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及工艺(共12篇)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1
0 引言
金宝屯大桥位于国道203线吉林省境内K504+360处,桥梁全长464.4米,跨径组合为20米×23,桥面宽度净-8.6米+2×0.5米,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下部为双柱式墩、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198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多年运营后,2008年4月发现,由于汽车严重超限运行,加上设计、施工等因素造成桥面、T梁主梁、横隔板出现裂缝,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检测后,判定为危桥,立即封闭交通,并于2008年5月开始对该桥进行加固处理。
1 病害概况、成因及加固方案的确定
1.1 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对该桥检测报告的结果为:(1)桥面铺装:
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破损严重,水泥混凝土表面出现网状裂缝和纵向裂缝、脱皮,局部破损露骨。(2)桥梁伸缩缝钢板严重变形,伸缩缝旁的过渡段混凝土出现多条纵向裂缝,局部已破碎。(3)主梁:梁端范围内出现较多斜裂缝,且大致沿中性轴25°-45°方向开裂,表现为典型的主拉应力裂缝,最大裂缝宽达0.3毫米,裂缝较密;跨中附近出现受弯裂缝,裂缝宽度在0.1毫米-0.25毫米之间。(4)横隔梁:横隔梁破损严重,连接部分外包混凝土脱落,横隔板之间的钢筋外露、锈蚀,连接钢板扭曲,甚至断裂,部分横隔板已失去了横向联系的作用。
1.2 造成病害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逐渐增大,疲劳破坏等原因,造成横隔梁横向联系的失效,使梁间整体性下降,导致各片梁的活载挠度发生变化,挠度的变化可能使桥面铺装层产生剥离,剥离的铺装层在车辆的碾压震动后发生破损,这种破坏反过来又使得桥梁整体性进一步下降,如此恶性循环,极易导致危险的发生。主梁拉应力及正弯矩作用,使得梁体表面出现裂缝,当裂缝发展较快时,可能明显降低梁的承载能力,同时钢筋容易锈蚀,结构内部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蚀。由于当时施工技术水平低,施工质量不好,个别主梁混凝土表面有麻面、蜂窝、空洞、露筋现象,并且桥墩表面有风化、麻面、短细裂缝、导致表层破坏,保护层减薄、钢筋外露锈蚀,严重会消弱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1.3 加固方案
(1)主梁裂缝处理。凿除原桥面混凝土层和桥上防撞墙,更换已破损的T梁,重新铺筑钢筋混凝土桥面和护栏。(2)加固横隔板。中隔板加固方法:在主梁梁肋及横隔板上钻孔,穿入主钢筋及分布钢筋,主钢筋进行张拉后,浇筑微膨胀混凝土;端隔板加固方法:凿除端隔板表面混凝土,原桥端隔板混凝土外露箍筋与加固部分钢筋焊接在一起,穿入主钢筋,主钢筋进行张拉后,浇筑微膨胀混凝土。(3)主梁翼板增加横向连接。采用粘钢法加强全桥横向连接,用环氧树脂砂浆将翼缘板粘贴面找平,涂抹结构胶,粘贴钢板,穿入螺栓将钢板固定。(4)混凝土表面碳化:采用全凿混凝土表面涂刷环氧树脂胶防碳化处理。混凝土已碳化的碳化层比较坚硬的可直接涂料封闭;碳化层疏松的,应先凿除碳化层,再用环氧树脂砂浆处理。(5)桥面整体化现浇混凝土及护栏:凿除原桥桥面铺装及防撞墙护栏,将桥面宽度增至9.0米,两侧进行价款处理厚修筑0.5米宽护栏底座及三横梁式护栏。桥面重新铺筑防水混凝土桥面铺装。为提高桥面防水效果,同时尽可能减轻恒载,水泥混凝土桥面加铺2层改性沥青稀浆封层。(6)更换原桥所有伸缩缝。
2 主梁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本桥加固施工顺序为:凿除桥面铺装及护栏—裂缝修补—主梁横隔板凿毛—钻孔—粘贴钢板—加固横隔板—施工桥面系。
2.1 裂缝的修补
(1)当裂缝小于0.1mm时采取表面灌浆处理方法,将裂缝表层混凝土松散层去除打磨,露出新缝,施工前再用丙酮擦洗干净,沿缝两侧20-30mm处,用毛刷沾环氧树脂浆液刷裂缝一至二遍,当浆外溢时即可,并在表层粘贴一层玻璃丝布,封缝完毕。(2)当裂缝宽度大于0.1mm时,裂缝表层清除同上,即基层处理干净后,采用预埋灌浆喷处理的方法,即间距300-500mm埋设一个灌浆口,埋设时现在灌浆嘴的地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进浆骑缝粘贴在预定位置上,带封嘴的环氧胶泥有一定强度时才能配浆、施灌,每条缝都应冲裂缝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推进,施灌时应在检测封闭处是否漏浆,灌浆时压力为0.2Mpa,即可满足要求,待缝内浆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拆下灌浆嘴,再用环氧树脂胶把灌浆嘴处抹平封口即可。
2.2 主梁粘贴钢板加固
钢板采用焊接方法施工,要求粘贴厚的钢板与混凝土结构连为一体,共同受力,主要工序为:主梁表面处理:主梁底面与两侧全部打磨平整露出新面,并用压缩空气吹除粉层或清水洗净,干燥后用脱水棉花蘸丙酮擦拭表面。打孔植筋安置固定螺栓:为使钢板能与混凝土面仅仅粘贴,采用下底面间距1000mm,植双排∮10螺栓,侧面单排间距1000mm植∮10螺栓锚固,在混凝土表层打磨的同时对钢板划出螺栓位置并钻孔,同时对钢板除锈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为止,打磨纹络粗糙度越大越好,然后用丙酮擦洗干净,加工好的钢板按施工顺序先主后次,先底后侧进行初次安装紧贴加固为止,按钢板已钻好的孔眼在肋上定出植螺栓的准确位置,核对后卸下钢板,进行螺栓钻孔,按12倍钢筋直径深度成孔,洗孔清洁,待验。配结构胶进行钢板螺栓植筋,植好的螺栓24小时不得撞击,72小时后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作抗拨试验合格后进行钢板粘贴。固定与加压:钢板粘贴后,立即用卡具或木支撑固定,再用木龙一端紧贴钢板底,另一端加压用木卡,逐一卡紧至板边胶液从边缘挤出为止,然后锁紧螺栓。
2.3 加固横隔板
钻孔:采用电锤成孔,孔径采用∮25,尽可能沿一端平直成孔,若遇钢筋时,错开一个孔位穿过不致损坏原结构钢筋。灌孔处理:钻孔完毕厚尽快将混凝土芯从空内全部去除,用毛刷洗孔,再用清水冲洗直直孔内清洁无异物(有高压水冲洗更好)。钢筋表面处理:用钢丝刷去除钢筋表面氧化层,再用丙酮擦拭表面后将钢筋放一处5-10分钟,然后才可植筋。配制结构植筋胶:仍采用AL-JQN-A型建筑结构胶遇AL-JQN-B型建筑结构胶,按3:1的比重配制,搅拌均匀5分钟后即可使用。化学生根:将配制好的植筋胶注入孔内,再插入钢筋,左右移动旋转,同时不段灌入植筋胶至完全饱满为止。拉拔承载力检测:在常温20℃左右,植筋72小时后,植筋胶已完全固化,可以作抗拔试验,低温时可以延长1-2天。
2.4 粘贴碳纤维布
(1)首先将需要粘贴碳纤维布的T梁底用砂轮打磨平整,清除表面腐蚀、剥落的混凝土和灰尘,使粘贴面露出骨料,表面有油污的应用脱脂棉纱蘸丙酮清洗,然后用高压水枪清晰梁体粘贴面的灰尘。(2)找平材料表面干燥后,把刷涂料用的滚子蘸以事先兑好的碳纤维粘结胶,在梁体粘贴面上来回滚动,涂抹一层底胶。粘结胶由环氧类主料和固化剂(重量比为3:1)配制而成。(3)底胶固化4小时以后,方可涂抹第二层胶和粘贴碳纤维布。碳纤维布纤维条的方向应与加固部位受拉力的方向一致。粘贴时,要一次粘贴平整,用滚子顺着纤维走向来回滚动,防止形成褶皱、损伤纤维条或多次扰动碳纤维横向的编织线。一面檀香味调松散或改变然纤维条的受力方向。碳纤维布确实需要搭接时,接头处至少要搭接10cm以上。(4)粘贴强度形成期间(一般为3天)不得有加载、振动等干扰,必要时应保持成型所需要的压力。在固化4小时候,涂抹第三层胶,以保护碳纤维布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涂抹要均匀,防止漏抹。
3 结论
我市大多数桥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T梁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由于目前车辆越来越向重型化发展,车辆密度不断增加及严重的超限运输,使得很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且越来越明显,危机行车安全,本桥的加固方案,具有施工简单、节约投资的有点,给同类桥梁加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
摘要:分析桥梁病害原因,经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检测结果,合理地确定了桥梁加固方案,深入讨论了裂缝的处理、横隔板加固及粘贴碳纤维布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桥梁,加固方案,施工工艺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2
(时间:2006-06-01 共有
2063人次浏览)
1、连接件安装工艺及技术方案
幕墙构件的现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详见:附件
二、《玻璃、铝板幕墙安装作业指导书》
1.1工艺流程说明:
工艺流程:熟悉图纸及技术交底→熟悉施工现场→寻准预埋铁件对准竖梁线→拉水平线控制水平高度及进深位置→点焊→检查→加焊→防腐→记录。1.2 基本操作说明:
1.2.1 熟悉图纸:了解前段工序的变化更改及设计变更。
1.2.2熟悉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熟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已施工工序质量的验收;二是对照图纸要求对下步工作的安排。
1.2.3寻准预埋铁件:预埋铁件的作用就是将连接件固定,使幕墙结构与主体砼结构连接起来。故安装连接件时首先要寻找原预埋件,只有寻准了预埋件才能很准确地安装连接件。
1.2.4对照竖梁垂线:竖梁的中心线也是连接件的中心线,故在安装时要注意控制连接件的位置,其偏差小于2mm。
1.2.5拉水平线控制水平高低及进深尺寸。虽然予埋铁件时已控制水平高度,但由于施工误差的影响,安装连接件时仍要拉水平线控制其水平及进深的位置以保证连接件的安装准确无误,方法参照前几道工序操作要求。
1.2.6点焊:在连接件三维空间定位确定准确后要进行连接件的临时固定即点焊。点焊时每个焊接面点2~3点,要保证连接件不会脱落。点焊时要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固定位置;另一人点焊,这样协调施工同时两人都要做好各种防护;点焊人员必须是有焊工技术操作证者,以保证点焊的质量。
1.2.7验收检查。对初步固定的连接件按层次逐个检查施工质量,主要检查三维空间误差,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误差范围内。三维空间误差工地施工控制范围为垂直误差小于2mm,水平误差小于2mm,进深误差小于3mm。
1.2.8加焊正式固定:对验收合格的连接件进行固定,即正式烧焊。烧焊操作时要按照焊接的规格及操作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连接件的两边都必须满焊。
1.2.9验收:对烧焊好的连接件,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逐个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处进行返工改进,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1.2.10防腐:预埋铁件在模板拆除,凿除砼面层后进行过一次防腐处理,连接件在车间加工时亦进行过防腐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清理焊渣;(2)刷防锈漆;
(3)刷保护面漆,有防火要求时要刷防火漆;
2、竖梁定位放线工艺及技术方案
幕墙构件的现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详见:附件
二、《玻璃、铝板幕墙安装作业指导书》
2.1工艺流程说明:
熟悉了解图纸要求,检查图纸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是否有弄不懂的问题→准备所有的工器具,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现场找准所开线的位置→在关键层打水平线→寻找辅助层打水平线→找出竖梁放线定位点→将定位点加固→拉水平线→检查水平线的误差→调整误差→进行水平分割→复查水平分割的准确*→吊垂直线→检查垂直度→固定垂直线→检查所有放线的准确线→重点清查转角,变面位置的放线情况。2.2 基本操作说明:
2.2.1熟悉图纸的过程是对整个工程的了解,在施工前对施工面的图纸。作出了全面了解,弄清整个位置的主导尺寸、转角、收口的处理方式,以及整个建筑设计的风格,并对整个施工组织设计有明确的认识,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方案。
2.2.2在正式施工前,要进行施工准备,准备的内容有:
2.2.2.1人员准备。人员准备括:人员结构、技术水平、新旧人员的搭配等情况。2.2.2.2工器具准备。在放线前对工器具的准备要检查是否缺什么、是否使用正常,仪器是否准确,误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2.2.2.3材料准备。
2.2.3在施工现场找准所开线的部位,并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对照图纸将转角位、轴线位、变高高截面的位置一一对照,以保证放线时准确无误。2.2.4选择好关键层,将关键层清理干净,防止杂物对开线的影响,在关键层找出关键点并固定好加固好此点,并对此点用水准仪抄平,以便按需要找水平线。2.2.5根据幕墙施工需要,单纯在关键层打水平还不足以确定竖梁的定位,为了保证竖梁安装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在放线时还需要寻找一个辅助层打水平,以保证两点形成一根定位线,辅助层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随楼层的层高面定,层数越多辅助层就越多,反之亦然。
2..2.6确定了关键层、辅助层,在关键层上寻找竖梁放线的定位点。定位点一般在变面接口处、转角处,在平面幕墙较长时可以是在平面中间,但此时必须调准位置,保证线、面空间的统一。关键点不低于两个,随着各立面变化的复杂程度和整个施工方案和设计形式而决定关键点的多少。
2.2.7 找出所有的定位点,对定位点调整固定。对定位点的调整固定要求: 2.2.7.1定位点误差必须足够小。
2.2.7.2所有固定点材料应无明显塑*变化。2.2.7.3 固定必须牢固、稳定。
2.2.8复核水平度。从定位点拉水平线,水平线用20#铁线拉直用花蓝螺栓紧仔细拉紧,铁线一定要拉紧,有时可采用多个花蓝紧仔拉紧的办法。在拉水平线之前要求对水平度进行复核,误差一定要小于1mm。
2.2.9在水平线拉好后,为防止出现误差,要求对拉好的水平线进行水平度复核,复核时一定要将铁线调至水平状态,必要时可在中间加辅助支点,以避免铁线下挠。2.2.10进行水平分割:水平线拉好调整后,进行水平分割,进行水平分割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查看图纸分格;
(2)明了分格线与定位轴线的关系;(3)找出定位轴线的准确位置;
(4)准备了工具,同时对圈尺等测量仪器村进行调校;
(5)确定分割起点的定位轴线。整个准备工作做好后着手水平分割,一般三人同时进行,一人主尺;一人复尺;一人定位。每次分割后都要进行复检。
2.2.11对水平分割的准确*的检查,在每次水平分割线分割完毕后都要求对此进行复查,方法有二种:(1)按原来的分割方法进行复尺,并按总长、分长复核闭合差。(2)按相反方向复尺,并按总长、分长复核闭合差。以上复查如出现分割误差大于2mm,则需要重新进行分割。
2.2.12水平分割确定后,我们就需要根据水平分割吊垂直线,吊垂直线时应注意:(1)固定好吊线支座;(2)每根线都在分割点上;(3)分割点必须准确无误;
(4)吊线时必须先察看是否有排栅或其它东西档住;
(5)所吊垂线代表一根竖梁的安装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对水平分割与所吊垂线必须完全吻合;
(6)在风力>4级时不宜吊垂线;
(7)吊线时,吊垂的重量根据情况可用重砝码的办法来减少风力对其的影响;(8)高层、超高层是采用经纬仪配合吊线。吊垂线是一根一根的吊,同时用经纬仪进行辅助工作,如无外排栅的工程其垂直放线尽量使用经纬仪控制。2.2.13 检查垂直度有:(1)经纬仪检查法:
(2)水平辅助层定位点重合复检法;(3)自由复检法;
①经纬仪检查是用经纬仪作为垂直验证,从所吊垂线中选择几个垂线用经纬仪进行复检,检查出误差要记录并寻拭原因进行调整这是一种最准确的办法;
②水平辅助层法,通过查看辅助层分割点与定位层分割点是否重合来检查垂直吊线的准确*;
③自由复检法任意选择一层作为检查层或选择一边区域进行复检具体方法参照①②得出误差后过去时行分析、记录、处理。这是由于有时赶工,时间紧的情况下的应急办法,一般情况下不采取。
2.2.14固定垂直线,为了防止受外界力的影响在调整好的垂直线要进行固定;固定时固定稳、准,同时避免外界冲力对其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对所放线的保护,有条件的对固定完毕的垂直线用经纬仪重新校正。
2.2.15至上道操作为止,放线部分的工作基本完成,随后将进入安装阶段,为保证安装阶段准确无误,对所放的线要进行全面验收复检;对不同区域进行互查,以保证不出错;保证其准确*是检查的重点,特别是转角位置的放线情况,由于转角位置玻璃分格位与竖梁分格位不在同一位置故放线时要注要换算同时要反复查对以防搞错。
3、竖梁安装工艺及技术方案
幕墙构件的现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详见:附件
二、《玻璃、铝板幕墙安装作业指导书》
3.1工艺操作流程:检查竖梁型号、规格→对号就位→套芯套固定梁下端→穿螺栓固定梁上端→三维方向调正。3.2基本操作说明:
3.2.1检查竖梁型号、规格:安装前先要熟悉图纸,同时要熟悉订料图,准确了解各部位使用何种竖梁,避免张冠李戴。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颜色是否正确,氧化膜是否合要求;
②截面是否与设计的相符(包括截面高度、角度、壁厚等); ③长度是否合要求(是否扣除15mm变形缝)。
3.2.2对号就位:按照作业计划将要安装的竖梁运送到指定位置,同时注意其表面的保护。
3.2.3竖梁安装一般由下而上进行,带芯套的一端朝上。第一根竖梁按悬垂构件先固定上端,调正后固定下端;第二根竖染将下端对准第一根竖梁上端的芯套用力将第二根竖染套上,并保留15mm的伸缩缝,再吊线或对位安装梁上端,依此往上安装。若采用吊船施工,可将吊船在施工范围内的竖梁同时自下而上安装完,再水平移动吊船安装另一段立面的竖梁。
3.2.4竖梁完装后,对照上步工序测量定位线,对三维方向进行初调,保持误差<1mm,待基本安装完后在下道工序中再进行全面调整。
4、横梁安装施工工艺及技术方案
幕墙构件的现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详见:附件
二、《玻璃、铝板幕墙安装作业指导书》
4.1工艺操作流程:
施工准备→检查各材料质量→就位安装→检查。4.2基本操作说明: 4.2.1施工准备:在横梁安装前要做好的施工准备有:第一,资料准备。要认清图纸,注意分清开启扇位置,不能将横梁装错;第二,是材料准备。要准备好各种所需材料,清查各材料的规格数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要有各横梁应在那儿就位的观点;第三,人员准备;第四,施工段现场的清理,由于有可能出现因排栅等原因横梁不能正常安装的情况,故在施工前要进行清理工作;第五,对横梁进行包装,以防止脏物污染横梁。
4.2.2检查各种材料质量:在安装前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合格检查,包括检查横梁是否已被破坏,冲口是否按要求冲口,同时所有冲口边是否有变形,是否有毛刺边等,如发现类似情况要将其清理后再进行安装。
4.2.3就位安装:横梁就位安装先找好位置,将横梁角码予置于横梁两端,再将横梁垫圈预置于横梁两端,用Ф6×80不锈钢螺栓穿过横梁角码,垫圈及竖梁,逐渐收紧不锈钢螺栓,同时注意,观察横梁角码的就位情况,调整好各配件的位置以保证横梁的安装质量。
4.2.4检查:横梁安装完成后要对横梁进行检查,主要查以下几个内容:各种横梁的就位是否有错,横梁与竖染接口是否吻合,横梁热圈是否规范整齐,横梁是否水平,横梁外侧面是否与竖梁外侧面同一平面上等。
5、玻璃安装施工工艺及技术方案
幕墙构件的现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详见:附件
二、《玻璃、铝板幕墙安装作业指导书》
5.1工艺操作流程:
施工准备→检查验收玻璃板块→将玻璃板块按层次堆放→初安装→调整→固定→验收。
5.2基本操作说明:
5.2.1施工准备:由于板块安装在整个幕墙安装中是最后的成品环节,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准备、材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在安排计划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进度计划要求排好人员,一般情况下每组安排4~5人,中空夹胶等玻璃板块安装时,可安排6人/组。安排时要注意新老搭配,保证正常施工及老带新的原则,材料工器具准备是要检查施工工作面的玻璃板块是否到场,是否有没有到场或损坏的玻璃,施工现场准备是要检查施工工作面的玻璃板块是否到场,是否有没有到场或损坏的玻璃,施工现场准备要在施工段留有足够的场所满足安装需要,同时要对排栅进行清理并调整排栅满足安装要求。5.2.2检查验收玻璃板块: 检查的内容有:
(1)规格数量是否正确;(2)各层间是否有错位玻璃;(3)玻璃堆放是否安全,可*;(4)是否有误差超过标准的玻璃;(5)是否有已经损坏的玻璃; 验收的内容有:
(1)三维误差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2)玻璃铝框是否有损伤,该更换的要更换;(3)结构胶是否有异常现象;(4)抽样做结构胶粘接测试。
检查验收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装订成册签注参加验收检查人员名单。
5.2.3玻璃板块按层次规格堆放:在安装玻璃板块前要将玻璃清理按层次堆放好,同时要按安装顺序进行准放。堆放进要适当倾斜,以免玻璃倾覆。5.2.4初安装:安装时每组4~5人,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1)检查寻找玻璃;(2)运玻璃;(3)调整方向;(4)将玻璃抬至安装位;(5)对槽、进槽;(6)对胶缝;
5.2.5调整:玻璃板块初装完成后就对板块进行调整,调整的标准,即横平、竖直、面平。横平即横梁水平,胶封水平;竖直即竖梁垂直、胶封垂直;面平即各玻璃在同一平面内或弧面上。室外调整完后还要检查室内该平的地方是否平,各处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2.6固定:玻璃板块调整完成后马上要进行固定,主要是用橡胶热块固定,垫块要上正压紧,杜绝玻璃板块松动现象。
5.2.7验收:每次玻璃安装时,从安装过程到安装完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验收也是穿插于全过程中,验收的内容有:(1)板块自身是否有问题;(2)胶缝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胶缝是否横平坚直;(4)玻璃板块是否有错面现象;
(5)室内铝材间的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试析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 篇3
[关键词]电缆敷设;接线施工;施工准备;施工流程;质量控制
一、电缆施工准备工作
与电缆安装施工有关的设计施工图包括:设计说明、电气系统图、施工平面图、施工断面图、电气互连接线图和电缆清册。从设计说明中,可以了解工程的输配电过程、输配电线路及敷设方式的概况,对看懂全阅电缆施工图具有指导性作用。
电气系统图。与电缆施工有关的电气系统图包括高压变配电系统图、低压配电系统图、动力配电系统图和照明配电系统图。在系统图上,一般都标注有电缆的末端位置;电缆型号、规格和敷设方式;电缆回路编号。
施工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指明了电缆敷设的具体路径,包括室外电缆施工平面图和室内电缆施工平面图。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施工图中规定的路线施工。
施工断面图。施工断面图也叫施工详图。常见的详图有:直埋地沟电缆敷设详图,地沟支架及电缆敷设详图,竖井内电气详图等。
电气互连接线图。电气互连接线图是反映电气设备(或部件、元件等)与电气设备(或部件、元件)之间的电线或电缆连接关系及接线的电气图纸。在互连接线图上,表述了设备之间联系电缆的型号、规格、敷设方式及回路编号,是电缆敷设(尤其适于控制电缆)的指导性图纸,其作用相当于电气系统图和电气接线图。
