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管理(共10篇)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1
以民办HS学院为例
——浅析民办高校的战略管理
摘要:民办高校一方面要把握大众化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民办高校自身带来的发展基础薄弱、经验不足、体制不完善、资金紧张等问题的挑战。因此民办高校应将现代管理科学-战略管理运用到自身的管理中去, 找准定位、应立足区域,采取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民办高校在新时期中保持持续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规划
战略是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长远发展方向所选择的目标、行动方针、资源分配计划和方案的一个比较宽泛方法。在新的经济和环境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业有了大的发展,,高等院校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体制完善的有力补充。但民办高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民办高校如何能在目前激烈的高等教育环境下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对战略管理的引进、重视和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民办高校实施战略管理, 是自身“目标管理”的深化,本文以我校——河南省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为例,对民办高校发展进行战略管理分析。
一、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背景
1、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十三条中讲到,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目前,教育多元化使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校的办学自主
权逐渐扩张,民办高校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与公办院校相比, 民办高校有资金紧缺、管理及科研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足、定位不明确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我国民办高校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教育体制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民办高校想发展就必须要实施科学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
2、民办HS学院发展的战略认识
民办HS学院2010年在学习《纲要》发展战略研讨会中认识到:第一,民办HS学院目前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应该继续发扬五个优势,即先进的办学理念、以特色立校、规模、美誉度、体制机制优势。第二,我们要看到今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纲要》的颁布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将会给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国家明确规定要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这为我校申硕、上台阶、争创一流等提供了巨大的政策依据。我们面临的挑战有五个:一是在规模扩张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二是随着民办教育优惠政策能量的释放,民办教育有一个效应递减的趋势;三是国家要求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就是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四是我们要改变高端人才短缺,即名师少的状况;五是客观存在的民办教育的竞争环境,以及事实上存在的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
针对下一步战略发展,民办HS学院认识到:第一,我们要以用为本,人才以用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第二,达到高端引领,包括上台阶申硕,包括人才,我们要培养一流的学生,要有重点的实验室;第三是内涵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
二、民办高校战略管理过程的制定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式,对民办高校的战略管理过程可作如下概括:
1、民办HS学院制定战略目标(即学校的定位)
第一,在发展思路上,我们要实现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即由靠外延、靠数量转变为靠质量、靠内涵;要实现由追求跨越到追求卓越的转变,在注意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第二,在办学理念上,要解决差
异化竞争、特色化办学、品牌化生存的问题。第三,在培养思路上,要在教学意向上有三个关注,一是关注高端,即关注高层的决策,国务院、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教育的高端,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引进和借鉴全国一流大学甚至国外大学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新的信息、新的动态;二是关注前沿,即要对前沿的科技、前沿的动态、社会新兴的事物更加关注;三是关注实践,即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抢占社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单位衔接、社会对接。
战略管理首要任务在于战略目标的制定。民办高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 其主要任务还是培养人才,解决在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为民办高校带来更加广泛的生源的基础,但民办高校本身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民办高校还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如何让民办高校能够获得资金的自由,又能获得优质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进行战略分析。总体来说,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分析来确定民办高校的学生培养定位,同时还应该考虑民办高校生源情况, 国家及地方教育发展政策,竞争对手情况等各项环境因素。通过战略分析确定民办高校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等。以我校为例,我校将学校定位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2、外部环境分析
①外部机会。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的空间。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各类在学学生的规模将达到3000万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以上。早在2004年,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均规模已达14000人左右,专科学校校均规模8000人左右,整个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均办学规模已经达到10000余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给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民间资金的充沛,也使得民办高校因其特殊模式迅速获得发展。其次,民办高校的发展普遍得到了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许多地方政府认识到,民办高校的发展对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学率、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人才水平等的都有着大量的好处,因此,在土地使用、校园规划、资金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以极大的政策支持。
②外部威胁。首先,无论高等教育怎么样发展,公办院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优势不言而喻。其次,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在高等教育体系
