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2024-09-20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1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课时)

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

卢德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册75、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活动情境,在测量小沙包体积的过程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能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1.魔方、奶盒、透明的长正方体容器、量杯、刻度尺、水、石头、小沙包;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认识规则物体

(出示魔方及奶盒)这两件物品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这些形状规则的物体我们称为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板出相关公式)

2.认识不规则物体

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小沙包、鸡蛋、小石头等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象小沙包、鸡蛋、小石头这些物体不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形状特别规则,因此一般称这些物体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规则物体)展现小沙包问:什么是小沙包的体积?(小沙包所占空间的大小)它的体积能否用学过的公式计算? 今天我们利用这小沙包一起来探讨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根据要求测量小沙包的体积

(一)要求一:只能用水、量杯、水槽 测量方法:

1.量杯里面放有一定的水,先并记录此时水的体积。

2.放入石块,再次请学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小沙包的体积。(板书:v沙=v水上升)

(二)要求二:只能用装满水的长方体容器、小量杯

测量方法: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长方体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到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直接读出体积,就是小沙包的体积。(板书:v沙=v水溢出)

归纳小结:

当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排开部分水的体积,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恰好是放入物体的体积。(v物=v排)

(三)要求二:要求只能用透明的长方体容器、水、刻度尺

测量方法:

1.在正方体容,里面放有一定的水,先记录此时水的高度。

2.放入石块,再次请学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小沙包的体积。可以怎样算?

a.计算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b.分别计算放入小沙包前后总体之差。

归纳小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公式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间接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是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测量的方法。(因为1粒黄豆的体积很小,可以取100粒黄豆来测量)3.知识延伸

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万花筒,领略阿基米德的风采。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吗?(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捞铁牛”等)

四、回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 让学生经历测量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 进一步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透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量杯、水、石块、土豆、苹果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爱迪生巧算灯泡容积的故事。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 他一生中曾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有一天, 爱迪生叫他的助手们想办法测出一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的容积。很长时间过去了, 却没有一个人来报告结果。他带着疑惑走进了实验室发现助手们一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画图、有的在测量、有的在紧张地做着高等数学运算。看到爱迪生进来后,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太难了, 到现在还没算出结果!”爱迪生笑了笑, 几秒钟就计算出了灯泡的容积。同学们, 你们知道爱迪生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2.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要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 (在灯泡中装满水, 再将灯泡里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

3.爱迪生将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灯泡的容积转化为容易直接测量的水的体积, 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学会转化的过程。 (教师板书:转化)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不规则物体。 (石块、土豆、地瓜、苹果等)

4.什么是石块 (土豆、地瓜、苹果) 的体积? (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

【评析】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 初步感受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 让学生在课始很快进入知识的探究中, 自觉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只出现不规则石块体积的测量, 教师还增加了其它常见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如土豆、地瓜、苹果等, 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探究验感悟

1.启发引导:这些物体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吗?怎样进行测量?

2.设计测量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讨论, 设计测量方案, 然后交流。)

3.汇报测量方案。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适时追问:把物体放入装有水的容器, 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增加部分水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适时点拨、灵活驾驭。)

【评析】实验前, 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每个人都产生自己的想法后, 再交流。在交流、讨论、思考中明确了测量方案,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为后面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

4.动手操作, 实验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物体、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案, 动手测量、计算出该物体的体积。

(1) 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1) 实验前:明确测量方案及组员分工。

(2) 实验时:轻声交流, 观测数据要科学准确, 填好报告单。

(3) 实验后:整理结论, 回顾反思。

(2) 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实验, 填写报告单。 (见下表)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进行巡视, 加强操作规范性指导,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评析】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及组员分工, 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3) 汇报交流、实验演示。

各组派代表按照报告单的内容进行汇报, 展示不同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讲清楚计算物体体积的过程, 把算式写到黑板上, 并说明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还可适时追问:为什么要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只浸没一部分行不行?

