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白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读后感(共3篇)
顾小白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读后感 篇1
在我的经历中,电影评论是很学术的领域。想到我们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会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电影在中国新文化复兴运动(不知道能不能用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个时期的文化现象)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新电影语言”、“新浪潮”、“结构主义”等等名词如雷贯耳,而且话语权威都是一派学者气质,很有学术性、高尚感。这样的气氛把我们烘托得很了不起,真有艺术殿堂的感受。
后来,大概到了九十年代中期,1995、1996年前后,这帮大师突然不玩儿了,很快从这个圈子里消失掉,无影无踪了。在他们抛弃我们之后的寂寞的日子里,我们感觉到一阵孤独。文艺批评一向左右着各类艺术的历史进程,这样的空白真的令人心慌。
我想他们不玩儿了的很大原因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有关。消费概念一统天下,文化也可以成为产品进入流通市场,当它们成为超级市场货架上供人选择的,和选择一件衣服一样自由、一样随意的商品的时候,艺术过去神圣的地位、仪式化风范及上层领域的优越感全然被打碎了。这十来年,随着这样的变迁,其实谁也没消停,大师放弃的阵地自有后来人。由于商品化的普及、便利和自由,还有文化艺术产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孕育出了一代从f ans走入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员。这些从消费群体中走出来的人可能是批评家,可能是导演,也可能是编剧。我想他们的出身就能把前辈的鼻子给气歪。美国前卫导演昆廷·塔伦蒂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卑贱”的出身让他在入行时受了一番屈辱,直到1993年他的《落水狗》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才得以扬眉吐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法国人是多么地傲慢,从来都以文化大国国民自居,一副霸权的样子,一直把持着艺术殿堂的金钥匙。所以昆廷的获奖,连他自己都深感意外、欣喜若狂,直到今年在戛纳当评委主席还念念不忘那一幕。如果不是世道变了,这事无论如何解释不通。
很多事情不再是梦想。DV从家庭走向专业,电视从标清发展到高清,高清播出时代即将到来,电信号的色彩还原和胶片越来越接近,还有什么不可能实现?
大概有一个现象我原来没有足够重视,当我知道后,很吃惊。原来各电影厂有自己的刊物、画报,不知何时被外面的人承包下来,变了味道,和过去大不相同了。开始我很嗤鼻,觉得不够专业化,比如《看电影》、《电影世界》、《新电影》啊什么的,我很长时间把它们等同于文化商品的延伸纸版读物,比如盗版光碟指南什么的。到了有一天在三联书店看到一本近似工具书的《电影2002》,还有《为希区柯克尖叫》和《后窗看电影》,我发觉这已经不是我原来概念中的电影产品指南了。其资料的价值性和全面性,以及专业化水准都令我对他们的存在不可小视。网络上颇负盛名的“后窗看电影”等阵地亦成为新一代的影评代言人。
就在这个时候,早已在新锐影评人中赫赫有名的小白把他的书稿(《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顾小白电影随笔》,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5月版)拿给我看,极没有架子,以很自我的口吻,甚至是一个影迷的角色来谈电影。像日记,像观后感,也像夜话。我在他曾任版主的论坛“后窗看电影”及其精选书籍里也能感觉到同样态度。小白的尖刻和敏锐也是很散漫的,像他的生活状态,完全没有权威姿态。这让我对小白刮目相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当时在和我合作一个剧本。我很喜欢他写在剧本中的那些人物的状态,很典型的“后工业”人类,而且是典型的中国都市小资类。
接触多了,我对小白的身份恍惚起来。我连问了他好多问题——你到底干什么专业?他回答说,在一家数字化公司,好像还是国有单位。就我对社会了解的知识结构,这就够错位的。——那你怎么又开始写剧本了呢?怎么又写评论了呢?他答,网上开始的,偶然的,喜爱的,咳……我完全听不懂,也不想再细问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白,让我对很多事情了解更具体了。电影在他们眼中的样子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首先是在用精神消费它。不论欣赏、崇拜还是品尝、指点,完全像对待一种物质——某种拜物主义倾向,而我们却当做理想来追求。脱离了人文环境的我们完全失去了价值判断,这两者的对话该有多么大的差距啊。
可以说,小白成为了我的“后窗”,通过他,我看到了新一代的成长和他们的精神。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篇2
我们俩是大学同学,有了亲密接触,体验到两情相悦的美好之后,每天的分离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痛苦。更何况,每次成浩来我的出租屋到最后都赖着不走,和我挤在小小的单人床上。男人的小赖皮不仅不会让女人感到厌烦,反而会在心底生出更多的宠爱之心来,就像我对成浩。每次到最后都是我败下阵后,怕同租的女孩不高兴,两个人在床上接吻亲热都是轻手轻脚的。然后,两个人开始商量租一套小点的房子同居,等攒够了房子首付的钱后就买房结婚。
成浩非常积极地奔走,终于租到了一套让我们都很满意的房子。像蚂蚁搬家一样,我们一点一点地往"家"搬去双人床,粉紫的床单,情侣杯,靠垫,鞋架,杯盘碗碟。空空的屋子一点一点地丰盈,慢慢地就有了家的感觉,家里,有两个晚上睡着了都忍不住偷笑的男女。
他开始大言不惭地叫我"老婆",我娇嗔:"谁是你老婆啊?"可是回过头,我就嗲嗲地叫他"老公",他呢,脆生生地应着。
刚开始同居的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每天像个家庭主妇一样安排一日三餐。有时候正在上班,也会突然想起给成浩发短信:老公,晚上想吃点什么?
