,老大在巷口理发,老二则在巷尾做鞋,本以为两兄弟一管头一管脚,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却不想,当时社会动荡苛捐杂税,手艺人累死累活也仅能糊口而已。故事讲的是鞋匠老二家的故事。

里面讲了很多生活哲理,据说是根据导演罗启悦自传文集改编而来的。

鞋字半边难:罗爸爸在郁闷时就会说这句话,罗妈妈总是及时的反驳说,半边难还有半边佳,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也是底层星斗小民的无奈之语。

做人,就要信:罗妈妈经常说的,大意是只要活著就得有信心。

做人,紧要的是保住个顶,有这棵树老大可以借荫了:罗爸爸在大儿子墓旁栽下一棵花树时说的。为了在半山腰拔这棵树,罗爸爸勒破了手掌心。还有台风来的时候,罗爸爸罗妈妈在阁楼上双手紧紧扯住铁皮房顶,也是怕房顶一旦被掀掉,一家人将风餐露宿。

填满苦海,就能和亲人重逢:罗奶奶说的,罗进二在阿哥死后终於相信了,於是把自己从各个地方偷来的英国国旗、夜光杯、庙里的孙悟空塑像和最爱的鱼缸都投进了大海。细佬的偷东西应该是暗含影片的中文标题的“偷”吧。

电影原声音乐颇不错,主奏乐器是卡尔特风笛,悠扬而凄美,偶尔出现的大提琴也充满了岁月的沧桑,还有无处不在的尼龙线吉他分解及solo。两首英文老歌《I Wanna be free》(猴子乐队演唱)和《Pussy-Willows cat-Tails》(词曲演唱:Gordon Lightfoot),尤以后者为佳。罗进一得扮演者李治廷之前是个歌手,唱功也相当了得,《岁月轻狂》(卢冠廷作曲,罗启锐作词)唱的煽情的狠。

唯一不足的是电影的中文名《岁月神偷》,开篇时解释为: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窃以为如此诠释这部片子稍显牵强,倒是英文名《Echoes of the rainbow》,彩虹的回声或霓虹比较恰当,因为电影里几次解释这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查了百度术语叫霓虹,“虹”的颜色排列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而“霓”的颜色排列恰恰相反,“霓”和“虹”同时出现在雨后的天空应该是相当美妙的视觉。

《岁月神偷》观后感:我惦记那些逝去的东西

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 篇9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内容梳理〕

这首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令人目夺神迷。你看,满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鲜花朵朵,简直就像燃烧着的火焰,多么绮丽,多么灿烂!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施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点明时令。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这才是作者的用意之所在。

〔艺术技法〕

本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写景有色彩的对比:以江水的碧绿衬托鸟翎的洁白,碧白相映生辉,以满山的青葱衬托鲜花的火红,青红互相争艳。有静态与动态的对比:水鸟翻动的白翎衬出江波的平静,欲燃的山花在青山的映衬下更加摇曳多姿。写景与抒情的对比:清新明丽的春光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感伤。

〔诗意素描〕

江静波停,水成了一面碧玉打造的镜子,比天空更深邃。阳光躺在平整的水面上打起了盹,多情的云移过来,为它盖上了一床暖和的薄毯。

一尾鱼,宿在一株水草下,探听流水的方向。它还能找到汛期吗?一只水鸟,掠过了江面,洁白的翅翎,像一束刺目的光芒,把这个午后的乡愁惊醒。

山穿着一身欲滴的青衣,站在江边,任轻风梳理柳条的长发。那丛燃烧的花朵,是春天的最后一个火把么?是否会在今夜的梦中,照亮一条回乡的路?

日子就像一本一张一张翻动的书,每一页,都有一声漂泊的叹息。它轻轻地来到,带着希望和忧伤。它沉默,随季节一起荏苒。

初夏的入口,一位彷徨的诗人,手持诗卷,看着岁月的页码,翻过了又一个春天。却仍说不定,哪一天,才是自己的归程。唯有把故乡每一个熟稔的名字,过滤了一遍,又一遍。 (曾 冬)

