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鸡的散文随笔

2024-06-17

描写小鸡的散文随笔(共14篇)

描写小鸡的散文随笔 篇1

要问我最喜爱什么小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爱小鸡!”

我特别喜欢小鸡,更爱外婆养的小鸡,其中一只小黄鸡,极度受我的宠爱,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黄黄。黄黄全身长满黄羽毛;一双小眼睛总是充满稚气,骨碌碌直转;一张尖尖的嘴巴左右各有一个鼻孔,神气!两只翅膀一天到晚扑腾腾乱飞,唯怕有人捉住它;脚迈着高傲的步子,昂首挺胸像位威武的大将军;走路时尾巴跷,不走也跷,多高傲自大啊!在远处看时,别以为是一个黄色毛线团在蹦跳。

黄黄特别爱表演,那天表演的节目让我久久不能忘却,让我又笑又哭,我来说说吧。

那天,黄黄与其它几个伙伴吃饱喝足,“演兴大发”,“叽叽叽”叫了几声,向我汇报“鸡族之小鸡表演即将开始!各位观众准备好!”我靠在墙上充当观众群,娟娟和其它“演员”一个接一个飞上梯级,一只只又接着飞上楼梯扶手,开始“各显神通”。黄黄跷着屁股,大摇大摆地走着模特步;一只小公鸡邀来了一位小母鸡,用标准的舞姿跳起了“拉丁舞”;还有只小母鸡展开双翅,用着优美的动作“滑翔”。我越看越有趣,它们越跳越有劲儿。后来的滑稽动作逗得我捧腹大笑,拍手表示很欣赏。突然,我出了一身冷汗,想到:小鸡万一掉下去了怎么办?跌坏了怎么办?我不在哈哈大笑了,赶紧使出“赶鸡绝招”把小鸡弄下了“舞台”。小鸡互相拱着,好像在生我的气。小鸡啊,实在是迫不得已呀!

我爱小鸡,但我更爱黄黄!

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 篇2

我以为,《故都的秋》就是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而非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造成误读的“结”在哪里?如此改判的理由何在?

一、顾此失彼的解读缺失,形成思路死结

文本解读,首先必须理清全文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对于《故都的秋》并没有真正做到遵路阅读。赏析该文我们总是只围绕1-11段、13-14段这两大块,而占五分之一篇幅的第12段常被视之如鸡肋,甚至弃之如敝屣,教学中常常把它剔出文外。这种顾此失彼的解读缺失当然是无法摸清全文思路的。

作者究竟在第12段中具体阐述了什么?它在全文中该有怎样的地位?显然,作者是分三层阐述的:第一层,举例归纳论证了不论国别人种阶级,秋之于人总是一样的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味的普遍意义);第二层,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秋味的中国特色);第三层,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典型秋味的渊薮)。作这三层论述,至少彰显出两大信息:其一它显豁昭示,前者所谓景中之情“特清特静特悲凉”并非作者个人的心境,所谓清、静、悲凉的感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此该文当然就不会是所谓情景交融的抒怀之作;其二论述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层层剥笋,有力揭示了中国典型秋味文化的渊薮。反观1-11段,两相比较,第12段无疑处于居高临下之位,具有警策全文之功。由此可以认定,1-11段尽管是写“饱尝秋味”,其地位也不过是为后者的议论作层层铺垫。前者为宾,后者是主,主宾关系分明了,行文思路之结也便解开了,对该文题材及主题的认定也便有“洞穿复杂是简单”的轻松之感。

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理顺了,整体思路也清了,主旨自然就明了。归并该文段落可知:1-2段对比反衬突出故都秋味的总体特征(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非“清、静、悲凉”);3-11段作者选取寻常巷陌中的平凡小景进行描绘(赏玩秋味),旨在突显故都秋味的特点;12段层层揭示中国之秋的文化渊薮;13-14段表达赞美眷恋故都的秋之情。由此观之,主题便可初定为描写文化之秋,揭示文化渊薮,饱含眷恋之情。其中暗含着解读的指向——文化。

