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讲座第一讲

2024-09-17

安全教育讲座第一讲(精选6篇)

安全教育讲座第一讲 篇1

开学第一讲:安全知识培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新年好!

在这个“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形势下,全国上上下下都重视安全。根据区教体局的安排,开学第一周是安全教育周,开学第一天也是安全教育日,国旗下讲话要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我们学校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把安全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几年来多次对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进行过安全教育。今天想借此机会,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对安全知识究竟掌握地怎么样。

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先打招呼:大家好!然后自我介绍:我是几年级几班的谁,第三步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简洁,回答完后说一声:回答完毕。如果其它同学还有补充请举手,上来既不用打招呼,也不用自我介绍,直接说我补充几条,完毕。好

一、第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交通安全,至少要说出三条

二、第二个问题,在校园安全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至少说出三条

三、第三个问题,在身体的健康和保健方面,应该注意点什么?至少说出四条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老师们了解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水平。我们要掌握地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还很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呀!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开学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安全问题会越来越重视。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你将来长大了,无论是做什么,是工人、还是包工头、是医生、还是军人、是教师、还是公司老板、或者是政府干部,都要在保护好自己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你的家人、你的工人、你的病人、你的员工、你的学生、你的人民的安全。想不想去努力?

好,那就祝愿你们和你们认识的人一生平安;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谢谢大家!

安全教育讲座第一讲 篇2

智能电网包括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智能配电网具有新技术内容多、与传统配电技术区别大的特点, 在智能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智能电网内容广泛, 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为促进我国配电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交流、学习智能配电网技术, 共同致力于我国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发展, 应《供用电》编辑部之邀, 笔者撰写了本讲座。本讲座拟分4讲, 是依据现阶段对智能配电网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介绍以下智能配电网技术的主要内容:①智能配电网概述;②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③高级配电自动化;④高级量测体系。

第一讲 智能配电网概述

1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

1.1 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 最早出自美国“未来能源联盟智能电网工作组”在2003年6月份发表的报告。报告将智能电网定义为“集成了传统的现代电力工程技术、高级传感和监视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输配电系统, 具有更加完善的性能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在此之后, 陆续有一些文章、研究报告提出智能电网的定义;此外还有类似的“IntelliGrid”、“Modern Grid (现代电网) ”的称谓。尽管这些定义、称谓在具体的说法上有所不同, 但其基本含义与以上给出的定义是一致的。

“智能”二字, 很容易使人认为智能电网是一个属于二次系统自动化范畴的概念。事实上, 智能电网是未来先进电网的代名词, 我们可从技术组成和功能特征两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

1) 从技术组成方面讲, 智能电网是集计算机、通信、信号传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超导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在输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总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 不是对传统输配电系统进行简单地改进、提高, 而是从提高电网整体性能、节省总体成本出发, 将各种新技术与传统的输配电技术进行有机地融合, 使电网的结构以及保护与运行控制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 从功能特征上讲, 智能电网在系统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运行效率、资产管理等方面较传统电网有着实质性的提高;支持各种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设备的即插即用;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1.2 智能电网的发展

尽管智能电网的概念是在2003年提出的, 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柔性交流输电 (FACTS) 与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广域相量测量 (WAMS) 技术, 也都属于智能电网技术的范畴。进入21世纪,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 DER, 包括分布式发电与储能) 迅猛发展。人们对DER并网带来的技术与经济问题的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智能电网。

近年来, 国际上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可谓方兴末艾。2002年, 美国电科院创立了“IntelliGrid”联盟 (原名称为GEIDS) , 开展现代智能电网的研究, 已提出了用于电网数据与设备集成的IntelliGrid通信体系;2003年7月, 美国能源部发表“Grid2030”报告, 提出了美国电网发展的远景设想, 之后美国能源部先后资助了GridWise、GridWorks、MGI (现代电网) 等智能电网研究计划。在实际应用方面, 德克萨斯州的CenterPoint能源公司、圣狄戈水电公司 (SDG & E) 等都在着手智能电网项目的实施或制定发展规划;作为美国盖尔文电力行动计划 (GEI) 的一部分, 伊利诺斯工学院 (IIT) 正在实施“理想电力 (Perfect Power) ”项目。

欧洲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欧盟于2005年成立了“智能电网技术论坛”;以欧洲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供电会议组织 (CIRED) 于2008年6月召开了“智能电网”专题研讨会。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 意大利电力公司 (ENEL) 在2002年~2005年投资了21亿欧元实施智能读表项目, 使高峰负荷降低约5%, 据报道每年可节省投资近5亿欧元;法国电力公司 (EDF) 以智能电网作为设计方针, 改造其配电自动化系统。

我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与讨论起步相对较晚, 但在具体的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我国地区级以上电网都实现了调度自动化, 35 kV以上变电站基本都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有200多个地级城市建设了配电自动化。广域相量测量系统 (WMAS) 、FACTS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有突破性进展。最近,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的智能化电网”,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智能电网研究的开展。

2 智能配电网的功能特征

智能配电网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SDG) 指智能电网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 SDG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 自愈能力。

自愈是指SDG能够及时检测出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性操作, 使其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其影响降至最小。自愈主要是解决“供电不间断”的问题, 是对供电可靠性概念的发展, 其内涵要大于供电可靠性。例如目前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不计及一些持续时间较短的断电, 但这些供电短时中断往往都会使一些敏感的高科技设备损坏或长时间停运。

2)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SDG能够很好地抵御战争攻击、恐怖袭击与自然灾害的破坏, 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能够将外部破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保障重要用户的正常供电。