岁月神偷观后感 篇10

《岁月神偷》以20世纪60年代末的香港为背景,富有时代特征的店铺、服装和音乐都告诫我们这是一部旨在缅怀的影片,坚信香港人看到务必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即便大陆人看来,也能了解其中好多有共鸣的地方,这也是它的“国内特色”,影片中经典的严父慈母形象设计几乎是每个国内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家庭氛围,而那种底层小人物用心奋斗希望下一代成才的故事也能让大家心有戚戚,尤甚小朋友双笔写作业偷懒的情景现时仍然通用……这些让我们心动的情节使得《岁月神偷》摆脱了《姐姐的守护者》那种强制性煽情的俗套,因而当后半部电影情节急转直下,呈现诸多煽情场景的时间,观众才呈现发自内心地流出自我的眼泪。

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影片的前半部分对平常家庭日常的描写才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那一场街坊们大街上吃串饭的情景不仅交代了影片涉及到的某些人物,也生动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中的关系。按照那样平平淡淡中带有一丝温馨和感动的套路去下去,影片很可能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成为经典,但对商业元素的追求和过度戏剧化的转折,使得影片离经典一步之遥,最后没能跨越过去,只能算是佳作,而无法称之为杰作。

鱼的记忆力仅有三秒,这句话在电影里反复提及,记忆是影片所要SHOW给我们的核心资料。编导对60年代的缅怀,包含着对自我家庭的记忆和对香港的深情,以至是香港电影的挽歌。那个冯宝宝、萧芳芳照片成为商品的年代是香港电影辉煌的时代,而如今的香港电影却还在逐渐流失特色,在香港电影百年的今天,诸多导演都表现了对曾经的黄金时代的缅怀,尤甚在《旺角监狱》中都有缅怀香港电影的台词。

群众常说回忆过去预示着1个人已经老了,但记忆是最希奇的东西,有本书中曾说每一个人生下来就背负着自我民族的记忆。记忆有时间在时光的摧残下会变得不真的和虚伪,但记忆中对往事、故人的感情却随着时间逐渐增深。《岁月神偷》的名字告诉了我们影片的主题,但影片中对于这一主题的表现却相当含蓄,影片首要的故事节都产生在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只能映照现实才能体味出40年前与今日之对比,才能体味出“神偷”的特异。从这个角度讲,影片把成功的失败寄托于它所能引发的共鸣,假如群众只把它当做一部煽情的影片来看,《岁月神偷》就流失了它所被寄托的主旨。

任达华和吴君如在影片中都发挥很好,国内式妈妈的经典形象在两个人的演绎下会让每一个人勾起某些往事。饰演主角的小朋友发挥一样出色,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抢尽了两位大牌妈妈的风头。影片的配乐非常舒缓,到了感情的爆发之时也运用得很出色,看完影片后,好多人都想把影片中那一首首英文插曲找来听听。

岁月神偷观后感 篇11

《岁月神偷》里看着弟弟动不动就哭,什么都不知道就只想着自己想要什么就要弄到手的态度,心里想着小孩子果然麻烦,但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呢?只知道我想要什么,哭一哭闹一闹可能就有了,要是没有得到反而挨了一顿批,但转头也就忘了。从不不会像大人那样考虑得全面,体验得艰辛。又何尝不是傻一步走一步过来的呢?岁月偷走了很多东西,但也回馈了好多东西,这种舍与得并不是因你意愿就可以决定的。

从哥哥被诊断为“血癌”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在那个年代要英年早逝的命运,看着他躺在病床上,妈妈一再的安慰说我们家的进一那么厉害,肯定会好起来的,我们家的进一可是---冠军,绝对会熬过去的。妈妈她知不知道其实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其实是知道的,看着她给招牌涂油漆是说着做人要信,但又流着眼泪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结局,但是又能如何呢?生活并不是你想放弃就放弃,想停止就停止的,它迫使着你向前走,迫使着你去做出决定,如果你不回应,它甚至就裹挟着你往前走。可能愚昧不理性,但是那一点点信却是她的支撑,活着的支撑。回想那时候我握着奶奶的手说着没事,你可以的时候,即使知道要离去,但就是执拗得认为她会被眷顾,因为她可是奶奶啊,说活说的头头是道,办事办得雷厉风行的奶奶啊,在我头上撑起一片天的奶奶。但是如今呢,谁真的会没了谁就过不下去了呢?哥哥走了,几年后爸爸也走了,姥姥在不知不觉中也走了,一家的顶梁柱走了一个半,但几年后妈妈和弟弟仍能活着笑着去祭拜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即使再艰苦却仍要活着,不会那么轻易说放弃。所以目送着哥哥与爸爸的离开,剩下的人还会怕些什么呢?生离死别何尝不是一种坦然。