中仍将处于教育的补充地位,最后,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品牌的提升和特色的形成,都从某种程度上挤压民办高校的空间。
3、内部现象分析
①内部优势。民办高校填补了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空白。在公办院校纷纷向研究型大学转变时,出现了教学型大学的空挡;因此,将民办高校定位于应用型为主体的教学型高校发展空间很大。同时,民办高校可以授予本科的文凭与学位,民办的运营机制又可以发挥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成本优势。所以,民办高校享有品牌与成本的双重优势,这都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强有力保证。
②内部劣势。由于许多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股份制、提出的是公司经营的观念;出资人又非教育部门,制度约束及理念限制较少,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并且过多的与经济效益挂钩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同时,师资队伍构成比较不合理。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自主师资数量少,临时聘用的教师多,尤其是年轻教师和退休教师多,并且采用的基本是“计件工资制”,雇佣关系强,教师归属感差,流动性大,这就很难保证民办高校的有效发展。
三、战略规划
在对民办高校管理进行了内外环境分析之后, 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进行战略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十四条中讲到,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完善民办高等学校督导专员制度。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学校资产、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民办高校战略规划的任务是将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在民办高校的专业整合、特色制定、资源配置上。
1.打造知名品牌,吸引优质生源
据调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数万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宁可复读,也不愿
意报考民办高校。由于生源困难,使得部分民办高校失去竞争力而不得不停办。造成民办高校招生困难的外因是公办高校事实上拥有绝大部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导致整个社会出现重公办轻民办,大部分考生不愿到民办高校上学的风气和事实;而内因则是民办高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民办高校生源不足的根本原因。民办高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与实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战略”,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扩大品牌效应,才能使学校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保持有利地位。树立品牌,既展示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也提高了学校的信誉度,增强了民办高校的亲和力。由于品牌战略的整体性、明确性、同一性,它能引发出整个学校形成发展的共同愿景,催生出学校发展的独特文化,并借助于一种感染力把大学的定位和特点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和整个社会。这样,一方面使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得,到更优化的匹配,给消费者的识别与选择带来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品牌声誉及其灵活的机制所带来的招生链和就业链的有效对接,能让考生在比较和对照中,更加愿意将志愿交给具有响亮品牌的民办高校。
2.打造知名品牌.吸引社会资金加盟
社会资金的注入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经费资助制度,国家政策性支持也没有完全到位,大多数民办高校缺乏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等经济实体作后盾,更没
有自身产业作为支撑,其他社会捐助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经费短缺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作为企业或投资机构来说,他们只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有声誉、有品牌和有发展前景的高校,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投资回报率。以独立学院的举办为例,企业合作的对象基本都是全国或地方一流的名牌高校,这些独立学院往往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品牌,企业很少有投资风险。在西部发达国家,私立高校基本上都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除依靠学费外,更主要的是依靠政府和社会捐助,但是不同的学校获得的资助和捐助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校的品牌声誉。因此,民办高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加盟投资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学校在银行的资信度,为学校取得银行支持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打造知名品牌,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民办高校的教育事业民办高校通过品牌的塑造,有利于引进、培育优秀的师资力量,这是民办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教育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比不上公办高校教师,民办高校很难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呈现“两多两少”现象,即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退休教师多,中青年教师少,尤其缺少一流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声誉和发展前景是教师是否愿意加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民办高等学校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知名度和良好社会声誉,就能产生优质教育资源的拉动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甚至是名师加入到学校的发展中来。同时,从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角度看,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激发学校成员个体和学校整体目标的融合和统一。通过品牌这种“核心”力量,能无形地、潜移默化地把多个个体的价值观、知识水平、心理品质这些无序、离散的“状态”统一起来,形成推进学校目标实现的共同的心智模式。学校师生员工在构建学校品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四、结 语
战略管理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在高等教育多元化、民办高校竞争激烈化的今天,有效的战略管理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民办高校要想立足于高等教育的队伍之中,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身的办学特色、科学定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并借鉴和学习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创新民办高校发展模式,才能使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1—3.
[2]沈云慈.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5):148—150.
[3]刘芳.浅议高校品牌战略的实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4]何志祥,祝海波.高校品牌的构建要素和经营策略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11).
