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读后感

2024-10-12

《态度》的读后感(精选19篇)

《态度》的读后感 篇1

诚实、自信是一个希望成功的青年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但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资本我们非具备不可,那就是良好的态度。

态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吊儿郎当或态度粗俗的人,令人一见就会产生烦感,其结果必然导致处处碰壁。一个态度良好的人即使相貌平平,甚至肢体残缺,仍比那眉清目秀,身强力壮,但态度粗鲁的人更加受人欢迎。任何商店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能力吸引更多的买主,令店里的顾客一天比一天多,但不希望用强求的方法去逼顾客买他的东西。销售员必须知道:任何人一走进店门,就是一位新的客人,必须热情地对待,至于他买不买东西,那是他的权利,绝对不应加以干涉。自己所应做的,只是代表商店,热情而刁vb翼翼地招待客人。

有许多人,往往因为役有受过良好的培训,养成了一种骄傲、蛮横、粗鲁、生硬的态度,这种人若不自知改善,其人生将会是一片坎坷,做起任何事来,一定不会顺利。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有机会受到“态度”的训练,长大之后,他就自然地拥有良好习惯。这种人因为品格高尚、态度良好,将来一定很容易成功。一个和善可亲、才高识广的人,比起那些只有钱而无人缘、脾气乖Al的人来说,更容易在很多事上获得成功。

良好的态度对于你的社会关系,就像润滑油对于机器一样,能够使整架机器运转良好,各零部件磨合正常。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态度能够使你获益终生呢?

首先,要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来替换消极思维,善于与人合作,先去理解别人并且让别人感觉到他们的重要,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形象。

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完全靠自己支配的。快乐与否、气愤与否、热情与否,都是自己选择的。通过选择那些积极的信JA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听任自己的思绪在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上徘徊,可以改善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排除那些消极的想法,代之以对目标的思考。

人们的生活中可能充满大大小小各种间题,如果不加小心,这些间题就可能占据大脑而令你的思维变得消极。为了改变这种消极思维的倾向,可以转而去考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无论何时,如果发生了令人不愉快的事,就想一想设定的目标,从而改变消极的思维。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态的肯定预期来不断对自己重复这个目标。如果遇到间题,不要一遍遍地去想那个间题,想应该责怪谁或谁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相反,应该想一想如何解决间题,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一旦开始思考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间题,人就开始冷静、清醒下来,变得积极而有建设性,重新恢复了自制力。

几乎所有的消极思维都与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不19,决有关。但当一个人考虑到自己的目标时,他就会以积极的方式来思考间题。所以,必要的时候就强迫自己去畅想未来而不是沉酒于过去。设想一下理想的生活以及美好的前景,使自己振奋,过去的不愉快就被一扫而光了。第二种方法是让自己忙于目标和任务,强迫自己忙起来,有些事情就无暇去想了。态度决定一切,具有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开端。

《态度》的读后感 篇2

关键词:态度,培训

在此, 笔者希望运用心理学态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的方法, 为企业的员工态度培训提供一些指导。

一、利用环境改造员工认知结构, 就是最好的员工态度培训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Piaget) 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 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 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 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学习的核心。这包含两层意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 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 其中, 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认知建构就是在外在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渐进和累积性自我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指导我们, 最好的培训模式就是: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其中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 员工在这个环境中自觉成长。

二、开展员工态度培训, 就要在情感上拉近距离

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在态度的三个成分里, 认知成分是基础, 是与外部事物直接联系着的, 反映了个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形成了对外部的知觉和印象, 它既是人们了解和判断事物的依据, 也是人们形成情感体验的基础, 也最易发生变化, 认知变化的积累导致情感的变化。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 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对员工进行态度培训, 一定要进行感情投资。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 相比较薪金、福利而言, 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智的培训者应该在培训中通过不断满足员工情感和社会需求, 充分调动受训员工主人翁的心态来获得他们的忠诚。培训前, 应当调查员工的培训需求, 让员工觉得培训不只是领导的事情, 也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培训中, 要让培训师与员工之间多进行交流, 耐心聆听他们的受训反应, 仔细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 对于反映比较多的情况和情感反应剧烈的员工要查明原因, 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培训后, 应当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奖惩措施, 收集反馈效果, 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这次培训是重视的, 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者

说服理论告诉我们员工更可能对那些受人喜欢、值得信任、有说服力的培训者所做的改变态度的努力做出反应。培训者的威信高低与劝导的效果是成正相关的, 威信越高, 培训的效果越好。因此, 我们要进行员工态度培训, 试图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 就必须考虑选择做培训工作的合适人选, 对培训者是否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权威性.

一个培训者是否有权威性, 就要看他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专业训练、年龄、职业、经验等等如何, 这些因素都能使培训者在员工心目中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形象。

2、依赖价值.