5.归纳实验方法。

在学生汇报测量方法的基础上, 共同总结测量方法。

方法一:在长方体的容器里放一定的水, 量出水面的高度后, 再把物体沉入水中, 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就是物体的体积。

方法二:将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并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 然后直接读出水的体积, 就是物体的体积。

方法三:把物体放入一个长方体容器里, 往里面倒水, 物体完全浸没后, 再把物体取出, 计算出下降的水的体积, 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6.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7.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了可以测量的水的体积。除了用水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沙子、大米等) 不过用它们代替水可能要产生误差, 我们要尽量减少误差。

【评析】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 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后, 又让学生思考除了用水以外还可以用沙子、大米等代替水, 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增强。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活动,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一个盛满水的正方体容器, 放入一个石块后, 水溢出0.5立方分米, 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容器, 底面长2分米, 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 水面上升了0.2分米, 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3.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4.如何测量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或能吸水的物体的体积?

先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再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测量活动。

【评析】练习题设计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1、2题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基本测量方法, 即“升高的或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和测量能吸水的或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商量、去想办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趣的测量(大班) 篇3

1.积极参加量米活动,探索用量器测量物体多少的方法并记录。

2.在活动中发现量器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准备:

米,不同形状的米桶,不同大小的碗,直尺,秤,记录单,笔,课件等。

过程:

一、运用已有经验讨论

1.猜测米的多少。

师:这儿有两桶米,你们看看是圆桶里的米多,还是方桶里的米多?

师:有的说圆桶里的米多,有的说方桶里的米多,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到底哪个多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桶里的米有多少呢?

2.讨论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量米。

师:(幼儿看课件)你觉得这里哪一种工具量米最合适?

师:今天我们就用碗来量一量米的多少。

二、第一次测量

1.两两合作量米并记录。

师:我给每个组准备了同样多的米,待会儿你们用碗盛一盛、量一量,把桶里的米全部盛完,看看你们盛了几碗。两人合作,一人盛,一人记录。因为这是第一次量米,所以请你们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1”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说说记录结果?你盛了几碗?

师:你们每个组的米是一样多的,大家用的又是同样的碗,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原来有人盛的米多,有人盛的米少,所以结果不一样。看来大家要盛得一样多才行。怎样才能盛得一样多呢?

三、第二次测量

1.讨论、示范用碗盛米的方法。

师(边讲解边示范):每一次都要盛满,没盛满就再添一点,太多了就把尺竖直沿着碗边轻轻刮平,注意要把米刮在原来的桶里。因为这是第二次量米,所以请你们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2”后面的空格里。

2.幼儿运用教师示范的方法量米并记录。

师:现在请你和好朋友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试一次,谁盛米谁记录可以交换一下。

3.集体交流记录结果。

师:请你们看着记录单告诉大家,这次量出来是几碗。

师:当我们方法正确时,用同样的碗量同样多的米,结果是一样的。

四、第三次测量:比较不同容器里米的多少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猜圆桶里的米多,有的猜方桶里的米多,

2009年第7、8期研析的方案是《有趣的测量(大班)》,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来稿。

要求:

1.来稿可对本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或提供自己设计的方案,也可就感触最深的某一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字数在1500以内。

2.来稿务请在2009年5月10日前寄到,电子邮件请发送至youerjiaoyu@yejy.net。请在信封或电子邮件的“主题”栏上注明“方案研析”字样,以便编者及时处理。

地址:浙江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编辑部

邮编:310012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篇4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主要的知识点是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时,我出示一块不规则形状石块、一块橡皮泥,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学生很快说出求橡皮泥的体积的方法(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至于石块,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么知道它的体积呢?在学生对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测量束手无策时,我又创设了让学生回顾“乌鸦喝水”这个情境,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讨论设计测量方案。在交流讨论结果时,有的学生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并选择教材上呈现的两种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白这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5

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方法后,我又问:你还有其它测量石块的体积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将石块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把石块放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没过石块后,再把石块取出,下降的水的体积也可以是石块的体积。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有趣的“变形编码”教学法 篇7

苏轼的《赤壁赋》里有一句“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嫠”字是生僻字, 默写时, 不少学生总是写不对。在默写时, 我声明, 我要给你们描述这个字, 用拆字法, 你们要认真听, 就一定不会写错。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了。我说这个“嫠”字, 是“未”“折文”“厂”“女”。学生们笑着说, 这还叫默写吗?我说, 不管叫不叫默写, 你们再跟着我读三遍, 写三遍。后来这个字, 他们果然没有写错过。

