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2024-10-31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通用8篇)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篇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11—2015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11〕38号)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素质,争创2011—2015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圆满完成创建任务,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真正使科普工作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实现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队伍逐渐壮大,科普手段不断创新,科普网络更加健全,科普成效显著增强,努力把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经济、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推动科普工作制度化,形成科普工作社会化大格局

1、制订科普工作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结合我县实际,把规划纳入我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科普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范围,列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科普工作制度化。

2、健全科普工作协调领导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不少于2次,并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3、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每年表彰和奖励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提高我县公众的科学素质

1、积极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以培养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为重点,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教育、科协、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积极合作,因地制宜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每年组织2次以上一定规模的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或科技竞赛等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不少于90%。整合校外科普资源,利用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科普活动室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到2011年底,全县建立2所以上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处以上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积极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制订培训规划、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农函大、远程教育机构、农村科技学校和科普网络教育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确保每年有90%以上乡镇干部和80%以上村干部及农村党员劳动力接受科技培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3、积极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上岗、再就业、农民转移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适合再就业的生产技能,使其中一批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发挥社区科普学校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每年有90%以上的社区干部接受各类科技培训、继续教育。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协助县劳动保障局广泛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城镇80%以上的各类从业人员接受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积极开展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题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竞赛、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重视加强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速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4、积极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每年向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配发科普读本。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举办各种提高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读书活动及知识竞赛等,组织公务员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继续将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党校培训计划,每年组织2次以上针对县级部门和乡镇、社区领导干部的科普报告会和学术交流会。

(三)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1、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文体、卫生等部门每年组织好2次以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4次以上主题鲜明的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科普主题知识电视大赛等大型综合性科普宣传活动;县科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每年组织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主题系列活动,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

2、搭建全方位科普服务平台,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合力作用,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宣传、文化部门要继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实施文化传播行动,组织好科教电影下乡活动;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职能,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之窗》等多档次科普专题节目;县科协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定期编印科普宣传小册子,完善潼关县科普网站,制作科普展板;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也要从实际出发,搭建各自科普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

3、完善组织网络,强化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切实加强科普组织网络建设,在全面完成乡镇科协组建的基础上,查找薄弱环节,进一步拓展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科普组织建设,实现科普组织全覆盖。在完善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组建好县、乡、村三级科普志愿者队伍和县级科普讲师团、农技服务团等科普队伍。进一步强化科普设施和科普资源开发,深入开展科普设施建设,实现每个学校、社区、行政村都建有一个标准科普橱窗、一个图书室、一个科普活动室、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80%的乡镇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80%的行政村有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科普员。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科普事业或参加科普活动;积极利用学校、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4、推进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提升科普工作影响力。进一步强化科普特色品牌建设和科普示范单位创建,不断增强公众科普意识,扩大科普工作影响力。到2011年底全县要建成国家级科普惠农服务项目1个,争创省级科普惠民项目1个、3个以上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5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县级科普示范村、社区、学校及企业5个以上。各乡镇要开展科普示范村建设,扶持和培育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和科技示范户。加大各级科普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力度,每年评选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示范家庭,形成县、乡、村(社区)、户四级科普示范创建体系。

三、工作步骤

(一)筹备宣传阶段(2011年1月至9月)。对照陕西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测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行自查评估,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省、市科协提交《关于申报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报告》,修订《潼关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成立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动员会议,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方案》,部署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11月)。由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国科普示范县标准,量化分解任务;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头组织实施,逐条落实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测评指标,每一个实施项目都要建立标准统一、形式规范的创建档案,按时完成各自资料、图片的整理提交工作。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开展创建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同时,利用科普主题知识竞赛、全国科普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三)迎检考核阶段(2011年11月至12月)。11月底开展自查自验工作,对照标准进行初步验收,采取逐项打分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由县创建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初验。年底迎接省科协检查验收。在省科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对创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提高。

(四)推进创建阶段(2011年12月至2011年初)。省科普示范县验收合格后,县创建办公室继续深化创建,精心筹划准备,迎接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

四、工作要求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创建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制订工作措施,健全工作组织,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经费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

(二)加强工作部署。各责任单位要对照全国《科普示范县测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详细的实施计划,组织精干班子,对相关责任进行再分解、再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办公室要发挥职能优势,协调好各部门的创建活动。把创建科普示范县与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发动群众人人参与,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针对我县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新工作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改建设,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县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水平。

(三)加强协作配合。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全力开展创建工作,同时加强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同创共建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要以创建各级科普示范单位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创建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发挥创建工作的主力军作用,攻坚克难,提档达标,确保创建工作不失分、少失分。依托各种宣传阵地,创立多种活动载体,深入宣传创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