岁月浸染亦从容 篇12

这些年来,染发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上了年纪的华发丛生者将之染黑,而本是满头青丝的年轻人却要将之染成金黄、浅黄或其他形形色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来都无可非议。然而,前些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则题为《爱美的代价》的专题节目,说的是染发剂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轻则引起皮肤过敏,重则能够致癌。

凡事往往利弊相存,染发亦然。年轻人的喜好我辈也就不去评说了。进入老年之人,将华发染黑,的确显出不少“年轻态”,对镜自顾多了几分自信,与人交往也让之可以不嫌老。然而好景不长,过些时日,白发又现,于是再染,如此反复,也的确有害健康,甚至招来不治之症。为了一时的“美”而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实在是因小失大。

岁月神偷观后感 篇13

故事情节并没有什幺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可以说很简单。但细节很打动人。

四口之家,踏实又乐观的父母,乖与不乖的两个孩子,再加上亲近如一家人的近邻,美丽而善良的女孩。普通的让人感动之下又忘了为什幺感动。

难忘的太多,但又好像拿不出来,不像爱国那般血液澎湃,不像爱情那般死去活来。让我感动到哭的是:老大得了血癌住院的那段时间直至咳了满杯的血去世。他偶尔跟小弟玩耍,当小弟问他为什幺不开心时,他只是不断的说“不要问了”,而不轻易发脾气的他发了脾气,这应该是失去女朋友后第二次的发脾气了。每次妈妈来医院问他怎幺样,他都会说好点了。考试失利后,爸爸余怒迁怒到弟弟身上,当弟弟大哭时,老大毫不理会自己的委屈抱住弟弟说“弟弟不哭”。妈妈在经济困难儿子住院期间穿了一双鞋,取名“难”佳“,难一步,佳一步。爸爸发脾气时,妈妈手轻轻放在爸爸的肩头。儿子危急之后稍微好转一点,就又如同打了鸡血般。以及”人生,总要相信“。爸爸坚持护住顶,只要顶保住了,就什幺都保住了。爸爸给妈妈做了双鞋,两朵花后面有两个洞是给鸡眼透气用的。老大住院后,从来忙到没时间看儿子一眼的爸爸,抱住二儿子仍是问今天学了什幺。爸爸在老大需紧急用钱时手指上的那勒得很深的戒指痕是那幺刺眼。栽在老大坟头的开满花的树。老大葬礼上那痛哭满面的泪痕。老二在老大出事时,拼命奔跑的场景和竭斯底里的表情。为了让哥哥开心,老二拿出偷藏已久的心爱之物。为了要跟哥哥见上一面,他把所有心爱之物都扔进了苦海,包括每次回家都戴在头上的鱼缸。长大后,哥哥的每句话都会不经意的说出口。

《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观后感 篇14

——《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观后感

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

法国依靠的是文化和思想。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甚至到后来的奥特罗王朝,法国向来都是欧陆首强,这不仅仅在于拿破仑的军功。伏尔泰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无不体现出法兰西帝国别样的强国魅力。看看卢浮宫,看看埃菲尔铁塔,看看凡尔赛宫,看看香榭丽舍大街,法兰西的特色。在先贤祠中,有72位名人,其中仅仅只有11名政治家,其他的均是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像伏尔泰、卢梭、雨果、大仲马、居里夫妇,均在此长眠。

法国,是一个非常有独特魅力的国家!其文化曾经影响全欧洲,让整个欧洲的人都以说法语为荣;其铁蹄也踏遍过整个欧洲,亦将其政治思想传遍所有所到之处!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岁月过后 从此沉默 篇15

发现并不意味着拥有——写在前面

阿里考古十余年,其实内心直是矛盾的。或许考古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发现与保护的矛盾,尤其是在阿里。很多遗址没有被发现,渐渐地融于自然之中。我们的发现,见证了曾经的存在,这些被称之为历史。发现的过程是愉悦甚至欣喜的。然而,之后也常常会感到恐怖,那就是发现之后,它们是不是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在安静中,它们会不会因为发现而加快了被破坏的节奏。