语文学习需要联系记忆, 变形编码能使记忆变得条理化, 有利于贮存知识, 也有利于提取知识。我举一个三条“鱼”的例子。《劝学》中有“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师说》中有“官盛则近谀”, 《过秦论》中有“东割膏腴之地”。我对同学们讲, 大家不要光知道白洋淀里的鲑鱼、鲤鱼、青鱼, 也要记住“须臾”“阿谀”“膏腴”这三条鱼。学生们听得美滋滋的。

变形编码能使记忆内容变得意义化。荀子《劝学》中“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一个“致”字, 一个“至”字。学生记不清楚, 常写混了。后来我编了一个口诀“一脚跬, 两脚步;至无文, 要记住”。即“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中, “至”是不带“折文”的。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们也记住了“跬”和“步”的释义, 可谓一举两得。

文言文实词“却”, “却匈奴七百余里”, “ (相如) 持璧却立”。我编口诀如下:“匈奴被击退, 相如主动退, 我们望而却步, 跟着退。”学生又掌握了一个成语, 因为不少实词的古意就保存在成语里。

一个好的变形编码法需要灵感和奇思妙想。在讲《情真意切释猜嫌》时, 我从“百度知道”上, 查出金陵十二钗的编码是“原应叹息春风晚, 差忒情欲巧妙云”。我将其修改为:原应叹息春风晚 (元迎探惜春凤纨) , 钗黛卿思巧妙云 (钗黛情思巧妙云) 。

在讲课时, 我说, 我们参悟一下诗意:原本应该叹息春风已晚, 春光不再;可我曹雪芹没有功夫叹息, 我要把在花团锦簇的季节里, 宝钗黛玉等的情感故事错杂分开, 巧妙地述说出来。

学生们轻松地记住了金陵十二钗的名字, 也简单了解了《红楼梦》的创作意图, 思想内容。其中也自然明白了贾府四姐妹的长幼次序, 而且从“原应叹息”的谐音暗示中, 也了解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变形编码对于整篇文章, 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有一种构思写作方法叫一字立骨法, 这种方法可以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归拢集中到焦点上, 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讲课文时可逆用一字立骨法, 提取出一个单字。例如《沁园春·长沙》, 我们提取出一个“谁主沉浮”的“主”字;《大堰河, 我的保姆》“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提取出一个“梦”字;《记念刘和珍君》“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提取一个“写”字, 等等。一字立骨法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别小看这一个字, 学生们细读思考提取比较品味, 非常认真。

对于一些情节丰富的小说, 可以提炼动词, 进行变形编码。如《祝福》, 我编码为:祥林嫂“问”“撞”“讲”“捐”“缩”。五个动词分别是——问“一个人死了之后, 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

用变形编码法评点课文也很有趣。如讲罢《孔雀东南飞》, 我评价诗中四位人物。“焦母老变态, 刘兄是无赖, 仲卿常发誓, 兰芝最可爱。”学生们哈哈大笑, 津津乐道。

变形编码教学法简洁明了, 可以最迅速、最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并进而达到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信息的目的。例如讲解高考成语题型。

2012 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成语题。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 鼻梁挺直, 头发卷曲, 身材苗条, 好似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 很容易被人认出。

B. 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 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 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 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 结果人赃俱获。

D. 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 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 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我将此题的讲解变形编码为“芝兰玉树人优秀, 闻过则喜表虚心, 上下其手来作弊, 从一而终不嫁人。”这就成了一首七言诗。答案是B选项, 一目了然。明明是讲成语, 在学生反复诵读编码语言的过程中, 却仿佛进入了诗歌时代, 学生们兴味盎然。

摘要:所谓编码, 就是将某种信息用相关的代码来表示。而变形编码就是指将有些难于记忆的材料, 转化为另一种富有意义的较易记住的东西。举个文学常识的例子,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运用变形编码教学法可以很快地记住它们, 从四本小说的书名里各提取一个字——“形状残花”。

参考文献

生动有趣的词汇教学 篇8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经由词汇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词汇的天地,了解词汇的字意合用法。词汇也是学习英语的敲门砖,教师如果能将词汇教学变的活泼有趣,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影像,则学生可以快乐的踏出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日后的英语学生有莫大的助益。

词汇和语法都是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做法。

教词义的有趣方法

教词义时可通过故事,分析,分类等方式呈现词义。善用这些方法能增加学生对词汇的感觉与印象。故事能增加学习的趣味,分析则让学生了解词汇的组成,分类则是以组群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一串字汇,既有益联想,也能养成系统性归纳字汇的好习惯。