电缆清册。电缆清册也称电缆表,它以表格型式反映了建筑区内全部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清册中表明每根电缆的编号、型号、截面、起讫点及长度,用于与其它电缆施工图核对,指导电缆工程施工;同时,电缆清册也可作为施工图预算和施工及用料订购计划的参照或依据。
二、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流程
1、交底放线
项目经理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再由工人师傅根据设计要求放线,开槽宽度50mm。放线要精确到位,无缺漏。
2、拆除原有电线及开关插座
将原有线管、电线、开关插座全部换为品牌产品。原有电线的质量不能保证,导电性差,甚至可能有发生漏电、火灾的危险。新旧电线不能混用,因其电阻不同,易出现线路故障。
3、开槽钻孔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放线位置进行开槽,开槽时应注意开槽深度。因为上面必须灌入水泥沙浆,所以深度必须高于管径。
顶面不能开槽,如顶面无吊顶,又需要走线(如飘窗),应在顶面浅浅地凿开线槽,电线用薄线管包好,再在槽内固定。过墙和过梁的地方需要钻孔,钻孔时的孔径、孔距一般为100mm;电线和水管不能走一个孔。虽然3.15标准是横平竖直,三个弯头一个过路盒,但是这样施工会增加好多空面板,影响美观而且增加了费用。该公司根据多年经验及实践,按斜排直线的方式进行排管,这样排既没有弯头又没有过路盒,施工方便且便于维修。
4、布管
根据在施工现场开设的沟槽进行布排管,在有水房间进行布排管时电管应布设在墙上、顶上。强弱电线不允许走厨房、卫生间阳台的地面。墙面管道的布置应平顺竖直,尽量不要有弯折的地方。如有弯折,转弯处不应有明显的折痕。强弱电的间距必须大于等于150mm,以防止电缆信号不清晰。煤气管和电管的距离不能小于150mm。成排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暗盒之间的间距为10mm,插座离地面的高度一般至少300mm,开关的位置一般离地1300mm。
5、电缆接线
挑选接线工艺好的接线工负责工程的接线施工,施工前对接线工进行区域分工和技术交底,使全站的接线施工在工艺风格上一致。特别注意控制楼盘柜内的电缆接线工艺,安排技术一流的接线工负责该部分接线工作。电缆线芯连接牢固,并预留有足够备用长度,线芯弯曲弧度整齐一直,电缆备用芯统一预留至端子最高处。电缆芯引上部分成排布置,绑扎带整齐均匀。电缆线芯胶套头编号用电脑式号码筒专用打印机打制,长度和套入方向一致。电缆接地线统一引接,编织成辫子状,压接接线鼻子连接在接地铜条上。
三、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的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建材及设备的质量,做好材料检验工作
建材质量及设备机具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若设备选型不当、建材质量差则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造成一些事故。工程上相对重要的设备和装置,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采购,最好是选择通过国家鉴定过的技术设备,需经过多次筛选,多个厂家中进行选择,货比三家,设备性能、经济性、稳定性等综合考虑后选择质量最好性价比最高的一家。建材和设备要严格验收,并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2、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施工企业在组建项目班子时,必须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不得兼职。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而且应具备相关工种的专业知识。质检员应按照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拟定的工程质量等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过程监督检查,各专业工种要实行质量交接制度,建立“三检”制。上道工序不达标准,不能进行下道工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预定标准。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否则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社会产业结构的渐次优化,各个地区居民用电的需求量与消耗量迅猛增加,电能系统的负荷量和输送压力也与日俱增,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系统的需求。以此快速有效地改进既存的电力施工技术格局,合理全面地布局现阶段各个地区的中压配电、输电网系统的电力线路,推进智能配电、输电网的进一步应用普及,实现区域电力施工方法模式系统彻底的更新改造,从而助推城乡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协调、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滕金玲,李兰.谈电力电缆的连接与二次回路接线敷设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
[2]付晓轩.试析线路施工中电缆线路敷设安装技术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04)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4
关键词:桥梁加固,处治方案,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0 引言
交通量的大幅增长以及超重车、集装箱、大吨位车的急剧增多,环境污染、极端的自然环境的日益加重,加快了桥梁的破损,也造成了桥梁自身加速老化,寿命缩短。因此对现有桥梁进行检测、鉴定、加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广西某公路桥梁养护过程中的加固施工实践,分析了桥梁加固处治方案中相关的施工工艺。
1 桥梁现状
广西区某一高等级公路桥梁建于20世纪90年代,全长187.8m,上部结构为8孔20m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矢跨比为1/6,桥面宽度32.0m+2×1.25m,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桥跨横向设14片拱片,每孔以2道横隔板、13道横系梁和12道微弯板以及6cm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进行连接。下部构造为单排10根直径为1.2m的钻孔灌注桩,梯形盖梁,群桩基础组合桥台。
经过振动测试,该桥维修加固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桥面铺装破损严重,大面积龟裂,呈破碎状;该桥实测竖向位移有效值介于0.485~0.643mm之间,远大于跨度为20m以下混凝土的振幅标准值的允许值0.3mm;该桥竖向振动频率2.246~6.640Hz、横向振动优势频率为2.392Hz时,对应的响应振感明显。
2 加固处治方案
2.1 主梁的加固
主梁铰缝附近混凝土完全脱落,钢筋锈蚀严重,部分箍筋已锈断,主筋直径明显减小。原设计中铰内无主梁预埋钢筋,桥面钢筋直径过小,桥面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铰缝漏水严重,同时各板联系较弱,整体性差。板的实际工作状态接近于横向无联系的单块板独立作用,此时板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均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加固时按此假定控制设计。
2.2 主拱片的加固
对主拱片实腹段以及上弦杆上的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处理,裂缝宽度>0.2mm时,用化学灌浆法修复;裂缝宽度<0.2mm时,用环氧树脂修复。裂缝修补后,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法对主拱片实腹段进行加固,以提高实腹段的截面抗力;采用粘贴钢板法对主拱片上弦杆、斜撑湿接头以及大小节点加固,先钻孔注胶种植锚固螺栓,再用环氧胶泥粘贴钢板。
2.3 钢板粘贴的加固
许多试验结果表明,粘贴后钢板与原有结构物能够共同作用。因此补强设计时,钢板可作为钢筋的断面来考虑,将钢板换算成钢筋,承受原有构件承受不了的那部分荷载。采用的钢板尺寸应尽可能薄而宽,较薄的钢板可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构件表面形状。厚度必须比计算出的厚度大些,一般使用4~6mm厚的钢板。
2.4 对墩柱钢筋的加固
第一,凿除墩柱、盖梁保护层,使钢筋全部露出,用喷枪或其他工具清除钢筋及混凝土表面的铁锈和灰尘。必要时除锈后立即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第二,墩柱增加螺旋箍筋。盖梁根据钢筋锈蚀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增加钢筋。将已经锈的钢筋用相同直径钢筋焊接。钢筋面积减小部位将新增加钢筋和原钢筋焊接在一起。第三,为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力,可在清除处理好的混凝土及钢筋上,均匀的涂上环氧树脂胶液。第四,浇筑新的环氧混凝土。第五,为防止混凝土表面碳化而继续受损,对新浇筑混凝土涂上防水剂进行表面处理。
3 相关施工工艺分析
3.1 裂缝灌浆处理
对所有宽度大于0.15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灌浆胶采用优质A级环氧灌缝胶。选用粘度适宜的灌浆胶,确保裂缝之间的胶体能均匀密实地渗透进去。无论产品本身或施工时都不掺加任何溶剂。施工开始前,应先确认裂缝表面封闭胶等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灌浆结束后,应检查补强效果及质量。凡有不密实或重新开裂等外观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采取补灌等补救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3.2 植筋
(1)材料。植筋结构胶应采用优质A级改性环氧树脂类植筋结构胶。植筋胶结构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足够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其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反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或《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的基本性能指标要求。植筋锚固的胶粘剂其填料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严禁在施工现场加入。(2)植筋过程中的施工工艺。钻孔:孔深与锚筋埋设深度相同,孔径比锚筋大2~4mm,孔位应避让构造钢筋,孔道应顺直。清理钻孔:孔道先用硬鬃毛刷清理,再以高压干燥空气吹除孔底灰尘、碎片和水分,孔内应保持干燥。灌胶:将植筋胶由孔底灌注至孔深2/3处,待插入锚筋后,胶即充满整个孔洞。插入锚筋:锚筋插入前应清除插入部分的表面污物,并须插到孔底,插入多余的胶应清除。污物应以钢刷清除,再用丙酮擦净,并揩拭干。在胶液干固之前,避免扰动锚固钢筋和在孔位附近有明水。为确保加固施工质量,减小焊接对植筋的影响,植筋施工应按《植筋锚固技术暂行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
4 工艺的质量控制
对植筋的焊接施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植筋的焊点离胶面距离不小于10cm。第二,采取降温措施,焊接时用冰水浸透棉纱布包裹植筋胶面根部钢筋。第三,严禁对同一根植筋连续焊接,应采用循环焊接施工的方法,即对一批焊接钢筋逐点、逐根焊接。
参考文献
[1]JTG/T J23-2008公路桥梁加固施工规范[S].2008.