二、景观内蕴的错误判读,形成赏景死结

对于故都之景,我们总是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思维联系方式,对“清静悲凉”作平面肤浅的解读,于是该文不可避免地被归于那种文人学士或悲秋或颂秋的旧式题材之列,把本是浸润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判读成情语景观。

“遵路阅读之,入境始相亲。”纵观全文,作者写故都之景,目的不在于传达拘于个人小天地之中的所谓景中情语,而是以景显秋之故都的风物人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故都文化之深厚。如写“小院秋景”,在点数了故都秋景名胜之后,随之退步假设“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向小院一坐,你(而非‘我)……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非七八分)的秋意。”这一退步假设不仅突显了故都秋意之“十分”,之“特别”,而且带有较强的招引意味,招引着一个个“你”。请注意,这一个“你”字,意味深长,它让赏景之“我”转瞬之间不觉变身为故都出色的文化导游,带着大伙体验小院秋景,体验传统文化中宁静淡泊的境界(“天色”、“飞声”、“日光”、“蓝朵”)。段末的“我以为”几句,透出“赏玩十足”的心态。作者在此重点赏玩秋草衬花的“悲凉”艺术,这秋草衬花的悲凉意境,其实就是一种托物喻人的隐喻,他暗含的就是那种中国秋士的品格: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因此,此景之悲凉,绝非个人心境,作者借赏玩“悲凉”,艺术地传达出中国秋士文化的内核(悲凉的文化内涵)。

此后四景,虽不著一“你”字,但无一处不是领你同行感受。

“秋槐图”中,那种脚踏落蕊的触觉,那种落叶清扫的细腻,突出了细微之处见清静之意。同时,段末收尾一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用“大约”推测:正是这深沉的北方之秋不知启发了多少古人智慧,催生了多少中华文化。

“秋蝉啼唱”一节,可分两个层面解读。其一,故都的秋蝉无处不在,蝉声无处不闻,较之于南方,秋蝉所营造的悲凉氛围要浓重得多,以此突显“特别之悲凉”。“秋蝉啼唱”为故都笼上一层浓重的苍凉色彩。其二,秋蝉意象的文化内涵,古诗词中虽早作定论,但其意象文化之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与第12段相照应。

“闲话秋凉图”中,那些都市闲人着符号之衣,吟京腔京韵。行动是清闲的(“咬着烟管”,“上桥头树底去一立”),语调是平静的,感叹是悲凉的。作者抓拍这些细节,定格都市闲人的典型瞬间,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体会到那些历经风雨变幻的皇城子民,在“人生几度新凉”时淡定达观的处世态度。这个精彩的片段,从世态人情的角度着笔,丰富了故都胡同文化的内涵。

由于此文是应急之章,“秋果奇景”较之于前四景,选材下笔都似显仓促,个中情味稍逊前者,本人不再赘述。

该文景观内蕴的判读指向,作者不光在第12段中作了暗示,典雅的四字文题——故都的秋,更强调了这种判读指向:故都,不称北平只言故都,不仅饱含眷恋之情,而且潜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再与“秋”结合,暗含着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境界。而文题的这种秋之文化的浓浓气息又真真切切地弥漫在故都的每一幅秋景里。沿着这些判读指向,跟随作者来赏秋景,读文化,那种长达七十余年的“颂秋”与“悲秋”之惑的死结也便迎刃而解了。

至此可以作结:《故都的秋》就是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

三、先入为主的“背景情结”,形成“套解”死结

第三册人教社《参考》第80页编者云:“这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抒情散文,按理很容易打动读者心灵,但由于

写作年代久远,作者抒写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清‘静好理解,‘悲凉就不好理解……可以提示学生,在30年代旧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尝人生的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更是整个的人生感受。”更有甚者有些同仁唯恐背景之不详不周,补充其“两岁丧父,少小离家,异地求学,二十几岁得肺结核,日本侵华等等导致性格抑郁,感情脆弱”,以此印证“悲秋”之说。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的“背景情结”。

