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集团制度 制度文化标杆

2024-12-06

远大集团制度 制度文化标杆(共2篇)

远大集团制度 制度文化标杆 篇1

“我并不清楚制度的整体环节,但如果我想做什么事情,都有表格可以填写,表格也提醒我做事的环节”,周汪是远大的营销人员,他的工作地点并不在远大的基地远大城,“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我告诉办事处的秘书(既是秘书又是办事处的行政管理),她会给我们找来相应的表格,在我工作的这几年,还没有遇到过没有表格的情形。”

“远大城的员工特别是工人所涉及的制度规范就更多了”周汪称:“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远大虽然只有1800多名员工,但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并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员工、主管、部门、老总对制度的掌握都不一样。远大的信息保密做得也很出色。”

“以制度为行动指南的管理方针,永不草率行事,并且不轻视任何小事。”1998年制定的“远大宣言”如此描述。这种说法,至今不变。远大的制度同时以严格著称。

创业于1988年的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中央空调产品,目前拥有资产约20亿元。其制度化管理始于1996年,期间经过了不断的调整与完善。请看本期实战案例《让制度像空气一样存在》。

5000多条文件涵盖员工的每一项活动

凡是企业活动中能程序化的,远大几乎都以文件的方式程序化了。文件体系是远大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员工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文件的编制、执行、修改进行。远大认为: 文件能使工作差错最少、效率最高,是实现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首要保证。

任何人均可提出或参与文件的编制、更改,文件由相关部门领导审核,公司总裁或总经理批准,资料室发放,并有专门的制度化统筹委员会指导全过程。

本报记者在远大采访期间,正值远大对制度进行大范围改进,据公司透露,远大有文件768份,计5266条、27000多款,总计120多万字。文件几乎涵盖员工的每一项活动,从工作、行为规范乃至部分生活。

远大文件的重要性依次是:方针(如远大宣言、远大质量方针),政策及工作标准(如员工守则、文件写作标准),目标,职责及质量责任制,工作流程及表格,培训及常识。

远大文件体系从整体上包括质量管理文件体系、环境管理文件体系和管理文件体系。按照文件的性质,将文件又分为4个部分:纲领(政策性、目标性文件,是指导企业思想和工作的总纲,是指必须做和不能做的事)、纲领及流程(某些纲领文件可附带简洁的流程,为使纲领直观、内容全面)、流程(实现纲领的措施和步骤,完成工作、达成目标的方法)、常识(员工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做人素养,包括与员工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相关的大量外来资料的原件、摘录和编辑等)。

文件按其特点分为4种颜色:红代表管理文件,蓝代表生产类文件,橙代表营销类文件,绿代表公益及其他类文件。

各文件会有规定的读者对象,受控文件很难被所规定读者外的员工看到。但任何员工都能很方便地获得与其工作、生活和行为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由于文件分类清晰,员工打开电脑或翻阅目录就能快速获得。

在各种文件中,由于表格具有一目了然的作用,使文件更具有可操作性。表格成为远大文件中最常见的使用工具,在公司768份文件中,应用表格达到 669个,每份表格下注有填表方法、传递方式、批准程序、执行要求等,并且,尽可能设计可选项供填表人选择。据员工反映,表格几乎涵盖了工作的每一项活动。

除了从秘书处索取外,远大还在生产、生活场所中设有数十个表格箱,员工可信手取到,譬如出差的时候,表格上几十项目录,该带什么、该做什么、该汇报什么,一 一注明。而文字性的通用告示,甚至可从随处可见的“工位告示牌”、“环境告示牌”等看板上读到。

远大将制度比喻成企业的螺丝钉,螺丝钉一环扣一环,保证动力不空转。而文件的完善水平和执行的严谨度,是考评每位员工业绩的主要依据。文件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远大文件按文件编制、文件审核、文件批准这样一个程序产生。