其实我的厨艺一般,成浩常取笑我也就是个喂猪的水平,但是,每次他都必须装出很享受的样子吃完我做的菜,否则,我就会生气撒娇揪他的耳朵什么的。在成浩一迭声的讨饶里我们嬉笑打闹,享受着这恋人间的小把戏。
甜蜜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不知不觉间,两个人同居大半年了,一些琐碎的纷争纷纷冒出头来。成浩不再变着花样讨我欢心,他的臭袜子脏衬衣却堂而皇之地扔给了我。我不是成浩法律意义上的老婆,却做着老婆才做的那些事。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这些事其实我也可以不做,但是两个人住在一起,吃喝拉撒,这些事都是避不开的,总得有一个人去做。家里脏得不成样子了,成浩可以踮着脚尖走过,我却不行,所以到最后这些事都成了我的份内事。
都是被爹妈捧在手心里养大的,一天两天,我还可以有着那种"初为人妇"的快乐,屁颠屁颠地做这做那,谓之爱的奉献,但是时间长了,我心里开始不平衡了。正是花样年纪的女孩,谁愿意整天像黄脸婆一样做那些事,不说让他来侍候我,但至少,也不应该让我来侍候他啊。于是,我和成浩常常因为家务琐事争吵。开始的时候,他还会哄着我让着我,后来就不会了。有一次他喝醉酒回来,我骂了他几句,他竟然对我说,你又不是我老婆,管那么多干什么?
虽然是句醉话,却揭穿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我们过着事实上的婚姻生活,他却不是我老公,我也不是他老婆,无论我付出了多少,但不一定会有回报。
尽管如此,我却越来越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对成浩越来越依恋。
两个人每天厮磨在一起,最容易出现的事情就是意外怀孕。第一次意外怀孕的时候,我们同居还不久,两个人都像还没有玩够的孩子,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于是没有异议地做了人流。那几天,成浩像个温柔的小丈夫,给我煲鸡汤,还打电话问老家的妈妈怎么照顾我,我身子痛着心里却是暖的。这以后我一直很小心地避孕,过了安全期成浩再不高兴我也逼着他用套。成浩醉酒时的那句话成了我心头的一个结,我们只是同居,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他不想负责的话我真的是哭都哭不出来。
再次意外怀孕的时候,和成浩同居已经3年,我有了结婚的打算。我26岁了,成浩也28岁了,从恋爱到同居,我们已经在一起生活差不多4年了,我以为结婚就像当初同居一样水到渠成。但是成浩说,他还没有过够单身的日子呢,不想这么早就把自己套进婚姻里去。
我问他孩子怎么办,他说打掉。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轻松,就好像请我去喝茶一样。最后,我不得不做手术拿掉了孩子。
这次人流过后,我加紧了逼婚的步伐。两边的父母都同意赞助我们买房,长辈们甚至还互相通了几次电话,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一致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应该结婚的时候了。
成浩一会儿说随时都可以结婚,一会儿又说过一段时间再说。说实话,3年的同居生活下来,我不再是当初那个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青春无敌的女孩了,我已经习惯了和成浩在一起的日子。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依赖之心,害怕这种习惯被人一刀砍断。
在声势浩大的逼婚中,成浩终于摊牌了,他说:"我不想结婚,结婚以后两个人的日子不还是这样过吗?还不一样每天吵,吵了好,再接着吵,这婚结和不结有什么不同?不就是多了一张纸吗?与其多那张纸还不如没那张纸呢,我干嘛要结婚?"