解读文本,“披文入情、披文入理”之法首当其要。若要辅之以背景,其前提条件是,那个背景是否是作文之时的境况。即便是那时那刻的境况,还得看两者之间联系的多寡、深浅,尤其是境况之真伪。《故都的秋》之真实背景又是怎样的呢?在郁达夫后来发表的《故都日记》里,1934年8月16日的最后一段是:“接《人间世》社快信,王佘杞来信,都系为催稿的事情,王并且还约定于明日来坐索。”17日的头一句又是:“晨起,为王佘杞写了两千个字。题名‘故都的秋。”可见《故都的秋》这一经典之作,还是编者函索坐索逼出来的急就章。一篇意欲解脱坐索叨扰的急就之章怎会有那些繁复的背景呢?

自鸣得意的“背景情结”套住了一篇又一篇精美诗文,严重阻碍着文本的解读,其惯性之大,流毒之广,令人摇头叹息。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读文本甚是关键。我们要善待文本,走进文本,聆听文本,披文入情,披情入理,而非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甚至人云亦云。实施新课程,首先要狠练文本解读的基本功,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缺少整体把握之能、细节品味之功,又何谈让自己走进新课程?又何能让学生走近真语文?这也是重读《故都的秋》带给我的真切体会。

描写小鸡的作文 篇3

记得五岁那年,我的表姐从乡下带来一只小鸡,由于是母的,所以叫花花。花花长着一身黄色的绒毛,有点肥,从远处看起来,倒像一个黄色的绒球,但美中不足的是,花花有一点先天性的跛脚病,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简直像企鹅一样。每天我回家,它就迫不及待地飞扑过来,还“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向我撒娇。每次我都会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手上,轻轻地抚摸,希望它的脚好起来。渐渐地,花花一天天地长大,浑身上下的毛开始变成了金黄色。它也时常显示自己的美,经常“金鸡独立”,简直像在跳芭蕾舞一样,根本看不出它是跛脚的。

我十分喜欢这只小鸡,它虽然跛脚,但我还是每天给它添食、换水,一点儿也不嫌弃它。一到周末,我就和奶奶在家看这只鸡,想让它快快长大,产鸡蛋吃。

有一次,天气突然晴转阴,眼看马上就要下雨了。我和奶奶一看不对劲,就跑过去,想把花花抓进笼子里。这时的花花正在园子里啄虫,别看它跛脚,它跑得挺快的,每次都得我和奶奶左右包抄才行。这次还是老计划,可这一次,花花学聪明了,它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调皮地左躲右闪,好不容易躲过了重重阻碍,没想到最后竟自投罗网——扑棱着翅膀自己跳入纸盒子里了,真是“鸡急跳盒”,哈哈!

后来的日子里,花花陪着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可是,有一天,我从幼儿园里回来,发现听不到熟悉的“唧唧”声,原来,奶奶把它送人了。奶奶说:鸡不能关起来养,要放出去才会长大。

描写小鸡的日记100字 篇4

今天是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妈妈给我买了2只小鸡,一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公的是黄色的,母的是粉色的,毛茸茸的很是可爱!

妈妈把它们放在保温箱里,里面放上小盘子,盘子里还有玉米面和水,这是它们的情人节晚餐。再垫上报纸,铺上小毯子,这样它们就不会感到寒冷了。小鸡们都很淘气,总是像小兔子一样想蹦出去,原来它们也很贪玩呀!最让我头疼的是小鸡们总是不停的叫,都让我睡不好觉,我想它们是想妈妈了吧,我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它们,也不让它们打架!