(四)加强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县上把创建工作列入对乡镇和县级部门及其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社区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担任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的义务宣传员和志愿者,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促使创建工作的每一项决策和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篇2

1 推广农机新技术

为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与新机具,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了农机作业队,承担着核心示范区从种到收的作业任务。作业服务中,机组人员严格执行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树立了梨树县农机作业的“标杆”,创立了农机技术推广的品牌。几年来,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先后推广了机械化精量播种、机械化综合整地、机械化深松深施肥、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玉米保护性耕作以及机械化收获等农机新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摸索出了机械化玉米宽行平作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

2 研发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

多年来,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一直进行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探索,为了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科研小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以及加拿大保护性耕作专家尼尔·麦克劳克林等进行技术合作,成功研制出了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模式、机械化玉米宽行平作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配套使用的机具,如保护性耕作旋耕播种机、保护性耕作深松播种机、V形重型镇压器、宽行深松深施肥机和窄行深松深施肥机,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3 加强农机宣传与培训

梨树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监理站和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开展了赶农村大集、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举办培训班和召开现场会等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等各种形式,在全县广泛进行了农机操作、农机管理、农机安全、农机监理、农机技术和农机作业等宣传与培训,让农民全面了解农机、认识农机。2010年,出动人员1 010人(次),共举办培训班12次,召开现场演示会9次及现场观摩会6次,出动农机监理宣传车170台(次),培训人员5 800人(次),发放农机资料2万余份、光碟2 000余张,并在电视台开设了农村广播天地栏目,进行农机知识讲座和农机科普宣传,让农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农机工作氛围。

4 成果

梨树县已被吉林省农委确立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又被吉林省外国专家局确立为吉林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一是2006年,由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机械化深松蓄水抗旱、节本增效、优质玉米机械化栽培和优质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别获得了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二是2007年,由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优质大豆高效节本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获得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三是2008年,由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现代农业集成配套综合增产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玉米大豆套作轮作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分别获得了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自主研发的旋耕播种机、深松播种机,均获得了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四是2009年,由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机械化玉米宽行平作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优质大豆全程机械化创高产技术和玉米生育中期机械深松创高产技术,分别获得了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五是2010年,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示范推广的宽行平作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申报了发明专利,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自主研发的V形苗带重型镇压器、宽行深松机和窄行深松机均获得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机械化技术集成配套宽行平作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获得了吉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篇3

于田县围绕特色产业及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共建立县、乡、镇、场党政“一把手”示范工程80多个,完成计划的157.58%,有效地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头作用。于田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县委、政府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将特色林果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了全县林果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 一把手’林果精品示范园80多处,面积达到14万亩。示范园以现当代的技术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地带动了全县28万亩特色林果效益的凸显。林果人均纯收入达到1 213元。同时,为确保明年全县林果业收入持续突破性增长,县里多次召开各类果树管理现场会,林业局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林业技术员分片蹲点,确保了果树管理到位。

截至目前,于田县已完成秋季果树追肥23万亩。果蔬安全越冬工作也正在拉网式进行。特色林果精品园、示范园的建设,也使农牧民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托格日尕孜乡亚塔克苦力村尼扎木丁•买托乎提说:“在乡党委的安排和支持下,2009年我定植了20亩红枣,由于管理不足,红枣产量低,一亩地产量仅有150公斤,1公斤红枣15元,收入2 250元。如今乡党委把我的地定为示范田,修剪、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管理都很好,一亩地产量达到300公斤,收入能有3 000元。” (于田科协 编辑:吴锋)

(新疆科协)

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和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和教办工作意见。进一步推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发展,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础能力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挥现有社会资源的作用,广泛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

2、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科技实践活动。

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5、进一步加强震减灾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6、加强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与配合。

7、加强对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指导。

8、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经费。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二)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积极开展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学校师生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抗御灾害的能力。

2、负责与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上报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的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应急机构抗震救灾行动情况、协调本校与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机构行动方案,了解、汇报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传达上级文件的精神。

(三)编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案》和和相关工作程序。

(五)将防震減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 2 于2次。

(六)在校园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知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七)学校每学期举行不少于一次的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每学年举办或接受校际防震减灾科普公开课(班队主题观摩活动)或者演练示范观摩。

(八)每年重点利用“3.1”、“5.12”、“5.29”、“7.28”、“11.6”,10月国际减灾日等时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加强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在保障全体师生避险的情况下,并向社会开放。