此次阿里考古新发现的25处列石、石圈遗迹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人烟极为稀少的游牧地区。遗迹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可分为四种形式单纯的列石、独石遗迹;单纯的石圈或石框遗迹,列石与石框或石圈相结合的遗迹:列石与石框以及石片图案结合的遗迹。初步推测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金属时代早期。

新发现的五处岩画中以罗布措湖环湖分布的三处岩画点最为突出,有些画面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叠压和打破关系。早期岩画中出现的列石图案和牦牛交媾图为以前所未见的题材,一些鹿的造型与新疆“鹿石”和斯基泰金属牌饰上的造型极为相似。这提示西藏北部高原早已经与周边地区有了文化上的交流。

在象泉河支流河谷中新发现的阿钦石窟,开凿于十三世纪前后的古格王国早期,窟内壁画保存完好。壁画内容有释迦牟尼、十 面观音莲花手观音、四天王、八曼茶罗、高僧大德、佛传故事等。佛传故事以分幅长卷的形式绘制,从“白象入胎”到“涅槃”共分为33幅,详细描述了释迦牟尼一生中所有重要经历和事件。这处石窟的发现为研究古格王国历史和西藏后弘期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此行寻访了一百多个点,在几个方面做了考查记录。这在阿里的整个古代遗迹上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的考查工作还是根据可查线索进行的,考古调查是第一次。更深入的工作还没有做。这次的考古过程是否要公布于众,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这些存在,而世界上的未被发现的净土原本就很少。

之所以最后将此行的发现展现出来,是希望在看过这些美好之后,能让看到它们的人感知、珍重自然。世界上,总有些东西不能拥有的,请让自然只属于自然。

张建林: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4年至1986年,带领陕西省援藏文物工作队赴藏,开展西藏第一次文物普查。作为业务队长,主持对古格王国遗址的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古格故城》。1988年专题考察调查了托林寺、玛囊遗址。1997年~1999年主持托林寺的考古发掘和全面调查,编写出版了《托林寺》。2001年参加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组织的“象雄文明探秘”考察活动,担任专家组长。2005年担任“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古调查”考古领队,对西藏境内720公里的铁路沿线进行了调查,发现各类文物点57处,编写出版了《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古调查报告》。2005年到2006年主持西藏萨迦寺考古发掘与调查。

宗同昌:前故宫博物院文物摄影师,著名探险家、考古专家。作为文物摄影工作者,一直迷恋于西部探险。他曾参与过楼兰、罗布泊考察探险活动。七次参加西藏阿里地区古格考古,还于1995年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2004年,历时73天成功地徒步穿越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在他七次阿里考古中,由他和张建林首次发现的古格遗址就有五十余处。

列石

分布:阿里地区东三县,改则,革吉和措勤都有分布,其中以改则分布最为密集。规模最大的是改则地区的康玛。河边的二级台地上,保存三组完整的列石阵,每一组包括石框,伞型列石群,石片图案。

曾有美国人约翰·贝勒沙对阿里列石进行过考查,随后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对列石做了较详尽的介绍。1992年,阿里普查队曾到这里进行过调研,发现了25处列石。但是在《阿里文物志》里却没有相关的记录。这里的海拔在4600米左右,地势平坦,开着车来到这里,所做的工作也就是一般性的探查,在现场做清理工作,绘图记录刚刚下过 场雨,康玛河的河水变得很急而且浑浊。晚上在此扎营,取河水烧开之后沉淀很久才能喝,颜色看起来若面汤。现场除了我们几个人,只有风的声响。在我们清理现场的第二天,一位牧民老远骑着马过来,一脸的困惑,他不知道我们围着石头在做什么,对我们的解释更是感到惊奇万分。也许是他太困惑了,所以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他请来了一位游方僧喇嘛。这位喇嘛告诉我们他在尼玛县也见过这样的列石,当地人称之为门堆。

在格吉县的雄巴乡境内,有一处门多仁列石。门,在当地藏语中一般是指上古时期的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上古时期遗留的石框遗址统称“门杜尔”或“门卓”,即上古人立的长石之意。特指的“门”是现今印度喜玛偕尔邦西北部同西藏地区扎达县萨让、底雅两乡接壤的边境地区及其居民。阿里三围时期为桑噶王国的东部地区。遗址位于雄巴乡香绿康寺以西,沿香曲河东岸行十多公里的一级台地上。老人们称此列石为“门多仁”。但是,周围却残留着明显的祭坛遗迹,估计是后来移居至此的“门”人用建造祭坛的石料移建为现在的羊圈。