它是与培训者的可靠性直接相关的因素, 就是培训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及说话的信心、态度等技巧。一个讲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的人让人更加可信。另外, 员工对培训者隐藏动机的判断, 是影响培训者可靠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员工把培训者的目的理解为出自某种高尚的动机, 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信服;反之, 如果把培训者的动机理解为是为了个人从中获得好处, 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培训者的可靠性。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转变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须首先了解他原来的态度, 提出他能接受的较低要求,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一步步缩小与要求态度的差距, 这样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不能操之过急, 有人曾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原理。

另外, 还有人也做了类似的实验, 都证明逐步提出要求比一下子提出过高要求更能转变人的态度。但必须指出, 态度立场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个人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那么差距虽大, 也能改变原来的态度。所以, 对此方法还必须灵活运用。总之, 通过员工态度培训转变员工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忌言过其实, 只有实事求是, 才能使被改造者心悦诚服, 达到长久的改造效果。

不要轻易以别人的态度为态度 篇3

今天和同学分享的不是心灵鸡汤。何况作为一个长辈,我本人是非常反对“伪励志”的,片面地灌输所谓的成功学,用指标来衡量所谓的成功。伪励志是青春期的毒药,我们要拒绝服毒。青年人当然要奋斗,但作为一个老师,片面鼓动出人头地,夸大所谓的“成功”,起码是不负责任的。

我大学毕业30年了,我的感受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常人。按照世俗的指标,我们都不是金字塔的顶尖人士。我们带着“伪励志”灌输的心灵鸡汤走到社会上,就会有偏差。我们在谈青春奋斗,先问问自己,我们还有没有平常人的心境,有没有自己的态度,而不要轻易以别人的态度为态度。

我要谈的第二个话题:知识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去年我去陕西师范大学做了次演讲,按照惯例留了联系方式。之后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屌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

我在给他的复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考让我们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人生有多重可能性。我们不必复制一遍父亲、祖父的人生,不愿别人安排我们的人生,即使相信所谓的命运,我们也会说“尽人事,听天命”,要不然不真是白活一世了吗?

我想给大家介绍我认识的一个人,在我的“天涯博客﹒长亭短亭”里有多篇博文写他。我在2005年认识了眉山的失学青年王春雷,他拒绝了川大老师同学资助读书和出版界朋友以“草根诗人”包装他并帮助他出版诗集等各种建议,坚持自己“用力生活”,送过外卖,当过民工,还当了兵。当我们交流时,他说:“我写诗是为了洗涤灵魂。”我当时非常震撼,让他再说一遍。

很难想象一个失学的农村青年,能说出这样的话。他的理想是自己开一个保洁公司,第一步是培训员工。一个农村的草根青年,没有学历的青年,读书真正读进去以后,结结实实地“用力地生活”。所以说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是改变对命运的态度。我们在掌控生活前应先掌控自己。至于对生活的控制感问题,我们大概是控制不了,但是可以自己控制自己,人生也好,命运也好,我们不是掌控大海,而是要学会游曳于大海。

小说家汪曾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与我比为第一”。其实我们永远只是和自己比,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比要进步一些。

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直到40多岁才学会不以外界的评价指标要求自己

去年有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是关于考研的问题。我写了篇文章回复她:“请问问自己为什么读研?你先去睡一觉,然后自己决定。”

你为什么想要读研,是想进一步学习还是怕在同学中丢面子?一个寝室的同学都读研,自己不读研是不是很没面子?但实际上有许多研究生,尤其是保研(保送读研究生——编者注)的同学,读书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很强。如果你的内心倦怠,那么,你大可以选择不读研。有些则是顺从父母,还有的是畏惧社会这个大怪物。

幼儿园的时候,你想吃草莓,但是许多小朋友都想要苹果,于是你也想吃苹果。但“那只苹果是你想要的吗”?

我遇见一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可以保研,但她选择了就业。有一次见面她跟我说:“王老师,我请你吃饭。”我说:“这不对,应该是我请你吃饭啊。”她说:“我现在有工作了,能赚钱了。”我问她能赚多少钱?她说一千多块。一千块确实不是一个太高的收入,我当时就想,这个女孩子有出息。果然,一年多以后,她去了深圳,专作财经类的大块文章。她就是选择了自己的草莓。

所以说,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在博文《不要做好学生》中,介绍了一个女孩子,她逃了大部分的课,毕业时她和辅导员还互相不认识。但是图书馆的大爷,换了几个,都认识她。读研的时候还经常捅娄子。她是典型的叛逆期延后发生。她毕业后做了独立撰稿人。

汶川地震的时候,她想如果头顶上的天花板砸下来的话怎么办,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她直奔北川而去,一路很艰难。当时不让进,她冒充当地人,还带了一个河南的救援队进去。后来救援队的人发现她不是当地人,是个连在成都春熙路都要迷路的路痴。后来她想尽办法坐了摩托车进了北川。她向报社申请去报道,当时正缺一线记者,就让她去了。在北川的三天以后,做了民间的志愿者,包括帮助妇女儿童。

报社认为应当把她作为一个典型人物表彰,她却说:“我现在正在美容院做面部护理,别打扰我。”这之后她从旅游杂志跳槽到历史文化杂志,又跑去做科学杂志。别人看来她压根不是一个规范的好学生好员工,但她活得很精彩,她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我想说说不做打双引号的“好学生”。人生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想,对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三十年前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这事情的缘起是有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换了很多职业,正策划开洗车厂。他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老哥我没有出息,你们个个都当教授了,我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我说我们是各有所好,跟“出息”没关系。他大笑说:“你现在怎么这么可爱啊,当初你一点儿也不可爱啊。”

我当年对分数非常看重,每天早上很早起来读书,晚上自习到十二点才回去,当时如果有“学霸”这个称呼,我想我就是吧。我有个学弟对我说,你当初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你当初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走过去,辅导员说,学习就该这么学。除了体育以外,成绩都是优秀,所以说,毕业时毫无疑问是第一。但是我40岁后考了两次博士都失败了,原因是英语。