(九)保障创建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觉性,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工作,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目标,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大力提高我校师生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觉性、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为平安校园建设奠定监视的基础。

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条件

(一)条件保障

1.成立有校领导负责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学校有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若干名。教师数量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确定,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室不得少于20㎡,并配置有防震减灾科普图书、黑板报等相关的宣传内容;在校园内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栏;或室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橱窗面积不少于20㎡。

4.学校要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计划地添置有关防震减灾学习材料和教学设备。

5.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开展教育活动的档案资料齐全。

(二)宣教活动

1.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校学生每学期接受2个学时以上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

2.每个班成立课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活动小组,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主题班会、校园黑板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活动小组每年各类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参加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3.学校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4.学校与当地地震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在地震部门指导下,编制学校地震紧急预案。

(三)宣传效果

1.经抽查,60%以上的学生掌握地震基础知识和概念、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识。

2.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要对本辖区的其他学校开放,对外来参观学习的师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结合学校文体活动实际开展有特色、有新意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率,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对所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

4.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保证师生能够撰写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文章。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教学计划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普照及,建立、健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校本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防

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班级科技兴趣小组。

(三)每次行政会议上由相关部门汇报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工作汇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技活动经费支持。

(四)学校设立专职或兼职地震科技辅导员老师,负责全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并做到学期有计划、日常有活动、期末有总结,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科技活动成绩突出。

(五)学校创造条件,建立防震减灾活动室、科普知识宣传橱窗为青少年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科普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技活动。

四、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学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水平为目标,把防震减灾科技活动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防震减灾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史和防震减灾历史情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他们学习优秀科学家为我国防震减灾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要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和鼓励学生向家庭和社会学习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进

一步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科技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外,结合课程改革,在各类课程中不断强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内容。坚持课内外、校内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保证必要的师资及课时,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三方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着重抓好学生防震减灾科技类活动课和课外、校外兴趣小组活动,有意识地将地震知识、环境保护、能源、防震减灾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科技课题渗透到创建活动中去。

5、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地震科技教师的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鼓励他们及时了解当今防震减灾科技最新动态, 不断提高地震科技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辅导能力,确保学校地震科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6、加强学校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与配合。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及时了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要主动争取地震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邀请科技专家到学校作防震减灾科普报告,指导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7、加强对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指导。要结合实际开展地

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当前防震减灾科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8、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基地校的辅射示范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关注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检自查报告 篇6

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石林彝族自治县是昆明市的一个远郊县,距昆明78公里。全县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6镇1乡,88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87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壮等20个民族,总人口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农业户66230户。1956年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1998年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2009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2亿元,同比增长14.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8亿元, 增长75.6%,完成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29.2%,农民人均收入4789.54元,比上年增加13.6%。

2001年,石林县创建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县”,2004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05年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集体”。近几年来,石林县委、县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云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云发〔2007〕16号)和《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决定》(昆通〔2009〕25号)精神。石林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为提高全县青少年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素质,加快推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2008年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复查命名。两年来,石林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统领,积极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实现了科普工作领导到位、科普宣传网络健全、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9年,人均科普经费0.8元)、科普硬件设施完善、知识传播手段丰富、技术服务措施扎实的目标要求。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

—1— 知》(科协办发普字〔2009〕38号)精神,及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严格对照《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开展自检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指标部分(自评100分)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自评20分)

(一)党政领导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自评11分)

1.党政领导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认真贯彻《科普法》,积极实施《纲要》。调整充实了实施《纲要》领导小组,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纲要》为中心,制定了《石林彝族自治县2011-2015年度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石林彝族自治县2011-2015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出台了《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科协工作的意见》(石发〔2010〕 号),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

2.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县委书记、县长及县分管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检查督促指导。县委第98次常委会听取县科协工作专题汇报,对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作出决定。2010年3月20日,县委分管领导召集相关单位专题研究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工作,并及时解决科协提出的问题;每年的“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均由县分管领导带队,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科普工作者、科技人员参与活动。

(二)健全协调领导制度(自评4分)

1.石林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科协主席等27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科协。制定了《实施方案》,印发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规则》、《<纲要>的九项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和各年度工作计划。从2007年起,全面开展贯彻实施《纲要》工作,—2— 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对部门、乡镇的工作目标实绩考核。成立了由县科协等29个相关单位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科协等20个工作部门组成的《科普工作联席制度》工作机构,保证了科普工作“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上,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意见》、《石林彝族自治县科普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石林彝族自治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科普工作制度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2.按照《纲要》中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要求,县科协主动牵头,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坚持和完善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和职责,落实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内容与方法,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效。以搭建平台、资源共享为理念,推动科学素质工作融入各部门、各行业,形成社会化大科普的工作格局,共同把《纲要》实施工作向前推进。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初通过会议总结上年度工作及研究当年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三)考核管理与表彰奖励(自评5分)