远大有一个独立的制度统筹委员会,3个人常年从事制度的格式、内容协调、复审、报批和发布。而张跃则是制度的把关和批准者,同时是纲领文件的主制定人。

而流程与工作规范,远大则鼓励并要求制度由员工自己编写及修订,并对现有制度提出修订意见。然后,他们被要求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文件的编制、执行、修改进行。多数文件需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名。

“员工有了表格就知道事事要按程序,有程序就知道有制度”周汪认为,“而公司管理者则从整体考虑将制度分解到工作的程序,并以表格的形式固定下来。”

如今远大做制度的时候,采取上下结合的形式,公司高层统一制定宣言、方针和纲领,具体各部分的负责人则依据方针纲领,结合具体的工作对流程进行总结,并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对公司高层来说,越是处于塔尖的概括性的整体性制度,越需要稳定,那些经典文件,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而对操作层面的流程和具体工作则根据工作过程可随时进行调整。所以,《远大宣言》从1998年制定后到现在都没改过,而员工自己编制的文件则以员工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文件的编制还需要讲究结构的完整。任何文件一定是经过横向和纵向的会审,以避免交叉、重叠、或者没节、断线,此外,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点也不一样,会审要求每个节口都要接上,接不上大家就讨论。

2003年10月~12月所制定的六个质量责任就具有这样的特征,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活动所有人都涵盖在质量责任里。

远大发布的质量责任制包括:制造质量责任制(包括设计质量、生产质量、和检测质量)、试验质量责任制、服务工程师质量责任制、服务部经理质量责任制、用户中心总部的质量责任制、销售公司的质量责任制,由销售来监督用户中心各部门和每个工程师,用户中心总部再来监督试验台和联网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来监督服务部经理、监督服务工程师,这样一环扣一环来监督工厂。

有业内专家在对远大制度管理进行研究后,总结了9大要点,1、文件不能有摆设的成分,要能得到执行,远大的文件写作规定:一切规定都应保证在具体工作中能完全做到并便于检查;2、文件的编写要有广泛性,张跃认为,文件是大家合作的结晶,起草和广泛讨论是编好文件的前提;3、要有纠错机制,远大有关制度规定:不许明知文件有错而不更改,发现文件有错应立即修改,或边修改文件边按正确方法工作,任何人均可提出文件修改申请,履行审批手续后即可更改文件;4、对新文件,张跃认为要能容忍文件执行初期的一点点乱,要有适应期,不这样新东西出不来;5、文件要随企业内部情况变化而变化,远大对受控文件进行年审,年审合格后方可使用,涉及某一部门、某一技术创新时,相关部门会迅速对相关文件作出调整,但远大对与员工利益相关的条款和大的原则不会轻易改动;6、文件尽量表格化;7、遵循利大于弊的原则,注重文件对整个流程是否有利;8、采用术语,远大将出现频率高的管理、财务、技术词汇汇总成远大术语,以提高文件编写的效率,并简化文件;9、文件要由有文字功底和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共同完成,以避免文通理不通,理通文不通。

不能遵守制度再有能力也不要

远大的制度化管理,不仅在于其体系的完整,涉及的细微,更为突显的是制度在远大的执行程度。

有人认为,制度的执行程度,外人可从该公司的环境中看出。在远大城,草坪上找不到烟头和纸屑,上班时近千名员工似乎突然从厂区消失……

在许多人看来,远大城是一座半军事化管理的张氏城,远大城位于湖南省会的郊县长沙县,距市区十几公里的远大三路上,这条路过去叫319国道,自从国道改线,道路改名后,车辆稀少,远大是远大城这座高科技园区的惟一企业,与之相邻的是一所监狱,但很少有人会拿监狱的制度化管理与远大比较。

