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总结

2024-09-24

施工工艺总结(通用8篇)

施工工艺总结 篇1

桥梁施工中滑模施工工艺的总结

摘要:文章就滑模工艺在桥梁建筑施工中的一些技术及要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桥梁施工;滑模;施工管理

1引言

采用滑升模板浇筑水塔、烟囱、筒仓的混凝土结构已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滑升模板浇注混凝土时连续作业无施工缝,整体性能好,使用一套滑升模板即可浇筑整个高度,大大地节省了模板的数量,从而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表面采用原浆处理,无模板接缝平整光滑,因而结构物外观整齐美观。由于连续作业滑升速度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有关,且一次立模即可浇注整个高度的混凝土,故施工速度快节省了大量立模的人工。滑升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由于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受到相应的限制,其主要适用范围有:①必须是具有一定高度的非变截面的混凝土结构;②截面形式应为简单的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几何形状;③结构物四边具备一定的滑升空间。

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该法在桥梁施工中应用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在公路桥梁的设计上出现了很多高墩、刚构等新型构造物,特别是在山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常常遇到一些深谷而需要建造高墩,为了适应滑模施工的要求往往设计成非变截面的空心墩,对这类高墩采用滑升模板施工,不仅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利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加快工程进度。2滑升模板的基本构成

滑升模板主要有门式提升架、内外围圈、内外模板、内外支架、模板平台、吊架以及液压提升设备。

HYW-30型滚珠式液压千斤顶、液压油泵及控制装置、支承顶杆等。

滑模组装

3.1准备工作

滑模组装前,应将滑模的主要部件进行预拼,检查各部分尺寸及模板锥度以符合滑模的要求,模板组装后应上口小,下口大,其斜率为0.3%左右。

3.2滑模组装

桥墩滑模组装的顺序应按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组装,在桥墩施工中为提升架、内围圈、外围圈、内外支架、内外模板、吊架、设平台、安装栏杆、千斤顶提升设备。

3.3检查滑模

提升用的液压千斤顶逐个检查试压至10 MPa,接头软管加压至12 MPa,30 min无漏油,方可进行安装,接通油管后进行总试压,加压至10 MPa作4~5次循环合格后插入支承顶杆,再对滑模平台的水平,中心位置进行全面检测,并在桥墩四面或四角设置5 kg~20 kg的大垂球吊线,同时桥基础顶面设置垂球吊线测点,在平台上设置水准联通管,以确保滑模过程中桥墩的水平,位置及垂直方向的准确无误。

4滑模施工工艺 4.1滑模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要求

滑模施工时宜采用低塑性混凝土,按照施工时的气温,初凝时间应控制在2 h左右,并具有较强和良好的和易性,一般情况下坍落度3 cm~7 cm为宜,在保证混凝土振实的条件下坍落度宜小,不宜大。

4.2灌注混凝土与滑模提升

混凝土灌注前,应先向模内浇1层1∶1水泥砂浆,厚度约2 cm~3 cm,混凝土入模时,要四周均匀对称浇筑,以防止模板内混凝土不均匀面的模板滑动,每层表面应为基本水平,每层厚度约为20 cm~30 cm,以钢筋骨架的水平筋作为参照物,使用小型内插式振捣器捣实,避免接触钢筋,支承杆及模板,插入前一层捣实的混凝土中最好不超过5 cm。

4.3初灌滑升

首次浇注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60 cm~70 cm,分3层浇注,待底层混凝土达到0.2 MPa~0.4 MPa时即可试升,可分为2~3个行程,将各千斤顶同时缓慢顶升5 cm左右,检查出模混凝土的凝固情况,现场鉴定时,可用手指按压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动,但能留存指痕,砂浆不粘手,用指甲划出痕,亦可使用混凝土贯入仪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若强度满足要求,即底层混凝土已具备0.2 MPa~0.4 MPa的出模强度,可继续提升至20 cm左右,即是第1层浇注混凝土。

4.4正常滑升阶段

初滑提升后,即可每浇注1层混凝土,模板提升1次,使每层浇注的混凝土厚度与每次提升的速度相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为20 cm时在正常气温下,提升时间不宜超过1 h,灌注混凝土最后1层后,每隔1 h~2 h将模板提升5 cm~10 cm,滑动2~3次后,可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的黏结。

4.5滑模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滑模提升应做到垂直,均衡一致,各提升架之间的高差不大于5 mm,为此浇注混凝土严格保持均匀平衡,每层厚度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布料也要对称,钢筋上料要按施工要求分成小批对称地堆放在平台上,以防止滑模不均匀荷载而倾斜,并应随时对滑模的水平结构变形进行检查,以便即时调整加固。

4.6修补与养生

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后,由滑升模板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陷,必须即时进行修补,一般情况下,应以混凝土原浆进行抹平,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洁,表面整修后可随即刷上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

4.7滑升中停工时施工工艺

滑模施工时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停工,要求3班连续作业,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暂时停工时,应每隔1 h将模板提升3 cm~5 cm,经过2~3次提升后以免混凝土与模板黏结。再次施工时,对浇注停歇形成的施工缝,除按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要求严格控制操作外,尚需对滑升模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以及提升设备的完好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后,方可继续施工。

滑模施工组织 滑模施工是一个连续的、各工种相互配合、各工序衔接、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法。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严格周密的施工组织是保证滑模施工成功的关键。在滑模施工中必须有施工总负责人、钢筋组、混凝土组、提升及纠偏组和监控记录组等。

首先,各组要按施工工艺做好份内的工作。钢筋组要做好钢筋的运输、绑扎,绑扎速度要与混凝土的浇灌速度相配合,钢筋的水平、竖直长度必须符合滑升要求。混凝土组要做好混凝土的拌和、输送、振捣,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是控制好出模强度的关键,浇筑混凝土与滑模提升交错进行,一定要按混凝土工艺要求,严格执行,协调组织好。提升及纠偏操作组要操作熟练,始终保证提升系统正常运转,能按总负责人的指示顺利完成一切操作。监控记录组要及时利用仪器设备,全天候对滑模施工进行监控和做好记录,及时准确地把记录和指导意见反馈给施工总负责人。施工总负责人必须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要纠正的问题快速下达指令。