1.词汇的故事

教师若能在词汇教学中穿插词汇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学习,不但听得津津有味,也容易记住词义。教师也可以试着将授课内容中的词汇编成简短的故事,让词汇变得易学易记。

英语12个月份的名称并不好背,要背熟得下点功夫。教师如能讲解各个月份的由来,让学生明白各个月份的故事,他们就能轻易的记住月份的顺序,不会混淆不清。

例如:“January” 源自Janus,原是罗马的门神;而“July”是根据凯撒 (Julius Caesar) 的名字来命名。

2.词汇的分析

分析词汇的组成就像分析化学成分一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词义。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以语义结构来记忆单词,有别于传统一个字母接着一个字母背诵的方式。

直接中英对照;利用实物,图片,示范动作等直观的介绍新词;词义的分析;词首或词尾的分析;利用下定义法和各种关系解释词义;用举例的方法介绍词汇;好玩的谜语法。

3.词汇的分类

如果将同性质的词汇加以整理,建立词汇系统,则词汇在脑海里形成一串联结的记忆,不容易忘记。

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与其相关联的词,这给词汇的扩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机。例如:教fruit时,指出这是水果的总称,为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水果的词,教师在黑板上表示联关词群。这样联想,就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生活化的例句教词汇

词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词义,举出适当的例句更能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用法。例句最好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学习英语词汇,若能常和日常生活相连结,学习的乐趣就会油然而生。以下例句,将学生的学习用品、好恶、生活知识、流行的广告标语、学校环境及学生本身等,和词汇学习做有意义的连结,帮助学生将词汇记得牢、记得好。

1.学习用品

学生的学习用品是最佳的实物,以这些实物做例子,比图片更具体、清楚。

例如:pencil, pen, pencil-case, bag, eraser, book等等。

2.学生的好恶

将词汇和学生的好恶相连接,学生会比较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室的气氛也会比较热烈。例如: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3.生活知识

词汇教学可以将实际生活知识运用在语言学习中,并将新的词汇和学过的词汇做连结,显示可以借此温故知新,开启学习的心灵地图。

例如:What can you buy in a bookstore?

In the bookstore, we can buy books, pens, pencils, dictionaries, magazines, etc.

4.流行的广告标语

教学也需要赶上流行,电视、报纸、广播都是教师收集流行广告标语的好媒介。

(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也是词汇教学取材的好方向,借由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来加强其学习词汇的动力。

(2)学生个人情况

教师也可利用一些学生之间的关系、活动或突发事件,进行机会教育,让学生轻易就记住相关的单词。

单词的记忆

认识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就像盖房子就的从木材或砖块等建材开始构筑一样,认识越多的词汇,听英语、阅读英语文章、说英语以及写英语短文就更能驾轻就熟。因此,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

1.联结记忆中相关的词汇

单独记忆词汇,常常事半功倍,很快就会遗忘。但若能将正在学习的词汇和以学过的相关词汇串联起来,利用词汇的相通性帮助记忆,就比较容易记得牢。

例如:学习classroom这个生词时,可以将学过的和教室有关的人或物汇集起来。

2.联结性质或功能相似的词汇

我们学习新的词汇时,可以试着找出性质或功能相似的词汇,增强词汇的学习,有助于区别词义。

3.结合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密切结合起来。

(1)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

学生知道了ar读[a:]的规则后,可帮助记忆arm, art, part, party, dark, argue等词。

(2)利用词形变化规划。

(3)利用构词法知识。

a.利用同根词:如教过use后,经过构词分析,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 useless, user的词义来。

b.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retell,rewrite,学生已掌握了tell, write,要向他们解释前缀re的含义是“again”的意思。

c.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已学过China, Japan的基础上,指出后缀-ese的含义,学生就很容易推 测出Chinese, Japanese的意思来。

d.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wait与room的基础上,就很自然推测出waiting-room, reading-room的含义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利用归纳、对比法。

a.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kind(亲切的),fine(好的)……。根据这个特点,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

b.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当学到small时,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常见的意义相反的词很多很多,

c.同音异义异形词的对比。如:meet-meat,see-sea,bee-be

4.具体情景记忆

具体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

利用以上教词汇的艺术,可以克服过去词汇教学中的孤立教词汇,讲得过多,消化不良;接触少,重现率低,吸收少;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系统性不强,边学习边遗忘的缺陷。相反,能够贯彻质量并重,逐层加深,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集中分散,交替互补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还能使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教学、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时,不感到杂乱,而感到有条理、有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反思 篇9