[2]G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2008.
[3]谌润水.公路旧桥加固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罗伟.桥梁加固技术综述[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10).
[5]周爱军.桥梁加固技术及应用实例[J].安徽建筑,2006(5).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5
作 者:陈建华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3月出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四卷
光盘数:1CD
定价:1398元
优惠价:650元
详细介绍:
详细目录
第一部分 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国家标准
第一章最新政策法规文件与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关于进一步做好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
管理专项治理排查工作的通知(2009、12、29)
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2009、12、29)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
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09、10、21)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10、1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2009、6、2JGJ184-2009-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JGJ180-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第二章 术语标准
第三章 民用建筑技术规范
一般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文化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商业、医院设计规范
城市交通运输设计规范
其他建筑设计规范
第四章 工业建筑技术规范
一般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专业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第五章 建筑工程防火技术规范
一般设计规范
专业设计规范
第六章 建筑物理规范
一般建筑物理规范
专业物理规范
第七章 设备技术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电器照明设计规范
第八章 工程结构技术规范
一般结构设计规范
专业结构设计规范
第九章 工程抗震与检测技术规范
工程抗震规范
工程检测规范
第十章 工程勘查与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工程勘察规范
地基基础规范
第十一章 施工技术规范
一般施工技术规范
结构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设备施工技术规范
第十二章 工程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建筑质量验收规范
结构质量验收规范
设备验收规范
第十三章 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安全规范
施工设备安全规范
第十四章 工程档案规范
第十五章 工程管理规范
第二部分 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控制技术方案与规范化管理标准
第一章工 程项目管理规划
第二章工 程项目管理组织
第三章工 程项目经理责任制
第四章工 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方案
第五章工 程项目采购规范化管理方案
第六章工 程进度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七章工 程质量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八章工 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九章工 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
第十章 项目成本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十一章 工程项目全过程资源管理
第十二章 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管理
第十三章 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
第十四章 工程项目沟通
第十五章 工程项目守卫管理
第三部分 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 土方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章 基坑支护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章 地基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章 桩基础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五章 设备基础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六章 地下防水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七章 横版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八章 钢筋加工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九章 钢筋绑扎与安装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章 钢筋连接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一章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章 砌筑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部分 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及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则
第三章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编制和填写要求
第四章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验收技术标准
第五章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验收技术标准
第六章 装饰装修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验收技术标准
第七章 安装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八章 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及质量检查
第九章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
第十章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实例
最新矿山工程施工项目全程控制方案与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应用执行手册 最新矿山工程施工项目全程控制方案与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应用执行手册
最新矿山工程施工项目全程控制方案与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应用执行手册
详细目录
第一部分 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国家标准
第一章最新政策法规文件与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关于进一步做好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
管理专项治理排查工作的通知(2009、12、29)
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2009、12、29)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
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09、10、21)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10、1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2009、6、2JGJ184-2009-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JGJ180-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第二章 术语标准
第三章 民用建筑技术规范
一般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文化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商业、医院设计规范
城市交通运输设计规范
其他建筑设计规范
第四章 工业建筑技术规范
一般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专业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第五章 建筑工程防火技术规范
一般设计规范
专业设计规范
第六章 建筑物理规范
一般建筑物理规范
专业物理规范
第七章 设备技术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电器照明设计规范
第八章 工程结构技术规范
一般结构设计规范
专业结构设计规范
第九章 工程抗震与检测技术规范
工程抗震规范
工程检测规范
第十章 工程勘查与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工程勘察规范
地基基础规范
第十一章 施工技术规范
一般施工技术规范
结构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设备施工技术规范
第十二章 工程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建筑质量验收规范
结构质量验收规范
设备验收规范
第十三章 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安全规范
施工设备安全规范
第十四章 工程档案规范
第十五章 工程管理规范
第二部分 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控制技术方案与规范化管理标准
第一章工 程项目管理规划
第二章工 程项目管理组织
第三章工 程项目经理责任制
第四章工 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方案
第五章工 程项目采购规范化管理方案
第六章工 程进度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七章工 程质量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八章工 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九章工 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
第十章 项目成本规范化管理控制方案
第十一章 工程项目全过程资源管理
第十二章 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管理
第十三章 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
第十四章 工程项目沟通
第十五章 工程项目守卫管理
第三部分 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 土方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章 基坑支护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章 地基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章 桩基础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五章 设备基础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六章 地下防水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七章 横版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八章 钢筋加工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九章 钢筋绑扎与安装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章 钢筋连接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一章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章 砌筑工程工艺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部分 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及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则
第三章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编制和填写要求
第四章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验收技术标准
第五章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验收技术标准
第六章 装饰装修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与验收技术标准
第七章 安装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八章 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及质量检查
第九章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6
关键词加筋技术;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076-02
1路堤加筋
路堤加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减小并控制不均匀沉降,路堤加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加筋材料能承受拉力的特点,通过土与加筋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形成抗滑力,从而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并通过加筋材料提高路堤的整体性,均匀分散荷载,减小不均匀沉降。用于路堤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可采用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
1.1采用加筋技术提高路基稳定性
当路堤的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结构形式:提高路基稳定性加筋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综合比较确定。
1.2设计计算
加筋材料的铺设层数、铺设范围应通过对加筋路堤的稳定计算、土工合成材料锚固长度计算以及平面稳定验算确定。加筋路堤整体稳定性和堤身稳定性验算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计算,求得安全系数最小值和相应的临界滑动面;当路堤下地基为浅层软弱土层时,还应验算加筋路堤的平面滑动的稳定性,我国设计规范中已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设计计算方式。
1.3采用加筋技术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
加筋对路堤的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减小和调节作用,这在许多工程中都已证实,但基本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应用效果较好的主要结构形式如下:
1.3.1软土地基处理
当路堤经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加固方法常用以下几种:
1)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2)砂井: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粘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3)袋装砂井:井径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径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其直径仅8cm左右,比一般砂井要省料得多,造价比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平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m。
4)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层。将水从砂层中排出去。
5)土工织物铺垫: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类高含水量的超软弱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6)预压: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然后再填足和铺筑路面。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0m。
7)挤实砂(碎石)桩:挤实砂桩是以冲击或震动的方法强力将砂、石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减少沉降。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m。
8)旋喷桩: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旋转,徐徐上升,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冲击土体,使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m。
9)生石灰桩:用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体,称为生石灰桩。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m。
10)换土: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m。
11)反压护道:反压护道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一定高度的护道。它利用力学平衡以保持路基的稳定。
1.3.2桥头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台背路基填土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主要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与构造物之间的铺固力以及与路基填料之间的嵌锁力和接口摩阻力,将结构物与路基填料联为一体,以增强其整体性,减少两者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筋材料一般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台背填料选用水稳性与压实性能良好的材料,一般选择砾石土、碎石土或天然砂砾填筑。
近年来,随着公路的建设的迅速发展,在防止路堤失稳定、沉降观测控制、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对处理的软土地基用沉降速率作为铺筑路面时间的沉降控制方法控制,使得在软土地基上一次建成高级路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1.3.3灰土挤密桩
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边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当桩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1.3.4轻质材料路堤
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降低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左右。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大干容重为9~12kN/m3。硅钻型粉煤灰粘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64%左右,最佳含水量37%~41%,有良好的压实性能。粉煤灰路堤边坡表层1~2m用粘质土包覆,以稳定边坡和利于长草,路床顶面用粗粒上封闭,厚0.3~0.5m。
1.3.5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土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可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预压,使地基迅速固結。
2路面加筋
近年来路面结构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路面工程中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主要是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的数量,减少沥青路面的车辙,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还可适当提高(底)基层的疲劳寿命。路面加筋防治裂缝的主要方法有:①在路面面层上部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减少温度裂缝,加强路面面层,减少车辙,提高路面使用寿命。②沥青路面新路施工中,基层已有裂缝,为减少反射裂缝的影响,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在基层和面层之间进行加筋处理。③对于老路补强,桥面及桥头路面铺装、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中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处治,可防止反射裂缝。
3加筋土挡土墙结构的特点
加筋土挡土墙结构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的特点:①一组成加筋土挡墙的面板和筋带可以预先制作,在现场用机械分层填筑,这种装配方式的方法,施工简便、快速、并且节省劳力和缩短工期。②加筋土挡土墙是柔性结构物,能够适应地基轻微的变形。同时,由于具有一定的柔性,它的抗震动性强,是一种很好的抗震结构物。③加筋土挡土墙节约用地,造型美观。加筋土挡土墙造价比较低,加筋土挡土墙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相比,可节约造价一半;与石砌重力式挡土墙比较,也可节约造价20%以上,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④加筋土挡土墙的工程安全性优越。
3.1加筋土挡土墙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墙面板、填料、筋带结合而成。在加筋土结构中,由填料自重和外力产生的侧压力作用与面板,通过面板上的筋带连续件将此侧压力传递给筋带,企图将筋带从填料中拉出,而筋带材料又被子填料压住,于是填料与筋带之间的摩擦力阻止筋带被拔出。摩擦力将填料和筋带联结起来,组成一合成体,加上墙面板,即形成一重力式挡土墙。
3.2加筋土挡土墙的材料与构件
3.2.1筋带
筋带的作用是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拉力作用,并与填料产生摩擦力,筋带必须具有以下特性,抗拉性能强,不易脆断,蠕变量小,与填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具有良好的柔性、耐久性并且经济。筋带为带状,国内以采用聚丙烯土工带、钢塑复合筋带、钢筋混凝土带为主,国外广泛使用镀锌钢带。对于高等级公路,从工程安全考虑,应选用钢带和钢筋混凝土筋带。
3.2.2填料
填料是加筋土的主体材料,由它与筋带产生摩擦力。填料应符合土工标准,化学标准和电化学标准。土工标准包括力学标准和施工标准。规定力学标准是为了使填料和筋带之间能发挥较大摩擦力,以确保结构稳定,力学标准主要是确定填料的计算内摩擦角和填料与筋带间的视摩擦系数。施工标准是确保力学标准的重要条件,主要是确定填料的级配和压实密度。
3.2.3面板
面板的作用是防止填料侧向挤出及传递土压力。面板设计应满足坚固、美观以及运输与安装方便的要求,国内常用的面板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面板的类型主要有十字型、六边型、槽型、L型及矩形等。加筋土挡土墙的计算。为保证加筋土挡土墙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设计时應进行内部稳定计算和外部稳定计算。内部稳定计算包括筋带的强度验算和抗拔验算,外部稳定计算包括挡土墙沿基底滑动验算、基底承载力验算、承载地基与墙后土体的整体滑动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地基沉降量计算。
4结束语
加筋技术采用材料的范围广泛,其工程应用是一项不断发展完善的新技术。一方面新型材料不断推出,另一方面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展,应用的形式在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马玉静.加筋土挡墙的应用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9,01.