[5]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分析探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普及不断深入人心, 众多民办高校应运而生。为了在众多民办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得以长足发展, 众民办高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来扩大教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等。由于过快的资金使用速度而显露出民办高校资金数量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就目前民办高校不断扩大发展的今天, 资金队伍的有效管理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一、当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 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资源配置出现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的资产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之外, 大部分为个人集资。由于大量的资金集中, 原来的资产管理观念不再适应当前形势, 资源配置发生变化。而民办高校对于资产的处理过程中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设备的采购而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 从而导致资产大量输出和设备资源浪费。
2. 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完善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模式以民办高校自身管理为基础, 相关企业协助共同管理。在两者双重管理模式下,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依然存在着大量管理漏洞。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部门同时管理导致管理层面的统一认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能力弱, 这样就直接引发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
3. 固定资产价值的贬低及失真
在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资产价值失真和资产故意贬低的情况, 其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交易过程来满足某些人的利益要求。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中存在弊端。如何能够做到有效管理是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改善资产运用的有效策略
1. 加强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是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提高民办高校的资产有效利用率才能够使民办高校得以长足发展。
2. 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建设
在民办高校自身管理和相关企业协助的双重管理模式下, 为了加强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建设, 管理层应相互协调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采用企业的有效运营模式和监督管理制度来正确地引导民办高校资产的使用, 在最大程度上限制资产的流失和价值贬低。在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做出相应的安排, 资产的每一项流动都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加以解释说明。
3. 设立资产使用监督部门
大量的资金使用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速度, 因此, 对于资产的使用情况应当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 时时监督民办高校各项资产的流动情况, 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同时, 监督机构的设立还能够方便教育部门对民办高校的检查和全面了解。
4. 树立责任心, 提高员工素质
目前的民办高校由于快速的资金集结、管理队伍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资源配置不合理, 导致相应的工作人员缺乏负责的工作态度。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够彻底地实施。所以民办高校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5. 利用计算机技术达到资产透明
资产管理过程中大量的人工操作势必出现一定的问题,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中, 能科学有效地达到统一管理和精准计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得管理过程透明化, 达到人人监督的效果。
当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 因此, 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地实施, 从而达到民办高校资产的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常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初探[J].商业时代, 2006 (8) .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3
摘 要: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五方面对民办高校班级绿色管理进行了思考。班级绿色管理是创新性的、朴素的、健康的管理,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达到管理无痕的理想境地。
关键词:人文关怀;文化素养;师德建设
目前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部分学生出现压力过大等不良状态,这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启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班级绿色管理是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班级绿色管理的界定
目前班级绿色管理尚无严格的定义。笔者认为,班级绿色管理是指以突出人文关怀为主题,完善和细化制度建设,关注学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設,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达到管理无痕的理想境地。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点,这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班级绿色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是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民办高校班级绿色管理迫在眉睫。
二、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山东万杰医学院、山东英才学院等民办高校完成了民办高校班级绿色管理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得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人文关怀有待加强
辅导员管理班级较多,班级管理往往停留在量上,质上改进不大,部分工作不细致,细微之处的工作仍需加强。
2.班级制度建设不完善
班级制度不完善,学生对班级事务积极性不高;学生干部的选择不严谨,班级凝聚力不强。
3.班级文化建设薄弱
良好的学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目前民办高校学生文化底蕴较差,学习氛围不浓厚,班级文化建设亟须改善。
4.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面临较大的压力,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三、民办高校班级绿色管理的思考
1.注重人文关怀:以学生发展为本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价值与尊严,让学生自由健康成长,从而在完善学生智力的同时提升精神世界。以山东万杰医学院为例,作为医学本科院校,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注重管理无痕:完善和细化制度建设
学生工作无小事,班级安全稳定工作尤为重要。建立班级三大安全机制是班级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建立危机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关注特殊群体,如心理异常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较强的学生等;通过贴吧、QQ群、微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建立反馈机制,例如建立班委、宿舍长为责任人的反馈机制,班级可采用合适的管理机制,切实保障信息畅通。最后建立落实机制,发挥学生干部或宿舍长为责任人的反馈机制,落实到人,督促到位,保障落实效果。