其次,各组间要统一协调、相互配合。施工总负责人在协调配合中起核心作用,各组要及时反馈信息,其中监控记录组是最关键的,必须保证准确无误并及时把当前的滑模状态传递给总负责人。滑模施工各组是有效的统一体,要相互配合,使施工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节奏、均衡、连续地进行,直到完成任务。

6施工监控及纠偏

6.1施工测量 由于滑模施工时,模板是依靠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上,其几何尺寸的控制受到已浇注混凝土影响较大,一但发生偏移和扭转,往往会受到已凝固混凝土导向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施工精确测量放线,严格控制误差是很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用全站仪放出墩身的控制点,在滑模架上挂5 kg~20 kg的大垂球,在施工环境风力较大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激光垂直仪测量垂直偏差。滑模平台则可使用水准联通管控制滑模的水平,同时还需要定时对墩身中心及扭转进行坐标测量,以确保墩身位置方向的正确。

6.2滑模纠偏

滑模施工中由于种种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偏移和扭转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建筑的高度较大时,更是明显。在滑模提升过程中纠偏是解决滑模偏移和扭转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滑模施工中采用较多的纠偏方法有下列几种。

6.2.1偏载纠偏法

即按量测的结果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荷载,人为地造成滑升模板的偏载使之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用力,这种纠偏的方法主要靠多年的施工经验控制偏载的大小,从而使偏移或倾斜得到纠正。

6.2.2千斤顶纠偏法

即使用千斤顶在各方向使用不同的提升量,从而使模板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倾斜来纠正偏移或倾斜的方法,使用千斤顶纠偏时,每次的纠偏千斤顶的提升量之差一般应控制在10 mm~20 mm,且要在提升后认真校核纠偏量,并应及时调回到水平位置。

6.2.3楔形垫纠偏法

采用楔形垫块垫在千斤顶下面来纠偏,既可纠正偏移或倾斜也可以纠正扭转,测量的偏移或扭转,在滑模提升的千斤顶下垫上楔形垫,针对不同的偏差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垫楔形垫使千斤顶在提升时,除了向上的提升之外,还会产生一个水平的附加力,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6.2.4支承顶杆法

采用支承顶杆法纠偏,其作用原理与楔形垫块相似,都是使千斤顶在顶升时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附加力,从而使已经偏移的模板回到正确位置。

滑模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外观质量好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技术难度大,几何尺寸不易控制的缺点,通过苏阳沟大桥、西红旗村特大桥两桥桥墩滑模的施工,应在施工中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 7.1 严格施工组织是保证滑模成功的关键

滑模施工中,一般是24 h不停,各工序的衔接和配合十分重要,施工负责人要认真协调,特别是钢筋工与混凝土工的配合,提升操作与监控数据的配合,将是滑模施工的关键。现场的施工记录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施工负责人责任心要特别强,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各工种施工负责人也要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才能确保滑模施工顺利进行。

7.2 注意减轻和均布平台的荷载

滑模是依靠已浇注的混凝土固定在墩身上的,墩身混凝土出模时仅0.2 MPa~0.4MPa的混凝土强度,因此要求平台荷载尽可能的轻,为此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闲杂人员上工作平台,同时还要求材料均匀地分布在平台上,以避免滑模承受偏载。7.3纠偏宜早不宜迟

滑模出现偏差是必然的,一旦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比较容易,一旦偏差过大,纠偏不仅困难,而且由于纠偏而形成反向偏差进而形成滑模定势,又造成反向偏差,所以对一般不大于10 mm的偏差,使用偏载纠偏即可,一旦偏差纠正即可恢复均载。

施工工艺总结 篇2

1 工程概况

郭巨峙南围涂工程位于北仑区白峰镇东南部海域, 围涂面积1821亩。工程由海堤、水闸和排涝河等组成, 海堤全长3.931km。海堤内涂面高程为0.0m~-1.3m, 外涂面高程为-1.3m~-4.2m。坝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结合镇压层的复合加固法。插板间距1.3m, 标准坝段部位插深一般在20m左右。

2 工程地质和水文潮汐

工程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系。地质较复杂, 土层变化大, 地基土呈现粗细相间、软硬不一的层次, 工程区自上而下分布如下土层:Ⅰ (mQ4) 淤泥质粉质粘土、Ⅱ3 (mQ4) 淤泥质粘土、Ⅱ4 (mQ4) 粘土、Ⅲ (alQ4) 碎 (卵) 石、Ⅳ2 (al-mQ3) 粉质粘土。

工程区处于象山港口门区, 潮型属非正规半日潮, 多年平均潮位0.68m;多年平均低潮位-1.20m。

工程区潮流属往复流, 落潮历时大于潮涨历时, 波浪以风成浪为主。

3 原材料指标

本工程排水板采用刻度式可测深C型板, 具体性能指标见表1。

4 施工机械

本工程采用的机械型号为HZ25/250型, 该机械主要性能如下。

(1) 插设深度可达到25m以上, 导架可调整桩架垂直度, 保证排水板入土垂直度。

(2) 配有塑料排水板施工质量检验自动记录及监控系统, 该系统能自动记录塑料排水板施工数据:施工日期、时间、桩号, 回带长度和实际插入深度, 每天施工完成可累计桩数, 总工程量所有数据存入储存器;该系统克服了以前由人工在机架上目测, 记号的记录方法, 这就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造成长度不足或严重回带, 甚至有意识的偷工减料行为。塑料排水板的插入深度和回带长度是无法进行事后检测的,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可靠的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十分关键的。

5 施工工艺

本工程使用回收桩靴法施工, 沉管底部由桩靴密封, 桩靴由铁链固定, 此工艺已较为成熟, 施工单位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

5.1 施工工艺流程

复核定位标志桩→船体定位→桩机就位→装带及桩靴→沉管下沉至设计底标高→沉管上提到碎石面层上约1m→自动割带系统操作→提沉管至水面, 重新装带→检查并记录打设情况→桩机移位, 重复定桩位。