1.每年将实施《纲要》工作纳入县对县直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2009年由县委、县政府表彰科学素质工作、基层科协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集体25个,其中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10个。

2.每年表彰和奖励在实施《纲要》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普组织和个人。2009年由县委、县政府表彰基层科学素质工作、科协工作、科技工作和农民技术人员先进个人80名,其中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20名。

二、围绕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成效显著(自评28分)

(一)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自评5分)

1.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题,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加强联合,加强协作,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县科协、县委宣传部、环保局、县科技局、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开展了以“资源节约、人人参与”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以“普及科学知识,创建文明县城”为主题的科普巡回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6·5世界环境日”组织百名巾帼青年志愿者开展群众满意率调查、“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启动仪式等大型系列科普活动。同时,组织专家、青年科普

—3— 志愿者到学校、社区举办“节约能源”专题讲座,到企业指导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劳动竞赛活动,到农村举办节约能源科普展览。还举办了“昆明地区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活动、“五比五赛双服务”竞赛、“石林是我家,‘五创’靠大家”为主题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关注防震减灾,建设和谐家园”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全国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活动、“妇女安康知识讲座”。

2.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向广大青少年宣传科普知识;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通过组织“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普巡回展“六进”、“科技活动周”活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广大农村送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在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自评4分)

1.县科协联合教育、科技、环保、文体、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引领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第2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奖两个奖项;成功举办了三届青少年国际数棋科普学习竞赛活动;开展“壁挂式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长湖镇中心学校和圭山镇中心学校被中国科协确立为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培训基地。石林县科普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被列为全国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共建共享试点。

2.在组织各中小学校按课程计划完成科教课程的同时,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主要载体组织了科技创新讲座、培训、科普讲座等大量的科普教育活动;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市级2个,组织青少年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参与率达95%,同时还培植了5所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首次承办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造出青少年科普特色,首次成功地探索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3.充分利用科普活动中心、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和社区科普活动室等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开展 —4—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总结和展示学校成功经验以及学生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好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数棋”科普学习竞赛等科普竞赛活动,其中科技创新大赛和航模比赛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各中小学校确立3-7名科技辅导教师,每年4-5月组织全县120余名科技辅导教师召开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由县科协、县教育局等七单位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结表彰,并组织师生进行经验交流和培训。

(三)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自评7分)

1.由县农牧局牵头,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科协、县科技局等15家成员单位成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研究了制定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和教学大纲。

2.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乡镇、村委会(社区)干部科普培训和科普教育工作。全县共有88村委会、4个社区,共276名村(社区)干部。近年来,组织乡镇和村社干部参加了基层干部素质教育、计算机运用、安全知识等培训,培训率达100%。每年培训累计已超过40 学时。

3.充分发挥好农函大、农广校等科技教育机构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8年来,由县科协、县农牧局等部门,举办农函大培训13个专业55个培训班结业学员2785人;在60个村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112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6020人。

4.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惠农带头人,推进农村科普“站栏员”工程建设。2007年以来,有6家单位(个人)受到省以上表彰,其中有两个科普示范基地、一个专业技术协会、一个农技协会会长和两个村委会分别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和省科协、省财政厅的表彰,共获得项目奖补经费60万元,并在51个村实施科普“站栏员”建设,设立科普惠农服务站,2010年实现全部村委会(社区)“站、栏、员”建设全覆盖,进一步掀起了开展科学普及、推广适用技术的热潮,带动了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素质、掌握科学生产劳动技能,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真正达到了“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全县辐射”的预期成效。2009年,《中国财经报》记者专题采访组对石林实施“全国科普

—5— 惠农兴村”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予了充分肯定。

5.每年1-2月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三下乡”4-5天的集中活动,相关单位结合实际,面向农村、农民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积极开展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自评7分)

1.每年坚持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2008年来,由社保、工会、科技等部门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两后双百”技能培训、台创园规划区内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共21个门类139期18883人,增强职工竞争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2.全县90%以上的社区干部每年接受各类科普培训和科普教育达40学时以上;城镇85%以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每年达50学时以上。由县劳动保障局、县科协、县总工会等部门,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其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退役士兵职业技能等培训。

3.全县积极组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计算机运用、营业员、会计、美容美发、汽车驾驶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均掌握了1-2项以上适合再就业的生产技能。目前,全县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24人(其中60人办理退休),培训后再就业1330人。