成浩的话让我的心彻底凉了。他并没有说要和我分手,仿佛他可以和我无限期地同居下去一样。可是我能这样没有结果地一直和他同居下去吗?他是男人,男人30一枝花,我呢,到时候就成了豆腐渣,成了下市的菜,我输不起,我不得不提出了分手。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分手后不到半年,我还在东奔西走地相亲,成浩却交了新的女友定了婚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口口声声说结婚没意思的成浩转过身去就有了结婚的打算,原来他只是对和我结婚不感兴趣。恨过之后我也有些理解他,两个人同室而居4年了,吵过打过,看过彼此坐马桶,更看过彼此恶劣的嘴脸,已经熟悉到几近麻木,哪里还有结婚的激情呢?
我们都以为从同居到婚姻只不过一步之遥,但我们忽略了同居生活的琐碎,恋爱中的男女极易在这种琐碎中失去耐心,生出退却的心理,曾经鲜活的爱情就会失去水份而渐渐枯萎。
chenying1114@126.com
等待是最初的苍老散文随笔 篇3
当一个人失去了目标,剩下的便只有等待,等待下班、等待放学、等待时间的流逝、等待生命的完结。其实,等待是最初的苍老,是堕落的开始也是死亡的符号。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时候,都在找客观理由来欺骗自己。看到最多的比如说,等我有钱了,一定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等你把所有的所谓的制约因素列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有钱无钱根本不是影响你旅游的理由。
还有人说,等我忙完了再抽出时间好好弥补对爱人的缺憾。其实大家都知道,陪伴才是爱的主导。难道你真的忙到不能去爱自己的另一半吗?缺少的陪伴,又用什么去弥补。即便可以弥补,你用今天的笑脸和热忱弥补昨天的过失和冷漠,那么今天又要用哪天来弥补?
我有一个朋友,男朋友忙到每天聊天只能发一个“恩”。朋友万分纠结,到底还要不要继续,甚至怀疑对方爱不爱自己。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在异地恋之间,归根结缔,都是败给了距离和所谓的等待。
也有人说,等自己有了钱,一定给父母买最豪华的住所,吃最丰盛的午餐,可是真正得到的结果是:在那个等待的过程中,父母已经心力憔悴已经失望透顶有的已经撒手人寰。其实父母需要的就是你一个电话或者常回家看看。
记得上学的时候,特别讨厌英语老师,导致到现在为止分不清楚那23个英文字母。当时想,这个畜那么令人讨厌,等换了老师,一定努力去学习。结果那个老师一直都在,等到换了老师那一天,自己已经离开了学校。
在福建上班的时候,特别讨厌一个同事,唯利是图、溜须拍马、落井下石、趋炎附势等一系列词语,都能用他的很多个案例解释。就觉得这个人肯定是最奇葩的,选择了给自己奖励一个蜗牛一样的保护伞,不参与外界事物,冷眼看这个社会,等那个奇葩离开了,再去与大伙交流再去搞社交活动。换工作场所了,却发现从心理上还是没有办法用正常人的眼光,去平视那类人。还让自己养成别样的性格。真是得不偿失,苦不堪言。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坚持21天,想要养成某个说话特点,只需要有意无意的`说28遍。要想改掉那些哪有那么容易。
哀莫过于心死,当一个人心死了,万念俱灰的时候,什么样的挽留和补救都不济于事。
一切的死亡几乎都来自于等待,等待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就在等待的过程中,葬送一段浪漫的爱情,失去了一个亲密的朋友,辜负了自己的父母、丢掉了到手的政权。还有被晒死的含羞草、被大雨摧毁的紫罗兰、偷吃食物的大狸猫、背着你送走的大黄狗。
因为没有钱就放弃了原定的旅游,其实可以坐硬座去,或者骑着单车;因为没有时间不能旅游,可以用礼拜天去村子后面的小山包,相信每次都有收获;因为忙碌不能陪伴家人和爱人,可以在喝咖啡的时候发一条短信。在没有思路的时候转发一则笑话;因为不喜欢某人就无法前进的,其实可以自学更可以直接忽略;没有人规定,带父母坐一次长途火车不算是旅游;没有人判定带爱人吃最便宜的便当不是浪漫;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遇到事情了,不能因为有了困难就停下来等待,要主动的拿出自己的热情去克服困难去创造奇迹。
【顾小白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读后感】推荐阅读:
顾小白经典语录06-16
《飞吧,小白鹭》读后感10-16
高傲的小白100字读后感07-14
笑猫日记小白的选择读后感10-19
等待是一种美丽11-26
什么是等待作文优秀篇07-27
等待是一种焦虑抒情散文05-27
刘英姿等待是一种美丽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