小鸡的理想 篇5

小彭有一次拿了一张孩子的试卷给我看,是短文阅读,题目是《燕子的理想》,讲燕子和小鸡同时进了老鹰的飞翔学校学习飞翔,燕子不怕困难克服重重难关学会了飞翔,而小鸡开始的时候资质不错,但后来就渐渐放弃了努力,只在草丛里啄小虫子吃,忘记了妈妈送她来学习的初衷。故事的结果自然是燕子学成归来,而小鸡在毕业典礼上只能看着天空中轻松翱翔的燕子垂头羡慕了。

有意思的是,文后有一道题目——“你认为小鸡的理想是什么?”答案不一而从,这也是深圳孩子的特点,他们擅长于发散思维,不同的孩子针对同样的事情常常产生出迥异的观点。

有一个孩子的答案是:“小鸡的理想是好好吃小虫,长大了学习生蛋。”

小彭看到这个答案,颇觉好玩地笑了。孩子的这个答案顺乎常理,但就是顺乎常理却让人觉得一阵好笑。

有一次,在高中班级学生管理上麻烦重重,我就想起这个故事,跟办公室的同事讲了,大家都笑。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现在教化的这些孩子的理想,可能就是好好吃虫将来长大了生蛋。一下子,大家笑翻了天。

我所呆的是民办高中,学生都是经过了三轮录取,最后才筛到我们这里来的。孩子们的学习基础普遍不好,都上高中了,基本的学习习惯、作业方法还要从头教起。但领导的要求并没有因为学生这样而降低,对家长的承诺也需要我们去认真兑现。

可是,他们是暂时无法飞翔的燕子,可能再加努力也只是在地面蹦蹦跳跳的快乐着吃虫子的小鸡而已。

学生毕业的那天,虽是跟他们斗志斗勇了近三年,但心里还是很不舍。与他们磨合的时间长了,他们的缺点、他们的笨拙、他们玩耍时的机灵都印在了自己的心里。从此他们就将离开我的看护与教导,进入社会的大圈子里去磨炼,去经受风雨的考验。而遇上这些考验时我再不能以看护者、教导者的身份与他们同在,他们不必继续承受我无尽的唠叨,不用再在做错事之后准备着各式各样的言辞为自己申辩。

元旦的时候,有学生发过来短信:甜甜(学生给我起的绰号),听不到你的唠叨我真有点不适应,日子过得有点发飘。

知道他是在巧妙地恭维我,引起的却是我的深思。

我在暂时离开教坛之后,对很多教育问题的看法变得模糊,有些又变得尖锐。

现在想起孩子的短信,又想到这个小鸡的故事,突然地有个疑问,是否小鸡的理想就不能是吃虫子长大了学习生蛋呢?这明明就是小鸡成为一只母鸡之后在世界上立足的资本啊!

如果说一只小鸡从小的理想是翱翔蓝天,那么即使它在老鹰学校中学习飞翔的技术与本领,也会经受无尽困难与折磨。理想与现实的不协调,会让它在失败与对自己的怀疑中挣扎。在这种境况中,作为校长的老鹰难道能仅仅因为它的志向远大而一味地鼓励它,或者引导它这是磨炼自己的最佳境界,唱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让它在重重的失败后等待那永远不能等到的彩虹吗?

事实上,我,我想还有很多人都在做着这样的事,并且以为这般做法是在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在帮助他于逆境中成长。

我想,我得感谢这个以一颗稚嫩的心为小鸡着想的孩子,他是那么体贴,从小鸡的角度去思考了作为理想这个东西的意义。他该是一个以事物的本态来观察的孩子,虽然我们这些老师对这种角度多少有些不赞同,认为他没有创意,没有进取心。

在这个浮世中,有多少抱着燕子之志的一般人至今还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地挣扎,而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志向,只是一味怀疑自己的努力不够,机遇未到或是别人的不配合。

其实,为何不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将一直以来仰望蓝天的眼睛望向地面,看向那些辛勤地吃虫生蛋的小鸡们,也许那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给自己的心灵一次释放,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那个时候,他,或者我们,就能真正地感受到,匍匐在地面的小鸡也可能有心灵飞翔的精彩。

描写小鸡的作文200字 篇6

小鸡十分贪吃。只要我把它的饭碗放在它面前,它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只要饭菜不可口,它就立马用尖尖的小嘴,啄我的小脚丫。我就立刻将它的饮食全部换掉,在一旁静静的站着,小鸡先是偷偷看我一眼,便立刻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吃完了咯咯叫,示意还要一碗,我若不给,它就生气的用小爪子狠狠地踩我的脚,责备我侍候不周呢。我就赶紧去厨房再端一碗,填补它的好胃口。