远大文件规定,员工不得在远大周边一公里内进行餐饮、娱乐消费,这使得远大员工因此在行为和习气上能较少地受外界影响,这有利于在小范围内建立与外界有巨大差异的新制度。

制度的执行取决于是否有一批认同该制度的人群。远大认为,如果不能遵守其制度,再有能力的人远大都不会要。

以下书籍和文章是远大在网站公开推荐给员工学习所用:《邮差弗雷德》、《主动性》、《把信带给加西亚》、《塑造你自己的雕像》、《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你在为谁打工》。远大对员工的三个统一标准分别为:主动性、敬业和执着。

应聘远大的员工在通过初期面试后会有军训,军训是个磨练过程,如果你跑不动了,你可以走完余下的路,但如果你放弃了,你的应聘表现就将打折扣。军训当中还不定期的穿插有心理测试、智商情商测试、写作、团队讨论、体育比赛或是卡拉OK、义务劳动等,所有这些都在不经意间成为你的应聘分值。

从第一天起,制度就被灌输到员工思想中,它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细节。上班时间的穿着是统一的制服,违反规定的员工会被安排学习,不仅当事人学,还要把他的领导叫过来一起参加培训,远大认为,出现员工违规也因为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该领导并未尽职。此外,远大会经常有文件的学习,默写或者考试。

当然,远大也尽一切可能的去告诉员工,或者让员工切实体会到他事业的神圣,他事业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以此激发员工的自觉性、潜能和积极性。

但员工的一切工作依旧围绕文件的编制、执行、修改进行。同时也是对该员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以财务为例,许多公司讲财务的方法,远大的财务是强化制度、提高效率、控制成本。

在远大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张跃逐渐感觉到,制度越完整就越难执行,所以他们也走另外一条路:完善,也就是简洁,制度要做到经典、精简、精确。记者在远大采访期间,正值远大对制度进行大量调整的时期。

由于远大的制度常出现罚款、处罚、降级,常被外界指责为严格、苛刻,在再版的手册中,远大开始出现鼓励、倡导理念性的用词。但这些都只是正在变化中的事。

远大集团制度 制度文化标杆 篇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下一个10年, 企业文化和经济伦理将成为企业兴衰、国家经济振兴与否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不再是企业的装饰和面纱, 而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必须被视为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如果没有很好地挖掘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凝聚功能、融合功能和动力功能, 将导致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出现分歧, 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付诸实践, 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晟元集团企业文化和制度管理新实践

晟元集团有限公司原是一家老国有施工企业, 成立于1952年, 曾以质量过硬、勤俭创业在省内享有“浙中第一建”的美名。随着市场经济的洗礼, 晟元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经过考察、研究和探索, “晟元”确立了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内一流总承包企业集团这样一个发展目标, 将充分运用前一阶段确立的行业地位优势, 使企业经营规模走向集团化发展模式, 形成稳定的产业经营结构和产业利润规模, 走上持续发展轨道;企业在获得国家特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同时, 大幅提升晟元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力争获得丰厚利润回报, 使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 形成集团化经营的模式, 并使经营模式向资本运作和投资控股型方向的高层次模式发展, 使企业进入黄金时期和加速发展的理性时期。

在此基础上, 晟元人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文化:即“晟元”理念和价值观体系。“诚信、创新、领先、团队”的核心理念, “一流企业、百年品牌”愿景, “为用户提供优质建筑服务”的企业使命, “可持续发展、敬业负责”的核心核心价值观, 强调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集体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强调团队合作;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 要履行社会责任, 兼顾社会效益。“用户至上、合作共赢”的经营方针。“持续发展, 满足用户建筑需求, 以人为本, 创建安全绿色工程”的管理方针, “适用、先进、科学、经济”的技术观, “创造力、向心力”的人才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观, 危机永存、失败是自己造成的危机观, 和“四心五不”的职业修养。这些企业与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 是“晟元”文化的灵魂, 是形成制度层文化的基础和动因。