5.2 船体定位

首先在岸上选一坐标点, 放置1台岸台GPS接收机, 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施工区域平面图及控制点的实地坐标和船舶施工空间尺寸, 根据每条船的施工空间进行船位划分, 并直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这样移动船位时只要用4台锚机绞动船舶, 至其施工空间与划分的船位重合时, 说明船舶已准确就位。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10cm, 能满足全天候施工的要求。插板机定位:其定位方法为机械定位, 精度能控制在1cm以内。在施工时先按每支桩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在222m×10m的空间范围内划分出总排数 (纵向) 和每排的支数 (横向) 。然后移动插设机大平台进行纵向定位, 当定位指针与纵向定位刻度重合时说明定位准确, 在大平台定位准确后开动小车平台进行横向单支定位。这样完成全船的插设支数以后, 再进行下一船的定位。

5.3

为确保打设长度用水深测深仪或垂球测出检测水深, 以便控制打设深度, 每插完一排塑料排水板, 测量一次水深, 调整一次沉管的入水深度

5.4

排水板上拔后, 水下剪带系统操作, 水下剪带采用软轴锯片法

5.5 定位后必须调整导管的垂直度后进行插板施工

施工过程中, 随时调整桩机垂直度, 要求垂直度误差≤1.5%。导杆沿平台边作业时, 应随时调整垂直度, 达不到要求时应减少边沿打设根数。搁滩作业时, 亦应及时调整垂直度, 达不到要求时不能施工。

5.6 为防止排水板打设过程中出现扭结现象, 在沉管下沉时, 用人工拉紧排水板

为减少海水中的泥土堵塞排水板头的排水, 在剪带时外露长度应长于40cm, 使排水板的外露部分能自然下垂。

5.7

打设过程中逐根做好施工原始记录 (可与自动记录互较)

6 海上施工特点及注意事项

6.1 水深流急

当地多年平均高潮位为2.39m, 部份港汊水流速达1.0m/s~1.5m/s。这对施工设备的定位锚泊和沉桩管对水流的抗弯曲能力要求较高。

6.2 风浪较大

该工程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为典型的强潮地区, 潮差一般在2m~4m之间。7~9月, 台风也最为频繁。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设备、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要求设备重心低、稳定性好, 有足够的抗风浪性。风浪大会造成导杆倾斜, 影响排水板垂直度。露在外面的排水板随风漂动, 使滤膜破损, 甚至折断, 亦需保护, 并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避台风和抢战小风的机动性能。

6.3

要求工作平台有足够的浮性和稳定性, 使导管插入拔出对工作无影响, 导杆移边工作时不造成平台倾斜或颠覆, 并要求水下剪板

6.4 误差

水深看不到滩涂面, 看不准桩位, 不能直接放样决定桩位, 只能依靠其他标志来定位, 由工作台导杆移动来控制桩位, 要求工作平台尽量大, 平台一次定位打设的排水板根数尽量多, 以减少间距误差。

6.5 潮位影响

潮涨潮落水位呈周期性变化。导杆按同一深度贯入亦呈周期性变化, 深浅不一要求随时观测水位, 调整导管的贯入深度使排水板入土深度不变。海底面不平整, 海抛的碎石垫层通常也不平整。在退潮后有时会搁浅, 造成平台倾斜, 要求事先对碎石垫层进行粗平, 并配备导杆垂直度调较装置。

7 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间距误差及控制:间距误差不大于+50mm~-200mm, 随潮位的涨落随时调整锚链, 使船只停留原位, 由导杆的移位保证插板间距、船位桩位定设准确, 确保桩位平面尺寸误差+50mm~-200mm。

(2) 回带误差及控制:回带误差不大于300mm, 回带率小于5%, 如若超过, 除检查桩靴是否磨损需更换外, 应在旁边补打一根。回带长度的控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方面要做好桩靴与沉管出口的密封, 防止淤泥等进入沉管引起回带;另一方面观测沉管上口与排水板有没有相对位移。

(3) 随时调整桩机沉管垂直度, 控制垂直度偏差≤1.5%。

(4) 深度控制:海上作业一般要求每10min观察潮位标, 调整一次导管入水深度, 涨潮时逐一加长导管入水深度, 退潮时逐一减少导管入水深度, 始终保持导管入土深度不变。

(5) 由于工程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6级大风为经常性天气, 风大易将露在套管外的塑料排水板刮起飘扬, 极易使排水板扭曲、破损, 甚至断裂, 影响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 虽采用人力拉紧, 但有时效果甚微。解决办法:用φ8的圆钢做成φ200的圆环, 并用软绳将圆环每隔1m连成环套, 将套管和塑料排水板套在中间, 有效的控制了排水板的飘动, 使在7级大风天气插板照常施工。要求圆环内外壁均需光滑, 否则易割伤排水板。

(6) 由于水上插板地处海上, 且水下淤泥和淤泥质粘土较厚地段, 套管上提时土体对排水板的粘滞力较强。通过试验, 我们对每个不同断面深度的排水板进行试打, 并逐根进行人工检测回带长度, 发现如果桩靴密封良好, 插设时套管内不挤入淤泥, 排水板一般不存在回带现象, 如有回带一般也发生在套管上提的开始阶段, 回带长度可以通过立柱上的刻度读测得到。所以本工程水上插板施工通过目测回带长度并结合人工抽查检测 (按10%抽查) 完全可以满足排水板的回带控制要求。

8 安全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 使全体施工人员在思想有重视, 技术上有保障, 行动上有约束。

(2) 工人上船作业前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主要工种应持证上岗。

(3) 严禁未穿救生衣上船作业, 机上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高空作业须系好安全带。

(4) 保持船体稳定, 四角锚应牢固。

(5) 桩机行走及插板深度等应有限位装置。

(6)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 有不利或灾害天气应及时撤退做到防患于未然。

9 结语

海上施工塑料排水板只要施工工艺正确、方法得当, 质量保证措施得力, 按照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认真实施, 其质量是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

从相关试验资料分析, 即使滩涂面在水面下达1.5~12米左右, 使用塑料排水板进行地基处理也是可行的, 效果也是不错的, 只是固结时间较长, 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荷速率。

参考文献

[1]JTJ/T257~96, 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S].