首先,两位老师的教态非常亲切,组织语干练到位,都能以“幼儿操作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教学理念为前提,层层递进,思路正确,要求提出明确清晰,现场秩序一点不乱,总结语四字一组,郎朗上口,归纳到位,而且是从孩子中来,不是老师给的。另外,从整个活动过程看,芮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真是精彩,课堂驾驭能力强,组织形式开放,自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把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多的交流空间都留给了孩子,特别是操作前商量的一个小细节,也是注重习惯培养的一个亮点,培养幼儿做事要先计划,再实施,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发展。

两个活动下来,也带给大家几点的启发和思考:

1.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的积累,难度的挖掘,如芮老师的测量活动中,可能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孩子的兴趣不是一直保持的那么浓厚,测量的方法孩子是掌握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最好前面可以设计一个过渡环节,稍微减点难度,那样会更完美。

2.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提供与活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数学活动的有用和有趣性,如果太抽象的概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必须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尝试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徐芳老师这次选择了用积木量手表,在有用性来讲,可能不大,生活中的手表是用不着测量的,所以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的选材还是很重要的,既要考虑有用,又要考虑有趣。如何提供生活中的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

《有趣的童谣》教学设计 篇10

鼎美小学

管金鸿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简单童谣的搜集。②、诵读简单的童谣。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教育方面:

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方面:

通过朗读、诵唱童谣,让孩子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童谣的兴趣和对动物的热爱。

教材分析:

童谣以它简短明了的语言、琅琅上口的节奏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对儿童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童谣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让低年级的孩子多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从明快的节奏,真与美的意韵中感受阅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设计让孩子通过读童谣,说童谣等环节,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获取养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有趣的童谣(8~10分钟)

1、看童谣来了,(播放两首儿歌:《两只老虎》)

[可爱的动漫把孩子们带入课堂]

2、儿歌里唱的是谁啊?

3、好玩的童谣中总是少不了动物的影子,有的动物童谣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象这首——(出示:《小老鼠》)自由地读一读吧。

(1)自由读(2)指名读。

指名1生:评价:读的真不错,一跳一跳的,很有节奏,读出了小老鼠的滑稽可爱。我

们还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读它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吧。(拍掌、拍桌子、跺脚、击掌„„)

(3)多种形式读:

A、这么好玩的儿歌,我们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读呢,我们可以这样一边拍手一边——(带领小朋友用拍掌的方法齐读一遍)

B、还可以怎么读啊?

击掌的、跺脚的、表演的各请一组。

(4)小结:小小的童谣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里面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好玩的小动物,难怪小朋友们都这么喜欢读童谣。

第二板块:形式多样的童谣(20~22分钟)

1、童谣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还有许多不同的的种类呢,(板贴)有问答歌、颠倒歌、连锁调、数数歌,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乐趣,你想读哪一种?(好,我把机会留给坐得最端正的XX)

2、生选 A问答歌

(1)指名1生读,小朋友,你读出来问答歌有什么特点呀?(2)咱们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问一答来读出问答歌的特点。(3)多种形式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师生互读。*先请一对同桌来合作读,谁愿意?

*现在咱们分成男、女生两组来读,女生问,男生答。*看你们读的这么有趣,老师也想加入进来一起读,欢迎吗?(4)创编童谣

*除了腿,小动物的其他部位也是很有特点的,你能认出它们来吗?(出示:谁的嘴巴尖?谁的鼻子长?谁的尾巴短?)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是聪明过人,一下子就把这些小动物给认出来了。想不想也来编一句问答歌考考别人啊?你先问,你再问——(请4组)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编的真不错。要是你能把刚才想到的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有趣的问答歌,那就更厉害了?动动小脑筋,想一想。(请2生说)

难怪有人说,咱们小朋友天生就是小诗人呢!

B颠倒歌

(1)指名1生读,老师发现刚才这个小朋友读的时候,好多小朋友在笑?为什么笑啊?(指名2生说)

(2)颠倒歌真是太有趣,这里有最神奇的想像,谁能把这首颠倒歌读得很有趣呢?(指名读)老师还想和你合作一下,可以吗?好合作愉快!