所谓石圈,是指用石块堆砌成的椭圆形或略呈方形的列石遗址,它与石丘墓遗址很难区分。规模较大的是坐落在日土县上曲龙鸣鼓沙山以北勾谷平坝一带的石圈遗址。上曲龙位于日土镇西三公里,玛卡藏布河畔,在一片开阔的平地上,南北依次排列着11个大小石堆,最大的足有二十多平方米,最小的也在十平方米左右。很难猜测出它的具体用途。是墓葬吗?却没有墓丘。是羊圈吗?很显然,中间面积太小。推断是防御攻势的可能性要大些。因为此地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吐蕃与古波斯通商之要道。

从藏北草原到孔雀河畔,从古格古城到班公湖边,尖石、方石围筑而成的石框石圈时有所见。石框,是指片石或块石按 定方向排列成行,埋于地表的一种石构线条或图案。改则县康玛的石框,其拐角处的片石间镶有黑、白、红、绿石子、石框往往与立石,石圈、祭坛建筑在一起,并置于最东边。这是阿里北部最具代表性的石框。

而典型的石群应该是康玛尔三座祭坛遗址前面的三处立石群。那一块块棱角突现的石柱,站在一片苍茫的原野之上,祭祀台下的立石群排列整齐,仿佛聆听大地的誓言。在格吉县境内的狮麦村附近,位于

狮泉河的西岸,有座褐色独立小石山,山下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牧民定居房屋羊圈、石堆、立石和石框。从模糊的石框残迹中能够辨认出这里原来应该是一座规模不小的祭坛。

岩画

分布:日土县境内的日木栋、鲁日朗卡、阿垄沟,康巴热久等十几处岩画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这些岩画是用锐器在岩壁上刻凿而成,线条古朴,造形概括生动,色调简约而鲜明,内容主要表现高原古代的社会生活风貌,如狩猎、宗教祭礼、骑射、放牧、农耕、舞蹈、战争等。岩画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东面近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根据当地人介绍,我们从盐湖出发去日土的洛布措找岩画,路上经历一次比较严重的翻车事故。此行我们开了两辆车,一辆是丰田,车况较好;一辆是北京吉普2020,这车的车况就不敢恭维了。盐湖到日土的路是在大阪上,坡度不大。但是吉普车老熄火,车开过一个山顶之后水箱就开锅了,下坡时想把车换个方向迎风吹凉了再走,等车凉了,前车早没影了。这里的路就是车辙压出来的路,路面上有很细小的石子,下山比较急,一下子就跑偏了,如果有经验的话按照车行进的方向别硬拐就不会出问题,因为这地方的路边没有沟。可是我经验不足,硬转,车速又高,一下子就侧翻并打了两个半的滚,车里的东西全部乱了,我倒在最底下,副驾上的人踩在我的身上,挡风玻璃全碎了。好在人还能动,当我被从里面拉出来坐在地上时感觉吸不进气去,以为自己要死了。

阿里的路上车很少,一边收拾乱飞的东西一边等,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来了一辆车,可是没有绳子,只有麻烦司机去找我们的另一辆车回来。二十分钟后车回来了,破了的玻璃用哈达绑上,车拉到不远的一个乡里修,车上的人半夜被送到狮泉河的医院,幸亏问题都不大,于是安心再次上路。阿里日土县洛布措的岩画保存及绘画水平都比较好。环湖有三处岩画,第一处在湖的东北岸,我们向当地的牧民打听到具体的位置。这里的岩画是在垂直而平的岩面上凿出来的,没有绘制,凿刻得并不深,估计是用尖石或是金属工具完成。图案以动物为主,有牦牛、羚羊、鹿以及鱼等,其中以牧牛图案居多。鱼在西藏传统的苯教中被视为龙神,所以西藏人是禁忌食鱼的。也有人物舞蹈及狩猎。岩画的题材与生活相关,万字符号顺时针是佛教的标志,逆时针与德国纳粹的标识相同却是西藏苯教的原始图腾。洛布措的岩画中有三个是逆时针方向,可见当时在当地传承的是苯教,而且在岩画上出现的佛塔造型与克什米尔地区出现的一致,只是那上面有汉字。综合备方面的因素,这里的岩画应该是在五到六世纪之间出现的。透过图案可以感觉到佛教已开始传入。岩画中出现的连续水涡图案和抽象图案,应该是与石构处于同一时代。岩画的形成有渐进性,也就是说不是产生于同一时代,早一些的有战斗场面,盾牌、争斗、人物的造型是简单的三个三角形头、上身、下半身。虽经过风吹日晒,但依然能感觉到有力的凿刻。近现代的岩画出现了六字箴言。