[2]JTJ/T256~96,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S].

装饰墙纸施工工艺施工探讨 篇3

关键词:装饰墙纸;裱糊墙纸;施工工艺

随着墙纸本身生产质量的提高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更新改进,从装饰施工和艺术风格的更新等角度来看,采用墙纸装饰墙面的施工方法在近年在装饰施工行业中广泛使用于宾馆、酒店的标准房间及各种会议、展览与洽谈空间以及居民住宅卧室等。

1.装饰墙纸材料要求

墙纸、墙布的产品类型,图案,品种,色彩等应根据设计要求选配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表面应是整洁,图案完好无损、清晰。色彩一致的合格产品。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日晒雨淋,压延墙纸和墙布应放平,发泡墙纸、复合墙纸则应竖放。石膏、大白粉、滑石粉、聚醋酸乙烯乳液、羧甲基纤维素、108胶或各种型号的墙纸胶粘剂等。其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胶粘剂、嵌缝腻子、玻璃网格布等,应按墙纸和墙布的品种选配并根据设计和基层的实际需要提前备齐。胶粘剂应具有防霉和耐久性,同时应满足建筑物的防火要求,避免在高温下因胶粘剂失去粘结力使墙纸脱落而引起火灾。对温度较高的房间和经常潮湿墙体表面,裱糊墙纸时,应采用有防水性能的墙纸、墙布和胶粘剂等材料。用于裱糊工程的腻子应具有一定的受潮不易脱落的性能。

2.裱糊墙纸工艺流程

若顶棚、墙面均需进行裱糊工程的原则上是先裱糊顶棚后裱糊墙面。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计算用料、裁纸→刷胶粘贴墙纸→墙纸修整

3.裱糊墙纸前的相关工作

根据基层不同材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1 混凝土及抹灰基层处理

裱糊墙纸的基层是混凝土面、抹灰面(如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石灰砂浆等),要满刮腻子一遍打磨砂纸。但有的混凝土面、抹灰面有气孔、麻点、凹凸不平时,为了保证质量,应增加满刮腻子和磨砂纸遍数。

刮腻子时,将混凝土或抹灰面清扫干净,使用胶皮刮板满刮一遍。刮时要有规律,要一板排一板,两板中间顺一板。既要刮严,又不得有明显接搓和凸痕,做到凸处薄刮,凹处厚刮,大面积找平。待腻子干固后,打磨砂纸并扫净。需要增加满刮腻子遍数的基层表面,应先将表面裂缝及凹面部分刮平,然后打磨砂纸、扫净,再满刮一遍后打磨砂纸,处理好的底层应该平整光滑,阴阳角线通畅、顺直,无裂痕、崩角,无砂眼麻点。

3.2 木质基层处理

木基层要求接缝不显接搓,接缝、钉眼应用腻子补平满刮油性腻子一遍(第一遍),用砂纸磨平。木夹板的不平整主要是钉接造成的,在钉接处木夹板往往下凹,非钉接处往外凸。所以第一遍满刮腻子主要是找平大面。第二遍可用石膏腻子找平,腻子的厚度应减薄,可在该腻子找平,腻子的厚度应减薄,可在该腻子五六成干时,用塑料刮板有规律地压光,最后用干净的抹布轻轻将表面灰粒擦净。

3.3 石膏板基层处理

纸面石膏板比较平整,披抹腻子主要是对接缝处和螺钉孔位处。对缝披抹腻子后,还需用棉纸带贴缝,以防止对缝处的开裂。在纸面石膏板上,应用腻子满刮一遍,找平大面,在第二遍腻子进行修整。

3.4 不同基層对接处的处理

不同基层材料的相接处,如石膏板与木夹板、水泥或抹灰基面与木夹板水泥。水泥基面与石膏板之间的对缝,应用绵纸带或穿孔纸带粘贴封口,以防止裱糊后的墙纸面层被拉裂撕开。

4.裱糊墙纸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4.1 吊顶裱贴

在吊顶面上表贴墙纸,第一段通常要贴近主窗,与墙墙平行。在纸的背面和顶棚的粘贴部位刷胶,应注意按墙纸宽度刷胶,不宜过宽,铺贴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铺粘。裱贴第一张时,一定要按已弹好的线找直粘牢,应注意纸的两边各甩出1~2cm 不压死,以满足与第二张铺粘时的拼花压槎对缝的要求。然后依上法铺粘第二张,两张纸搭接1~2cm,用钢板尺比齐,两人将尺按紧,一人用劈纸刀裁切,随即将搭槎处两张纸条撕去,用刮板带胶将缝隙压实刮牢。随后将顶子两端阴角处用钢板尺比齐,拉直,用刮板及辊子压实,最后用湿温毛巾将接缝处辊压出的胶痕擦净,依次进行。

4.2 墙面裱贴

应分别在纸上及墙上刷胶,其刷胶宽度应相吻合,墙上刷胶一次不应过宽。糊纸时从墙的阴角开始铺贴第一张,按已画好的垂直线吊直,并从上往下用手铺平,刮板刮实,并在其微干状态时,用小辊子将上、下阴角处压实。第一张粘好留1~2cm(应拐过阴角约2cm),然后粘铺第二张,依同法压平、压实,与第一张搭槎1~2cm,要自上而下对缝,拼花要端正,用刮板刮平,用钢板尺在第一、第二张搭槎处切割开,将纸边撕去,边槎处带胶压实,并及时将挤出的胶液用湿毛巾擦净,然后用同法将接顶、接踢脚的边切割整齐,并带胶压实。墙面上遇有电门、插销盒时,应在其位置上破纸做为标记。在裱糊时,阳角不允许甩槎接缝,阴角处必须裁纸搭缝,不允许整张纸铺贴,避免产生空鼓与皱折。