3.关注学生发展:运用目标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入学初期对大学生涯甚至终生进行职业规划,制订可行的阶段目标,出现偏差适当调整目标,矢志不渝地实现目标,服务学生。目标引导式管理方式让学生明确大学的目标,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提升文化素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向标杆学生学习的活动,抓住学生的从众心理,从而掀起良好的学习浪潮。大量研究发现:在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好。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给予学生适当的发展机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
5.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注重师德建设。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而言是影响一生的布白艺术,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
辅导员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常规的日常事务和忙碌的工作节奏,往往让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在工作中,远离职业倦怠,重要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心态,做一个阳光的人,健康工作,快乐生活。
班级绿色管理提倡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班级生态,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学习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班级绿色管理是创新性的、朴素的、健康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管理无痕的理想境地。
参考文献:
厉成晓,张俊杰.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班级绿色管理[J].科技信息,2011.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编号:2012zcj065)。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4
摘要:作为我国教育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较于公办高校,其发展历程较短,内部管理较为混乱,影响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作为高校内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管理工作的质量,意义重大,对民办高校亦然。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内部审计在现代民办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民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现代民办高校管理 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现代民办高校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已经认识到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建立鼓励的审计机构,引进专职的审计人员等一系列措施,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办高校的管理。然而,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及不足,主要有:民办高校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尽管国家教育部对各高校提出了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但多数民办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机制的内涵,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多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缺乏必要的现代审计理念,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多依附于其他管理机构或职能,参与各项经济工作收到学校领导的管理较多,独立性很差;民办高校内部审计重点不突出,职能落后。受传统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多数民办高校内部审计主要负责会计事物的审查,不能发挥其对高校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防范风险、优化管理能职能,且不能更加全面的参与到各项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仍以事后审计为主,进而妨碍了内部审计真正职能和效果的发挥;民办高校内部审计人才缺乏,审计方法和技术的落后。鉴于民办高校的性质,其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任人唯亲等现象,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进专业的审计人才,且因管理理念的落后,不能完善对审计人才的培训等措施,以不断的促进其提高专业技能,更新现有知识。另一方面,随着民办高校财务事物的增多,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但多数民办高校仍以较为原始的方法进行着内部审计工作,而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风险导向审计、抽样审计等技术并未得到推行和应用,不利于民办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二、内部审计在现代民办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及其指导下,民办高校在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下,建立内部独立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进行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以规范其各项内部管理活动,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管理行为,就称之为民办高校的内湖审计。鉴于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民办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承担着监督民办高校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控制民办高校内部各管理活动,尤其是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控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活动的评价以促进其各部门经济活动的改善、通过对各项管理活动的参与以更好的服务于民办高校管理活动等职能,并通过各项职能的履行和发挥,促进民办高校的管理活动,具体体现在:
(一)健全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涉及金额巨大,融资渠道广泛,且在自主办学的原则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增加了民办高校管理的难度。而民办高校内部审计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能直接参与到民办高校进行包括资金及专项资金的筹集及使用、合同的签订、高校财务预算及执行等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进而不仅能保障民办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按照既定目标运转,提高管理效率,并及时监督各种违法乱纪、浪费粗放等经济管理行为,科学的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效果,发现民办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适时的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减少因不规范管理行为带来的损失,进而保障民办高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增强,改进管理现状,而且还能更好的服务于民办高校的管理活动,主动发现和规避风险,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促进完整有序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保障各项管理活动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相一致,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二)保障民办高校资金安全,优化资源配置
内部审计通过监督、评价等职能的发挥参与到民办高校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中,一方面能保障民办高校各项资金管理活动信息的可靠性,减低民办高校经济管理风险,发现内部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制止和处理不规范行为,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经济管理效益,保障民办高校各项资金及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通过一系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效果的增进的同时,还能优化民办高校各资源的配置,节约成本,发挥各项资金及资源的最大效益,进而保障民办高校管理的稳定性和效益的优化。