4.全县共有社区科普学校4所,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有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按照计划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开展了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创业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区科普学校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5.每年由县经济局负责在企业中开展青工职业技能比赛、岗位能手、“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

(五)积极开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自评5分)

1.在县委干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实施《干部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大规模培训干部。各单位分头负责或配合开展各类培训。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公务员配发《纲要》、科普36计、科普常识汇编等科普读本17000余册。

2.每年针对县直属部门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举办科普报告会。2008年4月3 —6— 日,邀请了云南天文台高级工程师高衡在民族中学礼堂针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了题为《领导干部与科学素质》科普报告会。2009年9月15日,邀请了云南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子强在石林会议中心针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了题为《领导干部与科技前沿》科普报告会。2008年以来组织全县实职副科以上领导参加《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45期、领导干部培训日共举办30期;组织县四班子在职领导和县直有关职能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昆明市领导干部培训日专题讲座51讲次、开设“周末讲坛”45期,累讲培训领导干部5500余人次。

3.每年“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系列科普活动,均组织县直机关公务员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4.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软环境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举办各种提高科学素质的读书活动及知识竞赛。由县委干教领导小组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完成规定学习科目,并自选1-2本好书自学,并对领导干部进行学分制管理。2008年9月组织公务员参加了贯彻实施《纲要》大型科普知识竞赛活动。2009年9月组织公务员参加了主题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网上科普知识竞答活动。

三、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自评35分)

(一)组织机构(自评7分)

1.县科协已独立建制,依照章程民主办会,于2009年9月3日胜利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县科协换届。

2.全县7个乡(镇)科协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主席,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92个村(社区)成立科普工作小组,设立专兼职科普宣传员。全县所有乡(镇)均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3.建有水利学会和兰花协会均有规范的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能正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二)科普队伍(自评6分)

1.建有34人的专家科技服务团,由县科协为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务,以科技下乡、科技周、科普日为平台定期组织专家团开展科普服务工作;在省市科协的支持和指导下正在筹建县级科普工作队。

2.有科普志愿者队伍305人,其中县级38人、乡镇83人、村(社区)184人,制定了《石林彝族自治县科普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各科普志愿者队伍能结合各个

—7— 时期的工作经常性开展活动,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3.82.9%的行政村有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所有村委会都成立了科普工作小组,配备了1名专兼职科普员,形成以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各社区均成立了科普工作小组,配备了1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建有12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三)科普经费(自评10分)

1.县级科普专项经费列入县级政府财政预算,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管理。

2.石林县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科普经费确保人均1元为(2010年财政预算24万元)。

3.2006年3月承办第21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追加科普经费8万元;2007年追加科普经费3万元;2008年追加科普经费5万元;2009年安排会议及表彰经费10万元。追加经费保证了各项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各乡镇在开展重大科普活动时,也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

4.在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鼓励多元化社会资金的投入。鼓励和要求各单位要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多年来,各单位都能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投入相应的经费开展科普工作,使我县的科普工作呈现出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科普设施(自评10分)

1.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2006年,由财政预算投资1000万元,按照“体现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的统一,把科技、教育、科普三大功能有机融合”的总体要求在东城区新建了石林活动中心。

2.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普阵地建设,城区主要公众场所建有3处具有一定规模、规范的科普画栏(双龙广场、政务服务中心广场、活动中心广场),共 43 块,总长约 100米,在科普宣传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在所有城市街道和六镇一乡均建有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等设施,并配有科普宣传服务流动站设备。所有行政村(社区)新建了专用或合用科普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等。

4.全县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和科普橱窗由科普宣传员负责管理,制定有管理 —8— 办法,坚持每1-2个月更新一次内容。

5.石林县共建有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4个,科普特色学校5个。全县各中小学均建有科技活动室。

(五)服务能力(自评2分)

1.县科协办公、通讯、宣传、网络等设备配备齐全完好;有办公用房1800多平方米,大、中、小会议室各1个;电脑8台(其中笔记本1台)、传真机1台、打印机

4、复印1台、教学投影仪1台、电视机2台、数码照相机1台;配有2辆部科普宣传工作车辆。各种设备能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

2.按照《科普工作十一五规划》,县科协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对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了具体计划安排,并组织了实施。2008年来,分别举办了乡(镇)科协秘书长、县级科普志愿者、农技协会长、村级科普宣传员培训班共9期600余人次;集中全县25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领导和科技辅导员进行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6期400余人次。同时积极选送乡镇科协、农技协等相关人员50余人次参加了昆明市科协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

四、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自评17分)

(一)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自评6分)