[2]黄爱民.加筋土挡墙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及推广[J].硅谷,2009,03.
[3]郝智明.加筋土挡土墙边坡的稳定性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N I I B标段由北导堤8.6 K m (N 3 8+0 0 0~N 4 6+6 0 0) 和N 9丁坝、N10D0+000~N10D0+310段组成;NIIC-2标段由N6D1+200~N6D1+300段、N8丁坝、N10D0+310~N10D1+000段组成。排水板打设为砂被铺设后的第二道工序, 其总量约为300万米, 入土深度10米, 间距1 (或1.2) 米。长江口工况条件较为恶劣, 海流情况为24小时2次循环流, 主流为顺导堤方向往复流, 平均原地面高度-8.0米左右, 土质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粘土。
2 排水板打设工艺
排水板打设施工采用的是专用施工船舶进行, 典型施工段采用的是由1000t方驳80#改造而成, 正常施工增加了成功1和苏连海工168两条专用施工船舶。本工程80%施工任务由苏连海工168完成。苏连海工168型长85米, 型宽16.8米, 型高平均3米, 吃水1.8米。施工区域配8台3吨打设机, 左右两舷各4台, 125千瓦发电机器2台 (专为排水板打设机供电) , 船舶施工作业区30×18米。
2.1 施工工序
2.2 操作要点
2.2.1 原材料采购应用
塑料排水管的规格、质量和排水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和抽样试验报告, 采用具有资质要求、声誉较好的厂家原料。本工程采用的是B型塑料排水板。
2.2.2 打设船调平
根据施工要求结合船舶的抗风浪的稳性要求, 改造船舶进行前后左右的配重压载调平, 满足排水板施工垂直度的要求, 并且要求进行稳性计算, 满足船舶的自身适应风浪条件以及排水板的要求。
2.2.3 剪板
根据塑料排水板施工要求, 按照外露长度以及施工预留量先把排水板剪成单根板段, 按照设计要求打设泥面下10米, 砂被平均厚度按0.7米控制 (双层砂被为1.4米) , 弯头穿靴用0.2—0.3米, 再根据一盘排水板为200米, 综合考虑, 剪定单板段长为11.6米 (双层砂被为12.5米) , 在板段一端束上14#铁丝, 卷成卷状有序的排列在施工船舶上, 以提高施工速度。
2.2.4 船体定位
采用GPS及专用施工软件进行定位, 定位原则:按照排水板间距1米的矩形排列, 定位以船头第一根套管为参照点, 然后再按照套管打设的纵横向距离设定工作区域。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定位坐标, 或由AUTOCAD软件直接将数据查出, 然后输入专用施工软件, 生成电子海图, 施工船舶由此图指引下进行定位。
2.2.5 穿靴
船舶定位期间施工人员把单根塑料排水板从导管顶部的管口送入带有挂钩的尼龙绳上, 当尼龙绳露出套官下口, 将塑料排水板上已束好的铁丝系在尼龙绳上, 然后人工拉住尼龙绳将塑料排水板带入套管内部, 下端弯好挂住桩靴。
2.2.6 打设
定位和装靴完成以后, 施工人员测定垂直度并且根据测深仪测出水深, 然后按照泥面以下10米加上砂被平均厚度以及水深值来确定套管入水深度, 及时观测水深变化和本段泥质情况, 改变打设深度, 保证排水板打设满足设计要求。
开动振动锤开始打设, 待套管打至预定标高后, 开始拔管, 拔管的同时放松套管上的尼龙绳, 在这一过程同时观察回带情况, 当套管全部拔出后, 拉断板头铁丝, 使塑料排水板和尼龙绳脱离。如有回带超过500mm, 应在原位置20cm范围内重新打设一根塑料排水板。一根打设完毕并且确认检验合格后, 做好记录然后移动主架1 (1.2) m下一位置进行打设。
3 排水板打设工艺革新
3.1 站位方式的改进
168排水板打设船其建造是按垂直导堤站位方式设计的, 此方式可以保证连续的双排作业, 理论上来说, 效率是最高的, 但在施工中我们发现, 在潮汛大时或风浪大时, 由于锚缆受力过大, 容易出现走锚情况。而且在顶流走船时, 其锚机也会因不堪重负而造成设备烧坏。前者走锚将直接导致桩管拉弯, 须拉回码头修理, 来回拖船修理至少得耽误1—2天。后者虽然可以现场修理, 但至少也得耽误1天的时间。在168刚开始施工的一段时间内, 此类情况时常发生, 严重影响了排水板的打设产量。对此我们经过细心研究计算, 在以后的施工中我们采用东西站位方式 (即顺导堤站位) , 其锚缆在水流最快时按过水断面受力计算减为了原来的1/5, 大大改善了锚机的作业条件。事实证明此种站位方式, 保证了锚机的正常运转, 极大地减少了走锚现象的发生。当然, 如此站位便不能保证连续的双排作业, 似乎降低了工效, 其实正常施工中不可能保证全天双排作业, 风浪、打设设备修理等都可能造成只能单排作业, 所以工作区内单排便可以被有效的利用了, 总体来讲是节约了时间。站位方式的改进增加了单月内的有效工作日, 保证超额完成任务。
3.2 对打设设备的改进
3.2.1 打设架体改进
由于打设架相对较高, 长江口风大流急, 且变化莫测, 故施工作业时船体的稳定性不能有效保证, 对此我们对原有架体增加了斜拉钢缆和横向铰接钢梁, 从而保证了架体在晃动时必须的韧性和钢度, 提高了作业船舶的抗风浪能力, 增加了有效作业时间。
3.2.2 桩尖、桩靴开口及卷扬设备的改进
排水板的砂被砂的流失量和外露长度是我们施工两项重要质量指标, 就单根打设而言, 我们对桩尖的削尖处理增强了桩管刺破土工布的能力, 提高了打设速度, 由此也减少了桩头对砂被土工布的损害, 减少砂被砂流失量。
经过多次的试验, 对原有桩靴尺寸作了些调整, 增加了桩靴开口钢板厚度, 减少了开口的长度, 这样增强了桩管在剖土时的稳定性, 减小了开口处泥水混合物由于负压作用对排水板的回顶作用, 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回带, 保证了质量, 减少了因回带问题造成的重打现象。
根据现有卷扬机电机功率, 我们在原有卷筒上均增加了两层钢缆, 即增加了其转动半径, 从而提高了桩锤上下行走速度。
此三项改进, 使单根打设作业时间节约22秒, 一天可增加3000米打设量, 即功效提高了10%。
4 工艺革新成果
长江口排水板打设历时一年左右, 通过施工过程中对打设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目前深水排水板打设工艺已经比较成熟, 其施工质量稳定, 符合各项技术指标。单日产量也由原来的1.3万米提高到了3万米, 最高时达4.3万米, 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5 结语
排水板打设施工中回带现象发生频率较高, 也较难避免, 回带与打设设备和施工区域地质关系较大。回带只是一种现象, 采用定长排水板打设施工中为有效控制外露, 根据各施工段回带长度均值通过打设深度富余量来控制, 长江口深水排水板施工中淤泥及淤泥质粘土回带量大约在20—40厘米不等, 通过打设深度的修正, 能较有效的控制外露长度。
长江口深水排水板打设均采用定长打设, 对于200±2米的整盘排水板裁板造成的排水板浪费较大, 如何采用电子记录仪和水下剪板技术进行水下排水板打设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 介绍了深水排水板打设工艺中采取的改进和完善方法, 以及如何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8
关键词:波形钢腹板PC桥梁,挂篮施工,预拱度,波形钢腹板安装,桥梁施工
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桥梁是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颖桥梁。这种新型桥的主要优点是它减轻了箱梁的自重, 实现了上部结构的轻型化。对于桥梁的纵向波形, 钢腹板能够像风琴一样自由伸缩, 波形钢腹板不提供抵抗轴向力, 预应力可以有效的施加于顶底板, 提高了预应力的效率。而体外预应力筋的使用, 在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桥梁中能够迅速更换和维修, 使桥梁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役状态。
对于波形钢腹板的应用, 解决了传统连续钢箱梁的腹板开裂和跨中持续下挠。而叙古高速头道河大桥, 现为我国西南地区首座波形钢腹板PC桥梁, 是此类桥型在山区应用的成功案例, 对以后山区波形钢腹板桥梁有了更好的推广作用。笔者参与了头道河大桥的建设工作, 对前期挂篮的选择和波腹板的安装参与了方案比选和实体工程的建设, 现对工程的体会向大家进行分享。
1 工程概况
头道河大桥全长470m, 主桥设计为72m + 130m + 72m波形钢腹板预应力砼连续刚构, 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主梁为分幅式单箱单室截面。每幅箱梁顶板宽11. 75m, 底板宽7. 0m, 外翼板悬臂长2. 375m, 箱梁顶板设置成2% 单向横坡。本桥单个主墩共12 对块件, 标准块件长度为4. 8m。
2 技术探讨
2. 1 施工难点
( 1) 挂篮的比选优化。传统连续钢构桥, 挂篮常常采用多型钢多焊接, 自身结构重且安装周期长, 费时费工。因此要寻求安装简单且自重轻的微型挂篮是首要的考虑。 ( 2) 波腹板超出塔吊安装范围的安装方案。本桥中跨为130m, 从经济的方面选择5023 型塔吊, 势必在接近中跨安装时不能更好的利用塔吊安装波腹板; 且本桥位于山区, 不具备平原或市区有良好的施工地势, 对于超出塔吊安装范围的波形板不能利用卷扬机垂直起吊。 ( 3) 安装波腹板如何克服预拱度的影响。预拱度是抵消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而本桥波腹板在工厂加工时恪守整桥设计的加工方案, 对于切割成单元的波腹板未进行预拱度的考虑, 这是一个设计缺陷。在具体施工时为克服预拱度的影响, 势必对波腹板安装进行预抬, 增大了安装难度。 ( 4) 安装波腹板时如何控制测量精确定位。对于头道河大桥上构施工, 设计采用顶、底板异步施工法, 即先安装波腹板, 再行走挂篮调试前节段的底板和后节段的顶板, 最后安装钢筋, 浇注砼, 等强张拉、压浆。浇注混凝土工后波腹板的偏位和沉降对下一个循环的波腹板安装至关重要, 如何在工程中有效控制波腹板空间位置是施工控制的要点和难点。
2. 2 解决方案
( 1) 对于连续钢构上部构造施工, 挂篮类型的选择至关重要。提供比选的挂篮有以下两种: 加高三角形挂篮和荷载自承式菱形挂篮。针对本桥的特点, 为波形钢腹板PC桥梁, 在挂篮的选择就因先考虑安全、方便、快捷地安装波腹板。
加高三角形挂篮在空间上对波腹板的安装有一定的优势, 安装波腹板时能充分利用加高三角形挂篮不用重复安拆波腹板的安装焊接平台, 对于现场施工时吊点有更好的利用, 规避了重复安拆波腹板的安装焊接平台的施工风险, 对于平地旱地可利用加高三角形挂篮直接生吊点垂直起吊安装波腹板; 然而加高三角形挂篮现场拼装工程量大, 几乎与传统的施工挂篮拼装周期等同, 且加高三角形挂篮重心提高, 抗倾覆要求高, 安全风险大。
相对于加高三角形挂篮, 头道河大桥结合自身特点, 选取了荷载自承式菱形挂篮并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整个挂篮重量仅60 余吨 ( 含钢模板) , 相较加高三角形挂篮轻50% 以上, 自重轻且安装方便, 实践证明安装单幅类型挂篮只需5 天时间。施工作业面更为开阔, 顶底板的作业可同时进行, 工作面更安全、平顺, 避免了加高三角形挂篮顶底板作业相互干扰的难题。顶底板上预留孔洞减少。加高三角形挂篮需要较多锚固点, 抗倾覆能力要求较高, 安全性较差, 荷载自承式菱形挂篮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挂篮模板行走就位更为简易。加高三角形挂篮行走需要多次“加固—拆除—加固后锚”、多次倒挂点实现模板的前移。而此挂篮因底模板直接利用吊挂前移, 可一次性到位, 挂篮行走调整节省时间。预应力钢束张拉作业面开阔, 便于施工。在安装波腹板的工程前期能更好利用塔吊安装, 不存在与加高三角形挂篮施工重叠, 安全性能较高, 安装风险较低。
( 2) 波腹板超出塔吊安装范围, 安装工法的选取对工程后期的进度控制影响深远。针对本桥特点, 选择荷载自承式菱形挂篮, 利用菱形桁架生主吊点, 中央分隔带安装主吊卷扬机后锚。在中跨约三分之一处边幅预埋型钢安装简易辅助吊点和辅助卷扬机后锚。利用两台卷扬机局部歪拉的方式安装超出塔吊安装范围外的波腹板, 具体施工如下。
针对本桥特点, 对于5023 型塔吊, 应计算节段波腹板的临界起吊位置。经计算, 在第8 对块件预埋型钢安装辅助吊点和辅助卷扬机后锚装置, 而主吊点的卷扬机后锚装置可在辅助吊点的前一个节段块件安装。利用塔吊起吊波腹板, 在辅助吊点的位置进行吊点转换, 辅助吊点和主吊点的钢绳同时锁定波腹板, 利用辅助吊点放钢绳主吊点回钢绳进行波腹板的空间转移, 当波腹板接近主吊点吊架时, 利用两台5T手拉葫芦进行精确定位。
对于本工法, 尤其是局部歪拉的情况, 应注意以下几点: 利用荷载自承式菱形挂篮改装的吊架后锚是否稳固, 吊杆是否垂直受力。吊架是否安装防止挂篮前倾的止推装置, 及利用波腹板的上翼缘板对穿孔安装保险销。利用吊架安装波腹板时检查保险销是否安装到位。卷扬机钢绳是否有死扣, 起吊钢绳是否双向受力, 卷扬机后锚装置是否稳固。卷扬机起吊钢绳是否架空, 有无磨钢绳情况, 导向滑轮是否受力良好, 卷扬机机械情况尤其是制动刹车是否良好。