有人不相信我会不及格。当我有好几个不合格的时候,我是活明白了。想清楚是否有必要去突击应试英语,于是我就放弃了攻读博士。当时学校规定无博士学位不能评正高,我也不愿为一个职称勉强自己,40多岁才学会不以外界的评价指标要求自己。

我看着台下想有多少是“好学生”,打双引号的“好学生”。好学生有很多常用语,他想着希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比如“各位领导”,后面才是“各位老师和同学”。

虽然好学生难以界定,但是还是有一些特征:有疑问也不敢提异议,表现很乖,没有出格的行动和想法,全力地面对每个考试,一读书就找标准答案,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用别人眼睛看自己、却以自己的指标衡量评价他人,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变成不择手段钻营的人物,人生目标高、幸福指数低,自我调节能力差,不合群、不可爱。这些都是好学生的后遗症。

我们不能只看见一花一叶那么点点地方,胸中要有乾坤,要志存高远,但不能空洞地只存高远,也要欣赏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春华秋叶

我还想讲讲人生的弹性。

一个老教授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见人说人话,见鬼不说话。老人家谈的人生经验,不是圆滑而是弹性,以及理性的妥协。

有一个学生,父母是开企业的,他要去读研究生,以后想做一个教师,但觉得很亏欠父母,爸妈对他非常好,家业也正在高峰期。他父母说家业给他留着,以后回来再继承。我跟他说,你以后可能会有理性的妥协。他后来去读研,父母很赞成,也没有回去继承家业。

所谓“柔弱的坚持”,是说哪怕力量很小,我们也要不断地说、不断地坚持,一个人力量很弱,一群人力量就不弱。当你成为领导时就不弱,年龄也可以成为力量。很多事情虽然难、虽然弱,还要坚持下去。我个人力量很弱,但有一种柔弱的坚持,虽然力量不强能力不强,但能坚持做我喜欢的事情。我想感谢周围很好的环境,有老师、前辈、同事和同学的支持,我希望坚持到退休,一直“千灯相照”坚持下去。最后,我想用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的话作结。抗战时他在乐山办书院,乐山山清水秀,他写了不少诗,有两句我非常喜欢,很有感触:“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们不能只看见一花一叶那么点点地方,胸中要有乾坤,要志存高远,但不能空洞地只存高远,也要欣赏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春华秋叶。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与同学们共勉。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荐稿)

王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得主,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诗歌艺术》讲授者。

《态度》的读后感 篇4

《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之二 态度决定一切

一、认同观点 态度决定成败。一个人的心态是否正确,通常决定了他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创造出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将来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工作中,只有态度改变了,我们才能改变事情。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你中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 二、联系实际 我想我们所作的工作是普通的工作,只要用心就能把工作做好,其实我们每个人并不是不注重细节,只是态度不一样。随地吐痰、乱扔烟头,谁在自己的家里也不会这样做。长明灯、长流水在单位司空见惯,在家里这种情况不会有。空调、电脑全天候开着,甚至开着门窗,人出去也不关闭,在家里谁也不会这么做。不是我们不注重细节,否则就不会出现手机不接还打电话、发短信节约话费。不是我们不懂得细节,我们也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大声喧哗,什么会议不能交头接耳,什么时候手机关闭或振铃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态度决定一切。 三、重构反思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受人尊重,受人欢迎,但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在与人交往中难以避免被人嘲弄,受人侮辱,被人排挤,生活给了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伤痛的体验,这便是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人生。面对顺境,大家都可笑对、顺过。但面对逆境时,却出现了不同的态度与情形:有的人能够很坦然地面对,痛并快乐着。有的人却悲观丧气,怨天尤人,甚至轻生。生活中前者那样的人很多,他们催人奋发。如张海迪对于自己的病残,选择了自强之路,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桑兰对于突如其来的人生转折,微笑面对,始终没有倒下,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坚强的精神站立着。这样的例子很多,无论名人还是凡人。今年春节晚会上最震撼人心的节目,在我看来该是美轮美奂的舞蹈――《千手观音》。从那变幻莫测的阵形中、从那轻柔翩翩的舞姿里、从那从容镇定的神态上,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舞者竟是一群聋人。然而那确是事实――舞者就是一群聋人。他们在那样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中抚平内心伤痛,怀着歌咏生活的热情,理解并演绎着残缺但美好的人生。在这样愉悦与审美享受中,我们正常人谁又不会被震撼?怎么能不去思考我们自己呢?我们该怎样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再怎么不顺心,比起那些舞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正常人,我们拥有完整的世界。

《态度》的读后感 篇5

——读《态度决定高度》有感

原创:李芬曹县名师工程人选李芬工作室

积极心态是人们自我行为有效性的坚实基础,是人们在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取得成就的可靠保障,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奠基石,而消极心态导致人们自我行为的盲目性,是人们在生存、生活、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绊脚石,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这就是这个专题带给我的启示。

《态度决定高度》揭示了改变态度从而改变命运的生存哲学,书中以感人的笔触娓娓叙述了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所经历的成功之路,从这些故事中,无一例外地证明了,积极的态度是他们唯一的法宝,机会因态度而生,命运随态度而变,就是因为他们对待人生和工作的态度不同,在别人灰心的时候,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别人因困难而放弃的时候,他们坚持不懈;在别人止步不前的时候,他们积极进取;在别人松散懒惰的时候,他们全力以赴,不找任何借口。就因为他们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不断前进,最后才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而那些常常对工作抱着逃避的心态,避重就轻,对人生心存侥幸心理,其结果被生活的盛宴所抛弃,陷入了失败的深渊。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前景,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掌握好态度这把万能的金钥匙,用它来正确处理好工作、他人和自己的关系。