(三)积极发挥监督与服务作用,增强民办高效管理效率
内部民办高校开展的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将涉及到经济活动的高校管理工作纳入内部审计的监管下,完成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的审计,并考核和评价学校管理活动的可行性及进度,能帮助高校发现学校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防范措施的实施、学校管理活动的改进等奠定基础,进而通过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发挥,帮助推动高校管理及运营的效果。同时,兼顾民办高校微观和长期宏观发展,通过对其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发展进度、规划等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核,帮助民办高校改善包括管理活动在内的战略规划,进而增强学校管理效率,推动民办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三、增强内部审计在民办高校管理中效果的措施分析
(一)转变观念理念,更加重视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能很好的促进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因此,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影响,主动学习内部审计的内涵,树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功能、职权及操作流程等,优化内部审计程序及方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加强审计的后续管理工作,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评估和管理,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应当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并由不兼任高校其他管理职位的专职审计人员担任,参与各项审计工作和高校经济事物的全过程。同时,专门的审计机构不参与高校的其他业务管理,直接对民办高校的董事会负责,进而保障审计部门和机制的独立性、权威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时应当坚持全程参与,避免部分项目的重点审计而忽视其他环节,坚持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同时,学校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同政府及行业审计等外部审计的合作,坚持内外合作,并积极承担和履行学校内部审计的社会责任,促进内部审计的规范化。
(二)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引进专业的审计人才,定期和不定期的通过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吸收和引进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技术,在学校内部积极组织和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与学习、业务能力及知识大赛等活动,帮助审计工作人员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优秀、业务水平高等的工作人员给予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多种措施,鼓励审计人员不断的积极学习,创新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对不良审计行为及经济管理行为的惩罚等促进民办高校内部优良工作风气的养成。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当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除了专业财务人员外,适当的增加电子数据处理等领域的人才,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使得民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知识构成及水平更完善,以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拓展和丰富民办高校内部审计范围和内容,推进内部审计的开展
民办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应当进一步拓展,彰显审计工作重点。在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下,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以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资金等的使用和经济活动的控制与管理活动、改建民办高校管理活动,在坚持以民办高校财务以及财务预算等工作为基础的同时,积极开展高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通过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收入分配状况、组织机构的财务来源及使用情况等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各个专项资产信息系统并及时的更新,同时,积极的对民办高校基础设施投资等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审计,防范管理风险。民办高校应当将学校的专项资产、现有资产以及新购置资产、总资产等的质量及管理进行审计,以完善管理,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增加,就需要建立和健全高校的沟通机制,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减少内部审计工作阻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力量,并促进各项审计措施的执行及落实,否则无法保证各项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为此,民办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内部沟通机制的建设,使得内部审计各项活动在各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中顺利的开展。
(四)更新和完善内部审计技术及方法,提升民办高校内部审计质量
按照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准则的表述: 内部控制审计应对控制环境、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信息处理等的适当性、合法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实现。尽管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及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然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尤其是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等的突飞猛进,极大的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民办高校应当主动打破传统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桎梏,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审计软件和技术,不断的优化本校的内部审计技术,并鼓励内部审计人员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优化,增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五)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完善民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民办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尽管逐渐扩大了范围,丰富了内容,但对高校财务资料的真实和合法的监督和审查仍然是其工作的重点及核心。然而,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管理活动的丰富等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为高校资金管理活动及重要资金项目决策提出建议和数据依据,加强资产审计以规避资金风险等新的服务职能,而工作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高校内部控制、经济活动效益的提高和风险的规避等方面,为此,民办高校应当紧跟形势变化,适当调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权范围,促进其各项职能的发挥,使得内部审计各项职能都能发挥作用,服务于高校的各项管理活动。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国民经济的发挥,我国民办高校的发挥规模逐渐扩大,而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彰显。因此,民办高校只有不断的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更新内部审计方法及技术,增强整体内部审计整体素质,才能保障高校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转,进而促进民办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玮.关于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原则及工作重点的研究[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30-133