4.3 花纸拼接

⑴纸的拼缝处花形要对接拼搭好。

⑵铺贴前应注意花形及纸的颜色力求一致。

⑶墙与顶墙纸的搭接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一般有挂镜线的房间应以挂镜线为界,无挂镜线的房间则以弹线为准。

⑷花形拼接如出现困难时,错槎应尽量甩到不显眼的阴角处,大面不应出现错槎和花形混乱的现象。

⑸修整:墙纸粘贴完后,应检查是否有空鼓不实之处,接搓是否平顺,有无翘边、翘角现象,胶痕是否擦净,有无气泡、小包,表面是否平整,皱褶及胶痕是否清擦干净等,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4 裱糊墙纸工艺要点

⑴裱糊普通墙纸,应先将墙纸背面用水湿润,基层表面涂刷胶粘剂,裱糊时用软毛扫、软布及刮板理平。

⑵裱糊塑料墙纸应先将墙纸浸水湿润,基层表面和墙纸背面均涂胶粘剂,用软毛扫、软布、刮板理平,带凹凸花色的发泡墙纸,墙纸背面用水湿润,基层表面和墙纸背面均涂刷胶粘剂,用软布、海棉块理平,不宜使用刮板理平,防止损伤料面,裱糊过程应防止胶粘剂溢出污染料面。

⑶裱糊玻璃纤维布,应将墙布背面清抹干净,在基层表面涂刷胶粘剂,裱糊时用刮板、软布理平。

⑷裱糊复合墙纸,应先将墙纸背面涂刷胶粘剂,放置数分钟,使墙纸吸水湿润,并在基层涂刷胶粘剂后进行裱糊,裱贴时应用软毛扫、海棉块、软布理平,不得使用刮板,以免损伤料面。

⑸裱糊带背胶墙纸,应先将墙纸浸水湿润,使墙纸起到充分闷水作用和胶粘层的胶粘作用后,即可进行裱贴,用软布、刮板理平。裱糊顶棚时,为了增加粘结力,带背胶的墙纸宜增加涂刷一层稀释的胶粘剂后,再行裱贴,用软布、刮板理平。

⑹自粘型墙纸,不用涂刷胶粘剂,可将墙纸背后的保护膜撕掉后,进行裱贴,裱贴的基层应用干布推抹干净,裱糊的墙纸用刮板、软布顺序理平。

⑺裱糊天然料面(麻丝料面)墙布,应先将墙布背面用水湿润,基层和墙布背面均涂刷胶粘剂,裱贴时用软毛扫、软布,海棉块及刮板轻轻理平,不能刮抹损伤料面。裱糊过程应防止胶粘剂溢出污染料面,料面不宜用水湿抹。

⑻裱糊金属面墙纸应先将墙纸背面用水湿润,基层和墙纸背面涂刷胶粘剂、裱糊时应用软毛扫、软布、海棉块理平,不得使用刮板理平.

⑼裱糊的墙纸和墙布应与顶棚、挂镜线、贴脸板和踢脚线、电气槽盒交接紧密,不得有缝隙,裱贴时可将纸幅两端在裁纸时多裁2cm 余量,待粘贴后用刮板或剪刀背沿交接处压出摺纹,用墙纸刀切齐,撕去余纸粘贴密实。

⑽公共建筑中人流拥挤,与人接触频繁的墙面,其墙裙部位不宜采用玻璃纤维墙布作饰面。

4.5 裱糊墙纸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同一操作房间使用的墙纸,墙布应一次领料,保证墙纸、墙布颜色花纹一致。

裱糊施工过程中和干燥前,应防止穿堂风吹进和温度的突然变化,以免引起已裱糊贴好的墙饰干燥不一致,造成离缝、开口缝等现象。对于需要重叠对花的条类墙纸,应先裱糊对花,然后再用钢直尺对齐裁下余边,裁切时,应一次切掉,不得重割。裁切后,撕去余纸,再行粘贴压实。纸边张口是由于胶粘剂局部不均匀或过早干燥所致,可以加涂胶粘剂重新粘贴压实。纸面出现皱摺是由于纸幅未有充分闷水湿润,纸面伸缩不均匀或操作不当所造成,可在胶粘剂未干前撕起纸幅重新粘贴。

5.结束语

墙纸流行以来,短短几年时间从不为人知,到现在成为时尚新宠,装饰墙纸以其自身的美观、时尚、个性、大方,越来越成为当今家居装饰品中宠儿。但是,随着装修材料的快速发展,装饰墙纸的种类增加,在装饰墙纸在施工中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还需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潭德智.装修巧用胶粘剂[J].家具与环境,1997,04

施工工艺总结 篇4

都说时光如梭,转眼2013-2014年最新的工作又接近尾声了。在这一学期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本学期按照高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严格按照其计划进度进行教学,保障教学时间,目前基本已结束教学大纲要求,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带了艺术设计ZK1201《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家具设计设计实训》,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视频演示范例和理论讲解的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在讲解实例的同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牵涉到的工艺特别多,学生凭理论性记忆相对容易混淆,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完成课本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家具设计实训》这门课的实训条件不够,没有专门的实训教室,学生到后期只有做方案和效果图来完成实训任务,如果实训条件允许,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做方案效果图,而且还要完成家具实例,做出能够真正使用的家具来。

在教学中,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于学校其他工作。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但一学期以来,我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不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党员学习,克服不足,争取早日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

施工工艺总结 篇5

第1章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渗透系数3

50m/d的砂土层中的喷射井点降水工程

第2章

施工机具

喷射井管滤管供水总管排水总管高压离心泵排水泵压力表循环水箱等

第3章

工艺流程

1.设置泵层安装进排水总管→水冲法或钻孔法成井→安装喷射井点管填滤料→接通进水排水总管并与高压水泵接通→将各井点管的外管管口与排水管接通并通到循环水箱→启动高压水泵抽取地下水→用离心泵排除循环水箱中多余的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

2.井点布置喷射井点在设计时其管路布置和高程布置与轻型基本相同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行布置基坑密度小于10m