小鸡不但贪吃,而且还贪睡。只要吃饱,它溜达几圈就回到它的小窝,躺在柔软软的棉絮上就不愿起来,接着就进入美梦中。

描写小鸡 篇7

到了姥姥家,我就去看我寄养在姥姥家的小鸡。它长大了,肥胖的身子,小小的脑袋,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瞎点缀着一张整天“喋喋不休”的小嘴,真是好看极了。

姥姥又买了一只小鸡和小白做伴,因为它是一只红毛的公鸡,所以,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红。小白和小红有时候很和睦,有时候也会闹别扭。你瞧,这 不,它俩又打上了。小红因为小白总是先吃食物而愤愤不平,所以啄了两下小白,一场**由此开始了。只见小白往后退了两下,然后快步向小红冲去,小红来不及 躲闪,跟小白撞了个满怀。小红开始反攻了,瞪着眼睛扑打着翅膀要啄小白,小白也伸长脖子,脖子的毛都立起来,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两只鸡对峙几分钟 后,小白先认输,就像经了霜的茄子——蔫了。先让小红吃食物,喝水,自己则在一旁站着。小红看见了,走了过去。友好地啄了两下小白,好像在安慰它。不一会 儿,这两个小伙伴又和好了,一起嬉闹,一起玩耍,玩得不亦乐乎。

最有趣的是它们俩吃食物的时候。开始,小红和小白在一起一下一下地吃食,可过了一会儿,再一看,小白和小红便在食物里打滚。把食物弄了一身,还互相吃对方身上的食物。瞧,多可爱呀!

贪吃的小鸡 篇8

有一次,我去喂小鸡,刚把食物往地上一放,还没等我“咕——咕——咕咕”地招呼呢,小鸡们像老远就闻到了香味似的,扑扇着翅膀,一摇一晃地飞奔了过来,那跌跌撞撞的模样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很快,这些小家伙儿就把食槽围了个密不透风,开始争抢食物。有的一下子就跳进了食槽里,大口大口地啄食;有的挤不进去,就“叽叽叽叽”地在鸡群周围转来转去;有的为了不让其他小鸡吃到,来回扭着屁股想把别的小鸡挤出去,真有趣!

再看那只小黄鸡,因为抢得太猛了,弄得脸上、鼻子上都是食物。瞧它,还把米粒甩在其他小鸡的脸上,真是霸道,还不讲卫生!不一会儿,它的小肚子就变得圆滚滚的了。吃饱了,它便挤出鸡群,抖擞(sǒu)抖擞身子,然后昂首挺胸地走向一旁,用土洗澡去了。

真是一群可爱又贪吃的小家伙儿呀!

(指导老师:李志民)

小鸡小鸡我爱你

首先,小作者引领我们见识了小鸡那种“未闻先知”的神奇第六感,之后又带领我们走进了“抢食”大战的情境中,“围”“跳”“挤”“甩”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加让我们领略到小鸡那种天生的兵家气魄与胆识。情与态的交织,把小鸡潜在的“贪吃”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从中不难看出,小作者是一个心思细腻、善于观察、热爱生活、关爱小动物的孩子。(子 青)

描写小鸡作文 篇9

这鸡不像别的鸡,随随便便扔块石头,都能被吓得魂飞魄散。本以为这是只懦弱的鸡,没想到它连狗都敢惹。一鸡一狗,相互对峙。我有些替鸡担心,毕竟面对的可是条土狗啊!狗那张宽而大的嘴巴里,锋利的牙齿闪着寒光,不停地发出“呜呜呜呜”的声音。但我的担心很快成了泡影。鸡一开始就十分嚣张,在那儿踱来踱去,压根儿没把狗放在眼里。狗低头向鸡冲过去,像一架呼啸的战机。我心急如焚,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不料那鸡一侧身,躲了过去,这动作颇有点像电影里的叶问师傅。鸡反啄一口,狗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跑开了。那鸡却抖抖羽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过了几天,我想为狗一雪前耻,随手捡了块石头,朝鸡砸去。鸡一抬脚,躲过去了,它歪着脑袋看了我一眼,继续在那儿晒太阳。我气极了,又扔了一块石头。不料这只“战斗鸡”发怒了,朝我奔过来。我见势不妙,拔腿就跑。鸡追了我几百米才停,我早已气喘吁吁,鸡却甩甩脑袋,留给我一个潇洒的背影。