洛布措的风光极美,北岸有高山环绕,东侧则是开阔的河谷地。湖边牦牛深入水中静静地饮水,远处雪山安详,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俯侧下的湖水深浅变化莫测。我们在湖边扎营,晚上的气温非常低,估计达到了零下二十度,而我们用的是布帐篷,一晚上几乎都被冻得无法入睡。早上爬出帐蓬,却见天地明媚,蓝天白云。西藏阿里的晴空万里,伴着湖水的湿气,又是一天的开始。

洛布措南岸的岩画当地人也不能确切地说出方位,于是我们转着湖找。此地的岩画从图案来看应该属于中期,增加了细部的描给,比如蹄子、角、眼睛等,一组狼追鹿的图案极是生动。岩面并不规则,石头是一条一条的,是造山运动之后成垂直岩层形成剥落,裂缝较多。远处有牧民的定居处,水草肥美,平缓的草场沿着湖边一直延伸开去。阳光下的一切,显得极是平和悠闲。

在寻找的过程中,为抄近路冒险走进了沼泽地。沼泽里有一个个鼓在水面的土包,大家各自寻路,踩着土包跳跃前进。宗同昌一下没跳准,掉进了沼泽,折腾没几下稀泥就埋到了腰部。当时其他人都离得很远,救援不及。好在宗同昌脑子没乱,灵机触发竭力把身体侧了过来,连滚带爬地不知怎么挣脱出来。爬上来之后,还举起相机来了个留念。这心境只有酷爱冒险而且屡次冒险的人才能有,就像他以前说过的 “我这样的人活着就是运气。

城堡

分布:阿里各县都有,形式不同。札达的城堡建在土林上,状若窑洞。措勤、改则、日土是在石头山上,城堡本身也是用石头砌起。扎达县的东坡曲龙,土林湖沉积戍堡,岩层扭曲,周围有温泉。

扎达县东坡的曲龙城堡是建在一座山上,发红的沙土层,山下是一片荒漠。穿过一片小塔林,山并不高,很容易爬,山上有洞,有土林,有些地方还遗存有石砌的小路。城堡有大有小,每一个洞的功能各有不同,有居室、佛堂、仓库。在一间灶房里,墙边有单眼灶台,灶台边还存有柴火,仿佛房屋的主人刚刚离去。有一个城堡巧妙地利用土坯建造而成。在佛寺的墙壁上保存着壁画,虽然有些地方已模糊不清。在一个人字型的佛龛里,墙上画着四尊佛像,造型生动,图像依然清晰。

城堡主要集中在突出的山梁上,经受风吹日晒,有些已变得残损不堪。最好的建筑在山顶上,那里是用来居住的。建筑的下面有木头支撑,旁边突出的山脊已形成土林,还可以看出这里也曾有洞窟,只是现在被土埋住了一半。走进一个保存尚算完好的堡,前房后洞,据说几十年前曾有高僧在这里修行,当地百姓在这里挂上了哈达,以示对这修行之地的敬仰。洞里曾有壁画,现在已被烟盖住。整个山顶形成了一个大城堡,有雕堡,防卫墙等各种防卫功能。城堡从古象雄到古格时期,一直有人驻守,随着古格王朝的灭亡而逐渐废弃。如今它独自兀立于一片荒原之中,曾经的繁盛已成如烟往事。

探访阿青沟的石窟需要骑马才能到达。象泉河的河水既深又急,马根本不肯过去,幸亏我们在当地找到了一个向导,他在前面牵着马先走,我们在后面骑马跟着。水漫到了马鞍子,两条腿就在水里拖着前行。过了河之后,脱鞋倒出满满的一鞋水,用鞋带一系挂在马脖子上边走边晾,裤子也只能随走随干了。当天骑马往返四个小时。