[2]金蕾.内部审计对现代高校管理的意义与职能作用[N].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1:41-43
[3]王玮.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225-227
[4]代蕾.管窥内部审计在民办高校的实施状况――缺陷分析与解决之道[J].中国内部审计,2014,01:24-26
高校老师兼职的管理 篇5
面试热点背景: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面试模拟题目:
近日,国办引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支出,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参考答案:
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后,适度兼职这是一件大好事,不但让知识价值增值,还可以让清贫的教育和科研从业者增加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值得去积极探索、。
长期以来,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都是清贫的代名词,经常会看到某老师或科研人员半生兢兢业业工作,却仍然生活困苦,这样的.敬业精神当然值得我们称赞,但是如何能让大家合理的增加收入,同样是我们应该去探索的事情。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并不乏一些人员利用手中的资源和便利条件,通过兼职来谋求私人利益。所以通过法律规定来将事情合理化,一方面可以使敬业的工作人员合理的获得收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索机制,使得兼职更加规范化。而要想让制度有效落实,这个兼职的“度”如何进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控制好这个“度”,就需要多方共同去努力。
首先,作为教师和科研从业者,在去兼职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之间如何进行协调,不能因为兼职工作影响到本职工作,更不能只看利益,而枉顾本职工作和职业道德,坚持道德底线,才能让兼职更顺利,收获利益的同时,也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
其次,相关单位,如学校和科研单位,也要制订好科研人员兼职的实施细则,既要鼓励人才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要确保对科研人员兼职工作的监督,保障单位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6
高校后勤管理中对于学生公寓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学校的体制改革后,对于公寓的管理也成了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学校在针对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后勤的管理,这样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最近几年针对强化学生公寓的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强化,这样就促使了学校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学生公寓管理当中,而强化学生公寓的管理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必须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1.1现如今,校园生活相对以往也更加开放,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化。大学生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也开始逐步产生,很多思想观念都更加社会化。而目前社会上的众多商家也把大学校园当成了有利可图的重要市场,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够找到商业消费场所,这也说明以大学为中心的商圈开始逐步形成。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深入到了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们本来的思想意识就相对较为薄弱,因此,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受到冲击。
1.2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了更高的难度。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化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这样很多大学生的素质也相对不高。扩招的过程中,很多低素质的学生也普遍存在,学校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教育,往往也做出了更多的努力,然而存在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这也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1.3学校在针对学生们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也占据了很大的影响因素,我国的高校中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制度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推进,招生制度也与就业制度联系在了一起,在后勤管理上,大学的社会化生活也让学生们与社会更进一步的融合,因此对于学生们的思想影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接受了新环境、新思想后,平等独立的意识也会有所加强,学生们在依赖心理上就会相对减弱,因此与学校生活相分离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1.4在公寓管理体制改革后,公寓的管理人员思想意识还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这样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后期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管理者的身份向服务者的身份进行转换,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变成了服务关系,而如果不及时的加以转变,那么学生们对于公寓的管理者也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公寓的管理质量。
后期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普遍,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还存在着一定的.阻碍,我国很多地区的高校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前提下,一些高校也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方法,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论民办高校的公共关系管理 篇7
民办高校公共关系是学校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内求团结和外求发展, 运用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协调学校内外关系的一种管理哲学和管理办法。民办高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媒体活动和服务, 与公众建立真诚沟通的和谐关系, 并获得公众对学校的理解、合作、信任和支持。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学校的各种信息提供给公众;将社会上的各种有关消息提供给学校;解决因公众误解对学校形象的影响;争取公众对学校的支持;建立公众对学校的信心;改进公众对学校的认识;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增进公众与学校之间的了解;帮助公众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完善高等教育等。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供质量高、效果好的教育服务, 满足人们求知、求能的需要, 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 民办高校管理者观念上的认识误区
在认识和观念上, 许多民办高校管理者认为公共关系就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交流, 甚至片面地理解为“走后门”、“拉关系”, 误以为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就是与领导人熟、有门路, 职能就是与这些有门面的人搞好关系, 从而忽略或是有意淡化了内部以及外部公众的沟通通道和效果。还有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混淆了公共关系和广告宣传两者之间的区别, 既没有把文化建设、员工形象、管理水平上升到有助于组织形象树立这一层面, 对外部公共关系的理解又仅限于简单的组织信息发布上。
(二) 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体制
多数民办高校并没有专门从事公共关系管理的部门, 相应的职能主要由校党委宣传部或者是校办负责。学校没有专门的公共关系管理机构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关系制度规范, 公共关系工作就缺乏统一管理, 会出现职责不明、效率不高, 缺乏专业性等问题。