自从有了这只鸡,我家便无安宁之日。它甚至不让客人进门,因而被送上了“断头台”。面对锃亮的菜刀,它也不肯向命运屈服,不停地扭动着脖子,使劲地蹬着腿,还把盛了盐水的碗踢翻了。这神情好像在说:“杀了我雄鸡,还有后来鸡。”

小鹰和小鸡的散文 篇10

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来,坐在写字台前,一声不吭。嘴巴噘得高高的能挂得住一个油瓶。我装作没看见,私底下在心里暗暗嘀咕:看你不说,你小子狗肚子里还能装得下四两油。果不其然,一会儿,儿子就打开书包,拿出《语文评价手册》来,翻到三十页,然后高喊:爸爸!爸爸!

我走上前去,见儿子摊开的书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问:小鸡看见高飞的小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答:心里会想,小鹰真笨,每天飞得这么高,这么累,还不如天天在地上找点食物吃。一个鲜红的大叉叉横卧在儿子写的答案上,看得出老师批改时的生气。

我当下决定采用启发式教育。于是就和颜悦色的对儿子说:在回答问题之前,你有没有仔细地阅读短文,读懂题目的意思?

读懂了。说的是小鸡和小鹰刚出壳时都一样,嫩嫩的身子,软软的翅膀。可小鹰却向往蓝天白云,小鸡只想找点剩饭,碎米填饱自己的肚子。爸爸,小鸡不用苦,不用累,每天开开心心的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做做游戏,还随时随地都能找得到饭粒,米粒,我还看见过它从树根下刨出过虫子呢,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很好吗?

小鸡如果对这样的生活就感到满足,那就是井底之蛙,是得过且过,混日子。你看看小鹰,我指着书本,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它飞上蓝天,眼前的`一切尽收眼底;它穿过白云,矫健的身影映入大江。多好啊!小鹰自由自在地在蓝天翱翔,大地、山川、河流、湖泊,一览无遗,闲暇时,和大雁、丹顶鹤唱唱歌;和清风、白云做做游戏。饿了,就去山岗,草原捉捉野兔,渴了,就去湖泊、沼泽喝喝水;累了,就去悬崖、松枝上歇歇脚,梳梳羽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比小鸡强上百倍,千倍吗?

儿子有点动心,我正准备用理想,追求,奋斗等词汇来对他进行励志时,他忽又若有所悟的开口说:还是不对。野兔就比米饭好吃吗?要是天空下雨了,打雷了,闪电了,下雪了,刮大风了,小鹰还能飞吗?不能飞,找不到食物,还不得饿死。爸爸,你总是说一套,做一套。早上喊我起床时,你会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妈妈喊你起床时,你又会说: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文物上的小鸡 篇11

这天,他正给小鸡拌饲料,就听见鸡舍外有几只操着外地口音的鸡,吵嚷着要找杨晓东。杨晓东放下手中的铲子,跑到鸡场的大门口,看见一公一母两只鸡带着三只小鸡雏,喔喔喔,咯咯咯,叽叽叽地叫着。

杨晓东一看,不是自家的鸡,这几只鸡有点儿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那只大公鸡,气宇轩昂,一副“雄鸡一唱天下白”,舍我其谁的风范。

“这么健忘?昨天还邀请我们,转眼不认账了?”大公鸡不满意杨晓东不冷不热的态度。

哦,想起来了,原来它们是大名鼎鼎的明朝成化年间斗彩鸡缸杯上的斗彩鸡一家子。鸡缸杯上有两窝鸡,这一窝是杨晓东最喜欢的。

“欢迎欢迎!”杨晓东一下子反应过来,立即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贵客临门,杨晓东手忙脚乱,赶紧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跑过来一看,也是大喜过望。大公鸡告诉杨晓东,它们这次来,就不准备回去了,要真正过一过鸡的生活,在鸡场安家。

杨晓东一听,当然高兴。杨爸爸却有点儿不知所措,皇家官窑的鸡,我们拿什么喂养呢?