时采用单排线型布置大于10m

时采用双排线型布置喷射井管间距一般为2~

3.5m

当采用环行布置时进出口井点的间距可扩大到5~7m

3.井点埋设与使用

1)

喷射井点井管埋设方法与轻型井点相同,为保证埋设质量宜用套管法冲孔加水及压缩空气排泥当套管含泥量经测定小于5%时下井管及灌砂然后再拔套管对10

m

以上喷射井点管宜用吊车下管下井管时水泵应先开始运转以便每下好一根井点管立即与总管相通然后及时进行单根试抽排泥让井管内出来的泥浆从水沟排出并测定真空度待井管出水变清后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kpa

2)

全部井点管沉没完毕后再开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然后使工作水循环进行正式工作各套进水管均应在用阀门隔开各套回水管应分开

3)为防止喷水器损坏安装前应对喷射井管逐根冲洗来泵压力要小些不宜大于0.3kpa

以后再将其逐步开足如果发现井点管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应立即关闭井管检修

4)

工作水位保持清洁试抽2d

后应更换清水此后视水质污浊程度定期更换清水以减轻对喷嘴及水泵叶轮的磨损

第4章

质量记录

1.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计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2.降水施工前应有降水设计

3.降水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径

4.降水系统施工完成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5.降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第5章

成品保护

1.在基坑开挖时把井点(管)插上标志防止开挖至井管(点)破坏降水

2.降水时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或不定期巡察防止停电或其他外界因素破坏降水

第6章

安全与环境

1.降水时对于周围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建立好标高观测系统并准备好防止沉降的措施

2.井点的拔除应在基础及已施工部分的自重大于浮力的情况下进行且底板凝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因水浮力引起地下结构浮动或破坏底板

3.抽水过程中注意施工用电抽水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保护特别在雨季注意用电巡察

4.由于井点降水对引起周围地层的不均匀沉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降水前认真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并合理使用井点降水

第7章

注意事项

1.利用喷射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扬水装置加工的质量十分重要如果喷射的直径加工不精确尺寸加大则工作水流量需要增加否则真空度会降低影响抽水效果如果喷嘴混合室和扩散室的轴线不重合产生偏差则不但会降低真空度而且由于水力冲刷磨损较快需经常更换会影响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

2.工作水要干净不得含泥沙及其它杂物尤其在工作初期更应注意工作水的干净因为此时抽出的地下水可能较为浑浊如不经过很好的沉淀即用作工作水会使喷嘴混合室等部位很快的磨损如果扬水装置已磨损应及时更换

3.用喷射井点降水为防止产生工作水反灌现象在滤管下端最好增设逆出球阀

4.在喷射井点运转期间要及时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测定井点抽水量通过地下水量的变化分析降水效果及降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在喷射井点运转期间需测定井点管真空度检查井点工作是否正常

第8章

质量记录

1.所选机械设备性能合格证

2.井点平面布置图

3.井点设计计算书

4.井点降水记录表

施工工艺总结 篇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1

施工准备

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

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

分层开挖

修整槽边

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

3.2.1.4  坚硬的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边坡坡度(高∶宽)表1-1

坡顶无荷载

坡质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硬塑的轻亚粘土

1∶0.67

1∶0.75

1∶1.00

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1∶0.33

1∶0.50

1∶0.67

6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00

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

3.3.2.1  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

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2。

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              表1-2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2 3

标高 长度、宽度 边坡偏陡

+0-50-0 不允许

用水准仪检查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成品保护

5.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5.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5.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  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6.3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上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6.4  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5  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施工工艺总结 篇7

1 相关过程的控制与参数的确定

CFG的实施并不困难,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细节就需要一定的施工经验了, 下面就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确定CFG桩进入持力层。桩在进入地层之后, 其内部情况是无法仔细看清楚的, 那么CFG桩打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 打到什么程度需要停, 这就需要准确判断CFG桩进入持力层的情况。对于振动沉管成桩来说, 主要是通过钻进过程中电流值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进入了持力层。我们知道, 对于真个打桩的过程, 持力层的上面是软土, 那么CFG桩在软土中国钻进是时, 电流值较小而且变化比较平稳, 但是一旦进入吃力层, 电流值会较大而且较为迅速的上升。但是, 即使是知道CFG桩进入持力层后, 电流值会上升, 那么到底是到达一个具体的什么标准, 才是标志着CFG桩进入持力层了呢。此时, 只要通过试桩, 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钻头到达持力层的电流值了, 之后要这个电流值确定了, 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个已经确定的电流值, 在实际施工中控制桩长了, 之前设计的桩长仅仅只能做一个参考, 具体的确定桩长的方法可以简单作以下说明, 那就是:钻进至设计深度, 取出土样, 量出持力层顶面距离地面的高度, 然后再加上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这就是施工所需的桩长了。对于长螺旋钻机来说, 其进入持力层的电流值变化不明显, 难以根据其电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已经进入了持力层。

对过程进行严格控制。CFG桩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镇东关沉管桩机的拔管速度, 最理想的状态是至始至终都保持均匀的拔管速度, 不仅如此, 还应很好的控制好留振时间。之所以还要控制留振时间, 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混凝土的分层离析对于混凝土来说是大忌, 需要严格避免的, 以免造成桩体强度不均匀。因为振动沉管桩机的振动力较大, 所以成桩时必须采用跳排或者跳桩的方法进行是施工, 以免对桩的结构造成破坏。那么对于由于跳桩或者跳排而造成的中间轮空的桩, 应该等到周围的桩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图标识的强度的60%以上, 才可以进行中间轮空桩的成桩操作。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 可以防止断桩、缩径等质量问题的发生。整个施工的过程, 需要有技术人员在旁监督, 并且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 针对堵管等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但是在进行振动沉管成桩时需要注意的是, 较硬的土层以及密实的砂层, 不适合采用振动沉管成桩, 因为前面提到过, 这种方法的在施工的过程中振动很大, 容易破坏密实砂层以及较硬土层的结构, 使其承载力减小。