为促进企业文化与制度管理的有效融合, 同时也为公司下步实施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企业组织开展了“制度管理年”活动, 主题是“全员参与、规范管理、强化实施, 以法治企”, 编制发布《晟元政策》、《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技术标准》, “三大标准”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制度建设, 强化了基础管理, 规范了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 培育提升了晟元核心竞争力。“三大标准”得到了公司上下的遵守和维护, 也给业内同行予以极大的震撼, 因为这套制度不仅承载了全体新老晟元人的智慧和心血,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效融合了晟元企业文化, 是集团宝贵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走向成熟、成功的标志。可以说, 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实现企业文化与制度管理的有效融合的案例。

2 企业文化融入制度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逐渐步入文化竞争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源、技术和资本的竞争;第二阶段是市场、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竞争;第三阶段则是企业的文化竞争。企业的价值和更强的竞争力包含在企业文化、企业信用、企业伦理这些作为最内在的基本品质之中。企业文化, 是竞争对手偷不去、拆不开, 员工跳槽带不走的东西, 是企业在长期竞争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 是企业成熟和成熟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

制度是企业组织中所有成员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规范, 是成员在组织中的行为规范。制度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 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 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总之, 企业文化已经不是企业的装饰和面纱, 而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必须被视为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手段。

3 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

制度管理要完美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 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工具, 也不是轻易可以实现的。从制度管理上升到企业文化有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制度管理”必须“得到全体员工认可”。这需要我们把握制度文化的效力点, 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管理不只是工具, 也不只是方法, 而是文化。制度的最终效力点在于人的认同, 企业文化也好, 制度管理也好, 必须要坚持人为本的“人性管理”。总之, 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 必须重点审视以下四个方面:

(1) 审视制度是否与目标相统一。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骨架, 骨架立起来了, 才会有企业文化的丰满。企业规章制度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 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 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统一。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问题, 包括质量、安全、客户关系等, 必须要以制度加以明确和规范, 确立“刚”的约束。同时, 制度又充分地信任和尊重人, 才能使人被乐于接受。

(2) 审视制度内容是否公正公平。制度的出台, 直接涉及各方参与者的利益。要使各方利益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 要求制度在形式是公正以外, 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公平的。因为, 制度制约下的每一位员工既是受约束者, 又是监督者, 如果制度的内容不公正, 那么制度势必得不到员工的认同。

(3) 审视制度出台程序是否规范。制度创设程序规范不容小视, 否则就会落入强权管理范畴。而企业文化反对强权, 反对强势, 需要的是在尊重全体员工意志的基础上实现制度约束。但在当代企业的制度建设渗入强权成份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是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的。

(4) 审视制度执行是否严格平等。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制度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所以在真正监督执行制度时很难做到完全公正平等, 这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为此, 单位管理层应赋予监督执行部门更大的独立监督权利, 同时自身做到率先垂范。

4 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有效融合可达到的效果

(1)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衡量一种管理制度是否科学, 应该以它能否提高企业效率为标准。在体制创新上, 要围绕“增值”抓产权管理, 通过理顺产权关系, 建立起规范的企业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 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要围绕“增智”抓决策管理, 通过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围绕“增效”抓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改革新的薪酬福利管理标准,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在机制创新上,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实现工效挂钩和按劳、按绩分配;完善约束机制, 加强各个环节考核和督促检查, 严格责任制度;建立竞争机制, 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启动动力机制, 实施目标责任管理, 进行科技创新奖励。

(2) 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管理制度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否则, 管理制度就成了“花瓶”和“空中楼阁”。管理制度要达到合理性, 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适时, 管理制度要适合时代要求, 具备时代特征;二是适地。管理制度要适合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三是适企。管理制度要适合企业实情, 适合企业实施, 适合企业发展。

(3) 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一流的企业, 需要一流的文化;一流的文化, 必然造就一流的企业。培育崇高的企业价值观,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它所有社会利益。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上一篇:水浒传经典作品阅读笔记下一篇:汇丰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