(三) 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民办高校还没有把公共关系管理与战略规划相联系, 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缺乏全面规划、全程管理、全盘考虑, 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解决措施, 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学校不能充分发挥在公共关系管理中的主动性, 没有树立全员公关的意识, 往往都是等到政府部门、社区或是家长找上门来再处理, 导致学校利益、形象、声誉的损坏, 既阻碍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 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能力水平不高
民办高校危机公关的意识比较淡薄,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经验和能力普遍欠缺。近年来, 针对高校连续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 教育主管部门从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和加强教育等方面对学校应对危机提出明确要求, 危机管理开始受到部分学校领导的重视, 但总体来看, 民办高校的危机应对多数还停留在补救阶段,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机制仍未形成。
三、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 增强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意识
民办高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很短, 公共关系管理还处在初始阶段, 学校管理者要尽快从误区中走出来, 重新理清概念, 紧密联系实际, 形成符合我国民办高校管理中的具体情况的公共关系管理理论。一是充分利用好媒体, 媒体是高校与社会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 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与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沟通, 密切政府、社区、社会各界的关系, 树立高校良好的教育形象;二是充分认识社区活动的重要性, 没有社区公众的广泛参与, 学校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以及对教学、课程、学校管理等进行必要的改进。
(二) 建立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机构和制度
要完善民办高校公共关系体制, 首要的是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 而不是随便由一个部门来兼任, 要认识到这个独立的机构是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同时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关系管理制度, 如校园识别系统SIS (School Identity System) 和顾客满意战略CS (Customer Satisfaction) 。一方面将校徽、校歌、校训等予以可视化、系统化的有效传播, 传达学校特质, 塑造优势形象;另一方面树立“顾客第一”、“顾客总是对的”的观念, 服务好内外部公众, 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三) 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工作
首先, 要认清民办高校在公共关系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明确公共关系管理工作的战略地位, 同时还要主动开展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如庆典活动、展示活动、社区服务、帮困助贫等, 积极主动与内外部公众沟通。其次, 对公共关系活动要进行全程质量管理, 统筹安排公共关系信息的调查、公共关系方案的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到公共关系效果的评价, 使公共关系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 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民办高校危机管理能力
危机管理以预防为主, 民办高校应及时发现和捕捉可能引起公关纠纷的苗头和事故隐患。例如,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和相关的健康教育, 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保卫处在一些敏感时期做好安保工作, 建立突发事件管理预案等。笔者所在的高校在这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措施, 如:学校设有专门的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参与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学校制定了相应级别的危机应对预案, 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都做到有备无患;在大学生心理干预方面, 学校有心理咨询的常设机构, 还会请有心理学资质和经验的专家老师为大学生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刘睿.试论高校二级学院公共关系[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1)
[2]郑孝丽.关于民办高校公共关系的思考[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 (4)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8
关键词:宿舍管理;素质教育;安全机制
一、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机制
(一)学生住宿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课堂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延伸,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以分管院领导牵头,由学生处、团委、保卫处、总务处及各系学管助理、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简称宿管会),宿管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学生宿舍教育和管理工作,处理学生宿舍教育和管理的各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系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成员,负责本系学生宿舍的教育、管理。
(二)构建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强化学生会在学生宿舍教育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每间学生宿舍设立宿舍长,每层楼设立楼层长,每栋楼设立楼长,楼层长、楼长均由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担任。每幢宿舍楼设立由学生组成的学生宿舍楼管理委员会(简称楼管会),楼管会由楼长和楼层长组成,楼管会受宿管会的领导。楼管会积极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及时向学校和宿管会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协助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排解学生宿舍发生的各种矛盾。
(三)根据学院实际,学生宿舍以系(部)为单位分配宿舍楼、以专业分配楼层、以班级分配宿舍集中安排统一管理,学院住宿执行统一收费标准
二、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
学院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个别因特殊情况确需在校外住宿的学生,要签订“承诺书”,说明租房的原因、房屋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明确本人应承担的责任,经本人与家长签字报送学院备案。
三、切实加强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
(一)在分管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学生处、保卫处、总务处、各系各负其责,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纳入百分制考核,学院、各相关部门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各相关部门要不断研究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坚持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逐步建立起长效安全防范机制。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卫处、总务处和学生处要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健全学生宿舍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学生在住宿、用水、用电、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都有章可循;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日常防范相结合,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建立宿舍管理员值班和检查日志制度,保卫处在宿舍区进行巡逻,开通有二十四小时固定值班电话。
(三)严格管理,特别注意杜绝私拉乱接电话线、电源线和电脑线,以及违章用电、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和违规使用各种电器造成线路超负荷的现象。