师生合作

你们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同桌合作,可以加上动作一起来读读有趣的颠倒歌。学生活动 展示2组

C连锁调

(1)这首童谣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仔细读一读,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秘密找出来。发现了吗?

(2)听老师来读一读,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2)真是个会发现的孩子,这些相同的部分就象一个个小圆圈,把整首儿歌连了起来,非常有意思。咱们四组小朋友一起合作,把这首有趣的连环调串起来。(全班合作轮读)

*注意读的时候,各组间接的要快一些,这样咱们的连锁调才能连起来,读起来才有意思。(再读一遍)

D数数歌(1)指名读

(2)数数歌不仅有趣,还包含着数学问题呢,要想把青蛙的嘴啊,眼睛啊,腿啊,全数对,可不容易。

*咱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现在咱们加快速度,再来一次——前面部分小朋友而已一起拍掌读,读到“扑通”的时候我们边读边敲桌子,一个“扑通”敲一下,好吗?

*刚才我们一起数了两只青蛙,小朋友们,你们还能接着数下去吗?那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看是男生数的好,还是女生数的棒。

女生先来,一只青蛙——最后一句咱们可以一起读。男生两只青蛙——,女生三只青蛙——,男生四只青蛙——,青蛙越来越多,咱们数不过来了,有没有谁能数得清的?(掌声送给他,你真是一个数学天才,史老师想你的数学一定特别棒,好好努力,长大后做一个数学家。)

青蛙也数累了,大家来放松一下,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读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动物童谣,问答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我们一下子就认清了小动物的特征,从颠倒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颠倒世界,读数数歌我们就象做了一回数学体操,真有趣!其实,童谣世界里还有很多有趣的种类,象游戏歌、谜语歌、绕口令,课后小朋友们可以搜集一些,读一读,你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第三板块:家乡的童谣(10分钟)

1、看小朋友读童谣读的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到了我小时候的童谣,想听吗?

2、出示一组家乡童谣

3、读读老师小时候的童谣

4、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如果能用泗阳话来读应该会更好,谁来试试? *指名一生读第一首。

5、小结:用乡音读这些童谣,感觉是那么亲切,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说,童谣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小的时候,童谣就象甘甜的泉水,在摇篮边、在月光下,从妈妈的嘴里流淌出来,轻轻地、柔柔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长大后,童谣变成了醇美的酒,满载着童年时代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让我们回味无穷。小朋友们,愿你们在童谣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趣的汉语拼音教学 篇11

【关键词】汉语 拼音 形象 兴趣

学不好汉语拼音,从某种程度来讲就学不好语文,更谈不上爱语文、爱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教师不得不认真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拼音的关键,我简单总结如下几点:

一、直观形象地感知

1.充分重视教材中的插图。

孩子的感知是丰富多彩的,对于一些精美的图片,孩子的兴趣往往很高。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形象精美的图片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不能暴殄天物,对这样好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而应该充分利用。如教学j、q、x时,我出示三幅挂图,让孩子们先观察图上画了什么?有一只母鸡,是声母j的音,一半西瓜(是声母x的音),气球是q的音,然后让孩子们找一找图上藏着的字母,用笔画一画,那只花蝴蝶就是j上的一点,母鸡的身子就是j的下半部分,q和x也是一样的,这些图既表音又表形,让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能加深孩子们对这些字母的印象,非常实用。利用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孩子们都是天生的观察者,他们在观察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者!这种利用插图的趣味拼音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和发现的快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越学越开心!

2.展示具体形象的实物。

教学汉语拼音,我们除了利用教学插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外,其实也可以把具体形象的实物搬进课堂。如教学f和t时,我就将有伞柄的雨伞带入课堂,伞柄朝下时像个f,伞柄朝上是像个t,先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再让学生编 一编顺口溜,伞柄朝下f、f、f、f,伞柄朝上t、t、t、t。就这样一把伞的引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在兴趣的推动下学得津津有味。如果实物比较简单,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好有关实物,让孩子自己在课堂上动手实践,如教学Z、C、S时,也可以让学生带一根绳子,动手摆一摆这几个字母。在动手实践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摆,兴高采烈地观察,有滋有味地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一个“趣”字,显得事半功倍、简单有效,真正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多种形式地学习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外加汉语拼音教学单调无味,如果总是用一种教学形式来教学,孩子在单一机械地拼读教学下,兴趣肯定会荡然无存。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便是家常便饭。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拼音教学一定要形式多样,在不断的变化中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趣味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拼音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简单实现。