3) 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SDG实时监测并控制电能质量, 使电压有效值和波形符合用户的要求, 即能够保证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不影响其使用寿命。

4) 支持DER的大量接入。

这是SDG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在SDG里, 不再像传统电网那样, 被动地硬性限制DER接入点与容量, 而是从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足额上网、节省整体投资出发, 积极地接入DER并发挥其作用。通过保护控制的自适应以及系统接口的标准化, 支持DER的“即插即用”。通过DER的优化调度, 实现对各种能源的优化利用。

5) 支持与用户互动。

与用户互动也是SDG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智能电表, 实行分时电价、动态实时电价, 让用户自行选择用电时段, 在节省电费的同时, 为降低电网高峰负荷作贡献;二是允许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拥有DER (包括电动车) 的用户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送电。

6) 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

SDG全面采集配电网及其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电能质量扰动、故障停电等数据, 为运行人员提供高级的图形界面, 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电网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 克服目前配电网因“盲管”造成的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下问题。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在线诊断与风险分析, 为运行人员进行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7) 更高的资产利用率。

SDG实时监测电网设备温度、绝缘水平、安全裕度等,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传输功率, 提高系统容量利用率;通过对潮流分布的优化, 减少线损, 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在线监测并诊断设计的运行状态, 实施状态检修, 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8) 配电管理与用电管理的信息化。

SDG将配电网实时运行与离线管理数据高度融合、深度集成, 实现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以及用电管理的信息化。

3 智能配电网的主要技术内容

SDG集现代电力新技术于一体, 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电数据通信网络。这是一个覆盖配电网中所有节点 (控制中心、变电站、分段开关、用户端口等) 的IP通信网, 采用光纤、无线与载波等组网技术, 支持各种配电终端与系统“上网”。它将彻底解决配电网的通信瓶颈问题, 给配电网保护、监控与自动化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并影响一次系统技术的发展。

2) 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 如光学或电子互感器、架空线路与电缆温度测量、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电能质量测量等技术。

3) 先进的保护控制技术, 包括广域保护、自适应保护、配电系统快速模拟仿真、网络重构等技术。

4) 高级配电自动化。目前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包括配电运行自动化 (安全监控和数据采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馈线自动化) 、配电管理自动化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 以及用户自动化这3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SDG技术的范畴。

为与目前大家熟知的配电自动化区分, 美国电科院提出了高级配电自动化 (Advance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DA) 的概念。ADA是传统配电自动化 (DA) 的发展, 也可认为是SDG中的配电自动化。ADA的新内容主要支持DER的“即插即用”, 它采用IP技术, 强调系统接口、数据模型与通信服务的标准化与开放性。

为使SDG技术概念更有针对性, 笔者建议ADA仅包括配电运行自动化与配电管理自动化, 将用户自动化内容列入下面介绍的高级量测体系。

5) 高级量测体系 (Advanced Metering Architecture, AMA) 是一个使用智能电表通过多种通信介质, 按需或以设定的方式测量、收集并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的系统。AMA是支持用户互动的关键技术, 是传统AMR技术的新发展, 属于用户自动化的内容。

6) DER并网技术, 包括DER在配电网的“即插即用”以及微网 (Micro Grid) 两部分技术内容。DER的“即插即用”包括DER高度渗透的配电网的规划建设、DER并网保护控制与调度管理、系统与设备接口的标准化等。微网是指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子系统, 它可在主网停电时孤立运行。

DER并网研究内容还包括有源网络 (Active Network) 技术。有源网络指分布式电源大量应用、深度渗透, 潮流双向流动的网络。

7) DFACTS是柔性交流输电 (FACTS) 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 包括电能质量与动态潮流控制两部分内容。DFACTS设备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 (SVC) 、静止同步补偿器 (STATCOM) 、有源电力滤波器 (APF) 、动态不停电电源 (UPS) 、动态电压恢复器 (DVR) 与固态断路器 (SSCB) 、统一潮流控制器 (UPFC) 等。

8) 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指利用电力电子、高温超导技术限制短路电流的技术。

综上所述, SDG技术包含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具体的SDG功能的实现, 往往涉及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以自愈功能为例, 首先一次网架的设计应该更加灵活、合理, 并应用快速断路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等新设备;在二次系统中, 应用广域保护、就地快速故障隔离等新技术, 以及时检测出故障并进行快速自愈操作。

4 建设智能配电网的作用与意义

电力系统已诞生一百多年了, 尽管其电压等级与规模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 面对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电力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和计算机、电力电子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电网建设的模式, 探讨未来电网的发展新方向, 而智能电网正是人们对这一问题思考、研究的结果。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正在给电力系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 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在我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 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 自动化程度比较低, 在供电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电力用户遭受的停电时间, 95%以上是由于配电系统原因造成的 (扣除发电不足的原因) ;配电网是造成电能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电力系统的损耗有近一半产生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主要是对配电网的影响;与用户互动、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着眼点也在配电网。因此, 建设智能电网, 必须给予配电网足够的关注。结合我国配电网实际, 积极研发应用SDG技术, 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的技术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DG将使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SDG建设的进展, 将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主要以下3个方面。

1) 实现配电网的最优运行, 达到经济高效。

SDG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 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 降低系统容载比并提高其负荷率, 使系统容量能够获得充分利用, 从而可以延缓或减少电网一次设备的投资,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供优质可靠电能, 保障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SDG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 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的电能质量;不仅可以克服以往故障重合闸、倒闸操作引起的短暂供电中断, 而且可以消除电压聚降、谐波、不平衡的影响, 为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3) 推动新能源革命, 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保护控制与运行管理方式基本上不考虑SER的接入, 而且为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标准或运行导则对接入的DER的容量及其并网点的选择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制约了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应用。SDG具有很好地适应性, 能够大量地接入DER并减少并网成本, 极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 大大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和碳排放量, 在促进环保的同时, 实现电力生产方式与能源结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瞄准世界前沿, 建设智能电网[J].国家电网, 2008 (2) .