四、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宿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根据学院宿舍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党团组织、规章制度在内的新的工作机制,从机制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
(一)在队伍建设上,重点抓好辅导员队伍
自学生入住宿舍开始,在学生宿舍楼里就成立了宿舍楼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辅导员工作条例》,建立了学生宿舍24小时值班制度和辅导员值班日志制度,要求辅导员同住、同生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主动找学生谈心,及时解决好学生当中的问题,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宿舍中,融进每位学生的心里。
(二)在党团组织建设方面
我们在宿舍里建立“有困难,找党员”工作岗和大学生校园服务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宿舍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所住的宿舍要成为文明宿舍并要带动相邻的宿舍争创“文明宿舍”,服务于广大学生,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共同提升宿舍文明程度,推动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
(三)开展以宿舍为基地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以此为基地,学生处、团委及各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等方式,营造健康、热烈、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生以宿舍楼为单位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各种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我院学生住宿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的提高,个别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学生宿舍人文管理氛围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公寓管理与服务方面要求我们管理要更科学化、人性化,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一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学习交流在公寓管理及学生服务方面的经验,使所有公寓管理人员做到管理有素;二是继续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健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寓新的要求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三是进一步发挥宿舍楼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达到学生管理学生的自律效果;四是进一步加大宿舍文化建设力度,开展以宿舍为主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各行各业的业务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临着重大挑战。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效率较低,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这种管理方式显然是会被淘汰的。因此,在高校后期管理中加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文章对大学后勤中信息化的应用作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业;信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早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化的应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高校后勤管理所涉及的工作非常复杂庞大,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会造成处理事务的效率非常低下,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手段作为辅助的话,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如何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化工具,是每个业界内人士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篇10
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外在的结构形式维系着高校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终极目标的角度看,高校中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高校的管理除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第一,高校行政管理主体的专业化。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承担的工作也有不同于其它管理工作的特点。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的专业性管理工作,比如教学、科研、人事,甚至物资、总务等部门。这些管理部门,一方面承担着指导、组织、协调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一定程度的评价、。如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质量的监控、评估;对科研成果的筛选、鉴别;购买设备、资产的选择等,这些工作都对高校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化要求。第二,高校高层管理主体的素质较高。高校各级管理干部往往具有双重职务: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而且行政职务越高,对需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也越高,尤其在选拔校级管理干部时,一般都明确要求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许多高校的校长由博士生导师甚至院士担任,这种不成文的选拔标准就是对高校高层管理主体素质的要求,这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评估较困难。按照Bernardin和Beatty(1984)对绩效作的定义:绩效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或活动上生产出的结果一记录〔幻。因为高校对行政管理者管理结果的绩效考评没有比较硬性的指标,所以对高校行政管理者绩效的评估从结果或行为的角度均很难做到统一的标准,难以评定。
高等学校在21世纪获得大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国家间的竞争,也变成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则是高校的竞争。高校的竞争力,则与其行政管理密切相关,具有巨大竞争力的学校,如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等,都有一套合理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而我国高校主要依赖计划经济的模式,在管理体制_L出现迟滞,影响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目前国家正在改革高校的行政体制,国家、院校、干部师生都在探索高校行政改革的道路。人们要求高校改变管理机构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管理目标不明确、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效率低下、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信息传递不畅、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要求高校切实树立正确的管理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改善行政管理环境,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形象。高校行政管理的很多问题,成因是复杂的,解决也是艰难的,但是,对于管理效率、信息公开等诸多方面,通过管理手段、方法、流程等方面的改进,是可以较大幅度改善的。近年高校引进网络技术、推广电子校务,解决了很多管理问题,受到师生欢迎,但也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民办高校的管理】推荐阅读:
民办高校招生管理08-21
民办高校税收管理01-04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01-14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05-19
民办高校管理模型分析06-18
民办高校知识管理09-11
民办高校人力绩效管理11-07
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05-23
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05-30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08-14