1.读儿歌。儿歌的特点就是朗朗上口、趣味十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儿歌或者创编儿歌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如在教学单韵母“e”时,我先让学生看插图观察天鹅的图片,然后带着学生读《咏鹅》的诗歌,在老师领读、配动作读、小老师带读等多样化的儿歌诵读后,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e”的发音,用趣读儿歌的教学形式教学,学生轻轻松松掌握了汉语拼音。

2.听故事。孩子最爱听故事。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把知识形象化、故事化、趣味化,让孩子在听故事中爱上学拼音。如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u时,可以这样编故事:一天小ü去游玩 ,玩着玩着,迷路了 ,小ü着急哭起来。这时大y从这里路过,看见小ü哭了 ,就关切地问小ü:“为什么哭 ?”小ü说:“我迷路了”。大y说:“没关系 ,快擦干眼泪,我带你回家”。小ü把上面的两滴眼泪擦去就和大y回家了 ,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 学生在故事中深刻记住了这个整体认读音节。

这两种形式比较常用,其次还可以利用编口诀记忆汉语拼音,让孩子在口诀中牢固掌握汉语拼音知识。同时,我们还应唤起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多鼓励孩子自己去编口诀。如有的学生编出“q”字拐弯“g、g、g”,“一把大叉x、x、x”等。在多种变化的形式中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了。

三、 创造环境多巩固

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创造环境来巩固,很容易让拼音教学前功尽弃,因此不能一学完就置之不理,而应该营造氛围,让孩子不断巩固汉语拼音。比如可以在课堂的黑板上拼写上课认真的孩子,让学生把家庭中的物品用卡片拼写出来,或者可以每天用拼音写一句话,进行拼音闯关游戏评出拼音大王,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营造一种生活处处有拼音,拼音就藏在生活中,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巩固拼音。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了“趣”,想方设法地营造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让汉语拼音教学想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孙侠.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2009,(11):109 -109.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篇12

一、在“真”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要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40分钟内保持良好的状态,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真实的情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同时,应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期所学的一般都是具体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学,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教科书“开口说话”,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感受更亲切,记忆更深刻。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2 Happy birthday!》的第二课时复习时,发现当天正是一位学生的生日。教师便果断地把当天的课改成了Part F: Ask and make部分,全班一起动手做生日贺卡,学祝福语等,把本来很枯燥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学生们兴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又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3 Ask the way》时,教师利用一幅本镇主要道路及场所挂图,和一名学生配合,将一段问路的对话当场演示,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而且能自编自演对话,有时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绝句”冒出来。

二、在“真”的活动环境中学习

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多媒体等,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真实化,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英汉互译、机械操作等)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而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 6 Happy birthday》时,教师把小熊给小兔过生日的一段动画场景给学生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句型“Happy birthday!”“This is for you.”等。在学生开心地为其他同学“过生日”的同时,又扩展加深了句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点。

三、在“趣”的活动中自主学习

趣味的英语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例如教学句型“What time is it?”后,教师可设计一个“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由一名学生扮演wolf,其他学生共同提问:“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Wolf回答:“It’s five o’clock.”其他学生向前行走五步,然后继续提问。

又如教学身体各部位名称后,和学生玩“Polly says”的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及时巩固了新内容;教学数字以后,让学生玩“Bingo finished”游戏;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6 At a PE lesson》后,让一名学生充当体育老师,用英语进行操练。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投入其中,就不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师在教词汇,也在教思维。

四、在“导”中帮助寻找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摸索和寻找学习规律、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Do some shopping》一文时,教师找了学生喜爱的物品,对学生说:“你们谁想要,就用写上英语‘元’、‘角’、‘分’的纸条代替钱来买。”教师刚从讲台里拿出了机器猫、哈利·波特卡通书,教室便沸腾了。孩子们都忙着设计、忙着来买……学生在自我摸索读音规则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独立拼、记单词的能力。

再如教学《Sorry, I’m late》时,教师故意上课后迟了一会儿进教室,一进去便很诚恳地说:“Sorry, I’m late.”并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学生顿时领悟出这句话的含义。一部分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说:“That’s OK.”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才是对学生一生而言最有价值的事。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 篇13