( 3) 安装波腹板如何克服预拱度的影响, 是波腹板定位安装一个重难点。对于波腹板的定位安装, 定位主要是体现在波腹板的临时固结, 临时固结体现为相邻波腹板上的高强连接螺栓, 而本桥波腹板在工厂加工时恪守整桥设计的加工方案, 对于切割成单元的波腹板未进行预拱度的考虑, 这是一个设计缺陷。在临时固结时, 由于预拱度的影响而影响螺栓的正常连接, 连接个数相应减少; 对于未连接的螺栓眼孔, 要进行对穿开孔, 这样即增加了波腹板连接部位的疲劳应力, 也在现场具体施工时窝工、误工。为此我们认为在波腹板厂区加工时, 波腹板的圆形连接螺栓眼孔建议修改成扁型眼孔, 每个眼孔上下增大5mm, 这样在安装时候对波腹板的预抬能很好的控制。同时对于波腹板顶板锚入混凝土的连接钢筋眼孔, 不能让钢筋和混凝土很好的连接, 在振捣混凝土时容易浆料分离, 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为此我们认为扁形连接眼孔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 4) 安装波腹板后如何控制测量、精确定位是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于波腹板的控制测量, 体现在波腹板的三维测量, 然而在具体施工时候, 全站仪的控制测量只能满足平面位置的测量精度, 而最重要的高程控制不能满足测量精度, 这样只能引用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为此我们将波腹板的控制测量进行分拆, 认为波腹板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互不影响。对于波腹板的安装, 在0#块和边跨现浇段我们应先进行施工放样, 然后再控制波腹板底面高程, 最后再进行波腹板的竖直度和中线的调整; 而对于标准段的波腹板安装, 我们应该先对波腹板的顶部高程进行控制测量, 对波腹板临时固结后, 进行竖直度和中线的调整, 再对波腹板连接进行施焊, 最后利用手拉葫芦对波腹板进行平面位置的调整。对于波腹板的平面位置, 我们可以对相邻主墩进行穿线控制, 量取翼缘板的相对位置进行校核。波腹板的安装仅仅是我们浇注砼的一个施工准备, 在我们浇注完一对块件后应及时收集波腹板的沉降量并进行施工分析, 数据汇总并进行归纳总结。收集数据分三个工况, 浇注混凝土前、浇注混凝土中 ( 约50% 砼) 、浇注完混凝土, 收集完数据后应该同施工监控一起进行数据分析, 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撑。
对于波形钢腹板安装质量控制参照下表:
3 工程展望
头道河大桥波形钢腹板的运用, 填补了西南山区此类桥梁的空白, 为我们以后在山区施工此类桥梁积累的许多宝贵的经验。波腹板的运用较常规连续钢构桥梁拥有结构轻, 造价低, 上构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同时解决了常规连续钢构桥的传统腹板开裂和跨中的持续下挠, 相校同跨度的连续钢构桥梁, 波形钢腹板PC桥梁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对以后桥型有了更好更优的选择。此外, 波形钢腹板桥梁也弥补了普通桥梁美学的欠缺, 波形钢腹板桥梁的运用不仅在山区体现它的设计优越性, 同时在市区还能融入城市的景观, 与城市规划相得益彰, 成为城市的一大景点。波形钢腹板的设计施工, 已经充分体现此类桥梁的优越性, 在我国大量运用波形钢腹板PC桥梁将势在必行。
4 结束语
笔者参与叙古高速头道河波形钢腹板PC桥梁的施工设计和实体建设, 对于波形钢腹板也是第一次接触, 对于波形钢腹板PC桥梁也是理解皮毛, 很多问题也是从组织施工上分析, 对于问题的内涵也是知之甚少, 笔者本着对波形钢腹板PC桥梁的求学态度, 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钟川剑, 卢小峰等.头道河大桥设计文献.
[2]郭勇, 黄兴胜等.头道河大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
[3]杨国栋, 陈华利.谈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可施工性.
[4]中国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发展.
公路桥梁加固处治方案与施工工艺 篇9
关键词:公路桥梁,加固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1 公路桥梁加固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各种超限车辆的行驶对公路桥梁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同时, 危桥的数量增长速度也逐步加快。交通量的大幅增长以及超重车、集装箱、大吨位车的急剧增多, 环境污染、极端的自然环境的日益加重, 加快了桥梁的破损, 也造成了桥梁自身加速老化, 寿命缩短。因此对现有桥梁进行检测、鉴定、加固是十分必要的。桥梁加固, 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构件乃至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使用性能得到提高, 以满足新的要求。也就是要针对桥梁所发生的不能满足继续使用的状况进行处理。加固的原因有桥梁耐久性差和年久老化、设计失当或施工质量差等。通过桥梁加固后, 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用少量的资金投入, 使桥梁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还可以缓和桥梁投资的集中性, 预防和避免桥梁坍塌造成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2 桥梁加固原则
首先, 应根据桥梁的现有技术状况、存在病害、车辆通行的需要以及将来交通发展的趋势, 对加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分析判断, 然后对各种加固方案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比较, 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2.1 比重建新桥节约60~70%以上的费用才是可行的, 有意义的。包括因加固桥梁中断交通造成的经济损失。
2.2 桥梁经加固后, 其结构性能、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都能达到使用上的要求,
2.3 桥梁下部结构具有足够的潜力, 能满足加固后的桥梁对基础的要求。
2.4 对加固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及耐久性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力争采用各种指标较好的加固方案。
3 公路桥梁加固
3.1 加大截面加固
加大截面法, 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 是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物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这种加固方法要求被加固的桥梁下部结构能够承受更多的自重, 能够提供更高的承载力。通常情况下, 以加厚桥面板或加大主梁的梁肋宽度为主。
3.2 预应力加固
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适用于要求提高承载力、刚度和抗裂性及加固后所占用空间小的桥梁。可分为预应力拉杆加固和预应力撑杆加固, 其中预应力拉杆加固主要用于受弯构件, 以梁身为锚固体, 通过预应力张拉对梁的受拉区域施加外力, 以抵消结构本身的自重, 减少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能够减少梁体出现过多的裂缝, 以及减小裂缝宽度。预应力撑杆加固主要用于桥梁下部结构的轴心受压墩柱, 但在实践中桥梁墩柱加固也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3.3 碳纤维 (片材) 加固
碳纤维补强加固的方法是用专门配制的配套粘结材料, 将由高强度或高弹性模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或多向排列成束的碳纤维片材沿受力筋方向粘贴于结构受拉面。粘结材料固化后与原结构通过变形协调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 使碳纤维片材与原结构共同受力。高强度碳纤维片材的抗拉强度可达3400N/mm2, 比同截面的钢材高8~10倍。弹性模量在2.35×105至3.8×105之间, 与钢筋相比稍高。受力时高强度碳纤维延伸率小于钢筋, 故在结构受力时其先行受力, 随荷载逐渐增加达到两者变形协调, 共同受力, 并按一定比例分配, 与钢筋共同工作的性能很好。经加固后的混凝土结构为两次组合结构, 保证了新、旧两部分共同受力整体工作。补强后碳纤维片材分担了部分拉力, 使原结构钢筋应力大大降低, 结构得到补强, 梁板承载力得到提高。
4 公路桥梁加固技术施工工艺
4.1 植筋
4.1.1 材料
植筋结构胶采用优质的改性环氧树脂类植筋结构胶。植筋结构胶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 足够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其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反锚固技术规范》 (JTG145-2004) 或《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J22-2008) 的基本性能指标要求。植筋锚固的添加剂其填料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 严禁在施工现场加入。
4.1.2 植筋过程中的施工工艺
a.钻孔:孔深与锚固埋设深度相同, 孔径比锚筋大2~4mm, 孔位应避让构造钢筋, 孔道顺直。b.清理钻孔:孔道先用硬鬃毛刷清理, 在以高压干燥空气吹出孔底灰尘、碎片和水分, 孔内应保持干燥。c.灌胶:将植筋胶由孔底灌注至孔深2/3处, 待插入锚筋后, 胶即充满整个孔洞。插入锚筋:锚筋插入前应清楚插入部分的表面污物, 并需插到孔底, 插入多余胶应清楚。污物应以钢刷清除, 再用丙酮擦净, 并揩拭干。在胶液干固之前, 避免扰动锚固钢筋和在孔位有明水。为确保加固施工质量, 减少焊接对植筋的影响, 植筋施工应按孔位附近有《植筋锚固技术暂行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
4.2 灌浆
采用弹性束带注射筒持续加压将胶液注射入裂缝内。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采取从下至上, 或裂缝一端至另一端, 或从两头向中间逐步封闭, 直到下一个排气嘴出浆时关闭灌浆泵, 以保证浆液充满裂缝。灌浆时将调好的主剂和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注入灌浆嘴, 灌浆压力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 不宜骤然加压, 注意保压、稳压和充填饱满, 局部细微裂缝灌浆压力可适当增大, 达到规定压力后稳压, 保证浆液的渗透和灌浆效果。灌浆结束的标准为浆液外溢或压力骤变, 然后在较高压力条件下稳压3~5min。根据灌浆压力、灌浆量, 在灌浆过程中适当调整灌浆参数、改变浆液稀稠程度及类型。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交通建设取的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我们国家是个发展中国家, 虽然建设桥梁时, 充分考虑了当时、当地的远景经济发展和社会诸多方面的技术要求, 采取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及材料, 但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摆脱历史的局限性, 并受到当时经济状况的制约。采用适当的加固技术和措施, 对恢复和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 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以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韩光文.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 2011, 1.