[2]Smart Grid Working Group.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Charting a New Energy Future, AppendixA:Working Group Reports[R].Energy Future Co-alition.USA, 2003 (6) .

[3]余贻鑫.面向21世纪的智能配电网[J].国家电网, 2008 (5) .

[4]丁民丞.方兴未艾的智能电网[J].国家电网, 2008 (5) .

第一讲:重新理解家庭教育的概念 篇3

家庭教育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众行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过教育者或受教育者的角色,如对孩子的拖拉行为提出批评意见,或者要孩子告诉自己这件电器说明书讲的是什么意思。然而,要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却不容易。西方心理学界有“一百个心理学家就有一百个智力定义”的说法,我国教育学界对教育本质的讨论已经持续了30年,足见科学概念的界定过程之漫长和艰难。但是,绝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探讨这一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只有弄清了当代家庭教育的丰富含义,才能自觉地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

一、从历史发展看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

在我国寻找家庭教育概念的源头,恐怕要从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起,许慎在这本书里分别表述了教和育的涵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依据许慎的定义,家庭教育可以被理解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亲等长辈对于子女等后人成长所进行的指导和帮助。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社会里,人们基本上是按照上述定义理解家庭教育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对子女的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家庭教育传统。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工厂生产阶段,生产劳动的需要使得劳动人民子女大批量地进入初等学校学习,同时他们仍然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在资本家等富有阶级家庭的子女一方面接受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更为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时间和稳定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由专门的教师负责,这就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望尘莫及,这样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和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功能日趋减弱,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技术更新”使人类逐渐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于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年轻一代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学校教育难以按照每个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等局限性日渐突出。因此,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各种教育互相配合的整体功能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人们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

在美国,通常把家庭教育称作家庭生活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大都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以使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70年代之后,美国有学者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如莱温认为家庭教育是“增进家庭生活并协助个人更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案”。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更倾向于把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手段,如田纳特则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就是专致于增进成人日常生活技能的效能,包括与他人的关系、因应生活事件以及了解个人的潜能。”①

我国台湾学者的家庭教育概念,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60-70 年代为第一阶段,大多数家庭教育学者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家庭以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强调世代伦理教育,如尹蕴华认为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全培养、情感生活的学习、伦理观念的养成、道德行为的建立以及入学就业通婚成家,一切立身行事的指导都属于家庭教育的范围。第二阶段的家庭教育定义,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黄意舒认为家庭教育已由家庭扩展到社会,是一种人与人或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相互的影响。90年代后期至今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家庭教育的概念由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终身学习的观念,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中的人际间的事,而是由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所有家庭成员适应社会的学习与成长活动。②

我国大陆学者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阐释,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也有很大的变化,最早郑其龙等编著的《家庭教育学》把家庭教育解释为“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或分支”,80年代末期,赵忠心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③2000年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指出:“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不论长幼,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④

二、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推论其定义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都是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界关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1988年赵忠心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的灵活性等特点。1993年彭立荣则指出,家庭教育具有人际关系的亲近性与教育的无私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式的反复性和实践的终生性,以及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阶层性和继承性等。上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期《中国教育报》、《中国家庭教育》等报刊曾经对比有过专门的讨论。

2002年黄河清发表的论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则是集中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区别的佳作,文章指出:“家庭教育是私人领域,学校教育是公共机构,这就决定了他们是青少年成长的两种不同的环境,前者是自发的较为自然的环境,后者是有计划的建构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环境。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性质与结构的不同,他们在教育的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和教育过程都有区别。”⑤

参照有关学者的论述,笔者把家庭教育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1)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组成来看,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形成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教育则由于家庭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家庭关系。(2)从教育的环境来看,学校教育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由专门的教师负责,主要是在校园进行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居住场所展开的,家庭成员经常往返的社区、街道、村落和亲朋好友家中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3)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学校教育明显地受到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制约,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基本上取决于家长的意志,有些家庭还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4)从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学校教育通常是群体性的直接的“显性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家庭教育是个别的零散的,虽然有表扬批评、辅导训练等“显性教育”,但更为普遍的是成年长者的思想行为和家庭生活环境因素对于未成年的幼小心灵的影响,“隐性教育”占主导。(5)从教育的管理体制来看,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管理系统,有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家庭教育是一种民间性质的自由教育,政府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可以提出一些政策和观点指导家庭教育的发展,但难以实施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

在讨论家庭教育特点的时候,还有必要回忆一下家庭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和洛克认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互相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我国社会学家邓伟志则指出:“家庭是人类依照婚姻、血缘关系等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国内外学者对于家庭的功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教育和社会化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成员的交流能够促进家庭成员的成长。

概括以上学者的观点,家庭教育就是具有特定家庭关系的人们,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通过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以实现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教育的环境是共同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家庭教育的手段是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

三、家庭教育新定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1.孩子和家长一样都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只有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孩子只有接受家长教育的资格,甚至成为家长抱怨、训斥、打骂的出气筒。当代社会科技发达,先进的传媒工具使孩子和大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接受信息,家长已经没有了在所有领域“抢先”获得知识和技术的优势,而且由于孩子没有陈腐观念的束缚,在接受某些知识和技术的时候还可能优于其家长。这样,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充当教育者、指导者、帮助者,或受教育者、受指导者、受帮助者,家长和孩子应当平等地交流和互相学习。当然,就一般情况而言,在未成年人家里,尤其在幼儿和儿童少年家里,家长还是主要的教育者、指导者、帮助者,主导着家庭生活过程,因此,家长不能放弃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