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当CFG桩施工完毕后, 不能置之不理, 而是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监测, 这主要包括打好的桩位是否有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的的范围内, 桩体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规定的强度了, 桩身是否完整以及成桩之后对地基的承载力的加固效果等。按照相关要求, CFG桩加固地基后的承载力要达到198M Pa、274.2M Pa以及307.9M Pa这三种, 实际检测结果均能达到要求。

2 振动沉管成桩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对于振动沉管成桩施工, 最常见的问题是断桩、缩径等, 其具体情况如下:

2.1 由于拔管过快造成断桩

当拔管过快, 使混凝土还未流出套管时, 周围的土迅速回填, 造成成桩过程的不连续, 其结果就是本来应该是一整根的桩, 结果变得断断续续。其原因之一主要是在流态的淤泥土质的土中, 孔壁是不法自己保持一定的形状的, 灌注的混凝土密度大于流态淤泥质土的密度, 这就会造成混凝土在该层中发生坍塌, 另外一个原因是桩与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太小, 打邻桩时受到挤压断裂, 又或者是混凝土终凝不久, 受到振动或者外力扰动而发生断裂。

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就是:

第一, 采用上述已经提及到的跳打法施工, 因为跳打要求相邻的桩达到施工设计图上标识的强度的60%以上才能够进行;第二, 严格控制拔管速度, 一般是1.0~1.5m/min, 拔管速度控制好了, 自然就不会出现混凝土还未流出套管但周围的土已经回填的情况了;第三, 对于松散性土和流态淤泥质土, 不能过多的振动, 要边振边拔管。

2.2 由于挤压产生缩径

其原因主要是: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CFG桩施工以及在饱和流态淤泥质土中, 采用振动沉管时, 土受到振动挤压, 土中的水以及空气无法很好的扩散排除, 那么在土中的局部便会产生空隙水压力, 当套管存在时, 这个水压力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一旦套管拔出, 因为初期的混凝土强度较小, 那么在水压力的作用下, 该层的桩体便会受到挤压, 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 始终受到外力的挤压, 其直径自然会不断的变小, 直到混凝土的强度足以抵抗周围的压力的时候, 缩径才会停止。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 当桩之间的中心间距偏小, 邻桩的振动挤压也会使旁边的桩发生缩径;当混凝土过于干硬或者易性差, 拔管时由于管与混凝土的摩擦力, 也会发生缩径的现象。

要想很好的避免缩径现象的发生, 就应该在施工时在管内多装混凝土, 利用其自身重量来克服水压力, 或者采用跳打法, 也可以很好的解决。

当然振动沉管成桩还存在着诸如桩身夹泥、桩身偏移等其他问题,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3 长螺旋成桩常见问题以及处理

与振动沉管成桩相比, 长螺旋成桩问题要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拌合料的质量缺陷以及配合比问题而造成的堵管, 只要注意细骨料和粉煤灰的配合比以及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以及钻杆在进入预定高度后, 开始泵送混凝土, 待钻杆芯管及输送管充满混凝土且呈连续体后, 及时提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长螺旋成桩的问题了。

CFG桩的施工工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总结学习, 但是有限的篇幅内无法一一列出, 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去分析、总结, 以便更好地改进CFG桩的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牛志荣.复合地基处理及其工程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路基加宽拼接施工工艺 篇8

关键词:路基加宽拼接;操作要点;安全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6-003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我国的交通流量急速增长。原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在通行能力和使用质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结合当前通行需求,很多国家的主干道都进行了加宽拼接。旧路加宽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路面开裂、路基沉陷等病害问题。所以,新旧路基间的衔接以及新旧路面结构层的不均匀沉降都是路基加宽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同时,安全保通工作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路基加宽拼接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1施工工艺流程图

1.2主要施工操作要点

1.2.1施工前准备

(1)按照规范要求对沿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和加密。如果是两侧拼接加宽,由于旧路基两侧导线点无法通视,需在旧路基两侧各布设一条附合导线,并且两条附合导线应闭合。

(2)路基开工前每隔20 m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旧路基外边缘点,并在老路基护栏上用喷漆标上桩号。

(3)每隔20m对旧路基和加宽路基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发现和设计图纸不符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加宽路基施工前,对旧路基填料和加宽路基基底土进行相关试验。每千米每侧至少取2个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5)按照规范要求对计划的路基填料进行相关试验,特别是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填料进行相关试验。填料尽量选取和旧路基填料性质相近的材料,避免和减少因新旧路基填料性质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确保新旧路基衔接处的施工质量。

1.2.2原地面清表、回填

(1)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将加宽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清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加宽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水井和墓穴用优质填料换填处理。

(2)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清表厚度,对加宽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的腐殖土、草皮、表土等进行清理。

(3)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将加宽路基范围内的边沟、池塘等地段清淤要干净、彻底,然后按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施工。

(4)场地清理的范围为高速公路原路基坡脚至新加宽工程路基坡脚外1m的范围内。

(5)原地面清表的同时,将旧路的边沟和隔离栅等相关设施拆除。

(6)加宽路基基底清表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地面填前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然后回填至原地面。

(7)对于部分基底含水量较高,清表后不易压实的路段,基底可采用翻挖、晾晒或掺灰处理,也可采用换填一定厚度的砂砾处理。

1.2.3台阶开挖

(1)台阶开挖前,先对老路基边坡进行清坡处理,清坡不易一次全部清理完成,应边挖台阶边清坡,以保证旧路基的稳定。

(2)边坡清理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放样出每层台阶的开挖线,保证开挖台阶线型直顺、位置准确。

(3)旧路基台阶开挖针对老路不同的路基填料采用不同的台阶尺寸.对于老路基填料为黏土、亚黏土和卵砾石土时,拼接处的台阶高宜为1.0m。宽为1.5m;对于老路基填料为砂土、粉砂土时,拼接处的台阶高宜为0.4 m,宽为0.6 m。