绥德县第三小学 延雪莉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有趣的汉字》,《有趣的汉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字谜、搜集字谜、整理字谜来感受祖国汉字的伟大与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激起学生的编字谜的兴趣和表现欲望,经过欣赏、总结、想象,能抓住某些字的重要特征,能较为明确地表达字的意义,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对我国汉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内阅读资料了解汉字,引发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发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字谜的特点,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

3、初步了解猜字谜的简单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查找字谜,体会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教学难点:

通过编字谜、猜字谜活动,感受到合作的无穷乐趣。教学准备:

教师:多个汉字谜资料。学生:小组准备字谜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动画片导入

(重点:主要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致了解古人造字的过程。)问:同学们,《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故事中灰太狼与红太狼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所以灰太狼最美的想法就是能捉到又肥又大的羊。出示“美”

这就是原始的造字方法。汉字非常有趣,类似有趣的中国汉字还有很多。揭题:有趣的汉字。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交流猜课本第78页七则谜语。老师点拨文字谜、图画谜、动作谜。

3、通过一段时间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小组字谜的收集整理成果

4、PPT出示课堂练习(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队:红果果队和绿泡泡队)。

老师出八个字谜,将八个字谜分成两组,每队四个,每队选出四人以开火车的形式来猜,老师给每队猜谜队计时并记录。两组比赛后,对双方用时进行对比,用时少的自然获胜。

5、投影出示猜字谜的几种方法。

过渡:先人的智慧,汉字的精深,刚才我们交流了汉字谜,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感受到了汉字独特的魅力。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她,都在跟她打交道。人们是这样评价汉字的: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三、拓展延伸,交流收获

四、总结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可以从生活中、书本上、网络上多找一些字编成谜语,增长自己的知识,并且学会从多种途径去获取知识。

板书:

有趣的汉字 有趣 神奇

1.看画猜字。

请学生猜下面这个是什么字?

(象形文字是现代各种文字产生之前古代人类用于记录和交流的图形符号,现代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演化而来。板书:象形文字)

(这个米字的原始形式就是画了九粒谷子为米,表示稻子种在田里,被田埂“2.欣赏象形文字。

它后来演化为,最后定型

”分成四部分。)

(1)先让学生欣赏老师准备的范作(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可再让学生猜字)主要让学生边猜边欣赏边总结,这些象形字是抓住了对象的主要特征来设计的。

板书:抓主要特征

(2)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和老师准备的资料,让学生认识月、木、林、鱼、水等象形文字的写法以及和现代汉字的区别,以及大概了解这些文字的演化轨迹。

三、学生作业

第一次作业要求用象形文字的造型方法来设计,要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可提供几个字(如云、目、手、人、足、口、川、石、燕),试着让学生设计其中的一个字。

第一次作业反馈:主要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字来自评,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相互借鉴。第二次作业: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自己决定对诗中有些文字进行象形设计,有难度的就直接写现代汉字。

绿蜡笔,画竹子 ; 蓝蜡笔,画河川; 青蜡笔,画石头; 黑蜡笔,画小燕; 要问我们画什么,我画祖国好山川。

第二次作业反馈:还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业到讲台旁讲解自己的设计想法并朗诵这首诗。

《有趣的游戏》教学设计 篇14

2,游戏过程中,学生观察学生在舞台上是如何做游戏,什么语言,什么动作,什么样的表情。

二,游戏过程的口头描述。

1,四个小组一起谈论他们的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的行动,语言,风度。2,课堂交流,鼓励学生描述游戏更生动,更具体。

三,第一次写作。

1,鼓励学生只要描述自己的游戏过程记录,分成一个小片段。2,在同一张表之间交换,评价。

要求:(1)用圆圈错字和错误标点符号,句子改为平滑。

(2)用-来画一个好的句子。

3,班级交流,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写游戏过程具体生动。

描述游戏的过程,重点是在游戏中写下学生的语言,行动,举止。

第四,再写。

1,学生开始大脑,发挥想象力,组织语言,开始写作。2,学生阅读文本,课堂评价。

五,总结。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收获了很多幸福,也学习会如何记录我们的幸福,真是太神奇了!那么我们不要忘记,在未来写文章写的具体,生动,有必要仔细观察的语言的字符,行动和风度描述更详细。

六,作业。

上一篇:阿里铁军的读书分享下一篇:卫生院临时工聘用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