2.当代家庭教育是融合于家庭日常生活的非正规教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是“正而八经”的专门教育,家长总是“用心”教育孩子,试图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才。当代社会,家庭教育已经不是一种专门的教育了,而是家庭生活对于家庭成员(主要是未成年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虽然可以把家庭教育划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狭义家庭教育, 指家长直接促进子女身心发展的活动,如读书指导、表扬批评、检查学业、培养特长、谈话答问等,这些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家庭教育”;二是广义家庭教育,指家长素质和家庭生活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如家长道德修养、家长文明举止、家庭优美环境、家庭和谐关系等对于孩子的积极影响,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隐性家庭教育”。但是,应当坚决反对脱离家庭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3.促进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即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超人”,而不是普通劳动者,由此也给家庭教育赋予了无法完成的重任,不恰当地“抢夺”了本应该由学校教育承担的工作。我们主张,当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应当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即指导和帮助那些出生后尚不具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儿童学习,获取这些“文化”作为社会人的资格。当然,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家庭应当成为家庭成员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参与新的社会生活的基地和桥梁,不断为家庭成员的成长提供服务。

4.家庭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传统的家庭教育关心的是如何教育,比如家长要向孩子灌输哪些经典作品,制定什么样的家规约束孩子,而不关心孩子怎样接受教育,怎样健康成长。当代家庭教育既关心如何教育——主要是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也关心如何受教育——主要是儿童的学习和交流,当然也包括两代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当代家庭教育充分认识到了现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认识到了电脑和网络给人类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到了在家庭生活中学习与交流的必要性,提倡建立学习型家庭,鼓励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注释:

①②林淑玲主编:《家庭教育学》,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2-13、9-10页。

③赵忠心.《家庭教育学》,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④马和民等:《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5页。

⑤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安全教育讲座第一讲 篇4

答案

单选题 第 1 题

对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近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予办理专业技术资格()。(2分)

A.考试

B.确认

C.考评结合

D.考核认定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2 题

大专毕业后,从事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以认定学位意义教师资格。(2分)

A.1 B.2 C.3

D.4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3 题 目前,主要在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实行()。(2分)

A.面试答辩 B.量化评审

C.考核认定

D.考评结合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错选为:D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4 题

职称外语总共有6个考试语种,以下哪个不是职称英语专业类别?()(2分)

A.综合

B.理工

C.金融

D.卫生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5 题

()办学所获文凭申报职称时需提供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认证证明。若其提供的证明未能认定文凭的合法性和办学层次、类别等要点,仅能代表该学员接受过相关课程教学的,不能视为该专业有效学历。(2分)

A.民营

B.私立

C.中外合作

D.政府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6 题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评审标准?()(2分)

A.知识水平标准

B.专业能力标准

C.业绩成果标准

D.职称外语标准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错选为:A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7 题

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采用()的方式。(2分)

A.笔试

B.笔试和上机操作

C.上机操作

D.以上都不是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8 题

学历认定中,各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都有对学历的基本要求,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最低学历要求一般都是()以上。(2分)

A.中专 B.大专

C.本科

D.硕士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9 题

若其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但持有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的(),可按规定申报相应等级专业技术资格。(2分)

A.专业合格证书

B.小学教师资格证

C.执业资格证书

D.中专学校教师资格证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第 10 题

在进行考核认定的时候,直报人员、正常申报但户口不在我市或未通过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申报的人员,不必提供以下材料。()(2分)

A.国家或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学历(学位)鉴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B.与工作单位(法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原件、复印件以及社保缴费证明。

C.工作单位(法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D.任现职以来聘任考核登记表各一份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D 你错选为:A 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1 题

考核认定中,申请认定()的专业技术资格,其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4分)

A.卫生系列

B.民航航空系列

C.工程系列中建筑专业

D.新闻系列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2 题

()是广州市创新化的一个评审方式。(4分)

A.量化评审

B.面试答辩

C.委托评审

D.破格晋升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3 题

以下哪几种情况下,对省外来穗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在省外获取的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不予以认可。()(4分)

A.来穗后不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与原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不一致

B.未按省市职称政策有关规定办理委托评审手续(含本人户口在省外的),自行在省外申报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

C.提交的确认材料不完整、不真实

D.违反国家、省市职称政策和不符合确认的其他情形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4 题

通过考试方式来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目前由国家人社部门单独或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有()。(4分)

A.择业资格考试

B.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C.执业资格考试

D.职业资格(水平)考试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C,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第 15 题

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不受()限制,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均可正常申报。(4分)

A.户口

B.人事关系

C.国籍及进站时间

D.学历、资历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6 题

考核认定的职称申报材料中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7 题

申报人来粤后缴费历史明细表,内容包括个人编号、姓名、证件号码、现工作单位名称、在每个单位缴交社保的起止时间及缴费情况等信息。(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8 题

1990年,作为人事工作的一部分,开始了一年一度职称评聘工作,职称工作进入到了“正常化阶段”。(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19 题

考核认定的对象是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初次申报员级、助理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0 题

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末,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1 题 取得职(执)业资格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可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自取得职(执)业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符合申报条件,可申报副高级或不分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2 题

每一专业技术职务又分为高、中、初级三个级别,所有系列高级资格又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两个档次,有的系列初级资格又分为助理级和员级两个档次。(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3 题

政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属于职称体系资格。(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4 题

考核认定是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直接认定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进行评审的一种方式。(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是非题 第 25 题