鸡妈妈在一旁咯咯咯地笑,它看出杨爸爸的担忧,说:“我们就是为吃一口新鲜的小米谷糠,才来到这里,鸡缸杯上那一条蜈蚣,吃了几百年了,胃口都吃坏了。”

杨爸爸听了,忙招呼杨晓东把鸡场最上等的饲料拿出来。他自己琢磨着,安排一间上好的鸡舍让斗彩鸡一家住。

想想问题又出来了,身价上亿的斗彩鸡在杨晓东家的鸡场落户,不请三五个保安,肯定不安全。他反复叮嘱杨晓东绝对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杨晓东还是个孩子,他可考虑不了那么多。他最想了解斗彩鸡一家传奇的故事,怎么从皇宫流落到民间,然后又被一个挑货郎一块钱收走,直到最后拍出上亿元的天价。

不知道怎么搞的,斗彩鸡落户杨晓东家鸡场的消息,还是被泄露了。各家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一拨一拨地往杨晓东家的鸡场赶。杨晓东爸爸急得满头大汗,手机都被打爆了。杨晓东爸爸还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有两拨文物贩子一路追踪斗彩鸡一家,当心他们下黑手。

杨晓东忙着接待记者,从晌午到下午,几个小时新闻轰炸,杨晓东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他着急上火,挤出人堆找厕所,可鸡场的厕所里也挤满了记者。

快要憋不住了,杨晓东猛然惊醒,原来自己在鸡场午睡,做了一个长长的梦。睡觉前,他正在看一本故事书《文物上的小鸡》。

(责任编辑 赵艳芳)

小鸡出笼莫言领奖散文 篇12

小鸡出笼,此小鸡不是那小鸡哦;莫言领奖,此莫言也不是那莫言奥。

家住农村,闲来没事养了几只鸡。要让小鸡健康成长,最好就是把它们圈养起来。

日复一日,小鸡都长成大鸡了。可有一只相比之下还是小不点儿。大概是陷入了恶性循环,越是小,越是抢不到食。不仅如此,那些大鸡们看到它就觉得高人一等:不顺眼时啄它一口;不顺心时啄它一口。

在这里争又争不过人家,理又没处讲,精神肉体双重受到伤害,真是可怜呀。日子实在难熬。穷则思变,急中生智,这小鸡天天绕着鸡笼转,看看能不能有逃出这里的可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它发现有根删栏有些松动了:它身子又小,一挤竟然钻过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陌生,也很精彩。小鸡抬眼就看到了草上的青虫。青虫,在小鸡的眼里如同人眼中的山珍海味。小鸡什么都不顾起劲吃了起来。

蓦然,一只大狗从身边窜了过去。小鸡吓了一跳,惊魂未定,又见老鹰在天上盘旋。两权相害取其轻,小鸡不怕我抓捕,慌忙逃到我脚下。我看着好玩,懒得生事。小鸡也放松了随意乱转。想来身边少了伙伴,形单影只,小鸡又想回到笼中。

来去自由,小鸡又回到了鸡群。那些大鸡们离眼离色看着它:这家伙出去转了一圈,怎么没给狗吃掉,老鹰叼去?看来还满兴奋的,神采焕发,外面有什么好事?