1.每年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县各级各部门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以举办科普讲座(报告会)、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巡展、发放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等形式认真开展工作,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社区)。

2.以每年开展的“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全县性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科教进社区”经常性活动,做到每月不少于1次。南门社区和西北社区被评为“云南省科普示范社区”。

(二)大众传媒科普宣传(自评3分)

1.在石林电视台设有科普宣传栏目,每周播出2次。

2.在互联网上建有石林县门户网站、石林科普网,每周能更新1次以。

(三)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自评4分)

1.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普基础设施

—9— 工程”工作方案,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现有各类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为社会力量兴建科普设施、兴办科普事业提供有利条件,有计划地推进科普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新建和完善城市和农村科普设施。

2.充分利用县科协科普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高新科技园区、各级科普示范基地(石林万家欢现代农业科技园、绿汀甜柿示范园、千亩生态茶园、花果山生态农场等省级科普示范园)和科普教育基地(石林名胜风景区)等科普展教资源,开展公众科普活动。

(四)科普示范体系建设(自评2分)

1.建有县级科普示范乡(镇)4个(鹿阜镇、石林镇、西街口镇、长湖镇),省级科普示范村4个(阿着底村、小叠水村、新木凹村、小波溪村)社区2个(南门社区和西北社区)。

2.全县科技示范户(家庭)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不少于100户。截止2009年12月,全县科技示范户(家庭)为3458户。

(五)科普工作氛围(自评2分)

石林县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利用赶“三下乡”、“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形式,开展了艾滋病预防宣传、禁毒宣传、反邪教宣传、控烟宣传等主题活动,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全县常驻人口的80%;并不断加大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2009年创建为“云南省文明县城”。公众的文明意识和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县域内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社会综合环境良好。

特色指标部分(自评18分)

一、表彰奖励(自评6分)

(一)获得全国、省级科普先进集体、个人荣誉称号(自评3分)

1.2004年8月,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10— 2.2005年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协发普字〔2005〕58号);

3.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石林县绿汀甜柿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协发普字〔2007〕46号);

4.荣获2007-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县殊荣;

5.2008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石林县鸿鑫生态茶叶协会“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协发普字〔2008〕49号);

6.2008年9月,中国农技服务中心、中国农村下定技术函授大学授予原县科协主席李建民同志农函大先进工作者称号(农函大发〔2008〕11号);

7.荣获2008-2009年全国科普示范县殊荣;

8.2009年2月,县科协被评为云南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

9.2009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石林县花果山油桃协会会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科协发普字〔2009〕29号)。

(二)年度考核(自评3分)

县科协在2005-2009年度县对县直机关单位工作综合考核中,均列13名以前。

二、工作能力与创新(自评12分)

(一)成功承办国家、省大型科普活动(自评3分)

2006年8月18-24日,由石林县人民政府承办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由石林县科协承办中国科协“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云南省第一站巡展活动;2008年7月5日,云南省首届新农村科普文艺汇演在石林县隆重启动。

(二)典型经验推广(自评2分)

石林县提出了在农村实施科普“四个一”工程,即培育一个科普示范基地、成立一个专业技术协会、创立一个品牌、探索一个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更有可操作性,又提出:坚持走“强基地、抓龙头、建协会、创品牌、闯市场、带农户、建产业、增效益”的路子,来指导协会的发展。2009年,按照些模式发展的石林绿汀甜柿协会在云南省农技协会工作会上进行大会交流。

(三)工作创新(自评3分)

—11— 石林县绿汀甜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承担的甜柿系列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在中国北京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大学、云南省食品学院、云南省普洱茶学院、云南省绿食品认证中心等专家指导下,开发绿汀系列产品“就柿”牌柿子羔、柿子干、柿子丝和“柿成”柿叶茶,有效控制了国内外正在功克的羔面结霜问题。在科普工作中,以贯彻实施《纲要》为工作重点,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 找准定位,把《纲要》实施列入县委工作要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等方面对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相关单位的科学素质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四)吸纳社会资源(自评3分)

石林县科协向全县70多家单位和个人赞助360多万元,争取各级资金支持110万元,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共筹资570多万元建盖了当时荣称全国唯一的县级科普场馆——石林民族科普培训中心。2006年,由县科协牵头在县城新城区筹资1000万元新建了石林县活动中心(包括:民族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职工活动中心),获得社会对科普事业投资的总额与超过同级财政拨款。

(五)示范辐射作用(自评2分)