通过确认这种方式来获取职称,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1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填空题 第 26 题

第一讲第三节“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中提到,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主要是指在任职期间,在专业技术岗位()等。(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三节“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中提到,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主要解析: 是指在任职期间,在专业技术岗位[承担过什么工作、担任过什么职务、发挥过什么作用]等。

填空题 第 27 题

第一讲第三节“思想政治”中提到,思想政治基本可以概括为:(),在任职期间,每年考核均在称职及以上。(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三节“思想政治”中提到,思想政治基本可以概括为:[热解析: 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任职期间,每年考核均在称职及以上。

填空题 第 28 题

第一讲第三节“业绩成果”中提到,业绩成果主要是指在任现职期间,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取得过哪些()。(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三节“业绩成果”中提到,业绩成果主要是指在任现职期间,解析:

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取得过哪些[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

填空题 第 29 题

第一讲第五节“对申报人的要求”中提到,申报人务必做到();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并经查实,将对申报者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五节“对申报人的要求”中提到,申报人务必做到[诚信自解析: 律,申报材料务必真实准确,严守诚信承诺];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并经查实,将对申报者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填空题 第 30 题

第一讲第三节“计算机应用能力”中提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试行全国()。每一科目单独考试,每套试卷共有40道题,考试时间为50分钟。(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三节“计算机应用能力”中提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试行解析: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题库、统一合格标准]。每一科目单独考试,每套试卷共有40道题,考试时间为50分钟。

填空题 第 31 题

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中提到,根据规定,(),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要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均可申请考核认定。(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中提到,根据规定,[在各解析: 种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要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均可申请考核认定。

填空题 第 32 题

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确认”中提到,通过单位调入、军队专业安置进入我市或个人来穗自主创业择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确认条件的,()。申请确认的资格应与其在省外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专业、级别相同。(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确认”中提到,通过单位调入、军队专业安置进入我市或个人来穗自主创业择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确认条件的,解析:

[可在我市申请确认其在来穗前已取得的省外专业技术资格]。申请确认的资格应与其在省外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专业、级别相同。

填空题 第 33 题 第一讲第四节“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是指在国外取得硕士或者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或曾在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国外中层及以上岗位任职两年以上的人员。(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四节“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是指在国外取得硕士或者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解析: [在国内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博士学位之后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及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或曾在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国外中层及以上岗位任职两年以上的人员。

填空题 第 34 题

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目前对申请人的评审主要采取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方式,即:通过出席会议的委员会成员在对评审对象的材料全面审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和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即为通过。(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目前对申请人的评审主要采取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方式,即:通过出席会议的委员会成员在解析:

对评审对象的材料全面审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和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1/2]即为通过。

填空题 第 35 题

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评审是指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的一种方式。(5分)

参考答案: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评审是指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阅、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解析:

第一讲:自我介绍 篇5

1、姿态训练:站、立、行

2、气息训练:胸腹式

3、口唇训练:弹、喷、绕

4、绕口令: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八百炮兵炮。

标兵怕碰炮兵炮,炮兵怕把标兵碰。

5、表演训练:高兴

6、演讲训练

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实语言交际与信息交流活动,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做学问难,搞艺术更是难上加难。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究轻快缓急、抑扬顿挫,要求演讲者在借助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形式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给听众。演讲又叫演说、讲演,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表达手段,针对某一问题,围绕某一中心,面对听众发表见解、论说观点、抒发情感,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是演讲的本质,也是演讲的涵义。成功的演讲者能口吐莲花,舌生珠玑,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们能巧妙地操纵听众的注意力,赢得喝彩和掌声,使演讲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智慧光芒。

如何才能做好演讲呢,结合众多演讲家的经验和本人的亲身体会,我认为演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打好演讲稿。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指演讲者事先准备的供演讲使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主要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提示。演讲稿要观点鲜明、材料充实、论证有力,最好是议论文性质的,并带有一定的文采,内容不能竟是空话、套话、大白话,要有一定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

二、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演讲既然是一门学问,就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演讲者要想做好演讲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学习必备的演讲知识。

1、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视野开阔,立意新颖,主题深刻有号召力;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能结合实际切合主题;具有个人特点,思维慎密,逻辑性强。

2、语言表达:普通话要求,脱稿演讲,语言准确生动,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有感染力,能调动现场气氛,能引起现场共鸣;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饱含感情,表情自然,态势语得体。

3、仪表风范:仪表端庄,表情自然,态度亲切,举止自然、得体;台风稳健,精神饱满,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演讲时间:演讲时间一般控制在3—4分钟。

5、整体效果: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具体包括:总体印象佳,演讲效果好。生动感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表达和谐一致。

三、做好演讲现场的准备工作。

准备意味着一切。对演讲现场的布置、时间安排及工作流程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到现场去熟悉一下环境,这点对于演讲初学者很有必要,这样能克服紧张情绪。众所周知,人在讲话时最容易紧张了,而演讲者一旦紧张起来,要么语速加快,要么语言变得结结巴巴,而且在面部表情上也有一定的体现,轻者面红耳赤,中者心跳加快,重者昏倒在地。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不紧张就说明你不重视,不重视的事情又怎么能够做好呢?解决方法是上台前做深呼吸,并暗示自己这次一定能够成功。另外,熟悉如何上下场及话筒的摆放是立着的,还是台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利用演讲时的互动。