远远看去,在象泉河南岸有很多的凹坑。据说这是古代的淘金地,凹坑像蜜蜂窝一样密集,有几万个金窝子,这就是传说中的蚂蚁金之地。在西方有一个关于蚂蚁金的传说:在这里曾经有大如犬的蚂蚁挖并驮运金子,据说这蚂蚁跑起来如风而且极为凶狠,披上羊皮作伪装偷盗金子的人也时有丧命。不过,关于蚂蚁金的传说没有真实的记录,多出于西方的传说。据专家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传言可能是当地挖金子的人全穿着黑色的氆氇,远远地看就像蚂蚁一样行动。关于金矿的传说总会伴着一些

传奇的色彩。

用阿青沟是条季节性的细流,四周牧草丰美。两侧是土林地貌,土林中有石窟遗存。这里的石窟被弃的时间较早,下面的建筑已经没有痕迹,只剩下一些残塔,还有佛窟。在一个佛窟内的正墙上有一组表现释迦牟尼的画,在他的两侧是十二面观音和弥勒佛像。以红色调为主、间以白色,色彩淡雅。在左右两壁各有四个曼陀罗,有坐佛和高僧像。顶壁为斗型藻井,中间曼陀罗,四个方向分别象征五方如来。四壁的下部是分幅长卷式的释迦牟尼故事,图画表现了他生的重大事迹。色彩是红底和黄底加之白衣,壁画保存得极完整。出现的飞天造型,属于后中期。还有一个壁画窟,是里外间两层,可惜的是外间的壁画长期露在外面,画面已看不清。

石窟的山下有一排塔,即使是这么偏远的地方,这里也曾被偷盗过,盗贼打开白塔之后把有价值的东西全拿走了,剩下一堆擦擦扔在外面风吹雨淋,基本上已被毁坏,其中还有非常少见的泥人擦擦。这些全是十一到十四世纪的作品,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石窟寺的最早年代应该是在十一到十二世纪,大量的文物已消失不见。

墓葬

分布:每个地区都有。十一世纪之前西藏地区实行土葬,之后才出现了天葬。关于天葬的起源现在有一些争议,一个理论认为是因为印度传入的佛教。一个是中亚的鲜教。其实到目前为止,土葬在西藏并没有完全消失。

桑达沟墓地,属土林地带的山谷,据说残存的土堆有200座以上。随葬的陶器制作精美,表面光滑,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但是到目前为止,在阿里地区还没有发现制陶的遗址。一般的墓地距居住遗址不远,就像现代一样,坟墓就在村庄附近,除非是帝王陵墓会比较远。所以在墓地附近应该有同时的居住遗址,我们在沟口发现有石器建筑遗址。

在现场发现有陶罐泥红陶,表面光洁有简单绳纹等图案。最特别的发现是一支石簪,在顶端固定有颗骨珠,这是除了陶器之外极少发现的女性饰物。我们把这些陶片带回拼接,组成了四件陶器。

在石棺里还发现了一些二次入葬的痕迹。就是在人死后,等尸骨腐烂只剩下骨头之后在头骨的中间部位涂上红色再次入葬。在一些原始的部落有二次入葬的习俗,而且碣面也是比较普遍,红色涂面,类似于文身、文面,脸部装饰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在青海都兰发现的土葬彩绘木棺发现的土蕃人就是碣面。西藏西部还没有建立起文化序列,根据其他出土的陶制品,这个墓地出土的随葬品应该是在象雄或前象雄时期,在随葬品里没有出现刀剑等兵器。

在山南,日喀则地区墓葬较多。但是土蕃灭亡之后,曾在墓葬进行过大范围的挖掘,里面的随葬品那时就基本上没有了。近年来被盗很严重,墓地周围陶片遍地。有一处石棺被打开,四处丢着陶片,人的尸骨被扔在一边。在西藏,很多盗墓者都想在远古的墓葬里找到天珠。陶器在他们看来是不值钱的,所以就地一丢顺手打烂。纯天然的天珠极其罕见,价值连城。但是我在西藏考古十几年,从来没有发现过天珠作为随葬品,所以盗墓取天珠基本是一个传说,不能相信。所以,建议那些盗墓以期有所发现的人们,放手吧。

上一篇: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