[2]卜良桃, 王济川.桥梁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崔国喜, 潘发晶, 靳建立.混凝土桥梁补强加固技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2, 23 (3) :21-235.
[4]董劲松, 刘以团.高等级公路桥梁加固处治方案及施工工艺方案分析[J].价值工程, 2010, 27.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10
1 建筑工程实例
四川成都某高层建筑, 建筑总面积是23044m2, 其场地中的类型属于三类土, 该建筑的框架抗震级别属于二级, 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设置为一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建筑物一共七层, 总高是35m, 周围场地比较平整开阔。在第七层的屋面梁之处, 即标高28.8m处, (1) 与 (8) 的轴线外都设有一个超大雨棚, 轴外雨棚的尺寸大小为30400×3200mm。雨棚都是由悬臂梁与悬臂板共同组成。悬臂梁的尺寸700×350, 檐口梁是700×200, 板厚为100, 都为C30砼。另外, (8) 轴的外雨棚尺寸是1600×4400mm;悬臂梁的尺寸是700×300、700×350, 檐口梁的尺寸为700×200, 板厚为100。采用C30的混凝土, 各个层高都是4.2m。
2 建筑工程模板方案的选取
本实例中两块雨棚的悬臂板都处于建筑物山墙的两端, 其高度基本都在28.8m之处, 外挑尺寸比较大, 分别是3.2m与4.4m, 因此其荷载大。因此在进行雨棚模板支设的时候, 必须要对雨棚支模架进行重点考虑, 依据实况做出几种选择方案。
(1) 模板方案1:在雨棚相对应部位下面五到六层地方, 加设出型钢外挑的平台, 同时还要在平台之上增设支模架。
(2) 模板方案2:因此楼层不是很高, 因此可以直接从地坪上搭建支模架到28.8m处, 这样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
从上面两种方案可以看出来, 第一种方案要安装型钢, 必须要塔吊来吊, 如果没有塔吊来吊几乎不可能, 这种做法存在着种种困难。因此专家经过周密分析:因此该工程对缺乏搭设的塔吊, 如果从外请塔吊必然增加了成本, 但是没有塔吊极难将型钢吊到5、6楼, 派人来搬运的话, 根本就不能够实现, 由此第一种方案不适合。相比之下, 第二种方法比较合理, 但是因为高度达到了28m左右, 因此其安全性要求比较高, 属于了高支模板之列。
3 建筑工程模板方案的施工工艺
选择好了模板方案之后, 就要具体进行实施, 要将工程模板落到实处。其具体做法主要涉及到如下的工艺。
3.1 搭拆工序
(1) 在搭建之前要做好安全与技术上的交底工作,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 处理好地基的基理。 (3) 铺设50板。 (4) 搭建立杆。 (5) 扫地杆。 (6) 横杆。 (7) 竖向、水平剪刀撑。 (8) 在水平剪刀撑的地方拴好水平安全兜网。 (9) 验收;最后等待验收合格之后就要上一段立杆。就按照这个工序一层一层进行安装, 一直到达到要求标高之后进行支梁、板中的模板。
在竖立杆的时候, 要按照设计方案和工程实物进行对照比较, 之后进行预排。首先要确保梁下的立杆之间的间距。整个过程就是:先搭设后拆, 后搭设先拆。
拆模之时, 就要依据悬壁板上使用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达到100%之后才能进行拆模。而且拆模中的安全十分重要, 要在一定区域中划定范围, 并要在显眼处竖立出警示标志, 引起来人的警示。
3.2 构造设施
对于这种高度支模如今还没有得到统一规范, 虽然通过上面搭建工序设计好架体之后, 也满足了立杆的要求, 但因为在计算模型时多采用静力学, 因此其结构分析必然比较简略, 受力工况也不好, 荷载的变异比较大, 再加上扣件、钢管等都存在一些不稳定性因素, 因此还必须要通过增加架体来加强安全储备。因此必须要增加构造设施, 来加强安全。
(1) 水平剪刀撑;大约在4m左右 (每4步架) 之处的整个水平面上增设剪刀撑, 作为水平方面的加强层;在架体的顶部及底部一定要加设水平剪刀撑来加强水平层的受力。
(2) 竖向的剪刀撑;对于架体四周的外立面, 还要加设好剪刀撑;在轴梁的下架体要增加出剪刀撑, 这个支撑承受力十分关键, 因此就要从底部的扫地杆一直搭到28.8m的标高板或者梁底模。同时支架的顶部穿过板模的悬挑立杆长度不能够超过400mm, 要依据1.2步高的距离一直搭到板模下面;如果悬挑立杆超过了400mm, 那么就要加设一个横杆, 用来满足400mm之内的要求。
(3) 立杆基础;基础是整个支架的基础, 必须要做夯实处理。
(4) 安全网;因为该方案中架体较高, 一定要增加安全网。
3.3 安全措施
任何施工都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位, 也只有确保了安全的工程才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因此在搭设架体之时就要做好技术交底, 尤其要给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首先要求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其次要严格要求搭设中使用材料一定要是检验合格产品, 尤为关键是钢管的扣件, 安装之前一定要严格进行检查, 一旦存在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就不得再使用。在搭设之时一定要依照预定方案操作, 不要随意对原方案进行改动, 如果遇到问题确实需要改动就要反映给专业人员, 通过综合考虑之后方能实施。同时, 还必须要严格依据搭设顺序及步距进行。
对架体一定要分段分步实施验收, 而不能够从整体来看。首先就要验收立杆基础, 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搭设, 而且每次搭设到4.8m高就要进行验收。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就要及时反映给公司有关技术人员, 进而及时处理。
3.4 浇灌混凝土
做好了模板之后就要进行浇筑混凝土, 当浇筑到标高27.6m处之时, 就要控制好泵管的运行量, 防止运动冲击到模板及架体。而且建筑主体的内架横杆要和高支架模体成为一体, 这样才能有效抵御侧向压力。浇筑混凝土时, 泵管一定要和雨棚长边方向相垂直。在浇筑过程中, 不能将混凝土泵管、马凳等各种杂物堆放于高支模架上, 无端增加支模架的承受重力。另外, 七层楼的层面板上悬挑雨蓬必须要严格按照方案来设置搭设参数, 其他的参数如水平、刚性拉结点、竖向剪刀撑及地基处理等, 都要将参数设置成雨篷支撑架参数。
4 结语
近些年来, 因为轻视模板施工出现脚手架坍塌事件屡屡发生。事实上, 脚手架架设的越高其中心就越高, 架体也就越不稳定, 对架体侧向的约束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要依据实况选取合理的建筑工程模板方案, 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这样才能提升施工安全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于文忠.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5) :122.
[2]何慧琴.建筑工程高支模板施工工艺研究[J].轻工设计, 2011 (3) :188.