对待工作的态度——敬业。敬业体现的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具体说,就是重视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事业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用自信的态度对待自己和未来。自信犹如阳光,树木的生长离不开阳光,事业的成功也离不开自信,阳光般的自信可以驱散生活中不时飘过的阴云,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用热情点燃态度的火种。很青年教师可能会这样的疑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时间一长,再自信的人也会厌倦,怎样才能激起工作的热情呢?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态度去发现工作中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同样的一份工作,当你对它厌倦时,它就会在你面前变得讨厌而狰狞;但当你打起精神,热情地去迎接它时,它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工作时的心态。

对待未来的态度——志存高远。一个人只有拥有高远的目标,才会发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这就是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道理。目标是一种理想,理想是由不满而来,有了这种不满,便会有一种不同的梦想,梦想能产生动力和勇敢的努力,从而可以把现实和梦想之间的鸿沟填平,伟大的人物并不是一些做白日梦的人,他们的理想是植根于确切的事实的,切实的梦想使他们对于现在不满意,又因这种不满而刺激自己加劲奋斗,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

积极的态度是获得成功的保证。一般而言,人与人在智力程度上大都相差无几,但有的人成功地登上的事业的顶峰,有的人却失败了,不得不以哀怨的眼光告别这个世界。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志。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在遭受了几十年的痛楚、绝望和失败后,在他五十岁时才当选为美国大总统,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始终抱着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人生态度。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们要学会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首先要求我们要做一个谦逊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观念告诉别人,同时我们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别人的新观念,他人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热情投射到我们和生命中,常常能在心灵上安慰我们,在精神上激励我们。有句俗语说得好:善问路的人能过高山,不愿问路的平原也会迷路。

总之,只要对工作和生活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人生总会有其高度!只要掌握好态度这把金钥匙,就能创造辉煌灿烂的成就!借用泰戈尔的话来对此作一总结“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态度》读后感 篇6

徐俐的感受能力很强,文字表达也不错。整本书文字工整,条理清淅。从她描述下乡做知青的经历,到电视台做新闻的职场生涯,从她对爱情的期许,对幸福的感悟,对美丽的追求,无不表明她做女人的态度:美丽的活着,优雅地老去。

徐俐写的爱情心得我很认同。“无论是初婚还是再婚,人起码或者尽可能要相信爱情,爱情是促成人结合的唯一理由”。她与现任丈夫两个人在一起有种难言的默契与心神相通,彼此欣赏,彼此信任,坦荡而从容。而就是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后,“分明比过去更可爱,也更漂亮;我自己以为最大的变化还是心态,我的确比过去更加平和、从容、宽厚了。”一个人能让你变得比原来更优秀更可爱更动人,那这个人就是值得去爱的。

徐俐告诉我们,女人一生都希望被宠爱,但女人首先要修炼自己,让自己有好的品德,好的性格,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被宠爱的可爱女人。女人有被宠爱的权利,也有修炼变可爱的义务。她亲自体验,示弱的女人最可爱,装傻的女人最聪明。

“芸芸众生里,还是寻找同自己最匹配的人吧。高了低了,都把自己累着了”。这种“寻找对等的匹配”婚恋观是很多看透婚恋真相却没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徐俐进行独家报道。

还有她对丝巾的喜爱,对健身的执着,流行的淡定,对购物的从容,生活里一切可触及的美好,在她笔下字字珠玑。这个世上大多数人身形五官不完美,经济并非大款或者富豪,所以了解自己的形体,买最少最合适的衣物,掩饰缺陷,彰显优势,对每个女人都应该是不错的指导。

书中有一段内容是写她母亲纠正她的不良习惯的。比如矫正牙齿、举止不许出现败相、教育她宁可穿破,不可穿错等,读后觉得很有感慨:父母言传身教,儿女耳濡目染,最好的家教啊。从儿女的言谈举止上完全可以判断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的形态,为人父母者值得去认真阅读。

读徐俐的书你会喜欢徐俐这个人。从她的文字去感知,徐俐是个很努力、很独立、很美丽的女人。说她努力是因为她有上进心,为了做中国新闻,为了说纯正的普通话,她彻底放弃了她的母语湖南长沙方言,远远不止这些。说她很独立,是因为在她的字里行间看得到她内心很有力量,她不依赖别人,她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说她很美丽,不单指她的容颜,更多的是她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智慧的感悟带给她的风韵。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改变生活 篇7

当“低碳”一词成为时代潮流的时候, 也成为一种思想理念。当前的银行业除了自身积极践行“低碳金融”这一理念外, 商业银行也通过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呼吁客户参与其中。金融业还通过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 为绿色环保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全面助力低碳经济发展。

一、意识决定态度

良好的思想意识帮助人们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好的思想意识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职场上常听到“反正是公家的东西, 我们不浪费, 别人也会浪费的”、“省是省不下来的”等等, 这些话语与低碳经济、绿色环保格格不入, 作为银行业的一员更应该为“低碳”事业身体力行。