为促进石林与周边县(市、区)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实现合作共赢。每年以“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为平台,举办友好县(市、区)工作交流座谈会、工作联谊会、特色农产品展示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等。重点围绕产业转移、化解金融危机等当前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及科普工作如何创新与发展、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三个服务一个加强工作”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与探讨,实现科普资源共享。

通过自检自查,石林彝族自治县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测评指标自评分为119分(其中:基本指标100分、特色指标19分)。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篇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凸显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同时,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并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等方面都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期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血防所”)作为医疗卫生科研单位,准确掌握报告中的有关论述,除了履行好防治、科研、培训等公共服务以外,更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公益服务能力,驱动单位的创新发展。

省血防所历年来一直以科普宣传的形式向广大市民(主要是中小学生)普及血吸虫病、疟疾及其他重点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展示了寄生虫的常识、危害以及我所的科研实力和研究成果,把建设寄生虫病科普示范基地作为提升公共卫生科普工作、深化科普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来抓,在推动公共卫生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医学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蓬勃的发展生命力和社会存在价值,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省血防所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仍面临重重困难,有待深入研究解决。

1 省血防所寄生虫病科普基地发展优势

省血防所创建于1950年7月,是江苏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和培训的中心,主要开展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肠道蠕虫病、弓形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科研和技术培训。2011年6月,省血防所被无锡市科技局授予“无锡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1.1 地理位置

省血防所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梅园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附近,距市区7 km,距太湖1.5 km,交通十分便捷,有着对外交流和发展特色业务科普活动的地理和区域优势。

1.2 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省血防所目前建有3 000 m2国际一流水平的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转基因操作系统、荧光PCR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二维电泳、飞行时间质谱等大型仪器。以此为依托建有1 000 m2可供参观的养蚊室、养螺室、实验操作室等功能区域。展教区配有60 m2多功能阶梯教室,可播放视频、进行PPT演示等。科普教育基地依托部门———重点实验室,所内每年至少投入20万元,用于展教内容的更新、设备设施完善及宣传科普品的制作等。省血防所历年来一直保持无锡市文明单位、省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拥有多种花卉树木,绿化面积大,环境优美。

1.3 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丰硕的科研成果

省血防所成立科普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科普工作,做到不断统一认识,转变工作理念,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配有兼职讲解员5名,重点开展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科普宣传、实验仪器讲解、实验标本及显微镜操作示范等,设有宣传展板、宣传册、视频、PPT演示、实物标本、显微镜操作演示等内容形式,做到展教内容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展教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同时,科普基地是消防重点区域,水电及消防设施完备,并配有专门人员从事展区门禁、生物安全及保洁等工作。省血防所成立66年来,拥有100余项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所做的工作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寄生虫病防治领域都具有先进性、先导性和示范性。

2 科普基地教育成效

2.1 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在示范基地中,通过血吸虫、钉螺、蚊媒、食源性寄生虫等实物模型、标本、显微镜下形态介绍、单位简介和科技成果展板等手段,以人性化、通俗化的宣传方式,充分展示了血吸虫、寄生虫的常识、危害以及单位科研实力和研究成果,既具有大众化的科普知识,又具有省血防所独一无二的专业特色。

2.2 提高了公共卫生知识普及水平

省血防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做好血寄防科普工作,积极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同时还开展了关爱生命、健康你我的科普义诊活动,提高了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水平。

2.3 倡导良好卫生习惯,惠民利民

省血防所贴近生活实际,以宣传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预防知识为重点,开展“走进血寄防———血寄防开放日活动”,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寄生虫的形态、传播途径、危害、治疗及科研动态等知识。通过PPT演示、视频资料宣讲、标本展示、现场参观等方式,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同时还紧抓关注热点,注重食品安全,针对流动人口和食材商品流通过程中食品卫生监管不到位,加上人们饮食习惯上追求“生、猛、野、鲜”的特点,举办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的危害及防治等系列科普讲座。倡导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真正让参观者了解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2.4 以学促讲,以讲促学

为深化科普基地建设,打造基地科普品牌,基地还开设周五讲堂、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活动,上台的主讲者们均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特色和学习需要,围绕业务技能、科研动态、人文历史、管理实务等内容展开相关讲座,通过活动,希望能在基地范围内建立一个促进大家交流和共同进步的平台。

3 省血防所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视不够

省血防所自从2011年无锡市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开始,均由分管领导、办公室、科教科、人事科等职能科室牵头,部分领导、科室负责人和职工认为科普基地与自身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相应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很好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3.2 科普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从省血防所整体科普队伍来看,工作人员少且不专,从事科普工作的管理和讲解人员均为职能科室抽调的兼职工作人员,有时甚至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临时向兄弟单位借用人员,本单位的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供给不足,未能形成稳定的科普工作队伍,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省血防所科普事业的发展。