施工方案及工艺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工艺技术要点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防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房建施工结构稳定的基础,在房建施工结构中,变形缝施工环节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按照设计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出现工程事故。
变形缝施工中,其施工的难点主要是在模板环节及变形缝内的混凝土处理环节。在施工时,模板的变形、跑模及膨胀都是会影响施工质量的,所以要在模板材料选择及模板支设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此外,缝内的模板受到挤压以后,在拆除的时候难度较大,应该提前做好拆除模板的必要措施,变形缝施工完成以后,要对缝内长出的混凝土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在处理时难度较大,因此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剔除,防止混凝土固结以后进行剔凿的时候破坏变形缝的质量。
二、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关键
1.梁模板的施工。在将梁底模板铺好并将位置基本固定好之后进行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在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中,不用采取加强措施,当两侧的模板立设好之后安装撑条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用一个圆钉钉在撑条上侧面使得模板和撑条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在设置撑条的时候,要根据梁截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间距,一般如果下梁截面的截面不超过30 cm×60 cm时,可以将撑条的间距设为10 cm~20 cm,但是考虑到模板的刚度,撑条的间距最好不要超过20 cm。在进行梁模板的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在配置梁底模的时候,方木楞要比模板宽1cm确保梁侧模能完全落在方木上面。
(2)在撑条上端的钉应该交错进行固定,以防出现位移或者是扭斜情况,同时要使得钉钉入之后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在拆模的时候将钉取出。
(3)如果梁截面比较高梁的侧模不稳定或者是容易出现变形的话,可以通过在梁内按照1 m~1.5 m的水平间距来钢筋支撑来加设进行改善,同时可以通过加设PVC套管钢筋拉结螺栓来对梁侧模板进行加固
(4)要用封盖模板将梁侧模顶的变形缝缝补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变形缝发生堵塞。
2.柱模板的施工。(1)首先,沿着柱边线立设除了变形缝所在面之外的另外三侧的模板,然后在立设变形缝面的模板,该处模板无需采取加强措施,只用做好柱箍加固的施工。等到校正好模板之后进行变形缝撑条的安装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并在撑条端部钉入圆钉使其和模板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要确保钉钉入之后要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于在拆模时将其方便地取出。
(2)对于柱模板变形缝处的模板,应支设到和梁底模底相同的高度,其上部由梁侧模支设并根据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来施工。将柱变形缝处的撑条按照10 cm~15 cm的间距来进行设定,撑条要避开拉结螺栓所在的位置。用加长钻从柱的另一侧穿过柱身的方式来实现变形缝处模板的螺栓孔的开孔。当梁和柱模板完成加固之后要做好校正工作,对撑条进行检查确保其牢固没有变形才能浇筑混凝土。
(3)在拆除模板的时候,首先将钉入的钉取出来,然后将加固的支撑以及撑条去掉,随之进行其他模板的拆除,最后在对变形缝处的模板进行拆除。
3.撑条的施工。(1)如果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相同,撑条的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梁侧模支模时,在支设好模板之后进行梁撑条的放置,用小钉将撑条和梁侧模之间固定好,然后用楔形小木楔子将撑条和梁侧模固定好。在撑条中部加设一到两根木楔子来加强撑条中部的支撑能力。(2)在拆模的时候,首先取钉,然后拆掉木楔,最后取出撑条;当柱和墙侧模支模时,在采取上述的方法的同时,要将木楔子楔在撑条的前后部以及中部。
4.钢筋的施工。(1)钢筋是房建施工中重要的建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房建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中应该选择质量达标的钢筋材料。(2)在进行钢筋环节的施工时,只需采用常规的方法将钢筋绑扎固定好并假设垫块即可。
5.混凝土施工。(1)在进行柱和墙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对于同一为位置的两柱以及墙的混凝土要交替进行浇筑,每侧每侧浇筑的高度不能大于50 cm。(2)同样采用交替的方式来浇筑梁的混凝土,要先浇筑变形缝一侧的梁,然后进行另一侧的浇筑,两侧浇筑的高度均不能大于20 cm。采用这样的浇筑方式可以确保模板两侧受力均匀以免变形缝处的模板出现位移或者是变形。如果柱的高度比较高或者是截面积比较大的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停歇一到两个小时然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三、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做好交底以及施工。
(2)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中规定的尺寸做好对撑条宽度的计算和控制,要使得撑条的尺寸稍微比要求的尺寸大一点,然后刨平去侧面并校准宽度尺寸以尽量减小误差。
(3)要使得柱侧模或者是梁底模板的楞面将变形缝处的侧模抵紧。
(4)要控制好撑条的间距,同时要其放置横平竖直。
(5)要确保盖板的严密性以防混凝土流淌给撑条造成破坏。
(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梁模板支撑体系起拱,但是要确保盖板是钉紧的。
(7)在梁柱的接头处,撑条应该伸向柱模板上部10mm~20mm进而避免接头处的模板出现严重的变形。
(8)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交替进行进而保证模板受力均匀,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要防止混凝土浇筑中间隔的时间过程使得混凝土初凝,要记得个模板的表面刷一层隔离剂。
(9)在完成模板的制作之后要统一放置,尤其是当撑条遭到损坏,要及时进行回收存放。以上都是在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只要注意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对变形缝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和重点,关系到整体的工程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做好对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房屋坡屋面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篇12
某小区别墅房屋结构较复杂, 难度较大。结构为砖混结构、坡屋面、层数为三层, 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本工程为仿古式住宅楼, 屋面结构为全现浇钢筋砼屋面, 结构较复杂, 屋面坡度较大, 细部结点较多。本工程坡屋面以屋脊为最高点, 其标高为9.861m;檐口为最低点, 标高为6.500m;从屋脊到檐口整个坡屋面分四种不同的坡度起折, 坡度从上到下为65%、55%、50%、45%;而屋面板的厚度也因不同的位置而变化, 其厚度从80mm到120mm不等;多处地方的梁也从不同的地方进行交汇搭接, 因此, 屋面的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其屋面板、梁等各个细部的标高。同时在细部结点中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 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屋面结构设计的特点, 本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控制: (1) 由于本屋面工程屋面坡度较大而且转折较多, 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部位 (墙砌体、梁及板支模的下部、各个转折点) 的标高进行控制。 (2) 对屋面结构施工中的材料运输及现场砼浇筑的控制。 (3) 对砼现场搅拌及砼的浇筑顺序的控制。
3 主要施工要点及施工工艺、方法
3.1 主体第三层砖墙的施工
因本工程为砖混结构, 故主体第三层砖墙的施工直接影响到坡屋面工程的施工, 坡屋面每个坡度的转折点标高以及每根梁的下表面标高以及位置均要在第三层砖墙上体现出来, 所以在坡屋面施工前必须对第三层的砖墙加以控制, 以保证坡屋面各部尺寸的准确性。由于坡屋面的许多细部尺寸在设计图纸中未标注明确, 无法直接对墙体和屋面进行施工放线, 为了保证墙体每个位置砌筑高度的准确性, 本次施工前技术部充分利用了现代管理工具———电脑以及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模拟放线:利用电脑软件AutoCAD根据设计图纸现有的尺寸及图形输入电脑中, 按照相同比例确定每一个结构细部的位置尺寸及标高;再根据电脑确定的尺寸进行现场放样, 进而反推其原来尺寸是否吻合。采用电脑模拟放线, 既节约了工期, 又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经过反复模拟论证, 然后再根据这些尺寸现场放线确定位置及高度, 然后在每个转折点位置立皮数杆, 并标明每个折点的高度, 然后将同一匹墙的每个折点的最高点用广线连接, 从而控制砖墙的砌筑坡度。因砖墙采用的是KP1多孔砖砌筑, 而在砖墙上部有一道随墙体坡度的钢筋砼圈梁, 为了保证砼在浇筑过程中, 其砼浆不至于从多孔砖的孔洞中流失, 本次砌筑时在多孔砖的上部铺砌了一匹实心砖加以防止, 很好地避免了由于漏浆造成砼形成蜂窝、麻面。
3.2 模板及支撑系统
模板工程是保证坡屋面砼施工质量, 加快屋面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 结合本工程坡屋面的特点、规模, 选择适宜的模板及支撑体系, 是坡屋面模板工程施工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坡屋面底模支撑搭设满堂红脚手架, 立杆纵横间距为0.8~1.2m, 水平杆步距为1.5m, 并在离地150m m设扫地杆一道, 在紧靠现浇屋面板底模沿屋面坡度方向加设横杆一道, 以使支撑系统形成井字架结构。安装支架立杆前, 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了50mm×200m m通长垫木。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前, 根据电脑模拟放线得出的转折点、梁位置及标高进行拉线分别设置一排脚手架, 然后以此为基准点搭设屋面板的底模, 在确定其每个转折坡度均准确无误后, 再在其间按上述要求设置满堂红脚手架。由于屋面结构坡度较大, 为确保底模的稳固, 于板底模脚手架支撑部位, 沿坡屋面底模设水平杆一道, 模板的顶撑紧固采用木楔顶紧加固。支架搭设完毕后, 组织项目部各个部门以及邀请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现场代表认真反复地检查板下木楞与支架立杆连接是否稳定、牢固。根据给定的标高线, 认真调节校正木枋下横杆高度, 将木楞找平。底模铺设完毕后, 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 并进行校正。一切无误后, 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3 钢筋工程
本工程的钢筋加工均在加工棚中完成, 钢筋的加工严格按设计施工蓝图及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制作。由于屋面板的钢筋通长, 而屋面又需起折, 因此, 钢筋在每个转折处均要在加工棚中用冷弯机按设计角度完成, 以保证其结构在转折处的断面尺寸。钢筋的运输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采用人力运输至绑扎点。钢筋的绑扎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的验收规范要求, 且在屋脊梁的位置按屋脊的方向每隔1.5m加设一根高于屋脊的钢筋弯钩, 以便在屋面砼的浇筑以及屋面防水施工中系安全带。
3.4 砼工程
本屋面工程结构砼的施工重点在于对砼的搅拌控制、砼的运输及砼的浇捣控制。本工程屋面砼采用现场机械搅拌, 泵车及人力双轮车负责地面水平运输。垂直运输采用龙门架。结合本工程屋面坡度太大的特点, 砼的配制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 并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和易性及坍落度。以确保坡屋面砼的浇筑施工质量。砼在地面的水平运输采用人力双轮车进行, 人力双轮车配合龙门架作业。
屋面屋脊内环线砼的水平运输于屋面沿屋脊搭设2.8m宽的通道, 人力双轮车运至浇筑地点, 溜槽下料。水平运输通道的搭设在屋脊梁 (WXL2) 两边WXL1梁与XQL3梁之间, 通道立杆间距1.0~2.0m, 横杆间距1.5m。立杆底座的固定:在梁底有砖墙部位的地方直接穿过圈梁固定于砖墙顶面;在梁底没有砖墙的位置, 采用飞机撑上下焊接固定于脚手架及钢筋上;当模板拆除时, 敲掉旱点, 从砼表面位置将飞机撑的外漏部分割掉, 其余部分留入砼中。
砼垂直运输采用两台龙门吊, 分别布置在01轴线和027轴线旁。龙门架吊篮下料处需搭设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和通道相连, 设斜撑两道, 与外架连接, 且在两侧立杆加设剪刀撑, 横杆满铺跳板。使之达到能够安全下料且运输到浇筑地点。外架搭设高于屋檐1.5m, 且紧靠屋檐, 高于屋檐部分设置横杆两道, 并在其间设置挡板一道。四周满布安全网。
在整个屋面结构砼浇筑的过程中, 劳动力及机具的准备和决定砼的浇筑顺序对整个砼的浇筑质量起很大的作用。因设计中, 整个屋面砼的浇筑不允许出现冷缝, 所以砼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由于屋面现浇砼的工程量较大, 而且屋面坡度较大、施工场地受到限制, 不可能进行大面积浇筑。根据对屋面砼工程量以及对砼初凝时间的计算, 本屋面工程的施工做出如下安排:屋面砼采用两台搅拌机现场搅拌, 两台搅拌机分别设置在两台龙门架旁, 以利于砼的及时运输。屋面砼的浇筑沿屋面以屋脊为分界线两边同时进行, 向屋脊处推进交圈。因屋面的坡度较大, 操作人员根本无法在屋面上站稳, 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系在屋脊处专门设置的钢筋弯钩上, 当完成一处时, 在换系在相邻的钢筋弯钩上。为了充分保证砼的浇筑质量, 在砼浇筑前, 配置好插入式振捣器;轻型平板振动器;备用发电机一台 (75KW) ;现场砂石水泥等材料准备充分;屋面砼养护、保温等材料准备齐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最后一次进行检查和控制、调整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 经检查合格后, 才进行砼浇筑。砼下料时, 为了将砼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 采用溜槽下料。砼浇筑后为保证砼水化热过程正常进行, 不致因为水分蒸发而使砼强度增长受阻, 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在砼浇筑后12小时以内进行养护。砼表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4 结语
【施工方案及工艺】推荐阅读:
工艺管道保温施工方案09-29
墙砖施工方案及措施06-06
护坡及挡土墙施工方案06-26
河沟清淤及回填土施工方案06-28
脚手架施工方案及图纸09-22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方案10-02
信号灯及监控施工方案10-05
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方案10-22
装修公司营销方案_装饰公司标准工程施工工艺改进措施09-22
涂膜防水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