从身边点滴做起, 从自己做起。其实支持低碳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一些良好的习惯就是支持社会、保护地球的一种。例如:在办公室使用电脑时, 尽量使用低亮度, 开启程序少些并养成随手关闭电脑电源的习惯, 避免浪费;不坐电梯爬楼梯;工作中尽量使用“双面纸”;传递文件尽量使用电子文档等。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随着时间的累积, 我们自然而然会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二、态度改变生活

态度决定行动, 态度改变生活。没有不重要的工作, 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在低碳社会中, 真正改变其行为方式的人是真正拥有低碳态度的人。

“态”便是心上有个大目标, 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成功只交给有准备的人。有目标, 生活才处于追求的状态, 才会感到充实, 感到快乐。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 才能在目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把目标量化, 即定性、定量、定时, 才能让人们在目标的方向上不会感到迷茫。《态度决定一切》是美国著名演说家罗曼·文森特·皮尔写的一本书, 他以倡导积极思维和人性的自尊而闻名全球。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一种驱动力, 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人们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 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放弃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毁灭地球的同时, 也在毁灭自身的生存环境。所以好的态度产生正向的驱动力, 注定会得到好的结果;不好的态度也会产生负面的驱动力, 注定会得到不好的结果。唯有心态摆正了, 才会感觉到生活与工作的快乐。

在工作中低碳态度首先是职业成熟。意识决定行动, 行动才会导致效果, 金融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一方面它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带给我们不同的精彩生活, 同时也因为我们过分追求盈利性, 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职业成熟度恰恰用来衡量思维和行动方式, 预测其效果的合理性, 在“绿色信贷、低能环保”的呼吁下, 银行在发放贷款方面越来越重视利润和环保的相协调。提高职业成熟度对提升职业道德化和社会责任感效果非常明显。

低碳态度, 是有责任心。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承担、主动负责的态度。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所在。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每一名工作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作为金融从业人员责任心不仅是对本职工作的要求, 也是对社会、对自然的道德法则。有了责任心才能敬业, 自觉把岗位职责、份内之事铭记于心, 把当今社会高碳的危机环境揽上心头;有了责任心方能尽职, 一心扑在工作上, 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有了责任心方能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有了责任感, 不会的可以学会, 不懂的可以弄懂, 不容易发现的错误能被发现, 可能出现的事故可以避免, 可以这样说, 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低碳态度, 是有感恩心。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感恩, 使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 看到社会中和谐的人文关系。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 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 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之心, 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 一刻也不能少。在工作中, 感激它带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感激才能倍感珍惜, 并在生活中回馈社会, 珍惜大自然。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 或是怎样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 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 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随之而来的, 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品格坦然处世。

态度决定习惯, 习惯改变生活。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着你的人生命运。只要我们用积极主动, 认真负责, 心怀感恩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 一种橘子大而酸, 一种橘子小而甜, 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 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 拿到酸的会感谢它是大的。

由此可见, 意识决定态度, 态度改变生活。有什么样的意识, 就有什么样的态度, 接下来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 什么样的人生。所以我们都来学一学蔡先生吧, 凡事多往好处想一想, 永远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 学会宽容, 常怀感恩之心, 携起手来, 努力实现我们低碳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态度的魔力 篇8

态度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证实了态度的魔力。

若干年前,罗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学主持一项为期六周的实验:老鼠通过迷阵吃干酪。实验对象是三组学生与三组老鼠。

他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太幸运了,因为你们将与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这群聪明的老鼠将迅速通过迷阵抵达终点,然后吃许多干酪,所以你们必须多准备些干酪放在终点。”

他对第二组学生说:“你们将与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这群平庸的老鼠最后还是会通过迷阵抵达终点,然后吃一些干酪。因为它们能力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他对第三组学生说:“很抱歉,你们将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这群笨老鼠的表现会很差,不太可能通过迷阵到达终点,因此你们可以考虑不准备干酪。”

六个星期之后,实验结果出来了。天才老鼠迅速通过迷阵,很快就抵达终点;普通老鼠也到达终点,不过速度很慢;而愚笨的老鼠,只有一只通过迷阵抵达终点。

有趣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天才老鼠与笨老鼠,它们全都是出自同一窝的普通老鼠。这些老鼠之所以有天壤之别的表现,完全是因为参与实验的学生受了罗伯特博士的影响,对它们态度不同。学生们当然不懂老鼠的语言,然而老鼠知道学生对它们的态度。

《态度》的读后感 篇9

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沧浪之水》读后感

这几天,把《沧浪之水》翻出来看了看,说不上特别爱不释手,但是书中所描绘的.细节和人性,都是那么地逼真,让人不由得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对号入座,并且,主人公的感受,都是那么地真实。 书中出现了很多种人:真正意义上的人,猪人,狗人,还有闲人,凡人。主人公想做一个真正的人,然而,做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却处处碰壁,最后妥协了,成为一个猪人甚至狗人,却春风得意,风生水起。 到底是做哪一种人,貌似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作这种思考了。 抛开这本书,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活得更有热情一些,毕竟,不管怎么说,怎么都是一辈子。