要注意渲染现场的氛围,使用目光和听众进行交流(一般用目光虚视,将视线停留在3—5排,因为1—2排一般是嘉宾和评委,目光锁定他们,会给彼此带来一定的压力。学会用目光迅速扫视全场,一定要控制全局),使其进入演讲之中,和自己一起悲欢与共。另外这样也可以洞察听众对自己演讲的反应,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互动演讲是演讲技巧里面的要求,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足见其重要性。据悉,最高级的演讲方式是问答式演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然后回答便是问答式演讲的雏形,这样的演讲要求比较高,一般是知名的学者、专家、演讲家才能做到的。他们并不是比一般人特殊,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威望,权威性比较强,更容易得到听众的配合。试想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下面的听众一点动静也没有,你的处境是不是很尴尬。

五、注意礼仪和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句亘古不变的真理。上下台要鞠躬敬礼,在台上不要说脏话和出现一些不文明的举止。演讲开始前的自我介绍十分重要,这是演讲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演讲主题,这样才能让听众提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最好能使听众记住自己的名字,这在演讲比赛时很占优势。

六、平时多学习,多练习。

演讲的道路是曲折的,万不可认为自己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至极的地步,须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参加演讲比赛,要注重过程,忽略结果。对于演讲者来说,一个比赛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现场的表现,而是自己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所做出的付出,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投入到演讲中,拿出学者的态度,专心致志,刻苦钻研。要记住凡是成功的演讲家,从不是天生的。要敢于说,勇于讲。功夫贵在平时,只有多练习,才能做到在临场时不会感到紧张。可以学习尝试即兴演讲(即兴演讲,指的是在演讲现场听到他人讲述所涉及的内容,一时触发而进行的临时演讲,或临时被征询而需要即时作答的演讲),这个比较实用,而且对于达到演讲要求的通畅流利也是很有帮助的。要多看一些关于演讲方面的书籍和视频,有机会就尽量多参加一些身边举办的演讲比赛,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多向前辈和先驱者学习,吸收他们演讲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在他们面前进行现场演讲,请求他们就自己在演讲中的表现发表观点,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一讲 感悟人生 篇6

9月10日,“中元普度法会”最后一天,学诚大和尚在龙泉寺西跨院为弟子们传授皈依,并作了《感悟人生》这一重要开示。此次开示拉开了龙泉寺系统生命教育的序幕。

诸位来到寺庙里,目的是学佛法,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根据佛法修行,最后圆满福德智慧资粮,成就佛果。修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要想修行,首先要皈依、要受戒。

一、人生何去何从

为什么皈依、受戒与修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个人都是如何而生,为何而活?

“如何而生”就是我们能够来到这样一个人世间的原因。我们来到人世间以后,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间的?就是来到这个世间的原因是什么,活在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作为佛教徒,大家要关心、探讨、解决的问题。

未皈依以前,大家在家里、在世俗社会生活。世俗社会有种种的标准、种种的价值观、种种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世俗社会的生活中,有时候会感觉到痛苦,有时候会感觉到快乐,更多的情况下是痛苦当中有快乐,快乐当中又夹杂着痛苦,苦乐交参,苦多乐少。痛苦永远比快乐多,痛苦的时间永远比快乐的时间长;快乐永远比痛苦短暂,快乐永远比痛苦少。我们在佛门里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快乐能够持久,让我们的痛苦能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短暂,最后把这些痛苦全部消除掉。

皈依的意思就是皈投、依靠。皈投、依靠什么呢?皈投三宝,依靠三宝。比如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台风把房子刮倒了,地震把房子震倒了,火灾把房子烧没了„„你没有房子住了,没有东西吃了,没有钱花了„„那怎么办呢?要去投亲,要去靠友,要去皈投,要去寻找依靠,要去寻找皈依,寻找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庇护。这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在生活层面、物质层面遇到问题和苦难的时候,需要别人给我们帮忙。我们内心里面的问题 ——烦恼、业、痛苦,在世间找来找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找不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寺院里面的佛法僧三宝就是要为我们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两千多年来,多少人皈投在释迦牟尼佛的门下!多少人获得生命的解脱,获得人生意义的最大实现!

二、善恶在心

我们来到人间,有人的身体、人的形状,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五官具足,也有父母给我们的名字。人的这个身体本身没有对错,错在我们这个身体会去做错事、做坏事。做错事、做坏事就会给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给我们直接、间接有关联的人带来麻烦、带来纠纷、带来问题、带来苦难;反过来说,如果通过我们的嘴、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去说好话、走好路、做好事,就会有很多人得到我们的帮助和利益。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行为?就是说,一种行为是恶的、错的,一种行为是善的、对的;一种行为是害人的,一种行为是利人的。其原因在我们的心,是我们内心的问题。

世间上一个正人君子,一个对国家、对平民百姓作出很大贡献的人,我们常常就会讲这个人很有德行,这个人很有品行,品德非常好、非常高。用佛教的语言来讲,你对别人做了很多的好事,就是善行;你对别人做了很多的坏事,就是恶行。善的行为就构成了善的业,恶的行为就构成了恶的业。善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引发快乐的结果,恶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引发痛苦的结果。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佛法恰恰相反,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好的,是应该的,是善良的,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

佛法讲“因果”,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我们是选择去利人、去帮人,还是不去利人、不去帮人?我们在家也好,在单位也好,在社会上也好,常常害怕自己会吃亏,常常喜欢去占别人的、占单位的小便宜,这些观念都是要不得的,都是不好的一些观念。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观念呢?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去考虑、去思维,去作这样一个决定呢?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去作决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样去生活。你不知道就是你的原因,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无明”,无明状态。

三、云何降伏其心

1.靠三宝解决内心的问题

大家到寺庙里,就是要去解决自己长期以来内心深处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寻内心深处痛苦的原因。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要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及内心深处自己想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些问题、烦恼,自己不知道呢?