3.3 科普受众的多元化和创新性需进一步提升

科普工作需根据不同的受众细分,目前省血防所面对的受众还仅仅停留在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未能真正地向全社会人群开放,尚不能按照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不同需求来设计科普宣传形式。同时,省血防所的科普示范基地虽然已经建立,但与江苏、无锡本地寄生虫病感染实际结合不够,新技术项目遴选不准,没有能够起到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

3.4 科普服务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尽管目前看来,省血防所每年都会投入相当一部分经费用于科普场所的维护与相关设施、标本的更新,但是这些经费都是从其他项目经费中支出,无法满足科普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寄生虫病科普宣传、科技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财政投入应该作为经费的主要来源,当前省血防所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上级拨付的经费主要用于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科研和培训,自身无力对科普基地建设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有待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省血防所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并进一步完善科学、全面、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

4 省血防所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对科普基地的认识

由单位领导带头重视,大力宣传寄生虫病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发挥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作用、引领辐射作用,提高所内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起科普教育基地的良好形象。

4.2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科普教育基地长效发展的资源保障。需要单位制定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建立专职的科普宣传和维护团队,充分利用与知名高校的合作机会,挖掘可用的人力资源,加大在职人员科普工作的培训力度,提升其创新服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与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兼职科普专家的密切联系,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吸引广大科技专业人才加入寄生虫病科普教育的志愿者队伍;更要加强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省内外同类型科普基地之间的交流互动,派出科普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定期组织专家对科普队伍、志愿者进行寄生虫病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科普人员素质,提升科普服务的能力。

4.3 创新科普教育形式,扩大科普受众范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水平特色科普宣传活动。以校内寄生虫病专业知识科普平台为突破口,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普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完善科普内容和形式。比如:建立虚拟科普馆、科普网站等能让受众得到足不出户且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创作新颖的科普影视作品,并融入科学元素和流行元素后,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号的推送能使科普活动的对象、主体和组织者在同一平台上实时、直接地交流。随着新媒体不断深入公众生活,创新性的科普宣传方式能不断地扩大受众范围。

科普基地在筹划和开展宣传活动时,要着眼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从百姓身边关注的热点着手,加强环保和健康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的科学常识,引导公众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宣传寄生虫病防治新概念,普及新认识,推广新成果、新技术。这些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够为普通百姓带来实惠,实现为民服务的宣传理念,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增加宣传受众。

4.4 增加经费筹集渠道,确保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科普基地的支持力度,同时科技部门应该对科普教育基地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政策,以保障日常的科普基地活动、基础设施更新、科普人员的培训等经费。省血防所作为纯公益性科研单位,科普基地场馆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没有固定收入,希望可以列入上级主管部门年初财政预算,按照比例进行拨付,同时所内也要积极创收,利用重大科普活动、基础设施改、扩建等申请经费保障,确保科普基地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科普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科普示范基地是新形势下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载体,是提升科技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寄生虫病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为例,阐述了该科普示范基地在促进公共卫生领域科技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并针对目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寄生虫病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寄生虫病,科普示范基地,公共卫生

参考文献

[1]陈昊,周麟,黄显凤.湖南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19):90-92.

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篇8

几年前,静观镇完全村万全寨组因地理条件不是很好、土地较贫瘠、交通条件差,农户收入较低,群众渴望增加收入,又缺乏致富门路。

从2008年起,北碚区、静观镇科协都积极帮助万全寨组出谋划策,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月季花木致富增收,并确定了5名农户为科普示范户,为了让万全寨组的月季花得到长足的发展,示范户们采取“五到”措施:一是到西南大学邀请科技特派员来技术指导,土壤结构测评,适宜种植什么花木;二是到区、镇科协要求提供有关的花木栽培技术资料,掌握栽种的经验和方法;三是到技术学校邀请北碚区职教中心老师来技术培训,讲解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四是到合作经济组织请经纪人来讲述市场信息,市场销售,形成市场种销一体化;五是到河南南阳月季集团统一购苗,保障品种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

在科普示范户的带动下,万全寨组家家户户种植起了月季花,农户种植积极性也很高。由于品种新颖,服务质量好,预计今年万全寨组的经济收入将达到150万元,全社人均收入8500余元,农户们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如今,万全寨组的农户们通过“一年定基,二年启动,三年普及”,成为了北碚区静观花木之乡最大的月季基地。(董旭 辛大元编辑:渝科)

上一篇: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需提交的资料下一篇:先进党支部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