《态度决定一切》读后感 篇10

《态度决定一切》读后感

日出日落,时光如梭。每天周而复始的忙碌,不曾回首来时路,不曾憧憬美好的未来;来不及体会快乐,来不及觉察失落。一路走来,满身浮躁。近日有幸拜读《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深有感触,态度决定一切,生命需要积极的思考,积极的行动。学生时代有过很多的梦想,毕业时踌躇满志、蓄势待发。然而当我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却是真真正正的体味什么叫世故人情。似乎在一刹那间我成熟了,静心想想,曾经的锐气也没有了,棱角也磨平了,于是我便在浑浑噩噩中失去拼搏的激情。因为年轻,深藏心中的梦想总会在某个被触动的时刻悄然袭来。当“我”来到施工一线,看到那么多年轻、朝气的面孔,在这需要开山辟路的贫瘠大山骄傲的树起青春的旗帜,在平凡的岗位快乐工作的同事时,我便知道:自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种充实,没有懈怠,没有退缩,穿隧道、架桥梁,每天你都能看到身后留下的汗水和足迹,它让你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创造的价值和收获的快乐,你便只能是永远向前。我喜欢这种工作的热情,充实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这里,我和同事们体味着宁静,还有那成功的喜悦。正如《态度决定一切》里所说的“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品尝到的”,困难挫折不怕,怕的就是人没了追求,失去前进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困险,我们也应具有“决不轻言放弃”的态度和信念,而且还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用积极乐观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审时度势。有这样一个故事:某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回来之后,第一个职员沮丧地向老板报告说:那里没有市场,因为根本没有人穿鞋子;第二个职员则乐观地对老板说:市场形势大好,因为无人有鞋穿。结果后者得到了提升嘉奖。这如同《态度决定一切》里给我们传达的理念: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人生。我很平凡,但我有一颗不平常的心。它因为充满乐观的信念而快乐喜悦,它因为付出而期待着收获,我在人生道路上去领悟《态度决定一切》中传达的精神力量,保持一种客观的奋发向上的人生姿态,尽人力,安天命,享受生命。

重庆渝北区渝北实验三小四年级:刘哲汐

生活需要的态度 篇11

在改变中获得灵感。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会让每个人都厌倦,看看人们怎样从改变中找寻灵感:可乐风靡世界,对于那些有着洁癖的人来说,“可乐罐紫外线灭菌器”会让他们在饮用可乐时更放心,不过,是否有这个必要呢?电脑的普及让音响得到多元化发展。时尚人士对音响的外形也有了更多要求,如果桌子上能摆上一套“竹子音响”,定能让你在上网冲浪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阻止地球变暖已经刻不容缓,看了阻止地球变暖的“巨型方案”,你是否也能想出一两个好点子呢?

在创新中放松心情。其实许多人都认为,创新这个词眼离自己太遥远。其实不然。只要有心,创新会环绕在每个人的周围。夏天到了,西瓜是解渴消暑的最佳选择,为了方便人们吃西瓜,瞧,我们的小小发明家制作的“西瓜打扦器”会让你欣喜不已;还在为力气小、搬不动重物而烦恼吗?“重物移动装置”绝对能为你解除困扰。“多功能餐具”让出行吃饭时更加方便卫生,而且还避免了使用一次性筷子:“河面垃圾清除器”显示的是小发明家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也想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想象中获得乐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陷入想象的迷幻空间。“微观尽头”是什么?是恶还是善?终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人类的贪欲会不会又引发世界大战?战争中,渴望和平的人只好逃往“星际世外桃源”,可它究竟在哪里呢?生活中,你有没有一些无伤大雅的“怪癖”呢?其实,不止是人类,许多动物在睡觉时也“怪癖多多”……

在感悟中升华。每件事情完成之后,都需要一个感悟的空间,这样才能做好下一次。快餐经济让很多人不再信奉“沉默是金”,可是,那些“辉煌的沉默者”会让你管好自己的嘴;生活的压力让人不堪重负,何不“卸下身上的‘小猪”,疲惫的身心偶尔也需要放纵。

测你为人处世的态度 篇12

1.一定要把皮削干净, 切成一小块一小块, 并装在盘子里, 美美地吃

2.把皮削一削不切就吃

3.把皮擦一擦或洗一洗就直接啃

4.懒得吃, 喜欢打成汁

一定要把皮削干净, 切成一小块一小块, 并装在盘子里, 美美地吃

你是个比较不容易让自己跟现实妥协的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 你都希望能够维持自己的标准, 并且极力和环境对抗, 所以有时你会觉得累, 即使环境再怎么不如意, 你也要力抗到底。这样子的话, 你会有点辛苦, 有时不要把标准都用在每个人的身上, 把每个人都塑造成你所要求的样子, 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你要懂得在处世为人上圆滑一点。

把皮削一削不切就吃

你对自己有一定的标准。当两者有冲突时, 你会努力地为自己而战;但当事实胜过理想时, 你也不会太过坚持, 以免自己太累了。有时是不是觉得自己白忙一场了呢?所以应该好好地权衡一下, 有些事是否值得去做, 然后再去规划, 再去实行, 应该会比较好些。

把皮擦一擦或洗一洗就直接啃

你对自己很有爱心。当现实的力量大过内心的标准时, 你通常很快地屈服, 避免自己内心受煎熬。这种人做事的确是圆滑了些, 会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 得到一片生存的天地。

懒得吃, 喜欢打成汁

态度决定一切读后感 篇13

不要轻视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团.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几位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应聘者,去老总的办公室面试.前面几个人对丢在地上的纸团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人轻蔑的把纸团踢飞.然而最后一位应聘者弯腰将纸团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后来,他被聘用了.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动作,也许它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很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