(4)开挖拼接至路床底面的台阶时,根据路基填筑高度确定其台阶高度和位置,台阶面距离路床底面小于130 cm时作为一个台阶开挖,距离路床底面大于130 cm时分成100 cm和>130 cm两个台阶高度开挖。路床部位作为一个台阶开挖,开挖位置为距离旧路硬路肩内侧向外30 cm处,台阶高度为80 cm。

(5)开挖过程中如出现土体较大位移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塌方。

(6)对老路基结构物台背及砂砾石等透水性材料填筑的路基,在开挖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钢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砼护壁支撑、砌砖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1.2.4路基填筑

(1)路堤填料选择。加宽路基填料原则上应与老路基填料保持一致,并尽量采用砂砾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填筑,禁止采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填筑路基。为节约工程造价和保护环境,对于老路基开挖台阶的土方及老路基边坡拆除的圬工和拆除的路面基层、底基层等材料,经改善处理,符合设计要求的也可用于路基填筑,但老路基的清坡土和基底清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为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抵抗路面荷载下产生的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应符合表1要求。

(2)施工放样。在路堤填筑前,测量人员首先应根据加宽路基设计宽度及其边坡坡度放样出加宽路基坡脚线,并用石灰撒出路堤填筑边线。为使路堤边缘压实度也能满足规范要求,路堤填筑边线应比加宽路基坡脚线超宽50 cm。

(3)路基填筑材料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事先根据运输路基填料车辆的运载量,路基试验段得出的填筑材料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路基填筑材料的卸料间距。现场施工人员根据卸料间距在下承层上用白灰标示上土网格,并指挥运输车辆按照上土网格卸料。运至路基上的填筑材料首先由推土机粗平,粗平后应对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测定和调整。

(4)含水量调整。施工中,填筑材料摊铺后,及时安排试验技术人员对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当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2%以内时,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超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可采用犁靶翻晒等方法降低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以内时,才可以开始下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小于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可采用洒水车洒水的方法增加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升至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时,才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5)精平。路基填筑材料碾压前按照计算的摊铺标高,每隔10 m做出标高台,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精平后路基填筑材料应保持整体平整,表面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精平时应使路基横坡向加宽路基外侧倾斜,以利于路基排水。

(6)路基填筑材料的碾压。施工前,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压实设备和合理的碾压方案。施工时严格按照试验段总结的碾压组合顺序和碾压方式进行碾压。

压路机碾压时最大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 km/h;碾压时直线段由加宽路基边缘向老路基拼接处碾压,超高段时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压路机碾压时一般重叠1/2轮;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由慢到快的原则;碾压遍数应不少于路基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严禁在未成型的路段急转弯或调头;碾压时安排专人负责,确保碾压均匀。无漏压、无死角。

新旧路基拼接处,需适当提高压实度,台阶处死角部分采用吨位较大的钢轮配合小型冲击夯密实处理。

1.2.5路基填筑检测

路基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路基填筑。若自检或抽检不合格应及时进行补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1.2.6施工注意事项

(1)如果台阶开挖面土层含水量较大,应对其进行相应处理。

(2)每层台阶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加宽路基填筑,避免边坡开挖面长时间暴露,受到雨水冲刷。特别是雨季施工时,边坡清表不得超过台阶面以上50 cm,以免雨水冲刷影响老路基的稳定。加宽路基填筑完毕后,及时在开挖的旧路基边坡台阶处储备下一层填料,形成反压荷载,并保证旧路基稳定。雨季施工时,要备有足够的防雨布对暴露的地段进行大面积的覆盖。

(3)施工中应重视加宽路基地基的排水压实工作,特别是低填路段及地形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确保地基压实度。

(4)拼接部分的路基填方,需要适当提高压实度,台阶处死角部分采用吨位较大的钢轮配合小型冲击夯密实处理。

(5)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对新老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情况进行严格的全过程观测。

(6)施工期间新建路基的外侧边坡,不得随意堆放老路基开挖的废料及其他垃圾土,按需要对新路基边坡进行清理、修整,特别注意保持已修整好的边坡,不要在后续的施工中随意破坏,确保边坡美观、整齐。

(7)加强旧路基和加宽路基临时排水设施设置:为保证及时将旧路基和加宽路基上的积水排出施工范围以外,施工前在旧路基硬路肩外侧用砖砌筑一条高30 cm的拦水带,同时根据路基的纵坡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临时泄水槽,并在加宽路基顶及其边坡上相对应位置,分别用塑料膜和砂浆修筑临时排水沟和泄水槽,及时将积水排出路基施工范围外。

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安全为中心而制定的保证安全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只有安全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才能真正达到施工安全防护的目的。

2.2安全控制措施

2.2.1路基施工原高速公路上安全维护

(1)路基施工时应在高速公路施工一侧摆放符合保通处要求的锥形标,见图2。

(2)安排穿着反光背心的保通人员在路上沿线巡逻,并在护栏边上连续设置较多的彩旗以提醒过往司机注意,不要太靠近路外缘行驶。

2.2.2路基施工的横向保通

路基施工时,尤其是靠近明涵(明通道)或分离式立交桥施工时,由于盖板涵(通道)和分离式立交桥下涉及当地村民和农用车辆来往,应在交叉道路距盖板涵(通道)或分离式立交桥100 m处竖立友情提示标志牌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2.2.3施工阶段施工便道安全保通措施

(1)项目经理部组织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高速公路路肩上摆放锥形标,在路基填筑施工两侧放置反光标志牌,提醒施工便道上过往车辆注意。

(2)在距离施工现场200 m的南北两侧施工便道上设置“前方施工,减速慢行”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非施工人员、车辆,禁止进入”警示标志。为保证夜间车辆通行安全,所有标志牌必须具备反光功能。

(3)施工现场用电、用水必须由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统一安排布置,保证施工现场整洁、安全。

(4)在施工现场和施工便道两侧每10 m布置一面彩旗。在施工现场布置施工机械操作规程和安全提示牌,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注意事项进行公示提醒。

(5)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加强安全保通工作巡视,在进入施工现场的路口设置黄色警示灯。

3.3做好安全防护应急措施

上一篇:和田玉真假的鉴定方法下一篇:煤矿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