大家在世间学的都是世间法。世间法是根据世间的道理存在的。佛法既包括了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俗谛”,出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真谛”。我们如何在俗谛的基础上能够证到真谛,能够见到真谛?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大家拥有一个“人”的身体,这本身已经很难得了。身体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烦恼的驱动。如何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如何来解决我们自己身语意会造恶业的问题,就要依靠三宝,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都能够学习到佛法,以及我们出家法师能够出家,都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的。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学佛法。佛法是释迦牟尼佛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开悟以后讲出来的。诸位到庙里来,跟出家人一样,要来学习佛法。学习佛法要皈依、要受戒。我们出家的法师要皈依、受戒,在家的居士们也要皈依、受戒。皈依是一样的,都要皈依三宝,但是戒律不一样,出家人的戒律更多、更严格,在家居士的戒律就比较简单、比较宽松。如果没有皈依,没有受戒,我们就学不到佛法,我们就学不好佛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界限。

我们皈依 ——皈投三宝以后,就要根据三宝的要求、根据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指导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起心动念要同佛法相结合,根据佛法来思考问题,根据佛法来认识问题,根据佛法来说话,根据佛法来走路,根据佛法来做事。也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按佛法的要求怎么样说才对;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做这件事情会不会违背佛法;我们走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在路上有没有踩到蚂蚁,有没有踩到昆虫,有没有踩到一些小动物;我们去的地方是不是适合我们去,去的地方是不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利„„这些我们都要去考虑。

2.受戒功德不可思议

如果我们受了八关斋戒,受了五戒,甚至受了居士的菩萨戒,这种功德、意义、福报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受戒以后,这个善法是在一切众生的份上得到的,是在三宝的份上得到的。同样做一件好事,世间善法跟佛法里边的善法是不一样的。世间善法,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有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佛法的善法,它的意义就大大不同了,它的代表性非常广泛。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你会画画,画了一幅画以后去送给一个普通人。他本身可能不知道你这幅画有什么价值,收了以后,弄不好就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如果你这样的一幅画送给国家主席,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一个行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它的代表性就不一样了。国家主席代表整个国家的人,比如我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他代表了十几亿人,你送给他,就有那么大的功德了。

在三宝地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情,一个行为,都是从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发出来的,是自己要去做的,自己为了要累积福德、智慧资粮而来做的。这跟世间做事情是不一样的。

世间上做事情,比如说你有一个职业,你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生活,让你和你的家人生活过得好一点。你职业干得好一点,职位高一点,或许能做出一番事业。你做了一番事业,仅仅是要来激发你自己聪明才智的潜能,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而已。你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到底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那就很难讲了,就说不清楚了。佛法则不一样,佛法一方面要引导我们把自己生命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同时对自己、对大家又能够有利,能够让自己、让大家,在当下、在现在、在未来、在更长远的未来,都能够幸福快乐,这样做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大大不一样的。

四、环境对人的影响

我们来到庙里当义工,做了一些很脏、很累、很苦的活,但是大家干得很高兴,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快乐。换一个环境可能就不会了,有好多人,自己在家里都不愿意做家务,都是请保姆、请别人来帮忙。为什么在自己家里或者说在单位里,这种能力就发挥不出来,在庙里就能够发挥得出来?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两种环境里会判若两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寺庙是佛法僧三宝的清净宝地,因为它是清净的宝地,所以能够净化我们内心的烦恼。就犹如我们在一个缺氧的地方,氧气非常稀薄,比如在喜马拉雅山上,呼吸就会困难,甚至会奄奄一息,需要吸氧。当你来到海拔低的地方,自己的生命即刻就会复苏,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过来,这表明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大家来到寺庙里学佛法,绝对能够感受到佛法对自己的帮助,增加自己对佛法的体验。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慢慢就会感受得到,慢慢就会理解得到,慢慢就会一点一点去信仰它,一点一点去皈投它、依靠它,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五、不忘初心常省思

1.勿忘初心

有些人来到寺庙学佛法,好像修行没有什么进步,好像修行会恍恍惚惚,甚至修得越久越不想去修,修得越久好像佛法离自己越远,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了。我们学佛到一定时候,来到庙里法会参加多了,往往就会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掉。最初的发心很重要,是你皈依、学佛最主要的原因。你把皈依、学佛法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忘记掉了,当然你的行为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你的行为没有意义,那么你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不好了。

佛法是非常注重发心的。你是发清净心,还是发染污心;是发善心,还是起恶念;你是散乱心,还是内心里面都是戒定慧的功夫,这种行为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是大大不一样的。

犹如一个学生去了学校,如果不好好念书,不认真用心念书,哪怕每天去学校,最后考试成绩也会很差。我们去了学校,自己要认真用功,用心读书,找最好的老师接受教育,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去完成作业,最后才会有好的成绩。如果来到学校,根本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用功学习,老师为我们指出来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改进,那么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学校,仅仅是徒有其名。我们学得比较久的同学,常常会犯这个毛病。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我们在三宝地就是为了要积聚资粮,为了要好好学佛法,为了要好好修行。这个时候的认识,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可、理论上的认知而已,而实际上此时此刻你的心,跟你最初第一天、第一次来到寺庙那一刻的心,已经是大大不同了。

2.嫉妒和骄慢

佛法告诉我们,皈依、修行要殷重,要非常至诚、非常恳切,我们非常认真去修行,才能够有感应。我们不能至诚、恭敬、殷重地去用功、祈求、修行,就说明我们已经在散乱,我们在起慢心,我们在掉举,我们在嫉妒,我们在比较、在分别、在烦恼。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障碍我们来到庙里听经闻法,使我们不能如理思维,不能如理抉择,不能把法真正地听到心里去,也就是把自己障碍住了。