《态度决定高度》读后感 篇14

故事中一样的环境下,不一样的两棵树,确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在这种不平等下,又造成了两个不同性格的树。被主人精心照料的这棵树养成了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性格,为了自己一点的虚荣心而排挤他人,孤立自己,最终走向了死亡;另一棵不被主人看好的树并没有因为自己被冷落而孤寂自怜,它抓住机会靠技巧、协调、宽容、同情以及虚怀若谷的胸怀接纳并恩赐与他人,来赢取别人对自己的需求与喜爱,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实做人,有时把你自己的想法说成是别人的创造,给他一些优越感,未尝不可。如果你想树立一个敌人,那好办,你拼命的超越他,挤压他就行了。但是,你想赢得些朋友,必须得做出些小小的牺牲,那就是让朋友超越你,在你的前面。

在企业中,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平台,无论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还是团队的管理者,想把事情做好,做成功,不是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靠一个高绩效团队的力量。

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篇15

虽然, 我知道, 学校借名目收费也是迫不得已, 因为上面规定的经费什么的从来就不曾到位, 教师 (我爸爸就是教师) 的待遇甚至不及校门口摆摊的小贩。然而, 我觉得, 这么做总是不应该, 于是问了班主任。他对我作了解释, 但是十分敷衍, 完完全全的语焉不详, 感觉就像雾里看花, 越看越模糊。更为糟糕的是, 他那神态, 就好像我本来就欠他钱一样。可是他居然还拿这雾中花到教室里去展示了一番, 看样子, 欠他钱的, 不只我, 大家都欠!同学们仍没有异议, 就像在听老师讲课时一样!他们一直都这样, 从来没想过要把除学习以外的事弄清楚, 只有“成绩”这个名词才能搅动他们“和谐”的神经。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我过于认真了吗?是我太斤斤计较了吗?可是, 一百块钱也许不多, 但对这一百块钱的态度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啊!有多久了?我们只读所谓“有用书”, 不闻窗外风雨事, 我们好像都成修行高深的圣贤了, 是这样吗?其实, 我们不过是对生活失去了起码的感觉罢了!

为什么我们对生活失去了感觉?因为我们习惯了没有自我的生活。我们从小到大, 被关在教室里, 被强制在卷子前, 我们被告知我们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错误的, 要不得的, 我们只能有一个目标:考上一个好大学!这就是我们的全部生活, 我们活在别人的希望与安排中, 我们是老师的棋子, 父母理想迟到的补偿, 我们活在严酷的爱中, 先是被强迫, 后是自觉自愿, 总想努力做好学生好孩子, 唯独没想过, 做好自己!

班上最好的学生是这其中的典型吧, 我不知道他每天什么时候来的, 我从没看到他上过厕所, 我连一秒钟都没看到过他离开过自己的课桌, 他永远都在那里看啊读啊写啊。有一个同学问他:你这么努力学习, 长大了想做什么?他居然无比郑重地说:不知道!我明白他的意思, 这还用问吗?我长大了做什么, 我的父母不早已经安排好了吗?我很想说, 你根本就是一个机器人, 随时都等待着指令, 过着的其实是毫无自我的生活。

我不羡慕他, 我不羡慕这些成绩好的同学, 我要做一个有自我的人, 哪怕因此成绩不好, 哪怕因此父母不爱, 老师不喜, 同学不理!我要对一切都能有自己的想法, 并敢于对世界发出自己的质疑, 那不才是真正的人吗!

学校:湖北仙桃中学

导师:胡新华

端正看病的态度 篇16

怎样才是一个准确的治疗,怎样的诊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着急的病人

王女士是第三次来我的门诊了,经过调理后胃口逐渐好转,面色也红润了些,于是在我的门诊,她不再皱着眉头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而是虔诚地看着我,希望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多快好省的治好她的疾病。

记得初次门诊的时候,从胃镜的结果来看,仅仅是一个浅表性胃炎,没有食管返流,也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但是对于身体的过度关注,让王女士时刻处于焦虑状态,夸大了病情,以至于根本听不进我的劝告,或者,说了好几遍都没有记住。在门诊不停地说,她的病已经好长好长时间了,快点给她看病,看病太慢了,她等了这么久。

面对门诊的繁杂局面,和病人的焦虑情绪,也让我一度努力平静内心的浮躁,不过,无论如何,医生无论面对怎样的病人,都需要冷静。

由于王女士的催促和焦虑情绪的表现,已经影响了好几个病人情绪,他们反复走进我的诊室开始看着我,明显的意味就是,期待着我能一分钟就做好前面患者的问诊、诊断以及处方治疗。我觉得有必要再普及一下如何快速而且事半功倍的诊疗。

“慢”就是“快”

我给病人解释说,我看病比较慢,因为慢慢的看病就是快速而且事半功倍的诊疗。几个新病人都瞪大了眼睛,而我的老病人则心领神会的微微一笑。为什么说慢慢看病反而是“快速”的事半功倍的诊疗呢?

第一,疾病的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点,很多患者并不清楚。我的病人经常问,我的胃痛吃什么药可以好?就这个胃痛,就会分为好多个情况,有多个系统疾病的可能,也潜伏着心脏病的危险,根据年龄大小情况也不同,而判断问题究竟在哪里,需要根据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一分钟怎么可能搞清楚?