有只大鸡耐不住好奇,也从缝里钻了过去。当然它出去时比小鸡多用点力。不过都为鸡,小点的能出去,大的也挡不住。这只鸡出去转了一圈,遭遇和小鸡差不多,只是有辆车从身旁过去,不是自己眼尖手快,就被撞到了。

接下来几天,这些鸡都出去转了一圈,有的`肯定不止一次。

可接下来几天,这些鸡都没有出来。我就对老婆讲:想来这些鸡都到外面转了一圈,外面的世界是自由点,可吃喝都得自己操心,而且风险还不小。不如呆在里面,吃喝不愁,就这么打发时光好了。如此我们的鸡笼也不用修了。

话是这么说,可心还是放不下,有事没事都要到鸡笼转转。一切依旧,真的没看出什么岔。不过也不是一点感觉也没有:这些鸡不像平时那么闹哄,也不去欺负那只小鸡。像有什么心事,像哲人在思考什么问题。

一天老婆慌慌张张地跑来说:那些鸡都跑了。

那些鸡都跑了?!我吃了一惊,连忙跟着老婆去找鸡。

那些鸡在漫野荒湖到处乱跑,东躲西藏,就是不上笼子里去。老婆一边气喘吁吁地追,一边恨恨地骂:该死的东西,放着有吃有喝的笼子不蹲,在外面乱窜,早晚不给狗吃了,就给老鹰叼去。最后,老婆还要把我拉上:你不是说它们不会再跑出来的吗?

我一边追鸡,一边想:这些鸡出去转了一圈,忽然都不动了,一定是在考虑重大的转变。这些鸡在笼子里按需领取,吃喝不愁,如同进了棺材,一切都身安财稳,什么都预定了。可没有追求,没有惊喜,更谈不上什么希望,生命没有一点悬念,活着如同机械,如同死了一般。

在外面,不想被饿死,就会满怀希望地到处觅食。找到食物,一定会非常惊喜。在外面,随时都有可能被狗吃掉,老鹰叼去。可当它们运用自己的心智,逃过一劫,一定会非常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回想起惊险的逃生一幕,一切都成了精彩的画面,让人快乐无比。一切都在不确定中,这就是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尊严。

描写孤单的散文随笔 篇13

孤独时,也是你独处时,此时,君可抛弃一切杂物,放下一切重担,从身体到心里,认识自己,磨练自己,成就自己!

孤独者,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内心对世俗的贪恋,对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骄傲的贪恋!

孤独者,你是默默无闻,很少人,或者是除你以外没有别人在意你的存在,你是樵夫,你是渔夫,你是农夫,或者你是各个行业的人,你的行踪只有白天的太阳知道,夜间的月亮数着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件别人都可以拿去出名,给自己加英雄称号的事!

壮壮的“小鸡鸡”为啥不让检查 篇14

事后,妈妈感到疑惑不解,壮壮的“小鸡鸡”为啥不让医生检查,是不是害怕被割掉?

壮壮妈妈的猜测不无道理。一般地说,小男孩在生长发育早期,尤其是3~5岁,他们或多或少在思想上有一种担心和害怕,惟恐失去用来解小便的“小鸡鸡”,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阉割忧虑”。

这种特殊的、与年龄有关的不健康心理,有些是男孩在与女孩相比之后产生的,而更多的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威吓的言语所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任性、哭闹或不听话时,有些家长常常用“不听话就把你的小鸡鸡割掉”、“再哭,大灰狼会来咬掉你的小鸡鸡”,甚至有少数家长用“把小鸡鸡割掉换冰棒、换可乐”来逗孩子。殊不知这类恐吓、玩笑的话语,虽然也能获得一些效果,使孩子安静片刻,但家长们绝对不会想到,就是这种看似无碍的言语,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强烈的震动,使他们无所适从,甚至会留下某种不健康的心理隐患,“阉割忧虑”也就由此而生了。

倘若孩子明显出现担心、忧虑,甚至有“阉割忧虑”心理障碍时,家长不能对其一笑了之,或不当一回事,而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用简单浅显的道理进行教育,并用游戏画册等高兴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诉他“小鸡鸡”是男孩子的标志,是天生的,是不会丢掉的。在幼儿园里,让孩子与小伙伴尽情地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消除孩子的忧虑和不安。

上一篇: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下一篇: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