我们容易犯很多毛病,嫉妒和骄慢是比较容易犯的两个毛病。慢心的特点就是你在高处看人,嫉妒的特点就是你自己站在低处去看人。从低处看人,你就觉得好像每个人都比自己好,各方面都比自己好。那么,别人每一方面都比你好这本身不是问题,当你看到别人用功修行,具有能力、财富、品貌等,事业、家庭比自己好,你就会内心难过、内心起烦恼、内心产生痛苦,这个就叫做嫉妒,这就是问题。

什么叫做骄慢呢?我们多做了一点事情时,就觉得我做了很多,别人都不如我;我们做得好一点,就认为别人做得那么差劲;我们自己比别人聪明一点,就觉得别人都很笨;我们能力比别人强一点,就会看不起别人,会认为别人那么差劲;我们自己文化高一点,就觉得别人文化程度那么低;我们体力好一点,就觉得别人那么无能„„诸如此类,内心总是不能平静,内心总是不能平衡,内心总是不能以平常心来认识自己,以平常心来对人、对事,以平常心来学佛法。

古来祖师大德讲“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就是能够如实认识到自己的心,自己内心是什么状态,内心是什么问题,看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有高有低。所有外在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内心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是你当下的问题,认识不清楚就是你智慧缺乏,烦恼障、所知障重;有些内心的问题,是你过去世等流下来、过去累积下来的,把你内心障碍住了,把你内心那份善良的、清净的、庄严的心给塞满了。那怎么办呢?你要把这些障碍、问题清除掉,就要去忏悔。

六、愿力和智慧

我们要改变,让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变成如理、如法的行为,我们要改恶行为善行,改害人为利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活态度,要靠什么呢?要靠智慧,要靠愿力。

世俗社会上的人,有了一份职业以后,他要完成事业,至于善恶、是非,到底对个人、对集体、对他人有利有害,那是第二位的问题。佛法不一样,他首先要利人,利人就包括利自己,包括利一切的人,动机摆在第一位,并且动机是贯穿一个人所有行为的始终。社会上靠职业、靠事业,我们佛法靠什么呢?靠智慧、靠愿力。智慧决定你成功还是失败。智慧具足了,智慧多了,你就会成功,你成功的概率就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智慧比较低、比较差,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结果就小。

愿力决定什么呢?愿力决定着你的始终,也就是决定着你的开始跟结束。比如我们发大心、发菩提心,我们现在能够很好地发菩提心,是因为过去多生多世以来就发了菩提心,所以现在发就比较容易,只是一直在提醒自己,一直在勉励自己,一直在让菩提心持续、不要忘记,然后慢慢慢慢最终就成佛了。如果过去没有发过这样的大心,那我们现在开始发,发大心,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贯穿你的开始跟结束,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人的愿力,包括开始跟结束都靠愿力 ——愿的力量,发大愿的力量。如果你没有力量,修行没有力量,做事没有力量,生活没有乐趣,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发愿,没有愿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发了愿,他才有力量去克服种种的困难,去解决种种的问题,去面对自己内心种种的烦恼和阴暗面。如果没有发愿,内心就没有力量。

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光发愿还是不够。我们发愿就是要做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要把它做成,无论如何要把它做好,发愿以后还要靠智慧完成。智慧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够把它做好。智慧从哪里来?从修学佛法而来。如何来修学佛法?就要根据戒律,需要皈依,所以它是一层一层下来的。

七、超越自我

大家在庙里做了很多事,积了很多资粮。刚刚来的,说明你很有善根,与佛法很有因缘,如果缺乏善根因缘就找不到这个地方。反过来说,你能够找到这里,就说明同佛法有因缘,同三宝有因缘,你的善根已经被发现了,今后就很

有希望。

我们久修久学的同学、同修和出家的法师,就需要去发大心、发大愿,就要不断在佛法的修学上去用功、去努力。我们初学的人、刚来的人怎么办呢?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超越世间的我。世间的我目标都比较近,很多的行为都有问题。

刚才我谈到了,一个人有了嫉妒、骄慢就不容易去利益别人。那怎么办呢?就要去超越。超越自己,那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大家都按错误的认知去做事,反而变成错的都是对的。你要去超越,要去解脱,就要在这方面去努力,超越“以自我为中心”。所谓“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问题,忽略了别人,忽略了很多很多的人,所以我们要去超越,超越人生的短暂性,超越人生的局限性。因为你眼光很短浅,你看的只有今天的事情,只有明天的事情,只有很近很近的事情,远的你就看不清楚。超越局限性,就不是只顾到你一个人,或者是你家里几个人,或者是你单位里边的少数人。我们的心胸格局不容易扩大,我们的思路放不开,我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这些就需要去超越。用“超越”这个词,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认识,也比较容易接受。

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团体都有历史。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就是自己的历史;我们这个团体的过程就是寺院的历史、佛教的历史;我们国家各个民族、各个人走过的历程就是国家的历史。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出一些丰功伟绩,做出一些对大家都有利、大家都能够接受、大家都能够欢喜、大家都能够快乐的事情。这对自己好,对团体好,对国家也好,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所呈现的种种面貌,我们来庙里念经也好,一起煮饭也好,一起研讨也好,交流也好,扫地也好,说话、做事、行住坐卧,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程,都是我们的生活。这些过程和生活记录下来,就是文化,就是历史,就是人生。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很有局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我们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和自己生命的蓝图。所有这些,一点一滴,我们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接受,用心去学习。

上一篇:钉钉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