第二,疾病的诊断永远都有个概率问题。再正规医院的诊断都不会是100%的完全正确,医生们都是尽最大的职责来保证最大的诊断正确性,确诊病例都是少数。即使很有把握的诊断,医生都不敢说你肯定是这个疾病,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见微知著,更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才会不遗漏信息,全面的问诊和检查,更多的时间医患交流,才是快速事半功倍的诊断。

第三,治疗的有效性也永远是概率问题。再有名的专家,也是治好的可能性大一些,而不是包治百病。所以,有些大专家没有治好的,小医生给治好了,一点也不奇怪。这不是大专家的失误,也不是小医生水平比大专家高,而是治疗的复杂性决定的。考虑如何的治疗方案,是医生们深思熟虑的过程(除了门诊开药或是明确的简单疾病),合理思考,尤其是中医辨证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四,反言之,我顺从病人的意见,快速处理,两分钟打发一个患者,到头来只能回头再来看病,无形中,耽误了各种时间:医生门诊时间,患者路程及等待时间。好像当下是快了很多,但是终究是事倍功半。

第五,很多疾病,都是源于着急生气,如果,能够转变一下,到平静的心态,疾病就会有更快更好的方式恢复到健康。而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和患者沟通的。要建立充分的信任和依从性,就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和疏导。

从各个方面来看,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平静的心态,慢慢地进行沟通,才是最快的诊疗方法,才会有更多的彼此信任和交流。由此,医生更好的把握病人的病情,患者可以更好的听清楚,记得住医生的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端正看病的态度。才是事半功倍诊疗的基石,才能让诊疗充分而具体的实现最大的价值。

《态度》的读后感 篇17

态度是另一种能力-《态度胜于能力》第一部分读后感

一、认同的观点: 1、 没有积极的态度,能力再强也是空谈; 2、 人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人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人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3、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的事; 4、 态度就是你的竞争力; 5、 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二、与自己的联系: 在自己政教工作中,态度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这决定了你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违纪事件、一个违纪生,更决定了这个事情的处理结果。所以在自己的各项工作中,态度远胜于能力,只有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才会形成良好的工作能力。 对待一件事情的.成败,不找借口是对责任的最好诠释,自己有时会选择性的寻找借口,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让自己不敢去承担责任,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三、反思重构: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把工作当成事业,则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每个问题时带着全身心的精力去完成每一件工作,这样才会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解决结果。 例如在自己处理一个违纪问题时,可以选择浅尝辄止的完成调查材料即可,也可以对整个事情了解清楚后和学生沟通处理的方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行不间断的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类似的问题进行跟踪了解,让学生自我进行加压,让学生信息反馈相似的违纪信息,这样两种的处理问题方式,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这决定了一个人成功几率的大小,也充分的体现了一个人事业心的大小,其实也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再比如,在值星班的管理过程中,值星的制度可谓齐备,但是如果用一种事业心去对待,那么不断的创新便是对待一个工作的另外一种态度,因为现今的学生个性、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只有充分的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让自己有的放矢的去完善和修改一些更适合于现实的做法,这其实体现的就是态度胜于能力的意思。 在自己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一定要脚踏实地的端正自己的态度,让每一件事情都完美的解决于自己手中,让自己在每一件事情的解决中都从认真中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于你的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得到成长。不找借口的承担每一个错误,就为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责任心,也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让自己的口碑得到提高,也就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开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认同度。这是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 篇18

1、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工作的态度,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2、态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态度决定着你的成败。

二、联系实际

1、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喜欢为自己寻找理由和借口,经常抱怨学校,抱怨工作太繁杂,抱怨工作压力太大;而从未问过自己努力了没有。发工资的时候经常会抱怨工资太低,但从未想过,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资吗?在招生的时候,总是抱怨招生任务太多,抱怨招生太烦,太难招,而从未想过自己有没有真正的认真去招。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总是先抱怨先推脱,而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工作,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可取的,最终会造成工作的失败甚至失业,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2、之前的我,在对待工作的时候是抱着一种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薪水而工作的态度,觉得我拿多少工作就做多少工作。其实这是非常幼稚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未来,怀着这种态度工作下去,迟早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只有态度改变了,我们才能改变事情,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得到领导的器重,从而走向成功。

三、重构

1、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一定要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当我们以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时,工作就会给你同样珍贵的回报。因此,在对待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要拿出像对待生命一样的态度去努力完成它。

牛排测试你的人生态度 篇19

牛排测试你的人生态度

在西餐厅里,牛排是最受人欢迎的主食,不管是丁骨、腓力还是牛小排,都有它独特的美味,那么,你是怎样切牛排的呢?

A.从中间割一半,并从中间开始吃

B.全部切完后,再一块一块吃

C.从右端开始切,再一块一块吃

D.从左端开始切,再一块一块吃

测试结果

A你喜欢以“本位主义”来做事,容易表现任性,但是相当能干,是社交能力不错的人。

B你若是不能立即得到喜欢的东西,就会表露出焦急的神色,对人的好恶亦十分明显。因此,只要是被你看上的东西,你就会想方设法要得到哦。

C你性格温柔体贴,喜欢照顾周围的人,即使碰到什么麻烦事,也不会显露在脸上,是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者。

D你平时很注意生活礼节,只要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满足。而且,你很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强迫“推销”给别人,有时候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哦。

(本测试仅供参考)

上一篇:标线制作合同下一篇:半岛小夜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